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专项训练图形与几何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专项训练图形与几何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专项训练图形与几何

图形与几何一、认真读题,思考填空。

1、教室黑板面的两组对边分别(),且长度(),领边互相()。

2、平行四边形四个角的度数和是(),而且对角的度数()。

3、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之间可以画()条垂线段,它们是平行四边形的()。

4、从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5、在同一平面内,若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

6、一个直角梯形有一个角是40°,那么其他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

7、钟面上从2:00到3:00,分针转动了()度,时针转动了()度。

8、经过A点,可以画()直线,经过图中任意两点,一共可以画()条直线。

9、北京世界公园占地面积约是47(),合()平方米。

10、1平方米大约能平铺20本数学书,1公顷大约能平铺()本同样的数学书,1平方千米大约能铺()本。

二、仔细推敲,做出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互相垂直。()

2、两条直线相交,可以成4个直角。()

3、平角的度数一定小于两个钝角度数之和。()

4、两个高相等的梯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5、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延长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它们会()。

①相交②不相交③可能相交,可能不相交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①玲玲画一条9cm长的射线。

②一副三角板不可以拼出125°的角。

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图形叫做梯形。

3、在同一平面内与一条直线平行且相距2cm的直线有()条。

①1 ②2 ③无数

5、下面图形中,高画错了的是()。①②③

四、根据每个图形的特点连一连。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五、严谨规范、动手操作。

1、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面的角。

40° 115° 75°

2、过A点画直线的垂线,过B点画直线的平行线。

3、画一个长5cm,宽3cm的长方形。

4、画出下面个图形指定边上的高。

5、画一条线段,使下面的图形中有一个平行四边形。

6、先量出下面这个角的度数,标在图中,然后以这个角的两条边作为平行四边形的两条边,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六、仔细观察,计算角的度数。

1、右图中,a∥b,∠1=110°,量一量∠2的度数。∠2=()

2、计算角的度数。

∠1=()

∠2=()

∠3=()

3、计算角的度数。

∠1=()

∠2=()

∠3=()

*4、在直角∠AOB内有射线OC、OD。∠AOC=∠BOD=60°,求∠COD的大小。

5、

∠1=()

∠2=()

∠3=()

七、活学活用,解决问题。

1、下图中直线a和直线b互相垂直吗?

2、一块果园长500米,宽200米,如果平均每公顷栽果树2000棵,这块果园一共可以栽多少棵果树?

3、从河西村到河东村各修一条小路与公路连接,应该怎样修离公路最近?请在图中画出来。

附加题

数一数。

()个平行四边形()个梯形

2020一年级数学上册专项复习专项部分图形与几何

专项部分图形与几何 第一组[位置与顺序] 一、照样子填()。 1. 3号车在最前面 (1)⑤号车排第()。(2)④号车排第()。 (3)②号车前面有()号车。(4)①号车后面有()号车。  2. 老虎在第一节车厢 (1)熊猫排在最()面.  (2)松鼠排在()的前面. (3)猴子排在()的后面,在()的前面. (4)大象排在()的前面.  (5)()在()的前面,()在()的后面.

二、、下面的动物多可爱呀!请认真观察,回答问题。 小鸡在小鸭的面,小鸭在小猫的面, 小狗在小鹅的面,小猴在小狗的面。 三、把上、下、左、右填在横线上。 四、辨一辨,涂一涂。请你仔细看一看,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给左手涂上红色,右手涂上蓝色。 五、按要求填一填 1. 小动物们排成一队去游玩.一共有()只动物去游玩,从左边数起()在第7个.  2.细心观察,认真回答。 (1)球在花盆的()面。 小朋友在球的()面。 (2)小朋友的右面是(),

后面是()。   3. (1)把右边的7只蝴蝶圈起来. (2)从右边数起,把第7只蝴蝶涂上颜色. 4. 男同学有()人,女同学有()人;一共有()人,从左数起,戴帽子的男同学排在第()个。 六、画一画。商店货架上有一些学习用品,你能按下面的顺序画出来吗? 1.铅笔在钢笔的下面,练习本的上面。 2.小刀在练习本的右边。 3.文具盒的左边是钢笔。 第二组[认识图形] 一、连一连。

