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的有关理论模型

09心理李佳俐0906080046

一.过滤器模型

主要观点

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Broadbent)在1958年提出了过滤器理论,他认为同一时间可以被注意到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如果信息量超过限度,注意过滤器就将选择让一些信息通过,并将另一些信息排斥在注意之外。过滤器模型是一种“全或无(all-or-none)”的模型,这就是说,由于过滤器的作用,来自一个信道的信息由于受到选择而全部通过,来自另一信道的信息由于“闸门”被关掉,就完全丧失了。由于信息的选择球决于刺激物的物理性质,因此,过滤器的位置可能处在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

注意的过滤器信息加工模型

实验支持

①该模型的研究最初是由彻里(E.C.Cherry)1953年的双耳分听实验引发的。在一项实验中,彻里给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两种材料,让被试大声追随一个耳朵听到的材料,并检查被试从另一耳所获得的信息。注意指向的耳朵被称为追随耳,未受注意的耳朵被称为非追随耳。结果发现,从追随耳进入的信息由于受到注意,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工处理;从非追随耳进入的信息由于没有受到注意,没有进一步接受加工,被拒绝在信息加工系统之外。

②Broadbent的双耳分听实验:他向被试的右耳呈现3个数字,同时向左耳呈现另外3个数字。呈现的速度为每秒2个数字,然后要求被试再现。实验结果表明,一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左右耳所接受的信息,准确率为65%;以双耳同时接收到的信息为单位,按顺序成对地再现,准确率为20%。

评价

Broadbent的过滤器模型强调对注意信息的加工,认为注意处于信息加工的知觉阶段,在识别前对信息进行选择。过滤器模型提出不久很快就遇到困难,它无法解释人对有意义材料的信息加工和分配注意等现象,比如语义,被试人仍能够经由非注意耳识别到自己的名字,也就是类似于鸡尾酒会现象。此外,实验所用的材料都是听觉材料,因此信息的选择与过滤只发生在同类性质的材料间。当材料的性质改变,信息输入来自不同的感觉信道时,模型的预测力量就不强了。因此,过滤器模型只是一个单信道模型。

二、衰减器理论

主要观点

特雷斯曼(A.M.Treisman)在1960年对注意的过滤器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衰

减器理论。该理论认为,当外界输入的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被注意或被追随的信息能完全通过,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也能通过,但在强度上出现衰减。该模型指出,不同刺激类型的激活阈限是不同的,对个体有重要意义的信息,例如自己的名字、危险信号等的激活阈限低,容易被激活,从而接受进一步的信息加工.

注意衰减器的信息加工模型

实验支持

①特瑞斯曼在1960年从他给被试做的双耳分听实验中,发现如果被试注意耳与非注意耳对换,那幺被试会在新注意耳听到旧信息的几个其实单词,这表明语境会使被试复述本应当忽视的信息。在之后的研究中,他又发现复述信息在非注意信息之前4.5秒或者之后1.5秒时,被试通常把两个信息看作同一个,也就是说是非注意耳之前信息而不是之后信息更容易被识别。他和格芬(Geffen)的双耳听音实验表明:被试能觉察出追随耳中的87%的词;而只能觉察出非追随耳中的8%的词。这些实验表明:被试並没有完全根据实验者的规定只注意追随耳的刺激,而是在实验过程中也注意另一只耳朵追踪有意义的信息,但只有在允许两个通道都接通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②鸡尾酒会现象:当人的听觉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意识将一些无关声音刺激排除在外,而无意识却监察外界的刺激,一旦一些特殊的刺激与己有关,就能立即引起注意的现象。因常见于酒会上而得名。如在各种声音嘈杂的鸡尾酒会上,有音乐声、谈话声、脚步声、酒杯餐具的碰撞声等,当某人的注意集中于欣赏音乐或别人的谈话,对周围的嘈杂声音充耳不闻时,若在另一处有人提到他的名字,他会立即有所反应,或者朝说话人望去,或者注意说话人下面说的话等。该效应实际上是听觉系统的一种适应能力。对熟悉事物的迅速再认被称为鸡尾酒会现象。也就是:我们站在一个挤满了人的屋子里,周围可能有十个,二十个人在说话,可我们却能挑选出我们想听的对话。换句话说,我们的大脑对其它对话都进行了某种程度的判断,然后决定堵住不听。

③Grav和Wedderburn的对过滤器模型的反证双听实验:通过耳麦给被试两耳同时放音,每只耳朵所接受的刺激信息是不一样的。实验结果表明:被试在这样的实验中不是以耳朵(通道)来再现,而是会根据材料的特点重现刺激信息。

评价

衰减作用模型不仅解释了注意的选择机制,而且解释了单词的识别机制,因而在认知心理学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衰减作用模型改进和发展了过滤器模型,它能解释更广泛的实验结果,并对人的行为做出更好的预测。由于强调了中枢过滤器的作用,人们把它称为中期选择模型。

三、主动加工(反应选择)模型

主要观点

这个模型以多伊可(Deutsch)为代表,后由(Normen)在1968年加以完善的注意反应

选择模型认为,输入到感觉通道的刺激信息都是可以进入到高级分析水平阶段的,也是可以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与处理的,信息的选择依赖于刺激信息的知觉强度以及意义。信息的重要性取决于很多方面,不仅取决于内容是否对个人有重大意义,而且与人的觉醒状态有关,如果人处于高的觉醒状态,即使是次要的信息,也会被控制加工。

注意的反应选择模型

实验支持

①Hardwick的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靶子词实验:在实验中,向被试的双耳同时呈现一

些刺激,其中包括一些靶子词。这些靶子词呈现在右耳或左耳的数量相同,但顺序随机。要求被试不管哪只耳朵听到靶子词,都要分别做出反应。实验结果是左耳和右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很接近。无论是单耳还是双耳听,都能识别输入的信息。如果设计的条件相同,双耳能有相同的识别率。

②Shiffrin辅音识别实验:在白噪音背景上识别一个特定的辅音。让被试指出是否听到

了某个特定的辅音。实验条件一是用双耳听,同时注意双耳;条件二是只用左耳听,只注意左耳;条件三是只用右耳听,只注意右耳。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条件下,对特定的辅音的识别率没有显著差异。

评价

这个模型能很好解释注意分配现象,因为输入的所有信息都得到了加工,也能很好解释特别有意义的信息易引起人的注意,因为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这些项目激活阈值是很低的。但是,这个模型看来是不经济的,因为它假设所有的输入信息都被中枢加工,这就不能很好解释早期选择现象。

四、心理资源模型

主要观点

卡尼曼(D.Kahneman)从资源分配的维度,提出了注意的资源有限说,也叫中枢资源分配理论。该理论把注意看作人能用于执行任务的数量有限的能量或资源,并且用这种能量或资源的分配来解释注意的机制。卡尼曼指出,注意是从唤醒开始的,而唤醒与心理资源有着密切联系,当然也受到情绪、药物等因素的影响。对注意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的资源分配方案又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制约,例如,唤醒因素可能获得的能量、个人的意愿、对完成

