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原理思考题复习资料

电化学原理思考题复习资料

电化学原理思考题答案

(注:我只做了老师要求做的)

第三章

1.自发形成的双电层和强制形成的双电层在性质和结构上有无不同?为什么?

2.理想极化电极和不极化电极有什么区别?它们在电化学中有什么重要用途?

答:当电极反应速率为0,电流全部用于改变双电层的电极体系的电极称为理想极化电极,可用于界面结构和性质的研究。理想不极化电极是指当电极反应速率和电子反应速率相等时,极化作用和去极化作用平衡,无极化现象,通向界面的电流全部用于电化学反应,可用作参比电极。

3.什么是电毛细现象?为什么电毛细曲线是具有极大值的抛物线形状?

答:电毛细现象是指界面张力随电极电位变化的现象。溶液界面存在双电层,剩余电荷无论带正电还是负电,同性电荷间相互排斥,使界面扩大,而界面张力力图使界面缩小,两者作用效果相反,因此带电界面的张力比不带电时小,且电荷密度越大,界面张力越小,因此电毛细曲线是具有极大值的抛物线形状。

4.标准氢电极的表面剩余电荷是否为零?用什么办法能确定其表面带电状况?

答:不一定,标准氢电极电位为0指的是氢标电位,是人为规定的,电极表面剩余电荷密度为0时的电位指的是零电荷电位,其数值并不一定为0;因为形成相间电位差的原因除了离子

双电层外,还有吸附双电层\偶极子双电层\金属表面电位。可通过零电荷电位判断电极表面带电状况,测定氢标电极的零电荷电位,若小于0则电极带正电,反之带负电。

5.你能根据电毛细曲线的基本规律分析气泡在电极上的附着力与

电极电位有什么关系吗?为什么有这种关系?(提示:液体对电极表面的润湿性越高,气体在电极表面的附着力就越小。)

6.为什么在微分电容曲线中,当电极电位绝对值较大时,会出现“平台”?

7.双电层的电容为什么会随电极电位变化?试根据双电层结构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型以解释。

8.双电层的积分电容和微分电容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9.试述交流电桥法测量微分电容曲线的原理。

10.影响双电层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答:静电作用和热运动。静电作用使符号相反的剩余电荷相互靠近,贴于电极表面排列,热运动使荷电粒子外散,在这两种作用下界面层由紧密层和分散层组成。

11.什么叫ψ1 电位?能否说ψ1电位的大小只取决于电解质总浓度而与电解质本性无关?ψ1 电位的符号是否总是与双电层总电位的符号一致?为什么?

答:距离电极表面d处的电位叫ψ1电位。不能,因为不同的紧密层d的大小不同,而紧密层的厚度显然与电解质本性有关,所以不能说ψ1 电位的大小只取决于电解质总浓度而与电解质本性无关。当发生超载吸附时ψ1 电位的符号与双电层总电位的符号不一致。

12.试述双电层方程式的推导思路。推导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13.如何通过微分电容曲线和电毛细曲线的分析来判断不同电位下的双电层结构?

答:

14.比较用微分电容法和电毛细曲线法求解电极表面剩余电荷密度的优缺点。

15.什么是特性吸附?哪些类型的物质具有特性吸附的能力?

答:溶液中的各种粒子还可能因非静电作用力而发生吸附称为特性吸附。大部分无机阴离子,部分无机阳离子以及表面活性有机分子可发生特性吸附。

16.用什么方法可以判断有无特性吸附及估计吸附量的大小?为

什么?

17.试根据微分电容曲线和电毛细曲线的变化,说明有机分子的特性吸附有哪些特点?

答:1、吸附发生在零电荷电位附近的一定电位范围内,而且表面活性有机分子的浓度越高,发生吸附的电位范围越宽,界面张力下降的越多。

2、零电荷电位正移负移视情况而定

3、界面张力下降,且浓度上升,下降的程度越大

4、浓度上升,微分电容下降,两侧出现电容峰值。

18.有机表面活性物质在电极上的特性吸附为什么有一定的吸附电位范围?无机离子发生特性吸附时,有没有一定的吸附电位范围?

答:这种变化是由于表面活性有机分子的介电常数通常比水小,而分子体积比水大得多而引起的。无机离子吸附主要发生在比零电荷电位更正的范围内,即发生在带异号电荷的电极表面。

19.利用电毛细曲线和微分电容曲线研究氢和氧的吸附时有什么困难?为什么?

20.试小结一下微分电容曲线上出现峰值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1.什么是零电荷电位?为什么说它不是电极绝对电位的零点?

