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测试剂(酶联免疫核酸试剂)

血液检测试剂(酶联免疫核酸试剂)

血液检测试剂(酶联免疫/核酸试剂)进货验收与放行记录表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1.定义 (2) 2.原理 (2) 2.1抗原抗体反应 (2) 2.2免疫测定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4) 3.ELISA的类型 (4) 3.1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 (5) 3.2双抗原夹心法测抗体 (5) 3.3间接法测抗体 (5) 3.4竞争法测抗体 (6) 3.5竞争性测抗原 (6) 3.6捕获包被法测抗体 (6) 3.7ABS-ELISA法 (7) 4.ELISA试剂的组成 (8) 4.1固相载体: (8) 4.2包被的方式 (8) 4.3包被用抗原:天然抗原、重组抗原、合成多肽抗原。 (9) 4.4包被的条件: (9) 4.5洗涤液: (9) 4.7酶的催化性; (10) 4.8结合物的制备 (10) 4.9结合物的保存 (11) 4.10酶的底物 (11) 4.11酶反应终止液 (11) 4.12参考标准品 (12) 4.13加样: (12) 4.14保温 (12)

4.15保温方式: (12) 4.16室温温育的反应 (12) 4.17洗涤 (13) 4.18显色 (13) 4.19比色 (13) 4.20酶标比色仪 (14) 4.21结果判定 (14) 4.22定量测定 (15) 4.23ELISA的操作要点 (15)

1.定义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称ELISA,采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反应将待测物与酶连接,然后通过酶与底物产生颜色反应,对受检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一种检测方法。 2.原理 采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反应将待测物与酶连接,然后通过酶与底物产生颜色反应,可对受检物质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2.1抗原抗体反应 2.1.1可逆性 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过程是一种动态平衡,其反应式为: Ag+Ab→Ag·Ab 抗体的亲和力(affinity),可以用平衡常数K表示:K=[Ag·Ab]/[Ag][Ab],Ag·Ab的解离程度与K值有关。高亲和力抗体的抗原结合点与抗原的决定簇在空间构型上非常适合,两者结合牢固,不易解离。解离后的抗原和抗体均能保持原有的结构和活性。 2.1.2特异性 抗原抗体的结合发生在抗原的决定簇与抗体的结合位点之间。化学结构和空间构型互补关系,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因此,在很多时候,测定某一特定的物质不需分离待测物。2.1.3最适比例 只有当抗原抗体的浓度比例是当时,才出现可见反应。 以沉淀反应为例(Ab量固定,Ag量递增)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类型及反应原理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类型及反应原理 ELISA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在这种测定方法中有3种必要的试剂:①固相的抗原或抗体;②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③酶作用的底物。根据试剂的来源和标本的性状以及检测的具备条件,可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检测方法。 (一)双抗体夹心法 双抗体夹心法是检测抗原最常用的方法,操作步骤如下: (1)将特异性抗体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体: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体及杂质。 (2)加受检标本:使之与固相抗体接触反应一段时问,让标本中的抗原与固相载体上的抗体结合,形成固相抗原复合物。洗涤除去其他未结合的物质。 (3)加酶标抗体:使固相免疫复合物上的抗原与酶标抗体结合。彻底洗涤未结合的酶标抗体。此时固相载体上带有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正相关。 (4)加底物:夹心式复合物中的酶催化底物成为有色产物。根据颜色反应的程度进行该抗原的定性或定量。 根据同样原理,将大分子抗原分别制备固医学教丨育网整理相抗原和酶标抗原结合物,即可用双抗原夹心法测定标本中的抗体。 (二)双位点一步法 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抗原时,如应用针对抗原分子上两个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分别作为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则在测定时可使标本的加入和酶标抗体的加入两步并作一步。这种双位点一步法不但简化了操作,缩短了反应时间,如应用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测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显著提高。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使测定抗原的ELISA提高到新水平。 在一步法测定中,应注意钩状效应(hookeffect),类同于沉淀反应中抗原过剩的后带现象。当标本中待测抗原浓度相当高时,过量抗原分别和固相抗体及酶标抗体结合,而不再医学教丨育网整理形成夹心复合物,所得结果将低于实际含量。钩状效应严重时甚至可出现假阴性结果。 (三)间接法测抗体 间接法是检测抗体最常用的方法,其原理为利用酶标记的抗抗体以检测已与固相结合的受检抗体,故称为间接法。操作步骤如下: (1)将特异性抗原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原: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原及杂质。

抗链球菌溶血素“O”IgG IgM抗体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产品技术要求limi

抗链球菌溶血素“O”IgG/IgM抗体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 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性检测人血清中的抗链球菌溶血素“O”IgG/IgM抗体水平。 1. 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 1.1 产品规格 48人份/盒 1.2 组成及成分 表1. 抗链球菌溶血素“O”IgG/IgM抗体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组成成分

