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简答题

混凝土简答题
混凝土简答题

第2章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2.1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根据什么确定的?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哪

些?什么样的混凝土强度属于高强混凝土范畴?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根据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的。

我国新《规范》规定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有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和C80,共14个等级。

C50---C80属于高强度混凝土范畴;

2.2某方形钢筋混凝土短柱浇筑后发现混凝土强度不足,根据约束混凝土原理如何加固该柱?

根据约束原理,要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就要对混凝土的横向变形加以约束,从而限制混凝土内部微裂缝的发展。因此,工程上通常采用沿方形钢筋混凝土短柱高度方向环向设臵密排矩形箍筋的方法来约束混凝土,然后沿柱四周支模板,浇筑混凝土保护层,以此改善钢筋混凝土短柱的受力性能,达到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延性的目的。

2.3什么是混凝土的徐变?徐变对混凝土构件有何影响?通常认为影响徐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减

小徐变?

结构或材料承受的荷载或应力不变,而应变或变形随时间增长的现象称为徐变。

徐变对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工作性能有很大影响,它会使构件的变形增加,在钢筋混凝土截面中引起应力重分布的现象,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会造成预应力损失。

影响混凝土徐变的主要因素有:1)时间参数;2)混凝土的应力大小;3)加载时混凝土的龄期;4)混凝土的组成成分;5)混凝土的制作方法及养护条件;6)构件的形状及尺寸;7)钢筋的存在等。

减少徐变的方法有:1)减小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和水灰比;2)采用较坚硬的骨料;3)养护时尽量保持高温高湿,使水泥水化作用充分;4)受到荷载作用后所处的环境尽量温度低、湿度高。

2.4光面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作用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变形钢筋的粘结机理与光面钢筋的有什么不同?

钢筋和变形钢筋的S-i关系曲线格式怎样的?

光面钢筋与混凝土粘结作用组成部分:1)钢筋与混凝土接触面上得胶结力;2)混凝土收缩握裹钢筋而产生摩阻力;3)钢筋表面凹凸不平与混凝土之间的机械咬合力;

光圆钢筋的粘结机理与变形钢筋的主要差别:光圆钢筋的粘结力主要来自胶结力和摩擦阻力;变形钢筋的粘合力主要来自机械咬合作用;

(附图)

钢筋混凝土受力后会沿钢筋和混凝土接触面上产生剪应力,通常把这种剪应力称为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

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强度的主要因素有:混凝土强度、保护层厚度及钢筋净间距、横向配筋及侧向压应力、钢筋表面形状以及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的位臵等。

保证钢筋和混凝土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力的构造措施有:1)对不同等级的混凝土和钢筋,要保证最小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2)为了保证混凝土与钢筋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必须满足钢筋最小间距和混凝

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要求;3)在钢筋的搭接接头范围内应加密箍筋;4)为了保证足够的粘结在钢筋端部应设臵弯钩。此外,对高度较大的混凝土构件应分层浇注或二次浇捣,另外,对于锈蚀钢筋,一般除重锈钢筋外,可不必除锈。

第4章 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思 考 题

4.1 混凝土弯曲受压时的极限压应变cu ε取多少?

混凝土弯曲受压时的极限压应变cu ε的取值如下:当正截面处于非均匀受压时,cu ε的取值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不同而不同,即cu ε=0.0033-0.5(f cu,k -50)×10-5,且当计算的cu ε值大于0.0033时,取为0.0033;当正截面处于轴心均匀受压时,cu ε取为0.002。

4.2 什么叫“界限破坏”?“界限破坏”时的s ε等于多少?

所谓“界限破坏”,是指正截面上的受拉钢筋的应变达到屈服的同时,受压区混凝土边缘纤维的应变也正好达到混凝土极限压应变时所发生的破坏。

此时,受压区混凝土边缘纤维的应变c ε=cu ε=0.0033-0.5(f cu,k -50)×10-5,受拉钢筋的应变s ε=y ε=f y /E s 。

4.3 为什么要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全过程中各阶段的应力状态?它与建立正截面受弯承

载力计算公式有何关系?

因为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全过程中第Ⅰ阶段末(即Ⅰa 阶段)可作为受弯构件抗裂度的计算依据;第Ⅱ阶段可作为使用荷载阶段验算变形和裂缝开展宽度的依据;第Ⅲ阶段末(即Ⅲa 阶段)可作为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的依据。所以必须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全过程中各阶段的应力状态。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正是根据Ⅲa 阶段的应力状态列出的。

4.4 什么叫少筋梁、适筋梁和超筋梁?在工程中为什么应避免采用少筋梁和超筋梁?

当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ρ满足b min ρρρ≤≤时发生适筋破坏形态;当min ρρ<时发生少筋破坏形态;当b ρρ>时发生超筋破坏形态。与这三种破坏形态相对应的梁分别称为适筋梁、少筋梁和超筋梁。

由于少筋梁在满足承载力需要时的截面尺寸过大,造成不经济,且它的承载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属于脆性破坏类型,故在实际工程中不允许采用。由于超筋梁破坏时受拉钢筋应力低于屈服强度,使得配臵过多的受拉钢筋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钢材的浪费,且它是在没有明显预兆的情况下由于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而突然破坏,属于脆性破坏类型,故在实际工程中不允许采用。

4.5 在什么情况下可采用双筋截面梁,双筋梁的基本计算公式为什么要有使用条件x ≥2's a ?x <2's a 的双

筋梁出现在什么情况下?这时应当如何计算?

双筋截面梁只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况:1)弯矩很大,按单筋矩形截面计算所得的ξ又大于b ξ,而梁截面尺寸受到限制,混凝土强度等级又不能提高时;2)在不同荷载组合情况下,梁截面承受异号弯矩时。

应用双筋梁的基本计算公式时,必须满足x ≤b ξh 0和 x ≥2's a 这两个适用条件,第一个适用条件是为

了防止梁发生脆性破坏;第二个适用条件是为了保证受压钢筋在构件破坏时达到屈服强度。

x ≥2's a 的双筋梁出现在受压钢筋在构件破坏时达到屈服强度'y f 的情况下,此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按

公式:)()2/('s 0's 'y 0c 1u a h A f x h bx f M -+-=α计算;x <2's a 的双筋梁出现在受压钢筋在构件破坏

时不能达到其屈服强度'y f 的情况下,此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按公式:)('s 0s y u a h A f M -=计算。

4.6 T 形截面梁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与单筋矩形截面及双筋截面梁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有何异同

点?

T 形截面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为中和轴在翼缘内,即x ≤'f h ,这种类型的T 形梁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与截面尺寸为'f b ×h 的单筋矩形截面梁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完全相同;第二种类型为

中和轴在梁肋内,即x >'f h ,这种类型的T 形梁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与截面尺寸为b ×h ,'s a ='

f h /2,'s A =A s1(A s1满足公式'f 'f c 1s1y )(h b b f A f -=α)的双筋矩形截面梁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完全相

同。

第5章 受弯构件的斜截面承载力

思 考 题

5.1 试述梁斜截面受剪破坏的三种形态及其破坏特征?

梁斜截面受剪破坏主要有三种形态:斜压破坏、剪压破坏和斜拉破坏。斜压破坏的特征是,混凝土被腹剪斜裂缝分割成若干个斜向短柱而压坏,破坏是突然发生的。剪压破坏的特征通常是,在剪弯区段的受拉区边缘先出现一些垂直裂缝,它们沿竖向延伸一小段长度后,就斜向延伸形成一些斜裂缝,而后又产生一条贯穿的较宽的主要斜裂缝,称为临界斜裂缝,临界斜裂缝出现后迅速延伸,使斜截面剪压区的高度缩小,最后导致剪压区的混凝土破坏,使斜截面丧失承载力。斜拉破坏的特征是当垂直裂缝一出现,就迅速向受压区斜向伸展,斜截面承载力随之丧失,破坏荷载与出现斜裂缝时的荷载很接近,破坏过程急骤,破坏前梁变形亦小,具有很明显的脆性。

5.2 影响斜截面受剪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斜截面受剪性能的主要因素有:1)剪跨比;2)混凝土强度;3)箍筋配箍率;4)纵筋配筋率;5)斜截面上的骨料咬合力;6)截面尺寸和形状。

5.3 在设计中采用什么措施来防止梁的斜压和斜拉破坏?

梁的斜压和斜拉破坏在工程设计时都应设法避免。为避免发生斜压破坏,设计时,箍筋的用量不能太多,也就是必须对构件的截面尺寸加以验算,控制截面尺寸不能太小。为避免发生斜拉破坏,设计时,对有腹筋梁,箍筋的用量不能太少,即箍筋的配箍率必须不小于规定的最小配箍率;对无腹筋板,则必须用专门公式加以验算。

5.4 什么是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图?如何绘制?为什么要绘制?

由钢筋和混凝土共同作用,对梁各个正截面产生的受弯承载力设计值M u 所绘制的图形,称为材料抵抗弯矩图M R 。

以确定纵筋的弯起点来绘制M R 图为例,首先绘制出梁在荷载作用下的M 图和矩形M R 图,将每根纵筋所能抵抗的弯矩M Ri 用水平线示于M R 图上,并将用于弯起的纵筋画在M R 图的外侧,然后,确定每根纵筋的M Ri 水平线与M 图的交点,找到用于弯起的纵筋的充分利用截面和不需要截面,则纵筋

的弯起点应在该纵筋充分利用截面以外大于或等于0.5h 0处,且必须同时满足在其不需要截面的外侧。该弯起纵筋与梁截面高度中心线的交点及其弯起点分别垂直对应于M R 图中的两点,用斜直线连接这两点,这样绘制而成的M R 图,能完全包住M 图,这样既能保证梁的正截面和斜截面的受弯承载力不致于破坏,又能将部分纵筋弯起,利用其受剪,达到经济的效果。同理,也可以利用M R 图来确定纵筋的截断点。

因此,绘制材料抵抗弯矩图M R 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梁内每根纵向受力钢筋的充分利用截面和不需要截面,从而确定它们的弯起点和截断点。

5.5 为了保证梁的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纵筋的弯起、锚固、截断以及箍筋的间距,有哪些主要的构造要

求?

为了保证梁的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纵筋的弯起、锚固、截断以及箍筋的间距应满足以下构造要求:

1)纵筋的弯起点应在该钢筋充分利用截面以外大于或等于0.5h 0处,弯终点到支座边或到前一排弯起钢筋弯起点之间的距离,都不应大于箍筋的最大间距。2)钢筋混凝土简支端的下部纵向受拉钢筋伸入支座范围内的锚固长度l as 应符合以下条件:当V ≤0.7f t bh 0时,l as ≥5d ;当V >0.7f t bh 0时,带肋钢筋l as ≥12d ,光面钢筋l as ≥15d ,d 为锚固钢筋直径。如l as 不能符合上述规定时,应采取有效的附加锚固措施来加强纵向钢筋的端部。3)梁支座截面负弯矩区段内的纵向受拉钢筋在截断时必须符合以下规定:当V ≤0.7f t bh 0时,应在该钢筋的不需要截面以外不小于20d 处截断,且从该钢筋的充分利用截面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1.2l a ;当V >0.7f t bh 0时,应在该钢筋的不需要截面以外不小于h 0且不小于20d 处截断,且从该钢筋的充分利用截面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1.2l a +h 0;当按上述规定的截断点仍位于负弯矩受拉区内,则应在该钢筋的不需要截面以外不小于1.3h 0且不小于20d 处截断,且从该钢筋的充分利用截面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 1.2l a +1.7h 0。4)箍筋的间距除按计算要求确定外,其最大间距应满足《规范》规定要求。箍筋的间距在绑扎骨架中不应大于15d ,同时不应大于400mm 。当梁中绑扎骨架内纵向钢筋为非焊接搭接时,在搭接长度内,箍筋的间距应符合以下规定:受拉时,间距不应大于5d ,且不应大于100mm ;受压时,间距不应大于10d ,且不应大于200mm ,d 为搭接箍筋中的最小直径。采用机械锚固措施时,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纵向箍筋直径的5倍。

第6章 受压构件的截面承载力

思 考 题

6.1 轴心受压普通钢筋短柱与长柱的破坏形态有何不同?轴心受压长柱的稳定系数?如何确定?