正方体 长方体 球 圆柱 二、数一数。 圆柱有()个,正方体有()个,长方体有()个,球有()个。 三、小法官,来判断。 1.在长方体下面画“☆”。 2.在正方体下面画“■”。 ()()()()()()()() 3.在圆柱的下面画“△”。 4.在球的下面画“●”。 ( ) ( )( ) ( ) ( ) ( ) ( ) ( ) 四、按要求圈出你认为对的答案! (1)滚得最快的是() (2)最容易堆的是() (3)最难堆的是() (4)滚得最慢的是() 五、数一数。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专项训练图形与几何

图形与几何一、认真读题,思考填空。 1、教室黑板面的两组对边分别(),且长度(),领边互相()。 2、平行四边形四个角的度数和是(),而且对角的度数()。 3、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之间可以画()条垂线段,它们是平行四边形的()。 4、从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5、在同一平面内,若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 6、一个直角梯形有一个角是40°,那么其他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 7、钟面上从2:00到3:00,分针转动了()度,时针转动了()度。 8、经过A点,可以画()直线,经过图中任意两点,一共可以画()条直线。 9、北京世界公园占地面积约是47(),合()平方米。 10、1平方米大约能平铺20本数学书,1公顷大约能平铺()本同样的数学书,1平方千米大约能铺()本。 二、仔细推敲,做出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互相垂直。() 2、两条直线相交,可以成4个直角。() 3、平角的度数一定小于两个钝角度数之和。() 4、两个高相等的梯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5、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延长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它们会()。 ①相交②不相交③可能相交,可能不相交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①玲玲画一条9cm长的射线。 ②一副三角板不可以拼出125°的角。 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图形叫做梯形。 3、在同一平面内与一条直线平行且相距2cm的直线有()条。 ①1 ②2 ③无数 5、下面图形中,高画错了的是()。①②③ 四、根据每个图形的特点连一连。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五、严谨规范、动手操作。 1、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面的角。 40° 115° 75° 2、过A点画直线的垂线,过B点画直线的平行线。 3、画一个长5cm,宽3cm的长方形。 4、画出下面个图形指定边上的高。 5、画一条线段,使下面的图形中有一个平行四边形。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图形与几何(教案)教学设计

第9单元总复习 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9页第1题(1)、(4)及练习二十三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准确地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根据图准确地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准确地辨认其余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位置与方向”。 开门见山,明确复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课堂交流归纳总结 1. 师:位置与方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知识,在本册的位置与方向这个单元中,我们具体学习了哪些知识呢? (1)组织学生回顾关于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内容,并在小组中交流。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根据学生整理的情况引导汇报并板书:

(3)完成教材“总复习”的第1 ①师:我们知道,在生活实践中许多地方都用到了平面图。为了看图方便.图上的方向一般是如何规定的? ②出示第1 ③组织学生观察社区示意图,了解社区示意图上的总体布局。组 a.从小清家到健身园可以怎样走?到其他场所又该怎样走呢? b.你还能说出哪些与位置方向有关的问题? 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归到生活中去。学生学会看平面图、路线图,能按照路线图找到一个 确切的地点,这不仅仅是掌握了一种知识,更是获得了一种技能, 学生运用前两节课复习与整理的方法,自己阅读教材,回忆、整 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通过整理变得有条理,利于学生掌握,便于学生正确地应用。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回忆课堂所学的知识,并进行反馈。 引导学生总结已学知识,让学生在小结中逐步发现学法、总结学 三、课堂小结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小学数学的图形与几何的特点是直观几何、实验几何。因此,画一画、拼一拼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仅能感受图形的特点及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还能回顾所学知识,发展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知识积累活动经验。 1.在对比操作中体会图形的特点与数据的联系。 教材110页2题中的两个长方形的长、宽之间有2倍关系,这是它们能拼成正方形的关键。因此,教学中先让学生用两个长和宽没有倍数关系的长方形拼一拼,求出拼成的图形的周长。再用两个长、宽之间有2倍关系的长方形拼一拼,求出拼成的图形的周长。通过对比,将学生的关注点从操作引向图形的特点与数据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 2.重视学生对图形特征的掌握。 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一步强调图形的特征,加深学生对图形的印象,能利用所掌握的图形特征解决实际问题。同

