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最迷茫的18个问题

大学生最迷茫的18个问题
大学生最迷茫的18个问题

大学生最迷茫的18个问题

要不要考研?要不要学英语?怎么蜕变性格?怎么提高情商?学历重不重要?软实力和硬实力哪个重要?专业和学校哪个重要?怎样避免被身边颓废之人影响?不喜欢专业怎么办?大学没学到东西怎么办?迷茫怎么办?……

思辨力是思维能力中的一种,即思考辨别能力。它是区别一个人成熟与幼稚的关键。很多人总是迷茫、走弯路、跟风盲从、纠结各种琐事,大抵都是思辨力这种软实力不够。

以下内容摘选自软实力公司总裁刘兴奇著作《大学生的坟》、《异类》等书。

作者介绍:刘兴奇,现任软实力公司总裁,80后创业者,著《大学生的坟》、《异类》等畅销书籍,研究集中于商业模式、营销管理、品牌战略等领域。作者经历曲折,业界跨度堪称奇迹。他大学因内向而躲在门后面看同学们开班会,现全国演讲上千场,为上百万人答疑解惑。他中文毕业,却教英语、做营销、搞策划、办教育、拍电影、做投资。他大学选错专业、考错研、去错公司、当过大学老师、任职于中联重科等大型企业,最后创业。曲折的人生经历,给了他丰富的人生感悟和思想,这些东西通过他的书和他创办的中国第一家软实力教育企业展示出来。“每一步蜕变都很艰难,但还有很多人在重复着我当年的错误、迷茫着我当年的迷茫”,这是他创办软实力的初衷。

1、要不要考研

这是一个我讲烂了的题目,我在之前出版的书里、在我博客微博及讲座上都讲了很多次,但总有些人是不读专业以外的书的,活在自己狭隘的世界里兀自左冲右突,所以前仆后继地死在这个别人死了很多次的问题上。我不反对考研,但提倡不要盲目考研。

简单来说,你妈妈你老师你女朋友等以各种理由让你考研,都不一定是对的。考不考研首先取决于你的人生目标需不需要,其次取决于你的价值观、性格、兴趣(这句话就够你琢磨几天了,想不明白就看一下我相关的书)。你要明白一些基本道理:考研是改变命运的方式之一,但很多人把它当成了唯一。考研是实现目标的手段,但很多人把考研当成了目标。有个专科女生因为她男朋友考上研了还很自卑,这类缺乏眼光和思辨力的人至死也不明白:现在考上研究生的,大部分都是一帮菜鸟,因为真正有目标或喜欢所学的人不多,迷茫颓废混日子的比大学生更多。所以,对于这个女生来说,你管他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记住他本质上是个菜鸟,就没啥自卑的了。

鼓励你考研的人,多半是学术界的教授和农民及一些类似农民的人(你知道为什么的),社会的态度会更多样化一些,不信你随便去问几个企业HR的态度。现在你的问题是:你想吃张家的饭,却听李家的话。真的很……(此处省去两个字)

另外还有一个很实在的判断要不要考研的办法,就是去目标院校听听课,现在婚前都进行试婚了,工作都实行试工(实习)了,但惟独没有实行试学、试研、试创业,这是悲剧产生的源头。

更多关于考研的论述,见《大学生的坟》一书。

2、要不要学英语

这也是我在讲座上讲了无数次的题目,但还是有很多人傻不啦叽地往这里冲。我不反对学英语,但提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要学英语及怎么学英语。现在很多人只要一迷茫一绝望,就拿英语当救命草,却不知道英语专业的人都在找救命草。这种风气的形成很简单:学校的几个硬考试的推波助澜、外面培训机构的煽风点火。

但是你真的应该去看看那些毕业了的人:90%的人工作是用不上英语的,99%的人是过了四六级但不会讲英语的,大部分人都白学了。而且学英语最关键是要先明白你的目标:有人为了出国,有人为了当培训师,有人为了做外贸,有人为了考研,只是为了过四级,目的不一样,你学习的侧重点就不一样,所花的时间也不一样,但很多人傻不啦叽地跟着别人在“陪学”。

这世界上很多东西,并不是规定的,就是必须的;并不是别人在学的,就是适合你的。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英语只是个交流工具,对生活来说,不会说是没用的,对工作来说,没与某个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结合起来,是没用的。而且我尤其强调:在合适的情况下,做适当的事情。比如从初一开始学了十年英语,效果可能还不如别人出国半年。当然你可能说你出不了国,那是因为你学的是英语,而别人在你学英语时做的是英语以外的事情。(看不懂的话,多读几遍)

更重要的是,大学四年要完成的事情其实有很多,但很多人跟四六级同归于尽了。无数企业家说,很多人耗费无数的时间去背单词,却不曾投资过一点点时间、金钱、精力于思维、眼界、沟通表达、社会经验、性格完善等对人发展至关重要的东西,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

3、要扬长避短,还是扬长补短?

很多人在生活中出现了这类问题,比如我专业还不错,但英语很差,要不要学英语;比如我善于思考,但不善于沟通,那我要不要去培养沟通能力?

很多学校就此开展一些无聊的辩论赛,各执一端,有人说扬长避短好,有人说扬长补短好。

其实要看具体情况:

有些短板是必须要补的,比如性格上的某些缺陷:自卑胆小、狭隘多疑、自私小气、优柔寡断等,不把这些短板补回来,生活都不快乐,更谈不上什么发展。

有些短板是可以不用管的:比如财务出纳不懂桥梁设计、音乐家不懂电脑编程、医生不会跳舞、乔布斯没有赵本山幽默搞笑。

4、是人影响环境,还是环境影响人?

其实都可以,就看谁的能量更大。比如你们寝室一个玩游戏的,他很疯狂很投入很“友好”,就把你们都教会了玩游戏。但若你能量更大,你可以把他影响得走上“正途”。但大部分时候大部分普通人都是被环境影响的,因为他们的能量实在是太不足了,所以只能选择好环境了。

5、是要忍受孤独还是要合群?

有人竟然这样的问题也在纠结。这两者有矛盾吗?真正优秀的人是既能忍受孤独,又能合群的,看场合、看需要而已。

6、只要快乐就好?

当你准备努力某件事或行为克制的时候,某些人就跟你说:只要快乐就好。这时候缺乏思辨力的人就纠结了,因为他觉得他们是对的。但事实上,这句话成为很多人颓废堕落的借口。谁都知道只要快乐就好,但对于大多数平二代来说,如果你只在乎目前的“快乐就好”,那你就会“痛苦地度过后半辈子”。所以当你奉行“只要快乐就好”的时候,一定要想想:还能快乐多久?

7、计划赶不上变化?

只要你稍微有点头脑,你会发现说这句话的人,多半是颓废的人,因为他们需要给自己找一个冠冕堂皇的、颓废但心安的理由。计划跟变化并没冲突,你做了计划,但可以根据变化来调整,没人说做了计划就不可以变动了。优秀的人都做计划,以此指导方向并监督进程,有效利用时间并少干无关事情。你稍微观察一下,大部分平庸的长辈或平辈都不用做计划,因为他们本来一天到晚吃了饭就没事干,也没啥需要计划的。

8、你要好好学习?

这是一句我们从小听到大的话,我们是如此的熟悉,以至于我们从来不认为它有什么毛病。当然我也没发现它有太大毛病,但我却发现它害死了很多人。我见过很多性格内向孤僻自卑胆小、人际关系极烂的人,还整天在背书自习。

我了解他们,因为他们觉得背书自习能够改变一切,他们以为背书自习是改变性格或人际沟通能力的有效途径,他们习惯了自习并且也只有通过自习才能避免接触现实的失落,最

关键的是,他们认为只有自习读书才是正道,而玩就是不务正业,就有内疚感愧疚感,就觉得是在浪费生命浪费时间。

如果你是一个教育者,你会明白性格有问题是多么严重的事情,你会明白性格孤僻自卑胆小的杀伤力,你会明白一脸死相和一双转不动的死鱼眼带给别人的恐惧。悲哀的事情是:这类人他们始终觉得自己的努力方式是对的。思想观念的迂腐是没得救的。

沟通能力这东西,你不跟别人去沟通,怎么锻炼呢?

