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辉煌而今逐渐衰落的院校分析

曾经辉煌而今逐渐衰落的院校分析
曾经辉煌而今逐渐衰落的院校分析

曾经辉煌而今逐渐衰落的院校分析

由于历史、地理位置的区域经济的原因,一些曾在过去辉煌的高校如今发展相对落后,优秀的学校就这样被历史的尘埃掩蔽了,名气与实力严重不符。这些倍受“委屈”的高校中有你吗?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中国著名的十三所大学之一,今年来的SCI名列前十位,但由于低处西北内陆,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相对落后,所以难以有与其成绩相对应的声誉。

西安交通大学

老交大的衣钵传人,至今在工科位置仍居前列,但是远没有其兄弟上海交大的良好生源及源源不断的经费支持,甚至连教育部钦定为“九所”后,地方都无钱供养。

中国农业大学

为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的贡献之大,非常人能够想象,中国人总是以带上农业的帽子而羞于见人,非常优秀的学校就这样被蒙蔽了。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世人只知道哈军工迁到长沙,成了今天的国防科大,却不知道其实是一分为二,既受委屈又被低估的哈尔滨工程大学,都是哈工大光环太耀眼的缘故

西南交通大学

唐山交大之余脉,发配西南建设大三线以来,几经周折,将这所老牌的工科院校折腾得差不多了,待重振昔日雄风,似这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云南大学

携原来西南联大之余威,是著名的全国重点大学,由于缺乏财政支持,几乎没落成靠民族政策生存的高校,现在还不如同城的昆明理工能被选上西部建设的十所高校。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和北京两个校区,三十三所研究生院之一,拥有一支无与伦比的强大地学队伍,但近年来属于偏门冷门专业,长期无人喝彩,就快被人遗忘了。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工科巨牛的强校,排名与隔壁的南开大学不相上下,但是提到天津时大家往往只知有南开而不知有天津大学。

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是中共中央1960年确定的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国家首批“985”和“211”

重点建设的高校,实力与名气不成比例,过了长江知名度严重不足。

西北师范大学

中国建设的第一所师范院校,但常年扎根大西北,缺乏必要的支持,地处西安的陕西师范大学抢了其风头,终于没有成为教育部直属的师范院校。

西方对明清中国经济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一)

西方对明清中国经济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一) 对明清中国经济状况的看法,在西方过去的几百年中发生了几次大的变化。16世纪到18世纪末以前,西方对于当时中国的评价非常积极。伏尔泰、魁奈、亚当·斯密等,都把中国看作是经济非常发达的国家。18世纪末开始转变,马尔嘎尼说中国是“一艘老旧的头等战舰”。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黑格尔以来,就把中国看成是一个木乃伊式的国家,没有发生过变化,没有内在的动力。这样的看法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来费正清提出“冲击——回应”论,认为中国是有变化的;但它是在外力的影响下发生的。中国史学界长期以来也认为明清是没落的封建社会末期。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讨论中,论者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经济不是靠西方冲击下才发生变化的,并且,按照它自身的轨迹发展下去,可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在西方,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理论比较接近的是所谓近代中国的理论,这是越战以来出现的一个新理论。美国当时一批中年的史学家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不是没有变化,因此,明清中国经济是有活力的。这一看法在西方虽然逐渐得到了接受,但他们的主流看法还是中国是一个停滞的、没有外力冲击就不能发生变化的国家。到了最近十几年,西方的看法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90年代国际经合组织发展中心的首席经济学家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的计算方法,对中国从汉代以来的GDP作了计算,得出以下结论:1700年时,整个欧洲的GDP和中国的GDP差不多相等,此后,从1700年到1820年,中国四倍于欧洲的经济增长。中国的GDP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从23.1%提高到了32.4%,年增长率达0.85%;而整个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仅从23.3%提高到了26.6%,年增长率为0.21%。因此直到鸦片战争前不久,中国经济不仅在绝对规模上,而且在增长幅度上,都雄居世界各大经济地区之首。在他之前,美国有一位政治学家保罗·肯尼迪,就作过一个估计,乾隆十五年(1750)时,中国的工业产值是法国的8.2倍,是英国的17.3倍。在1830年的时候,中国的工业产值是英国的3倍,法国的5.7倍。一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的工业产值才刚刚赶上中国,而法国仅为中国的40%。贡德·弗兰克的《白银资本》更直接指出:直到1800年,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的中心,中国在世界市场上具有异乎寻常的巨大的和不断增长的生产能力、技术、生产效率、竞争力和出口能力,这是世界其他地区都望尘莫及的,以致中国能够把世界生产的白银(当时的世界货币)的一半吸引了去。从他们这些看法来说,清代绝对不是一个停滞的时代,而且,清代经济的增长不是依靠外力,而是自己内部因素成长起来的。虽然这些看法有待进一步验证,但是它们提出了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过去那种认为清代是一个经济停滞的时期的看法,是否符合历史的真实?如果不是,那么我们将不得不对清代中国经济进行重新评价。西方对明清经济的看法为何会改变如此之大?我以为主要是由于视角的变化。19世纪和20世纪大部分时间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微不足道。按照安古斯·麦迪森的计算,在1820年以后的一个半世纪中,中国经济一直在衰落,而且是世界六大经济体(中国、欧洲、俄国、美国、印度、日本)中唯一出现人均GDP下降的地区。到1952~1978年,中国的GDP在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为5%,人均GDP仅为全世界平均数的1/5到1/4。因此可以说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贫穷国家。1979年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到了1995年,中国的GDP在全世界GDP中的比重,从1978年的5%,迅速上升到10.9%,已超过日本(8.4%)和前苏联地区(2.2%)而仅次于欧洲(23.8%)和美国(20.9%)。依照一些西方权威经济学家的预测,如果中国经济能够保持近20年来的增长率,那么在二三十年后,中国GDP将超过美国。也就是说,在可以见到的未来,中国又将恢复其两百多年前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在此背景下,研究者的心态也必然发生变化。 在国际史学界,近20年中对西方中心主义史观的批判也导致了中国经济史和世界经济史研究视角的变化。过去之所以轻视中国的地位,主要原因是中国没有像英国那样通过工业革命

