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方案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方案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方案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方案

(讨论稿)

一、建设基础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自组建以来,始终坚持“立足秦皇岛,服务环渤海,面向全国”的办学定位,充分利用学院“河北省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有利时机,着力加强内涵建设,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收效明显。

(一)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1、学院出台了《科研管理暂行办法》、《科研经费使用及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参与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的政策,初步营造了教师参与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氛围,为教师开展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搭建起了一个工作平台。

2、在科技攻关、产品开发、技术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近三年申请立项各级各类科研课题52个,取得国家专利10项,获得省市以上科研奖励19项。

3、初步打造出了一支理论研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研发队伍,在机械制造、电子技术、艺术设计、企业管理咨询等方面具备了较强的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能力。

(二)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的职业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充分发挥学院专业和资源优势,建立了秦皇岛市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秦皇岛市开发区农村劳动力再转移培训基地、北戴河区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民工转移培训基地等。近三年,与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开展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农民工转移培训、企业职工素质再提高培训、创业培训等,累计培训规模达到30000人次以上,开展职业技能鉴定1716人次,实现经济收入300万元。

(三)积极开展国际、国内的校际交流与合作,形成了一定的社会辐射能力

通过对新疆博湖中学、秦皇岛中专学校、秦皇岛高级技工学校、山海关桥梁厂技校的合作办学及教学交流,带动和引领中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韩国东洋大学和新罗大学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已向2所大学输送留学生66名。聘请美国、加拿大的外籍教师来校任教。与韩国东洋大学和新罗大学、美国希望国际大学,新西兰ATC综合技术学院、澳大利亚南威尔士TAFE 学院等学校开展了高层互访和教师交流。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创新社会服务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和完善学院社会服务

体系。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深度融合秦皇岛立市产业和重点产业,通过技术服务和社会培训,为秦皇岛市经济社会发展及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技术和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人力资源支持。开展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建立师生项目合作平台,提升师生服务社会的能力。重点开展以旅游、临港装备制造、港口物流、信息产业为核心的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工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社会培训工作,满足社会多样化的培训需要。开展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带动与辐射西部地区高职院校以及秦皇岛市区域内中职学校的发展。

(二)具体目标

1、创新社会服务机制体制建设。建立学院社会服务三级管理机构。通过建立专兼职信息员、校友会等形式,建立起“政、行、企、校”间的长效沟通机制。制定和完善社会服务管理制度,建立起完善的社会服务保障和激励机制。

2、开展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通过宣传、培训论坛等形式,提升教师自觉参加社会服务的意识。依托专业,通过开展技能大赛、创业大赛等形式,提升教师参加社会服务的技能。通过师生项目服务基地建设,对师生开展社会服务提供方法指导和政策支持。通过社会服务资源库建设,畅通师生开展社会服务的渠道。

3、大幅度提高学院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的能力和效益。

建成1个一个应用技术服务中心,24个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团队。三年建设期内完成各级各类纵向课题42项,横向课题12项,申请专利12项。实现科技服务收入360万元。

4、大幅提升学院社会培训的规模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利用学院的专业、师资、设备、场地等资源,为政府、行业、企业、社区以及新农村建设等提供培训、继续教育、职业技能鉴定等服务。三年建设期内完成各类培训76300人次以上,实现经济收入800万元。

5、开展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对中西部高职院校及秦皇岛地区中职学校,在师资培训、专业建设、教材建设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提供服务和支持,引领和带动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开拓国际交流与合作新渠道,与国(境)外高校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开展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完成师生互访140人次以上。

三、建设内容

(一)创新和完善社会服务体制机制。

1、成立社会服务管理的专门机构(社会服务管理处),具体负责学院社会服务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社会服务管理处是在学院的领导下,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的具体执行部门。下设培训服务中心、国内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应用技术服务中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服务中心。各系部成立社会服务办公室,接受学院社会服务管理处的业务指

导。

机构构成情况见下图

社会服务管理处的主要职能是:组织、协调、指导全院社会服务工作。优化、整合学院的社会服务资源,根据社会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有效提升社会服务工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具体职能见下图。

2、“政、行、企、校”间长效沟通机制的建立

(1)建立专兼职信息员制度。

专兼职信息员的主要职责是收集、整理、汇总、分析政府、行业、企业间的各类社会服务信息,并及时反馈到学院社会服务管理处。专职信息员由学院选派,兼职信息员则在政府、行业、企业聘任,兼职信息员的管理纳入学院兼职教师的管理范畴。

(2)成立校友会。

以系部为单位,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形式建立校友会。制定校友会章程,把校友会建设成为同学与同学、同学与学院、同学与社会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进而成为学院与社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3、制定和完善社会服务管理制度,建立起完善的社会服务保障和激励机制。

(1)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

结合学院的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将专任教师参加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社会培训等社会服务工作作为教师工作量的一部分,纳入教师正常业务管理和考核范畴,并作为绩效考核与专业职务评审推荐、聘任的必要条件。社会服务成果作为教师专业职务评审推荐、聘任的重要指标。

(2)建立和完善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

①社会服务保障机制建设。

制定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社会服务工作管理办法》。将教师每年下企业顶岗实践、教师对口联系服务企业、承担技术服务,开展社会培训等社会服务工作制度化,并实行岗位量化管理。

②社会服务激励机制建设

制定并逐步完善学院《社会服务成果考核与奖励办法》,设立社会服务奖励基金(每年30万,3年合计90万),通过政策引导,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三年建设期内,通过社会服务奖励基金,重点扶持与企业合作开展的研发课题,给予资助经费或配套经费。资助经费用于没有研究经费的项目,根据项目情况给予

1000-5000元的经费资助。配套经费按1:0.2(0.5)配套。对专利申请、技术服务、社会培训等项目也都给予一定的启动资金支持。对超额完成社会服务工作的人员给予奖励,对重要技术成果完成者给予重奖。

(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

成立“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服务中心”,组织、协调、指导学院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

