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期末复习.

《西方文论》期末复习.
《西方文论》期末复习.

《西方文论》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

1.悲剧(P34)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着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或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2.(杜勃罗留波夫)人民性(P255)

杜勃罗留波夫在《俄国文学发展中人民性渗透的程度》一文中,集中地论述了文学的人民性问题。在他看来,具有人民性的作品固然也体现为艺术家运用人民便于接受的形式、描写人民的风俗习惯、使用人民的语汇,但主要的却不在于形式、题材、语言,而在于它的内容所渗透的人民的精神,即在作品中表达人民的思想感情。文学家怎样才能在作品中渗透出人民的精神呢?第一,文学要“表现人民的生活,人民的愿望”;第二,也是关键的一点,文学家要在思想感情上同人民一致。此外,杜勃罗留波夫还认为人民性与现实主义是一致的,作品的人民性的渗透程度标志着现实主义发展的水平。当然,杜勃罗留波夫所说的人民,主要是指农民,所谓人民性,也主要是要表现农民的思想观点和利益。

3.(克罗齐)艺术即直觉(P322)

克罗齐认为,人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源于理智的逻辑,产生概念;另一种是源于想象的直觉,产生意象。艺术活动,就是直觉活动,艺

术是直觉的产物。直觉的最大特性是意象性,“意象性这个特征把直觉和概念区别开来”。这样,克罗齐就把直觉排除在逻辑思维之外,从而把艺术活动、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也排除在逻辑思维之外。

4.(庞德)意象(P348)

“意象”是庞德诗论的核心范畴。庞德在《回顾》中对意象作了这样的表述:“一个意象是在瞬息间呈现出来的一个理智和情感的复合体。”这个定义包含着意象结构的内外两个层面,内层是“意”,是诗人主体理性与感情的复合。外层则是“象”,是一种形象的“呈现”,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在庞德看来,诗中的意象最终将诗人、读者和诗的创造对象三者引入了诗化的境界。因此,他把创造出完美的意象当做诗歌创作的宗旨:“一生中能描述一个意象,要比写出成篇累牍的作品好。”

5.陌生化(P391)

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文学活动中,重要的不是目的而是感知的过程,只有在过程中,文学主体才能感受和体验;为了延长感受的过程,就必须增大感受的难度;增大感受难度的最佳途径是使事物变得反常、陌生,即对于人们早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物加以陌生化的处理。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情节”就是对“故事”的陌生化处理的结果。

6.含混(P430)

“含混”,燕卜荪在《复义七型》中提出,又译“模糊”、“晦涩”和“复义”等,原指一种含有多层意义而无法使人准确确定本义的

语言表达方式,它通常不是作者故意为之。造成含混的主要原因是措辞简短或语序颠倒以及多义词的使用。什么是“含混”?燕卜荪说,“任何语义上的差别,不论是如何细微,只要它使一句话有可能引起不同反应”,就是“含混”。他把含混分为七种类型。

7.意图谬见与感受谬见(P437)

意图谬见:新批评派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的概念。它是一种将作品的意义与作者的创作意图联系起来,认为作品是作者创作意图的投射的观点。新批评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意图谬见的提出,让新批评斩断了作品与作者的关系。

感受谬见:新批评派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的概念。它是一种将作品与作品在读者心理上产生的感受等同起来的观点。新批评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感受谬见的提出,让新批评斩断了作品与读者的关系。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把感受谬见分为感情式谬见、想象式谬见、生理式谬见、幻觉式谬见四种。

8.张力说(P432)

泰勒在1938年发表的《诗歌中的张力》提出了著名的“张力”说,为新批评理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泰特指出,诗有自己的特性,诗歌的意义是其张力,是诗歌中能包含的所有外延和内涵构成的有机整体。这里所说的“外延”是指这词语的“词典意义”或指称意义,内涵是指这词语的暗示意义及感情色彩。泰特的张力说强调,诗既要倚重内涵,使其有丰富的联想意义;又要倚重外延,使形象明晰和连贯。

9.反讽(P439)

布鲁克斯说:“语境对一个陈述句的明显歪曲,我们称之为反讽”。他指出,语境的巧妙安排可以产生反讽的语调。在布鲁克斯那里,反讽既是一种语言技巧,又可能是整个作品结构的技巧。反讽不只是讽刺的,它包含广泛的多样性,把反讽外延和内涵如此扩大,受到兰色姆等人的反对,因为它弱化了反讽原来的戏谑讽刺意味。

10.能指与所指(P447)

索绪尔指出,作为语言结构基本成分的语言符号,“联结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他将概念命名为语言符号的“所指”,将音响形象命名为“能指”。语言符号不是能指(语音)与它所命名的现实中的事物的结合,而是能指(语音)与所指(概念)的结合,能指与所指同时存在。索绪尔还认为,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

11.镜像(P485)

“镜像”理论是由雅克·拉康提出来的。在拉康关于主体形成的理论中,“镜像阶段”式最初、最基本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儿童主体通过对自己在镜子中的影像作出不同的认识,确认自身身体的同一性。拉康把镜像阶段分为三个时期,得出:主体总是带有想象性的这一结论。

12.复调小说(P501)

复调小说理论是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书中提出的。巴赫金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的基本特点。复

调小说是一种“全新的小说”,它是多声部的小说、“全面对话”的小说。它突破了基本属于独白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使小说减弱了由作家全知全能式安排的封闭性,呈现出开放性。

13.交往理性

哈贝马斯提出。他用这个词来表达那隐含在人类言语结构中并由所有能言变者共享的理性。在传统的标准理性观看来,理性只有一个维度,它涉及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成为思想和单个主体行为的中心。与此不同,交往理性是双维度的,涉及不同言谈者之间的对话关系。14.期待视野

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本文的既成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15.双性写作(P629)

这里的双性是指每个人在自身中找到两性的存在。西苏的双性写作是非对立性的、多元的、不断变化着的,不排除差异,也不抹杀任何同一性。

二、简答题

1.简要概述“王尔德论形式就是一切”的主要内涵(P298)

在王尔德看来,形式就是一切,是至高无上的艺术目标。他说,“形式是生命的奥秘”,从崇拜形式入手,艺术中就没有秘密不向你显露”。正因为艺术所追求的是“美而不真”的形式,所以它才与自然、

人生、时代和道德有了区别。王尔德认为,最高的形式是没有任何具体内容的抽象的装饰;其次是由生活内容加工成的形式,它虽然借用生活素材,但经改造已看不见生活的痕迹而成为纯美了;最差的就是生活占了上风而将美挤出去的形式,就是写实派的作品。艺术家的创作是从形式到思想、激情,再到生活的过程,反过来说,正好是后三者在艺术中化为乌有时才成为形式。

2.简述克罗齐的艺术发生论(P324)

克罗齐美学的核心命题是“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这后一句是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对前一句所做的解释。艺术直觉的对象是“无形式的物质”(感受、印象、情感),艺术直觉是抒情的直觉,这种直觉就是表现。那么艺术表现是怎样发生呢?克罗齐认为,表现就是心灵运用内在语言通过想象、幻想等先验综合方式,对主体情感(“无形式的物质”)进行“铸造”、“赋形”,生成具体形象、获得审美快感的心理活动。简而言之,表现就是给“无形式的物质”以形式的过程。这种表现不是理性活动,不是运用感性形式表现理性内容的活动。这种表现是和语言同一的。

