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基本范式

(完整word版)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基本范式
(完整word版)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基本范式

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基本范式

一、学科基本课型及其教学范式

(一)新授课

基本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汇报交流→归纳总结、提升拓展→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课题内容和特点,通过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素材、演示实验或对已有知识的拓展深化等手段,创设问题情景导入研究课题,调动起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欲望,弓l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问题驱动)。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该环节一般采取学生先个人自主探究学案内容,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内进行交流。具体要求如下:

1.确定学习目标,通过学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相关内容,整理重点和难点。

2.自主学习侧重于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整理向小组提出,本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向其他小组(老师)提出。

3.教师及时巡视,适时点拨。既要发现好的做法,同时也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

4.自主学习要有时间要求,要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

三、成果展示、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探究的成果。通过板演、问答和多媒体演示等形式进行展示汇报交流。

2.师生合作共同对问题进行理解、分析和阐释。教师要适时引导、激发学生讨论、辩论等,完成学生思维的碰撞,通过师生互动,实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四、归纳总结、提升拓展

1.针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已有经验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拓展提升。要注重知识内涵与外延的挖掘及与学过知识的联系,

并选取难度适中的典型题目进行应用训练;要注重知识的拓展与提升,澄清学生思维认识上的疑、难点。

2.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步骤,掌握规律和方法。要突出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与方法的掌握,突出学习态度的培养和总结反思习惯的养成。

3.及时对小组探究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五、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1.根据学案中的相应内容,进行典型习题的巩固性练习。

2.进行变式训练,掌握和巩固知识的多样性与多元化,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与应变技巧。

3.学生做完学案后上交,教师全批全改,督促学生完成学案并了解学生答题情况,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复习课

基本环节:问题驱动、自主学习→重点难点、合作探究→知识梳理、点拔归纳→典例评析、深化提高→变式巩固、拓展完善。

一、问题驱动、自主学习

1.按照考试大纲对知识点和能力的要求,为学生设计自主学习式提纲和针对性练习题,以学案形式呈现。

2.学生按照学案内容自主完成学习提纲和针对练习题的内容。复习巩固知识要点,掌握主干知识和规律。

二、重点难点、合作探究

1.对通过自主学习难以解决的问题、理解不到位的难点疑点,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争辩掌握重点、理解难点、消除疑点。

2.对合作学习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感到疑惑的问题,向老师和全班同学提出。

三、知识梳理、点拨归纳

1.教师结合课堂上学生讨论情况和小组提出的问题,对本节课的突出问题、重点知识进行归类,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

2.教师结合小组提出的问题对本节的重点知识、难点、疑点进行重点讲解,对相关理论和规律进行归纳、拓展。

四、典例评析、深化提高

1.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为学生出示有针对性的例题和探究性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问题的解答,对难度较大的,小组内可进行合作学习。

3.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探究结果和思维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提问,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形成科学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4.结合学生讨论情况,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正确的分析问题,规范的解答问题,灵活的应用知识,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变式巩固、拓展完善

1.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内容,选择适量的变式练习进行课堂训练,达到熟练、巩固和提升的目的。

2.教师及时巡视,把握学生的训练状况,并适时评析,对重点的内容进一步强调和拓展。

3.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归纳整理,前挂后联,完善知识体系。典型的问题要在错题本上做好整理记录。

(三)讲评课

基本环节:自查自纠→合作交流→问题汇报→教师点拨→梳理巩固。

一、自查自纠

(教师对试卷必须全批全改,并对典型问题和出错较为集中的问题作好记录)

1.发放答案,对照自查。让学生独立地对照答案分析错题的原因(包括知识、思路、方法、技巧、规范等方面),更正解题过程与结果。

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二、合作交流

1.对于学生自查自纠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实施合作学习。个人提出问题,其他同学解答或小组内进行讨论、争辩等。以学生之间的智慧共享,进一步促进认识、理解的深化。

2.教师巡视各组讨论,及时调控讨论情况,掌控学生思维的脉搏。

三、问题汇报

1. 对有争议的问题和小组未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进行整理并集中时间汇报。

2.对各组展示的问题,教师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形成的原因,理清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教师点拨

对学生所提较为集中的问题,教师要从原因分析入手,从概念、规律认识、理解的深刻性:全面性方面,从解题方法、技巧的灵活性方面,从解题过程的规范性方面,从题干情景和设问的变化性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举一反三,实施重锤敲击。

五、梳理巩固

1.学生梳理错题解答的规律与方法,完成满分卷。

2.根据试卷中出现集中的问题和学生的反馈情况,教师在课后投放一组对应的补偿训练题(注意针对性),以强化对试卷中问题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训练题的选择要注意对错题进行变式处理,通过改变条件、背景或设问,进一步开拓学生思路,增强适应能力和迁移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据实际情况对某些教学环节作适度调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教学过程自然流畅,使教学内容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中得到有效的落实,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各学科基本课型及操作方法

(一)高中语文(如: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阅读课、训练课、写作课等)

(二)高中数学(如:数学概念课、数学命题课、数学解题课、测验讲评课、数学复习课等)

(三)高中英语(如:新授课、阅读课、语言点讲练课、语法讲练课等)