表达能力这东西,你不去讲话,怎么锻炼呢?

行业经验这东西,你不去实习实践,怎么积累呢?

但就是有一部分人迂腐地认为,一切能力都是可以通过看书看出来的。如果你不是活在火星上,你应该知道很多人他们是“不愿意玩、也不会玩”的,但是你知道吗?有多少能力,是在玩中玩出来的,比如,跟各种人相处的能力。当然,玩不等于会玩,更不等于颓废。

“好好学习”这句话本来没错,但很多学生却片面地理解了它的意思:觉得只有坐在自习室、只有读书背书才是学习。他们学习了很多年,但始终没有学会学习。

9、专业重要还是学校重要?

如果可能,两个都选满意的最好。如果非得二选一,那专业比学校重要。你要知道,学校对于你来说,是个外在的东西,用来吓唬别人。而专业是你内在的东西,长在你的身上。如果我要招聘的是程序员,那你就算是耶鲁的哲学博士也没用。如果我要找的是老婆,就算你来头再大,比如你是奥巴马的儿子,那也没用。

10、软实力和硬实力谁更重要?

虽然我无数次说,个人软实力是指思维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情商、性格品质、眼界见识、行业经验等无法用考试证书来衡量但对人生发展至关重要的非技能型能力,而硬实力通常指学历文凭所代表的专业能力、英语计算机等等级证书所代表的技能型能力。但总有人弄不明白二者的重要性。如果你要区别他们的重要性,请你告诉我:电脑硬件重要、还是软件重要;人体骨骼重要,还是经脉重要。你会说两者都重要。事实也是如此,你不能说一个文凭学历很高的人就可以不讲究情商或为人处世的能力了。当然,对于不同的职业,其侧重点还是不一样的。比如对于当教授,那可能博士博士后所代表的专业硬实力更重要,但如果你要做市场做销售或创业当老板,那见识、思维分析能力、行业经验等软实力更重要。

更多关于软实力的论述,见本网站各页面。

11、怎么听取别人的建议

你会发现,当你要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你去咨询不同的人,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建议,比如你问家长、问学长、问老师、问社会人士,他们的看法可能完全不同,这个时候你就更迷茫了。

其实这是你缺乏思辨能力的表现。其实他们都没有错,但他们基本上都是站在自己角度来讲的。建议你看看《大学生的坟》关于“小马过河”的故事。

教授会告诉你文凭很重要(这是他们找工作的硬标准)。

农民工也会告诉你文凭很重要(他们那个时代吃了这个亏,他们很少告诉你思维的重要性,因为他们几乎从未感受过思维的重要性)

某些国企人员会告诉你关系很重要、为人处世的能力很重要。

白领们会告诉你技能和经验很重要。

老板们会告诉你思维及眼光等软实力很重要。

就比如对公务员,很多人态度就不一样。很多家长告诉你,要去考,因为“旱涝保收”。说这话的人,要么一直漂在社会上,要么尝到了甜头并只熟悉这种生活方式。但也有奋斗者告诉你:你为什么要去过那种论资排辈一眼能看到头的生活?最近我还看见一个企业家发了一条这样的微博: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不要去做公务员浪费生命。

他们谁对?

他们谁错?

他们谁都没错。

是你缺乏思辨能力。

面对别人的建议,我在相关文章中说过,首先,你要明白自己内心需要什么,你的决定不取决于外在,而取决于内心;其次,你要听谁的,得看看你想成为谁,或你的未来更接近于谁。说的直白点:你想成为什么人,就听什么人的建议。有一句话说得有道理:如果你要一个农民工的孩子去听农民工的话,那直接培养成农民工;如果你要一个下岗工人的孩子去听一个下岗工人的话,那直接培养成一个下岗工人。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要吸收和消化别人的经验建议,是需要功力的,没体验的人,听不明白,更没法用。

12、怎样在社会上发展得更好?

这个问题也经常有人问,但这个问题太大了,所以我也只能用“太大”的方式来回答:最基本的层次,干体力活。相对来说不要太多的技能技术,比如种田,修马路,做保安,占柜台,或站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做工人。

第二个层次,学个手艺。很多父母告诉孩子要“学门手艺”,就是这个意思。有点手艺,起码不用干纯体力活了。所以汽修广告、厨师培训班广告都出来了,其他比如剪头发、修鞋

子,以前还流行修雨伞、开拖拉机,现在流行美甲什么的,都算个手艺活。当然还有很多的技校,都是针对某个具体岗位培养人才的。

第三个层次,学个专业技能。这也是很多大学做的事情了。它不一定是门手艺,但也几乎是针对某个行业某个岗位来设置的,只不过专业度要求更高,所以学习期限更强,学习要求也更高。读大学较为幸福的事情,是学了自己喜欢的专业,而且专业还真是有点“专”的业。在大学不幸福的,是学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而且专业并不“专”,学的很空泛,社会需求也不强烈。

第四个层次,学思维。其实“学思维”的概括是不准确的,准确来说是练好软实力。它就是能聚集很多人才来做一件事情的领导能力、发现和识别机遇的能力、围绕目标整合各类资源的能力,等等。把这种能力和前面的能力做个对比就是,民兵训练营训练的是“一枪一个敌人”的打靶能力,但西点军校和黄埔军校训练的是军官的战略战术能力。

13、关于不公平

这是一个中学生就应该能想通的问题,但很多大学生还在问,我实在想不通。

比尔盖茨也说,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

世界为什么能公平呢?它又不是称量出来的。所以不要提这么“二”的问题。

别人从小可以学各类艺术特长,你只能玩泥巴,很奇怪吗?

别人从小喝牛奶补钙,你饭都吃不饱,想不通吗?

你看别人稍微有点背景或有点钱的都出国读书去了,就你及跟你差不多的人在那里“放羊”,很奇怪吗?

别人毕业父母送房送车拼爹找工作,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阶段,而你必须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再过渡到现代社会,很奇怪吗?

如果要谈不公,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就不公了:比如你的家庭背景,比如你的出生地址,比如你的长相,等等。

小草也没抱怨自己没树那么高大,照样碧绿;蚂蚁也没抱怨自己不是大象,照样忙碌;长在峭壁上的松树也没因为自己没长在沃土里而松手掉了下来;羊也没说“同样是活着,狼吃肉,我吃草”而想不开就一头撞死了。

如果要谈公平,估计以后也实现不了。就算其他各方面都公平了,但就找老婆这事,似乎很难公平:人家的漂亮些,你的丑一些,那就不公啦。怎么办?漂亮的只有那么多,那就得克隆啦。所以唯一公平的方法只能是把别人漂亮的老婆克隆之后人手一个。然后你会继续发现不公啦:老婆虽然平等了,但自己还是这么丑怎么办?似乎方法也只有一个:把自己废了,把世界上最帅的那个男人克隆啦,然后每个女人人手一个。然后你会继续发现不公啦:怎么我被废掉了,而那个男人享有那么多女人……。而别的男人也觉得不公啦:怎么我老婆被克隆之后变成了每个人的老婆,干吗不把你老婆克隆之后变成每个人的老婆呢……

14、贫穷怎么办?

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大部分时候学校也不谈这个问题,他们谈的是课上的知识问题。名人一般也不跟你谈这个问题,他们谈的是理想问题。区别是名人们鼓着腰包站在台上,你瘪着荷包坐在台下。

谁要是跟你谈这个问题,就显得很“俗”了,高大公知的形象就会倾塌,所以他们是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并且那些“高尚”的人马上就会站出来代表“道德和理想”进行批评:怎么能告诉学生赚钱呢,怎么不树立他们远大的理想呢?