3.简述波德莱尔的感应论(P331)

波德莱尔在艾伦·坡的影响下,并受瑞典神秘主义哲学家史威登堡和德国浪漫主义作家霍夫曼的启迪,提出了他著名的感应论。他的十四行诗《感应》集中表达了这种理论主张。感应论成为象征主义创作方

法的理论依据。其理论要点是:象征是一种固有的客观存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之间,外部世界与人的精神世界之间,有一种内在的感应关系,彼此沟通,互为象征。世界原本就是一座象征的森林,它暗示着多重复杂的含义。各种感官之间也存在着相互沟通融会的关系,形、声、色、味交相感应,声音(听觉)可以使人感到色彩(视觉),色彩可以使人闻到气味(嗅觉);诗人能够对这种神秘深奥的感应心领神会,诗人的任务在于去发现、感知和表现这种固有的象征关系和其中深藏的意蕴。

4.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学说的主要内涵(P353)

强调潜意识作用的心理结构学说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三大构成部分之一。弗洛伊德否定了“心理的即意识的”这一心理学传统观念,他把人的心理结构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或称无意识、下意识)三个层面。弗洛伊德认为,“意识”即“自觉”,凡是自己能察觉的心理活动就是意识,它属于人的心理结构的表层,它感知着外界现实环境和刺激,用语言来反映和概括事物的理性内容。“前意识”是调解意识和无意识的中介机制,是一种可以被回忆起来的、能被召唤到清醒意识中的潜意识。它既联系着意识,又联系着潜意识,使潜意识向意识转化成为可能。但是,它的作用更体现在阻止潜意识进入意识。“潜意识”则是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受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代表着人类更深层、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潜意识”一词并非弗洛伊德首创,但他把潜意识看得比意识更为重

要,他认为“潜意识乃是真正的精神现实”,是人的心灵的核心。在后来发表的《自我与本我》一书中,他进一步完善了他的潜意识理论,早期的“潜意识”、“前意识”、“意识”的心理结构被表述为“本我”、“自我”、“超我”组成的人格结构。

5.简述茵加登的文学作品层次论(P402)

他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是由四个异质的层次构成的一个整体结构。茵加登认为,第一层次是语音层次,这是文学作品最基本的层次,是作品赖以存在的基础。他不是物理上的声音和生理上的发音,而是字音在此基础上的语音构造。第二层次是不同等级的意义单元,即语义层。它在构成文学作品其它层次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并影响着下几层的意义的正确性。它包括词、句、段各级语言单位的意义。第三层次是图式化观相层,观相就是客体向主体显示的方式。第四层次是再现的客体层次。再现的客体指作者在文学作品中虚构的对象,这些虚构的对象组成一个想象的世界。这一层次是在前三个层次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处于作品的较高层次。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四个层次构造的具体分析,茵加登完成了文学本体论的构筑。

6.韦勒克、沃伦的文学层面主要有哪些(P442)

韦勒克、沃伦借鉴波兰现象学文学理论家茵加登“现象学”层面研究方法,并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文学层面分析方法。他们认为对诗歌的分析和评价,应该从以下四个层面进行:(1)声音层面,包

括谐音、节奏和格律。(2)意义单元,它决定文学作品形式上的语言结构、风格与文体的规则。(3)意象和隐喻,即所有文体风格中可以表现诗的最核心的部分。(4)存在于象征和象征系统中诗的特殊“世界”。(5)对于叙述性的小说,则可以从情节、人物、背景三个层面去分析它们以什么特殊的形式和技巧构成了“世界”,最后分析这“世界”的“形而上的性质”(第四个层面)。此外,还包括(6)文学类型性质(7)文学作品评价(8)文学史的性质等三个更高的综合性层面研究。

7.阿多尔诺认为真正的艺术应该具有的特点是什么(P539)

(1)真正的个性化,而不是表面的虚假的个性化。为了摆脱异化现实的控制,艺术中的内心独白是有必要的。

(2)它不应再预言拯救的真理,给人以安慰和希望,而应当表现现实的无希望性。

(3)它必须表现生命的痛苦、社会的不人道和现实的丑恶,才能保持自己的纯洁性,不致成为统治的工具,沦为虚伪的意识形态。(4)它必须反对任何功利目的,拒绝成为对社会有用的物品,才能不致成为商品并沦为赢利的工具。

(5)它不需要那种熟悉的、和谐的、有魅力的感性外观,相反,它要通过其组织构造的摧毁,表现艺术的真实内容,指向不同于

现实的异样现实或第二现实。

8.简述伊格尔顿的审美意识形态生产理论(P580,583)

伊格尔顿的艺术意识形态理论受到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深刻影响,同时又吸收和糅合了本杰明的艺术生产论观念,从而创立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意识形态生产的文艺理论。

伊格尔顿既把文学艺术看成是一种意识形态,又把它看成是一般社会生产意义上的艺术生产,即审美意识形态的生产。文学既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又是经济基础的一部分。作家、艺术家在资本主义社会既是意义的确立者和阐释者,又是雇佣劳动者,因此,文学艺术也是一种制造业,作品、艺术品也是商品。

(由于文本是一系列复杂历史因素多元决定的产物,因而不能把文本简单地毫无差别地等同于某种主导的意识形态或作家的意识形态,文本是在由一般生产方式所最终决定以及有相对独立性的文学生产方式之中,借助于一定的审美形式,作家意识形态对其所处的一般意识形态的总体结构进行美学加工的产品,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生产。)

9.詹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特征主要是什么(P587)

(1)深度模式的削平:后现代主义的作品削平了所有的深层模式,把一切都平面化了。后现代主义的削平深度模式就是要消除现象与本质、表层与深层、真实与非真实、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对立。

(2)历史意识的消失:深度模式消失的另一表现就是历史意识的消失。历史意识其实是一种时间意识,它也是一种深度模式。在后现代

主义那里,时间的连续性不复存在了,只有纯粹、孤立的现在。(3)主体的零散化:后现代人在紧张的工作后,处于一种非我的“耗尽”状态,没有了现代主义的“焦虑”,剩下的是后现代式的自我身心肢解式的彻底零散化。当主体意向性自身被悬搁,世界就成了物与物的世界,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消失,剩下的只是纯客观的表现物。如后现代画家沃霍尔就宣称:“我想成为机器,我不要成为一个人,我像机器一样作画。”

(4)距离感的消失:电影和电视作为一门复制的艺术,人们所看到的任何一部影片的拷贝都是相同的,谁也没有见到过电影或电视的“原作”是什么。原作的消失,意味着独一无二性的消失,艺术成为“类象”。甚至真实的人体也能为人造的类象所取代,看惯了合成纤维制成的仿真人,你会怀疑周围的人是否是真实的。

10.简述格林布拉特的“文化诗学批评策略”(P640)

格林布拉特的“文化诗学”批评要通过若干“共鸣性文本”还原一个文化阐释空间,将文学置放于其中,这些“共鸣性文本”多为一些边缘性的或被压抑的历史文化因素。“文化诗学”的批评策略就在于要千方百计地去挖掘和拾掇这些文化断片,来重新缀补成某种文化精神的指掌图,以其作为文学批评和阐释的参照。

(参考书中列举的两个例子)

