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三次科技革命时期1

对比三次科技革命时期1
对比三次科技革命时期1

浅谈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的英、德、美、中各国发展轨迹

[摘要] 通过讲述三次科技革命,英、德、美、中等国的发展给今天的中国政府,各阶层的人民带来深层次的反思,我们的政府应做好正确的引领作用,营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和个人发展的良好环境,外构建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关键词]工业革命;英国取得先机;德国后来居上;美国占尽良机;中国错失良机。

工业革命,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革开始,引起各国社会形态的剧变,随之引起世界格局发生重大的变化。从十八世纪至今,先后经历了四次科技革命,各国由于国情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探寻每次科技革命中西方大国和中国的不同发展道路,给今天中国的发展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英、中

第一次工业革命约经过了一百年左右,从英国开始迅速扩展到欧美及全世界,核心技术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主要工业部门有纺织业、采煤业、金属冶炼业、交通运输业、机器制造业等。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的国际地位衰落,英国和法国等国的国际地位提高。由于中、英两国的国情不同,故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当中,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规模有很大差异,综合国力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英国首先爆发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长达几个世纪的圈地运动,大批农民涌进城市转化为工人阶层,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农业资本发达;国际贸易繁荣、国内交通发达;煤铁等资源丰富;相对宽松的宗教政策吸引了大批富有创造能力的胡格诺教徒;长期的对外殖民扩张,在亚、非、拉建立了广大的殖民地,到18世纪中成为世界最大殖民帝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英国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第一,近代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兴城市迅速发展,如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国家初步实现工业化;第二,工业霸主地位的确立。19世纪中,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煤、铁、纺织品产量超过法、德、美三国总和。资本输出、机器制造业、造船业发达,世界工业垄断地位更加巩固;第三,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确立。英国在全世界殖民地面积达2250万平方千米,人口达2.5亿,成为世界上当之无愧的日不落帝国。

中国错失良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清王朝走向了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仅处于手工工场阶段,新经济发展水平远没有达到足以分解封建生产关系的程度,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腐朽的封建制度,内重农抑商、外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经济依然在封建农业经济的道路上缓慢前行,新的经济结构没有能够成为社会的主流,中国的发展已远远落伍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近代初,两次鸦片战争惨败,扼杀了中国自主发展的道路,被动地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各种不利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中国未能有效抓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良机,近代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有限。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与德、中

第二次科技革命相较第一次科技革命而言,时间大大缩短。科技在这次工业革命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产生了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飞机制

造、通讯业等新兴工业部门,波及全世界。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世界格局再次大洗牌,英、法两国的国际地位衰落,美、德两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由于德、中两国的国情不同,特别是对新的科技成果利用程度不同,故经济发展的规模和程度差异很大。

德国强国地位的确立:德国通过王朝战争,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完成了国家的大统一,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和国内市场;普法战争胜利,获得50亿法郎的赔偿,借助外力完成了资本的积累;阿尔萨斯和洛林丰富的煤、铁等能源提供了新的动力;德国政府和企业家特别重视新技术的应用,更多的发展新兴工业,采用新能源,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两次工业革命幸运的在德国交叉进行。新兴工业部门:第一,电子工业。20世纪初,出现电子总公司和西门子公司两大电子工业集团;第二,机器制造更新换代加快。70年代,更新换代数量大幅度增加。经济到90年代迅速发展,其中电动机、内燃机和造船业等部门发展异常迅速。19世纪最后30余年,建立起了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生产仅次于美国,雄居欧洲第一。

中国再次错失良机:晚清政府有幸赶上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末班车。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民用工业,建立了几支在当时的东亚乃至世界较为强大的近代海军,创立了一批近代学堂,派出了一批近代留学生,正式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但封建专制体制、衙门式管理、不利的社会环境,决定了洋务派走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道路行不通;虽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但由于自身的资本、技术和管理等基础非常薄弱,且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钳制,自始至终没有出现如德国一样快速发展的局面;列强的侵略本质,决定对中国的态度是采用各种手段遏制中国强大,例如战争、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瓜分中国、以华制华等。中国依然错失了此次科技革命发展的良机,近代经济发展依然很有限。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美、中