(四)高中理科综合(如: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习题课、讲评课等)

(五)高中文科综合(如:讲授课、研究课、讨论课、实践课、复习课等)

(六)非高考科目

学科基本课型操作方法(以高中语文为例)

新授课:第一步,整体着眼,创设情景。即将课文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或从内容方面,或从形式方面,设计成一个个问题。第二步,浅处入手,切入正文。教师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从浅层次的问题入手,展开研究与讨论。第三步,由浅入深,拓展深入。围绕课文内容,逐渐拓展,让学生展开讨论研究。第四步,教师总结,并针对课堂讨论问题,设计一定数量练习题,进行巩固。

复习课:每一单元要找一个切入点切进去(切入点一般以新教材单元训练重点为主),然后形成一条线,把本单元有关内容贯穿起来,使整个单元、整堂课紧紧围绕在培养一种能力、掌握一种学习方法上。在这条主线的处理过程中,可以适当向外扩,以便使线成面,能扩多少就扩多少,不求面面俱到。这样,复习的单元多了,培养的能力种类也就多了,学生学习印象也较为深刻,课堂教学效率也就相应提高。首先是组织集体备课,认真研究学习近几年的《考试说明》,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以《考试说明》所列知识点为纲,然后一步步细化,直至不能再细化为止,形成一棵语文知识系统树,让教师和学生在心中一目了然。然后研究一下哪些知识点已经考了,是怎么考的,对应高考试题,分析高考命题的一些特点。具体到课堂上的专题复习,共分四步。第一步是利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通过分析研究,总结出高考命题者在这一考点上命题的思路和规律;第二步是利用这些思路和规律来探究针对这一考点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第三步是利用一定的实例来验证我们总结出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最后,辅以一定的练习题,作进一步的巩固和补充。每一个小知识点的一个小类型,都要精选4——5个小题目进行巩固训练,不漏掉一个题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针对性练习。这样,学生头脑中对各考点都有一定的应对措施,在答题时才有法可依,有的放矢。

讲评课:第一步先拿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自由互相探讨、研究,让部分弄懂或没有弄懂的学生对明白或不明白的题目通过讨论进行互补,这种讨论是小范围的。第二步是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随便提出不明白的疑难问题,然后仍让其它同学来解决,因为一个问题不可能全体学生都不明白其中道理。假如全体学生都不明白,那么第三步教师再通过提示,引导启发

学生通过讨论、争论等方式解决。这种教学思路的重点往往放在一些正答率较低的高难度题目上,它的优点是对症下药,针对性强。第五步是教师针对正答率较低的题目设计练习题,进行反馈纠正。

阅读课:主张采取开放性阅读与指导性阅读相结合的方式。要求语文课每周必须有两节阅读课,一节开放性,一节指导性。开放性阅读就是让学生进阅览室,随便阅读,一般设在自习课上。但为了避免开放性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带着任务进阅览室,比如设计阅读信息反馈卡让学生填写,或概括内容梗概,或介绍人物;或写出读书笔记,或进行文章评价等等。指导性阅读课一般放在正课上。第一步是教师广泛收集材料,刻印选编,每堂课一般要有三到五张文章选编材料印发给学生。选编的阅读材料内容要有目的性,也要有序列性。可以按照阅读训练的内容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阅读训练的重点进行分类。第二步是让学生交流本周内阅读的文章,可以是整篇,也可以是文段或文句,教师适时加以评论。第三步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突出重点,不可在每次指导性阅读训练中,都将理解分析、归纳总结、赏析评价几种能力一齐训练,也不可每次训练既有记叙文,也有议论、抒情和说明的文章,要重点突出,能力集中。第四步学生谈阅读意见,允许对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看法。第五步学生作笔记。

训练课:训练课除了课堂上每个小专题后的强化训练外,每个专题结束后,还要进行专题双过关检测。第一次过关检测要求覆盖面广,尽量一个专题的各个知识点都涉及,目的是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第二次过关检测要求有针对性。是针对第一次检测中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设计的题目。出现问题严重的知识点,可以设计2——3道练习题,以达到纠正目的,在精不在多。

