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胶质瘤疾病研究报告

神经胶质瘤疾病研究报告
神经胶质瘤疾病研究报告

神经胶质瘤疾病研究报告

疾病别名:胶质细胞瘤,胶质瘤,神经外胚层肿瘤,神经上皮肿瘤

所属部位:头部

就诊科室:脑外科

病症体征:步态不稳,癫痫性头痛,颅内压增高,眩晕

疾病介绍:

神经胶质瘤是什么?肿瘤起源于神经间质细胞,即神经胶质,室管膜,脉

络丛上皮和神经实质细胞,即神经元,大多数肿瘤起源于不同类型的神经胶质,但根据组织发生学来源及生物学特征类似,对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各种肿瘤,

一般都称为神经胶质瘤

症状体征:

神经胶质瘤有哪些症状?

神经胶质瘤的病程依其病理类型和所在部位长短不一,自出现症状至就诊

时间一般多为数周至数月,少数可达数年。恶性程度高的和后颅窝肿瘤病史多

较短,较良性的肿瘤或位于所谓静区的肿瘤病史多较长。肿瘤如有出血或囊肿

形成、症状发展进程可加快,有的甚至可类似脑血管病的发展过程。

症状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颅内压增高和其他一般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等。另一是脑组织受肿瘤的压迫、

浸润、破坏所产生的局部症状,造成神经功能缺失。

头痛大多由于颅内压增高所致,肿瘤增长颅内压逐渐增高,压迫、牵扯颅

内疼痛敏感结构如血管、硬膜和某些颅神经而产生头痛。大多为跳痛、胀痛,

部位多在额颞部或枕部,一侧大脑半球浅在的肿瘤,头痛可主要在患侧、头痛

开始为间歇性,多发生于清晨、随着肿瘤的发展,头痛逐渐加重,持续时间延长。

呕吐系由于延髓呕吐中枢或迷走神经受刺激所致,可先无恶心,是喷射性。在儿童可由于颅缝分离头痛不显著,且因后颅窝肿瘤多见,故呕吐较突出。

颅内压增高可产生视乳头水肿,且久致视神经继发萎缩,视力下降。肿瘤

压迫视神经者产生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亦致视力下降。外展神经易受压挤牵扯,常致麻痹,产生复视。

一部分肿瘤病人有癫痫症状,并可为早期症状。癫痫始于成年后者一般为

症状性,大多为脑瘤所致。药物不易控制或发作性质有改变者,都应考虑有脑

瘤存在。肿瘤邻近皮层者易发生癫痫,深在者则少见。局限性癫痫有定位意义。

有些肿瘤特别是位于额叶者可逐渐出现精神症状,如性格改变、淡漠、言

语及活动减少,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对事物不关心,不知整洁等。

局部症状则依肿瘤所在部位产生相应的症状,进行性加重。特别是恶性胶

质瘤,生长较快,对脑组织浸润破坏,周围脑水肿亦显著,局部症状较明显,

发展亦快。在脑室内肿瘤或位于静区的肿瘤早期可无局部症状。而在脑干等重

要功能部位的肿瘤早期即出现局部症状,经过相当长时间才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某些发展较慢的肿瘤,由于代偿作用,亦常至晚期才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

化验检查:

神经胶质瘤要做什么检查?

根据其年龄、性别、发生部位及临床过程等进行诊断,并估计其病理类型。除根据病史及神经系统检查外,还需作一些辅助检查帮助诊断定位及定性。

神经胶质瘤的检查1、脑脊液检查:作腰椎穿刺压力大多增高,有的肿瘤如

位于脑表面或脑室内者脑脊液蛋白量可增高,白细胞数亦可增多,有的可查见

瘤细胞。但颅内压显著增高者,腰椎穿刺有促进脑疝的危险。故一般仅在必要

时才做,如需与炎症或出血相鉴别时。压力增高明显者,操作应慎重,勿多放

脑脊液。术后给予甘露醇滴注,注意观察。

神经胶质瘤的检查2、超声波检查:可帮助定侧及观察有无脑积水。对婴儿

可通过前囟进行B型超声扫描,可显示肿瘤影像及其他病理变化。

神经胶质瘤的检查3、脑电图检查:神经胶质瘤的脑电图改变一方面是局限

于肿瘤部位脑电波的改变。另一方面是一般的广泛分布的频率和波幅的改变。

这些受肿瘤大小、浸润性、脑水肿程度和颅内压增高等的影响,浅在的肿瘤易

出现局限异常,而深部肿瘤则较少局限改变。在较良性的星形细胞瘤、少枝胶

质细胞瘤等主要表现为局限性波,有的可见棘波或尖波等癫痫波形。大的多形

性胶质母细胞瘤可表现为广泛的波,有时只能定侧。

神经胶质瘤的检查4、放射性同位素扫描(Y射线脑图):生长较快血运丰富

的肿瘤,其血脑屏障通透性高,同位素吸收率高。如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显示

同位素浓集影像,中间可有由于坏死、囊肿形成的低密度区,需根据其形状、

多发性等与转移瘤相鉴别。星形细胞瘤等较良性的神经胶质瘤则浓度较低,常

略高于周围脑组织,影像欠清晰,有的可为阴性发现。

神经胶质瘤的检查5、放射学检查:包括头颅平片,脑室造影、电子计算机

断层扫描等。头颅平片可显示颅内压增高征,肿瘤钙化及松果体钙化移位等。

脑室造影可显示脑血管移位及肿瘤血管情况等。这些异常改变,在不同部位不

同类型的肿瘤有所不同,可帮助定位,有时甚至可定性。特别是CT扫描的诊断

价值最大,静脉注射对比剂强化扫描,定位准确率几乎是100%,定性诊断正确

率可达90%以上。它可显示肿瘤的部位、范围、形状、脑组织反应情况及脑室受

压移位情况等。但仍需结合临床综合考虑,以便明确诊断。

神经胶质瘤的检查6、核磁共振:对脑瘤的诊断较CT更为准确,影像更为清楚,可发现CT所不能显示的微小肿瘤。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可得到与CT相似的

图像,并能观察肿瘤的生长代谢情况,鉴别良性恶性肿瘤。

鉴别诊断:

神经胶质瘤的诊断方法

神经胶质瘤的诊断通过辅助检查帮助诊断定位及定性,不难与其他引起颅

内高压的疾病鉴别。

并发症:

神经胶质瘤的并发症有哪些?