曾经辉煌而今逐渐衰落的院校分析

曾经辉煌而今逐渐衰落的院校分析 由于历史、地理位置的区域经济的原因,一些曾在过去辉煌的高校如今发展相对落后,优秀的学校就这样被历史的尘埃掩蔽了,名气与实力严重不符。这些倍受“委屈”的高校中有你吗?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中国著名的十三所大学之一,今年来的SCI名列前十位,但由于低处西北内陆,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相对落后,所以难以有与其成绩相对应的声誉。 西安交通大学 老交大的衣钵传人,至今在工科位置仍居前列,但是远没有其兄弟上海交大的良好生源及源源不断的经费支持,甚至连教育部钦定为“九所”后,地方都无钱供养。 中国农业大学 为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的贡献之大,非常人能够想象,中国人总是以带上农业的帽子而羞于见人,非常优秀的学校就这样被蒙蔽了。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世人只知道哈军工迁到长沙,成了今天的国防科大,却不知道其实是一分为二,既受委屈又被低估的哈尔滨工程大学,都是哈工大光环太耀眼的缘故 西南交通大学 唐山交大之余脉,发配西南建设大三线以来,几经周折,将这所老牌的工科院校折腾得差不多了,待重振昔日雄风,似这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云南大学 携原来西南联大之余威,是著名的全国重点大学,由于缺乏财政支持,几乎没落成靠民族政策生存的高校,现在还不如同城的昆明理工能被选上西部建设的十所高校。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和北京两个校区,三十三所研究生院之一,拥有一支无与伦比的强大地学队伍,但近年来属于偏门冷门专业,长期无人喝彩,就快被人遗忘了。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工科巨牛的强校,排名与隔壁的南开大学不相上下,但是提到天津时大家往往只知有南开而不知有天津大学。 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是中共中央1960年确定的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国家首批“985”和“211”

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原因分析

中国是一个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文明古国,我们有着灿烂的五千年文明,我们有着辉煌的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然而,当历史进入十九世纪之后,中国却被人欺凌。从1840年开始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多年间,中国处于西方列强的蹂躏之下,跌进了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曾经的天朝上国成了世界的鱼腩,成了一些西方国家以及一些弹丸小国启灵的对象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探究。 学术界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中国近代的衰落是由于长期的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的。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我更倾向于把它看做一个表面原因。为什么中国的专制统治可以从公元前五世纪一直到1912年清帝溥仪被迫退位呢?这是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原因的。社会文化是一个社会变化发展的主导因素,他决定了一个社会变化发展的轨迹和走向。所以,导致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特别漫长的社会文化原因才是近代中国衰落的真正原因。但是,在具体分析文化原因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封建制度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它对中国发展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封建专制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君主个人高度集权和君位世袭。这种基本特征是国家的兴衰主要取决于主个人的品质,即贤明与昏庸。如果,继承皇位的是位贤明的君主,那么国家的前途则是一片光明;相反,如果继承皇位的是位昏君,那么,国家的命运可以想象。贤明的君主上任自然会选拔贤臣,变革制度, 于是一时间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君主昏庸的,就往往奸臣当道、朝纲颓废,社会一片乌烟瘴气,甚至于刀兵四起,国破家亡。这就是所谓的人治——"其人存,其政举;其人亡,其政息"。然而就是由君主个人品质来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命运的情况在中国存在了4000年之久。如果没有外界的入侵,或许这种情况还将继续下去。由此深入分析,就可以发现由于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每一个王朝从建立那天起就注定了灭亡。可悲的是这种兴衰更替在中国重复了4000多年,中国人就是认识不到其中的弊端,不能摆脱他走上别的道路,而这就与中国人受到的思想教育脱不了关系了