1、教师社会服务意识提升工程建设

(1)强化社会服务工作的宣传

利用多种渠道和形式,在教师中开展全方位的社会服务专项宣传活动,营造出一种良好舆论氛围。

(2)强化社会服务工作的政策学习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社会服务工作的政策、制度,使每位教师都明确自己参与社会服务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用政策和制度引导、保障学院社会服务工作的合理、有序、规范开展。

(3)开办社会服务工作论坛

通过开设“社会服务论坛”、“社会服务沙龙”等活动,传播、交流社会服务工作的新理念,引导教师以全新的理念开展社会服务实践。

2、师生专业技能提升工程建设

以专业为依托,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创新、创业”大赛、

教育教学能力比赛、专业技能竞赛等活动,通过竞赛、比赛达到提升师生服务社会专业技能的目的。

3、师生合作项目服务基地建设

通过整合学院社会服务资源,建成1000平方米师生项目服务基地。依托该基地为师生开展社会服务提供项目咨询、项目评估、项目孵化以及政策、方法、资金、技术、设备等多方面的服务和支持。通过开发校企合作项目,提供项目实践机会,引导师生特别是青年教师和学生,开展以专业为基础的“青年创业项目”,在三年建设期内,完成实践项目100项,把师生项目服务基地建设成为提升师生社会服务实践能力的平台。

4、社会服务资源库建设

通过社会服务资源库建设,可以有效整合政府、行业、企业的社会服务信息,针对政府、行业、企业的需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学院人才、专业等资源优势,畅通学院开展社会服务的渠道,从而有效提高学院社会服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社会服务资源库由外部资源库和内部资源库两大部分构成。

外部资源库由专家资源库、科技服务资源库、社会培训资源库、国内、国际交流资源库4个子资源库。其信息资源主要来源于学院的主动调研、专兼职信息员的反馈、校友会

的反馈等。

内部资源库由特色专业资源库和后备人才资源库构成。

资源库的构成及职能如图所示。

(三)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能力建设

建设学院应用技术服务中心。组织、协调、指导学院的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等工作。建设24个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团队。

具体的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团队建设情况见下表。

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团队建设基本情况

系部团队

名称带头

主要

参与

开展

何种

技术

服务

申请

专利

创造

价值

实现

收入

备注

人服务数目数目(万元)(万元)

机电工程系1 2 10

2 2 10

3 2 10

4 2 20

旅游系1 2 10

2 2 20

3 2 10

4 2 10

商贸系1 2 10

2 2 10

3 2 10

4 2 20

信息工程系1 2 10

2 2 10

3 2 10

4 2 20

管理工程系1 2 10

2 2 10

经济系1 2 10

2 2 10

外语

1 2 10

1 2 10

基础

体育

1 2 10

艺术

1 2 10

三年建设期内完成各级各类纵向课题42项,横向课题12项,申请专利12项。技术服务、咨询2000人次。实现科技服务收入360万元。

注:各系部团队建设上报格式要求:

组建以***为带头人,***、***、***等教师为骨干的******团队,主要开展*******(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技术创新、技术服务)服务。

三年建设期内完成***成果,技术服务***项,申请专利**项等。为企业创造价值***万元,实现技术服务收入***万元。

(四)社会培训能力建设

成立“培训服务中心”,组织、协调、指导学院的社会培训、继续教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1、在已建成秦皇岛市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秦皇岛市开发区农村劳动力再转移培训基地、北戴河区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民工转移培训基地的基础上,依托秦皇岛市培训中心

建设“企业职工职业素质”培训基地。开展企业员工、下岗再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社会培训。

三年建设期内,完成社会培训64200人次,其中,2012年度完成17000人次,2013年度完成21200人次,2014年度完成26000人次。

各系部社会培训任务分解表

单位

2012年度培训

(人次)2013年度培训

(人次)

2014年度培训

(人次)

三年合计

(人次)

机电工程系2500 3000 3500 9000 信息工程系2500 3000 3500 9000 旅游系2500 3000 3500 9000 商贸系2500 3000 3500 9000 经济系1500 2000 2500 6000 管理工程系1500 2000 2500 6000 外语系1500 2000 2500 6000 艺术系1500 2000 2500 3000 基础部500 600 1000 3000 体育部500 600 1000 3000 合计17000 21200 26000 64200

2、把参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开展学院继续教育的基本出发点。积极与高等院校开展现代远

程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合作,为企业职工和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继续教育服务。与中职院校开展以提升学历层次为目标的继续教育合作,为中职毕业生在岗接受高等学历教育创造优越的学习条件。三年内继续教育完成5500人次,其中2012年完成1500人次,2013年完成2000人次,2014年完成2000人次。

3、建设1个省级“职业技能鉴定及培训基地”,拓展技能鉴定项目。充分利用学院先进教学资源、实训设备和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为行业企业开展多样化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服务。建立6个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站)。鉴定范围覆盖学院三分之二以上专业。三年内完成技能培训和鉴定6000人次。其中2012年完成2000人次,2013年完成2000人次,2014年完成2000人次。

各系部职业技能鉴定任务分解表

单位

2012年度(人

次)2013年度培训

(人次)

2014年度培训

(人次)

三年合计

(人次)

机电工程系300 300 300 900 信息工程系300 300 300 900 旅游系300 300 300 900 商贸系300 300 300 900 经济系300 300 300 900 管理工程系300 300 300 900

单位

2012年度(人

次)2013年度培训

(人次)

2014年度培训

(人次)

三年合计

(人次)

外语系100 100 100 300

艺术系100 100 100 300 合计2000 2000 2000 6000

(五)社会辐射能力建设

成立“国内、国外交流服务中心”,组织、协调、指导学院的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

依托各专业职教集团,构建起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提高学院对社会的辐射能力。

1、深化对口支援工作

三年建设期内对口支援中西部高职院校4所,为受援学校培养师资28名、对口培养学生60名,在中西部招生占招生总人数的10%以上(5%、7%、10%)。

2、深化对中职院校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继续深化与秦皇岛市中专学校、高级技工学校、山海关桥梁技校的合作,并将县区职教中心纳入合作指导范围。3年建设期内为秦皇岛中职学校开展师资及管理人员培训500人次以上,指导教材建设4部,中职对接高职招生300人次以上。