写作课:同阅读课一样,写作课也要有开放性写作和指导性写作。开放性写作是要求学生建立周记、随笔本、日记本,学生愿写什么就写什么,一般是对生活的感悟。学生自留日记本,周记、随笔每周收阅一次,教师可不加批语,但必须全部浏览,从中选出三至五篇优秀周记,在下发给学生时,利用课前5—10分钟读一读,以激励学生写周记、随笔的兴趣和热情。否则,学生就会认为教师不阅而写作积极性丧失殆尽。指导性写作则要求教师对作文进行科学合理地训练。一方面,在作文题目的设计上要有序列性,先训练什么,后训练什么,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一般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片段到整篇,由记叙说明到议论抒情;由单一到综合。另一方面,在作文批改上,要摈弃传统的教师全批全改写批语、讲评读几篇优秀范文的做法。因为语文教学比较累的主要原因就在写作文批语上,教师费尽心血为每个同学写了评语而发到学生手里,学生却往往看一眼了事,往往作用不大,收效甚微。因此,作文批改和讲评要采取新的灵活的方式,要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批改中来,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每月四次指导性作文中,教师要全批全改一次。另外三次作文中,其中两次,教师可以从收上来的学生作文中,选出上中下三类作文各3—4篇,然后印发给学生。讲评作文课上,可以分四步走。第一步,先让学生认真把这10篇左右的作文认真读一遍,将它们分成上中下三类。这一步比较容易。第二步是让多个学生谈自己的见解,陈述自己为什么这样给作文分类,优秀作文好在哪儿,差等作文差在哪儿。第三步是在大部分学生对作文评价分类达成共识的前提下,讨论如何将中等和差等的作文改成优秀作文或相对优秀作文。第四步是让学生从中选定一篇中等或差等作文,修改完善成一篇优秀作文,形成文字。当然在进行这项工作前,必须作好学生思想工作,避免所选学生作文差而产生负面效应。四次作文的最后一次,可以下发给学生互相批阅,或小组批,或同桌互批等等,形式不求一致。这样的作文批改方式,不但能大大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水平,还可以把老师从繁重的写作文批语中解脱出来,而把大量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中来。

“创意手工”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方案及实施步骤.doc

“创意手工”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方案及实施步骤 一、研究缘由 我国80年代以来,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幼儿园也越来越重视对幼儿实施创新教育。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影响,教师和家长普遍比较重视其他学科方面的创新,而对手工制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和认识,更谈不上创新。首先,教师目标定位不够准确,过分强调技能技巧方面的目标。其次,教材的选择单一,多为剪纸、折纸、泥工,缺少系统性、整体性。再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指导方式程序化,限制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可见,在幼儿素质教育中,手工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审美教育的内容之一,它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在国外,自上世纪70年代随着人本主义课程的发展,手工教育就着眼于人的智慧、情感、社会、身体、审美精神的全面发展,强调人的潜能发展,强调自我实现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更是将人格塑造的奠基时间拓展到学前期,因此,更注重儿童早期艺术潜能的挖掘。综上所述,我们确立了“幼儿园‘创意手工’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这一研究课题,旨在通过研究来探索幼儿园创意手工课程的目标、内容、形式、方法和评价,建立具有园本特色的创意手工课程体系,为开展创意手工活动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一种操作范式。从而提高幼儿的手工制作的基本技能,熟练运用掌握的手工技能和工具材料,想象、创作出新颖、独特有创意的优秀的幼儿美术作品。提高幼儿对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养成细致耐心、持之以恒、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本课题研究试图解决的一些主要问题: 1.教学观念上的问题: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教师目标定位不够准确,过分强调技能技巧方面的目标,以接受式为教育的基本范式,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僵化,幼儿兴趣不高。 2.教学选材的问题:教材的选择单一,多为剪纸、折纸、泥工,且很多活动内容都是教学者随机选择,缺少系统性、整体性。 3.教育途径、内容、方法上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指导方式程序化,过分强调幼儿重复教师的方法去做,方法封闭,导致幼儿模仿再现的多,以接受式为基本范式,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育信息传递方式,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操作不够。

(完整word版)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基本范式

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基本范式 一、学科基本课型及其教学范式 (一)新授课 基本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汇报交流→归纳总结、提升拓展→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课题内容和特点,通过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素材、演示实验或对已有知识的拓展深化等手段,创设问题情景导入研究课题,调动起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欲望,弓l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问题驱动)。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该环节一般采取学生先个人自主探究学案内容,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内进行交流。具体要求如下: 1.确定学习目标,通过学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相关内容,整理重点和难点。 2.自主学习侧重于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整理向小组提出,本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向其他小组(老师)提出。 3.教师及时巡视,适时点拨。既要发现好的做法,同时也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 4.自主学习要有时间要求,要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 三、成果展示、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探究的成果。通过板演、问答和多媒体演示等形式进行展示汇报交流。 2.师生合作共同对问题进行理解、分析和阐释。教师要适时引导、激发学生讨论、辩论等,完成学生思维的碰撞,通过师生互动,实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四、归纳总结、提升拓展 1.针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已有经验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拓展提升。要注重知识内涵与外延的挖掘及与学过知识的联系, 并选取难度适中的典型题目进行应用训练;要注重知识的拓展与提升,澄清学生思维认识上的疑、难点。 2.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步骤,掌握规律和方法。要突出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与方法的掌握,突出学习态度的培养和总结反思习惯的养成。 3.及时对小组探究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五、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1.根据学案中的相应内容,进行典型习题的巩固性练习。 2.进行变式训练,掌握和巩固知识的多样性与多元化,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与应变技巧。 3.学生做完学案后上交,教师全批全改,督促学生完成学案并了解学生答题情况,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复习课 基本环节:问题驱动、自主学习→重点难点、合作探究→知识梳理、点拔归纳→典例评析、深化提高→变式巩固、拓展完善。 一、问题驱动、自主学习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考试说明》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设想】 1、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 2、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师适当介绍一些鉴赏诗歌的常识,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强化训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篇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 一、考点解析: 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鉴赏,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其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3、鉴赏其表达技巧(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那么评价的又是什么呢?是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从2002年高考起,诗歌鉴赏题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即由原来的判断选择变为语言表达。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经过我们平时的训练,大多数同学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试题难度不大,按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备考训练,应该是不难解答的,但事实却不然,在阅卷中我们发现,仍然有为数不少的同学作答失误。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小学数学基于课程标准深度研课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基于课程标准深度研课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伊宁市实施新课程改革十余年来,目前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即由原来关注“量的发展”进入到“质的提升”阶段。伊宁市基础教育自“标准化”“均衡化”和实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来,各学校的经费投入不断加大,校园硬件建设及教学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但是,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甚至低效、无效,影响了学生的学业质量。通过调研发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没有落实,教学方法单一且陈旧;各校研训活动中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停留在理论层面,以致课堂教学目标意识不强;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备课、上课、作业布置等)多是基于教学经验,在课堂教学中不知道如何落实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等;在教学内容、教学深度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和误区,基于经验的教学方式亟待改变。 二、课题实施的目的和意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做了较为清晰明确的陈述,规定了在某一学段所有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或在自己的努力下需要达到的学业质量要求。所以,课程标准所确定的目标是我们教学的起点,也是终点。然而作为国家层面的课程标准其内容标准中预期的学习结果相对来说比较概括抽象,故需要通过分解使之成为学期的目标、单元的目标、课时的目标,即成为清晰的可

