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意思-赏析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意思-赏析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意思-赏析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

山瀑布》意思|赏析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赏析

这两首诗体裁不一,一首为五言古诗,一首为七言绝句,内容也有部分重复。第二首诗流传很广,一向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题作望庐山瀑布。

此二诗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载)前后作者初次登庐山时作。第一首五古共换四次韵,前八句为一韵;中间八句每四句各一韵;末六句为一韵。诗意也可按韵分为四层。前三层基本上是摹写瀑布的壮观奇姿,属景语;只有末一层言志抒怀,属情语。前三层也各有重点:第一层从正面描写瀑布的主体实景;第二层从虚处更深更细地描绘瀑布;第三层,从上下四旁来烘托瀑布之动态。最后一层先擒后纵,收束得自然平易。首二句交待望庐山瀑布的立足点和所望的方向。接着十四句用各种形象从不同角度形容瀑布的壮伟气势和诗人的赞叹。所谓挂流三百丈,初惊河汉落,亦即第二首的飞流

直下三干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意,但不如后者的简练和生动。末六句抒写诗人的志趣和愿望。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李白思想中孤傲遁世的一面。

五言古诗讲究兴寄,直抒胸臆,质朴真切,气象浑成。诗人的感情起伏与诗的节奏同步,由此形成感染人的力量。李白善于乐府和歌行,常以他横空出世,骏马绝尘的非凡才力,将乐府、歌行作为表达他飞腾的想象,纵横的才思,不羁的思想,奔放的情感之最合适的艺术形式,这些诗写得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这首五古《望庐山瀑布水》正是如此。李白把庐山瀑布写得壮美阔大。诗人寄情于山水,从西登香炉峰到流沫沸穹石都是写景,而最后三句是抒情之句。海风吹不断,江月照江空中的空字更说明诗人寻求的是一种闲情,也体现李白的飘逸之风。在庐山美景之下,诗人借景直抒胸臆,语言质朴真切,但仍能感染读者。

第一首虽是古诗,其中却有不少对仗。古今读者多谓此首不如第二首绝句写得好,但也有不少人指出此诗自有妙句。如《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然余谓太白前篇古诗云: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磊落清壮,语简而意尽,优于绝句多矣。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二:以余观之,银河一派,犹涉比类,未若白前篇云: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凿空道出,为可喜也。韦居安《梅硐诗话》亦谓此二句语简意足,优于绝句,真古今绝唱,并认为非历览此景,不足以见诗之妙。第二首诗中的香炉,即第一首诗开头提到的香炉

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第一首诗说,壮哉造化功!正是这造化才能将这巨物挂起来,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宋人魏庆之说: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诗人玉屑》)这个看法在这首诗里似乎特别有说服力。比如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隐隐地把山间的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出来了。挂字前面已经提到了,那个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很难设想换掉这三个字,这首诗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中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场景虽也不小,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瀑布,显得很实,很板,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无怪苏轼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戏徐凝瀑布诗》)话虽不无过激之处,然其基本倾向还是正确的,表现了苏轼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鉴赏家。五言古诗因篇幅无限制,所以诗人任意挥洒,写海风,写江月,写穹石,写得大起大落,大开大阖,转折如意,挥洒自如,一气呵成。七言绝句因篇幅较小,诗人用夸张的比喻把景物升腾到更高的境界,达到写瀑布的极致,极为夸张,但又清新自然,浅显生动,同时具有动荡开阔的气势,飞动流走的章法,跳跃腾挪,纵横捭阖,亦有歌行的气势和特点。