答:零电荷电位指的是电极表面剩余电荷密度为0时的电位,其数值并不一定为0;因为形成相间电位差的原因除了离子双电层外,还有吸附双电层\偶极子双电层\金属表面电位。22.据你所知,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某一个电极体系的零电荷电位?

第四章

1、什么是电极的极化现象?电极极化的原因是什么?试用产生极化的原因解释阴极极化和阳极极化的区别

答:有电流通过时电极电位偏离平衡电位的现象叫。。。原因:电子运动速率大于电极反应单位时间内阴极还原反应来不及消耗流入的电子,造成电子在阴极积累,阴极电极电位比平衡电位更负,而当氧化反应来不及补充流出的电子,造成正电荷的积累,阳极的电极电位比平衡电位更正

2、极化有哪些类型?为什么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

答:极化分为浓差极化和电极极化,按照控制步骤的不同来分类,浓差极化:液相传质步骤成为控制步骤时引起的电极极化叫浓差极化。电极极化:电化学反应步骤成为控制步骤时引起的电极极化叫电极极化。

3、比较电解池和原电池的极化图,解释两者不同的原因。

答:(看图)原电池阴极为正极,阳极为负极,电解池刚好与之相反。

8、有人说。。。。。。。。

答:不对,平衡电位是指可逆电极的电位,必须先判断电极体系是否为可逆电极,若为非可逆电极,还需要根据稳定电位判断析出倾向。

9、假设。。。。

答:不对,电极过程中各单元的速度快慢时相对的,若通过搅拌使液相传质步骤速率大大增加,控制步骤会相应的改变,极化的类型可能改变,但仍会发生极化。

10、有人说。。。。

答:极化度。极化度表示电极极化的趋势,反映了电极过程进行的难易程度,极化度越大,电极极化的倾向越大,电极过程越不易进行。

11、名词解释

平衡电位:可逆电极的电极电位

标准电位:标准状态下的平衡电位

稳定电位:电荷交换速度平衡而物质交换速度不平衡时界面的电极电位

极化电位:有电流通过时离平衡电位的的电极电位

过电位:在一定电流密度下,电极电位偏离平衡电位的差值

电化学原理课程复习题

理论电化学复习题 1.当由诸分步步骤串联组成的电极过程达到稳态时,各分步步骤的进行速度应相同,但同 时,我们又说存在“最慢步骤”,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如何统一? 不矛盾。电极过程各个分部步骤是串联进行的,要想单独研究某一分部步骤,必须首先假定其它步骤进行的速度非常快,处于准平衡态,这样才能使问题得以简化。电极反应的速率大小取决于反应中受阻最大而进行最慢的步骤,最慢的步骤称速度控制步骤,其动力学特征就反应了整个电极过程的动力学特征。 当电极过程的进行速度达到稳态时,这些串联组成连续反应的各分步均以相同的净速度进行。但,各分步的反应活化能有大有小,相应的反应速率系数必然有小有大。对串联的电极过程来说,整个电极过程的速度受最慢步骤(活化能最大)控制,表现出该“最慢步骤”的动力学特征。 2.平衡电极电势是如何建立的,以C U│C U SO4(a=1)为例说明。 当电极体系处于平衡状态时,没有宏观净反应,但此时微观的物质交换仍然再进行,只是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速度相等.因此平衡电势下反应体系的ia和ic相等. Cu溶解趋势,Cu2+沉积趋势二者达到相平衡。 3.测量微分电容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双电层的微分电容可以被精确地测量出来。经典地方法是交流电桥法,所谓交流电桥法,就是在处于平衡电位或直流电极化地电极上叠加一个小振幅地交流电压,用交流电桥测量与电解池阻抗相平衡地串连等效电路地电容值和电阻值,进而计算出研究电极地双电层电容。微分电容是随电极电位和溶液浓度而变化的。在同一电位下,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微分电容值也增大。如果把双电层看成是平行板电容器,则电容增大,意味着双电层有效厚度减小,即两个剩余电荷层之间的有效距离减小。这表明,随着浓度的变化,双电层的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4.试分析双电层电容为什么等于紧密层电容和分散层电容的串联? 静电作用和粒子热运动的矛盾作用下,电极/溶液界面的双电层将由紧密层和分散层两部分 组成,即把双电层的微分电容看成是由紧密层电容C 紧和分散层电容C 分 串连组成的。

