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考核标准_New

急诊科考核标准_New
急诊科考核标准_New

急诊科考核标准

急诊科考核标准

(总分:100分)

Ⅰ、科室业务管理(总分:60分)

考核项目各项应得分扣分标准得分A、科务会

(1)每月召开一次以上

(2)半年、年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 缺一项扣0.5分

B、业务学习

(1)每月一次

(2)有主讲人、讲稿或内容、有时间、参加人员记录3

缺一项扣1分,

内容不完善酌情

扣分

C、查房记录

(1)科室组织每周1-2次(入院48小

时应有一次)

(2)病历中要体现三级医师查房内容(3)查房医师要签名3

缺一项扣1分,

内容不完善酌情

扣分

D、疑难、死亡病例讨论记录(1)有内容,重点突出,结论明确

(2)各个医生发言、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总结

(3)主管医生书写3

缺一项扣1分,

内容不完善酌情

扣分

E、医疗核心制度及职责落实情况

(1)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2)相关制度职责(现场考核)5

未落实不得分,

落实不到位酌情

扣分

F、急、危重病人抢救记录(1)抢救时间(精确到分钟)

(2)参加抢救人员、主持人(3)抢救过程及转归(4)抢救登记3

每有一次达不到

要求扣0.5分

G、科室交接班记录

(1)交接班时间、病员姓名、床号、诊

(2)值班医生处理结果、签名

(3)交接班注意事项 2 每缺一项扣0.5分

考核项目各项应得分扣分标准得分H、医疗缺陷记录

(1)缺陷记录(2)原因分析(3)整改措施2.5

有一项不符合要

求扣0.5分

无记录不得分

I、感染管理

(1)感染监测小组(2)监测内容(3)院感报告2.5

一项不符合要求

扣0.5分

漏报一例扣1分

J、疫情报告

(1)有疫情随时报告

(2)突发公卫事件,立即电话报告2.5

不合要求酌情扣

分缺一项不得分

漏报一例不得分

K、质量管理

(1)成立质控小组(2)质控小组职责(3)质控小组活动记录3

有一项不符合要

求扣1分

L、继续教育

(1)三基考试、考核

(2)参加学术活动情况

(3)撰写、发表论文情况(4)外出学习、短训、进修情况2

有一项不符合要

求扣0.5分

未考试、考核不

得分

M、带教实习记录(1)带教老师

(2)进修实习生姓名、学校、时间(3)制定教学计划,考试、考核(4)教学查房记录

(5)教学讲座记录2 缺一项扣0.5分

N、院内外出诊、会诊记录

(1)记录本

(2)出、会诊时间、地点

(3)出、会诊项目及处理 1.5 缺一项扣0.5分

O、病案管理

住院病历按时完成份数

(在病案室查)10 每缺一份扣0.5分丢失一份病历不得分,并按相关制度处理

P、患者对医护人员满意度≥90%,建立

有投诉处理程序,并有实施 2 达不到90%不得分

未建立扣1分,实

施有缺陷酌情扣分

考核项目各项应得分扣分标准得分

Q、新技术、新项目开展情况 2 未开展不得分

R、“120”出诊记录

(1)记录本

(2)出诊时间、地点

(3)院前急救及回院分诊记录3 缺一项扣0.5分

S、抢救仪器(或器械管理)(1)登记齐全

(2)使用、保管、修理及效益记录3 一项未达标扣

0.5分

T、抢救药品、毒麻药品管理

(1)登记本

(2)使用、保管及领取记录

3 缺一项扣0.5分

Ⅱ、工作质量及效率(总分:40分)

考核项目各项应得分扣分标准得分A、急救设备完好率100% 4 每下降1%扣1分

B、能否正确使用急救设备(考核医护人员各2人的操作)4

不能使用不得分

使用不熟练扣1分/

C、急诊工作流程

4 无流程不得分,流程不合理酌情扣分

D、急诊会诊等候时间≤10分钟 4 未按要求到达不得分

E、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 4 每下降1%扣1分

F、处方书写合格率≥90% 4 每下降1%扣1分

G、留观病历书写合格率≥90% 3 每下降1%扣1分

考核项目各项应得分扣分标准得分

H、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100% 3

有一例不报告不得

I、平均留观时间≤48小时 3 每增加6小时扣1分

J、年医疗事故(承担主责)发生率0 3 出现一例不得分K、完成指令性任务100% 4 一次未完成扣1分

一级医院急诊室建设标准

一级医院急诊室建设标准 一、任务和范围 1、任务:治疗各类急性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根据不同病情诊治后对病人作出回家、留院观察或转送上级医院决定。经市、县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可承担院前急救职能。 2、范围:为急性发热性疾病,严重喘息、呼吸困难者,各种心脏疾患、严重高血压或血压波动剧烈者,各种急性脑血管病、各种急性出血、各种急性炎症,昏迷、急性泌尿系统疾患、尿闭、血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急腹症、休克、急性外伤,烧伤,急性中毒、意外事故、临产、流产等。 二、人员配备 由一名中级职称以上人员担任急诊组长,由固定门诊或轮转出门诊的医师担任急诊诊室工作。配备2-3名护士,成立相对固定的急诊护理组。 急诊室医生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临床工作2年以上,同时接受急救专业技能培训,取得合格证书。 急诊室医护人员应掌握: 1、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包括正确使用呼吸球囊)、徒手紧急排除异物技能、人工气胸腔排气术、胸腔闭式引流术、其它常规急救技术及常见、危重病处理原则。 2、掌握急、危重病转院指标。 三、急诊室设置 急诊室应设置于门诊一楼,大门旁侧诊室,为综合性急诊诊室,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有群体识别性标志,便于患者识别。 急诊诊室旁设有综合抢救室,与急诊诊室有侧门相通,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 四、急救设备和药品 急诊抢救室必须配备下列设备和药品: 五、规章制度 (1)急诊抢救流程张贴于抢救室墙面; (2)制定急诊室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3)完善值班人员工作制度,急、危重病人会诊及转院制度,门急诊人员培训制度。 二级医院急诊科建设标准 一、急诊科的任务和范围。 1、任务:治疗各类急性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根据不同病情诊治后对病人作出回家、留院观察、收入急 诊病房、ICU或转送上级医院决定。经市、县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可承担院前急救职能。 2、范围:为急性发热性疾病,严重喘息、呼吸困难者,各种心脏疾患、严重高血压或血压波动剧烈者,各种急性脑血管病、各种急性出血、各种急性炎症,昏迷、急性泌尿系统疾患、尿闭、血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急腹症、休克、急性外伤,烧伤,急性中毒、意外事故、临产、流产等。 二、人员配备。

