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 第16课 抗日战争 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 第16课 抗日战争  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 第16课 抗日战争  教案

16、抗日战争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等。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的意义。

理解: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三个战场的作用及相互关系。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运用: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分析目前中日关系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图片与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培养学生史料研读、概括、分析能力;

2、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和课前分组搜集日军侵华材料探究日军侵华的真相,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通过把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行联系,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学会历史运用、论从史出等方法。

4、比较日中两国政府以及犹太人和少数中国人对待历史的态度引导学生得出启示并结合时事鼓励学生发愤图强,努力学习,振兴中华,警惕日本法西斯的死灰复燃,但是要理性爱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活动揭露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的灾难。进一步树立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

2、通过中国人民斗争、国共两党共赴国难的史实,进一步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以及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3、通过了解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4、通过学习抗战历史,联系当今日本右翼否认史实的态度,引导学生反思历史追求真理的态度,提高全面分析历史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十四年抗战,烽火连天的年代,日军的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烧杀掳掠无所不为,通过了解那段心酸的历史,学生能深刻认识到我们如今的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最终抗日战争取得了自鸦片战争开始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同时,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因此这一课是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很重要的一课。本课以学生发展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本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讲述史实,探究问题,发表见解。本课内容与二战有密切关系,指导学生把中外历史相联系。

3重点难点

【重点】: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国抗战的三个战场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抗战胜利的原因。

4教学过程 4.1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引入新课

【师】播放《大刀进行曲》,请同学们听这首歌,它反映的是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今天,让我们伴着这嘹亮的军歌,重回那段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

【师】在古代历史上,日本这个一衣带水的邻邦一直是中国的学生,除了科举考试和宦官制度,啥都照抄中国。而自从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要“开拓万里波涛,扬国威于四方”,制订了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在近代历史上不断地侵略中国,成为了近代中国最凶残的敌人。请同学们列举近代日本发动的一系列侵华事件。

【生】简要叙述

【师】到了20世纪的30年代,这种侵略更是达到了顶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16课正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知识结构展示

活动2【活动】一、日本侵华——日本侵华的步骤

【师】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教材的历史纵横,说出20世纪30年代以来日本侵华步骤。

【生】回答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发动的侵华事件。(教师加以简单解说)

①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随后侵占整个东北;

②1932年1月,制造一二八事变,袭击上海;

③1932年,在东北成立伪满洲国;

④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威逼平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⑤1937年,卢沟桥事变成为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也是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师】思考: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是偶发事件,还是蓄意挑衅?为什么?

【生】介绍卢沟桥事变,说明理由。

【师】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加紧了侵华的步伐。动员了几乎全部的军事力量,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向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发起战略进攻。北平、天津相继失守。当时的日本关东军总司令官植田谦吉狂妄地叫嚣:“三个月之内解决中国。”那么日本为什么要挑起战端呢?其原因有哪些?

【PPT】展示日本侵华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侵华是既定国策,为实现其大陆政策。

②现实原因: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的野心,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③有利条件:国共对峙的局面;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

活动3【活动】一、日本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

【师】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下面请三个研究小组的同学来展示一下各自研究的内容。(探究一)

【生】三个小组分别派一个代表来讲述日军罪行: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

【师】面对日军的暴行,你有何感受?

【生】各抒己见

【师】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731部队这些让人看了觉得惨不忍睹、令人毛骨悚然的血淋淋的图片就是对日军在华罪行的最有力的血泪控诉。日本右翼否认对我们的侵略真是天理难容!

【师】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的主要矛盾。面对日本疯狂的进攻,中国要避免亡国灭种的危机,出路在何方呢?

【生】只有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才能免遭灭亡。

活动4【活动】二、全民族抗战

【师】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华民族制订了怎样的对策?结果如何?(探究二)

【生】全民族的抗战

【师】不错。欺凌一个民族的话,势必会唤醒一个民族。在国家民族处于危急的时刻,中国人民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空前团结,抵抗日寇的侵略。当时国内的两大政党,国共两党也捐弃前嫌,通力合作,共赴国难。国共两党实现了再次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

【PPT】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2)过程: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新四军,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师】接着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军民怎样进行英勇抗战的?请同学们说说中国抗日作战有哪几个战场?【生】中国国内,有蒋介石国民政府领导军队作战的正面战场,有中共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人民作战的敌后战场。中国境外,有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作战。

【师】在这三个战场上发生了哪些重要战役?

【PPT】

1、在正面战场上:战争前期国民政府组织了四次大的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这些会战虽然失利,但是打击了日军的侵略势力,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徐州会战的台儿庄一战国民政府军消灭了日军上万人,这个胜利鼓舞人心。

2、在敌后战场上:

(1)、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秋,洛川会议制定

内容: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

(2)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战争初期八路军与国民政府军的抗战相互配合打的平型关战役是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3)进入相持阶段后,八路军的百团大战更是重创日军。

概况: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华北,一百多个团

意义:①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②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3、在国外战场上:中国军队远征缅甸,成功救出被围英军。

【师】请大家注意思考:中国抗日的三个战场之间有何联系?

【生】共同抗日互相配合。

【师】在抗日战场上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教材上介绍了哪几位的英雄事迹呢?除了教材上面的,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生】略。

活动5【活动】三、抗战胜利

【PPT】日军向中国递交投降书的历史图片。

【师】这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历史性的时刻啊!中国人民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通过十四年的抗战,终于换来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

1、胜利的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抗战胜利。

探究三(讨论):抗战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呢?(说谜语,话抗日)

材料一:1945年5月,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欧洲战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材料二: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美国动用原子弹轰炸日本本土,毛泽东号召中国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大规模反攻,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材料三: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中苏友好协会举办一次酒会,邀请国共双方代表及各报社记者参加。席间,一位国民党方面的记者说:“我出个谜语。谜面是‘日本投降的原因’,谜底是‘我国古代一人名’。”

结果出现了几个谜底:“屈原”、“苏武”、“蒋干”、“毛遂”、“共工”。你认为日本投降的原因是什么?

