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_防灾减灾规划

第九章_防灾减灾规划
第九章_防灾减灾规划

第九章防灾减灾规划

访问量:372 区信息办2008年1月23日

第81条目标与防护要求

按照"平战结合、平灾结合、以防为主,准确预报,快速反应,措施有效"

的原则,建立和健全现代化区域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提升区域综合减灾应急能力和救助能力,提高减灾管理水平,确保昌平新城安全,维护区域社会稳定。

(1)合理控制新城人口与建筑密度,城市建设应避开地震活断层、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和蓄滞洪区,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轻灾害毁伤后果。

(2)治理现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危险源,根据规划实施调整并尽快排除,同时要避免产生新的安全隐患。

(3)重要目标应相对分散布局,充分考虑和满足人防要求。

(4)市政公用设施要分散布置,地上与地下结合,环状连通,多路输送,增加抗灾应变能力,兼顾人防要求。

(5)加强本区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完善医疗急救网络,提高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6)结合城市公园、绿地、广场、运动场建设城市灾害避难场所,确保场所面积充足和疏散通道畅通,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防灾避险。

(7)建立和完善区域综合防灾减灾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紧急疏散交通网络,确保救灾道路畅通。

(8)加强对军事设施等要害部位的保护,确保军事设施等要害部位的安全保密和使用效能。防止恐怖袭击,提高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第82条综合防灾减灾体系

(1)建立统一的综合减灾应急管理和指挥体系。

(2)建立和完善综合减灾信息技术支撑系统。

(3)建立完善综合减灾应急预案体系。

(4)加强救灾和应急队伍建设。

(5)加强减灾应急救援物资保障体系建设。

(6)进一步加强减灾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7)贯彻落实市政府制定的减灾应急地方法规条令和新闻发布机制。

第83条防洪及河道治理规划

(1)根据国家防洪标准、北京市防洪规划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考虑河流分布、自然地理情况及社会发展水平,规划确定昌平新城各组团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小汤山镇、北七家镇及南口镇根据其人口规模及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性,确定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其余各乡镇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2)根据城市防洪标准,新城范围内河道治理要按20年一遇洪水位基本不淹没城市主要雨水管道出口内顶的标准设计,并根据流域内防护区的重要性、洪水危害程度和防护人口数量确定其校核标准,为50年一遇。对于雨水需要直接排到较大河流(如南沙河、北沙河)的地势低洼地区,当主要雨水管道出口内顶平接河道20年一遇洪水位有较大困难时,若建设区雨水与河道洪水错峰几率较大,则建设区主要雨水管道出口内顶可与河道10年一遇洪水位平接。

(3)穿过建设区河道应满足城市景观要求,非建设区河道要注意保持自然

生态景观。跨河构筑物应满足防洪要求,跨河桥梁应与规划洪水位之间保留适当净空,其中南沙河、北沙河、蔺沟河等跨河桥梁梁底高程须高于规划50年一遇洪水位1.0米以上。

(4)为了满足昌平区防洪排水需求,需要在区内实行上蓄下排、蓄排结合的防洪排水方案,充分利用现状地形地势条件,蓄滞洪水、限制下泄洪峰流量,综合利用雨洪,改善生态环境,根据标准对河道进行治理。根据《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规划》,需对温榆河上游支流河道进行限泄,其中北沙河流域需通过上游现状低洼地、沙石坑以及规划的西峰山水库等蓄滞洪水2600万立方米以上,蔺沟河流域需通过上游现状低洼地、沙石坑以及规划的牛蹄岭水库蓄滞1000万立方米以上。

(5)昌平新城范围内,温榆河两岸绿化隔离带为200米;南沙河、北沙河、京密引水渠两岸绿化隔离带宽度均为100米;东沙河绿化隔离带宽度为70~100米;其余河道绿化隔离带宽度为30~50米。(见图9-1)

第84条防震减灾

(1)基本完成本区内主要隐伏断裂的判定及详细探测研究,新城布局要避开地震活断层,各项建设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抗震设防标准,新城重要建筑、居住区应按要求进行抗震设防设计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对新城建筑物、基础设施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和震害预测,完成现有房屋建筑、人口经济、生命线工程、地震次生灾害源等资料更新调查。建立和完善城镇抗震设防工作管理体系,基本完成新城和重点镇预定的地震小区划工作。加强农居地震安全建设,建立农村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符合地震安全要求的农村居民点。

(2)建立区级抗震应急指挥部,建设地震指挥子系统,完成区级地震信息服务中心机房的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并与市抗震应急指挥部的技术系统联接。根据全市地震遥测台网、前兆观测台网和强震动观测台站系统建设的需要,落实本区内各新建台站点的选址,保护观测环境,保障台站间的通信联络。

(3)编制本区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和防震减灾应急预案。避难场所规划指标为:临时(紧急)避难场所有效人均用地标准确定为1.5~2平方米,固定(长期)避难场所为2~3平方米;一般临时(紧急)避难场所由于地点靠近居住地,规模较小,设施不完善,避难人少,因此服务半径应控制在500米左右。固定(长期)避难场所,设施完善,规模大,避难人多,服务半径为2~4公里。新城每年要完成2~3处应急避难场所设置,建立本区应急避难场所电子信息数据库和防震减灾宣传基地。结合应急避难场所,配套建设区级地震应急物资储备库。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进行抗震救灾,将部分地下空间作为抗震救援物资储备场所。