第三次科技革命相较前两次科技革命而言,科技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更新速度更快,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更大,产生了电子工业、核工业、航空工业、激光工业、信息产业等一批新兴产业,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的时期,其影响范围更广,规模更大。欧洲英、德等大国的国际地位衰落,美、苏等大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由于美、中两国的实际情况不同,对这次科技革命的科技成果重视和利用程度也不尽相同,两国发展的轨迹有很大差异。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第一,利用国家的综合实力大力开拓世界市场,建立了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第二,政府和企业有效的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进成果,发展新兴产业,提高劳动生产力,科技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最活跃因素;第三,采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模式,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不断调整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在一些基础工业和公用事业中推行国有化政策,以保证社会的安定,引领私营企业发展前沿性的新兴产业。第四,政府积极推行福利型社会政策,调节和缓和各种社会矛盾,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第五,政府采取各种办法,吸纳和引进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和人力保障。新建的工业部门主要有原子能的运用,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明与应用。计算机方面,自美国人莫克莱1945年制成计算机,现在已发展到第五代;航天方面,自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以来,已实现了六次登月飞行,旅行者一、二号已进入银河系。美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中国又一次错失良机: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对中国采取孤立、包围和封锁的政策,中、美之间出现了20多年的对抗状态,这使中国丧失了正常的科技交流和快速发展的国际环境;建国后形成并且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埋下了隐患;十年“文革”左倾错误,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各种不利因素,使中国再次失去此次科技革命的良机,近现代化虽然有较大发展,但仍远远落伍于世界。在近现代以来三次科技革命中,中国由于滞后的体制,不利的社会因素,帝国主义的侵略、敌视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屡失机遇,没有迎来高速发展的春天。

纵观三次科技革命,英、德、美、中等国的发展给今天的中国政府,各阶层的人民带来深层次的反思。以史为鉴,面对当今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的第三、第四次科技革命,我们的政府确应做好正确的引领作用,内营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和个人发展的良好环境,外构建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我们的各级科研机构及企业单位,确应在科技、人才、创新、资本等方面,做出一定的努力;我们的各阶层的人民,确应在教育救国、实业兴国、科技富国等发面,尽以匹夫之力。

三次工业革命对比

1、背景条件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2)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 (3)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 (4)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5)国外市场扩大。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 (2)全球扩张,美、德、意、日等国的统一,使国内市场扩大; (3)近代自然科学突破性的发展,并迅速转为生产技术。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科学理论的突破; (2)“二战”期间和战后对科技的迫切需要。 2、、特点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发生于英国,后发展到法、美、德、意等国; (3)发明者多数为劳动者,发明成果多为生产实践的总结;(4)出现新兴的工业部门:棉纺织业、机 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2)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3)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 (4)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5)出现新兴的工业部门:电力、钢铁、化学、电讯、汽车、石油等工业。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第三次科技革命涌现出大量的科技成果,其规模、深度和影响,远超过前二次科技革命; (2)大大加快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额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3)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4)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相比最大的不同点: 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 3、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的比较: 相同点: (1)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①第一次: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第二次: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③第三次: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 ①第一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 阶级的出现;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②第二次: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 义阶段。 ③第三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人们的衣食住 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3)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 ①第一次: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步形成,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②第二次: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 的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改变。东西方联系更加密切,但差距进一步 拉大; ③第三次: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不同点: (1)从社会环境看:前两次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第三次开始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 (2)从发明者看:第一次主要是劳动者凭借经验,后两次多是科学家,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取得的

