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

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
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

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1938)

---------------------------------------------------------

?

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1.Barnard,1886-1961)是西万现代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他早年就学于蒙特赫蒙学院,19O6-1909年在哈佛大学读完了全部经济学课程,因缺少实验学科的学分而未获得学位,后来却由于他在研究企业组织的性质和理论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得到过7个荣誉博士学位,他于1909年进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工作,1927年起担任新泽西贝尔电话公司总经理,一直到退休。他对组织管理工作的极大热情还使他自愿参与了许多社会组织的活动。他帮助制定过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政策,在新泽西紧急救济队、新泽西感化院、联合劳务组织担任过领导职务。1948-1952年担任洛克菲勒基金会董事长。他还是一个出色的钢琴演奏家,担任过美国新泽西巴赫协会主席。

巴纳德在漫长的工作经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并深入分析现代管理的特点,写出了许多重要着作。其中最有名的是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被誉为美国现代管理科学的经典着作。该书连同他10年后出版的《组织与管理》是其系统组织理论的代表作,是其毕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他将社会学概念应用于分析经理人员的职能和工作过程,并把研究重点放在组织结构的逻辑分析上,提出了一套协作和组织的理论。他认为,社会的各级组织包括军事的、宗教的、学术的、企业的等多种类型的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的系统,它们都是社会这个大协作系统的某个部分和方面。这些协作组织是正式组织,都包含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联系。所有的正式组织中都存在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保持秩序和一贯性所不可缺少的,而非正式组织是提供活力所必须的。两者是协作中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所有的协作行为都是物的因素、生物的因素、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这些不同因素的综合体。

一个协作系统是由相互协作的许多人组成的。个人可以对是否参与某一协作系统作出选择,这取决于个人的动机包括目标、愿望和推动力,组织则通过其影

响和控制的职能来有意识地协调和改变个人的行为和动机。对于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不一致,巴纳德提出了“有效性”和“能率”两条原则。当一个组织系统协作得很成功,能够实现组织目标时,这个系统就是“有效性”的,它是系统存在的必要条件。系统的“能率”是指系统成员个人目标的满足程度,协作能率是个人能率综合作用的结果。这样就把正式组织的要求同个人的需要结合起来,这在管理思想上是一个重大突破。

经理人员的作用就是在一个正式组织中充当系统运转的中心,并对组织成员的活动进行协调,指导组织的运转,实现组织的目标。经理人员的主要职能有三个方面:

(1)提供信息交流的体系;

(2)促成个人付出必要的努力;

(3)规定组织的目标。

一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赖于组织内部平衡和外部适应。

管理的艺术就是把内部平衡和外部适应综合起来。巴纳德用了“感觉”、“ 判断”、“感知”、“协调”、“平衡”、“ 相称”等词语来表述管理过程。

经理人员作为企业组织的领导核心,必须具有权威。权威是存在于正式组织内部的一种“秩序”,是个人服从于协作体系要求的愿望和能力。要建立和维护一种既能树立上级权威,又能争取广大“不关心区域”群众的客观权威,关键在于能否在组织内部建立起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有效的信息交流沟通(对话)系统,这一系统既能保证上级及时掌握作为决策基础的准确信息,又能保证指令的顺利下达和执行。要维护这种权威,身处领导地位的人必须随时掌握准确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同时还需要组织内部人员的合作态度。巴纳德对信息交流沟通(对话)系统的主要要素进行了探讨,他们对于大型组织(企业集团)建立权威至关重要。

组织的有效性取决于个人接受命令的程度。巴纳德分析个人承认指令的权威

性并乐于接受指令的四个条件:

1、他能够并真正理解指令;

2、他相信指令与组织的宗旨是一致的;

3、他认为指令与他的个人利益是不矛盾的;

4、他在体力和精神上是胜任的。

经理人员不应滥用权威,发布无法执行或得不到执行的命令。

巴纳德在《组织与管理》一书中再次突出强调了经理人员在企业组织与管理中的重要领导作用,从五个方面精辟地论述了“领导的性质”这一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带根本性的问题。

1、构成领导行为的四要素:确定目标,运用手段,控制组织,进行协调。

2、领导人的条件:平时要冷静、审慎、深思熟虑、瞻前顾后、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紧急关头则要当机立断,刚柔相济,富有独创精神。

3、领导人的品质:活力和忍耐力、当机立断、循循善诱、责任心以及智力。

4、领导人的培养和训练:通过培训增强领导人一般性和专业性的知识,在工作实践中锻炼平衡感和洞察力,积累经验。

5、领导人的选拔:领导人的选择取决于两种授权机制——代表上级的官方授权(任命或免职),代表下级的非官方授权(接受或拒绝),后者即被领导者的拥护程度是领导人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领导人选拔中最重要的条件是其过去的工作表现。

巴纳德在组织管理理论方面的开创性研究,奠定了现代组织理论的基础,后来的许多学者如德鲁克、孔茨、明茨伯格、西蒙、利克特等人都极大地受益于巴纳德,并在不同方向上所发展。

对于经理人员,尤其是将一个传统的组织改造为现代组织的经理人员来说,巴纳德的价值尤其突出。因为传统的组织偏重于非正式组织和非结构化的决策与沟通机制,目标也是隐含的,要将其改造为现代组织,就必须明确组织的目标、权力结构和决策机制,明确组织的动力结构即激励机制,明确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机制。这三个方面是现代组织的柱石;同时在转变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利用非正式组织的力量。这一点对我国当前的企业改革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组织理论

