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第四章公共关系基础知识与应用

(公共关系)第四章公共关系基础知识与应用
(公共关系)第四章公共关系基础知识与应用

第四章公共关系基础知识与应用

第一节公共关系基础知识

1、简述公共关系的基本涵义?

答:公共关系——指社会组织通过信息传播手段,与公众建立良好的公众关系,使社会组织拥有良好的社会关系环境,从而谋求事业的成功的活动过程。

其涵义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1)公共关系是以社会组织为主体,主要研究组织与组织内外有关公众建立的各种关系。

这种关系是组织与个人、组织与群众、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私人之间的关系或组织内部个人之间的关系。

(2)公共关系的目的是谋求组织与各有关公众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为组织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关系环境,推进组织事业的发展。

(3)公共关系对社会组织具有两层涵义,一是指社会组织与内外公众相处关系的状况;二是指为搞好与各有关公众的关系所采取的方针、策略和行为。

(4)社会组织与公众建立良好关系的惟一手段是通过双向的信息传播,而不能采取其他的手段,如行政命令、经济制裁或者物质引诱等。

2、简述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答:公共关系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公共关系的主体、客体及联系

主体和客体的手段,即组织、公众和传播。

(一)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指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系统建立起来的各种群体,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即公共关系活动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所有的公共关系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组织来开展的。

(二)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

公共关系的客体——指的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工作对象,即社会组织进行传播和沟通的对象,即公众。

公共关系中的公众有其特定的含义:

公众——指与一定的社会组织存在着直接或潜在的关系,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着互动关系的群体。

公众的划分:

(1)按公众与组织的关系公众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

内部公众——指组织内部的成员,这是与组织面对的最直接、关系最密切的公众。

如企业的员工、股东、董事会等是其内部公众。

外部公众——内部公众以外的公众。

如顾客、社区、政府和新闻媒介等则是其外部公众。

(2)按公众对组织的重要性公众分为:首要公众、次要公众和边缘公众。

首要公众——是组织最为重要的公众,决定着组织的生存、发展,组织往往投入最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来维持和促进与他们之间的

关系。

如企业的员工、股东和顾客等都是企业的首要公众。

次要公众——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起决定性的作用。

如新闻媒体、政府机构、社区等。

边缘公众——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以外的公众。

(3)按公众的动态发展过程公众分为:行动公众、知晓公众、潜在公众和非公众。

行动公众——指已经以实际行动和组织发生直接的和确定的利害关系的公众;

知晓公众——指已经同组织发生影响和关系,但尚未行动的公众;

潜在公众——指将来可能会与组织发生利害关系的公众;

非公众——前三种公众以外的公众。

(4)按组织对公众的喜恶程度公众分为:受欢迎公众、被追求的公众和不受欢迎的公众。

受欢迎公众——指与组织相互重视并建立起密切而又良好关系的公众;

被追求的公众——指组织单方面追求的公众;

不受欢迎的公众——指对组织一味追求利益而组织极力回避的公众。

(三)公共关系的手段—信息传播

信息传播——是联系公共关系主体和客体的中介手段,包括传播工具、传播媒介、社会交际等。

现代公共关系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与沟通过程,“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即信息的传播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公共关系活动中的传播由四大元素组成:传播者、传播的内容、传播媒介和传播对象。

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方式有: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等。但一般通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

(1)人际传播——指个体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

(2)组织传播——指组织中的个体与个体、团体与团体、部门与部门、组织与自己的成员以及组织与相关的外部组织之间的交流沟通活动。它是疏通组织内外渠道,密切组织内外人际关系的信息传播过程。

(3)群体传播——指传播主体向相对集中的公众群体进行传播,如面向公众的演讲、报告、大型演出、展览会等。

(4)大众传播——指组织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将信息传播给大众。

3、简述公共关系的职能?

答:公共关系在组织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基本职能:

(一)树立形象,广结良缘

(二)收集信息,咨询建议

(三)进行宣传,引导舆论

公共关系的实质在于信息的传播。组织通过宣传,即信息传播,将组织的情况、政策和行动传播给特定的公众,以增进公众对组织的了解。

在这个过程中,组织要善于建立舆论,通过宣传或通过社会公益活动,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公众中形成关于组织的良好的舆论。

当公众对组织的舆论出现褒贬不定或者出现危机时,组织还要善于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导舆论,必要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舆论,引导舆论朝着有利于组织的方向发展。

(四)交往沟通,协调关系

沟通协调是公共关系的最根本的职能,其他职能都是为沟通协调服务的。

4、简述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区别与联系?

答:公共关系——是指社会组织通过信息传播手段,建立良好的公众关系,使社会组织拥有良好的社会关系环境,从而谋求事业的成功的活动过程。

人际关系——是指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各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状况。

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区别:

(1)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的行为主体是个人;

(2)公共关系的对象是公众,人际关系的对象主要是私人关系;

(3)公共关系是组织的管理职能,人际关系是个人的交际技巧;

(4)公共关系较强调运用大众传播,人际关系则局限于人际传播。

联系:

(1)从工作内容上看,公共关系中包含了许多人际关系;

(2)从工作方法看,公关工作需要运用人际沟通的手段,公共关系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就是人际传播;

(3)组织的公共关系人员必须具备较好的人际关系能力才能使组织与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

总之,良好的个人关系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

第二节人际关系概述

1、简述人际关系的涵义?

答: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载体,各种社会关系只有通过复杂而又具体的人际关系才能形成并得到体现。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为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而采取的自觉自主的活动过程中与他人形成的关系。

2、简述人际关系的功能?

答:(一)合力功能

许多人协作,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就造成一个新的力

量,这种力量和它的一个个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差别。这就是人际关系所具有的合力功能。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二)互补功能

互补功能——指在一个团体中,具有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性格和不同工作作风的成员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并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弥补各自的不足,以顺利实现团体的目标。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激励功能

激励功能——指在一个群体中,成员间通过相互了解、比较、刺激和影响而产生彼此互相鼓舞、互相激励的作用,从而使群体中的成员能够积极进取,提高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活力,达到提高质量、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人际关系之所以具有激励功能,是因为人际交往中存在着群体压力、人际比较、竞赛和竞争及情感激励等相互激励的因素。

(四)沟通感情功能

人的感情需要交流沟通,需要宣泄,这样才能疏解压力,维持身心的健康。而且通过情感的沟通交流,会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产生一种亲密感,更加有利于在人际交往中发挥人际关系的合力、互补和激励功能。

(五)交流信息功能

交流信息的功能是人际关系的一个基本功能。

人际间的信息交流永远不能为其他传媒手段所替代。因为,几乎所有传播的信息首先都来源于人际的信息交流,即人际的信息交流具有其他传媒手段和途径所不能替代的特点,既信息传播的特定性、可信性和直接双向性。

3、简述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答: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加两个:

(一)人际吸引因素。

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二)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4、简述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

答:人际吸引——指在人际交往中个体主观上体验到的在空间和时间上对他人的依存情感。

人际吸引主导着人们对于交往对象的选择,对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产生着重大影响。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具体说来有如下因素:

(1)临近因素

(2)首次效应

(3)相似性因素

(4)互补性因素

(5)移情效应

(6)互动频率因素

(7)代价—酬赏理论

(8)情感的相悦性

(9)个性因素

5、简述临近因素?

