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业长青读后感

基业长青读后感
基业长青读后感

评看《基业长青》

目录

1 《基业长青》简介 2

2 授之以渔 3

3 -有生于无 5

4 一阴一阳之谓道 6

5 上善若水7

6 物以类聚7

7 婴儿态8

8 对称与破却9

9 复归于无10

10 -走出混沌11

基业长青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可以说是人类在组织化之后的一个亘古不变的追求,一统中国的秦始皇,之所以把自己命名为始皇,就是希望强大的秦帝国可以千秋万代传下去,但强大暴虐的大秦基业仅仅在二世就灰飞烟灭,永无翻身,其后一代代的王朝,英明的开国者,无不希望借鉴前朝覆灭的教训而开万世之基,却终究难逃灭亡的宿命。改革开放被激发出创富热情的中国企业家,不要说"富不过三代",太多光亮耀眼的企业如历史长河中短暂的流星,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来时豪情万丈,去时空空行囊,但对基业长青的探索,却一直是一批

有为的中国企业家永远的追求,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们以为找到了,事实却又证明那不过是一个虚假的幻象,但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试错的积累中,中国的企业家在变得成熟而深邃,这种进步也得益于对西方成功企业模式的谦虚的借鉴,这或许是《基业长青》这样一本总结西方优秀企业的特质的实证式图书在国内受到追捧的原因吧。

尽管作者在书中运用了中国二元哲学的阴阳太极图,并做为整体分析的一个基础,但在整体的思路上,还是更多的倾向于西方文化中实证分析的方法,使用比较和逻辑,从中萃取出导致"高瞻远瞩公司"基业长青的基因,这种基础坚强而有力,因为它的结论是被事实证明了。但是缺少了在一般意义上的思辨和分析,对未来的指导作用就会大大折扣,因为在一个动态变化的世界,任何过去的经验守成都可能变成对未来的制约,我想这也是作者在回答"你们的研究是过去,难道你们不担心这些发现在21世纪过时吗"的问题时显得苍白而无力的原因。那么我们能否站在事物发展的更具普遍性的规律的角度来分析作者提出的基业长青的因子合理性或者不合理性所在呢?如果说作者总结出了"是什么"的问题,那我们就是试图用东方智慧来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1 《基业长青》简介

针对公司长久发展的秘密,斯坦佛大学商学院研究所的教授詹姆斯*柯林斯(James.

C. Colliins)和杰瑞C.波拉斯(Jerry. Porras)出版了《基业常青》(Built to Last: Successful Habits of Visionary Companies)这本书。通过对世界性大公司CEO的问卷调查和筛选,确定了18家最具有高瞻远瞩性质的公司,这些公司符合下列标准:

> 所在行业中第一流的机构

> 广受企业人士尊崇

> 对世界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 已经经历很多代的CEO

> 已经历很多次产品(或服务)生命周期

> 1950年前创立

这些公司中包括大家非常熟悉的IBM、波音、通用电气、沃尔玛、索尼等行业领袖,然后对等选出18个和每一个公司有比较相同的行业特点、发展经历的对比性公司,考察两类公司能够收集到的所有资料,以及对重要人物的访谈,采用科学的分类比较方法,从中找出带来两类公司之间发展差别的关键因素。其研究结果得出了一些"令人惊异和违反直觉的发现",概括起来,他们的研究结果认为,那些基业长青的公司,之所以能够在长期的竞争中处于摇摇领先的地位,是因为它们普遍具有下面一些特点:

一、高瞻远瞩公司的创办人通常都是制造时钟的人,而不是报时的人,他们主要致力于建立一个组织,而不只是推出一种盈利的产品。研究的结论是,高瞻远瞩公司在公司创立时往往并没有一个伟大的产品构想,创办的公司并不是基于一个完善的产品战略,但是从产品角度看,反而处于不利和弱势地位。但是,它们在公司初创,就构造了一个杰出的组织的基本程序和根本动能。和常规认识相反的还包括,魅力型的伟大领袖反而不利于一个高瞻远瞩公司的创建,至少是不占优势。

二、它们都有指引、激励公司上下的核心理念,即核心价值和超越利润的目的感,在这样的公司里,利润变成了生存的必要条件,和达成更重要目的的手段,但是,利润不是作为最终目的而存在,它们用理念指引公司,具有利润之上的崇高追求。

三、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高瞻远瞩公司在保存公司一以贯之的核心理念的基础上,激发内部追求进步的驱动力,从而展现出自信和自我批评的强力组合。自信使高瞻远瞩公司可以设定大胆的目标,做出勇敢果断的行动,有时候勇敢反抗业界的凡俗之见和策略性的谨慎,自我批评使得在外在世界还没有要求改变和改善前,就会促使公司自我诱导出改变和改善。

四、它们敢于在公司发展的关键时候制定既能加强本身核心理念、又能反映公司自我定位的胆大包天的目标,并激发整个公司的力量为之奋斗。

五、它们都拥有教派般的文化,它提供的不是"温和"和"舒适"的环境,而且在绩效和对公司理念的认同上,严格挑选和要求员工,给员工灌输信仰,并要求严格符合公司的理念,从而组成精英团队。

六、它们在公司内部建立起了一个折强汰弱的机制,鼓励员工的创新,从而引导公司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固守公司核心理念的基础上,刺激进化式的进步。

七、它们有优越的内部人才培养机制,而且用内部晋升来保持公司核心理念的连续性。所以它们很少需要从外部来聘请经理人。

八、它们采用多种手段在公司内部形成一种永不满足的机制,驱策员工继续前进,消除自满,从而在外部世界发出要求之前,就刺激变革和改善。

九、它们把核心理念和追求进步的精神,转化到组织的所有层面,化为目标、战略、战术、政策、程序、文化习性、管理行为、建设蓝图等等公司的一切行为和所有员工的心中,从而形成一个协调一致的整体。

后面我们就分项用我们自己的思想和中国人特有的智慧来分析这些因素与一个组织基业长青之间的理论和逻辑上的合理性,以及可能包含或需要补足的其他因素,从而使其真正变成对中国企业建立长久基业的有用的指导。

2 授之以渔

给你足够的时间,给你足够的资源支持,给你足够的空间,不能说每个人,但至少是很多人都可以设计出精美的建筑。但事实是,你不拥有这些为所欲为的条件,而且要求在

限制的时间内去完成,如果更苛刻的是,在你试图完成你的建筑的时候,还需要抵御其他人的破坏,甚至你必须在一个暗流汹涌的江河中去完

成,是否能够进行都是问题,更不要说精美。但是,在竞争的环境下构建公司的

"建筑师"面临的就是这样的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很容易变的见招拆招,疲于应付扑面而来的危机,和漂流而下的救命稻草,理想的组织结构可能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冲击下偏离了心中

的理想变得现实却扭曲,不得不承认的是,灵活、随机应变甚至对心中的理想的

背离很多时候恰恰是对现时困境的最好的回应。这种灵活可能是来自于威胁,你

不做出反应就可能面临覆灭之祸,也可能来自于诱惑,对别人轻而易举的获得的

艳慕和对自身在黑暗中爬行看不到光明和出路的倦怠。所以一个公司在成长的过

程中,有太多的因素可能使他偏离心中的圣地而走向平凡和世俗之路,就象一个

人,有崇高的理想的人何其多,能够年复一年的实践下去却少之又少。

我不知道是艰苦的环境锻炼了一个人的毅力还是具有艰苦的毅力的人才能穿过这种艰苦的沼泽,或许是两者之间的互相强化,但这能比较好的解释为什么

提到的基业长青的公司都反而有一个并不出色的出场,而不像是横空出世的英

雄,一露面就光芒万丈,我想可以从这几方面来解释:

一、因为它们对心中理想的固守使它们在弱小的时候注定要在和世俗的冲

突和不协调中成长,它们朴实,正直,不趋炎附势,不损人利己,甚至

它们对理想的坚持使得它们显的笨拙和憨实,所以它们注定要历经磨

难。

二、它们在固执中能够成长,一定是发展出了超越现实的固有的业务模式的

更有生命力的技能。在现实面前不屈服的公司很多,但大部分却只能在

头破血流之后黯然退场,但基业长青的公司在逆境中发展出的特殊能

力,一旦喷薄而出,就会产生更具震撼的威力。或许就象《射雕英雄传》

里的郭靖,因为他的朴实,他的愚鲁,所以他心无旁骛,他在固执的坚

持中脱颖而出,而因为他没有取巧,所以他基础深厚,他没有被攻击的

软肋,所以他在成长之后更不容易被打倒。或许就象海尔,不砸冰箱肯

定会给它带来现实的利益,但它坚持了公司更高的戒律,所以在它成长

之后才会有更强劲的动力。而更重要的是它不光为了坚持理想而砸,因

为更多有这样行为的公司可能因此而破产了,更主要的是它用其他的特

长弥补了由此带来的损失,这种特长形成了它核心的竞争利器。

三、这种艰苦的环境锻炼了它们的毅力,培养出了一种谦谨,严格,不屈服

甚至在逆境中发现光明的乐观品质和内在素质。这种品质可以使它在以

后的发展中顺境时候不浮躁,逆境时候不气馁,从而能够历百年风雨而

不倒,基业长青。

要解释为什么魅力型的伟大领袖和伟大的产品为什么对高瞻远瞩公司反而没有明显的好处,或许也可以从这几方面找到解释。

一切正象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或许就叫"大器晚成"?