2.性能指标 2.1 外观 2.1.1 试剂盒各组份齐全、完整。标识应清晰、易识别。液体试剂透明、无渗漏、无沉淀或絮状悬浮物。 2.1.2 抗原包被板包装袋应密封性好,无破损、无漏气现象。 2.2 净含量 各液体组份的净含量不少于标示值。 2.3 临界值 2.3.1 对ASO IgG临界值阳性参考品(A值为0.35)检测,检测次数≥20,结果的阳性率应≥95%。 2.3.2 对ASO IgG临界值阴性参考品(A值为0.15)检测,检测次数≥20,结果的阴性率应≥95%。 2.3.3 对ASO IgM临界值阳性参考品(A值为0.35)检测,检测次数≥20,结果的阳性率应≥95%。 2.3.4 对ASO IgM临界值阴性参考品(A值为0.15)检测,检测次数≥20,结果的阴性率应≥95%。

2.4 S/CO值重复性 2.4.1 对ASO IgG重复性参考品(A值为0.60)检测20次,变异系数CV≤15%。 2.4.2 对ASO IgM重复性参考品(A值为0.60)检测20次,变异系数CV≤15%。 2.5 批间差 抽取三个批次的试剂盒,每个批次80人份,按2.3项临界值的要求检测,各浓度反应结果应一致。 2.6 效期稳定性 试剂盒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保存至有效期末或超过有效期二周内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2.3、2.4项的要求。

克伦特罗酶联免疫定量检测试剂盒I

克伦特罗酶联免疫定量检测试剂盒(I) 使用说明书 概述: 克伦特罗(Clenbuterol)属于一类β-兴奋剂,具有改进脂肪型动物体内肉与脂肪的比例的作用,亦可促进动物生长。但同时,此药物还会使非横纹肌松弛,人体摄入后可引起心跳、心率不正常等副反应,甚至可导致心脏病。因此在我国,克伦特罗在畜牧业上的使用是被严格禁止的。 本试剂盒利用竞争酶联免疫法对生物样品中的克伦特罗进行定量分析。适用于动物尿液、血清、内脏等物质中克伦特罗的快速检测。由于ELISA法的高通量与简便快速,适合大量样本的定量筛查,自样本加入至结果读出,不超过60分钟,检测灵敏度为0.1ppb。 一、简要原理 试剂盒所提供的微孔板上包被有抗体,然后将校准品或样本中的克伦特罗与酶标记的克伦特罗加入微孔中后,两者可竞争结合克伦特罗抗体,洗去未结合的酶标记克伦特罗。加入底物后,在酶作用下,底物溶液会显蓝色,加入终止剂后,溶液由蓝转为金黄色。在450nm波长光下测吸光度,吸光度高低与校准品或样品中克伦特罗的含量呈反比,根据校准品的读数作出校准曲线,并利用校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克伦特罗的含量。 二、试剂盒组成 1.酶标反应板: 96孔易折板,抗体已包被 2.克伦特罗校准品: 1ml/瓶×6瓶浓度:0ppb、0.1ppb、0.3ppb、0.9ppb、2.7ppb、8.1ppb 3.11×酶标记克伦特罗浓缩液: 1.2ml/瓶×1瓶(稀释11倍使用) 4.底物液: 11ml/瓶×1瓶 5.酶标稀释液: 20ml/瓶×1瓶 6.50×浓缩洗涤液: 20ml/瓶×1瓶(稀释50倍使用) 7.终止剂: 11ml/瓶×1瓶 8.其他:说明书×1份自封袋×1个 2-8℃贮存,有效期一年 三、实验需要但试剂盒不提供的试剂和仪器 1.试剂 ――――――10mM盐酸溶液 ――――――氯化钠 ――――――50mM PH7.0 PBS (配制:9g NaCl;4.65g Na2HPO4·12H2O;0.56g NaH2PO4·2H2O 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 ――――――异丙醇 ――――――乙酸乙酯 2 .仪器 ――――――微孔板酶标仪 ――――――涡旋振荡器或超声波粉碎仪 ――――――离心机

酶联免疫法检测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附件1 酶联免疫法检测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一、前言 本指导原则主要针对酶联免疫类检测试剂的主要原材料、生产工艺及反应体系、产品质量控制等环节提出指导性技术要求。 本指导原则系对酶联免疫法检测试剂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详细阐述其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 本指导原则是对申请人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订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的调整。 二、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有关病原微生物检测的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的注册技术审查。其他酶联免疫法检测试剂(如作为二类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可参考本指导原则执行。 三、基本要求 (一)基本原则 1.研制、生产用的各种原料、辅料等应制定其相应的质量标准,并应符合有关法规的要求。 2.试剂生产企业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仪器设备以及适宜的生产环境,获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同时,应按照《体外诊断试剂

