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环境保护名词解释

常用环境保护名词解释
常用环境保护名词解释

常用环境保护名词解释

1、工业废水排放总量:指经过企业厂区所有排放口排到企业外部的工业废水量。包括生产废水、外排的直接冷却水、超标排放的矿井地下水和与工业废水混排的厂区生活污水,不包括外排的间接冷却水(清污不分流的间接冷却水应计算在内)。

2、直接排入海的:指经企业位于海边的排放口,直接排入海的废水量。直接排放是指废水经过工厂的排污口直接排入海,而未经过城市下水道或其他中间体,也不受其他水体的影响。匠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指各项指标都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的外排工业废水量,包括经过处理后外排达标的和未经处理外排达标的两部分。排放标准见GB8978 --1996 。

3、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占工业废水排放量的百分率。计算公式是: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工业废水排放量)、100 %

4、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排放量:指排放的工业废水中所含汞、锡、六价铬、铅等重金属和砷、挥发酚、氰化物、化学需氧量、石油类等一般无机物和有机物等污染物本身的纯重量。它可以通过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其中污染物的浓度相乘求得,也可以通过物料衡算或经验计算公式求得。(可参考《工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系数手册》)

污染物纯重量=污染物的平均浓度x 报告期工业废水排放量

污染物的浓度,均以在企业排放口所测的数字为准(含有一类污染物的废水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出口取样测定),无论测出的浓度是否符合排放标准,均应统计在内。

5、废水治理设施数:指企业用于防治水污染和经处理后综合利用水资源的实有设施(包括构筑物)数,以一个废水治理系统为单位统计。附属于设施内的水治理设备和配套设备不单独计算。已报废的设施不统计在内。

6、废水治理设施运行费用:指维持废水治理设施运行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能源消耗、设备折旧、设备维修、人员工资、管理费、药剂费及与设施运行有关的其他费用等。

7、工业废水中污染物去除量:是指企业生产过程排出的废水,经过各种水

治理设施处理后,除去废水中所含挥发酚、氰化物、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氨氮等一般无机物和有机物等污染物本身的纯重量。计算公式是:

污染物去除量=(处理前污染物的平均浓度一处理后污染物的平均浓度)X 处理的工业废水量

8、工业废气排放总量:指企业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排入空气的含有污染物的气体的总量,以标准状态(273K , 101325 Pa )计。

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燃料燃烧过程废气排放量十生产工艺过程废气排放量

9、燃料燃烧废气排放量:指燃煤、油、气锅炉、锻造加热炉、退火炉及其他工业炉窑在燃烧过程中所排废气的总量(即燃料和物料不混合的燃烧纯加热过程所产生的废气量)。

10、生产工艺废气排放量:指生产工艺过程中排放的废气总量。如化工、冶炼、建材、化纤、造纸等行业生产工艺过程中排放的废气。

11、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企业在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量。

12、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指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废气经过各种废气治理设施处理后,去除的二氧化硫量。

13、工业烟尘排放量:指企业厂区内的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夹带的颗粒物的量。

14、工业烟尘去除量:指企业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过各种废气治理设施处理后去除的烟尘量。

15、工业粉尘排放量:指企业在生产工艺过程中排放的颗粒物重量。如钢铁企业的耐火材料粉尘、焦化企业的筛焦系统粉尘、烧结机的粉尘、石灰窖的粉尘、建材企业的水泥粉尘等。不包括电厂排入大气的烟尘。它可以通过排尘系统的排风量和除尘设备出口排尘浓度相乘求得,计算公式是:工业粉尘排放量=排尘系统排风量X 除尘设备出口气体含尘平均浓度X除尘系统运行时间

除尘系统出口的含尘浓度,均以所测的数字为准,无论测出的浓度是否符合排放标准,均应统计在内。

16、工业粉尘去除量:指企业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过各种废气治理设施处理后,去除的粉尘重量(不包括电厂去除的烟尘)。

17、废气治理设施数:指企业用于减少在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排向大气的污染物或对污染物加以回收利用的废气治理设施数。附属于设施内的治理设备和配套设备不单独计算。已报废的设施不统计在内。

18、脱硫设施数:指在治理设施中有专用(或兼用)的脱硫设备(或系统),其脱硫效率要达到40%及以上,脱硫后不再释放出二氧化硫,比如使系统中有足够的碱性物质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稳定的盐类物质或采用活性炭吸附制酸等方法进行脱硫的设施数。

19、燃料煤消费量:指企业用作燃料的煤炭(非标准煤)消费量。包括企业厂区内生产、生活用燃料煤,也包括砖瓦、石灰等产品生产用的内燃煤,不包括炼焦等行业的原料用煤。

20、原料煤消费量:指企业在生产工艺中用作原料并能转换成新的产品实体的煤炭消费量。如转换为焦炭、水泥、煤气、碳素、活性炭、氨氮等的煤炭称为原料煤。

21、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状、半固体状和高浓度液体状废弃物的总量,包括危险废物、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尾矿、放射性废物和其他废物等;不包括矿山开采的剥离废石和掘进废石(煤开石和呈酸性或碱性的废石除外)。酸性或碱性废石是指采掘的废石其流经水、雨淋水的pH 值小于4 或大于10. 5 者。

22、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爆炸性、易燃性、易氧化性、毒性、腐蚀性、易传染疾病等危险特性之一的废物。冶炼废渣指在冶炼生产中产生的高炉渣、钢渣、铁合金渣以及有色金属矿渣等。粉煤灰指燃煤电厂锅炉、煤粉炉在燃煤过程中

产生的固体颗粒物。

23、炉渣:指企业燃烧设备从炉膛排出的灰渣。不包括燃料燃烧过程中去除的烟尘。

24、煤矸石:指与煤层伴生的一种含碳量低、比煤坚硬的黑色岩石。通常由煤矿开采、洗煤及耗煤单位排出。

25、尾矿:指选矿厂和水冶厂排出的废物,包括赤泥。赤泥指以铝土矿为原料的氧化铝厂的生产废料。选矿厂包括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石的选矿厂。

26、放射性废渣:指含有天然放射性核素,并其比活度大于2×104Bq / kg 的尾矿砂、废矿石及其他放射性固体废物(指放射性浓度或比活度或污染水平超过规定下限的固体废弃物)。

27、其他废物:指工业垃圾、污泥及燃料燃烧过程中去除的烟尘等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垃圾,指机械工业切削碎屑、研磨碎屑、废型砂等;食品工业的活性炭渣;硅酸盐工业和建材工业的砖、瓦、碎砾、混凝土碎块等。污泥指工业废水处理中排出的固体沉淀物(以干泥量计)。

2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指通过回收、加工、循环、交换等方式,从固体废物中提取或者使其转化为可以利用的资源、能源和其他原材料的固体废物量(包括当年利用往年的工业固体废物累计贮存量)。如用作农业肥料、生产建筑材料、筑路等。综合利用量由原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统计。

2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占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百分率。计算公式是: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X100 %

30、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指以综合利用或处置为目的,将固体废物暂时贮存或堆存在专设的贮存设施或专设的集中堆存场所内的量。专设的固体废物贮存场所或贮存设施必须有防扩散、防流失、防渗漏、防止污染大气、水体的措施。