但我必须实在而明确地告诉大家:赚钱不等于不高尚,贫穷不等于高尚;生存不等于不要理想,要理想不等于不吃饭;谈理想不等于为社会做贡献,通过劳动才能为国家做贡献。

按照社会主流,如果你很穷,那就把专业知识学好,把文凭拿到,就可以找个工作,就可以拿到工资了。找个工作打份工,虽然很多时候不一定让你大富大贵,也不一定会让你脱贫,但起码能赚钱了。

但现实问题是,你读了大学,首先是不一定能找到工作,其次是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再次是找到好工作也不一定买的起房(这本来就很现实),然后是买得起房不一定能追逐得起梦想。

所以,现实就是要求你得学一些有用的知识,长一些有用的能力,明白自己的问题,对症下药。但是不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心浮气躁。(关于知识和能力见本书专文)有两句话虽然是捡来的,但确实是大实话,可以仔细品读一下,你会充分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这两句话是:一个人的贫穷是脑袋的贫穷;穷人唯一的竞争力是学习力。

另外,要正确对待逆境这个东西。

经常有报道,说有些学生因贫困自杀了,说有学生因性格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业压力或就业压力而杀人或跳楼了。

但我也见过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因为贫困,反而练就了一双智慧的眼睛: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商机。因为被人嘲笑过梦想,所以更尊敬别人的梦想。因为内向自卑过,所以他们练就了极强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包括忍耐力和抗孤独的能力。

也就是说,逆境可以杀死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人,修炼在于自己。

15、性格内向好还是外向好?

经常有人问这种问题。不过大部分“智者”的回答是:内向也好,外向也好,无所谓好坏,你自己感觉过的舒服就行了。

我不喜欢回答得模棱两可,然后让别人纠结不已。说实话,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外向总体来说比较好一点。但我个人认为,如果你能成为“人格分裂症患者”(在我这里是褒义词,是指融合多种性格的人),我觉得更好。

也就是说:

你很外向,但也很内向。

你很好动,但也能安静。

你很乐观,但也很悲观。

你很稳重,但也很风趣。

你很老练,但也很直率。

你很成熟,但也充满童真。

你要坚信自己是个人才,但同样要认为自己还很残缺。

你是理想主义者,也是现实主义者,还可以是浪漫主义者。

我也告诉你,以上种种,可以融于一身,杂而不乱。

如果你做不到,那是因为你修炼还不够,人生是需要修炼的。

就改变性格来讲,我在在课堂上讲过很多方式了。我也做过一个观察,发现真正能彻底改变的,多半是“物极必反”的,你也经常听说过或见过那种:原来很内向自卑胆小的,但他们现在阳光灿烂魅力四射。你都难以置信,但那是真的。一个人贫穷到了极点,或自卑到了极点,只有两条路:要么死,要么变过来。很多人都变过来了。但也有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变过来的,因为他们还有退路:有点自卑,但也还过得下去;有点贫困,但凑凑还好。

大部分人都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人,过了让他们感到屈辱、难过的时间段,又可以颓废、松懈一段时间了,直到等到下次病痛复发,他们才有改变的打算,所以大部分人其实都没啥出息。

16、什么时候你该绝望或放弃自己?

这是一个无聊的题目,我一般都不回答这种问题的。让你绝望的,不是癌症晚期;不是失恋;不是因为你读的是专科或三本;不是因为大家都鄙视你排挤你不看好你;不是因为你现在无比自卑胆小贫穷窝囊年老色衰一无是处,而是你自己觉得自己像一坨屎。

17、要不要校外学习?

很多学生纠结这个问题,他们一方面感觉几年来在学校没学到什么东西,另一方面又不知道要不要去校外学习。

其实,对于学术派(指将考研考博做学术的人,当然也包括盲目跟风考研的人),把全部心思像高中一样背诵课本就行了。

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校外学习非常必要。因为大部分学生都不可能像老师教授一样,一辈子待在校园的,大部分学生是迟早要接触社会的,与其大四毕业空白经验惶惶汲汲接触社会,不如大一大二就参与社会。这就是大部分学生应有的对于校外学习的基本态度。

校外学习又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实习或兼职,这对于培养起初步的社会经验,有一定作用。其二是参加一些校外学习班,这对于某些学生来也非常必要,比如人生规划、沟通表达、性格蜕变等等,这些东西在学校没人专门教,没人过问你的迷茫、性格、人际关系等,但并不意味着它们不重要,在某种意义上,它比你的专业、英语、杂七杂八的考证等重要一万倍。很难想象一个迷茫的人大学四年会有什么收获,很难想象一个性格不健全的人在工作发展上会有什么出息。

如果你不知道校外学习和经历的重要性,你可以尝试做两份简历(内容如下),在招聘网上发给相关企业,你会发现简历2比简历1受欢迎100倍,也就是给你发招聘邀请的,简历2更多。各位不信可以试试。

(简历1)日本语能力2级,驾驶证,全国大学英语6级,全国计算机2级,涉外秘书4级,会计从业证,导游证,普通话二甲等

(简历2)大学期间参加过商业实战比赛并获得二等奖;大二做过校园代理并赚了一万元;大二在暑假在软实力公司市场部实习并业绩排名第六。大三与同学合伙开过一点店铺但失败了;大三暑假自己赚钱游历江南六省。大四在康卯公司行政部、鼎誉公司销售部实习。

18、怎么看待商业化?

老师及学生群体是比较反感商业化的,这是一件不正常的现象。

首先,商业化是无处不在的,哪怕“圣洁的校园”,也商业化无处不在:学费是交了的、书费也没少交、住宿费交了、电费网费交了的、食堂吃饭收费的……

其次,“圣洁的校园”也是需要商业支撑的,社团活动也需要拉赞助,没有赞助,活动是搞不起来的。没有商业,你永远看不到这么多姿多彩的娱乐节目。

个别学生问:大家都去做商业公司了,那社会谁来创新?

事实上,这个世界80%的创新,都是由商业公司来完成的,看看微软、看看谷歌、看看百度、看看苹果、看看阿里巴巴和淘宝、看看不计其数的公司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

商业化本身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方给你提供一个服务,你掏钱购买。就这么简单。不管是购买一本书、或一台手机电脑等实物,还是做一个职业规划咨询或心理咨询、或参加一个能力培训课程。不论有形还是无形,对方都给提你提供给了劳动、时间、产品、服务、知识、价值。

当然对于只读书的学生来讲,他们更看重自己的“掏出了钱”,却没看重自己“得到的产品或享受的服务”,所以他们永远无法理解这种简单的逻辑。事实上,大部分学生毕业之后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商业,并通过商业活动给社会和他人提供价值。

而这个社会的逻辑是:有价值的东西,都不是免费的。用货币去交换自己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也是应该的。因为没有人应该义务为你提供免费的产品和服务。反之,你也一样。

大学生自述大学为何越上越迷茫

大学生自述大学为何越上越迷茫 我也是一名大三的学生,看到了杜克海同学的迷茫之后,也对自己大学三年的生活做了个简短的回顾和反思。 首先,我想说说自己对考证的一些看法。毫无疑问,考证的热潮确实给大学教育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不排除能力和证书不符的情况,但是从客观角度冷静分析一下,这种证书还是具有一定价值的,拥有某种证书至少证明你曾经拥有过这种能力(不然在毕业生百万大军中如何区分每个人水平的不同)。没有证书和那些一直鄙视考证的人,我不知道用什么证明他们拥有某种能力。其实,不妨把准备考证的过程当作是一个学习和巩固的过程,这样,我们一直压抑的内心也许会释然一些。 杜同学说试图寻找一种自由轻松的大学生活,总是在想我能不能为‘自己’读点书,这也是对沉寂、苦闷、茫然的大学的反抗。我也深有同感,总想着找到一种静谧而又充满激情的大学生活,中国的大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诚然,中国的教育制度的弊端越来越显露,大学和社会的脱轨成为毕业生和社会的痛楚。另一方面,从社会的角度来讲,90后已被社会赋予了更多贬义的色彩。作为90后,社会前进得很快,我们却仍然被动地踏着70后和80后的步伐(看看大学究竟教会了我们什么,改革了很多年,教育仍然那样的不容乐观),需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够承担起社会赋予的重任。