时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作为重点复习的内容之一,结合教材习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的问题,发展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长方形纸(两组)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让学生拿出长和宽没有倍数关系的两张长方形纸拼一拼,并计算出能拼成的图形的周长。 2.让学生拿出长和宽有2倍关系的两张长方形纸拼一拼,并计算出能拼成的图形的周长。 3.比较以上两组长方形纸所拼成的图形,有什么发现? (第一组的两张长方形纸可以拼成两个不同的长方形,第二组的两张长方形纸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4.讨论:为什么会出现正方形? (第二组长方形纸的长是宽的2倍,所以当2个宽拼在一起时恰好等于长,就会拼成正方形) 5.说一说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各有什么特点。 6.结合刚刚计算出的图形的周长,说一说怎样计算长方形和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图形与几何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一、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 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2、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3、正方形周长=边长X4 面积=边长X边长 4、长方形周长=(长+宽)X2 面积=长X宽 二、单位换算(大化小乘进率,小化大除进率) 1、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是100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 1公顷=10000平方米 4、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100 1平方千米=100公顷 5、平方千米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00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一、线段、直线、射线 1、线段有两个端点,不能向两端延伸,可以测量其长度。 2、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线延伸,不能测量其长度。 3、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只能向一端无限延伸,不能测量其长度。 4、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线段、直线和射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直线和射线。 5、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直线,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射线。 二、角 1、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2、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表示;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3、角的分类 锐角:小于90°直角=90°钝角:大于90°小于180°平角=180°周角=360° 1周角=2平角=4直角=360°1平角=2直角=180°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4、平角: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形成的角叫做平角。 5、周角: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三年级图形与几何部分练习设计

《四边形》课外作业 【作业内容】人教版第 5 册第 3 单元第 1 课时 【作业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四边形特征的的认识; 2.根据四边形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3.强化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特征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一、基础题 1、填空: (1)长方形、正方形、菱形都是()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所以叫它们都是()边形。(2)长方形有()条边,对边(),有()个角都是()角; 正方形有()条边,四边(),有()个角都是()角; 菱形有()条边,对边(),有()个角,对角()。 2、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颜色。 〖说明〗根据第一作业目标设计,巩固学生对四边形特征的认识。 二、综合题 1、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说明〗根据第二作业目标设计,学会辨别四边形,并能根据一些特征进行分类。

三、思维拓展 1、判断: (1)有四条边都相等的图形就一定是正方形。() (2)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而且四个角都相等。()(3)有直角的四边形都是长方形。() 〖说明〗根据第三作业目标设计,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平行四边形》课外作业 【作业内容】人教版第 5 册第 3 单元第 2 课时 【作业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认识,并学会在格子图中画平行四边形; 2.通过改画平行四边形,强化对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认识,渗透图形拼组的意识; 3.通过数图形,拓展学生思维。 一、基础题 1.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给它们涂上颜色。 2.按要求画一画: (1)在右边画一个同样的平行四边形。 (2)你能画一个与它对称的图形吗? 3、平行四边形两组()相等,两组()也相等。 〖说明〗依据第一作业目标设计。 二、综合题 1.下边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吗?怎样改才能成为平行四边形?(直接在图中改一改) 〖说明〗依据第二作业目标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图形与几何》复习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图形与几何》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2分。共18分) 1.一条长方形坻的长是7厘米,宽是6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如果要从这张长方彩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剪下的正方形周长是( )厘米。 2.两根同样长的铁丝,一根刚好可以做成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模型,另一根可以做成边长最大为( )厘米的正方形模型。 3.四边形有( ) 条真的边,()个角。 4.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桌布,它的周长是( )厘米。 5.一个镜框长2米,宽1米,用5米长的花边烧镜框一周还差( )米。 6.用四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如果拼成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如果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周长是()。 二.判断。(对的画“?” ,错的画“x")(12分) 1.把一张长5厘米、宽3匣米的长力形纸,的成最大的正方形,这 个正方形的边长是3厘米。( ) 2.四边形的周长一定比三角形的周长更长。()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2厘米,把它剪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 形,每个长方形的周长都是16厘米。() 4.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长和宽一定也分别相等。() 5.封闭围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6.这三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面2个平面周形,它们的周长( )。 A.一样长 B.甲长 C.乙长 2.关于四边形,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四边形的对边一定相等 B.四边形一定有4 条直边 C四边形一定有4个直角 3.下面图形是四边形的是( )。 4.用篱笆围成一个长12米,宽8米的长方形菜地,如果一面靠墙,至少用()米篱笆。 A.25 B.32 C.28 5.把一张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纸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小长方形,每个小长方形的周长为( )厘米。 A.8 B.12 C.16 四. 下面的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厘米。(10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总复习《图形与几何》