3 -有生于无

一个公司为什么要生产经营一种产品,可以简单的说,因为这种产品能给公司带来利润,同时,也可以沿着另外一个思路回溯:为什么要生产这种产品,因

为他符合公司的战略规划,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战略规划,因为这种战略规划符合公司的宗旨,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宗旨,因为它是基于公司的核心理念。在这里,核心理念作为公司的基因而存在,看似纷繁的产品系列,庞大的组织结构,其实是发起于一个没有实际形态的公司理念。而且这还是从一个静态的时点来看公司,也可以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来看,产品如何组合,进入什么领域,组织结构如何变革,都可以最终归结到公司最核心的理念上去。

一个公司可以基于利润也可以基于理念来经营和选择产品,从短期的利润目标考虑,也许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对于一个要基业长青的公司,则必须有一个能够长期知道公司的主线,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甚至行业也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变化,因为公司的发展战略也需要随着调整,从一个百年周期来看,建立在行业特点基础上的公司宗旨也不得不随着行业的变迁而调整。从这一点来看,华为把自己的公司定义为"电信设备的硬件提供商"并不是一个"百年大计",不

是一个百年老店的奠基石。当公司需要考虑在大的社会变迁中调整公司的发展方向的时候,公司理念就会变成一个指引的灯塔。因此,建立一个公司的核心理念对一个立志要做百年老店的公司才特别具有意义,但并不尽是如此,有一个贯穿于公司组织结构设计,战略,文化的各个层面的核心理念,还具有下面的一些意义:

一、保持公司内部的和谐和统一,公司当然可以通过组织结构设计来维持,但一个单靠组织结构来维持的公司也会消耗最大的内部费用,而且,所

谓的和谐还在于,当公司需要战略转型的时候,统一和溶入到公司血液

的核心理念,会帮助公司尽快统一到同一的目标上,而不是无休止的纷

争。也许在很多时候,单是从利润角度来分析的战略优劣并不容易区分,

这时候就可以以理念的卡尺去决策公司的方向。

二、保持公司和社会之间的和谐,核心理念可以更好的说明公司在获取利益的同时从社会角度的存在意义,这种和谐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公司发展

过程中遭遇的阻力。

三、保持人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判断一个人才标准当然有专业技能上的要求,但是在核心理念的驱动下,更可以在公司的招聘,培训,升迁,任

用等人力资源的使用上,使公司变成一个有共同理念和行为特征的群体

组合而成的整体,从而减小公司内部的摩擦和斗争。同时在公司转型的

时候,也可以更方便和确定的发现公司的核心竞争所在。

四、保持经营者心灵的平和。商场如战场,经营者特别是公司的高层经营者,每天想的都是超越对手的竞争手段,如果没有一种利润之上的服务于社

会的平和心态,就会变得暴戾而无情,这即是个人的悲哀,也并不利于

公司正确的发展。我非常认同金庸在《天龙八部》中借一个老僧之口阐

述的武功和佛法的关系:本寺七十二绝技,每一项功夫都能伤人要害、

取人性命,凌厉狠辣,大干天和,是以每一项绝技,均须有相应的慈悲

佛法为之化解。这道理本寺僧人倒也并非人人皆知,只是一人练到四五

项绝技之后,在禅理上的领悟,自然而然的会受到障碍。在我少林派,

那便叫做‘武学障’,与别宗别派的‘知见障’道理相同。须知佛法在

求渡世,武功在于杀生,两者背道而驰,相互制。只有佛法越高,慈悲

之念越盛,武功绝技才能练得越我。普通的做生意,或许就象练就普通

的武功,武功的高低和内心的修为可能无涉,但对于一个立意高迈,志

在百年的公司来说,我想这象这个老僧说的:你竞争的利器越是狠辣,

内心对社会的关爱就需要越强烈。而这点就体现在公司的理念上。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在这里体现或许仍然是一种权谋之道,却也是基业长青的一个更坚实和本质的根基。

4 一阴一阳之谓道

哈姆雷特说:生还是死,这是个问题,同样,在企业界,也有一个时刻困扰者经营者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变还是不变,纵观几百年来的企业风云史,可以看到太多因为变革而获新生的公司,也同样有太多因为变化而加速灭亡的先例,在一个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十倍速变化的时代,可以肯定的是:为公司经营提供土壤的环境,每时每刻都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正如一本《谁动了你的奶酪》的小册子寓意的,你本来以为可以托付终生取之不尽的奶酪,一觉醒来就会发现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那么,做为企业经营还有什么需要固守的吗?又有那些是应该因时而变那些应该大力夯实的呢?基业长青的公司的选择是保存核心的同时刺激进步,并且把两者在一个公司中很好的结合起来,和平共处,彼此互相协助,补足和强化。

●核心理念提供一贯的基础,使高瞻远瞩公司可以据以演进、试验和改

变,而获致进步,因为明确了解什么是核心(因此相当固定),公司

更容易在不属于核心的所有事情上追求变化和行动。

●追求进步的驱动力强化核心理念,因为如果没有持续不断的变化和前

进,坚持这种核心理念的公司在变化无常的世界上便会落伍,不再强

大,甚至不能再生存。

一阴一阳之谓道,强调和阴阳之间的互补和依存关系,阴和阳虽然对立,却又不能脱离对方而独生。一个比较好理解的比喻可以看地球的生态圈,把地球的母体看作阴,而阳光和空气看作阳,没有地球,阳光和空气就没有附着,同样没有阳光和空气,地球就会变成死寂。同样看一个公司的生命力,没有核心理念的凝聚,公司就会在变化的世界面前变成一盘散沙,丧失战斗力,最终不复存在,没有刺激进步,发展变化的动力,公司也会变的死气沉沉而被历史的车轮抛弃。同时,阴和阳之间还是可以互相转化并不断互相加强的,核心理念生发的竞争力使得公司在需要变化的时候更趋锐利,刺激进步的动力在每一次的变化之后都使得核心理念更加培实。公司就是在这种阴阳互动的变化得以维持和发展。

保存核心为体,刺激变化为用,体用合一,变化无穷而不失根本。二者对立平衡,一体互化,阳胜于阴,急躁妄动,阴胜于阳,保守迟钝,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5 上善若水

《基业长青》在开篇中提到破除的12个迷思第一个就认为伟大的公司靠伟大的构想起家的直觉的传统观点被不被本书的研究结果所支持,甚至可能是相反的作用,但是,在提到高瞻远瞩公司激发刺激进步的潜力时候又把设定胆大包天的目标做为主要的方式,这是不是一种矛盾?如果这种结论是被客观征实的,我能想到的合理的解释就是:初创的公司在核心理念为中心的核心竞争力支持下的大跃进很容易变成压垮公司的负累。这方面的失败的例子我们在近几年国内的公司中也可以发现很多的案例。在市场突飞猛进之后,或者表现为管理的混乱,或者表现为市场的脱节,终归是因为公司内部管理能力的落后。

好了,既然确定了一个基业长青的公司需要的基本动力是保存核心和刺激进

步。作者并且进一步分别总结出了保存核心和刺激进步的方式,前面分析了两者

之间是不能孤立存在的,那么下面说到的(而且我想作者也是这样假定的)刺激

进步的方式是在具备了核心理念前提下的方式,同理,保存核心的方式也是在能

够刺激进步的前提下的保存核心方式。

作者提炼出的刺激进步的方式包括胆大包天的目标和择强汰弱的进化。这看

起来也是一种矛盾,不过好在本书的一个主要观点就是认为那些高瞻远瞩的公司

的特点就是不受二分法的限制,而是用兼容并蓄的方法让自己跳出来这种困境。

于是我想到其实这两种形态都反应了水的特征。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同时也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

者莫之能胜。",水有温柔的一面,也可无空不入,还可以形成无坚不摧的巨力(这或许也可以说明为什么说女人如水?)。那么,具有高瞻远瞩特质的公司,就是

象水一样,因形而变,至柔至钢,在适合进化式发展的行业,它会如水泻地一样,在所波及的领越,无孔不入,漫漫侵蚀和扩大自己的领地(就象3M和强生公司),在适合胆大包天的行业,它也敢于积蓄势能,在适当的时候喷薄而出,攻城拔寨。所以所谓的胆大包天还是进化式发展,都是一种表面的形态,本质上是反应的是

公司对环境的适应性。

我认同作者这样的认识:在高瞻远瞩公司的历史上,所谓的胆大包天更多的

是在外人眼里的认识,在内部决策者的眼里,它是被细分到一个个在公司掌控中

的步骤里面的,这和不顾实际的放卫星和求助于运气的赌博有本质的不同。它的

关键时候(就象英特尔公司前总裁格鲁夫在《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中提到的战

略转折点)的爆发正式基于其一步步的积累。它的积累可能反应在公司的技术,

工艺,管理等各个方面,(和进化式的发展的内在本质一样),然后在一个需要爆

发的时候通过一个胆大包天的目标而表现出来。

"胜者之战,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岂可求之于不可知的天数?

6 物以类聚

为了在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得以保存核心,作者总结高瞻远瞩公司的经验

是教派般的文化和强有力的内部卓越领袖的连续性。我的感觉,教派般的文化是

一个历史的产物,即是建立在员工的自主和个性意识还不明显的基础上的一种手段,当然也许象作者说的,这里使用教派般的文化并不代表一种崇拜和盲从,而

只是表示了一种强烈的凝聚力、工作热情甚至甄别能力和排他性,目的上是为了

保持团队的一致性和向心力,而类似于教派的形式上的东西,比如象IBM早期

的要求员工必须主意仪容,暗色西装,则更象佛教徒手中的佛珠,而只是一种道具,所以也只是悟道的一种法门,一种形式,一种手段。想想我们在一个仪式中

心中所升起的崇敬,就知道这种形式是在公司内部制造了这样一种场,一种氛围,让置身于这个氛围中的异类得以更快的转化。但它也只是一种手段而已,而不是

本质。

本质上是为了达到物以类聚,通过筛选程序,强化程序,淘汰程序在公司内

部实现一个共同的文化场,即在招聘的时候就强调文化上的认同,通过灌输理念

来强化,并保持对异类的淘汰。这样一种建立在核心理念上的文化一致性,从经

济意思上,至少有两方面的作用。

> 一个心有所属,心有所乐的工作环境可增加员工的物质之外的额外享受,

从而使员工在相同的物质待遇下而更愿意留下来。

> 因为公司内部文化和思维上的一致性,可有效的降低公司内部的冲突而

降低内部的交易成本。

这些通过学习型组织心智模式,团队意识的培养也可以到达,所以我觉着是不是需要教派般的文化不是根本,甚至说由于整个社会发展带来的自主意识的提高,形式上的教派文化还会逐渐消失,就象IBM已经不再高唱公司歌曲。所以

