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导游词

博物馆导游词
博物馆导游词

博物馆

我们要去参观的是博物馆最精华的部分三大珍品馆,西汉古尸专题展,古代漆木器精品展,最后的是荆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楚汉时期的丝织品。丝绸、丝绣、距今2300多年了也是在其他博物馆看不到的。向大家介绍一下博物馆的概况,建于1958年,到现在呢有5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几十的年的发展中我们馆内的占地面积已经达到5万平方米,馆藏文物14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就达到了600余件。这个数量也很多省会博物馆都是比不上的。那么在2008年荆州博物馆被国务院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现在咱们湖北省内的一级博物馆也只有3家,其余的2家都在武汉,一个是武汉市博物馆,还有一个是湖北省博物馆。

第一个要参观的是凤凰山168号汉墓展,168号汉墓呢就是西汉古尸墓葬的编号,这具西汉古尸是1975年6月8日出土于我们楚国故都纪南城,纪南城在荆州城北5公里,它就是当时楚国的首都。大家刚才在青铜器馆看到纪南城的模型,我们整个就是文物是从纪南城把古尸的葬具啊、随葬品全部都是拿到博物馆进行展出。首先大家看到的就是里面的2层套棺,因为它的葬具是一裹2棺,外面还有一层大的。它的套棺就是一层套一层,大的套小的,男尸刚出土的时候就是躺在前面小的内棺里面,棺木都是上等的金丝楠木制作而成的。楠木的防虫防腐的效果非常的好。所有大家看在地底下埋藏了2100多年也是保存非常完整。这些棺木呢在外面经过专门的脱水处理之后就在这边直接展出了,大家在上楼的时候可以看一下右手边最外面的一层椁室,这2层棺就是放在椁室里面的。椁室也是大块楠木做成的,每一块重达千斤。咱们现在上楼来参观一下裹室的内部结构,大家往这边走,往下面看,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裹室的内部结构了,大家可以看到它里面呢是分为3个部分,棺室、头箱和边箱。棺室就是把刚刚大家看到的大小2个套棺放在里面的,头箱和边箱是放它的随葬品,它的随葬品数量达到了563件,种类非常的多,漆器、陶器、吃的用的一应俱全。而且大家可以看到他的椁室内部居然还有门和窗户的设计。这门窗啊是为了方便墓主人的灵魂可以自由出入的。整个椁室的内部格局大家可以看像不像我们现在的居住2室一厅的格局。就像他在阴间住的房子一样。那么墓主人究竟是个什么人呢,我们到这边来看一下他的随葬品。了解一下他的姓名、身份。首先大家看到的是一枚玉印,这枚印章是在他的嘴里发现的,也就是含在嘴里下葬的,它是汉白玉雕刻而成,印章上面刻有他的名字叫做遂字,也就是现在隧道的“隧”不要豹尔旁。所以我们可以称他为遂先生,那么他究竟是个什么人呢,在墓葬里面有确切文字的出土,也就是这块竹牍。竹牍是墓葬里面唯一的一个文字记载。它是当时墓主人下葬的时候,地方的官员写给地府官员的一封信,在信里面他说到什么呢,大家看一下上面的标牌,第2行内容为13年5月庚辰,他下葬于汉文帝13年5月13日,江陵城敢告地下城,江陵的地方官请求地下官员,他说了什么呢?西乡市阳里有一位5大夫,交代了这个墓主人的籍贯和爵位。那么5大夫这个级别他是多大的官呢,汉代官它是分为20级爵。他相当于第9级,也就是中等地位的官员,我大家比喻一下,大家就非常清楚了。这个级别就相当于现在的副厅级干部,也就是荆州市的副市长这个级别。到这边呢大家可以来看下有一双麻家袜,这个是原件,保存完好的麻家袜,距今2170多年了,是墓中保存非常完好的,是墓主人身前穿过的,在这个袜子上面发现有磨损的痕迹,这个补丁是他生前补的,但是这个补丁呢可能并不是说是他穿破了之后去补的,可能是他爱惜吧,买了新袜子之后就在容易磨破的地方给他加厚一层,就像我们现在西服的胳膊肘后面打一个补丁是一样的。在这边大家看到的是墓中随葬的漆木器,漆器在当时可以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那么像这种漆木器都是木头制作在外面用生漆经过100多层工序给刷上去。漆器呢在制作工艺是非常复杂的,在当时呢也是只有像身份地位比较高的人又钱人才会去使用,像这个耳杯是古人喝酒的酒杯,非常的大因为古人一般喝的是米酒、黄酒度数不高。像这边的是装酒水的啊装食物的啊,还有到这边的展柜里面大家可以来看一下,这边就是先前提到的男奴有28人啊女奴18人啊,就是这些木俑和木马。并不是真人到了汉代渐渐的取消了真人的陪葬。一般都是木俑或者是陶俑去陪葬的,虽然是木俑也反映了墓主人的生活非常的富裕的生活。有牛车船只,牛车在当时身份的象征,一般人不可能使用

牛车。现在呢大家就到中间参观一下西汉古尸,我们现在看到的古尸已经有2170多年的历史了,也是国家保存的最好的一具软尸,那么软尸跟平常看到的干尸木乃伊是不一样的,在1975出土的时候,专家对他做过实验,搬动胳膊大腿四肢关节是可以活动的,而且对他的肌肉进行针管注射居然还可以注射进去,也就是还可以打针,他的身高有1米68体重105斤。血型经过反复鉴定为AB型。在出土的第2天也就是1975年6月9号,专家对他进行的解剖,所以我们在长盒里面看到的是他的内脏,内脏保存的相当完好没有移位。同时也是查出了他是死于急性胃穿孔,年龄大概在60岁左右,这个年纪在当时也是相当高寿的了,虽然他60岁了大家看他的32颗牙齿一颗也没掉保存的很好,我们刚才看到那枚汉白玉雕刻的印章就是从他的嘴里发现的,那么现在呢我们对墓主人进行保存的方法就是用稀释的福尔马林药水浸泡的。大家可以随便的看下,现在可以用福尔马林,那么他在地底下是怎么保存的呢,当时我们一开棺啦,发现墓主人本身就被浸泡在一种红色的棺液里面,那么这种红色的棺液它的形成可能就是一些中草药和底下水混合在一起形成的。中草药的成分有什么呢,有剧毒朱砂,黑豆,还有很多中草药我们还不能提取出来,恰恰是应为棺液的作用,他没有毛发,没有穿衣服。很多客人问是为什么,一位官员没有穿豪华的丝织品下葬,丝织品是肯定穿了的。但是就是因为棺液成碱性的被溶解掉了。把他的毛发衣服都给溶解掉了,当时出土的时候就是毛发全无浑身赤裸。

现在啊我们要参观的展厅啊,古代漆木器的精品展,荆州是全国出土漆木器最多的地方,而荆州博物馆馆藏漆器在全国也是最多的单位,就我们展厅展出的漆器占我们全国的数量的百分之60,5分之 3.这些漆器在经过专门的脱水修复之后就可以直接展出。首先大家看到的这是一件虎座飞鸟,这是一件1978年出土于荆州的天星观一号墓,距今也有2300多年的历史了,虎坐飞鸟呢是我们楚国墓葬里面的一种丧葬用用品,是有老虎、凤和鹿角3个部分组成。中间呢这一只凤高高在上,它是楚人崇拜的图腾和神鸟,当时的楚人啦是认为像这种神鸟在墓葬里面起引导墓主人的灵魂升天,那么在凤的背上插的是一对真的麋鹿角,这对鹿角所代表的含义有的专家认为是楚人想象出来的龙角,因为在早期楚人是尊龙崇凤的。所以把龙凤老虎3钟神兽埋藏在墓葬里面起到一个驱鬼辟邪的作用。这是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咱们在后面看2个具有代表型的酒具,首先是一个猪型的酒具盒,这个大概都非常爱看,非常可爱,2边是猪头的这么一个形象憨态可居,那么酒具盒呢是用来装那种成套的耳杯的,出土的时候再这个酒具盒里面发现了3个耳杯,那么不仅仅是它的猪的造型非常少见,在我国出土的酒具形体非常少见也是非常大的了,所以说这一件也是国家一级文物。跟这个酒具盒在一个墓葬里面出土的,还有一个盘龙窦,窦是成时期的专用名词,也就类似于咱们现在的高脚果盘,用来装食物呀装水果的。这件窦他的装饰性大于实用性。因为这个窦的窦口比较浅,在外面却浮雕了非常精美的花纹,这些花纹外表是雕刻了有3条龙4只凤和4条蛇,并且在这些动物啊龙的身上是绘有这种彩绘,它所体现是个什么含义呢,就这3钟动物相争斗的一种形态。像这样的一种题材在漆器也是非常少见的,也是漆器中的一件珍品了,这个也是国家一级文物。卧鹿丧葬用品,与世无争的这样一种形态。现在看到的是虎坐鸟架鼓,这个大家应该知道,这个是楚人最具有代表型的标志性的器物,2300多年前楚国的宫廷中一种大型的打击乐器。它这个乐器呢一般是编钟和编磬在一起配套使用。鼓皮是修复过的因为牛皮部分已经破损掉了,下面这个架子都是原件,您看同样体现了凤高高在上,楚人崇凤这样的一种崇拜的心里,把百兽之王的老虎踩了在脚下。有一种含义楚人想征服猛兽,战胜猛兽的战胜自然的这样一种心里状况。在2004的时候呢,虎坐鸟架鼓是曾经发行过邮票的,当时我们国家与罗马利亚发行了一套特种邮票,这个邮票里面,有罗马利亚一部分的陶器,还有我国的几件的漆木器其中就有虎坐鸟架鼓,而且在前年上海世博会湖北馆里面咱们也可以见到他,所以说大家对他很熟悉呢,在湖北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它的工艺品,包括在荆州的一些酒店都会见到他的复制品,也就相当于我们一种文化一种代表性的一种器物了,这一件虎坐鸟架鼓也距今2300多的历史了。接下来呢我们要参观的这一件器物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器物,它的名字叫辟邪,故名思议放在墓葬里面也是起到驱鬼辟邪的作用,当然这件与咱们刚才看到的漆木器不一样,他不是木头制品而是根雕制品。并且是目前我们国家发现的最早的根雕艺术品,距今有2300多年的历史了,辟邪它所给人的感觉就是4不像,大家可以看以一下又像蛇、又像壁虎、又像蜥蜴。而且它所体现的这一种美的这种观点颠覆了古人传统的审美观,古人是很讲究对称美的。而您看楚人就是利用了根支的原状而力求四肢不对称美,

三脚落地一脚高高翘起,并且在它的每只腿上面还浮雕有几种动物,有蛇、蜥蜴、鸟、蝉。这几种动物是什么关系呢?蛇吃蜥蜴、蜥蜴吃鸟、鸟吃蝉,古人对生物链的一种认识,而且这件辟邪是咱们国家根雕协会的会标。根雕协会会标的标志。在我们漆器馆的最后大家非常大型的器物,它的名字叫做镇墓兽,镇墓兽是我们东周楚墓中一种特有的怪物造型,它是由鹿角、头、方座3个部分组成。上面是一对真的麋鹿角,下面呢这个头有单头和双头之分,而我们看到的这个镇墓兽头是连体双头型的,我们可以看一下它头的正面两眼暴突舌头吐长样子非常的争鸣非常的恐怖,把他埋葬在地下的作用其实就是用来吓鬼的,来确保墓主人的灵魂不受其他妖魔鬼怪的清扰,因为它这个镇墓兽一般是放在整个墓葬的最前面,就相当于这个墓葬的守护神一样,很典型的一种丧葬用品。那么漆器馆我们就参观到这里。