《图形与几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清楚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 2、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3、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 4、巩固对面积单位---公顷与平方千米的认识,进行简单面积单位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会画垂线,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会用三角板拼出相应的角。 【教学难点】 系统地复习空间与图形两部分的内容;复习角的度量,会用量角器量角,并且会用角可以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复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会画平行线和垂线,并会画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高;复习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两个面积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材分析】 总复习的重点是复习空间与图形两部分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多进行演示,多做练习题,并且教师在练习中发现学生学习中有什么困难,要切实加以解决,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从而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多媒体课件2) 将所学知识点分类。(学生试着动手自己分类整理) 教师总结出示: 1.角的度量。 会用量角器,并且会用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2.复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会画平行线和垂线,并会画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高。 3.复习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二、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 师:转眼间这个学期就要结束了,我们现在进入最后的复习阶段了。同学们还记得你自己都学了些什么吗? 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图形与几何。这部分内容包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教师板书课题:图形与几何)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复习角的度量 (1)什么叫射线、直线、线段,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口述射线、直线、线段的概念,自己能够将三个概念和图形进行区别,小组独立完成。学生理解和掌握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并且关于三个概念和图形要连接起来,以便于学生复习本部分内容能够复习到重要的知识点,让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学生动手操作:任意画直线、射线和线段,并集体订正,教师讲授画图技巧。 判断。(多媒体课件3) ①只有一个端点的是直线。( ) ②只有射线是无限长的。()

三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几何备课教案范文整理

三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几何》备课教案 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认识角、直角、锐角和钝角。 认识周长、面积,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认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图形沿水平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及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认识前后、上下、左右,会辨认八个方向与简单的路线图。 能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 复习重难点: 能运用公式进行周长、面积计算。 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图形沿水平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及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练习。 .书本上第84页第1题。 让学生看懂图意,然后根据照相机的位置判断所拍到的熊猫照片。.

.出示书本上第84页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样的角叫锐角、直角、钝角,教师板书。 在下面星座中,用红笔描出5个角,并说说这些角中的哪些是锐角、直角、钝角。 .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单位。 体会并认识长度和面积单位,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或面积单位。 .出示书本上第85页的第4题。 题目:有一块长15米、宽12米的草地,草地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在草地四周围上护栏,护栏长多少米? 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长方形面积=长×宽长方形周长=×2 让学生理解“占地面积”就是求长方形的面积,求护栏的长就是求长方形周长。 .李红家准备在客厅地面上铺上方砖,选择哪种方砖便宜?需要这种方砖多少块? 让学生思考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 步先求出客厅的面积:6×4=24=2400 第二步再求出方砖的面积:2×2=41×1=1 第三步求出方砖的块数:2400÷4=6002400÷1=2400 3=7200 ×5=30002400×600第四步求出价钱: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几何”过关测试题

“图形与几何”过关测试题 一、准确填空 1.钟面上3点半时,时针与分针组成的角是()角;9点半时,时针与分针组成的角是()角 2.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比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少12.5平方分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3. 把圆分成16等份,拼成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12.56厘米,那么圆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4.把13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每边为整厘米数),三条边长可能是()、()或()。5.在一个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里剪一个最大的三角形,有( )种剪法,剪出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6.一个梯形的上底是12厘米,下底是20厘米,高是30厘米,用两个这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7.把一个长、宽分别是15厘米和10厘米的长方形,拉成一个一条高为12厘米的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8.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容器各一个,将圆柱容器内装满水后,再倒入圆锥容器内,当圆柱容器的水全部倒光时,结果溢出36.2这升。

这时圆锥容器里有水()毫升。 9.一个圆锥形的沙堆,底面积是18.84平方米,高1.2米,用这堆沙在10米宽的公路上铺2厘米厚的路面,能铺()米。10.把一个高6分米的圆柱切拼成近似的长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48平方分米。原来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二、慎重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个正方体木块,从顶点上挖去一个小正方体后,表面积(),体积()。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2.圆柱、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底面周长相等,高也相等,则()的体积最大。 A、圆柱 B、正方体 C、长方体 3.将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剪拼成长方形,面积(),周长()。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4.如果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那么这两个三角形()。 A、形状一定相同 B、面积相同 C、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D、完全相同 5.等腰梯形周长是48厘米,面积是96平方厘米,高是8厘米,则腰长()。 A、24厘米 B、12厘米 C、18厘米 D、36厘米6.连接A、B、C、D四点,可组成()个三角形。