论文题目:简述巴纳德对组织理论发展的贡献 简述巴纳德对组织理论发展的贡献 哈尔滨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对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 Barnard)的组织理论的介绍,来阐述巴纳德的组织理论的先进性和重要性,以此证明巴纳德对组织理论发展的贡献。 切斯特巴纳德是现代组织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他独创的提出了组织理论的概念,在切斯特巴纳德之前的组织理论学家,通常是将组织理论中的人看成是“经济人”,即组织中的人一切以利益为主,他们将人看成是机械的,认为人就应该无条件的服从组织,而不应该有自己的观点。 而巴纳德则认为,人并不是完全的以经济利益为目的,同时人有非经济利益的需要,同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些观点与看法,并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实行。而在此时,由于人们往往不能够同时实现自己的观点,不能同时的满足自己的需求,而需要解决的问题达不到共识,此时,便产生了组织。而人们为了使自己的行为能够达到组织的要求时,就会产生一致的行动,这时,便形成了组织人格。 巴纳德对组织理论发展的最主要贡献一是组织协作体系设计理论,二是组织平衡理论两方面。对于组织协作体系设计理论来说,首先就是让组织中的成员能够共同协作完成某项任务,其次就是如何使组织中的成员形成一个体系,也就是说如何让组织中的成员自愿主动的共同完成同一个目标,在这里要学会的就是协作,要有协作的意图,组织是由人组成的,组织的目标是需要成员完成的,也因此协作的意愿就十分的重要。巴纳德认为,组织中的成员协作的意愿越高,就也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快速实现,而协作就必然意味这一些人要妥协自己的想法,遵从整体的意图,这时就存在这成员的协作的个人牺牲,这种牺牲可能是物质上的也有可能是精神上的,这时就需要对这部分成员进行一定的补偿,这种补偿不一定要用物质,也可以通过精神上的满足,有利于协作的进行。 对于组织平衡理论来说,巴纳德提出了一个组织平衡的关键性问题,就是组织要向组织中的成员提供的诱因大于或是等于组织成员的贡献,即贡献≤诱因,其中,这里的诱因可以经济诱因,也可以是非经济诱因,通常情况下,当组织提供给成员的诱因大于成员所作的贡献时,成员就会有协作的意愿,这时组织就会达到平衡,有利于组织的发展。但是当成员认

社会体系理论

社会系统理论综述 摘要:社会系统理论的创始人巴纳德认为组织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 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活动或效力的系统,即组织就是一个协作的系统。这是社会系统理论的最主要观点。本文从创始人的生平开始,介绍社会系统理论的六大重点理论。关键词:巴纳德协作社会系统理论一、社会系统理论概述西方当代管理理论中的社会系统理论的创始人:切斯特·巴纳德(1886-1961),生于美国的麻省。他于1906-1909年期间读完了哈佛大学的经济学课程, 但因他不愿去读实验学科而没有取得学位。但是, 以后在他的一生中,他由于在研究组织的性质和理沦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得到了七个荣誉博士学位。他于1909年进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统计部工作, 并于1927年起多年担任规模庞大的美国新泽西贝尔电话公司的总经理。他在组织方面的无限热情使他自愿参加许多其他组织的工作。他帮助利连撤午制定了原子能委员会的政策。他还在下列组织中工作过:新泽西紧急救济局、新泽西感化院、联合服务组织任主席三年、洛克菲勒基金会任董事长四年,并且是新泽西巴哈会社的主席。他主要是通过自学成为专家的。他的代表作是《经理人员的职能》。社会系统理论认为, 组织是一个协作的系统。巴纳德把组织定义为“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 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活动或效力的系统” 。这个定义适用于军事的、宗教的、学术性的、工商业的、互助会的各种类型的组织。系统有各种级别) 一个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或子系统是较低级的系统, 由许多系统组成的整个社会是高级的系统。各种类型的组织之间的差异在于其物质的和社会的环境、所包

含成员的数量和种类、成员向组织提供贡献的基础。组织由人组成, 而这些人的活动是互相协调的, 因而成为一个系统。一个系统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对特, 因为其每一个组成部分是以一定方式同其他的每一个组成部分相关连的。二、社会系统理论的六大重点1、巴纳德认为, 组织的知识和经验包含着各有用途且相互补充的三种类型: 一是有关巴纳德认为, 巴纳德认为组织的知识和经验包含着各有用途且相互补充的三种类型: 特定情况下的具体行为的经验和知识。这种类型的行为具有习惯性、无意识的反应性和适特定情况下的具体行为的经验和知识应性。要获得这种行为的知识, 就需要个人去亲身经验。二是有关特定组织的实践方面的经验。虽然有些组织对其结构、管理策略、规章制度和行为模式做了明文规定, 但仍存在很多“不成文的法规” 。对于前者可以借助各种文件、书面案卷来认识, 对于后者则“主要是靠密切观察和体验来了解” 每个组织都有自家的特有语言或行话,要获得一个特定组织的有效。的实际知识, 只有在该组织从事实际工作后才有可能。三是有关超越具体组织的普遍通用的知识和经验。巴纳德认为, 西蒙在这一方面为我们做出了重要贡献。事实上, 巴纳德在这一点上是过于谦虚了, 他本人就在探索组织理论的普遍性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巴纳德一直有一个强烈的追求, 那就是既相信存在普遍性, 又相信可以认识这种普遍性并进而建构起一门普遍性的组织科学。组织的实质是“有意识地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量的一个体系。 2、组织的实质是“有意识地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量的一个体系。巴纳德既” 不赞成法约尔将组织看成是由物质和人所组成的观点, 认为

2018年4月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试卷及答案解释

2018年4月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试卷及答案解释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现代管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107)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笞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l 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首开管理定义先河的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

