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体格生长

婴幼儿体格生长
婴幼儿体格生长

体格生长

(一)影响因素

遗传:5岁以后的儿童逐渐显现出遗传的特性。人的心理活动、性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由遗传决定,但是,环境因素对遗传的性格特征可以起加强或暴露、减弱或掩盖的作用。

环境:营养- 物质基础。年龄越小受营养影响越大。

疾病、理化因素、社会环境及其他- 直接或间接影响

家庭- 重要影响。家庭成员的情感联系、父母职业、文化水平、经济收入及保育条件等皆对儿童身心发育及性格形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胎儿期

早期(受精卵分化开始 -- 胎龄12周):

细胞快速分裂和分化,是机体重要器官和其他结构形成的时期,此期胎儿身体基本形成。

中期(胎龄16 -- 24周):

胎儿骨骼发育时期,是人一生中身长增长最快的阶段。

晚期(胎龄28周 -- 出生):

胎儿肌肉、内脏及皮下脂肪增长为主的体重增长期,是人一生中体重增加最快的阶段。

(三)出生后的体格生长

一、常用评价指标:

体重、身高(长)、坐高、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上下部量、指距等。体重和身高在婴儿期(尤其前3个月)和青春期出现2个生长高峰。

1、体重:反映近期营养状况和评价生长发育

单位:千克kg,记录至小数点后两位

儿童期体重非等速增加,评价宜以儿童自己体重增长的变化为依据,不宜用公式计算和人群均数为绝对标准。

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2-3天由于摄入尚少、不显性失水和排大小便,体重可减轻3% ~ 9%,至7-10天可恢复到出生时体重。予及时喂哺可减轻或避免发生。

平均出生体重约 3 kg

3月为出生时2倍正常足月婴儿在生后第一个月体重增加可达1-1.5 kg 6月……….....2.5倍生后前3个月体重增加值≈后9个月的增加值(3 kg)

1岁………….3倍

2岁………….4倍

2岁~青春前期体重年增长值约2 Kg

体重估算公式(kg):3-12月(月龄+9)÷2

1- 6岁年龄×2+8

7-12岁(年龄×7-5)÷2

2、身高:反映长期营养状况和骨骼发育。记录至0.1cm 。

身高估算公式(cm):2-12岁年龄×6+77

3岁以下- 卧位身长(立位测量不易准确)

3岁以上- 立位身高

立位与卧位测量数可相差1-2cm,上午比下午可高1-1.5cm 。

出生平均身长50cm

生后前3个月身长增加值≈后9个月的增加值(11-12cm)

1-6月平均每月增长2.5cm 6月约65cm

7-12月……………….1.5cm 1岁约75cm

1-2岁平均每年增长10cm 2岁约85cm

2-12岁平均每年增长5cm

青春期终止生长停止

3、坐高: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顶-臀长),可受臀部软组织厚度的影响。代表上、下部量的测量,评估脊柱和头的发育,可间接反映下肢与躯干的比例。记录至0.1cm。

出生时坐高占身长的66% ,4岁占身长60% ,6岁后则<60% 。

有些遗传、内分泌疾病可使身体某些部分比例失常,故测量上部量(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的长度)和下部量(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对诊断有参考价值。

新生儿上部量占60% ,下部量占40% ,身高中点在脐上;

1岁时中点在脐下;

6岁时中点下移至脐与耻骨联合之间;

12岁左右上、下部量相等,中点恰在耻骨联合上缘。

4、头围:自眉弓上缘经枕外隆凸最高点绕头一周的最大周径,反映脑和颅骨的

发育。2岁以内测量头围最有价值。记录至0.1cm 。

头小畸形(头围<-2SD)大脑发育不良;

头围过大,常见脑积水。

平均值:新生儿34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

15岁54cm,与成人接近。

1-6月平均增长8-10cm

7-12月………....2-4cm

生后前3个月头围增加值≈后9个月的增加值(6cm)

5、胸围:经胸部乳头下缘和两肩胛下角水平绕体1周的围度。

取平静呼吸的中间读数至0.1cm 。代表胸廓和肺的发育。

平均值:新生儿32cm,比头围小1~2cm;

婴儿期增长最快,1岁末46cm,与头围相等;

2岁49cm;

3-12岁平均每年增加1cm,

胸围超过头围的厘米数约等于周岁数减1;

到青春期增长加速。

初生胸围<头围1-2厘米

1岁胸围= 头围

1岁-青春前期胸围>头围

(约为头围+年龄-1cm;2岁以上,胸围未超过头围,属胸廓发育差)6、上臂围:代表上臂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可反映儿童的营养

状况。在无条件测身高体重的地区可以此筛查营养不良。

测量:取左上臂自肩峰至尺骨鹰嘴连线中点,以臂围尺水平绕上臂一周,软尺轻贴皮肤即可,记录至0.1cm。

1岁以内增加迅速。1-5岁增长缓慢,约1-2cm 。

1-5岁>13.5cm为营养良好,12.5~13.5cm为中等,<12.5cm为营养不良。

6、指距:两上肢向左右平伸两中指尖的距离。代表上肢长骨的生长。

5岁以上儿童可加测指距。记录至0.1cm。

正常时,指距略小于身高。若>身高1-2cm,对诊断长骨的异常生长有参考价值,如马凡综合征的蜘蛛样指(趾)。

8、皮下脂肪厚度(皮褶厚度):直接反映体内脂肪量,故以评估营养状况。

专用量具:皮褶卡钳。

方法:右手握钳,左手拇指、食指捏起测量部位的皮肤和皮下脂肪,捏时两指距离3cm,要使脂肪与下面的肌肉充分离开,以卡钳测量。记录至0.5mm. 。

部位:

(1)肩胛下角部(背部)- 取左肩胛下角下稍偏外侧处,皮褶自下侧至上中方向,与脊柱呈45°角;

(2)肱三头肌部–上肢在身体侧面放松下垂,位于肩峰与鹰嘴连线的中点上,皮褶方向与上臂长轴平行;

(3)腹部–锁骨中线平脐处,皮褶方向与躯干长轴平行。

二、评价方法

营养不良

1、低体重年龄别体重低于评价标准,反映儿童急性或近期营养不良。

轻度(视为正常):均数-2SD ≤年龄别体重<均数-SD

中度:均数-3SD ≤年龄别体重<均数-2SD

重度:年龄别体重<均数-3SD

2、生长发育迟缓年龄别身高<均数-2SD ,反映儿童慢性长期营养不良。

3、消瘦身高别体重<均数-2SD ,反映儿童近期急性营养不良。

超重和肥胖

身高别体重>均数+2SD 的儿童,计算体质指数

BMI=体重kg / 身高的平方m2

超重P97th >BMI >P85th

肥胖BMI >P97th

三分法[上中下等]:均数加减标准差或百分位数

上>均数+2SD 或>P97

下<均数-2SD 或<P3

中均数-2SD ~ 均数+2SD 或P3 ~ P97

三、评价内容

1、发育水平[横向评价]

某一年龄时点儿童的某一体格生长指标(体重、头围等)与该人群参考值比较所达到的程度,了解群体儿童体格发育状况和个体儿童体格生长达到的水平。不能说明个体儿童过去存在的问题,也不预示该儿童未来的生长趋势。

通常用均值离差法表示(系单项指标评价,变量呈常态分布)。

2、生长速度[纵向评价]

通过定期、连续测量某项生长指标(身高、体重等),获得该项指标在某一年龄段增长情况与参考人群值进行比较的情况,多用于评价个体儿童。

通常用百分位数(变量正态或非正态分布)和曲线图(定期、连续、动态)表示。以后者为简单、直观。

3、身体匀称度[两两指数评价] -- 反映体重、身高、胸围等指标之间的关系。

方法:

①相关法:将身高、体重、胸围、上臂围等多项指标实测值结合起来,进行

体格生长综合评价,了解被评价者的体形。如匀称型、促转型、纤细型体型。

②指数法:

(1)身高体重指数quitelet index 此指数随年龄增加而加大。

体重kg

────×1000

身高cm

(2)Kaup指数(评价营养状况)将身高的平方设想为小儿的体积,此指数

表示一定体积的重量和机体组织的密度。

< 15有消瘦倾向;15-18正常;