【生】略。

【PPT】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中国: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根本原因)

国际: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重要因素)

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探究四:抗战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PPT】探究四: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国内和国际上有何意义?

材料:二战三巨头评价抗日战争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丘吉尔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斯大林【师】你们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生】中国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PPT】3、抗战胜利的意义:

(1)国内: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国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活动6【练习】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总结我们知道,日本在华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是罄竹难书、铁证如山的。中国人民永远无法忘记也不能忘记。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真相只有一个。所以,日本只有担负起历史责任,才能赢得友谊和尊重,一味地逃避甚至美化侵略战争只会伤人伤己。抗日战争已经结束了,硝烟散尽。但是历史却依然在继续。今天的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来对待这一段惨痛的历史呢?(探究五)

【PPT】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师】请同学们观看下面的一组图片。多媒体展示图片,(教师解说)小泉和德国总理勃兰特的态度,我们应该肯定谁呢?

【师】启示:正视历史才会赢得尊重!忘记就是甘冒再次被屠杀的危险!对我们来说,真正可怕的不是日本右翼分子对历史的歪曲,而是我们自己对历史的遗忘。

当然,我们学习这一段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记住它,奋发图强,为了国家的不再遭受欺凌而不懈地努力。人类需要和平和正义,反对侵略和邪恶。所以,人类需要反思战争的历史,被侵略的国家需要牢记历史不忘耻辱,而侵略的国家更需要牢记历史不再犯错。忘记就意味着背叛。宽容不是容忍,而是面向未来,警惕日本右翼势力抬头,捍卫民族利益,珍惜和平,反对战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国力。

活动7【作业】课外延伸

【PPT】课外延伸:一个日本历史老师出的考试题

日本跟中国每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爆发了日清战争(我们叫甲午中日战争),20世纪打了日中战争(我们叫做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再次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

日本学生的回答:我们跟中国很可能在台湾回到中国以后,有一场激战。台湾如果回到中国,中国会把基隆与高雄封锁,台湾海峡就会变成中国的内海,我们的油轮就会统统走台湾岛的右边,会增加日本的运油成本。台湾海峡是日本石油的生命线,如果中国政府把台湾海峡封锁起来。我们的主力舰和驱逐舰就会出动,中国海军一看日本出兵,马上上场,那就打!按照判断,公元2015年至2020年之间,这场战争可能爆发。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做对华抗战的准备。——摘自2004年第20期《读者》对此,你有何感想?请同学们课后去认真思考。

活动8【测试】本课小结

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国列强的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屡战屡败,每次战争的结果都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经过十四年的抗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人民彻底扭转了一百多年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战争中屡败的局面,第一次取得了完全的胜利。抗日战争无论是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是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活动9【】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我多次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探究学习、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6、抗日战争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16、抗日战争

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引入新课

【师】播放《大刀进行曲》,请同学们听这首歌,它反映的是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今天,让我们伴着这嘹亮的军歌,重回那段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

【师】在古代历史上,日本这个一衣带水的邻邦一直是中国的学生,除了科举考试和宦官制度,啥都照抄中国。而自从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要“开拓万里波涛,扬国威于四方”,制订了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在近代历史上不断地侵略中国,成为了近代中国最凶残的敌人。请同学们列举近代日本发动的一系列侵华事件。

【生】简要叙述

【师】到了20世纪的30年代,这种侵略更是达到了顶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16课正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知识结构展示

活动2【活动】一、日本侵华——日本侵华的步骤

【师】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教材的历史纵横,说出20世纪30年代以来日本侵华步骤。

【生】回答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发动的侵华事件。(教师加以简单解说)

①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随后侵占整个东北;

②1932年1月,制造一二八事变,袭击上海;

③1932年,在东北成立伪满洲国;

④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威逼平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⑤1937年,卢沟桥事变成为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也是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师】思考: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是偶发事件,还是蓄意挑衅?为什么?

【生】介绍卢沟桥事变,说明理由。

【师】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加紧了侵华的步伐。动员了几乎全部的军事力量,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向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发起战略进攻。北平、天津相继失守。当时的日本关东军总司令官植田谦吉狂妄地叫嚣:“三个月之内解决中国。”那么日本为什么要挑起战端呢?其原因有哪些?

【PPT】展示日本侵华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侵华是既定国策,为实现其大陆政策。

②现实原因: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的野心,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③有利条件:国共对峙的局面;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

活动3【活动】一、日本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

【师】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下面请三个研究小组的同学来展示一下各自研究的内容。(探究一)

【生】三个小组分别派一个代表来讲述日军罪行: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

【师】面对日军的暴行,你有何感受?

【生】各抒己见

【师】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731部队这些让人看了觉得惨不忍睹、令人毛骨悚然的血淋淋的图片就是对日军在华罪行的最有力的血泪控诉。日本右翼否认对我们的侵略真是天理难容!

【师】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的主要矛盾。面对日本疯狂的进攻,中国要避免亡国灭种的危机,出路在何方呢?

【生】只有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才能免遭灭亡。

活动4【活动】二、全民族抗战

【师】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华民族制订了怎样的对策?结果如何?(探究二)

【生】全民族的抗战

【师】不错。欺凌一个民族的话,势必会唤醒一个民族。在国家民族处于危急的时刻,中国人民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空前团结,抵抗日寇的侵略。当时国内的两大政党,国共两党也捐弃前嫌,通力合作,共赴国难。国共两党实现了再次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

【PPT】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2)过程: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新四军,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师】接着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军民怎样进行英勇抗战的?请同学们说说中国抗日作战有哪几个战场?【生】中国国内,有蒋介石国民政府领导军队作战的正面战场,有中共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人民作战的敌后战场。中国境外,有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作战。

【师】在这三个战场上发生了哪些重要战役?

