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体系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融合的探讨

多体系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融合的探讨
多体系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融合的探讨

多体系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融合的探讨

专业:安全工程

本科生:陈玉龙

指导老师:赵江平

摘要

本文以多体系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融合的探讨对象,在于解决安全管理中单一体系运行存在的缺陷。对企业的安全管理质量、环境以及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发展以及实施措施进行研究。目前企业面临多种安全管理体系,对多种不同的安全管理体系ISO31000、5S、OSHMS5S、标准化的要求和不同客户的种种要求,如何实现多个体系的一体化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推行推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三位体”的综合管理体系,能为企业带来管理效率的提高,减少管理上的不协调,使各管理领域优势互补、降低管理成本等好处,现将现有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融合。

关键词:ISO31000, 5S, OSHMS, 标准化, 多体系融合

1 绪论

1.1 管理和安全管理内涵

近年来如何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无论对国企还是私企都是一个热门话题。目前,普遍认识的是:管理是人们实现预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通过科学的组织、指挥、协调群众的活动,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物质资源,以达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而开展的各种活动。安全管理就是通过管理的手段,实现控制事故,消除隐患,减少损失的目的,是劳动者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使企业设备达到安全水平。使一般民众生活的客观环境具有安

1.2 国内安全管理现状

目前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安全体系不能与新形势相适应。新世纪以来,我们面临的安全威胁开始发生了新的变化,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各类安全隐患外,我们在安全方面的威胁,向社会化、多方面发展,如环境污染、建筑安全,施工隐患,这些方面威胁所带来的危险和隐患关系着人民财产和健康的安全,是极其敏感,影响重大;此外,虽然新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但是如何管理这些新的工艺和设备,适应新的管理方式,我们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体系并不能完全适应新的运行模式;随着社会对安全的关注程度不断加强,国家的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的安全体系和制度必须保持与现有法律体系的一致性。

1.3 国内外现存的各种多体系概况介绍

今年来,国内外出现各种安全管理体系。我国现大多采用安全管理标准化,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是强调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强调安全和质量的统一,更是强调安全与管理的统一。

ISO31000 对各国现有的风险管理标准进行了统一规范,并为组织风险管理的流程和体系框架提供了规范性指导。

OHSMS是80年代后期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它的产生有两个原因:一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二是国际上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一体化的要求。它的出现,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实现了科学化、标准化、并做到了与国际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一体化,适合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需求。

EHS管理体系是环境管理体系(EMS)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两体系的整合,即为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其中,E代表环境Environment,H代表健康Health,S代表安全Safety。该管理体系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绿色环保、质量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并突出对危险有害因子的识别与风险评价。

5S管理起源于日本,指的是在生产现场中对人、机、料、法等生产要素开展相应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等活动,为其他管理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这五个步骤在日语罗马文拼读中的

1.4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次安全管理课程设计,目的在于加深对安全管理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安全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撰写论文的步骤和方法;提高调查研究,查阅和收集资料的能力;通过分析应用有关资料独立撰写科技论文,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科学研究的意识;对安全管理多体系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且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意义在于更多的了解安全管理的真的内涵,对于以后专业课的学习具有指导意义;了解各种企业所需要的不同的安全管理模式,了解安全技术和管理工作在相关企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现状及发展。

2 多体系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2.1 企业安全标准化

2.1.1 安全标准化的内容

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简单来说就是针对企业的现状,制定系统化的安全管理标准或程序,然后组织贯穿实施和检查考核。所以,企业要实现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实则需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依据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一套系统的安全管理标准;第二,解决标准的执行实施问题;第三,标准动态化,即定期审评、修订标准;第四,管理体系标准化。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要求将安全管理由被动化转换为自动化,也要求管理者管理理念与模式发生转换。

2.1.2 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的管理策划及实施要点

安全生产目标化:安全生产工作人人有责,必须分解落实安全生产指标,逐级负责,一级保一级,需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

安全责任公开化:在整个安全责任体系中应将各级责任明确化、公开化,这是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能得到各级员工支持的重要保障。

安全管理网络化:安全管理上下左右形成网络,是使安全工作有效展开的必要方式和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顺利开展的前提。

安全规程系列化:单位应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管理工作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并结合自身单位实际,制定适用于自身单位的安全管理实施规程。

安全教育常态化:单位应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常态化、多样化,包括入场教育、三级安全教育、安全知识考试及知识竞赛等。

安全工作流程化:安全工作应逐步做到程序化,对有关的工作应明确流程,同时,应逐步对一些安全管理工作明确工作流程,与办公自动化、现代化配套。

安全检查规范化:单位的安全监管部门应制定相应的程序性文件,明确相关记录表式,安全检查应有专门记录表式,检查记录结果必须建立台账,并备案封存。同时,对检查发现隐患的地方,应要求其限期整改,甚至停止整顿。

安全考核制度化:在单位内部,应形成切合单位实际的安全考核制度,全面推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奖惩严格。

2.1.3 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的目的

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的目的是有效控制、避免单位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给各级员工一个整洁、文明、安全舒适的劳动工作环境,同时也能够有效增强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并让单位整体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以“安全”为大背景的前提下得到有效提升。

2.2 企业OSHMS安全管理体系

2.2.1 OSHMS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容

国家经贸委颁布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由范围、术语和定义、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要素三部分组成。OSHMS标准由5个模块组成。

1方针

2计划①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②法律与法规要求③目标④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

3实施与运行①机构和职责②培训、意识和能力③协商与交流④文件⑤文件

和资料控制⑥运行控制⑦应急预案与影响

4检查与纠正措施①绩效测量与监测②事故、时间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③记录与记录管理④审核

5管理评审

2.2.2 OSHMS安全管理体系的特点

1.职业安全卫生需要组织采取系统化的管理机制。OSHMS标准提供了结构化的运行机制,以帮助组织改善安全生产工作,推动安全生产和持续改进。并为评审提供依据。

2.时间与应用遵循自愿原则。目的在于规定并运用有效的管理机制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不增加或改变组织的法律责任。

3.标准未对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绩效提出绝对的要求。实施标准也不一定取得最佳的结果。实施标准能帮助组织加强、优化管理机制,改善绩效,但不能保证最优

4.4.OSHMS标准具有广泛适用性。任何行业、任何类型、任何规模的企业凡有这一愿望,均可实施。

5.OSHMS标准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它是管理行为的承诺方法,关心的是“如何”实现标准.而不注重标准应该是”什么”。

6.实施OSHMS标准要坚持持续改进,预防工伤事故与职业病。

2.2.3 OSHMS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运用主要依赖于逐次提高,持续改进。它是一个动态的,自我调整和完善的管理系统.这也是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基本思想。

1 .将职工和其他有关人员面临的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最终实现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职业病及其他损失的目标,收到最好的绩效。

2 .改善经营效果: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树立一种负责的形象,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具体讲,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对企业的作用有:

①直接或间接获得经济效益②以人为本,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效方法③提高企业的品质和形象④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管理是企业运行的基础⑤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长远效应

2.3企业5S安全管理体系

2.3.1 5S安全管理体系内容和特征

5S管理起源于日本,指的是在生产现场中对人、机、料、法等生产要素开展相应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等活动,为其他管理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这五个步骤在日语罗马文拼读中的第一个字母都是以S开头的,故简称为5S。它们的特征是:

①整理:将完成工作的物品分为要和不要,将不要的物品及时处理掉,工作场所不放置不需要的东西。

②整顿:将需要的物品定置定位,摆放在任何时候任何人都能方便地取用的位置,使之处于随时可以使用的状态。

③清扫:维持工作场所无垃圾、无灰尘、干净整洁的状态。

④清洁: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并制度化,使管理公开化,透明化。

⑤素养:养成遵守标准的好习惯。这并不是让自己死板地被规矩束缚,而是切实地养成自觉自律的好习惯。

2.3.2 5S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

5S活动有助于企业职工所做的每一件事,它犹如一面镜子可以反映职工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因而5S活动可以成为构建企业标准化体系现场管理的基础。这源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5S活动处理的对象是问题的根本之所在,如工作中的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和常自律。通过5S活动,企业可以将质量、安全、效率和故障减低到最小程度,从而夯实企业标准化体系的基础;另一方面,5S活动在其实施过程中往往不说不行的理由,取而代之的则是寻找可行的方法,通过积极改善,最终将正确的做法形成制度。

2.3.2 5S安全管理体系的意义

5S方法是运用了系统管理原则和标准化思想,各管理要素所提出的一系列要求都与企业职工的日常行为息息相关,并且5S是一个很简单的观念,易懂、易行,相对企业标准化来说比较容易获得共鸣,实施执行起来难度也不大,这有利于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从而更容易提升企业整体氛围的创建。

2.4 IS031000安全管理体系性质和定位

2.4.1 IS031000安全管理体系性质和定位

ISO31000《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国际标准于2009 年11 月正式颁布实施,提供了风险管理中的通用术语定义。ISO31000 作为风险管理领域中的最高级别标准,对各国现有的风险管理准进行了统一规范。它关注的重点从之前的正在发生的事,逐步转移到对实现目标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

ISO31000 可以帮助用户建立他们的风险管理计划,监督计划的实施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的改进,同时实现与企业现有的管理体系完美对接。该标准的适用对象具体包括:切实需要风险管理的组织;对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有严格要求的组织;需自我评估风险管理体系的组织;制定并修改与风险管理相关的标准的人员、编写风险管理的指南以及良好规范的人员等。通过上述关于ISO31000 风险管理标准的论述,我们可以总结得出其性质与定位:首先,ISO31000 不具备管理要求和管理体系的性质,它只是风险管理的指南;其次,本标准强化了原则的重要性,指出了风险管理的11 项原则,这在ISO 系列标准中是一大突破;再次,标准可以用于组织内部和合同关联方的审核或评价。

2.4.2 1S031000加强风险管理的特征

新标准有关加强风险管理的特征清晰的说明。一般来说,这些特征包括:

(1)管理风险的能力是一个组织及其员工的核心能力之一。

(2)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帮助任何组织规划和实施具体行动,以最大化它们的机会并控制它们面临的威胁。

(3)当风险管理在企业中得到全方位应用时,组织对其自身的增长和发展拥有更多的控制。

(4)所有组织应根据将要作出的决策的关键程度,努力达到其风险管理框架的最高级别的绩效水平。

2.4.3 1S031000风险管理的作用

(1)更有效的战略规划,以实现目标。

(2)更系统、全面的决策方法。

(3)更高的决策透明度。

(4)更好的成本控制。

(5)对于个体和企业暴露于风险中的更多的知识和理解。

(6)主动而不是被动的面对风险。

(7)对审查的准备性更充足——包括内部和外部。

3 多体系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融合的探讨

3.1 多体系在安全管理中的分析

安全标准化: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安全管理工程。要实现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需要通过以下几个阶段:①宣传动员阶段②制订计划阶③文件编写阶段④选择试点阶段:⑤全面实施阶段⑥检查验收阶段。总的来说:是员工执行企业在安全管理中对员工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OSHMS:①系统性。强调体系的结构化、程序化、文件化管理手段。企业内部要建立两个系统,即运作系统和监控系统。②先进性。体现在把组织活动中的职业安全卫生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运作。③持续改进。④预防性。危险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是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精髓。⑤全过程控制。总的来

说:OSHMS不仅具有运作系统,还有监控系统,这样可以对安全管理中出现的缺陷进行及时的修该。

5S内涵:5S的理念简言之就是倡导从小事做起,而‘.凡人小事”,因它‘‘凡”,它‘小”,人们常常看不起,不屑去做。总的来说:5S活动在其实施过程中往往不说不行的理由,取而代之的则是寻找可行的方法,通过积极改善,最终将正确的做法形成制度。

ISO31000 :它关注的重点从之前的正在发生的事,逐步转移到对实现目标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总的来说:ISO31000 可以帮助用户建立他们的风险管理计划,监督计划的实施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的改进,同时实现与企业现有管理体系的完美对接。

3. 2 多体系在安全管理中优缺点的比较

标准化的建立,就是企业对员工制定的一系列的纪律和规则,按照建立的标准化有条不紊的实施进行安全管理的工作。这样在安全管理中,让管理者可以做到有规可寻,让被管理者可以有规可依。但是这样的一系列制度,在遇到新的问题时往往很难入手,因为不可能每一件事情都是可以预见到的。OSHMS 的建立使企业内部有两个系统,即运作系统和监控系统。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运用主要依赖于逐次提高,持续改进。它是一个动态的,自我调整和完善的管理系统.这也是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基本思想。可以及时的对系统中出现的缺陷进行弥补,从而更新就得规章制度。它是管理行为的承诺方法,关心的是“如何”实现标准.而不注重标准应该是”什么”。这就是和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的最大差别。5S活动处理的对象是问题的根本之所在。通过5S活动,企业可以将质量、安全、效率和故障减低到最小程度,从而实现企业标准化体系的基础;另一方面,5S活动在其实施过程中往往不说不行的理由,取而代之的则是寻找可行的方法,通过积极改善,最终将正确的做法形成制度。但是5S 标准的建立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往往对于新企业或者缺乏管理经验的企业,5S 往往不适用。ISO31000 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企业在了解自身情况的基础上构建与自身需求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体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该标准的适用对象具体

包括:切实需要风险管理的组织;对风险管理的效性有严格要求的组织;需自我评估风险管理体系的组织;制定并修改与风险管理相关的标准的人员、编写风险管理的指南以及良好规范的人员等。显然ISO31000是企业在制定安全管理体系之前用于对企业自身的正确认识,但它并不是为认证而制定的。

3.3 多体系融合为一体系的探讨

3.3.1多体系融合为一体系的内涵

在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等国际管理体系标准纷纷出台的背景下,近年来,对于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研究和实践正受到认证机构、咨询机构、各种类型的组织和高等院校越来越多的关注。“建立综合的方针和目标,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管理体系的有机整合,从而形成使用共有要素以实现这些目标的单一的管理体系!”对于这一定义有如下阐释:①综合的方针和目标,是指将各个管理体系的方针和目标综合成一体系的方针和目标,旨在同时满足多个不同相关方的期望或要求!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管理体系可以是组织已经分别建立的,也可以是组织拟打算建立的,但这些管理体系应当分别具有专业性较强的管理目标,致力于满足不同的相关方要求!③有机整合是指遵循系统化原则,形成相互统一、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兼容的有机整体,而不是多种管理体系的简单相加!④诸多管理体系本身就是针对一个组织而言,因此各专业管理体系并不能相互独立,而是共有着某些要素!这些要素自然可以为一体化之后的管理体系所使用,而且共有要素实际上也为一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提供了平台!因此,在一体系定义中强调共有要素,以防止共有要素因管理体系呈现不同形式而被人为隔开。