> 18有肥胖倾向。

婴儿:体重g幼儿:体重kg 4

─────×10 ─────×10

(身高cm)2(身高cm)2

(3)身高胸围指数

------ 此指数与小儿的胸廓发育及皮下脂肪有关,在生后3个月内有一定的增加,以后随年龄增加而减少。粗壮型此指数较高,纤细型此指数较低。

胸围cm

────×100

身高cm

(4)维尔维克指数Ververck index

------ 反映人的体型、营养状况并与心肺功能有关。

体重kg +胸围cm

─────────×100

身高cm

(5)坐高与下身长比值

------ 反映人体上下身长比值,代表身材的匀称性。初生时为2.00

坐高cm

─────────

身高cm ―坐高cm

(6)身高坐高指数

------ 反映人体上下身长比值。

随年龄增长,上身占身长比例逐渐减少,而下身占身长比例渐增加。

坐高cm

─────×100

身高cm

(7)胸围臂围比值

新生儿3.10 ~ 3.17 ,生后半年内2.97 ~ 3.01 ,6 - 7岁3.40 ~ 3.61 。

胸围cm

─────

臂围cm

(8) 体重指数( 体块指数 BMI )

------ 代表体型匀称性。

与血压、血脂、脂蛋白及发展为成人肥胖的相关性很强,故推荐为确

定肥胖症最适用指标。

体重kg

BMI = ──────

身高2(m 2)

四、各年龄小儿呼吸、脉搏(次数/分)

(四)相关系统生长发育

一、头颅

囟门 前囟 出生时对边中点连线大约1.5 - 2.0cm ,随颅骨的发育稍增大。

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多在2岁前闭合。

前囟大小和闭合时间有个体差异,判断异常与否应作全面分析。

早闭 <4月 小头畸形?

晚闭 >3岁 严重佝偻病?脑积水?甲低?发育不良?

前囟张力大小是重要的临床体征,颅内压升高时前囟饱满,

脱水或极度消瘦时前囟凹陷。

后囟 出生时已近闭合或很小,一般在生后6-8周完全闭合。

颅骨骨缝 在出生时稍分开,在3-4个月完全闭合。

二、脊柱

新生儿脊柱是直的。

出生后2-3个月,小儿会抬头时,出现颈曲;

6个月会坐时,出现胸曲;

1岁左右能站立和行走时,出现腰曲。

随着小儿从卧位向坐位、站立和行走的发展,脊柱的三个弯曲便自然形成。

年龄 呼吸 脉搏 呼吸:脉搏 新生儿 40-45 120-140 1:3 <1岁 30-40 110-130 1: 3 ~ 4 2-3岁 25-30 100-120 4-7岁 20-25 80-90 1:4

8-14岁 18-20 70-90

但到6-7岁时脊柱的自然弯曲才被韧带所固定。

因此,当坐立行走或写字、背书包等姿势不正确时,可引起脊柱弯曲。

三、骨骼

骨龄bone age

通过X线检查长骨骨骺端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数目及干骺端融合的情况判断骨骼发育的年龄,反映儿童发育成熟度较实足年龄更为准确,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如甲减、生长激素缺乏症、肾小管酸中毒时骨龄落后;中枢性性早熟、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则超前。

可通过骨龄百分计数法和TW2成骨中心图谱相对照进行评定。

腕部是骨龄检查常选的部位。

出生时无骨化中心。

3个月左右出现头状骨、钩骨,

约1岁出现下桡骨骺,

2-3岁出现月骨及大、小多角骨,

5-6岁出现舟骨,

6-7岁出现下尺骨骺,

9-10岁出现豆状骨。

腕部骨化中心共10个,9岁前腕部骨化中心数目为年龄+1。

上肢桡骨远端骨化中心与10个月出现,

尺骨远端到6-8岁才出现。

新生儿或婴儿早期若怀疑甲减可检查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骨化中心。

四、牙齿

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个体差异大。

萌牙延迟:1岁以后出牙。

乳牙出齐:2 – 2岁半。

换牙:7—12岁。恒牙按乳牙长出的先后替换同位乳牙。

第一恒磨牙:6岁左右;

第二恒磨牙:12岁左右;

第三恒磨牙(智齿):18岁以后,也有终身不出的。

恒牙出齐:20—30岁。

口腔护理

(1)新生儿出生后,每次喂完母乳或配方奶后可喂点温白开水。

(2)婴儿长出第一颗牙后,在进食后用指裹清洁的湿纱布,或使用指套牙刷来清洁牙龈和牙齿,预防夜奶引起的龋齿。

(3)出牙后吃一些较硬的食物,如饼干、烤馒头片等,以锻炼咀嚼功能,促进牙齿与颌骨的发育。

(4)茶水有预防龋齿的作用,1岁后可用茶水含漱。

(5)2岁后,在成人帮助下用软牙刷刷牙。培养早晚刷牙的习惯,学习有效的刷牙方法,使用儿童含氟牙膏。

(6) 限糖 -- 儿童食糖量每人每天 < 30g ,次数 < 3次,提倡只在正餐食用,餐后漱口或刷牙。

(7)避免长期使用奶瓶或安慰奶嘴(1岁后会用杯喝水就可不再使用奶瓶),纠正吮指、吐舌、咬唇或咬物、偏侧咀嚼等不良口腔习惯,防止各种牙颌面畸形。

五、肌肉组织

胎儿期肌肉组织发育差,生后随着小儿躯体和四肢活动增加才逐渐发育,较为缓慢。故新生儿肌张力亢进,四肢呈屈曲状。

1-2个月后小儿肌张力逐渐下降,肢体可以伸曲放松。

3-4个月开始正常,继而运动能力增强,会坐爬站行跑跳使肌肉组织的发育加速,肌纤维增粗,肌肉活动能力和耐力增强。

学龄前期小儿已有一定负重能力,肌肉的生长显著。

学龄期和青春期时,肌肉发育特别迅速,男孩比女孩突出。

在保证营养的基础上,从小婴儿开始就可进行运动训练,以消耗脂肪,促进肌肉发达,预防肥胖,使儿童灵活健壮。

六、淋巴系统

2岁以后扁桃体增大很快,以后逐渐缩小,6岁第二次生理性增大,故小儿时期多见扁桃体肥大。

新生儿淋巴结摸不到。

婴幼儿颈部、颌下、腋下和腹股沟可触及黄豆大小的淋巴结,但无压痛。

七、生殖系统

从出生到青春期前期生殖系统处于静止期,保持幼稚状态。进入青春期后,脑垂体前叶和甲状腺的活动显著增强,促性腺激素作用成熟,男孩女孩体格生长明显加速,为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性器官迅速增长,出现第二性征。

女孩在8岁、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性发育征象,考虑性早熟,

晚于16岁为性晚熟。

青春期开始的年龄与第二性征出现的顺序是:女早于男。

性成熟的早晚与遗传和外界环境有关,受发育状况、疾病、药物、营养等影响,个体差异较大。

女:主要表现在乳房发育、阴毛和腋毛的生长及骨盆加宽、体态丰满等。乳房发育在9-14岁之间;月经初潮通常发生在乳房开始发育后2年左右,但不意味生殖器官已经发育成熟,一般在初潮后半年至2年才有生育能力。9-10岁骨盆开始加宽,子宫逐渐增大,15-16岁子宫发育达成人水平。

男:主要表现为腋毛、阴毛、胡须生长,声音变粗,喉结突起等。男性性成熟的确切标志不够明确,可从睾丸的大小来判断。睾丸和阴茎平均开始发育时期为12岁,到成熟时期为16岁,发育时间的范围为10-18岁。

八、神经系统

新生儿先天性反射(原始反射)是新生儿出生就具有的非条件反射,在生后3-4个月消失。若6月龄原始反射仍有存在,常提示脑发育异常。婴儿随着大脑皮质及感觉器官的发育,日渐形成各种条件反射,能更好的熟悉并适应环境。

1、吮吸反射 sucking reflex 将乳头或其他物体放入小儿口中即可引起其

吮吸动作。[4-7月]