答:临近因素——指空间距离对人际吸引产生的影响。

临近性吸引——指空间距离的临近性,使交往双方容易接近,从而导致交往双方的相互吸引。(如“远亲不如近邻”说明了影响人际交往的临近因素)

空间距离的临近性会增进人际吸引的原因:

首先,空间距离的临近为人际交往提供了机会,增加了交往的频率,使人们容易相互了解和相互熟悉;

其次,与自己临近的人交往,发展关系,可以很快满足自己多方面的需要,如社交的需要;

最后,临近的人彼此间是“抬头不见低头见”,处好同临近的人的关系,使人可以在一种安全、愉悦的氛围中生活、学习和工作。

6、简述首次效应?

答:当人们第一次进入一个新的环境、第一次和某个人接触、第一次品尝一种新的食品等,都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种心理定势而难以改变,这种现象称为首次效应或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的好与坏对交往对象的选择发挥着强烈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注意两点:

(1)第一印象不仅对人际吸引产生影响,而且对交往的深度也

产生影响。

(2)不能忽略在以后交往中的每一次相见同样存在着一个“第一印象”。

以“貌”取人。

7、简述相似性因素?

答:相似性因素对人际吸引产生的影响——指交往双方多方面的相似性,使彼此在交往过程中,对交流的信息有相似或相同的理解,有共同的情绪体验,易产生心灵的共振,使彼此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得到相互强化,从而导致相互吸引。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人们在选择交往对象时,一般会选择在某些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

(1)浅层因素相似(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和兴趣爱好等相似)对交往对象的选择起作用。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有着相似或相同的内容和方式等。

(2)深层因素相似(主要表现在政治理想、宗教信仰及社会态度和观点相似),不仅对交往对象的选择起作用,更能对交往的深度产生影响。

8、简述互补性因素?

答:互补性因素对人际吸引产生的影响——其直接含义是指当交往双方的需要和需要的满足途径正好形成互补关系时所形成的互择性吸引。

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虽性格迥异,但却结成生死之交。——互补性因素在起作用。

互补性吸引产生的原因正体现了人际关系的实质:人们进行交往的目的总是要寻找某种需要的满足。互补性吸引是人际吸引的实质所在,其他人际吸引,最终都是需要的互补。

互补有两大类:一类是需要互补,一类是作风和性格等方面的互补。

9、简述移情效应?

答:在心理学中把对特定对象的情感迁移到与对象相关的人或事物上的现象称为“移情效应”。

移情效应的具体应用:

现实生活中以电影明星、歌唱明星、体育明星等作广告的现象。

“爱屋及乌”、“以画会友”、“以文会友”、“朋友的朋友也是我的朋友”——移情效应的体现。

在交往中,从谈论别人感兴趣的话题开始,会使交谈容易进行。

生活中某些人难以接近,我们可以采取迂回的办法,从发现他的特点、特殊爱好着手。

10、简述互动频率因素?

答:互动频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交往的次数。

互动频率对人际吸引的影响——指人们彼此间交往的次数对人际吸引产生的影响。

人际吸引的程度与人际关系的程度与互动频率成正比。

11、简述代价—酬赏理论?

答:“代价—酬赏”理论认为:人们为进行交往必定会付出一定的“代价”,因而必定期望能从对方获得相应的“酬赏”。

如果一方付出的“代价”得不到相应的“酬赏”,甚至得到的是“负酬赏”,交往双方的相互吸引力必将下降,交往可能会中止。

这一交往理论要求我们在交往时,不能只考虑满足自我的需要,以自我满足为中心,而对交往对象漠不关心,忽视对方同样有着需要满足的需要。

12、简述情感的相悦性?

答:亦称相互性原则。情感相悦性是人际交往中产生的一种意识倾向性,即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而不喜欢那些不喜欢自己的人。当交往的一方对另一方表现出喜欢的倾向性,则会吸引另一方与之交往。

“爱人者,人恒爱之”——情感的相悦性

这一理论要求我们在交往的过程中,不能带着一种排斥甚至是厌恶对方的心理去交往,而应带着一种接纳、同情和“爱”的情感与对方交往。

13、简述个性因素?

答:现实中人际关系是人们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品质互动的结果,优良的个性品质会导致人际吸引,有利于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个性品质包括人的外表、人格品质和能力等方面。在现实的人际

交往中,人们总是喜欢那些具有优秀品质的人。

14、简述人际交往的概念及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答:人际交往——是建立人际关系的途径,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进而发生共鸣或冲突行为的过程。具体讲交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借助于语言符号(语言文字)和非语言符号(目光、姿势、声调、面部表情和动作等)系统,进行沟通、理解和产生相应行为的过程。

交往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步是进行信息的沟通,

即借助于交往双方都能理解的符号系统互通情况。

第二步是社会知觉与归因层次。

社会知觉——是交往双方根据对方提供的信息而产生的对人的知觉,也就是对交往对象的认识与了解。归因——是指通过交往对象的言语举止而对其心理活动以及产生这种心理活动原因的一种推断,这种推断带有感情色彩,形成对交往对象的初步印象,是喜欢、同情或是厌恶等。

第三步,即形成互动或拒绝互动。

互动的主要形式有两种:合作性的互动,如适应、模仿、互助、同化等;排斥性的互动,如竞争、冲突等。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存在着制约和影响人际交往的一些障碍性因素。

15、简述人际交往的信息沟通层次?

答:在信息沟通上主要存在着语义障碍。沟通过程中的最基本活动是言语活动。

(1)在言语活动所表示出来的能力低,如不善言词、反应呆板,会成为交往的障碍。

(2)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民族、地域、专业、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以及性格、情绪、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往往会形成语言障碍。“鞋”在北方的发音读作“xie",而在南方很多地方却读作“hai"。

因此,如果要提高我们自身的交往能力,首先就必须提高我们的言语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还要提高我们自身的言语沟通素质,根据交往对象的具体情况来选取我们信息发送的形式和内容,即“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16、简述社会知觉和归因层次?

答:在社会知觉和归因层次上可能会出现:刻板印象、先入印象、成见效应、晕轮效应和近因效应。

1.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指人们对某类事物或人物所持有的共同的、固定的、笼统的看法和印象。刻板印象就是对事物或人物的呆板而没有变通的印象。

刻板印象的表现(具体体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根据地域、职业、人格类型、角色等把人分成若干类,并对每一类的人形成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作为判断和评价一个人的依据,这就是社会刻板印象。

如,在我们心目中,英雄一定是……;小人一定是……。

刻板印象的消极作用在于它使人们的认识僵化,容易造成先入为主的观念,使人们好像戴上了有色眼睛,在交往中容易妨碍交往双方的正常认识。

2.先入印象

先入印象——在交往双方接触之前,相互之间或一方对另一方已经通过某种渠道掌握了一些信息,并据此形成的某种印象。

先入印象是通过与交往对象的间接交往(通过间接渠道)而获得的信息经过加工形成的印象。

人们传递的信息必定会被自己的感情色彩漂染过。这样,我们通过他人所传递的有关交往对象的信息而形成的关于交往对象的印象,就不一定完全符合交往对象的实际状况。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说明先入印象具有不确切性甚至是不真实性的特点。

3.成见效应

成见效应——第一印象会给人形成一种特殊的心理定势和情绪定势,由此而把一些交往对象尚未显露出来,或者未曾了解的一些个人品质主动地归属于他,而不管这个人是否真的具有这些品质,这就是所谓成见效应。

