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卢建

第七章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卢建
第七章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卢建

总字数:19,361 图:5 表:0

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第一节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概述

一、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二、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调节靶蛋白活性的主要方式

第二节信号转导异常发生的环节和机制

一、细胞外信号发放异常

二、受体或受体后信号转导异常

第三节与信号转导异常有关的疾病举例

一、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

二、肿瘤

三、心肌肥厚和心衰

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细胞信号转导系统(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或cell signaling system)由能接收信号的特定受体、受体后的信号转导通路以及其作用的靶蛋白所组成。细胞信号转导系统具有调节细胞增殖、分化、代谢、适应、防御和凋亡等作用,它们的异常与疾病,如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某些神经精神性疾病以及多种遗传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受体和细胞信号转导分子异常既可以作为疾病的直接原因,引起特定疾病的发生;亦可在疾病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促进疾病的发展。细胞信号转导异常可以局限于单一成分(如特定受体)或某一环节,亦可同时或先后累及多个环节甚至多条信号转导途径,造成调节信号转导的网络失衡。对信号转导系统与疾病关系的研究不仅有助于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还能为新药设计和发展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思路和作用靶点。

第一节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概述

信号转导过程包括细胞对信号的接受,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和信号在细胞内的传递。激活的信号转导通路对其靶蛋白的表达或活性/功能的调节,如导致如离子通道的开闭、蛋白质可逆磷酸化反应以及基因表达改变等,导致一系列生物效应。

一、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细胞的信号包括化学信号和物理信号,物理信号包括射线、紫外线、光信号、电信号、机械信号(摩擦力、压力、牵张力以及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所产生的切应力等)以及细胞的冷热刺激等。已证明物理信号能激活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但是与化学信号相比,目前多数物理信号是如何被细胞接受和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的尚不清楚。

化学信号又被称为配体(ligand),它们包括:①可溶性的化学分子如激素、神经递质和神经肽、细胞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局部化学介质如前列腺素、细胞

的代谢产物,如ATP、活性氧、进入体内病原体产物、以及药物和毒物等;②气味分子;③细胞外基质成分和与质膜结合的分子(如细胞粘附分子等)。

能接受化学信号的细胞膜或细胞内蛋白称为受体。受体为膜受体和细胞内受体。膜受体占受体的大多数,细胞内受体主要是核受体。图7-1显示了真核细胞中细胞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

(6版图7-1)

(一)膜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通路举例

膜受体一般为跨膜的糖蛋白,具有能与配体结合的膜外区,跨膜区和细胞内区,根据它们在结构上的同源性和信号转导模式上的类似性,可将它们分为不同的受体类型或家族。如G蛋白偶联受体(GPCR)家族、酪氨酸蛋白激酶(PTK)型受体或受体酪氨酸激酶(RTK)家族、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STK) 型受体家族(如TGFβR等)、死亡受体家族(如TNFR,Fas等)、离子通道型受体以及粘附分子(如钙粘素,整合素)等。以下介绍主要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

1.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GPCR) 又称七次跨膜受体,其配体包括多种激素、神经递质、神经肽、趋化因子、前列腺素以及光、气味等,在细胞代谢和组织器官的功能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GPCR还介导多种药物,如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组胺拮抗剂、抗胆碱能药物、阿片制剂等的作用。

G蛋白是信号跨膜转导过程中的“分子开关”。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Gα又分为Gs、Gi、Gq、G12 四个亚家族。G蛋白偶联受体与激动剂结合后,能使能Gα由与GDP结合的非活性形式转为与GTP结合的活性形式,并与G βγ解离,活化的G蛋白能激活以下多条信号转导通路:

(1)通过刺激型G蛋白(Gs),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并引发cAMP- PKA 通路。蛋白激酶A(PKA)能使多种蛋白磷酸化,并调节其功能。

(2)通过抑制型G蛋白(Gi),抑制AC活性,导致cAMP水平降低,导致

与Gs相反的效应。

(3)通过Gq蛋白,激活磷脂酶C(PLCβ),产生脂质双信使DAG和IP3。DAG可激活蛋白激酶C (PKC),后者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基因表达和细胞增殖。如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PKC能使Ca2+通道磷酸化,激活电压依赖性的Ca2+通道,造成细胞外Ca2+内流。而IP3能激活平滑肌和心肌内质网/肌浆网上作为Ca2+通道的IP3受体,使内质网/肌浆网释放Ca2+,导致细胞内Ca2+浓度增高,从而增加平滑肌和心肌的收缩力。Ca2+还能激活Ca2+-钙调蛋白依赖性的蛋白激酶(CaM-K)。

(4)G蛋白-其他磷脂酶途径除激活PLC外,GPCR还能激活其他磷脂酶,

如激活磷脂酶A

2(PLA2),促进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白三烯和TXA

2

的生成;

激活磷脂酶D(PLD),产生磷脂酸等,它们也是细胞内重要的脂质第二信使。

(5)PI-3K-PKB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 能被包括激活G蛋白和小G蛋白在内的多种细胞外信号所激活。活化PI-3K能使磷脂酰肌醇分子中的3位羟基磷酸化, 其产物PI(3, 4)P2 和PI(3, 4, 5)P3能激活被称为PDK的蛋白激酶,后者再激活蛋白激酶B(PKB)/Akt。PI-3K- Akt /PKB通路能促进细胞存活和抗凋亡,并参与包括调节细胞的变形和运动在内的多种功能。

(6)离子通道途径,已证明多种G蛋白偶联受体与配体结合后,还能直接或间接地调节离子通道的活性,从而参与对神经和心血管组织的功能调节。

2.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RTK) 和与酪氨酸蛋白激酶连接的受体RTK包括近20种不同的受体家族,其中有胰岛素受体、多种生长因子受体以及与其有同源性的癌基因产物。它们在细胞的生长、分化、代谢及有机体的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受体的胞内区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 PTK)区。配体与受体结合可以诱导受体发生二聚化,并导致受体的PTK激活。激活的受体可以结合多种含有SH2区、磷酸化酪氨酸结合区(phosphotyrosine binding domain, PTB) 和SH3区的下游信号转导蛋白,并激活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如PLCγ-DAG-PKC与IP3-Ca2+通路,PI-3K-PKB/AKT通路,以及通过激活小G蛋白Ras,进而激活Raf →MEK →ERK通路。

与PTK连接的受体包括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cytokine receptor superfamily)、淋巴细胞抗原受体和部分细胞粘附分子。它们中的大多数参与调节造血、免疫和

炎症反应。这类受体的细胞内区无PTK活性,但它们与配体结合后,能通过受体的异源或同源寡聚化激活与它们连接的细胞内非受体型PTK,如JAK家族、Src家族和FAK家族的成员,启动不同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如一些细胞因子受体可通过JAK家族的PTK,激活被称为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TAT)的下游蛋白,后者能直接进入核内调节基因表达。此即JAK-STAT信号通路。此外,该家族受体也能激活由RTK激活的信号转导通路。

3.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受体超家族是具有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STK)活性的受体。该受体超家族有近20个成员,每种受体又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种类型。它们的共同特征是细胞内区都有PSTK区。该家族的配体包括TGFβ家族、活化素(activin)家族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家族。受体与配体结合后,能磷酸化下游的Smad蛋白家族,后者以二聚体的形式转入核内,调节靶基因的转录。发挥促进细胞外基质的形成,抑制免疫功能,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及激活细胞凋亡等作用。如如通过抑制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CDK4)的表达,诱导p21wafl、p27kip1和P15ink4b等CDK抑制因子的产生,将细胞阻滞于G1期。

4.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家族TNF受体家族迄今发现有十几个成员,迄今了解较多的是作为死亡受体(death receptor,DR)的该家族成员,如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1)、Fas和死亡受体3(DR3)等。这类受体的胞内区具有死亡区(death domain,DD)。当这类受体与其配体,如TNFRα、FasL和TNF受体相关蛋白(TNFrp)等结合后,能通过与胞内的多种接头蛋白结合,激活作为细胞凋亡执行器的caspase家族的酶,引发细胞凋亡。此外,TNFα与其受体结合后,还能激活多种磷脂酶(如PLC、PLD,PLA2和SMase)和应激激活的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并激活转录因子NF-κB,触发使细胞免于凋亡的细胞保护反应。它们介导其配体对细胞增殖分化、细胞保护、细胞毒、抗病毒及诱导凋亡等作用。

5.离子通道型受体离子通道型受体(ionotropic receptor)分为质膜的和胞内的,前者主要存在于突触后膜和运动终板上,它们的配体通常是神经递质,亦称配体或递质门控离子通道,其作用是介导神经信号的快速转导。后者分布于质膜或内质网膜上,与配体(多为第二信使)结合部位在胞浆侧。由于这类受体既是受体又是离子通道,当它们与配体结合后,可直接导致通道的开放,通过离子的

跨膜流动转导信号。

(二)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和效应

核受体nuclear receptor)本质上为一类配体依赖的转录调节因子,它们均为单亚基,具有N端区(A/B区)、居中高度保守的DNA结合区(C区)和C端的激素结合区(E区)。其配体为脂溶性分子,包括甾体激素、甲状腺激素、维甲酸、

1,25(OH)

2D

3

等。核受体与配体结合后被激活,以同源或异源二聚体的形式与靶

基因中的激素反应元件(hormone response elements, HREs)结合,之后募集共激活因子,一些共激活因子具有组蛋白乙酰化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 HAT)活性,能使组蛋白乙酰化,导致染色质结构的打开及DNA模板的裸露,使转录因子容易与DNA结合形成转录起始复合物,从而促进转录。一些核受体,如糖皮质激素受体(GR)等还能通过与负性HRE(nHRE)结合,或通过与其他转录因子,如AP-1或NF-κB的交互抑制或拮抗作用抑制靶基因的表达,从而发挥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