3、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建设期内与6所国(境)外高校开展交流与合作,选派60名以上专业教师出国(境)培训学习,学生交流60人次,高层及管理层交流互访20人次。

具体任务分解见附表(未作)

四、预期效果

(一)社会服务体制机制建设趋于完善,学院社会服务工作实现制度化。

通过三年建设,学院社会服务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学院内部管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形成良好的运行态势。社会服务的各项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二)师生参与社会服务的意识明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促进专业建设的效果明显。

师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的自觉性明显提高,以“主动换互动,以合作谋共赢”的社会服务理念在师生中形成共识。

通过资源库建设,使“政、行、企、校”间的沟通更加通畅,社会服务信息和服务资源的衔接更加有效,社会服务实现多样化。

师生项目合作服务基地成为师生开展社会服务的实践基地,为学院培养出一批拥有生产一线工作经验的双师素质的教师和具有较强企业适应能力的毕业生。

通过三年建设,教师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能力明显增强,对新技术、新工艺的融入程度显著加深,教师“双师”素

质得以明显提高,以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得到社会的认可。

毕业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明显提高,进入工作岗位后融入企业的时间大大缩短,重点专业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得以提升,对口就业率达到60%以上。

(三)科技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并取得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建成以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团队建设为核心的科技服务体系,并形成较强的科技服务能力。三年建设期内,取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45项以上,为企业创造价值5000万元,实现科技服务收入360万元。

(四)社会培训基地功能建设、机制体制建设趋于完善,社会培训质量和能力明显增强,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完成各类社会培训76300人次以上,实现经济收入800万元以上。

(五)社会辐射能力明显增强,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果丰富。

对受援高职院校及秦皇岛区域中职学校的引领带动作用明显,受援学校及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更加合理、师资队伍、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明显提升。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师生参与国际交流的人数逐年增加,交流与合作的内容更加广泛深入、渠道更加畅通。

五、经费预算

该项目资金预算为714万元(行业企业资金投入312万元,学院自筹402万元)。

社会服务能力项目建设资金投入预算表

项目

资金预算(万元)

行业企业资金投入学院自筹

合计201

2年

201

3年

201

4年

小计

201

2年

201

3年

201

4年

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

社会服务资源库

建设

5 5 5 15 5 5 5 15 30 编制《社会服务指

导手册》及培训

3 1 1 5 3 1 1 5 10 开设“社会服务论

坛”等

1 1 1 3 1 1 1 3 6 1000平方米项目

服务基地

40 40 40 120 40 40 40 120 240 项目孵化器建设20 30 20 70 20 30 20 70 140

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应用技术研究平

台建设

1 1 1 3 1 1 1 3 6 科技服务团队建

1 1 1 3 1 1 1 3 6 科技服务配套建 5 5 5 15 5 5 5 15 30

社会培训能力建设

社会培训包资源

开发

5 5 5 15 5 5 5 15 30 高新技术师资培

2 2 2 6 2 2 2 6 12 社会服务师资培

1 1 1 3 1 1 1 3 6

社会辐射能力建设

建立职教集团 2 2 2 6 2 2 2 6 12 中西部职业院校

交流与合作

6 6 6 18 6 6 6 18 36 国际交流与合作10 10 10 30 10 10 10 30 60

奖励

基金

30 30 30 90 90

312 402 714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学院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领导小组。

加强对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领导,组建社会服务能力建

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建设的领导、指导与协调工作。

组长:刘庆杰

组员:学院各部门负责人。

(二)成立社会服务管理处,组建专职项目建设和管理

队伍。

1、成立社会服务管理处,并按照骨干院校建设的总体规划,制定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组人员的培训计划,对项目组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明确职责、明晰任务,提高项目组全体人员对政策的理解能力和把握能力。

2、各系部成立社会服务管理办公室,设专人具体负责本系部社会服务工作,并接受学院社会服务管理处的业务指导。

(三)实施项目管理

学院对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实施“科学论证、专家评审、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的管理模式。

1、强化项目过程管理

对项目建设按照“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的原则,制定目标管理责任制。对项目实行按任务定期、分阶段的考核模式,切实加强对项目建设的过程管理。

2、强化项目资金管理

项目建设资金优先纳入学院骨干院校建设的资金预算,保证足额到位。由财经处按照财务管理的规定本着“专款专用、单独核算”的原则进行管理,以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规范、节约、安全。

3、强化项目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由学院后勤管理处按照学院设备管理的规定,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doc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研开发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要注意用科技工作的成果丰富或更新教学内容,在科技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温家宝总理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注意把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与就业准入以及解决就业问题结合起来,把职业资格认定、职业等级评定和技能型人才的选拔结合起来。教育部周济部长也指出,要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思想,深化教学改革,增强主动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它既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我院着力开展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列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根据社会、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技能培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对象的专业岗位培训、职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进城务工劳动力培训,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资格培训、认定和考证工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在为行业、企业和社会做好服务的同时,为兄弟院校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和教学行政管理干部,指导和帮助兄弟院校开展专业改革、课程建设,社会服务取得里一定成效,能力得以提升。实践中,我们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需要和可能的关系 社会对技术研发、培训等服务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时效性特点,其多样性受制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时效性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具有较大关联。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具有明显的产业、行业或区域特点,进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需要根据院校自身特点和优势,选择性地满足社会需求,充分考虑自身的专业、师资、设施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将社会对服务的需求与自身所能提供服务的可能有机结合起来。 我院根据水利院校的行业特点和优势,结合安徽农业大省的现实和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趋势确定社会服务的重点。一是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开展社会服务建设。二是发挥我院水利、土木、机电、机械类的专业优势,与行业、企业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合作组织科研技术攻关和技术开发,取得了一批技术成果,其中两项成果分别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和省水利科技