检测的学习结果。所以我们有必要从“教”“学”“评”的角度对课程标准所确定的宏观目标进行分解,进而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课时目标,围绕课时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行为的选择,针对具体课时内容基于目标进行教学环节的设置、问题的选择、课堂反馈和课后作业的布置,达成教、学、评的一致性。 本课题的研究为学校研训活动、集体备课活动、教师培养等提供一种相对稳定但可校本化的范式,基于课程标准的深度研课应该成为学校常态教学行为。在研究过程中,可将市常规教研活动、市级主题教研活动、校本研训活动等结合起来,解决课题研究时空不足的问题,也将减轻因为研究(研训)活动过多而给参与教师带来的负担。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和目标: 质量提升、促进发展、深化教研、课堂转型 1.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目标设计、课堂活动组织、评价活动开展等三个课堂要素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促进专业发展。让教师成为有研究能力的教学实践工作者,让教学和研训融为一体,成为教师工作的常态;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参加研训活动,在主动参与研训的过程中学会研究并改进课堂教学,提升学科教学专业水平和研究指导能力。 3.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深化“研训一体”工作机制。推进“备课—上课-研课”这种立足课堂“研训”机制的深度;追求单元、课时目标的可操作性、可测性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倡导研训团队的合作交流;关注课堂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完整版)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

高考古诗词鉴赏之炼字专题(只需一字,尽得风流)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设题角度中的炼字方面的考查; 2.通过讲解和练习,归纳积累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 精选习题,归纳总结,掌握运用。 课前作业: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问: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前,我们先来看几句诗。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求得一字稳,耐得半宵寒。——顾文炜《苦吟》 大家看看这些句子向我们传达了一些什么信息?(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古人特别在意诗歌语句的锤炼,对个别词特别在意。)大家说得都没错。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既然讲到炼字,何为炼字?我们来看下投影。 【PPT】何为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炼字可以使“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 二、寻 了解了炼字的概念之后,现在我们来看一些诗句,请大家找出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字。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木兰花》宋祁)动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形容词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数量词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试行稿

小学数学教学常规(试行稿) 数学是人们认识世界、从事工作、日常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基本观念是:小学数学新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广大数学教师要深入学习和理解《数学课程标准》,要把先进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优化和改进教学方式,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参照上饶市教研室制订的《上饶市小学数学教学常规》,结合本区特点,特制定以下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 一、备课 1、制定教学计划。开学初教师根据本人所任教的学科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通读全册教材,了解各单元在整体教学中的地位,分析学生的现状,把握知识系统和结构,通盘考虑解决重点难点的策略,要根据学科特点,注重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找准渗透的切入点,寓思想教育于科学之中。安排好学期教学进度。并按年级、分学科制定好教学工作计划,同时上交一份教导处存档。 2、编写教案。每位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知识缺漏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撰写教案。学期中应超前一周备课,备课要充分,项目要齐全、书写规范整洁。具体要求如下: (1)教学目标。体现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理念。 (2)教学重点。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点要准确把握。 (3)教学方法。体现巧、妙、趣、活、新。 (4)教学设计。充分估计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状态等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好教学活动,思路要清晰,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有利于启迪和开阔学生思维、发展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5)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适当,规范、简要、醒目。 (6)教学反思。教后反思要结合实际,如教学设计的实践情况、有何创新、有何遗漏待补等,要求思中有悟,思中有得。 二、上课 1、上课要求。严格按课表上课;教师在上课预备铃响时,离开办公室到达教室门口,检查学生准备和课前准备活动情况,使其安静;上课铃响,进入教室,师生问好后开始上课;不准无故串课,更不准无故缺课,准时上下课,上课时间不准接待任何人来访,所有通讯工具必须停止使用。 2、教师仪态。遵守教师行为规范,衣着整洁,仪表端庄,教态自然,举止大方,态度和蔼,精神饱满,不带个人情绪,要站立讲课。 3、教学语言。教师上课必须坚持使用普通话,语言文明规范。教师讲授知识要正确,切忌“可能”、“也许’’等模棱两可的语言。 4、课堂提问。课堂提问精心设计。要提在关键处,问在点子上。 5、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要和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着眼于学生的主体精神,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提倡教学民主,师生平等,鼓励学生质疑。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使每一个学生都沿着“学会——会学——乐学”的轨迹走向进步。 6、时间分配。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充分利用40分钟,一般在30分钟内完