任务所需要能量的评价以及个人的长期意向等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对这些因素进行权衡的基础上得出的资源分配方案就体现了注意选择的过程和实质(如下图)。

注意的心理资源模型

实验支持

①Johnston 和 Heinz追随靶子词双听实验。实验设计:靶子词与非靶子词的呈现(低感觉可辨度,高感觉可辨度),要求追随靶子词,不固定在哪个耳朵出现,回忆呈现的非靶子词。实验结果表明:感觉可辨度的主效应显著,即非靶子词的回忆数量,在低感觉可辨度下地高于高感觉可辨度下的。

②Johnston 和 Wilson追随实验。他们在实验中,给被试的双耳同时呈现各一个字词,被试的任务是觉察事先规定的某个范畴的字词(靶子词)。所用的靶子词是双义词,即至少具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实验结果表明,在分配性注意下,适宜的非靶子词有利于靶子词的觉察,而不适宜的非靶子词则有损于靶子词的觉察;但是,在集中性注意下,非靶子词的类型对靶子词的觉察不起作用。

评价

注意的资源分配理论的优点在于可以较好地解释同时进行两个认知作业时所产生的各种复杂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视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对立。其主要不足是,只着眼于注意过程的整体,没有深入揭示注意过程的内部过程和阶段,因此也不能完全否认存在知觉选择和反应选择的可能。除此之外,有限资源的性质通常是不明确的,这一理论仅仅说明了不同任务组之间共享一个共有的资源到何种程度,而没有探明资源的机制;更严重的一点是,资源分配理论是不能被证伪的,而可证伪性却一向被科学实验研究者奉为科学理论的必备性质之一。按照资源分配理论,如果两个任务无法在任务作业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被同时执行,那么它们需要同一个资源;但如果没有观察到任务作业水平下降,那么它们不需要同一个有限资源。这样一来,似乎所有注意机制都是资源分配机制,没有哪种数据不能用这种理论来解释。可见,该理论未达到可证伪的标准。

五、注意的特征整合理论

主要观点

这个理论是Treisman 和Gelade在1980年提出来的。这个理论的核心是将客体知觉过程

分成早期的前主义阶段和特征整合阶段。前注意阶段是对特征进行自动的平行加工,无需注意,而在整合阶段,通过集中注意将诸特征整合为课题,其加工方式是系列的。

特征登记阶段,相当于前注意阶段:此时人几乎不需要努力,甚至意识不到它的发生。前注意加工可以帮助人们对周围环境进行指向性的搜索。视觉系统从光刺激模式中抽取特征,是一种平行的、自动化的加工过程。Treiasman假定,视觉早期阶段只能检测独立的特征,包括颜色、尺寸、方向、反差、倾斜性、曲率和线段端点等,还可能包括运动和距离的远近差别。这些特征处于自由漂浮状态(free-floating state)(不受所属客体的约束,其位置在主观上是不确定的)。知觉系统对各个维量的特征进行独立的编码,这些个别特征的心理表征叫特征地图(feature map)。

特征整合阶段(物体知觉阶段)。知觉系统把彼此分开的特征(特征表征)正确联系起来,形成能够对某一物体的表征。此阶段,要求对特征进行定位,即确定特征的边界位置在哪里。这是叫位置地图(map of locations)。处理特征的位置信息需要集中性注意。集中性注意就像胶水一样,把原始的、彼此分开的特征整合为一个单一的物体。这一系列加工过程较前者要慢一些。由于需要努力,当注意超负荷或人们分心时,特别是对注意的要求很高时,就会将刺激的特征不恰当地结合,造成错觉现象。

特征整合发生在视觉处理的后期阶段,是一种非自动化的、序列的处理。

该模型假定:

⑴早期视觉把景物中的一些简单和有用的信息,编码成一些特征模块,这些模块可能保持着可见世界的空间关系,但它们本身并不能向处理过程的以后各阶段直接提供空间信息。

⑵随后,集中注意开始发生作用,它选取和整合位于一个特定位置上的特征。这种选取和整合的作用是通过一张主要的位置地图而起作用的。通过注意的作用,当前在某个被选定的位置上出现的所有特征,就都进入一个临时的物体表征或文件中。

⑶最后,在每个物体文件中关于性质和结构关系的整合信息将与在识别网络(recognition network)中已储存的对物体的描述进行比较。

总之,对物体的识别依赖于感觉特征的分析和识别网络,即依赖于有关特定物体的信息的集合;当信息更新时,原来的物体文件可能被取消,并被新的文件所取代,因而开始一段新的知觉过程。

实验支持

1.视觉检测作业(Treisman)

刺激:圆形和三角形构成的刺激方阵。

程序:向被试呈现由不同形状和颜色组成的刺激方阵,要求被试确定其中的边界在哪里。

结果:刺激方阵1中,被试很容易看到一条垂直边界的图样;方阵2中,被试也很容易看到一条水平的边界;方阵3中(颜色和形状两个维度混杂呈现),边界的确定很困难。

分析:说明单一的维度特征有利于边界的确定;视觉系统对个别特征的处理比对复合特征的处理容易;视觉的早期阶段只处理个别特征,而不是特征的结合。

2.视觉搜索实验(visual search task)(Treisman)

刺激:干扰图形和目标图形。关系:有简单性质的区别;目标图形是一些特征的结合;目标图形同时具有干扰图形的某些成分。

要求:被试从一些干扰图形中找出目标图形。

结果:⑴如果目标图形与干扰图形存在某些简单性质的区别,那么干扰图形的数量对发现目标图形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即发现目标图形的时间与干扰图形的数量无关。说明对于个别特征的处理是平行的。

⑵如果目标图形是一些特征结合(如在红N和绿O中寻找红O),或目标图形同时具有干扰图形的某些成分(如目标图形R,干扰图形为P或Q),那么对目标图形作肯定和否定判断的时间,将随干扰图形数量的增加而呈线性的上升。

分析:结果⑵中,被试必须集中注意所呈现的每个图形,并确定图形中的各种性质和成分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当干扰图形增加时,被试作肯定判断的反应时是作否定判断的反应时的二分之一。说明特征整合是序列处理。

3.非对称搜索实验(Treisman)

刺激:刺激卡,成对设计,都有目标图形和干扰图形。两种目标图形的区别:1中没有竖直线,2中有竖直线。目标图形和干扰图形数量之和称为画面的大小,实验中可按要求加以改变。

程序:⑴向被试依次呈现一些刺激卡,要求被试从干扰图形中搜索一个目标图形;另呈现一些不含目标图形的的刺激卡。⑵要求被试作“有”或“无”反应,记录反应时间。结果:图2搜索比图1搜索容易。图2搜索的反应时不随画面大小的变化而变化,图1搜索的反应时随画面大小数量的上升而呈线性增加。