四年级数学上册图形与几何复习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图形与几何复习题

A B 在上图中,AB和AC互相();AB和BD互相(); AB和CD互相();BD和AC互相()。 C D

图形与几何复习题 姓名:班级:错几题: 1.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就互相()。 2.正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对边互相()。 3.过直线外一点能画()条与这条直线平行的线。 4.过一点可以画()条射线,()条直线。经过两点可以画()条直线。 5.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最短。点到直线的所有连线中()最短。 6.把圆平均分成()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做(),记作()。其中的30份就是()。 7.钟面上有12个大格,时针走1大格就走了(°)。5时整,时针和分针所形成的角是(°)。 8. A B C D 在上图中,AB和AC互相();AB和BD互相(); AB和CD互相();BD和AC互相()。 9.在同一平面内,永远不相较的两条直线互相()。 10.判断 (1)一条射线就是一个周角。() (2)9时30分,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3)一个直角与一个锐角可以组成一个钝角。() (4)两个锐角的和一定比直角大。() (5)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6)大于直角的角是钝角。() (7)用一个放大镜看一个角,角的大小不会改变。() (8)两条线段平行,则它们的长度也相等。() (9)直线比射线长。() (10)过两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11)一条直线长3千米。() 11.操作 (1)小明家如何到大街最短?请你画出来。 (2)∠1=(),∠2=(),∠3=()大街 小明家 12.我们用的三角尺上有()个直角,()个锐角,()个钝角。 平角=()度,它等于()个直角。 周角=()度,它等于()个直角,还能等于()个平角。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图形与几何

总复习 第2课时图形与几何 教学内容: 教材第93页、98页。 教学目标: 1.复习整本书所学过的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复习整理“图形与几何”部分的知识,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复习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首先想一想在“图形与几何”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从不同角度观察,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可能不同。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计算多边形的周长时,是几边形就是计算几条边长度的和。 二、巩固探究 首先我们在教室里选择一张课桌、讲台或其他物体,从不同位置看一看,与同伴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尝试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交流发现,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你发现了什么? 举例说说什么是周长,你有办法测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吗?(课件出示教材第93页第2题图) 学生思考并交流: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如长方形的周长,就是围成长方形的四条线段的长度和。 测量硬币表面的周长就是求绕硬币一周的长度。可以用线绕硬币正好一圈,再测量线的长度。 像硬币和树叶这些图形都属于不规则图形,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一般不

能用尺测法直接测量,要借助“化曲为直”的思想,一般采用绳测法,先用绳绕一圈,再测量绳的长度就是其周长。 那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规则图形,我们又该怎样得出它们的周长呢?打开课本第93页看第3题,自己做一做。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测量长方形的一条长边和一条宽边的长度,然后根据“长方形周长=(长+宽)×2”,就能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测量正方形一条边的长度,然后根据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都相等),让“正方形的边长×4=正方形周长”。 测量长方形的一条长边和一条宽边的长度,然后把围成长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依次相加,就可以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三、复习巩固 1.组织学生探究“图形与几何”中的相互启发,鼓励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硬币的周长。 2.出示教材 98页第 1题。 指导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观察盒子? 独立观察,汇报机灵狗在哪个位置看到的盒子? 3.动手操作,完成教材 98页第 2 题。 先测量,在独立计算图形的周长,汇报自己的方法。 4.引导学生完成教材 98 页第 4 题。 思维训练: 出示 98页第 5 题,启发思考:拼成后的长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 同桌合作,思考探究,汇报方法。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学生交流,全班互评。 五、作业设计: 独立完成教材 98页第 3 题。 板书设计: 图形与几何 观察物体 什么是周长 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结合具体例子能加深学生对观察物体的认识,使数学更贴近学生,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图形与几何教案

第9单元总复习 第4课时图形与几何 【教学内容】:教材第110页第3题,“练习二十一”第9~11题。【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角的含义、种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会正确地测量角的度数,会画已知度数的角。 2.进一步理解平行与垂直的含义,会画垂线。 3.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关于图形的知识。 难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在本册教材中,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 (1)组织学生翻阅教材中第3、5单元的内容,在小组中相互交流(2)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3)各小组汇报各自整理的知识要点。 用投影仪展示各小组整理的结果,并选派代表汇报。 (4)评议各小组的汇报情况。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 (1)直线、射线、线段。