小学科学论文:聚焦生本课堂 促进学生发展

聚焦生本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生本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的几点思考 【摘要】“生本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是营造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其核心是充分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已有认知的起点为起点,以学生的学习状态作为确定教学内容和方式的依据。因此,笔者认为要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为依归,从布置前置性作业,运用实地探究,设计问题诱发学生探究,重视人文关怀等教学策略,聚焦生本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生本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发展 【正文】“生本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生本课堂教学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小学科学生本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其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反思我们当前的科学课堂,不难发现,作为教学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学生,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在一定层度上抑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的课堂教学环境,生本课堂成了科学教学的聚焦点。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树立生本教育理念,构建以生为本的科学课堂,开展有效的科学教学呢?笔者认为构建小学科学生本课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策略。 一、前置性作业——生本课堂的“活力剂”

高中美术教学范式

美术“情景导学”教学范式 第一部分 策略概要 现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现象普遍存在。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这就是传统教学结构的最大弊病,很难有突破。所以,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应在“以创新精神”为核心和“学生本位”观念的指导下,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的束缚,树立“开放教学”观念,根据创造性学习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开放、自由的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让每个学生的创造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构建《美术课程标准》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因为新型的教学模式既能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又能体现教师组织教学的技能和方法,是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桥梁。 以《美术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通过对数次教学案例理论上的分析和多次反复实验,我们概括出“激趣导入、自主探索、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拓展延伸”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五步“情景导学”教学范式的活动,建构学生在美术鉴赏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要体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作用,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渗透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之中。 第二部分 范式概览 一、基本流程 二、策略解读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激趣导入是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美术教学活动的兴趣,做好积极学习新课的心理准备的教学环节。学生的兴趣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须将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以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由于美术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等特点,教师创造问题情境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选择情绪感染力强,美术形象鲜明的作品来营造课堂的氛围和问题的情境,迅速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 此环节是实现“感受鉴赏美术”的必要条件。当然教师可根据课题的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设疑激趣、鉴赏激趣、情景激趣、故事激趣、视频激趣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课题,在上课的伊始就为学好美术鉴赏知识及技能作好铺垫和伏笔,唤起学生鉴赏美的欲望。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习新课做好良好的情感铺垫;让学生领会新课学习的意图,并以跃跃欲试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比如在欣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的时候,首先观看有关揭露德国法西斯入侵的短片,引起学生对法西斯罪行的痛恨,产生共鸣。然后在背景音乐中出现《格尔尼卡》的画面,学生思考“画

高中诗歌鉴赏教学反思(3篇)

高中诗歌鉴赏教学反思(3篇) 【第1篇】高中诗歌鉴赏教学反思 古典诗歌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珍贵的文化遗产,诗歌教学对于陶冶性情、加强美育、继承传统,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然而,高考模式下的诗歌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显著的问题是,在诗歌教学中,知识、技巧训练大于思想的领悟、价值的追求、审美的熏陶。这有待于高中语文教师进行有效的反思。 在高考指挥棒效应明显的大环境下,设想如果不考诗歌,又有多少学生真正主动的搜集诗歌、背诵名句、感悟意境?因为“动机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1]当代高中生浸泡在媒体文化、网络文化、大众文化的情境中,很多学生拒绝传统,崇尚个性,已经失去学习诗歌的动机。如果诗歌教学与现实脱节,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就会更加厌恶诗歌学习,这与诗歌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周易》中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因此,高中诗歌教学求新求变迫在眉睫。在新课程背景下,变的是思想、方法,不变的是道德感悟、审美追求。道德的崇高与审美的品位是学生对诗歌的自觉式追求。现从心理学视角,从动机、美感(艺术鉴赏)、能力三个维度,以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三专题: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谈高中诗歌教学改革,并作一定的反思。