企业从优秀到衰落的五个阶段

企业从优秀到衰落的五个阶段 字体大小:大- 中- 小chuangqier发表于11-01-23 11:55 阅读(68) 评论(0)分类: 在解密了“基业长青”的成功密码后,吉姆.柯林斯为那些希望打造永续基业的公司指出“从优秀到卓越”的成长路径。而这一次,吉姆.柯林斯则将目光聚焦到那些造成公司衰落悲剧的原因上。 复制成功难上加难,而衰败基因的繁殖力则令人震撼。在通过财务指标、运营模式、企业愿景、经营战略、组织架构、技术支撑等维度对11家明星企业进行剖析后,柯林斯总结出曾经辉煌的企业走向衰败的五个阶段:狂妄自大——盲目扩——漠视危机——寻找救命稻草——被人遗忘或濒临灭亡。可怕的是,对于一家堪称偶像的优秀企业而言,启动衰落的第一步——跨越自豪与自满之间的微妙界限是多么难以察觉。 然而,在这趟“黑色之旅”的过程中,吉姆.柯林斯观察到,其中一些企业已经停止每况愈下的衰落之势,开始呈现强劲复之光。这也正表明了他做此研究的目的:不做悲观的预言,也不下仓促的决断,而是通过大量案例研究,剖析公司走向衰落甚至被人遗忘的在动因。 企业的衰落和人们患病有相似之处:患病早期不容易察觉,但却容易治愈;等到病入膏肓时,容易察觉,但却很难根治了。企业也一样,表面看起来或许坚不可摧,其实已经病入肌体了,很有可能会一落千丈,坠入灭亡或被人遗忘的深渊。 通过对60家优秀甚至卓越企业的全面研究,我们选取了11家经历过从辉煌到衰落历程的企业,通过财务指标、运营模式、公司愿景、经营战略、组织架构、企业文化、领导力、技术支撑、市场、环境和竞争力等多个维度对这些公司的历史进行剖析,总结出这些企业从辉煌走向衰落的五个阶段。 企业衰落第一阶段:狂妄自大

中国为什么会走向衰落 骆飞

中国为什么走向衰落 10电信1 骆飞20100504146 中国在几千年的农业社会时期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无论是经济、军事、文化还是技术都排在世界的最前列。但从十八世纪末开始,抓住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发展契机的西方国家纷纷超越中国,而依旧沉湎于天朝帝国梦的中国迅速走向衰落,究其原因,我个人认为有两个方面: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 第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各国总实力的绝对值会不断增长;但每个国家相对实力的总和不变。一国的相对实力就决定了该国在特定时期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因为各国在国际格局中的较量是一个零和博弈,有国家兴起必然会有国家要衰落。十八世纪末,西方各国抓住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发展速度远远高于中国,他们在世界中的相对实力迅速提高;相应的,中国、印度这些传统强国发展陷于停滞,故相对实力大幅度消弱。 第二:决定国家综合实力的因素发生了变化。在传统农业社会,决定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因素是农业发展水平,而传统农业主要依赖于劳动力的投入,于是人口总数较多且政治比较稳定的中国、印度就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到了十五世纪末期,贸易成为决定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葡萄牙、西班牙以及荷兰先后通过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财富,国家实力急剧上升,并成为世界性大国;而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极度动乱时期,国内政治一片混乱,同时对外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于是对西方的领先优势越来越小。到了十七世纪末期,现代科学革命在以牛顿为代表的科学先驱者们推动下开始迅速兴起,科学的兴起为此后的工业革命提供了钥匙。而此时的中国在两位圣明君主的带领下也正经历着封建史上最后一次繁荣——“康乾盛世”,人口的膨胀和政治的稳定所带来的农业经济的极大繁荣以及丝绸、陶瓷等手工业品的出口产生的贸易利润勉力维持着中华帝国庞大的身躯。到了十八世纪中后期,工业实力成为决定国家实力的首要力量,而工业的发展更依赖于技术与资本,比较优势因素也从人口转变为技术和资本。当时中国却已经走到了农业社会的尽头,一方面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技术与资本无法输入,工业发展缺乏条件;另一方面人地关系趋于紧张,传统农业发展停滞;再加上政治局势的动荡,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开始急剧下降,中国正式步入快速衰落期,并成为落后国家。从十九世纪中后期开始,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西方国家包括东方的日本先后完成了工业化,并建立了近代的工业体系。而中国却开始了近大半个世纪的战乱,国内战争连绵,国际屡遭侵略,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总而言之,近代中国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贸易兴国和工业立国的两次潮流中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忽视了构建国家实力的决定性因素,错失了发展的机遇。 主观因素 第一:过于依赖统治者的决策模式。中国与西方一个很大的差异在于中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是一种自上而下拉动的发展模式;而西方更偏向于民间力量推动国家前进,是一种自下而上推动的发展模式。纵观中国历史,凡是国家昌盛时期,无不是由贤明君主积极地运用国家的力量来制定政策,通过政治途径使顺应时代潮流的政策合法化,允许民间的力量兴起,从而促进国家发展。在西方,更多情况下是民间新的利益集团兴起,要求相应的政治权利,从而为扩大自己的经济利益扫除政治上的障碍;于是国家被迫作出让步,并制定新的政策,由此推动国家发展进步。这一差异导致了中国的发展过于依赖

近代中国衰落的原因

近代中国衰落的原因 从1840年到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这些斗争具有中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的。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是更根本的原因,正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现状长期得不到改变。第一,清朝后期,封建政治集团闭关自锁、闭目塞听,愚昧无知。清朝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腐败已成不可挽回之势。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很明显,正是腐败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阻碍了中国人民群众的广泛动员和组织,这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次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 第二,军事、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落后,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的资本主义。由于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并率先实行工业革命,实力雄厚,武器先进。应着政治的腐败是经济的落后,中国几千年一直以封建自然经济为主导,小农经济有它根深蒂固的局限性:自私、狭隘、保守、落后。它不能为反抗列强侵略提供合格的经济基础。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以及反抗侵略者的军事科学技术和战略战术思想的滞后。指出经济技术的落后时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并不意味着经济技术落后的中国就不应当进行反侵略战争或在战争中一定打败仗。因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而当时的中国,不仅武器装备等很落后,而且反动统治阶级实行错误的方针、政策,并压制人民群众的动员。这样,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一再遭到失败,才成为不可