对比三次科技革命时期1

浅谈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的英、德、美、中各国发展轨迹 [摘要] 通过讲述三次科技革命,英、德、美、中等国的发展给今天的中国政府,各阶层的人民带来深层次的反思,我们的政府应做好正确的引领作用,营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和个人发展的良好环境,外构建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关键词]工业革命;英国取得先机;德国后来居上;美国占尽良机;中国错失良机。 工业革命,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变革开始,引起各国社会形态的剧变,随之引起世界格局发生重大的变化。从十八世纪至今,先后经历了四次科技革命,各国由于国情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探寻每次科技革命中西方大国和中国的不同发展道路,给今天中国的发展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英、中 第一次工业革命约经过了一百年左右,从英国开始迅速扩展到欧美及全世界,核心技术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主要工业部门有纺织业、采煤业、金属冶炼业、交通运输业、机器制造业等。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的国际地位衰落,英国和法国等国的国际地位提高。由于中、英两国的国情不同,故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当中,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规模有很大差异,综合国力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英国首先爆发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长达几个世纪的圈地运动,大批农民涌进城市转化为工人阶层,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农业资本发达;国际贸易繁荣、国内交通发达;煤铁等资源丰富;相对宽松的宗教政策吸引了大批富有创造能力的胡格诺教徒;长期的对外殖民扩张,在亚、非、拉建立了广大的殖民地,到18世纪中成为世界最大殖民帝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英国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第一,近代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兴城市迅速发展,如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国家初步实现工业化;第二,工业霸主地位的确立。19世纪中,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煤、铁、纺织品产量超过法、德、美三国总和。资本输出、机器制造业、造船业发达,世界工业垄断地位更加巩固;第三,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确立。英国在全世界殖民地面积达2250万平方千米,人口达2.5亿,成为世界上当之无愧的日不落帝国。 中国错失良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清王朝走向了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仅处于手工工场阶段,新经济发展水平远没有达到足以分解封建生产关系的程度,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腐朽的封建制度,内重农抑商、外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经济依然在封建农业经济的道路上缓慢前行,新的经济结构没有能够成为社会的主流,中国的发展已远远落伍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近代初,两次鸦片战争惨败,扼杀了中国自主发展的道路,被动地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各种不利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中国未能有效抓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良机,近代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有限。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与德、中 第二次科技革命相较第一次科技革命而言,时间大大缩短。科技在这次工业革命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产生了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飞机制

从三次工业革命看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从三次工业革命看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1级七年儿科宋跃 1103018 【摘要】科学技术发展为人类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工具,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三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无产阶级,城市化进程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无产阶级更加壮大,对社会的影响力也更大,城市化水平更高。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制造业、能源等领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关键词】工业革命无产阶级城市化可再生能源互联网 从原始社会的茹毛饮血、使用打制石器、钻木取火,到农耕时代使用铁器、家庭生产自给自足,到18世纪蒸汽机带动的资产阶级的萌芽与发展,19世纪电力驱动下资本进入垄断时代,再到如今信息技术使得地球浓缩成一个小小的“村庄”,人类社会的发展,真可以用“日新月异,沧海桑田”来形容。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更新。科学技术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甚至可以说,科学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历史前进的轨迹,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一、蒸汽时代的工人阶级出现和城市化开始 现在普遍认为,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1765年)的发明和应用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从那以后,以蒸汽机为主要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始蓬勃发展。工业革命由若干技术发明群构成,主要有纺织机械技术群、蒸汽动力技术群、冶金采矿技术群、交通航运技术群和机械加工金属制造技术群。这些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的发展积累了资本,同时也使的许多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被迫进入工厂工作,为工厂主打工。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财富急剧增加,但是也更加集中。一小部分人(工厂主)占有社会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过着奢侈的生活,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大的劳动者却无法享受劳动的成果。当时工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很多人不得不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却仍然难以维持基本生活。在这种情形下,工人们开始联合起来,与资本家进行斗争,维护自己的权利。一些工人认为是机器导致了他们的悲惨处境,于是有了1811年反对机械化的“卢德运动”。无产阶级诞生了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此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正是在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巨大发展的背景之下。同时,大量人口集中在一起,从事非农业生产,现代意义的城市开始出现。但是那时候的城市可不是一个“宜居之地”。由于城市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城市的道路、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等系统还远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整个城市道路泥泞,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总之,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一

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 技革命一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 武穴市龙坪中学朱勇胜 [教学课题] 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内容] 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观察和分析图表类型材料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引导学生简单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认识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影响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概括知识,并能够对所提供的社会现象有一定的思考。 觉悟方面:引导学生树立科教兴国思想,能够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比较资本主义社会三次科技革命的联系和区别 培养初步分析和解决图表类型材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 资本主义社会三次科技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和解决图表类型材料的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课型] 自学训练课 [教学方法] 自学辅导法 情境教学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简单列举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的情况,强化学生对科技革命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提示:适当补充瓦特和蒸汽机、爱迪生和电灯、计算机和空间科学等有关知识,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促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有一个新的认识。) 2展示课题: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 二训练