2、觅食反射 rooting reflex 触及新生儿一侧面颊时,其头转向该侧,若

轻触其上唇则有撅嘴唇的动作,作觅食状。[4-7月]

3、拥抱反射 moro reflex用手托起新生儿使呈半坐位,此时迅速将其上体

放低使头向后下倾10°-15°角,小儿即出现双臂外展伸直,继而屈曲内收到胸前呈拥抱状。也可在新生儿头部附近以手用力击床垫,引出拥抱反射。对疑有颅内出血的新生儿用拍击法为妥。常于生后4月[3-6月]消失。

4、握持反射 grasp reflex用物触新生儿手心,可被紧紧把握。此反应在生后2-4个月消失,如持久不退、过强/过弱、或一侧有异常,应考虑神经系统是否受损。

5、踏步反射 walking reflex扶持新生儿腋下,使其呈立位,足放平有迈步的趋势。有报告称,82%的足月儿生后1个月此反射消失。早产儿消失较晚,持久不退应检查是否有脑部疾患。

6、交叉内收肌反射 crossed adducto reflex 新生儿仰卧,将其一腿伸直,刺激其足底,对侧腿先屈曲,然后伸直内收。

7、颈肢反射 cervicoextremital reflex 新生儿仰卧,将其头快速转向一侧,则面转向侧的上下肢伸直,对侧上下肢屈曲。生后2-3个月[6月?]消失。如持久不退、过强或一侧出现时应考虑有脑损伤。

8、立足反射 standing reflex 竖直抱起新生儿,使其足背触及桌边下缘,

这时他会将下肢抬到桌面上。

9、侧弯反射 lateral curvature reflex 新生儿俯卧位,检查者用手指在其一侧脊柱旁轻划。正常反应是躯体向刺激侧弯曲,注意两侧是否对称。

10、腘窝角 popliteal fossa angle 新生儿仰卧位,两下肢外展,小腿屈曲,随大腿屈放腹部两侧,然后伸展小腿。足月儿腘窝角不超过100°,甚至可以完全伸直。如果早产儿此角小于100°者应引起注意。

11、爬行反射 climbing reflex 足月儿俯卧位时,两下肢屈曲腹下,臀部翘起。早产儿则下肢及臀部平摊。

12、腹卧悬垂位 abdominal lying vertical position足月儿俯卧位用

手托起时,其头部稍向上仰,早产儿则下垂。

神经系统发育最早;

4岁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基本完成;

脑发育在2岁内最快。

数据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童保健学》第2版、《儿科学》第6版

WHO儿童生长发育标准2006版

婴幼儿体格发育指标的意义及测量

婴幼儿体格发育指标的意义及测量 常用的体格发育指标有体重、身长(高)、头围等. 一、体重:体重是近期营养状况的指标,容易被家长理解,也容易测量。婴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千克,1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3千克),是出生后体重增长的第一个生长高峰期;2岁时体重约为12千克;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增长减慢,每年约长2千克。小儿体重可按以下公式粗略估计。 1—6月: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7(千克)7-12月: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5(千克) 2岁~青春期:体重(千克)=年龄×2(千克)+8(千克) 体重测量方法:0~3岁用婴儿磅秤,3岁以上小儿用杠杆式体重称。测量前,小儿应排大、小便,脱鞋、袿、帽子和外面的衣服.婴儿卧与称盘中,1-3岁可采用坐位测量。 二、身长(高) 身长(高)指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是营养状况的远期指标。身长(高)的增长规律与体重相似。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出生时平均生长为50厘米,1岁时生长约为75厘米;2岁时身长约85厘米;2岁以后身高每年增长5—7厘米.2岁~青春期身高粗略估计为:身高(厘米)=年龄×7+70(厘米)。 身高测量方法:3岁以下小儿取卧位。小儿去鞋袜,仅穿单裤,仰卧于量床底板中线上,家长固定小儿头使其接触头板.测量者位于小儿右侧,左手按住两膝,使两下肢互相接触并贴紧底板,右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两侧足跟,读数。3岁以上小儿和青少

年量身高取立位. 三、头围 头围的测量在2岁以内最有价值。头围的增长与脑和颅骨的生长与双亲的头围有关,出生时头相对大,平均32~34厘米,1岁时头围约为46厘米;2岁时头围约48厘米;2~15岁头围仅增加6~7厘米。较小的头围常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快往往提示脑积水。头围测量方法:小儿取立位、坐位或仰卧位,测量者立于被测者之前或右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右侧齐眉弓上缘处,软尺从头部右侧经过枕骨粗隆最高处而回至零点,软尺应紧贴皮肤,左右对称,长发者应先将头发在软尺经过处向上下分开. 四、胸围 胸围代表肺与胸廓的生长,也是评价营养状况的指标。婴儿出生时胸围约32厘米,略小与头围1~2厘米.1岁左右胸围约等于头围.以后胸围超过头围,胸围与头围的差数等于实足年龄数。 五、上臂围 六、上臂围代表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肤的生长,是评价营 养的简易指标。1岁以内上臂围增长迅速,1~5岁增长缓慢,约1~2厘米。1~5岁儿童

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作业答案精选版

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作 业答案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0-3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作业与讲评(一) 一、填空题 1. 思维是2-3 岁幼儿开始产生的思维形式。感知动作思维 p63 2.婴幼儿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着相当大程度的。个体差异 p9 3.影响婴幼儿生长最重要的因素 是。营养 p12 4.按照目前的婴儿期健康体检标准,婴儿在出生后一年内进行次的定期健康检查。 4 p6 5.母乳具有很多优点,营养丰富,但、的含量稍低。维生素D 维生素K P23 6.治疗儿童单纯肥胖需要采用以为基础、以为关键技术、将贯彻始终的综合方案。运动处方行为矫正健康教育 p49 7. 的获得是婴儿智力发展阶段的重要成就,是一切认知活动发展的基础。客体永久性概念 p63 8.在给 6-12 月龄婴儿制作、添加辅食时,应尽可能少放、不放、不加,但可添加少量。糖盐调味品食用油 p31 9.人在成长过程中通常有两个体格生长速度的突增阶段,一个生长高峰是青春期,另一个生长高峰则是。婴儿期 p8 10.正常儿童语言的发展经历发音、理解和表述三个过程。1 岁以前,儿童主要处于咿呀学语和初步理解的。前言语阶段 p65 11.对于不满6 个月的婴儿,应该按需喂奶,每天可以喂奶以上。 6-8 次 P25 12.两岁幼儿的认知不再出于原始的混沌状态,开始出现,能够将自己的愿望和现实区分开来。自我意识 p63 13.为了保护婴儿的健康,家长应按照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程序,在 1 岁以内完成预防接种的。基础免疫 p6 14.婴儿在第一年的动作发展中就出现和发展了人类特有的动作-- 和。手的动作直立行走 p53 15.不能用母乳喂养婴儿时,建议首先选用进行喂养,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等喂养婴儿。适合0-6 月龄婴儿的配方奶粉喂养 p27 16.幼儿的最好饮料是。白开水 p38 17.