3.3.2 多体系融合为一体系分析

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具有很多的文件和方针,称为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ISO。IS09000是针对顾客的需要,它所关注的目标是体系在运行中对产品质量产生的影响.关注的是产品。IS014000所关注的主要是企业运行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OSHMSl8000所关注的主要是企业运行过程中所有的活动及对职工

身心健康状态的影响.也可以说它所关注的是人。三个体系相互联系的特点:承诺、方针和目标的相容性;基本程序的多用性;强调过程内控制和生产现场;都是通过PDCA管理模式实现可持续改进。三项标准的相同点:都是推荐采用管理性质的标准遵循相同的原理、依据标准建立文件、依靠管理文件实施管理:框架结构和要素内容相似,审核方式和程序相同:都要求对持续改进作出承诺。三个体系的不同点:OSHMSl8000和IS014000比IS09000增加了更多的强制性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征求和收集组织之外相关方的意见和观点: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涉及所有部门:制定明确的目标与指标,并将这些目标或指标按层次细化分解到相关作业岗位或人员。IS09000多数条款是指导性的。只有少数是强制性的。

企业标准化是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是企业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使企业内部的各种管理事项达到规范,并可以促成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和外部法规要求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然而要建立企业标准化体系,往往需要营造一种全员参与的良好企业氛围,而企业氛围的营造又往往比较困难、比较抽象;但是在企业标准化体系实施过程中完全可以借助5S活动的推进来带动企业整体氛围的创建。这是因为5S方法也是运用了系统管理原则和标准化思想,5S各管理要素所提出的一系列要求都与企业职工的日常行为息息相关,而5S是一个很简单的观念,易懂、易行,相对企业标准化来说比较容易获得共鸣,而且实施执行起来难度也不大,这有利于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从而更容易提升企业整体氛围的创建。

3.3.3多体系融合为一体系关键或重点

现代企业的管理是以行为科学为依据和以企业文化建设为特征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是把对人、对物、对事的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做到以对人管理为中心。所以企业在安全管理实施综合体系战略的过程中,必须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和重视,包括决策者、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它强调最高领导层的重视和参与,并要求管理者对企业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的制定与体系的筹划、开发、实施和改进的决策负最终责任。规划实施方针与计划过程中的资源投入、责任分配,检查、处理实施过程的结果。管理人员的工作对于质量、健

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来说也是举足轻重的。管理人员要真正起到管理作用,告诉工人如何处理发生的问题。真正的管理者应该和所有员工一起投入工作,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各种措施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质量。因为好的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表现水平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制造出来的,是经过控制产生的。造成这些活动效果差的原因有许多并不完全是工人的责任,而是管理层的责任。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长期认真工作所获得的某些专业知识和经验是别人无法比拟的,他们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是真正的专家。他们往往能提出一些极具价值的问题和建议,并能加以实施改进,最终达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安全管理体系,也不管这个体系有多么好.人才是企业的主体,所有的成功都是人做出来的,而不是通过体系来实现的。再好的理论和工作方法.没有人才,没有调动起人的积极性.都不会成功。而只要给人以良好的环境、充分的激励,再加以适当的培训,通过体系来保证,企业就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3.4 多体系融合为一体系的好处

正如国内外相关文献所指出的,通过构建单一有效的一体系,可以为一个组织带来诸多好处。例如:①为组织提供整体的和连续的管理思路,有效减少各管理领域间的冲突,降低管理费用和提高管理效率;②有助于形成更有效的现场管理模式,从而实现对生产问题的全面监视和更高的劳动生产率;③提供满足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要求的全面的解决方案,如减少不合格品等于降低浪费和原材料的无效使用,降低产品的危险程度可以提高质量和满足顾客要求;④减少审核次数及成本,且能协调由于不同体系的审核所造成的审核间的差异;⑤满足顾客在质量、职业健康和安全方面的期望,并改善组织和政府、公众和社团的关系;⑥降低产品责任保险和雇员个人保险的费用,提高组织形象和市场数量。

总结:

本文是以多体系在安全管理中融合的探讨为主题,旨在对国内外各管理体系的认识和理解,对安全管理中多体系如何在企业安全管理中融合为一体系,对企业管理发挥重要作用进行分析。随着《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实施,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观念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对安全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强化安全管理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从全局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安全管理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安全管理的领导,全面推进安全的有效管理,做到既有全局管理层面上的宏观控制,又有细微实施环节上的随时监控。合理运用一体系安全管理体系,对企业在安全管理中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志田$管理体系一体化总论.[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 北京新世纪认证有限公司. 整合型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理

论与实践.中国质量认证.

3 春贤.安全标准化——实现长效管理的有效手段[J].劳动保护.

4 聚文.浅谈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J].啤酒科技.

5 侯先荣. 企业创新管理——理论与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

6 门军华.标准化作业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监督

7 泰勒科学管理原理

8 陈传裕长江三峡技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北京.100038

移动云网融合应用场景解决方法

附件2 中国移动云网融合应用场景及解决方案 “移动云”是中国移动自主研发,面向政府部门、企业客户和互联网客户推出的新型云计算平台,提供弹性计算、云存储、 云网络和云安全等基础设施产品,数据库、视频服务等平台服务 产品,并通过云市场引入海量优质应用。结合专线、CDN等运营 商优质网络资源,提供一站式定制化政务云、行业云、混合云等 解决方案,中国移动拥有规模庞大的客户群,利用移动云的资源 与网络,可以更好的为客户服务,促进客户业务发展。国务院国 家政务云、湖南省政府政务云都选择使用中国移动“移动云”。 一、云主机 1.1、产品定义 云主机是通过虚拟化技术整合IT资源,为客户提供按需使用的计算资源服务。客户可以根据业务需求选择不同的CPU、内 存、存储空间、带宽以及操作系统等配置项来配置云主机,通过 灵活的计价方式和细粒度的系列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稳定性,降低客户的使用成本。 1.2、产品特点 (1)快速部署:客户可以随时申请资源,云主机从申请到生成仅需数分钟时间,快速投入使用