依据第一印象形成的成见,如果形成的是正面的成见,那么在心理上就容易接受交往对象,其后双方的交往是有利的。但如果形成的是坏的成见,就会产生消极作用了。但无论从积极意义上讲还是从消

极意义上讲,成见效应都不利于我们对交往对象的正确认识和了解。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说明在交往中我们要力求避免产生成见。

4.晕轮效应

也称光环效应——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在认识逻辑上常出现的一种偏差,即由知觉对象所具有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总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印象。

晕轮现象即人际交往中,在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个方面的特性掩盖了真相,从而给社会知觉和归因造成障碍。晕轮效应最明显的表现之一就是“以貌取人”。还有“以偏概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等都是晕轮效应的表现。

光环效应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主观臆测,因而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以偏概全”的错误。

5.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人际交往中,相互的了解往往是最近的印象最深,最近发现的情况占优势,从而掩盖了对交往对象的长期的、一贯的了解,这就叫近因效应。

在人们的知觉、印象中,对某一客观对象的了解是长期的。因此,如果不能辨证地、历史地看待我们的知觉对象,往往容易受近因效应的左右,导致人际交往中认知的偏差和失误。

17、简述互动层次?

答:在互动层次上容易出现的主要是自我意识障碍。

每个人的自我意识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有的人过高地看待自己——自傲心理的表现。有的人过低地看待自己——自卑心理的表现。

第三节建立、维持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原则和方法

1、简述建立、维持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原则?

答:建立、维持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原则——指在这一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基本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包括:平等原则、互惠互利原则、诚信原则和宽容原则。

(一)平等原则

平等交往原则是人际关系特别是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前提。

平等有很多种类型,有政治上的平等、法律上的平等、经济上的平等和人格上的平等。我们这里所讲的平等是指人格上的平等。

(二)互惠互利原则

互惠互利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物质上的互利;二是精神上的互利;三是物质—精神上的互利。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改善,必须在双方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相互满足彼此的利益与需要。

(三)诚信原则

诚信原则是现代市场经济中各行各业所呼唤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人际关系建立、维持和发展所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讲信用是指说到做到,实践自己的承诺,遵守自

己的诺言。在当今社会里,诚信的人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信任,而不诚信的人则受到人们的谴责。

(四)宽容原则

宽容原则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原则

宽容原则——是指在交往中容纳他人独特的性格、行为等,也是指宽容地对待他人在交往中出现的误解以及过失和所犯的错误。

2、简述建立、维持和发展人际关系的方法?

答:(一)提高知识素养,增强交往实力

首先,必须要掌握与我们所担任的社会角色有关的信息和知识。

其次,应该掌握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第三,扩展兴趣和爱好并掌握与之有关的信息和知识。

最后,与确定的对象交往时,还应掌握与交往对象有关的信息和知识。

(二)牢记对方的名字

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家戴尔?卡耐基指出:记住交往对象的名字,并在下次交往中叫出来,等于给了对方一个很巧妙的赞美。而若是把他的名字忘了或者叫错了,你就会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如果你要别人喜欢你,请记住:一个人的名字,对于这个人来说,是任何语言中最甜蜜、最重要的声音!

(三)尽量迎合对方的兴趣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欲取先予”,这说明应酬学上的一条基本原则,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必须首先迎合对方的需求。

戴尔·卡耐基说:打动人心的最佳方式是,跟他谈他最珍贵的事物。当你这么做时,你不但会受到欢迎,也会使生命获得扩展。

(四)真诚的赞扬和欣赏对方

赞扬能满足一个人的自尊需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真心实意的赞扬,有助于被赞扬者肯定自己的价值,这对人是一种良好的刺激因素,并形成一种正面的心理定势,会使人更好地表现自己。

在赞扬别人时一定要注意赞扬的“度”,否则,赞扬将会失去其积极的作用。首先,内容要适度。其次,方式要适度。第三,频率要适度。

(五)真诚而又巧妙的批评

批评得法,非但不会有损与被批评者之间的关系,反而会增强双方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批评别人的出发点必须是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

第二,要选择一个适合的场合。批评场合的选择应遵守宜私不宜公的原则。

第三,批评的时机宜闲不宜忙,宜静不宜动。

第四,批评的口吻、语气宜委婉、商量,不宜直接、指责和训斥。

第五,批评要对事不对人。

第六,就一事论一事。

第七,倾听对方的解释,并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分析对方犯错误的原因。

第四节公共关系基础知识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

1、简述把公共关系引入到物业管理的作用?

答:通过把公共关系引入到物业管理企业,

(1)可以为物业管理企业获得有利的公共宣传,

(2)建立良好的“法人”形象,

(3)及时处理在物业管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利事件,

(4)提高自身在社会公众中的地位和知名度。

2、简述物业管理企业面对的公共关系对象有哪些?

答:物业管理企业面对的公共关系对象主要有政府主管部门、房地产开发企业、专业服务公司、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新闻媒体等,企业应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有效协调沟通。

3、简述物业管理企业应如何与业主进行有效协调沟通?

答:业主是物业服务合同的主体,是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对象,因此,企业应把与业主的关系放在首要位置。

物业管理企业在进行公共关系处理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可归结为三点:

(1)有些物业管理服务内容没有硬性标准可参考,使业主的期望与实际感受往往有差距;

(2)物业管理企业矫枉过正,为了争夺市场,对服务给予过高承诺;

(3)业主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并不清楚自身的义务。

公共关系基础知识

公共关系基础知识100问 发布时间:2012-11-12 · 1.公共关系的定义是什么? 【答】公关是主要从事组织机构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咨询,策划,实施和服务的管理职能。 · 2.公共关系的要素是什么? 【答】公关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公关的客体是公众;公关的手段是传播。 · 3.公共关系的职能是什么? 【答】公关应具备以下五方面的职能: 1.宣传引导,传播推广。 2.收集信息,监测环境。 3.咨询建议,形象管理。 4.沟通交际,协调关系。 5.解决矛盾,处理危机。 · 4.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是什么? 【答】公关的“四步工作法”是:调查、策划、实施、评估四个阶段。 · 5.中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答】回顾中国公关事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引进和开创时期。 80年代初,深圳、珠海、汕头等经济特区相继宣告成立,一批中外合资的酒店、宾馆先后在一些重要城市落成。这些合资企业采用了国际规范的管理模式,导入了公关管理职能,并设立了相应的机构。 2.适应和发展时期 1986-1993年期间,中国的公关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这一时期的发展状况尽管不很均衡,但一些阶段性的热点促成了公关事业整体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和特殊氛围。 3.竞争和专业分工时期

从1993年至今的几年时间内,中国公关事业的发展状况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实质,就是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促使中国公关业自身产生了分化。 · 6.中国公关发展史上的“第一”。 【答】 1985年美国最大的国际性公关公司之一——伟达公关公司在北京设立办事处。不久,历史悠久并素有世界最大公关机构之称的美国博雅公关公司又与新华社合作,中国第一家专业公关公司——中国环球公关公司由此诞生。 1987年,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在北京正式宣告成立。1991年中国国际公关协会在北京成立,该协会的成立,促使中国公关界与国际公关界之间的交往和联系迅速广泛地发展起来。 · 7.美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答】 1.创始阶段的公共关系。 1882年,美国律师多尔曼?伊顿在耶鲁大学首次使用了“公共关系”这一概念。1897年,美国铁路协会编的《铁路文献年鉴》也正式使用了“公共关系”这一名词。 2.发展时期的公共关系。 主要有新闻代理,政治活动中的公关以及企业活动中的公关。 3.趋向成熟的公共关系。 在这一时期,对公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主要人物是艾维?李,他为现代公关事业做了许多基础性工作,。他通过自己的宣传与实践,使公关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占领了一席之地。 4.现代公共关系时期(二战后的公共关系) 二战后,公关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被人们所承认和接受,公关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公共关系行业协会亦开始成立。1995年,国际公关协会在英国伦敦成立,现在它的总部在瑞士日内瓦。国际公关协会的诞生标志着公共关系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行业而独立存在。 · 8.公共关系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其内容概况为以下几方面: 敬业爱岗,忠于职责;廉洁奉公,处事公正;求真务实,勤奋高效;顾全大局,严守机密;维护信誉,广大形象;认真钻研,锐意创新。 · 9.通知一般有那些种类?