两首诗都是李白之作,同是写庐山瀑布之景,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在庐山秀丽的山水之中,更显诗人标名之灵气。其想象丰富,奇思纵横,气势恢宏,感情奔放,似江河奔腾,又自然清新,似云卷风清,其诗歌的审美特征是自然美、率真美和无拘无束的自由美。这两首诗歌都具有这样的审美特征。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修订稿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望庐山瀑布》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第13课的其中一首古诗。诗题内涵丰富,点明地点和事件。本诗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全诗紧扣“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了庐山的瀑布之景。仅用28个字就将庐山瀑布的动态特点等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用夸张、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体现出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凝练,画面丰富,是学生品析词句、发挥想象、运用语言文字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处于第二学段的学生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感情”,这首古诗的语言朗朗上口,便于记诵,可能三年级多数学生已会背诵,但不一定理解诗意,对诗歌的情感体验缺乏认识,所以在教学时需要适当点拨,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去理解、去体会、去感受,去与诗人产生一定的共鸣,从而真正做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诗境,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展现的画面。 3.感受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体会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喜爱之情,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展现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望庐山瀑布 同学们喜欢吟诵古诗吗老师这儿有几句古诗,提醒你们在吟诵时要吟出诗味儿,谁来试试。 (播放音乐,出示古诗)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庐山的多姿面貌。 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这是庐山的缥缈云雾。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是庐山的灼灼桃花。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这是庐山的幽幽高峰。 今天让我们去感受下庐山的瀑布,谁来读读课题。(出示:望庐山瀑布)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讲授】解诗题,知诗人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诗人在游览庐山的时候写下的。) 那你知道诗人是谁吗(出示ppt)谁来读一读。 三、【活动】读通古诗 都说匡庐奇秀甲天下,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云雾,尤以瀑布名传天下,同学们想不想随着诗仙李白去详细领略一番呀。今天老师为我们的此番游览安排了三个活动,有没有兴趣呀?谁来读读活动一的要求。 活动一:读通古诗 1.自由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有节奏。 2.小组活动。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意思-赏析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 山瀑布》意思|赏析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赏析 这两首诗体裁不一,一首为五言古诗,一首为七言绝句,内容也有部分重复。第二首诗流传很广,一向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题作望庐山瀑布。 此二诗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载)前后作者初次登庐山时作。第一首五古共换四次韵,前八句为一韵;中间八句每四句各一韵;末六句为一韵。诗意也可按韵分为四层。前三层基本上是摹写瀑布的壮观奇姿,属景语;只有末一层言志抒怀,属情语。前三层也各有重点:第一层从正面描写瀑布的主体实景;第二层从虚处更深更细地描绘瀑布;第三层,从上下四旁来烘托瀑布之动态。最后一层先擒后纵,收束得自然平易。首二句交待望庐山瀑布的立足点和所望的方向。接着十四句用各种形象从不同角度形容瀑布的壮伟气势和诗人的赞叹。所谓挂流三百丈,初惊河汉落,亦即第二首的飞流

直下三干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意,但不如后者的简练和生动。末六句抒写诗人的志趣和愿望。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李白思想中孤傲遁世的一面。 五言古诗讲究兴寄,直抒胸臆,质朴真切,气象浑成。诗人的感情起伏与诗的节奏同步,由此形成感染人的力量。李白善于乐府和歌行,常以他横空出世,骏马绝尘的非凡才力,将乐府、歌行作为表达他飞腾的想象,纵横的才思,不羁的思想,奔放的情感之最合适的艺术形式,这些诗写得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这首五古《望庐山瀑布水》正是如此。李白把庐山瀑布写得壮美阔大。诗人寄情于山水,从西登香炉峰到流沫沸穹石都是写景,而最后三句是抒情之句。海风吹不断,江月照江空中的空字更说明诗人寻求的是一种闲情,也体现李白的飘逸之风。在庐山美景之下,诗人借景直抒胸臆,语言质朴真切,但仍能感染读者。 第一首虽是古诗,其中却有不少对仗。古今读者多谓此首不如第二首绝句写得好,但也有不少人指出此诗自有妙句。如《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然余谓太白前篇古诗云: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磊落清壮,语简而意尽,优于绝句多矣。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二:以余观之,银河一派,犹涉比类,未若白前篇云: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凿空道出,为可喜也。韦居安《梅硐诗话》亦谓此二句语简意足,优于绝句,真古今绝唱,并认为非历览此景,不足以见诗之妙。第二首诗中的香炉,即第一首诗开头提到的香炉

李白《望庐山瀑布》全诗诗意翻译及赏析

李白《望庐山瀑布》全诗诗意翻译及赏析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前言】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两首诗,其一为五言古诗,其二为七言绝句。这两首诗,都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其中第二首七言绝句历来广为传诵,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