(2)弹性灵活:多台云主机即开即用,灵活扩容,支持CPU、内存垂直升级,最大程度满足业务弹性需求,客户可以根 据业务需求订购相应规格的云主机,降低使用成本 (3)简单易用:客户可以通过控制台完成对云主机的全项指标监控与全生命周期管理,操作简单 (4)稳定可靠:云主机可用性不低于99.95%,提供宕机迁移、数据备份和恢复等功能,确保业务稳定。云主机备份数据以 多副本形式保存,数据可靠性可达99.9999999% (5)安全保障:提供密钥认证、安全组防护、防火墙防护、多用户隔离等手段,确保业务安全 (6)无缝拓展:云主机与移动云各种丰富的云产品无缝衔接,可持续为业务发展提供完整的计算、存储、安全等解决方案 1.3、应用案例 出版发行集团:中国移动协助发行集团提供电商服务,建设完成集图书及多种商品销售、线上线下销售模式,众多商家共同 经营的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0a18976727.html,/)。 二、云存储 2.1、产品定义 云存储是在云计算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新兴的网络存储技术,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络技术或分 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与ISO体系区别是什么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与ISO9000体系区别是什么 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区别: 质量管理体系: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关注焦点;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 二、两化融合内容 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技术融合 是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 例如:汽车制造技术和电子技术融合产生的汽车电子技术。 2.产品融合 是指电子信息技术或产品渗透到产品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 例如:普通机床加上数控系统之后就变成了数控机床。 3.业务融合 是指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推动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升级。 例如:计算机管理方式改变了传统手工台账,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 4.产业衍生 是指两化融合可以催生出的新产业,形成一些新兴业态。 如: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九项管理原则是的什么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九项管理原则是: 1、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聚焦点的原则。 应明确当前及未来与其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并确保将这些需求作为两化融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两化融合全部工作都围绕着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展开。 2、保持战略一致性的原则。 两化融合的工作目标要确保其与企业战略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3、领导的核心作用原则。 两化融合要一把手亲自抓,需要最高管理者的战略决策、专门负责两化融合的管理者代表的坚强执行,以及发挥各级领导的主观能动性。 4、全员参与,全员考核的原则。 两化融合各项要求的全面贯彻落实,需要企业全员形成共识、积极配合和充分参与。企业应不断完善全员绩效管理,实施有效激励,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更好地发挥其价值,最终目的是实现个人与企业同步发展。 5、过程方法的原则。 采用过程方法,即:管理职责、基础保障、实施过程、评测改进,主要是:以数据为核心,以技术为基础,以组织机构为保障,以业务流程为重点,确保两化融合过程持续受控,提升两化融合的效率和效果。 6、全局优化的原则。 采用系统方法,加强两化融合过程之间的有机关联性,提升两化融合的整体有效性。 7、循序渐进的原则。

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策略探究

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19-11-14T16:31:15.51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7期作者:梁延昭 [导读] 我们应高度重视师生安全教育工作,多措并举对师生进行全方位的安全警示教育,从而减少甚至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山东省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都中学264205 明朝朱柏庐在《治家格言》中提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在安全教育被提升至学校管理重中之重的当下,这句话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学校安全工作切不可“亡羊补牢”,未雨绸缪应成为我们开展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常态。作为教育者,我们应高度重视师生安全教育工作,多措并举对师生进行全方位的安全警示教育,从而减少甚至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统筹安全教育纳入课时计划 1.开发安全教育校本课程。 由于每个学校的地理位置、学校特色、学生情况等有所差异,所进行的安全教育也有所不同。为此,学校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开发校本课程资源,严格落实教学计划,更好地开展安全教育;在课程中渗透安全教育,把隐性和显性的知识结合起来。其次,学校也可组织教师根据学校特色、学生情况等编写具有学校特色的安全教育教材,既能巩固教师的安全知识,又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一举两得。 2.开设安全教育课。 学校可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的必修课程,每学期拿出一定的课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校的安全教育课程应以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心理健康等知识为主要内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救和自护常识。其次,学校还可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考核,并将考核成绩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中,引起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以此来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3.召开安全教育班会。 班会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管理、引导和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的有效方法,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安全教育的课堂中,使安全教育深入人心。 二、组织安全实践教育专题活动 1.组织消防安全教育活动。 消防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教育的重点之一,需要学校和教师加以重视。学校可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初一新生军训内容,邀请消防部队警官对初一新入校的学生进行系统的消防安全教育,教授学生普通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火灾中的逃生自救常识、发生火灾的应急处理方法等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担当意识。 2.组织交通安全教育活动。 交通安全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问题,也是学校和家长最为重视的安全问题之一。学校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3.组织心理安全教育活动。 心理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教育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中学生最常见的安全问题。中学生到了一定年龄就开始出现逆反心理,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室并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为学生解答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帮助学生排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正确处理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4.进行安全应急疏散演练。 应急疏散演练能够使全体师生在发生意外时安全、快速、有序地撤离,最大程度地减少损伤,确保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安全。通过应急疏散演练,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学到一定的安全防护知识,确保遇到危险时能够积极应对、自我保护。学校组织应急疏散演练时需遵循“方案修订、适度调配、适时演练、实战要求”的基本原则,不断完善演练过程。其次,学校应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努力使师生明确演练现实意义、疏散路线、岗位职责、应急知识、应急能力要求等,不允许任何人在演练中走过场。 三、密切家校合作关系,共筑安全防护堤 1.加强家校间的互动交流。 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应加强和学生家长的互动交流。家长和学校都应时时关注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并及时进行沟通,尽可能预防危险的发生。学校可以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实现家校双向交流,还可以经常组织家长召开安全教育主题会议,和家长共同探讨孩子的安全教育问题和解决方法,教授家长正确的安全教育方法,为孩子的安全成长塑造良好的环境。 2.强化家长安全教育意识。 安全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家庭安全教育同样不可忽视。我们应注意强化家长的安全教育意识,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教授学生一些安全常识。其次,学校应定期对家长进行安全知识培训,给家长普及安全常识,让家长以身作则,用自身实际行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共同维护学生安全。 3.开展安全教育亲子活动。 开展安全教育亲子公益活动,既能够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让家长和孩子感受亲情,又能够实现寓教于乐,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学校可定期开展有关安全教育的亲子活动,如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做安全知识小卡片、一起当路队指挥等。通过这些活动,促使家长走进学校、走近孩子,与学校一起关注孩子成长,让孩子体会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安全感。 学校安全教育应从实际出发,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学校教育阵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逐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使学校安全教育稳定、健康、持续地发展。