A 知识训练 1学生填写《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提示:要求学生填写《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中的兴起时间、别称、发源地、内容、标志部分) 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 2指导学生认真整理所填写的图表1中的知识,纠正不足之处。 B 能力训练 1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图表1《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 (提示: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分析图表1,请学生说说刚才是怎样观察和分析图表1《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的。) 2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图表类型材料的基本方法。 (提示:引导学生得出分析图表一般是横看和竖看,我们不妨称之为横竖法。) 3提高解决图表类型材料能力的训练。 训练一: 图表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特点及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涉及面非常广泛。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标志。着重叙述了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工程技术尤其是基因工程技术的进展。第二,与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第三,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本课的知识贴近现代生活,而且清晰明了,主要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多设计一些学生讨论的话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标精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教材分析】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课本编排在世界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之中。从其内容的性质来说是属于科技内容的范畴。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二战后整个世界的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的变化无不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第三次科技革命成为二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 【学情分析】 学生学过了前两次科技革命,对科技革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与认识,这是学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但是学生缺少对三次科技革命内在联系和整体的把握。对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存在一种片面化的认识。这些问题必须在这节课中提出和重新认识。

世界史上三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世界史上三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山东成武二中历史组盛昌华274200 世界史上曾进行了三次大的科技革命,下面我们就把这三次科技革命对比一下。 一、开始时间及标志性事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的英国,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创造了“手摇珍妮纺纱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70年左右,以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电动机、合成化工等部门的技术革新为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标志,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技术。 二、兴起的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于英国,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之提供了政治前提;圈地运动为之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贩卖黑奴、对外掠夺为之积累了大量的资本;手工工场时期的自然科学的发展,为之提供了技术条件;“日不落帝国”的建立,为之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这也直接导致了工业革命的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有:1、19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确立,为之提供了政治保障;2、第一次工业革命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自然科学成就日益突出;3、结束分裂和实行改革的国家开辟了国内市场;4、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列强的侵略,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有: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为之提供了相当稳定的国际环境;各国纷纷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技的迫切需要;并且这一时期科技理论也有了重大突破。 特征不同:1、从发源地看和国家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开始向其它国家漫延;第二、第三次几乎同时开始于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2、从发明者看,第一次主要是富有经验的技师和工匠,他们凭借经验和技能为先导,发明成果多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和第三次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都是在精确的自然研究的基础上取得的。所以第一次科学与技术没有真正结合,但第二次和第三次科学与技术结合的程度越来越紧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从突破口看,第一次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交以重工业为突破口,第三次以军备工业为突破口。3、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第一次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第二次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第三次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生物时代”、“航天时代”等。4、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第一次使资本主义进入了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第二次使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时代,第三次使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以后还要变化)。5、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对于前两次工业革命,有一个很大的影响,它造成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 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同点有:1、都受到了本国统治者的重视和保护。各国政府保护和鼓励科技的发明,激发了发明者研究创造的积极性。2、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的发展都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共有四个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

时间 前提制度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18C60S-19C中期19C70S-19C末 20C 初20C40S-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普遍确 民主制形成潮流 立 殖民掠夺、海外贸易、工厂资金 背 景条件 资金 技术 劳动 力 市场 资源 环境 殖民掠夺、海外贸易 积累 投资全球化手工工场技术和经验的积累 科学理论新发现、科学与技术紧 科技创新日新月异 密结合 圈地运动提供自由劳动力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劳动力、人才跨国流动广阔海外殖民地更为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市场经济蓬勃发展 主要成就 新兴产业 主要特点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组织形 式 产业结构 社会结构 经济思想 生活方式 世界市场 影 世界经济格局 响世界政治形 势消极影响 对中国 科技未在中国附 发展的原因

