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教案下册

七年级美术教案下册
七年级美术教案下册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课《过去的日子》

教材分析:

《过去的日子》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湘版)七年级下册。教材以美术、摄影作品为线索,引发学生的丰富联想,并组织活动内容:

1、欣赏课本上美术、摄影作品,对作品所表现的时代、人物、环境等内容进行分析,谈你的感受;观看家庭老照片,听祖辈、父辈的故事,谈一谈你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并将当时的情景画下来。

2、用速写或卡通、连环画、摄影等形式,描绘、表现当前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

学生分析:

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起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学会关注生活,关爱自然环境,发现和感受真、善、美的事物,促进个性发展;有意图地运用美术语言,记录和表现过去的事情,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认识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功能作用,掌握分析艺术作品所表现出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的方法;尝试用多种绘画表现语言表现生活。

教学难点:

艺术作品中“主题”的把握——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如何画才能体现主题”;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思维的开拓;如何让学生在欣赏与感受艺术作品的过程中理解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自主表现——用绘画的形式把在过去的日子里值得回忆的人或事画下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捕捉”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今天,把握明天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体现课堂的开放性、活跃性;改变过去“教师的权威”为“学生的朋友”,开启学生封闭的心扉;彻底改变过去注重美术绘画技能的传授倾向,强调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与教师架起友谊的桥梁,并在愉快的“谈心”活动中,感化学生,形成一堂轻松愉快的、充满和谐的美术课。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体现“过去的日子”的主题的音乐磁带及有关美术、摄影作品,学生准备儿时照

片、有关图片、绘画纸、颜料、笔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同忆、导入(初步了解艺术的表现方式) (课堂导入活动可根据实际灵活运用)

1.出示艺术节学生活动的精彩剪影照片。

2.教师:回忆艺术节中印象最深刻的事和片段,并谈谈它给你的最深感受。

3.学生同忆并谈感受。

二、交流与思考(引入到对美术创作的表现方式的学习)

1.让学生把准备好的照片,即-一张在记忆中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情的照片拿出来,相互欣赏交流

2.请两位同学上二讲台将自己的照片展示并讲解,为后面的作品创作内容作铺垫

3.小结:这些都是摄影给我们带来的美的回忆和感受。摄影一方面可以拍摄出图画式的照片,成为精美的艺术作品,另一方面它也是美术创作收集素材的一种手段。

4.什么是美术创作?美术创作一般指美术作品的创造,是艺术家根据一定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构思,选用特定的艺术媒介如颜料、笔、调色盘、画纸等制作表现出美术形象的创造活动过程。

5。摄影虽然能拍摄出美的艺术作品.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影响较大,往往也有不尽人意之处。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其他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我们的创作构思,如绘厕、雕塑等6.因此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来表现主题。

三、构思、创作(根据自己所带来的照片或同忆为内容,设计主题,进行表现)

1.教师:过去的日子里,我们都有过欢乐和苦恼,都有过许多值得回昧的记忆。你是否可以尝试用绘画的表现形式来表现自己过去的日子?

2.儿童画欣赏,开阔学生思路。

3.学生交流想法,进行自主表现。

第二课时

一、童谣导入

1.童谣:“月亮粑粑,里面坐个爹爹,爹爹出来买菜,里面坐个奶奶,奶奶绣花,绣个糍粑……” 课件:播放录制的童谣

2.教师:一首童谣、一曲老歌都能引起我们对往事的回忆,而美术作品同样也能记录生活。同学们上节课用绘画形式表现过去生活中的趣事,今天我们学会用其他的绘画表现形式进行创作,把美好留给未来。

二、感受、学习(初步了解艺术的表现方法)

1.呈现美术作品图片。

(注:欣赏的作品内容与下面的总结要对应,如社会生活、自然环境方面的内容都应有。同时也要与上面所提到的表现方式相对应,如版画、中国画、漫画、卡通画、材料装饰画等类型的作品应尽最贯穿其中)

2.教师:作者是怎样表现主题的?美术作品的表现是不是艺术家对生活的模仿与照搬?

3.重点欣赏油画作品《山村小店》,从题材、主题、细节等方面进行分析。

4.欣赏与感受艺术作品,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画面主题的,感受艺术表现的魅力。

5.小结:艺术作品不是机械地模仿自然,艺术家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同时,总要融入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优秀的艺术家总是关注社会生活,关爱自然环境,在创作中表现自己的个性。

三、美术作品再欣赏(进一步感受与理解艺术家对作品表现方法的把握)

1.教师:那么艺术家又是运用了怎样的艺术表现方法来表现自己的艺术作品?

2.总结:从同学们刚才的分析来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表现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具象表现和抽象表现.那么什么是具象表现?什么是抽象表现?

1)具象表现和抽象表现是从作品形象与自然对象的相似程度上去划分作品风格的概念。

2)具象表现强调反映客观现实的真实性,其创造的美术形象偏重于写实。

3)抽象表现一般指艺术家运用艺术手段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在创作手法上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以至抽象等艺术方法表现。

四、构思、创作(重在不同表现手法的尝试)

1.创作一幅表现校园生活题材的作品,根据主题尝试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

2.学生画草图,用投影仪展示,交流意见。

3.学生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要实现教育的理想——素质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过去的日子》是培养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基础培训课,也是培养学生欣赏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课程。所以,在这一课程中,我并不是按过去的“灌输式”的老一套方式去教学生,而是因材施教、因地施教。让学生理解并用绘画的形式去表现“过去的日子”这一主题内容,这是困难的。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去理解“过去的日子”这一主题内容,又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自己动手“画”过去。本人并不急于让学生“画”,而是把这一教学内容分二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安排中,本人将注重的是学生素质的培养,包括想象力、思维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锻炼山区学生的胆量。在第二课时的安排中,本人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创作。

第二课《桥》

教材分析:

本课根据“设计、运用”学习领域中的阶段目标设置。本课的学习主要为运用立体构成的基本方法进行纸制桥梁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目标:

1、课程目标: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纸制材料设计与制作折纸简单的桥梁模型。

2、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根据桥梁实地艺术考察或收集图形材料信息,撰写一篇相关艺术考察报告。

3、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材料,尝试独立或集体制作一座拉索结构的桥梁模型。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图形信息的能力。初步树立学生桥梁设计制作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基本理念。

教学难点:

让学生从观察、发现、收集、整理中找出适合纸质桥梁模型设计制作的设计构思。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学生欣赏桥梁模型。(运用多媒体)

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生活中看到过哪些桥梁?这些桥梁的造型有何不同?(对桥梁的作用、造型结构、艺术特征有初步的认识。)

3、教师:古往今来,桥梁一直扮演着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角色,人们对桥梁也倾注了许多美好、丰富的情感。今天,我们就用简易的桥梁折纸设计立体贺卡,表达一份对朋友的友情吧。

(二)演示讨论:

1、展示桥梁立体贺卡。

2、平展贺卡,展示平面效果。

3、课件演示制作桥梁折纸立体贺卡。(三维动画效果给学生以直观感受。)

4、学生观察思考:

1)材料要求2)结构要求3)制作步骤4)制作要领

学生针对所要思考的问题展开讨论。

教师总结:材料需要用硬卡纸,结构上可以采取拱桥式的造型;制作时运用切割和折叠的技巧。

(三)学生尝试动手:

1、学生制作折纸桥梁贺卡,写上祝福的语言。(注意:设计卡片时应要考虑文字的位置。)

2、展示好的作品,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四)欣赏讨论:

欣赏不同造型的桥梁图片,激发学生对桥梁的历史、人文、艺术等方面问题的探索热情。

1、1968年12月18日,中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标志着中国桥梁建设的一个飞跃。

2、位于湖南省通道县的普修桥,建于清代,它与当地的侗族民俗习惯、民俗活动有密切联系。

3、河北省赵县的安济桥,建于隋朝,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桥。

(五)考察安排:

1、把全班分成几个考察队。

2、分配考察任务。选出组长。

3、每队提出考察方案,讨论确定,课外实施。

(六)课堂小结:布置下节课应准备的工具,以两名到三名同学为一组带纸板、剪刀、胶水、棉签、彩笔。

第二课时

一、整理考察结果:

1、引导学生分析考察成果。

2、课后整理、加工考察结果。

3、建议撰写考察报告或写一篇考察心得。

二、桥梁常识:

1、现代大型桥梁设计的两大类型:斜拉桥、悬索桥

A、斜拉桥:用锚在塔柱上的多根斜向钢缆吊住主梁的桥。(世界上跨径最大的斜拉桥:多罗多大桥813米)

B、悬索桥:有缆索(包括吊柱)、塔和锚三者组成的桥梁。(世界上跨径最大的悬索桥:明石海峡大桥,主跨1991米,建成时间是1998年,在日本)

2、欣赏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桥梁:金门大桥、悉尼跨海大桥、香港大桥等等。(多媒体图片)

3、其他类型的桥梁:拱桥―――赵州桥

城市中常见的桥梁类型:高架桥、人行天桥、立交桥等等。

4、桥梁的基本结构:

支撑作用部分:柱、墩、供、梁、架、索。

交通部分:桥面

安全与装饰部分:护栏

5、桥梁的种类。根据用途分:公路桥、铁路桥、立交桥等;根据材料分:竹桥、石桥、木桥、铁索桥、钢筋水泥桥等;根据外观分:平桥、拱桥、曲桥等。

三、学生尝试:

1、教师用筷子搭一座桥。

提示:如何做到搭建不用连接的配件,大家观察步骤。

2、学生分组搭桥比赛,看谁又快又好。

3、欣赏《清明上河图》的拱桥,称为虹桥。

引发学生对桥梁结构与力学原理的思考。

四、欣赏讨论:

1、欣赏济南黄河搭桥图片。

2、从桥的造型、线条、色彩以及周围环境的协调等方面展开讨论。

3、了解斜拉桥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缆索、塔柱、桥墩、主梁和辅助墩等。

4、斜拉桥塔柱结构的主要造型变化:四种。

五、制作步骤:1)设计草图。

2)按尺寸制作塔柱与桥面(注意色彩搭配)

3)利用缆索平衡塔柱与桥面。

4)根据设计粘接缆索,固定桥梁结构。

六、学生分组设计制作,教师表扬好的作品并展示。

教学反思:

学生对纸的性能不够熟悉,纸质立体制作的能力也会相对薄弱,一纸成型的设计对于他们可能会有较大的困难。通过展开对桥梁的历史、人文、艺术等方面的探索,激发对桥梁知识的探索热情、了解桥梁建筑与生态的密切关系、环保意识、对桥梁外观的审美意识……再来进行纸质立体造型尝试,可能会达到循序渐进,深入浅出,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的效果。

第三课《绿洲》

教材分析: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并结合作品欣赏的结合课。主要是利用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表现技巧,结合体现环保意识的招贴画艺术构思对应展开教学活动,把教学与环境保护的主题有机的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初步学会选择、消化和运用所学营造新奇的视觉形象的基本方法进行艺术的表现。

2、学生愿意积极尝试与借鉴新奇、适当的艺术表现形式及手法,有意图的表现环境保护的主题,传递自己的环境意识。

3、学生尝试利用教学内容进行参与环境保护的探讨与宣传工作。

教学重点:

欣赏和讨论绘画技法特点、意义及艺术性。

理由:初中美术的教学任务应该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激发学生学习其它课程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及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扩撒性思维能力,重点应该是了解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的概念、意义及其艺术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目的。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根据主题表达的主题的特定需要,对应选择、综合、转化营造新奇的视觉形象,表达艺术构思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

本课为造型.表现为主并结合作品欣赏的结合课.

整堂课以欣赏和实际操作为主,提出悬念,利用绘画作品自身的特点,提出悬念。如西方超现实主义作品和我们平时的看到的作品的不同,这时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通过联想,探讨这几种绘画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加学习兴趣。

4.在作业呈现方式、技巧方面,学生在理解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基本的方法后,选择易于控制的绘画的技巧进行艺术构思的表现,绘画形式可以多样化,甚至可以直接运用图形剪贴、组拼等方法。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同学们曾经为植树节做过什么吗?(植树,看着树苗一天一天的长大,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今年的植树节我们将要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举办一个“爱我绿色家园”的主题画展。

二、尝试设计

1.播放一段剪辑好的环境被破坏的视频,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反差,谈观后的感受.引发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和创作欲望。

2.请以“绿洲”为题,构思一幅表现环保的画。(学生谈自己的创作思路。)

剪辑好的环境被破坏的视频

三、作品欣赏

作品《绿洲》欣赏

①比较和自己的构思有何区别:马格里特的作品创造了一种更新奇的视觉效果,

(2)画面的主题和内容:黄沙、白云、绿树、白色桌子和黑色天空不同寻常地组合在一起,不切实际,令人深思,用这奇幻的景象警醒人们爱护环境、保护绿洲,达到了宣传环保的目的。运用绘画的形式同样可以宣传环保主题。

作品《绿洲》欣赏

四、处理手法

1.从作品《绿洲》中分析手法的运用:

①时空重组(沙漠与桌子、沙漠与树的组合).鼓励发散思维。如:跳高的垫子变成水盆、类人猿时代与IT时代事与物的结合等等。

②改变生存环境(树生长在桌子上、云降在树叶上、桌子摆放在沙漠里),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如:人生活在真空中、鱼在地上走、鸟在水上睡、稻草长在饭盆中、地球变成蛋黄等等。

2.讨论:以自然环境中的哪些素材可以进行时空重组、改变生存环境的讨论进行思维拓展。

作品《绿洲》欣赏

五、活动开展

参照《绿洲》中的艺术处理手法,拼贴或画出一幅视觉形象新奇的环保作品

六、小结

老师展示大部分学生的作业,学生自己选择最有创意的作品,并让学生说明喜欢的原因。

老师可引导学生积极地调整自己的构思,吸取他人的长处。

学生作业展示

第二课时

一、讨论活动

1.展示《最后的呼喊》、《屋顶上的猫》、《永恒的记忆》等作品,并列出变换材质、异形同构、比例。

逆反、自由悬浮、模糊物象等创作手法,请学生分析,每一种创作手法的对应作品有哪些。

小结:《最后的呼喊》中运用了异形同构、自由悬浮的手法,将树、叶悬浮在空中,树与叶的相似形与相关特征结合在一起,给人以梦幻、新奇的感觉。

《屋顶上的猫》中运用了比例逆反的手法,将猫的形象画得比房顶还大,有意突出画面的空间。《永恒的记忆》运用了变换材质的手法,将钟的坚硬的金属材质改变成软的,表现一种疲软的状态。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从上列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更广阔的思维扩散和讨论,然后以竞赛的形式陈述各小组的创新。

3.再一次举例,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主题转向绿色环保:地球变成气球,梨子皮与灯泡,眼与拉链,人头与水泥柱,吸管插进地球吸取养分等等。

展示《最后的呼喊》、《屋顶上的猫》、《永恒的记忆》等作品

地球变气球等思维拓展图的展示

二、色彩的运用

作品《绿洲》欣赏,从色彩上分析,黄色的沙漠与黑色的天空、黑色的树干形成明度上的鲜明的对比,在视觉上处于画面的上下两方,使自然景物的色彩逐渐被压缩减少,警示人们保护绿色,爱护环境。

作品《最后的呼喊》整个画面呈蓝绿色调,产生一种迷幻的视觉效果,让人觉得这是绿色的呐喊,是树与叶的魂魄在呐喊。

作品《屋顶上的猫》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将黄色作为屋顶的颜色.寓意地球沙漠化,而猫则是人类和生物的处境——黑色的,面临死亡的色彩。对比强烈,寓意深刻。

《绿洲》、《最后的呼喊》、《屋顶七的猫》

三、活动开展

综合运用所学的创作方法,拓展思维,提炼创作思路,以“绿”为题,设计出新奇的形象,组合成有趣的画面,表达你对于人类生存和环境污染的关注。评价学生作业,共同选择作品,准备布置画展。