儿童体检及技能操作演练

儿童体检及技能操作演练

————————————————————————————————作者:————————————————————————————————日期:

儿童体检技能操作 例如:***男,6月(体重:8.5公斤身高:69.2厘米)口述并操作:?(一)健康检查时间(6分) 婴儿期至少4次,建议分别在3、6、8和12月龄(2分);3岁及以下儿童每年至少2次(2分),每次间隔6个月,时间在1岁半、2岁、2岁半和3岁;3岁以上儿童每年至少1次(2分)。健康检查可根据儿童个体情况,结合预防接种时间或本地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检查时间、增加检查次数。?健康检查需在预防接种前进行,就诊环境布置应便于儿童先体检、后预防接种。(二)健康检查内容(60分) 1.问诊(10分) (1)喂养及饮食史:喂养方式,食物转换(辅食添加)情况,食物品种、餐次和量,饮食行为及环境,营养素补充剂的添加等情况。(2分) (2)生长发育史:既往体格生长、心理行为发育情况。(2分)?(3)生活习惯:睡眠、排泄、卫生习惯等情况。(2分)?(4)过敏史:药物、食物等过敏情况。(2分)?(5)患病情况:两次健康检查之间患病情况。(2分) 2.体格测量(15分)?(1)体重(5分)?1)测量前准备:每次测量体重前需校正体重秤零点。儿童脱去外衣、鞋、袜、帽,排空大小便,婴儿去掉尿布。冬季注意保持室内温暖,让儿童仅穿单衣裤,准确称量并除去衣服重量。(2.5分) 2)测量方法:测量时儿童不能接触其它物体。使用杠杆式体重秤进行测量时,放置的砝码应接近儿童体重,并迅速调整游锤,使杠杆呈正中水平,将砝码及游锤所示读数相加;使用电子体重秤称重时,待数据稳定后读数。记录时需除去衣服重量。体重记录以千克(kg)为单位,至小数点后1位。(2.5分) (2)身长(身高)(5分)?1)测量前准备:2岁及以下儿童测量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规律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规律 0~3岁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奠基时期。 婴儿生长发育的过程: 1.“发展”的定义:发展是指个体从有生命开始,受遗传、环境、学习等因素影响,进行有顺序的、连续的、阶段性的、渐进的、有方向性的、由分化到完整的生理、心理变化的过程。 2.婴儿发展变化的特征:⑴大小的变化:生理方面:身高、体重、器官的增长。 心理方面:语言词汇、记忆力、认知、推理和社会交往的能力不 断提高。 ⑵比例的变化:婴儿的身心发展有其独立的特征,并不是一个缩小的成人,所以在比例也有明显的变化。例如:胎儿头占身长的1/2,婴儿头占身长1/4,成人头占身长1/8。在个涔发睫过程中,会因为成熟出现旧特征消失的现象:如幼儿期乳牙的税落二。 ⑶等待莅酌获得: 在学习过程中,婴儿会逐渐拥有一些新的能力如,好奇、好问及生理上 出现恒齿等。 3.发展的任务: 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在社会环境中有不同的表现行为,在不同的发 展阶段寻找合适的角色,为实现这个过程,就要完成如下“发展”任务。 ——学习走路。 ——学习食用固体长物。 ——学习说话。 ——学习控制排泄机能。 ——学习认识自身器官和有关性别的行为。 ——学习与人交往和控制情绪。 ——学习判断是非。 ——完成生理机能的稳定。

——形成社会与个体的简单概念。 4.婴儿发展的主要特点: 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越快。婴儿期的发襄速度是最快的.但生长速度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有阶段性的。如,新生儿时以天为单位计算;l~3个月时以周为单位计算;4~6个月时以3个月为单位计算:6 -12个月时以半年为单位计算;1~3岁时以年为单位计算。 婴儿生长发育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不能越级发展。如,婴儿阶段身体和运动机能的发展遵循从头到足的规律。 婴儿时期要完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从一个毫无生活自理能力昀自然人,初步转变为能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 儿童的每个年龄阶段都有相对稳定的、独立的特点。“如,新生儿期主要是量主外界生活的时期,每天都会有变化;乳儿期是需要成人生活照料较多的时期:婴儿期是学会走路、说话,开始独立活动的时期。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各不相同,但又互相联系;既有明显的差别,又不能截然分开。由一个年龄阶段过渡到下一个年龄阶段,各方面的发展既有一定顺序,又不是等同的。 婴儿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 呼吸系统——气体交换站: 婴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呼吸系统常以喉部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包括鼻及算莠耍_面夏面聂否_蘸等;下呼吸道指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及肺泡。 鼻:婴儿鼻腔相对短小而窄,鼻黏膜柔嫩并富于血管,感染时鼻黏膜血肿胀,致使鼻腔狭窄,甚至闭塞,婴儿不会张口呼吸,鼻塞会导致其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和拒抗晚乳。泪管和咽鼓管:婴儿鼻泪管短,开口接近于内毗部,其瓣膜发育不全,因而鼻腔感染常易侵入结膜囊引起炎症。婴儿的咽鼓管较宽,并且直而短,呈平位,而鼻咽腔开口处较低,故咽部炎症易侵人中耳,引起中耳炎。 喉:婴儿喉腔窄,声门狭小.软骨柔软,黏膜脆弱,黏膜F组织较疏松,富于淋巴组织和血管,轻度炎症也易发生喉头狭窄而出现呼吸困难、吉音嘶哑,严重者可发生窒息。

儿童体格发育检查和评价技术规范

儿童体格发育检查和评价技术规范 一、体格发育检查 1、一般状况 (1)询问婴幼儿的喂养,大小便、睡眠等 (2)观察小儿营养状况、神志、表情、反应、皮肤颜色、体位、行走姿势和孩子的语言能力。 2、一般测量 (1)体温:腋下测温法 (2)呼吸、脉搏:在小儿安静时进行。 呼吸频率可通过听诊或观察腹部起伏; 脉搏最好检查股动脉或通过心脏听诊来检测。各年龄小儿呼吸、脉搏(次数/分) 各年龄小儿呼吸、脉搏(次数/分) (3)血压:根据年龄选择袖带,宽度应为上臂长度的1/2~2/3。 正常值:收缩压(mmhHg)=80+(年龄×2)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 3、皮肤和皮下组织: 注意有无红臀、湿疹、褶烂及破损,有无黄疸、苍白、皮疹或瘀点。 触摸皮肤弹性、皮下组织及脂肪的厚度。 4、淋巴结大小、数目、活动度、质地、有无粘连或压痛。 部位:颈部、耳后、枕部、腹股沟 5、头部(1)头颅:大小形态、骨缝、前囟大小及紧张度、毛发有否枕秃、颅骨有否软化、乒乓感等。 (2)面部:有无唐氏面容。 (3) 眼、耳、鼻有无分泌物,炎症,沙眼等。 (4) 口腔:有无溃疡、鹅口疮,舌系带是否过短,咽部扁桃体有否红肿,有无龋齿。 6、颈部:有无斜颈、短颈;有无颈肌张力增高或迟缓。 7、胸部:检查胸廓有无畸形、肋外翻、串珠、鸡胸、赫氏沟等,以及心肺部听诊。 8、腹部:有无脐疝、腹块、压痛,肝、脾触诊。 9、髋部与臀部:注意有否髋关节脱位(外展试验,臀纹对称情况)。 10、四肢:注意有否畸形,多指,有否手镯,脚镯,“O”形腿,“X”形腿等。手掌是否“通贯掌”。 11、生殖器:注意有无畸形,疝气,鞘膜积液,隐睾等。 二、体格评价 小儿体格发育水平采用WHO参考值和《2005年中国儿童生长标准》,评价采用三项指标综合评价法,即根据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三项指标,对小儿的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

婴幼儿体格生长

体格生长 (一)影响因素 遗传:5岁以后的儿童逐渐显现出遗传的特性。人的心理活动、性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由遗传决定,但是,环境因素对遗传的性格特征可以起加强或暴露、减弱或掩盖的作用。 环境:营养- 物质基础。年龄越小受营养影响越大。 疾病、理化因素、社会环境及其他- 直接或间接影响 家庭- 重要影响。家庭成员的情感联系、父母职业、文化水平、经济收入及保育条件等皆对儿童身心发育及性格形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胎儿期 早期(受精卵分化开始 -- 胎龄12周): 细胞快速分裂和分化,是机体重要器官和其他结构形成的时期,此期胎儿身体基本形成。 中期(胎龄16 -- 24周): 胎儿骨骼发育时期,是人一生中身长增长最快的阶段。 晚期(胎龄28周 -- 出生): 胎儿肌肉、内脏及皮下脂肪增长为主的体重增长期,是人一生中体重增加最快的阶段。 (三)出生后的体格生长 一、常用评价指标: 体重、身高(长)、坐高、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上下部量、指距等。体重和身高在婴儿期(尤其前3个月)和青春期出现2个生长高峰。 1、体重:反映近期营养状况和评价生长发育 单位:千克kg,记录至小数点后两位 儿童期体重非等速增加,评价宜以儿童自己体重增长的变化为依据,不宜用公式计算和人群均数为绝对标准。 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2-3天由于摄入尚少、不显性失水和排大小便,体重可减轻3% ~ 9%,至7-10天可恢复到出生时体重。予及时喂哺可减轻或避免发生。 平均出生体重约 3 kg 3月为出生时2倍正常足月婴儿在生后第一个月体重增加可达1-1.5 kg 6月……….....2.5倍生后前3个月体重增加值≈后9个月的增加值(3 kg)