轴心受压普通箍筋短柱的破坏形态是随着荷载的增加,柱中开始出现微细裂缝,在临近破坏荷载时,柱四周出现明显的纵向裂缝,箍筋间的纵筋发生压屈,向外凸出,混凝土被压碎,柱子即告破坏。而长柱破坏时,首先在凹侧出现纵向裂缝,随后混凝土被压碎,纵筋被压屈向外凸出;凸侧混凝土出现垂直于纵轴方向的横向裂缝,侧向挠度急剧增大,柱子破坏。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采用稳定系数来表示长柱承载力的降低程度,即?=s l N N u

u /,l N u 和s N u 分别为长柱和短柱的承载力。根据试验结果及数理统计可得的经验计算公式:当l 0/b =8~34时,

??

?=1.177-0.021l 0/b ;当l 0/b =35~50时,?=0.87-0.012l 0/b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对于长细比l 0/b 较大的构件,考虑到荷载初始偏心和长期荷载作用对构件承载力的不利影响较大,?的取值比按经验公式所得到的值还要降低一些,以保证安全。对于长细比l 0/b 小于20的构件,考虑到过去使用经验,?的取值略微抬高一些,以使计算用钢量不致增加过多。

6.2 简述偏心受压短柱的破坏形态。偏心受压构件如何分类?

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短柱的破坏形态有受拉破坏和受压破坏两种情况。受拉破坏形态又称大偏心受压破坏,它发生于轴向力N 的相对偏心距较大,且受拉钢筋配臵得不太多时。随着荷载的增加,首先在受拉区产生横向裂缝;荷载再增加,拉区的裂缝随之不断地开裂,在破坏前主裂缝逐渐明显,受拉钢筋的应力达到屈服强度,进入流幅阶段,受拉变形的发展大于受压变形,中和轴上升,使混凝土压区高度迅速减小,最后压区边缘混凝土达到极限压应变值,出现纵向裂缝而混凝土被压碎,构件即告破坏,破坏时压区的纵筋也能达到受压屈服强度,这种破坏属于延性破坏类型,其特点是受拉钢筋先达到屈服强度,导致压区混凝土压碎。受压破坏形态又称小偏心受压破坏,截面破坏是从受压区开始的,发生于轴向压力的相对偏心距较小或偏心距虽然较大,但配臵了较多的受拉钢筋的情况,此时构件截面全部受压或大部分受压。破坏时,受压应力较大一侧的混凝土被压碎,达到极限应变值,同侧受压钢筋的应力也达到抗压屈服强度,而远测钢筋可能受拉可能受压,但都达不到屈服。破坏时无明显预兆,压碎区段较大,混凝土强度越高,破坏越带突然性,这种破坏属于脆性破坏类型,其特点是混凝土先被压碎,远测钢筋可能受拉也可能受压,但都不屈服。

偏心受压构件按受力情况可分为单向偏心受压构件和双向偏心受压构件;按破坏形态可分为大偏心受压构件和小偏心受压构件;按长细比可分为短柱、长柱和细长柱。

6.3 长柱的正截面受压破坏与短柱的破坏有何异同?什么是偏心受压长柱的二阶弯矩?

偏心受压长柱的正截面受压破坏有两种形态,当柱长细比很大时,构件的破坏不是由于材料引起的,而是由于构件纵向弯曲失去平衡引起的,称为“失稳破坏”,它不同于短柱所发生的“材料破坏”;当柱长细比在一定范围内时,虽然在承受偏心受压荷载后,偏心距由e i 增加到e i +f ,使柱的承载能力比同样截面的短柱减小,但就其破坏本质来讲,与短柱破坏相同,均属于“材料破坏”,即为截面材料强度耗尽的破坏。

轴心受压长柱所承受的轴向压力N 与其纵向弯曲后产生的侧向最大挠度值f 的乘积就是偏心受压长柱由纵向弯曲引起的最大的二阶弯矩,简称二阶弯矩。

6.4 怎样区分大、小偏心受压破坏的界限?

大、小偏心受压破坏的界限破坏形态即称为“界限破坏”,其主要特征是:受拉纵筋应力达到屈服强度的同时,受压区边缘混凝土达到了极限压应变。相应于界限破坏形态的相对受压区高度设为,则当ξ≤时属大偏心受压破坏形态,当ξ>时属小偏心受压破坏形态。

6.12什么是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N u —M u 的相关曲线?

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N u —M u 的相关曲线是指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的受压承载力设计值N u 与正截面的受弯承载力设计值M u 之间的关系曲线。整个曲线分为大偏心受压破坏和小偏心受压破坏两个曲线段,其?b ξb ξb ξ

特点是:1)M u =0时,N u 最大;N u =0时,M u 不是最大;界限破坏时,M u 最大。2)小偏心受压时,N u 随M u 的增大而减小;大偏心受压时,N u 随M u 的增大而增大。3)对称配筋时,如果截面形状和尺寸相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筋级别也相同,但配筋数量不同,则在界限破坏时,它们的N u 是相同的(因为N u =b c 1bx f α),因此各条N u —M u 曲线的界限破坏点在同一水平处。应用N u —M u 相关曲线,可以对一些特定的截面尺寸、特定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特定的钢筋类别的偏心受压构件,通过计算机预先绘制出一系列图表,设计时可直接查表求得所需的配筋面积,以简化计算,节省大量的计算工作。

第7章 受拉构件的截面承载力

思 考 题

7.1 怎样区别偏心受拉构件所属的类型?

偏心受拉构件按纵向拉力N 的位臵不同,分为大偏心受拉与小偏心受拉两种情况:当纵向拉力N 作用在钢筋A s 合力点及's A 合力点范围以外时,属于大偏心受拉情况;当纵向拉力N 作用在A s 合力点及'

s A 合力点范围以内时,属于小偏心受拉情况。

7.2 偏心受拉和偏心受压杆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有何不用?为什么?

偏心受拉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V u 等于混凝土和箍筋承担的剪力V cs 扣掉轴向拉力的不利作用,而偏心受压构件的斜截面承载力V u 等于混凝土和箍筋承担的剪力V cs 加上轴向压力的有利作用。

这是因为轴向拉力的存在有时会使斜裂缝贯穿全截面,导致偏心受拉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比无轴向拉力时要降低一些。而轴向压力的存在则能推迟垂直裂缝的出现,并使裂缝宽度减小,从而使得偏心受压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比无轴向压力时要高一些,但有一定限度,当轴压比N /f c bh =0.3~0.5时,再增加轴向压力就将转变为带有斜裂缝的小偏心受压的破坏情况,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达到最大值,因此,在计算偏心受压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时,注意当轴向压力N >0.3f c A 时,取N =0.3f c A ,A 为构件的截面面积。

第8章 受扭构件的扭曲截面承载力

思 考 题

8.1 简述钢筋混凝土纯扭和剪扭构件的扭曲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步骤。(需简化,太多,不要全抄)

(1)实用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的扭曲承载力计算,根据截面形式的不同,采用

了不同的计算公式,步骤如下:

1) 对h w /b ≤6的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其受扭承载力T u 的计算公式为: s A A f W f T cor

st1yv t t u 2.135.0ζ+= (1)

cor st1yv st y u A f s A f l ??=

ζ (2) 式中 ζ——受扭纵筋与箍筋的配筋强度比值,《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取ξ的限制条件为0.3≤ζ≤

1.7,当ζ>1.7时,按ζ=1.7计算。

2)对h w /t w ≤6的箱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其受扭承载力T u 的计算公式为:

s A A f W f T cor st1yv t t n u 2.135.0ζ

α+= (3) 式中 n α——箱形截面壁厚影响系数,n α=(0.25t w /b h ),当n α>1时,取n α=1。

3)对T 形和I 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可将其截面划分为几个矩形截面进行配筋计算,矩形截面划分的原则是首先满足腹板截面的完整性,然后再划分受压翼缘和受拉翼缘的面积。划分的各矩形截面所承担的扭矩值,按各矩形截面的受扭塑性抵抗矩与截面总的受扭塑性抵抗矩的比值筋分配的原则确定,并分别按式(1)计算受扭钢筋。注意:为了避免发生少筋破坏,受扭构件的配筋应有最小配筋量的要求;为了避免发生超筋破坏,构件的截面尺寸应满足《规范》规定。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构件混凝土剪扭构件的扭曲截面承载力计算,类似于纯扭构件的截面承载力计算,亦根据截面形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步骤如下:

1) 对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剪扭构件

a. 对一般剪扭构件

受剪承载力:

0sv yv

0t t u 25.1)5.1(7.0h s

A f bh f V +-=β (4) 受扭承载力: s A A f W f V cor st1yv t t t u 2.135.0ζ

β+= (5) 式中 t β为剪扭构件混凝土受拉承载力降低系数,一般剪扭构件的t β值按下式计算:

t β=0t 5.015.1Tbh VW + (6)

b. 对集中荷载作用下独立的钢筋混凝土剪扭构件(包括作用有多种荷载,且其中集中荷载对支座截面或节点边缘所产生的剪力值占总剪力值的75%以上的情况)

受剪承载力:

0sv yv 0t t u )5.1(175.1h s

A f bh f V +-+=

βλ (7) 受扭承载力: 同式(5)。

式中 t β应改为按下式计算:

t β=0t )1(2.015.1Tbh VW ++λ (8)

按式(6)及式(8)计算得出的t β值,若小于0.5,取t β=0.5;若大于1.0,取t β=1.0。

2) 对箱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剪扭构件

a .对一般剪扭构件

受剪承载力:

0sv yv

0t t u 25.1)5.1(7.0h s

A f bh f V +-=β 受拉承载力: s A A f W f V cor st1yv t t t n u 2.135.0ξ

βα+= (9) 式中 t β近似按式(6)计算。

b .对集中荷载作用下独立的钢筋混凝土剪扭构件(包括作用有多种荷载,且其中集中荷载对支座截面或节点边缘所产生的剪力值占总剪力值的75%以上的情况)

受剪承载力:

0sv yv 0t t u )5.1(175.1h s

A f bh f V +-+=

βλ 受拉承载力: 同式(9)。

式中 t β近似按式(8)计算。

3) 对T 形和I 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剪扭构件

a. 受剪承载力,按式(4)与式(6)或按式(7)与式(8)进行计算。

b. 受扭承载力,可按纯扭构件的计算方法,将截面划分为几个矩形截面分别进行计算;腹板可按式(5)及式(6)或式(8)进行计算;受压翼缘及受拉翼缘可安矩形截面纯扭构件的规定进行计算。

8.2 在钢筋混凝土构件纯扭实验中,有少筋破坏、适筋破坏、超筋破坏和部分超筋破坏,他们各有什么特

点?在受扭计算中如何避免少筋破坏和超筋破坏?