人工智能引论复习题

人工智能:是边缘学科.主要研究如何用计算机模仿和实现人类的智能. 符号主义(主流学派):认为人的认知基元是符号,认知过程即符号操作过程;认为人是一个物理符号系统,计算机也是一个物理符号系统,因此,能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智能行为;认为知识是信息的一种形式,是构成智能的基础.人工智能的核心问题是知识表示、知识推理和知识运用. 连结主义:认为思维基元是神经元,而不是符号处理过程;认为人脑不同于电脑,并提出连结主义的大脑工作模式,用于取代符号操作的电脑工作模式 行为主义:认为智能取决于感知和行动(所以被称为行为主义),提出智能行为的“感知—动作”模式;认为智能不需要知识、不需要表示、不需要推理;人工智能可以象人类智能一样逐步进化(所以称为进化主义);智能行为只能在现实世界中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而表现出来. 确定性推理是建立在确定性知识和证据的基础上的推理.从确定的初始证据出发,通过运用确定性知识,最终推出具有一定程度的确定性但却又是合理或基本合理的结论.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包括自然的和人造的)及其规律的认识,包括对事物的现象、本质、状态、关系、联系和运动等的认识. 知识表示方式(把知识用计算机可接受的符号并以某种形式描述出来)一阶谓词逻辑、产生式表示、状态空间图表示、与或图表示、语义网络、框架结构表示,还有问题归纳法、面向对象法等. 机器学习是研究计算机怎样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它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径,其应用遍及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它主要使用归纳、综合而不是演绎. 机器学习的基本系统结构:环境向系统的学习部分提供某些信息,学习部分利用这些信息修改知识库,以增进系统执行部分完成任务的效能,执行部分根据知识库完成任务,同时把获得的信息反馈给学习部分.在具体的应用中,环境,知识库和执行部分决定了具体的工作内容,学习部分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完全由上述3部分确定.下面我们分别叙述这3部分对设计学习系统的影响. 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令P(x):x是人,Q(x):x是要死的:(x)(P(x)→Q(x))∧P(苏格拉底)→Q(苏格拉底) 证明(1) ( x)(P(x)→Q(x)) 前提 (2) P(苏格拉底)→Q(苏格拉底) 全称量词消去 (3) P(苏格拉底) 前提 (4) Q(苏格拉底) (2)(3) 分离 每个学术会议的成员是专家,有些成员是年轻人,所有有的成员是年轻专家. 令P(x):x是专家,Q(x):x是年轻人,R(x)表x是学术会议成员: (X)(R(x)→P(X));(?X) (R(x)∧Q(X));(?X)(Q(X)∧P(X)) 证明(1)(?X) (R(x)∧Q(X)) P (2) R(a)∧Q(a)ES(1) (3)R(a)T(1)I (4) (X)(R(x)∧P(X))P (5)R(a)→P(a)US(4) (6) P(a) T(3) (5)I (7)Q(a) T(2)I (8)Q(a)∧P(a) T(6) (7)I (9)(?X) (Q(x)∧P(X)) EG(8) 任何鸵鸟都不会飞,多有雌鸵鸟都是鸵鸟,所以,所有雌鸵鸟都不会飞. 设P(x):x是鸵鸟;Q(x):x会飞;R(x):x是雌鸟. ?x(P(x)→?Q(x)),

《人工智能导论》试卷B

人工智能试卷(B) 试题部分: 一、选择题(15小题,共15分) 1、97年5月,著名的“人机大战”,最终计算机以3.5比2.5的总比分将世界国际象棋棋王卡斯帕罗夫击败,这台计算机被称为(A) A)深蓝B)IBM C)深思D)蓝天 2、下列不在人工智能系统的知识包含的4个要素中D A)事实B)规则C)控制和元知识D)关系 3、谓词逻辑下,子句, C1=L∨C1‘, C2= ? L∨C2‘, 若σ是互补文字的(最一般)合一置换,则其归结式C=(A ) A) C1’σ∨C2’σB)C1’∨C2’C)C1’σ∧C2’σD)C1’∧C2’ 4、或图通常称为D A)框架网络B)语义图C)博亦图D)状态图 5、不属于人工智能的学派是B A)符号主义B)机会主义C)行为主义D)连接主义。 6、人工智能的含义最早由一位科学家于1950年提出,并且同时提出一个机器智能的测试模型,请问这个科学家是C A)明斯基B).扎德C)图林D)冯.诺依曼 7、要想让机器具有智能,必须让机器具有知识。因此,在人工智能中有一个研究领域,主要研究计算机如何自动获取知识和技能,实现自我完善,这门研究分支学科叫(B )。 A)专家系统B)机器学习C)神经网络D)模式识别 8、下列哪部分不是专家系统的组成部分(A) A.)用户B)综合数据库C)推理机D)知识库 9、产生式系统的推理不包括(D ) A)正向推理B)逆向推理C)双向推理D)简单推理 10、C(B|A) 表示在规则A->B中,证据A为真的作用下结论B为真的B A)可信度B)信度C)信任增长度D)概率 11、AI的英文缩写是B A)Automatic Intelligence B)Artifical Intelligence C)Automatice Information D)Artifical Information 12、反演归结(消解)证明定理时,若当前归结式是(C)时,则定理得证。 A)永真式B)包孕式(subsumed)C)空子句 13、在公式中?y?xp(x,y)),存在量词是在全称量词的辖域内,我们允许所存在的x可能依赖于y值。令这种依赖关系明显地由函数所定义,它把每个y值映射到存在的那个x。这种函数叫做(B ) A. 依赖函数 B. Skolem函数 C. 决定函数 D. 多元函数 14、子句~P∨Q和P经过消解以后,得到(B ) A. P B. Q C. ~P D.P∨Q

西方文论复习

《西方文论》期末复习资料 重点: 一、古希腊文化 1、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 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从数而产生,数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元。他发现了万物都存在某种数量关系,提出了数和谐的基本思想理论,毕达哥拉斯的数理精神成为理论创新与技术变革的内在动力,极大促进和推动了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 2、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理论: 赫拉克利特是西方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的奠基者。他把“火”看作宇宙万物的本源。 整个天体就是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的运动过程,其运动变化的动力是事物对立面的冲突和斗争。 (1)“对立和谐”理论。列宁称他为“辩证法的奠基者之一”。 (2)首次提出了“艺术模仿自然”。 3、德谟克利特的“模仿说” 德谟克利特是西方古代原子论的创立者。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 4、苏格拉底的模仿说与功用说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1)“艺术模仿自然”,不是摹仿人物的外形,而是强调描绘出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质”,即人物的“心境”、“神色”和“感情”。 (2)美的标准就是“功用”的结论,即有用即美,无用即丑。 5、柏拉图文艺思想的基本内容 1. 理式论摹仿说。 柏拉图的“理式”是指不依赖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他认为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理式”是第一性的,“自然”是第二性的,柏拉图的理式论摹仿说是唯心主义的,首先,理式论摹仿说从本体论来说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但从认识论来说却是反映论。其次,理式论摹仿说在对文艺的真实性的否认中,隐约体现了文学艺术的共性方面的要求。 文艺的社会功用说。 柏拉图从他对文学本质的认识——诗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以及培养城邦保卫者建立理想国的政治理想出发,指出摹仿的艺术的三条罪状:a摹仿的艺术与真理隔着三层、诗人没有真知识;b摹仿的艺术以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c诗人为了讨好群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伤感癖”、“哀怜癖”,摧残人的理性,是“城邦保卫者”失去勇敢镇静的精神品质。 灵感说。 “灵感”的基本含义是“神助”、“灵启”、“陶醉”、“迷狂”等。柏拉图的灵感说包括三个方面:灵感的源泉,灵感的表现和获得灵感的过程。首先他对灵感的源泉的解释主要是“神灵附体”或“神灵凭附”。第二,灵感的表现是迷狂。第三,灵感获得过程是灵魂对真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忆。 柏拉图的灵感说是一个内涵复杂的概念,它即有唯心主义的神秘色彩,又包含着对文学艺术活动特征认识的真知灼见。首先,柏拉图确认灵感是文艺活动中存在的特有现象,优美的文艺