二、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调节靶蛋白活性的主要方式

(一)通过可逆磷酸化快速调节效应蛋白的活性

多种信号转导通路中被激活的蛋白激酶(如PKA、PKB、PKC、MAPK等)和磷酸酶能通过对各种效应蛋白(如酶、离子通道、离子泵、运输蛋白、骨架蛋白、转录因子等)进行可逆的磷酸化修饰,快速调节它们的活性和功能,导致诸如神经的兴奋和抑制、肌肉的收缩、腺体的分泌、离子的转运、代谢等生物效应。磷酸化修饰还可以导致转录因子活化,如促进原存在于胞浆的转录因子STAT,NF- B核转位,增强核内转录因子AP-1、P53等与DNA的结合能力,或者提高转录因子的转录活性,进而调节基因表达。以激活的PKA为例:PKA能使心肌细胞膜上的L型Ca2+通道磷酸化,促进心肌钙转运,提高心肌收缩力;通过磷酸化而激活糖原磷酸化酶激酶,促进糖原分解;进入核内的PKA还能磷酸化作为转录因子的cAMP 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促进该蛋白与靶基因中的cAMP 反应元件(CRE)结合,激活靶基因转录。

磷酸化在细胞的信号转导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典型例子是促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家族的酶是通过磷酸化的级联反应被激活的。该家族的酶包括细胞外信号调节的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 regulated kinase, ERK)、c-jun N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 /应激激活的蛋白激酶(stress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APK)和p38MAPK。它们的激活都通过磷酸化的三级酶促级联反应(MAPKKK→ MAPKK → MAPK)。能激活ERK的有分裂原(如生长因子等),而激活JNK/SAPK和p38MAPK的主要是多种应激原和促炎细胞因子等(图7-2)。因此可以说,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构成了不同胞外信号所启动的信号转导过程的共同通路,是细胞代谢、生长、发育、凋亡、癌变的调控中心。

(二)通过调控基因表达产生较为缓慢的生物效应

如上所述,信号转导通路可通过可逆磷酸化修饰快速调节转录因子的活性,这些转录因子调节表达的基因产物中有一些也是转录因子,它们可进一步调节基因表达。而核受体本身就是配体依赖性的转录调节因子,它们与配体结合后能直接进入核内调节靶基因表达。

此外,信号转导通路还能在翻译水平促进基因表达。受调节的产物使细胞发生分裂、分化、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和应激反应等。

以上举例说明了细胞信号系统的组成以及信号转导的一般模式。由上述可知,特定的信号转导通路由特定的受体和信号转导蛋白组成,这是构成信号转导通路特异性的基础。但不同的信号通路间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存在相互联系和作用(cross-talk),形成高度有序的复杂的信号网络。一种刺激往往可同时激活细胞内的数条信号转导通路,它们相互调节、相互协同或制约,如Ca2+可以激活PKC信号通路,激活的PKC又可以激活ERK上游的Raf, 从而激活ERK信号通路,这是信号通路之间协同的例子。而细胞应激常可同时启动激活NF-κB的信号转导通路和激活caspases通路,前者产生细胞保护,后者导致细胞凋亡,这是相互拮抗的例子。此外,某些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和核受体信号通路之间也存在交互通话。因此,细胞的最终命运是多条信号转导通路间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二节信号转导异常发生的环节和机制

由于从信号的发放、接受、信号在细胞内的传递直至作用靶蛋白出现效应是一整个过程,因此无论是信号、受体或受体后信号通路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都可能会影响到最终的效应,进而造成与这种信号转导相关的细胞代谢和功能障碍,并由此引起疾病。已证明理化和生物学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都可以导致信号转导的异常。某些信号转导蛋白的基因突变或多态性虽然并不能导致疾病,但它们在决定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疾病对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一、细胞外信号发放异常

(一)体内神经和体液因子发放的异常增多或减少

体内某种配体产生减少或配体的拮抗因素过多,不能充分激活相应的信号转导通路,可影响细胞的功能。如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体内产生抗胰岛素抗体会导致导致糖尿病。而生长激素过少可致侏儒症。

配体产生过多使受体和信号通路过度激活也能导致细胞功能和代谢的紊乱。如甲状腺素分泌过多可导致甲亢。另一个例子是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天冬氨酸释放增多造成神经兴奋性毒性作用。当脑缺血、缺氧或创伤时谷氨酸释放增加,重摄取减少,因而造成谷氨酸在脑内大量聚集。如有人观察到兔全脑缺血30分钟,谷氨酸可增高160倍,其结果导致谷氨酸/天冬氨酸受体(NMDA受体)的过度激活。NMDA受体对钙Ca2+具有高通透性,受体过度激活使Ca2+大量内流,细胞内增多的Ca2+可激活脂酶和蛋白酶等,导致细胞死亡。由谷氨酸增多对神经系统产生的兴奋性毒性作用在脑的缺血性损伤,癫痫形成以及神经退行性变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除了某一种信号发放异常外,在一些病理情况下(如缺血、缺氧、炎症、创伤等)体内可出现多种神经内分泌的改变,并进而造成细胞信号转导的改变。如已知心脏正常的功能离不开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当心脏泵血功能损害,心输出量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时,可激活神经-内分泌、体液系统,使交感神经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导致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内皮素、血管升压素以及一些多肽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等分泌增多。它们能通过各自的受体激活相应的信号转导通路,导致心收缩力增强,回心血流增多等效应,在维持心泵功能和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态及重要脏器的灌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但这些神经-体液因子对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过度激活也会产生有害作用,如导致心脏的收缩或舒张功能降低,甚至对心肌细胞还有毒性作用,可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从而促进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详细见第三节)。

配体产生异常不仅可直接导致信号转导障碍,还能继发性地导致受体或受体后信号转导通路中蛋白数量或功能的变化,结果导致细胞对配体的反应性过度增高或者降低,使得细胞的代谢或者功能异常。

(二)病理性或者损伤性信号

一些信号对细胞具有损伤作用,它们又被称为应激原,可导致细胞应激反应。这些信号包括:

1.病原体及其产物的刺激;某些病原体及其产物感染人体后,可通过宿主细胞表面的病原体受体或相关的膜表面分子激活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在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免疫和炎症反应中其重要作用。如已证实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 是一类病原体识别相关的受体,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已鉴定了至少10个同源物。多种病原体及其产物感染人体后,可通过该受体家族成员激活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在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免疫和炎症反应中其重要作用。目前了解较多的是脂多糖(LPS)通过其受体启动激活炎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LPS 的的受体是TLR4、CD14和MD-2组成的复合物。LPS与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通过与TLR4胞内区的连接蛋白(如MyD88),激活IL-1受体连接的蛋白激酶(IL-1 receptor associated kinase, IRAK), 启动炎细胞内的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包括:

(1)激活转录因子NF-κB NF-κB是参与免疫与炎症反应的重要的转录因子。静息时NF-κB的二聚体与其抑制性蛋白IκB结合,以无活性的形式存在于胞浆中。LPS、促炎细胞因子(IL-1,TNFα等)等能通过各自的受体激活IκB 激酶(IKK或IκK),后者可使IκB磷酸化,导致IκB与NF-κB解离并被降解, NF-κB得以进入核内调节多种基因,包括多种细胞因子(IL-2、6、8, TNFα、GM-CSF, IFN-β等)、趋化因子、某些粘附分子以及诱导性NO合酶等的表达,参与炎症反应(图7-3)。

(2)激活多种磷脂酶信号转导通路,如PLC-PKC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还能激活磷脂酶A2(PLA2),产生花生四烯酸及其衍生物脂质炎症介质。

(3)激活MAPK家族成员LPS和促炎细胞因子与受体结合后,还能激活MAPK家族的JNK和P38MAPK,它们又可磷酸化并激活一系列转录因子,进一步调节能对LPS反应的细胞因子的表达。

总之,LPS能通过激活多条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激活巨噬细胞等,启动炎症反应。激活的炎细胞能释放促炎细胞因子(如IL-1β和TNF-α等)、趋化因子、脂质炎症介质和活性氧等,它们与与炎症反应细胞膜上各自的受体结合后,可导致炎细胞的进一步激活和炎症反应的扩大,引起炎症级联反应(inflammatory cascade)。

IL-1RAcP :IL-1R辅助蛋白;IRAK :IL-1R连接蛋白激酶;RIP:受体相互作用蛋白;

TRAF2,TRAF6,MyD88:均为接头蛋白;NIK:NF-κB诱导激酶

2. 导致细胞损伤的理化刺激如紫外线、离子射线、过多的活性氧以及化学致畸和致癌物等可以损伤DNA;一些DNA非损伤性的刺激,如切应力、创伤、营养剥夺、渗透压改变和缺氧等也能损伤细胞。细胞能通过不同方式识别或感受上述刺激信号,诱发细胞内信号转导,如已证实多种应激原能激活MAPK家族信号转导通路中的JNK和p38MAPK通路(图7-2),并导致基因表达改变和特定蛋白质数量或功能改变,对细胞产生特异或非特异性保护作用。但如果应激原作用过强或作用时间过长时,可损伤细胞,诱导细胞凋亡或造成细胞坏死。

二、受体或受体后信号转导异常

受体异常是最早发现的信号转导蛋白异常。上世纪70年代初Brown和Goldstein首先报道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缺陷,可以使细胞对外源性的胆固醇摄取障碍,结果可致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aemia,FH)。二人因在受体病理学研究方面开创性的工作,而双双荣获1985年诺贝尔医学奖。自此随着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受体和受体后信号转导蛋白异常与疾病的关系得到阐明。

(一)受体异常

受体的异常可由编码受体的基因突变、免疫学因素和继发性改变所致。基因突变可使受体数量改变或功能(如受体与配体结合功能、受体激酶的活性、核受体的转录调节功能等)异常,后者又分为失活性突变和激活性突变。还有一种情况是受体本身没有异常,但受体功能所需的相关因子或辅助因子缺陷,也可导致受体功能异常。基因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可导致遗传性受体病,而发生在体细胞的突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1.遗传性受体病

(1) 受体缺陷导致的疾病受体数量减少或功能丧失可导致靶细胞对相关配体不敏感。在临床上了解最多的是激素抵抗征。这类疾病的特点是患者体内的相应激素水平并无明显降低,但由于细胞受体缺陷,使患者表现出该激素减少的症状和体征。如已证明中枢性尿崩症病因是由于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减少,而家族型肾性尿崩症(nephrogenic diabetes insipidus,NDI)患者血中ADH水平正常或高于正常,患者发生尿崩症是由于其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ADH 的反应性降低所致。已发现部分肾性尿崩症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的2型ADH 受体(V2R)减少或者有功能缺陷,使得抗利尿激素不能通过受体发挥作用。此外,属于这类疾病还有雄激素抵抗征/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 AIS)。雄激素具有促进男性性分化发育的作用,这些作用通过雄激素受体(AR)介导。当AR减少或者因基因突变等原因导致其功能低下时,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性分化发育障碍,表现为男性假两性畸形或特发性无精症和少精症。

