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训练十四:并列式议论文结构训练

高考作文训练十四:并列式议论文结构训练

(一)议论文的基本逻辑思路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能三种基本结构。并列式

1、引论(提出论点)(50-100字)

2、本论(证明分论点)(每段200-300字)

(1)分论点1+事例+分析

(2)分论点2+事例+分析

(3)分论点3+事例+分析

3、结论(照应全文)(100字内)

递进式

引论(提出论点) (50-100字)

本论(每段200-300字)

(1)列举相同现象(事例)+本质规律

(2)为什么+分析

(3)怎么办(辩证的看)+分析

结论(照应全文) (100字内)

对照式

引论(提出论点) (50-100字)

本论(每段200-300字)

(1)正面论点、论据、小结

(2)反面论点、论据、小结

(3)辩证论述

结论(评析照应) (100字内)

基本思路:1.是什么;2.为什么;3.怎么样;4.怎么办。

(二)并列式结构

把分论点并列起来,是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它们从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侧面对中心论点或论述的中心问题展开论证。列式的各个分论点,看起来是各自独立的,其实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其结构如下: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

论证分论点1+论据(事例)+分析论证

本论论证分论点2+论据(事例)+分析论证

论证分论点3+ 论据(事例)+分析论证

结论(照应全文)

并列式范文:

捍卫母语

近些年来, 外来文化的冲击已经波及汉语, 于是有知道莎士比亚而不知道汤显祖的, 有见面就“哈罗”而不知说“您好”的, 有懂得镭射而不知何谓激光的……母语, 迫切需要我们捍卫了。

捍卫母语, 珍爱母语, 是我们的责任。有人说: '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它的历史。”的确, 作为文化主要载体的语言, 一旦丧失, 就断了历史,断了文化之脉。汉语是世界上少有的能够沿用至今的语种之一, 它的强大生命力本身就是对其价值的最好证明。汉语之于我们, 更是一种感情一种精神。它连接起中华民族, 是每一个华人血管里流淌的血液。面对国内高校重英语轻汉语的怪现象, 不少专家人士表示忧虑。而国外逐渐兴起的汉学热, 只能让我们深刻反思。一个没有语言的民族是不幸的, 而

一个有语言却弄丢了的民族是可悲的。

发展国语, 净化母语, 是我们的使命。毋庸置疑, 汉语必然而且应该与时俱进。汉语只有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注入时代的新鲜血液才能永葆生机。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掌握汉语发展方向的问题。徐寿当年引进西方科学, 特别是引进化学的时候, 系统地整理出一套元素命名, 至今仍使我们受益无穷。相比之下, 当代科学界则逊色得多。时常可见科学文献中出现连串的英文字母, 而在日常生活中放着“电视”不用而要用“TV'的就更加令人发指。所谓“恐龙”、“粉丝”、“PK',其实只是幼稚与浅薄, 而非时尚。这是对汉语的亵渎。捍卫母语,必须从还母语纯洁开始。

弘扬母语, 传承母语, 是我们的荣耀。汉语要在世界语林立足, 需要华人的共同努力。在这一点上, 坚持讲汉语的杨振宁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最近吵得沸沸扬扬的韩国江陵端午申遗事件已经凸现中国传统文化流失之严重, 不知下一场文化侵略的矛头是否会指向汉语?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汉语从远古之河一路流来, 浸入我们的血液里。昨夜梦魂里有诗人吟唱, 血脉里翻滚着长江黄河的波涛。

评:这篇议论文范文中的三个分论点“捍卫母语,珍爱母语,是我们的责任”、“弘扬国语, 传承母语,是我们的使命”、“发展国语,净化母语,是我们的荣耀”,就是典型的并列组合。

2.方法指导

一般议论文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或曰“引论”、“本论”、“结论”) 三大块构成。“提出问题'即在议论文开头一般要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即在文章的中间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论证,'解决问题”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或者得出综合性结论, 或者提出前瞻性希望等。

分析问题即本论部分,要按一定的向度分层展开论述。所谓“向度”即论述展开的方向。这个“向度”有四个: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何果。一般情况下, 一篇中学生议论文作文,其本论部分只要从这四个向度中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展开即可。但无论是从哪个向度展开, 其分论点之间都要形成一定的联系。

所谓并列式,就是围绕中心从同一个向度列出几个分论点,逐一论证。如果仅仅围绕一个向度写,那么几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大多是并列关系。

学生提出中心论点后,只要围绕中心论点问一个“为什么”,就能找到提出分论点的方向。如中心论点是“只有坚守,才能使人的思想品德升华,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稍加分析,就可发现这个观点是在说“坚守”的重要性,于是,分论点就要回答“为什么坚守很重要”这个问题。那么就可从“为什么”和“何果”这两个向度来立分论点。如“坚守是一种执着,使绝望变成希望”,'坚守是一种信念,使普通变得高尚”,'坚守是一种职责,使平凡变得伟大”。如果我们要检验这三个分论点和中心论点之间有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的话,只需在这三个分论点之前加上“因为”,在“坚守很重要”之前加上“所以”,再连起来念一下即可。

(三)并列分解的角度

1、并列分解“是什么”

(1)并列分解“是什么”主要是回答类别、性质和内涵方面的问题。

分解“是什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就其内涵而言。如话题“自嘲”可以按如下这样分解:

①自嘲,是机敏的退让;

②自嘲,是面对缺点的勇敢;

③自嘲,是生存的智慧。

二是就其外延而述。如2006年辽宁话题“肩膀”可扩展为三个分论点:

①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

②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

③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

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或者是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自然——人——社会,个人——家庭——社会,

个人——家族——民族,个人——集体——国家,

个人——企业——国家,个人——国家——人类;

自己——他人——国家;物质层面——精神层面……

如:中心论点:意气是弥足珍贵的。

分论点:意气是一个人的支撑架。

意气是一个集体成功的基石。

意气是一个国家富强的号角。

中心论点:想进步,就必须善于解剖自己。

分论点:①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

②有自知之明的同时,更需要勇气

③自知之明的勇气来源于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2)并列式分解“是什么”式例文

做真正的自己

在枫叶上的露珠,红红地闪烁,多美丽啊!在荷叶上的露珠,苍白地滚动,多凄凉啊!可这美丽,只是露珠凭借枫叶的烧红才得以闪烁;这凄婉,也只是露珠凭借荷光洁白的玉肌才显得动人。

露珠是透明的,没有颜色,只有附着在别人的身上,才能折射出光彩。可我们呢?我们有我们的精彩,我们也有我们的色彩!折射的光彩是别人的,自我散发了光彩才是真正缤纷的。朋友,让我奉劝一句;做真正的自己,莫要做透明的露珠。

做真正的自己,是自信的表现。陶渊明自称是飞脱樊笼的倦鸟,在喧嚣的世俗里打滚了三十年,最后却毅然离开世俗,回到了田园,回到了南山。一声“归去来分”让他重拾自我。

陶潜的自信,寄托在他那率真的性情上;做真正的自己,让陶潜享受到了“采菊东篱下”的悠然,享受到了“带月荷锄归”的恬然自得,享受到了“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归隐之乐。他的自信,让他的田园生活丰富多彩。

做真正的自己,是人生的大智慧。苏轼大半生淹流于异地,贬谪的失意本应使他意气消沉,让他不得不向那黑暗的世俗弯腰。可苏轼却神情自若,只把自己的失意换成酒和诗,旷达地高呼“人有悲欢离

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何等的智慧之举啊!排遣失意,乐观进取,这在此时有谁能像他一样做到?