直线AB射线AB线段AB (2)角。 记作:∠1 (3)垂直与平行。 垂直平行 (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平行四边形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 二、练习指导 1.把下面各角的度数分别填在适当的圈里。 15° 38° 91° 89° 178° 63° 115° 138° 19° 179° 128° 75° 锐角钝角 2.已知∠1=75,求∠2、∠3和∠4的度数。

3.用一副三角尺画出下面度数的角。你会画吗? 15° 75° 105° 150° 4.教材第110页第3题。 小组中议一议,在适当的空格内填上“√”,再说一说几种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指名汇报,集体订正,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二十一”第9题。 180°角的两边有什么特点? 360°角怎样画呢? 让学生独立完成画角练习,再交换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检查所画角是否正确。 2.教材“练习二十一”第10题。 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并相互交流方法。 3.教材“练习二十一”第11题。 先说一说四种图形各自的特点,再填一填。 四、课堂小结 学习图形与几何,要善于观察、动手操作。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图形与几何解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图形与几何》 先锋小学曹茜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坐在一起探讨、交流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编写特点和具体实施方法。今天我就一年级教材“图形与几何”这一部分内容的变化作个介绍: 一、内容的变化 1、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认识图形”降低了难度 主要表现在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原来“认识图形”单元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以往主要是想体现“面”在“体”上,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二、对“图形和几何”内容的教学,教材的主要编排特点有: 1、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与心理特点设计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 低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学习新

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靠具体形象和动作进行思维,在认知过程中很难从教师的讲授和结论中得到知识技能,所以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图形和几何”这一部分的学习内容,教材已经充分考虑了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特别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而且教材中也编排了许多的课堂活动,这些直观因素教学中要充分加以挖掘。比如“位置”单元教材第11页第3题,教材抓住了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用趣味性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第12的第5、6题,题目素材的选择充分考虑趣味性与知识性的融合。另外教材对于“左右”和“认识图形”学习内容和难度的改变,就是从儿童的认知规律出发组织科学的知识体系。具体我们在单元教材分析中会详细介绍。 2、教材呈现内容的素材贴近学生现实生活 一年级学生所感知的生活面较窄,从他们身边熟悉的、有趣的事物中选取学习素材,容易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也易于他们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的作用。在“图形与几何”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材安排了现实生活情境作为练习题,还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学”等内容,为学生更多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如教材第11页第2题,内容的呈现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位置内容,利用班级自身资源就可以灵活运用,学生切实感受数学就在身边,自身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教案-精选文档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 设计教案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小学数学的图形与几何的特点是直观几何、实验几何。因此,画一画、拼一拼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仅能感受图形的特点及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还能回顾所学知识,发展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知识积累活动经验。 1.在对比操作中体会图形的特点与数据的联系。 教材110页2题中的两个长方形的长、宽之间有2倍关系,这是它们能拼成正方形的关键。因此,教学中先让学生用两个长和宽没有倍数关系的长方形拼一拼,求出拼成的图形的周长。再用两个长、宽之间有2倍关系的长方形拼一拼,求出拼成的图形的周长。通过对比,将学生的关注点从操作引向图形的特点与数据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 2.重视学生对图形特征的掌握。 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一步强调图形的特征,加深学生对图形的印象,能利用所掌握的图形特征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作为重点复习的内容之一,结合

教材习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的问题,发展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长方形纸(两组)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让学生拿出长和宽没有倍数关系的两张长方形纸拼一拼,并计算出能拼成的图形的周长。 2.让学生拿出长和宽有2倍关系的两张长方形纸拼一拼,并计算出能拼成的图形的周长。 3.比较以上两组长方形纸所拼成的图形,有什么发现?(第一组的两张长方形纸可以拼成两个不同的长方形,第二组的两张长方形纸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4.讨论:为什么会出现正方形? (第二组长方形纸的长是宽的2倍,所以当2个宽拼在一起时恰好等于长,就会拼成正方形) 5.说一说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各有什么特点。 6.结合刚刚计算出的图形的周长,说一说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7.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怎样测量? 8.系统整理这一单元所学习的知识点,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类复习 图形与几何