分析:⑴图2搜索中,目标几乎是一跳而出的。被试只需判断画面上有无一条竖直线就可以了,而不必考虑直线的位置与哪个圆相交。反应时不随画面大小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前注意的、快速的平行处理。⑵图1搜索慢得多,反应时随画面大小数量的上升而呈线性增加,说明搜索属于集中注意阶段的慢速处理,是按序列处理方式实现的。

4.综合性错误实验(Treisman)

产生原因:特征抽取在先,特征整合在后,而且特征整合需要集中注意,因此当注意受到干扰时,在视觉处理的早期阶段,就可能出现综合性错误/错误结合(errors of synthesis)。

刺激:三个彩色字母(如蓝色X,绿色T,红色O),数字。

程序:呈现三个彩色字母,字母两侧分别有一个数字,呈现时间为200毫秒。要求被试先报告数字,然后报告彩色字母。

结果:被试对字母的报告出现明显的错误结合,如会把刺激中蓝色X与红色O 错误地重新结合在一起,而报告看到的是红色X。

评价

Treisman既重视自下而上的加工在知觉中的作用,也承认物体文件和识别网络的相互作用。在这个意义上,注意的特征整合模型,是一个以自上而下的加工为主要特征的、具有局部交互作用的模型。属于信息加工的离散阶段模型的范畴。

浪漫爱情对选择性注意的影响及其机制

浪漫爱情对选择性注意的影响及其机制 浪漫爱情是一种指向特定个体的复杂又强烈的情感体验,与成人依恋(或友伴之爱)不同,具有特定的基于多巴胺能系统的神经生理改变。虽然目前已有一些基于浪漫爱情本身的神经机制研究,但是,对于浪漫爱情是否影响了认知功能的基础——个体的选择性注意,仍然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基于Lavie的认知负载理论,结合知觉负载任务和工作记忆负载任务,采用ERP实验技术,探索浪漫爱情是否影响了选择性注意的不同阶段,以及影响的可能机制。研究一首先修订了Hatfield Elaine于1986的激情之爱量表(Passionate Love Scale),该量表能够测量出个体当前体验到浪漫爱情的强烈程度,被广泛地用于浪漫爱情有关的实验中,用以筛选处于强烈爱情的被试。修订的激情之爱量表中文版(Chinese Version of Passionate Love Scale,C-PLS)一共14题,包含一个反映总的激情之爱的程度的维度,解释了总方差的64.64%。量表具有较为良好的结构效度(χ ~2/dF=3.576,GFI=0.928,CFI=0.936,NFI=0.950,RMSEA=0.072),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57,分半信度为0.946。修订的激情之爱量表中文版被用于随后的实验筛选恋爱组被试。在研究二的知觉负载实验中,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恋爱组和单身组被试的反应时在不同知觉负载条件下干扰效应无显著差异。但是,事件相关电位的结果显示,恋爱组被试在知觉负载任务中,刺激诱发的P1的波幅相对单身组较小,反映了在选择性注意早期的知觉负载任务中,恋爱组的注意资源投入相对单身组更小。在研究三的工作记忆负载任务中,行为学结

课堂注意力的调控

课堂注意力的调控

————————————————————————————————作者: ————————————————————————————————日期:

课堂注意力的调控 (2010-09-20 14:35:25)课堂注意力的调控) 四川省荣县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钟炜 编者按:本人对“教育教学讲座”分为九个系列:一备课研讨、二课例分析、三听课评课、四案例研究、五课堂调控、六教学效益、七高考备考、八素质教育、九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讲座五(课堂调控)”分为若干个专题,本文是“教育教学讲座五(课堂调控)之十(课堂注意力的调控)”(稿源:编者网上选稿)。 对“教育教学讲座五之十(课堂注意力的调控)”分为七个版块:一是调控课堂注意力的艺术;二是课堂教学中调控学生注意的几点体会;三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调控学生注意力;四是提高学生注意力的几点做法;五是提高学生注意力也有小窍门;六是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七是课堂注意力的心理训练。 1、调控课堂注意力的艺术 原作者:刘霞玲杨枝时间:12-16 课堂学生注意力的分配情况,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科学地使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全面地调控学生课堂注意力,形成活泼、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获得“低耗高效”的课堂教学综合效益。 1.1、提前“小插曲”——为驶入“快车道”埋下伏笔。 经过课间十分钟的休息,上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还停留在课间的追逐、游戏和交谈中。这时,用歌声去吸引学生,用小故事去转移学生,用复习旧知识去引导学生,用小演讲去引起学生。风趣、幽默、紧张的课前三分钟,再辅以教师的精巧点拨、精妙导语、精心组织,为“火箭”的起飞添上充足的原料,一堂紧张而有趣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就拉开了序幕。 1.2、限时比赛——集中注意力的“法宝”。 利用小学生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质疑、点拨、讨论,引爆学生的思维。同时,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限定时间,营造紧张的气氛,或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比赛,或组织学生进行个体比赛——起立回答、高声朗诵、黑板演练、实验操作……用教师的赞许为第一个学生加油,用同学的掌声为第一次成功示意,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吸收为主动创造,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获得愉悦和成功,让每一次突破藩篱和瓶颈都变得轻快和容易。 1.3、暗示、提问、表扬——集中注意力的三大“秘密武器”。

注意力训练方案(一)

集中我的注意力 【活动背景】 学生注意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习时学生注意力分散,就很难集中在一定的学习对象上,也就不能很好地感知教材,所以,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方法来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发展特性,设计此次课堂。 【活动目的】 让孩子意识到培养注意力的重要性 让孩子掌握一定的注意力训练方法,并且自我加强 【活动对象】四年级学生 【活动阶段】第一阶段 【活动环节】 一、课堂导入(暖身阶段): “反着做”:老师发出口令,学生做相反的动作。比如老师说“起立”,学生坐下;老师说“举左手”,学生举右手;老师说“睁眼”,学生闭眼等等,以游戏进入主题,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 (起立、举右手、闭眼、举左手、睁眼、睁眼)、说话、坐下、起立) 俄国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注意是一扇门。”我们所要学习的一切知识都要从它那里通过,在学习中,只有时时、处处集中注意力,才不会让知识从我们身边溜走。

二、转换阶段 对于集中注意力,你有什么小妙招呢?学生谈谈自己的小妙招。三、游戏时刻: 1、 游戏名称:拍拍手 游戏规则:听到动物名称拍两下手 如:大象、企鹅、葡萄、橘子、老虎、桃子 第一组:小狗、狗大便、树叶、牛、柠檬 第二组:泥土、小鸟、秋天、青蛙、铅笔 第三组:公鸡、蒲公英、苹果、猴子、书包 第四组:西瓜、熊猫、香蕉、喜鹊、学校 游戏形式:首先进行全班练习,然后分组进行,可分左右两大组 游戏名称:大家一起来找茬 游戏规则:给出相似的两个图,让孩子找出两张图的不同之处。 游戏形式:全班共同完成 2、分享时刻: 小组分享: 你有什么秘籍,让我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全班分享:(5分钟) 1、在上课或者做作业中,你会经常觉得自己出神,无法