各作品巡回播放

四、总结拓展

除了我们所学和所运用的这些方法以外,还可以创造新的,只要能创造出一种新奇的视觉效果,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是好的。宣传环境保护,是为了让我们的生存环境更美好,而让我们周围的环境更美好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从自己做起。

尊重自然,珍惜自然,保护自然,创造一个和谐、优美、健康的生存空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教学反思:

通过向中外不同类型的优秀艺术创作的学习与借鉴,学生初步掌握营造新奇的视觉形象的一种方法,初步认识并体验新奇视觉形象特殊艺术效果,积极拓展个体的异构思维及其艺术视野和表现方法。教学中有意图地结合环保主题,引发了学生对人类生存环境与发展的积极关注及思考。

第四课《中国结》教学内容:湘版七年级下册《中国结》。

教材分析:

这节课集欣赏、工艺制作于一体,表现内容丰富,工艺制作韵味十足,具有特色。通过本节课的工艺制作,使学生了解有关中国结的文化内涵,知道中国结不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且因其形、意而名扬天下,充分体现了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使学生感受到浓郁的民族气息,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中国结的历史文化。

②能力目标:使学生会比较熟练地打吉祥结,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③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华结艺是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并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吉祥结是中国结基本打法中的一种,制作起来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因此我把“吉祥结”的制作方法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拉内耳”是个难点。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吉祥结的半成品

学生:要求每个学生准备100厘米长的尼龙绳3至5根。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北京申奥标志,讨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什么图形。为什么申奥的标志要选择中国结,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北京申奥标志挂图、用中国结装饰的生活用品。)2.教师展示用中国结装饰的生活物品,如扇子、手机、筷子、车饰等,还有身上穿的民族服饰上的结饰,如盘扣、腰带等,它们给我们带来了浓浓的中国气息,是我们炎黄子孙挥之不去的中国情结。

二、略谈结的来历与意义

1.师生互动,用最快的速度打一个结。

各种色线、色绳;黑色展板、珠钉或吸铁石,展示学生打的不同结形。

2.观察比较师生打出的不同结形,有活结、死结、蝴蝶结等不同结形,哪一种更美观,哪一种更实用。

3.结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具有美好意义的。远古先祖在文字发明之前“结绳记事”、“以绳德厚”;有文字之后,“结”与“吉”同音,它承载着我们对亲友真挚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平结的编结法

1.平结是一种古老、实用的结形,有高低相等、不相上下之意,又有平稳安定之意,用途广,常用来做手链、项链、门窗等物品。

2.示范,老师带着学生编几个来回。

1)固定中间的两根主绳;

2)在需编结处穿上副绳,并打一结固定,使主绳,左右各有一根副根。

3)右绳与左绳相交后从后面绕过主绳,压住左绳穿出。

4)右绳绕在主绳上,并压住主绳;

5)左绳与右绳相交,从后面绕过主绳,再从主绳与右绳形成的圈中穿出;

6)拉紧,继续下一轮编结。

3.编完之后,剪断余线。用打火机烧副绳尾部,趁热抹在主绳上固定。

4.装饰玉珠、木珠、铜钱、瓷珠等饰物。

四、学生制作

1.选择自己喜爱的色绳及饰物。

2.构思怎样编,在什么位置装饰什么样的饰物,怎样穿插、固定。可以画几个草图,做到心中有数。

3.编制完成,教师指导并及时解决问题。

五、展示总结

1.展示部分学生作业,学生互评、师评。

2.出示用平结编成的动物图案、蜻蜓结、表链、发夹、小型壁挂或背包,引发学生继续尝试、创造的兴趣。

3.布置下节课的课前准备

第二课时

一、交流讨论、导入新课

1.学生展示自己上节课编好的平结饰物,交流编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2.平结是一种实用常见的基本结形,还有一种结形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出示小饰物,介绍盘长结。

二、盘长结的编法1.盘长结的结形曲线,有如盘肠而得名。据北京雍和宫的法物说明册记载;佛门有八宝.即法螺、XXXX、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和盘长八件宝物,又称“八吉祥”。盘长为八宝中的第八品,有回环贯彻一切通明之说,象征贯通天地万物的本质,能够达到心物合一、无始无终和永恒不灭的境界。它虽是八宝之末,却代表佛门八宝的全体。所以盘长结是一种具有非常美好的祝愿和祈福的结形。

(大盘长结、盘长结的线路图、泡沫板、珠钉、色绳、镊子。)

2.示范,带着学生一步步编结。

1)按照书上或教师提供的线路图穿插走线,注意在色绳转折穿插处要多用珠钉固定,防止走形。

2)线路走完后再检查一次,确认无错误。

3)俗话说“三分编,七分抽”,抽结形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直接关系到结编得成败与否。

●示范一个错误的抽法,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结形不能着急乱扯。

●用镊子从色绳的一头向另一头逐渐抽拉,循序撤掉珠钉,直至结形抽紧收平。

4)打结固定。

5)装饰饰物。

6)做穗子。

3.学生再默画一个盘长结的线路图,并记牢。

三、拓展

1.盘长结是代表吉祥、美好的福件,它的连绵不断的结形对宗教、民间艺术甚至现代标志设计都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出示几个范图,引导学生分析其含义。中国联通公司标志、民间剪纸作品、布达拉宫门帘、多种在盘

2.盘长结是一种美好、吉祥的基本结,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演示出很多变化结。鼓励学生尝试编出或在课外了解更多的结形。

四、总结

今天我们只是学了中国结的几种常见结形,实际上结的形式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结,它已扩展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留心观察,你会发现结的运用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让我们用充满智慧的头脑和灵巧的手及敏锐的眼共同创造出更辉煌的中国结文化。

教学反思:

第五课《远古的呼唤》

教材分析: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选择了原始状态下“远古的呼唤”的艺术行为作为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创作、表演在潜移默化中接近和理解原始艺术,在自主探究“远古的呼唤”中提高设计、制作和组织能力。教学中需要挖掘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它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结点而设计教学内容,这是美术课改后设置的一个全新的领域,也是美术课改中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在图书馆、网上搜集有关原始社会生活、生产的文字、图片、故事、音像资料,了解原始风情,感悟原始艺术。进而使学生能珍视世界各民族文化,培养其宽容态度和健康完美心理。

2.引导学生阅读《火种》剧本,分析角色,让他们能结合自己对原始社会的认识和了解,齐心协力动手包装具有原始风格的角色。进而使学生能感受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思想、情感、追求,品味原始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3.通过学生投入地参与搜集、制作、表演等活动,使其能充分感受创作的激情和乐趣。进而使学生的自我探究和动手能力、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组织和活动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对原始艺术的感受,结合自己对原始艺术的了解,尽可能地在创作中体现原始风格。

教学准备:

1.老师把搜集的反映原始社会和原始艺术的图片、实物在教室里布置一个图文并茂的展览。

2.师生共同准备一些能体现质朴、粗犷、野性的制作材料。

3.课件准备。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地点:多媒体教室

一、欣赏导入

音乐中,教师引入课题《远古的呼唤》。同学们听到了来自远古的音乐,你现在有什么联系和感受?

根据自身的经验,学生讨论对远古部落的认识(包括面具、服饰、舞蹈、习俗)……

电脑显示屏上都显示网页课件《远古的呼唤》的首页,具有远古时代风格的音乐响起。

二、展示学生查找的资料

进入主题,请同学们上网查阅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

——原始陶器、雕塑、壁画……

A.古埃及与美术绘画、雕塑

B.古希腊与美术绘画、雕塑

C.古非洲与美术绘画、雕塑

比较分析后,找出远古时代部落面具、服饰的共同特征,并找出你喜欢的面具图形,填写课堂收获表。

1.面具:面目狰狞、可怕、神秘,有保护威慑作用,也有装饰性。

2.服饰:色彩丰富,对比明显,个性夸张,材料运用广泛。

三、小结

面具其实是一种图腾文化,石器时代是人类早期图腾文化得到大发展的时代,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许多优美而奇异的图形,如原始岩画、图腾标志、文字图画、象形文字等等,大多产生于这个时期。到了新石器石代晚期,原始图形已经从记事和作为氏族群体标志的实用功能,逐步向记事、图腾标志与装饰美化功能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这时候,人类不仅对图形的表达功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对图腾的审美功能有了新的认识。

四、学生利用收集的资料了解面具特点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设计

以远古面具图案作参照,再根据自己喜好创作一张具有原始风情的面具。

1.告诉学生简便的图案形式。

2.提示应注意的问题(图案设计统一,色彩搭配合理,考虑五官位置等等)。

3.解答学生的问题。

五、展示

展示学生作品,教师总结,布置下节课任务(学生熟悉剧本,准备工具材料)。

第二课时

地点:教室

一、情景激发

学生置身于粗犷、豪放的远古音乐中,讨论远古部落面具制作的相关问题。

1.选用什么样的材料来表现?