急诊科出科考核卷

卷急诊科出科考核C姓名___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 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50分) 1.多巴酚丁胺主要兴奋以下血管受体() A β受体; B α受体;12 C β受体; D 多巴胺受体12.多巴胺在给予10ug/kg/min剂量时,主要兴奋( ) A 多巴胺受体; B β受体;;1 C α受体 D β受体. 213.硝普钠主要扩张() A 小静脉; B 小动脉 C 大静脉和大动脉; D 小静脉和小动脉 4.硝酸甘油大剂量使用时(150ug-500ug/min),主要扩张() A 静脉; B 动脉; C 肺动脉; D 动脉和静脉。 5.应用硝普钠应从以下剂量用起() A kg/min; B 2ug/kg/min; C 5ug/kg/min ; D 10ug/kg/min。 6.机械通气时,设置的潮气量大小主要影响() A 气道峰压; B 平均起道压; C 呼气末正压; D 都不影响。 7.正常人每天从呼吸道丢失的水分为() A 100 ml; B 500ml; C 600ml; D 300ml。 8.正常人(60kg)每日需能量为( ) - 30mmHg,HCO15mmol/L,该病人应诊断为()PaCO9.某肾盂肾炎患者,血气分析测定PH ,32 E.混合性酸碱中毒 D.A.呼吸性碱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代谢酸中毒)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凝血物质大量消耗 B.凝血功能失常 C.纤溶过程亢进 D.A. 大量微血栓形成 E.溶血性贫血- (BE-6mmol/L19mmol/L,, PaOPh 肺心病患者,11.测血气:,40mmHg PaCOHCO3,应诊断为)2 2 A.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和并代谢性酸中毒 C.代谢性酸中毒 D. 呼吸性酸中毒和并代谢性碱中毒 E. 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12.代谢性酸中毒最突出的症状是() A.呼吸深快,呼气时带铜味 B.唇干舌燥,眼窝凹陷 C.呼吸慢而浅,呼气时有烂苹果气味 D.心率加速,血压降低 E.疲乏,眩晕 患者导致贫血的主要机制有() A.红细胞生成减少 B.血红蛋白合成障碍 C. 红细胞脆性增加 D. 红细胞机械性损伤 14.浅昏迷最有价值的体征是( )

急诊科考核标准_New

急诊科考核标准

急诊科考核标准 (总分:100分) Ⅰ、科室业务管理(总分:60分) 考核项目各项应得分扣分标准得分A、科务会 (1)每月召开一次以上 (2)半年、年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 缺一项扣0.5分 B、业务学习 (1)每月一次 (2)有主讲人、讲稿或内容、有时间、参加人员记录3 缺一项扣1分, 内容不完善酌情 扣分 C、查房记录 (1)科室组织每周1-2次(入院48小 时应有一次) (2)病历中要体现三级医师查房内容(3)查房医师要签名3 缺一项扣1分, 内容不完善酌情 扣分 D、疑难、死亡病例讨论记录(1)有内容,重点突出,结论明确 (2)各个医生发言、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总结 (3)主管医生书写3 缺一项扣1分, 内容不完善酌情 扣分 E、医疗核心制度及职责落实情况 (1)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2)相关制度职责(现场考核)5 未落实不得分, 落实不到位酌情 扣分 F、急、危重病人抢救记录(1)抢救时间(精确到分钟) (2)参加抢救人员、主持人(3)抢救过程及转归(4)抢救登记3 每有一次达不到 要求扣0.5分 G、科室交接班记录 (1)交接班时间、病员姓名、床号、诊 断 (2)值班医生处理结果、签名 (3)交接班注意事项 2 每缺一项扣0.5分

考核项目各项应得分扣分标准得分H、医疗缺陷记录 (1)缺陷记录(2)原因分析(3)整改措施2.5 有一项不符合要 求扣0.5分 无记录不得分 I、感染管理 (1)感染监测小组(2)监测内容(3)院感报告2.5 一项不符合要求 扣0.5分 漏报一例扣1分 J、疫情报告 (1)有疫情随时报告 (2)突发公卫事件,立即电话报告2.5 不合要求酌情扣 分缺一项不得分 漏报一例不得分 K、质量管理 (1)成立质控小组(2)质控小组职责(3)质控小组活动记录3 有一项不符合要 求扣1分 L、继续教育 (1)三基考试、考核 (2)参加学术活动情况 (3)撰写、发表论文情况(4)外出学习、短训、进修情况2 有一项不符合要 求扣0.5分 未考试、考核不 得分 M、带教实习记录(1)带教老师 (2)进修实习生姓名、学校、时间(3)制定教学计划,考试、考核(4)教学查房记录 (5)教学讲座记录2 缺一项扣0.5分 N、院内外出诊、会诊记录 (1)记录本 (2)出、会诊时间、地点 (3)出、会诊项目及处理 1.5 缺一项扣0.5分 O、病案管理 住院病历按时完成份数 (在病案室查)10 每缺一份扣0.5分丢失一份病历不得分,并按相关制度处理 P、患者对医护人员满意度≥90%,建立 有投诉处理程序,并有实施 2 达不到90%不得分 未建立扣1分,实 施有缺陷酌情扣分