智慧社区建设方案

智慧社区建设项目方案建议书 2013年5月 一、项目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对凸现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阶层群体冲突增加”、“社会状态更加活跃,开放性、流动性问题增多”、“社会诉求不断提升,维权意识更加强烈”、“转型社会价值真空,社会失范引发风险”等社会问题,2009年党、国家将社会管理创新与社会矛盾化解、公正廉洁执法并列成为三项政府重点工作,是指导我们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纲领,旨在通过社会管理创新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有效地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近年来,街道为了更好地发挥街道在事务基层管理与为民服务方面地作用,面传统百姓服务手段匮乏、政府信息收集存在盲区、国际化与现代化建设缺乏有利信息化手段支撑的问题,街道积极开展研究“社会管理服务创新”、“智慧社区”“课题,拟通过一系列数字化、智能化工作模式的探索,构建政府行政管理与居民自治管理互动,社区管理与单位管理结合,有序与活力统一的多元治理、共建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体系,打造一站受理、一网协同、信息共享、规范作业、条块结合、扁平高效的“街道基层管理服务数字平台“。 二、项目需求 街道、社区是居民生活的聚居区,是城市居民赖依存在生活圈,居民对于街道、社区具有与生俱来信赖感。但随着社会发展,扁平化、集中化成为全球的一个趋势,街道、社区与居民之间关系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社区不再仅仅是居民的一个生活空间,更多的逐步演化成 为一个居民服务的信息综合体,并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 资源的整合 全面整合和打通的各类办事渠道,使得办事、沟通更加顺畅,实现“一站式”服务和“平台式”服务。 ? 精确的服务 针对社区不同人群提供的不同类型的服务(如老人、残障人士等),能够精确的发现需求,准确的定位问题,及时的解决问题。 ? 互动的交流 社区与居民、居民与居民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圈子,利用新的通信手段和组织手段建立民声收集、反馈桥梁,将社区的居民与社区联系起来,使他们沟通交流更加紧密,真正让社区的每个人成为一员,融入社区大环境中,实现社区的自组织和自我约束和管理。 ? 全面的保障 打破部门壁垒与条块分割现状,规范行政行为,畅通群众诉求渠 道,通过健全基层党建群团一体化、落实排查登记、民生医疗保健、 平安创建职责,保障社区内居民的各种必要需求,包括安全需求、政治需求等。 图平台构建理念 因此,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政府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投放基层社区,夯实基层为民服务组织、壮大基层服务力量、强化基层服务工作规范、实践社会管理权限下放,将重点难点问题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是成为街道智慧社区即基层管理服务数字平台建设的出发点。 三、项目目标 通过街道基层管理服务数字平台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街道工作中的党建群团、民生服务、社区医疗、计生监管进行发现、立案、派遣、办结、考核的工作流程规划,实现信息采集、信息查询、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反馈5类信息化功能,达到街道基层管理服务工作在团队管理力、服务响应力、多元服务力三个能力上全面提升,即: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方案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方案 (讨论稿) 一、建设基础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自组建以来,始终坚持“立足秦皇岛,服务环渤海,面向全国”的办学定位,充分利用学院“河北省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有利时机,着力加强内涵建设,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收效明显。 (一)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1、学院出台了《科研管理暂行办法》、《科研经费使用及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参与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的政策,初步营造了教师参与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氛围,为教师开展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搭建起了一个工作平台。 2、在科技攻关、产品开发、技术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近三年申请立项各级各类科研课题52个,取得国家专利10项,获得省市以上科研奖励19项。 3、初步打造出了一支理论研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研发队伍,在机械制造、电子技术、艺术设计、企业管理咨询等方面具备了较强的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能力。

(二)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的职业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充分发挥学院专业和资源优势,建立了秦皇岛市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秦皇岛市开发区农村劳动力再转移培训基地、北戴河区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民工转移培训基地等。近三年,与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开展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农民工转移培训、企业职工素质再提高培训、创业培训等,累计培训规模达到30000人次以上,开展职业技能鉴定1716人次,实现经济收入300万元。 (三)积极开展国际、国内的校际交流与合作,形成了一定的社会辐射能力 通过对新疆博湖中学、秦皇岛中专学校、秦皇岛高级技工学校、山海关桥梁厂技校的合作办学及教学交流,带动和引领中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韩国东洋大学和新罗大学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已向2所大学输送留学生66名。聘请美国、加拿大的外籍教师来校任教。与韩国东洋大学和新罗大学、美国希望国际大学,新西兰ATC综合技术学院、澳大利亚南威尔士TAFE 学院等学校开展了高层互访和教师交流。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创新社会服务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和完善学院社会服务

智慧社区建设方案

智慧社区建设方案2017年9月21日

目录 1. 智慧小区建设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智慧小区建设整体架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3. 门户平台主要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4. 门户平台系统软硬件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门户平台系统软硬件配置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门户平台系统性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智慧社区门户管理平台及主要智能业务功能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智慧社区门户管理平台主要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智能业务功能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智能路灯.............................................错误!未定义书签。 智能井盖监测.........................................错误!未定义书签。 智能垃圾箱监测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小区内停车运营.......................................错误!未定义书签。 智能楼宇节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智能配电箱监测........................................错误!未定义书签。 智能消防监测.........................................错误!未定义书签。 社区门禁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社区安防视频监控等等.................................错误!未定义书签。

社会工作专业建设方案

社会工作专业建设方案 项目组顾问:钱绮莲香港富达盟信顾问有限公司经理香港资深企业社工 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等机构社工 督导 姬中宪浦东社会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 项目负责人:刘茂香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社工专业主任、社工师 浦东社会工作(者)协会理事 项目组成员:马景红孙泽宇王贤森韩晋郭志巧程金陈超贾丙海 张平上海浦东星火开发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庆元上海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总干事 顾勤华上海奉贤思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 徐金凤上海浦东社会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 上海乐耆社工服务社督导 叶雄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社工师、心理咨询师二级 同伴辅导员 陈军上海闸北星雨社区青年发展中心总干事