公司为了建立和维持公司文化上,具体的形式要根据员工的素质现状去达到根本的目的,而不是学来一些表面的皮毛。

在是否选择外部经理人的问题上,我想是这样:如果公司的培养机制比较健全,而且公司的发展跟上了环境的变化,内部培养的经理人一代代延续下去几乎是一个顺理成章的结果。而事实是,即使是一个内部程序再健全的公司,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可能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而面临生死的困境,这时候,单纯依靠公司内部的动力就很难把公司拖出泥潭,走向正规。这时候,就需要变通而选择外部的经理人来实施着危机时刻的启动力。"嫂溺,援之以手",危机时刻总是需要特别的手段,而不是固守礼仪,程序和规则,而这正是礼仪害人的地方。IBM 就刚刚经历了一个这样的时刻,而外部的职业经理人郭士纳不辱使命,使庞大的IBM获得了新生。当然即使在这个事件上,也可以看出公司内部选择程序的机

制的必要性,比如在为什么选择郭士纳而不是别人上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7 婴儿态

人生不过百年,人终归要走向死亡的,因为有了生死的大限,所以我们把人的一生

分为了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等不同的人生阶段,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活法,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精彩。我们在青少年的时候成长和吸取,在成年之后奉献和产出,可以说成年是一个人一生的成就的精彩,不过做为一个终归要死去的个体,我们也不得不宿命的面对,进入了成年,也就进入了人生的转折点,我们的目光变得坚定而深邃,却少了少年的好奇,我们开始知天命,却少了吸收和探索,我们不得不开始面对日薄西山。

"月圆则亏"是自然的规律,"物壮则老"是生命的轮回,但是,如何来判

断一个公司是否行将走过顶峰而开始每况愈下呢?以公司的年限吗?以公司的

规模吗?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长不大的"小老头"公司,也可以看到一些高龄,庞

大的大象还在"跳舞"的公司,是什么带来了它们的区别呢?

在人,有"三十岁的年龄,六十岁的心脏",也有"六十岁的年龄,三十岁

的心脏",区别在于它们生命的活力,一个公司是否还能保持成长的彭湃动力,

区别也在于公司的血液里,是否还有永不满足的动力。

《基业长青》中发现的高瞻远瞩公司,就在于它们有一个"永不满足的机制",因为满足会带来自满,最后导致衰败,所以它们即使在成功之后,仍然保持纪

律和克制,谦虚和探索,它们不会因富有而享乐,不会因成功而傲慢,它们即使在成为寂寞高手之后仍然从内部燃起的熊熊大火驱策员工继续前进,永不满足,始终追求改进。

从某种程度上,基业长青公司的发展史,也是一个和自满做斗争的历史。要战而胜之,一方面要创造一种竞争的机制,从而克服内部的倦怠,激发内部的活力,另一方面要立意高远,把暂时的成功看成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所以,当一个公司面临停滞不前的困境的时候,就应该反思和检讨,是否公司内部已经滋长了自满的情绪,是否已经失去了前进的活力,是如婴儿保持着对外部的好奇和冲动,还是如老年一样习惯于用经验去思考?

对公司来说,是不是还能成长,不再于年龄,而在于心态。

8 对称与破却

无论企业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在企业经营者的心目中都有一个理想的完美的状态,这种完美体现在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和运行状态等表征企业特性的各个方面。也许很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还没有完善就解体了,也许很多企业由于各方面的资源限制而一直走在趋向完善的道路上。同时,也有一些优秀的企业在一定的时期达到了这样的一种"完美"的状态,它具有了和谐和美感,就像

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作品,一个完美的企业也是企业家手中的一个作品。

但是,和艺术家的作品不同的是,企业家手中的作品却需要不断的修改和进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但保持美感而且具有战斗力。而也许最让人痛苦的是,甚至有时候还需要打破重来,开始一个新的塑造过程。

所以,我用对称和破却来表达这样的一个过程。对称代表了圆满和无缺憾,在这样的一个企业组织里,应该是感到一切的事务如行云流水一样的平滑流转,没有止涩和拥堵,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样的状态是如此的完美,以至于让人不忍去打破。

而市场环境的变化要求的是:任何一种(无论是多么的完美)的企业组织都不可能永远的适用于任何时期、任何形势。一个企业,即使实现了这种的组织完善,也需要打破这种对称的状态,去开始一个新的塑造过程。而塑造的开始就是破却

对于一个基业长青的公司来说,在企业自身的构建上,一方面没有一劳永逸的终极组织形式,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在一个时期内,它又同时需要以一个所谓的理想状态为目标去变,并尽力达到这样的完美状态,在更有生命力和战斗力的企业形式出现的时候,或者是外部的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动后,又需要打破这种平衡和对称,开始一次在组织结构变革上的新的长征。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相反的,从企业发展史来看,越是趋于完美的企业,在需要向新的组织形式跃迁的时候,进行变革时候遇到的阻力越大,对过去辉煌的留恋和原有形式的固执,成为了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为了在现在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就要把企业结构锤炼到超越同行的更完美的高度,为了明天的发展,又要有勇气和能力打破这种结构,在这种循环往复中螺旋上升,正是基业长青的公司所应具备的特质。

9 复归于无

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理念、宗旨、体系、战略等等都是组成一个企业的要件,就以《基业长青》书中总结的高瞻远瞩公司的特质来看,核心理念、保存核心和刺激进步的机制以及由此生发的种种企业内在的文化和制度特性和外在的

扩展方式,都是一个立志基业长青的公司不可缺少的因素,但是,一个公司具有了这些要素就可以长青了吗?撇开市场竞争带来的偶然因素不谈,这些要素的机械组合还远不能给一个公司带来强大的生命力,还需要这些要素之间的磨合、融化、渗透和粘接等等复杂的成长过程,由此锤炼出一个融化于企业血液和任何微观部分的企业基因。你可以从企业的任何一部分感受到每一种特质的存在,而又不能完全的分离出来。就像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在一次企业论坛上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述――"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而不仅仅孤立的存

在和机械的组合,这种融合能力或许是一个公司创造基业长青的更重要的因素,

同时也是更大的挑战。

相比于西方文化,东方思想中并不缺少系统思考的智慧,老子《道德经》十一章就强调了这种系统的观念:"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辐和毂是构成车这种运载工具的必要材料,但幅和毂并不能运载货物,只有他们的有机组合组成的车才有运载的能力。那么用来分析企业建设说明什么问题呢?我觉着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

> 构建组织要有系统的思想,你可以为它注入企业文化、结构设计以及人

才培养等要素,但是,只有这些要素有机融合、互相支撑的时候,才能

真正的充分发挥组织的效力,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 如果把这些要素看成是构成企业的多维空间,则构成的空间有多大,企

业的生命活

力就有多大的潜力可挖。这些要素本身并不提供企业的生存空间,而由要素支撑的"无"才是企业的能力所在。

和照车、做陶、盖房这些物理产品的制造相比较,构造卓越企业的过程要复杂的多,因为没有现成的材料可以购买和选取,而必须在企业内部生长出来,各个部分的生长也需要有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要求,在一个时点上,某一方面的过分强大和弱小,都会对整体的建设起到制约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基业长青公司的特点可能并不难总结,但是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的公司却聊聊无几的原因。

10 -走出混沌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那些卓越的公司天生就是带着卓越的基因而降生吗?历史资料并不支持这样的判断,相反,即使是被《基业长青》选中的高瞻远瞩的公司,在其成立之初,也是和市场竞争中其他公司一样,为生存而挣扎,为利益而奋斗,在其降生之初和幼年时期,并没有表现出超脱于其他公司的优秀的特质和市场表现,也还没有形成基业长青公司所具有的公司特质。那么,它们是如何走出平凡而走向卓越的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基业长青》的作者又经过了一轮新的调查和研究,以《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阐述了一个公司走向卓越应该具有的素质和走过的历程。

作者把《从优秀到卓越》视为《基业长青》的前奏,认为一个公司的成长历程就是首先达到卓越,然后维持卓越,《从优秀到卓越》回答的是如何如何建立起一个卓越企业的过程,而《基业长青》回答的是一个卓越的公司如何维持持续的辉煌从而实现基业长青的因素。

如何从优秀进化到卓越,作者大致总结出了这样一个脉络:首先是有一个能够带领公司实现跨越的第5级经理人,然后从新构想、新策略入手,选择合适的人组成公司的核心团队,他们直面残酷的现实,同时又不失去信念,采用刺猬理念确定公司竞争的核心领域,在公司建立起来一种训练有素的文化,准确把握技术脉搏,适时的采用合适的技术但有不迷信技术,他们不期望于靠一次激进的变革或一个超人来把公司直接提升到什么高度,而是日积月累的推动公司之轮,一圈又一圈,积蓄势能,最终把公司带上了卓越之路。

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认识一个公司如何从平凡走向优秀然后达到卓越:那就是,这样的公司,一定是一个两条线作战的公司,一方面它通过向社会提供优秀的产品来维持公司的运转和必须的利润,另一方面,它也不放松公司自身的塑造,一刻不停的在打造公司这个产品本身。

或许,正在经历市场残酷竞争的公司会感觉这种说法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它们会说我们也不是没有这样的计划,只是竞争本身使得公司疲于应付,只能见

招拆招而无暇他顾,而事实上,只有完成了公司的这种实现卓越的升华,公司才

能跳出这种残酷竞争的泥潭而变得超脱。有一个励志的寓言我觉着用来说明为什

么有的公司实现了跨越而大部分公司只能在地层徘徊而不得超生。

有二个和尚住在隔壁;所谓隔壁是:隔壁那座山。他们分别在相邻的二座

山上的庙里。这二座山之间有一条溪,于是这二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

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为妤朋友了。就这样,时间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觉己经过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

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意,哪知第二天,左边

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样,过了一个星期,还是一样,

直到过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终于受不了了。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

生病了,我要过去拜访他,看看能帮上什么忙。"于是他便爬上了左边这座山,

去探望他的老朋友,等他到达左边这座山的庙,看到他的老友之后,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他妤奇地问:"你巳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吗?"左边这座山的和

尚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

于是,他带着右边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

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即使有时很忙,能挖多少就算多少。如今,终于让我挖出井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