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的有关理论模型 09心理李佳俐0906080046 一.过滤器模型 主要观点 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Broadbent)在1958年提出了过滤器理论,他认为同一时间可以被注意到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如果信息量超过限度,注意过滤器就将选择让一些信息通过,并将另一些信息排斥在注意之外。过滤器模型是一种“全或无(all-or-none)”的模型,这就是说,由于过滤器的作用,来自一个信道的信息由于受到选择而全部通过,来自另一信道的信息由于“闸门”被关掉,就完全丧失了。由于信息的选择球决于刺激物的物理性质,因此,过滤器的位置可能处在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 注意的过滤器信息加工模型 实验支持 ①该模型的研究最初是由彻里(E.C.Cherry)1953年的双耳分听实验引发的。在一项实验中,彻里给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两种材料,让被试大声追随一个耳朵听到的材料,并检查被试从另一耳所获得的信息。注意指向的耳朵被称为追随耳,未受注意的耳朵被称为非追随耳。结果发现,从追随耳进入的信息由于受到注意,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工处理;从非追随耳进入的信息由于没有受到注意,没有进一步接受加工,被拒绝在信息加工系统之外。 ②Broadbent的双耳分听实验:他向被试的右耳呈现3个数字,同时向左耳呈现另外3个数字。呈现的速度为每秒2个数字,然后要求被试再现。实验结果表明,一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左右耳所接受的信息,准确率为65%;以双耳同时接收到的信息为单位,按顺序成对地再现,准确率为20%。 评价 Broadbent的过滤器模型强调对注意信息的加工,认为注意处于信息加工的知觉阶段,在识别前对信息进行选择。过滤器模型提出不久很快就遇到困难,它无法解释人对有意义材料的信息加工和分配注意等现象,比如语义,被试人仍能够经由非注意耳识别到自己的名字,也就是类似于鸡尾酒会现象。此外,实验所用的材料都是听觉材料,因此信息的选择与过滤只发生在同类性质的材料间。当材料的性质改变,信息输入来自不同的感觉信道时,模型的预测力量就不强了。因此,过滤器模型只是一个单信道模型。 二、衰减器理论 主要观点 特雷斯曼(A.M.Treisman)在1960年对注意的过滤器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衰

集成注意力机制的行人重识别方法与制作流程

本技术提供一种集成注意力机制的行人重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构造嵌入多粒度注意力机制的CNN;步骤二,把train数据集输入CNN训练CNN,得到CNN模型,其中CNN的损失函数为分类损失和Trihard损失之和;步骤三,把gallery数据集输入到步骤二所述的CNN模型中,得到一个图片特征数据库,其中每个特征都有唯一的行人id;步骤四,输入query图片得到特征,检索步骤三中的图片特征数据库计算出相似度,选出相似度最高的这张图片,这张gallery图片的行人id就是query图片的行人id。该方法设计了一种新的注意力模块,相应提出了多粒度注意力机制,把该机制集成到CNN中,以提升CNN的特征提取水平,增强CNN的不规则采样能力,更强地适应行人姿势、背景等变化,以适应行人重识别任务。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集成注意力机制的行人重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构造嵌入多粒度注意力机制的CNN; 步骤二,把train数据集输入CNN训练CNN,得到CNN模型,其中CNN的损失函数为分类损失和Trihard损失之和; 步骤三,把gallery数据集输入到步骤二所述的CNN模型中,得到一个图片特征数据库,其中每个特征都有唯一的行人id; 步骤四,输入query图片得到特征,检索步骤三中的图片特征数据库计算出相似度,选出相似度最高的这张图片,这张gallery图片的行人id就是query图片的行人i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注意力机制的行人重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的CNN具体为:包含多个stage,每两个stage之间插入注意力模块; 所述注意力模块由卷积层conv、relu层、第一全连接层fc1、第二全连接层fc2、sigmoid层、tile层和element-wise层依次拼接而成;conv在通道维度上进行学习,并将通道数量压缩为1,将每张图片的输入张量的规模变成了二维平面;relu层起到非线性变换的作用,fc1起到在空间维度上的压缩作用,fc2起到在空间维度上的还原作用,fc1和fc2整体对特征图的筛选过滤;sigmoid层执行sigmoid运算,其输出结果为每个通道上的掩码矩阵;tile层在通道维度上进行广播运算,elment-wise层对经过tile运算的张量和原输入张量进行相乘运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注意力机制的行人重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注意力模块进行参数设置,具体为:conv的输入通道数为C,输出通道数为1,卷积核大小为 1x1,偏置为true;fc1层输入特征数为H x W,输出特征数为H,fc2层的输入特征数为H,输出特征数为H x W。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注意力机制的行人重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意力模块的计算流程为: 步骤1.1,conv接收前一个stage输入,记为A,规模为(n x C x H x W),并执行卷积运算;其