苏轼的大智慧,寄托在他那厌恶黑暗,满怀正气的自我上。做真正的自己,成就了“挥尽寒枝不肯栖”的苏轼,成就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成就了“江上清风,山间明月”的苏轼。

做真正的自己,是时代的召唤。做真正的自己,让被人批评“过于造作”的郎朗成为了世界上最年轻的钢琴之王;做真正的自己,让那“过分嚣张”的刘翔屹立在跨栏运动的巅峰位置;做真正的自己,让那“不伦不类”的周杰伦唱遍天下……时代需要有自我的人,需要有个性的人,需要敢于绽放自己光彩的人!

露珠只会折射别人的光芒,我们将它嘲笑;露珠只会依靠别人的颜色,我们将它否定。做真正的自己,方能光芒四射,方能五彩缤纷,方能为世人所赞同

2、并列分解“为什么”

(1)并列分解“为什么”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

这是因果关系的分解,是在提出中心论点后,自中心论点的前面加一个“为什么”,从不同的侧面来阐释,构成分论点。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进行作文,题目已经表明了中心论点,那么分论点可以这样设计:

①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

②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

③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

(2)并列分解“为什么”式例文

细节的魅力

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话,看历史要看大势,看形势要看主流,看人物要看大节。这自然没错。但小事、细节也以其生动、直观、真实的特点而显得更鲜活,更有魅力,为人所喜闻乐见,津津乐道,而且也可由小见大,见微知著。

细节可定胜负。中日甲午海战前,日本间谍化装到中国军舰上侦察。当时,中国的军舰在吨位、数量、火力上都胜于日本,举国上下

一片陶醉,以为中日海战,中方必胜无疑。可是中国军舰的炮塔上居然横七竖八晾着短裤、袜子,日本间谍就把这细节写在情报中,并分析道:这是一支纪律松弛,管理混乱的军队,不会有强大战斗力。果然,海战一开,中方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先进的军舰也都成了日军的战利品。

细节可知兴衰。抗日战争期间,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团到国内访问,他先到国统区,国民党用一顿800大洋的盛宴来款待;他后到延安,毛泽东则用几元钱的家常便饭为他接风。一奢一简,使他看清了国民党'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不可挽回的腐败堕落,看清了共产党同仇敌忾、艰苦抗战的勃勃生机。从此,他认定中国的前途就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于是,就坚定不移地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朋友和中国革命胜利的见证。

细节可见精神。提到雷锋,人们会想起他那补了又补的袜子。他给敬老院送去的一块月饼;提到孔繁森,就会想起他去世后口袋中仅有的八元六角钱;提到朱德,就会想起井冈山上他的挑粮扁担;提到贺龙,就会想起长征路上的金色鱼钩……这些英雄伟人做过的大事,说过的名言,人们可能记不清了,可是,他们的一些生活细节却会让后人永远难忘,他们的伟大精神也就通过这些不起眼的细节永驻人心。

细节是华美乐章的一个音符,细节是鸿篇巨制的一个单词,细节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朵浪花,细节是万仞高山上的一个石子。'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欣赏细节,把玩细节,会发现,小小细节,魅力无穷。

评:本文中间三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对中心论点“细节有魅力”阐述其理由--为什么?

3、并列分解“怎么办”

(1)并列分解“怎么办” 主要是回答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

这是从解决问题的途径来进行分解,如话题“人生的加减法”可以提出:

①面对人生的加减,要携一颗淡然之心;

②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加一点自然的清逸野气;

③面对人生的加减,贵在坚持自我。

(2)并列分解“怎么办”式例文

干事业需要激情

激情是吹动船帆的风,没有风船就不能行驶;激情是火箭的推进剂,没有推进剂,火箭就难以飞向蓝天。生活告诉我们,灵感可以催生不朽的艺术,激情能够创造不凡的业绩;缺乏激情,疲沓涣散,很可能一事无成。因此,我们对待工作必须始终保持高昂的激情,有了激情,工作才能轰轰烈烈地进行。

对待工作的激情不是心血来潮,兴之所至,而是一种觉悟、追求和境界。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胸怀大志、开拓进取、顽强拼搏、埋头苦干的人,他们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旺盛的革命干劲,因而工作成效明显,事业日新月异。

高昂的激情来自崇高的理想。没有理想,人就会失魂落魄。一块手表可能有最精致的指针,可能镶嵌了最昂贵的宝石,然而如果缺少了发条,它仍然一无用处。同样,一个人无论是学富五车,还是健壮高大,如果对工作毫无激情,甚至连热情都不足,生命就会黯然失色。昆虫学家法布尔正是因为有献身昆虫学的崇高理想,正是因为对事业有着火热的激情和满腔的热忱,才创造出了骄人的成就。

高昂的激情来自强烈的责任感。责任感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和热情。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会把工作看成追求和奉献,满怀激情地投入工作;一个丧失责任感的人,会把工作当做一种负担,自然就会失去工作的乐趣。田家英同志曾经写过一首诗:“十年京兆一书生,爱书爱字不爱名。一饭膏粱颇不薄,惭愧万家百姓心。”这就是一种高度责任感的写照。由责任感激发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有了强烈的责任感,才会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拓创新,干好事业。

高昂的激情来自自强不息的追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激情不断迸发的动力,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加速器。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你追我赶的时代。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克服知足常乐的思想惰性,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前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辟新境界。

(四)实战练习

【材料】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例文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有一位音乐人曾言: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们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则语录给我们带来认识事物时两个步骤的启示:一是博学——充分浸入到多种异质文化中,开阔自身视野与格局;二是回归——在广泛汲取多元认识后重新审视自身,回归的认知自我,认识事物本身。(从“博学”和“回归”两个层面立论,下文就这两层分别展开论述,思路清晰,具有辩证性。)

为什么博学广识有着其特殊价值?这难道不是白白浪费时间与精力之举吗?一方面多元的知识储备能够拓宽一个人的格局视野。在当下这样一个全球化大潮势不可挡,互联网信息来源日益激增的时代,仅仅将自己局限在一方小小天地,如井蛙般满足于自己头顶上方的小小蓝天已是不可取得了。正如教育家强调读书要先把书读“厚”,哪怕是杂书、闲书也一定拿来阅读,才能真正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独立的、全面的认知体系与评价方式与标准。(语言不流畅。)另一方面,多元信息能够在比较、参考中使我们摸索到事物本身的独特性与其定位。一如梁文道所言,“美国对于许多人来说是虚拟而非真实存在的国家,它是我们的镜子与参照物,让我们找到我们自己的坐标。”正如没有美,便没有丑;没有恶,又谈何善,万事万物都是在相互的比较中明晰自己的不同之处,在相互的参照中跟清楚的认知他人与自身。因此体味过异域音乐后才能真正深刻领悟中国音乐