31、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指将固体废物焚烧或者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的场所并不再回取的工业固体废物量(包括当年处置往年的工业固体废物累计贮存量)。

处置方式如:填埋(其中危险废物应安全填埋)、焚烧、专业贮存场(库)封场处理、深层灌注、回填矿井等。

32、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指将所产生的固体废物排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场所以外的量。不包括矿山开采的剥离废石和掘进废石(煤开石和呈酸性或碱性的废石除外)。

33、“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指利用“三废”〔废水(液)、废气、废渣〕作为主要原料生产的产品产值(现行价),已经销售或准备销售的,应计算产品产值;但留作生产上自用的,不应计算产品产值。

34、工业锅炉数:指企业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大于1 蒸吨(含1 蒸吨)的蒸气锅炉、热水锅炉总数,不包括茶炉。

35、工业炉窑数:指企业生产用的炉窑总数,如炼铁高炉、炼钢炉、冲天炉、烘干炉窑、锻造加热炉、水泥窑、石灰窑等。

36、生活及其他污染:指除工业生产活动以外的所有社会、经济活动及公共设施的经营活动产生的污染。

37、本年施工项目数:指本年内正在施工的,以治理污染、“三废”综合利用为主要目的的治理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及其他(如电磁波、恶臭等)环境污染的治理工程的总数。不包括“三同时”项目。

38、污染治理项目本年完成投资合计:指企业实际用于治理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和其他环境污染(如电磁波、恶臭等)的资金总额。

污染治理项目本年完成投资合计=治理废水资金+治理废气资金+治理固体废物资金+治理噪声资金+治理其他污染资金

40、污染治理项目本年投资来源合计:指企业用于治理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和其他(如电磁波、恶臭等)环境污染的环境治理工程的各种资金来源合计。各种来源的资金,均为报告期投入的资金,不包括以往历年的投资。

污染治理项目本年投资来源合计=国家预算内资金+环保专项资金+其他资金

41、国家预算内资金:指企业单位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的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家预算内资金指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中由国家统筹安排的基本建设拨款和更新改造拨款,以及中央财政安排的专项拨款中用于基本建设的资金和基本建设拨款

改贷款的资金等。

42、环保专项资金:指由环境保护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统筹安排用于环境污染治理项目的资金。

43、其他资金:指除上述资金来源以外的其他用于污染治理的资金,包括国内贷款、利用外资、企业自筹资金及其他来源资金。

44、国内贷款:指企业向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用于污染治理项目建设投资的各种国内贷款。

45、利用外资:指用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国外资金,包括统借统还、自借自还的国外贷款、中外合资项目中的外资,以及对外发行债券和股票等。国家统借统还的外资指由我国政府出面同外国政府、团体或金融组织签定贷款协议,并负责偿还本息的国外贷款。

46、本年竣工项目数:指本年竣工投入运行的治理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及治理其他污染的环境工程项目的总数。

47、本年竣工项目新增设计处理能力:指本年竣工的污染治理项目设计文件规定的处理、利用“三废”的能力。其中:“治理废气”为治理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含工业粉尘)废气的能力之和。

48、办理设立的建设项目数:指当年经各级有关主管部门依审批权限批准开工的建设项目数。

49、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指当年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设项目数占当年开工建设的建设项目总数的比率。

50、应执行“三同时”项目数:指在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中规定应有环保设施的当年投产建设项目数。

51、实际执行“三同时”项目数:指竣工验收(或已经运行)时环保设施已全部建成的项目数。

52、实际执行“三同时”项目环保投资:指实际执行“三同时”建设项目的环保设施实际投资额。

53、“三同时”合格率:指“三同时”的合格项目数占实际执行“三同时”项目数的比率。

54、“三同时”合格项目数:指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合格的项目数。

55、“三同时”执行合格率:指“三同时”合格项目数占应执行“三同时”项目数的比率。

56、交纳排污费单位数:指所辖区域内已交排污费的排污单位的总数。

57、排污费收入总额:指当年按规定征收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四项收入总额。收入中包括超标排污费,小型、三产排污费,二氧化硫排污费,危险废物排污费等。

58、排污费使用总额:指当年环境保护补助资金用于重点污染源治理项目无偿拨款补助、污染源治理项目贷款贴息补助和其他污染源治理补助等。

59、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受到破坏,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和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60、特大事故:指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十万元以上,人员中毒死亡,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使当地经济、社会的正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或捕杀、砍伐国家一类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的事故。

61、重大事故:指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 万元以上,10 万元以下(不含10 万元),人员发生明显中毒症状,辐射伤害或可能导致伤残后果,因污染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使社会安定受到影响或捕杀、砍伐国家

二、三类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的事故。

62、较大事故:指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万元以上,5 万元以下(不含5 万元), 人员发生中毒症状,因环境污染引起厂群冲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事故。

63、一般事故:指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千元以上,万元以下(不含万元)的事故。

64、自然保护区: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分布区、水源涵养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历史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以县及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为准(包括“六五”以前由部门或“革委会”批准且现仍存在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不计在内。

65、生态示范区:指经省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以省、地、县政府为主按批准的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实施的行政区域。包括已经过国家或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的和正在开展试点工作的。

66、废水:生产过程中使用后排放的或产生的水,这种水对该过程无进一步直接利用的价值。

67、出水:从处理厂、工业过程及蓄水池等场所中排放出的水或废水。

68、污水:来自居住区的生活污水,水流中夹带和溶解着许多废弃物质。

69、活性污泥:在溶解氧存在的情况下,利用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对废水进行生化处理所生成的絮状物。

70、工业用水: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水。

71、冷却水:用于吸收或转移热量的水

72、化学处理:投加化学剂达到特定效果的过程。

73、物理一化学处理:为了达到特定效果而采用的物理一化学的处理过程。

74、曝气:将空气导入液体中的过程。

75、需氧的、好氧的(细菌):需要游离氧存在,或者游离氧存在时不被消灭的(细菌)。

76、厌氧的(细菌):不需要游离氧存在,或者游离氧不存在时不被梢灭的(细菌)

77、生物滤池:废水通过由惰性物质组成的滤料层进行渗滤,利用惰性物质上面的活性生物膜达到净化目的的装置。

78、反硝化(兑硝):通常由细菌作用,将水或废水中含氮化合物(特别是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以氮或氧化亚氮的形式释出。

79、除氧:在自然条件下,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溶于水的氧部分或全部去除的过程。

80、脱盐:除去水中盐类的过程,脱盐的水通常可以作饮用水、生产用水或冷却水。

81、蒸馏:用蒸发和冷凝使水纯化的过程。

82、絮凝物:由于絮凝作用在液体内形成肉眼可见的絮状物。通常可用重力或浮选加以分离。

83、凝聚:通常用机械、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使小颗粒聚集成可分离的大颗粒的过程。