电化学原理思考题答案-北航李荻版

2、为什么不能测出电极得绝对电位?我们平常所用得电极电位就是怎么得到得? 答:电极电位就是两类导体界面所形成得相间电位,相间电位中得内电位就是无法直接测量 得,故无法直接测出电极得绝对电位,我们平常所用得电极电位都就是相对电极电位。 不对,虽然有电 位差,但就是没 有电流通过,所 以不能转化为 电能。

17、描述腐蚀原电池得特点所在。 ①阴、阳极区肉眼可分或不可分,或交替发生; ②体系不稳定稳定,腐蚀过程就是自发反应; ③只要介质中存在氧化剂(去极化剂),能获得电子使金属氧化,腐蚀就可发生; ④腐蚀得二次产物对腐蚀影响很大; ⑤电化学腐蚀离不开金属/电解质界面电迁移,电子由低电位金属或地区传荷到电位高得金属或地区,再转移给氧化剂; ⑥腐蚀电池包括阴极、阳极、电解质溶液与电路四部分,缺一不可; ⑦阴极、阳极反应相对独立,但又必须耦合,形成腐蚀电池; ⑧ia=ic , 无净电荷积累; ⑨腐蚀电池不对外作功,只导致金属腐蚀破坏得短路原电池.原电池与电解池

1.原电池与电解池得比较: 4.电解、电离与电镀得区别

对于我们所讨论得某一反应来说,zF为常数,故J与vr成正比。这就就是说,在电化学中总就是习惯于用电流密度来表示反应速度.由于在稳态下接续进行得各步骤速度都一样,所以在讨论液相传质等步骤时,也可用电流密度来表示它们得反应速度。因此,在电化学中实际上已经将电流密度变成反应速度得同义语了。 己知电极反应在25℃时得反应速度为0.1 A/cm2.根据各单元步骤活化能计算出电子转移步骤速度为1、04 X 10-2mol/m2s,扩散步骤速度为0、1 mol/m2s。试判断该温度下得控制步骤.若这一控制步骤得活化能降低了12kJ/mol,会不会出现新得控制步骤?[ 解〕因为电极反应速度可用电流密度表示,即J=nFv,所以对电子转移步骤,其反应速度可表示为j电子=nFv电子。已知n=1,故j电子=1x96500 x 1、 04 x10-2≈0、1A/cm2同理J扩散=nFv扩散 =1x96500x0、1=0、965A/cm2已知整个电极反应速度为0、 1 A/cm2,所以可判断速度控制步骤就是电子转移步骤。若电子转移步骤活化能降低12 kJ/mol,则根据v=K c exp(—W/RT) 式中,W为活化能,c为反应物浓度。设原来速度为v1。活化能降低后得速度为 v2,则v1=K c exp (—W1/RT) V2=K c exp(—W2/RT)=V1 exp(△W/RT)=1、04x10-2 exp(12x103/8、31x298)=1、32 mol/m2s 可见J’电子>>J扩散,速度控制步骤将发生变化。 4、电化学反应得基本动力学参数有哪些?说明它们得物理意义? 通常认为传递系数(α与β)、交换电流密度(j0 )与电极反应速度常数(K)为基本得动力学参数.①传递系数(α与β) 即表示电极电位对还原反应活化能与氧化反应活化能影响得程度,又称为对称系数;②交换电流密度( j0 ) 交换电流密

电化学原理部分思考题

第二章 1 电化学体系中包括哪些相间电位?有何不同 2 分析电化学反应和非电化学反应的氧化还原的区别 3 比较原电池,电解池和腐蚀电池之间的不同 1 电化学体系中包括哪些相间电位?有何不同 2分析电化学反应和非电化学反应的氧化还原的区别 答:电化学反应:不接触、不同地点、定向运动、电极电势、电能、可控制; 非电化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碰撞接触、同一地点、混乱运动、内能及活化能的比值、热效应。