树叶、绳子、纸张、羽毛、布……

2.选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

平面设计——绘画、剪贴……

立体构成——泥塑、纸塑……

3.如何与剧本角色联系起来?

根据具体情况做面具。

二、讨论剧本

分组讨论剧本,分配角色,安排制作任务。

1.了解一个名为《火种》的剧本,可改编。

(剧本一:见书P18)角色1:首领

角色2:青年

角色3:两个长老……

2.改写剧本。

(剧本二:远古时期,有一位少年叫“羽”,在一次狩猎中,他在虎口中救下了“晨”的少女,两人一见钟情……)

角色l:少年

角色2:少女

角色3:虎……

三、创作表现

学生结合对原始艺术的理解。大胆运用已有材料进行创作:集体动手包装角色,使角色的外表具有原始风格,并制做道具

1.构思:根据表演的人物来创作。

2.制作:纸工+羽毛

泥塑+颜料

(树叶、布等容易准备的材料都可用上)

四、情景表演

1.3—4位预备好的女同学表演舞蹈,拉歼表演的序幕。

2.分组表演不同剧本。(控制好时间)

3.师生共同欢呼,享受乐趣。

五、时装秀(根据每班实际情况调整)

选取有个性的面具、服饰,让学生穿戴好,走一段时装秀,大家评价。

六、总结

鼓励学生进一步关注原始风格的物品,做有益的收藏。

教学反思:

估计学生通过制作、表演后兴致很高,很难让他们安静下来说或者听,加之本节课的容量大,所以改变了常规的面向全体的课内评价方式,把评价环节以访谈的形式放在课后进行,其目的是想通过找几个有代表性的同学说说想法,来了解大部分人的情况。这是对一种新的评价方式的尝试。至于说到留意与收藏,不过是想让学生能在今后的生活中主动地去留意“艺术”乃至“原始艺术”而已。就本节课而言,参与制作和提高修养才是重要的。

第六课《星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欣赏星空,感受星空的美丽;了解星空的有关知识;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2.技能目标:用各种表现手段从美学的角度去创造星空;学会运用网页浏览的技能自己去获取知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生活的情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讨论、表达等活动。

教学重点:

从审美的角度欣赏星空;善于探究,善于表现以及积极主动参与活动;

教学难点:

运用各种表现方法创造性地表现星空。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能从星空图片中获得某种美感启示,借助合适的材料和手法表现星空。

教具:课件,用特殊表现手法绘制的画,构图练习材料。学具:盐、水彩纸、色纸、颜料及上色工具等。

一、活动激趣

1.教师出示用撒盐、吹色、油色吸附、染纸等方法表现的画,分发给小组。

2.学生讨论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

3.鼓励学生尝试表现。学生分组制作,比赛看哪一组用的方法多,效果好,速度快。

4.学生把作业粘贴在教室展板上?

用撒盐、吹色、油色吸附、染纸等方法表现的画面。

二、欣赏探究

1.出示星空的图片,与学生作业比较。

提示语:广阔的天空,深邃而神秘,闪烁的星星好像宝石镶嵌在天幕上。刚才我们活动中运用的手法是否可以表现美丽的星空呢。

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关于星空的故事、传说.以及宇宙知识,激发学生对星空的探索欲望。

3.欣赏星空的图片,从星空的色彩、星空的形状与布局、日月星辰的运行变化、形态与明暗的对比等方面进行交流,从而获得色彩、节奏、造型的美感启示。

4.进一步欣赏表现星空的作品。

胜井三雄的“计算机设计展的海报”分析;经电脑处理的“银河系图片”;皮尔·门德尔的“平面设计”作品分析等。

5.教师出示一幅表现星空的平面设计作品,利用photoshop软件改变了构图、色彩、形状的新画面,分析构图、色彩、形状等,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6.几名学生上台分别作构图的拼摆练习。

7.台下学生评价,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并调整构图,通过对比加强对构图的认识。

表现星空的作品:胜井三雄的“计算机设计展的海报”、经电脑处理的“银河系图片”、皮尔·门德尔的“平面设计”作品等;教师表现星空的平面设计作品.以及利用photoshop 软件改变了构图、色彩、形状的新画面;

教师准备展板,一些简洁造型的纸卡、双面胶等。

三、尝试表现

1.结合星空的图片资料,借助合适的材料和表现手法绘制一幅表现星空的美术作品。可以合作完成作业。

(鼓励学生尝试创造新的表现手法)

2.星空图片循环浏览。

3.教师个别指导。

星星图片展示;播放音乐,营造气氛。

(《Twinkle,Twinkle, LittleStar》等歌曲)

四、课堂小结

1.星空给了我们很多美感启示,也给我们无尽的遐想,激发我们去探索它的奥秘……

2.布置下节课的准备工作:收集与星窄有关的科幻画、绘制工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星空的有关知识,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运用合适的材料、方法创作关于星空的科幻画。

教具:课件(Flash动画、探索太空的影像资料、与星空有关的科幻画等)。

学具:水彩、水粉、油画棒等绘制工具以及科幻画。

一、情境导入

1.播放一段与星空有关的Flash动画。 (展现星空的美丽画面,设计的两个卡通人物展开有关星空的对话,引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

与星空有关的Flash动画。

二、欣赏感受

1.播放一段探索太空的影像资料,以及呈现星空的图片资料。

2.提示语:科技的腾飞,帮助我们探索宇宙未知的领域,也为我们获得了丰富的视觉形象,展现了神秘而美丽的新世界,启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3.欣赏与星空有关的绘画作品。

探索太空的影像资料;

星卒题材的绘画作品。

三、交流探讨

1.学生交流、讨论与星空有关的科幻画和科幻电影。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使课堂保持活跃的气氛。)

2.畅谈对星空的认识以及自己的理想与愿望。

(教师引导讨论的方向,例如如何利用宇宙为人类服务、理想的宇宙世界、未来的家园等类的话题,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星空题材的科幻画、科幻电影片段。

四、构思设计 (学生进行绘画创作。)

1.先设计创意,画出草图;

2.然后谈出自己的想法,同学提出建议,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3.最后完善构思。

五、创作表现

1.运用合适的材料,结合第一节课中学习的特殊表现方法绘制关于星空的科幻画,表

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并给作品取名字。

2.在投影仪上展示作业,并进行介绍。

3.学生相互评价作业。

(针对作业的构思、立意、构图、色彩等方面问题展开评价。)

4.激励学生进一步加强探索宇宙世界的热情,关爱自然、关爱生活。

教学反思:

第七课《运动》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学习、赏析艺术作品中的动态美,并学习用各种艺术语言表现动态的美,用动作、动态表现情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制定的阶段目标,教材选择了“运动”这一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课题,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探索美术的表现语言、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运动的特点、本质。

2.让学生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有一定的思考,培养学生语言、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学习、感受、发现生活中的动态美,用艺术语言表述动态美,用运动的形态表达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感受艺术中的动态美。

教学难点:用各种艺术语言表现人物动态,并能表达一定情感。

学具:绘画用具、剪刀、纸、塑泥、铁丝、易拉罐、泡沫等可塑材料。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问导入

1.欣赏刘翔在第28届夏季奥运会男子110米跨栏项目中跑的全过程,感受运动在视觉上给人带来的速度美、动作美、力量美和韵律美。

2.设问:在美术创作中可运用哪些媒材?(绘画、摄影、雕塑等。)

播放刘翔在跨栏项目中跑的视频

二、具象造型(写实手法)

(初中美术教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汇总(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汇总(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总目标: 1、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中,体会到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2、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单元课时: 本单元分2课时教学。 活动安排: ◆观赏与描述: *你是否知道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的性质和情节? *你对作品所表现的劳动场景有什么感受?

