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2016-2017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6-2017学年

中国农业大学2016-2017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6-2017学年
中国农业大学2016-2017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6-2017学年

中国农业大学2016-2017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6-2017学年,中国农业大学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质量30条”)以及《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类型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办学层次:基本教育形式为全日制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适度开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和国际合作交流,促进教育国际化。面向国际竞争,服务农业现代化,服务农村发展,服务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根据上述定位,本科教育的发展思路是:控制教育规模,注重提高质量,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宽厚的人文与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富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行业领军人才。

1、本科专业设置。本学年未新增本科专业,本科专业规模与上学年相同,仍为65个专业,分布在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七个门类的40个专业类。

2、本科招生情况。2016年我校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录取普通本科学生2909名,河北、江西、国际学院计划安排在提前批,其他全部在各省本科第一批次录取。其中录取理科生2526人、文科生383人;男生1205

人,女生1704人;共产党员5人,共青团员2798人;城镇考生2170人,农村考生739人;汉族2613人,其他民族296人;英语考生2881,其他语种4人(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高考不应是外语24人)。

生源质量继续提高。录取第一志愿考生为2889人,第一志愿率为99.31%。专业志愿满足率达到92.68%,其中第一专业志愿满足率为48.40%。除部分专业特殊类考生外,理工类在26个省市区录取最低分超过当地一本线的分值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比当地一本线平均高出98.56分,比2015年提高了12.26分,实现了从2008年以来的九连增。文史类普通新生的投档成绩比当地一本线平均高出66.15分,比2015年提高了7.16分,为近年来最高。

在校生规模。2015年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为19341人,其中本科生11395人(占58.9%)、硕士生4478人(占23.1%)、博士生3183人(占16.5%)、港澳台和外国留学生285人(占1.5%)。学生总数与上年基本持平。

11395名本科生(女生6765)分布在58个专业和2个试验班中,平均每个专业190人,平均每年级每专业47.5人。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1、师资队伍与授课情况

整体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1624名,其中女教师707名(占教师总数的(43.5%)。专任教师中有教授572人(占35%)、副教授827人(占51%),中级及以下228人(占14%)。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者1237人(占76%),有硕士学位者271人(占16.7%)。生师比为15.0:1(硕士生按1.5计,博士生按2.0计)。教师队伍总体数量充足、层次高、结构合理,能够满足培养各类本科生、研究生的需要,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

专任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42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26人,“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4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0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

学科专业之间很不平衡、差异明显。各专业平均教师数27人;教师人数最

多的专业达到122人,最少的专业不足10人。教师数超过50人的专业有生物科学、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农学、植物保护、资源环境科学。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师、教授比例高。主讲本科课程的教师为137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3.67%,与上年相近,但仍有部分教师未主讲本科课程。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464人,占教授总数的77.86%,比上年降低了4个百分点,需进一步加强教授讲授本科课程的工作力度。

全年开设本科课程总数为2167门,其中选修课803门(占课程总数的37%);教授主讲的课程587门(占课程总数的27%)。双语授课课程17门。实验课开出率100%。

2、教学经费与教学条件建设

教学经费投入稳定,保证教学正常运转。教学日常运行支出2328万元,生均2043元。本科教学专项(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经费1300万元,生均1140元。实践教学支出1285.20万元,实验教学经费351.3万元,实习经费632.4万元。稳中有增的经费投入保证了教学运转的正常、有序进行,促进了教学条件的进一部改善。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57484.14万元,生均8.1425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7054.93万元。

教学条件继续改善。在教学用房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教室设备、图书等继续增加,信息资源增长,信息应用更加普及。

2016年度,学校总拨款1733余万元用于教学条件建设与运行维护。具体拨款及经费执行进度下表。

教室改造与建设:东区一教、西区新教桌椅改造:2016年投入163.428万元,对东校区一教和西校区新教进行统一桌椅改造更换,将原来的单一固定桌椅改造为三种方式的活动排椅,为改革教学方式提供了条件保证。讨论型教室建设:投入119.76万元,购置安装31间讨论型教室的多媒体设备。西区新教地面改造:投入229.97307万元,对西校区新教进行整体地面改造。东区一教门改造:投入18.1887万元,对东校区一教所有教室门进行统一更新改造。东区一教一层改造:投入19.423万元,对东校区一教一层地面进行改造。公共教室电子时钟购置安装:投入30.24万元,对全校公共教室进行后墙电子时钟安装,确保上课期间学生和教师可以更方便地掌握标准时间。

各学院公共教学条件改造:计算中心监控系统及附属教学设备购置安装:2016年投入131.695万元,为东区计算中心更换191台计算机,同时安装调试了机房监控系统,整体升级了我校东区计算中心设备状况。数学系考务平台建设:投入89.7365万元,建设完成了全校数学考务软、硬件平台。农学基地实验楼改造:83.838552万元,用于农学基地实验楼改造首付款和。2017年3月初完成全部改造。

实验室改造与建设:2016年投入346.51万元用于建设西区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建设(含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和虚拟教学资源)。该项目在西区新理学楼建设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把西区学院各专业实验教学当中,需要通过虚拟仿真的手段实现教学目的的实验环节,在这个平台得以展示和使用。

实验室设备维修与耗材专项:2016年投入210万元用于本科生实验室设备维修与耗材,经费来源于双一流专项,主要用于实验教学中心实验仪器设备维修与配件购置,补充日常实验教学实验消耗原材料不足,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实施。

教室设备维修与耗材专项:2016年投入110万元用于教室设备维护与耗材,主要用于教室内多媒体设备日常管理、维护与更新,投影机灯泡等耗材更换。保障了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2016年组织了对中国农业大学三元奶牛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和青岛兔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的项目验收,两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均顺利通过验收。

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动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荣获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

范中心。水利与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二期建设:2016年共投入100万元,用于水利与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二期工程建设,完成了水利水电施工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两部分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的开发。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机械与农业工程创新实践基地入选2016年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

实习教学管理。委托食品学院完成实习教学管理网站建设,已通过试运行,并推荐提供给各学院用于实习教学管理。

3、教学用房、图书、设备情况

学校具备较好的办学设施和仪器设备,能够保证正常的教学需要。有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31.8735万平方米,其中教室4.5295万平方米,图书馆2.1160万平方米,实验室、实习场所面积18.3632万平方米,专用科研用房面积3.7409万平方米,体育馆2.6412万平方米,会堂面积0.4827万平方米。行政用房面积3.4757万平方米。生均实验室面积9.6平方米。