神经胶质瘤的并发症有肿瘤增大,局部颅内压力最高,颅内各分腔间产生

压力梯度,造成脑移位,逐渐加重则形成脑疝。

治疗用药:

神经胶质瘤的治疗方法

对神经胶质瘤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但由于肿瘤浸润性生长,与脑组织

间无明显边界,除早期肿瘤小且位于适当部位者外,难以作到全部切除,一般

都主张综合治疗,即术后配合以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可延缓复发及延长生

存期。并应争取作到早期确诊,及时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晚期不但手术困难,危险性大,并常遗有神经功能缺失。特别是恶性程度高的肿瘤,常于短期

内复发。

一、手术治疗:原则是在保存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切除肿瘤。早期肿

瘤较小者应争取全部切除肿瘤。浅在肿瘤可围绕肿瘤切开皮层,白质内肿瘤应

避开重要功能区作皮层切口。分离肿瘤时,应距肿瘤有一定距离,在正常脑组

织内进行,勿紧贴肿瘤。特别在额叶或颞叶前部或小脑半球的星形细胞瘤、少

枝胶质细胞瘤等较良性的肿瘤,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对位于额叶或颞叶前部较大的肿瘤,可作脑叶切除术,连同肿瘤一并切除。在额叶者切口后缘应在前中央回前至少2厘米,在优势半球并应避开运动性语言

中枢。在颞叶者后缘应在下吻合静脉以前,并避免损伤外侧裂血管,少数位于

枕叶的肿瘤,亦可作脑叶切除术、但遗有视野偏盲。额叶或颞叶肿瘤如范围广

不能全部切除,可尽量切除肿瘤同时切除额极或额极作内减压术,亦可延长复

发时间。

肿瘤累及大脑半球两个脑叶以上已有偏瘫但未侵及基底节、丘脑及对侧者,亦可作大脑半球切除术。

肿瘤位于运动、言语区而无明显偏瘫、失语者,应注意保持神经功能适当

切除肿瘤,避免遗有严重后遗症。可同时作颞肌下或去骨瓣减压术。亦可仅作

活检后作减压术。丘脑肿瘤压迫阻塞第三脑室者,可作分流术,否则亦可作减

压术。

脑室肿瘤可根据所在部位从非重要功能区切开脑组织进入脑室,尽可能切

除肿瘤,解除脑室梗阻。应注意避免损伤肿瘤邻近下丘脑或脑干,以防发生危险。脑干肿瘤除小的结节性或囊性者可作切除外,有颅内压增高者可作分流术。上蚓部肿瘤难以切除者亦可作分流术。

病情危急者,幕上肿瘤宜先给予脱水药物治疗,同时尽快进行检查确诊,

随即进行手术治疗。后颅窝肿瘤可先作脑室引流术,2~3天后待病情好转稳定,再行手术治疗。

二、放射治疗:用于体外照射的放射源有高电压X线治疗机、60CO治疗机、

电子加速器等。后二者属于高能射线,穿透力强,皮肤剂量低,骨吸收量小,

旁向散射少。加速器则剂量集中于预计的深部,超过此深度则剂量急剧下降,

可保护病变后方的正常脑组织。放射治疗宜在手术后一般状况恢复后尽早进行。照射剂量一般神经胶质瘤给予5000~6000CGY,在5~6周内完成。对照射野大放

疗敏感性高的,如髓母细胞瘤,可给予4000~5000CGY。

各种类型的神经胶质瘤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有所不同。一般认为分化差的

肿瘤较分化好的为高。以髓母细胞瘤对放疗最为敏感,其次为室管膜母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仅中度敏感,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松果体细胞

瘤等更差些。对髓母细胞瘤及室管膜瘤,因易随脑脊液播散,应包括全椎管照射。

三、化学治疗:高脂溶性能通过血脑屏障的化疗药物,适用于脑神经胶质瘤。在星形细胞瘤Ⅲ~Ⅳ级时,由于水肿而血脑屏障遭到破坏,使水溶性大分

子药物得以通过,故有人认为选用药物时可以扩大至许多水溶性分子。但实际

上在肿瘤周围区增殖细胞密集之处,血脑屏障的破坏并不严重。故选择的药物

仍宜以脂溶性者为主。兹将当前优先选用的药物重点介绍如下。

1.鬼臼甲叉甙:化学名为:4'-去甲-表鬼臼毒--甲叉吡葡糖甙,商品名为V UMON(替尼泊甙,VM26),是鬼臼毒的半合成衍生物。分子量为656.7。抗瘤谱广

高度脂溶性,能通过血脑屏障,为细胞分期性药物,能破坏脱氧核糖核酸,对G

2(DNA合成后期)和M(分裂期)起阻断作用。VM26对瘤细胞的毒性最强,达70%~9 8%,而对正常细胞的毒性最低,仅为28%~38%。VM26常用剂量为成人每日120~200MG/M2,连用2~6天。与CCNU合用时可酌减用量至每日60MG/M2加入在10%葡

萄糖液250M1内静脉滴注约一小时半左右,连用2天,继以第3.4天用CCNU口服2天,共4天为一疗程。以后每间隔6周重复一个疗程。副作用:对骨髓抑制较轻,毒性较低;对心血管反应表现为低血压,故宜在静滴时监测血压。

2.环己亚硝脲(CCNU):已在临床应用多年,为细胞周期性药物,作用于增

殖细胞的各期,亦作用于细胞静止期上。具有强大脂溶性,能通过血脑屏障。

故选用于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毒性反应大,主要表现为延迟性骨髓抑制和蓄积

反应,使其应用明显受限,每在4~5个疗程后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减少而被

迫延期,甚或中断治疗,导致复发。此外,消化道反应亦很严重,服药后发生

恶心、呕吐以及腹痛者百分率很高。肝、肺等亦有影响。常用剂量为成人口服

每日100~130MG/M2,连服1~2天,每间隔4~6天重复一次。目前与VM26合用时

可减量至每日60MG/M2。

3.甲环亚硝脲(MECCNU):用量为170~225MG/M2。服法同CCNU,但毒性较小。

对神经胶质瘤的化疗倾向于联合用药,根据细胞动力学和药物对细胞周期

的特异性,用两种以上药物,甚至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上海张天

锡应用替尼泊甙-环己亚硝脲序列化疗,疗效明显,值得推荐。其方法步骤为:

每疗程共4天。第一、二天:VM26100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250MI静滴维持L.5~

2小时,连用2天,VM26快速滴注或直接静注会引起血压骤降,切忌采用,而且

在静滴过程中需观察血压以防意外,如血压降至10KPA以下宜立即停药。鉴于VM 26稀释后在室温下超过4小时易失效,故宜现配现用。第三、四天:每日CC-NU8

0MG口服。服药前半小时给予止吐剂如吗叮啉,以减少消化道反应。一个疗程结

束后,每间隔6周重复下一个疗程。一般CCNU的作用在投药后第四周达高峰,故

宜在第五周末常规复查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等。凡血白细胞低于3109/L,血

小板低于90109/L时,宜延期进行化疗,至血象回升后再开始下一疗程。由于CC NU的蓄积毒性,通常在4~5个疗程后,血象不易维持,间期不得不顺延。或可

先单用VM26作为过渡,待血象好转后再恢复两药合用。值此期间,可常规给予D NA、鲨肝醇等支持疗法。如病人耐受良好,可连续10~15个疗程不等。经CT扫

描复查无复发迹象。临床表现满意者,可最后停药随诊。

四、免疫治疗:免疫治疗目前仍在试用阶段,疗效尚不肯定,有待进一步

研究。

五、其他药物治疗:对恶性胶质瘤可先给予激素治疗,以地塞米松作用最好。除可减轻脑水肿外,并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可使症状减轻,然后

再行手术治疗。

对有癫痫发作的病人,术前术后应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

神经病学题库(第五讲脑血管疾病)

第五章脑血管疾病 一、选择题 【A型题】 1.女患,62岁,晨起出现讲话不清,右侧肢体无力,2日后病情渐加重。血压148/80mmHg,意识清,Broca失语,右侧偏瘫。可完全排除的诊断是:A.脑栓塞 B.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C.短暂脑缺血发作 D.脑出血 E.腔隙性梗死 2.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不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A.失写 B.眩晕 C.构音障碍 D.复视 E.交叉瘫 3.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最常见的症状是:

A.对侧上肢或下肢无力或轻偏瘫 B.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C.失语 D.同侧单眼失明 E.对侧偏瘫 4.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最常见的症状是: A.眩晕 B.耳鸣和耳聋 C.跌倒发作 D.吞咽困难 E.复视 5.患者60岁,突然不能说话,右侧肢体无力,约5~6分钟恢复,反复发作,发作后检查无神经系统体征。首先应考虑的诊断是: A.局灶性癫痫发作 B.脑栓塞 C.癔病发作 D.颈内动脉系统TIA E.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6.下列哪支血管闭塞最易导致偏瘫: A.小脑后下动脉 B.大脑中动脉

C.脊髓前动脉 D.小脑下前动脉 E.大脑前动脉 7.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最常发生于下列哪支动脉: A.大脑前动脉 B.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 C.基底动脉 D.大脑后动脉 E.椎基底动脉 8.患者58岁,突然右眼失明,左上肢无力,2日后视力略好转,但左侧肢瘫加重。 查体:血压140/90mmHg,意识清,左侧中枢性面舌瘫、肢体瘫和偏身感觉障碍。阻塞的血管是: A.右侧大脑中动脉皮质支 B.右侧大脑中动脉深穿支 C.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 D.右侧大脑前动脉深穿支 E.右侧颈内动脉 9.一侧颈内动脉闭塞可以不出现临床症状,是由于: A.同侧颈外动脉未闭塞 B.对侧颈内动脉未闭塞 C.正常的脑底动脉环可迅速建立侧支循环

罕见病和世界国际罕见病日知识汇编

罕见病和世界国际罕见病日知识汇编 一、罕见病的定义概念 罕见病,又称“孤儿病”,是指盛行率低、少见的疾病,但世界各国对于罕见疾病的定义不尽相同,世界卫生组织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顾名思义,罕见病是指那些发病率极低的疾病。罕见疾病又称“孤儿病”,在中国没有明确的定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罕见病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的疾病。世界各国根据自己国家的具体情况,对罕见病的认定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美国将罕见病定义为每年患病人数少于20万人(或发病人口比例小于1/1500)的疾病;日本规定,罕见病为患病人数少于5万(或发病人口比例为1/2500)的疾病,中国台湾则以万分之一以下的发病率作为罕见病的标准。 不同时间和地区,罕见病的界定标准会有所变化。例如,艾滋病一度被定为罕见病。又如,地中海贫血病,在北欧地区也曾被定为罕见病。现在,这两种疾病都已是常见病。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的统计,目前已有6500种疾病被确定为罕见

病。对于罕见病,目前我国尚无官方的权威定义,因为中国对罕见病的发病情况尚不十分清楚,而国外数据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这也是目前中国罕见病政策制定的困难和瓶颈。 国际确认的罕见病有五六千种,约占人类疾病的10%。按此比例,我国各类罕见病患者总数应有千万人之多。目前,不同国家对罕见病的定义各有不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成立了相关的组织,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美国、日本分别将全国患病人数少于20万和5万的病种定义为罕见病;美国制定了罕见疾病保障法,来保障罕见疾病患者的健康权益。 罕见病是指盛行率低、少见的疾病,但世界各国对于罕见疾病的定义不尽相同。在美国,凡是境内罹病。人数少于二十万人的疾病,都属于罕见疾病;在日本则界定疾病人数少于五万人者属于罕见疾病;而在台湾省,以万分之一以下年盛行率作为中国罕见疾病盛行率之标准。美国罕见疾病组织所公布的罕见疾病高达一千种之多。国内较为人熟知的罕见疾病包括:Fabry病、高雪氏病、黏多醣症、苯酮尿症、地中海贫血、成骨不成症(俗称玻璃娃娃)、高血氨症、有机酸血症、威尔森氏症等。 二、罕见病的分类 (一)胺基酸/有机酸代谢异常中的分类 1.苯酮尿症(PKU) 2.高胱胺酸血症 3.遗传性高酪胺酸血症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完整版)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完整版) 12月2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原发性肺癌等18个肿瘤诊疗规范的通知》,其中的《脑胶质瘤诊疗规范》的全文如下: 一、概述 脑胶质瘤是指起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脑胶质瘤分为Ⅰ-Ⅳ级,Ⅰ、Ⅱ级为低级别脑胶质瘤,Ⅲ、Ⅳ级为高级别脑胶质瘤。本规范主要涉及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来源的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的诊治。 我国脑胶质瘤年发病率为5-8/10万,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脑胶质瘤发病机制尚不明了,目前确定的两个危险因素是:暴露于高剂量电离辐射和与罕见综合征相关的高外显率基因遗传突变。此外,亚硝酸盐食品、病毒或细菌感染等致癌因素也可能参与脑胶质瘤的发生。 脑胶质瘤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和

癫痫发作三大类。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等影像学诊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灌注成像(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等对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确诊需要通过肿瘤切除或活检获取标本,进行组织和分子病理学检查,确定病理分级和分子亚型。目前主要的分子病理标记物包括: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染色体1p/19q联合缺失状态(co-deletion)、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α地中海贫血伴智力低下综合征X连锁基因(ATRX)突变、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人组蛋白H3.3(H3F3A)K27M突变、BRAF基因突变、PTPRZ1-MET 基因融合、miR-181d、室管膜瘤RELA基因融合等。这些分子标志物对脑胶质瘤的个体化治疗及临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手术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并获得足够肿瘤标本用以明确病理学诊断和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手术治疗原则是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而常规神经导航、功能神经导航、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和术中MRI实时影像等新技术有助于实现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放疗可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延长患者生存期,常规分割外照射是脑胶质瘤放疗的标准治疗。胶质

神经胶质瘤疾病研究报告

神经胶质瘤疾病研究报告 疾病别名:胶质细胞瘤,胶质瘤,神经外胚层肿瘤,神经上皮肿瘤 所属部位:头部 就诊科室:脑外科 病症体征:步态不稳,癫痫性头痛,颅内压增高,眩晕 疾病介绍: 神经胶质瘤是什么?肿瘤起源于神经间质细胞,即神经胶质,室管膜,脉 络丛上皮和神经实质细胞,即神经元,大多数肿瘤起源于不同类型的神经胶质,但根据组织发生学来源及生物学特征类似,对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各种肿瘤, 一般都称为神经胶质瘤 症状体征: 神经胶质瘤有哪些症状? 神经胶质瘤的病程依其病理类型和所在部位长短不一,自出现症状至就诊 时间一般多为数周至数月,少数可达数年。恶性程度高的和后颅窝肿瘤病史多 较短,较良性的肿瘤或位于所谓静区的肿瘤病史多较长。肿瘤如有出血或囊肿 形成、症状发展进程可加快,有的甚至可类似脑血管病的发展过程。 症状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颅内压增高和其他一般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等。另一是脑组织受肿瘤的压迫、 浸润、破坏所产生的局部症状,造成神经功能缺失。 头痛大多由于颅内压增高所致,肿瘤增长颅内压逐渐增高,压迫、牵扯颅 内疼痛敏感结构如血管、硬膜和某些颅神经而产生头痛。大多为跳痛、胀痛, 部位多在额颞部或枕部,一侧大脑半球浅在的肿瘤,头痛可主要在患侧、头痛 开始为间歇性,多发生于清晨、随着肿瘤的发展,头痛逐渐加重,持续时间延长。 呕吐系由于延髓呕吐中枢或迷走神经受刺激所致,可先无恶心,是喷射性。在儿童可由于颅缝分离头痛不显著,且因后颅窝肿瘤多见,故呕吐较突出。 颅内压增高可产生视乳头水肿,且久致视神经继发萎缩,视力下降。肿瘤 压迫视神经者产生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亦致视力下降。外展神经易受压挤牵扯,常致麻痹,产生复视。 一部分肿瘤病人有癫痫症状,并可为早期症状。癫痫始于成年后者一般为 症状性,大多为脑瘤所致。药物不易控制或发作性质有改变者,都应考虑有脑 瘤存在。肿瘤邻近皮层者易发生癫痫,深在者则少见。局限性癫痫有定位意义。