接下来我们上二楼。参观的是我们荆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楚汉时期的织绣品,我们馆所馆藏的丝织品是我们国家保存的最完好的,也是年代最早的,距今有2300多年的历史了,那么这一些精美的丝织品他们大多数都是出自于马山一号墓葬,马山一号墓呢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小型的贵族墓葬,现在我们就通过这幅照片我们了解一下墓葬开馆的情况,大家往这边走,那么当时把这个墓葬的棺盖一打开大家看到的就是一床色彩鲜艳的面青,青是什么呢?是古人所盖的被子,等会我们会看到这个被子的原件,在被子的下面这是用9条锦带捆扎大的衣青包裹,包裹是用来裹尸体用的,当专家把这个包裹一层层打开的时候,发现里面裹的有13层,像衣服啊、被子啊包裹了13层最里面墓主人的尸体局部组织已经腐烂掉了没有保存下来,我们再马山一号墓中出土了丝织衣物多达35件套,这些衣服的种类包括了战国时期所有丝织品的品种,因此这个墓葬也是被专家誉为地下的丝绸宝库,现在我们就进展厅来参观一下部分的原件,首先大家可以来看以下中间展柜里面展出的丝织品的原件,首先边上这2条塔型文景,就是用来捆扎尸体,9条带子中间的2条。一条呢是保留了它原先打结的样子,一条呢是展开的样子,锦是一种金线提花之物,我们平常所说的锦上添花就是对它就是非常高的赞美了,然而在2300多年前,古人能够用织机织出这种金线提花之物是非常不容易的,那么在我们展柜中间大家还会看到一条手工编织的彩色的人字行的绦带,这条绦带全部都是手工编织而成,那么它的形状既像扫把又像扇子。它是做什么用的呢,专家推断可能是当时巫师做法的法器。怎么使用呢,做法的时候就是用竹竿把前面这个孔给穿起来,边走边涮起到一个驱鬼辟邪的作用,那么在我们展柜的最边上看到一条非常窄的十字型的锦带,那么锦带的作用呢它可能是贵族给睡觉的凉席,包边用的,就是睡觉用的草席,起一个装饰美观的作用,那么像这样一个丝织物品是很难保存的,所以大家看到我们这个展柜全部都是特制的冲荡的展柜,里边是真空,包括我们这个展厅用的灯都是感应灯,因为灯光照射对这些丝织品是有损害的,那么我们走了这些灯会自动熄灭,这是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这个展柜中间是汉代的一些丝织品的残片,这些残片出土于凤凰山167号汉墓,它保存的没有马山一号的那么完整,但是通过这些碎片的图案,您看汉代的织的高超技术,虽然是残片,但是这些丝织品都是非常精美的,制造的很完整,这个是虎纹锦,这边是豹纹锦。非常的精美。好,我们现在来继续参观马山一号的丝织品,颜色深的是原件,浅的是复制品。现在我们参观到这一件丝织品呢就是刚才我们在照片上看到的那床被子,它出土时候的颜色跟旁边的复制品的颜色是一模一样的,大家可以看照片的时候它都是金黄色的,但是拍完照很快就氧化掉了,所以我们是为了很好的保护它,把这一床被子的其他三个角都用白子给遮住掉了,咱们只露出了一个角让大家欣赏,通过这个角着我们可以看到这床被子上面都是有手工刺绣上去的,龙凤相潘的花纹,也就是一条龙一只凤首尾相接,大家看这个凤的嘴巴叼着一条龙的尾巴,它就像首尾相接,一组一组拼凑起来的图案,那么在被子里面的填充物是丝绵,也就是蚕丝,这是一床蚕丝被,而且被子的设计也是非常的科学,大家看一下,墙上另外一床被龙,被凤的复制件,您看古人的被子上有一个特点中间有一个U型凹凸口,两边突出,是不是古人睡觉的时候,凹凸口露头,两边突出的地方是裹肩膀,这样可以有效的预防感冒和肩周炎,而且头脚分明,头是头,脚是脚,更科学一些,头脚是绝对不会混盖的,所以说非常的科学,非常人性化的。这一件丝织物品呢是我们博物馆,也是我们丝织品展厅里面最珍贵、最精美的一件了,它的名字叫龙凤虎纹绣罗,罗就是绫罗绸缎的罗,它是丝织物品中比较轻,比较薄的一种,特点就是轻薄如蝉翼,罗的特性大家可以仔细看,用肉眼可以看到它是一种网状物,就是由每个小网状物组成的,就

像我们现在的蚊帐一样,而咱们的专家用显微镜放大,它的每一个小孔都是正六边型的,蜂窝状,而我们国家的技术织造出来的罗,每个都是四边形的,所以这一块罗的织法目前已经失传了,大家还可以对比一下这边的刺绣,您看旁边的复制品是在厚一些的绢上面刺绣的,用机器刺绣的凹凸不平是起皱的,然而大家看一下原件古人用手工在这么薄的罗上面刺绣居然还能够保存的这么平整,所有当时楚国的刺绣水平是非常高的,很可惜没有流传下来。在我们展厅后面可以看到非常大的一件棉袍,这一件棉袍的长宽均有1.9米,那么像这么大的衣服是做什么用的呢,很多人看到都说难道墓主人个子有2米多的,其实墓主人是一位女性,身高不足1.6米,像这么大的衣服就相当于现在的寿衣,是用来包裹尸体的,通过照片也了解到在他的墓主人尸体外面,它的外面是包裹了十三层的丝织物品,然后再用9根锦带捆扎放入棺材里面的,所以就起到一个裹尸的作用。好,我们现在到角落去欣赏,这条裤子被称为天下第一裤,它是目前咱们国家发觉出土年代最久,并且保存最完整的裤子,大家也许觉得这是一条裙子,其实这只是一条裤子展开的样子,右手边是腰,左手边是脚,它穿在身上就像现在的七分灯笼裤,它也是发现最早,年代最早的开裆裤,它绝对是贴身穿的,现在是不是开裆裤还有待专家考证。好,大家可以从原路返回。

古城墙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一提到荆州,您一定会想到《三国演义》里的刘备借荆州,鲁肃讨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等炙至人口的三国历史故事,千百年来,到荆州古城探询三国历史烟云陈迹的凭吊者,访古者,探幽者络绎不绝,今天做为大家的实地导游,我非常荣幸能够借这样一个机会把荆州逾两千年来的演变和发展的历史展示给大家。我今天首先将带领大家参观荆州古城墙。现在距我们到达荆州古城墙需十多分钟的时间,趁此时间给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荆州的历史背景:

荆州城,又名江陵城。是目前南方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也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6年,荆州古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时,以荆州古城为中心的荆州市又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回顾荆州的历史,可以说与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紧密相连。大家都知道,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黄帝和炎帝部落合开统一华夏后,“割地布九州”,荆州即为这古老的九州之一。

“荆州”这个名称,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典籍《书禹贡》中的“荆及衡阳惟荆州”,当时荆州的区域面积是很大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便是兴起于荆州域内。秦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兵攻打楚国,占领可江汉之间的地域,秦随即在楚都设南郡,为当时全国36郡之一。后来,秦又在今天荆州城的地方设立江陵县,“以地临江”、“近州无高山、所处皆陵阜”,故称“江陵”。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建立荆州刺史部,为全国13州之一,从此,荆州开始成为行政区划的名称。

自秦汉以后,荆州成为历代王朝封王置府的重镇,一直是州、郡一级治所,有的朝代还曾在此建都立国。荆州城地处天下之中,江湖之会,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曾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汉代以耿直忠烈闻名的宰相李固,三国名将关羽、周瑜、吕蒙、陆逊,晋代文武双全的大司马陶侃都曾镇守过荆州;此外,历代的许多次农民起义,也都把荆州作为重要的攻夺目标,如西汉末年的王匡、王凤,唐末的黄巢,元末的陈友谅,明末的李自成和张献忠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都曾攻占过荆州城。

除了是军事要地,古代荆州城的经济与文化也是非常活跃和繁荣的。由于交通便捷、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早在西汉时期,它已发展成为全国十大商业中心之一,名列南方五郡之首。南北朝时,便成为“长江中游第一城”,与下游著名的商业城市扬州齐名,史称“江左大镇莫过荆、扬”。虽然在西魏时期曾一度毁于战难,但到中唐又逐渐繁华且其规模约十倍于以前,所以荆州城在当时被定位“陪都”,与长安、洛阳并称。

荆州是楚文化的中心,是“钟鸣楚天”的音乐、舞蹈之邦,享有“惟楚有才”的盛誉。千百年,这里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孕育有楚国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在政坛,最为著名的有明代宰相张居正,他力主革除弊政、发展经济,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为后人所崇敬。同时,荆州城旖旎的自

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吸引了历代众多知名文人志士前来观光游览、咏诗会友,并留下了大量的诗文佳作,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李白《早发白帝城》一诗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绝句了。

好了。说到这里,我们就要进入荆州古城了,现在我们的车正要通过的是荆州城的东门,又叫“寅宾门”。进入古城我们也就到了荆州古城墙,请大家带好贵重物品跟随我下车参观。

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荆州古城墙,它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整个城池构造牢固,坚不可破,先后经历过十五个朝代,是我国南方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墙。

现在,就请大家跟我一同登上古城墙、您正拾级而上的左过部分叫“马道”,是古人为方便战马登城而修筑的。稍加留意,您会发现在马道上有部分被保护起来的城砖烧制有文字,这就是荆州城墙上的文字砖。主要记载有制造时间,制造地点,监制官员和制砖费用承受者的名字。据专家考证指出,到目前为止,荆州城墙上发现最早的、有年号的文字砖是明洪武二年(1369年)的,距今已有600

多年的历史。此砖比新华社报道的、在万里长城上发现的万历年间的文字砖要早207年。更令人称奇的是,从文字砖上记载得知,这些砖不仅仅出自江汉平原,还有的来自省内其他地方及省外的湖南、陕西、江西等地,由此可见当时筑城工程之巨大。古代筑城,还体现出一种质量管理的思想,历代建筑或维修城墙所留下的或详或简的责任多铭文,实际上都是一种公开的责任状。从城砖上文字记载的内容看,是十分细致严格的,除了记录有制砖的时间和地点外,还有关于监造人、制砖人、烧窑人、制砖费用、承担都姓名和具体负责地方官员的详细铭文。可见在当时修筑荆州城墙时采取了“全民动员、上下动手、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做法。荆州之所以在古代一直被誉为“铁打的荆州”,与这种“责任制”是分不开的。这也是我们今天需要从先贤那里学习和借鉴的。

大家仔细地观察这些文字砖,细心的朋友还会发现在文字刻法上,既有阴刻,也有阳刻,还阴阳兼刻;在书法字体上,既有行书,也有楷书;在字的写法上,则既有繁体字,又有简化字。因此,这些文字砖还有重要的艺术研究价值,值得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好,请大家左转,我们继续参观,边走边看。

我们通常将古代城防分为三个部分:土城、砖城、水城。土城在这边,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在砖城内侧有绿色植被的地方,起着加固砖城墙的作用。砖城我们脚下就是。水城即城外与砖城紧相环抱的护城河,大家这边来看得很清楚,它的宽度从30米至100米不等,平均深度约4米,打仗时是抵御敌人攻城的一道天然屏障。而如今在这条河上,曾举办过多次隆重的国际龙舟邀请赛。

接下来,给大家着重介绍一下砖城墙的修建历史:相传在汉代荆州就筑有正规的城墙,后经蜀将关羽、东吴守将朱然和东晋荆州刺史桓温及梁元帝等十二次维修扩建,使荆州城与日俱增加坚实壮阔,但这都是土城墙。据史料记载,荆州最初的砖城墙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出于割据荆州自立为王的目的,于公元912年动用十几万军民大修荆州砖城墙,筑城的砖不够,就下令四处挖取墓砖,方圆50里的内的坟墓遭挖掘。据说城墙筑成后,每到深夜,墙上便游荡出无数的磷光,看上去像“鬼火”,令人毛骨悚然。北宋末年,因“靖康”战火焚烧,城墙大毁。到了南宋时,荆州安抚史赵雄为了加强荆州防御,上秦皇帝准许,于公元1187年大兴土木,在11个月的时间内重修起砖城墙,还在城墙上建造战楼1000余间,这次筑城的砖为政府下令烧制的“专用城砖”,砖上有责任铭文,但没有年号记载。后来,元兵攻占荆州城,忽必烈下令将城墙全部拆除。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再次依旧基修,并在城周开掘护城河。明末张献忠率领农民起义军攻进荆州城后,城墙又被愤怒的义军拆除。直至清顺治三年(1646年),第三次在旧基上筑起城墙,这就是留存至今的荆州城墙,城池构筑十分坚牢,为了防止城墙因水浸腐蚀而下陷,城墙基脚全部用条石垒砌,墙面均用石灰米浆灌缝,尽管曾遭三毁三建,且历经300多个春秋寒暑,该城墙依然保存完好。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和当地政府对荆州古城进行了重点保护,对荆州城及周边环境加以改造、整治、修缮和扩建,修建了内环道和外环道,疏通治理了护城河,在东门外和新北门分别建起了凤凰广场和天问广场,使荆州古城更加美丽、雄伟、壮观,这就是各位今天看到的荆州城古老而新鲜的面孔。

在城墙上有着众多的军事防御设施:例如这一大块称为城垛,大约每两米一个,一人高左右,主要起保护作用;使下面射下来的箭的命中率大大的降低。在每两个城垛之间的地方叫箭孔,是拉弓射箭

的所在地这;这里还有一块突起的地方,是用来架弓架的。好,接下来要请大家想一想了,在每一个城垛的正下方都有一个孔,您知道它是作什么用的吗?还是我来告诉大家吧,它被称为矛孔。当敌人攀上城墙时,我们用弓箭由箭孔就会射不到人。这时,我们可以用长矛由这里来攻击对方。城墙上有4567个城垛,炮台26个,瓮城6个,藏兵洞5个,这些都是古代战争防御进攻的工具。