珍尼纺纱机、 水力纺纱机、 骡 机、 发电机、电动机、长距离输变电技术、 水利织布机、瓦特改良蒸汽机、 内燃机、电灯、电车、电话、电报、 全方位 蒸汽轮船( 1807)、 电影、化学合成材料、炼钢技术等 蒸汽机车 ( 1814)等 采矿、煤、机器制造、交通运 输 电力、石油、化工、汽车、航空 信息、航天、生物工程、 棉纺织业 原子能 主要靠经验积累,科学与技术没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科学、技术、生产结合空 前 有真正结合; 科学与生产相互促进; 紧密,三者高度互动; 主要在英国进行,其他国家进 程 多个国家同时进行,一些国家交叉 进 更多国家参与科技创新; 缓慢; 行 科技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技术创新呈“连锁反应” 极大提高,进入“蒸汽时代” 迅猛发展,进入“电气时代” 高速跨越, 进入“信息时 代” 工业资产阶级掌权,资本主义制 垄断出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 国 国家垄断—国际垄断 度巩固 主义阶段过渡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垄断组织出现 跨国公司产生 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增加, 重工业比重上升,城市化更快发展 第三产业兴起; 城市化 高速 城市化较快发展 (重化工业) 发展 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 业 对立更趋明显 中产阶级兴起 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工作、出行等方面发生重大变 化 衣食住行、家务、业余生活等发生很 学习、工作、购物、交往 等 大变化 方面发生巨大变化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 经济全球化 英国长过经济霸主,是“世界 工 美国独霸到资本主义世界 美德崛起,超过英法 三足鼎立 (经济全球化、 区 厂” 域集团化) 欧美列强加紧对外扩张,使东方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狂潮,欧洲 形 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 从属于西 方 成两大政治、军事集团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资源浪费 全方位污染、 网络负面 效应 政治:两次鸦片战争导致中国 的 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 政治: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 潮, 与性质、对外政策等发生巨变; 救亡图存运动兴起,维新变法运 动、 引发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清政府推行 新中国成立后至 70 年 代, 经济:近代工业产生;被迫卷入 “新政”和预备立宪。 我国的科技取得了举世瞩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 经济:列强资本输出,扩张加剧;民 目的成就; 随着改革开 放的 步解体。 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自然经济进一 进行,中国的科技结出累 累 思文:开眼看世界;西学东渐; 步瓦解;社会生活变迁。 果实 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 思文:实业救国思潮;新文化运动; 生;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 社会生活进一步变化。 新篇》。 洋务派引进西方科技的根本目的是维 政局动荡, 如内战;建国 后, 实行专制统治; 对外实行闭关锁 没有发展科技的和平环 境, 护封建统治;西方列强不愿意看到中 国政策; 经济结构没有发生大的 帝 国 主义 的敌 视和 封 锁; 国强大,通过发动战争和输出资本掠 变化 “左”倾错误的影响 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三次科技革命专题表格

专题七:三次科技革命

二、变式巩固,拓展完善 1、现代家庭中许多家用电器的功率计算单位是“瓦特”,这是为了纪念英国机械师瓦特。他的成就是() A、发明“珍妮机” B 、改良蒸汽机 C、制成火车机车 D 、设计内燃机 2、第二次科技革命中诞生的,促进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的工具是() A.轮船 B.飞机 C .火车机车 D电子计算机 3、2005年,山东省首架飞机在滨州成功下线,这让我们想起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的制造者 A德国的卡尔.本次 B、美国的莱特兄弟 C、美国的福特 D、英国的史蒂芬孙 4、王兰同学查找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有关资料,发现了下面的数据表 表格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A.国家政策的调整 B。对外投资的增加 C.经济危机的打击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5、每次技术革命中,都出现了一些新名词。下列名词的出现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直接有关的是() A.坦克 B.工厂 C .无线电 D.互联网 6、下列人物中,不可能坐火车旅行的是() A.达芬奇 B.恩格斯 C.马克思 D.列宁 7、下列用于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其出现先后顺序是 A、水力——电力——蒸汽 B、水力——蒸汽——电力 C、蒸汽——水力——电力 D、电力——水力——蒸汽 8、 (左图)弗朗西斯柯林斯博士宣布人类基因组序列绘制成功 这幅图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哪一领域的成就() A、原子能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 C、计算机网络技术 D、航天技术 (右图)人类登上月球