二级医院急诊科建设标准

二级医院急诊科建设标准 一、急诊科的任务和范围。 1、任务:治疗各类急性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根据不同病情诊治后对病人作出 回家、留院观察、收入急诊病房、ICU或转送上级医院决定。经市、县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可承担院前急救职能。 2、范围:为急性发热性疾病,严重喘息、呼吸困难者,各种心脏疾患、严重高 血压或血压波动剧烈者,各种急性脑血管病、各种急性出血、各种急性炎症,昏迷、急性泌尿系统疾患尿闭、血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急腹症、休克、急性外伤,烧伤,急性中毒、意外事故、临产、流产等。 二、人员配备。 根据科室规模,工作量决定医护及辅助人员数量。一般不少于20人。包括内儿科医师各3人,外科医师3人,护士不少于12人,担架工2人。 有固定门诊或轮转出门诊的医师担任急诊诊室工作。 设立相对固定的急诊抢救组,当值医师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经过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同时在急诊培训基地(三级医院设立)接受2个月以上的急救专业技能培训,取得合格证书。 三、急诊室设置。 1、急诊科设置于门诊相对独立的区域。位置要方便病人就诊,便于救护车停靠 及运送病人的车辆直接到达;有条件的急诊科设立双入口,包括急诊病人出入通道和救护车通道。 2、急诊科要光亮、通风,大门开阔、通道宽敞,轮椅和推车进出无阻。急诊布 局合理,大厅有足够面积,设有宽敞的病人候诊空间。就诊路线清晰通畅。 3、急诊科标志鲜明清楚,科内各种指引牌要准确清晰。 四、急诊科功能设置: 按功能分为:急诊服务台、急诊诊室、抢救室、临时输液室、急诊观察室,外科清创室。24小时应诊服务(医生护士24小时应急、候诊)。 1、急诊诊室:包括内、儿科、外科急诊室,各科配有相应诊疗器械。 2、抢救室:不少于40㎡,设抢救监护床2张。 3、临时输液室:60-100㎡,可同时容纳10人以上输液。设置有隔离输液室。 4、急诊观察室:100-150㎡,设观察床8-10张。 5、属于急救分站应配有固定“120”专线联络电话。 五、组织管理。 急诊科由主管医疗副院长分工负责,领导急诊工作,并设立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的科主任一名,实行科主任负责制。科主任负责急诊临床医疗和行政管理各项工作。包括疾病诊治,抢救、护理,技术培训。设副主任一名,协助科主任工作。设护士长一到二名,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急诊临床护理工作。 六、抢救室必须配备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二级医院急诊科在配备下列必须设备和药品外,可根据自身条件设置更多、更高级的医疗器械,进一步提升开展新技术和科研能力。

医疗机构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范

医院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设置,加强管理,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急诊科,并按照本规范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医院急诊科是社会急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院内急症救治的首诊场所。急诊科负责24小时为来院的急诊患者进行抢救生命、稳定病情和缓解病痛的处置,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院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急诊救治水平,保障医疗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 第五条急诊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和药品等条件,以保障急诊救治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各类辅助检查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急诊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有条件的可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和安全保卫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半径。 第八条急诊科应有明显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清楚明显,紧急救治相关科室的服务能够保持连续与畅通。 第九条急诊科应明亮通风,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儿科急诊应根据儿童的特点,提供适合患儿的就诊环境。 第十条急诊科抢救室应临近急诊入口,设置一定数量的抢救床,每床占地面积以14-16平方米为宜。抢救室内应备有完好的急救药品、器械及处于备用状态的心肺复苏、监护等抢救设备,并应具有必要时施行紧急外科处理的功能。 第十一条急诊科应根据患者流量和专业特点设置观察床,收住需要留院观察的患者,观察床数量以医院床位数2-3%为宜。患者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2小时。

急诊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急诊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方案 检查标准1:急诊科设置 急诊科独立设置,急诊专业队伍安定,人员相对不变,设备设施完备,布局合理,满足急诊工作需要,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 (1)按照要求急诊科设置应为独立的医疗区域,有急诊“绿色通道”,标志醒目,无障碍,通道衔接流通,设置了急诊导医。 (2)急诊医疗专业设内、外科两大系列,护理工作由急诊科护士担任。 (3)专业队伍相对不变,确保急诊观察床位大于核定床位的2%,监护床位大于核定床位的1%,不变人员按核定床位的1%设置,副高以上人员大于的标准。 (4)根据急诊工作的要求,不断优化工作流程,不断满足急诊病人的需要。 检查标准2:急救技能掌握(附件1:急诊医生必须掌握的急症诊治及操作技能)(1)急诊医务人员经过医院和科室的培训和考核,能够烂熟掌握急诊医生必须掌握的急症的诊治及相关技能(考核办法见附件2急诊急救培训与考核制度、考核内容见附件3) (2)熟悉院前急救程序(见附件4:院外急、往诊接待流程); (3)烂熟使用抢救设备。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 (1)坚持岗前培训制度,急诊医师须经过急诊专业培训后上岗(抽查附件1、2内容);