珠玑。 【注释】 ⑴庐山:又名匡山,中国名山之一。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在庐山区境内,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 ⑵香炉峰:庐山香炉峰有四。此指南香炉峰。因烟云聚散,如香炉之状,故名。关于香炉峰的位置,各注本有多种说法。 ⑶南见:一作“南望”。 ⑷三百丈:一作“三千匹”。 ⑸“喷壑”句:意谓瀑布喷射山谷,一泻数十里。壑(hè):坑谷。 ⑹“欻如”二句:意谓快如闪电而来,隐似白虹而起。此二句化用沈约《八咏诗·被褐守山东》“掣曳写流电,奔飞似白虹”句意。歘(xū):迅疾貌。飞电:空中闪电。一作“飞练”。隐若:一作“宛若”。白虹:一种出现在雾上的淡白色的虹。 ⑺河汉:银河,又称天河。一作“银河”。

⑻“半洒”句:一作“半泻金潭里”。 ⑼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此指大自然。 ⑽“江月”句:意谓瀑布在江月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清澈。江月:一作“山月”。 ⑾“空中”二句:意谓瀑布在奔流过程中所激起的水花,四处飞溅,冲刷着左右青色的山壁。潈(zōng):众水汇在一起。 ⑿穹石:高大的石头。 ⒀乐:爱好。乐名山:一作“游名山”。 ⒁益:更加。闲:宽广的意思。 ⒂无论:不必说。漱:漱洗。琼液:传说中仙人的饮料。此指山中清泉。 ⒃还得:但得。一作“且得”。尘颜:沾满风尘的脸。洗尘颜:喻指洗除在尘世中所沾染的污垢。 ⒄“且谐”二句:一作“集谱宿所好,永不归人间”,又一作“爱此肠欲断,不能归人间”。谐:谐和。宿:旧。宿所好:素来的爱好。

小学古诗75首及译文(全)

1、《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6、《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8、《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9、《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0、《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1、《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2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3、《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4、《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间,一片冰心在玉壶。 15、《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人深林,复照青苔上。 16、《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望庐山瀑布》教案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 17、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庐、瀑、炉、疑”四个生字,有韵律地、有感受地吟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体会诗句含义。在 反复诵读中,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中,体会大自然的 神奇与美妙。感受诗人李白奇丽、大胆的想像,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美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 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瀑布视频,音乐 【学生准备】收集诗人李白的古诗和生平简介。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谁来说一下你去过哪里?那里的景色美不美?那同学们你们去过庐山吗?庐山的景色可 美了,你们愿意来跟着老师欣赏一下吗?看过庐山的风景后你们有 什么感受? 2、导入新课:庐山在江西省,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每年要接 纳上百万的游客,那里的景色很美,吸引了古往今来许多的文人墨

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1、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清莲居士。号称“诗仙”。唐代著名诗人,一生中写下了上千首诗歌,其诗风格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2、那你们谁能给大家背诵一首李白写的诗?(咱们班的小诗人真不错) 三、理解诗题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这首《望庐山瀑布》,“望”是什么意思?(板书:看)“望庐山瀑布”又是什么意思?(站在远处看庐山的瀑布)。 四、读文识字 1、庐山的风景很美,让我们看看唐代大诗人李白见到庐山的瀑布又是用怎样的诗句来形容的吧!读读诗句,在读的过程当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和同桌交流一下,注意要把古诗读正确。 2、出示要学习的四个生字一起学习。 庐:庐山、庐舍、茅庐瀑:瀑布、飞瀑 炉:火炉、锅炉、炉子 疑:怀疑、疑问(部首:疋pi三声,) 3、字词大家读的很好,那古诗呢?我给大家请来了两位小朋友读古诗,你们愿意听听嘛?(链接)谁愿意给大家读读。(鼓励)学生评价。

望庐山瀑布全诗意思解析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原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意: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 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 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望庐山瀑布古诗注释及解析

