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地学解译

遥感地学解译
遥感地学解译

一、遥感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遥感地质学主要是指研究地球上各种地质体和各种地质现象,根据和利用地质体的电磁波谱特征,借助先进的遥感科学技术。从各种载着地物电磁辐射特征的遥感资料中提取地质信息,以达到宏观,准确,快速的研究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目的,在地质与成矿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与矿产资源调查研究的学科.是遥感技术与地球科学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

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大致包括如下:

1、各类地质体的电磁辐射特性及其测试、分析与应用;

2、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与编图;

3、遥感数字资料的地学信息提取原理与方法;

4、遥感技术在地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实效评价。

二、遥感图像地学信息解译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地学解译是从遥感图像上获取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具体是指解读人员通过应用各种解译技术和方法在遥感图像上识别出地质体、地质现象的物性和运动特点测算出某种数量指标的过程。其原则应采用由已知到未知、从区域到局部、先易后难、由宏观到微观、从总体到个别、从定性到定量、循序渐进的方法。其解译的主要内容如下:

1、遥感地质岩性解译

通过已知相关资料中的波谱与空间信息特征判断地表的岩石产出特点和物性。主要包括三大岩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解译标志有以下:色调、亮度、形态。

主要的解译方法:

1)利用增强变换处理提取岩性信息

2)采用增强处理方法提取色调信息,可以扩大不同岩性的灰度差别,突出目标信息和改善图像效果,提高解译标志的判别能力。常用的遥感图像增强方法有反差扩展、去相关拉伸、彩色融合、运算增强、变换增强等

3)利用纹理信息提取岩性信息

4)每个岩性单元的灰度值具有各自不同的空间变化特征是运用纹理进行岩性分类的基础。常用的纹理信息提取方法有灰度共生矩阵法、小波变换和傅立叶变换等。通常将纹理图像作为新的波段参与岩性分类,许多学者的研究表

明纹理信息参与分类对岩性识别和分类精度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

5)利用多源数据融合提取岩性信息。多源数据融合是遥感信息提取的一种重要方法,包括不同类型、精度及时相遥感数据之间的融合,以及遥感数据与非遥感数据(如DEM数据、坡度图像、地球化学数据、地球物探数据等)的融合,融合后的数据包含了多种数据的信息,有利于显示不同岩性的差异。

岩性解译内容:1)了解不同岩性的波谱特性及其影像特征,建立岩性解译标志,识别岩性单位;2)解译岩石的物性与类型、产出特点和状态;3)圈定不同岩性的界线,进行岩性填图;4)分析各种岩性展布状况、变化及相互关系。

2、遥感图像地貌解译

地貌是内外地质营力作用的综合产物。按成因类型划分为流水地貌(洪积扇、河漫滩、河流阶地、谷坡等)、岩溶地貌、火山地貌、风蚀地貌(风蚀洼地、风蚀谷、风蚀残丘)、海岸及湖泊地貌、冰川及冻土地貌等。各种地貌类型的基本标志是图形特征、水系特征、色调和阴影。地貌类型的解译信息主要包括;基本形态,组合形式,展布规律和空间关系。

地貌解译内容:1.了解不同的地貌类型在遥感影像上的形态图形特征,建立地貌解译标志;2.研究各种地貌类型及其组合形态、展布规律、空间关系、发展动态;3.研究各种不同的地貌形态与环境和地质岩性、构造的关系。

3、遥感地质构造解译

依据遥感影像,识别、标绘和分析各种构造成分的存在标志、形态特征、分布规律、组合和交切关系及其地质成因。主要包括:岩层产状、线性构造、环形构造、隐伏构造、断裂构造、褶皱构造和活动构造等。地质构造解译标志主要指:色调、点线面形状特征、影纹形状结构等。

在遥感图像上识别、勾绘和研究各种地质构造形迹的形态、产状、分布规律、组合关系及其成因联系等。遥感图像上的构造形迹(除微小的构造形变外)的影像特征是通过地层单位的有规律分布,不同色调或几何形态的地形地物所组成的线(或带)、环(或环带)而显示的。利用不同比例尺的图像可以解译出级别大小不同的构造形迹,各种比例尺图像的综合和对比分析,不仅扩大了观察地表构造的视域和深度,能够发现隐伏构造和确定新的构造活动,有利于对构造格架的全貌了解,而且能较准确地圈定构造界限。此外,利用多时相的遥感图像,还能认

识板块的运动情况。

构造解译主要内容:1.解译各种构造形迹的形态特征和尺度;2.判别各种构造形迹的性质和类型、量测构造要素的产状;3.编制各种构造解译图;4.分析各种构造形迹的空间展布及组合规律,总结区域构造特征。

4、遥感影像蚀变信息提取

遥感蚀变信息是蚀变岩(带)在遥感影像反映出来的一种综合光谱信息。在热液作用的影响下,使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变化的岩石,由于它们经常见于热液矿床的周围,故称为蚀变围岩。由于蚀变围岩与正常围岩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组构和颜色上有所不同,所以在多波段遥感图像上表现为不同的颜色、色调和纹理差异。

蚀变类型主要包括:铁染蚀变,羟基蚀变,硅化蚀变和泥化蚀变等。

蚀变信息解译的主要内容:1.选择与蚀变特征波谱段相对应的最佳波段组合图像,通过图像增强处理,提取矿化蚀变异常信息,确定蚀变的类型、强度、范围和规模大小等;2.分析和总结不同种类的蚀变信息的基本特征和差异以及相互关系。3.结合蚀变信息的分布情况和地质构造等信息,确定研究区域的矿化特征和矿床的可能分布情况,为地质找矿提供帮助

三、影响遥感地学解译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答: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地学解译,不同的判读人员对同一地区的判读效果不尽相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影响解译结果的因素有几个方面。

1、研究区域解译标志的正确建立。

作出遥感图像解译技术路线规划前,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建立起对应区域的解译标志。通过解译标志的建立将使遥感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更可靠的多视场、多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没有相对较为统一的解译标志,没有经验的判图员甚至无从下手,而有些有经验的判图员则是各有各的观点,造成相同或相近的影像图解译结果的差异较大。

解译标志的建立环节有:研究人员进行室内预判,选取典型样地调查,建立起对应的解译标志,最后是对解译标志进行核查与修改,核查与修改工作需要重复进行直到建立起合理的解译标志为止。解译标志一般都不能照搬别人的,一套