生产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和记录,加以实施并保持有效运行;还应通过《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考核评定标准(试行)》的考核。企业应对试剂的使用范围做出明确规定,并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3.诊断试剂的研制应当按照科学、规范的原则,各反应条件的选择和确定应符合基本的科学原理。 4.试剂在研制、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各种材料及工艺,应充分考虑可能涉及的安全性方面的事宜。 5.生产和质量控制的总体目标:保证试剂使用安全、质量稳定、工艺可控、检测有效。 (二)原材料质量控制 1.主要生物原料 与产品质量最密切相关的生物原料主要包括各种天然抗原、重组抗原、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以及多肽类、激素类等生物原科。这类原料可用于包被酶标反应板、标记相关酶(如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等)、中和反应用抗原或抗体、制备校准品(标准品)等。使用前应按照工艺要求对这类生物原料进行质量检验,以保证其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主要生物原料若为企业自己生产,其工艺必须相对稳定;若购买,其供应商要求相对固定,不能随意变更供应商,如果主要原料(包括工艺)或其供应商有变更,应依据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进行变更申请。 主要生物原料的常规检验项目一般包括: (1)外观 肉眼观察,大部分生物原料为澄清均一的液体,不含异物、浑浊或摇不散的沉淀或颗粒;或者为白色粉末,不含其他颜色的杂质;特殊生物原料应具备相应外观标准。 (2)纯度和分子量

白介素与酶联免疫吸附法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 ---多能的细胞因子 一、细胞因子及分类 细胞因子: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介导和调节免疫、炎症和造血过程的小分子蛋白物质。 分类: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趋化因子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 在1979年第二届国际淋巴因子专题讨论会上,将来自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所分泌的某些非特异性发挥免疫调节和在炎症反应中起作用的因子称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并以阿拉伯数字排列,如IL-1、IL-2、IL-3。许多IL不仅介导白细胞相互作用,还参与其它细胞的相互作用,如造血干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神经细胞、成骨和破骨细胞等的相互作用。 白细胞介素,简称白介素,是指在白细胞或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的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在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及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一)IL-1(又称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1、细胞来源: IL-1 主要是由活化的单核和(或)巨噬细胞合成与分泌,另外有树突细胞、郎格罕氏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等,是最具多效性的细胞因子之一,几乎对所有体内细胞产生作用[1]。 2、存在形式: 白介素1(IL-1)族由两种促效剂(IL-1a 和IL-1β)和一种拮杭剂(IL-1受体桔杭剂)组成[2]。其中IL-1α 主要存在于细胞内,IL-1β 主要存在于体液中,故IL-1 的生物学作用主要由IL-1β介导 3、主要生物学功能: IL-1在体内的靶细胞范围也很广泛,不仅有淋巴细胞,还有嗜中性粒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肝、胰、骨、软骨等器官的细胞,这一特点也是其生物学作用广泛的原因。其主要生物学作用有:(1)介导炎性反应。IL-l 除自身能引起炎性反应外,还可诱导其他炎性细胞因子如IL-6、IL-8、趋化因子、黏附分子和组织重建酶等合成,进而加重炎性反应,另外,IL-1还能诱导COX 基因转录,引起前列腺素分泌增加,介导炎性反应。(2)免疫调节作用。(3)诱导急性时相蛋白,参与急性期反应。(4)参与恶液质的形成,致负氮平衡效应。(5)诱导成纤维细胞增殖 4、相关疾病: (1)眼底病变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3)不伴有PVR的单纯性视网膜脱离(4)视网膜退行性病变 (2)肥胖与2型糖尿病联系的主要原因 白介素-1β是机体的重要细胞因子,白介素-1β可通过促进胰岛β细胞的一氧化氮生成和细胞凋亡而引起β细胞选择性的破坏,诱导胰岛素抵抗[3]。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动物生产过程中的 应用 简介 随着方法的不断改进、材料的不断更新,尤其是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包被抗原,采用针对某一抗原表位的单克隆抗体进行阻断ELISA试验,大大提高了ELISA的特异性,由于电脑化程度极高的ELISA检测仪的使用,ELISA更为简便实用和标准化,从而使其成为最广泛应用的检测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细菌和病毒等疾病的诊断。在动物检疫方面,ELISA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牛副结核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猪伪狂犬病、蓝舌病等的诊断中已为广泛采用的标准方法。 基本原理 ELISA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酶分子与抗体或抗抗体分子共价结合,此种结合不会改变抗体的免疫学特性,也不影响酶的生物学活性。此种酶标记抗体可与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的抗原或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滴加底物溶液后,底物可在酶作用下使其所含的供氢体由无色的还原型变成有色的氧化型,出现颜色反应。因此,可通过底物的颜色反应来判定有无相应的免疫反应,颜色反应的深浅与标本中相应抗体或抗原的量呈正比。此种显色反应可通过ELISA检测仪进行定量测定,这样就将酶化学反应的敏感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结合起来,使ELISA方法成为一种既特异又敏感的检测方法。