(2)受体过度激活导致的疾病由于某些受体蛋白的过度表达,或受体功能获得性突变,即基因突变使受体成为异常的不受控制的激活状态,又称组成型激活(constitutive activation)状态,或者受体的抑制性成分缺陷,都能使细胞内特定信号转导通路过度激活。最典型的例子是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激活型突变导致的甲状腺机能亢进。TSHR存在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的细胞膜上,属G蛋白偶联受体。与TSH结合后,能激活Gs-AC-cAMP-PKA通路、Gq-PLC -DAG-PKC通路及ERK通路等,导致甲状腺素分泌和促进甲状腺增殖效应。已证实TSHR具有失活性突变和功能获得性突变,前者使甲状腺细胞对TSH不敏感,造成TSH抵抗征,患者表现为甲状腺机能减退,而后者导致甲状腺机能亢进。如已在Plummer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甲状腺机能亢进、先天性甲状

腺机能亢进症患者的甲状腺细胞上发现TSHR的激活型突变,导致细胞内cAMP 增高,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高而使患者出现甲亢症状。

2.自身免疫性受体病自身免疫性受体病是体内产生了针对自身受体的抗体所致。抗受体抗体的产生机制至今尚未阐明。现认为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如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受体一级结构改变使受体具有抗原性,或受体原来隐蔽的抗原决定簇暴露,或某一受体蛋白与外来抗原(如感染的病原体)有共同的抗原决定簇,使细胞在对外来抗原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同时,也对相应受体产生交叉免疫反应。此外,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时,将自我当成非我,都有可能导致抗自身受体抗体的产生。

抗受体抗体分为阻断型和刺激型。前者与受体结合后,可阻断受体与配体的结合,从而阻断受体的信号转导通路和效应,导致靶细胞功能低下。后者可模拟信号分子或配体的作用,激活特定的信号转导通路,使靶细胞功能亢进。如已证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分为Graves病(又称Basedow病或毒性甲状腺肿)和桥本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两种。前者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后者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低下。这类患者体内至少有3种抗体:①甲状腺刺激型抗体(TSAb)或甲状腺刺激型免疫球蛋白(TSI),该抗体能模拟TSH的作用,结果使甲状腺素持续升高引起甲亢;②甲状腺抑制型抗体;与TSHR结合后可阻断TSH与受体结合,并抑制甲状腺的功能;③促甲状腺生长免疫球蛋白(TGI),主要刺激甲状腺腺体的生长,与患者的甲状腺肿发生有关。Graves病患者甲亢的发生与体内存在TSAb有关;伴有甲状腺肿大时,可同时存在TGI;而桥本病患者体内则以抑制型抗体为主。

此外,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发现有抗N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的抗体,该抗体能阻断运动终板上的nAChR与乙酰胆碱结合,导致肌肉收缩障碍。

3.继发性受体异常当体内配体浓度发生明显而持续变化时,可以改变自身受体或其他受体的数量和亲和力。使受体数量减少的,称向下调节(down regulation),反之则称为向上调节(up regulation)。这种配体对受体的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具有配体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以及可逆性。已知多种与配体结合的膜受体会被细胞内化(internalization)或内吞。如肾上腺素 2受体与配体结合后,细胞内激活的蛋白激酶A(PKA)和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s, GRK)能依次磷酸化该受体,结果使受体与G蛋白解偶联,并与

抑制蛋白(arrestin )结合,促进受体被内吞。内吞后部分受体被降解,剩余的受体通过再循环重新回到细胞膜被利用(图7-4)。在高浓度激动剂长时间作用下,由于膜受体内化降解增多可导致其数量减少,使靶组织细胞对激动剂的敏感性降低。

(引自Lefkowitz RJ,J Biol Chem, 1998,略修改)

6版图7-3

靶细胞对配体反应性的改变会影响细胞的代谢和功能,并可导致疾病的发生或促进疾病的发展。已有实验表明心衰时血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过高可使β受体下调以及受体与G蛋白解偶联,使细胞内cAMP生成减少,导致去甲肾上腺素的正性肌力作用减弱,从而促进心衰的发展。受体调节性变化还与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关。长时间使用某些药物可致相应受体下调,使组织细胞对药物不敏感。如给哮喘患者长时间用异丙肾上腺素。可使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受体减少或与G蛋白解偶联,造成支气管平滑肌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

(二)受体后的信号转导通路成分异常

受体后的信号转导通路成分异常可以由基因突变所致,主要见于遗传病或者肿瘤(详见第三节)。也可以由于配体异常或者病理性刺激所致,如霍乱弧菌分

201核糖基泌的霍乱肠毒素能选择性催化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中的G s

α亚基精氨酸

化,导致G s

α的GTP酶活性丧失,不能将结合的GTP水解成GDP,从而使G sα处于不可逆性激活状态,持续刺激腺苷酸环化酶(AC),大量生成cAMP,并激活PKA,后者通过使蛋白质磷酸化,促进肠细胞对Cl-、K+的分泌,使水分不断进入肠腔,引起严重的腹泻和脱水,患者可因循环衰竭而死亡。

第三节与信号转导异常有关的疾病举例

受体和细胞信号转导分子异常既可以作为疾病的直接原因,亦可在疾病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促进疾病的发展。细胞信号转导异常可以局限于单个信号或信号转导成分,如上述的遗传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亦可同时或先后累及多个环节甚至多条信号转导途径,造成调节信号转导的网络失衡,使细胞增殖、分化、

凋亡、代谢或功能调控失常,并导致疾病。已有较多研究表明肿瘤、炎症和心血管病等通常具有多环节的复杂的信号转导的改变和异常。

一、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

由于受体数量减少、亲和力降低、受体阻断型抗体的作用、受体功能缺陷及受体后信号转导蛋白的缺陷(如失活性突变等),可使特定信号转导过程减弱或中断,造成靶细胞对该信号的敏感性降低或丧失,进而造成与这种信号转导相关的细胞代谢和功能障碍,并由此引起疾病。如上述的肾性尿崩症和雄激素抵抗征。糖尿病分为I型和II型,I型主要是胰岛素水平降低所致。II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I型,主要表现为靶细胞对胰岛素的不敏感或者抵抗,故又称为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目前该病发病的原因还不清楚,胰岛素受体、受体后的信号转导通路和其效应蛋白的改变是当前该病研究中关注的热点。

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 IR)为酪氨酸蛋白激酶(PTK)型受体(图7-2)。胰岛素与IR结合导致受体的PTK激活,该酶通过胰岛素受体底物(IRS)激活PI-3K及Ras-Raf-MEK-ERK等多条信号转导通路:①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转位到膜上,从而增加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的能力;②使无活性的糖原合酶转为激活的形式,增加糖原的合成;③使基因表达增强,蛋白质合成增加、促进细胞的增殖等。

1. 遗传性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遗传性的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包括Leprechaunism综合征、Rabson-Mendenhall 综合征和A型胰岛素抵抗症。患者一般有家族史,除有严重高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外,多数患者还伴有黑色棘皮及多毛症,面容丑陋。迄今全世界已报道了发生在该病患者中约50多种胰岛素受体的基因突变,突变呈明显的异质性,以点突变为主,分布于受体的胞外区和PTK区。突变可导致受体合成障碍、受体往细胞膜运输受阻、受体与胰岛素亲和力下降、PTK活性降低及受体降解加快等,使得靶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丧失。

2. 自身免疫性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患者多为女性,亦有黑皮及多毛症,除糖尿病外,还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患者血中可测到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以阻断型为主,与受体结合后可阻断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及效应。

3. 继发性胰岛素抵抗已证明体内胰岛素水平持续性增高可以下调IR,导致靶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性下降。如发现部分肥胖者有高胰岛素血症及糖耐量的

异常,并伴细胞表面的IR减少。其原因是肥胖患者通常摄入过多,使餐后血糖浓度明显增高,进而引起血中胰岛素浓度升高,长时间增高的胰岛素可通过下调作用使IR减少,导致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出现糖尿病的症状。节制饮食可阻断这一恶性循环,使胰岛素及受体水平趋向正常。除肥胖外,高血糖和运动不足等也可引起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有报道高葡萄糖的毒性作用可使IR的PTK活性降低,但其机制尚不清楚。

除了受体的异常外,已证明在严重的创伤、应激、感染时,大量产生的应激激素(如糖皮质激素)和细胞因子(如TNF-α)等可通过干扰胰岛素受体后的信号转导途径及细胞内的代谢,导致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并造成糖代谢的紊乱。

二、肿瘤

恶性肿瘤的特征是高增殖、低分化,并具有转移能力。多种致瘤因素,如病毒感染可以导致基因突变,使得原癌基因激活或者抑癌基因失活。而它们的产物中有相当部分是生长因子、受体,或者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蛋白,因此肿瘤的信号转导的改变是多成分、多环节的。肿瘤的早期主要是与增殖、分化、凋亡有关的基因改变,造成调控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信号转导异常,使细胞出现增殖失控、分化受阻和/或凋亡障碍。而晚期则是控制细胞粘附和运动性的基因发生变化,使肿瘤细胞获得了转移性。这里只讨论导致肿瘤细胞过度增殖的信号转导。

(一)促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过强

1.生长因子产生增多自分泌机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已证明多种肿瘤组织能分泌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血小板衍生性生长因子(PD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等。而肿瘤细胞通常具有上述生长因子的受体。因此肿瘤细胞可通过自分泌机制导致自身的增殖。

2.受体的改变

(1)某些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异常增多大量实验表明恶性肿瘤常伴有某些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异常增多,且其表达量与肿瘤的生长速度密切相关。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RTK)是多种生长因子受体以及与其有同源性的癌基因产物。它们与生长因子结合后,可启动Ras-Raf-MEK-ERK通路、PLCγ-DAG-PKC通路、PI-3K-PKB通路等多条信号转导通路,促进基因表达和细胞周期的运行,