2020届二轮: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专题卷)

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 (满分85分,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成都二模)有学者运用现存明朝进士登科史料中的有效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从明代初期到后期,平民家庭出身的进士占进士总人数的比例从75%跌至45%,而官员家庭出身的比例从24%提高到53%。这主要反映出 A.平民弃儒从商现象的普遍 B.选官考试程序的不公 C.科举制度僵化程度的加深 D.恩荫入仕机会的增多 解析据材料“平民家庭出身的进士占进士总人数减少,官员家庭出身的比例上升”说明明清时期科举制在促进社会流动方面减弱,逐步僵化,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科举制中平民与官员的变化,而未涉及到平民经商现象,排除A项;依所学,科举制采用糊名、誊写等方式,程序更加公平,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科举制成员比例的变化,而不是强调恩荫等其他方式,排除D项。 答案 C 2.(2019·惠州三模)下表为明万历六年(1578年)各地田赋税收情况表(表中的北直隶相当于今天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分、河南、山东小部分;南直隶相当于今天的江苏、安徽和上海)。据此可知 南直隶浙江江西北直隶实征收麦数(石) 943707 152864 88072 178642 实征米数(石) 5068154 2369764 2528270 419986 田地数(亩) 77394672 46696982 40115127 49256844 每亩平均米 7.77 5.40 6.52 1.22 麦数(升) 实征麦占总 20.49% 3.32% 1.91% 3.88% 数百分比 实征米占总23% 10.76% 11.47% 1.91%

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原因

经济方面:1、在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统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而广大的农民则拥有很少或没有土地。农民耕种地主的土地,交纳高额地租。而地主又通过政治权力或暴力兼并土地。对农民剥削的加重,必然激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2、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基本的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占主要地位。小农经济曾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但同时又束缚和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封建政府还重农抑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在中国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常常结合在一起,共同剥削压迫农民。农民没有任何政治权力,生活及其贫苦和落后。在社会内部缺乏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社会发展迟滞。 政治方面: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的帝国以来,历代皇帝不断加强皇权,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同时又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和监督。这种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在也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与活力。 社会结构方面: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父权、夫权、君权。这种宗法等级制度在封建社会前中期起稳定和规范社会秩序的作用,但其保守性日益增加,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文化方面: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儒家思想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还与佛教和道教相结合,共同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统治者还吸收法家思想,严刑峻法,实行专制统治。统治者还通过种种方法笼络和控制知识分子,并采取镇压异端、兴文字狱等手段,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虽然一方面巩固了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但是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停滞,造成了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十七世纪下半叶到十八世纪,经过清朝的康乾盛世后,封建社会也走到了末世,产生了许多危机,而且清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到鸦片战争前夜,它以衰相尽显,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很大距离。

中国近现代衰落原因及感受

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拥有悠远的历史.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长期雄居于世界的东方。然而当历史进入十九世纪之后,中国却明显地衰落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一百多年,中国处在了西方列强的蹂躏之下,跌进了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经历的这段悲惨的命运,是一种偶然的不幸呢,还是某种社会主导因素发展的必然结果呢?这是一个当今中国社会并未清楚地认识的问题,值得进行深入地研究,并且弄清这一问题对中国今后的发展也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让我们看一下中国近代是怎么衰落的,或者说这一衰落过程是怎么回事: 唐朝时,中国文明发展到了中国历史的最高峰,其后经过一个短暂的混乱时期(五代十国),中国进入了另一个辉煌时期——宋代。但是宋代的辉煌是有缺陷的,那就是:结构性失衡。与大唐相比,宋代是文盛武衰,阴阳不调。这一结构性失衡在当时的表现并不明显,宋朝是那么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教育发达、科技进步,谁曾想到在一片兴旺发达的表象下,宋朝的国土日削,称臣纳贡,终至灭亡。一个不能保护自己的王朝,无论它的外表是如何地光彩照人,也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于是乎,宋朝就成了鲁迅笔下的猪:虽然肥胖,却不是什么好事(相比之下,大唐则是丰神俊朗、孔武有力)。这个时候,中国武功的成就在哪里?在辽、金王朝那里。可惜的是,这一时期的文治与武功不能集中在一个政权之下,这也就是宋不如唐的原因。 到了元代,中国的结构性失衡得到了暂时的缓解,却陷入了发展减慢的深渊。元代是一个武力极盛的王朝,宋代那种文盛武衰的局面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是却没有出现文武同盛的局面。当元朝于1279年灭亡南宋时,它的武功就达到了顶点,此后就陷入了不断的内部纷争。那么元代的文治呢?元代的政治局面比较混乱,经济发展也不如人意,文化上也不如唐宋兴盛。元朝凭借其广阔的疆域和各地区深厚的文明基础保持了在当时世界的绝对领先地位,却无奈地发现,中国的发展速度减慢了。而在遥远的欧洲,在黑暗中挣扎的西方国家在结束了十字军战争后,重新走上了历史发展的快车道。于是乎,此消彼长,文明发展的前景变得于中国不利,虽然还远未到中国落后的时候,但这种可能性无疑增加了。 明代的中国似乎获得了新生,可惜好景不长,历史上的老毛病又发作了,而且新的毛病又出现了。在元代得到缓解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又一次发作(明代也是文盛武衰),而且变本加厉——明代文不及宋,武不及元。由此,明代陷入了长期性的停滞不前,在明代中期,中国丧失了长期保持的科技领先地位(这一领先地位是在汉代确立的,保持了一千多年)。西方人说,1500年是东西方发展的转折点,这种观点得到了广泛的共识。在明代后期,中国所能领先西方国家的只是其庞大的规模和炫人的外表,使早期来华的西方人士赞叹不已,而一旦认识到明代金玉外表下的败絮实质,西方人不由地产生了蔑视的感觉和机会来了的惊喜。 清代,中国以强力措施暂时抑止了殖民地在中国的进一步扩大,防止了癌细胞的扩散,同时付出了大量正常细胞的代价。但是,清朝没有完全杀灭癌细胞,随着清朝走过其鼎盛期,癌细胞扩大了,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具体表现是,在明代丧失科技领先地位后,清代失去了总体规模的优势。由于西方工业革命的进行,数千万英国人的经济产出超过了数亿中国人的劳动成果,农业文明明显落后于工业文明。 综上所述,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实质上打断了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过程,在宋明时期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被游牧民族的野蛮奴隶制度所取代.这种历史的倒退,事实上封杀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通路.奴隶制的落后生产关系显然不能适应近代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中国社会因此逐渐的走向衰落,百业凋零,人民困苦不堪,在近代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坚船利炮敲开了东方的大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远历史,创造过伟大华夏文明的天朝大国迅速的沦为了西方殖民主义者的盘中之食也不足为奇了.