84、氟化:向饮用水中加入含氟化合物,调整氟离子浓度,使之保持在容许的范围之内。

85、硝化:在细菌的作用下含氮物质被氧化。通常这种氧化的最终产物为硝酿盐。

86、沉降:在重力作用下,水或废水中的悬浮物沉积的过程。

87、自净:污染水体的自然净化过程。

88、软化:除去水中大部分钙、镁离子的过程。

89、脱水:通常在凝聚剂存在时,用物理的方法降低湿污泥中含水量的过程。

90、消化:用生物方法使污泥中有机物稳定的过程,通常用厌氧方法。

91、预曝气:污水在生物处理及沉淀之前的曝气过程。

92、再曝气:由于某些化学的或生物的过程将氧耗尽后,再次充气,用以增加溶解氧浓度的过程。

93、阶段曝气:为了使体系的生物负荷均匀,把废水沿着曝气池的长度的不同位置注入池内的方法。这是一种改进的活性污泥处理方法。

94、渐减曝气:活性污泥处理方法的改进。把大量的空气送入曝气池中存在着生物活性高的一端,把少量的空气送入另一端。

95、自动采样:采样过程中不需人干预,通过仪器设备能按预先编定的程序进行连续或不连续的采样。

96、混合样:两个或更多的样品或子样品按照确定的比例连续地或不连续地加以混合。由此得到的混合样是所需特征的平均祥。通常这种比例是根据时间或流量的测定来确定的。

97、连续采祥:从水体中连续采样的过程。

98、不连续采样:从水体中取出一个一个样品的过程。

99、监测:为了评价环境质量等特定目的,对各种特征水按编定的程序进行采样,测量、分析及数据处理等过程。

100、按比例采样:从流动水中采样的技木。在不连续采样时,其采祥次数或连续采样的流速与所采水的流速成正比。

101、水样:为检验各种水质指标,连续地或不连续地从特定的水体中取出尽可能代表性的一部分水。

102、堰:用来控制上游水位或测量排水量,或者两者兼用的溢水结构。

103、酸度:水介质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的定量能力。

104、侵蚀性:水溶解碳酸钙的能力。

105、侵蚀性水:指数为负值的水。

106、碱度:水介质与氢离子反应的定量能力。

107、酚酞碱:用酚酞为指示剂滴定终点(pH8.3)测定碱度。该碱度是由水中全部的氢氧根离子和一半碳酸盐含量引起的。通常与甲基红终点碱度结合使用。

108、氨氮: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氨。

109、氰化物:氰化物包括无机氰化物、有机氰化物和络合状氰化物。

110、总氨:用一种单位表示的以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氨和游离氨的总量.

111、总有机氮:样品中测的基耶达(Kjeldahl)氮量与总氨氮量之差。

112、生物需氧量(BOD):在特定条件下,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生物氧化时所消耗溶解氧的质量浓度.

113、总二氧化碳:水中游离二氧化碳和以重碳酸盐及碳酸盐形式存在的二氧化碳的总含量。

114、化学需氧量(COD):在规定条件下,用氧化剂处理水样时,在水祥中溶解性或悬浮性物质消耗的该氧化剂的量。计算时折合为氧的质量浓度。

115、腐蚀:水通过化学、物理化学或生化的作用对各种材料的侵蚀能力。

116、溶解氧曲线:表示沿着流动水道剖面的溶解氧含量图、或数学推导的曲线。

117、硬度:水中的钙镁等离子,阻止肥皂在水中形成泡沫的能力。

118、在线分析:通过探头从水体中取得水样,经导管进入分析设备的自动分统。

119、参数:用于表现水特征的一种性质。

120、盐度:在盐水和海水中溶解性盐类(主要是NaCl)浓度的一种计量法。

121、污泥体积指数:活性污泥沉降速度的经验计量指标.测量时因方法的细节变化很大,只有在同一条件下取得结果才能进行对比.

122、比电导(电导率):在特定条件下,规定尺寸地单位立方体的水溶液相对面之间测得的电阻倒数.对于水质检验,常用电导率表示.亦可作为水样中可电离溶质的浓度量度.

123、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化剂:一种化合物,它溶解或分散在液体时;在界面上优先被吸附,从而产生了一些有实际价值的物理化学或化学性质。这种化合物的分子至少含一个对明显的极性表面有亲和力的基团(在大多数情况下,保证了在水中的溶解)和一个对水亲和力很小的基团。

124、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一种表面活性剂。它有一个或多个官能团,在水溶液中离解,产生带负电荷的具有表面活性的有机离子。

125、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一种表面活性剂。它具有一个或多个官能团,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带正电荷的具有表面活性的有机离子。

126、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一种表面活性剂。它在水溶液中不产生离子。它在水中的溶解是由于它具有对水亲和力很强的官能团。

127、总有机碳(TOC):水中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中存在的全部碳。

128、总需氧量(TOD):高温燃烧时,样品中可氧化的物质氧化时所消耗氧的量。

129、富营养化:营养物质特别是含氮和磷的化合物在淡水和盐水中的富集。富营养化加速了藻类和较高等植物的生长。

130、污染:对确定目的而言,水的适用性被破坏。

131、反冲洗:用水或空气与水反向流动清洗滤池的操作过程。

132、生物降解:在水介质中,通过生物的复杂作用,将有机物分子分解的过程。

133、排水面积:水排至一个或多个点,该面积的区域范围由主管部门确定。

134、污泥龄:在排泥率恒定的情况下,活性污泥处理厂排放全部活性污泥所需的天数。计算方法是用活性污泥厂中每天的污泥排放量除以污泥总量。

135、污泥膨胀: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中,通常由于丝状菌的存在,引起活性污泥体积膨胀和不易沉降的现象。

136、极限需氧量(UOD):计算完全矿化时氧的需要量。

137、生化氧化:微生物氧化水中物质(主要是有机物)的过程。

138、混凝:投加混凝剂,使胶体分散体系脱稳和凝聚的过程。

139、离子平衡:阳离子与阴离子电荷的代数和在水溶液中应为零。如果从实际分析结果计算出的代数和不等于零,则表明测定项目不完全(有些离子未测定),或者分析中有误差。

140、软水:低硬度的水。

141、消化污泥:在有氧或无氧情况下,由于微生物作用已达到稳定的污泥。

142、溶解性有机碳(DOC):用规定的过滤方法,不能从水中去除溶存的那一部分有机碳。

143、压滤机:一种污泥脱水装置。系由一组凹进的排水板或干板和框架之间夹入滤布而组成的隔室,在压力下压入污泥。通过滤布把水从污泥中挤到排水系统,并在每一过滤周期后,清除压实的污泥。

144、流化床:由于向上流动的液流、气流或二者结合,形成的细小颗粒自由悬浮的滤床。

145、非生物降解:物质通过化学或物理过程的降解。例如,水解、光解、还原和氧化的分解。

146、氨化作用:细菌转化含氮化合物为铵离子的过程。

147、挥发酚:水体中的酚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含酚废水,如焦化厂、煤气厂、煤气发生站、石油炼厂、木材干馏、合成树脂、合成纤维、染料、医药、香料、农药、玻璃纤维、油漆、消毒剂、化学试剂等工业废水。酚类属有毒污染物,但其毒性较低。