钢筋混凝土纯扭构件的适筋破坏是在扭矩的作用下,纵筋和箍筋先到达屈服强度,然后混凝土被压碎而破坏,属于延性破坏类型;部分超筋破坏主要发生在纵筋与箍筋不匹配,两者配筋率相差较大时,当纵筋配筋率比箍筋配筋率小得多时,则破坏时仅纵筋屈服,而箍筋不屈服;反之,则箍筋屈服,纵筋不屈服,这种破坏亦具有一定是延性,但较适筋受扭构件破坏时的截面延性小;超筋破坏主要发生在纵筋和箍筋的配筋率都过高时,破坏时纵筋和箍筋都没有达到屈服强度而混凝土先行压坏,属于脆性破坏类型;少筋破坏主要发生在纵筋和箍筋配臵均过少时,此时一旦裂缝出现,构件会立即发生破坏,破坏时纵筋和箍筋不仅达到屈服强度而且可能进入强化阶段,属于脆性破坏类型。

在受扭计算中,为了避免少筋破坏,受扭构件的配筋应有最小配筋量的要求,受扭构件的最小纵筋和箍筋配筋量,可根据钢筋混凝土构件所能承受的扭矩T 不低于相同截面素混凝土构件的开裂扭矩T cr 的原则确定;为了避免发生超筋破坏,构件的截面尺寸应满足一定的要求,即:

当b h /w (或w w /t h )≤4时,c c t

025.08.0f W T bh V β≤+; 当b h /w (或w w /t h )=6时,

c c t 02.08.0f W T bh V β≤+ 当4<b h /w (或w w /t h )<6时,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第9章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变形、裂缝及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思 考 题 9.1 何谓构件截面的弯曲刚度?它与材料力学中的刚度相比有何区别和特点?怎样建立受弯构件刚度计

算公式?

构件截面的弯曲刚度就是使截面产生单位曲率需要施加的弯矩值,即B =M /φ。它是度量截面抵抗弯曲变形能力的重要指标。

当梁的截面形状尺寸和材料已知时,材料力学中梁的截面弯曲刚度EI 是一个常数,因此,弯矩与曲率之间都是始终不变的正比例关系。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截面弯曲刚度B 不是常数而是变化的,即使在纯弯段内,沿构件跨度各个截面承受的弯矩相同,但曲率也即截面弯曲刚度却不相同。且它不仅随荷载增大而减小,还将随荷载作用时间的增长而减小。

受弯构件刚度计算公式的建立过程为:首先,由纯弯段内的平均曲率导得短期刚度B s 的计算公式,式中的各系数根据试验研究推导得出。由于受弯构件挠度计算采用的刚度B ,是在短期刚度B s 的基础上,用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对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θ来考虑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作用的影响,即荷载长期作用部分的影响,因此令

B l M S B l M S B l M M S f 20k s 20q s 20

q k )(=+-=θ

即得到受弯构件刚度B 的计算公式:

s k

q k )1(B M M M B +-=θ。 其中,当'ρ=0时,θ=2.0;当'ρ=ρ时,θ=1.6;当'ρ为中间数值时,θ按直线内插法取值。'ρ和ρ分别为受拉及受压钢筋的配筋率。

9.2 何谓“最小刚度原则”?试分析应用该原则的合理性。

“最小刚度原则”就是在受弯构件全跨长范围内,可都按弯矩最大处的截面弯曲刚度,亦即按最小的截面弯曲刚度,用材料力学方法中不考虑剪切变形影响的公式来计算挠度。当构件上存在正、负弯矩时,可分别取同号弯矩区段内|M max |处截面的最小刚度计算挠度。

试验分析表明,虽然按最小截面弯曲刚度B min 计算的挠度值偏大,但由于受弯构件剪跨段内的剪切变形会使梁的挠度增大,而这在计算中是没有考虑的,这两方面的影响大致可以相互抵消,因此,采用

“最小刚度原则”是合理的,可以满足实际工程要求。

9.3 简述配筋率对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挠度和裂缝宽度的影响。三者不能同时满足时采取什么措施?

在适筋范围内,当梁的尺寸和材料性能给定时,配筋率越高,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越大,最大裂缝宽度值越小,但配筋率的提高对减小挠度的效果不明显。

受弯构件在满足了正截面承载力要求的前提下,还必须满足挠度验算要求和裂缝宽度验算要求。若此时不满足挠度验算要求,不能盲目地用增大配筋率的方法来解决,可以采用增大截面有效高度h 0或施加预应力或采用T 形或I 形截面的方法来处理挠度不满足的问题。若满足了挠度验算的要求,而不满足裂缝宽度验算的要求,则可采用施加预应力或在保证配筋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减小钢筋直径和采用变形钢筋的方法来解决,必要时可适当增加配筋率。

9.4 何谓混凝土构件截面的延性?其主要的表达方式及影响因素是什么?

混凝土结构、构件或截面的延性是指从屈服开始至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达到以后而承载力还没有显著下降期间的变形能力。

延性通常是用延性系数来表达,受弯构件截面曲率延性系数表达式为:

a 0y cu y u φ)1(x h k -?==εεφφμ

式中cu ε——受压区边缘混凝土极限压应变;

y ε——钢筋开始屈服时的钢筋应变,y ε=f y /E s ;

k ——钢筋开始屈服时的受压区高度系数;

x a ——达到截面最大承载力时混凝土受压区的压应变高度。

影响受弯构件的截面曲率延性系数的主要因素是纵向钢筋配筋率、混凝土极限压应变、钢筋屈服强度及混凝土强度等,这些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两个综合因素,即极限压应变cu ε以及受压区高度kh 0和x a 。影响偏心受压构件截面曲率延性系数的两个综合因素是和受弯构件相同的,除此之外,偏心受压构件的轴压比和配箍率对其截面曲率延性系数的影响较大。

9.5 什么是框架柱的轴压比?为什么要满足轴压比限值的要求?

轴压比的定义为柱的轴向压力与理论抗压强度的比值。公式是N/(fc*A )(c 为角标)。N 为柱的轴压力,fc 为砼抗压强度设计值,A 为柱的截面面积。或者说轴压比是框架柱抽向压力设计值与柱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 乘积的比值。

目的是防止梁截面尺寸过小而使斜截面产生脆性的斜压破坏形态。

第十章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思考题

10.1 简述荷载的分类。

按照作用时间长短和性质:

永久荷载:设计试用期内,其值不随时间而变化,或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或其变化是单调的并能趋于限值的荷载;

可变荷载:在结构设计基准期内其值随时间而变化,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不可忽略的荷载;

偶然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不一定出现,一旦出现,其值很大且持续时间很短的荷载;

另外,按空间位臵的变异,可以分为:移动荷载,固定荷载;按结构对荷载的反应性质:静力荷载,动力荷载;

10.2 什么叫结构的可靠度和可靠指标?我国《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对结构可靠

度是如何定义的?

结构的可靠度:在规定时间内规定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指标:衡量结构可靠度的一个指标。

可靠度:是结构可靠性的概率度量,即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在正常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10.3 建筑结构应满足哪些功能要求?建筑结构安全等级是按什么原则划分的?结构的设

计使用年限如何确定?结构超过其设计使用年限是否意味着不能再使用?为什么?

根据我国《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建筑结构应满足的功能要求:

①安全性:建筑结构应能承受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荷载和变形,在偶然事件(如爆炸地震等)发生时和发生后保持其整体稳定性;②使用性:结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应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例如:不产生影响使用过大变形或者振幅,不发生足以让使用者不安的过宽裂缝等;③耐久性:结构在正常维护条件下应有足够的耐久性,完好使用到设计使用年限。

安全等级划分标准:建筑结构破坏后果的影响程度;分为三个安全等级:破坏后果很严重为一级,严重的为二级,不严重的为第三级;

设计使用年限的确定:按《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或按业主的要求经主管部门同意的。

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的结构并不意味着已损坏而不能使用,只是说明其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越来越低了。

10.4 什么是结构的极限状态?结构的极限状态分为几类,其含义各是什么?

极限状态: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指定的某一功能要

求,这个特定状态就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分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状

态。 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限值。

10.5我国《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的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采用了何种形式?说明式中个符号的物理意义及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取值原则。式中可靠指标体现在何处。

我国“规范”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如下:

1) 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其表达式一般形式为:

...),,(...),/,/()(k C S k C Ck S Sk 2ik Ci Q i Q i 1k Q 1Q 1k G G 0a f f R a f f R Q C Q C G C n

i =≤++∑=γγψγγγγ

2) 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其表达式一般形式为:

...),,(...),/,/()(k C S k C Ck S Sk 1ik Ci Q i Q i k G G 0a f f R a f f R Q C G C n

i =≤+∑=γγψγγγ

式中,0γ——结构构件的重要性系数,与安全等级对应,对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100

年及以上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对安全等级为二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结构

构件不应小于1.0;对安全等级为三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年及以下的结构构件不应小

于0.9;在抗震设计中,不考虑结构构件的重要性系数;

G k ——永久荷载标准值;

Q 1k ——最大的一个可变荷载的标准值;

Q ik ——其余可变荷载的标准值;

G γ、Q1γ、Qi γ——永久荷载、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当永久荷载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对由可变荷载效应

控制的组合一般G γ取1.2;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一般G γ取1.35,当永久荷载

效应对结构有利时,取G γ=1.0;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Q1γ、Qi γ一般取1.4;

C G 、C Q1、C Qi ——分别为永久荷载、第一种可变荷载、其他可变荷载的荷载效应系数,即由荷载求出荷载

效应(如荷载引出的弯矩、剪力、轴力和变形等)须乘的系数;

Ci ψ——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

不等式右侧为结构承载力,用承载力函数R (…)表示,表明其为混凝土和钢筋强度标准值(f Ck 、f Sk )、分

项系数(C γ、S γ)、几何尺寸标准值(a k )以及其他参数的函数。式中可靠指标体现在了承载力分项系数C γ、

S γ及荷载分项系数G γ、Q γ中。

第十一章 楼盖

思考题

11.4 试比较钢筋混凝土塑性铰与结构力学中的理想铰和理想塑性铰的区别。

答:1)理想铰是不能承受弯矩,而塑性铰则能承受弯矩(基本为不变的弯矩);

2)理想铰集中于一点,而塑性铰有一定长度;

3)理想铰在两个方向都能无限转动,而塑性铰只能在弯矩作用方向作一定限度的转动,是有限转动的单向铰。

11.6 试比较内力重分布和应力重分布。

答:适筋梁的正截面应力状态经历了三个阶段:

弹性阶段--砼应力为弹性,钢筋应力为弹性;

带裂缝工作阶段--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弹性;

破坏阶段--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塑性。

上述钢筋砼由弹性应力转为弹塑性应力分布,称为应力重分布现象。由结构力学知,静定结

构的内力仅由平衡条件得,故同截面本身刚度无关,故应力重分布不会引起内力重分布,而对超静定结构,则应力重分布现象可能会导:

① 截面开裂使刚度发生变化,引起内力重分布;

② 截面发生转动使结构计算简图发生变化,引起内力重分布。

英文部分

Member shear resistance

After cracking occurs, the shear resistance of the member is provided by the three components:

?Vc= shear resistance provided by the concrete in the uncracked portion of the beam. This may contribute 20 to 40 percent of the total shear capacity.

?Va= shear resistance provided by the interlocking of the aggregate particles across the crack. This may contribute 33 to 50 percent of the total shear capacity.

?Vd= shear resistance provided by the dowel action of the tension reinforcement. This may contribute 15 to 25 percent of total shear capacity.

4—5Rectangular beam with shear reinforcement

When the design shear strength of the concrete is exceeded, it is necessary to provide shear reinforcement. The nominal shear strength of the shear reinforcement is derived from the truss analogy.

In applying the analogy, it is assumed that:

1.Diagonal cracking occurs along planes inclined at 45 degrees to the longitudinal axis;

https://www.360docs.net/doc/0e10321699.html,pression diagonals are formed in the concrete between the cracks;

3.Tension reinforcement provides the tension chord of the truss;

https://www.360docs.net/doc/0e10321699.html,pression chord is provided by the top compression reinforcement and the compression zone in the top of the beam. Stirrups provide the tension diagonals and are inclined at an angle of degrees.