A.科学管理理论、双因素理论和人群关系理论构成 B.强化理论、科层组织理论和双因素理论构成 C.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和科层组织理论构成 D.强化理论、科层组织理论和人群关系理论构成 6.波特竞争战略理论提出的企业基本战略是 A. 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蓝海战略 B.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滔、专一化战略 C.蓝海战略、平均成本战略、专一化战略 D.差异性战略、专一化战略、平均成本战略7.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匿学者彼得·圣吉,他于l990年出版了 A.《第五项修炼》 B.《企业再造》 C.《经理人员的职能》 D.《竞争战略》8.近代人事品位分类制度始于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9.决策理论学派提出的决策准则是 A.最优准则 B.满意准则

C.理性准则 D.非理性准则 10.在决策过程中,只能以得票超过半数的方案为择定的决策方案,其适用的决策规则是 A.全体一致规则 B.相对多数规则 C.简单多数规则 D.绝对多数规则11.在决策体制中,负责确定决策目标的是 A.决策中枢系统 B.决策咨询系统 C.决策信息系统 D.决策执行系统12.基于古典管理理论,主张实行严密的组织控制来实施管理的观点来自于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复杂人假设 D.自我实现人假设13.根据管理方格理论,在九等分方格图上,(1.1)位置属于 A.任务型领导 8。贫乏型领导 C.俱乐部型领导 D.战斗集体型领导14.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当下属的平均成熟程度处于不成熟阶段时,应采取的领导 类型是 A.高工作低关系 B.高工作高关系 C.低工作高关系 D.低工作低关系

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

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1938) --------------------------------------------------------- ? 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1.Barnard,1886-1961)是西万现代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他早年就学于蒙特赫蒙学院,19O6-1909年在哈佛大学读完了全部经济学课程,因缺少实验学科的学分而未获得学位,后来却由于他在研究企业组织的性质和理论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得到过7个荣誉博士学位,他于1909年进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工作,1927年起担任新泽西贝尔电话公司总经理,一直到退休。他对组织管理工作的极大热情还使他自愿参与了许多社会组织的活动。他帮助制定过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政策,在新泽西紧急救济队、新泽西感化院、联合劳务组织担任过领导职务。1948-1952年担任洛克菲勒基金会董事长。他还是一个出色的钢琴演奏家,担任过美国新泽西巴赫协会主席。 巴纳德在漫长的工作经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并深入分析现代管理的特点,写出了许多重要着作。其中最有名的是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被誉为美国现代管理科学的经典着作。该书连同他10年后出版的《组织与管理》是其系统组织理论的代表作,是其毕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他将社会学概念应用于分析经理人员的职能和工作过程,并把研究重点放在组织结构的逻辑分析上,提出了一套协作和组织的理论。他认为,社会的各级组织包括军事的、宗教的、学术的、企业的等多种类型的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的系统,它们都是社会这个大协作系统的某个部分和方面。这些协作组织是正式组织,都包含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联系。所有的正式组织中都存在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保持秩序和一贯性所不可缺少的,而非正式组织是提供活力所必须的。两者是协作中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所有的协作行为都是物的因素、生物的因素、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这些不同因素的综合体。 一个协作系统是由相互协作的许多人组成的。个人可以对是否参与某一协作系统作出选择,这取决于个人的动机包括目标、愿望和推动力,组织则通过其影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00107]《现代管理学》真题及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现代管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107)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O.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题干】提出了著名的管理七职能论,即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的美国学者是()。 【选项】 A.法约尔 B.古立克 C.厄威克 D.德鲁克 【答案】B 【解析】古利克将法约尔有关管理过程的论点加以展开,提出了有名的管理七职能论。取其每种职能英文词的首字而称作POSDCoRB,即Planning(计划)、Organising(组织)、Staffing(人事)、Directing(指挥)、Coordinating(协调)、Reporting(报告)、Budgeting(预算)。 【考点】管理与管理学 2.【题干】与私人产品相比较,纯粹的公共产品的特点是()。 【选项】 A.排他性、可分割性 B.非排他性、不可分割性 C.排他性、不可分割性 D.非排他性、可分割性 【答案】B 【解析】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它们具有不可分割性、非市场性、非排他性; 公共管理所提供的服务常常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私人产品具有可分割性、排他性特点,可以用价值计算、价格衡量。 【考点】管理与管理学-管理概述 3.【题干】罗伯特·欧文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首次提出了()。