七种经典心身疾病的临床症状及心理影响因素

七种经典心身疾病的临床症状及心理影响因素 20世纪30年代,心身医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亚历山大(Alexander)把十二指肠溃疡,原发性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溃疡性结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性皮炎和支气管哮喘七种疾病称为心身疾病,即七种经典心身疾病。1980年,美国的心身医学所研究的心身疾病定义为:由环境心理应激引起或加重躯体病变的疾病称为心身疾病。 一、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以慢性,反复发作,节律性的胃脘部疼痛为典型表现。1.临床症状:以长期性,周期性,季节性和节律性的上腹部疼痛为典型临床表现。常伴有上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泛酸,嗳气,烧心等症状。且症状的轻重与患者的情绪变化有密切联系。当病人因负性心理应激时间导致情绪压抑,心理冲突,精神焦虑时,临床症状加重,反之当病人情绪趋于平静,心情愉快时,症状就减轻或消失。 2.心理影响因素:①负性生活事件,生活事件作为紧张刺激物,当其强度和发生频率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成为致病因素;②个性特征,患者有显著的依赖、神经质人格变异和高度的焦虑,抑郁等反应。他们对生活事件的刺激有着过度的反应,容易接受和积累刺激,并通过负性情绪反应使刺激损害定向到胃肠器官;③负性情绪,患者常存在情绪障碍,十二指肠溃疡的溃疡面积,病程,严重程度与抑郁情绪呈正相关。 二、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指以高血压(收缩压≥21.3315kPa及舒张压≥12.6656kPa)作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表现不明者称原发性高血压。1.临床症状:病人常会出现心情烦躁、易怒、记忆力减退等心理症状,并常合并有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心悸、倦怠等躯体不适,少数病人甚至有意识障碍、兴奋、躁动、忧郁、被害妄想,幻觉等较严重的精神症状,而这些精神症状常与血压升降呈平行关系。2.心理影响因素:①负性情绪,焦虑紧张愤怒以及压抑情绪常为高血压的诱发因素;②人格特征,患者常表现为A型行为特征(较高的成就欲望,富于挑战和竞争精神、争强好胜、不耐烦、有时间紧迫感等);③慢性应激,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紧张而体力活动较少的职业,以及对视觉,听觉、听觉形成慢性刺激的环境,可能是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 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指甲状腺呈高功能状态,有甲状腺肿大,基础代谢增加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特征,是精神应激诱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紊乱的自身免疫反应性疾病,是一种多系统综合征。1.临床症状:怕热、多汗、食欲亢进、消瘦、心慌、情绪紧张及脾气急躁等症状。大多数甲亢患者出现甲状腺肿大,肿大的程度有轻有重,极少数甲亢患者甲状腺不肿大。不少甲亢患者还有眼球突出,眼球突出的程度有轻有重。2.心理影响因素:①负性生活事件,负性生活事件可作为心理应激源,引起负性情绪体验,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抑制机体免疫而使机体处于疾病的易感状态;②个性特征,甲亢患者可能有焦虑、抑郁或倾向“A”型行为等性格特征;③负性情绪及精神障碍,甲亢的发生与长期的精神创伤、过度悲哀、紧张和愤怒等心理变化及精神障碍的关系比较密切。 四、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局限于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的炎症过程。1.临床症状:①腹泻、便秘,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胶质瘤诊断和治疗共识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胶质瘤诊断和治疗共识 前言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CNS)最常见的肿瘤,其中以恶性者(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III,IV级)多见。虽然CNS恶性胶质瘤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和诊治措施,但是,一般III级者生存2-3年,IV级(如胶质母细胞瘤)1年左右。近来,欧美等国先后制订了有关胶质瘤处理的指南或推荐,对规范和提高CNS胶质瘤的诊治很有助益。为此,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肿瘤专业组牵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按偱证医学五级分类,随机对照研究"CONSORT",以及指南"AGREE"程序,多人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磋商,评估文献的证据质量,达成推荐级别。经反复讨论和修改,首次制订了"中国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胶质瘤诊断和治疗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供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参考和应用,希望有助规范和推动我国CNS 恶性胶质瘤的诊治,更好地为广大病人及其家属服务。 1.概述 胶质瘤为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将胶质瘤分为Ⅰ-Ⅳ级,Ⅲ、Ⅳ级为恶性胶质瘤,占所有胶质瘤的77.5%。近30年,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发生率逐年递增,年增长率约为1.2%,老年人群尤为明显。一般认为恶性胶质瘤的发生是机体内部遗传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了。 胶质瘤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及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及体征。

目前,恶性胶质瘤主要依靠MRI和CT影像学诊断,通过肿瘤切除术或活检术明确病理学诊断,分子、基因水平的病理学诊断研究正逐步深入。对恶性胶质瘤的治疗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疗法的综合治疗。手术主张安全、最大范围地切除肿瘤,而功能MRI、术中MRI、神经导航等技术的应用促进了该目的的实现。放疗可杀灭或抑制残余肿瘤细胞,延长生存。替莫唑胺(TMZ)同步放疗联合辅助化疗已成为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GBM)的标准方案。 2. 恶性胶质瘤的诊断 恶性胶质瘤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以神经系统功能缺失伴颅内压增高症状为主。影像学诊断方面强烈推荐MRI平扫加增强为主,CT为辅。MRI的表现是:平扫通常为混杂信号病灶,T1WI为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 为不均匀高信号,伴有出血、坏死或囊变,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明显。肿瘤常沿白质纤维束扩散。增强时呈结节状或不规则环状强化。CT平扫示密度不均匀,常见出血、坏死或囊变,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均较明显。增强为显著不均匀强化,不规则或环状强化。 推荐MRI特殊功能检查(MRS、PWI、DWI、DTI)、PET和SPECT 检查等,主用于鉴别诊断、术前评估和疗效评价。 3.恶性胶质瘤的病理诊断及生物学标记 强烈推荐严格按照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对恶性胶质瘤进行病理诊断和分级。为配合胶质瘤病人的治疗、疗效观察及判断预后,强烈推荐各级医院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选择性的分子生物学标记,如GFAP, Olig2, EMA, p53, MGMT, Ki67和1p/19q LOH。

什么是心身疾病

什么是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是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主要特点包括: ①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②表现为躯体症状,有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已知的病理生理过程; ③不属于躯体形式障碍。 心身疾病的发病率目前尚缺乏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国内资料显示,在综合性医院的初诊病人中,有近1/3的患者所患的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非精神科医生很少关注这些患者的心理因素,也很少把这些他们认为是内科的疾病而看成与精神科相关,因此患者往往接受的是躯体治疗,心理社会因素方面很少得到关注。 主要生理病理过程与特征是: ①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如持久的心理压抑、脾气暴躁或不良的