特性 用于标记抗体或抗抗体的酶须具有下列特性:有高度的活性和敏感性;在室温下稳定;反应产物易于显现;能商品化生产。如今应用较多的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碱性磷酸酶、葡萄糖氧化酶等,其中以HRP应用最广。 辣根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物酶(HRP)广泛分布于植物中,辣根中含量最高,从辣根中提取的称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是由无色酶蛋白和深棕色的铁卟啉构成的一种糖蛋白(含糖量18%),分子量约40 000,约由300个氨基酸组成,等电点为pH 3-9,催化反应的最适pH 值因供氢体不同而稍有差异,一般多在pH 5左右。此酶溶于水和50%饱和度以下的硫酸铵溶液。酶蛋白和辅基的最大吸收光谱分别为275nm和403nm。 酶的纯度以RZ表示:RZ=OD403/OD275 纯酶的RZ多在3.0以上,最高为3.4。RZ在0.6以下的酶制品为粗酶,非酶蛋白约占 75%,不能用于标记。RZ在2.5以上者方可用于标记。HRP的作用底物为过氧化氢,催化反应时的供氢体有几种:⑴邻苯二胺(OPD),产物为橙色,可溶性,敏感性高,最大吸收值在490nm,可用肉眼观察判别,容易被浓硫酸终止反应,颜色可在数小时内不改变,是目前国内ELISA中最常用的一种;⑵联大茴香胺(OD),产物为橘黄色,最大吸收值在400nm,颜色较稳定;⑶5-氨基水杨酸(5-AS):产物为深棕色,最大吸收值在449nm,部分溶解,敏感性较差;⑷邻联甲苯胺(OT)产物为蓝色,最大吸收值在630nm,部分溶解,不稳定,不耐酸,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操作规则(新手适用)资料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操作规则(新手适用) 一、实验目的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简称ELISA)是在免疫酶技术(immunoenzymatic technique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测定技术,ELISA过程包括抗原(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称为包被,加待测抗体(抗原),再加相应酶标记抗体(抗原),生成抗原(抗体)--待测抗体(抗原)--酶标记抗体的复合物,再与该酶的底物反应生成有色产物。借助分光光度计的光吸收计算抗体(抗原)的量。待测抗体(抗原)的定量与有色产生成正比。 二、实验原理 用于免疫酶技术的酶有很多,如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酯酶,β-D-半乳糖苷酶,葡萄糖氧化酶,碳酸酐酶,乙酰胆碱酯酶,6-磷酸葡萄糖脱氧酶等。常用于ELISA法的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酯酶等,其中尤以辣根过氧化物酶为多。由于酶摧化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在呈色后须立刻测定,否则空气中的氧化作用使颜色加深,无法准确地定量。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是一种糖蛋白,每个分子含有一个氯化血红素(protonhemin)区作辅基。酶的浓度和纯度常以辅基的含量表示。氯化血红素辅基的最大吸收峰是403nm,HRP酶蛋白的最大吸收峰是275nm,所以酶的浓度和纯度计算式是(已知HRP的A(1cm 403nm 1%)=25,式中1%指HRP百分浓度为100ml含酶蛋白1g,即10mg/ml,所以,酶浓度以mg/ml 计算是HRP的A(1cm 403nm mg/ml=2.5)HRP纯度(RZ)=A403nm/A275nm纯度RZ(Reinheit Zahl)值越大说明酶内所含杂质越少。高纯度HRP的RZ值在3.0左右,最高可达3.4。用于ELISA检测的

酶联免疫使用试剂盒检测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酶联免疫()使用试剂盒检测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1、仪器质控 为使仪器保持最佳工作状态,应建立维护和校正仪器的标准操作程序(),所要控制的仪器包括移液器(加样枪)、温箱、洗板机和酶标仪。 ◎移液器:加样量小(20-200卩l ),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利用称重法检查:低、中、高三个刻度分别吸取指示量的水,万分之一天平称重后计算吸量是否准确,一般应在土5淋内;◎恒温箱:经常检查恒温箱温度计所示的温度和水中(或温箱内)实测温度是否一致,允许有土1C的误差; ◎洗板机:每个厂家设置洗板后的残留液有各自的规定,一般不超过2卩I ;人工扣板时,垫纸不湿;定期检查管孔是否堵塞;◎酶标仪:经常维护其光学部分,防止滤光片霉变,定期检测校正,使其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 2、试剂盒选择 ◎应尽量选择正规厂家,产品经相应政府部门审核认可,试剂应从灵敏度、特异性、精密度、稳定性、简便性、安全性及经济性全面评价。 ◎灵敏度:有二层含义,1)为试剂检出被检物质的最低量的能