解译标志一般只适合对应的区域对应时期特定的影像图。照搬别人的解译标志来解译,有时候解译结果可能相去甚远。

2、研究区域的地质构造特点。

研究区域地质构造情况的复杂程度,使得地学信息解译的内容丰富多彩,但也直接增加了解译的难度。

3、研究区域既有资料情况。

主要包括地质地理资料以及遥感影像资料。资料内容越丰富,精度越高,可参考的信息越多,越有利于解译工作的开展,遥感影像的种类,比例尺和质量情况也直接影响解译的效果。

4、解译的手段和方法。

根据研究区域的地区特点,解译内容和目的,选取合适的影像和波段,采用不同的图像处理方法,才能获得较好的判读效果。

5、解译工作人员的经验和责任心。

地学遥感解译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判读工作人员的经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判读人员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地学理论知识,特别是地质方面的知识,以及遥感和摄影测量方面的知识;二是判读人员对研究区域的熟悉程度;三是判读的技巧方法和熟练程度。

四、写出遥感影像地学解译的工作流程。(选取岩性识别、断裂构造、蚀变信息提取注以其中之一为例即可)

以提取某地区的遥感影像的蚀变信息过程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内容如下:

1.准备工作

确定研究区域和研究内容,划定研究工作的地理范围,掌握研究区域的自然条件,熟悉研究区域的交通条件以及查阅资料了解该研究区域前人的工作程度。

2.研究思路和资料收集

根据研究区域和研究内容,收集工作区开展遥感地学解译所需的各种资料。

1.收集工作区域现有的航空航天遥感图像及数据。遥感影像是矿化异常蚀变信息提取的主要数据,如TM、ETM、SPOT影像。

2.收集工作区域已有的各类地质调查和专题研究的图件和文字资料以及物探、化探、钻探数据。如地质图、各种矿产图以及已有矿点信息等。有关专题图件和资料是遥感影像解译是的重要参考资料和辅助资料。

3.收集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以及地貌、水文、交通等资料。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具有不同的参考价值。大比例尺地形图内容丰富,几何精度高,不仅可作编制专题地图的地理基础底图,同时可提供遥感目视解译的各种有关数据,是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制图的重要图件。

3.遥感影像数据处理

最开始获得的遥感影像数据的存在误差和标准不一,后续处理之前首先应对收集的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即原始数据的格式转换和遥感数据预处理。根据应用软件的不同进行数据格式转换,数据预处理包括辐射纠正和大气影响纠正,可去除多种干扰和误差,突出蚀变信息需要的信息。根据各波段的特征进行多波段影像合成。不同类型的遥感影像波段数量不同,其波段特性不同, 波段组合选取遵循三个原则:第一所选波段信息量要大;第二所选波段间相关性尽可能小;第三目标地物在所选波段组合能被很好的区分。

常用的识别热液蚀变常用的波段比值有: TM3/ 1 ,用于识别褐铁矿; TM5/ 4 ,用于区分有植被和无植被覆盖的土壤和岩石,区分云母及黄钾铁矾,明矾石及石膏、方解石及粘土这三类矿物,识别褐铁矿化;TM5/ 7 ,识别含羟基矿物,水合硫酸盐和碳酸盐;TM7/ 4 ,区分云母、石膏与明矾石; TM3/ 4 ,识别植被和区分褐铁矿化岩石。为了更好的与已有的地质图进行套合分析,需对地质图和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处理。

4.遥感影像解译流程

将遥感影像数据处理完成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遥感解译,进行蚀变信息提取。根据上面提到的波段组合和要解译地区的矿产比对,选择合适的波段组合选取最佳的波段组合,合成一幅信息容量大,能反应不同地质现象及特征信息的假彩色合成图像,并建立影像直接和间接解译标志。

取方法有:波段比值法、主成分分析法以及结合这两种方法的综合提取法。

综合提取法:

蚀变信息相对于遥感图像丰富的信息而言是一种弱信息,且常被背景信息所掩盖,通常在蚀变信息的提取过程中,单纯用一种或几种方法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综合提取法就是各种蚀变信息提取方法的综合应用,一般是在TM 原始波段、比值波段、和主成份分析后的主分量中进行的二次波段比值或二次主成份分析。这种方法有机地综合了原始波段、比值波段和主分量波段的信息,可以定向的提取感兴趣信息,同时压抑或去除掉干扰信息。在实践中,这种方法应用较多,国内许多学者也取得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如利用TM1 + TM2 、TM4/ 3 、TM5 、TM7 波段组合代替TM1 、TM4 、TM5 、TM7 组合进行主成份分析,提取羟基蚀变信息;和刘志杰利用TM5/ 7和TM4/ 3 进行主成份分析,在提取羟基蚀变的同时压抑了植被信息; 利用不同原始波段组合以及主成份分析波段、原始波段和比值波段的组合进行主成份分析,提取各种相关地质信息;利用TM12TM5 , TM7 波段主成份分量的比值及波段比值的加减运算识别围岩蚀变信息;利用TM7 (R) 、TM5 ( G) 、TM4 (B) 进行HIS 变换后的饱和度(S) 分量与TM5/ 1 波段比值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褐铁矿化信息等。研究区内线性构造解译。依据成矿原理,根据遥感影像特征,结合相关的物探、化探等地质资料,对遥感影像进行增强处理,在影像上判读与成矿相关的岩性、构造等地质信息,线性体的提取方法以目视解译为主。

5.遥感影像成图

对解译后的蚀变信息提取的遥感图像加工,进行遥感影像专题图的制作,并在遥感制图软件(arcgis)中成图并输出。和已知的矿产图合并成新的该地区的矿产分布图。

遥感地学解译

一、遥感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遥感地质学主要是指研究地球上各种地质体和各种地质现象,根据和利用地质体的电磁波谱特征,借助先进的遥感科学技术。从各种载着地物电磁辐射特征的遥感资料中提取地质信息,以达到宏观,准确,快速的研究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目的,在地质与成矿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与矿产资源调查研究的学科.是遥感技术与地球科学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 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大致包括如下: 1、各类地质体的电磁辐射特性及其测试、分析与应用; 2、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与编图; 3、遥感数字资料的地学信息提取原理与方法; 4、遥感技术在地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实效评价。 二、遥感图像地学信息解译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地学解译是从遥感图像上获取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具体是指解读人员通过应用各种解译技术和方法在遥感图像上识别出地质体、地质现象的物性和运动特点测算出某种数量指标的过程。其原则应采用由已知到未知、从区域到局部、先易后难、由宏观到微观、从总体到个别、从定性到定量、循序渐进的方法。其解译的主要内容如下: 1、遥感地质岩性解译 通过已知相关资料中的波谱与空间信息特征判断地表的岩石产出特点和物性。主要包括三大岩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解译标志有以下:色调、亮度、形态。 主要的解译方法: 1)利用增强变换处理提取岩性信息 2)采用增强处理方法提取色调信息,可以扩大不同岩性的灰度差别,突出目标信息和改善图像效果,提高解译标志的判别能力。常用的遥感图像增强方法有反差扩展、去相关拉伸、彩色融合、运算增强、变换增强等 3)利用纹理信息提取岩性信息 4)每个岩性单元的灰度值具有各自不同的空间变化特征是运用纹理进行岩性分类的基础。常用的纹理信息提取方法有灰度共生矩阵法、小波变换和傅立叶变换等。通常将纹理图像作为新的波段参与岩性分类,许多学者的研究表