5

1.An arch-rib failure occurs, for small values of the a/d ratio, when a diagonal web crack develops in the beam and extends from the support to the adjacent concentrated load. Arch action develops with the flexural reinforcement acting as the tie of a tied-arch and a compression strut forming between the support and the concentrated load. The stress in the reinforcement is approximately constant along the whole length of the beam with high bond stresses developing at the ends. As

loading is increased, eventual failure occurs by crushing of the concrete along the compression strut.

2. A diagonal-tension failure with larger values of the a/d ratio, may be produced. A

the loading on the beam increases, one large web-shear crack develops in the vicinity

of the support and stuns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loading point. The depth of concrete

above the crack, which provides the compression zone of the beam, is gradually

reduced until compression failure occurs under the load.

3.Shear-compression failure occurs at an a/d ratio of between three and five. With increasing load, flexural cracks form in the soffit of the beam and propagate into the

web at 45 degrees to form flexural-shear cracks. Failure occurs when the concrete in

the compression zone above the crack crushes.

4. Shear bond failure occurs when the bottom of a flexural-shear crack propagates

along the tension reinforcement causing splitting of the concrete and bond failure.

蒋磊补充

Truss analogy.(桁架)

In applying the analogy, it is assumed that: 1.Diagonal cracking occurs at 45 degrees to that longitudinal axis; https://www.360docs.net/doc/0e10321699.html,pression diagonals are formed in the concrete between the cracks;

3.Tension reinforcement provides the tension chord of the truss;

https://www.360docs.net/doc/0e10321699.html,pression chord is provided by the top compression reinforcement and the compression zone in the top of the beam. Stirrups provide the tension diagonals and are inclined at an angle of degrees.

结构功能要求的表达

Ultimate limit state procedure: Strength design requirement, Design strength and reduction factors.

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 procedure: Working stress design method, Serviceability criteria. 受弯破坏形式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may be classified either as under-reinforced or over-reinforced. Under-reinforced beam in ACI Code

The tension reinforcement yields at a load less than the ultimate load. As more load is applied, the reinforcement continues to yield, the neutral axis rises, and finally the concrete crushes at

the ultimate lo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under-reinforced beam are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 tensile strains and full utilization of the tension reinforcement. Wide cracks are produced with large deflections at ultimate load giving adequate warning of impending failure.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with flexure may be classified either as under-reinforced or over-r einforced. Please describ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behaviors of them separately.

Answer:

?In an under-reinforced beam: the tension reinforcement yields at a load less than the ultimate load. As more load is applied, the reinforcement continues to yield, the neutral axis rises, and finally the concrete crushes at the ultimate lo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under-reinforced b eam are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 tensile strains and full utilization of the tension reinforceme nt. Wide cracks are produced with large deflections at ultimate load giving adequate warning of impending failure.

?

In an over-reinforced beam: the reinforcement remains elastic at the ultimate load and failure is caused by the concrete crushing explosively. Cracks and deflections are small and a sudden , brittle failure occurs with little prior warning.

试简述弯剪扭构件的设计计算步骤

答:1.按公式确定截面尺寸;2.按受弯构件正截面计算抵抗弯矩所需纵向受力钢筋Asm 和Asm’;3.考虑剪扭相关性,计算抵抗剪力所需箍筋Asv/S;4.考虑剪扭相关性,计算抵抗扭矩所需箍筋Asv/S;5.计算抵抗扭矩所需纵向钢筋Astl,并将Astl分配到各边;

6.计算各边纵向钢筋用量,据此选直径和根数;

7.计算构件箍筋总用量,据此选直径、

间距和肢数。

晓峰补充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双语教学试卷1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立方体抗压强度,棱柱体抗压强度

2. 三类系数:结构重要性系数,荷载分项系数,材料分项系数

3.一定程度的提高,降低

4.远侧钢筋是否受拉且屈服,0h x b ξ≤。

5.受扭纵筋和受扭箍筋,受扭纵筋

6. 最小截面尺寸,最小配箍率

7.随着剪力的存在,构件抗扭承载力降低,反之亦然。 8.ultimate limit state , 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

9.等效荷载

10.增大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极限状态:整个结构或结构的某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指定的某一功能要求,这个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2.材料抵抗弯矩图:由钢筋和混凝土共同工作,对梁各个正截面产生的受弯承载力设计值Mu 所绘制的图形。

3.偏心受压长柱的二阶弯矩:偏心受压构件由纵向弯曲f 引起的附加弯矩Nf.

4. 截面的延性:从屈服开始至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达到以后承载力无显著下降期间的变形能力。

5. under-reinforced beam in ACI code

The tension reinforcement yields at a load less than the ultimate load. As more load is applied, the reinforcement continues to yield, the neutral axis rises, and finally the concrete crushes at the ultimate lo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under-reinforced beam are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 tensile strains and full utilization of the tension reinforcement. Wide cracks are produced with large deflections at ultimate load giving adequate warning of impending failure.

三、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试简述o b h x ξ≤和x >2'

a 的物理意义及其应用。

答:前者保证钢筋受拉屈服(受弯构件受拉区、大偏压构件远侧、大偏拉构件近侧); 后者保证钢筋受压屈服(受弯构件受压区、大偏压构件近侧、大偏拉构件远侧)。

2.试简述弯剪扭构件的设计计算步骤。

答:1)按公式(8-51)确定截面尺寸;2)按受弯构件正截面计算抵抗弯矩所需纵向受力钢筋 和 ,3)考虑剪扭相关性,计算抵抗剪力所需箍筋 ;4)考虑剪扭相关性,计算抵抗扭矩所需箍筋 ;5)计算抵抗扭矩所需纵向钢筋 并将 分配到各边;6)计算各边纵向钢筋用量,据此选直径和根数;7)计算构件箍筋总用量,据此选直径、间距和肢数。

3.某后张法施工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预压区配两排预应力筋A p1,A p2,预拉区

配预应力筋A p ’,预应力筋分两批张拉。 A p1,A p ’先批张拉,A p2后张拉。张拉

A p2对A p1和A p ’预应力有何影响?为什么?

答:张拉A p2使A p1预应力减小,A p ’增加。

张拉A p2时预拉区产生弹性压缩变形,预拉区产生伸长变形,因此使预压区预应力筋A p1预m

,s A m ,s A '剪剪s /A ,sv 扭扭s /A ,sv stl A stl A

应力减小,预拉区预应力筋A p ’预应力增加。

4. 如增加受拉纵筋使适筋梁满足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要求,该梁是否一定满足挠度验算要求?为什么?

答:不一定。

增加受拉纵筋时,适筋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增长较快,而其抗弯刚度增长较慢,如梁跨高比较大,则通过增加钢筋其抗弯承载力满足要求时其挠度验算可能仍不满足要求。

5. Describe the following figure.

In applying the analogy, it is assumed that:

1)Diagonal cracking occurs along planes inclined at 45 degrees to the longitudinal axis;

2)Compression diagonals are formed in the concrete between the cracks;

3)Tension reinforcement provides the tension chord of the truss;

4)Compression chord is provided by the top compression reinforcement and the compression zone in the top of the beam. Stirrups provide the tension diagonals and are inclined at an angle of degrees.

四、计算题(共35分)

1.(15分)

解:;

1202/12KNm ql M B ==KN ql V B 120== , (2分) 1)KNm bh f M b b c u 5.256)55.05.01(55.04652509.11)5.01(2201max =?-???=-=ξξα

1865.02

01==bh f M c s αα b s ξαξ<=--=208.0211

bh mm f h b f A y c s min 201959/ρξα>== (6分)

配筋图 (2分)

2)0025.17.0h s

A f bh f V SV yv t u += s A SV

==0.579,%145.0/24.0min ==

按最小配箍率配箍。 (5分)

2.(10分)

解: mm e e e a i 220200200=+=+=

先按大偏心03.04.235h mm e i >=η (2分)

mm a h e e s i 4.4402/=-+=η (1分)

bh

m m a h f bh f Ne A s y b b c S 'min 223'0'201'929)

45455(300)55.05.01(55.04553006.90.14.44010800)

()5.01(ρξξα>=-?-?????-??=---= (3分) bh

m m f f A f N

bh f A y y S y b c S min 2''01665ρξα>=+-= (2分)

3.(10分)

解:αEP =Ep/Ec=1.9×105/(4×104)=4.75, αEs =Es/Ec=2.1×105/(4×104)=5.25 A 0=(A-Ap-As)+ αEP Ap+αEs As=(300×200-1200-500)+4.75×1200+5.25×

500=66625mm 2

σpc Ⅱ=[(σcon -σl )A p -σl5A s ]/A 0=[(1500-200)1200-100×500]/66625=22.66N/mm 2 σck =N k /A 0=(N Gk +N Qk )/A 0=[(800+300)103]/66625=16.5N/mm 2

σcq =N q /A 0=(N Gk +ψqN Qk )/A 0=[(800+0.5×300)103]/66625=14.26N/mm 2

σck -σpc Ⅱ=16.5-22.66<0满足,σcq -σpc Ⅱ=14.26-22.66<0满足。

混凝土试题库(多选)

混凝土试题 多项选择题1: 1、按混凝土强度分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C D) A.普通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C55的混凝土; B.高强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5及其以上的混凝土; C.高强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其以上的混凝土; D.超高强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0及其以上的混凝土。 2、配制C15级以上强度等级普通混凝土的最小水泥用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D ) A. 干燥环境,正常的居住或办公用房内部件,素混凝土为200kg; B. 干燥环境,正常的居住或办公用房内部件,钢筋混凝土为300kg; C. 干燥环境,正常的居住或办公用房内部件,预应力混凝土为260kg; D. 干燥环境,正常的居住或办公用房内部件,预应力混凝土为300kg。 3、抗渗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ABCD)规定: A.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 B.细骨料的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 C.外加剂宜采用防水剂、膨胀剂、引气剂、减水剂或引气减水剂; D.抗渗混凝土宜掺用矿物掺合料。 4、见证取样检测机构应满足基本条件有:(A B C D) A.所申请检测资质对应的项目应通过计量认证 B.有足夠的持有上岗证的专业技术人员 C.有符合开展检测工作所需的仪器、设备和工作场所 D.有健全的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 5、下列试块、试件,必须实施见证取样和送检的是:(A C) A.用于承重结构的混凝土试块 B.用于非承重结构的混凝土试块 C.用于承重墙体的砌筑砂浆试块 D.用于非承重墙体的砌筑砂浆试块 6、普通混凝土试件的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A B C D)规定: A.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B.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C.当一次连续浇注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D.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7、施工现场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其养护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 D): A.应在浇注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B.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不得少于28d; C.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D.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8、大体积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A B C D)规定: A.水泥应选用水化热低和凝结时间长的水泥,如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矿