力;2)为试剂对大量样品中阳性检出的能力。 ◎特异性:常用交叉反应率表示。含有与待测物相近结构部份的物质可能存在交叉反应,使测定结果升高,可能导致假阳性,所以交叉反应是评价其质量的关键指标。 ◎精密度:试剂一般指其批内,其值应小于15%;定量试剂应同时考察线性范围。 ◎准确度:通过添加回收实验进行评价。 ◎简便性:指在不影响试剂的前三项指标的前题下,实验和测定步骤越少越好,在定性实验中结果判断简单明了,定量试验结果计算也应简单。 ◎安全性:指试剂对操作者和环境安全无害无传染性。◎经济性:试剂在同等质量条件下通过大规模生产或技术进步降低成本,而市场价格比较合理。 ◎试剂评价:需要有权威的确证方法和确证的样品进行检测。 3、样本前处理注意事项 3.1 均质 组织样本: 肉、肝食品类切细,用绞肉机反复绞碎,混合均匀。水产样本:去除样品的非食用部分,食用部分切细,用均质器均浆;原料表面较脏时, 需适当用蒸馏水清洗。 蛋类:鲜蛋去壳,蛋黄和蛋白充分混匀。水果、蔬菜类:先用水洗去泥沙,然后除去表面的水分,取食用部分。 3.2 振荡提取将提取溶剂加入到装有样品的具塞容器中,振荡, 使提取溶剂与容器内的样品充分接触以深入到样本组织内部,提取待测组分。 3.2.1 振荡方式:振荡器上进行上下、往返式振荡、手摇式上下振荡。 3.2.2 在组织样本中加入有机溶剂之间提取时,应边加边振荡,防止组织凝结成团,不利于提取。 3.3. 在用有机溶剂提取过程中,如果出现乳化现象,解决的方法有: ①用细头轻轻的搅拌,破坏乳化后,再重复离心。②再加入适量的提取剂,重新振荡。注意离心后要保证样本的稀释倍数不变。 3.4 浓缩 由于净化过程中引入的溶剂,可能会降低待测组分的浓度或者不适宜直接分析,需要去除全部有机溶剂。即试剂盒前处理步骤中把样本在60C氮气下吹干,再用复溶液溶解干燥残留物。浓缩方式:

ELISA实验报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结果

ELISA实验报告 -森贝伽生物实验技术中心前言 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的基本原理是:①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②使抗原或抗体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抗原或抗体,这种酶标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把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刊物定性或定量分析。 ELISA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该法适于测定细胞培养上清、血清、血浆及组织液中的样本,干扰小可以测到每毫升纳克水平的细胞因子(或受体)的水平。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1.1主要试剂 ELISA检测试剂盒(From:森贝伽生物/SenBeiJia) 1.2主要仪器及耗材 酶标仪:芬兰(Labsystems Multiskan MS)公司产品 洗板机:芬兰(Thermo Labsystems)公司产品 离心机:微量高速离心机(国产) 移液器:吉尔森P型移液器(Pipetman)产品 培养箱:隔水式恒温培养箱(国产)产品

其他所需耗材均为国产。 2方法 2.1实验过程 (1)标准品的稀释与加样:标准品按照说明书稀释好五个梯度,各个梯度每孔加样量都为50μL; (2)加样:分别设空白孔、待测样品孔。在酶标包被板上待测样品孔中先加样品稀释液40μL,然后再加待测样品10μL。加样将样品加于酶标板孔底部,尽量不触及孔壁,轻轻晃动混匀; (3)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置37℃温育30min; (4)配液洗涤:将30(48T的20倍)倍浓缩洗涤液用蒸馏水30(48T的20倍)倍稀释后备用;小心揭掉封板膜,弃去液体,甩干,每孔加满洗涤液,静置30sec 后弃去,如此重复5次,拍干; (5)加酶:每孔加入酶标试剂50μL,空白孔除外; (6)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置37℃温育30min; (7)洗涤:小心揭掉封板膜,弃去液体,甩干,每孔加满洗涤液,静置30sec 后弃去,如此重复5次,拍干; (8)显色:每孔先加入显色剂A50μL,再加入显色剂B50μL,轻轻震荡混匀,37℃避光显色15min; (9)终止:每孔加终止液50μL,终止反应; (10)测定:以空白空调零,450nm波长依序测量各孔的吸光度(OD值)。测定应在加终止液后15min以内进行。 2.2计算 以标准物的浓度为纵坐标,OD值为横坐标,计算出标准曲线的多项式二次回归方程,将样品的OD值代入方程式,计算出样品浓度,再乘以稀释倍数,即为样品的实际浓度。 实验结果举例(相关技术问题可咨询我们) 编号OD值浓度(ng/L) 空白0.0320

TB-IGRA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说明书

人结核分枝杆菌Y-干扰素(TB-IGRA)酶联免疫分析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盒仅供研究使用。 检测范围:96T 10pg/ml-240pg/ml 使用目的: 本试剂盒用于测定人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结核分枝杆菌Y-干扰素(TB-IGRA)含量。 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人结核分枝杆菌Y-干扰素(TB-IGRA)水平。用纯化的人结核分枝杆菌Y-干扰素(TB-IGRA)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结核分枝杆菌Y-干扰素(TB-IGRA),再与HRP标记的结核分枝杆菌Y-干扰素(TB-IGRA)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结核分枝杆菌Y-干扰素(TB-IGRA)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人结核分枝杆菌Y-干扰素(TB-IGRA)浓度。 标本要求 1.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若不能马上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2.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活性。 操作步骤 1.标准品的稀释:本试剂盒提供原倍标准品一支,用户可按照下列图表在小试管中进行稀 释。