第85条地质灾害防治

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群测群防体系,加强行政监督管理,对本区内重点地质灾害做到长期监测,及时预报,逐步治理,尽可能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率和损失。

(1)以地质灾害易发区区划为基础,构建区-镇(乡)-村-人的逐级突发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根据全市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网站建设的需要,落实本区内新建监测站点的选址,对地面沉降、地裂缝灾害实施重点监测,制定本区突发性地质灾害防灾预案。

(2)建成相对完善的本区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提高监测预报的自动化水平,实现主要地质灾害信息实时查询,并与市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联网。

(3)完成本区内地质灾害多发城镇和隐患区(点)的调查,以及交通干线、

旅游风景区地质灾害隐患调查,开展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专项勘查、可研和立项。重点地区开发建设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工程建设地质灾害综合评估与管理。

(4)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做好封山育林、水土保持工作,控制和减少泥石流、矿山地面沉陷、滑坡、崩塌、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危险区中的居民逐步实施搬迁。

第86条消防规划

本着"防消合一"的原则,建设城市、森林消防体系,整合报警和通讯网络,均匀设置消防站点,加强消防水源建设,努力提高综合消防能力。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进行消防安全布局。城市中生产、储存和装卸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和其它一些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场所应设置在安全合理的位置,与周围的建筑或场所保持规定的防火间距。

(2)各项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防火规范,确定防火等级,健全消防设施,保证消防通道。

(3)加大消防水源管理力度。充分利用城市配水管网、河流湖泊、再生中水、山区水库塘坝等多种水源,结合城市各项建设、水系整治、避难场所设置消火栓、吸水井、取水码头、蓄水池等消防取水设施,确保城市和森林火灾扑救的需要。

(4)扩大消防队站的综合救援服务职能,建立统一的消防安全应急指挥系统。城市消防队站建设按照接到报警后消防车5分钟内到达责任区边缘设置,各区(县)设立一个消防支队。完善森林火灾预防、扑救和防火三个系统建设。

(5)建立综合性航空、水上等消防救助体系,改善消防备防环境(见图

9-2)。

第87条人防规划

在昌平建设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充分利用人防工程的有效资源,发挥抗震避难,防御衍生灾害,应对突发事件等多重功能。

(1)人民防空工程建设布局坚持人员掩蔽工程按与人口密度成正比配置和专用工程均匀配置、合理安排相结合的原则,达到地下吃、住、行、医、穿、用等设施配套,按照防空防灾一体化要求,提高城市总体防护能力、战时生存能力和战后恢复能力。达到国家人防规定的人均1平方米掩蔽面积的要求,保障城市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2)完善城市道路系统,城市干道应多环相连、纵横贯通。各类建筑应按规定建设地下人防设施,并与地下空间开发相结合。结合小区开发、高层建筑及大型建筑的建设,修建防空地下室,战时作为人员掩蔽工程;新建居住区按建筑面积2-3%修人防工程,对已竣工未按规定修建地下室的建筑,应按其总建筑面积的2-3%进行补建。

(3)加强指挥、通信警报建设,逐步建成无线电遥控警报网、有线和移动通信网。按照国家标准增设警报设施,使城区警报覆盖率达95%以上。

(4)规划一定数量的地下通道,平时作地下商业街或过街道,战时用作疏散人口抢险抢修救护用。结合城市建设情况,修建人员掩护工程,对地铁车站、地下商业街经过适当处理,皆可作为人员掩蔽工程。

(5)政府要使新建居住区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建设人防工程,并尽可能弥补城市空间功能的不足,以利于平时的充分利用。要综合开发地下空间资源,利用地下空间的防灾特性进行主动防灾,形成系统化、现代化的地下防护空间体

系。

(6)人防工程结合政府东迁、城区西扩和旧城区改造,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建设。

(7)重要经济目标的规划和建设应当征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和同级军事机关的意见。对应建防空地下室的建设项目,未经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建设、消防等部门不能办理相关手续。

第88条防止气象灾害

建立对暴雨、大风、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沙尘暴、冰雹、雪灾、道路结冰10种气象灾害的预防体系,保障新城的气象安全,减少气象及其衍生灾害的损失。

(1)根据《北京市实施<气象法>办法》,必须加强气象设施建设与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气象预报与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等。

(2)气象主管机构建立气象灾害监测网络,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的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监测、预报工作,评估气象灾害。建设综合气象监测网络以及气象灾害数据库和综合信息网络,提高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水平,为新城的各行各业防灾减灾提供全方位的气象跟踪服务。

(3)各级媒体应安排固定的时间、频道或者版面,每天刊播当地气象台站发布的公众气象预报。必须天气灾害来临前的24小时内,气象部门将通过电视、广播、短信等方式向市民发布预警信号。

(4)在机场、火车站、主干道、景区及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设置灾害性天气警报发布设施。此外,露天的大型娱乐、游乐、体育设施等五类设施应当安装防雷装置。政府还应加强重点区域的气象设施建设。