(2)科室质控小组每月检查急诊医师专业培训记录、资料和急诊抢救工作记录,查看标准执行情况。 (3)每月进行急诊业务学习,及时查找不够,总结经验教训。 (4)及时组织新员工进行院前、院内急救技能培训和考核,保障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烂熟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及喉罩管技术,不断提高急救技能。 检查标准3:急救设备、药品的配备及完好率 考核方法: (1)设备设施:实地查看急救设备设施是否定位放置,是否能够正常使用,完好率能否达到100%,对于临时故障设备是否加以标识及有无应急措施。查看急救设备维修保养记录、交接班记录及设备的调配方案; (2)急救药品及急救物品:查看药品、急救物品的准备是否齐全足量,有无过期药品和消毒物品。现场查看各种无菌包及治疗盘的使用情况;查看质控小组抽查情况记录,查看药品、物品的交接班记录; (3)现场查看救护车车况及随车必备抢救设施、物品情况; 改进措施: (1)急诊抢救设备每天有专人负责,做到定期检查、保养、维修并记录交接班记录,保障设备性能优良,处于应急状态。按照要求建立各类设备的应急调配预案,以备应急使用。对于发生故障的急诊抢救设备,应立即报告科室领导及医院设备管理员,并进行设备故障报告登记,同时启动应急调配预案。 (2)严格执行急救药品、物品管理制度:每天进行急救药品、物品交接班清点登记,所消耗药品、物品应及时补充,过期药品及物品应及时淘汰。 (3)医用救护车满足需要,处于应急状态,车载设备齐全(车内必备担架、氧气、急救箱、抢救药品等,完好率100%) 检查标准4:急诊管理

【标准】急诊科建设标准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卫医政发〔2009〕50号 (2009年5月25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当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救能力和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 第五条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当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应当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当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半径。 第八条急诊科应当有醒目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与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相连接的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当清楚明显。在医院挂号、化验、药房、收费等窗口应当有抢救患者优先的措施。 第九条急诊科医疗急救应当与院前急救有效衔接,并与紧急诊疗相关科室的服务保持连续与畅通,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的可及性。 第十条急诊科应当明亮,通风良好,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儿科急诊应当根据儿童的特点,提供适合患儿的就诊环境。

急诊科考核标准(内容清晰)

急诊科考核标准(100分) 项目质量标准方法要点评分标准分值 科室管理40 分1.各项规章制度健 全并落实到位,特别 是首诊负责制;各项 技术操作规程完善 并能够认真执行 查各项制度及操作规程落 实情况,特别是十五项核 心制度,常见危急症抢救 操作流程执行情况。询问 工作人员相关制度及操作 流程要点,现场看操作 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缺一 项扣1分,违反一次扣0.5分, 人员掌握不熟练一人次扣0.5 分(当场至少考核2人);危 重病人床旁交接,漏交一次扣 0.5分 6 2.有科内医疗质量 与安全组织、方案、 培训计划、质量与安 全指标及相关制度, 并定期活动,提出整 改措施,整改有成 效,有记录,及时排 查安全隐患,及时上 报医疗不良事件,. 查科内质控与安全小组活 动记录及效果评价,安全 排查记录,整改措施,体 现持续改进。 无方案、组织等不得分,缺一 项扣1分;有隐患或医疗不良 事件无报告扣2分;质控或整 改效果不明显一项扣1分,医 疗质量出现严重缺陷,无补救 措施一次扣2分 10 3.各种文书记录完 整、及时、书写规范 查运行中病历、交接班记 录、各种讨论记录(疑难 讨论、死亡讨论、出院病 例讨论等) 记录不完整,有缺项,不规范 一处扣0.1分,未记录一次扣 1分 5 4.各种统计,登记, 完整及时 查病人登记本,危重病人 抢救登记、技术项目登记、 双向转诊病人登记,麻醉 药品使用登记本等 按时上报各种统计资料缺一 项记录扣0.5分 3 5.保证急救设备、药 品完好齐备,人员熟 练掌握仪器、设备操 作。麻醉用品管理使 用符合规定 实地查看,人员当场操作, 并查设备、药品情况 一人次不规范,操作不熟练, 或一项设备、药品不齐备扣1 分,麻醉药品使用、管理一项 不符合规定扣1分 6 6.加强急诊检诊、分 诊,实施分区治疗 查看病情评估记录,现场 查看执行情况 一次达不到扣0.5分 3 7.严格执行“危急 值”管理制度,做好 登记、处置工作, 查看登记及病历中处置记 录 一次做不到扣0.5分 3 8.文明行医,挂牌上 岗,衣帽整洁, 实地查看不合格一项扣0.5分 2 9.100%完成各项指 令性任务 查院内记录未完成一次扣1分 2