2.加样:分别设空白孔(空白对照孔不加样品及酶标试剂,其余各步操作相同)、标准孔、 待测样品孔。在酶标包被板上标准品准确加样50μl,待测样品孔中先加样品稀释液40μl,然后再加待测样品10μl(样品最终稀释度为5倍)。加样将样品加于酶标板孔底部,尽量不触及孔壁,轻轻晃动混匀。 3.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置37℃温育30分钟。 4.配液:将30倍浓缩洗涤液用蒸馏水30倍稀释后备用 5.洗涤:小心揭掉封板膜,弃去液体,甩干,每孔加满洗涤液,静置30秒后弃去,如此 重复5次,拍干。 6.加酶:每孔加入酶标试剂50μl,空白孔除外。 7.温育:操作同3。 8.洗涤:操作同5。 9.显色:每孔先加入显色剂A50μl,再加入显色剂B50μl,轻轻震荡混匀,37℃避光显色 15分钟. 10.终止:每孔加终止液50μl,终止反应(此时蓝色立转黄色)。 11.测定:以空白空调零,450nm波长依序测量各孔的吸光度(OD值)。测定应在加终止 液后15分钟以内进行。 操作程序总结: 计算

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实验报告

ELISA Lin Chengyu Bio 04 2010030007 Experiment Date: 2012-03-12 Submitting Date: 2012-03-21 1Introduction 1.1Background information ELISA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is a solid-phase assay for antibodies employing ligands labeled with enzymes which is widely used for immunological assays. This technique can be applied to detect antigens or antibodies for qualitative or quantitative purpose. Since enzyme reactions are very well known amplification processes, the signal is generated by enzymes which are linked to the detection reagents in fixed proportions to allow accurate quantification.1 1.2Major principles Figure 1 Schematic diagram of ELISA2 Figure 2 Procedure of indirect ELISA3

(完整word版)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1.定义 (3) 2.原理 (3) 2.1抗原抗体反应 (3) 2.2免疫测定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5) 3.ELISA 的类型. (5) 3.1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 (6) 3.2双抗原夹心法测抗体 (6) 3.3间接法测抗体 (6) 3.4竞争法测抗体 (7) 3.5竞争性测抗原 (7) 3.6捕获包被法测抗体 (7) 3.7ABS-ELISA 法 (8) 4?ELISA试剂的组成 (9) 4.1固相载体: (9) 4.2包被的方式 (9) 4.3包被用抗原:天然抗原、重组抗原、合成多肽抗原 (10) 4.4包被的条件, (10) 4.5洗涤液: (10) 4.7爾的催化性; (11) 4.8结合物的制备 (11) 4.9结合物的保存 (12) 4.10酶的底物 (12) 4.11酶反应终止液 (12) 4.12参考标准品 (13) 4.13加样: (13) 4.14保温 (13)

4.15保温方式: (13) 4.16室温温育的反应 (13) 4.17洗涤 (14) 4.18显色 (14) 4.19比色 (14) 4.20酶标比色仪 (15) 4.21结果判定 (15) 4.22定量测定 (16) 4.23ELISA的操作要点 (16)

1.定义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称ELISA,采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反应将待测物与酶连接,然后通过酶打底物产生颜色反应,对受检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一种检测方法。 2.原理 采用抗原勺抗体的特异反应将待测物与酶连接,然后通过酶与底物产生颜色反应,可对受检物质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2.1抗原抗体反应 2.1.1 可逆性 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过程是一种动态半衡,其反应式为: Ag+Abf AgAb 抗体的亲和力(affinity),可以用平衡常数K表示:K=[Ag Ab] [Ag][Ab], Ag ? Ab的解离槿度与K值有关。高亲和力抗体的抗原结合点与抗原的决定簇在空间构型上非常适合,两者结介牢固,不易解离。解离后的抗原和抗体均能保持原有的结构和活性。 2.1.2特异性 抗原抗体的结合发生在抗原的决定簇与抗体的结合位点之间。化学结构和空间构型互补关系,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因此,在很参时候,测定某一特定的物质不需分离待测物。2.1.3 最适比例 只冇当抗原抗体的浓度比例是当时,才出现可见反应。 以沉淀反应为例(Ab最固定,Ag最递増)