(5)排水系统的设计标准为100年一遇。做好雨水再生利用和排洪的平衡。

(6)政府要加强气象业务和设施建设,配合上级部门积极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提高技术应用水平,努力降低气象灾害损失。

(7)政府建立和完善应急指挥中心,加强应急指挥、反应、救援能力,完善雷暴、暴雨、大雪、沙尘暴、大风、高温等气象灾害的专项预案,以及衍生灾害的应急反应预案,建立必要的物资储备和调配机制。

第89条生命线系统的安全与综合减灾

在昌平建立安全可靠高效的交通、水、电、气、热、通信等城市生命线系统,提高抵御灾害的管理水平。

(1)加强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建立生命线系工程的信息管理系统和协调机制,定期开展维修和检查,特别是地下部分的维修和检查,增强城市承载能力。

(2)建立城市水、电、气、热、通信等生命线资源的战略储备和应急供给机制,保障生命线资源的可持续性。

(3)加强城市生命线系统设施的建设标准,制定应急预案,防御恐怖袭击、地震、洪水、生产事故、气象等灾害。

第90条公共卫生安全

建立卫生安全长效机制,完善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和医疗急救网络,形成卫生安全设施布局合理、反应快捷、监督有力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高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

(1)必须制定针对传染病、流感、人间禽流感、鼠疫、霍乱、病毒性肝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等九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以确保首都公共卫生安全。

(2)对传染病突发疫情四级预警,实施分级控制。发生不同等级的疫情时,启动相应级别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预案。特别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一级)、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二级)、较大传染病疫情事件(三级)和一般传染病疫情事件(四级)。发生疫情时,将按预警级别分别启用相应的定点医院,并根据疫情强度启用相应数量的病床。

(3)开设特殊门诊和患者的病床。

第91条综合救灾

(1)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灾时救济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高备灾物资储备能力,保证灾时、灾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正常进行。

(2)建立区级救灾物资储备点(库),科学规划储备物资总量和品种,健全灾民救助物资储备制度。建立快捷、畅通的本区灾情信息管理系统,健全灾民救助应急资金机制,制定和完善救灾预案。

第九章_防灾减灾规划

第九章防灾减灾规划 访问量:372 区信息办2008年1月23日 第81条目标与防护要求 按照"平战结合、平灾结合、以防为主,准确预报,快速反应,措施有效" 的原则,建立和健全现代化区域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提升区域综合减灾应急能力和救助能力,提高减灾管理水平,确保昌平新城安全,维护区域社会稳定。 (1)合理控制新城人口与建筑密度,城市建设应避开地震活断层、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和蓄滞洪区,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轻灾害毁伤后果。 (2)治理现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危险源,根据规划实施调整并尽快排除,同时要避免产生新的安全隐患。 (3)重要目标应相对分散布局,充分考虑和满足人防要求。 (4)市政公用设施要分散布置,地上与地下结合,环状连通,多路输送,增加抗灾应变能力,兼顾人防要求。 (5)加强本区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完善医疗急救网络,提高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6)结合城市公园、绿地、广场、运动场建设城市灾害避难场所,确保场所面积充足和疏散通道畅通,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防灾避险。 (7)建立和完善区域综合防灾减灾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紧急疏散交通网络,确保救灾道路畅通。 (8)加强对军事设施等要害部位的保护,确保军事设施等要害部位的安全保密和使用效能。防止恐怖袭击,提高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第82条综合防灾减灾体系 (1)建立统一的综合减灾应急管理和指挥体系。 (2)建立和完善综合减灾信息技术支撑系统。 (3)建立完善综合减灾应急预案体系。 (4)加强救灾和应急队伍建设。 (5)加强减灾应急救援物资保障体系建设。 (6)进一步加强减灾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7)贯彻落实市政府制定的减灾应急地方法规条令和新闻发布机制。 第83条防洪及河道治理规划 (1)根据国家防洪标准、北京市防洪规划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考虑河流分布、自然地理情况及社会发展水平,规划确定昌平新城各组团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小汤山镇、北七家镇及南口镇根据其人口规模及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性,确定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其余各乡镇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2)根据城市防洪标准,新城范围内河道治理要按20年一遇洪水位基本不淹没城市主要雨水管道出口内顶的标准设计,并根据流域内防护区的重要性、洪水危害程度和防护人口数量确定其校核标准,为50年一遇。对于雨水需要直接排到较大河流(如南沙河、北沙河)的地势低洼地区,当主要雨水管道出口内顶平接河道20年一遇洪水位有较大困难时,若建设区雨水与河道洪水错峰几率较大,则建设区主要雨水管道出口内顶可与河道10年一遇洪水位平接。 (3)穿过建设区河道应满足城市景观要求,非建设区河道要注意保持自然

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

**县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十三五”时期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省“十三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一)“十二五”时期全县综合防灾减灾工作主要成就 “十二五”时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把综合防灾减灾作为构建公共安全体系的核心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列入工作计划,摆上议事日程。县、乡(镇)两级各涉灾职能部门及有关企事业单位加强综合防灾减灾项目建设,各灾种的测、报、防、抗、救、援措施得到进一步强化,自然灾害损失明显下降,人为致灾因素得到有效遏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和灾害综合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不断健全,部门职能作用有效发挥。“十二五”时期,县减灾救灾委员会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有关防灾减灾决策部署,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