第十讲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第十讲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理论 一、生平概述 出生: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Barnard,1886-1961),美国人,是西方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期管理思想作出卓越贡献的学者之一。 求学:他早年就学于蒙特赫蒙学院,1906-1909年在哈佛大学读完了全部经济学课程,但因缺少实验学科的学分而未获得学位,后来却由于他在研究企业组织的性质和理论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得到过7个荣誉博士学位。 实践中的管理者与:他于1909年进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前十年主要从事参谋工作,此后开始担任直线人员的领导职务,1927年起担任新泽西贝尔电话公司总经理,一直到退休。 自学成才的管理学专家:漫长的管理工作经历使巴纳德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与此同时,巴纳德也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管理学专家。他多遍阅读了意大利社会学家维尔弗雷多·帕雷托、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和美国管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等人的原著。并将他们的理论应用于组织问题的研究。他结合自己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从这些知名管理学家著作中吸取的理论知识,深入分析现代管理的特点,尤其是分析了现代管理中的组织问题,写出了许多重要著作(见教材P162-163)。 积极的社会活动家:巴纳德对组织管理工作的极大热情还使他自愿参与了许多社会组织的活动。例如:他帮助制定过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政策,在新泽西紧急救济队、新泽西感化院、联合劳务组织担任过领导职务。1948-1952年担任洛克菲勒基金会董事长。他还是一个出色的钢琴演奏家,担任过美国新泽西巴赫协会主席。 代表性著作:巴纳德的著作中最有名的是其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一本书被誉为美国现代管理科学的经典著作。该书连同他10年后出版的《组织与管理》是其系统组织理论的代表作,是其毕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在这些著作中,巴纳德将社会学概念应用于分析经理人员的职能和工作过程,并把研究重点放在组织结构的逻辑分析上,建立了一个有关组织的定义和概念的逻辑体系。提出了一套协作和组织的理论。 二、巴纳德系统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巴纳德理论的总体特征是组织论的行政管理理论,即以组织为基础分析和说明管理的职能和过程。其理论结构为:个体假设---协作行为和协作系统理论---组织理论---管理理论。巴纳德开创的组织管理理论研究,揭示了管理过程的基本原理。经西蒙、马奇等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管理学领域的组织管理流派。 1.指出组织的本质是一个协作系统 在巴纳德之前,人们总把组织看作是一种僵硬的结构,只注意到正式组织中的职责,分工和权力结构,因而比较机械、孤立。 而巴纳德认为,日常生活中政府机构、军队、企业、学校、医院等正式组织实体,都是

系统自组织理论

第四章系统的自组织 自组织是系统科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复杂系统演化时出现的一种现象。 1. 自组织与他组织 1.1 组织 ①动词:按照一定目的、任务和形式加以编制,组织是一个过程; ②名词:组织过程所形成的结构。 1.2 特点 ①组织结构相对于组织前的状态讲,其有序程度增加,对称性降低,相互位置关系确定,例:砖头——房屋,人员——团队。 ②组织过程是系统发生质变的过程,是系统有序程度增加的过程。系统演化两种方式: 量变:数量的积累,函数关系式不变(倘若存在)。 质变:根本性质的变化,状态变量个数、函数关系都可能发生改变。 1.3 分类 ①他组织 系统外有一组织者,整个系统的组织行为按照组织者的目的、意愿进行,在组织者的设计、安排、协调下,系统完成组织行为,实现组织结构,平时讲的组织大多是这一类。根据系统“死或活”(是否包含人),他组织称为控制(系统中不包含人)或管理(系统中包含人),这两者都涉及到反馈。正反馈起到激励作用,负反馈起稳定作用。 ②自组织 系统外不存在组织者,系统在一定外界条件下,“自发地”组织起来,形成一定的结构,如蚂蚁、蜜蜂的群组织。 从效果上看,他组织和自组织现象一样,都是系统达到了一定的目的,区别在于达到目的的原因不同。对于他组织,原因在于系统之外。例,全班人员排序(体重或身高),孩子搭积木、插塑;而自组织其直接原因在于系统的内部,与外界无关。例,物种进化是由系统内部基因的遗传和突变功能造成的。1.4 环境的作用 任何系统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存在,离开了环境,系统失去了存在、演化的可能性,哲学上讲“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指系统的环境,外因和内因缺一不可。例,鸡孵蛋(内因,鸡蛋;外因,适宜的温度)。系统对环境的依赖性,随着环境的变化,系统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例,“水的沸点是1000C”对或错?严格地讲,此话错!因为没有指明外界环境的压力。“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0C”,而随着周围环境的压力变化,水的沸点也相应变化,高山上水的沸点低于1000C。物理学中讨论的各种相变、月球上的“尺短钟长”现象都显示了环境的作用。 1.5 区分他组织、自组织 系统与环境的划分是相对的,所以区分他组织与自组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组织:通过简单分析,找出某种因素对系统演化有影响,并可确定相互之间控制与响应(即输入与输出)的关系,通过划分系统与环境,则将此因素划在系统之外。例,天气的好坏控制了庄稼收成的高低。也有人把输入、输出关系已经确定的系统称为他组织。 自组织:无法确定外界的环境条件如何影响系统组织状态的出现,无法分析相互之间的控制与响应关系,则把该因素或者划在系统之内,或者当成某种外界条件,此时称为自组织。同样,将输入确定、输出

组织理论的发展

组织理论的发展 系统的组织理论出现于19世纪末,组织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组织理论、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系统权变组织理论三个主要时期,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组织现象和组织管理进行了研究。 一、传统和古典的组织理论 1、科学管理学派的组织观 此派以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为代表。泰勒一生发表许多管理论著,最有影响的是《科学管理原理)》。他提出许多与组织管理有关的思想,这些思想是: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 (2)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3)实行刺激性工资制度,实行“差别计件制”,按组织成员的绩效来支付报酬,鼓励竞争。 (4)将组织的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 (5)实行职能工长制。 (6)实行组织控制的例外原则。 泰勒以其毕生的精力,在美国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的革命。泰勒提出的这些概念与思想为整个古典管理理论奠定了基础,泰勒的许多思想为以后的管理学派所采纳。科学管理的精神是永存的。 2、行政管理学派的组织观 20世纪前半期出现的行政管理学派是从宏观上探讨组织管理的知识体系。这派的代表人物是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的法国人法约尔。作为管理实践家和管理理论家,法约尔—生著述颇多,著有《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国家在管理上的无能——邮政与电讯》、《公共精神的觉醒》等著作和《管理的一般原则》、《管理职能在事业经营中的重要性》、《国家管理理论》等论文。法约尔的主要贡献在于其在吸收科学管理学派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组织管理的原则,这些原则是: (1)实行专业分工。 (2)权力与责任相一致。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指导。 (6)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利益。 (7)理想的工作报酬。 (8)权力集中。 (9)等级链。