【PPT】

1、在正面战场上:战争前期国民政府组织了四次大的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这些会战虽然失利,但是打击了日军的侵略势力,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徐州会战的台儿庄一战国民政府军消灭了日军上万人,这个胜利鼓舞人心。

2、在敌后战场上:

(1)、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秋,洛川会议制定

内容: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

(2)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战争初期八路军与国民政府军的抗战相互配合打的平型关战役是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3)进入相持阶段后,八路军的百团大战更是重创日军。

概况: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华北,一百多个团

意义:①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②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3、在国外战场上:中国军队远征缅甸,成功救出被围英军。

【师】请大家注意思考:中国抗日的三个战场之间有何联系?

【生】共同抗日互相配合。

【师】在抗日战场上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教材上介绍了哪几位的英雄事迹呢?除了教材上面的,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生】略。

活动5【活动】三、抗战胜利

【PPT】日军向中国递交投降书的历史图片。

【师】这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历史性的时刻啊!中国人民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通过十四年的抗战,终于换来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

1、胜利的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抗战胜利。

探究三(讨论):抗战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呢?(说谜语,话抗日)

材料一:1945年5月,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欧洲战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材料二: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美国动用原子弹轰炸日本本土,毛泽东号召中国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大规模反攻,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材料三: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中苏友好协会举办一次酒会,邀请国共双方代表及各报社记者参加。席间,一位国民党方面的记者说:“我出个谜语。谜面是‘日本投降的原因’,谜底是‘我国古代一人名’。”

结果出现了几个谜底:“屈原”、“苏武”、“蒋干”、“毛遂”、“共工”。你认为日本投降的原因是什么?

【生】略。

【PPT】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中国: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根本原因)

国际: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重要因素)

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探究四:抗战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PPT】探究四: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国内和国际上有何意义?

材料:二战三巨头评价抗日战争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丘吉尔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斯大林【师】你们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生】中国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PPT】3、抗战胜利的意义:

(1)国内: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国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活动6【练习】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总结我们知道,日本在华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是罄竹难书、铁证如山的。中国人民永远无法忘记也不能忘记。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真相只有一个。所以,日本只有担负起历史责任,才能赢得友谊和尊重,一味地逃避甚至美化侵略战争只会伤人伤己。抗日战争已经结束了,硝烟散尽。但是历史却依然在继续。今天的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来对待这一段惨痛的历史呢?(探究五)【PPT】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师】请同学们观看下面的一组图片。多媒体展示图片,(教师解说)小泉和德国总理勃兰特的态度,我们应该肯定谁呢?

【师】启示:正视历史才会赢得尊重!忘记就是甘冒再次被屠杀的危险!对我们来说,真正可怕的不是日本右翼分子对历史的歪曲,而是我们自己对历史的遗忘。

当然,我们学习这一段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记住它,奋发图强,为了国家的不再遭受欺凌而不懈地努力。人类需要和平和正义,反对侵略和邪恶。所以,人类需要反思战争的历史,被侵略的国家需要牢记历史不忘耻辱,而侵略的国家更需要牢记历史不再犯错。忘记就意味着背叛。宽容不是容忍,而是面向未来,警惕日本右翼势力抬头,捍卫民族利益,珍惜和平,反对战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国力。

活动7【作业】课外延伸

【PPT】课外延伸:一个日本历史老师出的考试题

日本跟中国每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爆发了日清战争(我们叫甲午中日战争),20世纪打了日中战争(我们叫做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再次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

日本学生的回答:我们跟中国很可能在台湾回到中国以后,有一场激战。台湾如果回到中国,中国会把基隆与高雄封锁,台湾海峡就会变成中国的内海,我们的油轮就会统统走台湾岛的右边,会增加日本的运油成本。台湾海峡是日本石油的生命线,如果中国政府把台湾海峡封锁起来。我们的主力舰和驱逐舰就会出动,中国海军一看日本出兵,马上上场,那就打!按照判断,公元2015年至2020年之间,这场战争可能爆发。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做对华抗战的准备。——摘自2004年第20期《读者》对此,你有何感想?请同学们课后去认真思考。

活动8【测试】本课小结

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国列强的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屡战屡败,每次战争的结果都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经过十四年的抗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人民彻底扭转了一百多年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战争中屡败的局面,第一次取得了完全的胜利。抗日战争无论是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是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16课抗日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抗日战争爆发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史实。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和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难点: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方式】 采用讲授法,分析法,归纳法与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师:升国旗唱的国歌原名叫什么? 生:《义勇军进行曲》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段国歌吧!(文娱委员领唱,学生齐唱国歌) 师: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今天的一百多年里,民族危机意识始终笼罩在国民心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便是这种意识的集中反映。这首歌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从这首歌创作的历史背景看,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当时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生:华北事变或日本侵华;抗日救国或救亡图存。 师:这一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请大家翻开课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著名战争──抗日战争。 讲授新课 一、全民族抗战 (问题探究1)(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该问主要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让学生体验探究新知识的艰辛和获得新知识的愉悦)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 (提示) 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面临一系列的困境,必然要从对外扩张中寻求摆脱困境的对策; ②自明治维新以来,侵略中国是日本既定的国策;[来源:学.科.网] ③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 ④日本法西斯专政逐步建立; ⑤西方主要国家推行绥靖政策; ⑥中国国力较弱; ⑦中国国内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做好充分的准备; ⑧日本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活动,国民政府对日本推行妥协政策,助长了日本侵略气焰。 1.卢沟桥事变 (问题探究2)(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1937年爆发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的威胁,国民党和共产党采取了什么样的决定?两党关系发生了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质教案