四年级上册数学图形与几何专项复习题 考点一毫米、分米和千米的认识 1.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10 枚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 (2)两张储蓄卡的厚度大约是2()。 (3)课桌的高度是9()。 (4)北京到上海的公路长约是1200()。 2.算一算,填一填。 50 厘米=()分米2000 米=()千米 20 毫米=()厘米 3 千米400 米=()米 30 分米=()米 5 厘米-5 毫米=()毫米 考点二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出两个不同的长方形,使它们的周长都是12 厘米。 4.操作题。 (1)在下面的方格纸上分别画出一个长3 厘米、宽2 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边长为4 厘米的正方形。

(2)分别计算出所画的两个图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 5.下面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表示1 厘米,请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周长是18 1 厘米的长方形,并把它的涂上颜色。 2 思考:我画出的长方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涂色部分是()个小正方形。 6.一个长方形花坛,周长是32 米,宽是70 分米,长是多少米? 7.一个长方形游泳池,长50 米,宽25 米。小强沿它的边缘跑4 圈,一共跑 了多少米? 8.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0 米,宽5 米,有一面靠墙。给这块菜地围上篱笆,篱笆至少长多少米? 9.一根6 米长的木料,赵叔叔要用它做一个高210 厘米、宽80 厘米的门框(门框只有一条宽),还剩多少米木料? 10.熊猫要从家走到竹园。已知图中长方形的长是148 米,宽是98 米。如果 熊猫走中间这条路,那么它一共要走多少米?

一年级数学上册-《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认识图形及位置的内容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本节课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力争把学生的视野拓展到他们熟悉的生活空间中。 1.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复习中,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学具,采用分组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去思考、去探索,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学习兴趣悄然增浓,真正达到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主性的目的。 2.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不仅要靠常规的教学来实现,而且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独立动手操作的机会。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画、移、拼、想,把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长方体学具正方体学具 圆柱学具球学具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出示漂亮的喜羊羊图片)今天聪明的喜羊羊和我们一起上复习课,咱们每个组的桌上都有一个袋子,这是喜羊羊给大家的礼物,打开看一看是些什么。喜羊羊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你们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 2.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立体图形。(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这里用喜羊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引入课题,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并能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小组活动,操作感知 动手操作,感知特征。 (1)学生动手分类,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这些实物,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3)汇报自己的想法,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立体图形的特征。(师板书) 长方体:四四方方,对面相同,不易滚动。 正方体:四四方方,六个面相同,不易滚动。 圆柱:上、下底面同样大,能来回滚动。 球:能任意滚动。 设计意图:通过分一分、摸一摸,可以加深学生对几种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同学间的交流能加深对这些立体图形的认识,在以上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完成教材106页3题。 (1)要求学生拿出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动手拼一拼,能拼出学过的什么图形? (2)汇报自己拼出的结果:可以拼出一个长方体。 (3)填空。 要拼出一个大正方体,至少要用()个小正方体。(通过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来解决问题) 2.完成教材109页13题。 (1)引导学生读懂题目要求。 (2)学生想象,动笔连一连、写一写。 (3)组织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年级数学上册图形与几何专项训练

图形与几何 一、认真读题,思考填空. 1、教室黑板面的两组对边分别(),且长度(),领边互相(). 2、平行四边形四个角的度数和是(),而且对角的度数(). 3、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之间可以画()条垂线段,它们是平行四边形的(). 4、从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5、在同一平面内,若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 6、一个直角梯形有一个角是40°,那么其他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 7、钟面上从2:00到3:00,分针转动了()度,时针转动了()度. 8、经过A点,可以画()直线,经过图中任意两点,一共可以画()条直线 . 9、北京世界公园占地面积约是47(),合()平方米. 10、1平方米大约能平铺20本数学书,1公顷大约能平铺()本同样的数学书,1平方千米大约能铺()本. 二、仔细推敲,做出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互相垂直.() 2、两条直线相交,可以成4个直角.() 3、平角的度数一定小于两个钝角度数之和.() 4、两个高相等的梯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5、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延长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它们会(). ①相交②不相交③可能相交,可能不相交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①玲玲画一条9cm长的射线. ②一副三角板不可以拼出125°的角. 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图形叫做梯形. 3、在同一平面内与一条直线平行且相距2cm的直线有()条. ①1 ②2 ③无数 5、下面图形中,高画错了的是(). ①②③ 四、根据每个图形的特点连一连.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五、严谨规范、动手操作. 1、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面的角. 40° 115° 75° 2、过A点画直线的垂线,过B点画直线的平行线 . 3、画一个长5cm,宽3cm的长方形. 4、先量出下面这个角的度数,标在图中,然后以这个角的两条边作为平行四边形的两条边,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三年级数学学业水平测试图形与几何题汇总