遥感影像解译手册

遥感影像解译手册 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 2012.12

1 生态遥感监测与评价工作流程 (1) 1.1 生态遥感监测与评价的主要目标包括: (1) 1.2 工作流程 (1) 1.3 提交成果 (2) 2 遥感影像处理 (2) 2.1 遥感影像简介 (2) 2.2 遥感影像准备 (2) 2.3 原始影像导出 (4) 2.4 波段合成与分离 (6) 2.5 影像校色处理 (8) 2.6 地图投影 (10) 3 几何纠正 (20) 3.1 几何纠正简介 (20) 3.2 几何纠正基本步骤 (21) 3.3 质量检查 (25) 3.4图像拼接 (26) 4 遥感解译 (27) 4.1 土地利用/覆盖数据的解译 (27) 4.2 具体操作 (29) 5 检查 (31)

1 生态遥感监测与评价工作流程 1.1 生态遥感监测与评价的主要目标包括: (1)利用前年Landsat TM数据监测全国土地利用/覆盖分布; (2)对全国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前年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 (3)结合近几年间我国社会、经济、环境、人类活动因子,分析生态环境重大变化区域的脆弱机制,为制定生态保护和恢复的对策提供依据。 1.2 工作流程 生态遥感监测与评价的具体流程如图1。 图1

1.3 提交成果 主要有四部分: (1)影像,以县和整景为单位,两类; (2)解译数据,以省为单元的当年现状图层及动态图层; (3)生态报告; (4)地面核查数据,照片、数据库、报告。 2 遥感影像处理 2.1 遥感影像简介 遥感是通过遥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获取其反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并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分析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遥感,从字面上来看,可以简单理解为遥远的感知,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从现代技术层面来看,“遥感”是一种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影像,凡是只纪录各种地物电磁波大小的胶片(或相片),都称为遥感影像,在遥感中主要是指航空像片和卫星像片。 本次生态遥感监测与评价利用前年Landsat TM影像进行解译获得数据。 2.2 遥感影像准备 首先建立几个文件夹: (1)原始影像:用于存储从总站分发的未经几何纠正的影像。 (2)待纠影像:用于存储由原始影像进行波段合成操作产生的未经几何纠正的影像。

1:25万遥感地质调查技术规定(DD2001-01)

目 次 前 言 1范围 (1) 2引用标准 (1) 3定义 (1) 4 总则 (2) 5 遥感地质调查设计编制 (3) 6 实地踏勘 (5) 7 遥感地质调查 (5) 8 实地检查验证 (6) 9 遥感地质调查报告编制 (7) 10 质量检查及成果验收 (8) 附录A(标准的附录) 遥感地质调查设计编写提纲 (10) 附录B(标准的附录) 遥感地质调查报告编写提纲 (12)

1:250000遥感地质调查技术规定 DD 2001-0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遥感方法进行1:250000地质调查的内容、程序、方法及主要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未开展过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地区的遥感地质调查工作。同比例尺矿产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及水文地质调查也可参考。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引用即构成本标准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下列标准时应以最新版本为准。 DZ/T 0001—91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 DZ/T 0151—95 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 GB 15968—1995 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 GB 958—89 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 DZ/ T 0179—1997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遥感 利用地物(或天体)对电磁波谱响应的影像信息进行非接触式远距离科学研究或勘查测量。 3.2 遥感地质调查 以遥感资料为信息源,以地质体、地质构造和地质现象对电磁波谱响应的特征影像为依据,通过图像解译提取地质信息、测量地质参数、填绘地质图件和研究地质问题。

《遥感地质学及地质信息系统》教学大纲【模板】

《遥感地质学及地质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遥感地质及地质信息系统 Geological Remote Sensing & Geological Information System Structural Geology 二、课程编号:××××× 三、学分学时:2学分/ 32学时 四、使用教材:朱亮璞,遥感地质学,地质出版社, 2004年 五、课程属性:学科基础课 / 选修 六、教学对象:地质工程专业本科生 七、开课单位: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质科学与工程系 八、先修课程:普通地质学、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Visual Basic程序语言、AutoCAD、数据库。 九、教学目标: 遥感地质学是研究利用各种遥感资料所反映的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电磁波特征和影像特征,来辨别、分析研究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地质信息系统是让同学学习信息系统尤其是空间信息系统建立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学会利用这类工具帮助进行空间分析和空间决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学习并掌握地质遥感的基本理论和遥感图像上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影像特征的识别和分析,并通过地质信息系统的学习拓宽在防灾减灾、城镇规划、道路交通管理、污染治理等方面地质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 十、课程要求: 结合PPT多媒体课件和必要的教学和实习软硬件配备等工具,了解利用各种遥感资料所反映的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电磁波特征和影像特征来辨别、分析研究地质体和地质现象,让学生通过地质信息系统尤其空间信息系统建立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学会利用这类工具帮助进行空间分析和空间决策 十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知识要点:遥感技术的概念;遥感的物理基础与遥感技术的类型;遥感技术的应用与遥感地质 学,地理信息系统与地质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发展。 ?重点难点:遥感技术概念和类型,地理信息系统和地质信息系统的概念 ?教学方法: 本章教学目标为熟悉,要求预习与复习,部分讲授,结合研讨性问题开展课堂讨论。。 第二章遥感图像类型、特征及处理(4学时)

遥感解译方法及应用

遥感解译方法及应用 一、遥感的概念 近年来,一方面,由于空间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等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遥感技术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另一方面,由于人类生产活动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进军,遥感技术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因而使得遥感技术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十分重视的一项科学技术. 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特别是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因而,调查与管理资源则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人类的生活环境正在不断地遭受到人为和自然的污染.例如:工业排污对水体和大气的污染造成人为的环境污染.而诸如洪水、泥石流、滑坡、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则形成灾害性环境,它们都对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实时监测人为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环境的发生,才能更有效地采取防护和治理措施,以减少对人类的危害程度.欲解决上述问题,完全依赖现场观察已感不足, 于是,由于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的相继问世便能获得大范围的地面遥感图像和实时动态信息,所以,这两种遥感方式则成为自然资源的调查与管理,环境的监测与灾害预报的一种新的探测手段. (一)遥感的概念 遥感顾名思义就是遥远的感知.即借助于专门的探测仪器,把遥远的物

