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同步测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同步测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同步测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同步测试题

一、选择题

商丘位于河南东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介于114°49′E~116°39′E、33°43′N~34°52′N之间。下图为商丘地区1971~2019年气温、降水量和日照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区1971~2019年气候

A.趋向于暖湿化 B.趋向于冷湿化

C.趋向于暖干化 D.趋向于冷干化

2.该地区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农作物是

A.玉米 B.水稻 C.甜菜 D.甘蔗

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报告中指出,1880年至2019年期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85摄氏度。1901年至2019年期间平均海平面升高19厘米,图1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判断地表平均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A.B增强 B.E增强 C.G增强 D.K增强

4.为解决材料中所述问题,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夏季调低空调的温度 B.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C.开发可再生能源 D.保护并扩大雨林面积

2019年11月23日华沙气候大会达成协议后闭幕,碳排放仍是本次大会的主议题。据此回答5~6题。

5.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 B.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C.二氧化碳强烈反射地面短波辐射 D.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6.就全球气温升高导致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后果,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山地0℃等温线高度将上移 B.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

C.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D.海平面将上升

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全球变暖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和水分利用率,对小麦、水稻、大麦、豆类等C3作物助长作用显著,增产达10%~50%。然而,这种助长作用,受植物呼吸作用、土壤养分和水分供应、固氮作用、植物生长阶段、作物质量等因素变化的制约,这些因素的变化很可能抵消二氧化碳增加的助长作用。下图为中国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变化距平百分率分布图(1986~2019年)。据此回答7~9题。

7.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对区域农业的影响是

①我国香蕉、菠萝等作物范围北扩②中纬度地区农业受益,但世界粮食总产量下降③巴西主要糖料作物定会迎来大幅度增产④植物病虫害爆发率提高,病虫害范围扩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对区域能源消耗、工业生产的影响是

A.我国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普遍降低

B.北美五大湖区域居民居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量明显增加

C.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的培育等技术市场扩大

D.工业活动承受到越来越多政策性压力和税收负担

9.人类控制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是

A.减少能源的使用 B.提高能源利用率

C.加快常规能源的开发 D.实现经济全球化

图甲为某区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气候要素变化图,图乙为气候变化影响该区域农作物生

产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区域可能位于我国以下省级行政区中的

A.晋 B.贵 C.甘 D.吉

11.关于气候变化对该区域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粮食总产量下降 B.春小麦分布的海拔降低,种植范围缩小

C.农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D.玉米种植的海拔升高,种植范围扩大

二、综合题

12.读北冰洋冰面范围变化图,回答问题。

⑴北冰洋冰面范围这种变化趋势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⑵北冰洋冰面这种变化趋势对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⑶北冰洋冰面这种变化趋势却有利于缩减北美和亚欧大陆东西岸航运的的时间和成本,为什么?

⑷为抑制气候变暖的趋势,我国实现本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1.A

2.A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的日照曲线呈下降趋势,气温和降水曲线呈波状上升状态,说明气温趋于暖湿化。

第2题,该地处于黄淮平原地区,属于暖温带,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水稻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地区,该地种植水稻的面积较小,不是主要作物;甜菜属于中温带作物,本地区很少种植;甘蔗是亚热带、热带作物,该地区不种值甘蔗;故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为玉米。3.C 4.A

【解析】

第3题,大气的保温作用主要是通过大气逆辐射来实现,结合图示即可得出正确结论。

第4题,夏季调低空调温度,但其仍然消耗能源的前提下,排放温室气体,加剧温室效应,是不可取的。

5.B

6.B

【解析】

第5题,材料中“碳排放仍是本次大会的议题”,说明气候变暖与二氧化碳有关,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

第6题,全球气温升高,使有些地区降水增加,如多数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加,变得湿润;但是也导致某些地区减少,加上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导致这些地区更加干旱;所以全球气温升高,全球普遍变得干旱是不正确的。

7.D 8.C 9.B

【解析】

第7题,全球气候变暖,一般来说,全球变暖会使中纬度地区农业受损,高纬度地区农业受益,但是高纬度地区耕地面积有限,增加的产量不足以补偿中纬度地区减少的产量,因而世界粒食产量总体上会下降,故②选项错误。巴西主要糖料作物是甘蔗,不属于全球变暖增产明显的C3作物;并且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全球变暖的助长作用,受多种因素变化的制约,并不一定使其增产,故③选项错误。