148、污泥厌氧消化:在决氧条件下,细菌分解污泥的控制过程,此过程可在常温、中温(25-40℃)或高温(45-60℃)下进行。

149、助凝剂:和混凝剂同时投加的一种物质(通常为聚合电解质),用以提高混凝沉淀的效果。

150、生污泥:从一级沉淀池排出的污泥,或回流的二级沉滤池污泥与一级沉淀池污泥的混合物。

151、二级处理:利用生物方法处理污水,如生物过滤和沉降法,或者活性污泥法。

152、配水池:供水系统中储存净化水的构筑物。

153、污泥饼:从压滤机或类似脱水装置中排除的污泥,通常约含25%~30%(m/m)的干固物。

154、污泥调节:促进污泥脱水的物理和(或)化学处理方法。

155、需氧污泥消化:一级沉淀污泥、活性污泥或共沉污泥经长时间曝气后,被部分氧化的生物过程。这一过程主要由内源呼吸和摄食微生物的活动来完成。

156、预处理(污水):大部分污水固体的去除或破碎以及砂粒的去除。也可能包括沉淀前的去除油脂、预曝气与中和。

157、初级处理(污水):通常指去除大部分可沉淀固体的处理阶段。它紧接着预处理。

158、总碳:水中的有机碳和无机碳的总和。

159、总无机碳:水中溶解的和悬浮的无机物中的全部碳。

160、总氧化氮:水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中存在的总氮量。

161、空气污染物: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放到大气中的物质,这些物质以人或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统称空气污染物。

162、空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排放到大气中的物质的浓度及持续时间足以及以对人的舒适感,健康,对设施或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时,即称空气污染。

163、除尘器:除去气体介质中颗粒物的一种装置。

164、灰:含碳物质燃烧启残存的固体残渣。虽然灰中可能含有未完全燃烧的可燃物,但是从分析的观点看,常假定其是完全燃烧的。

165、旋风分离器或气旋:

1)利用气体运动所产生的离心力使粉尘或掖滴从气体中分离的一种分离器。

2)伴有旋转风系统的大气低压区,称为气旋。

166、粉尘:通常指空气动力当量直径在75μm以下的固体小颗粒。能在空气中悬浮一段时间,靠本身重量可以从空气中沉降下来。

167、有效烟囱高度:烟囱排出的烟气扩散公式中采用的高度即烟囱高度加上烟气抬升高度。烟气抬升高度取决于烟气出口速度、温度及风速等因素,也可能受地形的影响。

168、排放:物质排到大气中的过程,排放物质钓点或面称为“排放源”。本名词用于描述排出及排出速率,也可用于噪音、热等方面。

169、烟尘:一种固体颗粒气溶胶。一般是在冶炼过程中由熔化的物质蒸发后凝聚而产生的,并且经常伴随氧化反应。

170、监测:

1)广义上讲,为了追踪污染物种类,浓度的变化,在一定时期内对污染物进行重复测定;

2)狭义上讲,为了判断是否达到标准或评价管理和控制系统的效果,对污染物进行的定期测定称为监测。

171、光化学反应:某些物质在光辐射下所产生的一种化学反应。

172、光化学烟雾:大气中氮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及氧化剂(oxidant)在日光照射下的反应产物是一种氧化性的化合物.并可能引起能见度变坏,达到足够的浓度时,会刺激眼睛、呼吸道,损害物质及植物。

173、氮氧化物:空气中含氮的氧化物有一氧化二氮、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三氧化二氮等,其中占主要成分的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174、探头:用来采集或测量管道内或烟囱内物质的一种装置,通常为管状。

175、林格曼数:评价烟羽黑度的一种数值。用肉眼观测的烟羽黑度与林格曼卡[从0(白)到5(黑)一组格数]对比得到。

176、自净:污染物由于自然过程,而从大气中除去或浓度降低的过程或现象。

177、二次污染物:由固定的或流动的排放源排放出的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而生成的污染物。

178、烟:通常是由燃烧而产生的一种可见的气溶胶。

注:①此名词的含义不包括水蒸气。

②在一些文献内,烟是根据林格曼数、烟的浓淡程度、斑点的黑度或采集的沉积物的量而定量的。

179、烟气:燃烧气体及被这些气体所夹带颗粒的总称。推广说亦包括化学生产或冶炼过程中所产生的载带颗粒的气体。

180、悬浮物质:长期悬浮在大气或烟道气中的颗粒物。由于它的粒径太小,其沉降速度不明显。

181、噪声:我们国家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把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称为环境噪声污染

缺水的海豚制作

环保术语大全

第一部分常用词义 1、环境: 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人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3、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按影响的来源分,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按影响效果分,环境影响可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按影响性质分,环境影响可分为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另外,环境影响还可分为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地方、区域影响或国家和全球影响,建设阶段影响和运行阶段影响等。 4、环境影响评价(EIA): 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止对策和措施。

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6、环境价值: 传统经济学的价值观认为没有劳动参与的东西没有价值,也就是自然资源和环境没有价值,但这已不适应现在经济的发展。改变传统的环境资源无价的观念和理论,确立环境资源有价值的观念和理论,并将环境资源价值加以科学的计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7、环境问题: 指人类在驾驭自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中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形成的环境公害。具有阶段性、区域性的特征。 8、环境破坏: 指开发利用资源的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环境总资源的破坏。 9、环境管理: 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特别是水、大气和土地),也就是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实行控制性的影响,使外界事务按照人们的决策和计划方向进行和发展。 10、环境政策: 政府为解决一定历史时期的环境问题,落实环境保护战略,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指导原则。