公共关系学的试题及答案

公共关系学试题及答案 公共关系学试题及答案(一): 单选题 1.作为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也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结 果的要素是( C )P10 A.公共关系语言B.公共关系观念 C.公共关系状态D.公共关系舆论 2.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也可称为( B ) A.人际关系B.公众关系C.团体关系D.人群关系 3.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即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 D )A.沟通B.交流C.单向交流D.双向交流 4.堪称最早问世的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书籍是( A )P25 A.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 B.儒略·凯撒的《高卢战记》 C.爱德华·伯尼斯的《公共舆论的构成》 D.孔子的《春秋》 5.被后人誉为公共关系之父的人是( D )P29

A.爱德华·伯尼斯B.森特C.巴纳姆D.艾维·李 6.影响组织形象的关键因素是( C )P46 A.产品性能B.产品包装C.产品质量D.产品价格7.公共关系的传播推广职责首先在于( D )P48 A.扩大影响B.引导舆论C.控制公众D.告知公众 8.在美国被誉为“公共关系的圣经”的公共关系专著是(C )P31 A.《舆论》B.《公众舆论的构成》C.《有效的公共关系》D.《公共关系学》 9.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成立的时光是( A )P33 A.1955年B.1956年C.1986年D.1987年 10.从管理作用看,公关职能部门在组织总体中扮演的是( B )P70 A.“中心”主角B.“中介”主角C.“决策”主角D.“计划”主角 11.在公关人员心理素质中,其最基本的要求是( B )P84 A.热情心理B.自信心理C.开放心理D.创新心理

《公关礼仪》课程标准

《公关礼仪》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三年制中专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之一。其任务是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坚持“理论够用、适度”的原则,注重通过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礼仪素养,掌握各类礼仪的基本技巧、规范及操作方法,能以良好的个人风貌得体地与人交往,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同时使中职学生展示自身良好的个人礼仪形象,掌握现代交际的基本礼仪规范,具备良好本的礼仪素养。 二、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教育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公共关系正是以协调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为主要任务,渗于其它具体社会关系中的一种新型社会关系。 2.认识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之一是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个人形象就是组织形象的基本要素。 3.掌握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工作程序,掌握一般的社交礼仪规范。 4.认识有意识地提高自己在礼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性,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能力教育目标 1.培养学生的基本公关素质和公关能力。 2.培养学生合乎礼仪规范,礼仪程序的言谈举止。 3.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

三、参考学时 60学时 四、课程学分 3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定义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 第三节公关礼仪与组织形象 教学要求:了解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掌握公共关系与公关礼仪的定义;理解公关礼仪与组织形象的关系;熟悉如何塑造企业形象。 教学重点:公共关系与公关礼仪的定义;公关礼仪与组织形象的关系。教学难点:如何塑造企业形象。 第二章私人礼仪 教学内容: 第一节体姿礼仪 第二节交谈礼仪 第三节服饰礼仪 教学要求:了解正确的仪态、化妆、服饰及谈话礼仪要求,并掌握相关要点;熟悉交谈礼仪的几种形式及服饰搭配的原则。 教学重点:正确的仪态、化妆、服饰及谈话礼仪技巧及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与对方谈话的技巧。

公共关系基础知识(doc49页)

公共关系基础知识100冋 发布时间:2012-11-12 ? 1.公共关系的定义是什么? 【答】公关是主要从事组织机构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咨询,策划,实施和服务的管理职能。 ? 2.公共关系的要素是什么? 【答】公关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公关的客体是公众;公关的手段是传播。 ? 3.公共关系的职能是什么? 【答】公关应具备以下五方面的职能: 1. 宣传引导,传播推广。 2. 收集信息,监测环境。 3. 咨询建议,形象管理。 4. 沟通交际,协调关系。 5. 解决矛盾,处理危机。 ? 4.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是什么? 【答】公关的“四步工作法”是:调查、策划、实施、评估四个阶段。 ? 5.中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答】回顾中国公关事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引进和开创时期。 80年代初,深圳、珠海、汕头等经济特区相继宣告成立,一批中外合资的酒店、宾馆先后在一些重要城市落成。这些合资企业采用了国际规范的管理模式,导入了公关管理职能, 并设立了相应的机构。 2. 适应和发展时期 1986-1993年期间,中国的公关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这一时期的发展状况尽管不很均衡,但一些阶段性的热点促成了公关事业整体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和特殊氛围。 3. 竞争和专业分工时期

从1993年至今的几年时间内,中国公关事业的发展状况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 的实质,就是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促使中国公关业自身产生了分化。 ? 6.中国公关发展史上的“第一”。 【答】 1985年美国最大的国际性公关公司之一一一伟达公关公司在北京设立办事处。不久, 历史悠久并素有世界最大公关机构之称的美国博雅公关公司又与新华社合作,中国第一家专 业公关公司——中国环球公关公司由此诞生。 1987年,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在北京正式宣告成立。1991年中国国际公关协会在北京成 立,该协会的成立,促使中国公关界与国际公关界之间的交往和联系迅速广泛地发展起来。 ?7.美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答】1.创始阶段的公共关系。 1882年,美国律师多尔曼?伊顿在耶鲁大学首次使用了“公共关系”这一概念。1897年,美国铁路协会编的《铁路文献年鉴》也正式使用了“公共关系”这一名词。 2. 发展时期的公共关系。 主要有新闻代理,政治活动中的公关以及企业活动中的公关。 3. 趋向成熟的公共关系。 在这一时期,对公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主要人物是艾维?李,他为现代公关事业做了 许多基础性工作,。他通过自己的宣传与实践,使公关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占领了一席之地。 4. 现代公共关系时期(二战后的公共关系) 二战后,公关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被人们所承认和接受,公关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公共关系行业协会亦开始成立。1995年,国际公关协会在英国伦敦成立,现在它的总部在瑞士 日内瓦。国际公关协会的诞生标志着公共关系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行业而独立存在。 ?8.公共关系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其内容概况为以下几方面: 敬业爱岗,忠于职责;廉洁奉公,处事公正;求真务实,勤奋高效;顾全大局,严守机密;维护信誉,广大形象;认真钻研,锐意创新。 ?9.通知一般有那些种类?