一、背景分析 传统的诗歌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对诗人及其作品形成符号化认识。如谈到杜甫,就想到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其人被成“诗圣”,思想是“忧国忧民”。提到李白,就想到他被称为“诗仙”,将他与浪漫主义紧密联系,想到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洒脱”……这已形成当下标准化、范式的诗歌教学模式,在心理学上称这种现象为“思维定势”。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引导学生以知人论世为起点,多元化解读文本,找到传统与现实的平衡点,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与创新能力。而《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梦”属于想象的类型,教学中带领学生跟随李白的思维踏上多彩的追梦之旅,找到神仙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衔接点,回归现实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家园”。 王国维说:“诗人对自然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结合体,鉴赏诗歌除了进入意境中外,还可以获得情感的愉悦、心灵的共鸣、审美的体验。而高中生鉴赏诗歌,有三大步骤:读懂诗歌、感悟意境、创新理解。其中激发学习动机是前提和基础,感悟意境是领悟与内化,创新理解是目的与结果。 以下是从心理学角度解决上述问题: 一、培养学习动机 “诗歌教学是重点更是难点,年代久远,时空跨度大,要想真正领会诗词的意境和情感,需要每个参与者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存,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多层次、多角度地品味诗歌。”[2]而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有效的途径是课前问题的设置。“课前预习能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常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常规 一、课前准备 1.熟悉《数学课程标准》和大纲的要求,深入钻研教材,领会编写的意图,弄清“双基”的具体内容,挖掘“智能”的可培养因素,掌握重点、难点和关键,研究各单元、章节、知识点在全书的地位、作用和内在联系。每学期开学前,要认真订好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应包括全学期的教学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简析、教学措施、教学进度等。 2.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状况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以利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3.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全面而具体,既要有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又要有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不仅要使用“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 4.认真写好教案。教案要提前两天写好。教案要体现自己的教学特色和备课个性,提倡两次备课。采用电脑备课的老师要在备课本上留下第二次备课的痕迹。教案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教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拟写,要结构合理、详略适度、层次清楚,要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得照抄参考教案,提倡写教后感。要加强集体备课,原则上一个单元集中活动一次,并填写好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5.精心设计练习。不管哪种课型,练习设计都要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要先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数。 6.教学媒体的运用。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教学设备的实际,认真准备学、教具。考虑如何有效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有条件的学校,每位教师一学期要上一节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研究课。 二、课堂教学 1.教案处理。正确对待教案,一般情况下要按教案实施教学,根据学生实际和发展的需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教学重点相关问题上展开学生的智力活动,为学生的反思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讲解正确,没有错误,但不能生搬硬套,要注意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案。 2.教法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法灵活,能

第九章 课程实施

第九章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一般说来,课程设计得越好,实施起来就越容易,效果也就越好。但是,课程设计得再好,如在实践中得不到实施,那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尽管有经验的课程工作者都意识到,课程实施是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的一个实质性的阶段,但只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课程实施才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出于对美国20世纪50年代未至60 年代末所进行的“学科结构运动”的反思,人们开始对那种认为“只要课程改革计划完善就可以自然在实施过程中达到预期结果”假设提出质疑,并且逐渐意识到“课程改革很少有在实践中获得所希望的实施效果”。目前,课程实施作为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一个基本阶段的重要性,正在为大家所认识。 本章首先探讨课程实施的界定与三种不同取向;然后分析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论述课程实施的基本策略,最后分析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实施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课程实施的定义与取向 由于课程实施是近30年来才成为人们广泛注意的课题,人们对它的理解和解释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谈论课程实施的取向之前,我们先对课程实施的定义作些探讨。人们对课程实施的本质有着不同理解,归结起来,主要有下述两种观点。 1.课程实施是将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 在有关课程实施的定义中,这是一种比较具有代表性且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观点。诸如,课程实施是把某项改革付诸实践的过程,它不同于采用某项改革(决定使用某种新的东西),实施的焦点是实践中发生改革的程度和影响改革程度的那些因素。(注:江山野.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156.)课程实施是指把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课程实施的研究所关注的焦点是课程计划在实际上所发生的情况,以及影响课程实施的种种因素。(注: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28.)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注: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28.)(注:李子建,黄显华.课程:范式、取向和设计.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4.311.)如此等等。 将课程实施理解为方案付诸实践的观点,基本上可以视为富兰(Fullan,M)等课程学界先驱在20世纪80年代对课程实施本质理解的转译。富兰在1977年认为,课程实施是指任

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

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 4月8日,由中国教师报和郑州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新闻发布会在郑州正式举行。此次会议特别介绍了近年来经中国教师报发现、培育出来的九所课改典型学校,它们的课堂“教学范式”引起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 据了解,九大“教学范式”分别是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江苏灌南新知学校“自学·交流”学习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辽宁沈阳立人学校整体教学系统、江西武宁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和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五环大课堂。这九所学校,都属于全国较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课改典型,也是被当地教育部门确定的课改示范校。 “课改”代名词 ——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杜郎口中学因“改”而名扬天下,成为当下中国教育最火爆的风景。 其实,杜郎口的经验也没有多么神秘,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 杜郎口模式到底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它是不是真正具有普适性?《中国教师报》试水课改的“田野研究”,在杜郎口中学挂牌成立了第一个“《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为学习和研究杜郎口课改经验的学校和单位提供针对性服务。以鲜明的“行动研究”特色,秉承“问题即课题”的务实态度,追求课堂理想和理想课堂的建设,全情致力于课堂教育改革“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 “10+35”模式?襌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 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点评:今天的杜郎口已经成为了中国课改的代名词,一所乡村学校所创造的教育神话,再一次告诉我们:改,才有出路。 领跑高中领着“改” ——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古诗词欣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古诗词欣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鄂尔多斯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中的古诗词题型及分值的改变,开学之初,我想古诗词鉴赏课如何上更有效,如何上在中考中能拿分?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培养学生的古诗词的积累、感悟、运用,更要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虽然古诗词鉴赏在中考中占4分,但也不能小视。 上周教研室领导借听课机会,组织初三教师召开中考备考会,米老师提出回头整理教材建议,我因而着手整理三年六册的课内古诗词课后习题(部编版教材课内外古诗词共有83首),今天和大家分享我的收获及感受。 一、回顾中考试题 (11)古诗赏析(4分)2019年鄂尔多斯市中考语文试题。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前两句诗所呈现的春景。(2分)(内容理解)(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情感体会) 小结: 1、考题来源:这首古诗选自课外。 2、考点来源:考试说明(内容理解、手法欣赏、情感体会)。 3、题型来源:问题的设置与八年级上册的《野望》(思考探究1、《野