本项目重点建设社会工作专业,辐射带动社区管理与服务、劳动与社会保障等专业发展,项目建设预算201.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140万,市财政配套 61.2万元。 一、专业建设基础 我院社会工作专业自2003年申办成功、2004年开始招生以来,始终坚持立足工会资源,面向社工一线,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为上海社会工作行业培养了400余名一线社会工作者,已成为在上海市有一定影响、特色鲜明、实力较强的专业。目前本专业在校生共有290人,专业规模、培养水平居全市同类院校前列。 1、“学院—社团组织合作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 我院社会工作专业先后与上海市总工会社会工作部、上海市职工互助保障会、普陀区总工会、上海机场工会等工会组织和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上海奉贤思齐社工服务站、上海中致社区服务社、浦东新区社会工作者协会、上海儿童社会福利院、上海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等社工组织和机构签定了合作培养协议。 在“学院—社团组织合作培养”的模式下,工会和社工机构参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对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学培养计划进行规划指导,承担一年级、二年级学生寒假暑假专业实践,提供学生参与机构大型项目的志愿者活动机会,承担三年级学生半年“顶岗实习”和现场进行毕业设计的指导任务等。社团组织和机构的参与培养,强化了学生岗位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培养和就业岗位初步实现了“零距离”对接。 2、教学方法初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针对现代社会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社会工作专业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聘请行业专家与学院教师共同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按照社会工作服务一线对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及职业发展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将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训练相结合,强化了实训教学,把《个案社会工作方法与实务》、《小组社会工作方法与实务》等实践性较强的课堂搬到校内实训室;通过到基础工会和社工机构顶岗实习等,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强化了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积极探索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实行“双证”融合的教学改革,将职业

优质高职申报材料社会服务能力--附件二

重庆电讯职业学院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方案 一、项目建设团队 项目负责人:栗玉侠常务副院长教授 项目成员:史乃建就业与校企合作处处长 曾代富管理系主任副教授 任其华计算机与传媒系主任副教授 鲁军通信系副主任副教授 田卫明建筑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 李正新汽车系副主任工程师 梁雪琴就业与校企合作处职员 胡川东就业与校企合作处职员 一、建设背景 (一)国家的高度重视为培训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明确提出:“利用职业院校资源广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鼓励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主动承接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组织的职业培训”,“各类职业院校是继续教育的重要主体,通过多种教育形式为所有劳动者提供终身学习机会”,“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面向社区成员开展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培训市场的巨大潜力,为我院加快培训工作发展提供了更加完

善的政策支撑和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互联网+”时代对培训资源库建设提出了新需求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 年)的意见》(教师〔2016〕10 号)、《教育部、人社部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服务经济转型升级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15〕3 号),对应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师培养培训方式作出重要部署,要求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高等学校、专业机构等合作,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和移动学习平台,整合优质资源与专业服务,开设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和在线培训项目。 二、建设基础 我院从建校之初就开展了社会服务工作。我院是经重庆市人社局批准的对外培训中心,通过与江津区就业局合作,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工作。2015年我校开展创业培训200人,创业意识培训100人;2016年开展创业培训250人;2017年开展创业意识培训360人,创业培训500人。通过培训每年大约有20—30人创业,农民工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实现了创业。我校孵化园有100多家企业入住并创业。通过面向社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对农民工和下岗职工的培训力度,2016年我校为重庆电力公司员工提升培训、为重庆斌鑫集团员工入职培训、为重庆移动等公司培训员工达2800多人次。使我院成为区域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试基地。并通过对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探寻校企

互联网+政务民生 智慧政务智慧民生项目实施方案

说明:此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1.1 xx市(县)简述 (1) 1.2 xx市(县)信息化现状 (1) 1.3 推动信息化发展现状 (1) 1.4 “智慧民生”综合信息化平台建设 (2) 1.4.1 综合信息化平台建设内容 (2) 1.4.2 综合信息化平台建设意义 (3) 1.5 综合信息化平台发展前景 (6) 第二章总体建设方案 (7) 2.1 建设目标 (7) 2.2 建设原则 (8) 2.3 框架结构 (11) 2.4 技术优势 (14) 第三章详细建设方案 (18) 3.1 智慧政务的建设—电子政务信息系统 (18) 3.1.1 智慧政务简述 (18) 3.1.2 智慧政务总体架构 (19) 3.1.3 智慧政务发展规划 (20) 3.2 智慧安全的建设—安全综合监管系统 (24) 3.2.1 智慧安全简述 (24)

3.2.2 智慧安全总体架构 (26) 3.2.3 智慧安全发展规划 (27) 3.3 智慧教育的建设—智慧文化教育平台 (28) 3.3.1 智慧教育简述 (28) 3.3.2 智慧教育总体架构 (30) 3.3.3 智慧教育发展规划 (31) 3.4 智慧医疗的建设—医疗健康管理平台 (32) 3.4.1 智慧医疗简述 (32) 3.4.2 智慧医疗总体架构 (33) 3.4.3 智慧医疗发展规划 (35) 3.5 智慧农业的建设—智能农业服务平台 (36) 3.5.1 智慧农业简述 (36) 3.5.2 智慧农业总体架构 (37) 3.5.3 智慧农业发展规划 (39) 3.6 智慧旅游的建设—旅游服务综合平台 (40) 3.6.1 智慧旅游简述 (40) 3.6.2 智慧旅游总体架构 (41) 3.6.3 智慧旅游发展规划 (44) 3.7 智慧社区的建设—物业管理综合平台 (46) 3.7.1 智慧社区简述 (46) 3.7.2 智慧社区总体架构 (47)

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实施方案

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我街道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切实改进干部作风、提升服务效率、优化发展环境,使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成为创先争优活动的标杆和示范,推动整个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扎实有效开展,按照中央、省、市、区有关精神,结合我街道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时间安排 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 二、参加对象 街道各领域、各行业与社会公众联系密切、直接服务广大群众、特别是直接接待和服务群众的窗口单位。主要包括群众工作站、计划生育服务站、劳动保障工作站、城管工作站、社区服务中心(民政办)、街道社会救助工作站、社区的劳动保障服务平台。 三、目标要求 深入推进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创先争优,开展“擦亮窗口、服务百姓”活动,要按照“五个好”党组织、“五带头”共产党员标准,以“提升能力、提升标准、提升效率”为重点,以争创“群众满意服务窗口单位”、“红旗窗口”、争当“岗位明星”和“优秀共产党员”为目标,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进一步创新载体、健全机制,推进全街道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积极转变服务方式、提升办事效率、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环境,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优质、规范、高效、便捷的服务。 1、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创先争优。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大局。精心设计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本职工作中创先争优,全力优化工作状态,提升服务水平,为