社会把太多的重担甩在了90后的身上,可社会为什么不自问一下,你们留给了我们什么?人们对金钱趋之若鹜的追求,炫富、贫富不均、学术造假、贪污腐败等各种丑恶现象频出,让人们感觉能在社会找到的榜样越来越少。我们努力拼过了初中和高中,走进大学准备喘口气的时候,看看残酷的现实和就业的压力已容不得我们迟疑,我们又一次扬帆起航准备再一次奋力搏斗,但这一次却找不到了方向,只感觉被抛在了大学的泥潭里奋力的挣扎。 我是学理的,我所就读的高校在国内也算数得上,可是在学校没感觉学到什么特别有用的知识。 就像《思想品德与道德修养》系列课程是每个中国大学生的必修课,可道德和良好行为不是从书上得来的,也不是被规范出来的,而是从老师、前辈们的一言一行中被感化和自身的思辨中培养出来的。 身为一名大三学生,一边咒骂着大学教育的时候,一边又不得不自己去学习一些以后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以免被社会淘汰,也曾经为了考证努力过,也曾经去找过实习的地方,也曾做过兼职,想被社会所认可,也曾思考着未来,也一直企盼在迷茫找到自己的位置,虽然很迷茫,但仍然在奋斗。 其实,这不只是当代大学生的疑问,就整个社会而言,迷茫与困惑已经成为时代的后遗症。 按照通俗的认识,这本是一位优秀而颇有能力的大学生,但为何这位即将毕业的学子失去了奋斗的方向呢?有这样的疑问,首先值得我们欣慰与惊喜,毕竟我们的年轻人还有自己的想法,尽管这种

大学生最迷茫的18个问题

大学生最迷茫的18个问题 要不要考研?要不要学英语?怎么蜕变性格?怎么提高情商?学历重不重要?软实力和硬实力哪个重要?专业和学校哪个重要?怎样避免被身边颓废之人影响?不喜欢专业怎么办?大学没学到东西怎么办?迷茫怎么办?…… 思辨力是思维能力中的一种,即思考辨别能力。它是区别一个人成熟与幼稚的关键。很多人总是迷茫、走弯路、跟风盲从、纠结各种琐事,大抵都是思辨力这种软实力不够。 以下内容摘选自软实力公司总裁刘兴奇著作《大学生的坟》、《异类》等书。 作者介绍:刘兴奇,现任软实力公司总裁,80后创业者,著《大学生的坟》、《异类》等畅销书籍,研究集中于商业模式、营销管理、品牌战略等领域。作者经历曲折,业界跨度堪称奇迹。他大学因内向而躲在门后面看同学们开班会,现全国演讲上千场,为上百万人答疑解惑。他中文毕业,却教英语、做营销、搞策划、办教育、拍电影、做投资。他大学选错专业、考错研、去错公司、当过大学老师、任职于中联重科等大型企业,最后创业。曲折的人生经历,给了他丰富的人生感悟和思想,这些东西通过他的书和他创办的中国第一家软实力教育企业展示出来。“每一步蜕变都很艰难,但还有很多人在重复着我当年的错误、迷茫着我当年的迷茫”,这是他创办软实力的初衷。 1、要不要考研 这是一个我讲烂了的题目,我在之前出版的书里、在我博客微博及讲座上都讲了很多次,但总有些人是不读专业以外的书的,活在自己狭隘的世界里兀自左冲右突,所以前仆后继地死在这个别人死了很多次的问题上。我不反对考研,但提倡不要盲目考研。 简单来说,你妈妈你老师你女朋友等以各种理由让你考研,都不一定是对的。考不考研首先取决于你的人生目标需不需要,其次取决于你的价值观、性格、兴趣(这句话就够你琢磨几天了,想不明白就看一下我相关的书)。你要明白一些基本道理:考研是改变命运的方式之一,但很多人把它当成了唯一。考研是实现目标的手段,但很多人把考研当成了目标。有个专科女生因为她男朋友考上研了还很自卑,这类缺乏眼光和思辨力的人至死也不明白:现在考上研究生的,大部分都是一帮菜鸟,因为真正有目标或喜欢所学的人不多,迷茫颓废混日子的比大学生更多。所以,对于这个女生来说,你管他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记住他本质上是个菜鸟,就没啥自卑的了。 鼓励你考研的人,多半是学术界的教授和农民及一些类似农民的人(你知道为什么的),社会的态度会更多样化一些,不信你随便去问几个企业HR的态度。现在你的问题是:你想吃张家的饭,却听李家的话。真的很……(此处省去两个字)

发一篇不错的文章!送给正处于迷茫中的大学生!

发一篇不错的文章!送给正处于迷茫中的大学生! 转载: 我的大学四年 在最先需要说明一下的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非给大家炫耀我多么厉害,多么能干,而事实上我也真的很一般,在学校像我这样的学生有很多,我以下讲出的是我这四年实实在在的感受和真真切切的经历,我是想借此文章给低年级的同学们一些激励,你们身处在这么好的学习环境里,有很多同学在这里是迷失方向的,不知道自己在大学里究竟该做些什么,我们身边有很多机会可以发挥你的能力,实现你的理想,即使是这些机会不是很明显的让你看见,你也应该去努力争取。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正身处大学本科生活的第八个学期,眼睁睁看着我大学本科四年最后的时光一点点逝去,再看看身边有很多低年级的学生们一天天把时间就这样白白的荒费掉,我在心里替他们惋惜,在即将结束我的大学本科生涯之际,我将我的大学四年生活与大家分享一下,看过这篇文章后也许能让那些有梦想的同学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少走点弯路,大家一定要相信,大学校园—这儿有人的一生最好的学习环境。 我高中毕业于新疆伊宁市三中,2002年考入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现在已经是我在本科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了。在我刚入校的时候对电子类知识是一点也不懂,因为之前我比较喜欢经商,想着以后努力开个公司,做做生意,所以第一志愿报了经济管理学院,结果没被经管学院录取,而被调到信通学院,现在想来也挺好,刚上大学时认为在大学里当班长,或者能在学生会里混个什么官官当当就很好了,所以我从上大一就开始加入学校的校学生会,还有系学生会,竞选班干部什么的,后来也如了我的愿,班长也当上了,学生会里的官也做了不少。因为刚上大一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大学里具体的要学什么知识,每天就是上课,那时一节课也不敢逃,每天的生活就是去上课、吃饭、打球踢球,回宿舍瞎侃,上床睡觉。周末还找几个同学诳诳街什么的,每周都重复着同样的生活,日子过得很平谈,但那时也感觉很充实,可能还带着刚离开高中校园的那种兴奋吧。 一年就这样过去了,接着就大二了,大二上学期和大一没什么区别,没有特别的事,偶尔逃逃公共课不点名课,天天打篮球,踢足球。就在大二下学期有一天,我静静的思考一很久,我想起了我曾经有的梦想、我追求的生活、我的抱负,想想如果再这样过完两年,我的将来会是什么样子?那天我觉悟了。我的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那我必须在这方面学有所成,两年都快过去了,我是学电子的,从初中就开始学电阻了,到现在都六七年了,我连电阻长什么样都没见过,这样下去学的算是什么电子专业?我找了我宿舍的另一位同学赖世雄,我告诉他我们一起参加学校的五四杯电子设计竞赛吧!赖同意了,当时我俩对电子知识是什么也不懂,根本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我们就从电子报杂志上随便找了个什么电话控制类的作品,名字我也记不大清了,把杂志上原理图中所有的元件都抄下来,我两就到电子市场上买元件,第一次买电子元件,一点专业知识也没有,讲了好多东西卖元件的人都听不懂我们在讲什么,闹了不少笑话,一个电阻被人家要了一毛钱,还说这东西真便宜啊(实际上一个电阻是一分钱),最后买了一堆电阻电容加三极管,加起来一共六七十元,回来就准备照着别人的原理图焊接,很显然,这种做法的开始就已经注定我俩的结果是失败的。后来我去问教我电路基础的付永庆老师,我给付老师说我们想学点东西,能不能请他帮我们想想看做个什么东西,付老师人很好,他直接给我们俩说你们俩可以到我的实验室里来,现在他正好带几个大四的学生做毕业设计,让我们跟着那些同学学习学习,我两就把自己的电脑搬进他的实验室了,付老师又给我俩介绍了一位正在做毕业设计的大四女同学,她叫黄光亚,黄正在做一个两台计算机之间用激光通迅的题目,我和赖每天都去实验室看着黄焊电路,写程序,那时看着是一头雾水,感觉那些东西好神奇,然后那些神奇的东西对我俩一点儿也不兴趣,前后大概忙了一个月,对黄的那作品算是有了原理上的了解,但具体怎么实现还是无法搞明白。那时正好赶上2004年学校的五四杯电子设计竞赛,五四杯之前我们三个(大部分是黄做的)就把东西