望庐山瀑布古诗注释及解析 《望庐山瀑布 水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 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风景诗,被选入《全唐诗 》的第 180 卷。其一为五言古诗 ,其二为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古诗及解析,我们来看看。 望庐山瀑布原文介绍 【作者】是李白 【朝代】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语句 ①庐山: 又名匡山, 中国名山之一。 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 在庐山区境内,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 ②香炉峰:庐山北部名峰。水气郁结峰顶,云雾弥漫如香烟缭绕,故名。南 见:一作“南望”。 ③三百丈:一作“三千匹”。壑(hè):坑谷。“喷壑”句:意谓瀑布喷射 山谷,一泻数十里。 ④歘(xū):歘忽,火光一闪的样子。飞电:空中闪电,一作“飞练”。隐 若:一作“宛若”。白虹:一种出现在雾上的淡白色的虹。“欻如”二句:意谓 快如闪电而来,隐似白虹而起。 ⑤河汉: 银河, 又称天河。 一作“银河”。 “半洒”句: 一作“半泻金潭里”。 ⑥造化:大自然。 ⑦江月:一作“山月”。“江月”句:意谓瀑布在江月的映照下,显得更加 清澈。 ⑧潈(zōng):众水汇在一起。“空中”二句:意谓瀑布在奔流过程中所激 起的水花,四处飞溅,冲刷着左右青色的山壁。

⑨穹(qióng)石:高大的石头。 ⑩乐:爱好。乐名山:一作“游名山”。益:更加。闲:宽广的意思。 望庐山瀑布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 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 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望庐山瀑布的赏析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 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 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 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 “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 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 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 “飞流”表现瀑布凌 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 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于是接着又写上一 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 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 下来。 一个“疑”, 用得空灵活泼, 若真若幻, 引人遐想, 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 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含“天”的诗句

含“天”的诗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宋·岳飞《满江红·写怀》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宋·岳飞《满江红·写怀》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南北朝·佚名《木兰诗/ 木兰辞》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近代·毛泽东《沁园春·雪》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近代·毛泽东《沁园春·雪》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唐·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唐·白居易《长恨歌》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唐·白居易《长恨歌》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唐·白居易《长恨歌》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唐·白居易《长恨歌》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唐·白居易《长恨歌》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唐·白居易《长恨歌》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家。——唐·杜牧《秋夕》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唐·李商隐《嫦娥》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唐·王维《山居秋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唐·王维《使至塞上》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唐·王维《山中》 雾浓烟重遥山暗,云淡天低去水长。——宋·赵师侠《鹧鸪天·揖翠晚望》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汉·曹操《龟虽寿》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望月怀古》

(完整版)望庐山瀑布教案

《望庐山瀑布》教案 设计者:何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文中生字,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和情节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和欣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诗歌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祖国的壮丽河山,灿烂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 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生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剖析诗句,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文的意境。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引导学生对“瀑布”这个事物进行想象和思考,让学生踊跃发言,说出瀑布的特点。针对大家的发言给予适当的评价,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瀑布,同时展示从各个方位看到的瀑布的图片,加以解说。 2.引导学生回忆、讨论学习古诗的步骤及方法。 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你准备怎样学习这首诗呢? ⑴学生回忆讨论。 ⑵教师帮助梳理归纳,提出“读诗,解诗,赏诗,悟诗”四个步骤。 二:教学内容呈现 1.读诗 (诗歌内容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听配音朗诵,并指出生字词)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庐lú紫zǐ川chuān (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 李白通过课件展示李白生平,了解李白诗作的特点:奇特的想象,比喻;出神入化的夸张。 (二)“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

“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 2.解诗(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 “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 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 (释义)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 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 “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 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 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 (释义)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3.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 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手法) (释义)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4.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九天”各指什么? 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 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 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 疑:怀疑。 (释义)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大班古诗教案

大班古诗教案:《所见》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熟悉、理解古诗的内容。 2、学习朗诵古诗,初步尝试创编古诗,感受创编的乐趣。 3、尝试用熟悉的旋律来唱古诗,体验朗诵和吟唱的古诗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与古诗内容相符的古诗图片2幅;与图片相结合的古诗内容;伴奏音乐“办家家”;记号笔、纸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 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袁枚的人,有一天他看见了这样一件事情,是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一,幼儿看图回答)他把所看到的这件事写成了一首有名的古诗,名字叫“所见”,“所见”就是所看到的意思。 (二)、基本部分: 理解古诗内容并朗诵古诗: 1、师: “这个骑在牛背上的孩子,叫什么呀?”(引导幼儿说出放牛的孩子叫牧童),“哦!原来是牧童骑(引导幼儿说黄牛)”,(师边说边出示第一张文字图片) “这个牧童,他嘴巴张得大大的,在唱歌呢!他的歌声传到哪儿了呀?”(引导幼儿观察树林上空)“哟!歌声在密密麻麻的树林上空回荡呢,这就是