巴纳德的管理思想

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 Barnard,1886-1961): 生平简介: 1886年出生于美国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天生高度近视 15岁成绩优异的他辍学,并宣称他的铁匠外祖父能够给他提供学校所能提供的一切 辍学后从事钢琴调音师的工作,期间自学希腊语,对音乐的爱好使他成为一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1906年考入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掌握了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 1909年哈佛毕业,由于无法参加学校要求的自然科学考试,没有拿到学士学位。 1909年进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工作,前期负责翻译和研究不同国家的电话收费制度。 AT&T快速发展成为美国的电话垄断企业,社会开始对私营通信业议论纷纷,AT&T面临着由私营转变为国营模式的危机,巴纳德运用各种欧洲语言,查找研究欧洲电信市场上的价格和成本数据,以翔实的资料和严谨的论证,说明民营电信能够为民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为AT&T的生存奠定了根基,随后他受到了公司的重用。 1922年,被提拔为宾夕法尼亚贝尔公司总裁,随后升任副总裁 1927年,AT&T创办子公司----新泽西贝尔公司,任命巴纳德为总裁 1938年,巴纳德出版了著名的《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奠定了他的大师地位。 巴纳德在贝尔公司的经营上却不太如意。当其他兄弟公司都已经广泛开始使用自动拨号电话时,他通过精确的计算,认为只有在大型城市,自动交换机从成本效益上才是划算的。所以,他的公司坚持采用人工接线。也许,在他的内心里,认为接线员亲切的应答声要比冷冰冰的机器拨号音优美得多。1947年,接线员的一次罢工使他的公司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公司的财务状况开始走下坡路,巴纳德永远离开了贝尔,到洛克菲勒基金会工作。有的学者认为,正是巴纳德对组织协作和凝聚力的深刻理解,使他忘记了利润目标和公司经营的应有位置,或者说,他是一个理想家而不是实践家。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担任新泽西州减灾委员会总监; 1942年巴纳德创立了联合服务组织公司并出任总裁; 由于巴纳德在组织理论方面的杰出贡献,他最终获得了七个荣誉博士学位

自组织原理

自组织原理结课论文 摘要:一般来说,组织是指系统内的有序结构或这种有序结构的形成过程。德国理论物理学家H.Haken认为,从组织的进化形式来看,可以把它分为两类:他组织和自组织。如果一个系统靠外部指令而形成组织,就是他组织;如果不存在外部指令,系统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地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就是自组织。自组织现象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中都普遍存在。一个系统自组织功能愈强,其保持和产生新功能的能力也就愈强。例如,人类社会比动物界自组织能力强,人类社会比动物界的功能就高级多了。 关键词:八个自组织原理 正文: (一)涌现原理:所谓涌现原理,通常是指多个要素组成系统后,出现了系统组成前单个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质,这个性质并不存在于任何单个要素当中,而是系统在低层次构成高层次时才表现出来,所以人们形象地称其为“涌现”。系统功能之所以往往表现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就是因为系统涌现了新质的缘故,其中“大于部分”就是涌现的新质。系统的这种涌现性是系统的适应性主体之间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涌现是一种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渡,是在微观主体进化的基础上,宏观系统在性能和机构上的突变,在这一过程中从旧质中可以产生新质。 “系统科学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原理,就是系统结构和系统环境以及它们之间关联关系,决定了系统整体性和功能。也就是说,系统整体性与功能是内部系统结构与外部系统环境综合集成的结果,也就是复杂性研究中所说的涌现(E-mergence)。”涌现过程是新的功能和结构产生的过程,是新质产生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活的主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自下而上式、自发性,涌现性是自组织必备的和重要特征。 (二)非线性原理:所有已知系统,当输入足够大时,都是非线性的。因此,非线性系统远比线性系统多得多,客观世界本来就是非线性的,线性只是一种近似。对于一个非线性系统,哪怕一个小扰动,象初始条件的一个微小改变,都可能造成系统在往后时刻行为的巨大差异。合作与竞争是系统产生自组织的动力,合作

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

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 -------------------------------------------------------------------------------- 巴纳德将社会学概念应用于分析经理人员的职能和工作过程,并把研究重点放在组织结构的逻辑分析上,提出了一套协作和组织的理论。 他认为,社会的各级组织包括军事的、宗教的、学术的、企业的等多种类型的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的系统,这些协作组织是正式组织,都包含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联系。所有的正式组织中都存在非正式组织,两者是协作中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一个协作系统是由相互协作的许多人组成的。对于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不一致,巴纳德提出了“有效性”和“能率”两条原则。当一个组织系统协作得很成功,能够实现组织目标时,这个系统就是“有效性”的,它是系统存在的必要条件。系统的“能率”是指系统成员个人目标的满足程度,协作能率是个人能率综合作用的结果。这样就把正式组织的要求同个人的需要结合起来了,这在管理思想上是一个重大突破。 巴纳德认为:经理人员的作用就是在一个正式组织中充当系统运转的中心,并对组织成员的活动进行协调,指导组织的运转,实现组织的目标。经理人员的主要职能有三个方面:提供信息交流的体系;促成个人付出必要的努力;规定组织的目标。经理人员作为企业组织的领导核心,必须具有权威。要建立和维护一种既能树立上级权威,又能争取广大群众的客观权威,关键在于能否在组织内部建立起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有效的信息交流沟通系统。组织的有效性取决于个人接受命令的程度。巴纳德分析个人承认指令的权威性并乐于接受指令的四个条件:他能够并真正理解指令;他相信指令与组织的宗旨是一致的;他认为指令与他的个人利益是不矛盾的;他在体力和精神上是能胜任的。 巴纳德在《组织与管理》一书中再次突出强调了经理人员在企业组织与管理中的重要领导作用,从五个方面精辟地论述了“领导的性质”这一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1、构成领导行为的四要素:确定目标,运用手段,控制组织,进行协调。2、领导人的条件:平时要冷静、审慎、深思熟虑、瞻前顾后、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紧急关头则要当机立断,刚柔相济,富有独创精神。3、领导人的品质:活力和忍耐力、当机立断、循循善诱、责任心以及智力。4、领导人的培养和训练:通过培训增强领导人一般性和专业性的知识,在工作实践中锻炼平衡感和洞察力,积累经验。5、领导人的选拔:领导人的选择取决于两种授权机制--代表上级的官方授权(任命或免职),代表下级的非官方授权(接受或拒绝),后者即被领导者的拥护程度是领导人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领导人选拔中最重要的条件是其过去的工作表现。 巴纳德在组织管理理论方面的开创性研究,奠定了现代组织理论的基础,因为要将传统的组织改造为现代组织,就必须明确组织的目标、权力结构和决策机制,明确组织的动力结构即激励机制,明确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机制,这三个方面是现代组织的柱石。 统的开发。尽管该公司在美国电信市场上的份额不大,但其却是欧洲大陆最大的海底光缆制造商,这使其依靠收取传输和服务费而获利颇丰。