导致细胞增殖。如已在多种人的肿瘤细胞,如前列腺癌、乳腺癌、胃肠道肿瘤、卵巢癌中发现有编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的原癌基因c-erb-B的扩增及EGFR的过度表达。EGFR既是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受体,也是TGFα的受体。EGFR增多使肿瘤细胞对TGFα和EGF的反应性增强,促增殖效应更为明显。还有报道神经胶质细胞瘤中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明显增多,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及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细胞膜上的IL-2受体及IL-6受体表达异常增高,且增高值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此外,已在脑胶质瘤、乳腺癌、卵巢癌、结肠癌等多种肿瘤组织中证实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受体、FGF受体以及PDGF受体的高表达。这些生长因子受体能介导相应生长因子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在肿瘤的进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2)突变使受体组成型激活已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证实有RTK的组成型激活突变。如在肺癌、乳腺癌、卵巢癌中发现一种缺失了N端配体结合区的头部截短的EGFR,这种受体处于配体非依赖性的持续激活状态,能持续刺激细胞的增殖和转化。

3.细胞内信号转导蛋白的改变已发现肿瘤中有多种促进增殖的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蛋白改变,在人类肿瘤中发生频率最高的突变是小G蛋白Ras的激活型突变。Ras由单亚基组成,与GTP结合(RasGTP)是其活性形式,而RasGDP 是其非活性形式。生长因子与其受体结合后,能通过接头蛋白(adapter, 如GRB2, Shc)与作为鸟苷酸交换因子(GEF)的SOS形成复合物,SOS促使Ras与GDP 解离,而结合GTP,激活的RasGTP进一步激活Raf-MEK-MAPK/ERK信号转导通路(图7-5),促进细胞增殖。之后Ras通过其内在GTP酶分解GTP,转变为RasGDP,从而终止活性。在肿瘤中最常发现的Ras突变是第12位甘氨酸、13位甘氨酸或61位谷氨酰胺为其他氨基酸残基所取代。导致Ras自身GTP 酶活性下降,使RasGTP不能转变成RasGDP而始终处于GTP结合的活性态,造成Ras-Raf-MEK-ERK通路的过度激活,从而导致细胞的过度增殖与肿瘤的发生。此外,已在一些肿瘤细胞中发现src癌基因的表达增加,src的产物是一种细胞内的酪氨酸蛋白激酶(PTK),可催化下游信号转导蛋白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如磷酸化作为Ras正调控因子的鸟苷酸交换因子(GEF),使Ras转为与GTP结合的激活的形式,RasGTP通过激活Ras-Raf-MEK-ERK通路,促进

细胞异常增殖和肿瘤的发生。

(二)抑制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过弱

细胞癌变过程不仅可由促进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通路过强所致,还可能由生长抑制因子受体的减少、丧失以及受体后的信号转导通路异常,使细胞的生长负调控机制减弱或丧失。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及激活凋亡的作用,TGFβ受体(TβR)是具有丝/苏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受体,受体与配体结合后,能磷酸化下游的Smad蛋白家族,后者以二聚体的形式转入核内,调节靶基因的转录(图7-1),通过抑制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CDK4)的表达,诱导p21wafl、p27kip1和P15ink4b等CDK 抑制因子的产生,将细胞阻滞于G1期。

已发现在肿瘤细胞中,如胃肠癌、肝癌及淋巴瘤中有TGFβⅡ型受体(TβR Ⅱ)的突变,并在多种肿瘤中证实有Smad4的失活、突变或缺失。受体和Smad 的突变可使TGFβ的信号转导障碍,使细胞逃脱TGFβ的增殖负调控从而发生肿瘤。此外,还表明TGFβ可通过促进细胞外基质的生成和刺激肿瘤组织血管的增生,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三、心肌肥厚和心衰

当高血压和瓣膜病时,心肌细胞受到的机械和化学刺激增多。机械刺激主要表现为心肌负荷过重时,心肌细胞受到的牵拉刺激增多;这种牵拉刺激以及由于心泵功能损害,心输出量减少又可以导致神经-内分泌和体液系统激活,使得化学刺激/信号,如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加压素、内皮素以及心肌细胞内一些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等发放增多。它们能通过各自的受体激活相应的信号转导通路,导致心收缩力增强,回心血流增多。牵拉刺激以及化学信号的长时间作用还与心肌肥厚和心肌重构的发生密切相关。此外,上述机械的和化学信号的过度增多或者长时间作用对机体也有有害的作用,表现在可以减弱心肌收缩力,导致心肌细胞的凋亡,从而参与心衰的发生和发展。

(一)参与心肌肥厚发生的信号转导通路

导致心肌肥厚发生的既有上述的化学信号(激素、生长因子等),又有机械信号,它们通过引发心肌细胞内复杂的信号转导通路,激活转录因子,导致基因表达的改变,诱导心肌细胞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并最终导致心肌肥大和心室重构的发生。下面举例说明激活的一些信号转导通路。

1.激活PLC-PKC通路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II以及在心血管疾病中体内增多的神经体液因子和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可以激活磷脂酶C(PLC),产生脂质双信使DAG和IP3。DAG可激活蛋白激酶C (PKC)。此外,牵拉刺激也激活PKC。如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腹主动脉缩窄8小时后,心肌的PKC 活性及IP3明显增高。将心肌细胞培养在硅胶膜上,牵拉膜使心肌细胞伸展,早期即出现磷脂酶C(PLC)的活性增高和PKC的激活。激活的PKC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基因表达,刺激细胞的增殖,故在高血压心肌肥厚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2.激活cAMP- PKA通路去甲肾上腺素等配体与G蛋白耦联受体结合后,可以通过刺激型G蛋白(Gs),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并引发cAMP- PKA通路。蛋白激酶A(PKA)能使多种蛋白磷酸化,并调节其功能。

3.激活MAPK家族的信号通路生长因子、肾上腺素和血管紧张素等化学信号以及牵拉刺激等力学信号还能激活MAPK家族的ERK、JNK和p38。激活的MAPK家族成员能转入核中,通过使转录因子磷酸化调节基因表达,促进心肌细胞的增殖,参与心肌肥大的形成。

4.其他一些信号转导通路牵拉刺激和化学信号(如心肌组织中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等)还能激活心肌细胞中PI-3K-AKT通路和JAK-STAT通路(图7-1),促进心肌细胞的增殖和基质成分(如胶原纤维)的增多和沉积。此外牵拉刺激和多种化学信号不仅能改变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的开放状态,使细胞内Na+、Ca2+ 等阳离子浓度增高,心肌细胞上的钙受体密度升高,其增加幅度与心肌细胞的肥厚程度呈正相关;

心肌肥大能增加心肌的收缩力,有代偿作用。但如心肌过度肥大,可使心肌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能量生成障碍;而心肌基质成分(如胶原纤维)的增多和沉积则可造成心室重构,降低心肌的收缩性和顺应性。

(二)信号转导在心力衰竭发生中的作用

由于持续的心肌负荷过重、心肌梗死、感染、瓣膜疾病等使心肌收缩性降低,导致组织长期灌注不足,会造成循环中诸如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等神经激素大量分泌及心肌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这些长期过度增加的体液因素所导致的信号转导改变可以导致以下结果:

1.β-肾上腺素信号转导缺陷继发性异常儿茶酚胺对心脏有正性肌力作用,因此心输出量减少可致交感神经兴奋,血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增高,这种增高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具有代偿意义。但如长期过度增高,可使β-受体下调以及受体与G蛋白解偶联,形成信号转导缺陷,造成去甲肾上腺素的正性肌力作用减弱,可促进心衰的发展。

2.诱发促心肌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由于心肌是不分裂的细胞,故心肌细胞凋亡在心衰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已证明心力衰竭发生时不但有心肌细胞功能异常,而且还有心肌细胞数量的减少。能导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因素有过度增多的体液因素,如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以及衰竭心脏表达增多的TNF-α等。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β-肾上腺素受体(β-AR)不同亚型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

-AR通路在心肌细胞有的最终效应是不同的。当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时,β

1

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而β

-AR通路在心肌细胞中的作用则相反,是对抗细胞

2

凋亡的。TNF-α与心肌细胞的TNF-α受体1(TNFR-1)结合后,可激活作为细胞凋亡执行器的caspase酶家族,从而引发凋亡。此外在感染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大量生成的活性氧也能导致细胞凋亡。

20多年来细胞信号转导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激动人心的进展,这些进展不仅进一步阐明了细胞生长、分化、凋亡以及功能和代谢的调控机制,揭示了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的关联,还为新疗法和新一代药物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和作用的新靶点。以纠正信号转导异常为目的的生物疗法和药物设计已成为近年来一个新的研究热点。迄今为止,已研制了多种受体的激动剂和拮抗剂、离子通道的阻滞剂、以及蛋白激酶,如PTK、PKC、PKA、p38MAPK的抑制剂等。它们中有些在临床应用时已取得明确的疗效,有些也已显示出一定的应用前景。

(卢建)

主要参考文献

1.卢建.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见:金惠铭主编.病理生理学(第6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101-115

2.Bradshaw RA and Dennis EA (Editors –in –Chief )Handbook of cell

signaling. V olun 1,2,3. Academic Press。2004

3.金惠铭、卢建、殷莲华主编. 细胞分子病理生理学.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2,44~55,64~85,110~126,417~430

4. 4 Chow CJ, et al. Toll-like receptor-4 mediates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signal

transduction. J Biol Chem , 1999, 274(16):10689~10692

植物生理学习题大全——第7章细胞信号转导

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 一. 名词解释 细胞信号转导(siginal transduction):指细胞偶联各种刺激信号与其引起的特定生理效应之间的一些列分子反应机制。 信号(signal):对植物来讲,环境就是刺激,就是信号。 配体(ligand):激素、病原因子等化学信号,称为配体。 受体(receptor):能够特异地识别并结合信号、在细胞内放大和传递信号的物质。 细胞表面受体(cell surface receptor):位于细胞表面的受体。 细胞内受体(intracellular receptor):位于亚细胞组分如细胞核、内质网以及液泡膜上的受体。 跨膜信号转换(transmembrance transduction):信号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通过受体将信号传递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受体激酶:位于细胞表面的一类具有激酶性质的受体。 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s):将作用于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到细胞内,使之产生生理效应的细胞内信使。 级联反应(cascade):在连锁的酶促反应中,前一反应的产物是后一反应的催化剂,每进行一次修饰反应,就使调节信号产生一次放大作用。 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PK):一类催化蛋白质磷酸化反应的酶。 第一信使(first messenger):能引起胞内信号的胞间信号和环境刺激,亦称为初级信使。 蛋白质磷酸化作用(protein phosphorylation):是指由蛋白激酶催化把磷酸基转移到底物蛋白质氨基酸残基的过程。 双信使系统(double messenger system):胞外刺激使PIP2转化为IP3和DAG两个第二信使,引发IP3/Ca2+和DAG/PKC两条信号转导途径,在细胞内沿两个方向传递,这样的信号系统称之为双信使系统。 二. 缩写符号 HK:组氨酸激酶RR:应答调控蛋白RLK:类受体蛋白激酶 CaM:钙调蛋白CDPK:钙依赖型蛋白激酶 PIP2:4,5-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IP:4-二磷酸磷脂酰肌醇 PLC:磷脂酶C IP3:三磷酸肌醇DAG:二酰甘油 PKC:蛋白激酶C PK:蛋白激酶PP:蛋白磷酸酶 三. 简答题