通信工程中多网融合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研究

通信工程中多网融合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研究 发表时间:2018-12-05T10:59:09.95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5期作者:刘峰华 [导读] 所以通信工程中的多网融合越来越受到重视。将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中合理利用,在多网融合技术的带动下可以有效促进我国通信事业的大力发展。本文在此从多网融合技术的内涵出发,对通信工程中多网融合技术的应用优势及安全防护做了一定的研究。刘峰华 身份证号码:45098119xxxx222312 摘要:近年来,通信工程随着科技的逐步发展亦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通信工程正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而网络技术的不断深化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是通信工程实现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通信工程中的多网融合越来越受到重视。将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中合理利用,在多网融合技术的带动下可以有效促进我国通信事业的大力发展。本文在此从多网融合技术的内涵出发,对通信工程中多网融合技术的应用优势及安全防护做了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多网融合;经济性;技术性;发展趋势 前言 多网融合技术在我国通信工程内部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运用,不仅能够有效解决数据之间的相关障碍,而且能够使得整个通信工程的项目过程得以更好地完善。由于其具备高效率、成本低及安全可靠等众多优势,应用于通信工程中还能够推动行业的优化升级,因此,已成为通信工程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多网融合技术概述 多网融合是指在宽带信息网中,将光纤作为基础的传输网络,将子系统包括管理和监控、安全防范等等网络控制直接接入,或在信息网中间接转入,以IP作为协议的基础,通过各种系统和技术的联合,实现数据的统一的分析和管理。换言之,就是通过管理合并各种子系统,对其进行融合,最终形成信息网的一体化管理模式。 从通信工程的角度出发,可以通过多网融合技术来调整通信玩过的操作方式。一方面,全面综合和融合通信工程中各个子系统的管理信息和数据信息,另一方面,多网融合技术通过接入融合通信网络的插口和地址完成各个子系统的信息融合。在通信工程中实现多网融合,必须要处理通信网络中的IP协议,如果IP协议不能快速接入,那么通信工程中的多网融合也就没有现实的意义,因此在通信工程中进行多网融合,要充分考虑这两方面的内容来实现多网融合,充分发挥出多网融合的目的和效果。 多网融合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是今后通信网络系统的重要发展趋势,要全面结合当前的通信工程系统需求和现代化科学技术,选定目标,统一规划,有重点、有计划、有选择的投入适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二、多网融合技术的内涵 多网融合的主要内涵体现为在应用和管理过程中将多种技术和系统实施有效的联合,进而在数据分析和管理方面达到统一的目的。简而言之就是可以使不同的子系统实现统一化管理,能够对融合后的信息实施统一传输,最终在管理方面实现统一。多网融合的实现对通信工程而言意义重大,具体体现在两点:首先,与通信工程相关的各种具有差异性的子系统在数据和管理方面实现了有效的融合,展现出鲜明的综合性特点。其次,地址和插口的接入融合是成为多网融合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多网融合要想真正实现,完成对不同子系统信息的有效分析,IP协议的接入一定要保障。这成为衡量网络融合效果的一个基本标准,所以从形态和形式两方面重视做好多网融合十分关键,这样才能保障多网融合最终取得实效。 三、通信工程中多网融合技术所具有的优势 1、多网融合的经济性 通信工程是一种结合电子信息,以通信网络为基础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通信工程具有集成化、综合性、复杂性的重要特点,设计开发一个完成的通信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如果想要在通信工程中应用多网融合技术,我们首先要考虑基于多网融合的通信工程是否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和实践分析,和传统的通信工程相比,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多网融合技术,能够节省百分之四十左右的资金投入,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基于多网融合的通信工程将子系统的控制网和网络信息网有效地联系起来,实现了集成化的管理模式,不仅节约了资金投入,还简化了通信工程开发设计工序,具有其他通信工程技术没有的优势。因此基于多网融合通信工程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使得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2、多网融合的技术性 1)提升功能。由于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中实现了一体化的集成网络管理模式,一体化的集成网络管理模式比传统的管理模式更具有优势,优势表现在一体化的集成网络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将通信工程中的每个系统结合。在通信工程中应用多网融合技术,可以节约通信工程的成本和商业占地面积。在科技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多网融合技术的提升功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以依据用户的使用情况和工程进度,分批建设和实现智能化系统。这样方便调整和更正漏洞,减少了通信工程开发商的投资压力,为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奠定基础。2)增值服务。与传统通信工程的应用技术相比,多网融合技术有着明显的优势。随着通信技术和数字化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的应用中逐渐产生出越来越丰富的增值服务功能。这些功能被广泛应用在相关的各个领域,为用户带来新体验和更为优质的服务,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通信系统。 3、提升通信工程网络应用能力 随着信息化和电子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联网应用模式、电话应用模式、电视应用模式等传统网络应用模式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密切,但受其之间不兼容性的影响,通信资源会受到极大的浪费,而多网融合的出现和逐步推广,可以有效的提升各种应用模式之间的兼容性和通用性,提升通信工程的资源利用能力。另外网络融合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使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当通信方式和网络硬件模式得到有效的优化时,通信工程整体网络的稳定性、发展速度和整体性能等方面都会得到有效的提升,为通信工程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信工程自身特性决定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注重网络应用类型间的资源共享。 四、通信工程中多网融合技术不足及防护 多网融合技术有着如此多优点,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通信系统中的各子系统直接接入宽带信息网存在安全隐患。

多体系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融合的探讨

多体系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融合的探讨 专业:安全工程 本科生:陈玉龙 指导老师:赵江平 摘要 本文以多体系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融合的探讨对象,在于解决安全管理中单一体系运行存在的缺陷。对企业的安全管理质量、环境以及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发展以及实施措施进行研究。目前企业面临多种安全管理体系,对多种不同的安全管理体系ISO31000、5S、OSHMS5S、标准化的要求和不同客户的种种要求,如何实现多个体系的一体化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推行推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三位体”的综合管理体系,能为企业带来管理效率的提高,减少管理上的不协调,使各管理领域优势互补、降低管理成本等好处,现将现有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融合。 关键词:ISO31000, 5S, OSHMS, 标准化, 多体系融合 1 绪论 1.1 管理和安全管理内涵 近年来如何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无论对国企还是私企都是一个热门话题。目前,普遍认识的是:管理是人们实现预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通过科学的组织、指挥、协调群众的活动,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物质资源,以达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而开展的各种活动。安全管理就是通过管理的手段,实现控制事故,消除隐患,减少损失的目的,是劳动者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使企业设备达到安全水平。使一般民众生活的客观环境具有安

1.2 国内安全管理现状 目前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安全体系不能与新形势相适应。新世纪以来,我们面临的安全威胁开始发生了新的变化,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各类安全隐患外,我们在安全方面的威胁,向社会化、多方面发展,如环境污染、建筑安全,施工隐患,这些方面威胁所带来的危险和隐患关系着人民财产和健康的安全,是极其敏感,影响重大;此外,虽然新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但是如何管理这些新的工艺和设备,适应新的管理方式,我们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体系并不能完全适应新的运行模式;随着社会对安全的关注程度不断加强,国家的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的安全体系和制度必须保持与现有法律体系的一致性。 1.3 国内外现存的各种多体系概况介绍 今年来,国内外出现各种安全管理体系。我国现大多采用安全管理标准化,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是强调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强调安全和质量的统一,更是强调安全与管理的统一。 ISO31000 对各国现有的风险管理标准进行了统一规范,并为组织风险管理的流程和体系框架提供了规范性指导。 OHSMS是80年代后期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它的产生有两个原因:一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二是国际上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一体化的要求。它的出现,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实现了科学化、标准化、并做到了与国际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一体化,适合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需求。 EHS管理体系是环境管理体系(EMS)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两体系的整合,即为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其中,E代表环境Environment,H代表健康Health,S代表安全Safety。该管理体系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绿色环保、质量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并突出对危险有害因子的识别与风险评价。 5S管理起源于日本,指的是在生产现场中对人、机、料、法等生产要素开展相应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等活动,为其他管理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这五个步骤在日语罗马文拼读中的