3 比较原电池,电解池和腐蚀电池之间的不同

2020-3-16作业题-第三章 1 什么是电毛细现象,解释抛物线形状的电毛细曲线为什么具有极大值? 2 为什么双电层的电容会随电极电位变化? 3 理想极化电极和不极化电极的区别是什么? 1 什么是电毛细现象,解释抛物线形状的电毛细曲线为什么具有极大值? 答:对电极体系来说,界面张力不仅与界面层的物质组成有关,而且与电极电位有关。这种界面张力随电极电位变化的现象叫做电毛细现象。 由李普曼公式 ⑴如果电极表面剩余电荷等于零,即无离子双电层存在时,则有q=0。这种情况对应于电毛细曲线的最高点。 ⑵当电极表面存在正的剩余电荷时,q>0, σ? ??p 。这对应于电毛细曲线的左半部分(上升分 支)。在这种情况下,电极电位变正,界面张力减小。 (3)当电极表面存在负的剩余电荷时,q<0, σ? ??f 。相对于电毛细曲线的右半部分(下降 分支)。此时,随电极电位变负,界面张力也不断减小。 2. 为什么双电层的电容会随电极电位变化? 答:双电层结构的分散性随溶液浓度的增加和电极电位的绝对值而减小。双电层结构分散性的减小意味着它的有效厚度减小,因而界面电容值增大。 3. 理想极化电极和不极化电极的区别是什么? 答:当电极反应速率为0,电流全部用于改变双电层的电极体系的电极称为理想极化电极,可用于界面结构和性质的研究。理想不极化电极是指当电极反应速率和电子反应速率相等时,极化作用和去极化作用平衡,无极化现象,通向界面的电流全部用于电化学反应,可用作参比电极。

电化学原理思考题复习资料

电化学原理思考题复习资料 电化学原理思考题答案 (注:我只做了老师要求做的) 第三章 1.自发形成的双电层和强制形成的双电层在性质和结构上有无不同?为什么? 2.理想极化电极和不极化电极有什么区别?它们在电化学中有什么重要用途? 答:当电极反应速率为0,电流全部用于改变双电层的电极体系的电极称为理想极化电极,可用于界面结构和性质的研究。理想不极化电极是指当电极反应速率和电子反应速率相等时,极化作用和去极化作用平衡,无极化现象,通向界面的电流全部用于电化学反应,可用作参比电极。 3.什么是电毛细现象?为什么电毛细曲线是具有极大值的抛物线形状? 答:电毛细现象是指界面张力随电极电位变化的现象。溶液界面存在双电层,剩余电荷无论带正电还是负电,同性电荷间相互排斥,使界面扩大,而界面张力力图使界面缩小,两者作用效果相反,因此带电界面的张力比不带电时小,且电荷密度越大,界面张力越小,因此电毛细曲线是具有极大值的抛物线形状。 4.标准氢电极的表面剩余电荷是否为零?用什么办法能确定其表面带电状况? 答:不一定,标准氢电极电位为0指的是氢标电位,是人为规定的,电极表面剩余电荷密度为0时的电位指的是零电荷电位,其数值并不一定为0;因为形成相间电位差的原因除了离子 双电层外,还有吸附双电层\偶极子双电层\金属表面电位。可通过零电荷电位判断电极表面带电状况,测定氢标电极的零电荷电位,若小于0则电极带正电,反之带负电。 5.你能根据电毛细曲线的基本规律分析气泡在电极上的附着力与

电极电位有什么关系吗?为什么有这种关系?(提示:液体对电极表面的润湿性越高,气体在电极表面的附着力就越小。) 6.为什么在微分电容曲线中,当电极电位绝对值较大时,会出现“平台”? 7.双电层的电容为什么会随电极电位变化?试根据双电层结构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型以解释。 8.双电层的积分电容和微分电容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9.试述交流电桥法测量微分电容曲线的原理。 10.影响双电层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答:静电作用和热运动。静电作用使符号相反的剩余电荷相互靠近,贴于电极表面排列,热运动使荷电粒子外散,在这两种作用下界面层由紧密层和分散层组成。 11.什么叫ψ1 电位?能否说ψ1电位的大小只取决于电解质总浓度而与电解质本性无关?ψ1 电位的符号是否总是与双电层总电位的符号一致?为什么? 答:距离电极表面d处的电位叫ψ1电位。不能,因为不同的紧密层d的大小不同,而紧密层的厚度显然与电解质本性有关,所以不能说ψ1 电位的大小只取决于电解质总浓度而与电解质本性无关。当发生超载吸附时ψ1 电位的符号与双电层总电位的符号不一致。 12.试述双电层方程式的推导思路。推导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13.如何通过微分电容曲线和电毛细曲线的分析来判断不同电位下的双电层结构? 答: 14.比较用微分电容法和电毛细曲线法求解电极表面剩余电荷密度的优缺点。 15.什么是特性吸附?哪些类型的物质具有特性吸附的能力? 答:溶液中的各种粒子还可能因非静电作用力而发生吸附称为特性吸附。大部分无机阴离子,部分无机阳离子以及表面活性有机分子可发生特性吸附。 16.用什么方法可以判断有无特性吸附及估计吸附量的大小?为