第8题,图中显示,全球变暖使我国大部分区域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耗电量明显降低、少部分较低纬度地区略有增加。气候变化对五大湖区域居民年耗电量的影响应该类似于我国较高纬度地区,年耗电总量降低。全球变暖可使那些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的工业活动承受到越来越多的政策性压力和税收负担,而使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的培育等技术得到政策

鼓励,获得广阔的市场。

第9题,提高能源利用率,可减少能源的利用,进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利用能源量将增加,故A、D错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应加快的是新能源的开发,故C错误。

10.C 11.D

【解析】

第10题,结合左图知,该省年降水量较少,且其农作物主要分布于温带,很可能位于我国非季风区,根据选择项即可得出结论。

第11题,该省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有升有降低,难以推知其总产量变化;气候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农作物分布,但不能影响农业结构;由于该省气温升高,农作物种植海拔会升高。12.【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北冰洋2019年冰面范围比多年冰层覆盖平均界线大幅度缩小,显示了全球变暖现象还会持续。其原因主要从人为因素分析,从排放温室气体和毁林两方面来分析。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的影响从淹没、灾害、港口等方面来分析。

第(3)题,北冰洋冰面减少,有利于通航,从北美到亚欧大陆东西岸的航运通过纬度较高的北冰洋航道,使路程缩短,从而节省能源和时间。

第(4)题,可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变能源结构两个角度归纳。

【答案】⑴世界气温处在波动上升时期;人类对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向大气排放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多。

⑵部分沿海地区被淹没;地下水位升高,导致土壤盐渍化,影响农业生产;港口设备和海岸建筑物被损坏,影响航运;沿海水产业会被影响。(合理即可)

⑶开拓北冰洋航线,缩短北美和亚欧大陆东西岸航程。

⑷①发展并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③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高考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同步测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同步测试题 一、选择题 商丘位于河南东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介于114°49′E~116°39′E、33°43′N~34°52′N之间。下图为商丘地区1971~2019年气温、降水量和日照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区1971~2019年气候 A.趋向于暖湿化 B.趋向于冷湿化 C.趋向于暖干化 D.趋向于冷干化 2.该地区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农作物是 A.玉米 B.水稻 C.甜菜 D.甘蔗 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报告中指出,1880年至2019年期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85摄氏度。1901年至2019年期间平均海平面升高19厘米,图1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判断地表平均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A.B增强 B.E增强 C.G增强 D.K增强 4.为解决材料中所述问题,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夏季调低空调的温度 B.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C.开发可再生能源 D.保护并扩大雨林面积 2019年11月23日华沙气候大会达成协议后闭幕,碳排放仍是本次大会的主议题。据此回答5~6题。 5.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 B.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C.二氧化碳强烈反射地面短波辐射 D.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6.就全球气温升高导致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后果,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山地0℃等温线高度将上移 B.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 C.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D.海平面将上升 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全球变暖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和水分利用率,对小麦、水稻、大麦、豆类等C3作物助长作用显著,增产达10%~50%。然而,这种助长作用,受植物呼吸作用、土壤养分和水分供应、固氮作用、植物生长阶段、作物质量等因素变化的制约,这些因素的变化很可能抵消二氧化碳增加的助长作用。下图为中国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变化距平百分率分布图(1986~2019年)。据此回答7~9题。 7.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对区域农业的影响是 ①我国香蕉、菠萝等作物范围北扩②中纬度地区农业受益,但世界粮食总产量下降③巴西主要糖料作物定会迎来大幅度增产④植物病虫害爆发率提高,病虫害范围扩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对区域能源消耗、工业生产的影响是 A.我国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普遍降低 B.北美五大湖区域居民居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量明显增加 C.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的培育等技术市场扩大 D.工业活动承受到越来越多政策性压力和税收负担 9.人类控制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是 A.减少能源的使用 B.提高能源利用率 C.加快常规能源的开发 D.实现经济全球化 图甲为某区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气候要素变化图,图乙为气候变化影响该区域农作物生