混凝土简答题

1.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哪些主要优点和缺点? 优点:取材容易;合理用材;耐久性较好;耐火性好;可模型好;整体性好 缺点:自重较大(采用轻质高强混凝土来改善);抗裂缝性较差(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来改善);施工复杂工序多隔热隔声性能较差。 2.结构有哪些功能要求?(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 安全性:建筑结构承载能力的可靠性,建筑结构应能承受正常施工和使用时的各种荷载和变形,在地震爆炸等发生时和发生后能保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适用性:结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产生影响使用的过大变形以及不发生过宽的裂缝和振动等。 耐久性:结构在正常维护条件下结构性能不发生严重恶化腐蚀脱落碳化,钢筋不发生锈蚀,达到设计预期年限。 3.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和抗拉强度标准值是如何确定的? 立方抗压强度:以边长150mm的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在(20±3)°c的温度和相对湿度90%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按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 轴心抗压强度:以150mm×150mm×300mm的棱柱体作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试验的标准试件测得的抗压强度。 轴心抗拉强度:采用直接受拉的试验方法测定。 4.什么是混凝土的徐变?徐变对混凝土构件有何影响?影响徐变的主要因素?如何减少徐变? 徐变:结构或材料承受的应力不变,而应变随时间增长的现象。 对混凝土影响:有利的:防止结构物裂缝形成(某种情况下);利于内力重分布;减少应力集中现象。 不利的:使构件变形增大;导致预应力损失(预应力混凝土中);受压区变形增大导致构件承载力降。 对其影响因素:混凝土的组成、配合比、水泥品种、水泥用量、骨料的特性、骨料的含量、骨料的级配、水灰比、外加剂、掺合料、混凝土的制作方法、养护条件、加载龄期、构件工作环境、受荷后应力水平、构件截面形状和尺寸、荷载作用时间等。 减少: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选用弹性模量大的骨料、增加骨料含量、提高混凝土养护的温度和湿度、延长受荷龄期、加大构件的体表比、采用高强度混凝土可减少徐变。 5.收缩对混凝土构件的影响?收缩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减少收缩? 对混凝土影响:当混凝土受到各种制约不能自由收缩时,将在混凝土中产生拉应力,甚至导致混凝土产生收缩裂缝,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收缩会引起预应力损失,收缩也对一些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与哪些因素有关:水泥用量(用量越大,收缩越大)、水灰比(水灰比越大,收缩越大)、水泥强度等级(强度等级越高,收缩越大)、水泥品种(不同品种有不同的收缩量)、混凝土骨料的特性(弹性模量越大,收缩越小)、养护条件(温、湿度越高,收缩越小)、混凝土成型后的质量(质量好,密实度高,收缩小)、构件尺寸(小构件,收缩大)。 减少: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适当降低水泥强度等级、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品种、选用弹性模量大的骨料、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和成型质量、提高混凝土养护的温度和湿度、适当加大构件尺寸等可减少收缩。

混凝土简答题

1.常见的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楼面荷载的传递途径是怎样的? 肋梁楼盖和无梁楼盖。肋梁楼盖的特点是:用钢量低,梁格布臵灵活,但支撑复杂。 无梁楼盖的特点是:板受力复杂,板厚且用钢量大。结构高度小,房屋净空大,支模简单。 2.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在设计时如何区分单向板肋梁楼盖和双向板肋梁楼盖? 当lo2/lo1大于等于3时,荷载主要沿短跨方向传递,可忽略荷载沿长跨方向的传递.因此称 lo2/lo1≥ 3的板为单向板,即主要在一个方向弯曲的板, lo2/lo1小于等于2的板为双向板,即在两个跨度方向上弯曲的板, 对于2< lo2/lo1<3的板,可按单向板设计,但应适当增加沿长跨方向的分布钢筋,以承担长跨方向的弯距. 3.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单向板和双向板的计算简图有什么不同? 4.在进行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布臵时,主梁次梁和板的经济跨度在什么范围?梁的界面尺寸和板厚如何选取? 板:1.5-3.0m.板厚:不小于跨度的1/40(连续板),1/35(简支板),1/12(悬臂板) 次梁:4-6m h=(1/18-1/12)l,b=(1/3-1/2)h

主梁:5-8m h=(1/15-1/10)l,b=(1/3-1/2)h 5.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内力在确定连续单向板和次梁的计算简图时,将次梁看作板的不动铰支座,把主梁看作次梁的不动铰支座,这样假定与实际结构的受力情况有什么差别?在内力计算式采用什么方法解决? a忽略了主梁变形将导致次梁跨中M偏小,主梁跨中M偏大,当主梁线刚度大于次梁时,主梁变形对次梁内力影响较小.次梁变形对板的内力影响也一样.(一般不考虑) b梁板整浇,板发生扭转,次梁也扭转,次梁的抗扭刚度将约束板的扭转,主梁也一样.次情况通过折减荷载方式来弥补. 连续板:g/=g+q/2 q/=q/2 连续梁: g/=g+q/4 q/=3q/4 6.主梁作为次梁的不动铰支座应满足什么条件?柱作为主梁的不动铰支座应满足什么条件?当不满足这些条件时,计算简图应如何确定? a.板,主次梁的计算模型为连续板或连续梁 b.梁柱的线刚度比大于5 c.应按梁柱刚接的框架模型计算 7.为什么要考虑活荷载的最不利布臵?试说明各控制截面最大,最小内力时最不利活荷载布臵的原则。 活荷载时有时无,为使在设计连续梁板时在其某一截面的内力绝对值最大. a.求跨中+M最大,本跨与隔跨布臵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练习题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与素混凝土梁相比,钢筋混凝土梁承载能力(C )。 A.相同B、有所降低 C.提高很多 D.提高很少 2.与素混凝土梁相比,钢筋混凝土梁抵抗开裂的能力(C)。 A.相同 B.有所降低 C.提高不多 D.提高很多 3.就混凝土的徐变而言,下列几种叙述中( D )不正确。 A.徐变是在荷载长期作用下,混凝土的变形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长的现象。 B.持续应力的大小对徐变有重要影响。 C.徐变对结构的影响,多数情况下是不利的。 D.水灰比和水泥用量越大,徐变越小。 4.线性徐变是指(C )。 A.徐变与荷载持续时间为线性关系 B.徐变系数与初应力为线性关系 C.徐变与初应力为线性关系 D.瞬时变形与初应力为线性关系 5.对于无明显屈服点的钢筋,其强度取值的依据是( D )。 A.最大应变对应的应力 B.极限抗拉强度 C.0.9极限强度 D.条件屈服强度 6.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A) A.纵向受力钢筋外表面到构件外表面的最小距离 B.纵向受力钢筋形心到构件外表面的距离 C.箍筋外表面到构件外表面的最小距离 D.纵向受力钢筋的合力点到构件外表面的最小距离 7.超筋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与(A)。 A.混凝土强度有关 B.配筋强度f y A s有关 C.混凝土强度和配筋强度都有关 D.混凝土强度和配筋强度都无关 8.受弯构件正截面弯曲破坏形态的决定性因素是(C)。 A.荷载大小 B.混凝土强度等级 C.计算受压区高度 D.箍筋用量 9.钢筋混凝土单筋矩形截面适筋梁,若截面尺寸给定,混凝土及钢筋强度给定,则配筋率ρ越大(A )。 A.破坏时受压区高度越大 B.破坏时的变形越大 C.破坏时受压区边缘的压应变越大 D.破坏时受拉钢筋的应变越大 10.提高梁的配箍率可以(D )。 A.显著提高斜裂缝开裂荷载 B.防止斜压破坏的出现 C.使斜压破坏转化为剪压破坏 D.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高抗剪承载力 11.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设计时,当受压区x<2a s’时,表明(B )。 A.受拉钢筋不屈服 B.受压钢筋不屈服 C.受拉、受压钢筋均不屈服 D.应加大截面尺寸 12.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D)。 A.随外荷载增大而增大 B.随钢筋强度增加而增大 C.随钢筋埋入混凝土中的长度增加而增大 D.随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而增大 13.限制箍筋最大间距的目的主要是(B )。 A.控制箍筋的配筋率 B.保证箍筋和斜裂缝相交 C.防止出现斜压破坏 D.保证箍筋的直径不致太大 14.提高受弯构件抗弯刚度最有效的措施是( C )。 A.增加受拉钢筋截面面积 B.采用高强钢筋 C.增大构件截面有效高度 D.采用高强度等级混凝土

混凝土基本原理简答题

.钢筋和混凝土是两种物理、力学性能很不同的材料,它们为什么能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答:(1)混凝土结硬后,能与钢筋牢固地粘结在一起,互相传递内力。粘结力是这两种性质不同的材料能够共同工作的基础。(2)钢筋的线膨胀系数×10^(-5) ℃-1,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为×10^(-5)~×10^(-5) ℃-1,二者数值相近。因此,当温度变化时,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不会存在较大的相对变形和温度应力而发生粘结破坏。 1-2.钢筋冷拉和冷拔的抗拉、抗压强度都能提高吗为什么答:冷拉能提高抗拉强度。冷拉是在常温条件下,以超过原来钢筋屈服点强度的拉应力,强行拉伸钢筋,使钢筋产生塑性变形达到提高钢筋屈服点强度和节约钢材的目的。冷拔能提高抗拉、抗压强度。冷拔是指钢筋同时经受张拉和挤压而发生塑性变形,截面变小而长度增加,从而同时提高抗拉、抗压强度。 1-7.简述混凝土在三向受压情况下强度和变形的特点。 答:在三向受压状态中,由于侧向压应力的存在,混凝土受压后的侧向变受到了约束,延迟和限制了沿轴线方向的内部微裂缝的发生和发展,因而极限抗压强度和极限压缩应变均有显着提高,并显示了较大的塑性。 1-8.影响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的因素有哪些 答:(1)影响徐变的因素:混凝土的组成和配合比;养护及使用条件下的温湿度;混凝土的应力条件。(2)影响收缩的因素:养护条件;使用环境的温湿度;水灰比;水泥用量;骨料的配级;弹性模量;构件的体积与表面积比值。 1-13.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越长,粘结强度是否越高为什么答:不是锚固长度越大,粘结力越大,粘结强度是和混凝土级配以及钢筋面有关系。 2-2.荷载按随时间的变异分为几类荷载有哪些代表值在结构设计中,如何应用荷载代表值答:荷载按随时间的变异分为三类: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永久作用的代表值采用标准值;可变作用的代表值有标准值、准永久值和频遇值,其中标准值为基本代表值;偶然作用的代表值采用标准值。 2-5.什么是结构的预定功能什么是结构的可靠度可靠度如何度量和表达答:预定功能:1.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2.在正常维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3.在正常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4.在设计规定的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仍能保持必须的整体稳定性。结构的可靠度是结构可靠性(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总称)的概率度量。用失效概率度量结构可靠性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但目前采用可靠指标β 来度量可靠性。 2-6.什么是结构的极限状态极限状态分几类各有什么标志和限值答:结构的极限状态: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极限状态分为两类: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3-3..螺旋箍筋柱应满足的条件有哪些 答:螺旋箍筋柱截面形式一般多做成圆形或多边形,仅在特殊情况下才采用矩形或方形。(1)螺旋箍筋柱的纵向受力钢筋为了能抵抗偶然出现的弯矩,其配筋率ρ 应不小于箍筋圈内核心混凝土截面面积的%,构件的核心截面面积应不小于构件整个截面面积的2/3.但配筋率ρ 也不宜大于3%,一般为核心面积的%~%之间。(2)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要求同普通箍筋柱,但为了构成圆形截面,纵筋至少要采用6 根,实用根数经常为6~8 根,并沿圆周作等距离布置。箍筋太细有可能引起混凝土承压时的局部损坏,箍筋太粗则又会增加钢筋弯制的困难,螺旋箍筋的常用直径为不应小于纵向钢筋直径的1/4,且不小于8mm。螺旋箍筋或环形箍筋的螺距S(或间距)应不大于混凝土核心直径dcov 的1/5;且不大于80mm。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其间距也不宜小于40mm。 ★为什么螺旋箍筋柱能提高承载力答:混凝土三向受压强度试验表明,由于侧向压应力的