公共关系学知识点整理.doc

公共关系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管理职能。社会组织主要通过自身形象设计、双向信息传播和广泛的社会 交往,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并达成和谐的交往状态,为自身事业的发展创造最佳的社会环境,实现组织既定目 标。 是公众对于社会组织的总体评价,是社会组织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 1. 特征与风格(内在、外在) 2?知名度与美誉度 3? 组织形象定位 1. 组织形象的主客观两重性 2. 组织形象的多维性 3. 组织形象的相对性 4. 组织形象的相对稳定性 公共关系学:是研究公共关系活动现象及内在规律的一门学科 学科包括:1?公共关系理论 2?公共关系实务 3?公共关系发展史 学科性质:以公共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边缘、新兴的应用学科。 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传播(公共关系的手段)、公众(公共关系的客体) 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结构或团体。 1. 互利性 2?营利性(经济组织) 3?服务性 4? 公益性组织 是指个人、组织、社会之间信息的传递、接收、交流分享与双向沟通的过程。公共关系传播是指传播双方通过 一定媒介,使信息达到交换、融解。 1. 确定对象 2.拟定内容 3.安排具体形象 4.选择媒介 5.反馈效果 1. 有利于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 2.有利于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 公共关系的工作既包括与它有关系的组织内外的个人,也包括与它有关系的其他社会组织。 2. 传播的效能性 4.社会组织、传播、公众的统一协调 1.社会组织的主导性 3.公众的权威性

< 一 >、中国古代: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公共关系萌芽。 中国古代的公共关系思想以“礼之用,和为贵”为特征 (1) 在观念认识上,重视民众舆论,强调 “仁者” 爱人。 (2) 在行为规范上,讲究 “礼”、“信”。“礼” 就是行为的方式和沟通的手段,其核心是互敬、平等和谦和。 “信”强调知行,言行合一。 (3) 在交往方式上注重 “人和、平等、谦让”。 (4) 讲究语言传播的经验和技巧。 <二 >、古代西方: 古代西方注重现实的处理。 古希腊人对于沟通技术非常推崇。 1. 东西方人类历史上统治者都重视宣传舆论。 2.东西方社会发展中,都重 视沟通与交往。 3.早期公共关系活动零碎而不成体系。 4.20世纪初,公共关系随商品经济、民主政治和传播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1 .萌芽阶段(巴纳姆时期): 代表事件: 便士报”、 报刊宣传运动” 代表人物:菲尼斯 泰勒巴纳姆 19世纪30年代,美国报界以《纽约太阳报》为首引领了一场 便士报”风暴。 从此美国报纸由贵族化走向了大众化。 报刊大众化引起政府部门及各类巨头的高度重视。 在巴纳姆时期,践踏公众利益的卑劣行为,损害了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完全违背公共关系的诚信宗旨,是美国 公共关系史上不光采的一页。故历史上称为“反公共关系时期” 、“公共关系的黑暗时期”。 2 .产生阶段(艾维李时期)|: 代表事件: 揭丑运动”(又称 扒粪运动”清垃圾运动”)。 代表人物:被尊为 公共关系之父”的艾维李。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1%的人,占据财富的 54%。 资方非人性化”的行为导致社会环境的严重恶化。 1. 以事实为依据 3. 立足于有效沟通 1. 认清沟通的公众对象 3. 立足于有效沟通 1?行为主体:组织机构。 4. 本质:双向的信息交流。 2?以沟通为手段 4?坚持对社会负责的原则 2?明确沟通的主要目标 4?真诚是公共关系人员的信条 2.沟通对象:相关公众。 3?工作手段:传播沟通。 5.目标: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可变性 3.复杂性和多样性

公关礼仪的含义及其功能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公关礼仪的含义及其功能 篇一:第一节公关礼仪修养的含义、特征和作用 第一节公关礼仪修养的含义、特征和作用 学习要求: 学习导航: 培根的《论美》中讲到形体之美胜于容颜之美,而气质之美是最高境界的美,个人外表的容貌来自父母的遗传,而内在的气质则形成于后天的积累,气质体现了对礼节的认知和应用,反映一个人的阅历见识、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说话、举手、投足、微笑、问候等每一个细小的动作中,体现着个人的礼仪修养【a3】测测自己的修养【/a3】。 一、礼仪修养的含义 (一)修养 “修养”中的“修”,《说文解字》中说:“修,饰也。”古人认为,“修”不仅仅是外在修饰的表现,而且也传达了内在的文化精神,即应强调文质兼备、两者统一,不可偏废任何一方。

“修养”在《汉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①指思想、理论、知识、艺术等方面所达到 [1]的一定水平。②逐渐养成的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 《辞海》中对“修养”的解释是:①指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 [2]锻炼和培养而达到的一定水平②逐渐养成的在待人处世方面的正确态度。 概述“修养”一词的解释可以得知,所谓修养就是人们在思想、理论、知识、艺术等方面进行不断的自我教育、自我学习和自我实践,从而逐渐养成高尚的品质,正确的待人处世态度和完善的行为规范。 (二)礼仪修养 礼仪修养就是指个体在一定的社会风气和道德环境下,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交目标,在交往实践中不断适应交往双方所共同认知的礼仪规范,对交际对象充分尊重,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锻炼和改造,从而形成的良好的礼仪品质和礼仪意识。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看,礼仪修养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养成、自我提高的过程,是通过有意识的学习、仿效、积累而逐步形成的,是要有高度自觉性的。只有把礼仪修养看作是自身素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看作事业发展的基础,看作完美人格的组成,才能真正地形成自觉意识和主动性。良好

(公共关系)第四章公共关系基础知识与应用

第四章公共关系基础知识与应用 第一节公共关系基础知识 1、简述公共关系的基本涵义? 答:公共关系——指社会组织通过信息传播手段,与公众建立良好的公众关系,使社会组织拥有良好的社会关系环境,从而谋求事业的成功的活动过程。 其涵义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1)公共关系是以社会组织为主体,主要研究组织与组织内外有关公众建立的各种关系。 这种关系是组织与个人、组织与群众、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私人之间的关系或组织内部个人之间的关系。 (2)公共关系的目的是谋求组织与各有关公众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为组织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关系环境,推进组织事业的发展。 (3)公共关系对社会组织具有两层涵义,一是指社会组织与内外公众相处关系的状况;二是指为搞好与各有关公众的关系所采取的方针、策略和行为。 (4)社会组织与公众建立良好关系的惟一手段是通过双向的信息传播,而不能采取其他的手段,如行政命令、经济制裁或者物质引诱等。 2、简述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答:公共关系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公共关系的主体、客体及联系

主体和客体的手段,即组织、公众和传播。 (一)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指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系统建立起来的各种群体,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即公共关系活动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所有的公共关系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组织来开展的。 (二)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 公共关系的客体——指的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工作对象,即社会组织进行传播和沟通的对象,即公众。 公共关系中的公众有其特定的含义: 公众——指与一定的社会组织存在着直接或潜在的关系,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着互动关系的群体。 公众的划分: (1)按公众与组织的关系公众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 内部公众——指组织内部的成员,这是与组织面对的最直接、关系最密切的公众。 如企业的员工、股东、董事会等是其内部公众。 外部公众——内部公众以外的公众。 如顾客、社区、政府和新闻媒介等则是其外部公众。 (2)按公众对组织的重要性公众分为:首要公众、次要公众和边缘公众。 首要公众——是组织最为重要的公众,决定着组织的生存、发展,组织往往投入最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来维持和促进与他们之间的