第16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新课导入】 以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栏目组在纪录片《中国远征军》录制过程中关于“你听说过中国远征军吗?”的街头随机采访导入新课:当年数十万远征军将士为保家卫国而埋骨异域,可他们大多数人至今无法魂归故里。抗战的烽火硝烟过去不及百年,我们的脑海里却已无丝毫关于他们的记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新课教学】 一.走进历史之日军罪行 1946年5月到1948年11月,由美苏中等11国法官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审理,国际检察局向法庭提交了对日本战犯的起诉书。 设问:你认为国际检察局会起诉日本战犯在二战尤其全面侵华战争时期触犯哪些罪名? (学生自主学习P74-P75页并简单归纳侵华日军的罪行) 1.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北平制造_______,也称_______,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也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开端,抗战进入战略防御阶段。 2.1937年8月13日,制造_______,进攻上海。 3.1937年12月,攻陷南京后,对_____和平居民进行_____。 4.1941年河北省丰润县_______惨案。 5.在中国东北成立研究细菌战的部队,即_______,用活人进行实验。 教师: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从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又制造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从而威逼南京。这幅图反映的是八一三事变后,遭到日机轰炸后的上海南站的情景,图中一个幼儿孤独的坐在废墟中哭泣,他的亲人在轰炸中应该不幸离他远去。而这幅图则是日本国内媒体《东京日日新闻》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报道。这些铁一般的事实正是当年国际检察局起诉日本战犯的三大罪名(破坏和平罪、杀人罪、普通战争罪及反人道罪)共55项罪行之一部分(见下图)。

第16课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案 班级:姓名: 一、知识点拨 (一)知识网络 (二)重难导析 1、抗日战争有哪些特点? 第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第二,战争有双重性质,既是反法西斯战争,也是民族解放斗争。第三,始终存在以国共两党为代表的两个战场和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第四,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第五,中国抗日战争以弱克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第六,随着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中国抗战开始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联成一体。 例:抗日战争较以前反侵略战争最突出的特点是( A ) A.实行的是全民族的抗战 B.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 C.中国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解析: A是B的决定因素,D也不确切,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所以民主革命阶段中国人民的抗争都一定程度上带有反侵略和民族解放的双重性,这是共性,而非最突出的特点。C中共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不能反映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这一最突出的特点,也不符合题意。 2、抗日战争具有怎样的国际地位? (1).是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1931年日本侵略东北,形成了二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1935年日本扩大侵略。1937年全面侵华。在相对孤立的环境下,中国成为最早的反法西斯战场。 (2).中国抗战一直牵制了日本主力,使其深陷中国战场,不能自拔,直至最后投降。 配合了欧洲战场:日军主力被中国牵制,进攻苏联的?北进战略?破产,使苏联得以集中精力投入欧洲战场。配合了亚太战场:由于中国战场的牵制,日本?南进战略?的太平洋战争被推迟,并且因力量不足致使?亚太闪击战?的成果十分脆弱。中国远征军的两次出击,配合了南亚抗日和英美盟军作战。事实上阻止了德日法西斯会师中东的战略配合,成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先欧后亚?策略胜利的根本保障,为二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3).成为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以弱胜强?的光辉榜样。 例:美国总统罗斯福1942年春对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印度,打俄国等。? (1)请你联系上述材料,指出1940-1941年前后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态度,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2)请从中国两个战场(各举两例)以及太平洋地区的形势,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答案:(1)以前美国制造远东慕尼黑阴谋,此时,美国感到中国的抗战是对日本有力的牵制,因此对中国抗战进行援助。(2)中国的两上战场沉重打击日军:①正面战场:太原会战、淞沪会战等;②敌后战场: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太平洋地区形势:日本的进攻直接影响英美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已对日宣战。 隐性知识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点拨:(1)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2)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凝聚力。(3)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都突出体现了中共在抗战中的关键作用。(4)两大战场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力量的相互配合:苏美对日作战是对中国抗战的有力配合。 例: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桃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罗斯福设想的那种结局没有出现的原因有①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②国民党蒋介石坚持抗战最终没向日本投降③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④中国人多地广,日本人少地小( D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 解析:解答的第一步要分析材料,确定罗斯福设想的那种结局的含义。从材料中的?中国屈服?,日本军队?会占领澳大利亚……?上看罗斯福设想的那种结局是指日本灭亡中国并且将占领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与德军会合。之所以没有出现那种结局关键在于中国战场的抗战有力地牵制了日军力量,并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推动中国抗战走向胜利的因素包含了①②③,④的表述与题意相反不能选。那么从题目所给的几个选项看,正确答案为D。 易错混知识 ●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

《全民族的抗战》教案正式版

《全民族的抗战》教案 【课标内容】 (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的抗战从此开始。 (2)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残的侵略本质。 (3)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课前收集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史料,培养学生收集历史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使学生初步具备阅读和理解历史信息的能力。 (3)通过讲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故事,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铭记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种种滔天罪行,了解国共两党为抗日所做的努力,对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学生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2)学会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以及通过阅读和分析材料得出结论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灭绝人性的暴行,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本性,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这段历史,使学生树立把祖国建设强大以免遭外族侵略的历史责任感。【重点和难点】 1、重点: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 2、难点:理解“卢沟桥事变后的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难点。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自主探究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 导入新课] 课件自动顺序展示图片《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日军屠杀中国人民的一系列图片、《东北义勇军》、《回民支队》、八路军抗战图片、《血战台儿庄》、《张自忠》、《郝梦龄》、《赵尚志》、《杨靖宇》、《左权》、《赵一曼》等图片,最后展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同步播放歌曲《万里长城永不倒》,由此导入。 第16课全民族抗战(板书) 一、七七事变(板书) 1、七七事变(板书) 教师提示:事变爆发前,日军控制了北平的北面、南面和东面,卢沟桥成了北平通往南方和其它地区的惟一通道。日军占领了卢沟桥,北平将成为一座孤城。办要中国军队一反击,日军就有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借口。 引导学生阅读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和第29军英勇抗战的事迹。 提问: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标志,同时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事件是什么?(卢沟桥事变) [过渡] 七七事变后,日军事怎样进一步扩大侵华的? 2、八一三事变(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本节内容。 提问: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组织的淞泸会战粉碎了日军的什么“狂妄计划”?(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板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6课 抗日战争 Word版含解析