*你对作品中人物的劳动心情和态度有什么感受? ◆分析与研究: *你对这些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 *你了解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吗? *你能不能想像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 ◆讨论与解释: *你从这些表现人类劳动的美术作品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审美感受?*不同的人物对劳动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和感情? ◆体验与评价: *你对人类劳动的意义有什么体验和联想? *你对“劳动创造世界”有什么体会和看法? 活动一 1、课题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上) 2、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3、课时1课时

4、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课件、课外收集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课本等。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钢笔、笔记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5、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① 通过欣赏(用课件展示)表现劳动题材的中外美术作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 ② 教师宣布本课时教学任务及采用的学习方式方法,要学生注重对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谈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③ 学生预习,看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认真观察、思考问题。 (2)发展阶段 ① 欣赏、评述《在激流中前进》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请几名学生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人教版最新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集

七年级美术下册 教 学 教 案 杨店乡九年制学校 教师:冯伟伟 格尔尼卡 一、教学目标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五、教学方法:欣赏法.理解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1、联系学生在生活中绘画时对情绪的体现和认识,体味情绪与作品风格的关系。 2、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也来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你来设想一下,他们是在什么情绪下创作绘画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学习新内容: 1、直观感受作品,并 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 受。 2、探究:理解作此文 内涵应从几个方面入 手。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作者、作品、背景资料。 4、欣赏作者其他作品和同一时期画家作品,认识立体主义的作画方法,及其形成的原因。 (三)赏析作品: 1、结合课件展示,引 导学生观察牛、马、母 亲、灯、举灯的人、跳 楼的人、逃生人的表 情、姿态,用形容词或 短句描述其带来的心 理感受,并讨论、分析 画面形象的象征意义。 2、理解象征性艺术手 法的应用。 3、分析作品色彩、构 图对作品主题表达所起的作用,对作品进行归纳性评价。 (四)、总结赏析办法: 1、在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说出现在对作品的感受及学习收获。 2、总结赏析这类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 (五)练习活动: 联系1937我国人民生活的悲惨状况,激起学生的情绪,尝试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半抽象的绘画方法表现自己对战争的感受 (六)、展示作品: 1、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与解释。 2、拓展知识,表达战争感受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戏剧文学、音乐等。 七、板书设计 格尔尼卡 牛头:德国法西斯 马;西班牙无辜百姓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最新最全】

第一单元什么是美术 第一课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与表现.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文化的多重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立意与表现方式及手法。 难点:怎么理解美术一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不同肌理的石头、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课前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一)引导阶段: 1、教师活动: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为背景音乐,观看祖国壮丽山河的实景图片,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一起欣赏毛主席的著名诗词《沁园春·雪》。 2、教师活动:快速画出中国版画的轮廓线。提出讨论:这样的图形作为歌颂祖国山川美景的图画可以吗?说说你的观点。 3、教师总结: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符号化的形象很难传递出深厚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情感上的共鸣就需要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点明课题。(二)发展阶段: 1、教师和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绘画作品《江山如此多娇》,教师介绍尺寸、绘画技巧,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分析: (1)从构图角度分析:近景、中景、远景分别是什么? (2)从色彩角度分析:画中怎样体现出季节、时间段的? (3)图画中的形象分别具有哪些象征意义? (4)画家们是通过怎样的视角表现如此宏大的场景的,换种表现视角行不行?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2、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几块不同质地的石头,找几位同学触摸之后对其质感进行评价,以便更好的理解画家对山石肌理感的表现。 (1)自然山石的幻化——“抱石皴”法。 (2)红日的霞光对画面整体气氛的烘托作用。 学生思考、体验“肌理”的含义。 3、多媒体展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在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作业布置】 结合本课欣赏的作品,谈谈自己对美术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的理解。

七年级美术教案下册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课《过去的日子》 教材分析: 《过去的日子》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湘版)七年级下册。教材以美术、摄影作品为线索,引发学生的丰富联想,并组织活动内容: 1、欣赏课本上美术、摄影作品,对作品所表现的时代、人物、环境等内容进行分析,谈你的感受;观看家庭老照片,听祖辈、父辈的故事,谈一谈你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并将当时的情景画下来。 2、用速写或卡通、连环画、摄影等形式,描绘、表现当前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 学生分析: 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起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学会关注生活,关爱自然环境,发现和感受真、善、美的事物,促进个性发展;有意图地运用美术语言,记录和表现过去的事情,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认识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功能作用,掌握分析艺术作品所表现出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的方法;尝试用多种绘画表现语言表现生活。 教学难点: 艺术作品中“主题”的把握——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如何画才能体现主题”;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思维的开拓;如何让学生在欣赏与感受艺术作品的过程中理解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自主表现——用绘画的形式把在过去的日子里值得回忆的人或事画下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捕捉”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今天,把握明天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体现课堂的开放性、活跃性;改变过去“教师的权威”为“学生的朋友”,开启学生封闭的心扉;彻底改变过去注重美术绘画技能的传授倾向,强调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与教师架起友谊的桥梁,并在愉快的“谈心”活动中,感化学生,形成一堂轻松愉快的、充满和谐的美术课。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体现“过去的日子”的主题的音乐磁带及有关美术、摄影作品,学生准备儿时照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教学进度表: 周次课题 1-2周《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1课时3-4周《美术是个大家族》2课时 5-6周《小伙伴》2课时 7周《在校园中健康成长》2课时 8周《我们的风采》1课时 9周《有创意的字》1课时 10-11周《精美的报刊》2课时 12-13周《描绘我们的校园》2课时 14-15周《设计我们的校园》1课时 16周《实用又美观的日用产品》1课时

第一单元什么是美术 第一课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与表现.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文化的多重关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立意与表现方式及手法。 难点:怎么理解美术一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不同肌理的石头、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作业布置】 结合本课欣赏的作品,谈谈自己对美术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的理解。【教学反思】 1、《江山如此多娇》这幅作品到底美在哪? 2、今后欣赏美术作品从哪几方面着眼? 第二课美术是个大家族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学科特征及美术的主要门类。

过程与方法:掌握美术作品中不同门类所涵盖的种类和代表种类的风格特征。了解美术作品除了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外,还是兼具使用功能的艺术门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美术作品正以形象化、直观化的特征证明着人类社会和文明的进步,提升着人们的生活品味,促进着世界多元化的传承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特点及区别,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 难点:掌握学生的类别及不同角度的分类。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总课时:第2课时)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美术七年级美术教案(下)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劳动 第一课----------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第二课---------- 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第二单元春天畅想 第一课---------- 色彩的魅力 第二课---------- 春天的畅想 第三单元富有活力的运动会 第一课---------- 凝练的视觉符号 第二课---------- 亲切的使者 第三课---------- 喜悦与收获 第四单元校园艺术节 第一课---------- 广而告之 第二课---------- 盛情邀约 第三课---------- 独特的装扮 第五单元平面设计的盛宴

第一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理论,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解决问题和分析评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画家的创作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解决问题和分析评述的能力。教学难点表现性艺术是否符合这一观点。教具准备课件、画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课: 1.回忆上学期的美术作品《开国大典》,分析说明这是一幅什么形式的美术作品? 2.作品描绘了什么? 3.作品表现的容是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 4.它来源于什么? 板书部分课题——源于生活 二、新授:

(1)欣赏王式廓的素描作品《血衣》,对照资料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多媒体展示并介绍画家和创作背景)思考讨论:1.作品的题材容是怎样来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类事件,艺术家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吗? 2.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3.作品中重点突出了哪几个人物? 4.在作品中寻找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谈谈作者是如何去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和性格? 5.谈谈你对整幅作品的感受。可见,美术是源于生活的。 (2)通过表现艺术作品,进一步说明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主题。播放格尔尼卡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毕加索及立体主义绘画。 三、课堂小结: 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善于发现,学会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 第二课时 一、继续上节课的艺术作品分析 a.播放格尔尼卡的图片,请同学用一两句话谈谈你初看该作品的感受。 b.师讲述《格尔尼卡》创作背景,请同学们仔细对照P4的文字说明及艺术形象区读懂该作品。(引导学生探讨发现其夸变形的手法) c.思考讨论 《格尔尼卡》这幅表现性绘画中的形象也来源于生活吗?它和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从而印证本课课题——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二、展示课文中不同材质的工艺和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本身的特征与作

人美版 最新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集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自学;格尔尼卡 一、教学目标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五、教学方法:欣赏法.理解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1、联系学生在生活中绘画时对情绪的体现和认识,体味情绪与作品风格的关系。 2、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也来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你来设想一下,他们是在什么情绪下创作绘画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学习新内容: 1、直观感受作品,并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 2、探究:理解作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https://www.360docs.net/doc/0d3316627.html,品内涵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作者、作品、背景资料。 4、欣赏作者其他作品和同一时期画家作品,认识立体主义的作画方法,及其形成的 原因。 (三)赏析作品: 1、结合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牛、马、母亲、灯、举灯的人、跳楼的人、逃生人的表情、姿态,用形容词或短句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并讨论、分析画面形象的象征意义。 2、理解象征性艺术手法的应用。 3、分析作品色彩、构图对作品主题表达所起的作用,对作品进行归纳性评价。(四)、总结赏析办法: 1、在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说出现在对作品的感受及学习收获。 2、总结赏析这类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 (五)练习活动: 联系1937我国人民生活的悲惨状况,激起学生的情绪,尝试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半抽象的绘画方法表现自己对战争的感受 (六)、展示作品: 1、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与解 释。 2、拓展知识,表达战争感受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戏剧文学、音乐等。 七、板书设计 格尔尼卡

新人教版_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总课时:第3课时) 第二课时:(总课时:第4课时)

【作业布置】 用线造型的方法画一幅人物肖像画,并表现出其相貌特征。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的学习内容是学习人物脸部的比例、表情特点、以及人物头部的基本形等知识,以及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等。让学生明白人物头像写生的意义,人的形象最为生动完美,又富于动态、表情和个性特点的变化,因此,惟妙惟肖地画好人物形象也就是最为困难,需要较强的观察力、理解力和较高的素描技巧。人物头像的写生练习是获得这些能力和技巧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第二课在校园中健康成长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认识人体比例基础知识,观察和表现人物形象特征和动态特征,初步了解人物题材绘画的一般创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全身姿态的写生练习,感知人体结构的和谐美和人体的动态美.通过赏析画家的优秀作品进行再一定场景中以成组人物及情节表现一定主题的绘画创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提高对周围事物敏锐的观察和感觉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比例关系、人体运动时重心及人体的动态。 难点:运用速写的方式表现身边的小伙伴。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 课本、课件、人体站坐速写示范图 【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总课时:第5课时)

【作业布置】 运用所学的知识,用速写的方法表现身边的伙伴。 第二课时: (总课时:第6课时 ) 【作业布置】 选取学校生活的一个活动场面,用速写的方法来表现。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我们的风采》教案

《我们的风米》教案 课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一)认知: 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 (二)技能: 1通过欣赏、评述,启发学生关注校园服装,体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学生装。 2?运用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尝试设计学生装练习。 (三)情感: 通过对学生装的设计制作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的情感,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愿望。 教学重点:服装设计中的款式、色彩以及搭配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装”的设计和制作。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学生装设计作品欣赏多媒体课件。 (2 )请数名学生课前穿好大小合体、款式新颖、色彩搭配协调的学生装。 2.学生准备

(1)搜集有关学生装设计效果图、照片、图片等资料。 (2)铅笔、水彩笔、油画棒、各色布头或彩纸、剪刀、双面胶、白纸等。 教学设想 美来源于生活,服装也是如此,从学生生活说起,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容易自然而然地导入学生服设计这个主题。 这堂课容量很大,有很多服装款式设计知识必须让学生明白,而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 自学(课前复习)既可调动每个学生自主学习,又为学生掌握本课知识点的掌握争取了时间。 而教师如何让学生的自学“活”起来,这一点也极为重要,教学活动必须紧凑、自然、活泼又不能紊乱。我想了很多方法,最后就以学生带着问题学,活动中遇到有关困难互相帮助解决或向教师求助,同时辅助以某一活动或小游戏,使设计的理论知识得以进一步加深和理解。 在模拟制作时,学生的构思由自己的着装展开,在感受不同的学生装的同时,学生更 能有针对性地评说,而不知不觉中为自己的模拟制作提供了雏形。教师的范作,又无意中给他们以制作的方法提示,加上剪贴的方法简单又易出效果,学生容易带着兴趣操作。合作学习是很必要的,教师更多地是让学生在合作中能互相影响,使构思更丰富,更精彩,同时能 培养其美术的综合、协调能力。 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可以使学生的美的冲击范围更广,同时让自己的作品更成熟,也更完美。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 新课导入 校园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地方,学生装是我们身份的标志之一。穿上一身自己所喜欢的学生装,不仅能使学生们显得更精神,而且对于他们的学习热情的提高也大有帮助。试想,有谁愿意穿上连自己也不喜欢的衣服还高高兴兴的呢?让我们奉献出我们的智慧和热情,为

(完整word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 第一课时 教学分析: 本课以风景画展开教学,通过分析朝戈作品《草原的路》,帮助学生理解绘画风景画中的透视现象及其相关知识,解读其情感表现;重点以霍贝玛的《村道》来寻找其基本方法 和透视规律;强化学生对透视基本规律的了解与掌握,帮助学生了解透视知识在绘画中的 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空间意识。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风景画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体验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 2、通过对作品的透视规律分析与学习,加强对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 3、能通过图片或作品,表现出透视规律的风景作品。 4、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透视现象与规律,感受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的空间感,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探讨,扩大学生参与性,在表现中实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形成初步的表 现与运用意识。 5、通过分析作品,感受作品所给予的情感因素,并初步理解风景画中特定劲舞描绘的 情感表现力。 教学重点: 1、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 2、掌握风景画中的透视,能运用透视表现于风景作品中。 教学难点:如何把自己的理解通过作品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家乡自然风景;拿一张白纸,钩一幅简单的家乡风景画;典型作业评比; 问:哪一张作业更有空间感? 体会如何在平面的二维空间表现出立体的三维空间。 二、新课讲授 《风景画的透视》 1、欣赏朝戈《草原的路》给你什么感觉?

体会作品所表现出的对家乡的情感; 分析作品中的透视现象:水平线:开阔斜线:深远 思考题:如果把斜线换成直线,你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总结:透视的规律 2、透视知识: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基本方法: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自学第7页概念) (1)霍贝玛《村道》指出作品中视平线、消失点(心点)、透视线分别在哪里?属于什么透视? 对照透视图; 平行透视规律小结:与画面平行的无透视变化;其他则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 低。 (2)袁运秿《马棚》指出作品中视平线、左右消失点、左右透视线分别在哪里? 对照透视图; 成角透视规律小结:都会呈现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3、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欣赏古元作品及其他作品,并判断其透视现象。 分析农民画作品中的透视:了解农民画中透视。 4、第4页练习,思考这是为什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5、学生实践 从课件中或课本风景摄影作品中,用线条临摹,重点表现画面中的透视关系。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发现问题,提示修正。 三、讲评 选出有情感表现、较准确的透视表现部分优秀作业,进行简评。 生生互评;师生点评。 四、课后总结 教学反思:

人教版最新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集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2013—2014学年度下期七年级美术 教