浅谈部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迷茫的现状

浅谈部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迷茫的现状 【摘要】:在社会步伐加快,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遇到巨大挑战,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帮助学生做好生涯规划是当前的焦点问题。而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迷茫”现象越来越凸出。“迷茫”中的大学生找不到合适自己的职业方向,无法做出一个与自身契合的规划方案。本文针对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迷茫”的现象做了探析,着重分析了该现象的原因,并做出了一些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迷茫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规划谁都能实现梦想”生涯规划的意义就在于拉近个人与理想的距离,分析力自己,分析了目标,规划搭起了个人通向理想目标的桥梁,它让抽象的目标具体化了。然而,综合我们的调查资料,访谈资料和文献资料,网络资源及社会现象显示,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并不深并且其中存在着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迷茫现象。笔者就此现象进行了一些调查和研究,并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 我们小组在调查和采访的基础上整理数据,发现了如下一些现状: 1、部分大学生没有做过生涯规划,占到调查人数的41%。2、部分大学生仅把职业生涯规划做为作业来完成。3、大学生有迫切的愿望做一个真正切合自身实际的规划,虽然也努力去探索制定,但在

其中遇到很多问题,不知如何权衡选择,存在一定的忧虑心理。 4、规划的方向不具合理性。很大一部分同学考虑国企、政府、外企等稳定高薪的职业以及一些热门职业,而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考虑得少。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迷茫”的原因探析 (一)、自我认识不足。要谈职业生涯规划,第一步就是要了解自己。在性格、爱好、自己的能力等方面真正了解自己,才可能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由调查问卷显示,约1/4的人认真剖析过自己,对自己的性格、爱好、自己的优秀品质都有比较清楚的认识,3/4的人剖析过,但对自己还是不了解,或是根本没有认真剖析过自己。同时,做过生涯规划的明显比没有做过生涯规划的同学更了解自己。对自己方向的清晰度也明显高。对自己不了解,如何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为什么选这个而不选择那个?在这方面你又有哪些优势?这些问题都搞不清,那规划又从何谈起? 只有“如果”,没有“那么”——要不抱憾人生。唯有在“认识自己”的前提下,认真地“规划自己”,才能“约束自己”,“管理自己”,很好地“经营自己”。 正确清晰地认识自己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在

大学生困惑与迷茫现状分析

大学生困惑与迷茫现状的调查分析 这次实践课中我们主要采取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解,在我们学校东华理工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 调查发现,当前大学校园里的大学生们大多是90后,对自身当前或者未来产生迷茫想法似乎愈发的显得突出。在我们随机抽样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还是不少的。 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 1、大多数同学来到学校后无法准确地给自己定位,很多外省的同学可能会因为部分原因,对学校产生抵触情绪,于是整个大一都生活在这种情绪之中,没办法进行自我调节,对生活,对学习的态度于是就变成了得过且过。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志愿填报时存在较大误区,很多同学都是仅仅根据自己对该专业的感觉填报,并不了解该专业的具体内容,但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感觉与原先设想存在较大偏差,出现种种不适应。这种情况下,只有少数同学会选择转专业,绝大多数同学会选择继续留在这个专业,混到毕业。 2、在许多迷茫于现状的同学中,当对现实产生困惑,找不到出入时,只有将近不到40%的同学选择了向同学,朋友,家长或者老师倾诉,宁愿自己闷在肚子里,这是大学生产生种种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也使得他们变得更加的自我为中心。 3、在问及是否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这个问题时,只有不到20%的同学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而其中只有7%左右的同学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规划。那些未进行职业规划同学,他们对准备从事的职业往往缺乏必要的了解,所谓的职业规划仅仅是知道未来准备从事什么工作,要不要考研、出国等,但对于具体细节,例如现在该做哪些准备、锻炼何种能力往往比较茫然,抱着一种“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态度。 2、大多数学生对未来感到迷茫,职业方向感缺失。他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干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也没有分析清楚自己适合干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所学的专业具体涉及哪些领域。 3、大学生志愿填报存在较大误区,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想填报志愿。很多同学都是仅仅根据自己对该专业的感觉填报,并不了解该专业的具体内容、今后可能从事的工作以及所需要具备的素质,以为自己“喜欢”该专业,但在学习过程中逐

大学生迷茫现状的调查和研究

大学生迷茫现状的调查和研究 在中国,大学学子历来被看作是国家的栋梁、社会改革的先锋、民族振兴的希望。他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成为了社会中不可多得的理想主义者。他们曾经坚信着自己的未来,坚守着为国的理想,也从没有怀疑过这个时代会与自己的追求产生什么实质性的悖逆。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商业化大潮的袭来,随着社会价值观的瞬息万变,中国大学生的这种非功利的历史使命感迅速消退了。于是他们无数次的对眼前的一切产生了质疑,他们曾经无比神往的大学生活何时成了眼前的这般光景。 一.大学生迷茫现状的具体体现。 生活幻象:QQ里又发出了好友召唤的声音;网络游戏里那些虚幻的成就感和英雄感;湖边的路灯下又站着一对对相互依偎的情侣做出的爱情;牌桌前又摆满了赢来的财富或者是消磨掉的时间…… 关于他们:他们过着许多同龄人向往的潇洒的生活;他们喜欢拥抱、喜欢唱歌、喜欢把大把的青春消耗在喧闹的背景中。他们会做很多的梦,走很多的路,交往很多的人,看很多的风景,最后都想找个背山靠水的福地,沐浴阳光汲取雨露。他们的一生往往很幸福,因为他们觉得只要自己活得开心就不需要留下一些久远的痕迹。他们相信逃课是有意义的,或者说是极具价值的;他们有时候会希望上帝是存在的,因为他们面临选择了,需要方向了。他们有时候很喜欢旅游,可是往往没有过多的思虑旅行对于一个人的意义究竟何在?他们明白小幸福无处不在,只是等待着我们用心满意足的笑声去唤醒它们。他们会不断的否定自己,又会不断地去强调要相信自己,他们会认为矛盾的思绪是性灵升华的动力。他们会嘲笑自己没有什么信仰,也没有什么追求,用极其复杂的思想去告诉自己想要一种简单的生活。他们选择一点点遗忘,一点点铭记,一点点清醒,一点点回忆,还有一点点期盼和一点点自欺,去面对现实的生活中的那些真实抑或是虚假。他们希望有一所大房子,装满了他们的梦想,他们更希望找到自己梦想外化成的实物。他们需要很多的标准,外在的或者是内在的,因为在选择面前他们有很多东西需要衡量。他们是这样的一个特殊的群体。 大学生的话:1、这节课老师点名的话帮我答到。2、我这边正在下副本,

鼓励迷茫的大学生的励志文章

鼓励迷茫的大学生的励志文章 人有时是要勉强自己的。我们需要一种来自自身的强有力的能量推动自己闯出一 个新的境界来。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鼓励迷茫的大学生的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撬动人生这两个字 一直有晚上在跑步机上慢跑半小时的习惯,这也是我生女儿后能将身材快速恢复 如初的原因。 可是那几日天气大热,不动都一身大汗,晚上就想舒服地孵在空调里,不想去阳 台上跑步。但是,当我想起苏格拉底叫学生甩手臂的故事,我还是走向了跑步机。 苏格拉底在开学的第一天,微笑地对学生说:“现在,请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动作, 那就是把手臂朝前甩一下,再朝后甩一下。”学生们都照着做了。 “老师,这太简单了。”学生们纷纷说。 “很简单是吧,”苏格拉底微笑着说,“那么从今天开始,你们将这个简单的动作每 天做300下,做得到吗?” “当然做得到。” 一天后,苏格拉底问学生们做了没有,100%都举手。 一个月后,再问,80%举手。 此后,苏格拉底像是把这个布置给学生的任务忘了似的。直到一年后的一天,苏 格拉底突然问:“现在,仍在每天坚持甩300下手臂的人请举手!” 全班同学中,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 他就是——柏拉图。他后来成为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 一天,一星期,甚至一个月的坚持都是很容易做到的,难的,是长年累月的坚持。一锹挖不成一口深井,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只有像钟表的秒针那样,嘀哒滴哒,不 紧不慢,看上去并不快,却不知不觉中走过了一圈又一圈,一年就转过3200万次。 嘀哒1次,是不起眼的,但3200万次,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出身贫寒,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但他对人类做出 的贡献和他的坚持精神永远不可磨灭。他有一本记了整整十年的日记,第一页写着“对,必须转磁为电!”,接下来每一页都只有一个单词,那就是“No”。一直“No”了十年。 一直到了最后一页,才出现另外一个单词“Yes”。

献给毕业迷茫的大学生:无梦想,不大学!