雅典的辉煌与没落

雅典的辉煌与没落 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对希腊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希波战争使雅典成为了希腊城邦中的霸主,而伯罗奔尼撒战争却使雅典由颠峰走向了没落。这里笔者认为两次战争对于希腊的辉煌与没落有必然的联系,也正因为希波战争雅典的胜利才最终导致了雅典的没落。 标签:雅典;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 欧洲的文化源头可以追溯到希腊、罗马时代。公元五世纪时,在环绕地中海生活的人类世界里,希腊创造了人类历史最辉煌的时代。五世纪时希腊城邦,尤其是雅典在政治制度、文化繁荣、经济昌盛上都是当时希腊的学校,甚至可以说是今天欧洲的学校。雅典的民主政治使全体公民参与政治达到了奴隶民主制度的最高峰,文化上创造了太多人类历史的至今流传的经典,当时雅典已是希腊城邦海上的霸主,并通过“提洛同盟”,营造了一个俨然像“雅典帝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联合体。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雅典战胜波斯的基础上,而希波战争的辉煌也使雅典走向了另一场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最终使雅典由巅峰走向了没落。 一、希波战争对雅典的影响 希波战争前雅典只是希腊城邦中的普通一员,实行民主政治。在雅典两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公民也只有几万人。而面对波斯人的入侵希腊世界达成了空前的团结,共同抵御波斯人的侵略。即使后来敌对的两方(伯罗奔尼撒同盟和提洛同盟)也同仇敌忾,对共同的敌人波斯做战,在这场战争中希腊城邦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是反侵略的战争。所以能利用当时希腊城邦所有的人力物力,在这场战争中雅典的付出代价是最大的,它不惜城邦被占领和蹂躏,领导希腊城邦以弱胜强,最终打败波斯人的入侵。也正是由于这场战争增强了雅典的实力和在希腊城邦中的影响大大加强,奠定了日后“雅典帝国”的基础。 希波战争时希腊各城邦中,雅典所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在希波战争中的三次关键性战役,有两次都是靠雅典人才取得了决定性胜利。“马拉松战役”斯巴达没有出兵,雅典人独立抵抗波斯的入侵,并最终取得了胜利。也有了今天奥运会上的马拉松比赛。“撒米利海战”是雅典的海军在海上取得的胜利。当时希腊各城邦由于财力的原因没有实力组建海军,只有出资让有海军的雅典扩建海军。这就使得雅典在希腊城邦中,在海上有了绝对的控制权。海军使得雅典能用最短的时间运送物资、兵员,在同盟出现战事时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希波战争的胜利使得“提洛同盟”的成员能够更稳固的团结在雅典的周围。雅典俨然成了当时的帝国,推广自己的政治制度,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正是这种有力控制才使得雅典能够借助同盟的财力、物力发展自己城邦,成就了雅典辉煌。 雅典在提洛岛上发现了金矿,使它有资金组建自己的海军。在希波战争中提洛同盟把金库设在提洛岛上,有利于雅典战后利用城邦的资金发展自己的实力。希波战争的规模相当于今天的世界大战(这种比喻有不恰当之处,但对当时的西方已了解的世界来看是可以这么说的),希腊可以说动用了各个城邦的全部力量,而波斯一方出兵也达几十万之多。战争使得一些地区遭到破坏的同时也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两方都千万百计的调动自己方面的财力、物力,这必然使得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战后为了恢复被破坏的地区,又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例如雅典的重建,更为重要的是战争为雅典带来了大量的奴隶,这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在战争中一些人手中掌握了大量的资金,这些也非常有利于雅典经济的发展。可