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方法

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方法 发表时间:2013-04-19T14:40:09.140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1期供稿作者:张元骞[导读] 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世界上,各种对感官的刺激纷至沓来,使我们目不暇接。 张元骞(烟台风能电力学校山东烟台265309)摘要: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是打开我们心灵的门户,而且是唯一的门户。注意力是智力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此人专心于某事物的能力。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有些学生活泼好动,坐不住,而且注意力分散,对学习缺乏兴趣,不善于支配自己的行动;也有些学生做事三心二意,常常半途而废。如果不采取措施纠正,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种坏习惯,对任何事物都难以进行深入的思考,头脑简单,行为幼稚。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才都会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关键词:注意力兴趣训练能力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世界上,各种对感官的刺激纷至沓来,使我们目不暇接,耳不遑听,这就使我们的注意分散,妨碍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的形成和稳定,从而影响我们对某一特定事物清楚的、深入的认识。因此,我们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使它能够根据我们的需要有一定的指向性,集中性和稳定性,这种调控注意的能力,就是我们所说的注意力。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课堂的注意力呢? 首先,要让学生随时明确课堂注意的目的,注意有两种:一种是无意注意,即自然产生的,不需要做主观上的努力的无目的的注意。例如:强烈的音响,变幻的灯光,新鲜的环境等自然而然地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不需要主观上的努力指向与集中。 二是有意注意,即主动的,需要做主观上的努力的有目的的注意。课堂教学必须使学生能够从众多的外界刺激中选择教师的上课授课知识,并对其实现注意的指向,集中与保持,再通过学生对目标的观察,积极地记忆,反复地专心思考,从而达到教师预期的认识目标与行动目标。因此,要努力增强学生课堂注意的目的性,教师应通过教学过程,发展学生注意的广度,增强他们注意的稳定性,从而训练学生善于把感觉和思维调遣,集中到课堂学习上来的能力。 其次,要努力培养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饶有趣味的事物会引起学生情不自禁的注意。 例如:悠扬悦耳的音乐,色香味形俱佳的菜肴,华美的衣着,姣好的容貌等等,很容易吸引人们去顾盼或倾听。但是,课堂教学必须努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知识上来,但要长时间地迫使学生注意“枯燥无味”的知识是很困难的,这种有意注意难以稳定、持续。因此,要设法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学生在初学某种知识的时候,可能会由于对这种知识的陌生而感到枯涩艰深,但只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坚持下去,钻进去,就会逐渐地尝到发现喜业,体验到探求的乐趣,于是兴趣渐浓,注意力的集中就不再费劲,原来迫使学生进行的有意注意就渐渐转化为乐此不疲的无意注意,从而使学生能独立的,一心一意的完成某些学习任务。能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注意进行调节和强制,不为外界无关因素所干预,而把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教学中,这时,学生的学习虽然也有一定程度的无意注意,但有意注意占了主导地位,从而使其注意有较好的稳定性、集中性。 第三,要有意识地经常对学生进行调控注意力的训练。 教师可以经常提醒学生集中精力注意某一事物,目不斜视,耳不旁听,力求在学生大脑中只形成一个兴奋中心,过一会儿,再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别的事物上,而置原来的注意对象于不顾,经常这样练习,就会提高学生调控注意的能力,就会使学生的注意能够迅速而有效地集中,又能根据课堂需要有目的、及时地转移。 最后,还要培养学生有意注意的分配能力,其分配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时间分配,就是让学生把主要时间集中到主要目标的同时,不断地抽出部分时间去注意有关的方面。 二是感官分配,就是用不同的感官分别注意不同的情况,如在专业技能训练中,让学生在集中视觉进行操作时,要用听觉注意设备的运转情况。 三是动作分配,就是某个动作的熟练程度越高,所需要的注意就越小,这样就可以使注意力主要集中到活动的方向上去,所以,注意力分配是相当重要的,例如护士学校学生练习量血压,要求学生同时把注意力分配到血压计气阀(手控制),测量对象的脉搏(耳听)和血压计的水银柱(目视)三个方面,即要求运用动觉、听觉、视觉三种机能同时活动。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大脑皮层上的这三个机能区域就不能协调地联系,就无法测量血压的正确数字。 魏格纳说得好:“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一切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注意的集中与稳定是学生认真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努力提高学生调控注意的能力。

选择性注意理论的新进展

选择性注意理论的新进展 1.序言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对注意的选择功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时选择性注意也是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和运动心理学研究最充分的领域之一。从外界环境中优先选择特定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忽略其他无关信息的认知过程就是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选择性注意具有重要的进化论意义,它保证了个体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有限的心理资源用于对个体生存具有重要价值的刺激或事件的加工上。早期关于选择性注意信息加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信息的输入是序列(Seria1)的还是平行(Paralle1)的;信息加工是位于信息加工链(Bottleneck)的前期还是后期,基于这两点,先后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模型。 2.选择性注意理论 2.1 过滤器模型 过滤器模型(Filter Model)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Broadbent,1958)根据双耳分听的一系列实验结果提出的一个较早的注意模型。他对后来的注意研究产生很大影响,并且对信息加工观点在心理学中的贯彻,起过积极作用。他认为,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是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极其有限,于是出现瓶颈。为了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阶段,而其余信息可能暂存于某中记忆之中,然后迅速衰退,通过过滤器的信息受到进一步的加工而被识别和存贮。输入通道的数量

较多,而过滤器至高级分析水平的通道只有一条,体现出过滤器的选择作用,这个模型后来被Welford称为单通道模型。在这个模型中,过滤器的选择作用并不是随机的,而是有一定的制约。新异的刺激、较强的刺激、具有生物意义的刺激等易于通过过滤器,受到人的注意。后来布罗德本特则强调人的期待作用,凡是为人所期待的信息容易受到注意。Cherry应用追随程序(Shadowing Procedure)所做的双听实验也支持过滤器模型。 过滤器模型得到不少双听实验结果的支持,但也有一些实验结果与Broadbent的实验和理论不相吻合。牛津大学的两名学生Gray和Wedderburn发现,如果在双听实验中安排一些有意义的材料,被试多按意义再现,这个实验结果提示,过滤器允许不止一个通道的信息通过。对于这个结果,Solso(1979)等人认为,这种应用有意义材料的实验极易引起注意的迅速转移,不同于一般实验,所以不能否定Broadbent的模型。Treisman(1960)利用追随程序进行了更严格的实验 2.2 衰减模型