全球气候变化试题及答案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读下图,回答1~3题。 1.20世纪60年代后() A.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持续增加 B.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5倍 C.全球气温呈下降趋势 D.我国气温超越了历史最高水平 2.与三幅图示信息相吻合的结论是() A.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寒冷期 B.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 C.近五千年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2℃以内 D.近三十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与气温变化趋势呈负相关 3.近年来,与a、b图示信息有关的地理现象有() A.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加重 B.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 C.大气层频发强磁暴 D.南极臭氧层空洞逐步扩大 (2012·山东临沂高一质检)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①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②滩涂面积减少③淹没部分耕地④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5.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①臭氧层破坏②森林被大量砍伐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④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读“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变化”表,回答6~8题。 时间含量 工业化前(1750-1800) 280 1958年315 1990年353 1998年360 单位:体积分数×10-6 6.在近40年时间里,CO2含量增加值和平均年增加速度分别为() A.35×10-6、10×10-6B.45×10-6、10×10-6 C.45×10-6、1.1×10-6D.45×10-6、2×10-6 7.二氧化碳被称为温室气体,是因为() A.吸收太阳辐射,使人体增温 B.破坏臭氧,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C.强烈地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 D.通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中释放热能 8.联系上表可知,近50年来全球气温明显上升的原因是() A.自然原因造成B.人为原因造成 C.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为原因起主要作用 D.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原因起主要作用 读下图近年来大气中CO2的增长示意图,回答9~12题。 9.图中正确代表近年来CO 2增长曲线 的是() A.A B.B C.C D.D 10.近年来CO2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①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小汽车等交通 工具的增多

世界气候变化问题分析报告

世界气候变化问题分析报告 [摘要]: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不可再 生能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剧增。全球气候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人瞩目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本文综合分析了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和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减缓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现状,原因,影响,对策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剧烈增长,矿质燃料和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发,土地不合理利用,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导致大气中CO2、CH4、O3、氟氯烃化合物等温室气体剧增,全球气候发生变化。气候变化正直接或间接地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各种自然和生物系统,如冰川退缩、永久冻土层融化、海平面上升、飓风、洪水、暴风雪、土地干旱、森林火灾、物种变异和濒临灭绝、饥荒和疾病以及中高纬度地区生长季延长,影响到物种分布区域,生物种群结构与多样性,生态系统脆弱性等,气候变化超越了国界,危及所有的生灵,包括人类自身。 一、全球气候变化现状 1、气温变化 观测记录和研究结果表明,自l861年以来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的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20世纪升高了大约0.6℃左右。就全球而言,20世纪90年代是自1861年以来最暖的10年,1998年则是自l861年以来最暖的1年。近百年的全球温度仪器测量记录还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最主要的增暖发生在1910-1945年和1976-2000年期间。观测资料显示,1951-1989年全国年平均气温以每10年0.04℃的速率上升,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自1987年以来出现了持续14年的异常偏暖,最暖的1998年偏暖1.4℃。这一变暖趋势与全球变暖的趋势一致。美国宇航局公布了两测绘地图(如图1、2),显示了的全球气温变化,并指出未来地球温度将继续升高。自2000年至2011年,全球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如图2)。就中国而言,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西部增温最显著,而且冬季比其他季节增温明显,晚上增温比白天明显。

2020届高三新高考地理大复习知识点强化练习卷: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读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的判读 一、选择题 据某研究机构推算,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世界各国的小麦、大豆等作物产量大幅下降,每年因此损失约424亿美元。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区域降水也发生变化。下图示意1959~2008年我国部分地区降水趋势系数分布。降水趋势系数表示降水长期趋势变化的方向和程度,降水趋势系数为正值,说明随时间的推移,降水呈增多趋势,反之,降水呈减少趋势。降水趋势系数的绝对值大于等于0.273时说明降水变化趋势明显。据此完成1~3题。 1.1959~2008年,降水呈明显减少趋势的区域大致位于( ) A.新疆中部B.甘肃西部 C.陕西东部D.宁夏北部 2.图示区域具有生长优势的农作物是( ) A.冬小麦B.春小麦 C.水稻D.大豆 3.1959~2008年,图中甲地( ) A.湖泊水位大增B.粮食产量降低 C.病虫害发生频率减小D.生态系统可能失调 1.C 2.B 3.D [第1题,据图可知,陕西东部降水趋势系数为-0.4~-0.273,说明该地降水明显减少,C对;宁夏北部降水趋势系数主要为-0.273~-0.1,降水减少趋势不明显,D错;而新疆中部和甘肃西部降水呈增多趋势。第2题,图示地区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降水较少,冬季气温偏低,冬小麦在该区域不具有生长优势;春小麦抗旱能力强,适宜在温凉气候下生长,在该区域具有生长优势;图示区域为我国西北地区,不适宜水稻、大豆的生长。第3题,因全球气候变暖,区域降水增多的同时,蒸发量也会增加,故甲地湖泊水位是否大增无法确定;降水增多,气温升高,高纬度地区粮食产量可能增加;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增多,害虫安全过冬的可能性增大,从而造成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增加;气候的变化改变了环境,从而使生态系统不稳定。] (2019·湖北质检)下图示意亚洲部分区域2013年5月对流层CO2浓度(颜色越深表示浓度越大)的分布。读图,完成4~5题。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练习题