毒理学常用名词解释

毒理学常用名词解释 危险度评价(risk assessment):即基于毒理学试验资料,化学物接触资料和人群流行病学资料等科学数据的分析,确定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对公众健康危害的可能性,发生损害效应的性质、强度、概率,确定可接受危险度水平和相应的实际安全剂量,为管理部门制定和修正卫生标准,制定相应法规,确定污染治理的先后次序,评价治理效果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称为危险度评价。 危险度(risk):又称风险,是指按一定条件在一定时期内接触有害因素和从事某种活动所引起的有害作用的发生概率。例如疾病发生率、损伤发生率、死亡率等。 危害鉴定(hazard identification):是危险度评价的定性阶段,目的是确定接触外源化学物是否可能产生损害作用,作用性质、强度。 剂量-反应关系评定(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assessment):是危险度评定的定量阶段。通过剂量—反应关系评定外源化学物接触水平与有害效应发生概率之间的关系。可用于危险度评价的人类资料往往很有限,常要用到动物试验的资料,而危险度评价最为关心的是处于低剂量接触的人群,这一接触水平往往低于动物试验观察的范围。这样需要有从高剂量向低剂量外推及从动物毒性资料向人的危险性外推的方法,这也构成了剂量—反应关系评定的主要方面。由于将动物实验的毒理学资料外推到人存在着高剂量向低剂量外推,从短时间向长时间外推,从小样本向大样本外推,特别是存在着种属差异这些不肯定因素,因此将动物实验毒理学资料外推时必须非常慎重,因此在剂量—反应关系评定中,人群流行病学资料就成为更重要、更关键的资料,因此在剂量—反应关系评定中必须重视人群流行病学资料。根据外源化学物毒作用类型不同,剂量—反应关系评定可分为有阈值化学物的剂量—反应关系评定和无阈值化学物的剂量—反应关系评定。 接触评定(exposure assessment):接触评定要确定人体通过不同的途径接触外源化学物的量及接触条件,是危险度评价中很重要部分。接触评定也是危险度评价中最不确定部分,人体可通过不同途径接触外源化学物,如经口、经皮肤、经呼吸道等,在不同阶段,接触化学物的种类及量也不同,且接触往往是长期的,有许多接触需要靠历史资料来评估。 接触评定首先要确定化学物在各种环境介质中的浓度及人群的可能接触途径,然后估算出每种途径的接触量,再得出总的接触量。对于接触量的估算既要有一般人群,也要有特殊人群(高危险人群)的评价,对于不同接触情况的人群经常需要分别进行评定。接触评定主要靠对化学物的监测资料,在缺少足够的监测资料时,需要通过有效的数学模型进行估计。人体生物材料中化学物及其代谢物的监测资料(接触生物学标志),可用于人群过去及现在接触情况的评定。 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危害主要取决于吸收进入体内或到靶器官的剂量,在危险度评价中基于生理学的毒代动力学模型可描述接触剂量之间的关系。 危险度特征分析(risk characterization):亦称危险度裁决(risk judgement),是危险度评价的最后一步。将危害鉴定、剂量—反应关系评定、接触评定中进行的分析和所得结论综合在一起,对人体危险度的性质和大小做出估计,说明并讨论各阶段评价中的不肯定因素及各种证据的优缺点等为管理部门进行外源化学物的危险度管理提供依据。 危险度管理(risk management):指管理部门根据危险度评价结果,为控制对人体及环境

常用环境保护名词解释

常用环境保护名词解释 1、工业废水排放总量:指经过企业厂区所有排放口排到企业外部的工业废水量。包括生产废水、外排的直接冷却水、超标排放的矿井地下水和与工业废水混排的厂区生活污水,不包括外排的间接冷却水(清污不分流的间接冷却水应计算在内)。 2、直接排入海的:指经企业位于海边的排放口,直接排入海的废水量。直接排放是指废水经过工厂的排污口直接排入海,而未经过城市下水道或其他中间体,也不受其他水体的影响。匠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指各项指标都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的外排工业废水量,包括经过处理后外排达标的和未经处理外排达标的两部分。排放标准见GB8978 --1996 。 3、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占工业废水排放量的百分率。计算公式是: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工业废水排放量)、100 % 4、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排放量:指排放的工业废水中所含汞、锡、六价铬、铅等重金属和砷、挥发酚、氰化物、化学需氧量、石油类等一般无机物和有机物等污染物本身的纯重量。它可以通过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其中污染物的浓度相乘求得,也可以通过物料衡算或经验计算公式求得。(可参考《工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系数手册》) 污染物纯重量=污染物的平均浓度x 报告期工业废水排放量 污染物的浓度,均以在企业排放口所测的数字为准(含有一类污染物的废水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出口取样测定),无论测出的浓度是否符合排放标准,均应统计在内。 5、废水治理设施数:指企业用于防治水污染和经处理后综合利用水资源的实有设施(包括构筑物)数,以一个废水治理系统为单位统计。附属于设施内的水治理设备和配套设备不单独计算。已报废的设施不统计在内。 6、废水治理设施运行费用:指维持废水治理设施运行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能源消耗、设备折旧、设备维修、人员工资、管理费、药剂费及与设施运行有关的其他费用等。 7、工业废水中污染物去除量:是指企业生产过程排出的废水,经过各种水

环保基本术语解释

环保基本术语解释 一、五项减排污染物定义: 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OxygenDeman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废水、废水处理厂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的物质(一般为有机物)的氧当量。在河流污染和工业废水性质的研究以及废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它是一个重要的而且能较快测定的有机物污染参数,常以符号COD表示。 氨氮(NH3-N)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动物性有机物的含氮量一般较植物性有机物为高。同时,人畜粪便中含氮有机物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氨。因此,水中氨氮含量增高时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氮。 二氧化硫(化学式SO2)是最常见、最简单的硫氧化物。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火山爆发时会喷出该气体,在许多工业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硫。由于煤和石油通常都含有硫元素,因此燃烧时会生成氧气。当二氧化硫溶于水中,会形成亚硫酸。 氮氧化物?(nitrogenoxides)包括多种化合物,如一氧化二氮(N2O)、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三氧化二氮?(N2O3)、四氧化二氮(N2O4)和五氧化二氮(N2O5)等。除二氧化氮以外,其他氮氧化物均极不稳定,遇光、湿或热变成二氧化氮及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又变为二氧化氮。因此,职业环境中接触的是几种气体混合物常称为硝烟(气),主要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并以二氧化氮为主。氮氧化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 挥发性有机物,常用VOCs表示,它是VolatileOrganicCompounds三个词第一个字母的缩写,总挥发性有机物有时也用TVOC来表示。按照世

环境保护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A)

期末考试题型 ?一、名词解释(25分,每题5分,共10题,任选5题回答,多做不得分) ?二、填空题(30分,共30空,每空1.5分) ?三、简答题(32分,每题8分,共8题,任选4题回答,多做不得分) ?四、论述题(13分)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描述。 2、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期地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3、33211工程:重点治理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两区(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控制区)的大气污染、着力强化一市(北京)、一海(渤海)的环境保护工程。 4、水体污染: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5、城市热岛效应:由于人的活动和工业生产,使得城市温度比周围郊区温度高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6、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即某水域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7、可吸入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mm的颗粒,记为PM10。 8、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它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9、海洋环境自净能力:海洋环境通过自身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而使污染物的浓度、毒性降低乃至消失的能力,称为海洋环境自净能力 10、荒漠化:是一种人为、自然双重因素作用下导致的土地质量全面退化和有效使用数量减少的过程。 11、环境容量:一定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称为环境容量,即一定环境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12、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13、水体自净作用:各类天然水体都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排入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自然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水体的自净。 14、光污染:光污染泛指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带来不利影响,损害人们观察物体的能力,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光。从波长10nm-1mm 的光辐射,即紫外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在不同的条件下都可能成为光污染源。 15、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具有普遍性和跨国性、现实和潜在影响大、强度大、作用时间长