三年级数学学业水平测试图形与几何题汇总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1.用4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如下的图形,周长最大 的是( )。 A B C D 2.下列运动是平移的是( )。 A B C D 3.下列交通标志图案中, 不是.. 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4.下面( )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 A B C D 5.下图一共有多少个小三角形正确的算式是( )。 A .5×4×3 B .5×5×3 C .4×4×3 D .4×(3+5) 6.如右图所示,这张报纸放满了黄豆,估一估,这张纸上大约有( )粒黄豆。 A .1200 B .1500 C .1000 D .800 7. 用 这样的小正方体拼搭立体,至少要( )个才能拼搭成一个从上面、 正面、侧面看到的都是 。 8.找一找图中黑格子排列的规律,在第四个图中涂黑格子。 9.如图:用小棒按如下方式搭着玩, 拼搭5个正方形,要用( )根小棒。 (把你的思考过程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 10.下图中每个小三角形面积为8平方厘米,计算整个图形的面积。(5分) 11.下面几幅图共有( )个 。 围起来的部分 大约200粒。 你可以画一画,数一数。

A .1200 B .120 C .1002 D .1020 12.下面这些图形中,选项( )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A B C D 13、下面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 ) A .1和7 B .2和8 C .3和6 D .4和5 14.课堂上,老师要求用12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出一个周长最小的长方形,下面选项( )是正确的。 15.小红身高1.5米,她站在一幢3层楼房旁边,这幢楼房大约高( )米。 A .3 B .9 C .90 D . 300 A B C D 8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常见的量 图形与几何

常见的量图形与几何 【教学内容】 常见的量图像与几何 【教学目标】 1.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钟表的过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有计划地、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钟表和立体图形的过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有计划地、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难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首先大家想一想在认识钟表时,知道了哪些知识?钟表上整时、半时时的时针和分针有什么特点? 再说说,我们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要整理复习的相关知识,从而使学生形成看到钟表、几何图形等立即能在头脑中形成表象,逐步构建知识系统。 二、探究新知 1. 认一认,连一连。 我们的知识点说得很到位,那么解决问题怎么样呢?看一看,想一想,做这些事情该是什么时间?连一连。(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第7题)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完成习题。 2. 几何图形。 给下面的物体分分类,说说你的理由。(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第1题) (学生应该很容易地将已学过的形体进行分类) 3. 位置。 请同学们看看教材第95页第2题和第3题。先自己解答,然后我们再交流订正,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得很好。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然后组织交流。 设计意图: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整理后,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训练,能有效地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确定下一步教学内容。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认识钟表”,知道了整时、半时时分针和时针的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几何专项训练题.doc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几何专项检测题 一、填空题。 1、在一个三角形中,两个内角的和等于第三个角的度数,这是一个()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120°,它的一个底角是()。 3、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88°,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4、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长8 ㎝,另一条边长 3 ㎝,那么它的第三条边长()㎝。 5、在三角形中,已知∠1=55°,∠ 2=48°,那么∠ 3=()。 6、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其中一个锐角是35°,另一个锐角是()度。 7、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中,()最长。 8、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 6 ㎝,它的周长是()㎝。 9、用小正方形搭成一个立体图形,从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如下图,搭这个立体图形至 少需要()个小正方体。 二、判断题。 1、三角形中有两个角是锐角,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2、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系,都是180°。 3、长度分别是7 ㎝, 3 ㎝, 2 ㎝的 3 根小棒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 4、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 4 条对称轴。 ( ( ( ( ) ) ) ) 5、把经过平移后可以得到。() 三、看一看,填一填。

1、()和()从前面看到的形状相同;()和()从前面看到的形状 也相同。 2、()和()从左面看到的形状都是。 3、()、()和()从上面看到的形状相同。 四、操作与计算题。 1、填一填,画一画,算一算。 ①三角形 BCD是()角三角形。 ② CD边上对应的高是线段()。 ③画出三角形ABD指定底边上的高。 ④图形 ABCD的内角和是()。 2、在方格图上画出从前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 3、画一画,填一填。 ①以图①的虚线为对称轴,画出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②画出图②向下平移 5 格后得到的图形。 2 ③图③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cm。 五、如右图,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如果∠1=37°,那么∠ 2 是多少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