第16课抗日战争 编者选题表 1 (2017·天津滨海期末)《新中华报》发文称“蒋氏的谈话,指出了团结的深切意义,承认了共产党人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一文章出现的背景是( ) A 国民党“一大”召开 B 国民大革命开始 C 抗战的全面爆发 D 国共间十年对峙 解析:C 国民党“一大”召开时及国民大革命开始时蒋介石并非国民党的最高领导人,故A、B两项错误;抗战全面爆发需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团结抗日,故C项正确;国共十年对峙期间,国民党多次“围剿”共产党的根据地,并不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故D项错误。 2 (2017·浙江湖州期末)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蒋介石在亲自审定的《第三战区作战指导计划》中指出:“该战区以扫荡□□敌军根据地,并粉碎在沿江沿海登陆取包围行动之敌,以达成巩固首都及经济策源地,为作战指导之基本原则。”句中□□处应填入( ) A 南京 B 上海 C 太原 D 武汉 解析:B 根据材料“粉碎在沿江沿海登陆取包围行动之敌,以达成巩固首都及经济策源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为对淞沪会战的指导,其中心为上海,B项正确。 3 (2017·云南昭通期中)1937年太原会战期间,八路军一二九师奇袭了日军的阳明堡机场,有力地支援了正在忻口前线阻击日军的国民党中央军。这说明( ) A 八路军成为抗战的主力 B 国民党抗战完全依赖八路军

C 太原会战成为国共合作的典范 D 国共之间已经没有任何矛盾 解析:C 题干体现了国共合作抗战,八路军配合正面战场的抗战,故选C。A、B、D 与材料和史实不符,故排除。 4 (2017·河南洛阳期末)聂荣臻曾经夸赞某次大规模战役:“是一个主动的进攻战役,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井陉煤矿被彻底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此次大规模战役指的是( ) A 台儿庄战役 B 淞沪会战 C 平型关大捷 D 百团大战 解析:D 通过材料中“华北”“主动”等信息可以判断这是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拔掉敌人据点近三千个。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D 项正确。 5 (2017·贵州贵阳月考)1942年初,中国军队开辟国外战场,进入缅甸作战。中国军队开辟国外战场的直接目的是( ) A 营救被困英军 B 对日军形成包围 C 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D 配合英美军队反攻日军 解析:C 注意题干中“直接目的”这一限定,为了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中国军队入缅作战,故选C。 6 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部在当年的综合战果报道中指出:“敌大半为中共军,与蒋军相反,在本年交战1 5万次中,和中共的作战占七成五。在交战的200万敌军中,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在我方所收容的19 9万具敌遗体中,中共军也占半数。”这表明( ) A 国民党正面战场连续溃败 B 国民党放弃了抗战 C 日本灭亡中国计划被粉碎 D 敌后战场作用重大 解析:D 日军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作战占了七成五,“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说明敌后战场的存在,消耗了日军大部分精力,其作用非常巨大,D项正确。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初期的历史史实;了解中国人民尤其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了解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 2.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培养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收集、调查、整理、甄别、取舍资料的方法,培养动手和创新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3.通过学习七七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认识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认识军国主义的本质及危害,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 难点: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卢沟桥”图片) 教师: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着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卢沟桥始

建于金代,设计科学合理、雕刻精美,是中国名桥。2005年5月19日上午10点45分,卢沟桥上一位来自日本的耄耋老人,缓步走上因久经风霜而凹凸不平的桥面。在桥的中间,他突然双膝跪下,面向西南,默然垂首。为什么日本老兵要在美丽的卢沟桥下跪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二、新课探究 (一)七七事变 教师:(视频《卢沟桥事变》片段)哪位同学能不看教材,复述一下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学生:(复述经过) 教师:日军侵占华北早就预谋已久,为什么要先制造“卢沟桥事变”?(展示图片) 学生: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是北平通往南方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教师:卢沟桥事变是偶然事件吗?目的是什么?(同时出示史料) 材料:确定发动七七事变,在华北作战先“击破二十九军以解决华北问题”,然后,打击中央军,“摧毁中国的中央政权。” ——日本军部制定《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学生:不是。目的是要发动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 教师:面对日军的侵略,当时驻守平津的第二十九军表现出什么态度呢?(同时出示材料)材料: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军令

第16课 侵华日军的暴行(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16课侵华日军的暴行 一、学习目标 列举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如南京大屠杀等。 二、学习重点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三、自主学习 1.近代日本发动或参与了多次侵华战争,但其中不包括()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全面侵华战争 D.鸦片战争 2. “看那尸山血河般雄壮的,多少烈士用鲜血铸成的钢铁意志,一场场厮杀,一座座丰碑。一时间没有了军阀割据,没有了党派争端,只有民族荣辱和国家兴亡。”以上材料描述的是下列哪一次战争() A.抗日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北伐战争 D.鸦片战争 3. 1937年12月13日,沦陷。国民党政府迁往,作为战时陪都。南京大屠杀日军用了周的时间屠杀中国军民万人以上。这次大屠杀大、众,长,残酷;均为人类文明所罕见。 4. 想一想:在整个全面侵华战争期间,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过哪些滔天罪行? 四、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1. 和周围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先尝试解决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