现在呢,请大家往这边看,您看到的这一块就是瓮城。荆州古城门都采用双重门设计,两门之间的地方就是瓮城。这里主要起防御保护作用。可用来屯兵、操练、打仗时还可作为一个缓冲地带。俗话中所说的“请君入瓮”“瓮中捉鳖”和“关门打狗”在这里都有所体现。就是先将敌人引诱进来,然后将其至于死地;但如何将敌人引诱进来就是这里最主要的问题了,所以要请大家注意一点:两道古城门不在一条直线上。目的是为了让敌人在外围不能直接的窥视到城内的动静,这样才有可能诱敌深入,也才有后面的关门打狗。

往这边走,您所看到的是藏兵洞,它设计精巧别致,为荆州古城所特有。这是位于城乐的一个,荆州古城墙上共有5个藏兵洞,其中有一个是今年3月份新近在老南门进行修缮城墙里发现的的,同时在里面还发现了十具尸骨。这些藏兵洞分别位于东、南、西、北四个不同方位的城墙墙体之中,现仅存有四处;每座长10.5米,宽6.3米以上,向外部都呈长方形凸出,与城墙浑然一体,难以察觉,对攻城之敌可由三面射孔暗箭齐发,使敌人防不胜防;在藏兵洞的内侧则各有不同,您看的这个是最简单的,只有一层藏兵孔。大北门的藏兵洞则分为上下两层,共有11个藏兵孔,而新南门西侧的藏兵洞的下部还有两个门,便于随时派遣精兵护城。

现在,大家看,在我们的正对面的就是宾阳楼,它始建于明代,清咸丰十一年有过重建,现存的是1986年由国家文物保护科研所本着整旧如旧原则再次修复完善的,于1987年8月30日对外开放。整座城楼采用了大木框架结构,气势宏伟,造型别致,保持了明代建筑风格,现在,我们就进入到宾阳楼内参观。一楼是展示大厅。为大家介绍一些与三国有关的典帮,中间五位相信大家一定都认得: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赵云,关于他们的故事有许多,刘备借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还有诸葛亮的《隆中对》中也提到过荆州,他们身后还有三幅画;左边这幅为《三顾茅庐》,介绍了刘备三请诸葛亮出山的全过程。右边是徇四郡定荆州,刘备占领荆州后攻打四座城池以安定荆州的战争场面。中间是陪衬画:主要是龙和楚人的图腾凤、取其龙凤呈祥的意思。在二楼我们可能看到清代荆州古城墙的沙盘模型以及张居正街、荆州长江大桥、凤凰广场等众多景点。二楼大厅中央摆放的就是清代城墙模型,您看,荆州城墙就像一条游龙绵亘在水泊湖沼之中,呈不规则的椭圆形。整个城墙东西长3.75公里,周长10.5公里,城内面积4.5公里。城墙高8.83米,顶面宽3—5米不等,底座宽10米左右。中间这道墙为满汉隔墙,隔墙以东为满族贵族居住区,居住在隔墙以西的汉人是不能越过这道隔墙的。这道隔墙在民国初年就被拆除了。现在生活在我们荆州的满族同胞也就上千人而已。在观景走廊上,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张居正街,它是一条仿古一条街,两边的建筑及道路都采用明清风格。它是为纪念明代末朝著名宰相张居正而修建的。在我们的右前方也是为纪念张居正所新修的张居正故居,张居正是荆州人,在位时他曾围绕着财政经济问题进行过一系列的改革;众所周知的“一条鞭法”就是由他所创。大家一定都记得诸葛亮在《隆中对》说过,荆州北据汉沔,南临长江,我们现在正面着南方,当然要为大家介绍长江的位置,顺我手指的方向,远处高耸入云的荆州长江大桥的桥墩:它是亚洲最大的一座混凝土斜拉式大桥,它全长4398米,居同类桥梁世界第二。是沟通荆江两岸经济贸易的重要枢纽。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凤凰广场,它占地面积为18万平方米,是湖北省最大的。广场上所有景点都与凤凰有关。大型的不锈钢雕塑金凤腾飞就驻立在广场中央。它是荆州城的城标,蕴含着楚地先民们爱凤崇凤的历史渊源,象征着楚文化永远兴旺发达。同是,这个雕塑也体现出现代人一种腾飞向上的创业精神。相信荆州的未来会更加美好!关于荆州古城墙的讲解小彭我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大家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尽可以向我提出。我会尽可能的为大家解答的。

张居正故居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叫,欢迎参观张居正故居。

张居正是明朝万历年间的宰相,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也是我们荆州历史上官做得

最大,最有成就的一个人。

现故居的牌匾是由原国家领导人李瑞环同志亲笔题写的,旁边这副对联,上联是:“上相太师一德辅三朝功光日月”,说的是:张居正辅佐过嘉靖、隆庆、万历三位皇帝他的功勋盖过了日月的光华;下联是:“状元、榜眼二难登两第学冠天人”说的是张居正的两个儿子,一个考取状元,一个考取榜眼,他们的学识堪称人中之杰;可见张居正家教的严谨。

这块“千古一相”的牌匾是由中国明史学会赠送,明史专家韦庆远先生题写的,“千古一相”是对张居正一生功绩最崇高的评价。

当面这块“龙凤照壁”,龙代表皇帝,凤是我们楚国的神鸟,在民间的传说中,张居正是九凤鸟的化身。“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这句谚语,就是因张居正而来的。(张居正在担任内阁首辅后他要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得罪了朝庭内的一些官员,有一次,张居正病休在家的时候,有九位御史趁机在万历皇帝面前弹劾张居正,说张居正的不是,万历皇帝并没有听信他们的谗言,反而整治了告状的九名御使,被整治后的九名御使,心怀不满,而编的一句顺口溜,感叹道:天上九头鸟还不如一个湖北佬啊!这实际上也是对张居正的一个褒奖。)龙凤呈祥在这里寓意着皇帝有了张居正的辅佐,国家才会兴旺发达。

《太师居》是万历六年张居正回荆州安葬父亲时临时居住的地方,他在此仅仅居住了四十七天。在这47天里,国家所有的大事都要快马加鞭送到这里,通过张居正处置后才能施行,,可见他当时的崇高地位。

“太岳堂”是根据张居正号“太岳”而命名的,里面陈列的是张居正的生平事迹。旁边的对联“双肩能担天下事,一人而为帝王师”是说:张居正勇于担当而且有能力担当天下事情,在他担任内阁首辅的同时,还担当了皇帝十年的老师。)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公元1525年出生于荆州城一个平民家庭里。他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四十八岁时担任了内阁首辅,也就是宰相。通过十年的改革,将一个衰败的王朝治理得国富民安,因此明代大思想家李贽称他是“宰相之杰”,梁启超说:明朝有种种特点,政治家只有一个张居正。

张居正小时候,非常聪明,是荆州府远近闻名的神童,他十二岁中秀才,深受荆州知府的喜爱,十六岁中举人,湖广巡府又对他赞赏有加,二十三岁中进士,从此就进入了政坛。

张居正刚开始进入政坛时,在翰林院做见习官员,由于当时嘉靖皇帝迷信道教,奸臣严嵩当道,许多年轻的官员都忙于阿附权门,或是三三两两在一起饮酒写诗,不务正业。但是张居正却没有随波逐流,而是洁身自好,用心研讨国家典故,默默地探求兴邦治国的道理,因此深受大学仕也是他的老师徐阶的赞赏。[徐阶是明朝非常有才华的一位内阁首辅,他就是张居正翰林院里的老师,张居正进入内阁得到了他非常多的帮助,他是张居正这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这一段可以精炼为:徐阶经常鼓励张居正。}

嘉靖三十三年,张居正已近而立之年,因为看不惯朝廷的政事,愤然请假回家乡荆州度过了三年,在这三年里,他进一步了解了民生的疾苦,社会的不公,也明白了权力的重要性,增强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决心。

嘉靖三十六年,张居正回到北京,这时他的政治思想变得更加成熟。九年后张居正进入内阁万历登基后张居正升任为内阁首辅。时年四十八岁。

他当时的权利相当于现在国内的总理;国外的首相。

张居正当上首辅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张居正变法”。包括《考成法》;《一条鞭法》等。考成法:裁汰朝庭内的一些庸员,提高办事效率,考成法相当于现在的绩效考核。“一条鞭法”;在张居正改革之前,国家收税是收实物,比如种棉花的你要交棉花,养鱼你要交鱼,喂猪的你要交猪,一条鞭法就是将实物折算成银两交税,化繁为简,国家减少了浪费,人民得到实惠,而且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张居正的改革是我们中国历史很著名的,而且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现在大家看到的两幅图片介绍的是张居正在提拔人才方面慧眼识珠,大家非常熟悉的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就是张居正提拔任用的军事将领;还有治水专家潘季训以及一批务实的官员都是张居正提拔

任用的。但这些文官武将都只是在张居正在世时才能成就不朽的功勋,张居正去世后也就不了了之,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却不常有”可见张居正的用人之道。

作为一个改革家,要推行强硬的改革措施,张居正对自己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对远在千里之外的荆州家人,也想尽办法进行约束,据史书记载张居正的家人基本上都还是奉公守法的。

万历十年通过张居正十年的改革将一个衰败的明朝又重新振兴起来,明史记载那时国家国库充盈边境安宁老百姓安居乐业!这一切都是张居正的功劳。正因为他的辛勤操劳,张居正于1582年六月二十日病逝于北京享年58岁,他的死亡原因也很蹊跷,仅仅因为一个痔疮。当时张居正去世时万历皇帝给予张居正很高的礼遇,封他谥号文忠公。还派了三千多人的仪仗队护送他的灵柩返回荆州安葬。这在当时是非常高的礼遇皇室家族才能用的说明张居正当时的地位之崇高!但是中国古代很多政治改革家都没有什么好下场远的有商鞅被车裂王安石抑郁终老;近代的有谭翤同在北京菜市口被砍头!不过张居正跟他们还是有区别的他是善终但祸及子孙!在他去世九个月后,万历撤销他生前所有荣誉和封号,一年以后抄了张居正在荆州的老家。

现在大家看到的四座碑亭,陈列的是张居正重要的诗词手迹及文章。

送初幼嘉年兄还郢{西}

燕市重来二月初,翩翩意气曳长裾。金门未售甘泉赋,玄室何人问子虚?太乙夜燃东壁火,天池时化北溟鱼。乾坤岁岁浮春色,环佩相将侍禁庐。

{饱含热情的来叙述原文}

《送初幼嘉年兄还郢》是张居正送友人初幼嘉会试不第的还乡之作。此碑刻是张居正仅存于世的书法手迹。初幼嘉,湖北潜江人,和张居正是同年举人。早年,他们一同上京赶考,张居正中进士而初幼嘉落第;隆庆辛四年,张居正已任内阁副宰相,初幼嘉再次赴京赶考,却再次落第。张居正送他回荆州时,有感于同乡情谊特意写了这首诗对他进行安慰和鼓励。

《题竹》 {东}

绿遍潇湘外,疏林玉露寒。凤毛丛劲节,直上尽头竿。

是张居正十二岁参加湖北的乡试时,他所做的试卷深受湖广知府顾林的赞赏,顾林当时考虑张居正年纪太小,怕毁了他的前程,就特意没录取他。考试完后接张居正到他的学宫,指竹命张居正诗,诗中抒发了张居正的少年之壮志。三年后,十六岁的张居正又一次参加考试,一举成名,顾林解下自己的犀带赠予张居正,鼓励张居正不要只做少年成名的人,而要做对朝廷有用的人。张居正不负众望,二十三岁就中了进士,从此就进入了政坛。

现在大家看到的铜像是供后人瞻仰张居正而树立的,《明史》记载:居正为人仪表威严,长须至腹,勇敢任事;豪杰自许,即帅气又威严。这就是历史中的张居正,一个使人看不透说不尽的张居正。

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

前面这个堂叫“纯忠堂”,堂内的四个大字“元辅良臣”,是万历皇帝刚登基的时候,为了笼络和褒奖张居正的功绩,而亲笔题写的,张居正为了供奉皇帝的御笔,所以特地在家乡修建了这座堂楼。在修建这座堂楼的时候,皇帝把自己的私房钱资助了壹仟俩,当地的政府和士绅也给予了很多的捐助。从而新建了这座府邸。张居正得知这个情况后,专门给湖广巡抚写了一封信加予拒绝。那么后面这块碑,就记载着这封信的内容。{西北}

“尔为盐梅,汝作舟楫”,也是万历皇帝赐给张居正的御笔对句,盐梅是古代的一种佐料,万历皇帝称张居正是他生活的调味品,离开他生活就没有滋味;“汝作舟楫”万历皇帝称张居正是划船时用的桨,离开他自己就不能前进。由此可以感受到那时万历对张居正的依赖和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现在大家看到这个楼叫“捧日楼”,和纯忠堂是一体的是万历皇帝亲笔题写的,万历皇帝说:“张居正是纯忠为社稷,有捧日之功,所以堂叫纯忠堂,楼叫捧日楼”。

大家看到的这篇《陈六事疏》,是张居正进入内阁的第二年写给隆庆皇帝的一篇奏书,隆庆皇帝并

没有引起重视,万历登基后这封奏书才得以实施。奏疏从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系统的阐述了他进行政治改革的主要观点,是他进行政治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在这封奏书里,张居正提出了他改革的六大内容:省议论、振纪纲、重诏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

省议论:省去空洞的议论和言谈,提倡务实的作风。

振纪纲:振顿朝廷的纲纪,依法治国。

重诏令:重视皇帝的诏令,提高朝廷的权威。{提高行政效率}

核名实:在考察提拔官员时,要做到名实相符。{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的功能}

固邦本:“邦本”指老百姓,固邦本指“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巩固国家的基础,体现了张居正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四五百年前张居正就提倡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非常超前!