图书馆阅览室座位数2774,纸质图书205万册,期刊2340份,纸质期刊种类1928;数据库74个,电子图书106829册,电子期刊26000种。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建一流的本科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在广泛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经2016年第18次校长办公会和2016年第17次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公布了《中国农业大学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今后五年本科教学改革的十个方面的41项改革措施,涵盖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式改革、创新创业教育、个性化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教师培训与发展、教学奖励与教学保障体系建设等。

1、专业建设

2016年9月从一年级学生起执行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围绕新方案开设了核心素质课,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制定并实施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开始了外语课、体育课以及数理化等课程的教学改革。

2016年12月,农学专业通过了教育部评估中心组织的农科类专业首个专业认证(第三级)。

组织了大数据科学与技术和社会工作两个新专业的论证。前者通过了校内学术机构论证,经学校同意已上报教育部备案。

2、课程建设

核心课程建设。制定了《中国农业大学核心课程建设方案》,组织了两批核心素质课程建设,共建设40门核心素质课,支持经费170万元。确定并开始建设426门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共支持经费562万元。

根据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学要求,重新设计了课程教学大纲模板,用新的格式组织教师撰写了新版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

在线教育课程建设。在爱课程等平台开设了9门慕课课程,分别是:计算机图形学、画法几何与技术制图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大学计算机基础,信息安全概论、C++语言程序设计、食品安全与健康饮食、C程序设计案例教程、大学计算机教程。

新开课:为满足师生需要,每学期组织一次开选修课评审。本学年共新增选修课25门。

3、教材建设

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和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十三五”规划教材选题评审,我校有20种教材入选中国农业出版社教材选题,7种教材入选中国林业出版社教材选题,110种教材入选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教材选题。

组织开展了农业部“十三五”规划教材申报,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2017年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资助项目申报工作。

4、教学改革

评选教学成果奖。2017年1月,组织了校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审。本次校级成果各教学单位共申报117项,经过学校评审,共评出校级教学成果奖82项,其中特等奖18项、一等奖27项、二等奖37项。根据北京市要求,2017年7月至10月组织了北京市教学成果奖的推荐工作。经过学院推荐与整合,学校审核,共推荐42项成果申报北京市教学成果奖。北京市教学成果奖正在评审中。

首次评选教学型教授。为鼓励教师重视本科教学,2016年12月,学校首次开展教学型教授的评选。本科教学专门委员会委员组成评审组。经过答辩评审,资环学院长期主讲地质与地貌学课程的王数老师通过了专家评审,成为全校首个教学型教授。

北京市教改项目。组织完成2013-2015年北京市教改项目的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2013、2014年立项的9个项目通过了北京市验收,获得结题证书。

教学工程资助建设项目。2017年继续支持2016年立项的18个校级教改专项,新增6个体育俱乐部项目,支持经费共计41万元,设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项目,支持经费30万元。根据《中国农业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中农大教字〔2014〕8号),完成2016年后立项项目确认,共确认47项后立项项目。

5、培养方案概况。2016年9月开始执行新版培养方案。

新培养方案将我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总目标确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宽厚的人文与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富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行业领军人才”。新方案将四年制专业总学分确定为140学分(文科)--150学分(理、工、农科)之间,比原方案减少10学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将思政课覆盖到全学程,并开展慕课试点,将外语课减少到8学分,体育课开展俱乐部试点,将公共选修课划分为核心素质和普通素质两类,重点建设核心素质课,通过校内动员、校外聘请等方式,让院士等知名专家为本科生开设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社科等素质课程,提升素质教育水平。在专业教育部分,各专业要凝练核心知识、核心技能,确定10门专业核心课程,整合专业选修课,构建宽基础、强能力、个性化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整合课程和修订教学大纲,明确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促进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的优化;带动教学方法改革,推广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式及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提高课程的挑战性,提升课程的难度,使学生学有所获,增强课程的收益,建立新型的“教与学”关系;通过建设核心课,重点突破,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6、开课及教学运行情况。本学年开设本科课程总数为2167门,其中选修课803门(占课程总数的37%);教授主讲的课程587门(占课程总数的27%)。双语授课课程17门。实验课开出率100%。

课堂教学规模:选修课视选课学生数而定,一般在20—100人之间,热门课程可达到300人;低年级基础必修课一般在90—120人之间,少数课程可到200人;高年级专业必修课一般在30-60人之间。

7、实践教学:独立设置的实验课215门,包含实验的课程205门,实验课

开出率100%。根据课程性质,实验课1-2名学生一组,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实际训练的机会。每个专业都有实习环节,根据专业性质,到农村、企业、事业等各种实习基地实习。如农科类专业到涿州教学农场、黑龙江农垦局等基地实习,工科类专业到长春一汽、洛阳拖拉机厂等基地实习,社科类专业到农村、司法机关等基地实习。

8、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评选出2017届毕业生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99篇,学校对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毕业生和指导教师给予了表彰与奖励,并制作《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摘要选编》。

创新创业教育。每年都组织校级、市级、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取得了显著效果。

2016年各级项目立项与结题情况如下表:

9、大学生创新项目成果丰硕:

据不完全统计,本学年已发表的研究论文83篇,其中,SCI 22篇、EI 3篇、中文核心期刊39篇。本年度我校学生在各种学科竞赛竞赛中共获得各级各类奖励共428项,其中国家级奖159项(特等奖4个,一等奖12个,二等奖42个,三等奖100个,单项奖1个);省部级奖168项(特等奖4个,一等奖32个,二等奖66个,三等奖51个,单项奖15个),校级奖102项。

(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为落实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学校党委常委会与校长办公会及时研究本科教学工作,根据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保证教学质量。

1、健全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学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秩序、教学管理、学籍学历管理等环节均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保证了教学质量。本学年重新修订了《中国农业大学教学检查管理办法》、《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教学视导组工作管理办法》、《中国农业大学教学评价复评办法》等管理文件,进一步加强了教学质量监控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坚持领导听课制。每学期期中教学检查期间,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检查教学工作。主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经常巡查教室,深入课堂,了解教学活动的最新动态,及时发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部分学生擅自缺课、不认真听课等情况,主管校长在教室监控室召开教务部门和教学院长现场办公会,要求大家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督促检查,整顿教学纪律,提高课堂效果。