三级医院急诊质控评价标准

三级医院急诊质控评价标准 一,急诊科设置基本要求:(25分) 1,急诊科布局,流程合理(应为独立的医疗区域,有专门的出入门,急诊门前回车道通畅).(6分) 2,急诊科识别标志醒目,夜间有灯光.内设科室(窗口)标志醒目.(5分) 3,急诊科内设有诊室,抢救室,监护室,清创室,治疗室,观察室.三级医院还需设置急诊挂号收费室,急诊药房,急诊化验室,预检室.(5分) 4,观察床设置不少于核定床位数的2%.(3分) 5,抢救,监护室床位不少于核定床位数的1%.(3分) 6,急诊分科:按一级科目分科,必备内,外,儿科(2个以上要求单独设科室);三级医院要求设置不少于1个二级科目急诊.(3分) 1,不是独立医疗区域扣2分;无专门出入门扣2分;回车道不通畅扣2分. 2,急诊科无识别标志不得分;标志不醒目酌情扣分;夜间灯光不亮扣2分;内设科室标志不醒目,每个扣0.2分. 3,科室设置不全,缺1室扣2分 4,观察床设置少于核定床位数,不足2%扣0.5分,不足1%扣1分. 5,抢救,监护室床位少于核定床位数,不足1%扣0.5分,不足0.5%扣1分. 6,急诊不分科按缺科扣分,每缺一科扣1分. 二,室间质控:(40分) 1,急诊管理制度健全: 1.1,建立首诊负责制度,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留观病历书写制度,病人入院护送制度.(6分) 1.2,固定医师(在急诊一年以上)按床位核定的1%设置,其中中级以上人员不少于1/3,高级≥1人.(3分) 1.3,非固定医师轮转时间不少于半年.(3分) 1.4,进修医师及低年资住院医生不得单独出急诊值班.(4分)

1.1,制度不全,缺一项扣1分. 1.2,固定人员达不比例要求,缺1人扣0.5分;中级以上人员配置不足,缺1人扣0.5分. 1.3,轮转时间少于半年,发现1人扣1分. 1.4,发现不具资质人员单独值班不得分. 2,抢救设备齐全: 2.1,心电监护仪,吸引器配备不得少于监护床位数.(4分) 2.2,至少配备呼吸机1台,除颤仪1台,洗胃机1台,心电图机1台,气管插管设备1套(专科医院不少三种) (4分) 3,应急能力: 3.1,接诊时间≤5分钟.(4分) 3.2,各部门密切配合,通讯,传呼系统通畅.(4分) 3.3,急救药品质量完好,数量准确,放置规范.(4分) 3.4,"绿色通道"畅通,医院应制定"绿色通道"的具体措施,方法,范围及登记记录.(4分) 2.1,配置不足,缺1样扣0.5分. 2.2,配置不足,缺1样扣0.5分. 3.1,现场考核,接诊时间≥5分钟,每超半分钟扣0.5分. 3.2,通讯,传呼不通畅每次扣0.5分;部门配合不密切,每个部门扣0.5分. 3.3,发现过期失效药品不得分;不完整,缺1样扣0.5分;数量不准确,每种扣0.1分.放置不规范酌情扣分. 3.4,无制度措施不得分;无登记记录酌情扣分. 三,室内质控:(30分) 1,急诊水平: 1.1,急救常规,抢救方案齐全(包括心肺复苏,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各种休克,上消化道出血,多发伤,中毒等内容).(10分) 1.2,医务人员熟练操作各种设备,对心肺复苏,呼吸机应用,气管插管,除颤,洗胃等技术操作动作敏捷,掌握熟练.(10分)

急诊科建设和管理指南(试行)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当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救能力和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 第五条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当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应当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当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半径。 第八条急诊科应当有醒目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与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相连接的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当清楚明显。在医院挂号、化验、药房、收费等窗口应当有抢救患者优先的措施。 第九条急诊科医疗急救应当与院前急救有效衔接,并与紧急诊疗相关科室的服务保持连续与畅通,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的可及性。 第十条急诊科应当明亮,通风良好,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

江苏急诊科建设规范

附件2 江苏省“十二五”医院急诊科建设发展专项规划 (征求意见稿)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作为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各级政府的普遍重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际局势动荡不安恐怖事件的不断发生,以及自然灾害和全球性传染病对公众的严重危害,EMSS建设更加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发达国家或地区已将EMSS列入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之中,成为体现社会公益事业、政府社会形象的重要窗口。另一个引起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重视的原因,是因为急诊患者的特殊性,即患者或伤者的诊治时间不仅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时效性),而且明显影响总体治疗费用和社会效益。故此,EMSS的建设又成为优化医疗卫生体系的重中之重。根据江苏省卫生厅工作安排,结合我省的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制定本中心的“十二五”规划: 一、“十一五”江苏医院急诊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目前我省的急诊医学发展主要是指城市急诊体系的建设,经过十一五规划的建设和发展,城市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中,(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和急诊ICU)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科和急诊ICU已较为完善的

建立,硬件设备能够达到江苏省急诊科建设规范的要求,初步建立了一支急诊专科医师的队伍。且在地区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全省各县二级综合医院急诊科的已独立建科,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急诊专科医师,同时在硬件设施和急救设备方面也做了一定的改善,但是急诊科的建设仍然存在有许多亟待解决的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的急诊主要是城市三级综合医院的急诊 就我省目前城市急诊而言的情况而言,地级市的急救能力主要集中2-3家综合性的医院,而县的急诊医疗资源和能力集中在1-2家主要的综合医院,而其他医院的急救能力与之相差很大。此外,农村或社区等一线医疗单位急诊救治水平低下,甚或无急诊救治人员;乡镇卫生院等二线医疗单位缺乏符合基本急诊急救要求的医疗人员,即基本为各专科医师轮流担任诊治急症患者的工作;县和市级二级医疗单位缺乏合格的急诊人员,且急诊队伍稳定性较差影响医疗技术的提高; 三级医院:18家所三级医院,急诊科平均年接诊99215例,抢救病人3879例。抢救床位2~10张,监护仪2~30台(平均16.6台),呼吸机1~19台,有除颤仪2~6台,12所医院急诊科有床边摄片机,8所医院急诊科有血液净化设备。 二级医院:89所二级医院,年急诊量33731,抢救数1880