以标准体系和管理体系融合为抓手

积极推进标准体系与管理体系融合 科学构建企业标准体系全面创建行业示企业 —市局(公司)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汇报在国家局科教司、中国烟草标准化研究中心和省局领导、指导和关心下,在行业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市局(公司)于2012年4月正式启动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并根据行业标准《烟草商业企业标准体系构成与要求》所确立的原则、路径、容和要求,结合管理实际,确立了标准化工作“1234”工程,全面推进市局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市局标准化工作简要回顾及取得成效 (一)“1234”工程推进烟草企业标准体系建设 经省局推荐,我局有幸成为《烟草商业企业标准体系构成与要求》行业标准的承担和试点单位之一,于2012年4月全面启动了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成立了标准化委员,下设专卖、营销、物流、安全、企管五个分标委,确立了标准化“1234”工程,即“确定一条思路、把握两个关键、解决三大难题、形成四项成果”,用三年的时间初步建立了市局(公司)企业标准体系,并于2013年8月正式发布了覆盖所有经营、管理活动的企业标准508项;同时在推行标准体系过程中又遇到标准体系与管理体系如何融合的难题,我局于2014年1月又启动企业标准体系与管理体系一体化运行的创新课题,同年6月结题,并在我局物流中心、专卖和财务等部门试点,同年8月请第三方对运行效

果进行评估,9月起全面推行;2014年9月经省局推荐,我局通过国家局组织标准化示企业专家组答辩;2014年11月通过国家局组织标准化示企业现场认定。具体工作如下: 1、确定一条思路。按照行业标准《烟草商业企业标准体系构成与要求》及试点要求,结合烟草特点,确定了企业标准体系建设总体思路:以现代零售终端建设为服务品牌特点、扁平化机构设置为组织方式、服务保障信息系统为监控平台、企业标准体系为评价依据,企业文化为引领,构建具有现代管理特征的烟草标准化管理模式。 2、把握两个关键。通过理清目标与流程、确定目标制定的原则和方法等工作,始终把握好目标始于流程、落于岗位两个关键,突出目标在企业标准体系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3、解决三大难题。通过企业标准有效地协调红头文件、制度、体系文件之间关系,解决了体系文件与各类文件有机融合的难题;通过识别流程,在流程的输出端建立目标并将目标要求转化成各类操作性准则,解决了商业企业质量目标难以制定和测量的难题;通过研制企业标准整合集成各类管理模式和管理工具,解决各类管理模式和管理工具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的难题。 4、取得四项成果。一是思路创新,将标准化基本原则、要求、容和方法与烟草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烟草特点的企业标准体系建设思路;二是过程创新,以往建设管理体系均依靠咨询师,本次标准体系建设是按照行业标准《烟草商业企业标准

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策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a18976727.html, 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策略研究 作者:田爱萍 来源:《报刊荟萃(下)》2018年第02期 摘要:本文通过从影响安全因素的控制、项目施行过程的安全控制和安全控制的基础工 具以及办法三方面进行讨论,针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问题,剖析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两部分内容,概括了工程施工安全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策略研究 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施工企业及施工人员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宗旨,然而很多施工单位过于看重经济利益,对安全施工管理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部分施工单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在安全施工管理方面没有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加之部分安全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付了事,导致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形同虚设,甚至部分施工单位根本没有制定安全管理规范,当发生施工问题时无法有效应对,造成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杂乱无章。 (二)施工安全体系不健全 部分施工单位缺乏安全管理意识,为节约施工成本而未建立相应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和机制,即便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但缺乏有效执行与落实,管理职责不明确。当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或质量问题时,因缺乏制度的指导和约束,在问题的反馈与处理上都非常不顺畅,影响了施工进度及最终的质量验收。部分项目经理不重视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问题及隐患,大大增加了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三)安全监管力度不够 很多建筑施工单位没有给工人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并且对工人安全利益及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培训缺失,导致出现施工过程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施工设备操作不规范、施工人员过度劳累等问题,最终造成施工事故。另外,监管部门巡视力度不足,疏于安全管理,甚至对一些危险工程都未进行安全监管,加之审查部门也未能尽到应尽的审查义务,导致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 (四)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欠缺 我国建筑工人大都学历不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安全管理知识及专业技能,而且维权意识淡漠。很多工人未经过专业培训就直接上岗,导致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较高。

双体系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双体系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 则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ICS03 DB37 A 00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2882—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General rule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work safety risk classification -12-07发布 -01-08实施

目次 前言................................................................................................................. I II 引言................................................................................................................. I 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基本要求 (2) 5总体结构 (3) 5.1标准层级 (3) 5.2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3) 5.3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3) 5.4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3) 6工作程序和内容 (4) 6.1风险判定准则 (4) 6.2风险点确定 (4) 6.2.1风险点划分原则 (4) 6.2.1.1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4) 6.2.1.2操作及作业活动 (4)

6.2.2风险点排查 (4) 6.2.2.1风险点排查的内容 (4) 6.2.2.2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4) 6.3危险源辨识 (4) 6.3.1危险源辨识的内容 (4) 6.3.2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4) 6.4风险评价 (4) 6.4.1评价方法 (4) 6.4.2重大风险确定原则 (5) 6.4.3风险点级别确定 (5) 6.5风险控制措施 (5) 6.5.1风险控制措施类别 (5) 6.5.2风险控制措施确定的要求 (5) 6.5.2.1基本原则 (5) 6.5.2.2评审 (5) 6.5.3重大风险控制措施 (5) 6.6风险分级管控 (6) 6.6.1风险分级 (6) 6.6.2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6) 6.7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6) 7文件管理 (6)