负责、社会共同参与、属地管理为主的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逐步完善,工作合力显著增强。应急指挥、抢险救援、医疗救护、灾后重建、灾害救助、军地联动等机制进一步健全。在《**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支撑下,全力推动、做实减灾委工作平台,使减灾委真正成为了协调统领涉灾各部门及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指挥机构。减灾救灾委各成员单位积极履行部门工作职责,民政部门充分发挥县减灾救灾委办公室的参谋助手作用,指导协调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涉灾部门救灾应急联动机制,灾情会商和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健全,救灾工作效率、效能显著提升。 ——防灾减灾救灾法规规章政策不断完善,依法应对灾害观念明显增强。“十二五”时期,县政府印发了《**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县行蓄洪撤退预案》、《**县地震应急预案》、《**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等多项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形成了相对完整配套的灾害应急预案体系,逐级完善了应急工作规程,依法应对灾害的思想观念明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不断完备,应急信息推送快速敏捷。“十二五”时期,气象灾害、河流水位、城市涝、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业病虫害、森林火灾、野生动物疫病、空气污染等预警预报、信息发布机制不断完善。气象观测、雨量水位自动观测、农情调度、地震监测台网、林业灾害监测、环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

浅析城市防灾减灾规划 【摘要】在科学技术及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灾害已成为危及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并且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全球范围内,防灾减灾已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我国,特别是我国的城市防灾减灾已迫在眉睫。这些年我国城市防灾减灾工作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但其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下面,本文就城市防灾减灾规划从宏观层面上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防灾;减灾 【 abstract 】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day, disasters have become endangered human life and property of the importance of safety factor,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more and more big. in the global scope, th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people have got great attention. in our country, especially in our 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s imminent. all these years in 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work got effective development, but its still lags behind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next, this paper city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from the macroscopic level planning are discussed. 【 key words 】 the city;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公园规划和防灾减灾.

1、公园规划设计 综合性公园的分类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综合公园(G11分为:全市性公园(Gl11、区域性公园(G112两类,由于各城市的性质、规模、用地条件、历史沿革等具体情况不同,综合公园的规模和分布差异较大。综合性公园活动内容多,各种设施会占去较大的园地面积,为确保公园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绿化景观,公园规模一般不宜小于10hm2。 全市性公园为全市居民服务的市级公共绿地。面积较大,活动内容和设施最完善的绿地。其用地面积随全市居民总数的多少而不同,一般在100hm2。在中、小城市设1~2处。其服务半径约2~3km,步行约30~50分钟可达,乘公共汽车约10~20分钟可达。 区域性公园在大城市中,为一个行政区的居民服务。其用地属全市性公共绿地的一部分,其面积依据行政区的居民的人数而定,园内有较丰富的内容的设施。一般在区内可设1~2处。服务半径约1~1.5km。步行约15~25分钟可达,乘公共汽车约10~15分钟。 2、昆明城市绿地规划 要在居住区相对集体的区域设置居住公园及小游园,结合水系。河道及重要景观廊道设置带状公园,并按照“步行五分钟,500米达绿地”的原则布置小游园和街旁绿地。 新建居住区应严格按规范控制绿化指标,绿地率不低于45%,小区及游园人均1平米,服务半径200米的标准安排。 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园林景观路应配置观赏价值高,有地方特色的植物,以凸显地方特色景观。 在环滇边通过恢复天然湿地,建设人工湿地,营造人工防护林带建设湖滨生态湿地地区,形成中心城中药的景观绿地。

3.公共厕所的相间距离或服务范围 主要繁华街道公共厕所之间的距离宜为300~500m,流动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宜小于300m,一般街道公厕之间的距离约750~1000m为宜;居民区的公共厕所服务范围:未改造的老居民区为100~150m,新建居民区为300~500m(宜建在本区商业网点附近。 4.防灾公园体系规划 4.1城市防灾绿地规划 城市防灾绿地规划,应当在绿化带建设的基础上,完善连接大公园、河流、农田等开敞空间的避难网络系统,着重规划好城市滨水地区的减灾绿带和市区中的一、二级避灾据点与避难通道,建立起城市的避灾体系。 (1一级避灾据点 灾害发生时居民紧急避难的场所。应按照城区的人口密度和避难场所的合理服务范围,均匀地分布于市区内;常由散点式小型绿地和小区的公共设施组成(如小学、社区活动中心、小区公园等。为保证一级避灾据点的安全性和可达性,必须保证其与地质危险地带和洪水淹没地带的距离在500m以上,并至少有两条以上避难通道连接。 (2二级避灾据点 震灾后发生的避难、救援、恢复建设等活动的基地,往往是灾后相当时期内避难居民的生活场所,可利用规模较大的城市公园、体育场馆和文化教育设施组成。 (3避难通道 利用城市次干道及支路将一级、二级避灾据点连成网络,形成避灾体系。同时,为防止城市居民避灾地、城市自身救灾和对外联系等发生;中突,避难通道应尽量不占用城市主干