的魅力与价值,也就不难理解了。(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然而,许多人能够做到“博学”这第一步,却随即被四面八方拥来的信息淹没,迷失了方向,活在价值真空中,一位推崇国外的电子音乐等事物,对中国自身的古典乐器音乐感到陌生与疏离。(与前文衔接不流畅,前文叙述一种现象,后文接的是具体事物,应加上“例如”。)

因此,我们才能格外强调“博学”后的“回归”的重要性。学习他人,了解他人,不是为了迷失自我,而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自我,回归自我,坚信自我。贾平凹在写给妹妹的信中直言,要把大师“拉到脚下来读”,这并非是狂妄自大,而是对于个体主体性的肯定与自信。余秋雨在走遍了欧洲古城遗址后,也并非盲目陷入对他国的赞颂之中,而是感叹自己“终于愧怍,终于惶恐,终于理解了自己脚下这片土地”。(引用例证贴切。)

他山之山,可以攻玉。我们应“博学”,汲取多元知识,更应怀着“回归”的文化自信,坚定地跨向远方。(再次点题。)【点评】

这篇考场作文对考题提供的材料有准确的把握,给阅卷者最突出的印象就是行文的层次与思路非常清晰。本文以“博学”和“回归”作为分论的关键词,现论述“博学”对建立认知体系与评价标准以及定位事物本身的两层价值。再论述“博学”后懂得“回归”的重要性,最后点题,总结全文,结构稳妥严谨。另一个亮点在于内容的翔实。文章将梁文道、贾平凹和余秋雨例证融合在论证之中,一方面非常贴切自然,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作者有一定的文化涵养,平时在语文学习上就是一个懂得积累的有心人,例如文中贾平凹的例证,引自原沪教版教材中的课文《读书示小妹十八岁生日书》。这也提示我们,要在日常语文学习中不断积累,活学活用。

【例文2】

知知与共,美美与共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出了人之三境,乃是迷茫、探寻、终会偶遇。我认为人之认识也有三境,认识事物并非是一位探寻的过程。

(以人生三境引出认识三境,开篇颇有意味。)

其一乃是各识其式,各美其美。就好比对音乐的“中国味”来讲,初听这类音乐,我们对中国味含义理解不深,只能在浅层感受它的音韵之美。这是一种模糊又笼统的美的感受,我们此时将它与其他国家的音乐作出简单的区分,欣赏认识“中国味”音乐,在这些“单曲循环”中我们揣摩与鉴赏。因此我们是只知其知,与其他风格的音乐各美其美。这犹如百年前那明末海边的禁令角,片甲不得入海的政策下,我们只听朝中歌舞之声,却不曾听过大海上一艘艘帆船乘风之声。(分析第一境,为下文推进铺垫。)

因此,第二境便是识人之识,美人之美。仍然是对音乐的“中国味’来说,我们开始思考,何为“中国味”。定义的最好办法是寻找其逆否命题,因此我们会寻找什么不是“中国味”。在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后,我们便达到了识人之识的境地,而若能做到欣赏他国音乐则是能人之美。这一环节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十分重要。古之学者如史学家刘知己翻阅上白册史集,花费十几年以研究史学方法,若是仅看一本《史记》的一家之言,又怎么能严谨对待历史呢?因此,广博的学习后才能体悟到糟粕与精华的不同,才能术业有专攻,放眼全局才能看到局部之为妙。(举例论证第二境,思考推进,较为具体地呈现了认知的推进过程。)

而对于“中国味”的音乐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后,我们将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此时的“中国味”将不再局限于音乐领域,而是走向生活中的每一处。这便是第三个境界,知知与共,美美与共。此时我们有了充沛的知识储备,却仍未达到完全认识事物的标准,我们将自己所知融会贯通使其不再与生活割裂,因此这是知知与共。而在这大同之世,世间一叶一花皆有其美,故我们对认识事物不再孤立欣赏,我们将其放入整体欣赏,从而达到美美与共的欣赏方式。自此,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再刻意追寻,而是以一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心情遇到它,理解它。(中国味的内涵认识有所推进,对认知过程的深入思考。第三境的分析过程略有不足。)

正如周国平所说:“我们的意识赤裸裸地来到一片废墟,我们要

做的不是回忆而是重建,是俯瞰全局全局,是自由发挥。”对事物的认识亦是如此。此三境构成封闭的环,又美美与共后才可再美其美,就如同广博中方能精专。(引言推进思考,对如何认识事物的思考,体现了思维的版延展性。)

故认识事物有三境,现如今大同之世,知知与共,美美与共方有和谐之声。(总结全文。)

【点评】

文章立意不俗,精准把握题意。立足“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认识事物”,视角独特,思考认识事物的三种境界,体现了思维的活跃度与个性化。全文围绕三个境界逐一展开,看似形式单一,实则文脉连贯,思维缜密。对“各识其识,各美其美”“识人之识,美人之美”“知知与共,美美与共”三者之间的差异把握准确。同时内在的推进性逻辑关联均有清晰呈现。语言表达能力强,文意畅达。可谓化呆板为神奇体现了考生的高度自信。

美中不足的是文章对材料中认识事物的方式的分析略显不足。尤其是第三境部分未能充分挖掘材料中所蕴含的认知方法,与前两部分之间均衡用力未能再进一层,再深一层。不过瑕不掩瑜,作为考场作文,短时间内构思立意,以别于多数考生的形式呈现个人理解,实属难能可贵。

高考作文训练十四:并列式议论文结构训练

高考作文训练十四:并列式议论文结构训练 (一)议论文的基本逻辑思路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能三种基本结构。并列式 1、引论(提出论点)(50-100字) 2、本论(证明分论点)(每段200-300字) (1)分论点1+事例+分析 (2)分论点2+事例+分析 (3)分论点3+事例+分析 3、结论(照应全文)(100字内) 递进式 引论(提出论点) (50-100字) 本论(每段200-300字) (1)列举相同现象(事例)+本质规律 (2)为什么+分析 (3)怎么办(辩证的看)+分析 结论(照应全文) (100字内)

对照式 引论(提出论点) (50-100字) 本论(每段200-300字) (1)正面论点、论据、小结 (2)反面论点、论据、小结 (3)辩证论述 结论(评析照应) (100字内) 基本思路:1.是什么;2.为什么;3.怎么样;4.怎么办。 (二)并列式结构 把分论点并列起来,是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它们从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侧面对中心论点或论述的中心问题展开论证。列式的各个分论点,看起来是各自独立的,其实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其结构如下: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 论证分论点1+论据(事例)+分析论证 本论论证分论点2+论据(事例)+分析论证 论证分论点3+ 论据(事例)+分析论证 结论(照应全文) 并列式范文: 捍卫母语 近些年来, 外来文化的冲击已经波及汉语, 于是有知道莎士比亚而不知道汤显祖的, 有见面就“哈罗”而不知说“您好”的, 有懂得镭射而不知何谓激光的……母语, 迫切需要我们捍卫了。 捍卫母语, 珍爱母语, 是我们的责任。有人说: '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它的历史。”的确, 作为文化主要载体的语言, 一旦丧失, 就断了历史,断了文化之脉。汉语是世界上少有的能够沿用至今的语种之一, 它的强大生命力本身就是对其价值的最好证明。汉语之于我们, 更是一种感情一种精神。它连接起中华民族, 是每一个华人血管里流淌的血液。面对国内高校重英语轻汉语的怪现象, 不少专家人士表示忧虑。而国外逐渐兴起的汉学热, 只能让我们深刻反思。一个没有语言的民族是不幸的, 而