体所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号接收纪录下来,再经过加工处理,变成人眼可以直接识别的图像,从而揭示出所探测物体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属于空间科学的范畴.是物理、计算数学、电子、光学、航空(天)、地学等密切结合的新兴学科,对工农业、国防、自然科学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1各类地质体的电磁辐射(反射、吸收、发射等)特性及其测试、分析与应用; 2、遥感数据资料的地学信息提取原理与方法; 3、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与编图; 4、遥感技术在地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实效评估. (二)遥感平台(分类) 指放置遥感器的运载工具.按高度可分为航空和航天平台.在不同高度进行多平台遥感,可获得不同比例尺、分辨率和地面覆盖面积的遥感图像. 1、航空平台:是指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飞行器,高度为100m—30km,主要有飞机、直升机、飞艇、气球等. 2、航天平台:是指在大气层之外飞行的飞行器,高度为几百—几万公里;如人造地球卫星、探控火箭、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太空站等. (三)遥感的发展简况 1839年第一张黑白航片问世到20世纪30年代,主要应用于军事侦察,1941年出版了《航空照片应用与判读》为各方面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进入20世纪50年代,苏美广泛应用,黑白、彩色航片进行军事、

遥感航片地质构造与产状解译

遥感地质学实习报告 ——航片Hgx-185构造与产状解译 指导老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 2014年5月

一、解译目的 遥感解译的过程就是从遥感图像中获得最基本的信息(获取各种地学遥感信息),根据地质工作的要求,学会运用解译标志和实践经验,应用各种解译技术和方法,识别出典型的地质现象和地质体,掌握地质像的物性特点以及从色调、波谱特征、影纹等方面,并从这些方面测算出关于地质体的相关数量指标。而我们通过此次的遥感解译作业,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的理论知识,并用以实践,为将来自己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解译原则 (1)由已知到未知、先易后难; (2)从区域到局部、由宏观到微观; (3)从定性到定量,循序渐进; (4)联系实际,边解译边勾绘 三、解译方法及步骤 1.解译方法 为了准确进行遥感地质解译,解译者首先应具备一定的地质、遥感知识;其次应对解译区的地质基础、构造格架、灾害地质、地形地貌和水文情况等要有粗略的了解。常用的解译分析方法有: (1)直判法 根据不同性质地质体在遥感图像上显示出的影像特征、规律所建立的遥感地质解译标志或影像单元,并在遥感图像上直接解译提取出构造、岩石等地质现象信息,实现地质体解译圈定与属性划分。

(2)对比法 对未知区遥感图像上反映的地质现象,通过已知区图像特征与解译标志的对比进行解译。如图像上解译的遥感矿化蚀变异常,往往是通过已知含矿区矿化蚀变异常标志来进行对比圈定。 (3)邻比法 当图像解译标志不明显,地质细节模糊,解译困难时,可与相邻图像进行比较,将邻区的解译标志或地质细节延伸、引入,从而对困难区作出解译。如多组断裂交汇区或断裂带交切关系的解译时,采用邻比法一般可取得好的效果。 (4)综合判断法 当目标在图像上难以直接显现时,可采取对控制地区目标物有因果关系的生成条件、控制条件的解译分析,预测目标物存在的可能性。综合判断法除对图像上目标物的环境作综合分析判断外,也可收集地质、物探、化探等方面的资料进行综合判断与印证。这种方法常用在遥感矿产解译之上。由于受图像分辨率限制,一般图像上难以直接判读出矿体(层)的存在,因此常采用对区域成矿、控矿条件的综合判断解译,来实现找矿、控矿、容矿和矿化信息的提取。 2.解译步骤 (1)由易到难 这里的“难、易”主要指遥感影像的可解译程度和地质的复杂程度。解译时先从地质构造简单、地层出露齐全,遥感影像上地质信息丰富、清晰的地区开始;然后再推进到解译难度较大的地区。推进时,可采

遥感综合解译实习报告

遥感综合解译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本次实习主要任务是对云南省个旧地区TM5-3-2波段合成的伪彩色遥感图像的地质综合解译。目的是通过本次综合实习达到训练遥感地质解译思维和技巧、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并检验大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等。 课程为同学们提供了云南省个旧地区TM5-3-2波段合成的伪彩色图像图像清晰、色彩饱和、地貌地物标志明显、地质内容丰富。二.实习方法与步骤遥感影象目视解译方法常用方法有直接判读法、对比分析法、信息综合法综合推理法和地理相关分析法。 本人在对云南省个旧地区TM5-3-2波段合成的伪彩色遥感图像的地质综合解译过程中主要应用了直接判读法即根据遥感影象目视判读直接标志(色调、色彩、大小、形状、阴影、纹理、图案等)直接确定目标地物属性和范围的一种方法。实习整个过程的方法步骤如下:1.明确解译任务与要求收集与分析有关材料; 2. 遥感影像整体判读; 3. 地貌特征分析提取水系(河流、湖泊)等地物标志; 4. 识别不同种类岩石的影像(色调、色斑、纹理等)特征建立判别标志区分主要岩石类型; 5. 识别并建立各类地质构造的地貌、影像特征及解译标志进行线环构造初步解译。 6.应用Coreldraw9软件绘制目视解译成果并对解译图进行整饰加工7. 编写简明扼要的实习报告。三.解译标志1.水系

(河流、湖泊)地物识别标志:水系主要分布于负地形即沟谷和地势低洼地区根据水系遥感影像的色彩和形状来识别水系遥感影象色彩为蓝色线状分布的为河流影象上为面状分布(椭圆、不规则多边形等)为湖泊。 2.岩石类型的识别标志: (1)沉积岩的识别:在遥感影象西北和东部区域色彩呈条带状展布(沉积岩最大的特点是具成层性)色调居中,为黄褐色根据资料知个旧地区发育有个旧组灰岩故可将黄褐色区域解译为个旧组灰岩。遥感影象图的北东角为负地形色彩斑杂色调低据此可知岩石类型反射率较低岩石疏松所以判别为第四纪的松散沉积物。 (2)岩浆岩的识别标志:色调最深为红褐色与周围岩石的色调截然不同近圆形分布为环形构造中部地区解译为岩浆岩。 (3)哀牢山变质岩的识别标志:在影象图的西南角色调深与岩浆岩的色调相似但是该区的岩块被分割成棱角明显的块状地面比较破碎。沿着这些区域的裂隙发育的水系交汇、弯处不太自然成之字形。 3、断裂构造的解译标志:断层在遥感影象上表现为线性影象。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线性的色调异常即线性的色调与两侧的岩层色调明显的不同;二是两种不同色调的分界面呈线状延伸。 地貌标志:一连串负地形呈线状排列;水系标志:河谷异常平直。据上述标志可解译断层构造如图1分布。