望》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九年级下册的《渔家傲秋思》(1、《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镇守西北边陲时军中生活的真实写照。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写作者笔下的情景,并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九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问题设置大同小异。 二、研读课程标准 (二)阅读 9、诵读古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阐明、比较、推断等)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感悟是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与体会。 例如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1、反复诵读《观沧海》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怎样的感觉?2、《天净沙秋思》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面对此情此景,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例如七年级下册20《古代诗歌五首》5、古诗文中某些名句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请解释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3)山重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在写作中,引用诗句可以增加文采,增强感染力。不妨自备笔记本,摘抄积累诗文运用到写作中。 三、解读中考说明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完整版)

安居三小数学学科教学常规要求 备课是一切教学常规活动的起始阶段,更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有效方式。为了进一步规范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做到备课为教学服务,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服务,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服务,促使学校从“粗放型”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基于以上思考,特制定本细则。 一、学期教学计划 学期初,要认真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理念,通览全册教材及有关教学资源,并依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教学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1.学生情况分析。主要分析本班各层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能力、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2.教材内容分析。把握本册教材与前、后教材的联系,理清本册知识脉络;在明确各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 3.教学具体措施。教师要依据学科教学、学生的学习现状、存在的实际问题,写清具体、明确、易行的措施,体现一定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4.教学进度表。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教师要写出单元和课时的教学时数及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和时间安排。 二、设计教学方案 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要做到提前一周备课。体现个人教学特色。采用电子备课教案的要在每一个环节写出备课意见及建议且有二次备课的痕迹。反思杜绝泛泛的描述,要针对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写,做到具体有实效。根据新课程理念,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关于教材内容的处理 注重梳理教材的体系,通读教材,正确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认真钻研挖掘教材,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明确知识的生长点、重点、难点、关键点和延伸点。并注意挖掘内隐的数学思想方法,适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对教材进

让课堂动起来

让课堂动起来 新课改以来,初中思想品德课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课堂提问多了,师生互动多了,小组合作教学得到有效推广,但有形无神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堂要生动形象,提高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形成师生的良性互动,其中课堂生动是前提,学生主动、师生互动是重要途径,课堂灵动飞扬是目标。做到这“四动”,才能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性。 标签:有效主动生动灵动互动探究 新课程实施以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的参与度等到了提高,师生关系也更和谐,教师的教学方法也灵活多样,但由于学科特点和各方面原因,当下思想品德课堂也出现了一些假象,有些课堂片面追求热闹,看似热闹,实则低效,如低效的课堂互动,低效的问题探究,低效的课堂激励,低效或无效的课堂学习并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没有真正的体验,就不会有真正的参与、真正的思考、真正的体验,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要改变上述现状,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做到四动,即“生动、主动、互动、灵动”。才能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线,打造一个高效、智慧、灵动的课堂。 一、巧设情境,方法多样,让教学内容更生动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人文性是思想品德的课程性质之一,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发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2-4]可见,让我们的思想品德课程生动形象,是课程性质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创设有利于教学的情境,并且在创设教学情境要真实,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丰富多彩。 1.情境设置生活化 设置情境要贴近生活。本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教师在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况达成这一要求,把教材知识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努力结合学生的生活现实来创设教学情境,这样既能够符合学生的实际,又能够通过一定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把知识和生活体验很好地融为一体,生活情境的设置,使思想品德课堂变得生动感人,能很快就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思想品德课程的有效性。 多媒体创设模拟直观情境[张传岭.政治课堂“大戏法”——信息技术和思想政治课课程整合的实践[J].信息技术教育. 2003(08)]。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封闭性