电化学原理思考题答案解析

第三章 1.自发形成的双电层和强制形成的双电层在性质和结构上有无不同为什么2.理想极化电极和不极化电极有什么区别它们在电化学中有什么重要用途答:当电极反应速率为0,电流全部用于改变双电层的电极体系的电极称为理想极化电极,可用于界面结构和性质的研究。理想不极化电极是指当电极反应速率和电子反应速率相等时,极化作用和去极化作用平衡,无极化现象,通向界面的电流全部用于电化学反应,可用作参比电极。 3.什么是电毛细现象为什么电毛细曲线是具有极大值的抛物线形状 答:电毛细现象是指界面张力随电极电位变化的现象。溶液界面存在双电层,剩余电荷无论带正电还是负电,同性电荷间相互排斥,使界面扩大,而界面张力力图使界面缩小,两者作用效果相反,因此带电界面的张力比不带电时小,且电荷密度越大,界面张力越小,因此电毛细曲线是具有极大值的抛物线形状。 4.标准氢电极的表面剩余电荷是否为零用什么办法能确定其表面带电状况答:不一定,标准氢电极电位为0指的是氢标电位,是人为规定的,电极表面剩余电荷密度为0时的电位指的是零电荷电位,其数值并不一定为0;因为形成相间电位差的原因除了离子双电层外,还有吸附双电层\ 偶极子双电层\金属表面电位。可通过零电荷电位判断电极表面带电状况,测定氢标电极的零电荷电位,若小于0则电极带正电,反之带负电。 5.你能根据电毛细曲线的基本规律分析气泡在电极上的附着力与电极电位有什么关系吗为什么有这种关系(提示:液体对电极表面的润湿性越高,气体在电极表面的附着力就越小。)6.为什么在微分电容曲线中,当电极电位绝对值较大时,会出现“平台”7.双电层的电容为什么会随电极电位变化试根据双电层结构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型以解释。 8.双电层的积分电容和微分电容有什么区别和联系9.试述交流电桥法测量微分电容曲线的原理。10.影响双电层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答:静电作用和热运动。静电作用使符号相反的剩余电荷相互靠近,贴于电极表面排列,热运动使荷电粒子外散,在这两种作用下界面层由紧密层和分散层组成。11.什么叫ψ1电位能否说ψ1电位的大小只取决于电解质总浓度而与电解质本性无关ψ1电位的符号是否总是与双电层总电位的符号一致为什么 答:距离电极表面d处的电位叫ψ1电位。不能,因为不同的紧密层d的大小不同,而紧密层的厚度显然与电解质本性有关,所以不能说ψ1电位的大小只取决于电解质总浓度而与电解质本性无关。当发生超载吸附时ψ1电位的符号与双电层总电位的符号不一致。 12.试述双电层方程式的推导思路。推导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13.如何通过微分电容曲线和电毛细曲线的分析来判断不同电位下的双电层结构答:14.比较用微分电容法和电毛细曲线法求解电极表面剩余电荷密度的优缺点。15.什么是特性吸附哪些类型的物质具有特性吸附的能力答:溶液中的各种粒子还可能因非静电作用力而发生吸附称为特性吸附。大部分无机阴离子,部分无机阳离子以及表面活性有机分子可发生特性吸附。

电化学原理复习资料

电化学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思考题 1、第一类导体和第二类导体存有什么区别? 答:区别:载流子的不同。第一类导体载流子为物体内部自由电子或空穴,第二类导 体的载流子为正负离子。 特别注意:①不要略去空穴,②部分同学指出载流子在各自导体间导电过程牵涉化学 变化。这就是不对的,只有在两类导体界面上传达时才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2、什么是电化学体系?你能举出两p三个实例加以说明吗?答:电化学体系是指由 两类不同导体组成的,是一种在电荷转移时不可避免地伴随有物质变化的体系。 实例:①镀锌的电解池,其外电路就是由第一类导体共同组成的,而电解质就是由第 二类导体共同组成,在负极上出现水解反应(zn和oh-丧失电子的反应),在负极上出现 还原成反应(zn2+和h+得电子的反应。②丹尼尔电池,其外部电路时由第一类导体共同组成,而溶液就是由第二类导体共同组成,其阳极上出现还原成反应,阴极上出现水解反应。特别注意:①例子无法写下得过分直观,必须具体内容表明。②“阳”、“阳”的字迹一 定写下确切。 4、能不能说电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为什么? 请问:无法。因为电化学反应就是出现在电化学体系中的,并充斥存有电荷的迁移的 化学反应。而水解还原成反应则就是所指在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具备适当的滑行变化的 化学反应。 注意:强调电化学体系,电化学反应要在两类导体组成的体系中发生反应。而氧化还 原反应则没有导体类型的限制。 6、影响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因素存有哪些?为什么? 答:①电解质溶液的几何因素。对单位体积溶液,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离子在电场 作用下迁移的路程和通过的溶液截面积有关,这同单位体积金属导体受其长度和横截面积 的影响类似。 ②离子运动速度。离子运动速度越大,传达电量就越快,导电能力就越弱。离子运动 速度又受离子本性、溶液总浓度、温度、溶剂粘度等的影响。