遥感影像判读考试重点

第一章: 1.遥感影像判读: 既是一门学科,又是图像处理的一个过程 作为一门学科,遥感影像判读的目的是为了从遥感图像上得到地物信息所进行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方法的研究 作为一个过程,它完成地物信息的传递并起到揭示遥感图像内容的作用,其目的是取得地物各组成部分和存在于其他地物的内涵的信息 2.遥感影像判读的任务与实施: 任务根据应用范围:巨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地物与现象的判读 实施组织方法:野外判读、飞行器目视判读、室内判读、综合判读 3.遥感信息的利用方式: 瞬时信息的定性分析:确定相关目标是否存在 空间信息的定位:空间分布规律 瞬时信息的定量分析:定量反演目标参数 时间信息的趋势分析:地表物质能量迁移规律 多源信息的综合分析 4.遥感信息的技术支撑: 观察与测量仪器的改变、产品形式的改变、生产工艺的改变、新一代传感器的研制、 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遥感应用模型的深化 5.遥感影像判读的质量要求: 判读结果的完整性(详细性):与给定任务的符合程度,用质量指标评价 判读的可靠性:与实际的符合程度,用质量和数量指标评价 判读的及时性:资料及时;指定限期完成 判读结果的明显性:便于理解和应用 用户精度:正确分类/所有分为该类制图精度 制图精度:正确分类/参考数据中的该类 对角线:正确分类 总体精度: 第二章: 1.遥感常用电磁波波段: 紫外线:0.01-0.38μm,碳酸盐岩分布、水面油污染 可见光:0.38-0.76μm,鉴别物质特征的主要波段;遥感最常用的波段 红外线:0.76-1000μm,近红外0.76-3.0μm; 中红外 3.0-6.0μm; 远红外6.0-15.0μm; 超远红外15-1000μm (近红外又称光红外或反射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又称热红外)微波:1mm-1m,全天候遥感;有主动与被动之分;具有穿透能力;发展潜力大 2.地物的电磁辐射特性概念: 3.从近紫外到中红外(0.3-6μm)波段区间能量最集中而且相对来说较稳定 4.被动遥感主要利用可见光、红外等稳定辐射 5.对流层:地表到平均高度12km处,航空遥感活动区,侧重研究电磁波在该层内的传输特性;电离层:在80~1000 km,卫星的运行空间

遥感图像解译过程

一.遥感图像的预处理 在遥感图像的应用之前,常常需要对遥感图像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不同格式的遥感数据的输入输出处理、多波段彩色合成处理、遥感图像的辐射校正处理、几何校正处理、拼接处理、裁切处理等,这些都称为遥感图像的预处理。 1.遥感数据的输入输出和多波段合成 获得遥感数据之后,利用遥感数据之前,首先需要把各种格式的原始遥感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转换为各种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能够识别的格式,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应用,这就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输入输出并转换为所需要的格式。单波段的原始遥感数据合成为多波段的彩色遥感数据,因为人眼对彩色物体的分辨能力大大高于对黑白物体的分辨能力,彩色遥感图像的信息量更大;而且利用多波段的彩色遥感图像,还可以进行三个不同波段的遥感图像的彩色合成,以提高对不同地物的识别能力。彩色遥感影像要求选择不少于3个波段的多光谱图像,各波段的配准误差不大于0.2m m。 2.遥感图像的辐射校正 由于传感器本身的特性和大气、地形因子以及其它各种生态环境因子的影响,使传感器所接收的地物光谱反射信息,不能全部真实地反映图同地物的特征,影响了图像的识别精度,因此必须进行辐射校正,改进图像质量。 辐射校正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传感器的灵敏度特征引起的辐射误差校正,如光学镜头的 非均匀性引起的边缘减光现象的校正、光电变换系统的灵 敏度特性引起的辐射误差校正等。 ●光照条件的差异引起的辐射误差校正,如太阳的高度角的 不同引起的辐射误差校正、地面的倾斜引起的辐射误差校 正等。 ●大气的散射和吸收引起的辐射误差校正等。 3.图像几何校正 几何校正是指从具有几何畸变的图像中消除畸变的过程,也就是定量地确定图像上像元坐标与地理坐标的对应关系,即把数据投影到平面上,使之符合投影系统的过程。为了将所获取的数据投影到理性的空间平面上产生精确的换算模型,需要借助一组地面控制点来进行几何校正。控制点选择应均匀分布而且在影像图与地形图上都容易确定的同名地物点上。所选点位图像清晰,在地形图及图像上均能正确识别和定位。如农田林网的交叉点,小沟系上道路桥的两端位置,小河流、渠的交叉点,道路交叉点,水库坝上的拐角

遥感地质调查作业指导书

遥感地质调查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明确遥感地质调查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和基本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遥感地质调查项目及地质调查项目中所包含的遥感地质项目。 3 职责 3.1 地质项目承担单位的遥感地质调查项目组负责遥感地质调查工作的实施和管理。 3.2 技术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遥感地质调查工作的实施进行检查、监督和管理。 4 遥感工作程序和要求 4.1 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环境地质调查中的遥感工作程序和要求。 4.1.1 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组根据工作区和目标任务,充分收集工作区自然地理、气候资料、环境资料及与遥感调查任务有关的区域地质、矿产、物化探、遥感资料,了解工作区研究程度和存在的主要区域地质、环境地质问题,选择遥感数据类型,确定图像处理方案。 4.1.2 计算机操作人员必须根据预定方案进行遥感图像处理,完成与工作比例尺相适应的遥感影像图。 4.1.3 遥感解译人员对遥感影像图进行解译,建立影像岩石单位及构造解译标志,并完成遥感解译草图。 4.1.4 地面调查人员根据遥感解译的结果,制定地面验证路线。通过实测

遥感地质剖面,验证解译标志。 4.1.5 遥感解译人员根据实测剖面资料对遥感解译标志进行修证,并对遥感影像进行详细解译,填制遥感图像解译登记卡,编制遥感地质解译图,完成遥感解译工作总结。 4.1.6 项目负责人组织进行地面验证工作,对重要地质现象和解译盲区应作详细记录,并完成野外验证工作总结报告。 4.1.7 项目负责人主持编写遥感地质解译报告,项目组会同计算机操作人员制作遥感地质影像图,并编写遥感地质影像图说明书。 4.1.8 院总工办组织有关人员对遥感调查成果进行初步审查验收。 4.2 矿产资源遥感调查工作中的遥感应用程序。 4.2.1 项目负责人会同项目组人员研究确定区域成矿环境、成矿类型和关键控矿因素,形成矿床地质数据文件。 4.2.2 项目负责人应与计算机操作人员选择遥感数据类型,确定图像处理方案,以获取空间域矿化异常增强图像。计算机操作人员必须根据预定方案进行图像处理,并完成与工作比例尺相适应的遥感影像图。 4.2.3 遥感地质人员根据最新成矿理论对典型矿床进行解析,研究成矿、控矿要素所反映的影像特征,以及成矿岩系的反射率特征,形成区域成矿特征信息的影像识别模式和信息提取模型等数据文件和图像图形资料。 4.2.4 遥感地质解译人员对主要控矿、成矿因素及成矿岩系等信息进行提取。 4.2.5 项目组综合研究人员对已形成的矿床地质、遥感地质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区域物、化探资料,进行区域成矿预测,圈定找矿靶区。