一,如:这次屠杀有什么特点?从这些滔天罪行史实中可看出日本帝国主义的什么性? 2. 共同讨论下面的问题 这次侵华战争除了南京大屠杀和“731”部队的细菌实验、毒气战外,你还知道日军哪些暴行吗?你知道这些暴行按照当今国际法规论处是什么罪吗? 分享交流 1. 展示交流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然而近年来日本国内一些人极力否认大屠杀的真实性,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为侵略战争的罪行翻案,如否认南京大屠杀,篡改历史教科书等。日本领导人多次参拜供奉有“二战”战争罪犯的靖国神社,引起了中国人民和亚洲其他国家民人的强烈抗议。请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的认识。 2. 提新问题 通过自学、合作探究,我们解决了本课的许多问题。请再针对本课内容提出一个问题,提升自己的问题意识。此问题可以是本组没有

第16课 抗日战争公开课教学

第16课抗日战争 一、教学设计 以学生发展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7课。本课共三个子目:“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日军的滔天罪行”;“抗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史内容非常丰富,初中用三课时“难忘九一八”、“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血肉筑长城”来讲叙,历来高中历史教科书都以不少于四课时的篇幅来讲叙,新课程标准安排只用一课时来讲叙。 因此,抓住核心问题是有效处理教材的关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 三、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的学生,从对历史掌握的情况看,通过初中学习,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同时透过各种媒体,也接收到大量信息。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高中的学习应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分析。 从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看,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广泛和稳定,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这一切都为课堂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四、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

抗日战争 教案1(人教版必修1)

第16课抗日战争 【三维目标】 1.知识:卢沟桥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国民党正面战场四次会战、中共全面抗战路线、日军的侵略罪行、抗战的胜利 2.能力:对片面和全面抗战路线本质及结果的认识,培养学生用阶级的观点和比较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思想:认识抗日战争是在统战旗帜下,全民族的抗战,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利益。【教材分析】 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难点:国共两党实行不同的抗战路线的原因。抗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地位 【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教学法(2)合作教学法 【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是星期一,同学们刚刚参加完升旗仪式回来,现在我来考考大家:升国旗唱的国歌原名叫什么? 学生:《义勇军进行曲》 教师:我们一起来唱一段国歌吧!(文娱委员领唱,学生齐唱国歌) 教师: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今天的一百多年里,民族危机意识始终笼罩在国民心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便是这种意识的集中反映。这首歌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从这首歌创作的历史背景看,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当时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学生:华北事变或日本侵华;抗日救国或救亡图存。 教师:这一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请大家翻开课文第30页,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著名战争──抗日战争。 【讲授新课】 一、全民族抗战

1.日本侵华的原因 为了全面掌握战争爆发的原因,可以适当地补充资料,从世界史的角度介绍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地位。 ⑴历史背景: 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 现实原因: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的野心,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有利条件:中国的国内局势为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作好充分的准备,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 2.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进攻中国的开始,卢沟桥中国军队的抗战,是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人民共同抗战。统一战线的建立是由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符合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利益。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外敌当前,国共两党捐弃前嫌,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了两个战场。 3、中共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 4、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组织四次会战 中国广大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日军曾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结果,仅仅一个上海,日军就打了三个多月。日军恼羞成怒,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他们已经不是一支军队,而是一群野兽!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2、潘家峪惨案 3、七三一部队 (播放纪录片、幻灯:南京大屠杀片段及照片、影片《屠城血证》片断、潘家峪惨案、七三

人教版必修2019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教案

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 要点一两次鸦片战争 材料:争取自由贸易的战斗在英国国内已获胜利,而广州仍在实行限制。这个城市仍拒外商于城墙之外,使外商受该城官员的辖制。一出广州城,就是四亿人口的中国国内大市场。曼彻斯特的制造商们互相议论说,只要想到这件事: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英寸,我们的工厂就得忙上数十年!只要能够打开这个壁垒就好了。只要英国能找到一个安全港口,能夺得一个岛屿并将它变成一个受英国保护的弊绝风清的货物集散地,那就好了。驻广州的英国散商1830年12月在呈递下院的请愿书中辩解说,对华贸易是世界上潜力最大的贸易。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英国为了实现对华贸易而引发了什么历史事件?发生这一事件的根本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 历史事件: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加剧,急需打开中国市场。 (一)鸦片战争的背景: 1、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积极对外扩张,掠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原料和商品市场。 ●主要原因:受自然经济的抵制,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二)两次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1)战争进程:1840年,英军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战争结束; (2)战争结果:失败,签订近代历史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的危害: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加重清政府和中国人民的负担;破坏中国的关税自主权;破坏中国的贸易主权等。 ●领事裁判权: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一些半殖民地国家攫取的非法特权之一。即帝国主义国家的侨民在居留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居留国法庭无权审判,只能由该国的领事裁判。又称为“治外法权”,1943年抗日战争期间废除。 ●片面最惠国待遇:指的是缔约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特权或豁免待遇。此种待遇称为“最惠国待遇”。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 一.选择题 1.民国二十年十一月六日,《上海画报》的内容有:东北民众致陈友仁书、上海救国义勇军之大检阅、宋子文陈立夫谒汪记等。该报出版于公历( ) A.1929年 B.1930年 C.1931年 D.1932年 2.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守军在此与日军激战长达三个月之久。这场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3.在综艺节目“见字如面”中,朗诵者朗读了20世纪30年代四川地方政府的一份公告——《请识字的同胞念给不识字的同胞听》,它号召民众参军报国,共赴国难。这份公告应发布于( ) A.南昌起义时 B.九一八事变前 C.秋收起义中 D.七七事变后 4.1937年12月18日,美国《纽约时报》头版刊登的报道中写道:“大规模的抢劫、对妇女施暴,杀戮平民,把中国老百姓从家中赶出来,大批处死战俘与强迫征集壮丁,把南京变成了恐怖城市。”与此报道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淞沪会战 B.血战台儿庄 C.百团大战 D.南京大屠杀 5.2019年教育部下发文件,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要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抗战胜利的原因是实行片面抗战路线 B.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中国是对抗德国的主要力量 6.阅读下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简表,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重要组成部分③抗日战争是中国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的战争④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日