欧蒙抗心磷脂抗体LgG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法)说明书

抗心磷脂抗体LgG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法)说明书 【产品名称】抗心磷脂抗体LgG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法) 【通用名称】Anti-CardiolipinELISA(lgG) 【包装规格】 血小 、 (类风 也是梗死后病情和预后监测的指标。 抗心磷脂抗体可有lgA、lgG或lgM亚型,诊断价值最高的是高浓度的lgG抗体,但很多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出lgA和lgM型抗心磷脂抗体。才外,有证据表明高浓度的抗心磷脂lgG型抗体与血小板减少症高度相关,而高浓度的抗心磷脂lgM型抗体和溶血性贫血高度相关。 【检验原理】试剂盒中每个微孔板条有8个可拆分的包被有心磷脂的微孔。第一次温育时,稀释后的样本在微孔中反应。在很多情况下,抗心磷脂抗体识别抗原需要血浆蛋白(β2-糖蛋白1)作为辅助因子,为此,反应体系必含有这一辅助因子,如果样本阳性,特异性lgG(包括lgA和lgM)

与抗原相结合,为了检测结合的抗体,可加入发生颜色反应的酶标抗人lgG抗体(酶结合物)进行第二次温育,然后加入酶底物,发生颜色反应。 【主要组成成分】 1、不同批号试剂盒内的酶结合物、样本缓冲液、清洗缓冲液、色原/底物液和终止液可互换。

【储存条件及有效期】2-8℃保存,不要冰冻。未开封前,除非特别说明,试剂盒中各成分自生产之日起可稳定1年。 1、包被有抗原的微孔板:自第一次开封后,抗原包被的微孔板在干燥的2-8℃的环境中保存至少4 个月。 2、酶结合物:稀释后的酶结合物必须在稀释后的4小时内试用。 3、清洗缓冲液:稀释后的缓冲液于2-8℃最多可稳定一个月。 ℃保存 、从第一 -标准品和对照血清: -酶结合物:10倍浓缩,使用前应充分混匀,用干净的吸管吸取需要量的酶结合物用样本缓冲液1:10稀释,如:需温育一条微孔板条。则可取0.1ml浓缩酶结合物用0.9ml样本缓冲液稀释。已稀释的酶结合物必须在4个月内使用。 -样本缓冲液:直接使用 -清洗缓冲液:10倍浓缩。如果浓缩清洗缓冲液中出现结晶,稀释前应加热到37度并充分混匀溶解。用干净吸管从瓶中吸取需要量的浓缩清洗缓冲液用蒸馏水1:10稀释(1份浓缩清洗缓冲液加9

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法对甲胎蛋白检测效果的比较

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法对甲胎蛋白检测效果的比较 发表时间:2013-08-02T11:09:06.1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5期供稿作者:刘雅萍王爱燕 [导读] CL较ELISA稳定性好、敏感性高、重复性好,而ELISA具有经济、在AFP浓度值低于400μg/L时也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刘雅萍王爱燕 (山东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检验科 261200) 【摘要】目的比较ELISA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和CL(chemi-luminescence)两种检测方法对AFP检测的稳定性、敏感性及重复性。方法2012年5月以来,我院对120名患者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以及化学发光法进行AFP检测,分析两种方法对AFP的敏感性、稳定性以及重复性。结果化学发光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以及稳定性,当AFP<400μg/L时,ELISA和CL法检测AFP敏感性相似,当AFP>400μg/L时,CL法敏感性高于ELISA(P<0.05)。结论CL较ELISA稳定性好、敏感性高、重复性好,而ELISA具有经济、在AFP浓度值低于400μg/L时也具有较好的敏感性。 【关键词】甲胎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法化学发光法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是反映肿瘤存在的化学类物质。它们或不存在于正常成人组织而仅见于胚胎组织,或在肿瘤组织中的含量大大超过在正常组织里的含量,它们的存在或量变可以提示肿瘤的性质,借以了解肿瘤的组织发生、细胞分化、细胞功能,以帮助肿瘤的诊断、分类、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指导。最常见的有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 AFP)和癌胚抗原(carcinoma antigen embryo,CEA)等,其中甲胎蛋白(AFP)被公认为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肿瘤标志物[1]。甲胎蛋白(AFP)是胚胎发育早期的一种主要血清蛋白,由胚胎期肝脏卵黄囊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分子量约70000,含糖40g/L,由96%蛋白质和4%的碳水化合物组成,正常人血清中AFP含量在2-8g/L之间,AFP正常值一般低于25g/L,AFP是诊断肝癌最特异的标志物,是目前最好的可实际用于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指标,可在症状出现之前作出诊断。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2年5月以来,我院对120名患者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以及化学发光法进行AFP检测,其中男80例,女40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0岁。 1.2方法对同一患者的血清分别用ELISA和CL法进行AFP检测,每份标本每天检测1次,连续检测20天,比较ELISA和CL在AFP检测上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同时比较ELISA和CL检测AFP的敏感性。 2 结果 2.1AFP敏感性测定:当AFP小于400ug/L时,酶联免疫法与化学发光法在检查数量上,差别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当AFP大于400ug/L时,可见化学发光法测定的患者的数量明显高于酶联免疫法,P小于0.05,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重复性和稳定性测定:采用批内和批间差异进行确定。ELISA和CL两种检测方法分别对低、中、高值质控品进行精密度试验,每份标本连续测定20次,计算均数和标准差,求批内变异系数(coefficient variable,CV)值。每份标本每日测定1次,连续测定20 天,计算均数和标准差,求批间CV值。我们得到的结果CL较ELISA重复性好、稳定性高。 3 讨论 3.1酶联免疫法1971年瑞典学者Engvail和Perlmann,荷兰学者Van Weerman和Schuurs分别报道将免疫技术发展为检测体液中微量物质的固相免疫测定方法,即:酶联免疫吸附法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ELISA现在已成为目前分析化学领域中的前沿课题,它是一种特殊的试剂分析方法,是在免疫技术 (immunoenzymatic techniques)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测定技术 [2]。 3.2化学发光现象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利用化学发光测定化学发光反应反应物、催化剂、增敏剂、抑制剂,偶合反应中的反应物、催化剂、增敏剂的方法叫做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是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其物质分子吸收化学能产生光的辐射现象。 3.3化学发光法优于酶联免疫法首先CL具有较好的稳定性:CL 是一种特异性化学发光反应,,是当今国内外最新最先进的临床免疫技术的集中体现,根据待测物的不同灵活选择不同的分析技术、分析步骤和分析过程,以达到最佳的检测效果、最高的检测精密度,结果准确可靠,因此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次CL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最后CL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总之,化学发光法的应用实现了免疫测定的自动化,具有结果稳定可靠、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的优点,显示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ELISA法具有快速、简便、成本低廉的优点,及在健康体检, 人群普查, 良性肝病患者定期检查中起到很好筛查作用。参考文献 [1] 林英,柳丽娟,林秀珍.荧光酶免定量测定甲胎蛋白的临床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2):182-184. [2]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和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及配套文件.