饬武备:加强武备,巩固国防。

张居正担任首辅后着重从这六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从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开创了万历中兴的盛世局面。

大家看到的这个神龟池,里面有一只千年的石龟,这石龟说来和张居正的名字有着很大的关联。张居正小的时候不叫张居正,而叫张白圭。相传在张居正出生的前夜他的曾祖父做了一个梦,梦见他家的天井水瓮中落入一轮明月,随后一只白龟浮出了水面,这在当时可是吉兆,由此为他取名为张白圭。张居正到十二岁参加府试时,荆州知府非常欣赏他的聪明才智,说他将来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希望他将来能居正位而治天下,于是给他改名张居正。”从此,张居正这个名字就伴随着他步步高升,最终走到了权力的顶峰。

这个神龟很灵验的,大家可以试试,如投币于龟顶元宝之上,这一年里可保财运享通,做官的会前程远大,如投币于龟身之上可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文昌阁”是拜祭张居正以求得功名的地方。张居正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被称为“荆州神童”,大家都认为张居正是文曲星下凡,后人为了在科考中一举中魁,都会在考试前夕来拜祭以求得其庇护。

“张文忠公祠”是后人为了瞻仰或祭拜张居正而修建的,里面陈列了张居正整个家族的世系表,个人年历表及后人对他的评价。

这副对联相传是清朝康熙皇帝写的,上联是“隆万年间千载遇”是说张居正是隆庆和万历年间千年一遇的人才,下联“伊周而后一人难”伊周指的是伊尹和周公,这两个人都是古代著名的宰相,在他们之后两三千年里,再出现象张居正这样一个人是非常难的。

前面是一个小花园,大家可以自由观赏。整个故居的讲解结束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讲解对张居正有了一定的了解。谢谢大家!祝大家在我们荆州玩的愉快谢谢!

万寿园

各位嘉宾:

我们马上将要参观的景点就是万寿园,在万寿园里最值得大家一看的就是万寿宝塔。小x为什么这样说呢,1、就是万寿宝塔矗立在万里长江第一矶━荆江大堤观音矶上,是明朝第七代辽王朱宪节藩封荆州时,于嘉靖27年(公元1548年)遵嫡母毛太妃之命,为嘉靖皇帝祈寿而建,历时4年。年代比较久远,保留非常完整;2、它是我国唯一的一座地下奇塔,有一层半隐于地面之下,看上去似乎只有五层半,其实是7层;3、万寿宝塔建于荆江大堤之上,除了为皇帝祈寿意思外,另还有镇锁江流、降伏洪魔,保一方平安的寓意。数百年来,万寿宝塔既是荆江两岸饱经水患的历史见证,又承载寄托了人们制服江流的美好愿望。

各位嘉宾,万寿园到了,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随我下车进园参观。

走进万寿园大家首先看到的就是满目苍翠,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大家请随着我的左手边看过去,这一排古朴建筑就是奇石馆、盆景展区。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一些造型奇特、花式繁多的石

头组合或木雕造型,喜欢盆景、工艺雕刻的朋友呆会可以在这里看一下。好,我们继续向前参观(绕过假山),现在我们看到右边的墙壁上有很多题词,这是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游贤于此留下的诗作。

现在请大家跟随我继续往前参观,大家看看我们左手边的河滩,这就是宝塔河,在2009年10月24日,下午2点,在这里有两名小男孩玩耍的时候,不慎滑入江中。正在附近游玩的长江大学10多名男女大学生发现险情后,迅速冲了过去。因大多数同学不会游泳,大家决定手拉着手组成人梯,伸向江水中救人。很快,一名落水男孩被成功救上岸,另一名男孩则顺着人梯往岸边靠近。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人梯中的一名大学生因体力不支而松手,水中顿时乱成一团,呼喊声一片。这时,正在宝塔河100米以外的冬泳队队员闻声赶来施救,冬泳队员杨师傅、韩师傅、鲁师傅等人陆续从水中救起6名大学生,而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名大学生却消失在江水中。这就是轰动一时的荆州人链救人的事情。

关于这个事件引发了社会强烈反响,长江大学和湖北省政府召开英雄追悼会,社会各界人士、荆州市民也自发参加并送别三位救人英雄。社会各界踊跃向他们的家属捐款。事情引起网络热议,为救落水少年而牺牲三位大学生值不值?“天价捞尸费”事情真伪难辨。但是不能抹杀的是这三位少年的品质确实值得咱们大家共同学习。

大家现在看见的这样一副大型照片是98年荆州遭受特大洪水时,国家领导人温家宝总理视察荆江水情,亲临观音矶指挥布置防汛工作的情景,使观音矶成为举世瞩目的地方。矶身上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1954年和1999年最高水位线44.67米,以及1998年8月17日时最高水位线45.22米。

往前走我们大家现在来到的就是“万里长江第一矶”的观音矶。观音矶始建于南宋年间,因旁有观音寺而得名。“矶”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水中突出的岩石和石头”。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之险、险在观音矶。矶头是古代人民用来抵御洪水威胁的减灭办法。矶头的作用是“顶承江流,挑杀水势,从而缓解洪水对荆江大堤的冲击力,起到保护荆堤安全的作用。

现在请大家跟随我去参观一下抗洪纪念亭,大家熟知的抗洪英雄李向群生于海南,在98抗洪中为了保护荆州人民的安全牺牲了。李向群其实生长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里,他的父亲希望他参完军以后回家继承自己的家业,可是没想到他在抗洪的时候牺牲了,得到这个消息以后李向群的父亲忍住悲伤,来荆州继续完成儿子没有完成的事情继续抗洪,非常让人敬佩。为了纪念他,就在他牺牲的地方(公安县)修建了一个石碑。荆州市委、市政府又在观音矶旁修建了“98抗洪纪念亭”来纪念这些伟大的抗洪英雄。

在参观宝塔之前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这万寿宝塔怎么有一小半截在地底下面呢?现在小x 先留点神秘,不告诉大家答案,等参观完以后大家就会明了了。我们这就去参观宝塔。

现在我们面前这一座八面七层、座北朝南、楼阁式砖式仿木结构,高约40.76米的宝塔就叫万寿宝塔。它于明朝嘉靖31年(也就是公元1552年)建成,至今已有450余年的历史,它是明代辽王朱宪节遵嫡母毛太妃之命,为嘉靖皇帝祝寿而修建的,因为在古代“万寿”这个词只有皇帝才能用,所以被称为万寿宝塔。塔顶上刻有《金刚经》全文,万寿宝塔建成后清康熙、乾隆、嘉庆年间曾维修,道光年间塔身用铁围固,如今塔身中空,全部由青三石砌成。古塔的内外壁都嵌有汉白玉雕佛像,这是跟其它的佛教宝塔有所不同的地方,汉白玉雕佛像共有87尊,造型庄重各异,栩栩如生;在塔的内外壁还有128个佛龛和102块石碑。

古塔还有一个别致之处,在塔的内壁有2347块千姿百态的浮雕砖,砖上刻有花纹、佛像、文字等图案浮雕砖,砖上刻有花纹、佛像、文字等图案。砖刻艺术无论是技法还是创意造型都可堪称是荆楚之最。佛像各不相同,并且文字除了汉字以外,还刻满、回、蒙等少数民族文字,记载当时全国8省、17州、县、市、官府或个人捐赠修塔情况建塔的佛砖当然是来自个神州各地,如果大家细细寻找,也许偶尔还会发现自己故乡的佛砖,那么大家此刻一定会感觉到世界一下子变小了,我们人与人之间似乎变更近了。

大家看塔内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尊3米多高的金佛叫接引佛,如果大家还要继续上古塔,那么依次还会看见如来、地藏王、观音等几尊金佛,因为宝塔呈锥形,所以第6层和第7层非常狭窄,虽然越往高越窄,但登高可望远,登楼远眺,让整个荆州的风貌尽收眼底。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上

去看一看。

好了,看到这里,大家可能还在疑惑刚刚的问题,现在给大家解答一下。最初建塔时,塔底与提面是在一个水平面上,自从公元345年修建大提用作防洪的哪个时候起,大提每年都在不断加固,提面也在一年一年的增高,如今七层宝塔看上去似乎只有五层半,还有一层半隐于地面之下,为了使人们得以看见塔的全貌,于是从塔底起绕塔一周建起了青古护坡,若要登塔,须从提面下45级台阶,塔身陷于提面之下7.29米,是全国唯一一座独具特色的地下奇塔,更是长江水利变迁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见证。塔在提上,提绕塔身,这或许堪称中国塔之一绝吧!这一奇特景象的形成,主要源于长江河床、水位在漫长岁月中逐渐抬高、荆州大堤随之不断加高所致。

今天我们参观游览了万寿宝塔,了解了长江中下游水文化的历史变迁。到这里呢,小x所有关于万寿园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向我提出,我会尽力回答大家的。需要登塔的朋友一定要注意安全,塔顶比较窄,注意脚下石阶。

章华寺

下面我们就开车去参观荆州市著名的旅游景点,佛教胜地——章华寺。

在还没有到达章华寺之前,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佛教的起源和历史,大家知道,世界上有三大宗教,它们是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而在中国则为四家大宗教,那就是世界上三大宗教再加上中国的本土教道教;在世界各大宗教中创造历史最早的要数佛教;它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阿育王时代,创造人名悉达多,姓乔答摩,佛徒尊称为“释迦牟尼”,意思为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母亲为摩耶夫人;它诞生于蓝毗尼花园,长大后,深感人间的苦恼,29岁出家苦修6年;35岁时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成道;初转法轮;弘扬佛教;传教45年;80

岁圆寂。

佛教传入中国的最早时为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即公元前2年,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译传、创造、融合三个阶段;中国的僧人分别以一定的印度经典为依据,开宗立派,创造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形成了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密宗等八大主要宗派,今天我们参观的章华寺为净土宗。

好,刚给大家介绍了佛教的历史。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章华寺的位置所在。章华寺所在地太师渊,它位于沙市的市区;属于繁华的闹市。太师渊;原名章华渊;是一片风景秀丽的水城,张居正治理水患而更改现名。说到张居正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他可是明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官阶为内阁首辅,即宰相,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总理职务。他是明朝神宗万历皇帝的老师;被尊为太师,也就是北京定陵里埋葬的那位皇帝朱羽君。所以这个地方叫太师渊。

章华寺原是在一处遗址上修建起来;这处遗址名章华台,为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楚灵王所建,因为楚灵王是一位好色之徒和一位昏庸的君主,他在此建宫殿,是为了满足他的一种怪癖,因为他非常喜欢细腰女子,谁的腰最细,谁就最美;于是一些宫女为了博得灵王的欢心,只好忍饥节食,据载很多女子因不能忍受饥饿而饿死呢?这是“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故事。章华寺是在古章华宫遗址建造起来,历史非常悠久,据古书记载,章华寺创建于元朝泰定2年,也就是公元1 325年,开山鼻祖为悟开和尚。

好,我们的车已经来到了章华寺门口;大家带好贵重物品和像机随我下车参观。各位,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章华寺的正门,也叫山门,红墙黄瓦“章华寺”三个大字遒劲有力,是已故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亲笔题写的。

下面我们走进山门,沿中轴线由南向北参观寺院。根据寺院的建筑格局,大家的右前方当是钟楼,左前方是鼓楼,在章华寺里钟楼里高5尺4寸,重约7000斤的大钟,和鼓楼里直径6尺6寸的天下第一大鼓当属两件宝贝。钟楼下为地藏殿,鼓楼下为伽蓝殿。