献给毕业迷茫的大学生:无梦想,不大 学! 献给毕业迷茫的大学生:无梦想,不大学! 刚听到老师说要写一篇思修论文,我就决定写一下我上大学以来对人生追求的一些变化和看法,而主导着我的这些变化和看法的,是心中亦远亦近的梦。 每个人都有梦,我们时时刻刻都怀揣着色彩缤纷的梦想,因为有梦,我们才有对未来的憧憬,才有为理想拼搏的勇气。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梦想就像是人生的坐标,朝着她的方向奋斗才能实现我们生命的价值。来到电子科大一个多学期了,在人人向往的象牙塔里面,起初的意气风发正慢慢被无限的迷茫所取代。整天听着课,看着书,在被称作“半个社会,半个校园”的大学里,我一丁点都看不到未来的方向。根本就不明白现在所学会有什么用,也不知道自己将来会做什么,能做什么…… 在高中的时候,我们都有一个简单明确的梦,那就是高考。

这样的梦很真实,我们能感受到她的存在,心甘情愿的为她默默奋斗,因 为那是我们可以触及的梦想,她明晰地摆在我们的面前。在高考结束后,我们疯狂了一个假期,并打算在大学里继续疯狂下去,我们以为我们解放了,于是开始松懈了,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我们缺失了一个能为我们提供无限奋斗动力的梦。 我承认,大学的这段时光,我真的颓废了很多,迷迷糊糊的,一天一天的就这么过了,感觉就是在混日子,曾经的理想都不见了……这样的生活,也许会有人觉得很轻松,其实没人知道我内心的痛苦,我很想改变,可是我就是发现我坚持不下去,一天天喊着口号说是要开始努力了,可是没过多久就慢慢的没感觉了,总是给自己放松的理由,也越觉得未来没有方向…… 曾看过一篇文章,叫《可怕的大学》,里面举了一个例子:2009年, 重庆上万农村高三应届考生拒绝了高考,湖北省 2.6万学生放弃了高考:2010年,中国高考报名总人数比2009年减少了65万人。新的“读书无用论,正在抬头——《中国青年报》曾报道一个小故事,表弟是一位装修工,平均每月可以拿到2500元左右。表哥大学毕业快一年了,还没有找到工作。农民工表弟因而深有感触地说:“我真谢谢我自己,没有考上大学。” 读大学,等到毕业的时候,很多大学生根本就没学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因为梦想的火苗早已在4年的堕落中悄然熄灭

大学生学习迷茫的三个因素

大学生学习迷茫的三个因素 学习上的不适应,究其原因是由于学习策略的不当引起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博而不专,顾此失彼 大学在许多学子心中无疑是知识的海洋,许多同学在入学前都可能把大学勾画成为一个“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 的读书天堂。于是一旦进入这个“天堂”,就迫不及待、漫无 目的和不加选择地去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而不管对自己有用无用,认为广博就是好,并且也不考虑自己专业的特点盲目地去看一些外专业的书。甚至因此而疏忽了本专业的学习。 这看似博学,实际上却是滥而不精,博而不专。这种没有选择,没有目的的广泛阅读往往会造成“丢了西瓜,捡芝麻”的后果,顾此失彼,不仅没有学好本专业知识,外专业的课程也收获寥寥。 重了书本,忘了老师 相对于中学,大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大学生有了更充足的业余时间。除了集中上课外,其余的时间都是由自己支配,这就使得大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自主性。 大学生的学习也从以听教师讲授为主变为以自学为主。但这种自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在自学一些外专业书时,大学生往往不能深入了解专业的性质,不

能掌握该专业的特点,把握不准学习方法,却生搬硬套原先的学习方法,因此往往只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种时候却很少有同学去向身边的诸多有经验的老师求教,不能充分地吸取和利用教师身上丰富的知识资源,学习他们多年积累的学习经验。因而造成学习不得要领,学习效率和效果较低的状态。 理论应用,权重失衡 当代的大学生受社会经济浪潮的影响,往往推崇实用主义,认为所学的东西一定要能马上应用到实际领域中。很多理论性学科专业的学生对其本专业的学习提不起兴趣,认为学了既浪费时间,又没有多少价值。 他们往往热衷于一些应用性较强的热门专业,如法律、英语、计算机等学科的自学考试,趋之若鹜,而很少去兢兢业业研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理论性知识与应用性知识学习的关系。有的学生只知道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不会应用于实际,到了实际中往往不能把所学知识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而那些只重视应用性知识学习的同学在真正的实践中又往往会发现由于理论基础 知识的缺乏而不能得心应手。 这些都是由于没有认清理论性学科与应用性学科之间 的关系,理论性知识与应用性知识的学习处于失衡状态而产生的学习上的问题。

感到迷茫的大学生都应该来看一下

也许,全因中国“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阶层”严重缺货。北大和清华都未进亚洲大学排行榜前十同时,斯坦福大学校长有一个说法,中国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最快还需20年。这是客气的说法,曾任耶鲁大学校长的施密德特曾在耶鲁大学学报上公开批判中国大学:“他们以为社会对出类拔萃的要求只是多:课程多、老师多、学生多、校舍多。”而在他看来,大学本应该是“孕育自由思想并能最终自由表达思想的、最糟糕同时又是最理想的场所”。 当大学失去了理想主义和独立精神,也就失去了培养精英的生产力——北京不少于10万大学生患有抑郁症,毕业后又沦为唐家岭的蚁族;《中国青年报》一项上万人参与的调查显示,34%的人后悔读大学,51%的人认为,在大学里没学到有用的东西。 也许,全因大学生只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在生命中最好的18年时光,他们为了考上大学,只学会了考试;考上大学后,他们为了找到工作,只学会了考证——父母、中小学与大学联手制造了一个工具的输送带,最后这个“工具”会发现,他用18年学习的,全是以后根本不需要的东西。 当太学让人才教育变得数据化,也就失去了改变命运的神秘力量——能力可以学分化,人格也可以证书化,道德也可以数据化:上海交大曾想给毕业生颁发3张证书,包括学业成绩单、能力证书,外加“人格证书”;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推出道德银行储蓄卡,分金卡、白金卡、钻石卡,做好事开证明就可以加积分——大学行政化的最大坏处,是官僚风气让学者变成了唯唯诺诺的花瓶;大学产业化的最大坏处,是以为才华和人格可以数字化。 我们都是大学的灾民 中国的中学生总是睡不着——一份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的比较研究报告告诉我们,中国高中生的压力居四国之首,超过七成的中国学生情绪低落、烦躁,近半中国高中生“睡不着”。 中国的大学生还没有睡醒——大学生模仿小沈阳创作的大学版《不差钱》写道:“眼睛一闭一睁,一堂课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上午就过去了。人生最痛苦的事你知道是什么吗?是下课了,但人没醒。人生最最痛苦的事你知道是什么吗?是人醒了,但没下课。最最最痛苦的事你知道是什么吗?是上课了,但睡不着。” 这就是人生。对那些三四年后即沦为卡奴、房奴、婚奴、孩奴的中国年轻人来说,大学不过是延时进入残酷社会的避难所,也是人生苦旅中最后的一个乐园——近有李咏不小心口吐真言:“大学期间没有谈过恋爱,没有失过身,就白上了”;远有中国大学周边由邋遢饭馆、通宵网吧、廉价招待所、无证小诊所形成的堕落街。无数大好青年从室友手中接过第一根烟开始,本该厚德博学的大学时光,就沦为一部青春堕落史。 可惜好日子在大学毕业时就到了头。有分析指,2010年,至少有1000万应届毕业生将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境况。这个结局,让中国的父母被看作教育产业