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下图为抗日战争初期某次会战的概况,这场会战 A. 体现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合作 B. 呈现出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特征 C. 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D. 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8.1932年6月,国民党中宣部通令:“以后关于战争及含有革命性之影片,均在禁摄之列。”各国租借也规定举凡有“九一八、一二八”等字样以及有中国东北地图的影片一律不许在租界上映。但仍有一批宣传反侵略的电影如《恶邻》(1933)、《逃亡》(1935)、《壮志凌云》(1936)等推出。这反映出 A. 共产党积极宣传抗日 B. 列强支持日本侵略 C. 国民党坚持“攘外必先安内” D. 抗日救亡成为民众的呼声 9.抗战期间,日本在中国战场上损失的军队,占其损失总数的65%。这说明抗日战争 A. 是中国近代反帝斗争第一次完全胜利 B. 大大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C.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 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10.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舆论宣传也是斗争的手段 B. 日方的统计数据比较可信 C. 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 D. 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11.1940年11月,《力报》报道说:“敌机之继续不断地向我陪都猛烈施行轰炸,主要的目标乃在使我大后方造成恐怖的空气,动摇人心,沮丧士气,藉以配合政治上的进攻,打击我

人教版必修一 第16课 抗日战争 教案

16、抗日战争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等。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的意义。 理解: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三个战场的作用及相互关系。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运用: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分析目前中日关系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图片与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培养学生史料研读、概括、分析能力; 2、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和课前分组搜集日军侵华材料探究日军侵华的真相,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通过把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行联系,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学会历史运用、论从史出等方法。 4、比较日中两国政府以及犹太人和少数中国人对待历史的态度引导学生得出启示并结合时事鼓励学生发愤图强,努力学习,振兴中华,警惕日本法西斯的死灰复燃,但是要理性爱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活动揭露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的灾难。进一步树立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 2、通过中国人民斗争、国共两党共赴国难的史实,进一步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以及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3、通过了解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4、通过学习抗战历史,联系当今日本右翼否认史实的态度,引导学生反思历史追求真理的态度,提高全面分析历史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十四年抗战,烽火连天的年代,日军的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烧杀掳掠无所不为,通过了解那段心酸的历史,学生能深刻认识到我们如今的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最终抗日战争取得了自鸦片战争开始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同时,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因此这一课是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很重要的一课。本课以学生发展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本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讲述史实,探究问题,发表见解。本课内容与二战有密切关系,指导学生把中外历史相联系。 3重点难点

抗日战争教案(一)

抗日战争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及抗战的胜利。 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特点成因; 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作用及其形成的原因、过程; 分析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和抗战胜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 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探究学习,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 开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自己探究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国难当头之时,中华民族的儿女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为维护民族独立进行卓绝的斗争。

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 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人文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全民族的抗战 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原旧人教分四课时,现人教则浓缩为一课时。与旧人教相比,新课程: 对日军的暴行除原有的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外,还增加了“潘家峪惨案”; 中国的抗日还增加了“中国远征军”赴缅抗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还增加了“武汉会战”; 略去了中共根据地建设和中共“七大”相关内容。 ★主干知识认识和学习点睛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情况,主要围绕三个内容展开:日军不断扩大对华侵略并在中国制造灭绝人性的屠杀、中华民族在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下开展全民族的抗日救亡活动和抗战胜利。。全方位介绍了中国抗战艰辛历程。要充分认识中共在面对复杂形势之下,抓住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时调整策略推动着全民族抗战局面的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最新】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2014年12月23日授课班级:高一(1)班 课时:1课时类型:新授课 一、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七课。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人民取得的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是凝聚了中华民族力量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本课的内容贯穿了两条主线,一是日本的侵华事变史实以及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二是中国军民组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本课的教学将紧紧围绕这两条主线,注重分析日军侵华原因以及抗战胜利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高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水平都有了相当的发展,且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理性思考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但他们还缺乏对知识的系统掌握能力,分析问题缺乏深度、广度、高度。 所带的班级学生对学习历史有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自主探究能力比较强。 高一学生在初中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学习比较充分,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主要史实比较熟悉,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接收到大量的与抗日战争相关的史实,但是他们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缺乏更深层次的理性认识,缺乏对知识的全局的、系统的把握。 所以在本课教学中要采用启发式分析法,在充分回顾初中所学内容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和老师适当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更加深层次的思考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地位以及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史实。 (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运用:结合当前时事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以及怎样理性的看待当前两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有关录像、音乐、历史图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的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战这两方面的问题;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习本课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及抗战的胜利。 (2)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特点成因; (3)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作用及其形成的原因、过程; (4)分析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和抗战胜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 (5)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探究学习,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 (2)开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结合课件资料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国难当头之时,中华民族的儿女团结在抗日民族战统一线的旗帜下,为维护民族独立进行卓绝的斗争。 (2)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 (3)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人文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全民族的抗战 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三、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原旧人教分四课时,现人教则浓缩为一课时。与旧人教相比, 新课程: (1)对日军的暴行除原有的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外,还增加了“潘家峪惨案”; (2)中国的抗日还增加了“中国远征军”赴缅抗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还增加了“武汉会战”; (3)略去了中共根据地建设和中共“七大”相关内容。 四、主干知识认识和学习点睛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抗日战争(1937-1945)的情况,主要围绕三个内容 展开:日军不断扩大对华侵略并在中国制造灭绝人性的屠杀、中华民族在国共合作抗日民族战线统一的推动下开展全民族的抗日救亡活动和抗战胜利。。全方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第16课抗日战争 日本侵华大事记(20世纪30年代前) 19世纪60年代侵略台湾 1894—1895年发动侵华甲午战争 1897年参与瓜分中国,将福建作为势力范围 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1904—1905年日俄战争,将侵略势力扩张到我国东北 一战期间日本对德宣战,侵略山东, 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一、日本侵华原因 1.日本: (1)经济危机使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法西斯政权希望通过对外战争摆脱困境(2)“大陆政策”(蓄谋已久)[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1013356709.html,] 2.中国: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奉行不抵抗政策,正在忙于剿共,对日本蓄谋已久的战争未做好准备(有机可乘) 3.国际: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国际环境宽松) 二、20世纪30年代日本制造主要的侵华事件? 1.局部侵华: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一?二八事变袭击上海 在中国东北扶植伪满洲国 华北事变威逼平津(标志: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全面侵华:1937.7.7卢沟桥事变 [来源:学|科|网Z|X|X|K] 三、全民族抗战