“歌声振林樾”。林樾指密密麻麻的树林(边说边出示第二张文字图片)“在这幅画里我们找到了两句诗句,是哪两句呀”?(幼儿学说一遍) 2、老师这里还有一幅画,我们来看看这幅画和刚才的一幅画有什么不一样?(师边说边出示第二幅画)(幼儿看图后回答)师: “呀!牧童为什么不唱歌了,发生了什么事呢,谁知道?”(幼儿自由讲述)师: “好的,那我们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师出示蝉的图片贴在树上)“哦!原来他发现了树上有一只蝉,瞧!这只蝉在树上干什么呀?(它在叫呢)”蝉在鸣叫我们就叫它——鸣蝉,牧童看到了鸣蝉,他会去干什么呀?(去捉蝉)“捉”还可以用“捕”这个好听的词来说。牧童想去捕鸣蝉,所以第三句也出来了“意欲捕鸣蝉”。(师边说边出示第三张文字图片) 这样想着,牧童马上停止了歌声从牛背上下来了,可以用“忽然”这个好听的词来说。“你们看”(出示牧童站立的图片)这个动作表示什么意思呀?(不讲话,闭上了嘴巴)“闭上嘴巴可以概括为两个字“闭口”,闭上嘴巴站在那里就是闭口立,联起来就是“忽然闭口立”。(师边说边出示第四张文字图片)“呀!藏在第二幅画里的两句古诗也被我们找出来了,请小朋友念给我听一听,(幼儿学念一遍) 3、哇!你们真聪明!我们来看看,这首古诗一共有几句话呀?(四句)提问: “四句话的古诗叫什么?(绝句)每一句有几个字呢?”(5个)师小结:“有四句话每一句有五个字的古诗就叫五言绝句”。 4、这首古诗的名字叫什么呀?(幼儿回答后出示文字)诗人袁枚真是个有心人,他呀把自己看到的事写成了一首有名的古诗,我们小朋友也要向他一样做一个有心人,在每天的讲新闻活动中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讲出来,好吗?(好)“想不想听老师来朗诵这首古诗呢?(想)(师边念边摇晃身子,并注意音的节奏)师:

望庐山瀑布的古诗译文

望庐山瀑布的古诗译文 《望庐山瀑布 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 创作的两首诗,一为五言古诗 , 一为七言绝句。 以下是“望庐山瀑布的古诗译文”, 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望庐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 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 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 1.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孟浩然 《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日照”二句:一作 “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2.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 布。 3.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4.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一作“半天”。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此句极言瀑布 落差之大。 赏析 这是李白在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 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

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 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 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此句为瀑布 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 “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 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 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 “飞流”表现瀑布凌 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 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于是接着又写上一 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 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 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 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夸张手法和想象手法,构思奇特,语言 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 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小学生必背75首古诗教学内容

小学生必背75首古诗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chì)勒(lè)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qióng)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4、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5、风 (唐)李峤(qiáo)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不知细叶谁裁(cái)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 (唐)王之焕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rèn)山。 羌(qiāng)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guàn)雀楼 (唐)王之焕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10、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11、凉州词 (唐)王翰(hàn)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12、出塞(sài)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huán)。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jiào)胡马度阴山! 13、芙(fú)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zhài)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wèi)城朝雨浥(yì)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zhū)萸(yú)少一人。 只供学习与交流