第七章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卢建

总字数:19,361 图:5 表:0 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第一节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概述 一、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二、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调节靶蛋白活性的主要方式 第二节信号转导异常发生的环节和机制 一、细胞外信号发放异常 二、受体或受体后信号转导异常 第三节与信号转导异常有关的疾病举例 一、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 二、肿瘤 三、心肌肥厚和心衰

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细胞信号转导系统(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或cell signaling system)由能接收信号的特定受体、受体后的信号转导通路以及其作用的靶蛋白所组成。细胞信号转导系统具有调节细胞增殖、分化、代谢、适应、防御和凋亡等作用,它们的异常与疾病,如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某些神经精神性疾病以及多种遗传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受体和细胞信号转导分子异常既可以作为疾病的直接原因,引起特定疾病的发生;亦可在疾病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促进疾病的发展。细胞信号转导异常可以局限于单一成分(如特定受体)或某一环节,亦可同时或先后累及多个环节甚至多条信号转导途径,造成调节信号转导的网络失衡。对信号转导系统与疾病关系的研究不仅有助于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还能为新药设计和发展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思路和作用靶点。 第一节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概述 信号转导过程包括细胞对信号的接受,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和信号在细胞内的传递。激活的信号转导通路对其靶蛋白的表达或活性/功能的调节,如导致如离子通道的开闭、蛋白质可逆磷酸化反应以及基因表达改变等,导致一系列生物效应。 一、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细胞的信号包括化学信号和物理信号,物理信号包括射线、紫外线、光信号、电信号、机械信号(摩擦力、压力、牵张力以及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所产生的切应力等)以及细胞的冷热刺激等。已证明物理信号能激活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但是与化学信号相比,目前多数物理信号是如何被细胞接受和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的尚不清楚。 化学信号又被称为配体(ligand),它们包括:①可溶性的化学分子如激素、神经递质和神经肽、细胞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局部化学介质如前列腺素、细胞

第15章--细胞信号转导习题

第十五章细胞信号转导 复习测试 (一)名词解释 1. 受体 2. 激素 3. 信号分子 4. G蛋白 5. 细胞因子 6. 自分泌信号传递 7. 蛋白激酶 8. 钙调蛋白 9. G蛋白偶联型受体 10. 向上调节 11. 细胞信号转导途径 12. 第二信使 (二)选择题 A型题: 1. 关于激素描述错误的是: A. 由内分泌腺/细胞合成并分泌 B. 经血液循环转运 C. 与相应的受体共价结合 D. 作用的强弱与其浓度相关 E. 可在靶细胞膜表面或细胞内发挥作用 2. 下列哪种激素属于多肽及蛋白质类: A. 糖皮质激素 B. 胰岛素 C. 肾上腺素 D. 前列腺素 E. 甲状腺激素 3. 生长因子的特点不包括: A. 是一类信号分子 B. 由特殊分化的内分泌腺所分泌 C. 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D. 主要以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发挥作用 E. 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或多肽 4. 根据经典的定义,细胞因子与激素的主要区别是: A. 是一类信号分子 B. 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C. 由普通细胞合成并分泌 D. 可调节靶细胞的生长、分化 E. 以内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发挥作用 5. 神经递质、激素、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可通过下列哪一条共同途径传递信号:

A. 形成动作电位 B. 使离子通道开放 C. 与受体结合 D. 通过胞饮进入细胞 E. 自由进出细胞 6. 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A. 多糖 B. 长链不饱和脂肪酸 C. 生物碱 D. 蛋白质 E. 类固醇 7. 受体的特异性取决于: A. 活性中心的构象 B. 配体结合域的构象 C. 细胞膜的流动性 D. 信号转导功能域的构象 E. G蛋白的构象 8. 关于受体的作用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特异性较高 B. 是可逆的 C. 其解离常数越大,产生的生物效应越大 D. 是可饱和的 E. 结合后受体可发生变构 9. 下列哪项与受体的性质不符: A. 各类激素有其特异性的受体 B. 各类生长因子有其特异性的受体 C. 神经递质有其特异性的受体 D. 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 E. 受体只存在于细胞膜上 10. 下列哪种受体是催化型受体: A. 胰岛素受体 B. 甲状腺激素受体 C. 糖皮质激素受体 受体 D. 肾上腺素能受体 E. 活性维生素D 3 11. 酪氨酸蛋白激酶的作用是: A. 使蛋白质结合上酪氨酸 B. 使含有酪氨酸的蛋白质激活 C. 使蛋白质中的酪氨酸激活 D. 使效应蛋白中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 E. 使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分解 12. 下列哪种激素的受体属于胞内转录因子型: A. 肾上腺素 B. 甲状腺激素 C. 胰岛素 D. 促甲状腺素 E. 胰高血糖素

第15章--细胞信号转导习题

第十五章细胞信号转导 复习测试(一)名词解释 1. 受体 2. 激素 3. 信号分子 4. G蛋白 5. 细胞因子 6. 自分泌信号传递 7. 蛋白激酶 8. 钙调蛋白 9. G蛋白偶联型受体 10. 向上调节 11. 细胞信号转导途径 12. 第二信使 (二)选择题 A型题: 1. 关于激素描述错误的是: A. 由内分泌腺/细胞合成并分泌 B. 经血液循环转运 C. 与相应的受体共价结合 D. 作用的强弱与其浓度相关 E. 可在靶细胞膜表面或细胞内发挥作用 2. 下列哪种激素属于多肽及蛋白质类: A. 糖皮质激素 B. 胰岛素 C. 肾上腺素 D. 前列腺素 E. 甲状腺激素 3. 生长因子的特点不包括: A. 是一类信号分子 B. 由特殊分化的内分泌腺所分泌 C. 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D. 主要以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发挥作用

E. 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或多肽 4. 根据经典的定义,细胞因子与激素的主要区别是: A. 是一类信号分子 B. 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C. 由普通细胞合成并分泌 D. 可调节靶细胞的生长、分化 E. 以内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发挥作用 5. 神经递质、激素、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可通过下列哪一条共同途径传递信号: A. 形成动作电位 B. 使离子通道开放 C. 与受体结合 D. 通过胞饮进入细胞 E. 自由进出细胞 6. 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A. 多糖 B. 长链不饱和脂肪酸 C. 生物碱 D. 蛋白质 E. 类固醇 7. 受体的特异性取决于: A. 活性中心的构象 B. 配体结合域的构象 C. 细胞膜的流动性 D. 信号转导功能域的构象 E. G蛋白的构象 8. 关于受体的作用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特异性较高 B. 是可逆的 C. 其解离常数越大,产生的生物效应越大 D. 是可饱和的 E. 结合后受体可发生变构 9. 下列哪项与受体的性质不符: A. 各类激素有其特异性的受体 B. 各类生长因子有其特异性的受体 C. 神经递质有其特异性的受体 D. 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

第七章 细胞信号转导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 一、英译中(Translate) 1.primary messenger() 2.calcium homeostasis() 3. cell surface receptor() 4. protein kinase,PK() 5. ion-channel-linded receptor() 6. adenylyte cyclase() 7. diacylglycerol,DAG() 8. calcium-dependent protein kinase,CDPK() 9. heterotrimeric GTP binding protein() 10.cross talk() 11.extracellular domain() 12.amplitude modulation() 二、中译英(Translate) 1、细胞信号转导() 2、配体() 3、钙调素() 4、GTP结合蛋白() 5、第二信使() 6、G蛋白连接受体() 7、三磷酸肌醇()

8、蛋白磷酸酶() 9、类受体蛋白激酶() 10、级联() 11、受体酪氨酸激酶() 12、跨膜 螺旋() 13、胞内蛋白激酶催化结构域() 14、调敏机制() 三、名词解释(Explain the glossary) 1、细胞信号转导 2、受体 3. calmodulin 4. signal transduction 四、是非题(对的打“√”,错的打“×”)(True or false) 1、土壤干旱时,植物根尖合成ABA引起保卫细胞内的胞质钙 离子等一系列信号转导,其中ABA是第二信使。() 2、植物细胞中不具有G蛋白连接受体。() 3、G蛋白具有放大信号作用。() 4、受刺激后胞质的钙离子浓度会出现短暂的、明显的下降.() 5、少数植物具有双信使系统。() 6、钙调素是一种不耐热的球蛋白。() 7、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是生物体内一种普遍的翻译后修饰方 式。() 8、植物细胞壁中的CaM促进细胞增殖、花粉管萌发和细胞长 壁。() 五、选择题(Choose the best answer for each question)

第十一章 细胞的信号转导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细胞的信号转导 一、名词解释 1、细胞通讯 2、受体 3、第一信使 4、第二信使 5、G 蛋白 6、蛋白激酶A 二、填空题 1、细胞膜表面受体主要有三类即、、和。 2、在细胞的信号转导中,第二信使主要有、、、和。 3、硝酸甘油之所以能治疗心绞痛是因为它在体内能转化为,引起血管,从而减轻的负荷和的需氧量。 三、选择题 1、能与胞外信号特异识别和结合,介导胞内信使生成,引起细胞产生效应的是( )。 A、载体蛋白 B、通道蛋白 C、受体 D、配体 2、下列不属于第二信使的是()。 A、cAMP B、cGMP C、DG D、CO 3、下列关于信号分子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身不参与催化反应 B、本身不具有酶的活性 C、能够传递信息 D、可作为酶作用的底物 4、生长因子是细胞内的()。 A、结构物质 B、能源物质 C、信息分子 D、酶 5、肾上腺素可诱导一些酶将储藏在肝细胞和肌细胞中的糖原水解,第一个被激活的酶是()。 A、蛋白激酶A B、糖原合成酶 C、糖原磷酸化酶 D、腺苷酸环化酶 6、()不是细胞表面受体。 A、离子通道 B、酶连受体 C、G蛋白偶联受体 D、核受体 7、动物细胞中cAMP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活化()。 A、蛋白激酶C B、蛋白激酶A C、蛋白激酶K D、Ca2+激酶 8、在G蛋白中,α亚基的活性状态是()。 A、与GTP结合,与βγ分离 B、与GTP结合,与βγ聚合 C、与GDP结合,与βγ分离 D、与GDP结合,与βγ聚合