城乡建设防灾减灾规划

目录 序言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1 (一)发展成就1 (二)主要问题5 (三)面临形势6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指标8 (一)指导思想8 (二)基本原则8 (三)规划指标8 三、主要任务10 (一)加强法规、标准、制度建设10 (二)全面开展城乡规划编制实施11 (三)积极推进防灾避难场所建设12 (四)确保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能力13 (五)提高城乡房屋建筑抗灾能力14 (六)提高灾害应急和恢复重建能力15 四、保障措施16

(一)加强队伍建设与政策研究16 (二)推动抗灾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16 (三)开展防灾减灾教育与国际合作17

序言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要求,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二五”专项规划之一,内容涵盖城乡防灾规划、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城乡加固改造和灾后恢复重建,是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制定防灾减灾政策、安排防灾减灾工作的依据。 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在总结防御和应对特大自然灾害经验的基础上,突出工作重点,注重工作实效,经过全系统共同努力,成功应对特大自然灾害,城乡建设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 (一)发展成就 1、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十一五”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城乡规划法》和《防震减灾法》相继出台或修订,规定城乡规划应符合防灾减灾的需求,并提出了防灾避难场所建设、新建工程抗震设防、既有工程抗震加固等方面的要求。汶川地震发生后出台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提出了灾后恢复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 编制和实施《规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综合防灾减灾事业发展、构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全面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迫切需要,对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好《规划》实施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确保《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将本规划内容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逐级落实工作目标和任务。对《规划》中涉及的建设项目,要认真做好前期工作,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投资,并按程序报批后实施。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规划》的指导、支持和协调,共同落实《规划》任务。国家减灾委员会要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中期进展评估和总体实施情况要向国务院报告。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2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 编辑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划。 现状与形势 (一)“十一五”期间防灾减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十一五”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南方低温雨雪冰冻、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特大灾害接连发生,严重洪涝、干旱和地质灾害以及台风、风雹、高温热浪、海冰、雪灾、森林火灾等灾害多发并发,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面对严峻灾害形势,有关各方密切配合,高效有序开展抗灾救灾工作,

新农村建设中的防灾减灾规划

2、新农村建设中的防灾减灾规划 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将“防灾型社区”建设融入乡村建设规划,合理安排农村各项建设布局,与村庄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进行、同步发展,既保持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避免对自然环境的人为破坏,减轻各类灾害对农村正常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又从根本上逐步改善农村防灾减灾基础设施条件,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在防灾减灾的规划中,必须严格按照消防、防洪、抗震防灾、防风、防疫和防地质灾害的要求进行统一部署。 (1)消防规划居住区用地宜选择在生产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或侧风向,生产区用地宜选择在村镇的一侧或边缘。打谷场和易燃、可燃材料堆场,宜布置在村庄的边缘并靠近水源的地方。打谷场的面积不宜大于2000m2,打谷场之间及其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林区的村庄和企、事业单位,距成片林边缘的防火安全距离,不宜小于300m。农贸市场不宜布置在影剧院、学校、医院、幼儿园等场所的主要出入口处和影响消防车通行的地段,并与化学危险品生产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小于50m。汽车、大型拖拉机车库宜集中布置,宜单独建在村庄的边缘。 村庄内的消防车通道要尽可能利用交通道路,当路面宽度不小于 3.5m、转弯半径不小于8m、穿越门洞、管架、栈桥等障碍物净宽×净高不小于4m×4m 时的道路即可作为消防车道。消防车道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160m,应与其他公路相连通。村庄宜设置室外消火栓,室外消火栓沿道路设,并宜靠近十字路口,其间距不宜大于120m。消火栓与房屋外墙的距离不宜小于5m,有困难时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1.5m。 村庄各类建筑的设计和建造应符合《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39—90》的有关规定。 (2)防洪规划村庄的防洪建设是整个区域防洪的组成部分,应按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的有关规定,与当地江河流域、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绿化造林等规划相结合,统一整治河道,修建堤坝、圩垸等防洪工程设施。位于蓄、滞洪区内的村庄,应根据防洪规划需要修建围村捻(保庄圩)、安全庄台、避水台等就地避洪安全设施,其位置应避开分洪口、主流顶冲和深水区,围村捻(保庄圩)比设计最高水位高1.0—1.5m,安全庄台、避水台比设计最高水位高