"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为什么同时起步、拥有同样资源、同样禀赋的两

家公司会越拉越远,一个走向了卓越,而另一家却只是原地踏步甚至走向了破产,在众多的原因之中,是不是也因为那走向卓越的一家无论市场的竞争多么残酷,

都始终坚持把一部分的精力和投资用来挖自己的"井"呢?这"井"成为了它日

后超越同类的核心竞争力。

地球的形成之初,也是一个混沌的状态,清气上扬,浊气下沉,最终形成了

这生机勃勃的地球生态圈。一个初创的公司,也就象一个新的创世纪,恶劣的环

境和羸弱的身躯,注定它会历经磨难而随时面临夭折。这是一个残酷的淘汰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真实的塑造过程,温室里不可能长出具有生命力的参天大树,立意

高迈的优秀企业,就是在这种风雨的洗礼中合理把握激情和理性、理想和现实的

矛盾,日积月累的推动公司之轮而走向卓越。

中国市场的国际化和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无疑都要求成长中的中国企业充分

借鉴国外公司多年发展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从而在发展的道路上少走

弯路,而在一个更短的时间内发展壮大,所以我们在公司建设上引入西方的管理

理论,所以我们以西方的管理理论为基础培养我们的MBA经理人才。锡恩咨询

公司的姜汝祥博士在关于中国企业的持续发展战略的系列文章强调"国际化的中

国企业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规律和道路",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还是比较弱小和幼稚

的中国企业要学习西方企业的基本管理理论和制度而不是完全基于中国的市场

特点生发中国的管理理论的原因。另一方面,正如《基业长青》的作者借鉴中国

二元哲学里面的阴阳太极图融入其分析研究一样,新的管理理论,必然是在融入

了更新的文化元素基础上的新的创造,而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积累继承下来的中华

文化,正是我们的智慧之源,只要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和融合的理念,把对中华文

明的纵向承接和对西方理论的横向截取有机的结合起来,结合国际化的中国市场

的特点加以研究和实践,我们应该创造出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的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为立志于基业长青的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注入更强的基因。

基业长青读后感

当我第一次拿到《基业长青》这本书时,我不禁在问自己企业如何做才能够永续经营成为高瞻远瞩的企业呢?作为一名管理学院的学生,我涉读的管理方面的书籍也不少以及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老师教给我的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在我的脑海中就出现了一个企业要基业长青包括如很多的关键要素。譬如,优秀的领导人,远大的眼光,好的产品创意,共同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结构完美的组织结构,严格的管理制度等,直到读完此书,我才发现上面我提到的几点都只是企业永续经营的表象而已。《基业长青》这本书通过研究18家高瞻远瞩公司及与之对比的同行业优秀的公司让我的认识提高了一大步。书中给我们规划了一个伟大的创业蓝图,同时我觉得这本书带给我的不是一个注定会过时的秘方,而是一个更长久,更重要,更真实的理念,它打破了许多旧神化,提供了很多新见解,为那些有志于建立伟大公司的创业者带来灵感,并提供了实际的指导。 《基业长青》以破除12个迷思开始,想一下推翻这12个曾经广为流传的观点并不容易,但在我阅读和简单的分析之后,我觉得作者说的似乎在理,而读完后续的几章我们就能发现作者的研究完全破解了这12个迷思。第一,伟大的公司靠伟大的构想家起家;第二,高瞻远瞩公司需要杰出而眼光远大的魅力型领导者;第三,最成功的公司以追求最大利润为首要目的;第四,高瞻远瞩公司拥有共通的“正确”价值观;第五,唯一不变的是变动;第六,绩优公司事事谨慎;第七,高瞻远瞩公司是每一个人的绝佳工作地点;第八,最成功的公司最佳行动都是来自高明复杂的战略规划;第九,公司应礼聘外来的CEO,才能刺激根本变革;第十,最成功的公司最注重的是击败竞争对手;第十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第十二,公司高瞻远瞩,主要依靠“愿景宣言”。 《基业长青》告诉我们要造钟而不是报时,要致力于建立一个组织,一个滴答走动的时钟,而不只是找对时机,最重要的是这个组织特质是有能力不断地建立制度,从不停止,从不回顾,从无结束,最后使得这个组织基业长青。柯林斯认为,高瞻远瞩公司的领导人都像造钟师,让公司的人随时都能知道时间—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而不必依赖报时人—公司领导。人人都有职责,事事都有章可循,即使领导人有什么变化,都不会影响公司的运作。公司领导人要善于造钟,而不要忙于报时;公司要形成一种造钟的机制,让人人都有造钟的意识,并不断努力去造钟。 我们一般的认为一个企业要持续的经营下去必须要有利可图,因此利润最大化就成为了多数公司的唯一的目标。而《基业长青》告诉我们高瞻远瞩的公司不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首要目的,而是要追求一组目标,赚钱只是目标之一,还必须有利润之上的追求,“把利润放在人和产品之后是福特公司造就的奇迹”这话说得真好,我想我们都该思考一个问题:我们

基业长青读后感

评看《基业长青》 目录 1 《基业长青》简介 2 2 授之以渔 3 3 -有生于无 5 4 一阴一阳之谓道 6 5 上善若水7 6 物以类聚7 7 婴儿态8 8 对称与破却9 9 复归于无10 10 -走出混沌11 基业长青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可以说是人类在组织化之后的一个亘古不变的追求,一统中国的秦始皇,之所以把自己命名为始皇,就是希望强大的秦帝国可以千秋万代传下去,但强大暴虐的大秦基业仅仅在二世就灰飞烟灭,永无翻身,其后一代代的王朝,英明的开国者,无不希望借鉴前朝覆灭的教训而开万世之基,却终究难逃灭亡的宿命。改革开放被激发出创富热情的中国企业家,不要说"富不过三代",太多光亮耀眼的企业如历史长河中短暂的流星,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来时豪情万丈,去时空空行囊,但对基业长青的探索,却一直是一批 有为的中国企业家永远的追求,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们以为找到了,事实却又证明那不过是一个虚假的幻象,但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试错的积累中,中国的企业家在变得成熟而深邃,这种进步也得益于对西方成功企业模式的谦虚的借鉴,这或许是《基业长青》这样一本总结西方优秀企业的特质的实证式图书在国内受到追捧的原因吧。 尽管作者在书中运用了中国二元哲学的阴阳太极图,并做为整体分析的一个基础,但在整体的思路上,还是更多的倾向于西方文化中实证分析的方法,使用比较和逻辑,从中萃取出导致"高瞻远瞩公司"基业长青的基因,这种基础坚强而有力,因为它的结论是被事实证明了。但是缺少了在一般意义上的思辨和分析,对未来的指导作用就会大大折扣,因为在一个动态变化的世界,任何过去的经验守成都可能变成对未来的制约,我想这也是作者在回答"你们的研究是过去,难道你们不担心这些发现在21世纪过时吗"的问题时显得苍白而无力的原因。那么我们能否站在事物发展的更具普遍性的规律的角度来分析作者提出的基业长青的因子合理性或者不合理性所在呢?如果说作者总结出了"是什么"的问题,那我们就是试图用东方智慧来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1 《基业长青》简介 针对公司长久发展的秘密,斯坦佛大学商学院研究所的教授詹姆斯*柯林斯(James. C. Colliins)和杰瑞C.波拉斯(Jerry. Porras)出版了《基业常青》(Built to Last: Successful Habits of Visionary Companies)这本书。通过对世界性大公司CEO的问卷调查和筛选,确定了18家最具有高瞻远瞩性质的公司,这些公司符合下列标准: > 所在行业中第一流的机构 > 广受企业人士尊崇 > 对世界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基业长青读后感1500

基业长青读后感1500 生命只是存在的一种形式,而驱使生命继续的动力才是一个内容。下面为大家了基业长青读后感1500字,欢迎阅读参考! 联想客服本部赠送这一本《基业长青》,内容和包装一样精美。在断断续续把这本书看完之后,印在我脑海中的只有两个字理念。理念这个词可能是书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一个词。从书中了解了国外一些公司的理念之后,我在思考关于理念的问题。书中把这些有核心价值理念的公司称为高瞻远瞩的公司,没有过多去赞美他们的规模有多么大。我想起中学的时候学过一篇范文《小草》。从种子到发芽,无论是在大草原还是在崇山峻岭,甚至是在坚硬的岩石下,在春天到来的时候,便会悄悄地长得郁郁葱葱。野火烧不劲春风吹又生,年复一年地呈现她应有的绿色。于是,我从中想到了生命。《基业长青》这本书好像是在研究一些依然健壮的长寿老人,告诉大家长青不衰的秘诀。这个秘诀不是什么难得的昂贵的脑白金,而是生命都具备的一种理念。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团队又何尝不是一个生命体,而这个生命体的存在和发展又恰恰是因为一种理念。 《基业长青》引用了不少的老字号企业的理念。有的是一个创始人的异想天开的构想,有的是企业 * 提出的一个胆大包天 的梦想。无论他们的梦想实现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已经开始坚持不懈地向梦想进发了。仔细思考一下这些企业的核心价值,没有一个是为了得到什么或换取什么。恰恰相反,都是在想他们能做出些什么,向别人提供些什么。如ibm的核心理念在我们所从事的所有

领域追求卓越;花很多时间使顾客满意。 ;福特的理念:我们从事的是汽车工业,尤其是为普通人生产汽车。因为有了这些看似平淡的理念,大部分人认为是豪言壮语痴心妄想的理念,他们创造了惊天动地的成就。我想到了 * 时期的一些理念。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想一想这些当年响彻云霄的口号,事实上在当时起了不少作用。作为一个落后的国家、一个需要发展有民族,在十五年赶英超美的宏伟目标下,确实也把工业和农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作为有生命的企业来说,靠一种极端的理念却没有维持多少年。从这种现象看,确定一个长青不衰的理念更为重要。 生命的存在有时候简单得没有理由,但人们又深深思考每一个生命形式存在的理由。我真得没有办法一次把这本书读完,不象一本武侠小说一样。这本书也没有像一些阐述管理的书让人很简单地了解到一些方法,更多的是让人停下来,不得不去思考一些问题。我就是在这种思考中,很艰难地把它一点点地读着,到现在还没有读完,可我已经感觉到我需要从头再读上两三遍。在这种思考中,我最多的是在思考现在摆在我面前的事物。联想、联想阳光服务、维修站、合作伙伴、员工等等都出现在这种思考中。公司作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真是需要一个存在的理由,而《基业长青》这本书正是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样的问题是我们维修站存在的理由是什么?是为了赚取联想的服务?还是为了有一个事干呢?可能答案很多。我一直认为维修站并不是接待区和维修间,或者其他什么,而是我们一帮联想服务