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练习题 一、选择题 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地区中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显著的是( ) A.青藏高原B.南海诸岛 C.华北平原 D.横断山脉 2.能够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举措是( ) A.计划生育 B.提升城市化水平 C.节约水源 D.开发新能源 解析:1.B 2.D 第1题,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海平面上升,故四个选项中南海诸岛受到的影响最显著。第2题,开发新能源能够有效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我国积极推动落实《巴黎协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引领各国共同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赢得了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下图为地质时期全球平均温度及降水特点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生代以干旱为主 B.第四纪冰川面积比现在小 C.寒冷期偏长,温暖期偏短 D.整个古生代全球气候以温暖为主 4.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全球热量资源的时空分布发生变化,但是水资源分布不变 B.热量条件改善,全球生物多样性增加 C.全球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增多 D.极端天气减少,流行疫病减少 解析:3.D 4.C 第3题,图中显示新生代全球气候以湿润为主,A错;第四纪气候较寒冷,属于大冰期,冰川覆盖面积应该比现在大,B错;整个地质时期,寒冷期偏短,温暖期偏长,C错;整个古生代全球气候以温暖为主,D正确。第4题,当前全球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在变暖的过程中,地球上可能会发生更多的极端天气和极端气候事件,如持续性干旱、热浪、大暴雨等。 下图为美洲地区局部区域图。读图完成5~6题。 5.加勒比海夏季盛行风为( )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界上的重大问题之一。那么是什么造成的,如何应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和参考!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自西方工业化以来,世界人口在 (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急剧地增长,人类在日益强大的大规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模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大量开垦耕地、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掠夺与毁坏森林资源,大量地燃烧化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工原料,释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致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使大气成分发生变化,导致了全球气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候日趋变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负面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个全球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高的

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面影响上升。 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目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今年8月份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CCTV报道,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下降了米。祁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连山冰川缩减危及河西走廊:近年来,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祁连山冰川融化比上个世纪70年代减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区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的雪线正以年均米的速度上升。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专家分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除自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然气候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口膨胀,超载超牧,过度开垦,乱砍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 破坏的主要因素。 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 素。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

全球变暖练习题(含答案)

全球气候变化限时练 一、原创填空题(先默写,不清楚的下课后查阅课本或资料,用红笔进行修改) 1.气候变化是____________ ___一种反映,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_____和____ 变化 2. 从19世纪末至今,全球气候虽然有___________,但总趋势是在_______________。全球气温的升高,很可能是人为排放的______________的数量增加。引起近现代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温室气体是_______________,它能吸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气温升高。 4海平面上升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引起海平面上升,海平面的上升会改变_________,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5.影响农业 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着________增加,__________延长,对提高作物产量无疑是有利的。同时温度升高往往伴随着_________的加重,造成_______________,这又会使作物减产。位于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农作物的产量将________;而位于高纬度的国家,农作物产量有可能_______。 6.影响水循环 (1)全球变暖会影响整个____________过程,可能使________加大,_________减少,全球变暖将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2)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增加,气象灾害频发。_______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导致 _______.____________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地表径流发生变化。 7.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背诵) (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排) ①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 ②开发利用新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③减少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④控制水田.垃圾场甲烷排放 (2)增加温室气体吸收(增吸) ①如植树造林②防止森林火灾③保护原有植被④采用固碳技术 (3)适应气候变化①培育新品种②调整农业生产结构③建沿海防护堤坝 (4)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5)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手段①实行直接控制②应用经济手段③鼓励公众参与等措施二、选择题 1.除二氧化碳以外,甲烷.氟氯烃.CO等都被称为温室气体,其共同的原因是() A.吸收太阳辐射,使大气增温B.通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中释放能量 C.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D.温室气体相互反应放出能量 2.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们把距今一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近代气候变化 B.气候变化指冷暖变化,不包括干湿变化 C.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D.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在不断下降 3.目前全球正在变暖,如果21世纪全球气温上升2.5 ℃,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有() A.海水蒸发旺盛,水循环更加活跃,海洋面积缩小 B. 随着海平面的上升,我国部分沿海有被淹没的可能 C. 俄罗斯的农田范围将会减小 D.我国橡胶种植面积扩大,粮食普遍增产 4.目前,全球的气候变化趋势是() A.气温是直线上升的 B.气温是直线下降的 C.气候总体上是波动式上升的 D.几乎是不变的 5.全球气候变暖,除了会引起海平面升高外,还会引起的环境变化有() ①中纬度温带地区因变暖后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 ②现在农业发达地区将会退化成草原 ③高纬度地区会因变暖而降水增加,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长 ④由于海水蒸发旺盛,全球降水量将会大量增加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6.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的原因是:() A.海平面上升 B.臭氧层大气破坏 C.湖泊减少 D.大量燃烧煤.石油等 全球气候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据历史资料记载,黄河流域曾有过象.水牛和竹等。据此推断,当时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A.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 C.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D.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 8.下列关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B.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C.加强国际合作 D.全球大量削减工业生产 9.为消除地球的“温室”现象,下列设想,你认为最不可信的() A.大规模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 B.把“温室气体”液化输入深海岩石中 C.使用基因工程培植大量的海藻和海草,来吸收“温室气体” D.人工降雨,增加大气湿度 10.距今1万年的气候变化:() ①气候冷暖交替仍十分明显②处于地质时期第四纪冰期最后一次寒冷时期的后期 ③气温在波动中呈现上升趋势④与目前相比,气温要高得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高一A部地理第 1页 (共6页) 1/8/2016 10:03:42 AM高一A部地理第 2页 (共6页)