分课型构建教学模式的意义与关键

分课型构建教学模式的;意义与关键 田宝宏 摘要:分课型构建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教学模式研究思路,该模式本质上是依据学科如识特征及不同特征知识的不同教学目标要求来设计教学程序,它具备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如理论依据、教学目棕等。分课型构建出的教学模式既可以体现教学模式的概括性,又可以使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总之;分课型构建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模式"概括性与操作性"矛盾的最佳平衡点。 关键词:分课型;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对学术界与实践界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术语。自80年代以来,教育界就对教学模式展开广泛的讨论与研究。但已有的研究存在以下两方面的不足;一是介绍国外教学模式的理论较多,结合国内教学实践探寻适合我国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较少;二是局限于教学模式的一般研究,结合具体学科特点、创建学科教学模式的研究较少。[')在教学研究领域,以课型进行教学模式的研究还是一个崭新的视角。它的新体现在对学术界教学模式研究不足的弥补:一是它的研究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与实践,以新课改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为目标,更具有有效性;二是它的分课型是结合学科;以学科不同知识锦征为前提的教学模式研究,更具有操作性。 一,课掣与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结构 课型与教学模式是一线教学者与教学研究者常用的术语,但其准确内涵究竟是什么,却很少能说得清楚。这两个术语也是本研究的核心概念,对其内涵的确认是分析展开的基础。 (一)课型与教学模式辨析 在学术界,课型有两种理解。一是课的类型,是按知识特征,教学任务对课程内容进行归类。比如阅读课型、识字课型,。本研究中的"分课型构建模式的意义与关键的课型指的就是此类含义;二是课的模型,类似于教学模式,是对各种类型的课在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师生方式,需要时间等方面的共同特征进行抽象和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模型、模式,在此意义上的课型实为教学模式。比如下面表述方式中的课型指的就是教学模式:《“抒情类课型”研究》、《“韵文识字类课型”研究》。本研究“分课型构建教学模式的意义与关键”最终目标在于寻找教学模式。 (二)课型的本质与划分要求 课型本质上是依据学科知识的特殊性,教学目标的特殊性对教学知识的归类。比如,语文课可分为识字课、阅读课、作文课、□语交际课等。还可以有其它的划分。比如可依据内容、形式碑文本的核心价值要求,将语文阅读课型继续划分为认知类课型、抒情类课型和明理类三类课型等。 课型的划分还有粗、细之分,较粗的课型是概括性较强的划分,比如可以把课型划分为新授课与复习课两类,就物理学科而言,新授课还可以划分为理论课、实验课,理论课还可以划分为概念课与规律课。总之,课型的划分随着标准的不同而划分种类也不同,我们在划分时应兼顾两个标准:一是概括性,这样构建出的教学模式才具有代表意义;二是具体性,这样构建出的教学模式才具有操作性。一般来讲,课型的划分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文本的知识特征与表现形式,这是最主要的划分依据。英语可划分为单词课、阅读课等课型,语文课可以划分为诗歌、现代文、古文等课型。 2.文本的教学要求,如按教学目标的要求不同,阅读课可以分为认知型,明理课型、抒情型等。 以小学语文抒情类课型为例来说明划分课型的依据。有研究者这样定义该课型,这类课型一般是依托于内容的学习,在逐渐感知并领悟理智感、道德感;美感。以提升、丰富学生的精神生命质量。对于高年级教材来讲,他的内容形式多以抒发社会情感的古诗词和抒情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鉴赏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内涵和分类。 2、体察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3、掌握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 教学重点: 人物形象的归纳和方法的解读 教学难点: 解题的思路与准确的表述。 教学方法: 讨论法、点拨法、归纳法 教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教材内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明确诗歌的人物形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诗人形象) 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让同学们初步感知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内涵和分类 二、鉴赏分析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通过学生分析诗歌,教师补充说明,让学生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三种做题方法,即一、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二、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三、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同时明确答题三步骤: (1)步骤一: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人物形象特点(身份、性格),即一句话“盖帽” (2)步骤二:结合诗句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如有表现手法,

也可概括) (3)步骤三: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通过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三种做题方法以及答题三步骤,进而突出人物形象的归纳和方法的解读这一教学重点。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试分析人物形象 闺意献张水部(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①张水部,张籍。朱庆馀曾得到张籍的赏识,而张籍又乐于推荐提拔后辈。因而朱庆馀在临应考前作这首诗献给他,借以征求意见。 ②舅姑,公婆 诗歌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请简要分析。 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注】然:通“燃”。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三、高考实战演练 找到近几年的各省高考诗歌鉴赏人物形象体型,加强做题,进而突破训练学生解题思路与准确表述的教学难点。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完整版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常规要求(试行) ——备课常规—— 备课是一切教学常规活动的起始阶段,更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有效方式。为了进一步规范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做到备课为教学服务,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服务,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服务,促使学校从“粗放型”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基于以上思考,特制定本细则。? 一、学期教学计划 学期初,要认真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理念,通览全册教材及有关教学资源,并依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教学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1.学生情况分析。主要分析本班各层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能力、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2.教材内容分析。把握本册教材与前、后教材的联系,理清本册知识脉络;在明确各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 3.教学具体措施。教师要依据学科教学、学生的学习现状、存在的实际问题,写清具体、明确、易行的措施,体现一定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4.教学进度表。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教师要写出单元和课时的教学时数及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和时间安排。 二、设计教学方案 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要做到提前一周备课。体现个人教学特色。采用电子备课教案的要在每一个环节写出备课意见及建议且有二次备课的痕迹。反思杜绝泛泛的描述,要针对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写,做到具体有实效。根据新课程理念,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关于教材内容的处理 注重梳理教材的体系,通读教材,正确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认真钻研挖掘教材,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明确知识的生长点、重点、难点、关键点和延伸点。并注意挖掘内隐的数学思想方法,适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对教材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