3、实行“三阶段、三环节、三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即在学期初、学期中、考试周三个关键阶段组织教学检查和考试督察;对课堂教学、实习实验教学和毕业实践三个重要环节进行全面监控;通过校院领导、视导组专家和学生信息员三个层次进行监控,形成了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内部质量监控体系,确保了教学的正常运行和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严格执行,提高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促进了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形成。

开展教学检查。坚持每学期开学初进行教学检查,教务处全体人员对学生到课情况、任课教师课前准备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着重检查了开学第一周周一至周三的第一大节、第三大节的教师到课、学生出勤等情况,广大教师提前到课,做好了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学生出勤率:2016年秋季学期98.13%,2017年春季学期97.53%。期中教学检查集中开展以听课、师生座谈会等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质量检查,各教学单位组织召开了教师、学生座谈会,党政领导深入教学一线听课。

学期中教学检查。每学期期中阶段,开展全校性的期中教学检查,通过各级

领导深入课堂听课,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教学状态,征求师生意见,改进教学工作。2016年组织了2次期中教学检查,91名院系领导和教学团队负责人共计听课383次。此外,各学院分别组织教师和学生座谈会,听取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全校共有543名教师与818名学生分别参加了各学院召开的教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

教学基本文档检查。2016年11月21—25日,教务处组织本科教学视导组专家了对15个学院教学基本文档进行了检查工作。试卷检查的范围是2015年秋季学期和2016年春季学期课程考试的试卷。毕业论文检查的范围是2016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本次教学基本文档检查共抽查了331门次课程的试卷及100份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检查了阅卷以及试卷材料存档等方面的规范性;重点检查了试卷的试题质量、卷面质量、试卷评阅的科学性与规范性等情况。共抽查100篇毕业论文(设计),检查了毕业论文(设计)存档材料的规范性等。

考试周监控。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前合理安排考试场所,保证合理的座位间隔,配备足够的监考教师。期末考试期间组成以主管教学工作和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为组长,教务处、学工部负责人和各学院教学院长为成员的考试巡视组,每个考试时段均由副处级以上领导逐个巡视考场,并如实填写考场情况简报。教务处每天汇总考试情况,在校园网上发布考试情况简报,使全校师生及时了解考试进展情况。

教学评价。2016年秋季学期:2016秋季学期对课程教学评价指标及评价办法进行了修改,采用了新的课程教学评价指标,按照不同课程属性,分类构建以学习效果评价为主的指标体系。该指标旨在测量“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在相关教学目标中具体的学习收获;二是学生对课程以及教师的一般评价。本学期教学评价结果作为新指标第一次使用的测算数据,不作为教师教学评价的成绩公布。

2016年春季学期学生评教结果:本学期应参评人次为93991,实际参评人次为71551,参评率为76%。全校有效评价理论课门数1279门,实验课门数280门。其中,理论课平均分为92.76,其中90分以上1186门,占92.72%;75-89.9分93门,占7.28%,最低分为83.1。实践课平均分为92.93,其中90分以上门261,占93.21%;75-89.9分19门,占6.79%,最低分为82.38。

视导组工作。2016年,校级本科教学视导组共有专家20人。为提高教学视导效果,对教学视导方式进行了调整,由各学院分散视导改为分小组集中视导。将视导组分为工科组、农科组、理学组、文科组等,每个组每学期集中一个学院(或一个系)进行重点检查,注重发现教学亮点,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学问题,期末为学院提供详实的视导报告。一年来,视导组专家共听课485门次,共计970学时。视导组专家发现了一些教学方面有特色的教师,并在校园网进行了宣传。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教务处和有关学院反映,得到了及时处理。

12月23日,我校专家代表参加了由北京邮电大学主办的“第七届北京地区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督导交流会”,施大钊教授作为小组讨论发言人,代表各校参与代表在分会场进行了总结发言。

《教学视导工作通讯》是视导组专家交流工作,宣传教学改革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的内部刊物,投稿人以视导专家稿件为主,一线教师为辅。2016年共出刊8期《教学视导工作通讯》,刊登32篇稿件。《教学视导工作通讯》出刊后,在学校主页、教务处主页视导通讯专栏刊登,并电邮至各学院教学院长与教务员。2016年,教学视导工作通讯网上浏览量约7000人次,已成为我校开展经常性教学交流的一个平台和窗口。

4、严肃处理教学事故。本学年查处一起较重教学事故。

5、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考试管理。本学年,继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考试随机排号就座、实行远程电子监控等措施,加大考试监管力度,完善考试过程管理,明显降低了考试作弊行为的发生,提高了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五)学生学习效果

1、学生学习满意度。2017年6月进行了毕业生问卷调查(样本量1193人)。学生对学校整体满意度为79%,对课程质量满意度74.6%,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满意度80.2%,大学期间的收获和成长每晚一度84%。学生对学校的整体满意度较高。详细情况见下表:

2、国家大学英语考试成绩。截止到2017年6月,各年级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为:2014级92.03%,2015级88.85%,2016级78.78%;大学英语六级通过率为:2014级57.68%,2015级40.52%,2016级22.57%。详细情况见下表:各年级本科生国家大学英语四六级累计通过情况表(截至2017年6月)

(不含交流生、英语专业学生、烟台研究院和国际学院的学生)

3、本科生毕业、学位授予及攻读研究生情况。

2017年我校毕业生2759人,其中毕业2676人、结业83人。2017年授予本科学士学位2694人,其中来华留学生4人,普通高等教育应届本科生2670人,往届20人。2017年毕业生中8人同时获得辅修证书,450同时获得双学位证书。本科生中有?名共产党员,占毕业生总数的?%。

2017年推荐优秀应届(2018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721名。其中,普通类705名,支教团14名,师范类补偿名额2名。普通类的705名学生中,保留研究生入学资格两年从事学生辅导员25名,社会工作创新人才1名,艺术特长生4名,体育特长生5名,按“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骨干计划”项目培养的民族生3名,特殊学术专长29名,共计67名。

4、就业情况

基本情况:2016届本科生应就业2798人。实际就业2721人。其中升学读研1616人(免试读研695人,国内高校读研437人,国外境外留学484人)。直接就业1105人。其中政府机构87人,事业单位63人,各类企业816人,部队7人,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就业23人,灵活就业15人,自主创业62人,其他32人。就业率97.39%。