物理化学 电化学思考题

电化学思考题(请判别对错,并简单说明原因) 1.通常把溶解在水或其它溶剂中具有电离性质的物质称为电解质(-) 2.离子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凡是离子都带有电荷,因此它在溶液中的移动现象称为离子的电迁移现象.(-) 4.在电迁移过程中,溶液中正、负离子传递的电量恰等于流过电极的电量.(-) 5.离子淌度或离子电迁移率即为离子的运动速率(-) 6.使用法拉第定律需注意温度和压力的条件(-) 7.若在通电的电解质溶液中正、负离子的移动速率不同,电荷不同,则他们分担导电任务的百分数也不相同(+) 8.因为溶液是电中性的,溶液中正负离子所带的电量相等,所以正负离子的迁移数也相等.(-) 9.离子的迁移数与离子迁移的速率成正比,当温度、浓度及某正离子的运动速率为一定时,其迁移数也一定.(-) 10.离子的迁移数是指该离子分担导电任务的分数,同一种离子在不同电解质中 的迁移数总是相同(-) 11.溶液中所有正负离子的迁移数之和必定是1.(+) 12.在温度、电位梯度相同的情况下,无限稀释的氯化钾、氯化氢、氯化钠三种 溶液中,氯离子的运动速率相同,但氯离子的迁移数不同(+) 13.对只含有单一电解质所电离的正负离子溶液,离子的淌度越大 ,其迁移数也 越大;但在混合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淌度大的其迁移数不一定也大.(+) 14.一定温度下的稀溶液,电解质摩尔电导率随溶液浓度减少而减少。(-) 15.对于强电解质水溶液,其电导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16.在水溶液中,带有相同电荷数的离子,其离子半径越大,则其迁移率和离子 的摩尔电导率越小。(-) 17.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与其价数有关,价数越高,离子的摩尔电导率越小,反之亦 然.(-) 18.离子独立运动定律是指溶液中每一种离子是独立移动的,不受其他离子的影 响.(-) 19.浓度极稀的强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与其浓度的平方根成直线关系。(+)