青科成人教育《西方文论C卷》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1、新古典主义有着共同的基本主张,即“模仿自然”、“崇尚理性”、“严守规范”、“服从古典”等。 2、布瓦洛认为艺术创作中人物必须定性化、类型化 3、《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与实践》的作者是费什 4、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 5、叔本华宣称世界是我的表象,世界是我的意志。 6、灵感的来源有两条途径:一是神灵凭附,另一条是灵魂回忆 7、’荣格认为文学作品类型可以分为:心理的和幻觉的两种。 8、西苏提出了描写躯体的口号,强调妇女用自己的肉体表达自己的思想。 9、《诗学》的作者是亚里斯多德。 10、泰纳认为文艺创作取决于种族、时代、环境三种力量。 二、选择题BAACD ABDCD 1.()是米利特的重要著作 《第二性》 B.《性政治》 C.《一间自己的房间》 D.《女权辩护》 2.()说:“诗是情感的自然流露。” A.华兹华斯 B.夏多勃里昂 C.雪莱 D.海涅 3.黑格尔认为艺术就是()与感性显现的自由统一的整体 A.理念内容 B.情感内容 C.灵魂内容 D.智慧内容 4.波特莱尔提出了() A.通感说 B.反映说 C.感应说 D.个性说 5.( )是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的第二任所长,开创了一种重在批判的社会学理论 A.格林贝格 B.马尔库塞 C.弗洛姆 D.霍克海姆 6.人们将萨义德、( )与霍米·巴芭称为后殖民理论的“三剑客” A.斯皮瓦克 B.依利格瑞 C.莫尔斯 D.肖沃尔特 7.()是海德格尔的重要著作 A.《接受理论》 B.《存在与时间》 C.《辩证理性批判》 D.《自由之路》 8.直觉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和克罗齐 A.科林伍德 B.梅特林克 C.安德列耶夫 D.柏格森 9.()是韦勒克、沃伦合著的重要作品 A.《文学批评原理》 B.《实用理论》 C.《文学理论》 D.《文学批评:简史》 10.达·芬奇提出了著名的() A.情感说 B.心理分析说 C.表现说 D.镜子说 1、“耶鲁学派” 所谓“耶鲁学派”,指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在美国耶鲁大学任教并活跃在文学批评领域的几个有影响的教授,包括保尔?德曼、哈洛德?布罗姆(Harold Bloom)、杰夫里?哈特曼和希利斯?米勒。 2、泰纳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期末考试试卷二 答案 (上海交大)

一、选择题答案1、A2、A 二、填空题答案 1、基于规则的正向演绎系统使用的条件是(1)事实表达式是任意形式(2)规则形式为L→W或L1∨L2→W,其中L为单文字,W为任意形(3)目标公式为文字析取形 2、基于规则的逆向演绎系统使用的条件是(1)事实表达式是文字合取形(2)规则形式为W→L 或W→L1∧L2 ,其中L为单文字,W为任意形(3)目标公式为任意形式 3、归结法中,可以通过修改证明树的方法得到问题的解答。 三、问答题答案 第1题答:

得解图:

第2题 第3题 答:综合数据库: (m1, m5, m9, b) 设从河的左岸到右岸,其中m1, m5,m9分别表示过河时间需要1分钟,5分钟和9分钟的人,在河左岸的人数。b=1表示船在左岸,b=0表示船在右岸。规则集: 初始状态:(2, 1, 1, 1) 结束状态:(0, 0, 0, 0) h函数:h(n) = m - b,其中m为在左岸的人数,b为船是否在左岸。 对于任意两个节点ni和nj,其中nj是ni的子节点。 当ni中b=1时,则nj中b=0,因此:max(h(ni)-h(j))=(m-1)-(m-1)=0, 而C(ni, nj)最小为1, 因此h(ni)-h(nj)

因此该h函数满足单调性条件。所以h满足A*条件。 第4题 答:对事实和规则进行skolem化: (1)(s) ~P(a) (2)(s)(P(g(s))) P(g(s)) (3)(x)(s)(y)((P(s)∧Q(b,x,s))→H(y) (P(s)∧Q(b,c,s))→H(f(s)) (4)(x)(s)(Q(b,x,s)→Q(b,x,g(s))) Q(b,x,s)→Q(b,x,g(s)) (5)(x)(s)(y)(~P(s)→Q(b,x,y)) ~P(s)→Q(b,x,h(x, s)) 经变量换名后,有事实和规则如下: ~P(a) P(g(s1)) r1: (P(s2)∧Q(b,c,s2))→H(f(s2)) r2: Q(b,x3,s3)→Q(b,x3,g(s3)) r3: ~P(s4)→Q(b,x4,h(x4, s4)) 用对偶形式对目标skolem 化: (x)H(x) H(x) 演绎图如下图(这里只给出了一个一致解图)。

人工智能导论试卷一答案 (上海交大)

一、选择题答案1、b 2、A 3、A 二、填空题答案 1、在修正的A算法中,fm的含义是到当前为止,扩展的节点中,f的最大值 2、对任意节点n,设m是n的子节点,当h满足条件h(n)-h(m) ≤ C(n, m), h(t) = 0时,称h是单调的。 三、问答题答案 第1题 答:当问题有解时,A*算法总是找到问题的最优解结束。如果h函数定义的不合理,则当扩展一个节点时,不一定就找到了从初始节点到该节点的最优路径,对于这样的节点,就有可能被多次扩展。特别是如果这样的节点处于问题的最优解路径上时,则一定会被多次扩展。解决的方法一是对h函数的定义给出限制,使得h满足单调性。对于满足单调性条件的h,则一定不会出现重复扩展节点问题。二是对A*算法加以改进,使用修正的A*算法进行搜索,则可以减少重复扩展节点问题。 第2题 答:回溯搜索策略与深度有限搜索策略最大的不同是深度有限搜索策略属于图搜索,而回溯搜索则不是图搜索。在回溯搜索中,只保留了从初始节点到当前节点的搜索路径。而深度优先搜索,则保留了所有的已经搜索过的路径。 第3题 答:化子句集如下:

归结树如下: 修改证明树:

得到问题的解答:R(h(f(g(c, a)))) 第4题 第5题 答:搜索图如图所示,其中括号内标出的是节点的f值,圆圈内的数字是扩展的次序。F(16) 得到的解路径为:S-B-F-J-T 第6题 答:如下的知识可以帮助求解该问题: (1)序列中,偶数在偶数位置,奇数在奇数位置; (2)第五个数为5。 综合数据库:

用一个1到9的序列表示:N = {x},其中x为1到9的数字之一。规则集: r1: IF len(N)=4 THEN {x}∪{5} r2: IF len(N)为偶数and n=In(1, 3, 7, 9) THEN {x}∪{n} r3: IF len(N)为奇数and n=In(2, 4, 6, 8) THEN {x}∪{n} 其中len(N)为求序列的长度,In(a, b, c, d)为取a、b、c、d之一。初始状态:{} 结束条件:得到的序列N前i个数组成的整数能被i整除。

西方文论期末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 一、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 1、悲剧定义: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他用的是语言,具有各种精心雕琢的装饰,个就其位地在剧的各个部分,模仿的样式是戏剧表演,不是一味叙述;通过引起怜悯和恐惧之情,而是这两种感情得到净化。 2、悲剧的四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 3、悲剧的六个成分: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和歌曲。 二、贺拉斯: 1、生平:屋大维统治下的著名诗人,写讽刺是和抒情诗; 2、古典主义三原则: (1)模仿说(借鉴原则):在秉承亚里士多德的文艺模仿人生急促上提出文艺模仿古典(古希腊典范)的原则,主张向前人学习; A、沿用古典题材(讲古希腊诗篇改为戏剧); B、提倡发现新体裁; (2)合式原则:恰如其分的表现诗中描绘的人物,艺术上的协调一致、恰当、得体,符合自然、情理、观众心理和艺术的原则;具体要求: A、结构上虚实参差,毫无破绽; B、人物性格自相一致,合乎类型,合乎特征;(类型说,定型说) C、要有高贵的内容和优雅的形式:要求文艺必须是高贵的、优雅的,要有阶级内含,是雅俗文化划分的滥觞; (3)理性原则:作家素质论: A、认为作家最重要的素质是判断力,即艺术家正确的思辨能力 (如何判断改写什么和怎么写的能力); B、技艺训练的三个方面:a、模仿古希腊作品,将其作为范例;b、要敢于创新 c、敢于接受批评,不断修改作品;作家正确判断力的源头:思想、道德、知识。 3、寓教于乐说:教:诗的教化功能乐:娱乐 (1)认为诗的教化功能和娱乐作用并举(寓教于乐说的核心); (2)认为诗人给人益处(教化功能)和乐趣(娱乐),将乐看作是教的手段,使其为政治、法律服务。容易走向极端。 三、朗基努斯《论崇高》: 1、《论崇高》:西方文学史上最早谈论“风格论”的著作,“风格”是指“崇高的风格”,认认为崇高的作品能给人以惊叹和狂喜,不容判断而必然接受,感染力是不可抗拒的,使读者陷入迷狂状态,文学上的崇高是指伟大心灵的回声。 2、崇高的五大来源:(第一个文论思想) (1)构思庄严、伟大观念的能力(崇高要求的首要条件); (2)强烈的灵感和激情(除开卑微的情感); (3)词格的是当形构(运用藻饰的技巧); (4)高雅的言辞(措辞); (5)结构的堂皇卓越(指高贵、优雅的结构); 3、文艺创作论:(第二个文论思想) 两个要求:A、题材的选择与组织;B、借助于意象(虚构性); 4、作家修养论:崇高作品的创作意象,要求: a、做大自然的竞赛者;

2019公需科目计算智能+人工智能导论答案

D、人造机器人 答案:C PEAS分别是指哪些组件? A、性能/环境/执行器/传感器 B、传感器/性能/环境/执行器 C、环境/执行器/传感器/性能 D、传感器/环境/执行器/性能 答案:A 智能体程序分别有哪些类型?() A、感知智能体/决策智能体/学习智能体/规划智能体 B、简单反射型智能体/基于模型的反射型智能体/基于目标的智能体/基于效用的智能体 C、机器人/软件/硬件/算法 D、类人智能体/类动物智能体 答案:B 智能体使用什么组件来获得环境信息?() A、执行器 B、CPU C、传感器 D、条件--行动规律 答案:C 基于模型的反射型智能体的核心组件比简单反射型智能体多了什么?() A、执行器 B、传感器 C、CPU D、世界模型 答案:D 基于目标的智能体比基于模型的反射型智能体多了什么组件?() A、CPU B、世界模型 C、目标 D、环境 答案:C 可以把效用想象成什么?() A、效果 B、能源 C、金钱 D、智能体 答案:C 基于效用的智能体比基于目标的智能体多了什么核心组件?() A、世界模型 B、CPU C、效用评估 D、金钱

答案:C 哪个例子是强链接?() A、收音机听到的一个人 B、微博上的陌生朋友 C、亲人 D、同事 答案:CD 一个图表示为G = (V, E),其中V是指?() A、一个点 B、一条边 C、边集合 D、点集合 答案:D 局部信息相似性链路预测的优势是什么?() A、精准 B、速度快 C、符合实际场景 D、包含节点属性 答案:B 下面哪个是全局信息预测算法?() A、Common neighBors (CN) B、JACCArD (JC) C、ADAmiC-ADAr (AA) D、PAgeRAnk 答案:D 谷歌搜索引擎的算法基本框架是?() A、Common neighBors (CN) B、JACCArD (JC) C、ADAmiC-ADAr (AA) D、PAgeRAnk 答案:D PAgeRAnk中,参数Oj是指() A、所有网页的数量 B、从网页引出去的链接的数量 C、指向网页的链接的数量 D、可调参数 答案:B 一个好的学习训练模型应该是?() A、在训练时最小化错误率(提高在训练集上的准确率) B、模型应该简单(防止过拟合) C、将模型函数正则化 D、可以利用已知的数据特性,例如稀疏、低秩等 答案:ABCD 正则化是为了什么?