着名管理思想-系统理论与权变理论(参考Word)

弗里蒙特·卡斯特:系统理论与权变理论 弗里蒙特·卡斯特,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美国华盛顿大学都授。 他是西方管理学中所谓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的“权变理论”思想对管理学理论的发燕尾服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思想概述】 弗里蒙特·卡斯特这位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在管理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提出了权变理论。他认为,企业管理首先必须要从企业的经营现状出发来制定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法。而企业的经营现状由于受到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是不断变化着的。所以,企业管理者在制定管理计划时也要跟着变化,以适应经营善的客观事实,这就叫权变理论。这个理论的提出对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卡斯特的主要著作有:《组织与管理的权变观点》、《科学、技术与管理》、,《组织与管理》、《组织与管理的权变观点》等。 【背景故事】 弗里蒙特·卡斯特,1962年出生于加利福尼亚,1944年加入美国海军,1946年获圣何塞州大学学士学位,1949年获斯坦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于同年任纽约州锡拉丘兹大学讲师。1956年获得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并于1961年为华盛顿大学教授,1979年为该校研究生院副院长。《组织与管理:系统与权变的观点》于1970年出版,是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受到了管理学界的重视,其后一再再版发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思想精要】 组织与管理之间的关系 卡斯特认为,在人类历史上,真正巨大的成就是为了达到其他成就而建立起来的“组织”及其有效的“管理”。所谓组织,就是人们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共同工作或协作一个系统,组织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结构性和整体性,并且如果没有组织存在,经济结构就无从建立,社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组织作为一个人的集合,怎样才能调动起每个人的协作精神和进取心呢,这需要管理。所谓管理,指的是协调组织中各子系统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求得组织与环境之间以及组织内部各子系统之间最大的一致性。在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知识的增长、人员的日益多样化、政府作用的增强,当代组织也日益复杂。这就要求管理者应该更好地了解各种环境的变化趋势,了解个人与组织的行为。 系统管理理论 如果我们把组织看成是一个从属于更广泛环境的子系统,其本身又由多个理小的子系统所构成。同时,组织又是社会结构就是由不同层次的系统所组织成的,这就是所谓的系统论。 系统可分为开放的系统和封闭的系统两种。开放的系统是指系统在本身决策时充分考虑外在的环境给系统带来的影响。封闭的系统是指系统在决策时,对外界环境因素不予考虑。这两种系统适应的是不同的条件,并无好坏之分。在外在环境对系统带来的影响不是很大或根本没有时,就可以用封闭系统的决策方法来制定计划。 卡斯特认为,在组织内部,可以分为目标和价值子系统、技术子系统、组织结构子系统、社会心理子系统和管理子系统等各个组成部分。下面分别简要地介绍一下这几个系统: 1、目标和价值子系统。它包括管理者的人个动机、群体观念、群体信仰、思想方法等。它是一个概念上的系统,起到指导其他子系统发挥作用的功能。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建立起来的,组织的目标又受到价值观的影响,而组织的价值观则来源于广泛的社会文化环境。

2018年4月自考《现代管理学》真题及答案

2018年4月自考《现代管理学》真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顶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首开管理定义先河的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 A.计划、组织、指挥、沟通和控制 B.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 C.计划、领导、指挥、协调和控制 D.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与私人管理相比较,现代公共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 A.以“善治”为模式的管理 B.以盈利为目的的管理 C.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 D.以竞争为原则的管理 3、私人产品即通过市场交换而获得的产品,其特点可概括为 A.排他性、非市场性 B.市场性、不可分割性 C.排他性、可分割性 D.市场性、非排他性 4、继承“上下俱富”思想,提出善因论的人是 A.苟子

C.韩非子 D.司马迁 5、古典管理理论是管理科学的奠基性理论,它主要由 A.科学管理理论、双因素理论和人群关系理论构成 B.强化理论、科层组织理论和双因素理论构成 C.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和科层组织理论构成 D.强化理论、科层组织理论和人群关系理论构成 6、波特竞争战略理论提出的企业基本战略是 A.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蓝海战略 B.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 C.蓝海战略、平均成本战略、专一化战略 D.差异性战略、专一化战略、平均成本战略 7、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匿学者彼得·圣吉,他于1990年出版了 A.《第五顶修炼》 B.《企业再造》 C.《经理人员的职能》 D.《竞争战略》 8、近代人事品位分类制度始于 A.英国 B.法国