遥感地质学读书笔记

《遥感地质学》读书笔记 遥感,泛指从遥远处感知,泛指各种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 .是指使用某种遥感器,不直接接触被研究的目标,感测目标的特征信息(一般是电磁波的反射或者发射信息),经过传输、处理,从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信息。遥感技术为人类观测地球表层系统的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各圈层之间的动态变化、相互作用、相互关系提供了全面、系统、快速、准确的信息获取手段,它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为地学研究、地质工程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学期所学《遥感地质学》主要掌握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数据,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遥感图像处理,遥感数字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地质解译标志的建立以及遥感地质图像的判读等等。 1.概述 遥感地质学是在地质与成矿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与矿产资源调查研究的学科。是遥感技术与地球科学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和表层地质体(岩石、构造…),研究目的是有效识别地质体的物性与运动状态,服务区域地质调查、地质构造研究、矿产资源勘查、环境与灾害地质监测等工作。有人说遥感资料是别人赠送给地质学者的礼物,人们可利用地表各种特征信息--影像特征与地质体、地质现象的直接关系和内在的相关关系进行地质研究,还可用外推法、对比法等逻辑推理方法,与物探资料结合的方法推测地球深部情况,通过地质分析及与地、物、化等多源地学信息综合分析,进行成矿预测,扩大矿产远景区段。遥感地质学具体研究内容主要有: 1.各类地质体的电磁辐射(反射、吸收、发射)特征及其测试、分析与应用; 2.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与编图; 3.遥感数字资料的地学信息提取原理与方法; 4.遥感技术在地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实效评价。 遥感地质,是综合应用现代遥感技术来研究地质规律,进行地质调查和资源勘察的一种方法。它从宏观的角度着眼于由空中取得的地质信息,即以各种地质体对电磁辐射的反应作为基本依据,结合其他各种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判断一定地区内的地质情况。其工作原理,就是利用传感器拍摄物体的不同波段图像,再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和判读。由侧重点的不同,效果也不完全相同。如可见光波段的图象,对于分析判读具有明显特征的地质体、植被情况、地形差异等可取得很好效果;而红外摄像和热幅射计测量,对于找

遥感地质解译

遥感解译习题 1.遥感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遥感地质学指主要研究地球上各种地质体和各种地质现象,根据和利用地质体的电磁波谱特征,借助先进的遥感科学技术。从各种载着地物电磁辐射特征的遥感资料中提取地质信息,以达到宏观、准确、快速的研究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目的,在地质与成矿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与矿产资源调查研究的学科。是遥感技术与地球科学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 研究对象和目的: 对象:地球表面和表层地质体(岩石、构造);目的:有效识别地质体的物性与运动状态,服务区域地质调查、地质构造研究、矿产资源勘查、环境与灾害地质监测等工作 其主要研究内容是: 1、各类地质体的电磁辐射(反射、吸收、发射)特征及其测试、分析与应用; 2、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与编图; 3、遥感数字资料的地学信息提取原理与方法; 4、遥感技术在地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实效评价 2.遥感图像地学信息解译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地学解译是从遥感图像上获取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具体是指解读人员通过应用各种解译技术和方法在遥感图像上识别出地质体、地质现象的物性和运动特点测算出某种数量指标的过程。其原则应采用由已知到未知、从区域到局部、先易后难、由宏观到微观、从总体到个别、从定性到定量、循序渐进的方法。 其解译的主要内容如下: 遥感地质岩性解译 通过已知相关资料中的波谱与空间信息特征判断地表的岩石产出特点和物性。主要包括三大岩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解译标志有以下:色调、亮度、形态。 主要的解译方法 : 1.利用增强变换处理提取岩性信息 采用增强处理方法提取色调信息,可以扩大不同岩性的灰度差别,突出目标信息和改善图像效果,提高解译标志的判别能力。常用的遥感图像增强方法有反差扩展、去相关拉伸、彩色融合、运算增强、变换增强等 2.利用纹理信息提取岩性信息 每个岩性单元的灰度值具有各自不同的空间变化特征是运用纹理进行岩性分类的基础。 常用的纹理信息提取方法有灰度共生矩阵法、小波变换和傅立叶变换等。通常将纹理图像作为新的波段参与岩性分类,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纹理信息参与分类对岩性识别和分类精度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 3.利用多源数据融合提取岩性信息 多源数据融合是遥感信息提取的一种重要方法,包括不同类型、精度及时相遥感数据之间的融合,以及遥感数据与非遥感数据(如DEM数据、坡度图像、地球化学数据、地球物探数据等)的融合,融合后的数据包含了多种数据的信息,有利于显示不同岩性的差

遥感地质制图发展趋势

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 ---遥感地质制图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指导老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 2014年5月

遥感地质制图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地质图与遥感制图 地质图是一种反映某一地区地壳表层的地质构造特征的图件,内容包括各种地质体(地层、岩体、矿床)及地质现象(断层、褶皱等)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这些内容按一定的比例尺和图例垂直投影到同一水平面就构成了某一地区的地质图。按地质图的比例尺、范围及内容,一般可分为区域地质图、矿区地质图、构造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图、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等。地质图一般附有综合地层柱状图、剖面图等,可以反映地质构造的立体概念和发展过程。 遥感制图是把地质解译结果(包括地面检测资料)绘制绘制成图的工作。 二、地质图制图方法 1.原始制图方法主要是依靠人工地面地质调查和查阅已有地质资料

后的地质图制作。 2.计算机地质填图和制图。 3.由于遥感技术手段的飞速发展,现在遥感技术在地质制图中得到广泛运用 三、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 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包括对经过图像处理后的图像的地质解释,是指应用遥感原理、地学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以目视方法揭示遥感图像中的地质信息。 遥感图像地质解译的基本内容包括: ①岩性和地层解译 解译的标本有色调、地貌、水系、植被与土地利用特点等。 ②构造解译 在遥感图像上识别、勾绘和研究各种地质构造形迹的形态、产状、分布规律、组合关系及其成因联系等。 ③矿产解译和成矿远景分析 在大比例尺图像上有时可以直接判别原生矿体露头、铁帽和采矿遗迹等。但大多数情况下是利用多波段遥感图像(尤其是红外航空遥感图像)解译与成矿相关的岩石、地层、构造以及围岩蚀变带等地质体。除目视解译外,还经常运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矿产信息。成矿远景分析工作是以成矿理论为指导,在矿产解译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将矿产解译成果与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查资料进行综合处理,从而圈定成矿远景区,提出预测区和勘探靶区。利用遥感图像解译矿产已成