参观完钟楼和鼓楼;我们就要进大殿参观了,在这我还得提醒大家,应该知晓寺庙的一些规矩,如果您想和寺院的和尚讲话;不要直呼其和尚,那样他会不高兴的,最好称师父,如果以职务相称,那么就直接称主持或方丈、监院等。佛教的礼仪一般为合十,也叫合掌礼,即左右合掌,十指

并拢,置于胸前以表由衷的敬意,如果哪位在佛面前需行此礼仪的,可按我给大家讲的去做;现在我给大家做个示范。佛教礼仪还有绕佛礼、五体投地礼等。大家不是佛教徒,不必去行此大礼。

大家进入殿堂里时,切记不要一脚踏在门槛里面,一脚在外面,也不要一脚或双脚站在门槛上。这样有对佛不敬之嫌,当家和尚看到了可不高兴哪。

现在我们来到了天王殿,你看大肚弥勒佛面带笑容稳坐正中,“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弥勒左右两壁上供奉四大天王,其任务各护一方天下,又称“护世大王”。您看这四大天王他们神态各异,分立两侧,护国护法,八面威风。

走出天王殿;这是一处四合院落,南面为背靠天王殿的韦驮殿,北面为大雄宝殿,东西两旁为斋堂、客堂以及寮房、伙房。我们先来瞧瞧这韦驮殿,这韦驮殿为四角封闭式四角亭,金丝楠木柱,飞檐斗拱,它饱经风霜,不知建于何年何代,传说没建章华寺之前它就存在。原是一处赏梅亭。后来供奉韦驮菩萨,称韦驮殿。从韦驮的造型上看,双手合十将杵搁于肘间表示章华寺为十方丛林,接待寺,而有的韦驮是以杆柱地,表示该寺为非接持寺。韦驮和四大天王、伽蓝神一样是佛教著名的护法天神。

看完了韦驮殿,我们来欣赏院中的两件稀世之物,一棵为唐杏,一株为楚梅。这院东的一颗杏树为唐朝所植,又称唐杏。这院西的一株为楚梅;因楚灵王建章华宫时种植;故叫楚梅,是原生梅,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故有“天下第一梅”之称。

下面大家随我一起参观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章华寺庙中最主要的建筑和宫殿,它飞檐曲拱,雕梁画柱,具有明显的清代风格,殿中央金刚莲花宝座上供奉的是三方佛,又称横三世佛,即婆娑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三方佛体现净土信仰,净土宗以口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修行方式,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宗旨是最简便的法门,故在民间影响最大;释迦牟尼佛的左胁待为文殊菩萨;右胁待为普贤菩萨;药师佛的左胁待为日光菩萨,右胁待为月光菩萨;阿弥陀佛的左胁待为观世音菩萨,右胁待为大势至菩萨。这三尊佛像是由一棵千年古樟雕刻而成,佛身及莲花座均由真金贴面,体现佛光普照;永放光彩。殿内两侧壁上为十八罗汉群雕,它采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吸收了历代佛教绘画;突破了传统的刻板模式,在布局和造型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使之成为两组雕塑群,增加了艺术魅力,被誉为国内首创。

下面我们继续参观,出大雄宝殿。又入一四围合一的天井式小院,正面为玉佛殿,楼上为藏经楼,各位应该知道,每座寺庙都有它的镇寺之宝,我们章华寺的镇寺之宝当属清光绪31年即公元1905年的御赐《龙藏》以及1931年缅甸国王敬赠的二尊玉佛。所谓《龙藏》即《乾隆版大藏经》,清光绪31年,章华寺净月大师进京面觐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钦封净月大师为四品大僧正,御赐此《龙藏》一部,章华寺收藏至今;可谓国宝。大家随我进玉佛殿参观;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两尊玉佛就是1 931年缅甸国王敬赠给章华寺的,一卧一生,卧佛法身一丈五尺,坐佛高约六尺,可称传世之宝。

各位嘉宾,章华寺的游览就结束了,我们的荆州之旅也就此告一段落。虽说“天下无不散的筵席”,但我一直坚信每一次的分别是为了下一次的重逢而准备的,我会在此期盼着和大家的重逢。非常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信任,如果在服务过程中有什么不周,也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尽力改善。最后,祝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能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博物馆导游词范文(精选5篇)

博物馆导游词范文(精选5篇) 博物馆导游词1 欢迎到郑王陵遗址博物馆参观。我馆是依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韩故城东城郑王陵遗址而建立起来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郑王陵遗址博物馆是我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也是我市最具特色的一处文物旅游景点。 郑王陵遗址博物馆位于郑韩故城东城西南部郑国贵族墓地北侧。整个郑国贵族墓地面积约50万平方米。新郑市文物管理局对整个墓地进行了钻探普查,发现墓葬分布极为密集,墓葬总数在3000座以上,其墓葬数量在全国已发现的春秋墓地中为最多,密集程度在全国同期墓地中极其罕见,可用无卧牛之地来形容。特别是规格多样的车马坑群的发现,在春秋墓地中尚无先例。如果将车马坑大面积的发掘,其盛况将是继秦始皇兵马俑以来又一处现场展示我国古代光辉文明的盛大舞台。 第一展厅中字型大墓发掘现场 在我国古代,由于认识上的局恨性,人们事死如生,生前享有什么等级的生活,死后也按这个等级进行陪葬。中字型大墓2002年8月开始发掘,是目前发掘出的第一座春秋时期带墓道大墓。南墓道总长20.85米,北墓道长10米,葬具形式巨大,为三椁一棺或重棺。在全国已发掘的春秋诸侯墓中,三层椁极为少见。《庄子.天下》及《荀子.礼论》

均云:“天子棺椁七重,诸候五重,大夫三重,士两重。”此墓三椁二棺,正与记载相符,从而印证了这是一座郑国国君墓。 这座墓的南北墓道中均有大量的实用葬车。而且车辆形制多样,装饰各异,均为拆车葬。目前在南墓道内已发现多种车40辆,在北墓道5辆。这些车绝大多数都有棕红色的漆。 综观中字大墓不计陪葬坑3号车马坑中的葬车,墓道中车辆总数45辆,车辆之多在我国目前已发掘墓葬中为最多。是难得一见的春秋车辆奇观。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些车辆中发现了象牙龙饰车、青铜饰车、骨雕车、象牙饰车、楼车、漆绘花纹车等珍贵车辆,多属全国首次发现,完全与《周礼.春官.巾车》中所记载“王之五路”相对应。这些车辆是目前发掘中所发现的最高级别、最为考究的郑国车辆。 郑国国君为伯爵,按周代礼制,其国君埋葬不能用墓道,但这座墓葬既有宽大的南北墓道,墓道葬车中又有宽大的车辆,与郑国诸候国的地位不相对应,反映的是这位国君已经“僭越”不服周礼的客观现象。如果把它的陪葬坑3号与2号车马坑内的葬车数量加在一起,其车辆总数可能超过百辆,这对于当时号称“千乘之国”的郑国来说,无疑是太奢侈了。但从另一侧面说明了此国君在位时可能也是郑国比较强盛时期。在此墓东侧约7米的地方最近发现1座总长25米的甲字形大墓,是发现的郑国墓中第二座带墓道大墓,可能是此国君夫人墓。

(整理)广东省博物馆木陶瓷展英文讲解词

土火之艺——馆藏历代陶瓷展览 Exhibition of Pottery and Porcelain through Dynasties 2009/11/17 前言 水、土、火的碰撞,产生了绚丽多彩的陶瓷文化。陶器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而瓷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中国因此而拥有了“瓷之国度”的美称。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学会制造和使用陶器。商周时期出现了原始瓷。成熟的青釉瓷器烧成于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东汉时期。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初步发展,到了唐宋时期,我国的制瓷业进入第一个发展高峰。明清时期,我国陶瓷业发展到了巅峰阶段。 至少在唐代,我国已开始大量出口陶瓷器。此后历经宋、元、明、清各朝,日益发展,长久不衰。从东海和南海通向东亚、东南亚、中西亚、非洲、欧洲以及美洲的各条航线,无不见证了这一辉煌。因此这条海外贸易通道也被称为“陶瓷之路”。 广东最早的陶器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晋代开始出现青釉瓷器。唐、宋、元时期广东的制瓷业飞速发展,并大量输出国外。明、清时期,石湾陶器、广彩瓷器成为斐声中外的著名品种。 一部中国陶瓷史,反映的不仅仅是整个中国文化史的面貌,而且也书写了经济贸易史、工艺美术史、航海史、对外贸易史等方面的华彩篇章。 Introduction Collision of water, clay and fire gave rise to colorful pottery and porcelain culture. Pottery is a treasure of humankind. However, porcelain i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o the world civilization. China won its name as "Country of Porcelain". As early as the Neolithic Age, Chinese people had already got to know how to make and use pottery. Proto-porcelain had been made in the Shang Dynasty. Mature green glazed porcelain was made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and had well developed in the Three Kingdoms,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Jin Dynasties, and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Song Dynasties.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Chinese ceramic industry reached its first peak of development.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Chinese ceramic industry developed to a summit stage. Porcelain had begun to export in the Tang Dynasty. In the Song,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large quantities of pottery and porcelain exported from the East Sea and

兴庆宫公园导游词(完整版)

兴庆宫公园导游词 兴庆宫公园导游词 这里就是兴庆宫公园,它位于西安古城东侧和平门外咸宁路北,是我国最古老的遗址公园,也是在唐朝兴庆宫遗址上修建的。兴庆宫是唐玄宗朝政的中心,是唐玄宗和杨贵妃长期居住的地方。其设计既继承了我国民族传统风格,又吸收了国外造园的艺术特点。以前这里是唐长安隆庆坊的一部分,各位还记得在历史博物馆看过的唐代长安城地图吧?地图就对隆庆坊有着明显的标示,这里也是唐玄宗李隆基作太子时的藩邸所在地。唐玄宗李隆基在位44年,由开元之治到天宝之乱,是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人物;他宠幸贵妃,信任宦官,放纵奸臣,酿成大动乱。他的故事,千秋功罪,一直被后人评说,直到20世纪末出现大型电视连续剧《唐明皇》,可谓演绎得家喻户晓。唐代长安东南有隆庆坊,李隆基当亲王的时候,曾经是他的府邸。李隆基即位后,于公元714年改建旧邸为宫,为避其李隆基名讳,将隆庆改为兴庆。后经几度扩充,将附近的水嘉、道政、兴安、胜业诸坊的一部分划入宫内。公元728年,唐玄宗开始在兴庆宫理政,这里遂成为唐代封建统治的中心。公元753年,又修筑了宫城,从而形成一组完整的建筑,与太极宫、大明宫一起被称为唐朝三内。兴庆宫内有许多宏丽的殿阁,如兴庆殿、大同殿、南薰殿、沉香亭等。唐开元、天宝年间,国势兴盛,兴庆宫建筑更加豪华,园林布局也更为讲究。据史书记载,唐玄宗李隆基曾在宫内兴庆殿接见过波斯景教教士和日本友人。安史之乱以后,兴庆宫失去政治上的重要地位,成为安置退位的太上皇的处所。唐玄宗退位后,就住在这

里。经过唐末战乱,兴庆宫殿宇楼台几乎全部毁灭,到清初,这里已经成为一片废墟。 57年,为了满足广大群众文化活动的需要,西安市政府决定在兴庆宫遗址修建兴庆宫公园。现在全园占地面积 50公顷。园内碧波荡漾,树木葱郁,草坪如茵,百花似锦,风景优美宜人。沉香亭、花萼相辉楼、南薰殿、缚龙堂和长庆轩等,均为仿唐建筑,沿用旧名称,大体在原址方位上建成,造型古朴秀丽,别具风格。为了增进中日友谊,纪念日本友人阿倍仲麻吕(晁衡),园内还修了一座纪念碑。我们先来看看兴庆湖。兴庆湖是兴庆宫公园的第一景,位于公园中央,占地10公顷,大约占全园面积的15。兴庆湖是在唐兴庆宫龙池原址上修筑的。据史籍记载,唐玄宗与其嫔妃大臣经常在这里泛舟游乐。而现在它已经变成广大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同时也是孩子们喜欢的水上娱乐世界。沉香亭接下来我们去看沉香亭。据说,当时兴庆宫的沉香亭是用沉香木建成,所以称沉香亭。亭周围栽植着各色牡丹、芍药,非常漂亮。来到沉香亭,我们不得不讲到唐玄宗李隆基。因为这里是他和杨贵姐一年一度赏牡丹的地方。沉香亭建在一座人工堆筑的土山顶上,全部用沉香木构造。当年皇帝常带他宠幸的妃子、大臣、宦官,在这里游乐宴饮,此处最方便观赏极品牡丹。坐在亭子里,四周红、紫、淡红、纯白的牡丹花争妍斗奇,特别是那种能变色的珍奇品种,叫做晨纯赤、午浓绿、夕黄,普通人也许一辈子都不会见过。宫苑内还有宴外宾、观驯兽、表演杂技的专门处所。沉香亭的出名,跟一个风流超绝的传说故事有关。开元年间,明皇正花天酒地享乐,把号称诗仙的大诗人李白也传召进宫内。一次皇上逸兴勃发,传诏要翰林学士李白作曲词《清平调》。李白摆起谱儿来,喝得酩酊大醉,居然皇上亲自给他送汤醒酒;李白趁