酶联免疫法检测试剂主要原材料、生产工艺及

酶联免疫法检测试剂主要原材料、生产工艺及 质量控制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报批稿) 一、前言 本指导原则的主要目的是规范申请人对酶联免疫类检 测试剂的主要原材料研究资料、生产工艺及反应体系研究资料的准备,并对产品质量控制提出指导性技术要求。 本指导原则系对酶联免疫法检测试剂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详细阐述其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 本指导原则是对申请人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它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 平下制订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的调整。 二、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有关病原微生物检测的第三类体外 诊断试剂的注册技术审查,其它酶联免疫法检测试剂(如 作为二类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可参考本指导原则执行。

三、基本要求 (一)基本原则 1.研制、生产用的各种原料、辅料等应制定其相应的质量标准,并应符合有关法规的要求。 2.试剂生产企业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仪器设备以及适宜的生产环境,获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同时,应按照《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和记录,加以实施并保持有效运行;还应通过《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考核评定标准(试行)》的考核。企业应对试剂的使用范围做出明确规定,并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3.诊断试剂的研制应当按照科学、规范的原则,各反应条件的选择和确定应符合基本的科学原理。 4.试剂在研制、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各种材料及工艺,应充分考虑可能涉及的安全性方面的事宜。 5.生产和质量控制的总体目标:保证试剂使用安全、质量稳定、工艺可控、检测有效。 (二)原材料质量控制 1.主要生物原料 与产品质量最密切相关的生物原料主要包括各种天然抗原、重组抗原、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以及多肽类、激素类等生物原科。这类原料可用于包被酶标反应板、标记相

悬浮芯片法与常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种兽药残留的比较

悬浮芯片法与常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种 兽药残留的比较 作者:刘楠苏璞高志贤朱茂祥杨陟华潘秀颉晁福寰 【摘要】建立氯霉素,克伦特罗和雌二醇 3种兽药残留同时检测的悬浮芯片法。通过将3种兽药的BSA蛋白结合物偶联于悬浮芯片的固相载体——聚苯乙烯荧光微球上作为检测探针,采用间接竞争法,在液相反应体系中,3种小分子兽药抗原和微球上的兽药结合物共同竞争液相中各自特异性的生物素化单抗,再加入藻红蛋白标记的链霉亲和素,反应后检测获得荧光信号,绘制出3种兽药残留检测的标准曲线。同时进行3种兽药的常规酶联免疫吸附法标准曲线的测定。在检测技术、检出限、检测区间、特异性、盲样测定和多元分析等方面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除了特异性外的其它指标的比较中,悬浮芯片法均具有明显优势。两种方法的特异性检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高通量悬浮芯片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快速和成本低廉等优点,为多种兽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关键词】悬浮芯片,酶联免疫吸附法,残留,微球,中位荧光强度值 Abstract A novel suspension array technology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detection of three kinds of veterinary drug residues: chloramphenicol, clenbuterol and 17βestradiol. The three conjugates in which veterinary drugs coupled with BSA were immobilized on the solid carrier of the suspens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