上海嘉定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海嘉定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总报告目录 1总则 (1) 1.1 本次规划的定位 (1) 1.2 规划背景和特点 (1) 1.3 规划指导思想 (1) 2基础研究 (2) 2.1 研究方向 (2) 2.2 历次规划分析 (2) 2.3 挑战分析 (4) 2.4 机遇分析 (4) 2.4.1观点 (4) 2.4.2机遇1:国际汽车城机遇 (4) 2.4.3机遇2:长江经济带机遇 (6) 2.4.4机遇3:上海构建世界级国际大都市战略机遇 (7) 2.4.5机遇4:F1机遇 (8) 2.4.6机遇5:区域经济机遇 (11) 3应对战略 (12) 3.1 宏观战略 (12) 3.2 中观措施 (12) 4目标定位 (13) 4.1 上海的视野 (13) 4.2 嘉定的视野 (13) 4.3 正在研究中的上海空间战略 (14) 4.4目标定位 (14) 5规划规模 (16) 5.1 人口规模预测 (16) 5.1.1现状 (16) 5.1.2不同方式预测结果 (16) 5.1.3结论 (16) 5.1.4远景城镇人口构成分析 (16) 5.1.5城镇人口分布预测 (16) 5.2 用地规模预测 (16) 5.2.1现状 (16) 5.2.2预测方法 (16) 5.2.3结论 (16) 6空间布局 (17) 6.1 区域规划 (17) 6.1.1布局原则 (17) 6.1.2构建多通道的对外交通联系网络 (17) 6.1.3构建适应未来发展的区域空间体系 (19) 6.1.4城镇体系 (23) 6.1.5中心体系 (23) 6.1.6强度控制 (24) 6.1.7工业产业布局 (24) 6.1.8综合交通 (25) 6.1.9周边区域空间规划发展趋势 (27) 6.2 嘉定新城 (28) 6.2.1功能结构 (28) 6.2.2老城恢复计划 (28) 6.2.3建设步骤研究 (29) 6.2.4绕城森林建设模式研究 (30) 6.3西部板块 (31) 6.4 南部板块 (32) 6.4.1发展战略定位建议 (32) 6.4.2空间布局构想 (32) 6.4.3功能分区 (32) 6.4.4道路交通构架 (33) 6.4.5实施措施 (33) 6.5 北部板块 (34) 7规划现实推进面临的挑战 (35) 7.1 宏观方面 (35) 7.2 微观方面 (35) 8后续工作建议 (36) 8.1 规划实施对策 (36) 8.2 后续规划推进建议 (36)

集团公司发展战略规划咨询项目计划书战略报告管理咨询相关

集团公司发展战略规划咨询项目计划书战略报告管理咨询相关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战略规划咨询项 目计划书 Ⅰ咨询的对象、原则和目标 一、咨询的对象 本次多经企业发展战略规划项目的咨询对象是×××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分子公司。 二、咨询的原则 1、平稳、快速发展原则。平稳发展就是要使×集团公司按百年企业的发展理念构造可持续发展能力,快速发展就是要在短期内把×集团公司打造成为具有一定抗风险能力的电力多经优势企业。 2、企业价值最大化原则。企业价值最大化就是把×集团公司的价值建立在股东、职工、客户总体价值的基础上,唯有三者利益融为一体,×集团公司才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3、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原则。×集团公司未来外部环境的变化具有不确定性,×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必须充分考虑到国网公司进一步强化多经企业分离与规范管理的趋势,研究对集团公司产生的影响;同时,分析未来国内市场变化趋势和竞争形势,合理估量企业的内部资源和可发挥的潜力,避免使×集团公司的发展过分超前或者错失良机。 4、适度超前原则。×集团公司战略规划应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地提出未来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并为未来的发展目标设想比较可信的实现途径和方式。 5、按指导意见办事的原则。充分理解和领悟××市供电公司对此项工作的要求和希望,要站在××市局大盘子的高度,结合××市局实际,来考虑和提出集团公司战略规划方案。 三、咨询的定位

(战略管理)战略规划报告

(战略管理)战略规划报告

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住宿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报告 小组成员及分工: 艾拉:2010059xx 杨稀椿:201005918 尹港港:201005919 马小帅:201005923 王娜:201005925 陈梅:2010059xx 雷鹏:201005947 单雪婷:2010059xx 目录 一.现状分析 (3) 二.总体功能需求分析

(一)系统角色对系统的需求 (4) (二)基本功能需求分析 (5) 三.系统性能分析 (6) (一)系统安全性分析 (二)系统完整性分析 (三)系统可行性分析 四.系统总体设计 (一)U/C矩阵 (7) (二)功能模块图 (8) (三)关系模型图 (12) 五.各模块详解 (18) 六.相关业务流程详解 (20)

七.总结 (21) 一.现状分析 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现设五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400余人,学生住宿区分别为校外桃海公寓,校内20#,6#等。 通过对后勤集团,宿舍楼管处,学院学生办公室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后勤集团于2011年设计了学生宿舍管理信息系统,现已投入运行,但是该系统功能简单,只包括学生住宿信息查询模块,能实现学生住宿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等功能。未涉及到缴费管理,来访者管理,出入登记管理,宿舍物品管理等模块,并且在学校的管理体系中财务管理由财务中心来操作。学校保卫处在校内各个公寓安装了监控设备,但是未纳入后勤集团的信息系统。 综上所述,本院现在的学生宿舍管理基本停留在人工管理模式,这种人工管理方式既费时、费事、费力,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开发出适合的本院实际需求的学生宿舍管理系统,既可以方便学生宿舍的管理,提高宿舍管理工作效率及查询效率,还可以为完善数字化校园计划供献一