《基业长青》的读后感

《基业长青》的读后感 《基业长青》文字里深藏一股强大的文化底蕴气息,拜读后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要写出心中的感慨。 《基业长青》是一部有理有据有深度的好书,书中运用大量的事实资料和文字阐述了企业经营和长足发展中的诸多有实但是无形的东西──理念、价值观、目标;告知人们经营不是短线的赌注,而是理想层面的高瞻选瞩。 通过分类和对比,书中列举了大量的知名企业创业和持续提高企业价值过程中坚定不移执行可变化也可持续的经营企业的思维方式。不难看出,书中的企业都是在当今世界上鼎鼎有名、有实力、而且仍然有活力、高速增长、有新的项目,同时几乎看不出管理瑕疵的典范。这些发达的企业,如果可以这么说的话,不仅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也是能够学习的,当然也是愿意学习的榜样。 这本书清晰地告诉我们该如何在企业小的时候做大的打算,该如何在企业有危机甚至困境中不忘记企业的初衷。看来,企业真是需要功夫的。不仅会站着还要会蹲着还要学会匍匐,但是不论怎样,都应会前进。而且,书中的有关追求制造时钟的人而不是成为报时的人的论术是对经营者的警示。高瞻远瞩公司在实验、尝试错误和机会主义当中寻求到了出路战胜了竞争对手而出类拔萃,是因为它们更相信实践的力量而不是过多的讨论。现实中的管理问题也是如何面对存在的不足,如何解决实施中的纰漏,如何先处理现在再面向未来,而不是忽视当前情况,盲目的展望,这是实用主义的缩影。不能渡过危机的远见是没有意义的。同时,就我们的企业管理而言,这也是在字里行间时时透露着指针式的影响的好书。

首先,我们在创业之初就形成了独特的人文环境、管理气氛、发展模式、经营思路,以及机制、规则和观念,这是我们值得庆幸的地方。因为这与高瞻远瞩公司是接近的,包括我们坚定地执行在畜牧饲料主产业上做文章的经营方向。但是我们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战略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步骤,我们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模式、我们还不能完全做到用管理思想指导企业发展而不是用单个的人(管理者)指导企业的发展的方向和速度。 对于永续经营而言,我们还应该在实质是接触和吸纳外部的智慧。我们都愿意禾丰获得完美的前景,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因为信任自己而放弃还有那么多的可以借鉴的源泉,我们的动力来自于自己的努力和外部指出不足的同时给予我们的压力,所以,我们在自己前进的道路上时时不能忘记的是反思,是回味,是对自己的肯定同时的否定。 其次,是兼容,是在不混合阴阳情况下的协调和共同进步。这里说的不是寻求平衡而是短期和长期的优异表现,也就是在核 心价值不改变的情况下,时时不忘记细节实施。要制订胆大妄为的目标和策略,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还有方法,甚至某种程度上的非理性的信心。目标是为了刺激进步,但是不能兼容各方利益的行为是不能长久的。因为我们是团队,团队的魅力就在于不是为了自己,不是只有自己,不是个优先,而是共荣,共享。 我很欣赏书中的语言:“胆大妄为的目标极为明确动人,需要的解释很少,或者根本不需要解释。这是因为目标需要每一个人都了解,每一个人都付诸实践,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以外的愿望去工作而得到辉煌的业绩。”所以,在整企业管理当中,我们需要兼容并畜这也是大企业的内涵。胸怀多大,事业多大,这是我们的从事的根本。

基业长青读后感悟

基业长青读后感悟 基业长青是一本探讨高瞻远瞩公司的书,它用大量的实例和数据为我们系统展示了高瞻远瞩公司长期拥有杰出地位的根本要素。下面为大家了基业长青读后感悟,欢迎阅读参考! 《基业长青—企业永续经营的准则》是一本探讨高瞻远瞩公司的书,它用大量的实例和数据为我们系统展示了高瞻远瞩公司长期拥有杰出地位的根本要素。该书不同于一般的、市场上大多数的管理类图书,它超越了诸如战略、研发、产品、市场、营销等等管理技术层面的研究与讨论,发现了杰出公司出类拔萃的永恒品质,对公司永葆卓越的根源见解独到、剖析精辟,作者以优美流畅、富于激情的笔触使我们确信,“创建一家恒久的伟大公司,一个真正值得长青的基业,乃是崇高的使命”。 整部书围绕打破“12个迷思”展开,即: 迷思1、伟大的公司靠伟大的构想起家; 迷思2、高瞻远瞩公司需要杰出而眼光远大的魅力型领导者; 迷思3、最成功的公司以追求最大利润为首要目的; 迷思4、高瞻远瞩公司拥有共通的“正确”价值观; 迷思5、唯一不变的是变动; 迷思6、绩优公司事事谨慎; 迷思7、高瞻远瞩公司是每一个人的绝佳工作地点; 迷思8、最成功公司的最佳行动都是高明、复杂的战略规划; 迷思9、公司应礼聘外来的CEO才能刺激根本变革;

迷思10、最成功的公司最注重的是击败竞争对手; 迷思11、鱼与熊掌不能兼得; 迷思12、公司高瞻远瞩,主要依靠“愿景宣言”。《基业长青》读后感 破除上述12个迷思,既是作者专注6年的企业研究的成果,更是18个高瞻远瞩公司优秀特质的无声昭示。 就象龟兔赛跑寓言一样,高瞻远瞩公司起步时经常步履蹒跚,最终却赢得长距离的竞赛。作者的研究表明:高瞻远瞩公司的领导者更加专注于建构一种大而持久的制度,并不刻意成为伟大领袖,他们追求的是制造时钟,而不是成为报时人。拥有一个伟大的构想,或身为高瞻远瞩的魅力型领袖,好比是“报时”;建立一家公司,使公司在任何一位领袖身后很久、经历很多次产品生命周期仍然欣欣向荣,好比是“造钟”。一家高瞻远瞩公司的创建者通常是造钟的人,而不是报时的人。他们主要致力于建立一个组织,一个会滴答走动的时钟,而不只是找对时机,用一种高瞻远瞩的产品构想打进市场,或利用一次优秀产品生命周期的成长曲线;他们并非致力于取得高瞻远瞩领袖的人格特质,而是采取建筑大师的方法,致力于构建高瞻远瞩公司的组织特质;他们努力的最大成果不是实质地体现一个伟大的构想,不是表现人格的魅力,不是满足个人的自尊或累计个人的财富,他们最大的创造物是公司本身及其所代表的一切。高瞻远瞩的公司往往并不是源自一种极为成功的创业产品、一个特别的科技和市场机会,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地积累,坚持把公司作为终极创造。这些

基业长青读书心得

基业长青读书心得 篇一:基业长青读书心得 《基业长青》通篇在讲一个主题,即组织(尤其是企业)存在与成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柯林斯的回答非常明确,是价值理念。这与德鲁克的研究与思想如出一辙。 此书是一本关于企业文化的专著,因为价值理念、使命、愿景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对企业文化的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有著名的文化四重奏,也有大师级人物,如沙因、奎恩等。柯林斯的成功源于从实证的角度,说明了高瞻远瞩公司的与众不同。实证研究在西方很受重视,而对中国的管理界来讲,缺乏的不仅仅是实证的努力,更缺少实证的精神。大量充斥管理书架的快餐式读本,基本上源于莫明的思考,国人的思考力可见一斑,而真正走进管理学的殿堂,恐怕更需要这种实证的粮食。然而,单凭想象的创造似乎符合东方的思考文化与方式,所谓系统思考。但管理作为实践,可能从实证的角度来研究,更有说服力。但无论如何,柯林斯的《基业长青》值得一读。 读《基业长青》有一种回味感,尽管是第一次细细品尝,然而,正因为管理的思想是相通的,于是,有了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感觉很美妙,让自己越发觉得对管理思想若有所得。 前段时间努力通读了德鲁克的著作,突然间,觉得对德鲁克的思想理解了许多,顿时感到德鲁克不愧为大师中的大师。我个人一直非常认同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当今天通读过《基业长青》,又重实证的角度验证了德鲁克思想的伟大。

关于企业存在价值的思考,尤其是企业的目标、使命、愿景,以及利润对企业存在的意义,企业的社会机能,等等,这一系列系统的思想非一般管理学者所体会。《基业长青》作为一本巨著,在国内也掀起了一场热读的气氛。众多企业将其指定为员工必读书目。然而,我有一种担心,尽管读了就比不读强,无论理解有多少,总会对企业的文化建设,尤其是思考企业的存在价值有所帮助,然而,我相信有绝大多数人并不会真正理解书中的伟大思想,更难以将此思考与管理体系结合起来。虽说这并无所谓,但作为管理学子,不免有些遗憾。 读书的快乐不是源于一本书讲了哪些故事与道理,而是读者从书中体会了什么。还是回到《基业长青》,谈谈对该书内容的理解。 首先,《基业长青》是一本企业实证研究的报告,它的价值不在于发现了真理,而在于验证了假设。柯林斯之所以可能选取这样一个研究课题,原因有二:一是找到高瞻远瞩公司的特质与动力,即与众不同之处;二是系统地表述这种差异,并进行有效的传播。在美国这样一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度,有这个研究条件。就如书中所选取的对照公司,美国企业的实践史给予了研究者这样一个空间。当然,也有研究者的认真坦诚的研究态度。这让我想到了中国的企业,作为国内的管理学研究者(至少我这样定位自己,这个事业理由让我无比兴奋),我们能做些什么,当中国企业还缺少历史经验总结时,如何在实践指导中国企业的前进,因为,企业是工业社会的重要器官,对于市场经济刚刚启动的中国,企业对全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这一点讲述,德鲁克在《公司的概念》一书中描述得非常详细。作为中国的管理学研究者,我们该研究什么?尤其是想为中国企业的管理进步与变革提供一点力量的学者,我们应该如何为此创造价值?前几日读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而非MBA》更是感触颇多,管理教育任重道远。但无论如何,《基业长青》