关于室分多网融合建设方案探讨

关于室分多网融合建设方案探讨 曾发龙,罗 帆 (湖北邮电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23) 摘要:介绍了目前几个运营商独立承建室分建设模式和从模式的扩容性、成本性和维护性探讨现有模式的优缺点。从室 分多网融合的杂散干扰、阻塞干扰、互调干扰和共享AP 四方面论证室分多网融合建设的可行性,并结合工信部共建共享的要求,提出了几种室分多网融合建设的模式。关键词:LTE ;杂散干扰;阻塞干扰;互调干扰;共享AP ;POI 中图分类号:TN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131(2013)01-0224-02 随着现代移动通信由2G 向3G 、4G 网络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衍生出GSM/EDGE 、CDMA/EVDO2000、TD-SCDMA 、WCDMA 、WLAN 和LTE 等网络,涉及的频段有800MHz 、900MHz 、1800MHz 、1900MHz 、2000MHz 、2300MHz 和2500MHz 。目前,室分系统是由中国移动、电信和联通三家独自承建各自网络并长期共存。在网络建设不断扩展和城市建筑物不断升高的同时,移动覆盖深度和KPI 考核要求,越来越多的小区需要建设室分。而且在室分建设过程中,由于建筑物存在的竖井空间有限,馈线路由固定、美观等因素制约,导致室分建设的难度加大。 201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的《关于2010年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实 施意见》[1] ,文件要求电信、移动和联通要共建共享相互之间的基础设施、电源、杆路等资源并提出相关考核要求。所以探讨三家室分融合建设方案就越来越有必要。 1目前室分建设模式 1.1中国移动室分建设模式 中国移动建设主要模式为:先经过两级合路。第一路为2G+TD-LTE ,第二路为TD-LTE+TD-SCDMA 。WLAN 在末端馈入GSM 一路。 1.2中国电信室分建设模式 中国电信室分建设模式最简单,经过两级合路,先是CDMA 和EVDO 合路,WLAN 在末端馈入。 1.3中国联通室分建设模式 中国联通室分建设模式也比较简单,经过两级合路,先是GSM 和WCDMA 合路,WLAN 在末端馈入。 2目前室分建设模式的问题 (1)一个室分站点由三个运营商分别与业主协调,进行重 复建设,导致电和天馈线等资源的重复应用。 (2)建筑物竖井等空间本来有限,而且经过三个运营商重复建设,一方面施工协调困难,另一方面也极大影响建筑物美观。 (3)由于三个运营商独自建设室分,没有统一协调,导致互相干扰,影响通信质量。 3室分多网融合系统建设的可行性 3.1干扰分析 由于WLAN 一般在末端接入,其他系统信号在末端时,信号下降很快,一般只有15dB 左右,再与WLAN 合路,各系统与WLAN 发生的干扰已经很小。所以本节主要讨论的是CDMA800、GSM900、GSM1800、WCDMA 、TD-SCDM 和TD-LTE 各系统之间的干扰分析。 对被干扰系统有三种性能损失[2]需要在多网融合时考虑:接收机灵敏度降低、接收机过载和互调干扰。这三种性能损失对应干扰主要是:杂散干扰、阻塞干扰和互调干扰。为了将性能损失降到最小而不修改现有发送和接收单元,在多网融合室分系统建设时各系统之间的隔离度是必须考虑的。 系统同址站间相互干扰计算相关重要射频器件主要有: 有效的宣传,有的甚至不去宣传,在一个地区大规模建设基站,使得不了解辐射问题的人,产生了一些意见和投诉。也就近一步使得基站被认为会破坏生活环境,从而造成设备的丢失。 对此,我国政府部门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使民众了解基站的目的与作用。移动通信网络是属于国家的基础建设设施,同时也是城市建设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的根本目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来服务的,而不能仅仅只理解为企业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而做出的适当的行为。基站的建设应该通过运营企业来严格地完成,在建立基站的时候,要与百姓多沟通、多宣传,对于有基站建立在内的小区,应该给予一定的补偿。 3.2共同使用一个站址 在我国,基站的数目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而现在我国提倡的是节约型的社会理念,对于无线基站共同使用,是构筑未来 城市发展宏伟蓝图的需要。基站共址其本质就是为了节能环保,对城市的建设减少一定数量电磁波的干扰,同时也可以减 少基站过多所带来的信号过乱的现象,这样能够更好地节约频率资源,优化城市的环境,使得城市的无线通讯方面更加和谐。 3.3建立基站的美观化 对于基站的外表通过一定的手段来进行处理,来达到美化的目的。这样的方法比较适合建筑在居民小区内的基站,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居民对于电磁的恐惧,也可以使基站的寿命相应地延长。 作者简介:张伟博(1978-),男,安徽涡阳人,研究方向为工程现场管理;周潇(1982-),男,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方向为无线 网工程设计及优化。 2013年第1期(总第123期) 2013 (Sum.No123) 信息通信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探索多标一体管理体系的构建

探索多标一体管理体系的构建 发表时间:2019-06-24T16:13:28.9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作者:龙江燕雷冬梅[导读] 摘要:企业运营需要满足多个行业标准和相关方要求,需要建立多个管理体系并实施运行,但多个体系并行给企业的运营管理带来了许多问题,亟需建立一套更合理的方案解决这些问题。 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山西永济 044502 摘要:企业运营需要满足多个行业标准和相关方要求,需要建立多个管理体系并实施运行,但多个体系并行给企业的运营管理带来了许多问题,亟需建立一套更合理的方案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就解决多体系并行带来的问题探索一套解决方案,即建立多标一体管理体系,将多个标准融入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过程中,用一套文件制度、一套表格满足多个管理体系的认证审核活动。 关键词:多标一体;业务流程;行业标准;管理体系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企业纷纷依据行业标准、相关方要求,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建立了相应的管理体系,以促进企业管理和技术全面进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更好地为顾客提供质量可靠、满意的产品。 1 企业管理体系运行现状 目前企业运行的主要管理体系有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测量管理体系等,各体系都建立了自己的体系文件,并通过了第三方认证。这些管理体系经过长期的运行和实践,为企业的管理带来了很多效益,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各管理标准自成体系,没有很好地聚焦客户,忽略了原本企业自身的业务流程建设,体系之间相互融合性差,文件接口不清,多“体系”交叉运行,体系审核重复进行,带来很多重复性的工作,加重了基层管理负担,造成资源的浪费,不仅贯标的实际效果可能被忽视,同时也影响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具体问题表现如下: 1.1 多个管理体系并行,与业务体系不能协同。 企业在导入各个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时,往往是为了导入而导入,为了认证而构建体系,没有真正融合自身经营发展的特点。在推行管理体系时忽略了企业本身的业务重点,造成管理的重复和浪费。 1.2 各体系管理范围不同,共同要素交叉重叠,相互关联部分协调性差,缺乏全局统筹。 不同的管理体系由各专业职能部门分管,这些标准都有一套完善的文件和审查方法,范围纵横交错,多套“体系”交叉运行、接口不清晰甚至冲突。各认证体系之间与企业既有的业务体系相互脱节,业务重点没能有效指向企业经营目标。 1.3 多套管理体系并行,加重基层管理负担。 多套管理体系其审核标准不同,运行时各自都具备一套完整的体系文件、表格记录,造成记录表单庞杂繁多,各种审核、检查活动频繁开展,基层单位疲于应付,容易使基层员工出现抵触心理和敷衍了事的情况,影响体系运行效果。 综上所述,多种管理体系单独运行存在较多弊端,建立多标一体化的经营管理体系是现在乃至今后几年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 2 建立多标一体化管理体系 2.1建立多标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意义。 减少管理上的不协调,提高管理效率。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多个管理体系相互融合在每个阶段的业务中,形成一套管理体系运行,在战略管控部门设立体系办公室,从战略层面统一规划,统一安排资源,并对各业务单位的体系工作进行协调,各专业体系管理单位依据各标准要求及相关方要求,按照企业主业务流程,对体系工作进行精准定位,深挖管控模式,可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2.1.1 各管理领域可以优势互补。 在统一的规划和管控下,各业务阶段设置过程老板,对本过程进行全程管控和协调,各管理领域推跨越部门墙甚至拆除部门墙,按照企业主业务流程开展各项经营管理工作,业务流程接口通畅,融合后其管理优势更加明显,可相互取长补短。 2.1.2 提供整体解决问题的手段。 一体化管理体系从多个标准、多个角度进行管理,出现问题后可从多重维度进行全面分析,提供最佳解决方案,并以PDCA的管控模式进一步改进管理水平。 2.1.3 降低管理和认证费用,促进体系认证工作的开展。 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后,可寻求一体化审核公司开展审核活动,通过一体化审核,一次审核,获得多张认证证书,企业可以用较少的投入,较少的时间,达到多个目标,从而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检查和审核过程中,基层单位仅需拿出融合后的这一套管理体系文件和表格记录,即可完成审核工作,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2.2 建立多标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思路。 探索建立一套多标一体化管理体系,从实现企业整体目标出发,围绕公司业务流程,采用过程方法、风险思维、精益思想、两化融合、归零管理等理念和方法,借鉴建立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模式,将多个管理体系融合在企业各个业务流程中,建立一个能够满足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各项专业标准要求,并覆盖企业整体、实现企业管理系统整体优化的经营管理体系。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测量等专业管理体系有机地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在统一的管理构架下运行,从而在一个企业内形成用一套制度文本支持全方位管理、使用共有要素并能够有效运行的单一集约化的管理体系。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与体系管理的融合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与一体化体系管理的融合在企业高效运作的今天,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规避风险、规范运营,越来越受到各企业的重视。通过介绍内控发展的历程、它与一体化体系管理的异同,为我们打开一扇实现内部控制与体系管理融合的创新发展之窗,来完善自身的内控制度,提高一体化体系管理的水平,给企业管理带来新的活力。 一、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 (一)初级阶段:内部控制系统理论(1936至20世纪80年代末) 内部控制系统理论的特点是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部分。前者着力于保护资金安全及会计记录的可靠性;后者着力于提高经营效率和确保既定的管理政策。这一理论是内部控制的外延得到拓宽,也是其内涵更加丰富。一直沿用到20世纪80年代末。 (二)发展阶段:内部控制结构理论(1988年至1992年) 内部控制系统理论局限性在于把精力过多的放在纠错防弊上,内部控制的范围的目标也显得消极和狭窄。也正因如此,才使新的内部控制理论———内部控制结构理论应运而生。 内部控制结构理论观点的提出是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中,首次使用“内部控制结构”一词,指出:“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并确定内部控制结构包含3个要素:控制环境、