生活习惯、急性或慢性的精神刺激、不良的生活环境等。 以躯体症状(器质性)表现为主,不仅存在多种症状且有相应的细胞组织形态学改变。高血压、糖尿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 各种心理和躯体的生理病理症状:如心慌、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皮肤瘙痒、麻木、灼热、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心身疾病的主要病因是:遗传因素,生化因素,心理-社会因素三大因素所致 心身疾病可涉及多个学科、多个系统、多个脏器的功能损伤,故人们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在人生的路途中不断学习、修身养性,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积极预防心身疾病。与心理生理密切相关的常见疾病列举如下:循环系统 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冠心病、冠状动脉痉挛、神经性心绞痛、阵发性心动过速、心脏神经症、血管神经症、功能性期前收缩、雷诺病、二尖瓣脱垂症、原发性心动过缓症消化系统

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易激惹综合征、喷门痉挛、慢性胰腺炎、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呕吐、神经性贪食、习惯性便秘等 内分泌代谢系统 肥胖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妇产科 痛经、闭经、经前紧张症、月经失调症、功能性子宫出血、不育症、产后抑郁症、慢性盆腔疼痛、围绝经期精神障碍等 神经系统 偏头痛、紧张性头痛、慢性疲劳症、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等 骨骼肌肉系统 类风湿性关节炎、痉挛性斜颈、全身肌痛等 泌尿生殖系统 夜尿症、过敏性膀胱炎、阳痿、早泄、性欲低下、慢性前列腺炎等 外科 手术后神经症、器官移植后综合症、整

中国脑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最新--中华医学杂志)

2014年中国脑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 文章摘自《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年5月第30卷第5期P435-444 文章作者:江涛 一、意义和背景 制订本指南的目的是建立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脑胶质瘤分子检测分析体系,描述最普遍的胶质瘤相关的分子改变、潜在的治疗靶点和生物标志物,从而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并做出治疗选择。对于哪一个(类)患者或者样本需要进行检测,何时检测和如何检测,本指南中也给出了推荐。 临床实践指南(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CPG),不同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是在特定的临床条件下经过系统的分析后形成的诊疗指南,能够有效地帮助临床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指南应满足:清晰性、有效性、可靠性、可重复性、应用灵活性、多学科融合、有依据性和可作为指导性。临床实践指南的目标是服务于临床工作,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并为医疗教育提供指导,为疗效评估、专业审核提供依据,为合理治疗和建立临床路径提供帮助。 二、前言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其中一半以上为恶性度最高的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GBM患者即使采用了最为积极的治疗手段,中位生存期仍然少于15个月。近年来,神经肿瘤分子病理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已发现一系列有助于脑胶质瘤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物。 目前的WHO病理分级仍然依赖形态学进行肿瘤分级,然而,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组织特征相同或相似的胶质瘤可以具有不同的分子遗传学背景,导致WHO分级相同的个体间预后有着较大差异。 基于肿瘤遗传学水平的分子病理分型能够更准确地判断临床预后;并且对组织学上较难鉴别的混合性胶质瘤(少突星形细胞瘤和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还能帮助明确诊断和分级。另外,这些新近发现的分子变异有可能成为未来治疗的新靶点。近10年来,尽管脑胶质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有了较大突破,但是弥漫性胶质瘤患者预后的改善仍然十分缓慢。 进一步了解胶质瘤的分子生物学特征,通过临床试验明确更多潜在的分子标志物,有望揭开脑胶质瘤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的神秘面纱。除了种族、性别、年龄、生活习惯等临床常见因素,重要的分子标志物的筛选,对临床应用均有深远的意义。 指南由资深专家参与拟订,可靠性、实用性强,指南中的分子标志物是治疗的靶点、预测因子或判断预后的指标,也能作为制订行业规范的依据。 三、流行病学 胶质瘤占所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32%,占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81%。恶性胶质瘤的发病率为(5 -8)/100万,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位列第3位。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公布按肿瘤致死率排序,恶性胶质瘤是34岁以下肿瘤患者的第2位死亡原因,是35 -54岁患者的第3位死亡原因。 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报告指出中国脑及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为3. 87/10万,位列十大高病死率肿瘤之第9位。以恶性胶质瘤为代表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及家庭负担,一直是当今肿瘤研究的热点。 四、现有的胶质瘤分类系统 胶质瘤是指来源于胶质细胞的肿瘤,本指南中特指来源于星形胶质细胞或少突胶质细胞的肿瘤。根据肿瘤生长方式,胶质瘤可以分为两类:局限性胶质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与弥漫性胶质瘤。

脑胶质瘤晚期不做手术该怎么治疗

现在的人们工作、生活的压力都很大,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各样的疾病,尤其是脑部疾病,脑胶质瘤就是其中的一种。对于脑胶质瘤的治疗,很多患者会首先考虑手术,能够直接切除肿块,短期内控制病情发展,但手术并非适合所有的患者,尤其是病情进入晚期后,很容易出现其他部位的扩散转移,患者一般状况较差,不能也不适合手术,那脑胶质瘤晚期不做手术该怎么治疗呢? 面对脑胶质瘤,有许多患者普遍认为,癌瘤就是瘤子,切掉就行了,因此对手术寄予厚望,当被告知无法手术时,就认为自己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其实现在治疗脑胶质瘤的方法越来越多,即使晚期患者不能手术,也不意味着无药可救,还是有不少患者积极寻求非手术的治疗,如放化疗和中医治疗,使得病情得到控制,痛苦得以减轻,生存期也有所延长。 对于脑胶质瘤晚期的治疗,放化疗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比较常用的方法,通过对机体内癌细胞的抑杀,控制病情发展,抑制扩散转移,缓解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时间。但众所周知,放化疗是一把双刃剑,在杀死癌细胞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甚至会影响患者生存期。因此对于放化疗一定要慎重选择,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制定合适的方案。针对放化疗的副作用,患者可以联合中医药的治疗,通过减轻毒副作用,增强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起到增效减毒的功效,降低复发转移的可能性,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 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中医在脑胶质瘤的治疗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应用也比较广泛,除了能联合西医进行综合治疗外,也能对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尤其是年龄大、身体弱、转移范围广,失去手术、放化疗机会的患者。中医治疗讲究以人为本,从患者整体出发,把补充元气放在首位,调节患者机体内的环境,恢复气血、阴阳、脏腑的平衡,去除恶性肿瘤生存的环境,一方面控制病情发展,抑制肿瘤细胞,一方面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与阴阳、五行相结合,注重调节患者全身机制的平衡,提倡标本兼治,作为一家以“救死扶伤,关爱生命”为宗旨,以“愿天下苍生无癌痛”为理想,以“厚德、有道、自助、自强”为院训,以“让中医抗癌造福全人类”为使命的中医肿瘤专科医院,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自成立以来,严格按照袁希福提出的三联平衡理论指导用药,在辩证与辨病的基础上,通过扶正、通淤、祛毒,改善广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的元气亏虚、痰凝血瘀、癌毒结聚,使患者病情得到一定程度控制的同时,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也逐渐恢复平衡,有助于减轻痛苦,延长患者生命,一些患者甚至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为了更好的弘扬国粹中医,让中医造福更多的肿瘤患者,在袁希福的号召下,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先后组织召开五届百位抗癌明星中医康复经验交流大会,每次大会的召开无论是对肿瘤患者的康复、对传承弘扬中医文化,亦或是对中医事业发展,都是一件好事,促使人们对中医由不了解到了解、由误解到理解、由曲解到通解。 部分参考案例: 赵俊义(化名),男,43岁,脑胶质瘤,河南新乡人 2011年11月份时,赵俊义突然说不出话,人也无任何意识地趴在地上。经过详细检查,赵俊义被确诊为脑胶质瘤。确诊后,赵俊义在当地医院做了手术,随后又接受放疗。在放疗过程中,赵俊义经病友介绍去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中医治疗。