12 议论文结构之并列式-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议论文写作提升讲与练

议论文结构之并列式(横向结构) 【类型了解】 一篇结构完整的议论文包括引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分论点并列式”模板,要求文章在“引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在“本论”部分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并列关系的分论点分层论述,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在“结论”部分深化、总结论点。并列式结构的主要好处在于,论证全面,有条有理,使阅卷者一目了然,容易把握作文的思路。 【并列式分类】 1.分论点并列式 在确立中心论点之后,围绕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形成若干分论点,几个分论点构成并列关系,共同论证中心论点。 【作文参考】 遵守做人规则,走出完美人生 有人说“人生如棋”,那么做人就应该遵守下棋的规则,否则就将满盘皆输;有人说“人生如戏”,那么做人就应该遵守唱戏的规则,否则就将无人欣赏;有人说“人生如茶”,那么做人就应该懂得品茶的规则,否则再好的香茗也与枯叶无异。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规则,遵守做人的规则,才能走出精彩纷呈的人生之路。 把勤奋作为规则,做人就会更充实。(分论点①) “天道酬勤”这句古训,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无数成功人士做人的规则。鲁迅自小便于三味书屋一起演绎着勤奋的故事,正是他的勤奋,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游刃有余,即使面临的是人生的大转折---弃医从文,他也没有遇到转行带来的难处,这正是他以勤奋为人生规则的收获,他由此积累了知识的力量,精神的毅力,更让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所以,把勤奋作为人生行动的规则,在勤奋中充实自我,即使遇到突然的转变也不会惊慌失措,反而会让你在与人生对弈时得心应手,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成为你这盘棋最终的王者。 把责任作为规则,做人就会更踏实。(分论点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完成角色赋予的任务是每个人的责任,为人君就应以仁为责,为人臣就应以忠为责,为人子就应以孝为责。汉高祖以仁为责,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让百姓摆脱了饥饿和战乱之苦;诸葛亮以忠为责,一生追随刘备建立蜀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后世所传颂;李密以孝为责,弃官不做,侍奉在祖母的身边,成为孝之楷模。由此看来,把责任作为自己的做人规则,踏踏实实地走好人生

议论文并列式结构范文

议论文并列式结构范文 结构并列,但内容上层进深化。整饬中有变化,面广而意深,也适合考场。 练习:写作训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幸福》杂志曾在征答栏中刊登过这样一个题目:假如让你重新选择,你做什么?一位军界要人的回答是去乡间开一个杂货铺;一位女部长的答案是到哥斯达黎加的海滨经营一个小旅馆;一位市长的愿望是改行当摄影记者;一位劳动部长想做一家饮料公司的经理。几位商人的回答最离奇,一位想变成女人,一位想成为一条狗。更有甚者,想退居山野化为植物。其间,也有一般百姓的回答,想做总统的,想做外交官的,想做面包师的,应有尽有。但是,很少有人想做现在的自己。 例文一诗意地生活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过,我们都在看似平静的生活里奋力地拼搏。若说诗意地生活,在我看来并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马扎罗之雪时的浪漫,不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寂寞。而是在纷繁现世之中,留一方净土种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去奋斗,直至收获人生一片金黄麦田。 这种生活的诗意正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人生三境界。 理想,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是理想点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尘埃,是理想让我们一眼望断天涯,开始追寻之旅。泰戈尔曾说:“我诗中的天堂正是我心中的理想。’’正是心中有理想才会奋力去追诗意的天堂。诗意地生活,首先要有一个理想,不论它是黯淡还是光辉,也不论它是渺小还是伟大,若无理想,春天的繁花如何盛开出绚烂,夏日的星辰如何闪烁银辉,人生之路,如何扬帆起航,冲得一片诗情到碧霄? 奋斗,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在《凤栖梧》中诉说对伊人的思念,生活的诗意,等待奋斗去实现理想。现世中,诗意地生活,便是拿起奋斗的斧劈开理想的石,卷起干层浪来比万丈豪情。昔秦始皇定下一统天下的理想,便每一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南制百越,收为象郡.奋斗的脚步一刻都不曾停止,终于待得麾灭六国,横扫中原的壮观场面。奋斗让理想熠熠生辉,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承起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潇洒自由,踌躇满志,擎起人生一片艳阳天。这等人生,谁人敢说不诗意?! 收获,是第三层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奋斗之泉浇灌理想之田,秋天,便是收获的季节。这一片金黄的麦田,折射出一段闪亮的人生之路。且不论这“麦田”是大是小,也不说这收获是否等值,只要是收获,便已是一种结果,成功了,便收获鲜花与掌声,失败了,便收获一段经验几多教训,然后从头再来。就像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收获,是收获理想,收获奋斗,收获一段诗意的人生。 我们的生活虽不似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但理想让它明亮,奋斗让它真实,收获让它有一片金黄的款款诗意。

议论文之并列式结构

议论文之并列式结构 在论证思路中,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论证结构。 (一)分论点并列式 把分论点并列起来,是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它们从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侧面对中心论点或论述的中心问题展开论证。列式的各个分论点,看起来是各自独立的,其实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其结构如下:引论(提出论点) 本论(证明论点)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 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 分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 结论(总结全文) 附:假设分析法。就是在列举事实论据后,从正面或反面进行假设,来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标志性词语有假如、如果、试想、倘若等。如: 自信,但不能盲目。(论点)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论据)假如当初马谡不狂妄自大,不盲目自信,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选择有利的地势防守,那么司马氏又怎能在这次战争中轻易取胜呢?他自己又怎么可能身首异处呢?可见,人不能盲目自信。(分析)——选自《自信,但不能盲目》 探因分析法。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由果索因,使内容逐步深化。标志性词语有:“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如: 自信,但不能盲目。(论点)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论据)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盲目自信,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分析) ——选自《自信,但不能盲目》 意义分析法。就是在举出实例之后,由小见大,在对具体事实的分析中提炼出事件或行为的精髓,抽象出事件或行为的意义,揭示出事件或行为的价值、影响或者危害。从而有力地证明观点、突出主题。如是正面事例,就分析其闪光点;如是反面事例,则指出其危害。 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细雨。”如果遭遇挫折,仍能以奋斗的英姿与之对抗,那么这样的人生是辉煌的。(论点) 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的大汉臣子。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牧羊老人从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论据一)