公共关系学重点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重点复习资料 1,"公共关系"一词源自英文Public Relations也可称为"公众关系" 2,公共关系的定义: A,治理讲:突出公共关系的治理属性.(美:雷克斯哈罗) B,传播讲:公共关系的传播属性?(英:费兰克) C,传播治理讲:强调PR是组织一种特定的传播治理行为和职能. 美,詹姆斯格鲁尼格:PR 是一个组织与其有关公众之间的传播治理. D,咨询讲:PR的决策咨询功能?《墨西哥宣言》 E,关系讲:公众性或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美:蔡尔兹) F和谐讲:是关系讲的深化,指和谐组织与公众间的关系. G形象讲:为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 3,美国《公共关系季刊》详细排列了公共关系的14 种特点. 4,确定PR 本质的依据和方法: A,分析构成公共关系活动的差不多要素.(PR三要素:组织,传播,公众) B,分析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本质联系. 组织传播沟通公众 (主体)(客体) 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现代公关传播的本质特点是: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 "传播沟通"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精髓,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5,明白得公共关系本质属性的三个角度: A,PR 的"关系"性质: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关系. B,PR 的"职能"性质: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成效等差不多要素的治理,即传播(沟通)治理. (现代组

织经营治理的"四大支柱" :资金,技术,人才和PR) C,PR 的"科学"性质: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一门以传播学和治理学为要紧依靠的传播治理学或组织传播学.(总之,PR是组织的"传播沟 通关系",组织的"传播沟通职能",组织的"传播治理学科","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是其本质属性.) 6,公共关系状态:一个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基础,结果) 7,公共关系活动(实务):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和谐组织和社会关系,阻 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工作.(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志:是否有现代的公共关系意识和科学的公关理论作指导.) 8,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阻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 治理哲学,它指导着公关实务工作的健康进展,渗透到治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9,组织:是PR 活动的主体,即PR 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 10,公众:是PR 传播沟通的对象. 11,传播沟通:是PR 活动的过程和方式. PR的方式: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公众传播,大众传播;言语沟通,文字沟通, 非语言文字沟通的方法等;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实物媒介的技术等. 组织与公众联结的方式,公共关系的运行机制确实是传播沟通. 12,关系: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

公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xxxx/ 一、基本概念 1、公共关系: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即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的手段,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并谋求组织与公众的共同利益的一种活动或职能。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以公共关系为研究对象,旨(zhì,用意、目的)在揭示公共关系活动的规律,并以这种规律指导公共关系实践的科学。 传播:传播是社会组织利用各种媒介,将信息或观点有计划地与公众进行交流与传递的沟通活动。 刻板印象: 组织机构:是指为了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而组成的一个独立单位的社会群体。 公共关系专业公司:专门为客户提供公共关系劳务和业务咨询服务的传播型、服务型的组织机构。 性格: 2、社区关系: 心理定势: 月晕效应: 广告:广告是在印刷媒体上购买空间或在电子媒介上购买时间,以语言、文字、声像和图案等形式,传播出资人的宣传,达到宣传组织和促进销售的目的。 广告战略:是为实现企业的长远目标所必须采用的广告行为过程和广告媒介的使用方案。策划新闻: 社会团体: 事业机构: 3、素质: 广告目标: 公众:是指与一个组织机构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个人、群体和组织。 内部公众:指组织机构内部的成员,或与本组织成员直接相关的人员。 外部公众:指除了内部公众之外的与组织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公众。 政府公众:主要指企业 顾客公众:消费者关系 顺利公众:对组织的政策和行为持赞赏和支持态度,称为扩散影响的公众。 逆意公众:由于对组织不够了解或有偏见,而对组织的政策和行动持否定和反对态度,称为集中影响的公众。 二、基础知识 1、公共关系是什么样的活动与学科? 公共关系是一项古老的活动,但又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2、公共关系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四点) (1)公共关系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经济原因);

公共关系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1)

公共关系学,1.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C)双向交流,2.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是(A)公共关系状态3.组织形象处于最佳状态的是(,6. 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出发点应当是(A)从事实出发7.组织与公众沟通的重要途径就,10.组织行为识别系统的英文缩写是(CBI)11.公关礼仪最根本的原则就是(B),18.在国内开展公共关系工作,一般不需要提高知名度的是(A)政府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学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C)双向交流 2.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是(A)公共关系状态 3.组织形象处于最佳状态的是(B)高知名度、高美誉度影, 4.组织形象的基础是(D)产品形象 5.组织与公众联结的方式是(B)传播沟通 6.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出发点应当是(A)从事实出发 7.组织与公众沟通的重要途径就是运用(D大众传播) 8.组织以自身的名义,在社会上率先发起某种活动,提倡某种有进步意义的新思想是(C公益广告)。 9. }组织成员之间地位平等,相互之间有着广泛的接触,但是没有中心人物的传播网络是(C环形网络)。 10.组织行为识别系统的英文缩写是(C BI) 11.公关礼仪最根本的原则就是(B)尊重公众原则 12.公共关系可直接称为:(A)公众关系 13.公共关系的英 文是(A)Prhlic Relations 14.公关谈判的第三个阶段是(C)交锋阶段 15.把重点事实和主要结论放在文章的最前边,然后按事实重要性排列事件的新闻公 报结构是(D)倒金字塔结构 16.把重点事实和主要结论放在文章的最前边,然后按事实的重要性排列事件是(A倒金字塔结构)。 17.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距离也是一种传达态度的信息,社交距离是指(C)约在~米 18.在国内开展公共关系工作,一般不需要提高知名度的是(A)政府公共关系 19.在组织(D顺利发展时期),公关宣传应当致力于保持和维护组织形象,巩固既 有成果,并力争提高知名度,扩大组织影响。

公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

一、基本概念 1、公共关系: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即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的手段,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并谋求组织与公众的共同利益的一种活动或职能。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以公共关系为研究对象,旨(zhì,用意、目的)在揭示公共关系活动的规律,并以这种规律指导公共关系实践的科学。 传播:传播是社会组织利用各种媒介,将信息或观点有计划地与公众进行交流与传递的沟通活动。 刻板印象: 组织机构:是指为了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而组成的一个独立单位的社会群体。 公共关系专业公司:专门为客户提供公共关系劳务和业务咨询服务的传播型、服务型的组织机构。 性格: 2、社区关系: 心理定势: 月晕效应: 广告:广告是在印刷媒体上购买空间或在电子媒介上购买时间,以语言、文字、声像和图案等形式,传播出资人的宣传,达到宣传组织和促进销售的目的。 广告战略:是为实现企业的长远目标所必须采用的广告行为过程和广告媒介的使用技术方案。 策划新闻: 社会团体: 事业机构: 3、素质: 广告目标: 公众:是指与一个组织机构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个人、群体和组织。 内部公众:指组织机构内部的成员,或与本组织成员直接相关的人员。 外部公众:指除了内部公众之外的与组织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公众。 政府公众:主要指企业 顾客公众:消费者关系 顺利公众:对组织的政策和行为持赞赏和支持态度,称为扩散影响的公众。 逆意公众:由于对组织不够了解或有偏见,而对组织的政策和行动持否定和反对态度,称为集中影响的公众。 二、基础知识 1、公共关系是什么样的活动与学科? 公共关系是一项古老的活动,但又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2、公共关系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四点)

公共关系学课后思考和答案(小泳)