XX市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

XX市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防灾减灾能力,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XX 省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和《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始终把本市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于“全力加快绿色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XX”为宗旨,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全社会力量,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预测预警、灾害预防和应急救援三大机制,不断提高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充分发挥防灾减灾在维护我市公共安全、建立和谐社会和保持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推进我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二)发展目标 1.气象 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及其信息发布能力,健全气象灾害防御方案,增强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方案,增强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意识和知识水平,完善“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和“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一批基础性气象灾害防御工程,减轻各种气象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与“十二五”期间相比,到规划期末,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率减少30%以上,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降低30%。 2.水利三防减灾 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目标是:以保障全市经济活动和社会安全为核心,建立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较为完善防洪除涝防旱减灾体系,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和水环境改善,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为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水资源环境及完善的基础设施,有效的控制常遇洪涝旱灾害。在遇较大洪涝旱灾害时,全市大部分地区经济活动、社会生活不受大的影响;在遇超标准洪涝时有预定方案和应急措施,不致影响全市长远计划的完成或造成严重环境灾难,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局部地区遭受灾害后,能得到迅速救济和恢复,确保社会稳定。 3.人民防空 切实做好反“台独”军事斗争人防应急准备工作;加快市、县两级人防指挥所建设,人防工程和人防疏散地域的建设力度;加强人防指挥信息系统和防空警报体系建设;加强防空防灾一体化建设;全面提高人防法制建设水平。 4.地质灾害防灾减灾 根据《XX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1-2020)》,在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基础上,

战略咨询项目总结报告

战略咨询项目总结报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 明确战略优化组织提升综合竞争力 战略咨询项目 方案制定阶段总结报告 暨项目辅导阶段工作计划安排 2004年7月20日 中国北京 2004年4月26日至7月20日,在中铁物资总公司及所属公司的大力配合下,新华信项目组完成了中铁物资战略咨询项目方案制定阶段的所有工作。在方案制定的过程中,新华信项目组和中铁物资中高层进行了广泛的沟通。下面就项目的进程做一简单回顾,并对项目实施辅导阶段的工作进行相关安排: 在项目的前3周里,新华信项目组对中铁物资进行了全面访谈,完成了对中铁物资内部资源诊断和外部环境的分析工作,并于5月21日向中铁物资高层提交了第一阶段的成果,包括: 1.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战略咨询项目第一期工作汇报(上册) - 内部管理诊断报告.................................PPT版 2.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战略咨询项目第一期工作汇报(中册) -内部资源能力分析及现有行业研究报告...............PPT版 3.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战略咨询项目第一期工作汇报(下册) - 多元化行业研究报告...............................PPT版

4.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战略咨询项目第一期工作汇报 - 标杆企业案例.....................................PPT版接下来的4周里新华信项目组按照项目要求,初步制定了中铁物资战略发展规划,并提出了中铁物资企业体制与产权改革、管理模式与组织结构调整的基本方案,并与6月24日、25日两天向中铁物资高层和中层做了第一次正式汇报,提交的成果为: 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企业体制、产权结构及组织管理改革方案(讨论稿)............................................ PPT版 在听取中铁物资高层和中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新华信项目组的独立分析判断,新华信项目组完成了中铁物资企业体制、产权结构、管理模式及组织结构改革的方案制定工作,并于7月20日向中铁物资高中层做最后汇报和确定方案。提交的成果为: 5、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企业体制、产权结构、管理模式及组织结构 改革方案(修正稿).................................... PPT 版 在项目的最后阶段,新华信项目组制订完成了中铁物资发展战略与规划,其中包括中铁物资10-15年发展远景规划,3-5年发展计划,核心业务发展战略规划以及新业务发展战略规划。同时,项目组还完成了中铁物资财务规划与资本运作规划,以及中铁物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在规划制定的过程中,项目组与中铁物资高层及相关部门,包括政研规划处、财务处、人事组织处、劳资处等就规划方案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在

战略规划报告要求

关于*****公司的战略规划报告 一、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法律因素 2.经济因素 3.技术因素 4.社会因素 (二)行业环境分析 包括行业的发展状况、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对该行业的影响,目前行业的优势与问题、行业发展趋势等等。 在分析行业环境时,一定要结合社会大环境的发展趋势。同时还要注意国家政策的影响,要了解国家对某一行业是支持、鼓励和引导,还是限制、控制和制约。要尽量选择那些有前景、发展空间较大的行业。 例如,我国近年来狠抓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农业生产中控制化学制品的使用,开发“绿色食品”等等,使环境保护产业如初生朝阳,充满生机,导致环保设备生产、环保技术咨询等行业迅速发展。而这时如果不了解情况,为了一时利益,盲目进入那些污染后果严重的行业,必将会给企业今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1. 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2.行业竞争结构模型分析 3.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1)行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分析。 (2)行业特性分析。 4.行业变革驱动因素分析 一个行业中的驱动因素是指那些改变行业和环境的主要基本因素。驱动因素分析分为两步:辨认各种驱动因素,估量出驱动因素将会对行业产生的影响。 5.行业成功关键因素分析