《基业长青》读后感

《基业长青》读后感 闫华英(广州市健业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 专家评语:阅读了这篇读后感,我的第一印象是闫华英会员十分用心地阅读了这本书籍。她不仅从整体上把握了本书的中心主题和脉络,也发现了作者提出的主要论点的精华所在。 我猜想闫华英会员在阅读本书的时候,一定时不时地停下来考虑自己企业的情况,因为读后感中提到的"部门负责制"、"新产品项目介绍"这些她所在的企业正在实施的管理方法,与作者提出的刺激个人首创精神的观点不谋而合。 但是,闫华英会员的读后感没有能回答我的疑问。这样一本建立在研究西方企业的论著中的理论和观点,在中国是否适用?在闫华英会员的企业是否适用?我们如何扬弃地运用这些观点为闫华英会员的企业服务?如果作者能就此提出自己新颖的观点,这篇读后感可能就更有价值了。 我们要向权威学习,也要敢于向权威挑战。 评阅人:黄河 我是以一种想要找到武功秘笈的想法来读这本书的,感受良多,对公司的过去和未来我感觉从没如此清晰,书中破除了我们一直认为的只有魅力四射的高瞻远瞩领导才能建立高瞻远瞩公司的迷信,觉得自己增加了不少雄心壮志,虽然自己还没有学会如何"造钟",但终于知道"钟"是什么样子了。书中给我们规划了一个伟大的创业蓝图。同时我觉得这本书带给我的不是一个注定会过时的秘方,而是一个更长久,更重要,更真实的理念,它打破了许多旧神化,提供了很多新见解,为我们这些有志于建立伟大公司的创业者带来灵感,并提供了实际的指导。 《基业长青》告诉我们要造钟而不是报时,要致力于建立一个组织,一个滴答走动的时钟,而不只是找对时机,最重要的是这个组织特质是有能力不断地建立制度,从不停止,从不回顾,从无结束,最后使得这个组织基业长青。它不需要个人英雄的魅力型伟大领袖,公司才始终极的创造,企业应该是逐渐演进的物种,要有择强汰弱的进化机制,应该在企业内部持续自我突变,由员工发挥个人首创精神推动公司持续前进,要有足够的变化才能生存发展。3M公司的那个生生不息。不断演进的大树给了我非常多的思考,它的一系列刺激进步的机制让我觉得耳目一新,特别是:以小型自主性部门为单位,提倡"大公司内有小公司"借以刺激个人首创精神的做法;这就好像我们实行的部门承包责任制,能使得管理更切实的落实在基层,加强部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得业务上有了前所未有的长进,以及用新产品论坛使所有部门分享最新的产品,刺激跨越部门界限的新构想,我们公司实行了每日早会的新产品介绍项目,就非常有效果,产生了不少跨越不同部门生产工艺的新产品。我非常赞赏3M公司的处世哲学:虽然你经常步履蹒跚地到达目的地,但你必须先行动,才能有步履蹒跚。我觉得我应该立即行动,采取措施实施书中的有效见解,从一枝一叶开始构建参天大树。 《基业长青》告诉我们如何确定核心理念。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我们不能"创造"或"制定"核心理念,我们只能"发现"核心理念,先要列举所有理念,然后对我们列举的每一个观点都问问:"要是形势改变,使我们因为坚持这个核心价值而受苦受难,我们是否仍然愿意坚持下 去?"只有肯定的回答才是真正的核心价值.只有我们真正相信的东西才是核心理念,那样我们的核心理念就好像遗传密码,无论时世变化如何都会代代相传,同时组织存在的目的也非常重要,《基业长青》告诉我们必须不断回答的一个问题:"假设我们关闭这家公司,而不至于对员工或老板造成不利的经济影响,为什么我们不那样做?如果公司不复存在,世界会有什么损失?",那样我们才能找到我们真正的核心理念。找到核心理念后,我们还应该毫不迟疑,坚定地改变不符合核心理念的事情,坚持核心理念那样我们的事业

基业长青读书笔记

基业长青读书笔记 基业长青这本书读完后你的启示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你分享一下基业长青读书笔记吧,欢迎阅读! 基业长青读书笔记1 认识《基业长青》这本书是在本科的时候,教管理学的老师在课堂上多次提到。但到今天我才细读了这本书。主要内容:斯坦福大学两位教授柯林斯和波勒斯在一项为期6年的研究项目中,选取了18家长卓越非凡、长生不衰的公司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包括通用电气、3M、默克、沃尔玛、迪士尼、惠普等,它们平均拥有近百年的历史。在论述中,每一家卓越非凡的公司,作者都选了一家失败的对照公司,通过对比归纳发现拥有百年历史的公司长盛不衰的秘密。 全书最核心的观点只有八个字:保存核心+激励进步。作者用了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图来表达主要观点,以表明保存核心与激励进步二者是兼容并蓄、互补互动的。作者认为,最持久、成功的公司总能够分清楚什么应该是永恒不变,什么应该是应时而变的。永恒不变的是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和使命(即保存核心),应该随时而变的是运营方式、具体的目标、策略(即激励进步)。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多年来一直被人们所讨论,但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关于核心价值理念不太一样的观点,这是这本书给我最大启发之处。 迪士尼的核心理念和使命是让人们快乐;沃尔玛的核心

理念和使命是让普通人买得起各种商品;福特的核心理念和使命是实现汽车的大众化;3M的核心理念和使命是用创新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核心价值理念和使命(百年企业的遗传密码)有几个重要的特征: 1.不会随时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如果会改变的就不是核心,比如质量(顾客至上、服务、创新等等),今天被很多企业拿来当做核心理念,可是,假设10年后同类商品的质量都差不多的时候,你们公司还会将质量视为核心吗?如果不会那就不是核心。 2.卓越非凡的公司(不太喜欢译者形容为胆大包天的公司)他们的核心价值理念和使命往往跟赚钱和利润无关,典型的像迪士尼让人们快乐。核心理念和使命是公司存在的根本意义和理由。虽然这些公司不以赚钱为根本目的,但当他们追求理想的时候,金钱往往随之而来。这便是老子所谓的无为而无不为、以不争为争(如果两位作者懂中国古代哲学,或许不会对他们的研究发现如此惊讶)。 3.核心理念和使命永远达不到。这一点听起来很矛盾,但正因为达不到,企业才会不断追求,拥有永不枯竭的动力。核心理念和使命的主要作用是激励和引导,就像一座灯塔或是天上的启明星,永远在那儿,鞭策着企业前进。轻易到达目标容易让人自满得意而不思进取,拥有一个伟大而永远不能满足的目标是伟大企业长久的逻辑所在。

《基业长青》读后感

《基业长青—企业永续经营的准则》读后感 《基业长青—企业永续经营的准则》是一本探讨高瞻远瞩公司的书,它用大量的实例和数据为我们系统展示了高瞻远瞩公司长期拥有杰出地位的根本要素。该书不同于一般的、市场上大多数的管理类图书,它超越了诸如战略、研发、产品、市场、营销等等管理技术层面的研究与讨论,发现了杰出公司出类拔萃的永恒品质,对公司永葆卓越的根源见解独到、剖析精辟,作者以优美流畅、富于激情的笔触使我们确信,“创建一家恒久的伟大公司,一个真正值得长青的基业,乃是崇高的使命”。 整部书围绕打破“12个迷思”展开,即: 迷思1、伟大的公司靠伟大的构想起家; 迷思2、高瞻远瞩公司需要杰出而眼光远大的魅力型领导者; 迷思3、最成功的公司以追求最大利润为首要目的; 迷思4、高瞻远瞩公司拥有共通的“正确”价值观; 迷思5、唯一不变的是变动; 迷思6、绩优公司事事谨慎; 迷思7、高瞻远瞩公司是每一个人的绝佳工作地点; 迷思8、最成功公司的最佳行动都是来自高明、复杂的战略规划; 迷思9、公司应礼聘外来的CEO才能刺激根本变革; 迷思10、最成功的公司最注重的是击败竞争对手; 迷思11、鱼与熊掌不能兼得; 迷思12、公司高瞻远瞩,主要依靠“愿景宣言”。

破除上述12个迷思,既是作者专注6年的企业研究的成果,更是18个高瞻远瞩公司优秀特质的无声昭示。 就象龟兔赛跑寓言一样,高瞻远瞩公司起步时经常步履蹒跚,最终却赢得长距离的竞赛。作者的研究表明:高瞻远瞩公司的领导者更加专注于建构一种大而持久的制度,并不刻意成为伟大领袖,他们追求的是制造时钟,而不是成为报时人。拥有一个伟大的构想,或身为高瞻远瞩的魅力型领袖,好比是“报时”;建立一家公司,使公司在任何一位领袖身后很久、经历很多次产品生命周期仍然欣欣向荣,好比是“造钟”。一家高瞻远瞩公司的创建者通常是造钟的人,而不是报时的人。他们主要致力于建立一个组织,一个会滴答走动的时钟,而不只是找对时机,用一种高瞻远瞩的产品构想打进市场,或利用一次优秀产品生命周期的成长曲线;他们并非致力于取得高瞻远瞩领袖的人格特质,而是采取建筑大师的方法,致力于构建高瞻远瞩公司的组织特质;他们努力的最大成果不是实质地体现一个伟大的构想,不是表现人格的魅力,不是满足个人的自尊或累计个人的财富,他们最大的创造物是公司本身及其所代表的一切。高瞻远瞩的公司往往并不是源自一种极为成功的创业产品、一个特别的科技和市场机会,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地积累,坚持把公司作为终极创造。这些让人动容的研究成果和感奋人心的表述,让我们走出对“伟大构想”的困惑和对“魅力领袖”的迷信,充满自信与期待地焕发创业的激情。 该书告诉我们,一个杰出的公司要有超越利润的追求。“我们的基本原则,从创办人构思出来后一直维持不变,我们把核心价值观和实务分得清清楚楚,核心价值观不改变,但是实务做法可以改变,我们也清楚地表明:利