环保-名词解释1

1、生态位: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或者说群落内一个种与其他种的相关的位置 2、种群:同一物种在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的个体的集合体. 是具有潜在互配能力的个体. 3、生态平衡(自然平衡):在一定时期内,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平衡,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的状态。 4、循环经济: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结合到生产、消费和废物管理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5、。清洁生产:联合国定义:为提高生态效率和降低人类及环境风险而对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持续实施的一种综合性、预防性的战略措施中国定义: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6、国家财富::由人造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四部分组成。 7、ODP:臭氧损耗潜势:为了评估各种臭氧层损耗物质对全球臭氧破坏的相对能力所采用的参数 GWP 8、物种灭绝:一个物种在整个地球上丢失。不可以恢复。物种消失:一个物种在其大部分分布区内丢失,但在个别分布区有存活。 9、生态赤字:当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就会出现赤字,期待小等于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差值。生态盈余:当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时,就会出现盈余,其大小等于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余数10、有效积温: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的发育过程,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11、碳循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然后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中。 12、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三化原则: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13、酸沉降:大气中的酸性组分通过降水等方式迁移到地表(湿沉降),或酸组成分在气流的作用下,或者通过重力沉降直接迁移到地表(干沉降) 14、城市热岛效应:由于空气组成成分和下垫面改变等原因,导致太阳段半波反射,反射率、长波辐射、大气温度等均不同与乡村自然生态系统,即随着人口密度,建筑密度有城市内向外逐渐降低,城市气温呈现出由中心向外递减的现象。 15、城市冠层:直接受到下垫面建筑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内部流场结构被该变的地面至建筑屋顶层的大气层。表现为内部分文特征复杂,湍流运动紊乱,风速降低 16、生态衍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被另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替代的顺序过程。 17、自然资源:天然存在的自然物质,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稀缺性、整体性、地域性是自然资源的三大基本属性。 18、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空间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

环保常见名词解释

一、环境管理类 1、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2、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按影响的来源分,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按影响效果分,环境影响可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按影响性质分,环境影响可分为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另外,环境影响还可分为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地方、区域影响或国家和全球影响,建设阶段影响和运行阶段影响等。 3、环境影响评价(EIA): 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止对策和措施。 4、环境污染: 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

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5、环境价值: 传统经济学的价值观认为没有劳动参与的东西没有价值,也就是自然资源和环境没有价值,但这已不适应现在经济的发展。改变传统的环境资源无价的观念和理论,确立环境资源有价值的观念和理论,并将环境资源价值加以科学的计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6、环境问题: 指人类在驾驭自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中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形成的环境公害。具有阶段性、区域性的特征。 7、环境管理: 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特别是水、大气和土地),也就是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实行控制性的影响,使外界事务按照人们的决策和计划方向进行和发展。 8、环境政策: 政府为解决一定历史时期的环境问题,落实环境保护战略,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指导原则。 9、污染治理: 就是从区域环境的整体出发,充分考虑该地区的环境特征,对所有能够影响环境质量的各项因素作全面、系统的分析,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措施,并在这些措施的基

环境保护法_在线作业_1、2

环境保护法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6-11-16 10:49:37 一、单选题 1.(5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最早是由()提出。 ? A. 瑞典 ? B. 美国 ? C. 英国 ? D. 日本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环境保护法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2.(5分)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环境标准、()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三级。 ? A. 基础 ? B. 方法 ? C. 行业 ? D. 质量 纠错 得分:5 答案C 解 3.(5分)()是最轻的行政处罚形式,只能单独适用。

? A. 警告 ? B. 开除 ? C. 没收 ? D. 记过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环境保护法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4.(5分)()是指一切污染危害环境的公民、法人,只要对国家、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客观上造成了损失,就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即使主观上没有过错。 ? A. 过失责任 ? B. 连带责任 ? C. 无过错责任 ? D. 故意责任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环境保护法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5.(5分)依据环境功能的不同进行划分,分为生活环境和()环境。 ? A. 自然 ? B. 人工

? C. 原生 ? D. 生态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环境保护法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6.(5分)限期治理制度主要包括限期治理的()和期限两个方面。 ? A. 对象 ? B. 目标 ? C. 内容 ? D. 功能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环境保护法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7.(5分)环境保护法在()的适用范围,是指环境保护法在哪些地域范围内发生效力。 ? A. 人 ? B. 时间 ? C. 空间 ? D. 地点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参考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参考 一、名词解释 环境 :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 环境容量 :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环境质量 :一般是指一定范围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适宜程度。生物放大作用 :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 这些污染物在体内积累, 并通过食物链向下传递,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随生物的营养级的升高而升高,使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叫做生物放大作用,又叫生物富集作用,也叫生物浓缩。 超城市化 :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批劳动力盲目从农村涌入城市,致使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超过了城市设施、区域资源和环境的负荷能力,从而带来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种现象称为“ 超城市化” 。 水体自净作用 :在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降低,称为水体的自净作用。 光污染 :人类活动造成的过量光辐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形成不良影响的现象称为光污染。 排污交易 :它指在特定区域内,根据该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确定一定时期内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在此基础上,通过颁发许可证的方式分配排污指标,并允许指标在市场上交易。 全球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是指超权主义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中农大环境保护法(第2版)_在线作业_1(85分)

环境保护法(第2版)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8-11-08 00:17:44 一、多选题(每题5分,共20道小题,总分值100分) 1. 下列属于环境伦理学思想的是()。 (5分) A人类中心主义 B动物中心主义 C生物中心主义 D生态中心主义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D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1.1.1 环境、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概念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分) A法律规定的机关和社会组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不影响因同一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提起诉讼 B已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生效裁判认定的事实,因同一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提起诉讼的原告、被告均无需举证证明,但原告对该事实有异议并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C对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生效裁判就被告是否存在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行为与损害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被告承担责任的大小等所作的认定,因同一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提起诉讼的原告主张适用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被告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D被告主张直接适用对其有利的认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支持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9.4 环境公益诉讼 3. 下列关于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5分) A未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许可,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用作原料,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未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B未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许可,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用作原料,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C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D后果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10 危害环境犯罪制裁法 4. 下列有关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调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5分) A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后,人民法院应当将协议内容公告 B调解协议公告期间不少于十日 C公告期满后,人民法院审查认为调解协议或者和解协议的内容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出具调解书 D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基本事实和协议内容 纠错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CD回答正确展开 解析 知识点 9.4 环境公益诉讼 5. 环境与自然资源规划的内部效力表现为()。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容量:一定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称为环境容量,即一定环境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 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2、生物放大作用:在同一条食物链上,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大于低位营养级生物的现象 3、超城市化: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批劳动力盲目从农村涌入城市,致使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超过了 城市设施、区域资源和环境的负荷能力,从而带来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治安 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种现象称为“超城市化”。 4、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5、二次污染物:从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一系 列的化学变化或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6、面源污染:指以面积形式分布和排放污染物造成污染的发生源。 7、水体自净作用:各类天然水体都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 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排入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自然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水体的自净。 8、光污染:光污染泛指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带来不利影响,损害人们 观察物体的能力,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光。从波长10nm-1mm的光辐射,即紫外 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在不同的条件下都可能成为光污染源。 9、排污交易:指环境管理部门制定总排污量上限,按照此上限发放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证可以在市 场买卖。 10、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具有普遍性和跨国性、现实和潜在影响大、强度大、作用时间长等特点的影 响人类正常生活和生存质量的重大环境问题。 二、填空题 1、环境破坏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产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导致了(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 2、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不断地通过(物质传递)、(能量传递)和 (信息传递),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自然整体。 3、汽车尾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CO)、(碳氢化合物)、(NOx)等。 4、CFCs的全称是(氟氯碳化合物),哈龙的全称是(含溴化合物)。 5、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6、大气污染的形成过程由(排放源)、大气和(接受者)三个环节组成,缺少其中一个环节就构不成