《人工智能导论》试卷

一、填空: 1.人工智能的研究途径有(1)、(2)和行为模拟。 2.任意列举人工智能的四个应用性领域(3)、(4)、(5)、(6)。 3.人工智能的基本技术包括(7)、(8)、(9)归纳技术、联想技术。 4.谓词逻辑是一种表达能力很强的形式语言,其真值的特点和命题逻辑的区别是 (10)。 5.谓词逻辑中,重言式(tautlogy)的值是(11)。 6.设P是谓词公式,对于P的任何论域,存在P为真的情况,则称P为(12)。 7.在著名的医疗专家系统MYCIN中规定,若证据A的可信度CF(A)=0,则意味 着13 ,CF(A)=-1,则意味着(14),CF(A)=1,则意味着(15)。 8.谓词公式G是不可满足的,当且仅当对所有的解释(16)。 9.谓词公式与其子句集的关系是(17)。 10.利用归结原理证明定理时,若得到的归结式为(18),则结论成立。 11.若C1=┐P∨Q,C2=P∨┐Q,则C1和C2的归结式R(C1,C2)= (19)。 12.若C1=P(x) ∨Q(x),C2=┐P(a) ∨R(y),则C1和C2的归结式R(C1,C2)= (20)。 13.有谓词公式G,置换δ,则G·ε= (21),δ·ε= (22)。 14.有子句集S={P(x),P(y)},其MGU= (23)。 15.在归结原理中,几种常见的归结策略并且具有完备性的是(24),(25),(26)。 16.状态图启发式搜索算法的特点是(27)。 17.广度优先搜索算法中,OPEN表的数据结构实际是一个(28),深度优先搜索算 法中,OPEN表的数据结构实际是一个(29)。 18.产生式系统有三部分组成(30),(31)和推理机。其中推理可分为(32)和 (33)。 19.专家系统的结构包含人机界面、(34),(35),(36),(37)和解 释模块。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1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柏拉图 一、单项选择题。 1、《伊安》是哪位文论家的作品(D) A、亚里士多德 B、贺拉斯 C、王尔德 D、柏拉图 2、《会饮》作者是( C ) A、亚里士多德 B、布瓦洛 C、柏拉图 D、康德 3、迷狂说的提出者是( D ) A、尼采 B、雨果 C、朗吉弩斯 D、柏拉图 二、多选。 柏拉图的美学与文论作品有( A、B、C )。 A、《大希庇阿斯》 B、《会饮》C《理想国》D《诗学》E《九卷书》 注意的问题: 1、柏拉图在雅典城外建立了学园派。 2、柏拉图的著作有《大希庇阿斯》、《伊安》、《高吉阿斯》、《会饮》、《斐得若》、《理想国》、《斐利布斯》、《法律》等。 三、名词解释: 迷狂说或(灵魂回忆说) A这是柏拉图提出的命题。他认为,高明的诗人都是凭灵感来创作,而灵感来自于两种途径:一是“神明凭附”,一是“灵魂回忆”。 B、当诗人获得了这种诗神的灵感或在灵魂中回忆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迷狂状态。 C、迷狂说(灵魂回忆说)否定了技艺和经验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理念说: 这是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提出的文学本体论范畴。理念,即真理。柏拉图认为现实是对理念的模仿,文艺是对现实的模仿,相对于理念,文艺是模仿的模仿,与真理隔着三层,如果说现实生活是理念的影子,则文艺就是影子的影子。 四、简答或论述。 简述柏拉图的迷狂说与灵魂回忆说。 A这是柏拉图提出的命题。他认为,高明的诗人都是凭灵感来创作,而灵感来自于两种途径:一是“神明凭附”,一是“灵魂回忆”。 B、当诗人获得了这种诗神的灵感或在灵魂中回忆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迷狂状态。 C、迷狂说(灵魂回忆说)否定了技艺和经验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亚里士多德 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净化说的是( D ) A、柏拉图 B、康德 C、巴尔扎克 D、亚里士多德 2、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认识与柏拉图( B ) A、完全一致 B、不一致 C、相似 D、在似与不似之间 二、多项选择题。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六要素是(ABCDE) A、情节 B、性格 C、言词 D、形象 E、歌曲 注意的问题: 悲剧六要素:形象、性格、情节、言词、歌曲与思想。 三、名词解释:

《西方文论》期末复习.

《西方文论》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 1.悲剧(P34)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着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或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2.(杜勃罗留波夫)人民性(P255) 杜勃罗留波夫在《俄国文学发展中人民性渗透的程度》一文中,集中地论述了文学的人民性问题。在他看来,具有人民性的作品固然也体现为艺术家运用人民便于接受的形式、描写人民的风俗习惯、使用人民的语汇,但主要的却不在于形式、题材、语言,而在于它的内容所渗透的人民的精神,即在作品中表达人民的思想感情。文学家怎样才能在作品中渗透出人民的精神呢?第一,文学要“表现人民的生活,人民的愿望”;第二,也是关键的一点,文学家要在思想感情上同人民一致。此外,杜勃罗留波夫还认为人民性与现实主义是一致的,作品的人民性的渗透程度标志着现实主义发展的水平。当然,杜勃罗留波夫所说的人民,主要是指农民,所谓人民性,也主要是要表现农民的思想观点和利益。 3.(克罗齐)艺术即直觉(P322) 克罗齐认为,人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源于理智的逻辑,产生概念;另一种是源于想象的直觉,产生意象。艺术活动,就是直觉活动,艺

术是直觉的产物。直觉的最大特性是意象性,“意象性这个特征把直觉和概念区别开来”。这样,克罗齐就把直觉排除在逻辑思维之外,从而把艺术活动、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也排除在逻辑思维之外。 4.(庞德)意象(P348) “意象”是庞德诗论的核心范畴。庞德在《回顾》中对意象作了这样的表述:“一个意象是在瞬息间呈现出来的一个理智和情感的复合体。”这个定义包含着意象结构的内外两个层面,内层是“意”,是诗人主体理性与感情的复合。外层则是“象”,是一种形象的“呈现”,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在庞德看来,诗中的意象最终将诗人、读者和诗的创造对象三者引入了诗化的境界。因此,他把创造出完美的意象当做诗歌创作的宗旨:“一生中能描述一个意象,要比写出成篇累牍的作品好。” 5.陌生化(P391) 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文学活动中,重要的不是目的而是感知的过程,只有在过程中,文学主体才能感受和体验;为了延长感受的过程,就必须增大感受的难度;增大感受难度的最佳途径是使事物变得反常、陌生,即对于人们早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物加以陌生化的处理。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情节”就是对“故事”的陌生化处理的结果。 6.含混(P430) “含混”,燕卜荪在《复义七型》中提出,又译“模糊”、“晦涩”和“复义”等,原指一种含有多层意义而无法使人准确确定本义的

《人工智能导论》期末复习知识点

《人工智能导论》期末复习知识点 选择题知识点 1.人工智能、人工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中常用词的英文及其英文缩写。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 2.什么是强人工智能? 强人工智能观点认为有可能制造出真正能推理(Reasoning)和解决问题(Problem_solving)的智能机器,并且,这样的机器将被认为是有知觉的,有自我意识的。可以独立思考问题并制定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体系。有和生物一样的各种本能,比如生存和安全需求。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一种新的文明。 3.回溯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能进则进。从一条路往前走,能进则进,不能进则退回来,换一条路再试。 4.面向对象、产生式系统、搜索树的定义? 面向对象(Object Oriented)是软件开发方法,一种编程范式。面向对象的概念和应用已超越了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扩展到如数据库系统、交互式界面、应用结构、应用平台、分布式系统、网络管理结构、CAD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面向对象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理解和抽象的方法,是计算机编程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面向对象是相对于面向过程来讲的,面向对象方法,把相关的数据和方法组织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更高的层次来进行系统建模,更贴近事物的自然运行模式。 把一组产生式放在一起,让它们相互配合,协同工作,一个产生式生成的结论可以供另一个产生式作为前提使用,以这种方式求得问题的解决的系统就叫作产生式系统。 对于需要分析方法,诸如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穷尽的方法)以及启发式搜索(例如最佳优先搜索和A*算法),这样的问题使用搜索树表示最合适。 5.机器学习的基本定义是什么? 机器学习是一门研究及其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并识别现有知识的学问。6.智慧地球的概念,智慧地球提出的背景是怎样的?