自组织系统

自组织系统即能自行演化或改进其组织行为结构的一类系统.在一般系统论中,其最广泛的含义是指:该系统能在与环境相互作用条件下,通过自身的演化而形成新的结构和功能。通俗的说,就是能通过本身的发展和进化而形成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的系统。社会自组织是社会发展到某一临界状态时,由于创新力或破坏力的作用,原有的社会组织突然失去了平衡,造成组织崩溃,人类在无意识状态下按照趋利避害的原则重新形成新组织,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社会自组织是在没有掌握社会发展变化规律的条件下,自发形成的。 社会自组织能否发生,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社会环境或者说环境局限是否发生了改变;二是对具体人来说,社会单元的成本效用比的变化是否达到了某一临界状态;三是激发因素影响力的大小。 1、成本效用比是社会自组织的遗传密码 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由具体人组成的某一社会单元获得某一物的的成本效用比小于原社会单元获得同样物的的成本效用比,则社会处于自组织发生的临界状态。在一定的激发因素的影响下,原社会单元内部各组成结构将会发生分解,然后通过相互作用重新组合,形成成本效用比更低的社会单元。 成本效用比是社会自组织形成和稳定的关键因素。 如果相对于所在环境,原社会单元的成本效用比是合理的,那么即使在强大的激发因素的作用下,原社会单元暂时分解,但只要激发因素消失,社会将会回复到原社会单元。 如果新的社会单元的成本效用比是不合理的,即使在激发因素的作用下暂时形成了,这种新的社会单元也不能长久。“人民公社的大锅饭制度”在中国虽然曾经辉煌一时,但由于其成本效用比不合理,最终不得不瓦解。 如果自组织形成的新的社会单元比原单元的成本效用比更低,则具有更强的生命力,会被更多的具体人所接受,原有的社会单元就会被新的社会单元形所取代;如果相近,则可能被部分取代。 2、激发因素是社会自组织发生的重要条件 没有激发因素的作用,原社会组织单元往往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过分担心而表现出相当强的惰性。“利不百,不变法”,就是这种惰性的一种极端表现。在激发因素的诱引、示范或压迫作用下,具体人往往会对现在社会单元的成本效用比与未来将形成的社会单元的成本效用比进行比较,经过利害权衡后进行选择。 具体人虽然具有计算能力,但由于信息不确定,不可能对未来社会单元的成本效用比作出精确的估算。因此,防范风险是影响具体人自组织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比较倾向于无风险地仿照成功的范例。因此,社会自组织往往通过由点到面而逐步扩散。 社会自组织现象虽然在社会上不断地发生,但由于风险预估不准确,后悔也经常出现。

组织管理理论

组织管理 组织具有综合效应,这种综合效应是组织中的成员共同作用的结果。组织管理(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就是通过建立组织结构,规定职务或职位,明确责权关系,以使组织中的成员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组织管理是管理活动的一部分,也称组织职能。 工作内容 组织管理的工作内容,概括地讲,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确定实现组织目标所需要的活动,并按专业化分工的原则进行分类,按类别设立相应的工作岗位;第二,根据组织的特点、外部环境和目标需要划分工作部门,设计组织机构和结构;第三,规定组织结构中的各种职务或职位,明确各自的责任,并授予相应的权力;第四,制订规章制度,建立和健全组织结构中纵横各方面的相互关系。依据制度经济学,“道”是理想与“器”是体制;企业管理的政策制度化,才能实施可操作性管理。组织管理,应该使人们明确组织中有些什么工作,谁去做什么,工作者承担什么责任,具有什么权力,与组织结构中上下左右的关系如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由于职责不清造成的执行中的障碍,才能使组织协调地运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理论发展 组织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今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古典管理理论 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F·W·泰勒、法国的H·法约尔和德国的M·韦伯等人。这一阶段的前期,泰勒等人重点探讨了组织内的企业管理理论,后期,以韦伯为代表的管理理论重点,探讨了组织内部的行政管理。这一阶段的理论基础是“经济人”理论,他们认为人们工作是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以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为了满足人们工作的经济利益,他们提出科学管理方法以追求组织的生产效率和合理化,因此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原则来指导和控制组织及成员的活动。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G·E·梅奥,F·赫茨伯格等人。他们认为人是有多种需要的“社会人”,满足人的多种需要,在组织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提高组织效率的根本手段。这一阶段的理论重点研究了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人际关系、人的个性和需要等等。 C管理模式理论 所谓C管理模式,就是构建一个以人为核心,形神兼备、遵循宇宙和自然组