急诊科抢救室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无锡四院2016年急诊科抢救室护理质量考核表 考核日期:考核者:得分: 1、共查急救药械件,合格件,急救药械合格率:。 2、护理人员理论、技能培训率:,理论考核合格率:,急救技能合格率:。 3、护理人员急救流程知晓率,执行率。 4、身份识别制度执行率:。 5、坠床/跌倒/压疮评估、报告、处置等制度、流程执行率:。 6、应知应会知晓率:。 考核项目考核内容考核方法及扣分标准扣分依据扣分 人员 管理(10分)1、按照《江苏省急诊科建设管理规范》要求合理配置急诊护理人员, 满足急诊工作需要。(1分) 2、护士长由具备主管护师及以上任职资格和5年以上急诊临床护理工 作经验的护理人员担任。(1分) 3、急诊护理人员经过急诊专业培训,能够胜任急诊工作,有考核记录。 (1分) 有年度的培训计划并组织落实。(1分) 有急诊护士定期技能再培训及培训考核相关制度及考核原始资料。(1 分) 4、对轮转的护理人员有上岗前质量与安全工作培训与教育的记录。(1 分) 5、本科室全体护士的执业证书复印件定点放置,人人知晓。(1分) 6、急诊科抢救室无毕业三年以下护理人员独立执业。(1分) 7、护理人员按标准准入,固定的护理人员≥75%,护理人员梯队结构 合理。(1分) 8、护理人员仪表规范,坚守岗位,热情接待,文明用语,挂牌上岗。 (1分) 现场查看 查阅资料(培训内容、培训签到、考核等) 人员配置不符合要求酌情扣1分。 未进行专业培训扣2分。 培训不符合要求扣2分。 护士长资质不合格扣1分。 固定的护理人员不达标扣0.5分。 护理结构不合理扣0.5分。 查看急诊科护士专业训练资质,与排班表上 担任急诊班资格相符,一人不符扣1分。 查看急诊科培训计划及考核原始资料、轮转 护士培训考核记录,一项不符扣1分。 随机问一位护士执业证书存放地点,不知晓 扣1分。 查看排班表,有三年内护士单独上抢救班扣 1分。

二级医院急诊科建设标准

WORD格式 二级医院急诊科建设标准 一、急诊科的任务和范围。 1、任务:治疗各类急性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根据不同病情诊治后对病人作出 回家、留院观察、收入急诊病房、ICU或转送上级医院决定。经市、县卫生 行政部门批准可承担院前急救职能。 2、范围:为急性发热性疾病,严重喘息、呼吸困难者,各种心脏疾患、严重高 血压或血压波动剧烈者,各种急性脑血管病、各种急性出血、各种急性炎症, 昏迷、急性泌尿系统疾患尿闭、血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急腹症、休克、急 性外伤,烧伤,急性中毒、意外事故、临产、流产等。 二、人员配备。 根据科室规模,工作量决定医护及辅助人员数量。一般不少于20人。包括内儿 科医师各3人,外科医师3人,护士不少于12人,担架工2人。 有固定门诊或轮转出门诊的医师担任急诊诊室工作。 设立相对固定的急诊抢救组,当值医师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经过3年住院医师规 范化培训,同时在急诊培训基地(三级医院设立)接受2个月以上的急救专业技能培训,取得合格证书。 三、急诊室设置。 1、急诊科设置于门诊相对独立的区域。位置要方便病人就诊,便于救护车停靠 及运送病人的车辆直接到达;有条件的急诊科设立双入口,包括急诊病人出 入通道和救护车通道。 2、急诊科要光亮、通风,大门开阔、通道宽敞,轮椅和推车进出无阻。急诊布 局合理,大厅有足够面积,设有宽敞的病人候诊空间。就诊路线清晰通畅。 3、急诊科标志鲜明清楚,科内各种指引牌要准确清晰。 四、急诊科功能设置: 按功能分为:急诊服务台、急诊诊室、抢救室、临时输液室、急诊观察室,外科 清创室。24小时应诊服务(医生护士24小时应急、候诊)。 1、急诊诊室:包括内、儿科、外科急诊室,各科配有相应诊疗器械。 2、抢救室:不少于40㎡,设抢救监护床2张。 3、临时输液室:60-100㎡,可同时容纳10人以上输液。设置有隔离输液室。 4、急诊观察室:100-150㎡,设观察床8-10张。 5、属于急救分站应配有固定“120”专线联络电话。 五、组织管理。 急诊科由主管医疗副院长分工负责,领导急诊工作,并设立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 的科主任一名,实行科主任负责制。科主任负责急诊临床医疗和行政管理各项工 作。包括疾病诊治,抢救、护理,技术培训。设副主任一名,协助科主任工作。 设护士长一到二名,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急诊临床护理工作。 六、抢救室必须配备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二级医院急诊科在配备下列必须设备和药品外,可根据自身条件设置更多、更高 级的医疗器械,进一步提升开展新技术和科研能力。 Z专业资料整理