1.开始标志:卢沟桥事变标志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原因 (1)决定因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推动因素:抗日救亡运动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来源:学.科.网] (3)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倡议、主导和积极促成 3.全民族抗战的史实 (3)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①目的: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②战果:中国远征军救出被围英军七千多人; 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四、日本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1937.12 2.潘家峪惨案 1941 3.七三一部队

抗日战争教案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案 【复习目标】1、掌握日本侵华史实、中国军民抗战史实2、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 【复习过程】 ——单元感知—— 局部抗战的开始(九一八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全面抗战的开始(七、七事变或者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日军的暴行(1937、12南京大屠杀)——中国军队的进攻(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抗战的胜利(中共七大、日本投降)一、自主复习(基础知识) ☆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九一八事变” 1、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日军炸毁了哪一段铁路?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然后 进攻哪里?炮轰哪里?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2、事件发生后,国民党当局下达什么命令?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3、事件发生后,全国人民的态度?东北是怎样做的?中国共产党是如何组织抗战的?这 件事的发生标志着什么的开始? ☆国共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西安事变” 1、西安事变发生的历史背景:(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哪里?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主张和要求?张学良和杨虎城对这种主张是什么态度?蒋介石是什么态度?) 2、西安事变发生在什么时间、谁发动的?扣押了谁?提出什么要求? 3、中共从什么出发?主张怎样解决西安事变?怎样做的?事变结果如何?有什么历史意义? ☆全国性抗战开始——“卢沟桥事变”或者“七七事变” 1、日军为什么要进攻卢沟桥? 2、卢沟桥事变的时间、地点、经过? 3. “卢沟桥事变”又称什么事变?它标志着什么的开始? 4. “卢沟桥事变”中负责抗击日军的是哪支部队?先后为国捐躯的高级将领是谁? 5、面对日本侵略,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国共两党是如何合作的呢? ☆日军暴行——“南京大屠杀” 1、日军发动什么事变进攻上海? 2、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屠杀人数?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第3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6)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伟大的抗日战争》在必修一专题二中单独成节,凸显了这场战争的重要性和伟大意义。本节知识点多,内容琐碎,要在一课时的时间内讲授本节内容难度很大。因此,化繁为简、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成为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在设计过程中,以战争的普遍性的演变规律为主线,围绕主线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质疑讨论,分别获取有关战争原因、进程、结局、影响等方面的主干知识,并加深对战争原因、结局成因、深远影响等重难点的理解。掌握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学生基本获取这次战争的相关知识后,通过一道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题目的随堂练习,有效训练提升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重点培育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具有问题意识,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二、教材分析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本专题的最后一节,前面两节分别讲述了近代以来的列强侵华史包括了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包括三元里抗英斗争、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等。抗日战争放在本专题的最后一节,从教材安排的逻辑顺序上突出了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反侵略斗争这一历史地位。抗日战争的进程包括三个重要阶段即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这一进程包含了战争的爆发、战争的进程、战争的结局等基本要素,这些基本要素就是关于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而战争发生的深层起因、战争中两个战场的不同作用、战争结局的必然性、战争的深远影响等则是需要分析和理解的重点和难点。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刚进入高中不久的高一学生,这些学生都是90后、00后,他们兴趣广泛,知识面广,信息丰富,思维活跃,极富个性。他们头脑中关于抗日战争的知识很多,但大多来自于影视剧,是碎片化的、艺术化的东西,而初中教材中所介绍的抗日战争则是以趣味化为主。作为一名高中生,既要能够掌握关于抗日战争的系统性的知识,又要能够理性思考抗日战争的有关问题,这是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的基本落脚点和出发点。同时要合理运用初中知识以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问题思考的切口,展开对问题的讨论,在教学流程上要有大胆创新,突出与初中阶段的显著区别,以新颖的设计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究的兴趣。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抗日战争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主要史实;分析和理解抗日战争发生的原因、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的作用、抗日战争的结局及成因、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以战争的五个普遍性的规律为主线,紧扣每一规律设计问题,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探究,在师生互相讨论和交流中,学生获取关于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并形成对抗日战争的正确历史认知。通过具有思维含量的随堂训练,提升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战争是日本军国主义强加给中华民族的;中国的抗战是正义战争,中国的胜利是必然的;全民族团结一致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抗战胜利对中日两国的国家命运都产生了深远历史影响;战争是人类的灾难,人类命运休戚相关,防止战争发生、避免战争灾难是人类的共同责任。 五、教学重点 1.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 2.日本发动战争的背景因素。 3.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