学习困难大学生选择性注意的特征

学习困难大学生选择性注意的特征3 马莹华① 王小东② 高淑青② 隋 雪② 【摘要】 目的 探讨学习困难大学生选择性注意的特点。方法 用眼动记录仪记录大学生注意过程的眼动过程。结果 学习困难大学生在进行选择性注意时的眼跳距离、注视次数与正常大学生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结论 学习困难大学生选择信息过程中排除干扰刺激能力差,搜索目标刺激效能低下。 【关键词】 学习困难大学生;选择性注意;眼动 The Character isti c of Selecti on A tten ti on of Un i versity Studen t w ith L earn i n g D is abil ity.M a Y ing hua,W ang X iaod ong,Gao S huqing,et al.S chool of H um anities and S ocial S ciences,D alian U niversity of T echnolog y,D alian116023,P.R.China 【Abstract】 Objecti ve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lective attenti on of college student w ith learning disability.M ethods R ecording the subjects’eye2move m ent of selective attenti on by eye move m ent monitor.Results In the selective attenti on p roces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stances of eye saccade and the num ber of fixati on betw een the nor m al students and the students w ith learning disability.Conclusi on In the course of selecting infor m ati on,the students w ith learning disability can’t exclude the influence of disturbing sti m ulus and can’t search target sti m ulus effectively. 【Key words】 L earning difficulty;Selective attenti on;Eye2move m ent 1 问题提出 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维特罗克(M.C.W ittrock,1983)提出的学生学习的生成过程(generative p rocess)模型指出:学习过程不是从感觉经验开始,而是从感觉经验的选择性注意开始[1]。注意力是学习的一项必备条件,而选择性注意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它严格筛选进入大脑的信息,保证大脑能有效地编码、贮存、加工信息。选择性注意对学习过程的重要作用,引起了很多研究者对学习困难学生的选择性注意机制的关注,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R ichards等测量了学习困难儿童的选择性注意水平,指出学习困难儿童比控制组在选择性注意上有更多的困难[2]。另外,Sterr研究发现,视觉选择性注意在所有的学习不良个体中都受到了损害,学习困难学生与正常学生在选择性注意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否忽视无关刺激的干扰上[3]。L ilach Shalev的研究发现注意困难者在对被相似分心物环绕的中心目标反应时和在高密度显示中寻找联合目标时会遇到较大的问题,说明了注意困难儿童难以将视觉注意限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不能有效地忽视分心信息而选择加工相关的信息[4]。金志成等采用正、负启动技术比较了学习困难生和对照生在目标激活和分心物抑制方面的差异时,也发现困难生在对目标反应期间易受分心物干扰,其抑制分心物干扰能力较弱[5]。也有研究者运用pass模型来解释学习困难,认为儿童在关注刺激,忽视无关的刺激方面的缺陷可能导致学习困难[6]。最近,眼动、ER P和神经影像等手段逐步开始应用于学习困难生的注意机制研究,使得对这一领域的探索更加深入[729]。 自Sam uel K irk提出学习困难问题以来,对于儿童学习困难的研究发展十分迅速,然而大学生学习困难问题还未引起更多研究者的关注。这是因为在传统观念中,大学生被认为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人们普遍认为大学生不会出现学习困难现象,他们的学业不良现象很大程度上被归因于主观的不努力。然而,随着高等院校逐年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长,同时也出现了一批学习成绩落后的大学生,我们将这些排除情绪、动机、努力程度等主观因素所导致的学习成绩持续落后的大学生称之为学习困难大学生(以下简称学困大学生)。 那么这些学习困难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情况如何,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对于大学生而言,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外,都要面对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能否有效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抓住学习的重点,进行高效率地学习直接关系到其学习成绩的优劣。选择性注意包括选择并集中注意于有关的学习信息,以及对重要信息保持警觉,它是实现高效率学习的前提[10]。目前关于学习困难大学生研究仅仅局限于学习习惯、学习策略、自我控制力以及学习适应性等方面[11,12],很少有研究者去探究学习困难大学生是否存在选择性注意方面的落后,本研究运用眼动技术探究了学习困难大学生与正 [8]Young KS.Internet addicti on:symp tom s,evaluati on and treat2 m ent.In L.V andeC reek&Jacks on(Eds.).Innovati ons in C linical P ractice:A Source Book,1999,17:19231 [9]A r m strong L,Philli p s JG,Saling LL.Potential deter m inants of heavier internet https://www.360docs.net/doc/0f2799638.html,puters in H um an Behavi or,2000,53: 5372550[10]D avis RA.A cognitive2behavi oralmodel of pathol ogical internet use (P I U).Computers in H um an Behavi or,2001,17(2):1872195 [11]H a m byrger YA,Ben2A rtzi E.Loneliness and internet https://www.360docs.net/doc/0f2799638.html,2 puter in H um an Behavi or,2003,19:71280 (收稿时间:2008202222) ①中国.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116024 E2m ail:yinghua.m a@gm https://www.360docs.net/doc/0f2799638.html, ②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大连) 3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DU TH S2007333)

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方法

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方法 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是课堂效力的重要保证,它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呢?我想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自身应改进教学方式,学习应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来指导课堂教学 社会在不断进步,同样学生也是在不断进步和变化的。所以作为教师只有认清形势,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上课中体现“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的地位,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二、教师应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现代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现代的学生所接触的事物也越来越多,只靠书本知识已经不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要。他们想要了解更多的知识,由于条件限制,这部分知识相当程度上来自老师。就拿英语来说,由于涉及到国外,就要求英语老师对这些英语国家有一定的了解,包括这些国家的风俗习惯、人文等。所以,教师应该在这些方面注意积累,这也恰恰是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所在:因为你给学生这方面的知识越多,学生就容易感兴趣,课上注意力也就越集中,课堂效率也就高了。而且,学生会对你产生一种钦佩之情。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你在上课时,学生注意力就会集中,课堂效率就有了保证。 三、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作为一名教师,要上好一堂课,离不开精深的专业知识。因为学生上课主要还是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比如在数学教学中,书本知识、表达能力、听力等。而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如何既快又轻松地掌握,对于教师来讲,就需要用精深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课堂上,教师处于“主导”的地位。 四、教师应注意上课时的音量和音调 我认为教师上课时的音量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注意力,影响到课堂效率。但声音响亮也要注意抑扬顿措,用洪亮的声音和具有抑扬的音调吸引学生。 五、应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互动的。假如说一个老师和学生只是简单的教和学的关系的话,那这个老师肯定是个不成功的老师。师生关系涉及好几个方面。最主要的是学习和生活。有时听到过学生这样的谈话:“我们不喜欢某某老师,他不关心我们的学习或爱批评甚至打学生,上完课就不管了。我喜欢某某老师,他上课时耐心地指导我,下课有时间尽量帮我解答难题,他很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还喜欢和我们一起活动。”实际上学生的这些话,就是指师生之间有了情感交流。

时间选择性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

时间选择性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 摘要:时间选择性注意是在时间知觉和选择性注意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研究领 域之一,回顾了来自各种研究技术关于选择性注意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并在此 基础上对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时间选择性注意时间知觉注意认知神经机制 由于我们人类精力的有限性和世界信息的复杂性,我们需要对我们周围的信 息有所选择的吸收,这就是选择性注意的功能。 从时间维度所做的研究才刚起步。但是随着认知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2个领 域的结合,时间选择性注意进一步加强了脑损伤患者以及脑疾病患者的研究。另 一方面,功能性脑成像技术应用于时间选择性注意的研究领域,也为理解人类时 间选择性注意的脑机制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时间选择性注意探讨的就是如 何利用时间维度的信息增加我们对事物认知的准确性,以及内在的认知和神经机制。 1.时间知觉与选择性注意 1.1时间知觉与选择性注意的联系 对时间选择性注意的研究巧妙地结合和借鉴了时间信息加工和选择性注意两 方面的独立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两项功能都是人脑常见且不可或缺的功能。时间知觉(time perception)在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里属于极短时距(5s内)的 研究范围。时间知觉包括对事件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目前从认知神经科学角 度对时间知觉的研究仅限于事件持续性知觉。选择性注意在我们适应环境的过程 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大脑有限的加工能力和蜂拥而至的海量信息之间的矛盾,使我们必须有所选择,优先处理任务相关的信息,忽略或抑制无关信息的加工, 从而更好地达到目的,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1.2时间选择性注意 注意调节能影响我们对刺激物呈现时间的估计。分配给事件或活动的注意程 度影响对事件或活动的时间估计。被试同时执行两个交互任务时,对非时间任务 的注意分配,会使被试对时间任务的时间判断正确率下降。也有研究表明,在有 限的认知能力前提下,如果非时间信息加工任务的难度越大,非时间信息处理就 需要更多的认知能力,而时间处理所获得的信息量就减少,所知觉到的时间也越短。时间信息与非时间信息在认知加工过程中相互竞争,对一个维度注意的增加 会减少另一个维度的注意,即两类信息加工会出现干扰效应。【1】除了注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时间知觉之外,选择性注意和时间知觉还存在一 层更为直接的联系,即“时间选择性注意”“时间注意”,或者称为注意的时间定向,该方向自 1998 年开始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7],并逐步走向深入。众所周知,在 选择性注意的研究中,占据主要地位的仍然是视空间领域的注意.在这方面,Posner 等完成了很多开创性的研究.经典的实验范式是通过提示将注意资源引导 到目标相关的位置,被试表现出对相关特征的加工质量和速度的提高,提示选择 性注意可以强化早期的知觉加工.尽管空间是研究视觉注意的优势维度,但事实上,注意既分布在空间维度上,也分布在时间维度上.时间选择性注意是指通过 有效的提示,不仅可以引导被试去注意什么位置,而且可以引导被试在什么时间 注意,从而将注意资源导向与即将到来的事件相关的可预测的时间点或时间窗的 过程.Nobre, Coull 及同事借鉴了 Posner 对空间注意的研究思路和范式,并在时 间维度的框架下加以修订,率先开展了对时间注意的研究,并且得到了一些有趣