GeoEye-1卫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

GeoEye-1卫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 生态旅游地质景观调查遥感解译应用 广西善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E县生态旅游地质资源调查目的 生态旅游地质资源调查的目的在于围绕生态旅游发展的需要,查明其资源状况,为未来的资源规划、开发建设、经营管理、保护培育等提供基础资料。二、E县生态旅游地质资源调查意义 通过全面系统的资料收集和全方位、全覆盖、不留死角、不漏资源的全部调查、精准调查、科学调查,从而摸清E县生态旅游地质资源家底。为充实“山水风光、美丽乡村”旅游规划的核心内容提供旅游资源地学基础资料;为实现“一县一品牌、一镇一特色、一村一景区”和树立旅游品牌提供生态旅游地质资源保障;为构建“百镇千村万点”和“多业联动、多业融合”的“民宿+”乡村旅游经济新业态提出一批可供开发的新的旅游地;为优化生态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奠定基础;为乡村政府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服务。 三、生态旅游地质资源调查遥感解译的优势 采用遥感技术调查方法,可以收集多种比例尺、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并与地形图、地质图等相匹配,并通过MEPGIS或EREGIS等地理信息软件进行解译,不仅能对资源的类型定性,而且能成为资源的定量标志并发现一些野外调查中不易发现的潜在资源。 同时,通过遥感卫星照片、航拍照片等遥感影像的整体性,可以全面掌握调查区资源现状、判断各景点的空间布局和组合关系,为下步开发资源提供可靠线索,进行资源的主体观察和定量测量,实现景观信息的提取,特别是能对人迹罕至、山高林密及常规方法无法到达的地区进行资源调查。 四、E县生态旅游地质资源调查遥感解译概况 (一)范围和数据概况 此次E县生态旅游地质资源景观调查涉及面积约3000km2。采用0.5米~2米的卫星数据进行遥感解译工作,实现多源卫星数据综合开展该区的地质资源景

遥感图像的判读

获取遥感图像的目的在于提取和分析人类感兴趣的地物信息。目视判读是遥感信息提取的基础方法,也是目前最为准确和最常用的方法。即使作为发展趋势的计算机自动提取,仍需要以目视判读为基础和以目视判读为标准。 进行遥感图象目视判读时必须充分运用地物目标时空分布的规律性,如气候、植被、土壤等景观要素的纬度地带性、经度相关性、高度垂直带性、物候季节性等。要密切注意各类地物目标之间的相关规律,有些规律现象表现得比较稳定明确,如水平地带性、垂直带性等,有些现象则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或过渡)性,例如地震(带)的分布,土壤分布等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应充分利用各种解译标志,包括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相互补充,彼此验证。只要坚持以遥感成像机理与专业知识、规律相结合的指导思想,通过实践,不断探索和总结,就能归纳出具有相对普遍性与稳定性的解译标志,并举一反三灵活应用这些解译标志进行正确的判读, 目视判读可分为航空图像判读和卫星图像判读。 一、航空像片目视判读 航空像片目视判读是凭借人眼观察或借助简单仪器对航片进行分析和量测,以获取所需要的地面各种信息的过程。 在航空像片上,不同地物有其不同的影像特征,这些特征是判断地物的依据,我们称作判读标志。判读标志是地物自身性质、形态等特征在像片上的反映。因而根据判读标志可以直接从像片上辨认出地物的属性及其空间分布等特征。 一般地,把影像形状、大小、色调与阴影作为常用的航片判读标志。 1、形状 任何地物都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由于地物各部分反射光线的强弱不同,所以在像片上反映出相应的形状,依据影像的形状特征,就可以辨认出其相应的地物。 例如:居民地的房屋影像一般均表现为规则的方块形状,河流常呈弯曲的条带状,公路常呈笔直的线状且灰度浅亮,湖泊常呈不规则的封闭区间,等等。 2、大小 地物影像的(尺寸)大小,不仅能反映地物的一些数量特征,而且还能据此判断地物的性质。 例如单轨铁路和双轨铁路从形状上往往不易区分,但量算它们的宽度,则容易区分。 由于地形和像面倾斜影响,同一航片上,同样尺寸的地物,位于高处者影像尺寸大些;像面倾斜时,不同部位的地物大小也不一样。 3、色调 色调在黑白航片上指影像的黑白深浅程度。它是地物对入射光线反射率高低的客观记录,像片上的色调从白到黑逐渐变化,一般可划分为7级:白、灰白、浅灰、灰、深灰、浅黑、黑。 例如:居民地的色调和周围山地或植被的色调、铁路和公路的色调与形状、河流深浅的色调,等等。 4、阴影 地物的阴影可分为本身阴影和投落阴影两部分。本身阴影(简称本影)是地物本身未被阳光直接照射到的阴暗部分的影像;投落阴影(简称落影)是在地物背光方向上地物投射到地面的阴影在像片上的构像。 在像片判读中,本影有助于获得地物的立体感;在利用落影长度判断地物高

遥感卫星影像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方法和流程

Planet 遥感卫星影像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方法和流程数据产品 1.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方法 本次地质灾害遥感解译主要采取机助目视解译方法。该方法系指解译人员利用计算机鼠标,直接在计算机荧光屏上对遥感图像进行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工作,并将解译成果集成在相应的图层上。由于遥感图像在计算机荧光屏上显示的信息和信息层次较遥感图片中相应信息和信息层次丰富,所以机助目视解译方法的解译效果较传统的目视解译好。另外,因为是在计算机上直接成图,从而减少了编成图程序,这是本次工作的主要解译方法。 2.遥感解译流程 2.1建立遥感解译标志 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标志是指能帮助识别地质灾害及其性质和相互关系的影像特征,如地貌特征、地质灾害要素(如滑坡体、滑坡壁、滑坡台阶、封闭洼地、滑坡鼓丘等,泥石流堆积扇、泥石流物源,崩塌堆积体等)、形状、大小、色调、阴影、纹理等。在充分收集和熟悉工作区地质背景、地质灾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实地踏勘统计,根据地质灾害波谱特征和空间特征,分别建立相应的地貌类型、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水文地质现象和森林植被类型等区域环境地质条件以及各类地质灾害的遥感解译标志。 2.2室内解译工作 室内解译应以遥感影像为依据。室内解译主要采用以目视解译为主,人机交互式解译为辅,初步解译与详细解译相结合、室内解译与野外调查验证相结合的工作方法。解译时应采用从已知到未知、从区域到局部、从总体到个别、从定性到定量,按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不断反馈和逐步深化的方法进行工作。 2.3野外调查和验证

在室内解译的基础上,通过对初步解译资料进行野外调查和验证,再进行详细解译,来补充和修正初步解译成果,最终形成遥感解译成果图,以此确保遥感解译成果的质量和置信度。 2.4解译成果图件的编制 在室内解译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和验证,补充和修改后,将解译成果草图分图层进行数字化成图,提交最终的遥感解译成果系列图。