中国大型商场的衰退阶段及原因

中国大型商场的衰退阶段及原因 “大型商场”是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沿用下来的一个概念,也可以说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百货店这一业态的代名词。百货店这一业态在中国已有很长的历史,但建国后,国营百货店一直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商品流通主渠道,承担着短缺经济下生活物资配给机关的职能,其主要任务是“稳定物价”“保障供给”,并不完全具备百货店原有意义上的业态特征。当时这种按部门综合经营的国营百货店叫做百货商场,规模较大的叫做大型商场。由于没有竞争,也没有新的业态出现,这种百货商场几十年来便成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市场中唯一的零售业态。 改革开放后,大型国营百货商场开始向规范化的百货店改革,同时新兴建的大型豪华百货店以及外资百货店的进入,使中国的百货店这一业态逐步走向规范化。然而,尽管城市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拉开了档次,以及新兴业态使顾客有所分流,但原有百货商场以大众消费者为主的顾客结构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仍然是大众消费者日常购物的去处。所以,传统的百货商场虽然属于百货店业态,但却不能与改革后出现的新型的豪华百货店等同起来,而“大型商场”这一概念便笼统的把两者都涵盖了。 中国的百货店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人快速发展时期。大型百货店效益普遍良好,销售额增幅在二十个百分点的并不少见,因而成为投资的热点。一方面,老企业纷纷投资扩建改造,扩大营业面积,装修豪华店面;另一方面,社会各部门竞相投资,兴建豪华高档的商厦,出现了一股“大商场热”。据原内贸部的统计:“八五”期间(1990年-1995年) 全国建成的大型百货店数量相当于前40年的总和。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营业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商场有700多家。另据原国内贸易部统计,年销售额超亿元的百货零售企业,1 992年59个、1993 年87个、1994年127个、1995 年180个,每年以40%的速度递增,1 995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有20家,1992年时只有2家。兰州市大型百货店的数量在80年代中后期只有3家,到90年代中期迅速增加到近20家;在武汉,一个34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竞汇集了17家上万平方米的商场,其中绝大部分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建的;上海这一时期营业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商场由2家发展到60余家;杭州延安路商业区80代末只有少数几家大百货店,到90年代中期已有十几家巨型商厦;在北京,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百货店54家,在建的还有120家,总面积达560万平方米,万人拥有的百货店面积达5000 平方米,是国际上通常认为万人拥有百货店合理面积(400-500平方米)的10倍。有人计算过一个大致的比例;北京市居民消费购买力是东京、纽约的1/3,而大型商场却是他们的8倍。 随着大型商场数量的增加,市场竞争的加剧,到90年代中期,百货店经济效益明显下降,昔日场面火爆的大商厦接二连三关停并转。据国家内贸局商业经济研究中心的资料显示,中国第一次大商场关门现象集中出现在1996年,它们是北京的信特、沈阳的协和、天津的亚细亚和广东国丰4家。此后这种势头迅速蔓延,1997年上半年,上海一百西安店、协和西安店、广州仟村百货相继宣布停业;下半年,北京卡玛商业大厦、亚视商城、万惠双安也步其后尘,陆续关闭。从1995年到1997年三年间深圳有十多家倒闭;杭州从1996年到1997年共有7家关门。进入1998年,大型商场的衰退之势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据国家内贸局商业经济研究中心提供的资料表明,1994年全国121个大型商场的销售额仅增长19%,低于23.4%的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幅度,而且利税已呈负增长趋势;到1996年,全国21 2家大型商场中,119家销售额负增长,160家为利润负增长,28家亏损。1997年亏损面比1996年扩大一倍。据广东省地方报纸报道,1997年广州的大百货店进入全面亏损期,1998