全球气候变化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全球气候变化练习题及 答案解析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 课时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2.引起其气候周期变化的因子最可能的是( ) A.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B.黄赤交角的变化 C.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 D.人类不断破坏森林 3.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 C.海平面下降 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2010·厦门模拟)“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的“新”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世。图甲是地球50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图乙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读图,回答4~5题。

图甲图乙 4.图乙中①②③④表示“新仙女木”事件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近2万年来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基本是一致的 B.近7 000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 C.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始终保持上升 D.50万年前至今气候在冷暖交替变化 北京时间2010年2月27日悉尼报道当地时间周五,研究人员宣布一块面积是中国香港两倍大小的冰山从南极脱落。近几年南极冰架不断分离,导致冰山的数量大幅度增加。据此回答6~7题。 6.南极冰架不断分离,冰山的数量大幅度增加的原因可能是( ) A.温室气体增加 B.太阳辐射增强 C.臭氧层空洞扩大 D.酸雨危害严重 7.随着全球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逐年下降 B.一月0 ℃等温线向淮河以北移动 C.南海诸岛的面积迅速增大 D.高纬地区比原来的气温更低 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2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一、课标解析 课标:分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了解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全球变暖的影响。指导全球气候变化已经给地理环 境和人类活动带来了重要影响,应提高环境危机意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主干知识点梳理 气候变化的概念: 不断变化中 按时间尺度分 为 、 、 。 近代气候变化 特 点: 。 原因: 。 海平面 。危 害: 。 可能影响 影响 生产。具 体: 。 影响 过程。导 致 。 适应对策: 、 、 等。 三、典题解析 1、读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在不断 , 原因是 。 (2)二氧化碳对 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因此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对 有很大影响。 (3)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将发生什么影响? 解析:本题对全球变暖问题进行了考查,可涉及三方面的知识,一是近年来二氧化碳增 加及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由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造成的。二是二氧化碳增多与全球变暖的内 在联系,是由二氧化碳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的性质所决定的。三是全球变暖的危害。 全球气候变 化

答案:(1)升高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毁林(2)地面长波辐射气温(3)一方面全球变暖会引起部分极冰融化,使海平面升高,威胁沿海低地国家;另一方面,全球变暖会使世界各纬度地区的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2、读图,分析回答: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变化的特点是,这种现象称之为二氧化碳的。 (2)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与日益俱增的原因:一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二是。 (3)把图中预测海面上升情况的序号,填入下表空格中,并与能源利用状况相适应。 (4)按图中①状况发展下去,未来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是() A、岛屿面积和岛屿数量将有所减少 B、华北地区的春旱现象将有所缓和 C、宁夏平原地区将更加干旱 D、天山山脉的雪线将会明显下降 E、台湾海峡将变宽 解析:前两问较基础,后两问难度较大。第(3)问重在分析图,由④→③→②→①,反映海平面上升幅度由小到大,上升幅度越大说明温室气体排放量大,能源利用状况无变化。第(4)问,按①状况发展,意味着气温逐渐升高,华北春旱将更为严重,天山雪线也将明显上升。这是一道读图分析综合题,能力要求较高,解答中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需认真分析。 答案:(1)波动上升“温室效应”(2)森林被大量砍伐的缘故(3)按表中情况分析,对照图示得出自上而下依次是:②①④③(4)A、C、E 四、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气候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近百年来,我国气温上升高于全球平均值 B、我国南方地区的气温增高比