企业依然是接收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单位,占直接就业人数的73.8%。

升学与深造:本科毕业生深造率持续增高,在2015年达到58.23%的基础上,2016年达到59.38%。

(六)特色发展

1、成立重点教材选用工作领导小组。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新形势下学校教材选用工作,特别是加强对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哲学社会科学等重点教材选用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成立了中国农业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等重点教材选用工作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政治思想、人事工作的副书记、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研究生院、党委宣传部以及相关学院为成员党委。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成员由教务处、研究生院、党委宣传部负责人组成,在领导小组指导下处理日常事务。

2、建设本科核心课程体系。以“提升素质、强化基础、突出重点、综合施

策”为指导思想,凝练建设一批核心课程。以核心课程建设为抓手,实施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团队建设等教学改革,带动整体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各专业按照有利于学生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与思维方法、有利于学生后续发展的原则,建设10门左右专业核心课程和1门综合实习课程,夯实创新人才发展潜力。“十三五”期间,学校设立专项课程建设资金支持核心课程建设。学校制定核心课程建设评价办法,每年对核心课程的建设情况进行评价,对优秀课程教学团队及责任教授予以奖励,对建设不力的课程暂停经费支持并建议学院更换责任教师。经过五年左右的建设,全校建设完成500门左右的核心课程。

3、全面修订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将思想政治要求落实到各项管理制度中,本学年重点开展了教学管理制度的修订工作。已修订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本科教学规范、专业建设、核心课程建设、教材选用与管理、学生学籍管理、学生成绩管理、教学成果评选、教学奖励、教学检查、教学视导、教学评价与复评、优秀课程评选等。目前,新修订校发文12个,处发文17个,新制订处发文5个。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本科教学综合改革思路,2017-2018学年将通过以下工作解决本科教学的主要问题。

1、迎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根据学校安排,2018年将进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此项工作是2018年最为重要和艰巨的任务,要按照评估标准和工作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需要全校各部门和各学院的共同努力。

2、以新培养方案实施为契机,推进教学改革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以通识课核心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通过课程建设带动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形成本科骨干课程团队,提高课程质量。通过整合课程和修订教学大纲,明确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促进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的国际化;带动教学方法改革,推广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式及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让学生成果教学活动的主体,提高课程的挑战性,提升课程的难度,使学生学有所获,增强课程的收益,建立新型的“教与学”关系,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3、启动校级优秀课程评选工作,促进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改革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校级优秀课

程评选,引导、促进教师开展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改革,从授课方法、考试要求、命题思路等方面进行改革,改变教师讲、学生记、考试背的教学模式,形成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试题答案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建虚拟仿真实验室管理和运行校级平台。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规划,以工学院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室为依托,构建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公共平台, 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库,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

2017年10月30日

中国农业大学2016-2017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6-2017学年

中国农业大学2016-2017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6-2017学年,中国农业大学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质量30条”)以及《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类型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办学层次:基本教育形式为全日制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适度开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和国际合作交流,促进教育国际化。面向国际竞争,服务农业现代化,服务农村发展,服务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根据上述定位,本科教育的发展思路是:控制教育规模,注重提高质量,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宽厚的人文与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富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行业领军人才。 1、本科专业设置。本学年未新增本科专业,本科专业规模与上学年相同,仍为65个专业,分布在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七个门类的40个专业类。 2、本科招生情况。2016年我校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录取普通本科学生2909名,河北、江西、国际学院计划安排在提前批,其他全部在各省本科第一批次录取。其中录取理科生2526人、文科生383人;男生1205

人,女生1704人;共产党员5人,共青团员2798人;城镇考生2170人,农村考生739人;汉族2613人,其他民族296人;英语考生2881,其他语种4人(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高考不应是外语24人)。 生源质量继续提高。录取第一志愿考生为2889人,第一志愿率为99.31%。专业志愿满足率达到92.68%,其中第一专业志愿满足率为48.40%。除部分专业特殊类考生外,理工类在26个省市区录取最低分超过当地一本线的分值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比当地一本线平均高出98.56分,比2015年提高了12.26分,实现了从2008年以来的九连增。文史类普通新生的投档成绩比当地一本线平均高出66.15分,比2015年提高了7.16分,为近年来最高。 在校生规模。2015年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为19341人,其中本科生11395人(占58.9%)、硕士生4478人(占23.1%)、博士生3183人(占16.5%)、港澳台和外国留学生285人(占1.5%)。学生总数与上年基本持平。 11395名本科生(女生6765)分布在58个专业和2个试验班中,平均每个专业190人,平均每年级每专业47.5人。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1、师资队伍与授课情况 整体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1624名,其中女教师707名(占教师总数的(43.5%)。专任教师中有教授572人(占35%)、副教授827人(占51%),中级及以下228人(占14%)。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者1237人(占76%),有硕士学位者271人(占16.7%)。生师比为15.0:1(硕士生按1.5计,博士生按2.0计)。教师队伍总体数量充足、层次高、结构合理,能够满足培养各类本科生、研究生的需要,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 专任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42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26人,“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4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0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 学科专业之间很不平衡、差异明显。各专业平均教师数27人;教师人数最

北京联合大学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北京联合大学 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学校普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总目标落实学校第四届党代会确立的“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战略和今后五年学校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深化教学品质提升计划,强化“分类指导、分层培养、因材施教、突出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为本科生培养目标,即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各本科专业可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办学定位和特色,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服务面向是立足北京,服务首都,面向全国,以高水平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为国家特别是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本科专业设置情况。目前,学校共有本科专业66个,涵盖经、法、教、文、史、理、工、医、管、艺等10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1个专业获批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专业获批北京市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学校主动适应国家及首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整合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凝练学科专业特色,初步形成了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应用性特色初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2013年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

专业建设坚持“面向大众,服务首都;应用为本,争创一流”的办学定位和“分类指导,分层培养,因材施教,突出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以实施“教学品质提升计划”为抓手,构建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校定位的学科专业体系,将传统工科类专业逐步调整为与都市型工业、生物医药和生产性服务业等相适应的轻型化专业,大力发展与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的专业,以适应北京地区产业(行业)布局调整需要。2013年,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旅游管理、金融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通信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有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旅游管理、金融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通信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历史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殊教育。有11个学院共计12个专业被选为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其中旅游管理、历史学和金融学3个专业评选为北京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历史学专业还被评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北京联合大学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一览表