人工智能导论在线作业

人工智能导论在线作业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答:决策树是一种数据挖掘分类算法、是直观运用概率分析的一种图解法、是一个预测模型。 基本方法: 决策树一般由方块结点、圆形结点、方案枝、概率枝等组成,方块结点称为决策结点,由结点引出若干条细支,每条细支代表一个方案,称为方案枝;圆形结点称为状态结点,由状态结点引出若干条细支,表示不同的自然状态,称为概率枝。每条概率枝代表一种自然状态。在每条细枝上标明客观状态的内容和其出现概率。在概率枝的最末稍标明该方案在该自然状态下所达到的结果(收益值或损失值)。这样树形图由左向右,由简到繁展开,组成一个树状网络图。 步骤: a.绘制决策树图。从左到右的顺序画决策树,此过程本身就是对决策问题的再分析过程。 b.按从右到左的顺序计算各方案的期望值,并将结果写在相应方案节点上方。期望值的计算是从右到左沿着决策树的反方向进行计算的。 c.对比各方案的期望值的大小,进行剪枝优选。在舍去备选方案枝上,用“=”记号隔断。 2、什么是知识它有哪些特性列举至少六种知识表示方法 答:经过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努力,目前已经有许多知识表示方法得到了深入的研究,目前使用较多的知识表示方法主要有:谓词逻辑表示法,产生式表示法、框架表示法、语义网络表示法、表示法、基于本体的知识表示法等。本文将介绍这些知识表示方法的特征和优缺点,进行一些分析和比较。 (1)词逻辑表示法。谓词逻辑表示法是指各种基于(ormalogic)知识表示方式,用逻辑公式描述对象、性质、状况和关系,例如“在轨道上”可以描述成:(npaceshiporbit)它是领域中使用最早和最广泛的知识表示方法之一。其根本目的在于把数学中的逻辑论证符号化,能够采用数学演绎的方式,证明一个新语句是从哪些已知正确的语句推导出来的,那么也就能够断定这个新语句也是正确的。 在这种方法中,识库可以看成一组逻辑公式的集合,识库的修改是增加或删除逻辑公式。使用逻辑法表示知识,将以描述的知识通过引入谓词、函数来加以形式描述,得有关的逻辑公式,而以机器内部代码表示。在逻辑法表示下可采用归结法或其它方法进行准确的推理。

完整版自考西方文论选复习笔记资料

我西方文论选读复习资料 1.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公园前387年在雅典城外建立学园开始授徒讲学,撰写对话。柏拉图的作品即《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中讨论美学和文艺理论问题较多的有:《大希庇阿斯》、《伊安》、《高吉阿斯》、《会饮》、《斐德若》、《理想国》、《斐利布斯》、《法律》等。 ▲柏拉图《伊安》和《斐若德》内容:主要阐述了"迷狂说"和"灵魂回忆说":柏拉图认为,高明的诗人都是凭灵感来创作,而灵感来自于两种途径,一是"神灵凭附",一是"灵魂回忆"。当诗人获得了诗神的灵感或在灵魂中回忆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迷狂状态。诗神的作品就是在这样一种情感状态下创作出来的。这在一定意义上否定了技艺和经验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柏拉图《理想国》阐述的问题(1)("模仿说"):文艺模仿现实事物,现实事物模仿理念,因而文艺与真理隔着两层,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2)文艺的这种属性,使得它无原则地同情和滋长了人的不良心理和原始情欲,颠覆了人的理性,成为一种低贱的东西。这也正是柏拉图要在他所构想的理想国中驱逐诗人的理论依据。 2.亚里斯多德:古希腊哲学家、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17岁到雅典,成为柏拉图高足。公元前335年创办吕克昂学院。现存著作47种,文艺理论著作只有《修辞学》《诗学》及对话《格律罗斯》论文《忒俄得克忒亚》。 ▲亚里士多德《诗学》内容涉及诗的起源、分类、真实性、以及悲剧观念等问题。(1)艺术模仿说:①亚里斯多德认为诗或艺术起源于人的模仿本能。因模仿对象不同,而有悲剧和喜剧;因模仿方式不同,而有史诗、抒情诗和戏剧。②艺术模仿是创造性的,模仿出来的是可能发生的事;艺术所模仿的对象是真实的,艺术体现的“可然律和必然律”,是一种富有哲学意味的高度真实性。(2)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认识与柏拉图不一致:悲剧,是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其效果是引起观众的恐惧和怜悯,使人的心灵得到陶冶;悲剧成分(形象、性格、思想、情节、言词、歌曲)中,情节是最重要的,人物性格居第二位。一个不好不坏的善良人是悲剧人物的最佳选择。 3.贺拉斯:罗马帝国时代著名诗人和文艺理论家。一生创作了多种诗歌,留下多种书信,其中一封名为《诗艺》。 ▲文艺观:(1)诗歌应讲求“合式”,要合情合理,人物的语言应和他的身份相符,人物年龄应与他的心理和行为方式相符合。(2)创作要借鉴传统,要效仿希腊范例。(3)要尊重天才、理智和感情。(4)提出"寓教于乐"。文艺应能够指示人生,寓教于乐,给人以益处和乐趣。这些文艺观共同体现贺的古典主义思想倾向。 4.朗吉弩斯《论崇高》:公元前3世纪,雅典修辞学家。 (1)《论崇高》是罗马时期朗吉弩斯的一篇文论;主要讨论了崇高的含义,崇高的构成因素,崇高与社会文化背景等问题。朗的文艺观与《诗艺》有相似的古典主义倾向,但《论崇高》更具有批判性和超越性。他尊重古代传统,突出天才、激情和想象,推崇强烈的艺术效果,具有某种浪漫主义观念的成分。 (2)朗吉弩斯认为崇高语言的主要来源有五个。①最重要的是庄严伟大的思想。②强烈而激动的情感。③运用(思想、语言)藻饰的技术。④高雅的措词(恰当的选词、使用比喻和其他措词方面的修饰)。⑤整个结构的堂皇卓越 5.普罗提诺:又名普洛丁,是古罗马哲学家,希腊人。是古希腊最后一位重要美学家。他对古代柏拉图以来的文艺美学思想作了较大的改造与发展,所建立的理论体系被后人称为

西方文论期末复习资料(四川大学)

柏拉图和贺拉斯 继承 一、模仿说 1、柏拉图的模仿说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最高等级的是“理式”;第二等级的是现实世界,称为影子;第三等级的则是对于现实世界的反映,他称为影子的影子。柏拉图认为理式的世界是最真实的,现实世界摹仿了理式世界,而艺术世界又是摹仿了现实世界,尽管文艺摹仿理式,但是文艺没有直接地摹仿理式,所以,文艺的摹仿只能是摹仿的摹仿,因此就是远离真实的摹仿。仅仅只是对外在的一种公里的、被动的、忠实的抄录。“从荷马起,一切是人都只是模仿者”在他心中,艺术不是自然的照相,更不等同于自然。 2、贺拉斯的模仿说 贺拉斯大体上接受了传统艺术模仿自然的观点。但是贺拉斯不赞成对自然做单纯的摹写,他明确提出艺术可以创造,但创造要合式。艺术可以虚构,但是虚构要合理,必须切近真实(67页)贺拉斯提出诗的本质是对生活的摹仿,他劝世人“向生活和习俗里去找真正的范本,并且从那里吸收忠实于生活的语言”。贺拉斯还认为文艺作品的对象除了涉及生活中可视可触的人物、事件外,还包括作家的理性判断力:“要写作成功,判断力是开端和源泉”。贺拉斯把理性当作创作的源泉,他不但主张文艺摹仿社会生活,并且还增加了合乎理性作为艺术真实性的标准。(72页) 二、诗歌创作的方法 1、柏拉图的艺术创作方法 柏拉图主张艺术要靠对立因素的调和,提出了有机统一的原则。一与多,部分与整体是对立统一关系,他们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有机的连接在一起。“每篇文章的结构应该像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完全调和”(30页)柏拉图强调艺术作品应该是有生命的整体,其内部构成诸因素不能随意增减,随便拉长或缩短。否则会破坏整体的内在有记性和外在的完美。 2、贺拉斯的艺术创作方法 进一步发展了柏拉图的说法,提出了“和谐统一”和“自相一致”的“合式”原则。这是有机统一在首先要求注意作品的整体美和总效果,和柏拉图一样同样主张作品结构要首尾一致,恰到好处,艺术家要善于使细节没服从整体美。 两者不同之处 一、灵感与现实的努力 1、柏拉图的灵感说 柏拉图认为神灵凭附到诗人或艺术家身上,使他处在迷狂状态,把灵感输送给他,暗中操纵着他去创造作品。他说灵感就像磁石,磁石不仅能吸引铁环本身,而且把吸引力传给那些铁环,使他们也像磁石一样,能吸引其它铁环,有时我们能看到许多个铁环互相吸引着,挂成一条长锁链,都从一块磁石上得到悬在一起的力量。诗神就像这块磁石,她首先给人灵感,得到这灵感的人们又把它传递给旁人,让人接上他们,悬接成一条锁链。高明的诗人都不是凭借技艺来创造出他们的优美的诗歌的,而是因为他们有神力凭附着。他认为,是人的本领不是凭技艺,而是平灵感,而灵感来自神力,诗人靠神的启示才具有创作能力并进入创作过程。(25页)柏拉图的灵感说的核心就是迷狂,他认为文艺创作不是春丽值得逻辑性为,单凭理智不能创造优秀的诗歌,诗的产生有赖于诗人高涨的激情。 2、贺拉斯强调天才与苦练的结合(73页) 二、艺术的审美特性 1、柏拉图认为是的美感能够破坏其教育作用,但是一方面又承认文艺潜移默化的影响,强调“效用说”。