公共关系学课后思考及答案 第一章 一、什么是“公共关系”?如何理解“公共关系”工作定义的基本要点?P10 1、定义: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或公众人物在一定职业伦理范围的指引下,为谋取有关公众的理解和合作而从事的一种交流、沟通、劝说活动。 2、工作定义的基本要点: 1)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是一个社会组织或公众人物。 2)公共关系活动的客体是公众。(即和公关主体目标或利益具有“相关性”的社会群体) 3)公共关系活动是一种沟通(意义沟通)、交流(信息交流)、劝说(价值劝说)过程。(可以说,公共关系活动是在“信息交流”和“意义沟通”基础上的一种“价值劝说”活动。) 4)公共关系活动受职业伦理规范的指引 (注意:在某种情况下,公关的主体和客体可以互相转化。) 二、中国公共关系实践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研究公共关系学有何意义? 1、三大发展阶段:P19 1)20世纪8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的初创阶段。 2)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的普及阶段。 3)90年代中、后期的实践阶段。 2、意义:P22 1)公共关系学研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①开展公共关系学研究和教育,树立和普及人们的公关意识,是我国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为己任的各类组织必须补上的一课。 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共关系的发展有一定的同步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展,公共关系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越重要;公共关系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越容易取得成效。 2)“关系经济”为公关发展带来机遇 关系经济:一种用网络、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把世界包裹起来,把人和组织联结成各种各样关系的、并时时刻刻都依托着这些现实和虚拟关系的经济形态。(“关系经济”的诞生和发展必须以网络为基础。) 3)公共关系研究和时俱进 ①公共关系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而起步并迅速发展的。 (对外开放,国际交流、合作的一个必要前提是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就需要

公共关系学章节知识点教学内容

公共关系学章节知识 点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 ??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一)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 (二)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 (三)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 (四)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 (五)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简述) 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包括了一部分人际关系 从方法上看,公共关系实务也包括了人际沟通的技巧,即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说服技巧。 ??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论述) 1.从主体上看,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行为主体仅是个人。 2.从对象上看,公共关系的对象是与组织相关的所有公众及其舆论,而人际关系则包含许多与组织无关的私人关系对象。 3.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的管理活动与职能,处理的是组织事务和公众事务。 4.从方式上看,公共关系十分强调运用公众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方式作远距离、大范围的公众沟通,人际关系则比较局限于面对面、个体对个体的交流方式。 ??公共关系与人群关系的联系。(论述) 人群关系主要是指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内部关系是公共关系的基础,与内部公众沟通,协调内部关系也是公共关系实务的重要内容。 ??公共关系与人群关系的区别(论述) 1.公共关系不局限于组织和群体内部的传播沟通,还包括大量的外部关系,要面对复杂的社会公众环境。 2.公共关系不局限于管理现场直接面对面的群体关系和个人关系,还需要特别关注不直接见面的、远距离的公众沟通,并十分重视公众环境的长远变化和发展趋势。 虽然公共关系和人群关系同属于组织关系范畴但它比人群关系的内容更复杂,范围更广阔。 3.“人际关系“和”人群关系“均侧重从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角度来探讨人和人的关系,而公共关系则从信息传播沟通的角度研究人和人的关系。 人群关系论是人际关系学在组织应管理中的用;公共关系学又是人群关系论的进一步发展。 ??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 (一)公共关系适应了对外开放的需要 (二)公共关系适应了体制改革的需要 (三)公共关系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公共关系适应了安定团结、社会稳定的需要 ??辅助决策(辅助决策职责-简答:练习) 1.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 2.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公共关系的决策咨询作用还表现在为决策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提供各种社会信息,完善各种公众咨询渠道,开辟各种信息来源,包括广泛的外源信息和及时的内源信息,并根据决策目标将各种信息整理、归类、分析、概括、提供给最高管理层或各个专业部门作为决策的客观依据。 3.协助拟定和选择决策方案 4.从公众关系角度评价决策效果 ??传播推广(公共关系的宣传职责?问答:练习) 公共关系在组织经营管理中发挥宣传推广的作用,即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将组织的有关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地传播出去,争取公众对组织的了解和理解,提高组织及其产品、人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组织创造良好的公众舆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主要表现在:

公关礼仪作业

浅谈大学生具备良好礼仪修养的意义 ----一以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为例 学生姓名:刘秀芝 学号: 201314380141 系别:法学系 专业:社会工作专业 班级: 1班 导师姓名:娄丽芝 届别: 2013级 完成时间: 2014.12.29

摘要 随着文化全球化和文化消费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礼仪文化越来越关注起来,促使全球掀起了一场“孔子热”的文化浪潮,作为一个具有悠久礼仪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两千多年前,许多思想家就对礼仪修养的意义有过重要的论述。 在今天,全社会也正大力发展礼仪文化。加强公关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大学生文明礼仪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校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丈明建设的重要课题。所以,加强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大学生的全而发展,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进而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做出贡献,同时,可以有效促进中华传统礼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故此,必须加强在高校开展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本文就礼仪的基本理论出发,论迷了大学生具备良好礼仪修养的意义,并就公关礼仪在社会工作专业的应用作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字礼仪修养;社会工作;大学生

(一)研究背景 公关礼仪就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用以沟通思想、联络感情、促进了解、构造和谐环境、最终塑造良好形象的一种行为规范。古往今来, 公关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说小一点, 它是我们个人修养的问题, 说大一点, 它关系着我国日常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运行, 关系着社会稳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本文所提到的礼仪修养主要是指个人的言行举止上的礼貌与优雅,让我们能做到真正的“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 2001年,中共中央颁发《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明确指出“明礼”是基本的道德规范。党中央不断深化对文明礼仪的认识,文明礼仪的地位也随之提高,文明礼仪的作用也日益突显出来。如今,党和政府对文明礼仪的作用认识己经不是停留在号召、呼吁、倡导的空洞的说教层面,己开始将文明礼仪作为方法和手段来管理社会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党和政府的决策和要求为我国高校的文明礼仪教育明确了方向,提供了动力。深入开展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是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有关政策的需求。 恩格斯曾指出: “人是一切动物中最社会化的动物”, 中共中央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也指出: “应该提供更多的精神产品, 帮助和指导青少年解决在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从学生起, 就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所以, 加强当代大学生公关礼仪教育, 培养其良好的礼仪习惯, 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越来越重要。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我们专业的价值观和礼仪修养很好的结合起来,给予案主更多的尊重与平等,运用我们学到的礼仪知识和案主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这些礼仪技巧,让案主更快接受到我们的帮助,使我们更好探索礼仪修养在社会工作专业中的应用。

公共关系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模拟试题1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5分)察看答案 1、"组织"和"公众"是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分别是公共关系的______ 和______ 。 答案:主体客体 2、______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答案:双向传播与沟通 3、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______ 和______ 。 答案:经营观念管理哲学 4、公共关系活动是否自觉、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志就是看有没有自觉的______ 和科学的 ______ 作指导。 答案:公关意识公关理论 传播观念表现为强烈的传播欲望,自觉地利用一切传播的时机去______ 、______ 和5、 ______ 。 答案:影响公众引导公众争取公众 6、公共关系活动的功能不仅在与______ ,而且还在于______。 答案:协调和改善关系影响和完善舆论 7、公共关系的过程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经过传播沟通活动 ______、______ 的过程。 答案:联系交流 公共关系的手段和方式包括各种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的形式,包括各8、 种______ 、______ 、______ 的方法,包括各种______、______ 、______ 的技术。 答案: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公众传播大众传播 言语沟通文字沟通非语文沟通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实象媒介 9、公共关系特指______ 与______ 之间的传播沟通。 答案:组织公众