全球气候变化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 4 节全球气候变化 课时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60 分)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1?3题。 1 .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寒冷一一温暖一一寒冷交替变化 B. 温暖一一寒冷一一温暖交替变化 C. 暖干一一暖湿一一暖干交替变化 D. 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2. 引起其气候周期变化的因子最可能的是() A. 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B .黄赤交角的变化 C.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 D .人类不断破坏森林 3. 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 雪线上升B .暖冬频繁 C.海平面下降D .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2010 ?厦门模拟)“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的“新”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世。图甲是地球50 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图乙是地球 2 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读图,回答4?5 题。 图甲图乙

4. 图乙中 ①②③④表示“新仙女木”事件的是() A. ① BP C.③D.④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近2万年来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基本是一致的 B. 近7 000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 C. 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始终保持上升 D. 50 万年前至今气候在冷暖交替变化 北京时间2010年 2 月27 日悉尼报道当地时间周五,研究人员 宣布一块面积是中国香港两倍大小的冰山从南极脱落。近几年南极冰架不断分离,导致冰山的数量大幅度增加。据此回答6?7题。 6. 南极冰架不断分离,冰山的数量大幅度增加的原因可能是( ) A.温室气体增加B .太阳辐射增强 C.臭氧层空洞扩大D .酸雨危害严重 7. 随着全球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喜马拉雅山的雪线逐年下降 B. —月0 C等温线向淮河以北移动 C. 南海诸岛的面积迅速增大 D. 高纬地区比原来的气温更低 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 厘米。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8?9 题。 8. 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 ①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②滩涂面积减少③淹没部分耕地④ 有利于

全球气候变化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 课时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2.引起其气候周期变化的因子最可能的是( ) A.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B.黄赤交角的变化 C.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 D.人类不断破坏森林 3.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 C.海平面下降 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2010·厦门模拟)“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的“新”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世。图甲是地球50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图乙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读图,回答4~5题。 图甲图乙 4.图乙中①②③④表示“新仙女木”事件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近2万年来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基本是一致的 B.近7 000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 C.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始终保持上升 D.50万年前至今气候在冷暖交替变化 北京时间2010年2月27日悉尼报道当地时间周五,研究人员宣布一块面积是中国香港两倍大小的冰山从南极脱落。近几年南极冰架不断分离,导致冰山的数量大幅度增加。据此回答6~7题。 6.南极冰架不断分离,冰山的数量大幅度增加的原因可能是( ) A.温室气体增加 B.太阳辐射增强 C.臭氧层空洞扩大 D.酸雨危害严重 7.随着全球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逐年下降 B.一月0 ℃等温线向淮河以北移动 C.南海诸岛的面积迅速增大 D.高纬地区比原来的气温更低 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8~9题。 8.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 ①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②滩涂面积减少③淹没部分耕地④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 B.①③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温室气体的来源: ●化石能源燃烧活动(二氧化碳等) ●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二氧化碳和甲烷)●工业生产过程(二氧化碳) ●农业和畜牧业(甲烷) ●废弃物处理(甲烷和氧化亚氮) ●土地利用变化(二氧化碳)