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具体步骤及注意要点

小儿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具体步骤及注意要点 一、目的 通过对小儿体格生长各项指标的测量,判断小儿 体格生长水平。 二、适应证 需进行生长发育测量的小儿。 三、禁忌证 无。 四、操作前准备 1.向患儿家长交代测量目的,解释测量方法,取得家长同意及配合。 2.检查物品准备:体重秤、婴儿身长测量器、身高计、软尺、垫布等。 五、操作步骤 1.体重测量 1)3岁以下小儿测量:10kg 以下的小婴儿先进行环境准备,使室温保 持在22-24 摄氏度。测体重之前注意体重计调零,脱去小儿衣帽及纸尿裤, 一手托住小儿的头部,一手托住臀部,放于体重秤上进行测量。小婴儿 最好采用载重10—15kg 盘式杠杆秤或盘式电子秤测量,准确读数至 10g。1-3 岁幼儿亦可采用载重 50kg 体重计蹲位测量,准确读数至 50g。 需注意让小儿蹲于秤台中央。 2)3岁以上小儿测量:体重测量应在晨起空腹时将尿排出,脱去衣 裤鞋袜后进行。平时以进食后 2 小时称量为佳。3—7 岁儿童用载重 50kg 体重计测量,准确读数至 50g;7 岁以上用载重 100kg 体重计测 量,准确读数至100g。测量时让儿童站立于踏板中央,两手自然下 垂。 3)体温低或病重的患儿:可先将衣服、纸尿裤和小毛毯称重后,给 患儿穿上后再测量。注意:体重计调零。 2.身长(高)测量 注意:需2 人配合操作。 1)卧位测量(3岁以下)(图57-1):一手托住小儿的头部,一手托住 臀部,将小儿仰卧位放在量床底板中线上。两人配合,助手将头扶正, 头顶接触头板。检查者位于小儿右侧,左手按住双膝,使双腿伸直并拢, 右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两侧足跟,然后读刻度,注意使量床两侧读数一致。 误差不超过。 注意:测量者的眼睛要与滑侧板在一个水平面上。

世界卫生组织0-3岁婴幼儿体格发育表

世界卫生组织0-3岁婴幼儿体格心智发育表

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了最新的“国际儿童生长发育标准”,以前制定的标准偏高,造成了很多“小胖墩”,那么儿童是否也是以过去的标准为参考?家长又如何正确评估孩子的身高和体重?儿科研究所专家指出,生长发育不合格的孩子呈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家长通过画生长曲线进行监测(范围值以内正常)。 体重推算公式: 1-6个月体重(克)=出生体重+(月龄×600克) 7-12个月体重(克)=出生体重+(月龄×500克) 2-14岁体重(公斤)=(年龄×2)+8公斤 身高推算公式: 出生3个月增长3-3.5厘米/每月 4-6个月增长2厘米/每月 7-12个月增长1-1.5厘米/每月 1周岁后身高=(年龄×5)+80厘米 ------------------------------------------------ 增长速度参考表: 年龄//增长速度(单位:厘米/年) 婴幼儿期(3岁以下)>7厘米/每年 儿童期(3-10岁)<4-5厘米/每年 青春期(10-14岁)<5-6厘米/每年 ------------------------------------------------ P15 表示第15个孩子的指标(下限) P50 表示第50孩子的指标(中位) P85 表示第85个的指标(上限) 身长/身高:(24个月以后站着量,之前躺着量) 女孩男孩 月P15 P50 P85 //P15 P50 P85 047.249.151.147.949.951.8 151.753.755.752.754.756.7 255.057.159.256.458.460.5 357.659.862.059.361.463.5 459.862.164.361.763.966.0 561.764.066.363.765.968.1 663.465.768.165.467.669.8 764.967.369.766.969.271.4 866.368.771.268.370.672.9 967.670.172.669.672.074.3 1068.971.574.070.973.375.6 1170.272.875.472.174.577.0 1271.374.076.773.375.778.2

幼儿期生长发育特点

幼儿期生长发育特点 幼儿期也是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大脑皮质的功能进一步完善,语言表达能力也逐渐丰富,模仿性增强,智能发育快,要求增多,能独立行走、活动,见识范围迅速扩大,接触事物增多,但仍缺乏自我识别能力。 (一)体格发育 1.体重1 岁后增长速度减慢,全年增加2.5~3.0kg,平均每月增长约0.25kg,至2 岁时体重约12kg,为出生时的 4 倍。2 岁以后的体重增长变慢,每年增长2.3kg左右,增长的速度趋于缓慢。 2.身长幼儿期身长增长的速度减慢,1~2 岁全年增加约10cm,2~3 岁平均增加约5cm,在整个幼儿期共增长25cm,因此,3 岁时身长约为100cm,为出生时身长的2 倍。 12 个月8.5~10.6 kg;71.5~77.1cm ;独立行走,有意识叫爸爸、妈妈,用杯喝水,能辨别家人的称谓和家庭环境中的熟悉物体。 15 个月9.1~11.3kg ;74.8~80.7cm;走得稳,能说三个字的短句,模仿做家务,能叠两块积木,能体验与成人一起玩的愉快心情。 18 个月9.7~12.0kg; 77.9~84.0 cm;能走梯,理解指出身体部分,能脱外套,自己能吃饭,能认识一种颜色。 21 个月10.2~12.6 kg;80.6~87.0cm; 能踢球,举手过肩抛物,能叠四块积木,喜欢听故事,会用语言表示大小便。 2 岁10.6~13.2 kg;83.3~89.8cm; 能两脚并跳,穿不系带的鞋,区别大小,能认识两种颜色,能认识简单形状。 2.5 岁11.7—14.7kg; 87.9~94.7 cm;能独脚立,说出姓名,洗手会擦干,能叠八块积木,常提出“为什么”,试与同伴交谈,相互模仿言行。 3 岁12.6~16.1 kg;90.2~98.1cm; 会涂浆糊粘贴,懂饥、累、冷,会用筷,能一页页翻书。 3.头围、胸围、上臂围1 岁时儿童的头围增至46cm,而第二年头围只增长2cm,第三年与第四年共增加1.5cm,5 岁时达50cm,头围的大小与脑的发育有关。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1 岁时与头围基本相等,2 岁以后胸围超过头

儿童体格基本测量

儿童体格基本测量、生长评价与体格检查生长水平指标: 包括所有的单项体格生长指标,如体重、身高(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等,通常以等级表示。 可用于个体或群体儿童的评价。 一、儿童体重、身长测量 ?(一)体重 ?体重是衡量体格生长的重要指标,代表身体各器官、骨骼、肌肉、脂肪等组织及体液重量的总和,反映儿童近期营养状况和评价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最易获得的体格发育的灵敏指标。 ?儿童体重的增长为非等速的增加,进行评价时应以个体儿童自己体重增长的变化为依据,不宜用―公式‖计算来评价。 体重的增长 1、生理性体重降低 2、体重增长的阶段性 身高,体重增长的阶段性 2、体重的测量 ?(1)常用的儿童体重称: ?经常使用的是杠杆秤(砝码,游锤、杠杆)、中式木杆式钩秤(秤砣、秤杆)或者电子秤。 ?婴儿体重测量采用盘式杠杆秤(砝码、游锤、杠杆)或者在中式木杆式钩秤,最大载重量是10~30千克,精确到0.01kg,幼儿采用坐式的杠杆秤或者中式木杆式钩秤。最大的称重范围为20~50kg,精确到0.05kg。 (2)测量方法: ?体重的测量应在儿童排空大小便、脱去外衣、鞋、帽,裸体或者仅穿内衣的情况下进行,或者设法减去衣服重量。婴儿秤体重时可以取卧位;1~3岁儿童坐位或者轻轻地站在踏板适中的位置,两手自然下垂,不可摇动或者接触其他物体,以免影响到准确性。先加砝码于横杆的自由端,再调整游垂,直到杠杆呈正中水平位。将砝码及游垂所示的读书相加,以kg为单位,记录小数点后两位。?使用钩秤时注意防止秤砣砸伤儿童。测量者应当记录儿童测量时的表现,如婴儿晃动,哭闹。冬季注意保持室内温暖。