9、下面关于受体酪氨酸激酶的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 A、是一种生长因子类受体 B、受体蛋白只有一次跨膜 C、与配体结合后两个受体相互靠近,相互激活 D、具有SH2结构域 10、在与配体结合后直接行使酶功能的受体是 A、生长因子受体 B、配体闸门离子通道 C、G蛋白偶联受体 D、细胞核受体 11、硝酸甘油治疗心脏病的原理在于 A、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生成cAMP B、激活细胞膜上的GC,生成cGMP C、分解生成NO,生成cGMP D、激活PLC,生成DAG 12、霍乱杆菌引起急性腹泻是由于 A、G蛋白持续激活 B、G蛋白不能被激活 C、受体封闭 D、蛋白激酶PKC功能异常 13下面由cAMP激活的酶是 A、PTK B、PKA C、PKC D、PKG 14下列物质是第二信使的是 A、G蛋白 B、NO C、GTP D、PKC 15下面关于钙调蛋白(CaM)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Ca2+信号系统中起重要作用 B、必须与Ca2+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C、能使蛋白磷酸化 D、CaM激酶是它的靶酶之一16间接激活或抑制细胞膜表面结合的酶或离子通道的受体是 A、生长因子受体 B、配体闸门离子通道 C、G蛋白偶联受体 D、细胞核受体 17重症肌无力是由于 A、G蛋白功能下降

七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版

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下列关于细胞信号转导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之间具有相互联系作用 B.细胞受体分为膜受体和核受体 C.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属于核受体 D.细胞信号转导过程是由细胞内一系列信号转导蛋白的构象、活性或功能变化来实现的E.细胞内信使分子能激活细胞内受体和蛋白激酶 2.下列关于细胞信号转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机体所有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信号转导和调控下进行的 B.细胞通过受体感受胞外信息分子的刺激,经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的转换而影响生物学功能 C.不溶性信息分子需要与膜表面的特殊受体相结合,才能启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 D.脂溶性信息分子需与胞外或核内受体结合,启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 E.G蛋白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其配体以生长因子为代表 3.有关G蛋白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G蛋白是指与鸟嘌呤核苷酸可逆性结合的蛋白质家族 B.G蛋白是由αβγ亚单位组成的异三聚体 C.Gα上的GTP被GDP取代,这是G蛋白激活的关键步骤 D.小分子G蛋白只具有G蛋白α亚基的功能 E.G蛋白偶联受体由单一肽链7次穿越细胞膜

4.信号转导通路对靶蛋白调节最重要的方式是 A.通过G蛋白调节B.通过可逆性磷酸化调节C.通过配体调节 D.通过受体数量调节E.通过受体亲和力调节 5.迄今发现的最大受体超家族是 A.GPCR超家族B.细胞因子受体超家族C.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家族 D.离子通道型受体家族E.PSTK型受体家族 6.调节细胞增殖与肥大最主要的途径是 A. DG-蛋白激酶C途径 B. 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 C. 腺苷酸环化酶途径 D. 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 E. 鸟氨酸环化酶途径 7.下列关于PI-3K-PKB通路的叙述错误的是 A.活化的PI-3K产物可激活磷脂酰肌醇依赖性激酶PKD1 B.在胰岛素调节糖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 C.在PI-3K-PKB通路中有PLCγ的激活 D.可促进细胞存活和抗凋亡 E.可参与调节细胞的变形和运动 8.下列关于信号转导异常原因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通过Toll样受体家族成员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在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免疫和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B.体内某些信号转导成分是致癌物作用的靶点 C.TSHR的失活性突变可造成TSH抵抗征,患者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 D.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甲亢患者常常伴有TSHR的失活性突变 E.自身免疫性受体病是由于患者体内产生了抗某种自身受体的抗体所致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简介】 细胞通过受体感受胞外信号分子的刺激,经复杂的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的转换而影响其生物学功能,该过程称为细胞信号转导。水溶性信号分子及某些脂溶性信号分子不能穿过细胞膜,通过与膜表面受体相结合而激活细胞内信号分子,经信号转导的级联反应将细胞外信号传递至胞浆或核内,调节靶细胞功能,该过程称为跨膜信号转导。脂溶性信号分子能穿过细胞膜,与位于胞浆或核内的受体相结合并激活之,活化的受体作为转录因子,改变靶基因的转录活性而诱导细胞特定的应答反应。在病理情况下,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一个或多个环节异常,可导致细胞代谢及功能紊乱或生长发育异常。近年来,人们已经认识到大多数疾病与细胞外或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异常有关。信号转导治疗的概念进入了现代药物研究的最前沿。 【要求】 掌握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跨膜信号转导的概念,掌握细胞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 熟悉细胞信号转导障碍与疾病的关系 了解细胞信号转导调控与疾病防治措施 细胞信号转导系统具有调节细胞增殖、分化、代谢、适应、防御和凋亡等多方面的作用,它们的异常与疾病,如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某些神经精神性疾病以及多种遗传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受体和细胞信号转导分子异常既可以作为疾病的直接原因,引起特定疾病的发生;亦可在疾病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促进疾病的发展。某些信号转导蛋白的基因突变或多态性虽然并不能导致疾病,但它们在决定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疾病对药物的敏感性方面起重要作用。细胞信号转导异常可以局限于单一成分(如特定受体)或某一环节,亦可同时或先后累及多个环节甚至多条信号转导途径,造成调节信号转导的网络失衡。对信号转导系统与疾病关系的研究不仅有助于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还能为新药设计和发展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思路和作用靶点。 第一节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概述 生物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接触着来自细胞内或者细胞外的各种各样信号。细胞通过位于胞膜或胞内的受体感受胞外信息分子的刺激,经复杂的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的转换而影响其生物学功能,这一过程称为细胞信号转导(cell signal transduction)。典型的细胞信号转导过程通常包括①信号发放:细胞合成和分泌各种信号分子;②接受信号:靶细胞上的特异受体接受信号并启动细胞内的信号转导;③信号转导:通过多个信号转导通路调节细胞代谢、功能及基因表达;④信号的中止:信号的去除及细胞反应的终止。 一、信号以及细胞转导信号的要素 (一)细胞信号的种类 一般说来,能够介导细胞反应的各种刺激都称为细胞信号。细胞信号按照其形式不同可分为物理信号、化学信号和生物信号。生物细胞所接受的信号有多种多样,从这些信号的自然性质来说,可以分为物理信号、化学信号和生物学信号等几大类,它们包括光、热、紫外线、X-射线、离子、过氧化氢、不稳定的氧化还原化学物质、生长因子、分化因子、神经递质和激素等等。在这些信号中,最经常、最普遍、最广泛的信号应该说是化学信号。 化学信号种类繁多,包括激素(hormone)、神经递质(nerve mediator)、细胞因子

第九章 细胞信号转导知识点总结

第九章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通讯:一个信号产生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又称配体)传递到另一个靶细胞并与其相应的受体相互作用,然后通过信号转导产生靶细胞内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靶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 信号传导:是指信号分子从合成的细胞中释放出来,然后进行传递。信号传导强调信号的产生、分泌与传送。 信号转导:是指信号的识别、转移与转换,包括配体与受体的结合、第二信使的产生及其后的级联反应等。信号转导强调信号的接收与接收后信号转换的方式与结果。 受体:是一类能够结合细胞外特异性信号分子并启动细胞反应的蛋白质。 第二信使:细胞外信号分子不能进入细胞,它作用于细胞表面受体,经信号转导,在细胞内产生非蛋白类小分子,这种细胞内信号分子称为第二信使。 分子开关:细胞信号传递级联中,具有关闭和开启信号传递功能的分子。 信号通路:细胞接受外界信号,通过一整套特定机制,将胞外信号转化为胞内信号,最终调节特定基因表达,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这种反应系列称为细胞信号通路。 G蛋白偶联受体:指配体-受体复合物与靶细胞的作用是要通过与G蛋白的偶联,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从而将细胞外信号跨膜传递到胞内影响细胞行为的受体。 cAMP信号通路:细胞外信号与细胞相应受体结合,导致细胞内第二信使cAMP 水平的变化而引起细胞反应的信号通路。 (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双信使系统:胞外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激活膜上的磷脂激酶C,使质膜上的PIP2分解成IP3和DAG两个第二信使,将胞外信号转导为胞内信号,两个第二信使分别激活两种不同的信号通路,即IP3-Ca2+和DAG-PKC途径,实现对胞外信号的应答,因此将这种信号通路称为“双信使系统”。 钙调蛋白: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的Ca2+应答蛋白。 Ras蛋白:Ras基因的产物,分布于质膜胞质侧,结合GTP时为活化状态,结合GDP时失活状态,因此Ras蛋白属于GTP结合蛋白,具有GTP酶活性,具有分子开关的作用。

第七章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一、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典型的膜受体 ( ) A.乙酰胆碱受体 B.异丙肾上腺素受体 C.胰岛素受体 D.γ干扰素受体 E.糖皮质激素受体 2.介导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的受体属于 ( ) A.离子通道受体 B.G蛋白偶联受体 C.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 D.核受体 E.细胞粘附受体 3.核受体本质是配体激活的 ( ) A.丝/苏氨酸蛋白激酶 B.酪氨酸蛋白激酶 C.离子通道受体 D.转录因子 E.效应器 4.信号转导系统对靶蛋白调节的最重要方式是通过 ( ) A.DNA的甲基化 B.蛋白质的糖基化 C.DNA的乙酰化 D.蛋白质可逆的磷酸化 E.蛋白质的磷酸化 5.激素抵抗综合征是由于 ( ) A.激素合成减少 B.激素降解过多 C.靶细胞对激素反应性降低 D.靶细胞对激素反应性过高 E.以上都不是 6.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的主要信号转导异常是 ( ) A.促甲状腺素分泌减少 B.促甲状腺素受体下调或减敏 C.Gs含量减少 D.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刺激性抗体的作用 E.TSH受体阻断性抗体的作用 7.霍乱毒素对G蛋白的作用是 ( ) A.促进Gs与受体结合 B.刺激Gs生成 C.使Gs的GTP酶活性增高