环境保护法-在线作业3 电大

环境保护法(第2版)_在线作业_3 交卷时间2019-04-09 15:33:27 一、多选题(每题5分,共20道小题,总分值100分) 1. 环境利用行为包括()。 (5分) A环境容量资源利用行为 B自然资源利用行为 C生态系统服务利用行为 D环境教育资源利用行为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回答正确展开 2. 下列哪些属于新环保法赋予环保主管机关的行政处罚权()。 (5分) A拘留 B限制生产 C停业、关闭 D停产整顿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D回答正确展开 3. 下列有关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说法,正确的是()。 (5分)

A人民法院受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后,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并公告案件受理情况 B有权提起诉讼的其他机关和社会组织在公告之日起三十日内申请参加诉讼,经审查符合法定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列为共同原告;逾期申请的,不予准许。 C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人身、财产受到损害为由申请参加诉讼的,将其列为共同原告D检察机关、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他机关、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依据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可以通过提供法律咨询、提交书面意见、协助调查取证等方式支持社会组织依法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D回答正确展开 4. 非法采矿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 (5分) A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 B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 C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经责令停止开采后拒不停止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 D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经责令停止开采后拒不停止开采,情节严重的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D回答正确展开 5. 下列属于环境财产权的是()。 (5分) A排污权 B碳排放权 C用益物权 D抵押权

环境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古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环境保护法》) 2.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界或者人类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者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身体健康以至生命安全及其他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 3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提出对策和方案,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制度) 5.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制:指国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这些机构之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权限的划分。(环保监督机构的设置和其权限的划分。) 6.环境保护法基本制度:是指为实现环境保护法的目的和任务,依据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制定的,调整某一类特征或者某一方面环境保护社会关系的,具有重大意义和起主要作用的法律规范的统称。 7.“三同时”制度:指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建设项目,必须依法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工厂建设和三废利用工程要同时设计、同时施工个、同时投产) 8.征收排污费:是指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征收一定数额的费用。(环保部门向排污的个体、单位征收费用) 9.征收排污费制度:是指有关征收排污费的对象、范围、标准以及排污费的征收、使用、管理和罚则等规定的总称。 10.限制治理制度:是指对污染严重的项目、行业、区域和位于特别保护区超标排污的污染源,由有关国家机关依法限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治理任务,达到治理目标的规定总称。 11.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所做的规定,即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环境中有害物质或者因素的容许浓度所做的规定。 12.土地: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土地,包括:(1)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2)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3)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中国境内所有土地,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两者以外的未利用土地) 13.土地征收制度: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推准权限和程序批准,并给农民集体和个人补偿,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转变为国家所有。 14.水污染:水污染是指由于人们的生产和其他活动,使污染物或者能量进入水环境,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或者放射性特征的改变,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体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生命安全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15.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向环境排入有毒、有害物质和能量,使其物理、化学、生物或者放射性特性改变,导致生活环境或者生态环境质量下降,进而危害人体健康、生命安全或者财产损害的现象。 16.环境标准强制性:是指律约束性的技术性法律规范。

环保基本术语解释完整版

环保基本术语解释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环保基本术语解释 一、五项减排污染物定义: 化学需氧量(ChemicalOxygenDeman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废水、废水处理厂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一般为有机物)的氧当量。在河流污染和性质的研究以及废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它是一个重要的而且能较快测定的有机物污染参数,常以符号COD表示。 氨氮(NH3-N)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NH4+)形式存在的氮。动物性有机物的含氮量一般较植物性有机物为高。同时,人畜粪便中含氮有机物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氨。因此,水中氨氮含量增高时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氮。 (化学式SO2)是最常见、最简单的。之一。爆发时会喷出该气体,在许多工业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硫。由于和通常都含有硫元素,因此燃烧时会生成氧气。当二氧化硫溶于水中,会形成。 (nitrogenoxides)包括多种化合物,如(N2O)、(NO)、(NO2)、(N2O3)、(N2O4)和(N2O5)等。除二氧化氮以外,其他氮氧化物均极不稳定,遇光、湿或热变成二氧化氮及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又变为二氧化氮。因此,职业环境中接触的是几种气体混合物常称为硝烟(气),主要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并以二氧化氮为主。氮氧化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 挥发性有机物,常用VOCs表示,它是VolatileOrganicCompounds 三个词第一个字母的缩写,总挥发性有机物有时也用来表示。按照的定义沸点在50℃-250℃的化合物,室温下饱和蒸汽压超过133.32Pa,在常

常见环境保护名词解释

常见环境保护名词解释 常见环境保护名词解释 化学防治用化学药剂如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熏蒸剂等来防治作物的病、虫害及杂草危害的方法,称为化学防治。采用方法有浸种、拌种、毒饵、喷粉等。但是,这些化学药剂都直接时人畜有害,施用不当易引起中毒。 化学吸附吸附剂的责面和被吸附物质的分子间,是一种不可逆的类似化学键的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吸附,称为化学吸附,亦称活化吸附或原子吸附。同时由于表面上伴有解离作用,故亦称解离吸附。化学吸附的速度较之物理吸附显著缓慢。 化学处理法 利用化学反应的方法处理或回收废水中的溶解物质或 胶体物质,例如: 用中和法中和酸性或碱性废水;用萃取法回收废水中高浓度的酚;用吹脱法除去废水中有害的溶解性气体以及对含有大量病菌的医院及制革工业)废水进行加氯消毒处理等,均称

为此学处理法。 化学需氧量,COD 化学需氧量又称化学耗氧量,简称con 。是利用化学氧化剂 如高锰酸钾)将徘水中可氧化物质(如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氧化分解,然后根据残留的氮化剂的量计算出氧的消耗量,它和生化需养量(BOD )一样,是表示水质污染度的重要指标。COD 的单位为ppm 或毫克/升,其值越小,说明水质污染程度越轻。COD 的测定方法,不仅有高锰酸钾高温氧化法,也包括高锰酸钾低温氧化法(氧吸收量)和重铬酸钾氧化法。化学需氧量常由于氧化剂的种类、浓度及氧化条件等之不同,对氧化物质,特别是有机物质的氧化率也不相同。因此,在排水中存在有机物的情况下,除非是在间一条件下测定COD ,否则不能进行对比。一般用高锰酸钾高温氧化法,其氧化率为50 ? 60% ,用重铬酸钾氧化法,其氧化率为80?90%。由于各国的实际情况及河流状况不同,COD 的排放标准均不一致,我国《工业废水排 放试行标准》中规定,工业废水最高容许排放浓度应小于100 毫克/升,但造纸、制革及脱脂棉厂的排水应小于500 毫克/升。日本水质标准规定,COD 的最高容许排放浓度应小 于160 毫克/升(日平均为120 毫克/升)。