基业长青读书笔记(精选3篇)

基业长青读书笔记(精选3篇) 基业长青读书笔记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基业长青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基业长青读书笔记1 读《基业长青》,未见高深精妙的理论框架,只有对事实的严谨筛选和分析比较,印象最深处莫过于“造钟与报时”的论述。原来,业界胜负源于对规律和规则的探求与把握。 那些百年基业、行业翘楚的“高瞻远瞩公司”,其领袖人物追求的不是个人控制力,不是成为报时人,而是毕其心血于制度建设、培育一个具有高度适应能力的组织,将企业塑造成精密报时,持续运转的时钟。初看荒诞怪异,细想却在情理之中。于是,便有几点杞人之想贻笑方家。 强生公司前CEO拉尔夫拉森说:“成长是赌徒的游戏”。审视书中“高瞻远瞩公司”的历史,它们之所以能够作出最好的反应和行动,不是起因于详细的战略规划,而是依靠实验、反复尝试、机会主义,准确地说,成功是靠机运而得。问题在于,很多人往往是在机会离去时才明白那是机会,而成功者却能够在一连串失败中把握转瞬即

逝的机会,并找出若干机会背后隐藏的市场规律和管理规则,逐步确立企业的核心制度与游戏规则,听起来有点像生物进化论的物竞天择。比如企业为市场所驱动还是企业去驱动市场,波音公司、索尼公司是历经破产购并危机后才探明的道理。其决策者要关注的不是某项产品或服务,而是组织结构,创造一个利于产生卓越产品和服务的环境,构建有利于选拔杰出领导和优秀人才的机制。一时胜负在于力,千秋成败在于理。认识规律,建立规则,道理虽浅,至关重要。 中国文化的要义是“中庸之道”,简单明白的事情也离不了云山雾缭的“悟道”,表现在企业管理中,就是人际关系的谋略。组织和团队的管理规则要求在那里,执行起来却是要讲究“悟性”和“关系”的,这种环境下,员工可能像传统中医那样出现两种结果:一事无成的江湖郎中或大彻大悟的一代名医。名医极少,稀里糊涂的游医倒是很多。也许我们更多习惯于崇拜权力,而非尊重制度。我们不自觉地用领导的方法去被领导:我现在服从你,不是承认水平比你差,也不是承认制度的公平合理,而是因为你权力比我大;因为我是下级,才不得不应付你,因此我就投其所好,做你想要的东西,等有权力的时候再来“领导”,如此等等。一味强调权力的结果,企业就演绎了权谋文化,可以同甘,却鲜能共苦,执行也就成了看人、看事说话。反观那些“高瞻远瞩公司”,强调以原则和制度为中心的领导,权力、责任、义务对等,在事实和数据面前,领导和下属之间人格是平等的,彼此是尊重的,思想统一起来容易些。其高层管理人员定期花时间与员工、顾客进行接触,坐下来听听真实的想法。从计划到业绩,是团

基业长青读后感(精选5篇)

基业长青读后感(精选5篇) 基业长青读后感1 随着招商银行的不断发展,总行提出了“力创股市蓝筹,打造百年招银”的远景目标。“百年招银”———招商银行的灿烂远景,成为萦绕在所有招行员工心头挥之不去的光荣和梦想。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个光荣梦想?美国詹姆斯?柯林斯和杰里?波拉斯合著的《基业长青》一书,研究了当今世界18家长盛不衰、基业长青的企业,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上的共性和特点,阐述了基业长青企业发展的历程。 通过该书的学习,比较总行的发展战略,对我们打造“百年招银”,不无重要的借鉴和启发。基业长青企业与众不同的成功秘诀可以概括为“保持核心,刺激进步”。“保持核心”,就是保持企业的核心理念。这种核心理念是企业固有的属性,是区别于其他企业最根本的特征。企业的战略、组织、制度、企业文化都是围绕着核心理念来展开的。高瞻远瞩的企业非常重视贯彻核心理念和保持核心理念的稳定,不仅在企业的每个环节坚决贯彻核心理念,而且在企业整个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核心理念。“刺激进步”,就是不断创新企业的产品、服务和经营管理手段。没有创新的企业是无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得生存空间的。企业只有不断刺激进步,与时俱进,在产品、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迎合乃至引导市场发展的需求,才能不断领先于竞争对手,成为业界翘楚,从优秀迈向卓越,进而达到基业长青。

服务、创新、稳健、人本、诚信、灵活、效益、整体是招商银行的核心价值观。维护和保持招银精神,是实现百年招银的核心动力所在。刺激进步,招商银行才能赢得竞争挑战,才能把握发展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一步的地位,保证招商银行总体目标的实现,成功打造民族银行的精品,实现百年招银的梦想。 基业长青读后感2 《基业长青》这部书,我有幸得到并阅读了两遍,一遍是泛读,一遍是精读,精读是为了写出自己的感受,或许能对他人阅读此书有所助益。刚获此书,急欲找到自己需要的“灵丹妙药”,由于自身阅历和文化差异等因素,阅读起来,与自己先期的所思所想大相径庭,慢慢读来,初步了解到,许多国际大公司的发展历程,对照出各公司发展差异的因由,确实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由于时间和空间、文化与环境的不同,因此,每位读者的感受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谈一下自己感触最深之处。这本书具有说服力之处,在于进行公司间对比的时候,并不是以成功和失败加以论述,而是把这些长青的公司与一些同时代、同样成功,地位差不多的那些公司进行对着照。通过书中对照,反映出长青公司的组织者,不一定有伟大的构想或是魅力型的领袖,但必须要像建筑师一样,来营造公司强烈的使命感,就如同造钟一样,让时钟持续运转的起来。明确领导者造钟,就是构造长青公司的核心意识,并以此指引和激励公司的员工,使员工接受并近似宗教式的信仰,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要保存这种核心意识形态不变,还不要刻意寻求核心与变革间的平衡,积极倡导崇高的理想与进步,这些对我们作为管理者来说应该加以深思。我们正处在一个

基业长青读后感2000字范文精选

基业长青读后感2000字范文精选 基业长青在书中运用大量的事实资料和文字阐述了企业经营和长足发展中的诸多有实但是无形的东西──理念、价值观、目标;告知人们经营不是短线的赌注,而是理想层面的高瞻选瞩。下面为大家了基业长青读后感2000字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这是一部有理有据有深度的好书。书中运用大量的事实资料和文字阐述了企业经营和长足发展中的诸多有实但是无形的东西── 理念、价值观、目标;告知人们经营不是短线的赌注,而是理想层面的高瞻选瞩。整本书归纳起来,就是八个字:保存核心、刺激进步。目标、追求是进步,文化、内部提拔是保存核心。 1. 造钟,不是报时 拥有一个伟大的构思,或身为高瞻远瞩的魅力型领袖,好比是“报时”;建立一家公司,使公司在任何一位领袖身后很久、经历许多次产品生命周期仍然欣欣向荣,好比是“造钟”。 企业创办人通常是制造时钟的人,而不是报时的人。主要致力于建立一个组织,一个会滴答走动的时钟,而不只是找对时机,用一和种高瞻远瞩的产品构想打进市场,或利用一次优秀产品生命周期的成长曲线;并非致力于取得高瞻远瞩领袖的人格特质、而是采取建筑大师的方法,致力于构建高瞻远瞩公司的组织特质;努力的最大成果不是实质地体现一个伟大的构思,不是表现人格的魅力,不是满足个人自尊或累积个人的财富,他们最大的创造物是公司本身及其代表的一切。

2. 利润之上的追求 利润是生存的必要条件,而且是达成更重要目的的手段,但是对很多高瞻远瞩公司而言,利润不是目的,利润就象人体需要的氧气、食物、水和血液一样,这些东西不是生命的目的。但是,没有它们,就没有生命。 核心价值是组织长盛不衰的根本信条,不能为了财务利益或短期权益而自毁立场。要了解核心理念是以内在要素而存在,大致不受外在环境左右。 目的是公司除了赚钱之外存在的根本原因,高瞻远瞩公司能够体会和达到这样的目的。目的不必独一无二。不同公司非常可能拥有很相似的目的,就好比两家企业非常有可能都坚信正直之类的价值一样。目的的主要作用是指引和激励,不见得是要造成不同。目的和核心价值一样,关键在于真实,不在于与众不同 3. 保存核心,刺激进步 高瞻远瞩的公司核心理念是基本要素,但是不能光靠核心理念。非核心特质与核心 理念的做法不能混为一谈。追求适应和前进时,应小心地保存和保护核心价值,核心理念的所有表象是可以改变和演进的。 最重要的,是不要把核心理念与文化、战略、战术、作业、政策或其他非核心的做法混为一谈。日久年深之后,文化标准必须改变,策略必须改变,产品线必须改变,目标必须改变,权限必须改变。到最后,公司如果想成为高瞻远瞩,惟一不应该改变的是核心理念。

《基业长青》读后感

《基业长青》读后感 带着迷惑与期许,翻开《基业长青》这被称为管理书籍中的经典之作。说到经典,有太多书籍被称为经典,但是本书让我们从全新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所谓的“管理之道”。詹姆斯.波勒斯和吉姆.柯林斯两位经管巨匠,历时六年的时间来研究以索尼、迪斯尼、沃尔玛等为代表的18家“高瞻远瞩公司”和以健伍、哥伦比亚、美利坚百货等为代表的18家“对照组”公司,旨在通过比较,在《基业长青》这本书列举出“高瞻远瞩公司”长青的“秘诀”,从而达到两个目的:1.找出极为高瞻远瞩公司共同拥有的使它们有别于其他公司的基本特质和动力,并把这些发现化为有用的观念架构;2.有效地把这些发现和观念向大家介绍,以便影响管理方法,造福想创立、构建和维持高瞻远瞩公司的人士。这本书打破了经济管理学院教条式的说法,重新诠释了企业长久立足与发展的关键。 读过此书,破解了我很多困惑,或者说迷思,也让我更加有信心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在组织里面充当更加重要的角色。作为一个“高瞻远瞩的公司”,并不是说它就是完美无缺的,甚至在企业创立之初没有伟大的构想,没有眼光远大的魅力型领导者。工程师出身休利特和帕卡德没有鲜明的领导经验,决定先创立惠普公司,再考虑应该制造什么,他们漫无目的生产产品的状况持续数十年。井深大所创建的索尼,要连续开几周的会议来决定生产什么产品,而他自己也是个无名小卒……相比于“对照组”的伟大构想们,高瞻远瞩公司把注意力放在了创造公司上,从把公司视为产品的桥梁转为把产品看成是公司