议论文的结构之并列式

议论文的结构之并列式 一、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观点鲜明(在首段提出) 2、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新鲜(丰硕,最少三个) 3、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式清楚(层次分明) 二、三段论式的结构 提出问题----是什么----引论 分析问题----什么缘故----本论 解决问题----怎么做----结论 三、议论文大体结构形式 总分式对照式并列式递进式 (一)、并列式 并列式并列式是议论文最多见的结构模式,确实是把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论述。其组材形式也有多种,既可围绕中心论点,平行地列出假设干分论点,也可就一个观点,运用几个并列关系的论据。 一、分论点并列式议论文结构模式: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第1段)(100字左右,不超5行) 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第2段)(220字左右) 本论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第3段)(220字左右)

分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第4段)(220字左右) 结论(总结全文,议论抒情,照顾前文,点题)(第5段)(100字左右) 二、拟写并列式分论点的常常利用角度、例如 (一)论点并列式模式的三个角度: 1、是什么 2、什么缘故 3、如何办 角度一:“是什么” 例如: 2021年辽宁话题“肩膀”可如此分解三个分论点: ①(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 ②(肩膀承载着欢乐,)肩膀是友谊的寄托; ③(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 《肩膀》 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肩膀承载着欢乐,肩膀是友谊的寄托;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提到肩膀就想到了依托。 肩膀是亲情的牵挂。

小时候,喜爱坐在妈妈身旁,靠在妈妈肩膀上,看妈妈择菜,听妈妈讲故事。妈妈的肩膀让我感觉幸福,让我从心底感受到一份温暖,那时候,妈妈的肩膀是爱的港湾。后来,我长大了,突然有一天,我觉察自己的个头已经比妈妈高了,我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轻轻歪一下头而后舒愉快服地倚在妈妈肩膀上了。可妈妈却说:“此刻,我终于能够倚靠你了。”看着妈妈幸福地倚靠在我的肩膀上,我明白我已经长大,已经能够成为妈妈的依托。我也要给妈妈幸福,让妈妈感受到温暖。小小的肩膀,从妈妈的,到我的。是肩膀,让我体会到亲情的温暖,让我学会珍爱亲情。 肩膀是友谊的寄托。 朋友的个头比我矮。常常和她一路漫步,每当她走累了或是心里不快乐的时候,她都会顺势倚靠在我的肩膀上。明明是一脸的幸福,嘴里还不断地“抱怨”道:“你太瘦了啊,好咯人哦。”看着她小鸟依人般靠在我肩头却抱怨不断的样子,我心里感觉很不服气啊,仗着自己个头矮就“欺负”我,那我累了、不快乐的时候去倚靠谁呢。她明白我的心思,当看见我不高兴的时候,她会找一个台阶处停下,然后站在高高的台阶上对我说:“肩膀借你靠。”她的肩膀也很温暖,她会一动不动地让我依托。小小的肩膀,友人的,我的。是肩膀,让我体味到友谊的欢乐,让我学会珍爱友谊。 肩膀是爱情的相守。 电视剧中的恋人们,大多都是小巧的女人依托着男人那结实的肩膀,看起来很幸福、很甜蜜的样子。我想那肩膀也必然饱含着彼此的爱恋吧,让彼此都有一种家的平安感。小小的肩膀,男人的,女人的。是肩膀,让我了解到这世间的另一种情感,让我明白爱情的美好。 母亲的肩膀,让我体会到亲情的温暖;友人的肩膀,让我体会到友谊的欢乐;或许我以后还会依托另一个肩膀,体会另一份情感的美好。是肩膀,让我感受到这世间万万万万种情感的漂亮,我爱这些大大小小的肩膀。

议论文并列式结构

议论文并列式结构 议论文并列式结构 在论证思路中,或者是把分论点并列起来,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这就是并列式。 (一)分论点并列式 把分论点并列起来,是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它们从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侧面对中心论点或论述的中心问题展开论证。列式的各个分论点,看起来是各自独立的,其实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其结构如下:引论(提出论点)本论(证明论点) 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 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 分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 结论(总结全文) (二)分论据并列式 为了充分地摆事实、讲道理,有时候就需要把几个不同角度的论据并列起来。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分论点并列式范文: 我有一双隐的翅膀 纪伯伦说,没有实现不了的愿望。的确,只要我们相信自己,哪怕现在眼前一片黑暗,哪怕前路暗淡迷茫,自信这一双隐形的翅膀都会带着我们飞向梦想中的远方。 自信是成功者迈出的第一步。从前有一个潦倒的青年,他四处求职却屡屡碰壁。最后他只好到一个朋友的朋友那里寻求帮助。那个人问青年,你会打字吗?青年低下头。你有什么特长吗?青年羞赧地摇了摇头。最后那人让青年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青年匆忙地写下自己的地址,转身正要离开却被一把拽住了。那人笑着说,年轻人,你有个优点,你的字写得很漂亮吗。青年一愣,字写得漂亮也是优点?希望的火光在年轻人的眼中闪动,那双隐形的翅膀正在慢慢张开。坚信自己必将有所作为,青年开始努力工作,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他就是大仲马。如果不是自信,文艺界将会失去一位伟大的作家,失去一个敏感而真实的灵魂。正是凭借着自信这双隐形的翅膀,大仲马攀上了艺术的巅峰,创造了人生的辉煌。 自信是使平凡蜕变成伟大的金钥匙。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汽车推销员乔?吉拉德至今保持着一天卖出6辆汽车的惊人纪录。当被问及成功的秘诀时,他仰起充满自信笑容的脸,因为我相信,我是最棒的!正是因为吉拉德心中自信的火把

高考满分作文并列式议论文(十篇)

高考满分作文并列式议论文(十篇)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料作文大全、名言名句、心得体会、语录大全、祝福语、演讲稿、古诗词、读后感、申请书、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he complete collection of materials and compositions, famous sayings and sentences, experiences, quotations, blessings, speeches, ancient poems, after-reading feelings, applicatio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高考满分作文并列式议论文(十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本店铺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3年并列议论文高考满分作文并列式议论文篇一

并列式议论文范文8篇

并列式议论文范文8篇 议论文并列式结构是面(横向)展开,用的是横向思维,其分论点与分论点之间没有严格的顺序;这是一篇结构规范的并列式议论文。整篇文章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 •“并列式”的结构模式,可以从“原因”或者“做法”的一个方面去找到多个观点依据来支持总观点。这种结构模式的难点在于考生是否能在不同的角度找到多个合理有力的理由来支持观点 •“并列式”的结构模式,可以从“原因”或者“做法”的一个方面去找到多个观点依据来支持总观点。并列式的结构也很简单明了。这种结构模式的难点在于考生是否能在不同的角度找到多个合理有力的理由来支持观点,也就是分论点是否能合理展开的问题。 •文章紧扣“让生命之花绽放”这一主题,首段提出问题,然后分四段采用并列结构分析问题,最后从发芽写到生长、开花、结果,解决问题,首尾照应,又与题目呼应,结构完整,自成一体。 •排比是高考议论文的首选结构,是从不同角度分析论证中心论点的思维方式。提供三篇并列的议论文:平静的美;踮起脚尖;挫折也是美好的。 •横向并列式议论文满分作文《做个敬畏生命的人》(2015年全国卷1)。敬畏自我的生命,此生无悔;敬畏与自己相关的生命,此生有责;敬畏与自己无关的生命,此生崇高。 •高中横向并列式议论文800字范文《让心灵轻装上阵》,在论证过程中,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分论点,或把论据并列起来,