急诊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急诊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检查标准1:急诊科设置 急诊科独立设置,急诊专业队伍稳定,人员相对固定,设备设施完备,布局合理,满足急诊工作需要,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 (1)按照要求急诊科设置应为独立的医疗区域,有急诊“绿色通道”,标志醒目,无障碍,通道衔接通畅,设置了急诊导医。 (2)急诊医疗专业设内、外科两大系列,护理工作由急诊科护士担任。 (3)专业队伍相对固定,确保急诊观察床位大于核定床位的2%,监护床位大于核定床位的1%,固定人员按核定床位的1%设置,副高以上人员大于1/3的标准。(4)根据急诊工作的要求,不断优化工作流程,不断满足急诊病人的需要。 检查标准2:急救技能掌握(附件1:急诊医生必须掌握的急症诊治及操作技能)(1)急诊医务人员经过医院和科室的培训和考核,能够熟练掌握急诊医生必须 掌握的急症的诊治及相关技能(考核办法见附件2急诊急救培训与考核制度、考核内容见附件3) (2)熟悉院前急救程序(见附件4:院外急、往诊接待流程); (3)熟练使用抢救设备。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 (1)坚持岗前培训制度,急诊医师须经过急诊专业培训后上岗(抽查附件1、2内容); (2)科室质控小组每月检查急诊医师专业培训记录、资料和急诊抢救工作记录,查看标准执行情况。 (3)每月进行急诊业务学习,及时查找不足,总结经验教训。 (4)及时组织新员工进行院前、院内急救技能培训和考核,保障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及喉罩管技术,不断提高急救技能。 检查标准3:急救设备、药品的配备及完好率 考核方法: (1)设备设施:实地查看急救设备设施是否定位放置,是否能够正常使用,完好率能否达到100%,对于临时故障设备是否加以标识及有无应急措施。查看急救设备维修保养记录、交接班记录及设备的调配方案;

急诊科医疗质量考核分标准

急诊科医疗质量考核分标准 急诊科医疗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考核评分项目分值考核内容考核检查方法扣分原因得分医疗质量组10 有“质管小组”;每月1次医疗质量自查(病历质量、请“质控小组”成员介绍质量自查情况,查医疗质 织与管理医疗规章、医疗安全);自查结果有记录、对存在问量管理本;无组织扣3分;未开展工作扣4 题有改进措施和意见。分;无记录扣3分。 交接班制度 6 科室要建立医师交接班记录本,每班有记录,危重医师交接班本存在漏交或漏接情况,危重患者未进 患者要书面及床头双交接班。医师要严守工作岗位,行书面及床头交接班、有事外出未告知值班人员去 有事外出要告知值班人员去向。向、未坚守工作岗位,出现脱岗各扣1.5分 10 落实“急诊首诊负责制”,按“科室流程规范”的要未执行“急诊首诊医师负责制”扣1.5分;首诊医 急诊首诊求接诊并做到合理分流患者。首诊医师不得以任何师拒绝诊治患者或将出现推诿患者现象扣1.5;首诊 负责制度理由推诿或拒绝诊治患者。如患者病情属他科疾病,1人医师故意将患者收住非相应专业病区,每发现医应予收住相应科室病区。对危重患者应就地组织抢1分;对疑难、危重病例,首诊医师未按照有次扣 疗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入病区。在未确定接受科室关规定诊治或进行会诊扣1.5分;对病情涉及多科规前,首诊医师要对患者全面负责。的患者,首诊医师未

按患者的主要病情收住相应科章交接病人有记录(登记) 室扣1.5分。交接病人无记录每例扣1分 制急救知识及5 对员工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操作培训落实“住院医师缺人员培训计划扣1分;缺培训记录扣1分;每次度操作培训规范化培训方案”,有计划,有记录。抽查考核2人,每不合格1人次,扣1分. 死亡病人要求在病人死亡一周内讨论,并由科(副)主任或查科内死亡登记本,到病案室核对本科的死亡病例, 讨论 6 以上职称的医师主持;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发现一例未讨论不得分,讨论记录本不全一处扣1 及参加人姓名、专业技术职务、病人住院过程、讨分。 论意见。 病历书写13 按照病历书写规范对每一位患者书写门诊病历或急随机访视急诊病人,一例未书写病历扣2分,病历 规范诊留观病历。应有急诊抢救记录和留观病历书写规书写不规范一例扣分;抢救记录,不符合规范要求 范,留观观察病程记录24小时不得少于2次,急危扣2分;无24小时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扣1分。 重症患者随时记录,24小时内应有上级医师查房意 见 医疗坚持“查对制度”发现差错及时登记,小差错报告一起医疗缺陷扣1分;投诉扣1分,影响到医院秩 安全 12 ,发生医疗纠纷苗序纠纷扣5分,一起法院诉讼扣5分,不配合医务科主任;大差错及时上报医务部

对急诊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急诊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急诊科是近20年来兴起的一门多个专业临床独立学科,具有应急性、综合性、 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已成为公共健康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急诊急救医学也是我国今后急诊、危重病医学发展的一大必然趋势。2009年5月卫生部刚刚颁布关于指导急诊科建设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就说明了这一点。 由于急诊医师专业队伍极不稳定,急诊科和急诊医师在医学界、医院内没有什么地位,急诊科医师常常为自己的前途担忧,绝大多数的急诊科仍然停留在原始阶段,急诊科仅仅起一个通道的作用,无法提高急诊医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我院成立了急诊部,是我国仅有少数几家医院把急诊医学作为临床专科来发展的医院。我想我们要积极努力构建了省内一流的急诊抢救新模式。 目前国内急诊科有多种运作模式,其中以“院前急救+急诊科+EICU”模式最合理、最有发展前途,最符合病人利益的救治急性病、伤人员的组织系统,也是当今国际上很多国家在努力组建的新颖的急诊医疗系统,称为急诊医疗体系(EMSS)。如能组建“急诊加强监护病房(EICU)”,则对急诊科医生的抢救水平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也是锻炼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标志。 急诊专业主体方向都是危重病。危重病人生存链中的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抢救及加强监护是环环紧扣的。危重病(特别是严重创伤,复合、多发伤)涉及多系统,往往出现各专科互相推诿病人的情况,而这些病人又往往殊途同归,都必须加强监护治疗。故本科除完成院前急救及院内急诊抢救室工作外,还设立了重症监护病床,主要接收中毒及不宜搬动危重症病人,进行加强监护治疗,使危重症病人得到连贯的整体治疗。