成功关键因素是指影响行业中企业在市场上盈利性的能力的主要因素,例如产品性能、竞争力、能力、市场表现等。 行业成功关键因素分析主要用来解决如下的一些问题: (1)顾客根据什么选择产品。 (2)企业为了竞争成功必须具备哪些资源和竞争能力。 (3)企业如何才能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6. SWOT分析 SWOT分析即强弱危机综合分析法,是一种企业竞争态势分析方法,是市场营销的基础分析方法之一,通过评价企业的优势、劣势、竞争市场上的机会和威胁,用以在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前对企业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以及竞争优势的定位。 (1)强势、弱势——属于公司内部的特征,是可以通过内部的努力而改变的。它可以包括资金、软件、硬件、技术技巧、思想、公司文化、人员、资源等等。 (2)机会、威胁——属于环境的因素,是一家公司无法控制无法改变的。包括行业\市场的竞争动态或法律法规、新技术、政治、社会文化、人口变迁、军事、经济等等。 8. 公司战略的分析 波特的三个通用战略: 1、差异化战略(Differentiation Strategy) 2、低成本战略(Low Cost Strategy) 3、集中一点战略(Focus Strategy) 注意,每个战略不能兼容. 二、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一)企业资源分析 1.企业资源的分类 (1)有形资源 如:厂房、设备、资金等。具体包括四类:财务资源、组织资源、实物资源、人力资源。 (2)无形资源 如:企业的创新能力、产品和服务的声誉、专利、版权、商标、专有知识、商业机密等均属无形资源。具体可以分为两大类:技术资源和声誉资源。 2.企业资源分析过程 (1)分析现有资源 (2)分析资源的利用情况 (3)分析资源的应变力 (4)进行资源的平衡分析 (二)企业能力分析 企业能力是指整合企业资源,使价值不断增加的技能。企业的竞争优势源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又源于企业能力,而企业能力又源于企业资源。 1.财务能力分析 2.营销能力分析 3.生产管理能力分析 4.组织效能分析 5.企业文化分析 (三)核心能力分析 企业必须具备行业一般能力,才能取得行业平均利润求得生存,然而企业要更好地生存、

防灾减灾工作计划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防灾减灾工作计划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 页

防灾减灾工作计划 为全面落实省公司《关于做好2015年防灾减灾工作的通知》川广网发【2015】62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广电网络安全生产意识,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开展全系统安全教育宣传活动。现将本年度工作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以防震减灾教育为主线,以深化广电网络系统安全宣传工作为重点,集中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防灾减灾安全教育活动,营造良好防抗灾害氛围,保障和促进公司的健康成长。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周活动,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1、全系统参与安全教育周活动受教育率达到100%; 2、全系统员工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 3、全系统员工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明显提高; 三、活动内容 1、公司机关和各营业部组织上好一节安全教育课。 2、公司举行一次防灾减灾应急演练。 四、活动要求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本系统安全生产教育工作,关系到广电网络健康发展和本系统员工的幸福安宁。为此,全体干部员工要充分认识加强防灾减灾安全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2、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公司成立以总经理任组长,分管副总经理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各营业部经理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对活动要有总体安排,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要把安全教育活动搞得既有声势又有实效。所有活动的过程要做好记载,摄好影,以备查。 第 2 页共 4 页

3、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各部门、各营业部既要明确分工,又要互相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加强组织指导,认真开展各项活动。 四川广电网络苍溪分公司 2015年5月10日 第 3 页共 4 页

重庆市防灾减灾规划导则

重庆市防灾减灾规划导则 (试行) 重庆市规划局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

前言 为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编制与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根据《重庆市城乡规划事业“十一五”规划行动方案》的统一部署,《防灾减灾规划导则》编制组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借鉴了国家和其它省市的相关规划标准,通过组织专家论证,在广泛征求规划设计、科研、管理等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的主要内容有:1. 总则;2. 防地质灾害;3. 消防;4. 防洪治涝;5.抗震防灾;6. 人民防空;7. 防气象灾害;8. 名词解释。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0]87号文《关于印发〈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的要求,正文中用黑体字注明了本导则中涉及相关国家标准强制性条款内容。 本导则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提供给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单位地址:渝北区新牌坊新南路9号;邮编:401147),以便在今后修改时参考和吸纳。 本导则主编单位: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刘俭、罗翔、郭大忠

目录 1.总则 (1) 2.防地质灾害 (2) 2.1 地质灾害基本概念 2 2.2 地灾防治基本原则 2 2.3 地灾防治规划主要内容2 2.4 禁建区2 2.5 慎建区3 2.6 适建区3 2.7 地质灾害直接威胁区域3 3.消防 (4) 3.1 总则 4 3.2 城镇用地的消防分类 4 3.3 城镇消防安全布局 5 3.4 消防站6 3.5 消防给水9 3.6 消防通信10 3.7 消防车通道10 4.防洪治涝 (11)

4.1 城市防洪标准11 4.2 乡村防洪标准11 4.3 工矿企业防洪标准 12 4.4 交通设施防洪标准 13 4.5 长江、嘉陵江防洪水位14 4.6支流防洪标准15 4.7 防洪规划措施15 4.8 灌溉、治涝和供水工程防洪标准16 4.9 镇域防洪规划17 4.10 水利工程保护范围17 5.抗震防灾 (18) 6.人民防空 (21) 6.1 人防建设方针及重点21 6.2 人防建设规划原则 21 6.3 重要设施布置原则 21 7.防气象灾害 (23) 8.名词解释 (24) 本导则用词说明 (26) 附:补充说明与参考文献 (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