资讯:罕见病的定义

资讯:罕见病的定义 罕见病的定义 顾名思义,罕见病是指那些发病率极低的疾病。罕见疾病又称“孤儿病”,在中国没有明确的定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罕见病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的疾病。世界各国根据自己国家的具体情况,对罕见病的认定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美国将罕见病定义为每年患病人数少于20万人(或发病人口比例小于1/1500)的疾病;日本规定,罕见病为患病人数少于5万(或发病人口比例为1/2500)的疾病,中国台湾则以万分之一以下的发病率作为罕见病的标准。 不同时间和地区,罕见病的界定标准会有所变化。例如,艾滋病一度被定为罕见病。又如,地中海贫血病,在北欧地区也曾被定为罕见病。现在,这两种疾病都已是常见病。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的统计,目前已有6500种疾病被确定为罕见病。对于罕见病,目前我国尚无官方的权威定义,因为中国对罕见病的发病情况尚不十分清楚,而国外数据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这也是目前中国罕见病政策制定的困难和瓶颈。

国际确认的罕见病有五六千种,约占人类疾病的10%。按此比例,我国各类罕见病患者总数应有千万人之多。目前,不同国家对罕见病的定义各有不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成立了相关的组织,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美国、日本分别将全国患病人数少于20万和5万的病种定义为罕见病;美国制定了罕见疾病保障法,来保障罕见疾病患者的健康权益。 罕见病是指盛行率低、少见的疾病,但世界各国对于罕见疾病的定义不尽相同。在美国,凡是境内罹病。人数少于二十万人的疾病,都属于罕见疾病;在日本则界定疾病人数少于五万人者属于罕见疾病;而在台湾省,以万分之一以下年盛行率作为中国罕见疾病盛行率之标准。美国罕见疾病组织所公布的罕见疾病高达一千种之多。 国内较为人熟知的罕见疾病包括:苯丙酮尿症、地中海贫血、成骨不成症(俗称玻璃娃娃)、高血氨症、有机酸血症、威尔森氏症等。 此文章来源于https://www.360docs.net/doc/0f138816.html,罕见病是什么概念?日前,在中国科协举办的“我国罕见疾病研究的关键问题与对策”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军医大学王正国和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王成林指出,我国罕见病不应该照搬国外的概念,而应该明确我国自己的罕见病概念,在我国进行罕见病病种的流行病学调研,建立我国自己的罕见病界定标准。据了解,世界卫生组织至今没有对

七个有可能引起颅内胶质瘤的病因

7个可能引发颅内胶质瘤的原因 人为什么会得颅内胶质瘤?如同其他肿瘤一样,胶质瘤也是由于先天的遗传高危因素和环境的致癌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一些已知的遗传疾病,例如神经纤维瘤病(I型)以及结核性硬化疾病等,为脑胶质瘤的遗传易感因素。导致胶质瘤的病因有哪些呢,总的来说,引起胶质瘤有几个原因,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因素、辐射等,接下来我们详细的讲一讲胶质瘤的病因。 一、胶质瘤起源 有理论研究说胶质瘤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原始细胞的胚胎残留灶生长成为脑肿瘤,这类残留细胞可因炎症条件刺激而导致慢性增殖,产生脑肿瘤。多发性胶质瘤或称胶质瘤病则很有可能有一个以上的胶质瘤发生。 二、遗传因素 在全人类仅有少数几种神经系统脑肿瘤与遗传相关:神经纤维瘤,血管网状细胞瘤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等有非常明显家庭病发趋向。 这类脑肿瘤经常在1个家庭中的几辈人产生,胚胎原始细胞在颅内残留和异位生长也是颅内肿瘤产生的1个至关重要根本原因。 如颅咽管瘤、脊索瘤、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及畸胎瘤。颅咽管瘤产生于颅内胚胎颅咽管残留的上皮组织,脊索瘤来源于脊索组织残留,上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来源于皮肤组织,而畸胎瘤则来源于多种多样胚胎组织的残留。 三、生化环境

胶质瘤细胞中的色素氧化酶、磷酸激酶及ATP均较正常细胞为低,但β葡萄糖醛酸酶较正常脑组织高,LDH因脑肿瘤组织的高代谢而与正常脑组织不同。 四、电离辐射物理因素 现阶段己经明确,电离辐射能增加脑肿瘤发病率,脑肿瘤的产生时人和动物接受射线作用后最严重的远期病理变化。长时间暴露在有辐射的环境中,如Х射线、γ射线、核辐射等,患脑胶质瘤的概率便会增加。 五、亚硝基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己经广泛存有于我们生存的环境中,特别是产生于食物的加工过程中。 六、不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如偏食某类食物、饮酒、吸烟等,这类因素当然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就与胶质瘤的产生相关,但己经确认与消化道肿瘤和肺部肿瘤等的产生相关。 七、污染的空气 己经确认不仅仅长时间工作在有空气污染环境中的员工产生脑肿瘤(颅内肿瘤)的概率显著增加,就是他的小孩子脑肿瘤发生率也大于别的的小孩子。这类职业主要与造纸、磨粉、手工业、印刷、化工、炼油和金属冶炼等相关,主要是空气中存有着大量的的烃类化合物。

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与医患沟通技巧相关知识讲座 第六讲心身疾病 一、心身疾病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又称为心理生理疾病,包括狭义和广义的概念。所谓狭义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造成的一类有病理形态学或生化改变的躯体疾病,例如,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等,强调病理学和生化的临床改变。广义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一些躯体疾病或障碍,这些躯体疾病或障碍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病理形态学的改变,没有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的情况,例如,心因性阳痿、心因性厌食、书写痉挛、口吃等。 (二)心身疾病的特点 1.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 2.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 3.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如生活事件)和情绪反应有关; 4.生物和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往往起“扳机”作用; 5.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和器官; 6.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 (三)心身疾病的范畴 1.内科心身疾病

⑴心血管系统: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外收缩,雷诺氏病,神经性循环衰弱症等。 ⑵消化系统:胃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贲门痉挛,幽门痉挛,习惯性便秘,直肠刺激综合征。 ⑶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心因性呼吸困难,神经性咳嗽。 ⑷神经系统:偏头痛,肌紧张性头痛,自主神经失调症,心因性知觉异常,心因性运动异常,慢性疲劳等。 ⑸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机能亢进,阿迪森氏病,副甲状腺机能亢进,副甲状腺机能低下,垂体机能低下,糖尿病,低血糖。 2.外科:全身性肌肉痛,脊椎过敏,书写痉挛,过敏性膀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3.妇科:痛经,月经不调,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能性不孕症,性欲减退,更年期综合征,心因性闭经。 4.儿科:心因性发烧,遗尿症,遗粪症,周期性呕吐,胃肠功能紊乱症,脐周痛和心因性呼吸困难。 5.眼科:原发性青光眼,低眼压综合征,中心性视网膜炎,眼肌疲劳,眼肌痉挛等。 6.口腔科:心因性齿痛,下颌关节炎症,原发性慢性口腔溃疡,特发性舌痛症,口臭,唾液分泌异常,咀嚼肌痉挛等。