高速公路贫混凝土基层施工技术方案_secret

K34+000~K35+000贫混凝土基层施工技术方案 一、编制依据 1、路面施工设计图 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F80/1-2004 二、工程概况 K34+000~K35+000段线路长790米,以完成下承层水泥稳定层施工。本段贫混凝土基层厚度为18 cm,单幅宽12.25m。 现已经完成现场的施工放样工作,基础施工必备机具、施工人员已经到场,用电、用水设施已经齐备,基础施工所需的材料已经到场,并检验合格。 三、施工方法、工艺: 3.1施工准备 3.1.1下承层的水泥稳定碎石层已验收,测量已放线,轴线控制桩已固定; 3.1.2防排水措施已制订,遮盖物已购买到场; 3.1.3材料已到场; 3.1.4运输及搅拌机械设备已就位; 3.1.5施工管理人员及工人已到场; 3.1.6水、电、路已通; 3.1.7贫砼基层配合比已设计; 3.2施工方法及步骤: 3.2.1清扫下承层:人工清理下面的水稳层,扫除表面浮石及粉尘,然后洒水润湿,进行下步的贫砼施工。对局部不平或坑槽处用砂浆修补平。 3.2.2施工放样:在检测验收合格后的底基层上恢复中线,不论直线段还是曲线段,均按10米设一桩,并在底基层两侧边缘设置指示桩,在指示桩上标出贫砼基层顶面的设计标高位置。 3.2.3贫砼料的拌合,采用专用山东方圆J750型砼拌合机3台,拌和机配备自动计量系统配料机能够达到配料准确,拌合均匀,拌和能力为40~60m3/H。 3.2.4运输:采用5T自卸汽车将拌合好的贫砼混合料运至现场,待铺。行进中车辆应尽可能匀速行驶,同时维护好行走道路,避免急刹车或路面凹凸不平导致砼离析。 3.2.5摊铺:为方便运输车辆通行,路面施工分为两次进行,第一次先施工路中线侧超车道及主车道宽度8.85米,第二次再施作停车带3.4米宽,另在每100米左右长度时预留模板缺

混凝土试题库资料

测试题 一、判断并改错 1、普通混凝土:以砂、石、水泥、外加剂、水为主要组份,干密度为2400~2500kg/m3的水泥混凝土。( ) 2、塑性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90mm的混凝土。( ) 3、流动性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0~150mm的混凝土。( ) 4、大流动性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等于或大于180mm的混凝土。() 5、抗渗混凝土:有抗渗性能要求的混凝土。() 6、泵送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不低于100mm并用泵送施工的混凝土。( ) 7、混凝土的耐久性: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抵抗各种破坏因素作用,长期保持强度和外观完整性的能力。( ) 8、流动性是指混凝土拌和物在本身自重或施工机械的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的性能。( ) 9、黏聚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相互间有一定的粘聚力、不分层、不离析,能保持整体均匀的性能。( ) 10、分层是指混凝土拌和物各组份出现层状分离现象;离析是指混凝土拌和物内某些组份分离、析出现象。( ) 11、保水性是指混凝土拌和物保持水分不易析出的能力。( ) 12、C30混凝土,其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0Mpa ( ) 13、砂率:砂与混凝土每立方材料总用量的重量百分比。( ) 14、当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大于200mm时,经检测坍落扩展度值。( ) 15、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确定混凝土成型方法,坍落度不大于70mm的混凝土宜用振动振实;大于70mm的宜用捣棒人工捣实。( ) 16、抗渗性能试验圆台体试件尺寸:顶面直径为175mm、底面直径为185 mm、高度为175 mm。( ) 二、单项选择 1、试验室拌合混凝土时,材料量称量精度为±1%的是() A、水 B、掺合料 C、骨料 D、外加剂 2、人工成型混凝土试件用捣棒,下列不符合要求的是() A、钢制,长度600mm B、钢制,长度500mm C、直径16mm D、端部呈半球形 3、坍落度大于70mm的混凝土试验室成型方法() A、捣棒人工捣实 B、振动台振实 C、插入式振捣棒振实 D、平板振动器 4、下列做法不符合试件养护的规定() A、试件放在支架上 B、试件彼此间隔10~20mm C、试件表面应保持潮湿,并不得被水直接冲淋。 D、试件放在地面上。

混凝土简答题

第2章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2.1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根据什么确定的?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哪 些?什么样的混凝土强度属于高强混凝土范畴?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根据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的。 我国新《规范》规定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有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和C80,共14个等级。 C50---C80属于高强度混凝土范畴; 2.2某方形钢筋混凝土短柱浇筑后发现混凝土强度不足,根据约束混凝土原理如何加固该柱? 根据约束原理,要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就要对混凝土的横向变形加以约束,从而限制混凝土内部微裂缝的发展。因此,工程上通常采用沿方形钢筋混凝土短柱高度方向环向设臵密排矩形箍筋的方法来约束混凝土,然后沿柱四周支模板,浇筑混凝土保护层,以此改善钢筋混凝土短柱的受力性能,达到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延性的目的。 2.3什么是混凝土的徐变?徐变对混凝土构件有何影响?通常认为影响徐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减 小徐变? 结构或材料承受的荷载或应力不变,而应变或变形随时间增长的现象称为徐变。 徐变对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工作性能有很大影响,它会使构件的变形增加,在钢筋混凝土截面中引起应力重分布的现象,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会造成预应力损失。 影响混凝土徐变的主要因素有:1)时间参数;2)混凝土的应力大小;3)加载时混凝土的龄期;4)混凝土的组成成分;5)混凝土的制作方法及养护条件;6)构件的形状及尺寸;7)钢筋的存在等。 减少徐变的方法有:1)减小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和水灰比;2)采用较坚硬的骨料;3)养护时尽量保持高温高湿,使水泥水化作用充分;4)受到荷载作用后所处的环境尽量温度低、湿度高。 2.4光面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作用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变形钢筋的粘结机理与光面钢筋的有什么不同? 钢筋和变形钢筋的S-i关系曲线格式怎样的? 光面钢筋与混凝土粘结作用组成部分:1)钢筋与混凝土接触面上得胶结力;2)混凝土收缩握裹钢筋而产生摩阻力;3)钢筋表面凹凸不平与混凝土之间的机械咬合力; 光圆钢筋的粘结机理与变形钢筋的主要差别:光圆钢筋的粘结力主要来自胶结力和摩擦阻力;变形钢筋的粘合力主要来自机械咬合作用; (附图) 钢筋混凝土受力后会沿钢筋和混凝土接触面上产生剪应力,通常把这种剪应力称为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 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强度的主要因素有:混凝土强度、保护层厚度及钢筋净间距、横向配筋及侧向压应力、钢筋表面形状以及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的位臵等。 保证钢筋和混凝土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力的构造措施有:1)对不同等级的混凝土和钢筋,要保证最小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2)为了保证混凝土与钢筋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必须满足钢筋最小间距和混凝

贫混凝土基层施工组织

贫混凝土基层施工组织 1、核心设备要求 施工设备对质量有重要影响,承包人必须于施工展开之前,应按合同要求和施工生产的需要,购置、准备、安装、调试好施工中所使用的重要设备,如摊铺机、拌和机等设备,并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和施工生产能力。 施工前对各种施工机具应作全面检查,并经调试证明处于性能良好状态,机械数量足够,施工能力配套,水泥混凝土摊铺机等重要机械更应性能良好。 1)、混凝土拌和楼: 水泥混凝土拌和楼应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水泥混凝土生产能力不得低于200m3/小时,本合同段采用180方/小时及50方/小时间歇式拌和机各一台。 应对拌和机料仓计量系统进行调整并经计量认证,拌和机的水泥指示用量和实际用量应进行标定,二者相差不得超过1%。拌和机至少应配置4个计量准确的冷料仓,严禁在一个冷料仓中混装2档以上集料。 2)、摊铺设备: 应使用性能优良的机械摊铺,摊铺机应具有自动或半自动方式调节摊铺厚度及找平的装置。本合同段采用高马科GP2000或维特根SP500摊铺机。 2、原材料要求 1)、粗集料 混凝土所需要的粗骨料应采用质地坚硬、强度高、耐磨耗、洁净的碎石、碎卵石和卵石,经掺配后能够符合规范级配要求。 2)、细集料 细骨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河砂,天然砂宜采用细度模数2.0~3.0的中(粗)砂。 3)、外加剂 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与所使用水泥的适应性检验合格。宜选用减水率大、坍落度损失小、可调控凝结时间的复合型减水剂;高温施工宜使用缓凝型外加剂。 4)、水泥及粉煤灰

贫混凝土基层采用32.5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的质量指示如下表: 3、施工配合比 通过实验室和试验段确定施工配合比,最大水灰比不大于0.65,每方砼水泥用量控制在160~230kg之间,最小水泥用量不小于160kg。如掺用粉煤灰,则每方砼的水泥用量控制在130~175kg之间,胶材总量在220~270kg之间,最小水泥用量不小于130kg。 4、搅拌及摊铺 1)、施工前准备工作 按照所采用的摊铺工艺,严格检查各工序的人员、机具配备情况,一定要将必要的人员、机具配备齐全,保证正常施工生产,以防止因此而影响施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贫砼施工前应对底基层的平整度,横坡度等进行严格的检查。 2)、混凝土的拌和 拌合站的计量系统完全采用电脑程序化控制,精度较高,但在使用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关。 a按照需要将人员、配套的机械设备配备齐全,以免影响拌和的连续性。 b按照试验室配合比并根据试验所得的各种集料的现场含水量准确计算施工配合比,将其输入控制系统作为拌和的指导依据。对于采用水溶法掺外掺剂时应考虑外掺剂水溶液中的水量。 c对强制工搅拌机拌和混合料中掺加1.5%的减水引气剂时,坍落度宜控制在3~4 cm,含水量在5%左右、在保证最佳和易性时,其搅拌时间控制在40~60s为宜。搅拌时间过短,和易性不好,搅拌时间如过长,则混凝土含气量损失较快。 d随时对现场的材料进行试验,准确掌握好各种集料的含水量变化,及时进

混凝土简答题62416.doc

较好的延性; 5)刚度大,阻尼大; 6)就地取材。缺点有: 1)自重大; 2)抗裂性差; 3)承载力有限; 4)施工复杂; 5)加固困难。 1.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哪些主要优点和缺点? 优点:取材容易;合理用材;耐久性较好;耐火性好;可模型好;整体性好 缺点:自重较大 (采用轻质高强混凝土来改善 );抗裂缝性较差 (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来 改善 );施工复杂工序多隔热隔声性能较差。 2.结构有哪些功能要求?(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 安全性:建筑结构承载能力的可靠性,建筑结构应能承受正常施工和使用时的各种 荷载和变形,在地震爆炸等发生时和发生后能保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适用性:结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产生影响使用的过大变形以及不发生过宽的裂 缝和振动等。 耐久性:结构在正常维护条件下结构性能不发生严重恶化腐蚀脱落碳化,钢筋不发生锈蚀,达到设计预期年限。 3.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和抗拉强度标准值是如何确定 的? 立方抗压强度:以边长150mm 的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在 (20±3)°c 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90%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按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

较好的延性; 5)刚度大,阻尼大; 6)就地取材。缺点有: 1)自重大; 2)抗裂性差; 3)承载力有限; 4)施工复杂; 5)加固困难。 轴心抗压强度:以 150mm×150mm×300mm 的棱柱体作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试 验的标准试件测得的抗压强度。 轴心抗拉强度:采用直接受拉的试验方法测定。 4.什么是混凝土的徐变?徐变对混凝土构件有何影响?影响徐变的主要因素?如 何减少徐变? 徐变:结构或材料承受的应力不变,而应变随时间增长的现象。 对混凝土影响:有利的:防止结构物裂缝形成 (某种情况下 );利于内力重分布;减少应力集中现象。 不利的:使构件变形增大;导致预应力损失 (预应力混凝土中 );受压区变形增大导致构件承载力降。 对其影响因素:混凝土的组成、配合比、水泥品种、水泥用量、骨料的特性、骨料 的含量、骨料的级配、水灰比、外加剂、掺合料、混凝土的制作方法、养护条件、加载 龄期、构件工作环境、受荷后应力水平、构件截面形状和尺寸、荷载作用时间等。 减少: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选用弹性模量大的骨料、增加骨料含量、提高混凝土养护的温度和湿度、延长受荷龄期、加大构件的体表比、采用高强度混凝土可减少徐变。 5.收缩对混凝土构件的影响?收缩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减少收缩?