关于做好2017-2018学年度二级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制工

关于做好2017-2018学年度二级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制工作的 通知 各二级学院: 为配合《2018年惠州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编制工作、一年一度的本科教学状态基本数据采集工作和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了更好地显示各二级学院本科教学状态,充分反映各学院、专业自身的优势特色,展现教学的新理念、新措施、新成果。惠州学院继续实施二级学院教学质量年报制度,各二级学院要在充分分析和认真总结提炼的基础上,紧扣本科教学工作,分析教学基本状态,突出教学改革亮点、成就和经验,准确把握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撰写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全面展示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状况。 现就做好2017-2018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制工作通知如下:一、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主要内容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包括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本科专业设置及学科门类情况,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本科生源质量情况等。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二级学院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主讲教师情况、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教学经费投入情况,设备情况等。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揭示教学过程各主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特别是培养方案

特点、开设课程门数及选修课程开设情况、课堂教学规模、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 (四)专业培养能力(分专业撰写)。展示本科专业培养能力和发展水平,包括各专业培养目标、教学条件、人才培养等情况,特别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人才需求适应性、培养方案特点、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生师比、教学经费投入、教学资源、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训基地,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授授课、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风管理等概况。(此项将合并到学校质量年报内对全社会公开) (五)质量保障体系:阐述二级学院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二级学院领导班子研究本科教学工作情况、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日常监测及运行、规范教学行为情况,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开展专业评估、专业认证、国际评估情况等。 (六)学生学习效果:呈现学生学习满意度、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学位授予情况、攻读研究生情况、就业情况、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等。 (七)特色发展:总结二级学院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特色和经验。 (八)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影响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分析主要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二、本科教学质量年报编制要求 (一)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内容要详略得当、图文并茂、报告中要用图表形式体现相应的支撑数据(见附件)。 (二)统计数据时间为2017年9月1日—2018年8月31日,不能以年度统计的数据以时点为准。

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4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〇一五年十月

目录 引言 (1)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2) 1、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2) 2、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2) 3、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 (2) 4、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3)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3) 1、学校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 (3) 2、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 (5) 3、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5) 4、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6) 5、教学行政用房及设备情况 (6) 6、图书信息资源及应用情况 (6)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7) 1、培养方案特点 (7) 2、开设课程门数及选修课程开设情况 (8) 3、教材建设 (8) 4、实践教学 (9) 5、毕业论文(设计) (9)

6、教学改革 (9) 7、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1) 四、质量保障体系 (12) 1、重视本科教学工作,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12) 2、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与评估体系 (12) 3、教学质量保障的政策和措施 (12) 4、日常教学监控及运行情况 (13) 5、开展专业评估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情况 (14) 五、学生学习效果 (14) 1、学生学习满意度 (14) 2、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情况 (15) 3、应届本科生就业情况 (15) 4、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16) 六、特色发展—秉承哈军工“三严”传统,不断创新管理制度;坚持工学并举,校企协同实施卓越计划,积极探索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17) 附件1:2014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一览表 (20) 附件2:学校基础数据表 (21)

引言 哈尔滨工程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1970年,在“哈军工”原址,以海军工程系全建制及其他各系(部)部分干部教师为基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2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1996年,进入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2年,被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07年,由国防科工委、教育部、黑龙江省政府、海军四方共建;201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行列。学校现隶属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是我国“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学校基础设施完备,占地面积125.6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3.13万平方米。现设有20个学院以及3个教学系、部、中心;设有40多个科研机构以及150多个科研和教学实验室,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5个,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现代舰船与深海工程”跻身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行列,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 2014年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在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过程中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其中1项为参与)。1名教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无处不在的物理现象》、《探海利器——声呐》2门入选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4种教材入选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舰船动力技术虚拟仿真中心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获得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建设专项经费800万元。

2014年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年度报告

2014年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年度报告 1、专业发展概况(包括专业发展历程、专业办学的经费投入、图书资料、实验室等基本教学条件、在校学生数、生师比、一志愿录取率、新生报到率、学生转入和转出人数)。 电气信息工程系其前身是建于1978年10月的原上海师范学院分院的物理系,1992年改名为电子工程系。设有应用电子技术教育、电气技术教育、计算机应 用三个专业。至1994年10月与上师大并校时,有专任教师28名,其中副教授 5名,讲师及实验师20名,助理实验师及助教3名。设有电子、电工、电气自 动化、计算机、物理五个教研室和相应的实验室。1999年1月成立机械与电子 工程学院时,把应用电子技术和电气技术二个专业分别提升为电子工程系和电气工程系;2000年又建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至2000年9月设有电子应用技术教育、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电气技术教育、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六个本科专业和电子、电气、制冷三个专科专业,2002年 下半年之后,由于学校要求: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三个本科专业相继被并入数理信息学院。2010年月学院为考虑到教育资源的更优化配置,把电子工程系和电气工程系二个系又合并为电气信息工程系。电气信息系设有三个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014年本专业在校学生300人,生师比为20.6。第一志愿录取率为100%,新生报到率为97.78%,有3名学生转入本专业,转出人数为0。 2、专业定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包括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理论课、实践课、选修课的学时学分分配)。 (1)专业定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面向信息技术产业的宽口径专业。作为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主干专业,主要研究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与信息应用等方面的理论、技术和工程实现问题,培养从事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生产和维护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属于电子信息类学科,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以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使专业

202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XX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xx年度重庆师范大学北碚校区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及《重庆师范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精神,紧紧围绕学校教学工作中心和重点,在学院党政班子的领导下,狠抓教学管理、专业建设、质量工程和教研教改工作,进一步提高我院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教研能力,使我院朝着“努力把北碚校区建设成为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在重庆市有重要影响,综合实力居西部地区同类学院前列的小学教师教育基地和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方向蓬勃发展。 一、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本科专业发展态势良好 重庆师范大学北碚校区(初等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一直以来都将本科专业建设和本科教学工作作为学院工作的中心,将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和富有创新精神、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小学教育教师及应用技术人才作为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了学院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适当增加本科招生专业和扩大范围,xx年新增本科专业方向三个,招生范围扩大至11个省市,学生生源质量良好,报到率均在96%以上。 目前北碚校区两个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共有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12个专业方向,分别是师范类的小学教育(语