D.使Gs的GTP酶活性抑制或丧失 E.抑制Gi与受体结合 8.下列哪项不是激活NF- KB的因素 ( ) A.TNF B.病毒 C.糖皮质激素 D.活性氧 E.内毒素 9.肿瘤中小G蛋白Ras最常见的突变可导致 ( ) A.Ras的表达减少 B.Ras的失活 C.Ras与GDP解离障碍 D.Ras自身的GTP酶活性降低 E.Ras激活ERK通路的能力降低 10.家族性肾性尿崩症发病的关键环节是 ( ) A.腺垂体合成和分泌ADH减少 B.肾髓质病变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对ADH反应性降低 C.基因突变使ADH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障碍 D.基因突变使腺苷酸环化酶含量减少 E.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的水通道增多 11.肿瘤的细胞信号转导异常有 ( ) A.生长因子分泌过多 B.生长因子受体过度激活 C.Ras持续激活 D.抑制细胞增殖的信号减弱 E.以上都是 12.死亡受体(如I型TNFa受体)介导细胞凋亡主要通过激活 ( ) A.蛋白激酶A(PKA) B.Ca2+/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 C.蛋白激酶C(PKC) D.NF-kB E.caspases 二、问答题 1.简述细胞信号转导系统的组成、生理作用及异常的病理意义。 2.试述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3.何谓自身免疫性受体病,举例说明受体自身抗体的种类和作用。 4.试述激素抵抗综合征的发生机制。 5.信号转导障碍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6.简述糖皮质激素的抗炎机制。 7.试从激素、受体以及信号转导通路调节的靶蛋白这几个不同层次阐述尿崩症的发生机制。 8.简述受体调节的类型和生理病理意义。 9.试述信号转导改变在高血压心肌肥厚发生中的作 用。 10.以LPS的信号转导为例,简述信号转导与炎症启动和放大的关系。

第七章 细胞信号转导

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 一、名词解释 1.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细胞内外的信号,通过细胞的转导系统转换,引起细胞生理反应的过程。 2.化学信号(chemical signals) 细胞感受刺激后合成并传递到作用部位引起生理反应的化学物质。 3.物理信号(physical signal) 细胞感受到刺激后产生的能够起传递信息作用的电信号和水力学信号等物理性因子。 4.G蛋白(G protein) 全称为GTP结合调节蛋白(GTP binding regulatory protein),此类蛋白由于其生理活性有赖于三磷酸鸟苷(GTP)的结合以及具有GTP水解酶的活性而得名。在受体接受胞间信号分子到产生胞内信号分子之间往往要进行信号转换,通常认为是通过G蛋白偶联起来,故G蛋白又称为偶联蛋白或信号转换蛋白。 5.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 能被胞外刺激信号激活或抑制的、具有生理调节活性的细胞内因子。第二信使亦称细胞信号传导过程中的次级信号。在植物细胞中的第二信使系统主要是钙信号系统、肌醇磷脂信号系统和环核苷酸信号系统等。 6.筛管分子-伴胞复合体(sieve element-companion cell,SE-CC) 筛管通常与伴胞配对,组成筛管分子-伴胞复合体。源端的SE-CC是同化物装载的埸所,库端的SE-CC是同化物卸出的埸所,茎和叶柄等处中SE-CC的筛管是同化物长距离运输的通道。 7.钙调素(calmodulin,CaM) 是最重要的多功能Ca2+信号受体,为单链的小分子酸性蛋白。当外界信号刺激引起胞内Ca2+浓度上升到一定阈值后,Ca2+与CaM结合,引起CaM构象改变。而活化的CaM又与靶酶结合,使其活化而引起生理反应。 8.蛋白激酶 (protein kinase,PK) 此酶的催化作用是将ATP或GTP的磷酸基团转移到底物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残基上,从而引起相应的生理反应,以完成信号转导过程。 9.蛋白磷酸酯酶(protein phosphatase,PP),或称蛋白磷酸酶,催化底物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残基上的脱磷酸化作用,从而引起相应的生理反应,以完成信号转导过程。 10.环腺苷酸(cyclic AMP,cAMP),或称环一磷酸腺苷,胞内信号分子,可起第二信使径用,致活细胞内的蛋白激酶,从而催化蛋白质磷酸化反应。 二、缩写符号 1.CaM 钙调素 2.PK 蛋白激酶 3.PP 蛋白磷酸酯酶 4.PKC 蛋白激酶C 5.cAMP 环腺苷酸 三、填空域选择填空 1.植物细胞的信号分子按其作用范围可分为信号分子和信号分子。对于细胞信号传导的分子途径,可分为四个阶段,

细胞信号转导1章

第一篇基础篇 第一章绪论 1.细胞信号转导研究的内容、任务和意义 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主要受遗传信息及环境变化信息的调节控制。遗传基因决定个体发育的基本模式,其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环境的刺激或环境信息;其中,对于细胞而言,环境信息包括生物体的外界环境和体内环境信息两个方面。有人认为,在遗传密码破译及转录、翻译的基本规律获得突破之后,如何控制细胞的基因表达及增殖、分化、发育就成为生物学的最大挑战;环境刺激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这就是目前称之为“细胞信号转导”(singal transduction)研究的主要内容,它研究细脑感受、转导环境刺激的分子途径及其在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如何调节基因表达和代谢生理反应。 人们早巳开始意识到,生物体内存在调节物质和能量代谢的信号系统。生物细胞内进行着十分错综复杂的新陈代谢过程。有人曾将发生在细胞内的复杂代谢反应用电路形式显示出来,看起来就像一个迷官。如果细胞对复杂的代谢过程没有精巧的调节控制机制,那是不可思议的。100多年前,法国生理学家claude Bernard就对生理参数稳定性有深刻的理解,他认为“内环境的恒定性是有机体自出和独立生存的基本条件”。当外界环境改变和有机体本身状态改变时,内环境的恒定即可能遭到破坏,如果细胞本能进行调节控制,恢复恒定,生物体就不可能生存下去。1929年,美国生理学家w.B.Cannon提出体内“恒稳态”(homeostasis)的概念,来表示生物体内不断通过复杂的调节过程所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最初“恒稳态”是指人体中体温、血压、血统、血糖等参数的相对恒定状态。“恒稳态。的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正常细胞在代谢过程中,其中间产物很少堆积,这种堆积常常是有害的,甚至是致命的。正常细胞代谢速率被调情控制在—个十分精密的范围内,使得各种物质浓度处于执行功能所需的最适状态。 生物细胞的信号系统,在代谢调节控制广起重要的作用,因为生物体内的大分子、细胞器、细胞、组织和器官在空间上是相互隔离的,生物体与环境之间更是如此。根据信息论的基本观点两个空间隔离的组分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协调一致,不管是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有信号的传输或信息的交流。因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时,不但有物质与能量的变化,即存在物质流与能景流外,还存在信息流。我国著名生物学家贝时璋教授指出:“什么是生命活动?根据生物物理学的观点。无非是自然界三个量综合运动的表现,即物质、能量和信息在生命系统中无时无刻地在变化,这三个量有组织、有秩序的活动,是生命的基础”。而正是这个信息流,起着调控物质与能量代谢的做用。所以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在讨论“生命是什么”这个问题时,更进一步提出“生命的基本问题是信息问题”这一论点。 高等生物中的内分泌激素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是人们早已认知的生物信号系统,并曾称之为“细胞通讯”。自本世纪下半叶以来,一方面受到信息论、控制论现代科学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生物学本身对激素、神经递质等生物体内细胞间信号分子作用机理研究的深入,以及生物外环境——光、声、辐射、电磁场、温度、水分、气体、甚至病原微生物等对生物体及其细胞代谢、生长发育在细胞及分子水平作用机理研究的深入,人们对生物信息流认识有了长足的进步。究的深入,人们对生物信息流的认识有了长足的进步。如:1955年Sutherland提出cAMP为第二信使学说以来,揭开了胞间激素信使向胞内信使转导过程研究的新篇章;70年代初,Ca2+受体蛋白——钙调素(calmodulin)的发现及其功能研究使Rasmussen在1978年提出ca2+第二信使学说;而后,质膜肌醇磷脂代谢途径产生的另外两个胞内信使—一IP3与DG也在1983—1984年被Berridge等人阐明;在此期间,激素、生长因子、神经递质受体的研究,G蛋白的发现,依赖胞内信使的蛋白质磷酸化的研究及其

第15章细胞信息转导

第15章细胞信息转导 学习要求 1.掌握细胞信息传递得概念、方式与通路;信息物质分类;七跨膜受体与单跨膜受体得结构;AC—cAMP-PKA通路、PLC-IP3/DAG-PKC通路与Ras—MAPK途径得特点. 2。熟悉信息分子、受体等物质得特点与作用机制;JAK—STAT途径与核因子κB 途径得参与成分及调节机制。 3.了解信息途径得交互联系,细胞信息转导与医学得关系。 基本知识点 一、细胞信号转导概述 细胞信号转导就是多细胞生物对环境应答引起生物学效应得重要过程。信号转导过程包括:特定得细胞释放信息物质→信息物质经扩散或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与靶细胞得受体特异性结合→受体对信号进行转换并启动靶细胞信使系统→靶细胞产生生物学效应。目前已知得细胞间信息物质得化学本质有蛋白质与肽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固醇激素、脂酸衍生物与气体分子等. 细胞膜与细胞内存在细胞间化学信号得受体,分别接受水溶性与脂溶性化学信号。受体与配体结合具有高度专一性、高度亲与力、可饱与性、可逆性及特定得作用模式等特点。 二、细胞内信号转导相关分子 细胞内众多分子参与信号转导。主要得细胞内生物化学变化就是小分子第二信使得浓度与分布得变化及蛋白质构象得变化。蛋白激酶与蛋白磷酸酶、GTP结合蛋白就是两大类最重要得信号转导通路开关分子。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得结构基础就是蛋白质复合 、SH3等蛋白质相互作用结构域,多种衔接蛋物,蛋白质相互作用得结构基础就是SH 2 白与支架蛋白就是构成蛋白质复合物得重要分子。 三、各种受体介导得细胞内基本信号转导通路 细胞膜受体介导得信号转导就是本章讨论得重点内容。离子通道型膜受体就是化学信号与电信号转换器,介导多种神经递质信号.七跨膜受体通过G蛋白得活化传递信号,故又称为G蛋白偶联受体(GPCR)。重要得GPCR信号通路有AC-cAMP-PKA与PLC—IP3/DAG—PKC等,第二信使得变化就是GPCR信号通路得共同特征.单跨膜受体依赖于酶得催化作用传递信号,酶活性可以存在于受体本身,也可以存在于直接与受