注意题目

一、单选题 1.( )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A.注意B.记忆 C.表象D.想象 2.当个体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地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为( )。 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起伏 C.注意的稳定D.注意的转移 3.有明确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D.持续性注意 4.人们可以一边骑车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的现象可以用( )来解释。 A.过滤器理论B.衰减器理论 C.认知资源理论D.双加工理论 5.研究者通常用( )来研究分配性注意。 A.双耳分听实验B.警戒作业 C.双作业操作实验D.速度实验 6.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更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是( )。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D.朝向反射 7.梦通常出现在( )。 A.以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的浅睡阶段 B.出现"睡眠锭"波的阶段

C.深度睡眠阶段 D.快速动眼睡眠阶段 8.下面对催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催眠是另一种意识状态B.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个体都可以进人催眠状态 C.催眠状态与睡眠状态是不同的D.催眠已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等行业 9.在嘻杂的环境中即使我们的名字被很小声地提及,仍然能被我们接收到,( ) 对此做出了较好解释。 A.过滤器理论B.衰减器理论 C.多阶段选择理论D.认知资源理论 10.引起不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是( )。 A.注意不集中B.意志努力的结果 C.刺激的意义性D.注意的动摇 11.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有关。 A.注意的选择性B.注意的稳定性 C.背景的绝对强度D.对象的绝对强度 12.一个熟练司机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和别人交谈,()对此做出了较好解释。 A.过滤器理论B.衰减理论 C.多阶段选择理论D.认知资源理论 13.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是() A.脑干网状结构B.边缘系统 C.选择过滤器D.朝向反射 14、前注意加工过程是

课堂上如何集中学生注意力

课堂上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更新用户名:editor 更新日期:2008-11-10 14:44:00 阅读次数:3805 课堂上,难免有打瞌睡、开小差、思想溜号的学生,也经常有玩小物品、做小动作、不集中精力听讲的学生。如何把他们的注意力拉回课堂,许多老师都有自己的好点子—— 张兰宁:武林争锋 下午学生上课容易犯困,看到他们那睡亦不得,醒也不能的小脸,让你哭笑不得,怎么办呢? 下午语文课,我走进教室,但没直接上课,只装作很随意地问了一句:“张无忌这小子都学了哪些武功?”一句话炸开了锅。你瞧他们那兴奋劲儿真让人嫉妒不已,七嘴八舌的议论持续了3分钟,一看精神上来了,赶快收场。曰:“张无忌这次忽然遇到了武林高手,到底谁输谁赢第一轮比试是看谁顺利闯过文学关。现在教室里的前两排是少林派,三、四排是武当派,五、六排是峨嵋,各位高手请走进第15课,一起比试,试看天下谁英雄!同学们大声呐喊:“我们必胜!” 一节课在这样的各派争锋中顺利、热闹甚至沸腾地走过,同学们的小脸各个都涨红得像苹果,看得出他们兴趣不错! 车文芬:“火”拐弯 今天这节课我给孩子们讲评试卷,我没有急着把试卷发下去,先把出错最多的“加标点”题出示在屏幕上,和孩子们说了一遍,学生们听得很认真。接着我又举了五个例子来进一步巩固练习: (1) 我们学校有个花坛 (2) 你们学校有花坛吗 (3) 我们学校花坛的花真美啊 (4) 我们学校花坛的花真美呀 (5) 我的书包呢 紧接着,引导学生发现感叹句和疑问句的句子有什么规律,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学得扎实有趣。突然,我发现前排的张伟、刘沛放在那里忙得不可开交、不亦乐乎:低着头,手在不停地把本子卷成筒状,嘴里还咕哝着,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呀,气得我真想一把夺过本子来。 我箭步走到他们身边,他们马上停下,准备迎接“战火”。我大声喊:“你的手在干什么?”教室里静极了,我清楚地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顿了顿,我又压低声音笑着说:“同学们,请问用什么标点符号?”学生一怔,尤其是那些等看热闹的同学一时还没回过神

基于深度学习与自注意力机制的情感分类方法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与自注意力机制的情感分类方法研究传统的情感分类算法大多基于浅层的机器学习,采用人工设计的特征选择方法进行特征提取,但这些方法耗时长,训练难,人工成本高的缺陷很难适用于如今数据集庞大的应用场景。基于深度学习的情感分类方法,能从海量数据中主动学习包含语义信息的词向量,通过不 同的深度神经网络获得句子或文档的特征和情感表达。深度神经网络中的损失函数对模型训练过拟合影响力显著,优化损失函数能够提高模型泛化能力,减少过拟合;情感词在文本分类中占有重要地位,循环神经网络中对输入词在情感分类结果的贡献度进行快速排序,增加情感词在文本分类中的影响,能够定量减少情感信息的丢失;在情感分 类任务中引入自注意力机制,能充分学习到句子内部的词依赖关系, 优化特征向量,有效解决信息冗余。基于上述思想,本文结合深度神经网络和自注意力机制展开文本情感分类方法的研究,通过设计模型结构和优化策略,提出四种情感分类模型,以期获得更好的分类效果。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以长短期记忆网络和卷积神经网 络为基础,对二分类任务中所用的交叉熵损失函数进行优化,使模型 更有效地去拟合预测错误样本,减少过拟合。基于优化的交叉熵损失函数,设计了 LSTM-BO(Long Short-Term Memory Binary-Optimize)和 CNN-BO(Convolutional NeuralNetworks Binary-Optimize)模型,并在中文、英文两类数据集上进行参数优化实验和对比分析实验。实验表明,LSTM-BO和CNN-BO模型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情感分类准确率,明显降低损失率,防止过拟合。(2)循环神经网络能够处理文本数据的