神经病学试题-脑血管病

一、单选题 1.女患,62岁,晨起出现讲话不清,右侧肢体无力,2日后病情渐加重。血压 148/80mmHg,意识清,Broca失语,右侧偏瘫。可完全排除的诊断是 A.脑栓塞B.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C.短暂脑缺血发作 D.脑出血E.腔隙性梗死 2.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不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A.失写B.眩晕C.构音障碍 D.复视E.交叉瘫 3.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最常见的症状是 A.对侧上肢或下肢无力或轻偏瘫B.对侧偏身感觉障碍C.失语 D.同侧单眼失明E.对侧偏瘫 4.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最常见的症状是 A.眩晕B.耳鸣和耳聋C.跌倒发作 D.吞咽困难E.复视 5.患者60岁,突然不能说话,右侧肢体无力,约5-6分钟恢复,反复发作,发 作后检查无神经系统体征。首先应考虑的诊断是 A.局灶性癫痫发作B.脑栓塞C.癔病发作 D.颈内动脉系统TIA E.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6.下列哪支血管闭塞最易导致偏瘫 A.小脑后下动脉B.大脑中动脉C.脊髓前动脉 D.小脑下前动脉E.大脑前动脉 7.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最常发生于下列哪支动脉 A.大脑前动脉B.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 C.基底动脉D.大脑后动脉 E.椎基底动脉 8.患者58岁,突然右眼失明,左上肢无力,2日后视力略好转,但左侧肢瘫加 重。查体:血压140/90mmHg,意识清,左侧中枢性面舌瘫、肢体瘫和偏身感觉障碍。阻塞的血管是 A.右侧大脑中动脉皮质支B.右侧大脑中动脉深穿支 C.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D.右侧大脑前动脉深穿支 E.右侧颈内动脉 9.一侧颈内动脉闭塞可以不出现临床症状,是由于 A.同侧颈外动脉未闭塞 B.对侧颈内动脉未闭塞 C.正常的脑底动脉环可迅速建立侧支循环 D.双侧椎动脉未闭塞 E.颅内血管变异 10.脑血栓形成的最常见病因是 A.高血压B.脑动脉粥样硬化C.各种脑动脉炎 D.血压偏低E.红细胞增多症 11.脑梗死不应出现的症状、体征是 A.意识不清B.肢体瘫痪C.头痛

神经胶质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神经胶质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神经胶质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对于很多人来说,神经胶质瘤还是比较陌生的,再加上神经胶质瘤的初期症状不明显,很多神经胶质瘤患者都是到了神经胶质瘤晚期才有所察觉,这就会使治疗的难度加大,进入晚期之后,神经胶质瘤患者就会出现各种明显的症状。那么,神经胶质瘤晚期有什么表现?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神经胶质瘤晚期有什么表现? 胶质细胞瘤首发症状可为颅内压增高如头痛、呕吐,或为神经定位症状如肌力减退、癫痫等。数周、数月或数年之后,症状增多,病情加重。发病也有较急的,病人于数小时或数日内突然恶化,陷入瘫痪、昏迷。后者见于肿瘤囊性变、瘤出血(瘤卒中)、高度恶性的肿瘤或转移并发弥漫性急性脑水肿,或因瘤体(囊肿)突然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以致颅内压急剧增高,导致脑疝危象。 (一)颅内压增高 当肿瘤体积超过颅内压调节代偿能力、或肿瘤周围反应性脑水肿时,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静脉回流受阻。因而导致颅骨内压增高并逐渐加重,产生颅内压增高的三大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 1、头痛:头痛大多由于颅内压增高所致,肿瘤增长颅内压逐渐增高,压迫、牵扯颅内疼痛敏感结构如血管、硬膜和某些颅神经而产生头痛。大多为跳痛、胀痛,部位多在额颞部或枕部,一侧大脑半球浅在的肿瘤,头痛可主要在患侧、头痛开始为间歇性,多发生于清晨、随着肿瘤的发展,头痛逐渐加重,持续时间延长。 2、呕吐:与饮食无关,清晨多见。呕吐多与剧烈头痛相伴随,有时可呈喷射性,但非喷射性呕吐并不少见。 (二)神经定位 1.大脑星形细胞瘤 60%患者发生癫痫,约1/3患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 2.小脑星形细胞瘤患侧肢体共济失调,动作笨拙,持物不稳,肌张力和腱反射低下等是其显著特征。 神经胶质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神经胶质瘤是生长在颅部的肿瘤,是会有变大的可能的,尤其是在病情发展的后期,如果治疗不得当的话就会使肿瘤增大,会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因而患者一定要提高警觉,多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不要等到疾病发展到晚期后才去采取治疗措施,那治疗的难度就很大了。

赛诺菲以创新引领罕见病研发与诊疗

赛诺菲:以创新引领罕见病研发与诊疗 2018年2月28日,中国上海–7年前,2岁的祺祺被确诊为戈谢病,这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由于肚子变得越来越大,他3岁时不得不切除了脾脏。2016年,戈谢病治疗药物——注射用伊米苷酶被纳入浙江医保报销范围,祺祺的身体状况日益好转。妈妈说:他现在能正常上学,期末考试语文考了95分、数学100分! “牵线木偶人”多发性硬化症、“肚大如鼓的熊猫宝宝”戈谢病、“妈妈肩上的孩子”庞贝病、“渐冻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这些不同寻常名字的背后,是一个个罕见病的“生命杀手”。 每年2月的最后一天,是“国际罕见病日”。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已知罕见病有7000多种。作为全球罕见病治疗领域的领导者,赛诺菲致力于用前沿的治疗方案为罕见病患者带来前所未有的希望。 因为赛诺菲中国深知,很多罕见病患者正在和时间赛跑,他们亟需救助生命的药物。因此,我们时刻保持着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罕见病产品线,为中国加速引入创新高质的药品;我们积极与政府、学会及各方合作伙伴携手,合力提升中国罕见病的诊疗水平,探索多元化的救助模式。赛诺菲愿意助力罕见病患者直面健康挑战,奋力活出生命的所有潜能。 推进罕见病药物创新研发 罕见病,又称孤儿病,是指发病率极低、患病总人数很少、且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研究显示,80%以上的罕见病均由遗传因素导致,50%的罕见病在出生或儿童期发病。在世界范围内,罕见病药物研发都是极大的科学挑战。由于患者人群少、市场需求少、药物研发周期和成本都较一般药物高。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的患者,临床用药远远不能满足其治疗需求,致使许多罕见病患者无药可医。 虽然投入巨大,过程艰难,回报有限,但赛诺菲依然砥砺前行。凭借出色的研发体系及变革性的创新治疗方案,我们在多种罕见疾病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包括罕见病血液疾病领域(如血友病)、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及渐冻人症)、和遗传代谢疾病领域等(如戈谢病及庞贝病)。 同时,我们也在不断丰富和扩大罕见病产品线。2018年年初,主攻用纳米抗体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症的Ablynx公司和专攻血友病的Bioverativ公司归入赛诺菲