学 教 案 冕宁县富强学校教师:姚兰 格尔尼卡

一、教学目标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五、教学方法:欣赏法.理解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1、联系学生在生活中绘画时对情绪的体现和认识,体味情绪与作品风格的关系。 2、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也来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你来设想一下,他们是在什么情绪下创作绘画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学习新内容: 1、直观感受作品,并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 2、探究:理解作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https://www.360docs.net/doc/0d3316627.html,品内涵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作者、作品、背景资料。 4、欣赏作者其他作品和同一时期画家作品,认识立体主义的作画方法,及其形成的 原因。 (三)赏析作品:

1、结合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牛、马、母亲、灯、举灯的人、跳楼的人、逃生人的表情、姿态,用形容词或短句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并讨论、分析画面形象的象征意义。 2、理解象征性艺术手法的应用。 3、分析作品色彩、构图对作品主题表达所起的作用,对作品进行归纳性评价。(四)、总结赏析办法: 1、在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说出现在对作品的感受及学习收获。 2、总结赏析这类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五)练习活动: 联系1937我国人民生活的悲惨状况,激起学生的情绪,尝试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半抽象的绘画方法表现自己对战争的感受 (六)、展示作品: 1、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与解 释。 2、拓展知识,表达战争感受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戏剧文学、音乐等。 七、板书设计 格尔尼卡 牛头:德国法西斯 马;西班牙无辜百姓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第一课《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 (2)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 (3)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 (4)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 (2)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特别是唐代仕女画独特的艺术魅力; (3)了解唐代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 教学难点: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一、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学习任务。 教师要求学生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网页、网站,收集、整理和《捣练图》相关的信息资料。(可制成读书卡片) 二、播放影视剧《大明宫词》片段,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共鸣,对唐代妇女的社会生活状况有个直观印象。 导入《捣练图》。 三、尝试以制作简单网页的形式学习《捣练图》及唐代仕女画: 以网页设计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一)版块设计: 学生在掌握一定制作网页方法和要求的基础上,分组讨论网页版块组成。教师给予适当指导。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确定。

版块二:宋徽宗赵佶(相关文字、图片) 版块三:唐女性形象(相关文字、图片) 版块四:画家小传(相关文字、图片) 版块五:思考与讨论 (二)围绕《捣练图》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实网页版块。 1、分组讨论以上前四个版块。通过汇总已备学习资料,查阅书籍,上网等形式,将和本专题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归并,经讨论一致同意后整理成文,由各组派代表陈述本组观点。 2、重点分析第五版块,确定研究内容。 教师点拨学生从不同角度确定“思考与讨论”版块的内容。学生思考、讨论、分析、解决,总结。 (1)从美术的角度(《捣练图》传达的直接信息) 内容分析;构图样式;绘画技法;色彩;细节描写;艺术风格等 (2)从历史的角度(《捣练图》传达的间接信息) 主要通过画中唐代妇女经济; 文化;政治;民族关系:地理角度(信息综合) 《捣练图》与你了解的西方古代人物画相比有什么不同?收集西方古代人物画资料。 三、学习结果检测、呈示。 1、随堂检测 由教师出题或学生出题,学生抢答,检验学习结果。(题目如下:) 作者及年代;《捣练图》属于什么画种; 采用什么构图样式;采用哪些绘画技法; 色彩特点;作品风格等 2、版块评比。 将网页上传到校网站或因特网,对各小组设计制作的版面进行评比,设以下几个奖项:组织奖、创意奖和技术奖,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3、撰写感受或美术论文。 将学习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结论及制作网页的经过等记叙下来 将研究性学习的结果或对其中较感兴趣的一点撰写成美术论文。

新人教版_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总课时:第3课时) 第二课时:(总课时:第 4课时)

【作业布置】 用线造型的方法画一幅人物肖像画,并表现出其相貌特征。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的学习内容是学习人物脸部的比例、表情特点、以及人物头部的基本形等知识,以及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等。让学生明白人物头像写生的意义,人的形象最为生动完美,又富于动态、表情和个性特点的变化,因此,惟妙惟肖地画好人物形象也就是最为困难,需要较强的观察力、理解力和较高的素描技巧。人物头像的写生练习是获得这些能力和技巧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第二课在校园中健康成长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认识人体比例基础知识,观察和表现人物形象特征和动态特征,初步了解人物题材绘画的一般创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全身姿态的写生练习,感知人体结构的和谐美和人体的动态美.通过赏析画家的优秀作品进行再一定场景中以成组人物及情节表现一定主题的绘画 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提高对周围事物敏锐的观察和感 觉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比例关系、人体运动时重心及人体的动态。 难点:运用速写的方式表现身边的小伙伴。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 课本、课件、人体站坐速写示范图 【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总课时:第5课时)

【作业布置】 运用所学的知识,用速写的方法表现身边的伙伴。第二课时:(总课时:第6课时)

选取学校生活的一个活动场面,用速写的方法来表现。 【教学反思】 人物速写,是在较短时间内概括而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形象和动态的一种绘画形式, 其任务是迅速捕捉人物的形象特征、运动姿态和生活情趣。一般是以线造型,强调 简练、概括、生动的笔法。是为绘画创作搜集素材最为常用的手段。 第三课我们的风采 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学生装的基本知识,学习学生装的设计。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学生装设计的了解、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 学校的情感,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装设计的款式及特点。 难点:学生装的设计及绘制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总课时:第7课时)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 单元总目标: 1、通过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述,使学生了解艺术家以及人类对生 命活力的向往、热爱和艺术表现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 2、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与研究,使学生了解物种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 的相互依存关系。 3、通过对作品的研讨与解释,使学生初步懂得,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 着人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4、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使学生对美术作品涵育美感与陶冶情操的 功能与价值有初步的体验和认识。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教版)七年级,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述,使学生了解艺术家对生命的向往与热爱,感受到艺术表 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肯定,懂得艺术家对自然的欣赏与表现包含着人 的精神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学生分析 七年级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胜心强,初步接触过一些中外美术作品,对 美术欣赏普遍感兴趣,能够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单的欣赏与陈述,基本具备了一些欣赏知识。具体地说,他们对作品的表现形式诸如油画、中国画等的认识不会感到困难,但对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够透过美术作品的表面现象抓住美术作品的本质。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在了解 作品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艺术作品的内涵美,启发学生在课外主动地去关注艺术。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围绕欣赏评述的问题,自主欣赏美术作品,记下欣赏的体会或疑惑,从网上查找有关资料,深化学生对“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进行质疑解惑,充分体验艺术作品的美感与真谛,让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遇到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如围绕“艺术是什么”、“美术作品中的生命指的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分析。除了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中对生命 与自然的感情外,还应让学生对作品的形式、内容、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与传闻 轶事进行综合探索,在此基础上联系其他学科(音乐、文学、影视等)进行综合探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基本内涵是本节课的重点。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整本

周次课题 1-2xx《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1课时 3-4xx《美术是个大家族》2课时 5-6xx《小伙伴》2课时 7xx《在校园中健康成长》2课时 8xx《我们的风采》1课时 9xx《有创意的字》1课时 10-11xx《精美的报刊》2课时 12-13xx《描绘我们的校园》2课时 14-15xx《设计我们的校园》1课时 16xx《实用又美观的日用产品》1课时 第一单元什么是美术 第一课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与表现.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文化的多重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立意与表现方式及手法。 难点:怎么理解美术一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不同肌理的石头、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二次备课 课前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一)引导阶段: 1、教师活动: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为背景音乐,观看祖国壮丽山河的实景图片,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一起欣赏毛主席的着名诗词《沁园春·雪》。 2、教师活动:快速画出中国版画的轮廓线。提出讨论:这样的图形作为歌颂祖国山川美景的图画可以吗?说说你的观点。 3、教师总结: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符号化的形象很难传递出深厚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情感上的共鸣就需要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点明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和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绘画作品《江山如此多娇》,教师介绍尺寸、绘画技巧,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分析: (1)从构图角度分析:近景、中景、远景分别是什么?