混凝土简答题

1.2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有:1)经济性好,材料性能得到合理利用;2)可模性好;3)耐久性和耐火性好,维护费用低;4)整体性好,且通过合适的配筋,可获得较好的延性;5)刚度大,阻尼大;6)就地取材。缺点有:1)自重大;2)抗裂性差;3)承载力有限;4)施工复杂;5)加固困难。 2.1 ①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 cu,k 是根据以边长为150mm 的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在(20±3)℃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 ,按照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确定的。②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 ck 是根据以150mm ×150mm ×300mm 的棱柱体为标准试件,在与立方体标准试件相同的养护条件下,按照棱柱体试件试验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确定的。③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 tk 是采用直接轴心抗拉试验直接测试或通过圆柱体或立方体的劈裂试验间接测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轴心抗拉强度。④由于棱柱体标准试件比立方体标准试件的高度大,试验机压板与试件之间的摩擦力对棱柱体试件高度中部的横向变形的约束影响比对立方体试件的小,所以棱柱体试件的抗压强度比立方体的强度值小,故f ck 低于f cu,k 。⑤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 tk 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 cu,k 之间的关系为:245.055.0k cu,tk )645.11(395.088.0αδ?-?=f f 。⑥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 ck 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 cu,k 之间的关系为:k cu,21ck 88.0f f αα=。 2.3 某方形混凝土短柱浇筑后发现混凝土强度不足,根据约束混凝土的原理如何加固该柱 ? 根据约束原理,要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就要对混凝土的横向变形加以约束,从而限制混凝土内部微裂缝的发展。因此,工程上通常采用沿方形钢筋混凝土短柱高度方向环向设置密排矩形箍筋的方法来约束混凝土,然后沿柱四周支模板,浇筑混凝土保护层,以此改善钢筋混凝土短柱的受力性能,达到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延性的目的。 2.7 什么是混凝土徐变?徐变对混凝土构建有何影响?徐变的主要因素?如何减小徐变? 结构或材料承受的荷载或应力不变,而应变或变形随时间增长的现象称为徐变。徐变对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工作性能有很大影响,它会使构件的变形增加,在钢筋混凝土截面中引起应力重分布的现象,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会造成预应力损失。影响混凝土徐变的主要因素有:1)时间参数;2)混凝土的应力大小;3)加载时混凝土的龄期;4)混凝土的组成成分;5)混凝土的制作方法及养护条件;6)构件的形状及尺寸; 7)钢筋的存在等。减少徐变的方法有:1)减小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和水灰比;2)采用较坚硬的骨料;3)养护时尽量保持高温高湿,使水泥水化作用充分;4)受到荷载作用后所处的环境尽量温度低、湿度高。 2.8 混凝土收缩对钢筋混凝土构件有什么影响?收缩与那些因素有关?如何减小收缩? 当养护不好以及混凝土构件的四周受约束从而阻止混凝土收缩时,会使混凝土构件表面出现收缩裂缝;当混凝土构件处于完全自由状态时,它产生的收缩只会引起构件的缩短而不会产生裂缝。影响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因素有:1)水泥的品种;2)水泥的用量;3)骨料的性质;4)养护条件;5)混凝土制作方法;6)使用环境;7)构件的体积与表面积的比值。减少收缩的方法有:1)采用低强度水泥;2)控制水泥用量和水灰比;3)采用较坚硬的骨料;4)在混凝土结硬过程中及使用环境下尽量保持高温高湿;5)浇筑混凝土时尽量保证混凝土浇捣密实;6)增大构件体表比。 3.1 什么叫界限破坏? 界限破坏是的c ε和cu ε各等于多少? 所谓“界限破坏”,是指正截面上的受拉钢筋的应变达到屈服的同时,受压区混凝土边缘纤维的应变也正好达到混凝土极限压应变时所发生的破坏。此时,受压区混凝土边缘纤维的应变c ε=cu ε=0.0033-0.5(f cu,k -50)×10-5,受拉钢筋的应变s ε=y ε=f y /E s 。 3.3 适筋的受弯全过程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与计算和验算有何联系?

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第二章 一、填空题 1、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其他形式加筋混凝土结构。 2 钢筋混凝土结构由很多受力构件组合而成,主要受力构件有楼板(梁)、(柱)、墙、基础等。 3. 在测定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时,我国通常采用的立方体标准试件的尺寸为(150mm×150mm×150mm)。 4.长期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应力保持不变,它的应变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大的现象称为混凝土的(徐变)。 5.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体积会发生变化。在空气中结硬时,体积要(缩小);在水中结硬时,则体积(膨胀)。 6.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中,(屈服强度)和(延伸率)是选择钢筋的重要指标。 7.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构件中的钢筋由单根钢筋按设计位置构成空间受力骨架,构成骨架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绑扎骨架)与(焊接骨架)。 8.当构件上作用轴向拉力,且拉力作用于构件截面的形心时,称为(轴心受拉)构件。 9、轴心受拉构件的受拉承载力公式为(N≤fyAs或Nu=fyAs )。 10.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柱根据箍筋配置方式和受力特点可分为(普通钢箍)柱和(螺旋钢箍)柱两种。 11.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柱的稳定系数为(长柱)承载力与(短柱)承载力的比值。 12.长柱轴心受压时的承载力(小于)具有相同材料,截面尺寸及配筋的短柱轴心受压时的承载力。 13.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稳定性系数是考虑了(附加弯矩的影响)。 二:简答题 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怎样划分的? 答:混凝土强度等级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为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等14个 2.钢筋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 答:1.采用高强度钢筋可以节约刚材,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2.为了使钢筋在断裂前有足够的变形,要求钢材有一定的塑性;3.可焊性好;4满足结构或构件的耐火性要求;5.为了保证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必须有足够的粘结力。 3徐变定义;减少徐变的方法。 答:长期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应力保持不变,它的应变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大的现象称为混凝土的徐变。 4.钢筋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基础。 1).二者具有相近的线膨胀系数; 2).在混凝土硬化后,二者之间产生了良好的粘结力,包括a. 钢筋与混凝土接触面上的化学吸附作用力; b混凝土收缩握裹钢筋而产生摩阻力; c 钢筋表面凹凸不平与混凝土之间产生的机械咬合作用力 3). 钢筋至构件边缘之间的混凝土保护层,起着防止钢筋发生锈蚀的作用,保证结构的耐久性。