论证层次或段落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就是横向并列式论证结构方式。 •横向并列式结构议论文范文《跳脱固囿,心驰神往》,通过多侧面论证拓展宽度,达到多层面分析阐释事理的目的,能够较全面地彰显中心论点。 •这篇议论文范文开篇提出观点“文人当逆于局势,言庸众之不敢言”,切合材料要求。接着指陈社会弊病:现实在演绎“娱乐至死”的戏码,文人被利益豢养,丧失人格和文品的尊严。 •范文采用:摆现象>挖根源>指办法。先摆出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在中国,“凑够一撮人马上走,和红绿灯无关”却成了“中国式过马路”的经典概括。”然后分析产生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原因 •这篇作文,全文围绕“宽容”一词展开,适合话题作文,属于阐释类。不过,只是阐释“宽容”的含义,这样的文章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写“为什么”,因为思维的起点是“论题”,不是论点。 •引用历史人物、史实展开论述,使自己的观点有了支撑的力量。对历史人物信手拈来,康熙帝玄烨、战神吕布、女皇武则天等,这些在世人眼中的英雄人物,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不足,进而得出“人无完人,英雄也同样如此”的结论。 •在叙述过程中,选取了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按照古今中外的思维顺序,指出无论是春秋战国时代,还是血泪交融的中国近代;无论古希腊,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

并列式结构作文指导及范文

并列式结构作文指导及范文 很多同学感到写作文有难处,一是难在确定主题,二是难在选择材料,三是难在有了材料,不知道如何组织文章。 今天,我们学习一种组织材料的方法,用它可以快速打开作文思路,避免写了一段之后,不知道下一段要写什么。这就是“并列式结构”。 所谓并列式结构,就是在确定中心后,安排几个角度,对中心进行分别描述或解说。这几个角度,没有主次之分,可以颠倒顺序,其目的都是使中心更突出,内容更丰富。 一:并列式结构记叙文 用并列式结构构思一篇记叙性散文(抒情散文),就要首先确定一个中心思想或情感,然后选取几个镜头(一般情况下,三个镜头恰到好处),从不同角度体现这一情感。我们平时所谓的“形散而神不散”,说的正是这个意思。我们看下面一篇作文《每天都是一首诗》的大体内容: 开头:春夏秋冬,四季如歌。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时时刻刻都在谱写美丽诗篇,时而柔和,时而慷慨,时而激昂。主体:1.昨天,一首动人的诗。 2.今天,一首奋斗的诗。 3.明天,一首充满希望的诗。结尾:春夏秋冬,我们沉浸在诗的海洋里,吟诵着动人的诗、奋斗的诗、充满希望的诗。每天都是一首诗。 满分例文: 幸福有人说,幸福其实很简单。是的,幸福不一定多么宏伟惊人,幸福就像初春新雨后冒出的笋尖,稍一低头或弯腰便能发现它遍布足下;抑或是在盛夏乡野的天空中,偶尔抬头便可看到的漫天繁星。幸福就是喜悦,发现生活之美的单纯的喜悦,只要伸手就能触到。有一颗永远不老的心,平和的态度,积极的心态,幸福便处处皆可捡拾。

幸福可以是寒冬中一丝温暖。依稀记得有一年冬天十分寒冷。那时单薄的身子抵御不了寒冷的侵袭,双手冻得通红。而身旁的妈妈发觉我的窘态,便用她温柔而纤细的双手握住我的手,同时把我另一只手放入她同样温暖的口袋中。这时的妈妈就像天使一样,脸上泛着微笑,而我的手被温暖的母爱包裹着,这温暖渗透入我的皮肤,流向全身各处,比最好的羽绒服穿在身上还要温暖。心头上萦绕着丝丝温暖的我,在妈妈的口袋里捡拾到了幸福。幸福可以是清晨的一缕阳光。在暑假,上了一天的课后,将一整天的知识尽数吃进脑子里的我带着一身的疲倦回到家倒头便睡。第二天清晨,还在睡梦中的我透过睡眼隐隐约约看见一缕阳光。我顿时睡意全无,心中莫名升起一种喜悦。是为自己在这都市之中还能享受到真正的大自然的光辉而喜悦,也是为自己休整完毕,又即将度过充实的一天而喜悦。感谢大自然,让我为今天而幸福,我从清晨的阳光中捡拾到了大自然馈赠的幸福。幸福还可以是平淡中的一次甘甜。放学回家之后,又见到久违的家人,心思从繁重的作业中抽出来,迎接家人温馨的拥抱。一向严肃刻板的爷爷也露出了笑容,像往常一样开始认真地为我削一只苹果。平平淡淡的一周学习中难得回家两天,我细细咀嚼这只苹果,只觉得无比甘甜。人的味觉就是这么容易被满足,心理也如味觉一样容易满足。我从苹果的甘甜中捡拾到了生活的美好的幸福。 幸福其实很简单,是一丝温暖,一缕阳光或是一次甘甜,只要有一颗不老的心,有着积极的态度,平和的心态,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捡拾幸福! 点评:中间三段以并列式结构,每一段又以总分总结构进行描写。既突出中心,除了三段之间彼此呼应,在首尾中又反复呼应,使结构更严谨。 二:并列式议论文并列式议论文,就是围绕总论点,找出两个或者三个不同的分论点层面,每一个层面列举若干事例来证明分论点的合理性,进而论证总论点的一种作文结构形式。并列式议论文有三点要素:一是总论点;二是分论点;三是论据。总论点是作文的树根,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并列式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并列式 一、分论点并列式 分论点并列式结构,中心论点在开头部分已鲜明提出,中间论证部分,又以分论点形式将中心论点的内涵,以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反复强调,结尾又对中心予以重申,这样,全文的观点非常鲜明,对观点的阐述也十分清晰,论证的层次十分清楚。 写作步骤: 1、首先提出一个论证总题的中心论点。 2、在本论部分围绕中心论点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 拟写分论点具体要求: (1)、选择的分论点从数量上说,至少是三个方面或更多的方面。 (2)、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中心论点。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 (3)、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①分而有理,就是列举推敲分论点的角度要科学合理,重心准确。围绕中心论点,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论点之间应该不重复,不包含,不交叉;重心要准确,紧扣关键词,不能偏移。 ②分而有序,就是要统筹所罗列出的分论点,分析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安排好他们之间的顺序,或由重到轻,或由小到大,或由浅到深……不能东扯西拉,杂乱无章。 ③分而有度,就是分论点在数量上应该达到最合理的个数,既不能太多(三四个足矣);也不能太少(尽量不低于三个)。因为分论点如果在五个以上,在规定的800字的考场作文里,每个分论点就只能有100字左右的篇幅了,这样的话,—般很难把分论点说深说透;分论点如果低于三个,结构上则会有不完整、不匀称之感。 ④分而有范,就是每个分论点要表达得精炼规范,具体来说,每个分论点不应该太长,字数最好控制在20个字以内;如果分论点太长,考官往往不容易—眼看出。每个分论点的字数应该大致相同,结构大致相似,因为这样的句子既醒目,又更能显示考生不同凡响的表达能力,还能体现构思的整体性、严密性和精巧性。 3、并列式议论文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给人有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扣紧中心论点。 分论点并列式议论文分论点提取的具体方法 一、从“是什么”的角度分解 【例文】(2004北京满分作文) 包容 一百多年前,法国的雨果曾经这样感叹:“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古老的东方,人们也世代传承着一句浅白的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法国人的浪漫和中国人的实在碰撞在一起,于是人们发现,包容,超越了国家、语言、民族和文明的界限;包容,是这个美丽星球的子民所共同拥有和赞美的品德。 包容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英谚有云:“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包容,正是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之上。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壮举;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包容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同样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 包容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佛经有言:“一念境转。”同是面对他人的过错,耿耿于怀,睚眦必报带来的是心灵的负累,真正仁者觉者会选择一份包容,一份泰然。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能够兴师复仇,一雪前耻。他可以忍受卧薪尝胆的苦楚,却在灭吴后下令诛尽吴国宗室。他懂得隐忍,却不懂得包容。齐王韩信未发迹时有过“胯下之辱”,但在统一之后,再见到当初侮辱自己的无赖儿郎,却能不记前嫌地任命他为巡城校尉。仅从这个角度来说,韩信的人格,要比勾践健全得多。鲁迅先生的“一个都不宽恕”未免失之偏执,但那是在丧失了迂回的耐心后对黑暗现实的极端反抗。他还说过“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就是