环境保护法-在线作业2 电大

环境保护法(第2版)_在线作业_2 交卷时间2019-04-09 15:23:33 一、多选题(每题5分,共20道小题,总分值100分) 1. 环境权的基础包括()。 (5分) A自然的权利论 B自然享有权论 C公共信托理论 D环境支配权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D回答正确展开 2. 环境利用行为包括()。 (5分) A排放污染物 B享受优美风景 C利用环境容量 D开发自然资源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D回答正确展开 3. 公众参与的范围包括()。 (5分)

A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预测和决策 B参与开发利用的环境管理过程以及环境保护制度实施过程 C组成环保团体 D参与环境纠纷的调解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回答正确展开 4. 下列关于第一审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地域管辖的说法正确的是()。(5分) A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发生地法院 B损害结果地法院 C被告住所地法院 D原告住所地法院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回答正确展开 5. 下列哪项公约体现了公众参与原则()。 (5分) A《内罗毕宣言》 B《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C《蒙特利尔条约》 D《奥尔胡思公约》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D回答正确展开 6. 下列关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撤诉的说法正确的是()。 (5分)

A当事人以达成和解协议为由申请撤诉的,可以准许 B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而使原告诉讼请求全部实现,原告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C法庭辩论终结后,原告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 D法庭辩论终结后,原告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BC回答正确展开 7. 公众参与中的过程参与对象包括()。 (5分) A法律、法规的制定 B政策、规划的制定 C计划的制定 D开发建设项目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回答正确展开 8. 贯彻公众参与原则,参与决策的公众的范围包括()。 (5分) A居民 B各类专业人士 C社会团体 D与拟议行为有关的行政机关 正确答案您的答案是ABCD回答正确展开 9. 下列属于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是()。 (5分)

环保基本术语解释图文稿

环保基本术语解释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环保基本术语解释 一、五项减排污染物定义: 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废水、废水处理厂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一般为有机物)的氧当量。在河流污染和性质的研究以及废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它是一个重要的而且能较快测定的有机物污染参数,常以符号COD 表示。 氨氮(NH 3-N )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 3)和(NH 4+)形式存在的氮。 动物性有机物的含氮量一般较植物性有机物为高。同时,人畜粪便中含氮有机物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氨。因此,水中氨氮含量增高时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氮。 (化学式SO 2)是最常见、最简单的。之一。爆发时会喷出该气体,在许多工业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硫。由于和通常都含有硫元素,因此燃烧时会生成氧气。当二氧化硫溶于水中,会形成。 (nitrogen oxides)包括多种化合物,如(N 2O)、(NO)、(NO 2)、 (N 2O 3)、(N 2O 4)和(N 2O 5)等。除二氧化氮以外,其他氮氧化物均极不稳定,遇光、湿或热变成二氧化氮及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又变为二氧化氮。因此,职业环境中接触的是几种气体混合物常称为硝烟 (气),主要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并以二氧化氮为主。氮氧化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 挥发性有机物,常用VOCs 表示,它是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三个词第一个字母的缩写,总挥发性有机物有时也用来表示。按照的定义沸点在50℃-250℃的化合物,室温下饱和蒸汽压超过

环境保护专有名词解释

1、工业废水排放总量:指经过企业厂区所有排放口排到企业外部的工业废水量。包括生产废水、外排的直接冷却水、超标排放的矿井地下水和与工业废水混排的厂区生活污水,不包括外排的间接冷却水(清污不分流的间接冷却水应计算在内)。 2、直接排入海的:指经企业位于海边的排放口,直接排入海的废水量。直接排放是指废水经过工厂的排污口直接排入海,而未经过城市下水道或其他中间体,也不受其他水体的影响。匠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指各项指标都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的外排工业废水量,包括经过处理后外排达标的和未经处理外排达标的两部分。排放标准见GB8978 --1996 。 3、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占工业废水排放量的百分率。计算公式是: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工业废水排放量)、100 % 4、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排放量:指排放的工业废水中所含汞、锡、六价铬、铅等重金属和砷、挥发酚、氰化物、化学需氧量、石油类等一般无机物和有机物等污染物本身的纯重量。它可以通过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其中污染物的浓度相乘求得,也可以通过物料衡算或经验计算公式求得。(可参考《工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系数手册》) 污染物纯重量=污染物的平均浓度x 报告期工业废水排放量 污染物的浓度,均以在企业排放口所测的数字为准(含有一类污染物的废水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出口取样测定),无论测出的浓度是否符合排放标准,均应统计在内。 5、废水治理设施数:指企业用于防治水污染和经处理后综合利用水资源的实有设施(包括构筑物)数,以一个废水治理系统为单位统计。附属于设施内的水治理设备和配套设备不单独计算。已报废的设施不统计在内。 6、废水治理设施运行费用:指维持废水治理设施运行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能源消耗、设备折旧、设备维修、人员工资、管理费、药剂费及与设施运行有关的其他费用等。 7、工业废水中污染物去除量:是指企业生产过程排出的废水,经过各种水

地大17春秋学期《环境资源保护法》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是否可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所作的规定是()。 A. 可以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B. 禁止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C. 经海关同意可以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D. 可以在向环保部门缴纳预防危险费后过境转移危险废物 2. ()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A. 国务院 B.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C.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 各级人民政府的环保部门 3.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转移固体废物出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贮存、处置的,应当()。 A. 向固体废物移出地和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B. 向固体废物移出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经固体废物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 C. 经固体废物移出地和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 D. 经固体废物移出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并报固体废物接受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4. 在环境与资源管理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管理制度是()。 A.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B. 许可证制度 C. 征收排污费和自然资源补偿费制度 D. 经济刺激制度 5. 一般来说,各国将环境保护上升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责是在()。 A. 19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50年代 C. 20世纪70年代 D. 20世纪90年代 6. 在我国,取得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主要方式是()。 A. 强制取得 B. 法定取得 C. 自然添附 D. 天然孳息 7. 日本环境法的立法模式是 A. 法典化 B. 复合法

环境保护法_在线作业_1、2

环境保护法_在线作业_1、2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环境保护法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6-11-16 10:49:37 一、单选题 1.(5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最早是由()提出。 A. 瑞典 B. 美国 C. 英国 D. 日本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环境保护法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2.(5分)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环境标准、()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三级。 A. 基础 B. 方法 C. 行业 D. 质量 纠错 得分: 5 答案C 解 3.(5分)()是最轻的行政处罚形式,只能单独适用。

? A. 警告 ? B. 开除 ? C. 没收 ? D. 记过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环境保护法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4.(5分)()是指一切污染危害环境的公民、法人,只要对国家、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客观上造成了损失,就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即使主观上没有过错。 ? A. 过失责任 ? B. 连带责任 ? C. 无过错责任 ? D. 故意责任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环境保护法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5.(5分)依据环境功能的不同进行划分,分为生活环境和()环境。 ? A. 自然 ? B. 人工

? C. 原生 ? D. 生态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环境保护法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6.(5分)限期治理制度主要包括限期治理的()和期限两个方面。 ? A. 对象 ? B. 目标 ? C. 内容 ? D. 功能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环境保护法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7.(5分)环境保护法在()的适用范围,是指环境保护法在哪些地域范围内发生效力。 ? A. 人 ? B. 时间 ? C. 空间 ? D. 地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