混凝土结构设计简答题

8、简述现浇肋梁楼盖的组成及荷载传递途径。 答:现浇肋梁楼盖由板、次梁和主梁组成,荷载的传递途径为荷载作用到板上,由板传递到次梁,由次梁传递到主梁,由主梁传递到柱或墙,再由柱或墙传递到基础,最后由基础传递到地基。 9、什么是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的塑性内力重分布? 答:在混凝土超静定结构中,当某截面出现塑性铰后,引起结构内力的重分布,使结构中内力的分布规律与一般力学计算方法得到的内力(弹性理论得到的内力)不同。这种由于塑性铰的形成与开展而造成的超静定结构中的内力重新分布称为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的塑性内力重分布。 10、什么是单向板?什么是双向板? c l 答:单向受力,单向弯曲(及剪切)的板为单向板;双向受力,双向弯曲(及剪切)的板为双向板。单向板的受力钢筋单向布置,双向板的受力钢筋双向布置。 11、单向板和双向板是如何区分的? 答:两对边支承的板为单向板。对于四边支承的板,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小于或等于2.0时,按双向板考虑;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0但小于3.0时,宜按双向板考虑,也可按单向板计算,但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或等于3.0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考虑。 12、单向板肋梁楼盖中,板内应配置有哪几种钢筋? 答:单向板肋梁楼盖中,板内应配置有板内受力钢筋和构造钢筋。 板内受力钢筋种类一般采用HPB235,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150mm 时,不宜大于200mm ,当板厚>150mm 时,不宜大于1.5h ,且不宜大于250mm 。连续板中配筋形式采用分离式配筋或弯起式配筋。 构造钢筋包括:分布钢筋、沿墙处板的上部构造钢筋、主梁处板的上部构造钢筋和板内抗冲切钢筋。 13、说明单向板肋梁盖中板的计算简图。 答:在计算中,取1m 宽板作为计算单元,故板截面宽度b=1000mm ,为支承在次梁或砖墙上的多跨板,为简化计算,将次梁或砖墙作为板的不动饺支座。因此,多跨板可视为多跨连续梁(板宽度b=1000mm)。 按弹性理论分析时,连续板的跨度取相邻两支座中心间的距离。对于边跨,当边支座为砖墙时,取距砖墙边缘一定距离处。因此,板的计算跨度l 为: 中间跨 c l l = 边跨 2 222b a l b h l l n n ++≤++ =其中 c l 为板支座(次梁)轴线间的距离;n l 为板边跨的净跨;h 为板厚;b 为次梁截面宽度;a 为板支承在砖墙上的长度,通常为120mm 。 对于等跨连续板,当实际跨度超过5跨时可按5跨计算;不足5跨时,按实际跨数计算。 14、说明单向板肋梁盖中次梁的计算简图。 答:次梁也按连续梁分析内力,支承在主 梁及砖墙上,主梁或砖墙作为次梁的不动铰支座。 作用在次梁上的荷载为次梁自重,次梁左右两侧各半跨板的自重及板上的活荷载,荷载形式为均布荷载。 次梁的计算跨度: 中间跨 c l l =边跨 2 025.122b l b a l l n n +≤++ =其中为支座轴线间的距离,次梁的支座为主梁; n l 为次梁的净跨;b 为主梁截面宽度;a 为次梁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通常为 240mm 。 对于等跨连续梁,当实际跨度超过5跨时可按5跨计算;不足5跨时,按实际跨数计算。 15、说明单向板肋梁盖中主梁的计算简图。 主梁的计算简图根据梁与柱的线刚度比确定,一般结构中柱的线刚度较小,对主梁的转动约束不大,可将柱作为主梁的不动铰支座,这时主梁仍可按支承在柱或砖墙上的连续梁分析。当结构中柱的线刚度较大,即节点两侧梁的线刚度之和与节点上下柱的线刚度之和的比值小于3时,应考虑柱对主梁转动的约束,此时应按框架进行内力分析。 主梁上作用的荷载为主梁的自重和次梁传来的荷载,次梁传来的荷载为集中荷载,主梁自重为均布荷载,而前一种荷载影响较大,后一种荷载影响较小,因此,可近似地将主梁自重作为集中荷载考虑,其作用点位置及个数与次梁传来集中荷载的相同。 主梁的计算跨度: 中间跨c l l =边跨 2 025.122b l b a l l n n +≤++= 其中 c l 为支座轴线间的距离,主梁的 支座为柱; n l 为主梁边跨的净跨; b 为柱截面宽度; a 为主梁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通常为370mm 。 18、什么叫弯矩调幅法? 答:弯矩调幅法就是在弹性理论计算的弯矩包络图基础上,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构件控制截面的弯矩值加以调整。 19、弯矩调幅法的具体步骤是什么? 答:具体计算步骤是: (1)按弹性理论方法分析内力; (2)以弯矩包络图为基础,考虑结构的塑性内力重分布,按适当比例对弯矩值进行调幅; (3)将弯矩调整值加于相应的塑性铰截面,用一般力学方法分析对结构其他截面内力的影响; (4)绘制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弯矩包络图; (5)综合分析,选取连续紧中各控制截面的内力值; (6)根据各控制截面的内力值进行配筋计算。 截面弯矩的调整幅度为: e a M M -=1β 式中β为弯矩调幅 系数; a M 为调整后的弯矩设计值;e M 为按弹性方法计算所得的弯矩设计值。20、设计中为什么要控制弯矩调幅值? 答:若支座负弯矩调幅过大,则塑性铰形成前只能承受较小的荷载,而在塑性铰形成后还要承受较大的荷载,这就会使塑性铰出现较早,塑性铰产生很大转动,即使在正常使用荷载下也可能产生很大的挠度及裂缝,甚至超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的允许值。因此应控制弯矩调幅值。 21、使用弯矩调幅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使用弯矩调幅法进行设计计算时,应遵守下列原则: (1)受力钢筋宜采用延性较好的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宜在C20~C45范围内选用; (2)弯矩调整后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 0h x =ξ不应超过0.35,也不宜小于 0.10; (3)截面的弯矩调幅系数 β 一般不宜超 过0.25; (4)调整后的结构内力必须满足静力平衡条件; (5)在内力重分布过程中还应防止其他的局部脆性破坏,如斜截面抗剪破坏及由于钢筋锚固不足而发生的粘结劈裂破坏,应适当增加箍筋,支座负弯矩钢筋在跨中截断时应有足够的延伸长度; (6)必须满足正常使用阶段变形及裂缝宽度的要求。 22、使用弯矩调幅法时,为什么要限制 ξ? 答:因为ξ为相对受压区高度,ξ值的大小直接影响塑性铰的转动能力。 b ξξ 时为超筋梁,受压区混凝土先破 坏,不会形成塑性铰。b ξξ 时为适筋 朵,可以形成塑性铰。ξ值越小,塑性铰的转动能力越大,因此要限制ξ,一般要求 35.0≤ξ。 23、设计计算连续梁时为什么要考虑活荷载 的最不利布置?确定截面内力最不利活荷载布置的原则是什么? 答:活荷载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活荷载对内力的影响也随着荷载的位置而发生改变。因此,在设计连续梁时为了确定某一截面的最不利内力的影响,即如何通过对活荷载的作用位置进行布置,找到计算截面的最不利内力。因此,须对活荷载进行不利布置。 24、确定截面内力最不利活荷载布置的原则是什么? 答:求某跨跨中最大正弯矩时,应在该跨布置活荷载,然后向其左右,每隔一跨布置活荷载。 求某跨跨中最大负弯矩(即最小弯矩)时,该跨不应布置活荷载,而在左右相邻各跨布置活荷载,然后再隔跨布置。 求某支座最大负弯矩时,应在该支座左、右两跨布置活荷载,然后再隔跨布置。 求某支座左、右截面最大剪力时,其活载布置与求该支座最大负弯矩时的布置相同。在确定端支座最大剪力时,应在端跨布置活荷载,然后每隔一跨布置活荷载。 25、什么是连续梁的内力包络图? 答:将几种不利荷载组合下的内力图绘制在同一个图上,形成内力叠合图,其外包络线形成的图形称为内力包络图。也就是梁各截面可能出现的最不利内力。无论活荷载如何布置,梁上各截面的内力都不会超过内力 包络图上的内力值。由此种内力确定的梁的配筋是安全的。 26、哪些结构不宜按塑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 答: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轻质混凝土结构及其他特种混凝土结构、受侵蚀性气体或液体作用严重的结构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二次受力的叠合结构不宜采用塑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内力。 27、什么是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塑性铰? 答: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塑性铰:由于受拉钢筋屈服,发生塑性变形,从而产一定的塑性转角。在弯矩增加极少的情况下,截面相对转角剧增,截面产生很大的转动,好像出现一个铰一样,称之为“塑性铰”。 28、影响塑性铰转动能力的因素有那些? 答:影响塑性铰转动能力的因素有: (1)钢筋的种类,采用软钢作为受拉钢筋时,塑性铰的转动能力较大; (2)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而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除与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外,箍筋用量多或受压纵筋较多时,都能增加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 (3)在以上条件确定的情况下,受拉纵筋配筋率对塑性铰的转动能力有决定性的作用。 29、塑性铰有哪些特点? 答:与理想的铰不同,塑性铰不是集中在一个截面,而是具有一定的长度,称为铰区长度,只是为了简化认为塑性铰是一个截面;理想铰不能传递弯矩,塑性铰能承受弯炬,为简化考虑,认为塑性铰所承受的弯矩为定值,为截面的屈服弯炬,即考虑为理想弹塑性;理想铰可以自由转动,塑性铰为单向铰,只能使截面沿弯矩方向发生转动,反方向不能转动,塑性铰的转动能力有限,其转动能力与钢筋种类、受拉纵筋配筋率及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等因素有关。 30、简述用机动法计算钢筋混凝土四边固定矩形双向板极限荷载的要奌及步骤。 答:首先根据板的支承情况假定破坏机构,根据外功与内功相等建立功能方程,从多种可能的破坏机构中找出最危险的塑性铰线分布,求出所能承受的荷载最小值。 31、按弹性理论计算肋梁楼盖中与次梁的内力时,为什么要采用折算荷载? 答:在确定板、次梁的计算简图时,分别将次梁和主梁视为板和次梁的铰支座,在这种假定下,板和次梁在支座处可以自由转动,而忽略了次梁和主梁对节点转动的约束作用,这将使计算出的内力和变形与实际情况不符。为此,采用折算荷载的方法来考虑支难的转动约束作用。 32、按弹性理论计算肋梁楼盖中与次梁的内力时,折算荷载如何计算? 答:采用增大恒载并相应减小活载数值的方法,考虑由于支座约束的存在对连续梁内力的影响。此时的计算荷载称为折算荷载,折算荷载值为: 楼板:p p p g g 2 1 2 1'' = +=次梁:p p p g g 4 3 4 1''= += 其中g 、p 分别为实际的恒载和活载。 33、简述钢筋混凝土连续双向板按弹性方法计算跨中最大正弯矩时活荷载的布置方式及 计算步骤。 答:为计算某区格的跨中最大正弯矩,在本区格以及在其左右前后每隔一个区格布置活荷载,形成棋盘式的活荷载布置。有活荷载的区格内荷载为q g +,无活荷载的区格内荷载仅为 g 。将棋盘式荷载分解为两种情况的组合: 一种情况为各区格均作用相同的荷载g+q/2;另一种情况在各相邻区格分别作用反向荷载q/2。两种荷载作用下板的内力相加,即为连续双向板的最后跨中最大正弯矩。查表计算时,第一种荷载情况下的中间区格板,按四边固定板查表;边区格和角区格,其内部支承视为固定,外边支承情况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按相应支承情况查表;第二种荷载情况下的中间区格板,四周支承近似视为简支,按四边简支查表;边区格和角区格,其内部支承视为简支,外边支承情况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按相应支承情况查表。 34、何谓塑性铰线? 答:将板上连续出现的塑性铰连在一起而形成的连线称为塑性铰线,也称为屈服线。正弯矩引起正塑性铰线,负弯矩引起负塑性铰线。塑性铰线的基本性能与塑性铰相同。 35、板内塑性铰线的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板内塑性铰线的分布与板的平面形状、边界条件、荷载形式以及板内配筋等因素有关。 36、双向板肋梁楼盖中梁上的荷载如何确定? 答:双向板上的荷载向两个方向传递到板区格四周的支承梁。梁上的荷载可采用近似方法计算:从板区格的四角作45度分角线,将每一个区格分成四个板块,将作用在每板块上的荷载传递给支承该板块的梁上。因此,传递到长边梁上的荷载呈梯形分布,传递到短边梁上的荷载呈三角形分布,除此以外,梁还承受梁本身的自重。 37、板内拱的作用是怎样产生的?它对弯矩值有什么影响? 答:单向板作为连续板按内力塑性重分布方法计算时,板带在破坏时,支座在负弯矩作用下在上部开裂,跨中在正弯矩的作用下在下部开裂,这就使板的实际轴线成为拱形。若板的周边有限制板水平位移的梁,在荷载作用下,将产生沿板平面方向的横向推力,该推力对板的承载力是有利因素,为了简便计算,在板内力计算时,不计入此推力的大小,而仅对板中各计算截面的弯矩给予折减,其折减的幅度视板的边界条件的刚度而定。《规范》规定,对四边与梁整体连接的单向板,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及中间支座,计算所得的弯矩可减少20%,其它截面则不予减少。 38、为什么在计算主梁的支座截面配筋时,应取支座边缘处的弯矩? 答:通常主梁内力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当板、梁与支座整浇时,其计算跨度取支座中心线间的距离,因而其支座最大负弯矩将发生在支座中心处,但该处截面较高,而支座边界处虽然弯矩减小,但截面高度却较支座中心要小得多,危险截面是在支座边缘处,故实际在计算主梁的支座截面配筋时应取支座边缘处的弯矩。 39、为什么在主次梁相交处,在主梁中需设置吊筋或附加箍筋? 答:在次梁与主梁相交处,由于次梁在负弯矩作用下将在梁顶发生裂缝,因而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只能通过其受压区的剪切传至主梁的腹中部分。当梁腹中部有集中荷载作用时,此集中荷载将产生与梁轴线垂直的局部应力,荷载作用点以上为拉应力,荷载作用点以下则为压应力,此局部应力在荷载两侧0.5~0.65倍梁高范围内逐渐消失,由该局部应力产生的主拉应力将在梁腹引起斜裂缝,为防止这种斜裂缝引起的局部破坏,应在主梁承受梁传来的集 中力处设置附加横向钢筋(箍筋或吊筋),将上述的集中荷载有效地传递到主梁的上部受压区域。 40、单向板有哪些构造钢筋?为什么要配置这些钢筋? 答:构造钢筋有三类:分布钢筋、嵌入墙内的板其板面的附加钢筋、垂直于主梁的板面附加钢筋。 (1)分布钢筋:单向板除在受力方向配置受力钢筋外,还要在垂直于受力钢筋长跨方向配置分布钢筋,其作用是:抵抗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内力;浇捣混凝土时,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将板上作用的局部荷载分散在较大宽度上,以使更多的受力钢筋参与工作;对四边支承的单向板,可承受在计算中没有考虑的长跨方向上实际存在的弯矩。 (2)嵌入墙内的板其板面的附加钢筋:嵌固在承重墙内的板,由于砖墙的约束作用,板在墙边会产生一定的负弯矩,因此会在墙边沿支承方向板面上产生裂缝;在垂直于板跨方向的嵌固边,部分荷载也将直接就近传至砖墙上,因此可能在靠近墙边处产生负弯矩引起板面平行墙面的裂缝,对两边嵌固在墙内的板角处,除因传递荷载使板两向受力而引起负弯矩外,还由于收缩和温度影响而产生角拉应力,引起板面产生与边缘45度的斜裂缝。为防止上述裂缝,《规范》规定对嵌固在承重砖墙内的现浇板,在板的上部应配置构造钢筋。 (3)垂直于主梁的板面附加钢筋:在单向板中,虽然板上荷载基本上沿短跨方向传给次梁的,但在主梁附近,部分荷载将由板直接传给主梁,而在主梁边缘附近沿长跨方向产生负弯矩,因此需在板与主梁相接处的板面上部配置附加钢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