(二)身高(长) ?1、身高的定义 ?身高指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多数3岁以下儿童立位测量不易准确,应仰卧位测量,称为身长。立位与仰卧位测量值相差1~2cm。 ?身高(长)的生长受遗传、内分泌、宫内生长水平的影响较明显,短期的疾病与营养波动不易影响身高(长)的生长。 2、身高的测量 ?身长测量:2岁或者3岁前用身长卧式量床,应脱去帽、鞋、袜,穿单衣裤,仰卧于量床中央,将头扶正,头顶接触头板,小儿面向上,两耳在同一水平。量者立于小儿右侧;左手握住小儿两膝使腿伸直。右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双脚跟部,注意量床两侧的读数应该一致,然后读刻度,记录到0.1cm。 ?测试最好安排在上午,午后可能会因疲劳而使脊柱受压,测试的数据要比上午低,不够准确。 2、身高的测量 ?立位测量:测量时被测者脱去鞋帽袜子,仅穿单衣。小儿直立,立于模板台上,取立正姿势,两眼直视正前方,胸部稍挺起,腹部微后收,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脚跟靠拢,脚尖分开约60度,背靠身高计的立柱或墙壁,使两足后跟、臀部、两膝站直,不能弯曲,双肩及头部均接触到立柱或墙壁,两手垂直于身体两侧,两眼平视正前方,头不能上仰或俯视。测量者手扶滑测板,使之轻轻向下滑动,直到板底与头颅顶点恰相接触,此时再观察被测者的姿势是否正确,待校正符合要求后读取滑测板底面立柱上所示的数字,以CM用一横木板紧压头顶,读取数值,即为身高。 二、儿童体格生长评价 ?1、1月龄婴儿在外院测身长57cm,第二次测身长均为53cm,怎么解释?? ?2.一8月龄男孩,体重8.5Kg,家长问此小孩生长如何,应如何回答家长才比较恰当? ? ?3、8月龄女孩,出生体重3.5Kg,现8Kg,另一8月龄女孩,出生体重2.0Kg,现7kg,那个女孩长的好?

儿童生长发育评价与健康检查(黄克勤)doc

主要内容 ●儿童生长发育概念. ●儿童体格生长规律、影响因素 ●健康检查和体格生长发育评价 ●体检结果统计 小儿的年龄分期 ?胎儿期:从受精卵到出生。 ?新生儿期: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 ?婴儿期:生后28天至满1周岁。 ?幼儿期:为1~3周岁。 ?学龄前期:从3周岁到6~7周岁。 ?学龄期:6~7岁至11~12周岁。 ?青春期:女孩从11~13岁开始;男孩从13~15岁开始。 生长和发育二者密不可分,共同表示机体的动态变化。包括体格生长的变化和随着年龄增长的组织成熟及功能改变 三、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内在因素: 遗传性别 外在因素: 营养疾病其他 3-12个月:体重(kg)=(月龄+9)÷2 ●1-6岁:体重(kg)==年龄×2+8(kg) ●7-12岁:体重(kg)==(年龄×7-5)÷2 (kg) 胸围测量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 反映胸廓、胸背肌肉、皮下脂肪及肺的发育程度。 上臂围:筛查1~5岁营养状况 (1)>13.5cm,营养良好 (2)12.5~13.5cm,营养中等 (3)<12.5cm,营养不良

体格(健康检查)检查时间 ●婴儿期至少4次,分别在3、6、8和12月龄; ●3岁及以下儿童每年至少2次,每次间隔6个月,时间在1岁半、2岁、 2岁半和3岁; ●3岁以上儿童每年至少1次。 血红蛋白或血常规检查: ?1~6岁儿童每年检查1次。 ●听力筛查: ?对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儿童,采用便携式听觉评估仪及筛查型耳声发射仪,在儿童6、12、24和36月龄各进行1次听力筛查●视力筛查: ?儿童4岁开始每年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或标准对数视力表灯箱进行一次视力筛查。 (一)评价方法 ·1.数据表法 (1)离差法(标准差法)以中位数(M)为基值加减标准差(SD)来评价体格生长,可采用五等级划分法和三等级划分法。 (2)百分位数法 将参照人群的第50百分位数(P50)为基准值,第3百分位数值相当于离差法的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第97百分位数值相当于离差法的中位数加2个标准差。 用W H O推荐的儿童生长发育标准,对身高、体重进行综合评价(均值离差法): (二)评价指标: *体重/年龄(w/A) *身高/年龄(H/A) *头围/年龄 *体重/身高(w/H) *体质指数(BMI)/年龄 (三)评价方法的应用 ●(一)生长发育正常 体重/年龄、身高/年龄、体重/身高 测量值在均值+、-2个标准差范围内评价为正常

(完整word版)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以及营养需求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以及营养需求 婴幼儿包括婴儿和幼儿,从时间上的划分是:出生1-12个月为婴儿期,包括新生儿期(断脐至出生后28天);1-3岁为幼儿期。婴儿期是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婴儿完成从子宫内生活到子宫外生活的过渡期,而幼儿期是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关键时期,是完成从以母乳为营养到以其他食物为营养的过渡期。婴幼儿时期良好的营养是一生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基础,了解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及营养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一、婴儿 (一)婴儿发育特点 1、体格发育婴儿在婴儿期生长发育极其迅速,这个时期也是人生身体发育最快的阶段,即第一个生长高峰期。婴儿的体格发育包括体重、身长、头围和胸围。 (1)体重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3kg,出生后,随后,婴儿就会沿着其遗传因素预先决定的生长曲线生长。 (2)身长可以反映婴儿骨骼系统的生长状况。 (3)头围和胸围可以反映婴儿脑及颅骨的发育状态。 2、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婴儿的脑和神经传导纤维迅速增长,但对外来刺激反应慢且易于泛化。 3、消化系统发育婴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消化功能还不健全。 (二)婴儿的营养需求 婴儿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时期,所以必须有足够的营养支持。在这个阶段,如果儿童的营养长期供给不足,其生长发育就会受限,甚至停止发育,结果不仅会影响婴儿健康,还因此可能失去身心发育的最佳时段。 婴儿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最初阶段主要依靠出生前在母体内储备的营养,但这个储备很快就会被消耗掉,因此母乳与饮食是婴儿非常重要的营养来源。婴儿在婴儿期所需营养主要有: 1、能量

婴儿的能量需要包括基础代谢、身体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能量储存、排泄耗能以及生长发育所需。婴儿对于能量的需要量因年龄、体重及发育速度的不同而异,一般95kcal/d。 2、宏量营养素 蛋白质婴儿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按每单位体重大于成人,而且需要更多优质蛋白质、更大比例的必需氨基酸。除了八种必需氨基酸外,婴儿还要从食物中摄取组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和牛磺酸。人乳中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最适合婴儿生长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蛋白质若摄入不足,婴儿会导致营养不良,出现虚胖和水肿。人乳哺喂的婴儿每日需要蛋白质2g/kg (体重),牛乳喂养者为3.5g/kg(体重),大豆或谷类蛋白供应时为4g/kg(体重)。 脂肪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推荐量规定:婴儿摄入的脂肪供能要占每日总能量的45-50%。n-6系亚油酸及其代谢产物γ-亚麻酸及花生四烯酸(ARA)、n-3多不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及其代谢产物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这些脂肪酸对婴儿神经、智力及认知功能发育有促进作用,需要适量摄取。 碳水化合物婴儿摄入碳水化合物所提供能量应占总能量的30-60%。4个月以后的婴儿可以较好地消化淀粉食品。但是婴儿摄入碳水化合物过多的话,会导致产酸产气并刺激肠蠕动引起腹泻。 3、微量营养素 矿物质婴儿必须而又容易缺乏的矿物质主要有钙、铁、锌。 钙是人体发育必需的营养素,只有摄取足够的钙,才能保证促进骨骼、牙齿的生长和坚硬。婴儿钙的适宜摄入量6个月前为每天300mg,6个月后为每天400mg。6个月龄后的婴儿在添加辅助食物时,可以选大豆制品、蛋类、虾皮、绿叶菜、牛乳粉等富含钙的食物。 铁是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重要成分,婴儿阶段身体生长发育速度快,对铁的需求量很大,由于胎儿在出生前的最后一个月里,会在母体内利用母体的供养在自己的肝内储入较多的铁,但这部分的储备仅够出生后3、4个月的需要。4个月龄以后的婴儿在喂养时应补充含铁食物,如蛋黄、猪肝、猪肉、牛肉和豆类等。6月龄以上婴儿铁的每日适宜摄入量为10mg。 锌参与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缺锌将导致婴儿身体发育不良,例如出现食欲减退,停止生长等症状。人乳的含锌量高于牛乳及其它乳品,所以让婴儿吃上初乳格外重要。婴儿4个月龄后,应添加西红柿、鱼、虾、肉泥等富含锌的食物。我国推荐0-6个月龄婴儿锌的摄入量为每天1.5mg,6个月后为每天8mg。 维生素婴儿生长发育过程离不开对各类维生素的摄取。其中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