【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写作:并列式结构方法指导(附写作模板、标题及范文)

议论文写作:并列式结构方法指导(附写作模板) 姓名:班级: 一、并列式结构的内涵 并列式结构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结构形式。即在论证的思路中,将论点分解成若干个方面,而这几个方面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的,它们并列平行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或以几个并列的层次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式。 二、并列式结构的类别 论点式并列和论据式并列,前者更能显示思辨的深度。 A.论点式并列:在确立中心论点后,首先从道理或逻辑上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并列的分论点,然后再考虑如何论证分论点,既可以用事例论证,也可以用因果分析、假设推理或比喻说理等方式展开论证; B.论据的并列:在确立中心论点之后,首先展开联想,寻找恰当的论据,然后再考虑如何通过对论据的分析议论去扣题点题。 三、并列式作文的基本结构 四、并列式结构标题 (一)并列式标题及分析 A.打破定式,走向创新(全国卷Ⅱ·重庆考生) 例A破的是“定式”,立的是“创新”,先破后立,观点鲜明; B.不忘根本,放眼未来(浙江考生) “不忘根本”是“继往”,“放眼未来”是“开来”,例B鲜明地表达了作者“要在传承中发展壮大”的深刻见解。 C.钱塘潮涌奇,我自泛扁舟(浙江考生) 例C亮出的是带有水乡特色的意象——钱塘潮、扁舟,抒发了作者勇做时代“弄潮儿”的豪迈情怀,因而富有情趣。 D.水应深潜,酒应细尝(全国卷Ⅱ·重庆考生) 例D亮出的是水、酒两个事物,借对二者“深潜”“细尝”的态度,表达了“浅显之知浮于表面,深处挖掘才获得真知”的主旨,因而富有理趣。 E.立大志,成大器,担大任(天津考生) 例E中的三个短语形成了严密的逻辑推理链,“立大志”是“成大器”的重要前提,而“成大器”又是“担大任”的重要前提,逐层推进,展示出文章严谨的论证思路。 F.变时·变识·变实(全国卷Ⅲ·贵州考生)

并列式作文结构[5篇材料]

并列式作文结构[5篇材料] 第一篇:并列式作文结构 正反对照式结构 对照式的基本结构:1、引论(提出论点)2、正面提出论点正面叙例和议例 3、正面小结、4、反面提出论点反面叙例和议例5、反面小结6、结论(总结全文) 1、在序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 2、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去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最后进行结论。它的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事非,或通过正反衬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对照式结构模式 一、基本结构 (一):正反对比:先从正面论述,再从反面论述(或顺序相反)。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多万,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进医院经济困难时,几位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来看望他。这件是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经不再需要医疗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买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的女生捐了10元,问她为什么把春节压岁钱全部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和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的感恩。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感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人类的感恩。 因为懂得感恩,他们拥有了一颗金子般的心,因为懂得感恩,他们创下了人世间温馨的传奇。因为懂得感恩,这世界才会如此美丽。幸福入花,在感恩的枝头美丽绽放。“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七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师末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身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作宰是多少读市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不正为一朝为官?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他们的感恩温暖了自已,感动了后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们的感恩的枝头灼灼其华。 感恩之心,是我们维系这个世界的根本,拥有感恩的心,才能称之为有灵性的人,然而一旦失去后果不堪设想。云南大学曾震惊一时的血案是多少人挥之不去的阴影。马加爵一时的性起让四个年轻的生命就此终结,我不想说他的残忍。我只想说,他真的不懂感恩。云南大学用知识培养他,而他却便之蒙羞;他的父母用心血把他养大,他却让他们体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楚;他与同学的同学情他不懂得珍惜。如果他有一颗感恩的心,也许这一切就不会发生。当感恩的心不在,那一刻,他的幸福之花开在哪里? 数十年为战友守墓,矢志不渝,是陈健对战友的感恩;荆轲赌命,是为报太子知遇之恩的感恩;袁隆平数十年专注研究杂交水稻,是为祖国的感恩。怀抱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将爱传递。将别人无私的帮助,深深铭记,并将之传递,这世界因感恩而美丽。人世间没有不绝的风暴,感恩却有其不老的风情。

高考并列式结构议论文满分作文600字(通用范文5篇)

高考并列式结构议论文满分作文600字(通 用范文5篇) 关于高考并列式结构议论文满分作文,精选5篇高考通用范文,在论文中,论点是论点的基础,论据是论据的基础,论证是论点的归纳,论证是论证的核心。论点的归纳主要表现在几点:。 关于高考并列式结构议论文满分作文,精选5篇高考通用范文,在论文中,论点是论点的基础,论据是论据的基础,论证是论点的归纳,论证是论证的核心。论点的归纳主要表现在几点:。 并列式结构议论文满分作文(通用范文):1 在论文中,论点是论点的基础,论据是论据的基础,论证是论点的归纳,论证是论证的核心。论点的归纳主要表现在几点: 一)论点要明确。论点要明确,主次要清楚,要有分离论点的概念。论点要简明、明白,要有典型分类和归纳论证的标准。论据要有典型分类和归纳论证的标准,要符合论证的逻辑规律性,要有归纳论证的基础知识、逻辑规律性。论据的归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归纳法;第2)归纳法。归纳法是指从具体论点中抽出一个论据,然后分别从论点中抽出一个论据,分析其所说的论据,从而找出论据中所提供的结论。 二)归纳法。归纳法是一门学科的基本特征,是学科中最基本的学科之一。归纳法就是把学过的论据归纳成一个概念,一个概念或一个概念来进行分类、归纳、概括,然后根据学过的论点进行归纳和概括。