文、数学、英语)专业、小学教育(应用技术·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专业、音乐学(小学教育)专业、艺术教育(书法、小学美术)专业和非师范类的艺术设计(室内设计、珠宝首饰设计)专业。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达1621人,占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总人数的77.49%。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推进北碚校区可持续发展 1、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教师是学校的办学主体,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保证,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按照学校“人才强校”队伍建设规划要求,学院采取“培养骨干、吸纳尖子、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工作方针,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旨在造就一支适应教学研究型定位和富于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 xx年学院继续全面实施和推进在职培养与积极引进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一方面继续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学位,提高在职教师学历层次和教学科研水平,目前有6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专项经费投入,选派5名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学习,近50人次参加全国各类学术研讨会,从整体上提升在职教师的学术层次。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力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 (2009年10月修订)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环节,为进一步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根据《关于加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若干意见》(浙大发教〔2006〕46号)文件精神和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特修订本办法。 一、评价目的 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以评促教,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本科课程教学质量,同时为学校教学相关决策提供有效信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二、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包括所有全日制本科课程的课堂教学,不包括实习和毕业环节。 评价对象包括“教师”和“课程”,即某课程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课程的教学质量,即“人·课”。 三、评价指标 理论课、实验课、体育课和双语课分别制订评价指标。评价指标详见附件。 四、评价人员及权重 1.评价人员 参加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评价人员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学生;二是同行及管理人员,包括院系主管教学领导、教学

督导和教学管理人员。 2.权重 原则上,学生评价权重占70%,同行及管理人员评价权重占30%(院系主管教学领导、教学督导和教学管理人员各占10%)。 五、评价方式和流程 学生评价和同行及管理人员评价均在现代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系统首先剔除每一个评价对象即“人·课”的最高5%和最低5%学生评价分,再与同行及管理人员评价分汇总,经过加权统计,得出综合评价分,并将综合评价分按类别由高到低排序。 评价工作流程见附件3。 六、评价结果及等级评定 1. 评价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按同类可比的原则分类排序,并按一定比例确定评价等级。 2.全校课程按以下类别统计评价结果。 (1)通识课程:思政类、军事理论类、公共体育类、外语类、计算机类、历史与文化类、文学与艺术类、沟通与领导类、科学与研究类、经济与社会类、技术与设计类、新生研讨课等。 (2)大类课程:数学类、物理类、化学类、生物类、工程类、设计及艺术类、经管类和文史哲类等。 (3)全校性公共选修课:人文社科类、理工农医类等。 (4)专业课程:按同一学院或学系分别统计评价结果。 (5)双语课程:文科类、理科类和工科类等。 每门课程只能归入其中一类,并在此类中按综合评价分由高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北京中医药大学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2年)

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2年度) 2012年,我校积极应对医疗卫生制度和高等医学教育变革,在本专科教学工作中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制度建设和内涵建设,取得了许多新的成绩,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 一、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2012年,我校对本科教育的专业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将原来的制药工程专业(工学)调整为中药制药专业(理学),同时申报了药学专业(理学),目前本科教育共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药制药、药学、针灸推拿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工商管理(医药企业)、护理学、英语(医学)、法学(医药卫生)10个本科专业,较上一年度增加了1个专业,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管理学6大学科门类。2012年,我校全日制本科生共5634人(含大陆学生4642人、台港澳学生262、留学生730人),全日制在校生共计9279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60.7%,较上一年度下降了1.49%。 2012年,我校在全国31个省市招生,实际录取1100人。其中:男生337人,占31%,女生763人,占69%;预备党员2人,共青团员1067人,群众31人;汉族977人,少数民族123人,其中政策

性招收少数民族学生43人。我校今年本科录取生源质量在往年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我校在全国26个省市本科全部为一志愿一次性投档录取;二是24个省市最低录取线均高于2011年,平均高出一本线34分,各省市平均分高出一本线59分。呈现整体上升水平;三是医学类各专业、制药工程(生物制药)达到专业志愿匹配率100%,岐黄国医实验班学生均为第一专业志愿录取;四是本科新生中男生所占比例相比2011年上升6%:岐黄国医实验班男生26人,占42%,比2011年增加25.33%;五是岐黄国医实验班学生基本素质优秀,16个省市岐黄国医实验班学生得分率高于80%。卓越医师培养计划各省市录取平均分数平均高出一本线79分,相比于2011年平均上升了9分;六是自主招生报名生源省份为历年最高水平,达到28个。 我校2013届本科毕业生共862人,截止2013年8月31日教育部就业率统计时点,落实去向818人,去向落实率(初次就业率)达到94.90%,其中升学287人,占33.29%;出国47人,占5.45%;就业 484人,占56.15%;未就业44人,占5.10%。我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长期招聘我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进行《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就业服务及社会需求调查》。其中问及贵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5级评分,用人单位选择满意的比例占80%;选择一般和很满意的比例各占10%。 二、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和保障的发展思路和改革举措

五邑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3年)

二〇一四年三月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3年

目录 前言 (1) 一、学校基本概况 (2) 二、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4)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4) (二)专业结构 (4) (三)课程结构 (7) (四)各类全日制在校生情况 (8) (五)学业要求 (9) (六)奖学金、帮困助学金 (9) (七)本科生生源及其质量情况 (9) 三、师资与教学条件 (11) (一)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11) (二)生师比 (13) (三)本科课程主讲教师情况 (13) (四)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教学情况 (14) (五)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14) (六)教学行政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15) (七)国际交流 (15)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17) (一)专业建设 (17) (二)课程建设 (19) (三)教学改革 (21) (四)实践教学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23) 五、质量保障 (26) (一)学校本科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26)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8) (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 (30) 六、学生学习效果 (32)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 (32) (二)就业率总体情况 (33) (三)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35) (四)毕业生成就 (35) 七、特色发展 (35) 八、挑战与对策 (36)

前言 2012-2013学年度,学校坚持“根植侨乡,服务社会,内外合力,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自身特点,全面推进本科教学工作。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新增旅游管理、社会工作专业,专业总数达到41个。推进专业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和培养各类教师,聘请了一批企业行业高水平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学校教师队伍的数量不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改革,有针对性地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通过学校与企业行业协同实施,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制定以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教学大纲,引进行业企业先进的技术、管理和突出的案例,更新教学内容,实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和以能力考核为导向的学习效果评价方法;形成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机械-电子类、纺织-化工-环境类、土木-交通类以及经济-管理类等优势专业群。成立教学评估中心,加强教学监控,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成立学生学业指导中心,提升学生学业服务水平。2013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9.54%,培养了一批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