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把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热情、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街道的发展建设中来。紧紧围绕正在干的事情,科学规划、认真落实,立足本职工作,争创先进业绩,以模范行动带领群众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围绕优化工作作风创先争优。在街道窗口单位中普遍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坚持依法行政、依规办事、公平服务、公开办事,坚持便捷、高效、优质、廉洁原则,优化工作流程,规范服务标准,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率。重点对老百姓突出问题、窗口服务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集中整治,扎实推进窗口单位作风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满腔热忱对待群众。改进政风行风,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着力转变服务职能,改善服务环境,创新服务举措,树立良好形象,切实纠正“庸、懒、散”现象,认真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广泛开展行风评议活动和优质服务满意率测评活动,通过群众评议和领导点评,切实优化窗口单位的工作作风。 3、围绕加强基层党员创先争优。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着力加强窗口单位党员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深入开展党性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大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力度,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服务优的党员队伍,以党员队伍素质能力的提高,带动本行业本单位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通过创争先优,把党员培养成工作骨干,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形成齐争共创的良好局面。 4、围绕服务人民群众创先争优。全面推行窗口单位及其党员开展公开承诺活动,切实抓好履诺践诺。普遍开展党员挂牌上岗、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让群众感受到创先争优活动带来的新变化。广泛开展岗位竞赛活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服务水平,赢得群众认可。

XX县智慧城市建设方案

XX县智慧城市建设方案

目录 1前言 (1) 2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3) 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3) 2.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6) 3“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8) 3.1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8) 3.2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9) 3.3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9) 3.4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9) 3.5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9) 4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10) 4.1建设目标 (10) 4.2建设原则 (11) 5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12) 5.1总体框架 (12) 5.2技术架构 (13) 5.3应用体系 (14)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9年1月29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2019年8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2019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再度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9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住建部通过组织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年

加强社区治理能力建设行动计划.方案

完善社区治理体系 加强社区治理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市全面深化改革决定,落实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要求,充分发挥地区在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地区社区治理水平和服务创新能力,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重要意义 社区治理是在居民自治的基础上,由政府、社区组织、其他 社会组织、社区单位、居民,合作供给社区公共产品,共同解决 社区公共事务,携手优化社区公共秩序,推进社区持续发展的过程。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加强社区治理能力建设,是培育创新社 会治理基层样本的重大举措,是激发社会活力、引导社会参与、 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载体,是实现“让身边的人幸福起来”愿景 的重要抓手。各科室要站在推动地区科学发展、促进地区和谐的 高度,充分认识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加强社区治理能力建设的重 要意义,当作加强和创新本科室工作的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要求,加强党委领导,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政社互动机制,稳妥推进社区事务准入

和政府服务事项转移,推动自治事务、政务服务和社会服务分开,扎实推进社区治理体系优化再造、社会活力有效激发、社会力量有机整合和社区治理能力提档升级,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二)基本原则。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加强社区治理能力建设,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工委、办事处领导和主 导作用的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逐步剥离 不宜于政府直接提供的服务管理事务,广泛调动社会组织、企业 和居民共同参与,进一步完善社区治理体系。 2、整合力量,协调联动。在创新体制机制的基础上,大力 引进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全面推进政社合作、上下互联、横 向互动,实现力量整合、工作整合和资源整合。 3、突出重点,兼顾全面。以增强社区治理合力为目标,以 改善民生为导向,重点推进社会动员、社会参与、社工人才、社 区治理等方面机制创新,提高地区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切 实兼顾各方利益诉求,正确处理政府、社会组织、基层自治与人 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三、总体目标 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围绕 一个核心、完善五个体系、优化一个结构、形成一个格局、探索 一种模式”为抓手,以深化政社分开、社社合作、“四社”联动 和居民自治为基础,推动实现社区治理的实现“四个转变”,探

智慧社区,智慧民生

智慧社区,智慧民生 智慧社区是社区管理的一种新理念,也是新形势下探索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新模式。通过智慧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智慧化的整体水平,切实让智慧城市的能力延伸到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是符合十八大关于改善民生方面的重要决策,顺应了人民群众对智慧生活的新期待,符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智慧民生建设理念。 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浪潮风起云涌时期,如何通过信息化来促进“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建设让市民看得见、用得上的智慧民生信息服务平台成为社会信息化新课题。赛迪时代从社会构成的基层单位社区入手,研发出了智慧社区的解决方案和产品,通过社区惠民便民服务信息系统,将国家政策落实;通过社区网格管理信息化平台,创新社会综合治理手段;通过社区视频监控与社区物联网系统,建设平安和智能社区。 赛迪时代智慧社区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已经在很多城市实际应用。2010年,赛迪时代负责承建宝鸡市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社区管理结合社保、医保的相关数据,建立了具有个性特色的陕西宝鸡市金台区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平台。系统平台上线后简化了社区居民办事流程、提高了社区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为周边社区的数字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2012年,赛迪时代成功完成了准格尔旗数字社区建设项目,系统上线后得到准格尔旗社区领导、社区工作人员与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该平台为社区办公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改变传统社区居民的信息获取途径,提高办事效率,同时也让社区居民更加直观的体验到智慧城市的切实意义。

社区3DGIS展示图 赛迪时代智慧社区解决方案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等网络通信技术把社区管理、居民服务、物业管理、小区安防等系统集成在一起,为社区住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生活环境。依托这一平台,创新管理手段与服务模式,将人口、房屋、商户等基础信息数字化,方便居民信息查询、管理、共享和分析,方便社区管理者为居民提供个性化服务,方便社区工作人员网上办公、移动办公等。为社区居民和单位、社会组织提供一个普惠的公共服务,全力打造生活服务更便捷、生活环境更优美、生活状态更和谐、幸福指数更提升的智能、人文、宜居的现代新型社区。