写给迷茫中的大学生的信

《第一部:写给即将踏入大一的朋友》 前言:个人的水平代表不了大学的水平,任何一所大学,上至清华北大等名牌高校,下至高职三本甚至民办高校,即使你能学到所在大学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你照样可以横行天下,所向披靡!同样,大学的档次也限制不了个人的发展,只要你是条龙,你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翻江倒海、吞云吐雾! 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与大学无关,与专业无关,与老师无关,与周围的环境无关,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自己的心态、自己的努力!所以,请记住三点: 第一,即使你是名牌大学、重点大学的学生,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它只代表你大学之前擅于考试,大学之大与你无关。 第二,即使你是二本大学、三本高职的学生,也不要气馁,在平凡的大学照样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你不能以学校为荣,但学校将来会因你而出名!有诗为证:骐骥焉能骈死于槽枥之间?!英雄岂可丧志于三流之地?!吾非骐骥,但仍愿驰骋于大江南北,纵横天下!自非英雄,但仍思遨游于九天之上,奋发图强! 第三,无论你是否喜欢你的专业,无论你的专业是热门还是冷门,都不要太在意,因为大学里学的专业课基本都用不到,专业与工作对口的很少!它需要更多的是你的综合素质以及不断学习的能力!有日志《如何处理大学所学专业与自己兴趣的关系》为你分解。 那么刚升入大学的学生,如何才能赢在起跑线上,为自己精彩完美的大学创造一个好的序幕呢?个人认为: 第一点、转变心态 从心理上、言行上要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高中生以学习成绩定终身,大学则不然,它培养的是全能型综合素质的人才。成绩很重要,但只是一方面,大学只顾在专业课中考高分的学生都是片面的。高中时,老师言传身教,大学则全凭自学,老师上课是他的义务,你听不听不在他讨论范围之内,所以自己一定要主动学习。高中时大家都闷头学习,很少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但大学则不然,它要的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大学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是一个魅力展示的场所、是一个激情释放的空间、是一个才华彰溢的摇篮,所以大家要在大学阶段把自己百炼成钢! 第二点、熟悉环境 我建议大一的时候,不但要好好学习,还要海阔天空的“玩”,我大一曾经创下每周出去逛街五次左右的记录,为何呢?一是熟悉地理环境,二是把握商机为自己将来拉赞助或者打工做铺垫。另外呢,校园里的各项事务也要去尝试一下,各

大学生迷茫情绪来自自身 立论2

谢谢主席,大家好!今天我们的辩题是大学生迷茫更多是自身因素还是外界因素。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今天的辩题,迷茫是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长时间没有合理的目标,困惑而不知所措,试图改变却又感到阻力重重,我想这一点我们双方都应该认同,迷茫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由人这个主体自身产生的。而我们双方要辩论的是,产生迷茫的原因更多是源于自身因素还是外界因素。我方认为大学生迷茫更多是自身因素!下面,我将从以下几点进行论证: 首先,郑州大学德鲁克研究会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迷茫最主要的原因当中70%是自我定位不清晰,这说明大学生迷茫普遍是因为自身因素。大学生容易缺少目标,或者有目标却没有计划,抑或有目标有计划却没有自制力,最后致使大学生因为找不到自我定位而迷茫,这些都是自身因素惹的祸。自身因素已被理论和实践证明是导致大学生迷茫的普遍因素。 其次,大学阶段学习与社团活动,考研与就业,恋爱与人际关系这些矛盾性问题必然要通过大学生自身的取舍,是挑战还是挫折、是前进还是退缩呢?这都是由我们的态度决定的。如果你整天抱怨外界环境让你迷茫,那只是你整天没有好好调节自身因素,没有学会适应环境利用现有资源并重新找到自我定位而迷茫。 再次,从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的“人的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来看,大学生正处在第五个阶段,即是寻找自我的时期,对于这个特殊时期的大学生来说,迷茫就会有两种: 一种是在寻找自我过程中对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处于什么地位、我想成为怎样的人以及怎么成为这样的人等问题的困惑,迷茫必然会伴随人生阶段的到来而产生,艾里克森表明这无关乎外界因素,这是每个人的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 二是与其它人生时期一样,迷茫是在对外界环境的应激中产生的。我方不否认外界环境对造成大学生迷茫有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但外界因素的存在绝不能必然使大学生迷茫,也就是说最主要的还是要看自身如何应激。而导致此种迷茫的主要因素又有两种,一是自我定位不清、没有目标计划和自制力,二是自我态度不积极。 从我方以上发言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第一种迷茫完全是自身因素,第二种迷茫主要是自身因素。故我方坚定地认为大学生迷茫更多是自身因素。谢谢!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迷茫中前行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迷茫中前行 我是一个喜欢文学的女孩,高考之前,为自己规划的道路一直都是写作,当个作家,然后,做编辑,欣赏众多的作品……想象着在每一个夏日的午后,柔和的阳光下,伴着一杯雾气氤氲的清茶,手捧一本自己的书,静享夏日时光,就那样,静静地,生活…… 高考的残酷打碎了我简单的梦,自己没有被一直向往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而是走进了一个以前自己从来没接触过、也没想过的专业广告,迷茫地走入了广告人的世界。昔日的梦想远了,不再有激情做自己的文学之梦,于是08年的夏天,我的天空没有了以前的蔚蓝。 好像有点扯远了,现在的我在设想自己的职业理想时,更多考虑的是与广告有关的,或许真的是喜欢上了广告吧!因为走进了广告的世界后才发现,广告这个专业还是很有意思的,而且广告与自己在某部分上还是比较契合的。自己现在比较向往的是文案写作。我是个没有太多创意的人,不会想出什么好想法来支撑自己的专业,但随着对广告专业的一部分深入,我发现广告的就业其实很广,创意、策划、文案……而文案写作这一部分在某方面来说与自己昔日的梦想还是挺契合的,至少与文学还是相关的。毕业后挺想在跨国公司工作的,不过好像很难,现在给自己的规划是先进企业上班,以后或许会进外企,或是自己办公司。不过,或许还是走一步看一步。 到现在为止,自己还是决定毕业后直接就业,在以后的工作中再继续深造,毕竟家境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不想给自己的家里带来那么

多的负担…… 现阶段我们学校广告专业的课程体系还是比较全面的,毕竟处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学氛围还是挺浓厚的,就自己专业的课程来说,有文学方面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文学史,专业方面的有平面设计、市场营销、中外广告史等,以后还会开设广告文案写作等,所以,学好专业课程是基础,也是很重要的一步,而那些文学方面的课程即是自己的爱好,也是扩展广告人视野的重要工具。 作为大一学生,自己还没有做更多的准备,只是读了些书,参加了一些社团活动,或许,感到最遗憾的事就是没有参加广告社的创意最大,那时候给自己不参赛的理由是自己知道的还太少,不如等到大二,其实实际上还是自己太懒,不想做。现在才领悟,其实很多东西错过了就错过了,不会再有机会……只有当时抓住了,才不会给自己留遗憾。而,这就是人生,很多时候,总是错过了才能领悟,才能明白。 现在,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已经规划了一些步骤,毕竟自己这个专业涉及面还是挺广的,而我自己的涉略范围还是比较狭窄,所以,首先自己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尽量多涉及专业知识,多观察,多留心;其次,我会抓住每一次锻炼的机会,不会再让机会从自己身边溜走,毕竟青春有限,生命有限。不过就总体来说,自己还是比较迷茫,不知道如何规划,不知道如何走的更远。 很幸运的是,选择了这门课,选择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应该能过很好的帮助自己在职业生涯规划上做出无悔的选择吧!!