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〇一三年六月

目录 一、学院本科教育基本情况1 二、学院师资与教学条件3 三、学院教学建设与改革6 四、学院质量保障体系10 五、学生学习效果12 六、学院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5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学院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是教育部直属综合性“985工程”大学中唯一的一所综合性管理学院。根据兰州大学本科生教育为“精英教育”的战略定位和重点培养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立足于“一切为了师生的成长成才”的崇高使命,确立了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培养管理精英、管理学术精英和高级管理技术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2.本科专业设置 学院目前开设有管理学基础理论班、会计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校本科生共950人。本科生生源具有扎实的数学和英语基础,生源质量位列全校文科类专业生源前列。为了满足国际会计化人才需求,2013年3月由教务处组织经校内外会计学专业ACCA方向班专家论证会,论证专家一致认为学院有实力开设会计学专业ACCA方向班,学校决定从2013年起从入校新生中选拔40名本科生。 (1)甘肃省管理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富有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具有领导才能和社会责任感的管理学学术精英。毕业生主要到国内外著名高校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2)行政管理专业 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行政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的行政管理技能,能够从事行政管理理论研究和实际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1989年,全国第一批31名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从兰州大学毕业。行政管理专业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3)工商管理类(含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3个专业) 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基础知识,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的各类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毕业生主要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能够促进学校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管理,是我校“创牌子、亮风采”的重点工作。从今年三月份学校发布审核评估工作进程表以来,在前期整改的基础上,理学院全体师生积极响应,按照指令时间高质量完成各项准备工作。 统一思想,深化师生评估工作认识 理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学校各项工作部署,成立了由院长牵头的理学院教学工作评建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任务分工,教学副院长负责实施,教务办、学工办联动,全力以赴开展审核评估准备工作。通过党委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党员大会、支部会议、全院大会、教学基层组织活动、学生党员会议、学生干部会议、学生班会、班主任会议等形式,安排与落实审核评估相关工作。要求每一位师生都充分准备,以良好的风貌接受专家的考察。 一是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审核评估工作相关文件和资料,按照学校统一部署,扎实做好本职工作。教师要对自己的课堂负责,严谨治学,从严执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有大量公共课的基础学院,要求各位教师积极参与、配合和协助所服务的学院做好迎评准备工作,提前做好参加专家组织的座谈会、访谈、听课、考察等的准备,在各环节以最好的姿态展示风采。二是组织学生学习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相关知识,增强学校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要积极配合专家进校听课、座谈、参观等考察工作,礼貌、认真、积极的回答专家的各种提问。评估期间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严守课堂纪律,同时表现良好的品行修养,举止文明,形象得体,展现优良的校风学风。全体师生正在共同努力,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迎评工作中去。 问题导向,确保教学工作秩序井然 围绕学校2017年底发布的整改清单,除了专家对理学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学院还收集了其他学院和专业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对存在的类似问题以点触面, 梳理可能的问题清单,提出整改路径,主要从教师、系部、学院三个层面展开。

2019年系部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主要内容

附件1 2019年系部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主要内容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应围绕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要素,既要反映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共性,又要充分反映系部自身的优势特长,展现系部本科教学的新思想、新政策、新措施、新成果。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字数不超过5千字,时间范围为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包括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本科专业设置情况,全日制在校生自然数(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本科生自然数及所占比例(本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本科生源质量情况等。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描述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教学经费投入情况,教学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等。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揭示教学过程各主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特别是培养方案特点、开设课程门数及选修课程开设情况、课堂教学规模、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国际化培养以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需提供典型案例) 四、质量保障体系 阐述系部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院领导班子研究本科教学工作情况、出台的相关激励措施,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日常监控及运行、规范教学行为情况,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开展专业评估、专业认证、国际评估情况等。 五、学生学习效果 呈现学生学习满意度、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学位授予情况、攻读研究生情况、就业情况、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毕业生成就等。(需提供典型案例) 六、特色发展 总结系部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特色和经验。(需提供典型案例) 七、挑战与对策 针对影响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分析主要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建议。

本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doc

本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2003年度) 二○○四年一月

北京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年度分析报告 (2003年度) 北京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经、管、文、法相结合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学校占地1200多亩。有16个学院,34个本科专业,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5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重点学科,1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科技部与北京市共建重点实验室,11个北京市高新技术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有1个国家产学激光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数字社区工程中心。有10个本科教学基地。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64人,其中有两院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111人,教授196人,副教授400人。有全日制在校生16865人。 2003年,是我校以教学评估为契机,加强本科教育教学建设的一年。全校上下高度重视评估与建设工作,达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2003年11月17日-21日,教育部专家组对我校进行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考察,这对我校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分六部分:一是明确办学思路,确保教学中心地位;二是建立健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三是强化实践教学,构建本科实践教学平台;四是加强学风建设;五是教学质量分析;六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明确办学思路确保教学中心地位 我校的定位是:“立足北京、融入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到2008年,把我校建设成重点学科国内一流、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人才培养质量、科学技术水平及综合办学实力位居全国同类大学领先地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结合北京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提出“三个为主”(人才培养以本科为主,学科专业以工科为主,人才类型以应用型为主)的办学思路。坚持“两个优先”,抓住“一根主线”,用“两个轮子”走路,确保“一个中心”。也即:坚持教学优先、育人优先;抓住人才培养这根主线;科研与教学并重,以科研促教学;确保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学校实行领导联系基层单位制度,校领导经常深入教学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学校实行干部听