智慧民生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民生信息化服务平台 建 设 方 案

目录 一、概述 (4) 1.1、项目背景 (4) 1.2、 XXX概况 (4) 二、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4) 三、立项依据与必要性 (5) 3.1、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6) 3.2、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6) 四、项目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7) 4.1、项目建设目标 (7) 4.2、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8) 五、项目建设方案 (9) 5.1、民生信息化服务建设方案 (9) 5.1.1、无线城市平台总体架构 (9) 5.1.2、无线城市业务运营管理平台架构 (11) 5.1.3、无线城市内容采集与管理平台 (13) 5.1.4、公开类信息 (15) 5.1.5、个人信息查询 (17) 5.2、中小企业门户网站群平台 (19) 5.2.1、网站群系统与无线城市平台、短信平台的结合 (19) 5.2.2、门户站群模式开发 (21) 六、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25) 6.1、建设规模及设备需求 (25) 6.2、设备清单及预算 (27) 6.3、资金来源 (28) 七、技术来源及人员培训 (28) 八、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29) 九、项目效益分析 (30)

9.1、社会效益分析 (30) 9.2、经济效益分析 (32)

一、概述 1.1、项目背景 XXX政府作为XXX长期发展规划的主导者,正在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XXX”的战略任务,紧紧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信息产业,集中各方力量,发挥国家创新示范作用,全面促进XXX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为持续提升XXX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加大力度推进信息化应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根据州委、州政府关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再攀信息化高峰、打造“数字XXX”,实现“信息化便民”和“信息化惠民”的重要举措。“无线城市”的健康发展,对于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内容、提高政府办事效率,进而实现全社会和谐发展,为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XXX概况 XXX成立于XXX年XXX月XXX日,是全国......。 由上可见,xxx经济的良好发展、人口的持续增加和人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为当地经济腾飞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 二、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xxx省经贸委新技术交流推广站成立,同年,XXX经贸局(现改称XXX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对口成立XXX新技术交流推广站,成立之时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二十多年来,我州新技术交流推广站认真做好全州新技术推广运用工作,不断探索新技术推广运用创新机制,先后与全国二十多家先进节能产品生产企业签订节能技术推广协议,

基层残疾人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基层残疾人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一、背景 “X”期间,通过采取加强县级残疾人康复、托养和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落实残疾人权益保障政策,推动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和法律救助工作站,推进基层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网络建设,探索残疾人健身体育服务模式和文化进社区等措施,基层为残疾人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残疾人生活状况明显改善,越来越多的残疾人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但是,残疾人服务供需矛盾仍较大,基层特别是农村地区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还比较薄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难以满足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特殊服务需求,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刻不容缓。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服务能力,确保残疾人实现小康,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依据《X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制定本方案。 二、任务目标 完善基层残疾人服务体系,推进基层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互补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实现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加强基层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到X年,实现每个县级残疾人康复设施、托养设施、综合服务设施三者有其一的目标。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育高素质的基层残疾人工作者服务队伍,有效提升服务能力。 ——健全服务工作机制,加快培育发展助残社会组织。 ——提高信息化应用保障水平,提升基层残联精细化管理和精准服务能力。 三、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县级残疾人公共服务平台。 1 复、托养设施及配建的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对于X南疆三地州、X、四省X区、享受中西部待遇等政策地区的项目按有关规定执行。地方政府是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将县级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解决公益事业建设用地,确保地方配套资金投入足额、按时到位。建设标准要符合《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标准》《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标准》和《地方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标准》。鼓励利用城市规划调整和规范政府办公用房等形成的空置资产,通过改建、扩建方式建设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整合资源、节约成本,尽快形成服务能力。充分利用好中央彩票公益金,为交付使用的服务设施配备基本服务设备。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的运行和管理。 2 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县级残疾人综合服务

智慧民生综合信息化平台详细建设方案

智慧民生综合信息化平台详细建设方案 1.1智慧政务的建设—电子政务信息系统 1.1.1智慧政务简述 智慧电子政务即智慧政务,是在建设智慧城市的大背景下,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实现经济和社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全面建成智慧政府,必须优先实现智慧电子政务。 智慧政务是广泛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资源整合、流程优化、业务协同,提高政府办公、服务、监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从而形成高效、集约、便民的服务型政府运营模式。简要地说,智慧政务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政府智能化水平的一种形态。 智慧政务是由电子政务软件产品以及咨询服务两部分构成。以资源整合、协同共享为目标开展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的顶层设计,同时按照集约统筹、信息共享的应用模式与资源体系,为公众参与政务提供必要条件。 智慧政务在技术框架上,基于管理学PDCA模型构建行政行为规范(计划)、行政业务执行(执行)、行政监察监督(检查)、行政效能提高(处理)四个业务模型;保证部门纵向系统的相对独立性,应当提供各个部门高速通达、逻辑专用、安全可靠、方便使用的纵向系统虚拟专用网络,满足部门纵

向系统的应用和原有业务系统的平稳过渡需求。 1.1.2智慧政务总体架构 智慧电子政务结构体系: 智慧电子政务构成: ?为政府提供横跨多个业务部门的办公协同和信息集成,实现政

务管理与分析模型实时动态生成。 ?为政府部门、监督部门和执法部门综合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为企业、居民提供政务大厅网上办事、以及组织社会有关资源 提供的便民服务等。 ?提供政府、企业、市民等多方互动的服务平台,改善投资环境, 打造优质产业链。 1.1.3智慧政务发展规划 (1)建立强大的政府协调机构 充分发挥智慧电子政务建设领导小组的协调职能,为智慧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由于协调工作涉及各部门业务流程再造,更涉及各部门的利益再分配问题,因此,单纯的技术层面的协调是不够的,必须能够站在全市(县)智慧电子政务推进的高度上,立足智慧电子政务规划,对各部门信息资源、系统资源和业务资源进行重组和再造,从整体上推动智慧电子政务工作。 建议由市(县)编委办牵头对全市(县)智慧电子政务工作职责进行梳理,将规划、管理、统筹、协调、推进全市(县)智慧电子政务工作职责统一整合归并到市(县)智慧电子政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县)政府电子政务