北京博物馆导游词

北京博物馆导游词 【篇一:北京故宫博物院导游词】 (故宫午门前) 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道参观,我感到很高兴。这里就是世界闻名的 故宫博物馆,一般大家都简称它为故宫,顾名思义,就是昔日的皇 家宫殿。自1911年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被迫宣告退位上溯 至1420年明朝第三代永乐皇帝朱棣迁都于此,先后有明朝的14位,清朝的10位,共24位皇帝在这座金碧辉煌的宫城里统治中国长达 五个世纪之久。帝王之家,自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时至今日这 里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是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宫 殿建筑群。由于这座宫城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 和独特风格,所以在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建筑艺术的 经典之作,1987年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又称紫禁城,究其由来,是由天文学说和民间传说相互交融而 形成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所有的星宿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三十一天区。其中的三垣是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在 三垣的中央,正符合“紫微居中”的说法。因此,古人认为紫外线微 垣是天帝之座,故被称为紫宫。皇帝是天帝之子、人间至尊,因此 他们也要模仿天帝,在自己宫殿的名字上冠其紫字,以表现其位居 中央,环视天下的帝王气概。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指“紫气东来”。传 说老子出函谷关,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 果然老子骑了青牛前来,喜便请他写下了《道德经》。后人因此以“紫气东来”表示祥瑞。帝王之家当然希望出祥瑞天象,那么用“紫” 字来命名也就顺理 成章了。“禁”字的意思就比较明显了,那就是皇宫禁地,戒备森严,万民莫近。此话决无半个虚字,在1924年末代皇帝被逐出宫后这里 正式开放以前平民百姓别想踏近半步,大家可以想像紫禁城过去是 多么崇高威严,神圣不可侵犯啊! 紫禁城建在北京,是有其历史的,也因为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说 起来话长。故宫从明永乐四年(1406)开始修建,用了14年的时间 才基本建成,到今天已有570多年的历史。大家看到了,故宫是一 级红墙黄瓦的建筑群,为什么这样呢?据道家阴阳五行学说认为, 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其中土占中央方位,因为华夏民族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导游词鉴赏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导游词鉴赏 各位游客,欢迎您来到南京科举博物馆参观。南京科举博物馆于XX年8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它是一座系统反映古代科举制度与科举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以江南贡院历史遗迹为基础,在修缮和保护明远楼、飞虹桥等遗存的前提下建设而成。目前,博物馆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是地下科举历史展陈区、明远楼遗址保护区、南苑科举文化体验区。 科举是古代,通过设科考试选拔优秀人才的选官制度。明清时期,有两大科举考场,一个是北京的顺天贡院,另一个就是南京的江南贡院。而从这里陆续走出的诸多名人更令位于秦淮河畔的江南贡院蜚声宇内,一度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科举考场。 穿过江南贡院牌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一方墨池。汇墨成池的设计理念也正包含了中华上下千年来源源不断的民族文化。穿过墨池,我们就来到了明远楼遗址保护区。您现在看到正前方的这座三层砖木结构的建筑就是明远楼。明远楼始建于明代嘉靖十三年,昔日它曾是江南贡院的中心建筑,也是最高建筑。考试期间,监临、巡察等官员登楼而望,目光如炬。以防止考生骚乱、作弊。 在明远楼的东西两侧,整齐排列着的就是号舍。号舍是古代科举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江南贡院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号舍最多时达到20644间。或许大家很难想象就在

这么一间前后不足平方米的号舍里,士子们要足足的考上九天六夜的时间,吃饭、睡觉、考试都在号舍之中。许多考生离开考场后都会大病一场,甚至卧床不起。说到这不禁会有人会问,既然如此艰苦,为什么仍然有着源源不断的士子前来应试呢那是因为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通过考试中举做官是所有读书人唯一的道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说的也就是读书人一生的殷切期望吧! 科举诞生于隋朝,在朝代更替的历史长河中,发展的不仅仅是社会制度,科举也随着时代在不断完善。一直到清光绪年间,由于八股取士带来的弊端,使科举制度越来越僵化。列强的强势冲击,西方思想与技术的传播,传统的科举制度已越来越不能选拔符合时代潮流的新人才。科举的废止经历了一个从渐废到立停的过程。这是《光绪帝立停科举上谕》光绪三十一年(1905)八月,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批准了张之洞与袁世凯等人递呈的《请废科举折》奏请,颁定上谕,宣布自翌年起停废科举。至此,在延续了13XX年的这种选官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科举的时代局限性显而易见,但科举的至公精神却得以延续至今。南京是科举文化的重镇,夫子庙地区历来是江南科举文化的中心,所以在江南贡院遗址上建立南京科举博物馆,就是想以全新的面貌去诠释“天下文枢”文化重镇的含义。

博物馆导游词

博物馆 我们要去参观的是博物馆最精华的部分三大珍品馆,西汉古尸专题展,古代漆木器精品展,最后的是荆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楚汉时期的丝织品。丝绸、丝绣、距今2300多年了也是在其他博物馆看不到的。向大家介绍一下博物馆的概况,建于1958年,到现在呢有5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几十的年的发展中我们馆内的占地面积已经达到5万平方米,馆藏文物14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就达到了600余件。这个数量也很多省会博物馆都是比不上的。那么在2008年荆州博物馆被国务院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现在咱们湖北省内的一级博物馆也只有3家,其余的2家都在武汉,一个是武汉市博物馆,还有一个是湖北省博物馆。 第一个要参观的是凤凰山168号汉墓展,168号汉墓呢就是西汉古尸墓葬的编号,这具西汉古尸是1975年6月8日出土于我们楚国故都纪南城,纪南城在荆州城北5公里,它就是当时楚国的首都。大家刚才在青铜器馆看到纪南城的模型,我们整个就是文物是从纪南城把古尸的葬具啊、随葬品全部都是拿到博物馆进行展出。首先大家看到的就是里面的2层套棺,因为它的葬具是一裹2棺,外面还有一层大的。它的套棺就是一层套一层,大的套小的,男尸刚出土的时候就是躺在前面小的内棺里面,棺木都是上等的金丝楠木制作而成的。楠木的防虫防腐的效果非常的好。所有大家看在地底下埋藏了2100多年也是保存非常完整。这些棺木呢在外面经过专门的脱水处理之后就在这边直接展出了,大家在上楼的时候可以看一下右手边最外面的一层椁室,这2层棺就是放在椁室里面的。椁室也是大块楠木做成的,每一块重达千斤。咱们现在上楼来参观一下裹室的内部结构,大家往这边走,往下面看,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裹室的内部结构了,大家可以看到它里面呢是分为3个部分,棺室、头箱和边箱。棺室就是把刚刚大家看到的大小2个套棺放在里面的,头箱和边箱是放它的随葬品,它的随葬品数量达到了563件,种类非常的多,漆器、陶器、吃的用的一应俱全。而且大家可以看到他的椁室内部居然还有门和窗户的设计。这门窗啊是为了方便墓主人的灵魂可以自由出入的。整个椁室的内部格局大家可以看像不像我们现在的居住2室一厅的格局。就像他在阴间住的房子一样。那么墓主人究竟是个什么人呢,我们到这边来看一下他的随葬品。了解一下他的姓名、身份。首先大家看到的是一枚玉印,这枚印章是在他的嘴里发现的,也就是含在嘴里下葬的,它是汉白玉雕刻而成,印章上面刻有他的名字叫做遂字,也就是现在隧道的“隧”不要豹尔旁。所以我们可以称他为遂先生,那么他究竟是个什么人呢,在墓葬里面有确切文字的出土,也就是这块竹牍。竹牍是墓葬里面唯一的一个文字记载。它是当时墓主人下葬的时候,地方的官员写给地府官员的一封信,在信里面他说到什么呢,大家看一下上面的标牌,第2行内容为13年5月庚辰,他下葬于汉文帝13年5月13日,江陵城敢告地下城,江陵的地方官请求地下官员,他说了什么呢?西乡市阳里有一位5大夫,交代了这个墓主人的籍贯和爵位。那么5大夫这个级别他是多大的官呢,汉代官它是分为20级爵。他相当于第9级,也就是中等地位的官员,我大家比喻一下,大家就非常清楚了。这个级别就相当于现在的副厅级干部,也就是荆州市的副市长这个级别。到这边呢大家可以来看下有一双麻家袜,这个是原件,保存完好的麻家袜,距今2170多年了,是墓中保存非常完好的,是墓主人身前穿过的,在这个袜子上面发现有磨损的痕迹,这个补丁是他生前补的,但是这个补丁呢可能并不是说是他穿破了之后去补的,可能是他爱惜吧,买了新袜子之后就在容易磨破的地方给他加厚一层,就像我们现在西服的胳膊肘后面打一个补丁是一样的。在这边大家看到的是墓中随葬的漆木器,漆器在当时可以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那么像这种漆木器都是木头制作在外面用生漆经过100多层工序给刷上去。漆器呢在制作工艺是非常复杂的,在当时呢也是只有像身份地位比较高的人又钱人才会去使用,像这个耳杯是古人喝酒的酒杯,非常的大因为古人一般喝的是米酒、黄酒度数不高。像这边的是装酒水的啊装食物的啊,还有到这边的展柜里面大家可以来看一下,这边就是先前提到的男奴有28人啊女奴18人啊,就是这些木俑和木马。并不是真人到了汉代渐渐的取消了真人的陪葬。一般都是木俑或者是陶俑去陪葬的,虽然是木俑也反映了墓主人的生活非常的富裕的生活。有牛车船只,牛车在当时身份的象征,一般人不可能使用

洛阳博物馆河洛文明展史前部分导游词.doc

洛阳博物馆河洛文明展史前部分导游词在博物馆里,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物品与文明,可以感受到古人的勤劳与智慧。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洛阳博物馆河洛文明展史前部分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 洛阳博物馆河洛文明展史前部分导游词 我们首先看到的第一个展柜中展示的是一件距今约十万年前的象牙化石,它长2.4米,是1959年洛阳修中州渠时发现的,保存得十分完整。它属于生活在距今5万——20万年前纳玛象的象牙化石。 右边还有一截多年生木本植物的化石,以及鸵鸟蛋和水龟化石,证明在远古时代,洛阳地区生长着高大的植被,生活着各种动物,非常适合原始人群在这里进行采集和狩猎等生产活动。2012年在洛阳栾川孙家洞遗址发现的直立人下臼齿化石,和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同处于一个时期,填补了我国中原地区人类发展的空白,也证实了早在七十万年前,洛阳的先民们就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了。 1994年南昌路中亚大饭店出土了一具非常完整的古菱齿象化石,经复原长5.7米,高2.8米。古菱齿象躯体雄伟庞大,两根门齿粗壮,生活在距今3到5万年前地质时期的更新世晚期。中原一直以来都与大象关系密切,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夏商周、乃至两汉时期,中原地区发现的古代遗存中都有大象的形象出现,河南省的简称“豫”字的右半边,就是一个“象”字。 从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开始,中国考古学界就在一步步的证实了中国大陆有着属于自己的新石器历史。洛阳地区分布着迄今为止所发现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不同文化类型的遗址。 裴李岗文化,因1977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新郑裴李岗村而得名,属于距今约8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类型。裴李岗文化以农业为主,饲养猪、狗等家畜,兼营渔猎和采集,显示出定居农业村落的特色。

内蒙古博物馆导游词.doc

内蒙古博物馆导游词 内蒙古博物院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国家一级博物院,来自各地的游客慕名去参观,导游要做好博物馆景点的解说,让游客了解博物馆的特色。下面是带来的内蒙古博物馆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内蒙古博物馆导游词篇一 各位团友,大家好,今天要带领大家参观的景点是内蒙古博物馆。现在在我们车行前方出现的一坐具有浓郁民族特色,顶楼塑有奔腾的骏马的白色建筑,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了。内蒙古博物馆成立于1957年5月1日,内部分为四大展厅,在这里您除了可以领略到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了解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进程外,还可以看到亚洲最大的恐龙化石,体会与恐龙近距离接触的震撼!现在就请您随同我一起进馆参观。 我们现在参观的第一展厅为古生物厅。生命是地球上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在地球约有45亿年的历史,而在它形成初期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世界。原始海洋大约在39亿年前出现,当时地球表面火山喷发频繁,地壳发生褶皱,有的隆起形成高原和山峰,有的收缩下陷形成洼地和山谷。我们现在所处的呼和浩特位于阴山脚下,其实这是经历了地壳的几次变迁而形成的地貌,当年这里曾经是著名的阴山海峡,由此您便不难理解为什么内蒙古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了。 大约在32亿年以前,生命在原始海洋里诞生,也在其中发展和演化。人们按照地壳运动和生物演化的顺序,一般将地球历史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和新生代。