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愿意分析

漫漫历史中,中国封建社会从战国时期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经历前后两千年的历史。它曾将辉煌过,但是慢慢走向衰落,必有其不可避免的原因。下面以我仅有的知识稍作分析。 中国封建社会的标志性经济制度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性质上属于地主利益的再分配,地主阶级占有土地,用以剥削农民或农奴的土地所有制。在生产力水平,土地总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土地面积扩展速度比较缓慢,所以土地总面积相对较小。而其中绝大多数土地所有者都是官僚地主,农民需要生存就不得不租赁土地,土地所有者就趁机大肆压榨农民。高额的租金再加上一个歉收的年份,农民就不得不借债度日,生活穷困潦倒。农民还需要应付沉重的徭役以及繁重的赋税来满足统治阶级的需求。在这种残酷的剥削下,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越来越激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封建社会这座大厦摇摇欲坠了。 在早期的中国封建社会中,由于生产力低下,形成了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它贯穿了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并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受到生产工具的限制,如果想要提高生产产量,就必须增加人口数量,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人对生活资料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如此恶性循环。当人口数量过度时,一直处于“饥饿”的劳动人民就以暴动来表达他们对生活贫困的不满。其次,小农经济的家庭结构模式导致了新的生产方式无法大面积推广,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人民的贫困也使人民购物需求和购买力不平衡,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最后,重农抑商的政策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一大原因。没有经济的社会是不能发展的,商业的抑制使中国封建经济畸形发展,又反过来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性政治制度。它强调“君权神授”,把封建统治者的权力始终停留在理论上。统治者只是发布命令,却不了解实际的执行状况。毕竟皇帝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这就给官僚的腐败以可乘之机。官吏们在执行命令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自身的利益而加以变动。皇帝的命令从发出再一级级下传,到最后可能完全变了样子。政治腐败不但不会因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有所减轻,反而会愈演愈烈。高度中央集权就意味着皇帝事必躬亲,臣子必须附庸,这就限制了臣子的思维,臣子即使有才干也得不到发挥。渐渐的社会呈现出死气沉沉的表象。而且官吏凭借着“山高皇帝远”的想法,把行政机构通过私人关系构建出巨大的网络,为本阶级利益服务。 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果的突出特点。臣民忠于君主,子女孝顺父母,妻子顺从丈夫。宗族具有高度的自治权,甚至朝廷承认这种法度,给这种家庭结构以支持。从而训练下层对上层阶级的服从。人们越是服从,自身受到的压制就越大。不安分的心潜在的反抗性越大。这样的社会表面是和顺保守的,但量变引起质变,在这样压抑的社会中生活久了,人民就要起身反抗,推翻这样的社会结构,最后崩溃。 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首先,它宣扬三纲五常,培养顺从思想,以便于专制制度。手段包括科举考试,大兴文字狱等等。中国男子从小便要从书本中汲取此类“知识”。为自身能够在这样社会中顺利发展做铺垫,逐渐价值观改变,成为了真的“顺民”。中国女子和男子接受的教育看似不一样,但是本质是一样的。那就是服从。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亡从子”。从根本来说。是间接地服从男子的最高级,即封建统治者。其次,因为人民的思想是受到压制的,而不是发自内心地热爱。而且一贯的服从导致人们的思维跳跃衰竭,思想沉寂。这个低沉的民族里缺少爱国主义,缺少一种激情和活力,也就根本谈

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全球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08年9月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一度令中国经济在一个月内GDP增速下降至6.8%,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要支持的我国沿海经济省份呈现出口订单突然间大幅下降或丧失、大量出口贸易加工企业关闭、农民工大量失业等情况。以欧美为主体的全球经济“二次衰退”,虽然其程度可能没有“一次衰退”那样严重,但是其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及由此对加工贸易企业、中小企业就业等方面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随着欧盟主权债务危机的演化及久拖不决,美国债务困境的加深及解决难度的不断加大,欧美金融市场动荡将加剧甚至有可能爆发新一轮国际金融危机,这将给中国投资在欧美等地区的外汇储备及其他金融资产带来新的更大的金融风险。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呢?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对中国GDP增速的影响 图表:图1 2006—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来源(国家统计局)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712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2059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03260亿元,增长8.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1%。从图表可以看出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由2008年的9.6%下降到了2011年的9.2%,当然总体上经济还在平稳运行。 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愈演愈烈,中国经济2008年第四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下降到6.8%,致使全年增长率降至9%,是7年来的最低点。 2008年的减速中止了连续五年的两位数增长率,国家统计局在公布经济增长数字的同时发表声明称:“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加深和蔓延,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仍在继续。”

盘点那些曾经辉煌无限但如今败落倒下的中国企业

盘点: 那些曾经辉煌无限 但如今败落倒下的中国企业 一个企业的成功在于核心技术,战略方向,时机,和领导管理能力,顺应时代潮流 不可少一。 想想那些曾经大企业要么是核心技术过时,要么是管理不善,要么是转型时机没把屋好,要么没有顺应时代潮流,或是战略方向制定错误。 改革开放以来,有了市场经济的推动,中国消费者从不看重品牌,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 领域都具有强烈的品牌意识,这 30 年,也是中国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竞争的 30 年。30 年来,有很多中国品牌从本土成长并走出国门,开始走向国际化,比如联想、华为、海尔、TCL、 中国石化等,让中国品牌的声音越来越响亮;但是,这 30 年来,也有很多中国本土品牌, 曾经叱咤风云,妇孺皆知,但是却因种种原因走向没落,象流星一样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缅 怀这些品牌,或许可以帮忙我们去思索中国毕竟应该如何吸取经验去打造经久不衰的品牌。 假如将 30 年来没落的自主品牌做一些整理,可以发现以下曾经辉煌过的 50 个中 国本土品牌,在这些品牌中,有些已经彻底消失,

有些品牌虽然健在但是已经被外资并购或者控制,有的品牌则已经处于生死关头:8848 电商数据。珠穆朗玛电商数据(中国)有限公司 8848 正式成立于 1999 年 5 月 18 日,曾是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的旗舰。在 1999 年 至 2000 的两年多时间里, 8848 飞速成长,公司在对企业客户、消费者及经销商的网上销 售及渠道销售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王峻涛 1999 年创办 8848 网站,先后担任总裁、董事长。该网站自 1999 年 1 月从四个人、约 16 万人民币起步,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电子 SDFsd商务的标志性企业。 1999 年 11 月, Intel 公司总裁贝瑞特访华,是“中国电子商务领头羊”; 2000 年 1 月,8848 被中国互联网大赛评为中国优秀网站工业与商业类第一名; 2000 年 2 月,美国 《时代周刊》是“中国最热门的电子商务站点”; 2000 年 7 月,8848被《福布斯》杂志列入中国前十大网站。 2001 年,CNNIC的调查显示, 8848 是中国工业和商业类网站被用户访问最多的网站。至2001 年,8848 公司先后融资约 6000 万美元。 近日 8848 域名转接指向一个名叫皇冠明珠的网站上,此网站为 淘宝网推广导购网站。 网站的备案信息为北京珠穆朗玛电子商务网络服务有限公司,京ICP 证 000091。