这幅图反映人类取得哪一项科学技术的成就() A、原子能技术 B、航天技术 C、电子计算机技术 D、生物工程技术 9.(2008 滨州)十八世纪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全球变暖、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领略科技进步成果,举例说明科技改善人类生活。 (2)有人说“科技是一柄双刃剑”,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请你就如何减少科技的负面影响,提一点建议。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材料二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并且归根结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江泽民《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武起来》 回答: 1)材料一、二的共识是什么? (2)根据材料回答你怎样看待国际间的竞争? (3)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应对新的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试题 一、在世界近现代史上,有过三次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直到今天,我们仍在享受着科技所带来的成果,感受着科学技术在推动历史发展过程中神奇而巨大的力量。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三次工业革命相继把人类历史带入了什么时代?你能分别说出它们都有哪些成就吗?(各举2例) 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成果有火车、汽船、珍妮机等。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成果有汽车、飞机、电话等。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成果有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基因工程等。 (2)这些成就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又给人类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 如空气污染、交通堵塞,资源过度开采等。 (3)请你谈谈如何从自身做起尽量减少这些负面影响?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形成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使用环保产品,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等。 二、阅读下列材料: A B C D E F G 1、按要求填写序号: (1)属于第一次科技革命发明创造成就的有;这次科技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2)属于第二次科技革命发明创造成就的有;在这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中国资产阶级开展了哪些活动? (3)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发明创造成就的有;这次科技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发展机遇,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以来,我国是如何抓住这次机遇的? 2、为B提供动力的是机 为E提供动力的是机 F的发明者被称为“发明大王”,他是D的出现促使网络的出现,是人类进入社会,D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 3、有人说:“科技是一柄双刃剑”。谈谈你就如何发挥科技的优势,减少科技的负面影响 谈谈自己的看法? 正面影响:科技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使学习交往、联系变得更加密切,并将人类的步伐带到了宇宙空间。 负面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出现了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等困扰人类的问题。 看法:我们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科技人才,坚持科教兴国。但同时也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提高环保意识,用科技造福人类。(言之有理即可) 4从三次科技革命中我们得到的相同认识用一句话概为 三、阅读下列三幅图,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 请回答:

两次工业革命全面对比总结(紧密复杂版)

两次工业革命全面对比总结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含义 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中,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生产领域中、社会领域中都引起根本性变化。 二、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1、前提 1688年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 2、条件 ①劳动力——圈地运动为其提供了自由的劳动力。 ②资本——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等活动,积累大量资本 ③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市场——“日不落”殖民帝国的建立,海外贸易市场扩大(直接和必要条件) 三、工业革命的进程 1、工业革命开始——标志 机器的发明和使用——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问世 2、工业革命进入新阶段(工业革命的关键)——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1)动力革新: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机器的普及和发展。(2)交通运输的发展:美国人富尔顿——汽船;英国人史蒂芬孙——蒸汽机车。 3、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 1840年前后,大机器工业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 4、工业革命的拓展 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等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②政治上:资产阶级的殖民扩张(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非拉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推销商品,掠夺原料); ③社会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变,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④文化方面: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思想的传播。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生条件: A、政治前提:19世纪50、6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下来。 B、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理论基础: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理论重大突破如电磁理论、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如金属冶炼工艺的创新,为新的工业革命的形成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D、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为新的工业革命准备了市场条件; E、资本:大量积累的资本为工业集中和资本集中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也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资本。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 (1)电力的广泛使用: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与此同时,电动机也制造出来。电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电力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随后,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不久,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也研制成功。

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一

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 武穴市龙坪中学朱勇胜 [教学课题] 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内容] 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观察和分析图表类型材料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引导学生简单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认识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影响 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概括知识,并能够对所提供的社会现象有一定的思考。 觉悟方面:引导学生树立科教兴国思想,能够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学重点] 比较资本主义社会三次科技革命的联系和区别 培养初步分析和解决图表类型材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 资本主义社会三次科技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和解决图表类型材料的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课型] 自学训练课 [教学方法] 自学辅导法 情境教学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简单列举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的情况,强化学生对科技革命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提示:适当补充瓦特和蒸汽机、爱迪生和电灯、计算机和空间科学等有关知识,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促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有一个新的认识。) 2展示课题: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 二训练 A 知识训练 1学生填写《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提示:要求学生填写《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中的兴起时间、别称、发