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策略和目标 一、策略和目标的选择 温室效应具有很强的滞后特性。在科学家们研究的基础上,UNIPCC将各种假设条件组合成四种方案,然后对各方案下的GHG排放量及21世纪的地球温度变化作了预测:方案1:按目前GHG增长速度排放,不作任何控制。结果每10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0.3。方案2:停止砍伐森林、用天然气代替煤和采取能源保护措施。结果每10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0.2。方案3:逐步实施日益严格的削减GHG排放量措施,以及用可再生能源取代矿物燃料。结果每10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0.1。方案4:与方案3内容相同,只是比它削减和取代的程度更高而已。结果气候变暖趋势将最终趋于稳定。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预测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尤其是在这些变化的地区分布方面。对于方案1而言,不同纬度地区,夏季和冬季的温度变化都有所不同,受气候变暖影响最大的将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撒哈拉和地中海地区。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的广泛性和不确定性,制定适当的控制策略,既是必要的,也是相当困难的。国际上在制定这些政策措施时,应充分考虑如下各项因素:一是气候变暖在全国或地区间的影响及其带来的损失是不同的,有的甚至会产生效益;二是各国对GHG的排放量负有不同的责任,如1988年美国、日本、中国和印度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5.34t、2.20t、0.56t、0.20t;三是直接削减排放量与采取适应性的预防投资这两种策略,其相对费用和效益的国家间分布不尽相同,应对严重依赖矿物燃料的国家采取特殊的政策;四是由于行动和效果之间的时滞是长期的,变化与结果之间又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所以策略的选择要考虑风险因素。 要作出正确的策略选择,必须首先对减缓气候变暖的相对费用和效益作出估计。一般而言,防止气候变暖的费用随着GHG削减量的提高和削减速度的加快而增加。可接受的变暖水平可以通过比较费用与效益的方法,将现在做出的牺牲同未来获得的效益相权衡来确定。 对于是否采取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行动以及采取什么样的行动,科学家们大致提出三种策略:第一种策略主张“等着瞧”,现在什么都不要做。因为全球气候变化有许多确定性的因素,如果不能提供更多的其他证据,那么现在采取行动可能是徒劳的。尽管现在什么也不做的策略似乎更应受到谴责,但它可能有助于将来找到更好的费用有效的解决办法,最终必须做出的决策会因信息更完备而提高了决策的质量。可是,什么也不做会增强损害性变暖效应,决策迟延可能会造成代价更高的损失。第二种策略主张执行稳妥的预防性策略,虽然会增加一些费用,但可降低将来采取措施的费用。第三种策略主张立即采取严厉措施,稳定或降低GHG总排放量,当然这比前两种办法费用都高。从对控制GHG排放的费用效益分析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每一种策略和第三种策略都不足取,只有第二种策略比较符合大多数国家的情况,特别是那些承受力较小但又可能深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 通过多年谈判,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终于通过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到2000年使发达国家的GHG排放量控制在1990年的水平上。1997年第二次公约缔约国会议又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规定了6种受控温室气候,明确了各发达国家削减GHG排放量的比例,并且允许发达国家之间采取联合履约的行动。发展中国家的GHG排放目前尚不受限制。 二、需要采取的行动(略) 为招待稳妥的预防性策略和目标方案,需要加强信息收集和科学研究,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并积极寻找替代能源。 三、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手段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提到的及一些国家采用的控制全球气候变化

全国高考地理试题汇编(10月)G4全球气候变化

G4 全球气候变化 【文综地理卷·2015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五校联考(201409)】G4据2014年3月14日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 近些年来,祁连山雪线正以年均2米到6.5米的速度不断上升,随着冰雪资源不断减少,河西走廊地区面临着巨大的水资源危机。1.祁连山地区冰川面积大幅缩减的原因有() ①温室气体大量排放②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酸雨 ③臭氧减少紫外线增强④农业生产发展大量引水灌溉 ⑤过度砍伐森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④⑤ 【知识点】本题考查冰川面积变化原因分析。 【答案解析】1.C 解析:1题,祁连山地区冰川面积大幅缩减的原因主要是全球变暖造成的,而温室气体大量排放、过度砍伐森林、臭氧层破坏都会造成全球气温升高,故而C正确。 【思路点拨】全球变暖原因及影响是常考的知识点,要注意总结和灵活应用,本题难度不大。补充:

【地理卷·2015届湖北省孝感高中高三10月阶段性考试(201410)】K1 G4专家认为,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低碳经济备受关注的大背景下,未来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先的国家。完成 39-40题。 39.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列工业部门受益最大的可能是 A.造船工业B.电子工业C.核电工业D.服装工业 40.若现阶段我国生产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由粮食及各种植物纤维加工而成)作为汽车燃料,将对我国产生的显著影响有 ①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②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减轻耕地压力④调整种植业结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知识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低碳经济。 【答案解析】39.C 40.D 解析:39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船工业、冶金工业、都有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温室气体排放多。服装工业虽然污染少,温室气体排放也较多,核电工业没有污染气候和温室气体排放,A、B、D错。核电属于清洁能源,所以在低碳经济时代,会得到更多发展,受益最大。C正确。

2019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24全球气候变化同步测试题解析版语文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2.4全球气候变化同步测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1. 据历史资料记载,黄河流域曾经有象、水牛和竹等。据此推断,当时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 A.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 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 C.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 D.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 解析:本题是根据所提供的地理现象,反推气温特征。由于象、水牛和竹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典型的动植物,所以当时黄河流域的气温肯定比现在高,降水也比现在多。 答案: D 2. 二氧化碳被称为“温室气体”,是因为( ) A.吸收太阳辐射时,使大气增温 B.破坏臭氧层,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C.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 D.通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释放热能 解析: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的原理。二氧化碳之所以能导致全球变暖,是由于二氧化碳本身虽不能直接吸收很多的太阳辐射(短波辐射),但是却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地面辐射(长波辐射),然后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大部分能量反射给地面,从而起到了保温作用。 答案: C 3.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上的水稻生产受到直接威胁,对此最为担心的国家是( ) A.中国 B.印度 C.印度尼西亚 D.南非 解析:本题实际考查了世界主要国家地形地势方面的地理特征。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首当其冲,中国、印度、南非虽然都是沿海国,但是他们很多国土的地势并不很低。而对于国土主要由岛屿组成的印度尼西亚来说,海平面的上升必将淹没其非常多的国土面积。 答案: C 4. 19世纪末以来,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 ) A.波动下降现象 B.波动上升现象 C.变化平稳 D.变化不定 解析: 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是世界气候增暖的时期;20世纪40年代之后,全球气候逐渐变冷;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气温又逐步回升,