【VIP专享】2011年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突破瓶颈,提升内涵,多措并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2011年是学校“十二五”规划起步之年,也是国家规划纲要全面实施的第一年。学校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顶层设计制定本科人才培养“十二五”规划、“本科教学工程”实施计划、本科人才培养新方案为切入点,突破改革瓶颈,强化内涵建设,创新培养模式,较好地完成了本年度工作目标与任务,开创了“十二五”开局之年本科人才培养工作新局面。 一.谋篇布局“十二五”发展蓝图, 凝聚培养质量提升新思路 科学制定本科人才培养“十二五”规划,系统部署改革发展战略任务。深入分析、认真研究了本科人才培养面临的形势、机遇与挑战,围绕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规划和系统研究制定了《本科人才培养“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本科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完善机制,改善学风,提高质量”十六字工作方针,确立了本科人才培养战略发展目标和定位,梳理了四个方面的战略任务,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保障举措。 顶层设计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本科教学工程”。确立了建设目标,部署了五个方面教学改革与建设任务,从观念更新、组织保障、政策机制、资金投入四个方面明确了具体管理措施,制定了7个配套文件。通过召开2011年“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再次开展全校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进一步统一了“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基本认识,凝聚了“要将全校各方面资源优势转化并服务于人才培养”基本发展思路,明确了任务。 修订完善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着力突破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瓶颈。组织调研十余所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工作,形成了《调研总报告》,提出了“理念观念创新、制度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培养模式创新”四项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具体建议,下达了《2012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修订的指导性意见》。新培养方案重点实现三个突破:一是引导学生构建主动学习、探索研究的学习模式,学分压缩到155-165;二是优化通识教育与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结构,改革教学模式;三是提升内涵,在教学全过程中落实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二. 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改革试点,着力突破创新人才培养瓶颈 协同创新,探索模式,校企联合造就卓越工程人才。以“卓越计划”为载体,深化“探索行业高校产学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和机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试点。与12家大型企业协同创新,探索了新型“3+1+2”学业与职业全程联合培养的模式机制;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政策机制,健全8项管理制度,切实保障联合培养有效实施;校企共同参与,建设了

[精编]长沙学院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长沙学院年本科教学 质量报告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2年) 长沙学院 二○一三年十二月

目录 学校概况1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3 (一)目标定位3 (二)本科专业设置3 (三)在校学生情况5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5 二、师资与办学条件6 (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6 (二)本科生主讲教师6 (三)教学经费投入7 (四)教学用房及使用7 (五)实验实训条件7 (六)图书及信息资源8 三、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8 (一)专业建设9 (三)课程与教材建设情况11 (四)教学研究与改革12 (五)实践教学13 四、质量保障体系17 (一)领导重视,保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17

(二)质量保障体系健全,教学运行有序18 五、学生学习效果22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22 (二)应届毕业生毕业情况与学位授予情况22 (三)攻读研究生情况22 (四)就业情况23 (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23 (六)毕业生成就23 (七)学生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情况24 (八)学科竞赛情况24 六、特色发展25 七、问题与对策28 (一)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28 (二)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力度28 (三)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培养培训29 (四)进一步加强教学行政用房建设力度30

学校概况 长沙学院位于我国中部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长沙市。学校的前身是原长沙大学和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长沙大学创办于1983年,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于1978年。1996年4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成建制并入长沙大学。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并更名为“长沙学院”。学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339人。 办学条件校园占地面积132.5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9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350.34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18万册。校园湖光山色,风景秀美,为“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省文明单位”。 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92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87人,副高职称教师20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2人,硕士学位教师426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3人,湖南省优秀教师3人,湖南省教学名师2人,省级青年教师教学能手8人,湖南省教学奉献奖2人。 专业设置设有16个教学系(院、部),32个本科专业,基本形成了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工学为主体,文学、管理学为两翼,理、工、文、管、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XX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模板】

**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7-2018学年) 二零一八年十二月

学校概况 **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地处江西省**市,是财经院校,举办者为地市教育部门,于2001年开办本科。学院有本科专业17个,其中1个为新办专业。招生批次为第二批次招生A,第二批次招生B,第三批次招生A。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8,561人,折合在校生8,561人。全校教职工594人,其中专任教师460人。学校共有2个校区,其中1个为本地校区。 学校有党政单位17个,教学科研单位8个。 在各地校友会数量2个。 与学校签署协议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服务等活动的机构102个,行业机构和企业98个,地方政府4个。 ※以上数据来源:1-1学校概况,表1-2校区地址,表1-5-1专业基本情况,表1-6-1教职工基本信息,表1-8-2 科研基地,表3-1-1高层次人才,表4-1-1学科建设,表6-1学生数量基本情况 【注】:1.折合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全日制硕士生数×1.5+全日制博士生数×2+留学生数×3+预科生数+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夜大(业余)学生数×0.3+函授生数×0.1(不含自考生)。 2.全日制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全日制硕士生数+全日制博士生数+留学生数+预科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进修生数。

本报告的撰写是根据国教督办[2016]75号文件中关于普通高校编制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基本要求,现有数据资料是基于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统计的时间也与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采集时间要求一致。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3) (一)人才培养目标 (3) (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3) (三)在校生规模 (3)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 (4)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7) (一)师资队伍 (7) (二)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9)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11) (四)教学设施应用情况 (11) 1.教学用房 (11)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验室 (12) 3.图书馆及图书资源 (12) 4.信息资源 (12)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13) (一)专业建设 (13) (二)课程建设 (14) (三)教材建设 (14) (四)实践教学 (15) 1.实验教学 (15) 2.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5) 3.实习与教学实践基地 (15) (五)创新创业教育 (15) (六)教学改革 (16) 四、质量保障体系 (17) (一)校领导情况 (17) (二)教学管理与服务 (17) (三)学生管理与服务 (17) (四)质量监控 (17) 五、学生学习效果 (19) (一)毕业情况 (19) (二)就业情况 (19) (三)转专业与辅修(双学位)情况 (19) 六、特色发展 (19) 七、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 (20) (一)加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 (二)继续推进并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20) (三)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21) 附件 (22)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22)

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9年是**师范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五次教学工作大会精神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实施本科教学工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年。学校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任务,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规范教学管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质量工程建设,推动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一、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1.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坚持“大学以育人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理念,确立了“学科兴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弘校”的发展战略,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政策强化教学、经费保障教学、科研促进教学、舆论支持教学的良好局面,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得到全面落实,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学校类型定位:教学型地方本科师范院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大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学科结构定位:充分发挥我校师范类学科专业之长,构建应用型学科专业群。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面向广西,辐射全国。 2.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现有招生专业45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 3.各类全日制在校生情况 目前,学校共有在校生15415人,其中本科生13674人,专科生1741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 4.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学校实施“阳光工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生源质量不断提高。2019年,我校向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共录取本科生3602人。在广西,理科录取最高分为522,最低分为439;文科录取最高分为520,最低分为453,;艺术类科录取最高分为267,最低分为197;体育类录取最高分为411,最低分为2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