的桥梁。所有的产品、服务和伟大的构想,不论多么高瞻远瞩,终究会过时。但是,一家高瞻远瞩公司却不见得会过时,只要公司在现有的产品生命周期之后有能力继续改变和演进,公司就不会过时。除此之外,高瞻远瞩公司历史中若干最重要的CEO,并没有完美的、高知名度、魅力型领袖的人格特质。他们所坚守的是建造一座可以持续报时的时钟,而不是昙花一现的报时人。 很多人认为公司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利润,利润才是公司存在之本。回首过往,有多少企业在这样的信条中迷失,最终轰然倒塌,又有多少企业在利润的指引下,不曾辉煌就落入深渊。高瞻远瞩公司的核心理念告诉我们:利润是生存的必要条件,而且是达成更重要目的的手段,但是,利润不是目的,利润就像人体需要的氧气、食物、水和血液一样,这些东西不是生命的目的。但是,没有它们,就没有生命。从事各行各业的企业的生存是服务于人类,为人类带来福祉的,秉承这一点,利润自然而然会来,因为人们不会让这样的公司消失。在书中也看到,高瞻远瞩公司并非总是秉承核心,因此他们遭受重创,但是骨子里面的核心概念使得他们屹立不倒。 高瞻远瞩公司经历并见证了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他们懂得兼容并蓄,利益与核心并存,并且相辅相成。在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面前,他们没有固步自封,沾沾自喜,而是保持核心,刺激进步。在高瞻远瞩公司中,核心理念和一心一意追求进步的驱动力携手合作,驱动所有不属于核心理念的东西变化和进步。这种驱动力使得高瞻远瞩公司不满于现状,它们更进一步做得更好、创造新的可能性的欲望,不需

《基业长青》读书心得体会

《基业长青》读书心得体会 《基业长青》通篇在讲一个主题,即组织(尤其是企业)存在与成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柯林斯的回答非常明确,是价 值理念。这与德鲁克的研究与思想如出一辙。 此书是一本关于企业文化的专著,因为价值理念、使命、愿景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对企业文化的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有著名 的文化四重奏,也有大师级人物,如沙因、奎恩等。柯林斯的成功 源于从实证的角度,说明了高瞻远瞩公司的与众不同。实证研究在 西方很受重视,而对中国的管理界来讲,缺乏的不仅仅是实证的努力,更缺少实证的精神。大量充斥管理书架的快餐式读本,基本上 源于莫明的思考,国人的思考力可见一斑,而真正走进管理学的殿堂,恐怕更需要这种实证的粮食。然而,单凭想象的创造似乎符合 东方的思考文化与方式,所谓系统思考。但管理作为实践,可能从 实证的角度来研究,更有说服力。但无论如何,柯林斯的《基业长青》值得一读。 读《基业长青》有一种回味感,尽管是第一次细细品尝,然而,正因为管理的思想是相通的,于是,有了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感 觉很美妙,让自己越发觉得对管理思想若有所得。 前段时间努力通读了德鲁克的著作,突然间,觉得对德鲁克的思想理解了许多,顿时感到德鲁克不愧为大师中的大师。我个人一直 非常认同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当今天通读过《基业长青》,又重实 证的角度验证了德鲁克思想的伟大。 关于企业存在价值的思考,尤其是企业的目标、使命、愿景,以及利润对企业存在的意义,企业的社会机能,等等,这一系列系统 的思想非一般管理学者所体会。《基业长青》作为一本巨著,在国 内也掀起了一场热读的气氛。众多企业将其指定为员工必读书目。 然而,我有一种担心,尽管读了就比不读强,无论理解有多少,总 会对企业的文化建设,尤其是思考企业的存在价值有所帮助,然而,

《基业长青》读后感

如何使企业永葆青春----(《基业长青》读后感)这不是一本描写能力卓越、高瞻远瞩的领导人的书。也与高瞻远瞩的产品概念、高瞻远瞩的产品或高瞻远瞩的市场分析无关。也不谈拥有某种公司展望。本书所谈的问题更为重要、长久和真实。这是一本有关高瞻远瞩公司的书。”詹姆斯·C·柯林斯和杰里·I·波拉斯在这本富于创造性的书中这样写道 《基业长青》是一部有理有据有深度的好书,书中运用大量的事实资料和文字阐述了企业经营和长足发展中的诸多有实但是无形的东西──理念、价值观、目标;告知人们经营不是短线的赌注,而是理想层面的高瞻选瞩。 通过分类和对比,书中列举了大量的知名企业创业和持续提高企业价值过程中坚定不移执行可变化也可持续的经营企业的思维方式。不难看出,书中的企业都是在当今世界上鼎鼎有名、有实力、而且仍然有活力、高速增长、有新的项目,同时几乎看不出管理瑕疵的典范。这些发达的企业,如果可以这么说的话,不仅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也是能够学习的,当然也是愿意学习的榜样。 这本书清晰地告诉我们该如何在企业小的时候做大的打算,该如何在企业有危机甚至困境中不忘记企业的初衷。看来,企业真是需要功夫的。不仅会站着还要会蹲着还要学会匍匐,但是不论怎样,都应会前进。而且,书中的有关追求制造时钟的人而不是成为报时的人的论术是对经营者的警示。高瞻远瞩公司在实

验、尝试错误和机会主义当中寻求到了出路战胜了竞争对手而出类拔萃,是因为它们更相信实践的力量而不是过多的讨论。现实中的管理问题也是如何面对存在的不足,如何解决实施中的纰漏,如何先处理现在再面向未来,而不是忽视当前情况,盲目的展望,这是实用主义的缩影。不能渡过危机的远见是没有意义的。同时,就我们的企业管理而言,这也是在字里行间时时透露着指针式的影响的好书。 首先,我们在创业之初就形成了独特的人文环境、管理气氛、发展模式、经营思路,以及机制、规则和观念,这是我们值得庆幸的地方。因为这与高瞻远瞩公司是接近的,包括我们坚定地执行在畜牧饲料主产业上做文章的经营方向。但是我们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战略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步骤,我们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模式、我们还不能完全做到用管理思想指导企业发展而不是用单个的人(管理者)指导企业的发展的方向和速度。 对于永续经营而言,我们还应该在实质是接触和吸纳外部的智慧。我们都愿意禾丰获得完美的前景,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因为信任自己而放弃还有那么多的可以借鉴的源泉,我们的动力来自于自己的努力和外部指出不足的同时给予我们的压力,所以,我们在自己前进的道路上时时不能忘记的是反思,是回味,是对自己的肯定同时的否定。 其次,是兼容,是在不混合阴阳情况下的协调和共同进步。这里说的不是寻求平衡而是短期和长期的优异表现,也就是在核

读《基业长青》之感悟

道,可道,非恒道 ---《基业长青》读后感悟(一) 记得读书时老师总是反复教导我们,书,先要越看越薄,然后要越看越厚。道理很简单,先要抓住核心内容,然后要无限延伸开去,这也是我们从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一个科学过程。 第一次阅读《基业长青》是在MBA学习期间,应当承认,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和资料分析,经过科学的对比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清晰地勾勒出了18家“高瞻远瞩公司”的成功之道:比如公司目标是“造钟,而不是报时”、“保持核心,刺激进步”的经营理念以及“超越利润的追求”、“胆大包天的目标”、“教派般的文化”、“择强汰弱的进化”、“自家长成的经理人”、“永远不够好”、“起点的终点”等个性鲜明的经营管理战略。这些从IBM、波音、沃尔玛、通用、索尼、摩托罗拉等诸多百年成功企业发展中萃取出的理念和经验,对于任何企业和管理者而言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从该书的热销程度也不难看出这一点。 纵览全书,薄到可以用一个中文字来概述---“道”。何为“道”?韩非子说:“道者,万物之所然也。” 企业生于市场,但绝对不是仅仅决定于市场,而是决定于涵盖市场在内、却又更为广阔的人类社会。这些“高瞻远瞩公司”最核心特征就在于他们都有符合市场之道、社会之道的核心价值观,虽然这种核心价值观“不需要理性或外界的肯定,也不随着当时的趋势和流行摇摆”,但近百年后,你会发觉他们依然完全符合社会大众的普遍利

益,这也充分说明任何一家公司必须确立顺应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并不懈地坚持,才能在时间与市场的双重考验中生存下来。像大多数对照公司一样,我们的企业或许有让人眼花缭乱的“核心价值”、“战略愿景”,但更多的是在短期利益驱使下或多或少偏离了方向而不觉。扪心自问,和“以客户为中心”、“以人为本”、“开拓创新”、“追求卓越”这些理念比较起来,业绩指标的追求、市场竞争的胜负等等,哪些距离我们现实的经营决策更近一些呢? 非常钦佩作者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列举大量的具体事例来说明。其实,这些“高瞻远瞩公司”的所谓成功秘诀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深,但是细细品味后发觉他们的成功又绝不仅仅是一本书就能阐述得透的。国内学者张维迎曾经幽默地指出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我倒觉得老子在道德经中开篇之语更能阐述其真谛:“道,可道,非恒道。”经营管理如同一场战争,所谓“兵无常形”。我们更应该在充分借鉴这些西方企业成功模式之余,因地制宜地思考自身的经营之道,不要奢望能有一条便捷之路。 当有些人还沉迷于这些高瞻远瞩的公司悠久历史时,消息传来:谷歌收购了“高瞻远瞩公司”之一摩托罗拉,这是一个颠覆或者一个讽刺?不,没变的永远不会变,但是,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才是我们应该从书中读到并延伸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