全球气候变化

2.4全球气候变化 【学习目标】 1.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 2.举例说明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了解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 【.知识梳理】 1、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 2.全球变暖的具体对策 1.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 2.温室气体是指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成分,不仅仅指二氧化碳,另外还有水汽、臭氧、甲烷、氟氯烃化合物等。其共同特点是能够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其中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是二氧化碳。 3.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但冰川融化不会使淡水资源更加充沛。事实上,冰川融化的水基本上都流入海洋或被蒸发,很难转化为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再加上全球变暖使世界各地的蒸发量普遍增加,从而使得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更加缺乏。

【直击高考】: (2013高考题四川卷)26分)图6和图7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6 图7 (1)选择图6和图7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6分) (2)据图6和图7,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10分) (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10分) (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1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 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 1.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A.地壳活动加剧B.日地距离缩短 C.黄赤交角变大D.全球气候变暖 2.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1》 2.4节 四川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蒋李军课程标准: 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根据图表,归纳不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 ⑵阅读图表资料,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⑶根据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阅读图2.28、图2.29,归纳不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周期和规律,培养读图、析图能力。 ⑵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资料,提高资料整理分析的能力,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讨论和研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 ⑵渗透环境教育和情感教育,使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和国际视野的人。 ⑶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1、教材的顺序是: ⑴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出不同时间尺度下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以阅读的形式解释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 ⑵图文结合案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以“活动”的形式预测其它可能影响。 ⑶以角色模拟的形式说出人们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以“活动”的形式分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2、教学顺序,先由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例子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认识的欲望,探究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推测其可能影响,最后寻找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

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 【板书】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概念、表现、分类 2、显著特点:气温升高 【小组讨论】 阅读教材P47,据图2.29-2.30讨论: 1、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2、全球气温变化与大气中CO2含量变化之间有什么相关性? 3、人类哪些活动导致大气中CO2浓度不断增加?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 【板书】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原因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习题(含答案)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练习题 (含答案) 一、选择题 近100多年,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一暖一冷一暖两次波动,总体看为上升趋势。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自世纪50年代 20 以,全球2浓度明显增加而导致的温室效应。据此回答1?2 题。 1. 因2浓度增加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对我国造成的 影响可能是() A. 各地降水量普遍增加 B. 南方与北方温差变大 .水稻种植的北界北移 D.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 2. 为延缓和减轻由于2浓度增加而导致的气候变化与危害,各国政府应 () A. 改变能结构,提高天然气的使用比例 B. 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削减2排放量 .采用固碳技术,增加新能污染税费 D.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

【解析】第1题,全球变暖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的地区因蒸发强烈,将变得更加干旱;南北温差不会变大,但冬季0C等温线将北移,水稻种植的北界将北移。第2题,为减少2排放量,各国政府应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能利用技术和能利用效率,积极采用新能。天然气属于含碳的化石燃料,燃烧后也要排放2。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不会减小2浓度。 【答案】 1. 2.B (2011 •江苏高考)下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3?4题。 3. 1992 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A.地壳活动强烈 B.日地距离缩短 .黄赤交角增大D.全球气候变暖 4. 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 退缩会导致() A. 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 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解析】第3题,全球气候变暖使格陵兰冰川融化量

2012高考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测试题及答案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一、选择题(共61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产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全球温度上升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关系密切。2009年联合国日的口号是“用爱温暖世界,而非二氧化碳”。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原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 B.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C.二氧化碳能强烈反射地面短波辐射 D.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2.有关升温3°C对靠雨水生产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 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 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 3.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A.澳大利亚B.北非 C.西亚D.中亚 “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性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世界。下列甲图是“地球50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乙图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新仙女木”事件的是() A.①B.②C.③D.④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大体是一致的 B.近7千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 C.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始终保持上升 D.50万年前至今气候呈冷暖交替变化 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分析回答6~7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