优质高职申报材料社会服务能力--附件二

重庆电讯职业学院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方案 、项目建设团队 项目负责人:栗玉侠常务副院长教授 项目成员:史乃建就业与校企合作处处长曾代富管理系主任副教授任其华计算机与传媒系主任副教授鲁军通信系副主任副教授田卫明建筑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李正新汽车系副主任工程师梁雪琴就业与校企合作处职员胡川东就业与校企合作处职员 一、建设背景 (一)国家的高度重视为培训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明确提出:“利用职业院校资源广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鼓励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主动承接政府和企事业 单位组织的职业培训” ,“各类职业院校是继续教育的重要主体,通过多种教育形式为所有劳动者提供终身学习机会” ,“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要面向社区成员开展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 。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培训市场的巨大潜力,为我院加快培训工作发展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政策支撑和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互联网+”时代对培训资源库建设提出了新需求《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 年)的意见》(教师〔2016〕10 号)、《教育部、人社部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服务经济转型升级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15〕3 号),对应用“互联网+ ”技术创新教师培养培训方式作出重要部署,要求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高等学校、专业机构等合作,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和移动学习平台,整合优质资源与专业服务,开设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和在线培训项目。 二、建设基础 我院从建校之初就开展了社会服务工作。我院是经重庆市人社局批准的对外培训中心,通过与江津区就业局合作,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工作。2015年我校开展创业培训200人,创业意识培训100人;2016 年开展创业培训250 人;2017年开展创业意识培训360 人,创业培训500人。通过培训每年大约有20—30 人创业,农民工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实现了创业。我校孵化园有100 多家企业入住并创业。通过面向社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对农民工和下岗职工的培训力度,2016年我校为重庆电力公司员工提升培训、为重庆斌鑫集团员工入职培训、为重庆移动等公司培训员工达2800多人次。使我院成为区域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试基地。并通过对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探寻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丰富校企合作的内涵,整合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源,共同育人。目前我校有校企合作单位187家,校外实训基地148 个。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赵向军吕同斌胡进 摘要:文章根据近年来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中的探索,提出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应注意发挥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分清主次,处理好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与专业建设、发挥院校示范作用等方面的关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社会服务能力;专业建设;有机统一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研开发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要注意用科技工作的成果丰富或更新教学内容,在科技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温家宝总理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注意把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与就业准入以及解决就业问题结合起来,把职业资格认定、职业等级评定和技能型人才的选拔结合起来。教育部周济部长也指出,要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思想,深化教学改革,增强主动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它既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我院着力开展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列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根据社会、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技能培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对象的专业岗位培训、职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进城务工劳动力培训,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资格培训、认定和考证工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在为行业、企业和社会做好服务的同时,为兄弟院校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和教学行政管理干部,指导和帮助兄弟院校开展专业改革、课程建设,为社会服务里取得一定成效,能力得以提升。实践中,我们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根据学校的基本条件和产业、行业、区域特点,围绕行业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处理好需要和可能的关系。 社会对技术研发、培训等服务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时效性特点,其多样性受制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时效性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具有较大关联。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具有明显的产业、行业或区域特点,进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需要根据院校自身特点和优势,选择性地满足社会需求,充分考虑自身的专业、师资、设施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将社会对服务的需求与自身所能提供服务的可能有机结合起来。 我院根据水利院校的行业特点和优势,结合安徽农业大省的现实和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趋势确定社会服务的重点。一是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开展社会服务建设。二是发挥我院水利、土木、机电、机械类的专业优势,与行业、企业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合作组织科研技术攻关和技术开发,取得了一批技术成果,其中两项成果分别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和省水利科技进步奖。三是采取多种形式与企业共同创办企业或者服务机构,提供社会服务,实现共同发展。目前正在实施的典型项目包括:与安徽环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安徽江淮工程咨询服务公司”,与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合作共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与合肥金德电力设备公司共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维修电工实训室和数控加工车间实训基地;与安徽省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省水利基建局等单位合作成立工程监理机构。这些项目的实施均借助了我院的行业特点和专业优势,投入少,见效快,社会服

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 平台建设方案 一、项目建设背景 国家新一届政府从2013年初开始加大改革力度,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2015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行一口受理,实行限时办理,严格规范办理,坚持透明办理,推进网上审批”的要求,国发〔2015〕6号《关于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全面实行“一个窗口”受理,积极推行网上集中预受理和预审查,创造条件推进网上审批;推行受理单制度;实行办理时限承诺制;编制服务指南;制定审查工作细则;探索改进跨部门审批六项具体要求。 常熟市经过多年的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在电子政务网、政务信息资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服务渠道建设、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3年,常熟市发布《智慧常熟战略发展规划》,按照“大资源、大数据、大协同、大服务”的要求,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提高群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目前,已建成“一中心、两载体,三平台”。与政务服务相关的信息资源中心(一中心)和市民服务平台、企业服务平台(两平台),为智慧城市的后续发展提供了计算资源、数据资源和服务渠道等方面的强有力支撑。2015年2月9日,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在常熟市政府所召开的“信

息化项目推进工作专题会议”上审议并获得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要以系统设计和实际应用相结合,以服务企业和市民为导向,实现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该项目列入2015年市政府重点建设项目,要求年底前分批上线,并在运行中不断完善。 二、项目建设目标 按《智慧常熟战略发展规划》,结合常熟市行政审批体制改革要求,以创新、完善服务方式,线上线下结合的互联网理念为指导,搭建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加快实现网上服务及办事,通过建设完善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再造重构审批流程、创建充实政务信息资源库、健全完善政务监督机制、横向整合各部门政务服务资源、建立市、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动政务服务体系,实现政务标准统一、审批流程可控、政务资源共享、监督管理有效,将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打造成为全国县级市一流的政务信息化最高阵地。 本期重点进行政务服务体系的构建和横向的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融合常熟市各委办局信息化建设成果,以行政服务中心为基础搭建统一的智慧政务服务平台。 ? 线上线下相结合,完善服务方式。在行政服务中心大厅部署智能辅助设备,比如智能引导服务机、智能排队交换机、智能双屏交互设备、大厅智能监控设备等,创新审批办事服务内容,通过设立的网上办事大厅,申请人能够自助了解办理信息、办事流程、业务窗口布局等信息,从而提高办事效率和现场体验;利用我市已经建成的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即企业服务平台、市民服务平台),申请人在网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