电化学原理思考题答案

电化学原理思考题答案 (注:我只做了老师要求做的) 第三章 1.自发形成的双电层和强制形成的双电层在性质和结构上有无不同?为什么? 2.理想极化电极和不极化电极有什么区别?它们在电化学中有什么重要用途? 答:当电极反应速率为0,电流全部用于改变双电层的电极体系的电极称为理想极化电极,可用于界面结构和性质的研究。理想不极化电极是指当电极反应速率和电子反应速率相等时,极化作用和去极化作用平衡,无极化现象,通向界面的电流全部用于电化学反应,可用作参比电极。 3.什么是电毛细现象?为什么电毛细曲线是具有极大值的抛物线形状? 答:电毛细现象是指界面张力随电极电位变化的现象。溶液界面存在双电层,剩余电荷无论带正电还是负电,同性电荷间相互排斥,使界面扩大,而界面张力力图使界面缩小,两者作用效果相反,因此带电界面的张力比不带电时小,且电荷密度越大,界面张力越小,因此电毛细曲线是具有极大值的抛物线形状。 4.标准氢电极的表面剩余电荷是否为零?用什么办法能确定其表面带电状况? 答:不一定,标准氢电极电位为0指的是氢标电位,是人为规定的,电极表面剩余电荷密度为0时的电位指的是零电荷电位,其数值并不一定为0;因为形成相间电位差的原因除了离子双电层外,还有吸附双电层\偶极子双电层\金属表面电位。可通过零电荷电位判断电极表面带电状况,测定氢标电极的零电荷电位,若小于0则电极带正电,反之带负电。 5.你能根据电毛细曲线的基本规律分析气泡在电极上的附着力与电极电位有什么关系吗?为什么有这种关系?(提示:液体对电极表面的润湿性越高,气体在电极表面的附着力就越小。) 6.为什么在微分电容曲线中,当电极电位绝对值较大时,会出现“平台”? 7.双电层的电容为什么会随电极电位变化?试根据双电层结构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型以解释。 8.双电层的积分电容和微分电容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9.试述交流电桥法测量微分电容曲线的原理。 10.影响双电层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答:静电作用和热运动。静电作用使符号相反的剩余电荷相互靠近,贴于电极表面排列,热运动使荷电粒子外散,在这两种作用下界面层由紧密层和分散层组成。 11.什么叫ψ1 电位?能否说ψ1 电位的大小只取决于电解质总浓度而与电解质本性无关?ψ1 电位的符号是否总是与双电层总电位的符号一致?为什么? 答:距离电极表面d处的电位叫ψ1电位。不能,因为不同的紧密层d的大小不同,而紧密层的厚度显然与电解质本性有关,所以不能说ψ1 电位的大小只取决于电解质总浓度而与电解质本性无关。当发生超载吸附时ψ1 电位的符号与双电层总电位的符号不一致。 12.试述双电层方程式的推导思路。推导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13.如何通过微分电容曲线和电毛细曲线的分析来判断不同电位下的双电层结构? 答: 14.比较用微分电容法和电毛细曲线法求解电极表面剩余电荷密度的优缺点。 15.什么是特性吸附?哪些类型的物质具有特性吸附的能力? 答:溶液中的各种粒子还可能因非静电作用力而发生吸附称为特性吸附。大部分无机阴离子,部分无机阳离子以及表面活性有机分子可发生特性吸附。 16.用什么方法可以判断有无特性吸附及估计吸附量的大小?为什么? 17.试根据微分电容曲线和电毛细曲线的变化,说明有机分子的特性吸附有哪些特点?

电化学原理思考题答案-北航李荻版

电化学原理思考题答案-北航李荻版 2.为什么不能测出电极的绝对电位?我们平常所用的电极电位是怎么得到的? 答:电极电位是两类导体界面所形成的相间电位,相间电位中的内电位是无法直接测量的,故无法直接测出电极的绝对电位,我们平常所用的电极电位都是相对电极电位。 不对,虽然有电位差,但是没有电流通过,所以不能转化为电能。 17、描述腐蚀原电池的特点所在。 ①阴、阳极区肉眼可分或不可分,或交替发生;②体系不稳定? 稳定,腐蚀过程是自发 反应;③只要介质中存在氧化剂 (去极化剂),能获得电子使金属氧化,腐蚀就可发生; ④腐蚀的二次产物对腐蚀影响很大; ⑤电化学腐蚀离不开金属/电解质界面电迁移,电子由低电位金属或地区传荷到电位高的 金属或地区,再转移给氧化剂; ⑥腐蚀电池包括阴极、阳极、电解质溶液和电路四部分,缺一不可;⑦阴极、阳极反应 相对独立,但又必须耦合,形成腐蚀电池; ⑧ia=ic ,无净电荷积累;⑨腐蚀电池不对外作功,只导致金属腐蚀破坏的短路原电池。原电池和电解 池 1.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比较: 装置实例原电池电解池原理形成条件使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作定向移动,从而 形成电流。这种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①电极:两种不同的导体相连; ②电解质溶液:能与电极反应。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 应的过程叫做电解。这种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①电源;②电极 (惰性或非惰性);③电解质(水溶液或熔化态)。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由外电源 决定:阳极:连电源的正极;阴极:连电源的负极;阴极:Cu2+ +2e- = Cu (还原 反应)阳极:2Cl--2e-=Cl2↑ (氧化反应)电源负极→阴极;阳极→电源正极电源 正极→阳极;阴极→电源负极电能→化学能①电解食盐水(氯碱工业);②电镀(镀铜);③电冶(冶炼Na、Mg、Al);④精炼(精铜)。电化腐蚀不纯金属,表面潮湿 因原电池反应而腐蚀有电流产生电化腐蚀>化学腐蚀使较活泼的金属腐蚀析氢腐蚀 水膜酸性较强 2H+ + 2e-==H2↑ Fe -2e-==Fe2+ 发生在某些局部区域内电镀受直流电 作用用电解的方法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金属或合金阳极 Cu -2e- = Cu2+ 阴极 Cu2++2e- = Cu 反应类型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由电极本身性质决定:电极名称正极:

电化学原理思考题答案解析

电化学原理思考题答案解析 第三章 1.自发形成的双电层和强制形成的双电层在性质和结构上有无不同?为什么?2.理想极化电极和不极化电极有什么区别?它们在电化学中有什么重要用途?答:当电极反应速率为0,电流全部用于改变双电层的电极体系的电极称为理想极化电极,可用于界面结构和性质的研究。理想不极化电极是指当电极反应速率和电子反应速率相等时,极化作用和去极化作用平衡,无极化现象,通向界面的电流全部用于电化学反应,可用作参比电极。 3.什么是电毛细现象?为什么电毛细曲线是具有极大值的抛物线形状? 答:电毛细现象是指界面张力随电极电位变化的现象。溶液界面存在双电层,剩余电荷无论带正电还是负电,同性电荷间相互排斥,使界面扩大,而界面张力力图使界面缩小,两者作用效果相反,因此带电界面的张力比不带电时小,且电荷密度越大,界面张力越小,因此电毛细曲线是具有极大值的抛物线形状。 4.标准氢电极的表面剩余电荷是否为零?用什么办法能确定其表面带电状况?答:不一定,标准氢电极电位为0指的是氢标电位,是人为规定的,电极表面剩余电荷密度为0时的电位指的是零电荷电位,其数值并不一定为0;因为形成相间电位差的原因除了离子双电层外,还有吸附双电层\ 偶极子双电层\金属表面电位。可通过零电荷电位判断电极表面带电状况,测定氢标电极的零电荷电位,若小于0则电极带正电,反之带负电。 5.你能根据电毛细曲线的基本规律分析气泡在电极上的附着力与电极电位有什么关系吗?为什么有这种关系?(提示:液体对电极表面的润湿性越高,气体在电极表面的附着力就越小。) 6.为什么在微分电容曲线中,当电极电位绝对值较大时,会出现“平台”?7.双电层的电容为什么会随电极电位变化?试根据双电层

电化学原理思考题答案

电化学原理思考题答案

第三章 1.自发形成的双电层和强制形成的双电层在性质和结构上有无不同?为什么? 2.理想极化电极和不极化电极有什么区别?它们在电化学中有什么重要用途?答:当电极反应速率为0,电流全部用于改变双电层的电极体系的电极称为理想极化电极,可用于界面结构和性质的研究。理想不极化电极是指当电极反应速率和电子反应速率相等时,极化作用和去极化作用平衡,无极化现象,通向界面的电流全部用于电化学反应,可用作参比电极。 3.什么是电毛细现象?为什么电毛细曲线是具有极大值的抛物线形状? 答:电毛细现象是指界面张力随电极电位变化的现象。溶液界面存在双电层,剩余电荷无论带正电还是负电,同性电荷间相互排斥,使界面扩大,而界面张力力图使界面缩小,两者作用效果相反,因此带电界面的张力比不带电时小,且电荷密度越大,界面张力越小,因此电毛细曲线是具有极大值的抛物线形状。 4.标准氢电极的表面剩余电荷是否为零?用什么办法能确定其表面带电状况?答:不一定,

16.用什么方法可以判断有无特性吸附及估计吸附量的大小?为什么? 17.试根据微分电容曲线和电毛细曲线的变化,说明有机分子的特性吸附有哪些特点? undefined 答:1、吸附发生在零电荷电位附近的一定电位范围内,而且表面活性有机分子的浓度越高,发生吸附的电位范围越宽,界面张力下降的越多。 2、零电荷电位正移负移视情况而定 3、界面张力下降,且浓度上升,下降的程度越大 4、

浓度上升,微分电容下降,两侧出现电容峰值。18.有机表面活性物质在电极上的特性吸附为什么有一定的吸附电位范围?无机离子发生特性吸附时,有没有一定的吸附电位范围?答:这种变化是由于表面活性有机分子的介电常数通常比水小,而分子体积比水大得多而引起的。无机离子吸附主要发生在比零电荷电位更正的范围内,即发生在带异号电荷的电极表面。 19.利用电毛细曲线和微分电容曲线研究氢和氧的吸附时有什么困难?为什么? 20.试小结一下微分电容曲线上出现峰值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1.什么是零电荷电位?为什么说它不是电极绝对电位的零点? 答:零电荷电位指的是电极表面剩余电荷密度为0时的电位,其数值并不一定为0;因为形成相间电位差的原因除了离子双电层外,还有吸附双电层\偶极子双电层\金属表面电位。 22.据你所知,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某一个电极体系的零电荷电位?第四章 1、什么是电极的极化现象?电极极化的原因是什么?试用产生极化的原因解释阴极极化和阳极极化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