儿童体格发育检查评价技术规范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技术规范 一、体格检查 1、一般情况:观察儿童精神状态、面容、表情和步态。 2、 皮肤:有无黄染、苍白、紫绀(口唇、指趾甲床)、皮疹、 出血点、瘀斑、血管瘤,颈部、腋下、腹股沟部、臀部等皮肤 皱褶处有无潮红或糜烂。 3、淋巴结:全身浅表淋巴结的大小、个数、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 4、头颈部:有无方颅、颅骨软化,前囟大小及张力,颅缝,有无特殊面容、颈部活动受限或颈部包块。 5、眼:外观有无异常,有无结膜充血和分泌物,眼球有 无震颤。婴儿是否有注视、追视情况。 6、耳:外观有无异常,耳道有无异常分泌物。 7、鼻:外观有无异常,有无异常分泌物。 8、口腔:有无唇腭裂,口腔粘膜有无异常。扁桃体是否 肿大,乳牙数、有无龋齿及龋齿数。 9、胸部:胸廓外形是否对称,有无漏斗胸、鸡胸、肋骨串珠、肋软骨沟等,心脏听诊有无心律不齐及心脏杂音,肺部呼吸音有无异常。 10、腹部:有无腹胀、疝、包块、触痛,检查肝脾大小。 11、外生殖器:有无畸形、阴囊水肿、包块,检查睾丸位 置及大小。

12、脊柱四肢:脊柱有无侧弯或后突,四肢是否对称、有无畸形,有条件者可进行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筛查。 13、神经系统:四肢活动对称性、活动度和肌张力。 二、心理行为发育监测 婴幼儿每次进行健康检查时,需按照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的运动发育指标进行发育监测,定期了解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发育偏离儿童。有条件地区可开展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筛查。 三、健康评价 1.体格生长评价 (1)评价指标 体重/年龄、身长(身高)/年龄、头围/年龄、体重/身长(身高)和体质指数(BMI)/年龄。 (2)评价方法 1)数据表法 ①离差法(标准差法) 以中位数(M)为基值加减标准差(SD)来评价体格生长,可采用五等级划分法和三等级划分法(表1)。 ②百分位数法

岁婴幼儿发展特点

0-3岁婴儿心理发展特点一、婴儿心理发展过程 婴儿心理发展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又是一个可以划分出年龄阶段的过程 1、发展的连续性及年龄阶段性 发展的连续性是指婴儿心理发展是一个不可中断的过程,而且这一过程有其自身的逻辑发展顺序。年龄阶段性是指在婴儿心理发展的全过程中,表现出一些在质量上不同的年龄阶段特点,每一年龄阶段都有其最一般、最典型的特征,以区别于其他阶段。 2、婴儿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婴儿心理发展的每一年龄阶段特点,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社会和教育条件不同,身心成熟状态不同,心理发展的变化也表现出一定的可塑性。从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过渡的时间可能略有早晚,但阶段不能跳跃,顺序是一致的;在每一阶段,各种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或速度也会有个体的差异,但差异是在量的水平上,而不是在质的水平上。 3、婴儿心理发展是整个儿童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 婴儿心理发展是整个儿童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其发展的好坏对以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婴儿心理发展和生长发育是最快的时期。如,婴儿出生时还不会说话,到3岁左右,已经可以说和理解1000多个词汇;新生儿脑重只有350-400克,3岁时已达到1000克左右,是出生时脑重的2.5倍左右;新生儿主要靠感官(眼、耳、口、手、鼻、体肤)认识周围世界,3岁时不仅有了相当的观察、记忆、思

维能力,而且情绪和情感也大大丰富了。 他们的发展为儿童成熟期的心理发展奠定了基础,人的基本语言能力,人的典型动作和行为方式与能力,人的各种心理能力,人的基本情绪和情感获得等,都是在一阶段初步形成。 0-3岁婴儿心理发展特点(早期教育) 0~3岁婴儿心理发展包含许多方面,其中感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交往能力、注意特性、情绪和情感特点、意志特征、气质特点、自我意识水平等都是发展的重要方面。与上述诸多方面密切相关的语言发展状况、动作和行为发展状况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1.感知觉能力的发展 感觉能力和知觉能力是两种不同的能力,但又密切相关。感觉是反映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过程,如,物体的声、色、冷、热、软、硬等。 知觉是反映当前客观事物整体特性的认识过程,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任何一个客观事物,都包含多方面的属性,单纯靠某一种感觉是不能把握的。2.感觉能力的发展 新生儿凭借完好的感觉器官最先发展起各种感觉。最早出现的是皮肤感觉(触觉、痛觉、温度感觉),其后逐步表现出敏锐的嗅觉、味觉、视觉和听觉。3.知觉能力的发展 婴儿半岁左右能够坐起来的时候,可以较好地完成眼手协调的活动。在视觉的调节下,手在视野范围内完成操纵、摆弄物品的活动,这是利用知觉能力综合认识物品的特性。一直到3周岁左右,都是各种知觉能力飞快发展的时期。 婴儿生长发育的过程

儿童体格检查与测量评分标准

儿童体格测量与评价 (依据《儿童保健技术规范》) 一、目的 通过定期体格测量,对儿童生长发育进行监测和评价,早期发现生长发育异常,及时进行干预,指导家长做好科学育儿及疾病预防,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二、操作流程及质量评定 (一)准备。1.双手的清洁卫生,预防交叉感染。2.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检查动作轻柔,注意医疗安全,避免伤害隐患。 (二)操作流程。 1.体重 (1)测量前准备:每次测量体重前需校正体重秤零点用砝码(0.5 kg)连续测量3次,记录每次体重秤显示结果;计算体重秤显示结果与砝码标准重(0.5 kg)的差值;计算差值的均值;若均值小于0.05kg说明体重秤误差在允许范围内,身长、头围测量误差不超过0.5cm。 (2)儿童脱去外衣、鞋、袜、帽,排空大小便,婴儿去掉尿布。冬季注意保持室内温暖,让儿童仅穿单衣裤,准确称量并除去衣服重量。 (3)测量方法:测量时儿童不能接触其它物体。使用杠杆式体重秤进行测量时,放置的砝码应接近儿童体重,并迅速调整游锤,使杠杆呈正中水平,将砝码及游锤所示读数相加;使用电子体重秤称重时,待数据稳定后读数。记录时需除去衣服重量。体重记录以千克(kg)为单位,至小数点后1位。连续测2次,取平均值。 2.身长(身高) (1)测量前准备:2岁及以下儿童测量卧式身长,2岁以上儿童测量立式身高。儿童测量身长(身高)前应脱去外衣、鞋、袜、帽。 (2)测量方法:测量身长时,儿童仰卧于量床中央,助手将头扶正,头顶接触头板,两耳在同一水平。测量者立于儿童右侧,左手握住儿童两

膝使腿伸直,右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双脚跟部,注意量床两侧的读数应保持一致,然后读数。