源地、内容、标志部分) 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时间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19世纪最后几十年20世纪40年代 别称产业革命或工业革命电力革命新科技革命 发源地英国欧洲美国 内容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业 劳动 电力作为新能源,广 泛使用,人类由蒸汽 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 和空间科学技术的发 明和应用 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运 用电力的普遍应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 和空间科学技术的发 明 影响生 产 力 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 产力的迅猛发展,创造 出以往社会都无法比拟 的巨大的社会财富 生产力突飞猛进发 展,推进了资本主义 大工业蓬勃发展和社 会经济高速增长 带来了生产工具根本 变革、扩展了劳动对 象的范围,促进了劳 动者素质的提高 生 产 关 系 使欧洲主要国家的资本 主义制度在工业革命完 成后最终确立起来(或 巩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 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发生变化,出现了 垄断和垄断组织,垄 断的出现是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变化的具体 体现,(或使资本主 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 展到垄断阶段) 迫使垄断资产阶级不 得不对生产关系进行 局部(或使垄断资本 与国家政权相结合, 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 结 论 使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趋激化,最终必将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 表明的道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启示1)必须重视科技进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必须适时调整生产关系中某些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之适应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2指导学生认真整理所填写的图表1中的知识,纠正不足之处。 B 能力训练 1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图表1《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 (提示: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分析图表1,请学生说说刚才是怎样观察和分析图表1《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的。)2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图表类型材料的基本方法。 (提示:引导学生得出分析图表一般是横看和竖看,我们不妨称之为横竖法。) 3提高解决图表类型材料能力的训练。 训练一: 美国总统大选年1936年1952年1972年1980年1992年1996年2000年 耗资(美元)1400万 1.4亿4亿10亿15亿24亿30亿 (选自黑龙江·2001年中考) 1)引导学生采用横竖法分析图表2。 2)引导学生结合图表1来认真观察和分析图表2。 (提示: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图表2反映了美国总统大选耗资随着年份的增加不断地增长。教育学生观察图表类型的材料要注意现象的发展和变化。) 训练二: (选自浙江绍兴·2001年中考) 1引导学生采用横竖法分析图表3。 2引导学生结合图表2来认真观察和分析图表3。 (提示: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并随着年份的增加在不断减少,图表类型的材料有多种多样;观察和分析图表类型的材料:1可以使用横竖法;2要注意现象的变化和发展;3要辨别图表材料的标题和标注等。) C 觉悟提高 1能力方面的点拨 5000 1000 3000 2000 4000 6000 1949 1999 2030 (年份) 注: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立方米)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变化状况 图表1 图表2 图表3

三次工业革命特点

特点 1、首先发生在英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 2、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 3、大机器生产代替例如工场手工业,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与广泛建立 2、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3、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4、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 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的时期 特点 1、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与技术结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有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影响 1、生产力迅猛发展 2、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割据发生改变。 特点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 影响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3、推动了国际经济割据的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三次工业革命均未对中国的经济现代化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展时,中国处于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闭关锁国;鸦片战争后,洋务派虽然学习西方科技,创办近代企业,但没有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政局动荡不定,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但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国内长期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和“左”倾错误不断发展;国家长期受到资本主义阵营的孤立、封锁、包围。此外,从三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规律来看,谁的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的越好,谁将会成为世界的中心,也可能成为某次战争的发起国(两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英国,二次大战中的德国,以及二战后的美国与苏联)

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

三次工业革命与xx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国未能把握住发展机遇的原因及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原因: (1)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未能充分发展。 (2)政治: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3)思想:统治阶级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4)文化:文化专制统治阻碍科技和思想的解放发展。 (5)外交:闭关锁国阻碍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正常交流。 影响: (1)英国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主权丧失,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冲击了中国落伍的经济体制和思想观念;洋务派开始引进西方优秀的科学技术和机器,创办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思想界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促使中国人关注现实、探求救国救民之路。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未能把握住发展机遇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 原因: (1)内因: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主权不断沦丧;洋务运动只引进西方优秀的技术和机器,没有改变落伍的封建制度。(2)外因: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大大加深;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 影响: (1)帝国主义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经济上资本输出,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2)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3.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国未能把握住发展机遇的原因 原因: (1)中国处于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和建国后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中国没有发展优秀科技的环境。 (2)建国后好久,“左”的思想日渐危机,没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对教育没有高度重视,失去了发展机会。 4.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下的中国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增强。 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各国经济的互补,加入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但同时又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我国应该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以积极的姿态加入,趋利避害。 (三)、经济格局演变下的xx关系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与生产力的发展相伴随,经历了由欧洲中心(英国)——美国中心——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发展过程。经济格局的演变往往是伴随着大国实力的对比变化而演变的,体现了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背景下的英国、美国和日本关系的变化更是复习备考的重点。 1.新航路的开辟~1945年:欧洲长期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中心 (1)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对意大利、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经济地位产生了影响。 (2)两次工业革命对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及经济地位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