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修订稿

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上次课我们一起到中国的首都北京走了一趟,我们一起领略欣赏了北京的美丽风景,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山玩水,去庐山游览一番,欣赏一下庐山风光吧! 2、课件出示庐山风光片,学生观看,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 4、导入新课:庐山风景如此迷人,古往今来吸引了许许多多的游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我们曾熟悉的诗人李白也曾到此一游,并即兴写下了一首诗,老师今天把这首诗带来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 二、解诗人李白,回忆李白写过的诗 三、解读课题 1.出示课题,指名读课题,指导说明课题中的关键字“望”,这个望是什么意思啊?看,瞧的意思。那能不能改成看或瞧呢?不能。因为望是从远处看的意思。 大家有见过瀑布的吗瀑布是什么样子的瀑布,它是从高山上直流下来的水,水流得很急。 四、初读古诗 ◆教师:李白望到的庐山瀑布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指出诗文中的多音字“庐”“炉”加以区别。 2、课件出示:生字—拼音—组词—词语(学生带读— 指名读—齐读) 3、学生再次朗读古诗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再次朗读,读出节奏,画出节奏。 四.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春联大全(9字)

春联大全(9字) 瑞雪兆丰年天开好景金鸡啼远韵岁展宏猷 律法严明九州欣大治春风和煦万众话小康 明镜高悬江山千古秀执法如山花木四时春党风端正大地逢春绿国法严明江山映日红 龙子驾神舟探花及第猴王庆盛世祭酒登科春节迎春春联添春色国人报国国力显国威 白雪映红梅春回大地凯歌偕丽日福满人间爆竹万千声人间换岁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爆竹响千家人间改岁宏图描四化祖国皆春爆竹知人意声声悦耳梅花晓天时朵朵欢心 碧海涌金波时光正好云天放异彩景色更新春风吹绿江山苏万物旭日照明世界暖群生 春风春雨引万般春色新岁新年开一代新篇春风得意草木增秀色时雨润心山河添笑颜 春风浩荡山河添锦绣华夏欢腾东风送祥云春风化雨九州花满地爆竹飘香万户喜盈门 春风送春处处春色美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春临大地盛世家家喜众奔小康神州处处欢 春色满神州山青水秀 党恩昭夏甸物阜年丰 春山春水春色年年好 新事新人新风处处多 大业初成四海九州乐 小康在望千家万户欢 大造无私天心随律转 泰平有象人事逐年新 党心连民心民情振奋 特色融春色春意盎然 东风得意染山河锦绣 日月知心织云霓绮霞 东风引紫气江山明丽 大地发春光桃李芬芳 风光无限春色知众意 天地有情政策暖民心 改革结硕果果香四海 开放绽鲜花花满九洲 古国数千年伟乎鼎盛 长城一万里壮哉更新 国富民乐山河呈瑞气 政通人和日月耀春晖 国泰民安众星朝北斗 风和日丽百鸟向南枝 汗水润喉欢唱丰收曲 政策指路敲开致富门 好政策调动千军万马 大市场幸福万户千家 红梅笑绽江南山似锦 白雪纷飞塞北岭如银 红日喷霞处处添画意 春风化雨点点动诗情 化雨似甘霖恩及草木 春光催新政暖透人心 欢度新年家家彩灯艳 喜逢盛世户户春酒香 健笔如椽歌尧天舜日 繁花似锦赖化雨春风 降雪无声乾坤一夜玉 安邦有继祖国万年春 开放涌春潮九州明媚 改革掀热浪四海辉煌 璃雪兆丰年家家欢喜 春光映大地处处生晖 丽日耀三春飞花竞秀 东风催四化捷报增辉 龙舞秋云织中华锦绣 鸡啼春晓颂大业腾飞 梅花点点笑饮丰收酒 爆竹声声高歌胜利年 梅开五瓣浓抹三阳景 竹报三多淡妆四季春 千家爆竹为河山喝彩 万户歌声唤海岳开心 千秋大业从今天做起 万代福源靠妙手牵来 千枝竞秀有天皆丽日 万木争荣无地不春风 日历翻新力争红岁月 春联换旧催绣美山河 日丽风和处处春盎盎 国强民富家家乐融融 瑞雪纷飞大地萌春意 东风浩荡神州跃巨龙 山欢水笑八方盈正气 物阜民康四海庆阳春 时令值新春风和日丽 人民逢盛世面笑心欢 双手茧花结出丰收果 一身汗水浇开幸福花