注意力训练的课堂方案

注意力训练的课堂方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注意力训练的课堂方案 一、设计思想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始终伴随着认识活动或学习的全过程。因此,提高注意力对于顺利完成任务、促进智力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注意具有集中性、稳定性、广度、分配和转移等特性。集中性指的是注意力指向于一定事物的聚精会神的程度。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生学习时的注意力集中性是呈正相关的。稳定性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或活动上的能力。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是学习知识的前提。 注意力水平的高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对目标物集中的程度上,另一方面表现在对干扰物的抑制能力上。当我们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一目标时,会受到别的事物的干扰,分散注意力,所以,对于初中生来说,保持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提高抵制外来事物的干扰能力,是训练注意力的好方法。 在课堂上,初中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表现为上课时经常走神,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和周围的同学随意说话等,对老师和同学的发言却置之不理,这是学生因自制力不足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常见因素之一。这往往也是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到气恼伤神的问题之一。本课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活动帮助了解自己的注意力情况,明确注意力在学习及生活中的重要性,教会学生提高注意力和抗干扰的方法,通过不断的训练,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逐步养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注意品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注意力、注意的基本特征以及注意力的重耍性,了解自己的注意力水平。 2.掌握训练和提高自己注意力的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养成初中生良好的基本素质。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热身活动 师: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心理健康课,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一个放松训练,大家听一段舒缓的音乐,跟着我的引导语去畅想一番。 请把眼镜摘下,微闭双眼,全身放松,两手搭在双腿上…… (音乐起,老师朗诵) 我仰卧在水清沙白的海滩上,沙子细细的、软软的,风儿轻轻的、柔柔的,天空蓝蓝,大海也蓝蓝,我的心一下子舒展到说不出的大。阳光暖暖的洒在我的肌肤上,耳边传来海浪的呢喃, 周围没有其他人……我听到了我的呼吸,是那么的均匀……进入最佳状态,一切变得那么投入…… 师:当我数到5的时候同学们慢慢睁开眼睛,心情怎样? 环节二 :新课导入 1.由相机聚焦导入:刚才有哪位同学注意到,老师进教室进手里拿了什么?其他同学都注意到什么了?照相时主要要注意什么才能把相片照清楚?

选择性注意中的客体与空间因素

?综 述? 选择性注意中的客体与空间因素 陈文锋Ξ1,2 焦书兰1 (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摘 要 注意选择理论可以分为空间选择和客体选择两大模型,文章首先介绍了这两类模型的观点,概述了客体选择和空间因素的关系与区别,也介绍了包括距离操纵和线索启动在内的客体选择和空间选择分离技术及其理论逻辑。关键词:客体选择注意 空间选择注意 注意 视觉系统在特定时刻的输入信息远远多于它所能加工 的,因而必须对输入信息进行筛选,这就是注意的选择性作用。Duncan 从概念上将注意区分为基于空间的注意和基于客体的注意(S pace -based &Object -based approach )[1]。前者假设在同一时刻能注意到的空间区域大小是有限的,后者则假设在同一时刻能分配到注意资源的客体数目是有限的。一个问题便由此提出:基于空间和基于客体的注意是仅仅为概念上的区分,还是反映了两种本质不同的注意?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前人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综述了一些有关的研究。 1 基于空间的选择性注意(Location -ba sed Selec 2tive Attention ) 传统的注意理论认为注意选择的是空间区域,空间位置在选择信息上起了特殊作用。“探照灯”模型假设如果把注意限制在视野里一个连续的区域里,那么该区域里的信息会优先加工或激活。空间注意模型在过去几十年里主导了注意的研究,许多研究试图确定探照灯的特性,如大小、形状、边界、转移速度等等。根据后来的这些研究,对探照灯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一些新的模型,如放大镜(zoom lens )模型、渐变理论(G radient theory )。放大镜模型认为注意的空间区域大小是可变的,并且加工效率随着区域增大而减小。渐变理论认为注意集中于某个中心位置,分配在中心位置周围的注意资源随着距离中心越远而逐渐减少。尽管这些模型在某些方面会有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假设:注意的选择最终是以空间位置为基础的。 有几种方法可以引导被试注意特定的空间位置,测查距离注意中心点不同处的信息加工;在这些方法中,支持空间选择模型的许多证据来自空间线索范式。在这些范式里,被试的任务是检测或识别特定位置上呈现的靶子,通过对比线索位置和非线索位置的靶子反应来测量注意的线索效应。通常,线索位置的反应会优于非线索位置,但这种反应模式随线索类型和S OA 时间变化而变化。 2 基于客体的选择性注意(Object -ba sed Selective Attention ) 许多研究发现客体能够限制注意对刺激的空间分配[1-4]。一些学者据此提出了注意选择是基于客体的理论,认为注意选择的是相互竞争的客体表征,而不是传统上认为 的连续的空间区域[1,2]。已经有明显的证据支持注意受到客体的影响,最常见的是分散注意范式和空间线索范式的实验结果。在分散注意任务中,被试通常需要进行两个作业。Duncan 发现两个作业涉及同一个客体时成绩要好于涉及两 个客体,Duncan 将这个结果称为“同客体效应” (Same -object effect ),作为基于客体选择的证据,因为叠加的客体位于相同的空间区域,基于空间选择的理论难以解释这个结果[1]。Lavie &Driver 表明当两个靶子元素呈现在同一个客体上比在不同客体上识别更快更准确,即使在两个靶子位于不同客体时空间距离比位于同一个客体小时,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4]。 线索范式(Cueing Paradigm )引导注意定向于空间特定区域或特定客体的局部。许多结果表明当注意引导向客体局部时,注意会扩展到整个客体,体现出同客体优势。Egly 等控制探测点和线索点的距离相等,结果发现,对于无效的线索,与线索点同客体的探测点检测更快[3]。这表明和空间位置一样,至少在预测性线索的条件下注意可以分配到客体上。 3 客体选择性注意和空间的关系 尽管有关基于客体注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实验结果支持他们的观点,但一些研究者对这结果的基于客体的解释提出了异议,认为基于空间的理论实际上也是可以解释这些结果的[5]。这就使得研究者们对客体选择注意和空间的关系有了分歧的看法。一些研究认为基于客体的注意与基于空间的注意仅仅是概念上的区分,客体注意的本质是空间注意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一种客体导向的空间注意(object -directed spatial attention ),注意选择客体是通过空间位置选择的;即空间位置在注意选择中是一种起普遍作用的特殊因素,这是空间特殊性假设。另一些研究则认为客体注意是独立于客体所占有的位置,注意选择一个客体是基于其它特征而不是空间位置,它与空间选择是两种本质不同的选择性注意,即空间位置并不是一种特殊因素,只在空间注意中起作用,客体注意独立于空间位置,这是客体纯粹性假设(pure object hypothesis )。3.1 空间调节的客体注意(空间特殊性假设) 针对客体选择的实验结果:有些学者认为也可以用空间选择来解释。这种观点认为所谓的客体选择性注意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空间注意。K im &Cave 将客体选择的实验结果解 释为“特征驱动的位置选择” (Feature -driven Location selec 2tion ):注意分配到具有靶子特征的空间位置上[5]。因此“客体 导向的位置选择” (Object -directed Location selection )的观点便Ξ通讯作者:陈文锋,男。E -mail :chenw f @https://www.360docs.net/doc/0f2799638.html,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5,28(2):395-3973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