元古代——低等藻类时代。大量出土的化石资料证明,在距今十八亿年至六亿年的震旦纪,内蒙古阴山地区曾是汹涌的海洋,繁盛着低等植物蓝、绿藻。这一时期出土的藻类化石,是内蒙古迄今为止知道的最早的生命遗物。 古生代——从无脊椎动物(三叶虫时代)到脊椎动物(鱼类时代)。古生代的内蒙古是海洋占有时的时代。那时,南部有"鄂尔多斯海",东部、东北部有"蒙古——兴安海"。陈列的三叶虫、珊瑚等无脊椎动物化石,是当时海洋世界的主人。同时大量裸厥厥类植物化石表明,在古生代晚期陆地面积不断扩大,使内蒙古出现了原始森林。 中生代——恐龙时代。恐龙是生活在距今大约6500万年前的已灭绝的爬行动物,内蒙古在中生代时期曾是恐龙等爬行类生息的乐园。恐龙可分为两大类:蜥臀类和鸟臀类。这是根据恐龙的腰带(骨盆)构造不同而划分的。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恐龙似乎都是一些庞然大物,但您现在看到的鹦鹉嘴龙是一类身体较小的恐龙,有的甚至只有猫那么大。它的脚似鸟脚,靠两足行走。头既短又重,嘴弯曲成钩状,象鹦鹉的嘴,所以叫鹦鹉嘴龙。它主要生活在山地,以植物和一些昆虫为食。 接下来大家所看到的就是非常著名的剑龙了。剑龙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它的背部有这些大型骨板的分布,您能猜出这是做什么用的吗?有科学家认为它起的是调节体温的作用。剑龙是一种典型的食草恐龙,它的身躯相当于现在的大象,但是它只有一个小的可怜的脑袋,脑容量比小狗还要小,因此科学家认为它是一种很苯的恐龙。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导游词鉴赏

---------------------------------------------------------------范文最新推荐------------------------------------------------------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导游词鉴赏 各位游客,欢迎您来到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参观。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于2018年8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它是一座系统反映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与科举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以江南贡院历史遗迹为基础,在修缮和保护明远楼、飞虹桥等遗存的前提下建设而成。目前,博物馆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是地下科举历史展陈区、明远楼遗址保护区、南苑科举文化体验区。 科举是古代中国,通过设科考试选拔优秀人才的选官制度。明清时期,中国有两大科举考场,一个是北京的顺天贡院,另一个就是南京的江南贡院。而从这里陆续走出的诸多名人更令位于秦淮河畔的江南贡院蜚声宇内,一度成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科举考场。 穿过江南贡院牌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一方墨池。汇墨成池的设计理念也正包含了中华上下千年来源源不断的民族文化。穿过墨池,我们就来到了明远楼遗址保护区。您现在看到正前方的这座三层砖木结构的建筑就是明远楼。明远楼始建于明代嘉靖十三年,昔日它曾是江南贡院的中心建筑,也是最高建筑。考试期间,监临、巡察等官员登楼而望,目光如炬。以防止考生骚乱、作弊。 在明远楼的东西两侧,整齐排列着的就是号舍。号舍是中国古代科举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江南贡院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号舍最 1 / 7

多时达到20644间。或许大家很难想象就在这么一间前后不足1.5平方米的号舍里,士子们要足足的考上九天六夜的时间,吃饭、睡觉、考试都在号舍之中。许多考生离开考场后都会大病一场,甚至卧床不起。说到这不禁会有人会问,既然如此艰苦,为什么仍然有着源源不断的士子前来应试呢?那是因为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通过考试中举做官是所有读书人唯一的道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说的也就是读书人一生的殷切期望吧! 科举诞生于隋朝,在朝代更替的历史长河中,发展的不仅仅是社会制度,科举也随着时代在不断完善。一直到清光绪年间,由于八股取士带来的弊端,使科举制度越来越僵化。列强的强势冲击,西方思想与技术的传播,传统的科举制度已越来越不能选拔符合时代潮流的新人才。科举的废止经历了一个从渐废到立停的过程。这是《光绪帝立停科举上谕》光绪三十一年(1905)八月,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批准了张之洞与袁世凯等人递呈的《请废科举折》奏请,颁定上谕,宣布自翌年起停废科举。至此,在中国延续了1300年的这种选官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科举的时代局限性显而易见,但科举的至公精神却得以延续至今。南京是科举文化的重镇,夫子庙地区历来是江南科举文化的中心,所以在江南贡院遗址上建立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就是想以全新的面貌去诠释天下文枢文化重镇的含义。 科举制度已成往事,留给我们的是历史的回忆和反思,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科学发展呼唤着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朋友们,人生时时

辽宁省博物馆导游词

( 辽宁导游词)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37819 辽宁省博物馆导游词Tour guide of Liaoning Provincial Museum

辽宁省博物馆导游词 辽宁省博物馆是我国著名的历史艺术性博物馆之一。位于沈阳市中心和平区十纬路二十六号。馆舍原为奉系军阀热河都统汤玉麟官邸,“9、18”事变后,伪满政府在此设立“国立博物馆奉天分馆”。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东北博物馆,于1949年7月7日开放,1959年改名为辽宁省博物馆。 辽博馆藏文物名天下,其中以书画特别是晋唐宋元书画、历代丝绣,东北地区考古发现,特别是辽瓷,古地图与历代货币、甲骨、青铜器、碑志较为著名。馆藏书法精品有朴实秀砀的传世珍宝晋人书《曹娥诗辞》,刚劲挺秀的唐欧阳询《梦奠帖》及其早年作品《行书千字文》,欧氏真迹堪称廖若晨星,历年为书家之典范。另外,还有已成为传世孤本的唐武则天时弘文馆钩填的《王羲之一门书翰》和唐狂草派创始人张旭《古诗四帖》等,以及两宋时期皇帝赵佶、赵构、赵昚祖孙三代流传下来的真迹。其中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高宗赵构《书曹植洛神赋卷》两幅作品,处帝王之尊,颇具神韵。大诗人陆游八十岁时的《自书诗帖》炉火纯青,草法苍劲豪迈,堪称诗书双壁。 绘画精品有中唐开元年间周昉之《簪花仕女图》,其笔下仕女“曲眉丰肌,艳丽多姿”,使人不仅能从中领略其高超的艺术水平,也深刻地体味到了唐贞观

年间上层贵族们的生活情趣;五代南唐名家姜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图》,“林木阴森山峦起伏,官员待渡,意境幽远”。显现出中国画的绝佳境地,被称为划时代之杰作,宋徽宋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通过对虢国夫人等贵妇人游春的描述,显露杨贵妃家族骄奢,图中精巧构思,精美的笔法,为后世留下了稀有的瑰宝。 至于馆藏之元、明、清书画更是风格各异,流派纷呈。这些艺术珍品中的一部分是爱新觉罗·溥仪,这位清朝末代皇帝从北京携至长春,于伪满州国垮台时散佚,而后辗转得归辽博收藏。 刻丝又名缂丝,是一种通经断纬,正反面纹样相同的艺术织作。辽博收藏的北宋《紫鸾鹊谱》、南宋名家朱克柔运丝如笔的刻丝力作《牡丹图》、《山茶图》等品艺高雅,堪称世界奇技。 馆内藏品中尤为富于地方特色的还有辽代瓷器,它们大多出自墓葬之中,辽瓷源中原制瓷工艺,又保持了本民族的独特风格,形制依契丹族习俗,适应游猎骑牧生活,有鸡冠壶、凤首瓶、长颈瓶、三彩海棠式盘、碟等。可谓丰富多彩。至于辽代帝陵出土的辽圣、兴、道宗三代帝、后哀册,有汉文和契丹文两种,镌刻精细,保存完整,为海内仅存珍宝。 馆藏青铜器亦颇为丰富,既有考古发掘品,又有传世佳品,辽宁出土的青铜器中,礼器多同于中原而兵器,用器则颇具地方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古地图类藏品中有明朝的万历年间李应试本刻本利玛窦绘制的《两仪玄览图》,由八幅组成通屏世界地图,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科学成果,明、清两朝得以据此进一步认识世界。

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范文

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范文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大雁塔的西北侧,陕西历史博物馆可以看待古代人们生活的模样和文化。下面是学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欢迎参考! 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范文篇一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古城西安参观游览,我是你们的导游员XX。有一句话这么说,“秦中自古帝王都,陕西文物甲天下”。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参观具有“古都名珠,华夏宝库”之称的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市南郊,大雁塔的西北侧,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于1991年6月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它是遵照周恩来总理的遗愿作为国家715重点工程而建,由张锦秋女士设计,是一座仿唐建筑,再现了大唐时期恢弘大气的时代特征。在建筑布局上,体现了“中央殿堂、四隅重楼、中轴对称、主从有序”的特点,整体给人以古朴凝重、典雅大气之美。 陕西历史博物馆分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陈列三大部分。馆藏各类文物37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859件,国宝级文物18组,主要有青铜器、历代陶俑、唐金银器、唐墓壁画四大主题。 我们今日参观的是它的基本陈列。基本陈列以时间为序分为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个展段。系统地展示了陕西自蓝田猿人到鸦片战争的发展历程。

进入序言大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尊唐代的走狮和一组黄河、黄土高原的巨型雕塑。眼前这座走狮,既有东方的雄浑厚重,又有西方的瑰丽神奇之美,堪称东方第一狮。衬托狮子背景的是奔腾不息的黄河和绵亘无垠的黄土高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黄土高原则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它们是陕西人和陕西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这个序言大厅以无言之序实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现在我们就来到了陕西古代史陈列的第一个展段—史前史。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蓝田猿人头骨化石。它是1964年科学工作者在蓝田公主岭的考古发掘中发现的,距今约有115万年,蓝田猿人是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人类就是由此蹒跚站立起来,书写了属于人类的文明。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距今约50006000年,人类进入了仰韶文化时期,属于母系氏族的繁荣时期。半坡遗址是仰韶文化遗址中最为典型和较完整的一处遗址,半坡遗址出土的众多文物中,最具特色的是彩陶器,这些器皿的形状、色彩和用途各异,著名的有人面鱼纹盆、尖底瓶等。人面鱼纹盆是半坡彩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史前史展段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了。 接下来我们参观的是以农兴国、以礼定邦的周文化展段,这里的周包括周民族、周方国和西周王朝。 周人的先祖姓姬,名弃,他曾在关中大地上教民稼穑,数艺五谷,开创了中国的原始农业。公元1046年,西周定都陕西,由此开创了陕西作为中国14个王朝都城的序幕。周人依托富饶的关中平原和改良的政治制度创造了奴隶社会最鼎盛的时代。琳琅满目的青铜器是这

南京老门东导游词3篇【可编辑版】

南京老门东导游词3篇【可编辑版】南京老门东导游词3篇 南京老门东导游词3篇 老门东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以东,因地处聚宝门以东,故称门东,于老门西相对。下面是带来的南京老门东导游词,仅供大家参考。 篇一:南京老门东导游词 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在国庆前开放了,虽然还在建设之中,但箍桶巷一带已初具规模。与夫子庙相比,这里保留了更多的明清风貌和特色。还有金陵首富蒋百万和中国第一个女状元傅善祥的故居,以及金陵美术馆和城南博物馆,人文氛围相当浓郁。街上的小吃店已陆续开张了,蒋有记锅贴、蓝老大糖粥藕、徐家鸭子、鸡鸣汤包等都是老字号。不仅口味正宗,价格合理,就餐环境也很优雅。我和老伴点了一笼鸡汁汤包和一碗馄炖,总共才花了19块钱。与上次在夫子庙吃一碗鸭血粉丝汤就要花88块钱相比,心里自然要踏实得多。 老门东是指中华门以东的一片街区,自古以来这里一直是闹市区,但后来南京城向北扩展了,特别是民国时期的政府机构和高校又都集中在城北,城南一代就渐渐地冷落下来。住的大多是平民百姓,被统称为老城南人,说的也是一口地地道道的南京方言。南京历来是个文化交融的城市,所以南京人没有什么排外思想,也不歧视外地人。相反是外地来的人反而会歧视老南京人,就连儿女找对象时都要叮嘱一句,千万不要找小市民家的,这个小市民主要就是指城南一带的人。这让城南人很是不爽,但也很无奈,毕竟地位不如人啊。改革开放后这里的改造呼声不绝,但专家又倾向于保护,矛盾一度很大。但这次的改造非常成功,不仅面貌一新,还带来了蓬勃的商机和活力,形成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也必将对城市文化的特色起到彰显的作用。