细胞信号转导及与相关疾病综述

细胞信号转导及与相关疾病综 ——广医大李雪银孔颖诗郭欣仪张淑珍谭丞茵小组 摘要:由于细胞的信号转导功能就是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所以信号转导通路及信号分子、信号分子间的以及信号通路间的相互 作用的改变,是许多人类疾病的分子基础,这已在癌症、动脉硬化、 心肌肥大、炎症疾病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发展的病理机制研究中取 得了显著进展。 关键词:信号转导,受体,配体,介导等 一、信号传导的概念:是指生物学信息(兴奋或抑制)在细胞间或细胞内 转换和传导,并产生生物效应的过程。信号转导的核心在于通过特定 信号通路进行生物信息的细胞内转换与传递过程并涉及对相关蛋白 质基因表达过程的调控。 二、信号转导的生理意义:1)其本质上就是细胞核分子水平的功能调节, 是机体生命活动中的生理功能调节的基础。2)信号转导中的信号指 的是生物学信号,可以是物理信号,如电、声光等,更多的是以化学 物质为载荷物体的化学信号,如激素、神经递质等。3)信号转导的 结果即生物效应是各式各样的,可为对靶细胞功能的硬性,或为对靶 细胞代谢、分化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甚至是对靶细胞形态结构和生存 状态等方面的影响。 三、与信号转导作用有关物质的概念与性质 1)受体:是指细胞中具有接受和转导信息功能的蛋白质,分布于细胞膜中的受体称为膜受体,位于细胞质内和核内的受体 则称之为胞质受体和核受体①离子通道型受体:是一种同时 具有受体和离子通道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属于化学门控通道, 他们接受的化学信号绝大多数是神经递质,激活后可引起离 子的跨膜流动。②G蛋白耦联受体:是指激活后作用于之耦 联的G蛋白,然后一发一系列以信号蛋白为主的级联反应而 完成跨膜信号转导的一类受体。③酶联型受体:是指自身就 具有酶的活性或能与酶结合的膜受体。④招募型受体:也是 单个跨膜受体,受体分子的胞内域没有任何酶的活性,故不 能进行生物信号的放大。⑤核受体:实质上是激素调控特定 蛋白质转录的一大类转录调节因子,包括类固醇激素,维生 素D3受体,甲状腺激素受体和维甲酸受体等。 2)配体:凡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活性物质称之为配体 3)G蛋白耦联受体:是指激活后作用于与之耦联的G蛋白,然后引发一系列以信号为主的级联反应而完成跨膜信号转导的一类 受体。 4)G蛋白:是鸟苷酸结合蛋白的简称,是G蛋白耦联受体联系胞内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 5)G蛋白效应器:是指G蛋白直接作用的靶标,包括效应器酶、膜离子通道以及膜转运蛋白等。 6)第二信使:是指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细胞外信号分子(第一信使)作用于膜受体后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

第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

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 名词解释 1、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 将磷酸基团转移到其他蛋白质上的酶,通常对其他蛋白质的活性具有调节作用。 2、蛋白激酶C protein kinase C 一类多功能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可磷酸化多种不同的蛋白质底物。 3、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 第一信使分子(激素或其他配体)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在细胞内产生或释放到细胞内的小分子物质,如cAMP,IP3,钙离子等,有助于信号向胞内进行传递。 4、分子开关molecular switch 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通过结合GTP与水解GTP,或者通过蛋白质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而开启或关闭蛋白质的活性。 5、磷脂酶C phospholipid C 催化PIP2分解产生1,4,5-肌醇三磷酸(IP3)和二酰甘油(DAG)两个第二信使分子。 6、门控通道gated channel 一种离子通道,通过构象改变使溶液中的离子通过或阻止通过。依据引发构象改变的机制的不同,门控通道包括电位门通道和配体门通道两类。 7、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 突触前端释放的一种化学物质,与突触后靶细胞结合,并改变靶细胞的膜电位。 8、神经生长因子nerves growth factor,NGF 神经元存活所必需的细胞因子 9、受体receptor 任何能与特定信号分子结合的膜蛋白分子,通常导致细胞摄取反应或细胞信号转导。10、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receptor mediated endocytosis 通过网格蛋白有被小泡从胞外基质摄取特定大分子的途径。被转运的大分子物质与细胞表面互补性的受体结合,形成受体-配体复合物并引发细胞质膜局部内化作用,然后小窝脱离质膜形成有被小泡而将物质吞入细胞内。 11、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 能将自身或胞质中底物上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的细胞表面受体。主要参与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调控。 12、调节型分泌regulated secretion 细胞中已合成的分泌物质先储存在细胞质周边的分泌泡中,在受到适宜的信号刺激后,才与质膜融合将内容物分泌到细胞表面。 13、细胞通讯cell communication 信号细胞发出的信息传递到靶细胞并与受体相互作用,引起靶细胞产生特异性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14、细胞信号传递cell signaling 通过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将外界信号经细胞质膜传递到细胞内部,通常传递至细胞核,并引发特异性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15、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细胞将外部信号转变为自身应答反应的过程。 16、组成型分泌constitutivesecretion

第七章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第七章细胞信号传导与疾病 一、A型题 1.甲状腺素抵抗综合征是由于下列何型甲状腺素受体突变所致? A.α型D.α型和β型 B.β型E.α型和γ型 C.γ型 [答案] B [题解] 突变的β型甲状腺素受体基因编码的甲状腺素受体不能与T3结合,使外周组织对甲状腺素呈抵抗。 2.重症肌无力的发生是由于存在下列何种异常? A.乙酰胆碱过少C.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存在 B.乙酰胆碱过多D.乙酰胆碱受体过少 E.乙酰胆碱受体过多 [答案] C [题解] 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存在抗乙酰胆碱(n-Ach)受体的抗体,通过干扰Ach与其受体结合,使运动神经末梢释放的Ach不能与运动终板上n-Ach受体结合,干扰兴奋由神经传递到肌肉而影响肌肉收缩。 3.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细胞膜上出现 A.α1肾上腺素能受体下调D.β2肾上腺素能受体上调 B.β1肾上腺素能受体上调E.β2肾上腺素能受体下调 C.β1肾上腺素能受体下调 [答案] C [题解] 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细胞上的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数目减少可降至正常时的50%以下。4.在2型糖尿病中胰岛素对下列何种蛋白的激活作用减弱? A.p85 D.IRS-1 B.p110 E.IRS-2 C.pI3K [答案] C [题解]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在胰岛素上游信号传导中具有重要作用,在II型糖尿病中胰岛素对PI3K活性的刺激作用明显降低。 5.恶性肿瘤时下列何种蛋白激酶活性异常升高? A.丝氨酸蛋白激酶D.磷脂酰肌醇激酶 B.苏氨酸蛋白激酶E.蛋白激酶C C.酪氨酸蛋白激酶 [答案] C [题解] 恶性肿瘤时,不少癌基因产物具有较高的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催化下游传导信号内分子酪氨酸磷酸化,促进细胞异常增殖。 6.家族性肾性尿崩症发病的关键环节之一是 A. 腺垂体合成和分泌ADH减少 B.肾髓质病变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对ADH反应性降低 C.基因突变使ADH受体减少 D.基因突变使介导ADH信号的Gs减少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E 2. B 3. D 4. D 5. C 6. D 7. D 8. C 9.D 10.C 11. E 12.E 二、问答题 1. 细胞信号转导系统由受体或能接受信号的其他成分(如离子通道和细胞粘附分子)以及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组成。受体接受细胞信号后,能激活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通过对靶蛋白的作用,调节细胞增殖、分化、代谢、适应、防御和凋亡等。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间具有相互联系和作用,形成复杂的网络。信号转导的异常与疾病,如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某些神经精神性疾病以及多种遗传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2. 肿瘤细胞信号转导的改变是多成分、多环节的。肿瘤早期的信号转导异常与肿瘤细胞的高增殖、低分化、凋亡减弱有关。而晚期则是控制细胞粘附和运动性的信号转导异常,导致肿瘤细胞具有转移性。其中可引发肿瘤过度增殖的信号转导异常为:①促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通路过强,如自分泌或旁分泌的生长因子产生增多、某些生长因子受体过度表达或受体组成型激活、细胞内的信号转导成分如小G蛋白Ras的突变导致Ras自身GTP酶活性下降等; ②抑制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过弱等,如TGF 信号转导障碍,结果导致肿瘤增殖失控。 3. 自身免疫性受体病是由于患者体内产生了抗某种受体的自身抗体所致。 抗受体抗体分为刺激型和阻断型。刺激型抗体可模拟信号分子或配体的作用,激活特定的信号转导通路,使靶细胞功能亢进。如刺激性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抗体与甲状腺滤泡细胞膜上的TSH受体结合后,能模拟TSH的作用,导致甲状腺素持续升高从而引起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亢进(Graves病)。 阻断型抗体与受体结合后,可阻断受体与配体的结合,从而阻断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和效应,导致靶细胞功能低下。如阻断型TSH受体抗体能阻断TSH对甲状腺的兴奋作用,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桥本病)。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也发现有阻断性的抗N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的抗体。 4. 激素抵抗综合征是指因靶细胞对激素的反应性降低或丧失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临床出现相应激素的作用减弱的症状和体征。其发生机制比较复杂,可由于受体数量减少、受体功能缺陷、受体阻断型抗体的作用或受体后信号转导蛋白的缺陷(如失活性突变等),使靶细胞对相应激素的敏感性降低或丧失。属于这类疾病的有雄激素抵抗征,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等。 5.细胞信号转导分子异常既可以作为疾病的直接原因,引起特定疾病的发生,如基因突变所致的LDL受体质和量的改变能引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亦可在疾病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促进疾病的发展,如高血压导致的信号转导异常与高血压心肌肥厚的发生有关。某些信号转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