学前大班古诗大全

幼儿园古诗大全 1、《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3、《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6《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8、《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9、《草》---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0、《悯农》---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1、《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2、《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3、《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4、《所见》---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5、《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6、《相思》--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17《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9、《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0、《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望庐山瀑布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 【教材简析】: 本课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无论从诗句内容还是在学诗体验上,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另外结合教材图文并茂、诗句韵味优美适于诵读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营造学诗意境,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鼓励学生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课件或插图,适合读诗配乐的音乐资料。 2、收集曾经读背过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会背古诗吗?谁能把自己知道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由背诗活动,营造学诗的氛围,实现自然过渡,相机板书课题。 2、观察:教师出示准备的课件或是两诗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问: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试着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说一说。在学生观察说话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本文两首诗的特点,教学中应抓住学生形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原文、赏析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出自唐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原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创作背景:这首诗一般认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 赏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

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

九天银河

九天银河 丁园园高二(6) 自幼,便喜欢山山水水,那鬼斧神工下的自然,无一不透露出神秘,美的气息令人神往。也喜欢那些雕栏玉砌的亭台楼阁,喜欢那古典优雅的翠缦珠帘,让我在墨,香古卷穿越千年,沉淀千年,遐思千年。 每次旅游,我都能拥抱大山,呼吸泥土的芬芳,只是遗憾的是,从未看过瀑布,而这一次,我的心愿被上帝偷听了去,原来,只要你很想一件事,就真的会实现!从安庆驱车去太湖,我坐在靠窗子的位置,看着眼里的风景变了又变,麦田,农家……缭乱着我的眼眸,但唯一不变的是炽热能动的心,我盼望着,盼望着,激动并兴奋着,然后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与生命的张扬。 到了,到了,下车后,紧随着老师,我们进入了文博园,迫不及待地打听瀑布的位置。然后到处摸索。凝神间,恍然听见水流如柱的声音,石破天惊。惊起时仰首,原来,那就是我寻寻觅觅的“灯火阑珊处”,虽没有踏破铁鞋的艰辛,却也是得来定须费工夫。 站在瀑布脚下,我看见翻腾激流的水珠在急流里飞溅,在流水里溅起一片细浪,亦在我心里泛起涟漪。刹然间,想起古人咏瀑布的佳句“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青潭似淀何须缺染色蔚兰”凝眸细望,衣带状的流水从顶端倾泻,声势浩大,不同凡响,在水岩冲击中,我听见自然的声音,听见了生命的真谛。人生自当活得潇潇洒洒,轰轰烈烈,不求青史留名,但要无愧此生轮回。 激流自上向下奔跑,生生不息。倾泻,水花,倾泻,水花,这生命的奔跑,经久不衰,我看着这美丽的瀑布,她没有“挂流千百丈,喷壑数十里,急飞电来,隐若白虹起”的气势;她没有“瀑布半天上,飞响落人间”的大气磅礴;她没有“拔地万里青峰立,悬空千丈素流分”的美丽,她没有“缓缓深入桃花坞,紫霞隐隐幽禽语。九层峭壁划青空,三级鸣原飞暮雨”的幽深雅致,她不能与名瀑布比较,但她具有一种更别致的美丽,这美丽,独一无二,亦无可替代。 细细地看,只见水流从高处倾泻而下,发出哗哗的响声,撞击在岩石棱角上的水流它被扯成大小几绺,还不时飞溅起一朵朵美丽的玉花,一串串珍珠般的水滴挂在岩石上,在阳光的照耀下,好像一道道用琼玉制成的珠帘,清水翻腾着,拥挤着落进深深的石槽里,飞溅起来的小水珠形成了水雾,弥漫着,仿佛槽底生起来的云朵。 立在千年之后的沧桑中,想起曾经长呼“飞流真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青莲居士李太白,千年之前的他,亦是对望着一川瀑布,吟出千古名句。跨越千年,不同时空,一种痴情,两处感叹,此山水情绵绵无绝期。人潮攒动中,默默立于喧嚣,眼里,心里只有那一条瀑布,那一片清凉,悠然间,我看见瀑布下一条七彩虹桥,美丽的高悬,缤纷了时间,绚烂了历史。那是我喜欢的彩色,亦是我喜欢的虹,是深埋心底的温暖,感动在心底泛滥,寂寞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