秦淮区过去是最小最穷的一个城区,中华门一带又全是老民宅, 还有城墙围着,相当于一个死角。但也因此保留了很多文化的遗存,现在反而成了一个有着巨大开发潜力的富矿。等金陵书画院等设施完全建成后,南京文化中心的南移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加之前不久城区合并后,白下区已经被并过来了,连新街口都属于秦淮区的地盘。这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世事难料啊。 如果要提建议的话,我倒是希望这里多些市井气息,就是要生活化,不能把居民都赶走,搞成一个单纯的景观区,还是要多盖些院落,可租可售。就比如像我这样的闲人,如能在此处租一间僻静的小屋住上一阵,每日起来洒扫庭院,再沏上一壶茶准备招待客人,并顺便代售一些字画,岂不是一桩美事。 希望我的美梦成真,也欢迎各位好友早日光临。 篇二:南京老门东游记 老门东,你去了吗?今天我去了老门东。她位于南京市秦淮区老城南地区,以箍桶巷为中轴线,辅三条营中营、边营等为副。 起初,我还很好奇,老门东,很老吗? 到了门口,知道了,三条营里有蒋寿山、傅善祥故居。蒋寿山又名蒋士权,回族,是晚清时南京富商。传说他是以赶毛驴发家的,人称蒋驴子。他在南京有多处房地产,现知有三处:一处位于太平巷口,今太平商场新大楼处。还有一处就在城南门东的三条营。傅善祥,清末金陵人。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慧过人,喜读经史。太平天国时期第一位女状元。箍桶巷原是江南首富沈万三家的箍桶匠聚集此巷而得名,沈万三元末明初人。江南首富,据传他家有一个聚宝盆。看来是够老的了! 一见箍桶巷,我看到箍桶巷的巷口有一种奇妙的艳紫色的小花, 清新别致。而面前的远近堂呢,门口有一座慈眉善目的观音,堂里有各种各样的玉器饰品很是古老。更是希奇的是挨着堂边的一个特别醒目的大箍桶,桶里居然

广东省博物馆导游词

广东省博物馆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广东省博物馆来参观。我姓宋,大家可以叫我宋导。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参观,请大家注意几点:一、不要认错导游旗;二、不要乱扔垃圾;三、注意保管好自己贵重物品,比如手机、钱包等等。 现在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是广东省标志性文化工程之一,是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重点项目,它位于广州市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中轴线南端东侧,濒临珠江,占地约四万一千平方米。广东省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十分的新颖独特,从远处看就像一个“宝盒”。馆内是由巨型钢桁架悬吊出来的,所以你会发现在馆里空无一柱。 作为一所大型博物馆,它主要分为历史馆、自然馆、艺术馆和临展馆四大部分。这些展馆都位于三楼、四楼。现在我先带领大家参观三楼的“牵星过洋——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展馆。作为广东省博物馆2017年度的重磅原创大展之一,今年九月才揭开序幕,它为广大观众重现了波澜壮阔、横跨万里的航洋贸易景象。其中重点对“南澳一号”沉船文物进行大规模展示。展示的文物有船员生活、航海技术方面的文物,还有各地方的瓷器文物等。 第二个我要带大家参观的是,三楼夹层的陶瓷展厅。中国自古以来就享有“瓷之国度”的美称。我馆陶瓷器收藏,经过四十余年的积

累,不仅成为我馆收藏的主要项目之一,而且以其品种丰富、窑口较齐全、精品较多而居于全国博物馆的前列。本馆展示的陶瓷器,有新石器时代本地出土的陶器,有汉代、六朝的青瓷,有独特的紫沙陶、广东石湾陶等等,请大家仔细观赏。 因为时间关系,三楼的潮州木雕、玉石、端砚、书画展厅,四楼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展厅,请大家自行参观。其中四楼“古生物馆”的高达二十二米的恐龙骨架,还有“海洋世界”的大量鲸鱼和海豚标本,很具奇幻色彩,很值得观赏哦!本次导游到此结束,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希望大家下次再来广州玩。广州还有“小蛮腰”、广州图书馆等地可供大家尽情游玩。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洛阳博物馆导游词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历史发展的年轮轨迹,在博物馆里,你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留下来的文物,可以从这些文物中,获得一些启迪。下面是为您整理的“洛阳博物馆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 洛阳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收藏上自旧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时期的历代文物数十万件,尤以时代蝉联的历代典型青铜器及唐三彩著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洛阳博物馆位于洛阳隋唐里坊区内,北临洛浦公园,南接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现设立办公室、陈列部、保管部、保卫科、宣教部、三产开发部。洛阳博物馆占地300亩,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4.2万平方米,地下面积2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 建筑外形如方鼎屹立,寓意“定鼎洛邑”、“鼎立天下”,体现洛阳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内涵和特色。博物馆整体建筑气势恢宏,设施先进、功能齐全。2009年2月建成,并先后成功举办了“世界邮展”,“秦汉罗马文明展”、“大遗址保护成果展”、“中国古都文明展”和“洛阳珍宝展”几个大型展览,赢得了国内外来宾的广泛赞誉。 洛阳博物馆新馆2011年4月16日全面开放。现举办有大型基本陈列“河洛文明”和“珍宝展”、“汉唐陶俑展”、“唐三彩展”、“宫廷文物展”、“古代石刻展”、“书画展”六大专题陈列。展览面积1.7万平方米【查看全文】 【河洛地区古代都城形势图】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的丘陵地区,属黄河流域。自古被称为“天下之中”、“九州腹地”。这里气候适宜、河流密布、山川纵横,又有“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的美誉。古时人们将山南水北的地区称之为“阳”,洛阳正是恰好处于洛水之北、邙山以南而得名。 洛阳,古称河洛,指的是黄河与洛河交汇处的这一片区域,作为华夏文明起源之一的河洛文明正是诞生于此。“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洛阳是中国历代王朝建都之地。从入口处一直延伸到前沿的中轴坐标线上,就向我们展示了曾经在洛阳建都的十三个王朝,它们依次是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在洛阳建都时间长达一千五百多年,可以说,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查看全文】 河洛文明展——史前部分 我们首先看到的第一个展柜中展示的是一件距今约十万年前的象牙化石,它长2.4米,是1959年洛阳修中州渠时发现的,保存得十分完整。它属于生活在距今5万——20万年前纳玛象的象牙化石。 右边还有一截多年生木本植物的化石,以及鸵鸟蛋和水龟化石,证明在远古时代,洛阳地区生长着高大的植被,生活着各种动物,非常适合原始人群在这里进行采集和狩猎等生产活动。2012年在洛阳栾川孙家洞遗址发现的直立人下臼齿化石,和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同处

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精选.doc

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精选 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到陕西历史博物馆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欢迎参考! 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1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位于陕西西安市内的一座国家级综合性历史类 大型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拥有现代化的设施的大型国家级博物馆。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后,集中珍藏陕西地区出土的珍贵文物37万余件。大多为汉唐文物,对于看惯了明清文物的爱好者来说,是一大特色。比较典型的藏品有以下八大类:青铜器、唐代墓葬壁画、历代陶俑、历代陶瓷器、历代建材、汉唐铜镜、金银玉器、历代货币。 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三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地上地下文物非常丰富。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后,集中珍藏陕西地区出土的珍贵文物37万余件五祀卫鼎。比较典型的藏品有以下八大类: 青铜器 已登录注册的有3900多件。藏品时代上起商周,下止秦汉。种类有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其中最为典型的商

周青铜器,许多器物(如多友鼎、师献鼎等)上铸有史料价值很高的铭文。造型较为典型的有先周凤柱受、西周牛尊、它较、战国鸟盖部壶和汉彩绘雁鱼灯等。 唐代墓葬壁画 400多幅,画面面积1000多平方米。是1952年至1989年先后从陕西关中地区25座唐墓里揭取的。墓主均系唐代三品以上的皇亲国戚和朝廷重臣。画面内容有四神、仪卫、建筑、狩猎、生活及唐与四邻的友好来往等。是反映唐代社会的重要形象资料。 历代陶俑 已注册的有20xx多件。藏品时代包括秦、汉、北朝、隋、唐和宋、元、明、清。质地有陶、彩绘陶、釉陶和三彩。艺术形象有文武官员、甲士侍卫、男仆女侍、西域胡人,以及天王、镇墓兽和马、骆驼等各种动物。 历代陶瓷器 已注册的有5000多件。有史前仰韶文化彩陶、西周原始青瓷、汉代釉陶、唐三彩、古玻璃、琉璃、唐秘色瓷和宋耀窑青瓷等。器物种类包括生活用品、文具和殉葬明器等。 历代建材 已注册的有1000多件。藏品时代上起两周秦汉,下至唐宋明清。器物种类有陶制的瓦、瓦当、砖、昭尾、水道和石刻建材,以及金属建筑构件。 竹节熏炉汉唐铜镜 已注册的有800多件。造形多样,图案精美。有些还铸刻着吉祥语

直隶总督署博物馆导游词

( 河北导游词)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38961 直隶总督署博物馆导游词Tour guide to Zhili governor's Office Museum

直隶总督署博物馆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直隶总督署博物馆,我是你们的导游**。 直隶总督署位于古城保定市繁华地段,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清代省级衙署。其前身可上溯到元朝,康熙八年(1669年)大宁都司奉旨裁撤。同时直隶巡抚自正定移驻保定,保定开始成为直隶省的政治中心。以开始成为直隶省的政治中心。以后一直到宣统年间,这里一直是清代直隶省军政枢纽机关所在地,历任总督基本上都在此办公并居住,直隶全省的军民要政也基本由此发布。先后有74人99任次就任直隶总督,唐执玉、李卫、方观承、琦善、曾国藩、李鸿章、荣禄、袁世凯等清代名臣都曾坐镇于此,影响王朝政局的很多重大事件,都与这座省府衙门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其历史内涵十分丰富,可谓“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 直隶总督署的建筑布局,既承袭了前代衙署的特色,同时又受到了明清北京皇家宫殿建筑布局乃至民居建筑规制的影响。整座直隶总督衙署建筑座北朝南,东西宽134.4m(合清制42丈),南北纵深约224m,共占地三万余平米,其建筑分东、中、西三路。中路至今保存完好,有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官邸、上房五进院落,配以左右厢房耳房,均为小式硬山建筑。东路的东花厅、外签押房

等建筑基本保存完好。 直隶总督署大门以外,清时曾建有辕门、照壁、旗杆、乐亭鼓亭、一对石狮、东西班房,以及西辕门外专供每日报时及拜发奏折之用的炮台等附属建筑。这些建筑如今虽大多不存,但其所组成的半封闭格局,以及造就的威严气氛,曾给人以森严神秘,望而生畏的感觉。中路建筑座落在督署的中轴线上,大门内的主要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门、仪门、戒石坊、大堂、二堂、内宅门、官邸、上房、后库以及仪门以北各堂院的厢房、耳房、回廊等附属建筑。 大门即总督署正门,是一座屋宇硬山式三间一启门建筑,座北朝南,过道一间,左右门房各一间,位于1m多高的台基上。两根明柱、门槛及六扇棋盘式板门皆为黑色,含有“清正廉明”的寓意。大门上方正中悬一匾额,有“直隶总督部院”六个白底黑色扁宋大字,楹柱上挂有歌颂晚清直督业绩的对联。黑底金字,十分威严。 拾级而上进入督署大门,沿甬路往北即是仪门。自仪门沿甬路北去60余米,便是总督署的大堂,大堂即正堂,又叫公堂、公厅、正厅,是整座衙署的中心主体建筑,它是以同治末年李鸿章任直督时为背景复原的,大堂外东西厢房各9间为科房,是按清廷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规制下的办事机构,用以承接地方公务事宜。大堂外月台下40余米处,有横跨甬道的木质“公生明”牌坊一座,此坊又叫“戒石坊”,有清一朝,各级衙署均设有牌坊,形制并无定制,大多为四柱无斗拱的简易结构。直隶总督若坐堂理事,面对此坊,戒铭时时在目,便可告诫自己必当公正廉明。大堂东西两侧天井北进穿便门即二堂院,二堂院布局严谨,四周廊庑相通,托檩、廊沿、门楣一手江南做法,雕工精细,是同治中期(1870年后)李鸿章督直时从安徽调来能工巧匠一并修制的,如今保存完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