一、规范急诊科的基本结构 1、分诊处: 2、诊断室:要分为内科、外科、儿科、神经科诊室 3、抢救室: 3-4张床 4、留观室;6-8张床 5、输液室; 6、治疗室; 7、清创室; 8、手术室; 9、急诊病房:分为心内科、神经内科、中毒内科;创伤外科、腹部外科和危重病房(EICU) 10、院前急救和转运。 11、EICU:一般8-10张床位。 二、加强急诊科医务队伍建设 一、增加具备硕士、博士学历医疗人才梯队,并进行强化培养。 二、加强医务人员素质建设 心理素质:反应敏捷,情绪稳定,自控能力强,思维宽泛。

急诊科建设指南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 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实行 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当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急救能力和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 设置与运行 第五条 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 急诊科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当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 急诊科应当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三级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应当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重症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当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半径。 第八条 急诊科应当有醒目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与手术室、重症医学科等相连接的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当清楚明显。在医院挂号、化验、药房、收费等窗口应当有抢救患者优先的措施。 第九条 急诊科医疗急救应当与院前急救有效衔接,并与紧急诊疗相关科室的服务保持连续与畅通,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的可及性。

急诊科医疗质量控制方案说明

急诊科医疗质量控制方案 为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促进急诊科工作上等级、创特色,强化急诊工作的质量意识何服务意识,提高急诊医疗服务质量,规范医疗行为,制定本方案。 一、急诊医疗质量控制目标: 1、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标准化体系是医疗质量科学化管理的 基础,是各级医护人员必须遵守的规范和达到的指标。 2、更新管理观念、用前瞻控制、过程控制、终末控制,实现从 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改变。 3、重视提高全体人员参与质量管理的自觉性,认识到提高医疗 质量是医院工作的中心任务。 4、推行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必须抓各种技术常规、岗位职责、 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的具体落实尤其是重点抓好基础质量 管理规范、临床科室质量规范,确保正常医疗秩序,使正常 工作步入规范有序的轨道。 5、通过质量控制,使急诊科的各项工作质量达到《福建省急救 中心急诊工作流程质量控制标准》(参考三级甲等医院作为 标准)。 二、成立急诊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质量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总住院、 科秘书、护士长等组成。由科主任任组长,分设病历质控员、 医疗质控员、护理质控员三个质控岗位。分别履行以下职责:

1、组长对质控工作负总责,负责质量控制的组织、协调工作;质 控制度的修订;质控工作岗位分工,职责的调整,确保质控各 项工作的落实何质控目标实现。 2、病历质控员负责急诊观察室病历及急诊住院病历质量的检查和 监督,应定期对科室病历进行检查并对质量进行评分,定期抽 查急诊门诊病历、急诊处方,着重对三级查房、合理检查、合 理用药、合理治疗及各种医疗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负责向组长汇报检查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并督促落实。 3、医疗质控员负责对急诊科相关法规、急诊科相关制度、急诊科 工作流程等在日常医疗行为中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向组长 汇报检查情况。负责对新上岗的轮转医师进行岗前培训及考核,定期对在岗的医务人员进行知识更新的培训及考核。定期组织 科室内业务学习、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 4、护理质控员负责对急诊科各项护理制度的执行及达标情况进行 检查、监督,并向组长汇报检查情况,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 落实。负责对新上岗的轮转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及考核,定期对 在岗的护士、护师进行知识更新的培训及考核。 三、急诊科质量控制工作计划 1、建立并汇总急诊科医务人员规章制度及相关法规,建立科室工 作流程,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要求各级医护人员熟知以上 各项法规、制度、流程,贯彻至日常工作中。 急诊相关法规:《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

医院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范

医院急诊科设置与 管理规范

医院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设置,加强管理,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急诊科,并按照本规范建设和管理。第三条医院急诊科是社会急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院内急症救治的首诊场所。急诊科负责24小时为来院的急诊患者进行抢救生命、稳定病情和缓解病痛的处理,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提供支持和保障。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院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急诊救治水平,保障医疗安全。第二章设置与运行第五条急诊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和药品等条件,以保障急诊救治工作及时有效开展。第六条急诊科应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各类辅助检查部门。急诊科入口应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急诊患者和救护

车出入通道。第七条急诊科应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理室、抢救室和观察室,有条件的可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和安全保卫等部门。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半径。第八条急诊科应有明显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清楚明显,紧急救治相关科室的服务能够保持连续与畅通。第九条急诊科应明亮通风,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儿科急诊应根据儿童的特点,提供适合患儿的就诊环境。第十条急诊科抢救室应临近急诊入口,设置一定数量的抢救床,每床占地面积以14-16平方米为宜。抢救室内应备有完好的急救药品、器械及处于备用状态的心肺复苏、监护等抢救设备,并应具有必要时施行紧急外科处理的功能。第十一条急诊科应根据患者流量和专业特点设置观察床,收住需要留院观察的患者,观察床数量以医院床位数2-3%为宜。患者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2小时。第十二条急诊科应设有专门传呼(电话、传呼、对讲机)装置。有条件的医院可建立急诊临床信息系统,为医疗、护理、感染控制、医技、保障等部门及时提供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