10、公共关系状态既是______ 的基础,也是______ 的结果。 答案:开展公关活动公关活动形成 11、 公共关系主要是对组织的______ 和______ 的一种经营和管理,要追求______ 和______ 的统一,______ 和______ 的统一。 答案:无形资产财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组织利益公众利益 12、"双向沟通与传播"只有表现在组织和公众之间,只有与______ 、______ 、"公关观念"相联系,与"关系"、 "舆论"、______ 相联系,才能完整地界定它在"公共关系"概念中的涵义。 答案:公关状态公关实务形象 13、"人际关系"和"人群关系"均从侧重从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角度来探讨人和人的关系, 而公共关系则从______ 的角度研究人与人的关系。 答案:信息传播沟通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每小题1分,共10分) 正确数/总题数/正确率=0/14/0%察看答案 错错误1、公共关系是组织的经济行为的产物。 正确错误 错错误2、公共关系与其它性质的社会关系是相同的。 正确错误 错错误3、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经营管理职能与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并无不同之处。 正确错误 错错误4、现代经营管理学是公共关系学的一个分支。 正确错误

公共关系学_习题集(含答案)

《公共关系学》课程习题集 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习题 【说明】:本课程《公共关系学》(编号为02007)共有单选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论述题,简答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论述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 1.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俄罗斯 2.1923年,()的著作《公共舆论之凝结》出版,此为公关理论的奠基之作。 A、爱德华.伯内斯 B、艾维.李 C、多尔曼.伊顿 D、巴纳姆 3.公共关系这一概念的流传和普及归功于()。 A、爱德华.伯内斯 B、艾维.李 C、多尔曼.伊顿 D、巴纳姆 4.在公共关系的发展阶段中,“公众受愚弄”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A、爱德华.伯内斯 B、艾维.李 C、斯科特.卡特李普 D、巴纳姆 5.在公共关系的发展阶段中,“说真话”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A、爱德华.伯内斯 B、艾维.李 C、斯科特.卡特李普 D、巴纳姆

6.“投公众所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A、爱德华.伯内斯 B、艾维.李 C、斯科特.卡特李普 D、巴纳姆 7.“双向对称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A、爱德华.伯内斯 B、艾维.李 C、斯科特.卡特李普 D、巴纳姆 8.1987年5月,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在()成立。 第1页共13页 A、北京 B、上海 C、西安 D、重庆 9.我国大学中,第一个开办公共关系学本科专业的是()。 A、北京大学 B、复旦大学 C、中山大学 D、深圳大学 10.()年,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成立。 A、1992 B、1993 C、1994 D、1995 11.()年,公共关系职业载入我国“国家职业分类大典”。 A、1997 B、1998 C、1999 D、2000 12.公共关系的主体是()。 A、社会组织 B、公众

公关礼仪着装礼仪

公关礼仪着装礼仪 篇一:公关礼仪基本常识 公关礼仪基本常识 一、基本礼仪规范 服装礼仪 整洁、美观、得体是公务人员着装的基本礼仪规范。具体来说,既要与自身形象相和谐,与出入场所相和谐,又要与着衣色彩相和谐,与穿着搭配相和谐。 衣着应与自身形象相和谐。这里的自身形象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所从事工作的职业形象,二是指自身的身材长相。由于公务人员的职业特性,在穿着方面应表现出稳重、大方、干练、富有涵养的形象。 衣着应与出入的场所相和谐。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气氛,在社交场合的穿着大致可分为礼服和便服两种。礼服主要是出席正式、隆重、严肃的场合时的

着装,如西服、中山服、旗袍或民族着装。便服主要是在一般场合、日常社交场合中的穿戴,相对可随意一些,各式短衣、衬衣、皮衣等都可。 注意事项:男士穿西装时,应佩带领带,穿长袖衬衣应将下摆塞在裤内,袖口不要松开或卷起。女士着裙时,袜子口不能露在衣裙之外。 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公务人员的穿着应遵守下列礼仪常规: 办公时的着装。作为职业人员,公务人员大量的工作时间是在办公室中度过的。办公室工作衣着要整齐、稳重、大方。工作人员上班时不能穿短裤、背心、拖鞋、运动服,女士不得穿超短裙、吊带裙。 宴会、记者招待会时的着装。通常公务人员出席这类较为隆重、正规的社交场合,着装应讲究。男性可穿颜色深一点的西装,加上白色的衬衣和领带。女性可穿套裙或旗袍,颜色以高雅艳丽为宜。

会见、访问时的着装。气氛较活跃时,可穿套装,也可穿色彩、图案活泼一些的服装,如花格呢、粗条纹、淡色的服装都适宜。 仪容礼仪 公务人员仪容应符合职业特点,稳重大方,不过分修饰。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整洁美观。头发要经常梳理,保持清洁。不应将头发染成黑褐色以外的其他颜色。指甲不能太长。 男士的胡须要刮净,鼻毛应剪短;女士妆容应清新淡雅,不宜浓妆艳抹,公共场合不宜用气味浓烈的香水。 工作场所应保持优雅的举止和姿态。 介绍礼仪 介绍就基本方式而言,可分为:为他人作介绍、被人介绍和自我介绍三种。 当你要将某人介绍给别人时,按礼宾顺序应该是:向年长者引见年轻者,不论男女都是按这样的顺序作介绍;向

自考公共关系学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也可称为()。 A.人际关系 B.公众关系 C.团体关系 D.人群关系 2.美国著名公关学者雷克斯?哈罗博士认为公共关系是()。 A.一种传播管理行为 B.一种公众性的关系 C.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 D.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 3.美国学者雷克斯?哈罗博士对公共关系的定义侧重于()。 A.公共关系的传播属性 B.公共关系的管理职能 C.公共关系的决策咨询功能 D.公共关系的公众性 4.英国公关学者弗兰克?杰夫金斯为公共关系所下的定义属于公共关系的()。 A.管理论 B.传播管理论 C.咨询论 D.传播论 5.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的学者是()。 A.卡特利普 B.雷克斯?哈罗 C.詹姆斯?格鲁尼格 D.弗兰克?杰夫金斯 6.对公共关系下定义时,认为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的是()。 A.咨询论 B.管理论 C.传播管理论 D.社会关系论 7.对公共关系下定义时,强调公共关系是一种公众性、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的是()。 A.咨询论 B.管理论 C.传播管理论 D.社会关系论

8.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种与这些公众互相信任的关系。这是()对公共关系下的定义。 A.哈罗 B.卡特利普 C.杰夫金斯 D.格鲁尼格 9.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 A.组织机构 B.相关公众 C.传播沟通媒介 D.个人 10.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 A.组织机构 B.相关公众 C.传播沟通媒介 D.个人 11.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交流。 A.单向 B.双向 C.逆向 D.顺向 12.公共关系的目标是()。 A.协调组织的关系网络 B.提高个人素质和优化环境 C.为组织机构收集信息 D.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作为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也是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结果的要素是(13. A.公共关系语言 B.公共关系观念 C.公共关系状态 D.公共关系舆论 14.组织机构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相互交往和共处的情形和状况指的是()。 A.社会舆论状态 B.公共关系活动 C.公共关系观念 D.社会关系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