遥感图像解译方法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遥感图像解译方法 遥感图像解译分为两种:一种是目视解译,它指专业人员直接观察或借助辅助判读仪器在遥感图像上获取特定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另一种是遥感图像计算机解译,它以计算机系统为支撑环境,利用模式识别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根据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的各种影像特征(颜色、形状、纹理与空间位置),结合专家知识库中目标地物的解译经验和成像规律等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实现对遥感图像的理解,完成对遥感图像的解译。其中计算机解译通常又可分为基十像元的遥感目标识别和面向对象的遥感目标识别两种。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的领先遥感卫星数据机构,而且是整合全球的遥感卫星数据资源,分发不同性能、技术应用上可以互补的多种卫星影像,包括光学、雷达卫星影像、历史遥感影像等各种卫星数据服务,各种专业应用目的的图像处理、解译、顾问服务以及基于卫星影像的各种解决方案等。遥感卫星影像数据贯穿中国1960年至今的所有卫星影像数据,是中国遥感卫星数据资源最多的专业遥感卫星数据服务机构,提供多尺度、多分辨率、全覆盖的遥感卫星影像数据服务,最大限度的保证了遥感影像数据获取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优势: 1:北京揽宇方圆国内老牌卫星数据公司,经营时间久,行业口碑相传,1800个行业用户选择的实力见证。 2:北京揽宇方圆遥感数据购买专人数据查询一对一服务,数据查询网址是卫星公司网。 3:北京揽宇方圆拥有大型正版遥感处理软件,遥感数据处理工程师有10年以上遥感处理工作经验,并有国家大型项目工作经验自主卫星数据处理软件著作权,最大限度保持遥感卫星影像处理的真实度。 4:北京揽宇方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ISO900认证的国际质量管理操作体系,无论是遥感卫星品质和遥感数据处理质量,都能得到保障。 5:影像数据官方渠道:所有的卫星数据都是卫星公司授权的原始数据,全球公众数据查询网址公开查询,影像数据质量一目了然,数据反应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数据处理技术团队国标规范操作,提供的是行业优质的专业化服务。 6:签定正规合同:影像数据服务付款前,买卖双方须签订服务合同,提供合同相应的正规发票,发票国家税网可以详细查询,有增值税普通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两种发票类型可供选择。以最有效的法律手段来保障您的权益。 7:对公帐号转款:合同约定的对公帐号,与合同主体名发票上面的帐号名称一致,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的公司银行账户,所有交易记录均能查询,保障资金安全。 8:售后服务:完善的售后服务体制,全国热线,登陆官网客服服务同步。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遥感解译标志

1. 水系密度 水系密度指一定范围内各级水道的数量或相邻两条同级水道之间的间隔。定性的将水系密度分为密度大(密集)、中等、小(稀疏)三级(图5-3).水系的密度与岩石的透水性能有关,透水性好的岩石如砂岩、砾岩、片麻岩等分布区,地表径流不发育,形成密度小的水系;透水性差的岩石如泥岩、页岩、粘土分布区,地表径流发育,水道密集,形成密度大的水系;透水性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岩石区,发育中等密度的水系。因此根据水亲密度的分析可解译不同的岩石类型。 水系密度指一定范围内各级水道的数量或相邻两条同级水道之间的 间隔。定性的将水系密度分为密度大(密集)、中等、小(稀疏)三级 2.水系类型 水系类型指水系在平面上的展布图形,水系的类型很多(图4—5)。定性描述通常以水系平面图形的形象命名。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水系类型。 (1)树枝状水系是最常见的水系类型图形呈树枝状,各级水道与沟谷自由发展无明显方向性,主、支流多以锐角汇合,平面形状如树枝分叉。这种类型的水系往往发育在岩性均一、岩层产状平缓、构造简单的地区。在砂岩、砾岩、花岗岩、片麻岩分布区常形成稀疏的树枝状水系,在泥岩、页岩、黄土分布区常形成密集的树枝状水系。树枝状水系中有一些特征性水系。 ①钳状沟头树枝状水系:平面形状为树枝状,但一级冲沟成对出现,沟头向对弯曲,在其交汇处形成虎钳状称为钳状沟头树枝状水系,这种水系形式多见于酸性侵入岩发育区及我国南方中新代砂砾岩分布区。其成因是节理发育的块状岩石经风化侵蚀而成的。 ②羽毛状树枝状水系:总体呈树枝状,但一级或二级水道发育,平行排列与主沟呈锐角或近直角相交,平面形状类似于鸟的羽毛,故称羽毛状树枝状水系。在黄土高原发育此类型水系,在泥质含量很高的粉砂岩、片麻岩分布区亦可形成此类型水系。当支沟与主沟近于直角相交时又可称为梳状水系。 ③蠕虫状树枝状水系:水系总体呈树枝状,一级支谷分布较均匀且弯曲形似蠕虫,故称蠕虫状树枝状水系。我国西南地区二迭系峨嵋玄武岩分布区发育此类型水系。 (2)平行状水系 支流与主流流向基本相同,且近于平行发育的水系称平行状水系。此类水系方向性明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

嘉应学院地科院 《遥感导论》课程 实验报告 班级:1603 学号:161080142 姓名:郑秋彦 指导教师:朱长柏 成绩:

******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影像判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影像判读中判读标志的建立方法 3. 解译判读各土地覆盖类型在图像上的影像特征 4. 了解和认识影像对地物的表现 5. 掌握GIS软件的数字化功能、基本统计功能、空间分析功能。 二、实验数据和软件 1、实验数据:栅格数据(aaa1.tif、嘉应学院.jpg)、地图文档(无标题.mxd) 2、软件:ArcGis10.2 三、实验过程及结果 1、打开并显示图像 1)打开arcgis的arcmap点击文件,新建地图文档文档 (2)点击工具栏的【窗口】,选择【目录】,在目录连接到数据所在文件加,添加

3)再将aaa1.tif图拉进空白窗口,(如果内容列表出现红色感叹号,点击感叹号,选择放置aaa1.tif栅格数据路径,点击添加) 得到下图:

2、创建面要素 1)在目录连接到的文件夹上右键新建【个人地理数据库】,在这个数据库右键新建【要素数据集】 2)在【下一步】,点击【添加坐标系】导入

4)添加aaa.tif,后面两步默认选择,点击【完成】 5)在创建好的【要素数据集】上右键新建【要素类】,然后填写名称,要素类型选择【面要素】 6)下一步,在【新建要素类】对话框添加TYPE,NAME字段名,数据类型都选择文本,在【字段属性】的长度都填上10,点击完成

7)在内容列表的面要素上右键【编辑要素】,点击【开始编辑】,在编辑工具栏,点击【编辑器】的编辑窗口,选择【创建要素】,然后出现【创建要素】对话框,点击你的面要素,在【构造工具】下选择【矩形】,在编辑窗口鼠标光标变成一个十字右下角带矩形的光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