归纳的方法有三种,第一,要分清楚学过的论点。论点是论据的结论,就是论点的归纳,一个学生归纳了一个概念,一个学生根据这个理论去分析和思考这个概念的内在联系,然后归纳出来的结论是什么。第二,要对有关论据作出分类和归纳,就是归纳出一个概念或一个概念。 三)归纳法。就是把论据和论证相结合起来,就是把论证的结论与归纳的内在联系起来,就是对有关的论点或论证内容作出分类和归纳,就是对有关的论据进行整理、总结。 四)归纳法。就是在论证过程中对一个学科的整理归纳与概括。归纳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归纳概括法和学科整体的概括法;(2)归纳概括概括学科整体的概括法。归纳概括法主要表现在: 2.概括法是指从概括性的概括上对所阐释的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法是指从一定的学科的整体特征上来进行概括,就是从一定的学科的整体特征上来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概括是指概括的结论。(2)概括是指从事前的准备工作。(3)概括是指从事前的准备工作,就是从一定的材料、材料上去分析、研究和分析。 3.概括法是指对某一事物或某一方面进行简单的概括。(4)归纳概括法是指对某一事物或某一方面进行简单的归纳,就是从一定的材料、一定的方向、一般的方向去总结,就是从一定的学科的整体特点上来总结、分析。 4.归纳法是指对一个事物或某一方面进行简单的概括,就是对某一方面有较好的评价和指导作用的文章。归纳概括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回顾概括法。回顾概括是对某事物或某某方面有明确的评

高考并列式议论文_作文850字_议论文范文_

高考并列式议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头戏,因此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一直都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并列式议论文,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高考并列式议论文篇1 古人云:“文如其人。”不错,阅读时总有此种体验:朗读宋词,体会到李白的狂放、杜甫的忧国忧民;品读近现代文学作品,仿佛看见海子的不羁,林徽因的柔中带刚……文章与作者本人总是相似的,好像父母与孩子,血脉思维息息相通。 但,总有例外。 金人元好问就认为“文章宁复见为人”,作品有时甚至会背离人品,呈现出虚伪的作者,这又作何解呢? 实际上,这两种理论并不矛盾。性情确实影响文章,但影响的是“心文”。这种文章本就是作者抒发内心世界所作,字字皆关情。书写之时,作者力求将内心的所感所思用有限的文字极力展现,恨不得泣血成句。如此写成的文章,常常带着某种历史也抹不去的光辉。就好像《报任安书》,哪怕让一个早将司马迁的故事烂熟于心的人来阅读,心痛也是免不了的。 与之相对的是“用文”。这种文章总有某种实际用途。高尚但贫困的作家可能写下流作品换稿费糊口,小人则以修饰之文博取功名。这种文章,如何不背离作者人品? 两种文章鱼龙混杂,被蒙骗是免不了的,因此,我们才要赏之以文,考之以史。 “赏”,文章是“赏”的。我们阅读,便是在欣赏,欣赏文辞佳句,并试图从字里行间拼凑出作者的形象。但这形象也只作欣赏用,若拿来作严谨的论述,未免太过轻率。在未分清心文与用文之前,这个形象只是我们的美好期望,并非作者本身。此时,考之以史就是必要的了。史料中记载的作者生平、他人评价是比文章更直接的存在。就像一句打猎俗语所说:“熊大窝里怎样,才是怎样。”作者在生活

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并列式

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并列式 写议论文没有材料就会觉得脑子里空空的,不知道要如何下手,写的议论文也只能是泛泛而谈,空话连篇,理论找不到依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满分议论文并列式,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并列式篇1 华灯初上,呷一口清茶,指尖轻轻滑过泛黄的《诗经》,是何等逍遥自在! 雨后初霁,心与天空一样澄明,细细品味的字字珠玑,又是何等酣畅淋漓! 无论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缱绻,还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都是母语带来的美感与享受。 我们应该远离多元文化的浮躁,回归母语的本源,灵魂才更加充实自然。 母语是我们最初的语言,如同母亲的乳汁般滋润心田,哺育灵魂。母语对民族是生存发展之根,对国家是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这个喧嚣纷杂的时代,我们开始崇尚新潮的外来词汇,“酷”、“卡哇依”声声入耳,最传统而最丰富的母语却淡褪了视线,我们开始趋之若鹜地报考托福雅思,报名的队伍蜿蜒数十米,而母语的等级测试却鲜有出现。 不禁疑惑,我们的母语怎么了?我们究竟应如何对待母语? 远离浮躁,回归母语,我们将传承悠久的中华文化。肩负民族振兴的大旗,年轻一代怎容得忘记母语? 武汉某重点高校曾有规定,报考研究生者必须背诵《论语》《老子》,因为这虽似艰深难解的古文却包含了儒道思想的精髓,此举一出,好评如潮。 真正掌握了母语,回归母语经典,文化的火种才得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远离浮躁,回归母语,我们的灵魂将更加充实和美丽,先秦的诗经楚辞,魏晋的乐府双璧,盛唐两宋的雅韵,明清的小说,都源源不

断地为精神注入营养。“青青子矜,悠悠我心”的求贤者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缱绻情思;“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壮志难酬;“苍山负,明烛天南”的瑰丽风光都深深地印在我们灵魂深处。 远离浮躁,回归母语,我们一样跟上时代的节奏,高速发展中的中国,正向世界展示焕然一新的面貌。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已经加大推广汉语学习的力度,在法国,汉语已将成为第三多的选修语种。那么,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是否应更重视母语的学习呢?学习母语,更能促进对外来文化的学习,更能融入全球的趋势,展望未来,博览古今。 回归母语,我们将传承文化,提升灵魂,紧随时代! 拨开浮躁的乌云,母语将展现一片明朗的天空! 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并列式篇2 人之一世,殊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满了种种荆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 痛苦之于人,犹如狂风之于陋屋,巨浪之于孤舟。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志气消沉;万古旷世,又不知有多少内心懦弱的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葬身于万劫不复的深渊……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缩小痛苦,直至成功的那一天。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试想,如果没有王勃开朗阔达的胸襟,哪能吟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的挫折后,他沉寂了吗?消沉了吗?没有。笑对痛苦,“长安市上酒家眠”;面对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 由此看来,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沉迷于痛苦失意的阴影中不能自

并列式结构作文训练

并列式结构作文训练 英文回答: In my opinion, practicing writing in a parallel structure is a great way to improve language skills. It not only helps to enhance language proficiency but also allows us to express our thoughts and ideas more effectively. One benefit of using a parallel structure in writing is that it creates a sense of balance and symmetry. This can make our writing more pleasing to read and easier to understand. For example, consider the following sentence: "I enjoy hiking, swimming, and cycling." In this sentence, the parallel structure of the three verbs "hiking, swimming, and cycling" creates a sense of harmony and rhythm. Another advantage of using a parallel structure is that it can help to emphasize key points in our writing. By using parallelism, we can draw attention to important ideas and make them stand out. For instance, let's say we want t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