脑胶质瘤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呢

当今社会,很多人都比较关注自身健康的问题,因为疾病的出现是影响患者生存的重要原因,因此引起了大多数人的关注。随着社会发展,颅内肿瘤中常见的疾病就是脑胶质瘤,因为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所以大家都在想办法认识脑胶质瘤的相关知识。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脑胶质瘤疾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脑胶质瘤的发病原因。那么,脑胶质瘤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呢? 临床专家介绍说,脑胶质瘤是所有脑瘤中发病率最高的,并且死亡率也很高,从最初确诊开始计算,存活期只有9-12个月,仅次于“癌中之王”肝癌,因此,脑胶质瘤也有“癌后”之称。脑胶质瘤可以根据其在大脑所处的位置,进行分类。小脑幕(一层包裹小脑的结缔组织)将脑组织分为幕上和幕下区域。据此,脑胶质瘤也为为幕上胶质瘤和幕下胶质瘤。那么,脑胶质瘤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呢? 脑胶质瘤的发病原因: 1、电离辐射:长期暴露在有辐射的环境中,如Х射线、γ射线、核辐射等,患脑胶质瘤的机会就会增加; 2、遗传因素:这里并不是说脑胶质瘤会遗传,而是说由于一些遗传因素的存在,特别是存在某些抑癌基因的缺陷,在有外源因素的作用下,这类人脑胶质瘤发生的原因可能性就会增加; 3、亚硝基化合物:这类化合物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已经广泛存在于我们生存的环境中,特别是产生于食物的加工过程中; 4、感染:一些动物实验已经证实某些病毒感染能够诱发脑肿瘤,特别是在怀孕期间的病毒感染对胎儿的未来威胁更大; 5、污染的空气:已经证实不仅长期工作在有空气污染环境中的劳动者发生脑肿瘤的几率明显增加,就是他的孩子肿瘤发生率也高于其他的孩子。这些职业主要与造纸、磨粉、手工业、印刷、化工、炼油和金属冶炼等有关,主要是空气中存在着大量的烃类化合物。有杀虫剂污染的空气也在此列。 通过上述内容介绍脑胶质瘤的发病原因,我们对此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您也有脑胶质瘤疾病,一定要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罕见病的遗传

罕见病的遗传 罕见病的定义: 罕见病是指那些发病率极低的疾病。罕见疾病又称“孤儿病”。罕见病 是指盛行率低、少见的疾病 在中国没有明确的定义。 遗传病: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 罕见病的界定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罕见病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的疾病。 世界各国根据自己国家的具体情况,对罕见病的认定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美国将罕见病定义为每年患病人数少于20万人(或发病人口比例小于1/1500)的疾病;日本规定,罕见病为患病人数少于5万(或发病人口比例为1/2500)的疾病,中国台湾则以万分之一以下的发病率作为罕见病的标准。 不同时间和地区,罕见病的界定标准会有所变化。例如,艾滋病一度被定为罕见病。又如,地中海贫血病,在北欧地区也曾被定为罕见病。现在,这两种疾病都已是常见病。 国际罕见病日:2月29日 世界已发现罕见病种类: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的统计,目前已有6500种疾病被确定为罕见病。对于罕见病,目前我国尚无官方的权威定义,因为中国对罕见病的发病情况尚不十分清楚,而国外数据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这也是目前中国罕见病政策制定的困难和瓶颈。国际确认的罕见病有五六千种,约占人类疾病的10%。按此比例,我国各类罕见病患者总数应有千万人之多。 罕见病分类(按临床表现): 不正常细胞增生(瘤)先天性代谢异常脑部或神经系统病变呼吸循环系统病变消化系统病变肾脏泌尿系统病变皮肤病变肌肉病变骨及软骨病变结缔组织病变血液疾病免疫疾病内分泌疾病先天畸形综合征染色体异常其他未分类或不明原因 罕见病分类(按遗传因素分类): 遗传病类型: 1.染色体病或染色体综合征 指由于染色体的数目或形态、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 A.结构异常:猫叫综合症(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B.数目异常

胶质瘤免疫治疗探究进展综述

胶质瘤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刘海龙 摘要胶质瘤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较高恶性程度,尤其是三期和四期胶质瘤,以及高复发率,其治疗方式若单纯依靠手术治疗,则很大程度上难以完全切除,甚至不能切除。免疫治疗在对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发肿瘤细胞凋亡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的免疫疗法包括使用重组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分子疫苗、过继性淋巴细胞等。免疫治疗辅助手术等其他治疗方式,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减缓其他治疗方式的毒副作用,延长患者生存期。 关键词胶质瘤免疫治疗 胶质瘤起源于神经上皮组织,占颅内肿瘤的40—50%,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分为星形胶质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多形性胶质细胞瘤等。根据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统计,胶质瘤的综合发病年龄在30—40岁范围内,以大脑半球胶质瘤最为多见。根据Knudso的“二次打击”学说,目前虽对胶质瘤的发病原因缺乏完全清楚的认识,但认为诱发肿瘤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的综合作用。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症状以及局灶性症状和体征为主,如头痛、呕吐、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胶质瘤认识的深入,对其治疗已经由原来单纯依靠手术治疗发展为如今的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基因治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心理治疗等。 目前,人们逐渐认识到胶质瘤的发病与患者的免疫力低下有关,故对于胶质瘤的免疫治疗关注程度日益加深。胶质瘤的免疫治疗主要是通过增强机体自身免疫,来达到防御肿瘤和杀伤肿瘤的目的,被称为是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四种治疗模式,具有特异性强、毒副反应轻、长期记忆等特点。人体免疫系统主要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大类,而特异性免疫主要通过细胞核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其中巨噬细胞、CD8+T淋巴细胞对肿瘤的监测和杀伤起到了重要作用。免疫治疗则主要是通过调控非特异性免疫中的巨噬细胞和特异性免疫中的CD8+T淋巴细胞起作用,包括重组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分子疫苗、过继性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几种方法。 一、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是肿瘤免疫治疗的核心,胶质瘤细胞本身即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IL-2、TGF-10、PGE-2等,这些细胞因子协同或拮抗,相互作用构成细胞因子网络,促使肿瘤细胞发生、发展、复发和转移等。目前,研究人员希望可以通过一种或者几种细胞因子作用于人体,发挥其自身的细胞毒作用或辅助特异性免疫作用,达到杀伤肿瘤的目的。 细胞因子治疗胶质瘤的作用机制主要有:1)辅助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反应;2)增强NK细胞的溶解细胞作用;3)刺激T细胞、NK细胞分泌IFN-γ;4)血管形成抑制剂;5)增强肿瘤细胞MHC抗原表达,从而增强肿瘤细胞免疫原性;6)抑制部分细胞因子对免疫系统的调节;7)抑制肿瘤细胞增长,诱导分化。 目前,经常使用的细胞因子主要有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等。Ohno等人和Ogbomo等人主要对EGFRvⅢ展开研究,发现胶质瘤细胞表面特异性表达3C10/CD3δ,EGFRvⅢ可以渗透到肿瘤内部作用于肿瘤细胞,明显延缓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干扰素在治疗胶质瘤中的作用已被多数研究人员重视,部分使用IFN-β,部分使用IFN-γ。田道锋、郭宗泽和李光宗等人主要对IFN-β进行了研究。田道锋等人将MSCs-hIFN-β瘤内注射观察荷瘤鼠的临床表现和生存时间,使用MRI显示肿瘤大小,幷体外培养C6胶质瘤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肿瘤组织IFN-β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体外培养C6细胞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体内发现注射MSCs-hIFN-β可以使肿瘤体积明显缩小。郭宗泽等人则使用IF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