鼓励迷茫大学生的励志文章5篇

鼓励迷茫大学生的励志文章5篇 人生的秘诀,就是寻找一种最适合自己的速度,莫因疾进而不堪重荷,莫要因迟缓而去空耗生命。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鼓励迷茫大学生的励志文章5篇,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大学里,学习成绩到底有多重要 刚上大学,很多人都说人脉交际很重要,而认为学习根本不重要,真是这样的吗?多少人拿着所谓锻炼自己的借口,不去学习,结果呢,毕业之后,还是两者都没得到。 很多人说,重要的是能力,是的。但是你能说出你有什么能力吗?面试官又怎么判断你有能力?你难道觉得面试官不知道成绩也许不代表一切么? 在你没有其他与众不同的能力时,成绩至少代表了一些能力,所以说,看成绩也许不完全准确,但这的确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无奈方法。 在你找工作的时候,一些大公司就直接限定必须是985、211学历,工资也比一般普通院校高,当然如果你有实际项目经验,那更是锦上添花,当然能够做项目就说明了你的学习能力与成绩足够好。 如果你要考研究生的话,如果你本科成绩相当好,学校是直接可以保研的,在复试的时候,导师也会看你的本科成绩,同等条件下,一般就会要本科成绩好的。 如果你要出国留学,那对成绩和平均绩点那个更是要求严,如果你不是天才,如果你不经常呆图书馆自习室的话,你是很难过成绩这道坎的。 如果你要评优、评奖学金之类的话,成绩不行甚至有挂科的话,那就免谈了。 …… 再者,学习成绩不仅仅就是分数绩点那么简单。你也许不出国,那么GPA 对你来说没用;也许你在简历里把其他优点强调一些,把成绩弱化一些,最后还是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也许你家里已经规划好了未来的道路…… 但是如果你不能让自己在最适合学习的年华里为了学习而努力,那么你的生活就很可能会不可避免的一团糟,浑浑噩噩,整天过的行尸走肉。 为了好成绩而学习,至少能保证你的青春里不堕落。

送给迷茫大学生的励志语句60句

送给迷茫大学生的励志语句60句 成功的人都是从逆境中坚持下来的,我们应感谢生命赐予的不幸和挫折,让我们证明我们的坚强和勇敢。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送给迷茫大学生的励志语句,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送给迷茫大学生的励志语句 1、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2、勇敢地迎接逆境,即使不能实现最初的梦想,也会打开另一扇梦想的大门。 3、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多努力一次。为了成功,你努力了多少次? 4、遇到困难时不要放弃,要记住,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5、家!甜蜜的家!天下最美好的莫过於家。 6、不论你在什麽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7、展现自己的风采,用加倍的努力来赢得成功。 8、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9、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忘了今天的痛苦。 10、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11、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 12、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 13、觉得自己做得到和做不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14、你被拒绝的越多,你就成长得越快;你学的越多,就越能成功。 15、所谓天才,那就是假话,勤奋的工作才是实在的。 16、苦难与幸福一样,都是生命盛开的花朵。 17、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平。 18、随随便便浪费的时间,再也不能赢回来。 19、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 20、生活若剥去理想梦想幻想,那生命便只是一堆空架子。 21、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 22、面对人生旅途中的挫折与磨难,我们不仅要有勇气,更要有坚强的信念。 23、天才就是最强有力的牛,他们一刻不停地,一天要工作小时。 24、我以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

大学生心理迷茫原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心理迷茫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吕桂兰任金珍(邮编061001) [摘要]由于社会、家庭、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压力,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未来走向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心理上的迷茫。学校方面应采取的对策——除进一步加强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外,需要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与社会接轨构建课程体系,并让学生充分了解课程与自己职业生涯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念,帮助学生建立就业和创业信心;建立由专业人士牵头的的心理咨询队伍,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原因对策 [作者简介]吕桂兰(1963—),女,河北沧州人,沧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任金珍(1968—),女,河北沧州人,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北省沧州市061001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当前,由于社会、家庭、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影响及压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很大影响,许多在校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未来走向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心理上的困惑和迷茫,表现为学习上不知学什么,行为上不知干什么,对未来缺乏信心,心理压力较大;还有小部分人在生活遇到挫折时,心理脆弱,乃至出现过激或极端行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更要站在人终身发展的角度关注大学生的成长,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以使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大学生心理迷茫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迷茫,可以分析出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其一是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竞争压力。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生一入学,就确定了身份和待遇,国家包分配,不愁没工作,学生只需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就可以了,什么都不用担心。而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是竞争,当然,竞争的激烈程度依时势有所不同,有竞争就会给人带来压力。 其二是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大学生不再是一个精英群体,只不过是一个接受了教育培训的预备劳动群体,而且,这个群体在整个社会中不再有明确的身份定位和较为固定的待遇,这不可避免地使得受教育者对于自己的未来产生不确定感和不安全感。 其三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由于脱胎于精英教育,与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有着众多的不相应,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学用不一致的现象,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困难,也会给求学阶段的大学生的学习带来困惑。 其四是社会的用人机制尚不够完善,人力资源的流动渠道受种种条件的制约还不够畅通,如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之间的不平衡、不合理的用人政策等等,这也会使缺乏社会知识和经验的大学生不知所措。 其五是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尤其是功利思想、拜金思想使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了程度不同的扭曲,当他们对未来“钱景”无力把握的时候,很难不陷入困惑。 (二)、家庭背景原因 目前,接受高等教育成为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一项投资,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是

大学生到底迷茫什么

进入大学以后,很多大学生都会感到迷茫,那他们为什么迷茫?又到底迷茫什么呢?高考作为我国选拔人才的制度,就如同龙门一样,只让那些成绩优异的“鲤鱼”通过。而要想考上好的大学,非得埋头苦干,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可,这样一来两脚书橱自然就比比皆是了。因此许多考进大学的学生依旧停留在一种高强度,纯书本,纯习题的状态下,然而现在的大学与以前的中学截然不同。大学追求的是自由化学习,课程少,给学生自由安排的时间却很多,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获取知识,并且要求学生养成独立支配时间的习惯,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 可是,我们初来乍到的大学生们怎能一下子适应过来呢?这就好比一位戎马半生的将军突然退了休,进入了养休所整天没事可干,他能受得了吗?!每天都好像无数只蚂蚁叮咬一样,难受啊!总觉得心里老是空荡荡的。同样的,突然给了大学生许多时间由其自己支配,他准会一下子就傻啦!不停地问自己“我该怎么办?我该干什么?”更痛苦的是中学的啃书本本领在大学都没什么用,两脚书橱们面对大学的许多社团活动都无所适从,高分低能让他们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交际能力严重不足,更别说有什么特长了!

跨入了大学的校园应该做什么?虽然大学中活动相当多,但他们没勇气,甚至没有能力去参加,自己唯一擅长的学习课本在大学都没啥用,因为大多数人以后就业的方向都与其所学专业不符,许多企业压根就不看重奖学金证书,他们看的是你的技能,你的能力。而这些我们许多大学生又不会,因此许多人就选择了上网来打发时间,网络又逐渐使其泥足深陷,无法自拔。当然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了谈恋爱来消磨光阴,可是到了大三、大四快就业时,不少人就会无比懊恼地说:“我后悔呀!” 综上所述,大学生是因为空闲时间太多,而自己驾驭空闲的能力又不够,才对前途迷茫,对于该做什么更加疑惑,迷茫的是脚下的路该走向何方。

大学生迷茫心理调查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大学生迷茫心理调查报告 篇一: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研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作业 主题:大学生心理压力调研与分析指导老师:宋小刚 目录 一、前言 --------------------------------------------------p 2 二、研究方法 ---------------------------------------------p3 三、数据分析及结论 --------------------------------------p5 四、建议 --------------------------------------------------p 25

五、结束语 ------------------------------------------------p27 一、前言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 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随着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习环境的 不断改变,当代大学生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也越来越多,同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 定的心理压力。心理压力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二者之间存在着越来越高的相关性。 在大学生所面临的大部分压力事件中,主要有几个方面:感到竞争激烈,择业困难;考试负担;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自己的工作成效不如别人;理想与现 实有差距;婚姻恋爱不如意等等。 20XX年4月,复旦大学宿舍投毒事件让全国上下一片哗然。以此,从马加爵凶手同学、药家鑫开车撞人杀人到大学生跳楼、自杀、斗殴、诈骗等等事件, 又再一次被推到人们意识的前端,大学生心理压力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 此,我们针对大学生心理压力进行了一次调研活动,来分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