湘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集

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现美、表现美,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视知识,学习风景画的构图,参考摄影作品改画风景。运用透视、构图知识,画家乡的风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与讲解,了解一幅好的色彩风景画应该具有的构成因素,懂得如何欣赏,尝试几种表现风景画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色彩风景画的欣赏能力,理解色调对情感的作用,提高动手能力。教学难点 :用已有的色彩知识,通过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彩色纸、水粉颜料等。 学具:各种颜色、彩笔、彩色纸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图片欣赏。结合教材图片,让学生体会、感受不同季节不同色调的风景画。感受理解色彩给人的不同的视觉心理。独立思考,回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分析作品。 合作交流、全面提高。朝戈、古元、霍贝玛等名画家作品中如何运用色调和各种色彩表现形式来表达内心感受的。分析问题,体会作者的创作情感的表达, 赏析结合。 三、对比讲解。 想象、提高结合教材中的《马棚》讲述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要点:1、平行透视有一个消失点,又叫一点透视,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又叫两点透视。学生观察、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2、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进宽远窄。 四、小试牛刀。 合作、交流。,指导学生练习两种透视。“实战训练” 五、小结。 讲评练习,强调要点, 理顺要点。 第二课:《黑白世界 教学内容 :黑白木刻、黑白画的制作。 教学领域 :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 1. 用示意图分析木刻作品的黑白关系,联系个人生活表达情感。 2. 运用黑白造型手法创作黑白画。 3.认识木刻的工具及其操作技法。 4.学习刻刀的操作并运用于作品的临摹。 教学重点:学习黑白画的知识,并感受其概括、节奏美感。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点、线、面组织画面,来表现黑白灰的效果,完成有创意的黑白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硬笔以及简便的木刻刀具和板材。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劳动

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第1课色彩的魅力

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第2课春天的畅想 春天的畅想(造型表现) 活动一感受春光了解春天 教学设计(一) 设计思路 本单元属于造型与表现的单元,在本单元中有三个活动,活动一是欣赏与评述《感受春光了解春天》。首先,展示体现春天的各种图片,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的春天。第二,美术大师是如何表现春天的,分析古今中外名家的作品如何表现春天。第三,提示学生如果表现春天,自己会用什么表现方法表现,并总结春天给人的寓意及象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笔下的春天,感受艺术家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 2.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引发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3.提出适合自己表现春天的艺术形式或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艺术家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的作品赞美春天。 教学难点 用恰当的形式表现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教学设计(二) 设计思路 本单元属于造型与表现的单元,在本单元中有三个活动,活动一是欣赏与评述《感受春光了解春天》。首先,展示体现春天的各种图片,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的春天。第二,美术大师是如何表现春天的,分

析古今中外名家的作品如何表现春天。第三,提示学生如果表现春天,自己会用什么表现方法表现,并总结春天给人的寓意及象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笔下的春天,感受艺术家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 2.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引发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3.提出适合自己表现春天的艺术形式或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艺术家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的作品赞美春天。 教学难点 用恰当的形式表现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教师提问:如果你用绘画的方法表现春天,你会如何画? 二、欣赏古今中外绘画大师的作品。分析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春天的。 三、学生动手练习,用色彩表现对春天的感受。 四、学生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教师总结:春天的象征与寓意。 活动二生机蓬勃的春日景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春天是孕育生命、缤纷、蓬勃的季节。 2.学习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 3.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春天,为下一个活动作好铺垫。 教学重点 色彩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色彩的基础知识的运用。

七年级美术教案人教版

第一单元什么就是美术 第一课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与表现、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文化的多重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术作品就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立意与表现方式及手法。 难点:怎么理解美术一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不同肌理的石头、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课前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一)引导阶段: 1、教师活动:以歌曲《我与我的祖国》为背景音乐,观瞧祖国壮丽山河的实景图片,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一起欣赏毛主席的著名诗词《沁园春·雪》。 2、教师活动:快速画出中国版画的轮廓线。提出讨论:这样的图形作为歌颂祖国山川美景的图画可以不?说说您的观点。 3、教师总结:美术就是一种视觉艺术也就是一种造型艺术。符号化的形象很难传递出深厚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情感上的共鸣就需要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点明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教师与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绘画作品《江山如此多娇》,教师介绍尺寸、绘画技巧,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分析: (1)从构图角度分析:近景、中景、远景分别就是什么? (2)从色彩角度分析:画中怎样体现出季节、时间段的? (3)图画中的形象分别具有哪些象征意义? (4)画家们就是通过怎样的视角表现如此宏大的场景的,换种表现视角行不行?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2、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几块不同质地的石头,找几位同学触摸之后对其质感进行评价,以便更好的理解画家对山石肌理感的表现。 (1)自然山石的幻化——“抱石皴”法。 (2)红日的霞光对画面整体气氛的烘托作用。 学生思考、体验“肌理”的含义。 3、多媒体展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与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在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作业布置】 结合本课欣赏的作品,谈谈自己对美术就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的理解。 第二课美术就是个大家族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集

第三单元《校园的春天》 第一课标志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寻找和收集各种标志,认识和了解标志的分类与 设计的基本规律,初步懂得标志设计的方法。 2 能力目标:为学校的某个场所或某项活动设计一枚标志,让学生体会标志的设 计过程和制作特点。 3 情意目标:结合欣赏和设计活动,启发学生认识和体会标志的艺术美感。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以了解和认识标志的基本设计理念为目标,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寻找收集生活中各种类型的标志,认识和了解标志的特点,了解它的特定性和象征性,独特性和易识别性,初步懂得标志设计的方法,结合学过的基本知识,进行标志的制作和设计练习,通过实践和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标志的特点设计的理念。 难点:标志的创意构思设计。 四教学模式 欣赏————讨论—————赏析—————讨论—————练习——————品评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标志设计范例 学生准备:收集的标志设计资料学习用具 1

七:板书设计 * 课时分配: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学习标志的基本知识构思完成草图 第二课时:修改完善效果图 第二课海报设计 课型:设计、应用课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收集、欣赏各种海报,了解海报的种类和特点。 2、指导学生为学校艺术节设计绘制海报,让学生体会海报的设计过程和绘制特点。 3、结合欣赏和设计活动,启发学生认识并体会海报的艺术美感,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认识和了解海报和种类及特点,体会海报的设计过程。 3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启发学生,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来设计绘制海报。 三、教具准备 各种海报及海报应用的图片,影视资料,水粉颜料、剪刀、彩纸等。 学具准备 设计海报应用的图片、影视资料。 设计海报用的绘画材料,如水粉颜料、铅笔、画笔、尺规或现在的图片素材,彩纸、胶水、剪刀、刻刀等。 四、教法设计与学法指导 教师通过一系列活动,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探究发现、合作应用,必要时适时点拨。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这么美丽的海滨城市,多么幸福啊!荣成不仅环境优美,而且有很多著名的商品,如成山轮胎、石岛啤酒、嘉盛乳业。可想而知它们的广告宣传、广告效益也是很好的,那么在我们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你见过海报这种宣传画吗? (开始以尾部的方式直接引入,使学生展开对海报的联想) (板书)海报。海报又称招贴画或宣传画,它是一种平面张贴形式的宣传广告。其作用:广而告之,一目了然。 (板书以醒目的书写形式体现出海报的广而告之的特性,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请学生欣赏几副海报的挂图,增加对海报的了解,增强学生的认知欲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由联想到实际画面的欣赏,激活课堂的氛围) 接下来请我们共同欣赏一下有关海报的图片资料(点击欣赏),欣赏时请同学们认真留意每幅海报的主题内容及类型各是什么?我们将以小组抢答的方式进行提问,看谁答的又对又快,能够记得最多。 在悦耳的音乐声中欣赏完海报,老师提问,同学们,你都看到了什么,有哪一些内容的海报,请同学们来回答。老师归纳并表扬。 (带着问题欣赏海报图片,锻炼学生的敏锐的观察能力及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并采用小组抢答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刚才欣赏了这么多海报,那同学们自己想不想设计一幅精美的海报?好,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就是(点击画面,引导课题) 校园的春天――设计海报 (二)自主讨论获取新知 1、学习目标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点击出示目标)请一们同学来朗读一下。使学生对新知识探究有了针对性的目的性。 2、海报的分类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