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内部控制结构理论的突出特点是将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领域。同时,考虑到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的不可分割性,因此不再细分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是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操作的新的发展。 (三)最新成果:整体框架理论(1992年至今) 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所属的“发起人委员会”(简称COSO委员会),于1992年9月颁布其纲领性文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是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在这部描述内部控制的报告中,开创性的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概念。1994年,该委员会又对报告进行了增补。他们在报告中指出: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管理层和员工共同设计并实施的,旨在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效率与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简称三类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它由相互关联的5个要素构成: (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础。人是诸多环境因素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人的品行操守、道德价值观以及能力,即使构成环境的重要因素,又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环境要素还包括管理层的管理哲学、管理理念等等。 (2)风险评估。在变化万端的环境中,任何单位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而对风险的了解和估定是必须的,建立可操作的风险评估机制,发现、甄别、分析、管理、控制风险也是必须的。重要的前提是,建立风险评估机制,要从整体上和单个层面上制定与不同作业

煤矿区队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煤矿区队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由于煤矿大环境、大形势的改变,以及人、机、环境安全生产三要素的动态性,安全管理中的新问题不断出现,这就需要在传统、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和方法的基础上,对安全管理的思路、手段、方式和方法进行不断的更新,以应对各种因素带来的问题。煤矿区队是生产和安全管理的基层单位,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煤炭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最终都要通过区队去落实,因此,煤矿区队安全管理十分重要。 1 当前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思想认识不到位 认识不到位是一切工作不到位最深层次的根源。一些煤矿企业的负责人不能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法规观念仍然比较淡薄。有的煤矿企业不能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的关系,重经济效益,轻安全生产。煤矿区队的工作可以说每一天都在和安全打交道,能否把安全生产观念深入贯彻到区队每一个职工的心中,作为煤矿企业的领导应该经常下到区队、班组,与一线人员沟通思想,交换意见,形成思想互动模式。 1.2 动态下的安全问题没有解决好

安全生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搞好安全生产离不开严格的现场 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是由每一个职工的内在因素产生的个人行为。 要解决动态下的安全问题就必须规范工人的行为和操作。制定的办 法再好,管理制度再严,还需工人的积极配合和实施,否则就失去 了实际意义。现场动态和静态,即人机、环境应协调一致,否则安 全的可靠性就不高,就容易发生事故。静态是煤矿现场的环境条件,动态是人的行为活动过程,任何一方的瑕疵都为事故的发生创造了 条件。煤矿井下的环境条件可以通过周密的安排去改善,通过各级 管理人员的努力去改造而人的行为就必须解决人的思想,思想支配 行为在煤矿安全教育活动中,必须把职工放在安全生产的中心位 置。 1.3 安全投入不到位 从政府的层面来看,受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的制约,相当一部 分地方政府对于涉及公共安全设施建设、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事 故预防所需的投入甚至连安全生产日常工作经费都还没纳入财政预算,给予应有的保证。从企业的层面来看,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 小型企业的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安全生产条件较差,安全设施 不到位,存在大量的事故隐患。 1.4 煤矿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新的用工制度实施后,煤矿企业职工队伍状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农民协议工逐年增加,有的煤矿企业农民协议工甚至达到70%以

当前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当前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当前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分析1企业消防安全工作现状 火灾是当今世界上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常发性灾害之一。火灾的发生频率高,时空跨度大,造成的损失与危害也触目惊心。火灾发生的主体中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特大火灾增加,经济损失较大。以1997年-2003年间发生的特大火灾为例,7年里,国有企业共发生特大火灾96起,死亡319人,直接财产损失56650.7万元;私营企业共发生特大火灾84起,死亡406人,直接财产损失22977.8万元。据公安部消防局统计,2008年全国火灾13.3万起死亡1385人损失15亿,其中,商场市场、宾馆饭店、娱乐场所、交通枢纽、学校医院、养老敬老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共发生火灾15831起,死亡238人,受伤176人,直接财产损失5.2亿元,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总数的12%和17%。从火灾类型看,商场企业等人员密集场所火灾损失大、增幅高,损失总数为4.5亿元(其中新疆乌鲁木齐德汇国际广场火灾损失3亿元),同比增加了2.8 亿元,上升172%;企业库房堆场仓储场所火灾损失2.2亿元,同比增加7711万元,上升53%,成为全年火灾损失上升的主要原因。 所以,企业消防安全工作仍是我国消防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企业中的消防管理也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消防管理的成功与否,关系到能否有效防止或减少火灾的发生以及有效减少火灾损失的成功与否。 2影响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要素分析

随着我国消防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健全,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公安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颁布实施,明确规定了企业自身所应履行的消防安全职责,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发展和深人创造了有利时机。但在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2.1企业消防安全的责任主体意识没有真正树立,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社会上普遍认为消防安全工作由公安消防机构管,企业管理者认为消防工作是消防职能部门的事,尤其是一些企业改制后,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忽视了消防管理工作,将原有的消防安全制度简化,甚至取消,即使有也只是写在纸上,落实不到行动上。没有把消防安全看成是经济建设中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没有把消防工作纳人到管理工作中。 2.2企业专(兼)职消防员的业务素质普遍较低,自防自救能力不强。随着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等改革举措的实施,有的企业消防管理人员是兼职的,甚至有的企业消防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从而影响企业职工消防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的提高。现今,虽然企业职工的岗位操作技能有了较大进步,但由于消防知识欠缺,缺乏辨识火灾风险存在的能力,对本岗位及生产和施工环境的危险辨识风险评价意识不够,容易造成工作的盲目性和野蛮性。在生产、检修、施工中不采取防范措施,等到发生火灾时,又由于自防自救能力较差而不能及时控制火灾,给企业和社会造成重大损失。 2.3企业安全防火宣传教育培训走形式。在教育培训过程中授课教师经常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很多培训对培训对象不分专业和层次,不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