西方行政学说之十: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理论

十一、西方行政学说之十: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理论 一、生平与著述 美国人,1886-1961 ; 实践中的管理者,自学成才的管理学家;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 代表性著作: 1938 年〈经理人员的职能〉, 1948 年〈组织与管理〉, 二、巴纳德系统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1、关于组织本质的思想: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 (1)通常意义上正式的组织实体,是由物质、技术、人和社会关系等组成的协作系统;(2)管理学的“组织”理论并不研究这个协作系统的各个方面,而只研究其中的一部分——组织,即协作系统中“人的行为和人的协作关系”, (3)组织的特点: A.组织是由人的活动或效力即人的行为构成的系统; B.组织是一个系统,即按照一定方法进行调整的人的活动和行为的相互关系系统; C.组织是动态和发展的,当系统中的一个部分与其他部分的关系发生变化时,作为整体的组织也要发生变化; D.组织是一个更大的协作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两者揉合在一起时有时界限不太明确。 E.组织工作决不仅仅限于通常所谓的“组织内部”,“内部”协作关系与“外部”协作关系同等重要。 2、组织存在的三个基本条件(组织三要素说) (1)明确的共同目标 A.有目标; B.目标为全体成员所理解和接受; C.对组织目标的理解有基于整体利益的客观理解与基于个人立场的主观理解; D.有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之分; (2)协作的意愿; A.协作意愿:自我克制,交出个人行为的控制权及个人行为的非个人化; B.协作意愿对于达成组织目标至关重要; C.协作意愿因人因时而变化; D.协作意愿的强度取决于贡献与诱因之间的对比; E.可通过多种渠道增加诱因,增加协作意愿; (3)良好的沟通 A. 信息交流:意愿、情报、建议、指示和命令等信息的传递; B. 信息交流是将组织共同目标与个人协作意愿联系起来的桥梁; C. 信息交流的原则: –固定化的、明确的、正式的交流渠道; –交流应尽可能直接短捷,减少中间层次; –不得跳越; –人员必须称职; –交流线路不断中断; –信息须有权威性;

巴纳德管理思想的解读与思考

巴纳德管理思想的解读与思考 管理学诞生之日起,它就特别注重“知行合一”。致力于探究管理奥秘的大师们,不仅仅在研究管理应当怎么做,还要研究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追求的,是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科学管理之父泰罗,是从当工人开始,通过对现场作业的研究,从中归纳出管理的一般性结论。身为大型企业总经理的法约尔,则从高层经营的视角,分析管理的要素 和原则,创立了管理过程理论。在管理学的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进展中,能够同泰罗与法约尔相媲美的,恐怕非巴纳德莫属。他以领导新泽西贝尔公司的亲身感受,运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正式组织,创立了社会系统学派。对巴纳德的理论进行陈述并非难事,但要真正理解和评价巴纳德的理论却不容易。日本人饭野春树在研究巴纳德的论文中,曾经指出了这样一种现象:面对他的论文,有人也许会发出“怎么还是巴纳德”的疑问,言下之意无非是巴纳德已经成为过去;但是同样会出现另一种声音,即“重回到巴纳德身边”,主张向纵深层次发掘巴纳德的思想。显然,对巴纳德怎样解读,如何思考,在管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以人为本”的逻辑起点现代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主张“以人为本”。国内的管理学书籍谈到人本管理思想,一般都把源头归之于梅奥及其主持的霍桑实验,更远一点,则从工业革命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的“善待工人”谈起。但是,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到,真正从逻辑起点上奠定人本管理思想的著作,是巴纳德的《经理人员的职能》。巴纳德以前,不乏有重视员工的管理者,也不乏倡导人性化管理和采取福利措施的研究者。但是,他们对管理中人员问题的重视,立足点是组织,而不是员工自身。例如,在工业化初期,欧文最早号召资本家重视人的因素。而欧文的出发点是,重视工人就能够提高效率,能够带来高额利润。所以,要把工人当“活机器”。这在当时,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对于缓解早期工业化带来的剧烈劳资冲突起到了显著作用。然而,我们不能要求欧文超越时代,欧文也不可能提出经过了20世纪人权运动冲击后才能提出的新型思想。 可以说。欧文时期的“人本”,要受“以利润为本”的支配,在“人本”之上,还有一个更为根本的利润目的。到了科学管理时期,以泰罗制为代表,对效率的追求成为时代潮流,一些急功近利的“效率工程师”也以歪曲泰罗制的方式推行各种所谓的改革措施。因而,有些书籍往往对泰罗制有着尖锐的批评。但如果查看更多的资料,我们不难发现,正是在泰罗制时期,各个工厂首次建立了人事部门,管理心理学也在同一时期诞生。片面地说泰罗不重视人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有色眼镜式的评判。稍加留意,我们就可以看出,尽管泰罗对工会有偏见,但是,他对工人个体的福利和发展还是极为重视的。他一生所致力的,就是通过科学管理同时实现两个目标——增加企业利润和提高工人报酬。 1910年,实行泰罗制的典范普利茅斯出版社成立了过去从来没有人听说过的人事部,任命简?威廉斯为人事部经理。该部门负责根据职业分析选择、培训和引导工人,每个月接见工人一次,倾听工人的各种意见,照顾出事故或生病的员工,为工人开办图书馆,向员工家庭提供理财咨询,给员工提供餐厅服务等等。这个人事部,在改善劳资关系,赢得工人的

2020电大 行政组织学 第二章 组织理论的发展 章节测验题目+答案

第二章组织理论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___ C.泰勒______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2.1911年,泰勒发表了在《____ B.《科学管理原理》________》一书,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的革命。 3.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____ B.法约尔_____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 4.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韦伯在《____ D.《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型官僚组织理论。 5.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_C.《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___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 6.阿吉里斯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提出了____ A.“成熟与不成熟理论”_____理论。 7.___ A.西蒙_____由于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8.马斯洛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提出了著名的__ B.需要层次____理论。 9.美国学者巴纳德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__ D.动态平衡组织____理论。 10.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___ D.帕森斯______。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1.古典传统组织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为____ ABC ____。A.泰勒B.法约尔C.韦伯D.梅奥 2.韦伯对行政组织理论的建构是从权力分析开始的,认为存在着三种纯粹形态的合法权力,它们是__ BCD _____。 A.行政的权力B.理性——法律的权力C.传统的权力D.超凡的权力 3.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在其《工作的推力》和《工作与人性》等著作中,提出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___ BC ____。 A.物质因素B.激励因素C.保健因素D.精神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