福州大学《人工智能导论》试卷

福州大学2014~2015学年第2学期考试A卷 课程名称人工智能导论考试日期2015-6-14 考生姓名学号专业或类别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累分人 签名题分100 得分 考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 页,请查看试卷中是否有缺页。 2、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得分评卷人 1. 人工智能三大学派是、和。 2. 在知识表示方法中,与谓词逻辑表示为ISA(LIMING ,MAN)等效的语义网络形式 为。 3.状态空间表示法的两个基本概念是和。 4. 产生式系统由3个部分组成:一个总数据库、、。 5. ANN中文意义是。 6. 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BP)算法过程是从输出节点开始, ,所以称为“反向传播”。 7. 消解反演证明定理时,若当前归结式是,则定理得证。 8. 子句和P经过消解以后,得到。 9.基于规则的正向演绎系统,其规则形式为,其中前项要满足的条件是。 10. 语义网络下的推理是通过和实现的。 11. 被成为人工智能之父,曾提出一个机器智能的测试模型。 12. 谓词公式(?x)(?y)(?z)(P(x,y)∨Q(y,z)W(z))消去存在量词后,可以化为 。

13. 设E 1=P(a,v,f(g(y))),E 2 =P(z,f(a),f(u)),则E 1 和E 2 的mgu(最一般合一)为 。 14. 进化策略是在父矢量x i ,i=1,2,……p中,通过加入一个 变量以及预先选择x的标准偏差来产生子代矢量x。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得分评卷人 1. 在图搜索中,选择最有希望的节点作为下一个要扩展的节点,这种搜索方法叫做( ) A. 宽度搜索 B. 深度搜索 C. 有序搜索 D. 广义搜索 2. 下列人工神经网络属于反馈网络的是() A. Hopfield网 B. BP网络 C. 多层感知器 D. LVQ网络 3. 使用一组槽来描述事件的发生序列,这种知识表示法叫做( ) A. 语义网络法 B. 过程表示法 C. 剧本表示法 D. 框架表示法 4. 产生式系统的推理不包括( ) A. 正向推理 B. 逆向推理 C. 双向推理 D. 简单推理 5. 启发式搜索是寻求问题()解的一种方法 A. 最优 B. 一般 C. 满意 D. 最坏 6. 语义网络表达知识时,有向弧AKO链、ISA链表达节点知识的() A. 无悖性 B. 可扩充性 C. 继承性 D. 完整性 7. 下面表达式对中()是能够合一的。 A. P(q(f(v)),g(u))和P(x,x) B. P(x,f(x))和P(y,y) C. P(y,y,B)和P(z,x,z) D. P(f(A),x),P(x,A) 8. 在遗传算法中,变量x的定义域为 [-2,5],要求其精度为10-6,现用二进制进行编码,

西方文论 期末复习

一、亚里士多德《诗学》 (一)悲剧理论:悲剧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中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诗学》第六章)悲剧论要素a戏景,又叫形象,包括演员形象、舞台布景、模仿方式b思想,人的思考,体现在人物语言中c台词d歌曲e情节f性格.情节的要求:a情节必须完整,有适当的长度。所谓完整指有头、有身、有尾。b情节具有整一性,单一而完整的行动。(情节有机统一)c情节要体现普遍性,必然和可然性。d情节要引起恐惧和怜悯之情。情节成分,突转、发现、苦难..性格:A人的性格必须表明他们(人)的属类,性格和思想决定人的属性,性格是人自然的东西B性格决定人的某种品质,决定人在某种情态下的行动,决定其幸福与否。原则:1)性格应该是好的,关键是在选择时作出适当的行动。好人不仅仅是指品质的高尚和低劣,而是在做选择时作出好的选择(不仅仅指好的结果)。每一种人中都有自己的好人。2)性格应该适合,适合人物的性别、身份、年龄。3)性格应该相似。与原型相似,在求得相似时,把人物刻画的更美,写成好人;与一般人相似,人是有缺陷的,神和人一样不完美,有缺陷。4)性格必须一致,不要前后矛盾。诗人应做到寓一致中不一致,人的性格中有主导的,但也要有变化,同中见异,异中显同。5)刻画性格应该“求其合乎自然律或可然律”事件中不应有不合乎常规的,若有应放在局外。 (二)悲剧人物过失说:亚说,人之所以犯错误是因为德性欠缺,伦理知识的欠缺。人应该完善自己的德行。悲剧主角:比一般人好又有缺点的人,好人犯了错误;不具有十分的美德;犯错。三个“不应”:1)不应写好人由顺境转入逆境2)不写坏人由逆境转入顺境3)不写极恶的人由顺境转入逆境。因此,“悲剧完美的布局应是单一的布局”——有缺点或错误的好人由顺境转入逆境。关于犯错:1动机,行为的性质不是邪恶的2选择有充分正当的理由,强调事后发现犯错3发现犯错了,中断了行为就不是后果。关于行动:自愿-----不自愿:A受外力逼迫的行动a纯粹的外力逼迫(自然灾害)b有外力逼迫,但行为当事人经过思考选择、斟酌、作出的行动B无知的作出行动a强烈的情感所导致(胆怯、懦弱),缺乏理智b对历史时势,缺乏普遍原则,认识不清c强调事后的追悔。过失说的意义:亚把过失放在人性内部去阐述,人性缺陷导致了错误。悲剧里的人是和我们一样的人,都会犯罪,故能产生恐惧,但他们本身不是邪恶,故能引起人怜悯。亚对悲剧探索更有深度。 (三)悲剧效果——卡塔西斯说:悲剧通过人动作“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怜悯界定为一种痛苦的感觉,其原因是由于人看见一种足以引起破坏和痛苦的灾祸落到不应受难的人的头上,平且认为这种灾祸也会在最近期间落到自己或亲友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