《-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期末复习题

《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形成性考核作业(一) 一、填空题 1. 思维是2-3岁幼儿开始产生的思维形式。感知动作思维p63 2.婴幼儿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着相当大程度的。个体差异p9 ? 3.影响婴幼儿生长最重要的因素是。营养p12 4.按照目前的婴儿期健康体检标准,婴儿在出生后一年内进行次的定期健康检查。4 p6 5.母乳具有很多优点,营养丰富,但、的含量稍低。维生素D 维生素K P23 6.治疗儿童单纯肥胖需要采用以为基础、以为关键技术、将贯彻始终的综合方案。运动处方行为 矫正健康教育p49 7. 的获得是婴儿智力发展阶段的重要成就,是一切认知活动发展的基础。客体永久性概念p63 8.在给6-12月龄婴儿制作、添加辅食时,应尽可能少放、不放、不加,但可添加少量。糖盐调 味品食用油p31 9.人在成长过程中通常有两个体格生长速度的突增阶段,一个生长高峰是青春期,另一个生长高峰则是。婴儿 期p8 10.正常儿童语言的发展经历发音、理解和表述三个过程。1岁以前,儿童主要处于咿呀学语和初步理解的。前 言语阶段p65 11.对于不满6个月的婴儿,应该按需喂奶,每天可以喂奶以上。6-8次P25 12.两岁幼儿的认知不再出于原始的混沌状态,开始出现,能够将自己的愿望和现实区分开来。自我意识p63 13.为了保护婴儿的健康,家长应按照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程序,在1岁以内完成预防接种的。基础免疫p6 14.婴儿在第一年的动作发展中就出现和发展了人类特有的动作——和。 手的动作直立行走p53 15.不能用母乳喂养婴儿时,建议首先选用进行喂养,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等喂养婴儿。 适合0-6月龄婴儿的配方奶粉喂养p27 16.幼儿的最好饮料是。白开水p38 17. 婴幼儿各种常见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p41 二、简答题 1.简述婴幼儿运动发展的规律。 答:婴幼儿运动发展的规律有:从泛化到集中、从上到下、从近到远、先正后反。P5 2.简述应如何给6-12月龄婴儿添加辅食。 答:给6-12个月龄婴儿添加辅食的方法是:从一种到多种;由少量到多量;逐渐从稀到稠、从细到粗;尝试多种多样的食物;膳食少糖、无盐、不加调味品;适当添加,不要强迫进食;注意观察婴儿添加食物后的反应;添加辅食应考虑个体儿童的差异。P31-32 3.奶水不足的母亲应如何正确人工喂养0-6个月龄的婴儿。 答:奶水不足的母亲在进行部分母乳喂养的时候,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乳母要注意充足的休息与合理的营养,并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定时喂奶,以便尽量保持母乳的分泌;乳母需要外出工作,当超过六小时未哺乳时,至少要挤奶一次,将挤出的奶装在消毒好的瓶子里密封,放入冰箱保存,并于当天饮用;母乳不足部分,可以根据实际添加适量适合0-6月龄婴儿的配方奶粉。P26 4.影响婴幼儿体格成长的因素有哪些?

婴幼儿成长各阶段特征个

婴幼儿成长各阶段特征个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第一个月护理:尽量坚持母乳喂养,实施三早:早开奶、早接触、早吮吸。充分皮肤接触,多搂抱、多抚摸。动作:能竖抱抬头,以配合喂奶,给小儿随音乐节拍,做四肢运动。言语:时刻不忘和宝宝对话,和宝宝相距20厘米,以微笑和丰富表情看着宝宝。认知:悬挂一些色彩鲜艳,能发出一些声响的东西,让宝宝集中视力、视听。情绪和社交:训练宝宝能注视玩具的摇晃,并随着玩具发声,手足舞动。生活自理:通过视-便盆,听-声音(用“嘘”表示小便,“呜”表示大便,让宝宝形成排泄的条件反射。 第二个月护理:合理营养,坚持母乳喂养,预防肥胖症。开始把大小便。动作:练习俯卧抬头,每天至少2次,每次半小时以上。看自己小手。语言:引逗发音(单音节)。认知:视力集中,视听定向。嗅、味觉训练。情绪和社交:笑和条件反射。户外活动,坚持日光浴(弱阳光)、空气浴、水浴、做婴儿体操。生活自理:把大小便。 第三个月护理:注意预防佝偻病。服第一粒预防小儿麻痹糖丸。注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动作:能俯卧抬头,够物抓握,能四肢运动,坚持作婴儿被动操。言语:能找声源,对声音有反应。给婴儿讲故事,听音乐,进行母子对话。认知:触摸物体,能亲近母亲,将视线随声音或物体的移动而转移。情绪和社交:会出声搭话,见人会笑。生活自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晚上逐渐停止喂奶,早饭后定时大便。 第四个月护理:坚持母乳喂养。预防贫血,添加蛋黄,肝泥等。防治消化不良。服第二次预防小儿麻痹糖丸,注射第一次“白百破”混合药剂动作:能用前臂支撑俯卧抬头、翻身、拉坐,能够取玩具,准确抓握,见物伸手并朝物体接近。言语:能咿呀学语,学发声。认知:能寻找目标,头转向声源,感知物体,喜欢照镜。情绪和社交:抚摸妈妈的脸,做“藏猫”游戏。生活自理:用勺大口舔食,培养良好的睡眠习。 第五个月护理:添加辅食:蛋黄、米糊、鱼泥、水果泥、青菜汁等。服第三次预防小儿麻痹糖丸,注射第2次“白百破”混合制剂。预防缺铁性贫血。动作:每日扶坐、扶站、扶

新生儿.体格检查

新生儿体格检查 为新生儿作体格检查时环境必须温暖、明亮、洁净。检查前医务人员须先洗手,并使手温暖,必要时带口罩;检查时动作要轻柔,速度要快,尽量在婴儿啼哭前把一些需要安静时检查的项目检查完毕。 一、一般状态 1、测量体重、身长、头围:正常足月儿体重为3.2±0.4kg,身长为50±2cm,头围为34±1.2cm。 2、姿势和自发动作:正常足月儿肢体以屈肌张力占优势,头位分娩的新生儿往往呈现上下 肢内收、屈曲,上肢呈“W”状,下肢呈“M”状,而臀位分娩儿的下肢往往呈外展、外旋。两手手指紧握拳,只是在睡眠时稍放松。 正常健康婴儿在打开被包时,受到寒冷刺激,四肢出现粗大、不规则、震颤样动作,有时可见腕、踝、下颏阵挛;安静状态时易见徐缓、不规则的抽搐样手足徐动。这些由皮质下中枢支配的无意识、不规则动作在新生儿期无病理意义。肢体不活动见于睡眠时的松弛状态,也可见于疾病严重时或药物引起的抑制。突然出现的肌张力改变,持续性伸肌强直和阵发性痉挛是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 二、皮肤 分娩后新生儿全身有一层薄薄的淡黄色奶酪状胎脂,除腋下、腹股沟、颈部等皮肤皱折处外,余处不必擦去可防止体温散失。颊部、肩背部可见细细的胎毛。有些成熟儿或过期产儿出现脱皮亦可见到。 婴儿刚生下时皮肤呈粉红色,接触外界空气后,健康足月儿皮肤很快成红色,生后第二天皮肤更红,称生理性红斑。5~6天后逐渐消退,伴有脱屑。过期产儿不出现生理性红斑。苍白见于缺氧、酸中毒、贫血、休克或水肿时。皮肤及粘膜均呈深红色应考虑红细胞增多症。正常儿肢端可见青紫,遇冷时更明显,是因末梢循环缓慢所致。当宫内窘迫时,胎粪污染羊水,婴儿娩出后可见指(趾)甲、脐带被染成黄色。 许多婴儿于生后二、三天在胸腹部、四肢及面部可见边缘不清的多形性红斑,约米粒大或豆粒大,中央有一黄白色针尖大突起,称为中毒性红斑,约24小时后即自行消退,是因皮肤对外界刺激过敏所致。蒙古斑俗称胎记,最常见的部位为腰骶部,其他部位也偶有发生,大小不一,呈灰兰色或黑兰色,乃皮下色素细胞侵润之故。注意颈部、腋窝及腹股沟皱处有无糜烂或脓疱;新生儿皮下坏疽见于尾骶部,易被遗漏。 三、头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