从经济视角谈谈近代中国落伍的原因

从经济视角谈谈近代中国落伍的原因 答: 关于近代中国落伍的原因,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争议和关心的话题。本质上,近代中国的落后是由于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没有持续的经济增长。 举个例子,近代中国的明清王朝属于传统社会阶段,传统社会最重要的经济特征是没有持续的经济增长。虽然在一个特定时期也可能出现经济的扩展和繁荣,但紧接而来的却是社会危机和经济衰落。这种情况在我们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表现的特别突出。近代以来,正当西方国家相继完成产业革命,经济开始起飞,有了很大增长的时候,中国还在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的政策使我们仍处于传统社会阶段,良好的经济形势也无法再持续下去,盛世时期的经济扩张最终停滞下来,严重加剧了经济的衰退。经济的落后使中国长期处于传统社会阶段,而传统社会的现实又制约着中国经济的起飞,如此恶性循环,使得近代中国难逃衰落的命运。 近代中国不能产生持续经济增长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近代中国的统治者重农抑商。这种重农抑商的价值取向,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一贯的重农抑商政策压制了商业的发展,而工业与商业是相辅相成的。商业的落后导致了工业发展的落后。同样,商业与科技发展又密切相关,商业及商品生产不发展,就不会给生产技术的提高提供资金和原动力,社会经济就不会出现技术革命的大进步,社会转型就不可能发生。 二、传统社会的政治过程也决定了经济增长不能超越极限而持续下去。传统社会的主要经济部门是农业。在一个王朝的初期,统治者们重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他们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轻徭薄赋,以促进农业的发展,并尽可能做到政治上的廉洁,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但是,随着经济繁荣局面的到来,政治又逐渐趋于腐败,天灾人祸交织,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动荡。在社会动荡中,旧王朝被新王朝所代替,又再次出现同样的循环,使经济的持续增长不可能发生。 三、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技术的落后及其进步的缓慢,使得传统社会的经济增长经常遇到资源“瓶颈”和投入要素边际生产率递减的约束,从而导致增长的中断或者停滞。近代中国重人事轻科技是近代中国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此特

晋商的辉煌与沉寂

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晋商的辉煌与沉寂—从文化视角分析 课程名称: 管理学 任课老师: 徐东文 专 业: 旅游管理 年 级: 2014

晋商的辉煌与沉寂 ——从文化视角分析 摘要:本文概述了晋商的文化传统,论述了晋商在信义观念、群体精神等文化传统的影响和作用下,形成了一系列正式的经营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在一定的条件和时间范围内成为促进晋商发展壮大自己实力的重要原因。可是随着客观条件和制度环境发生变化,这些制度的效绩降低,理应出现制度变革和组织再造。但由于旧的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抑制了制度变革的发生,从而使得晋商从辉煌走向衰落,最终归于没落沉寂。 关键词:晋商;文化传统;正式制度;制度变革 晋商崛起于明而鼎盛于清,曾称雄中国经济舞台长达5个多世纪之久,足迹不仅遍布中国大陆,而且远涉蒙古、俄罗斯、日本、新加坡等地,甚至垄断了对这些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他们经营项目广泛,尤以金融业名震海内外,几乎垄断了全国的金融汇兑,山西票号被称为“汇通天下”、“现代银行的乡下祖父”,山西票商被誉为“第一商人”。有人说“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晋商活跃时期之长,范围之广,财富之巨,影响之大,在中外商业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然而到了清末明初之际,辉煌了500年的晋商却步入整体性的衰落之路,走向沉寂,给世人留下了无尽的感慨和叹息。本文试从文化视角探析晋商辉煌500年和走向没落沉寂的原因,进一步阐述了晋商带给我们的启示。 1晋商文化传统 晋商不断发展和兴盛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山西是沟通四方贸易的要冲,地理位置优越,为经商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山西又素有“八分山丘二分田”之说,地狭人满,农田不足,从而迫使山西人不得不外出经商,为晋商的崛起奠定了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入明以后,新统治者为了稳固其统治,对农民和工商业者采取了以一系列有益政策,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明初“开中法”

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年前)

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明清(1840 年前) 时间:5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7湖南怀化高三上学期期中博览联考,3)黄宗義《明夷待访录》记述:“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也。”材料旨在反映( ) A.内阁阁员执掌宰相之职 B.内阁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C.实掌宰相之职的是太监 D.内阁和太监共掌宰相之职 2.(2017江西赣州十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2)明初朱元璋封他的同姓子弟为王并掌兵,但不得参与地方政务;地方官吏管理地方政务,不得参与军务。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出现( ) A.诸侯割据的局面 B.郡国并行,诸侯国尾大不掉的局面 C.南北对峙的局面 D.藩镇割据的局面 3.(2017山西太原外国语学校高三第一次月考,27)《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4.(2017河北石家庄二中高三下学期联考,27)清代,皇子被封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爵位,按等第发予粮银俸禄、赐田土牧场及庄丁,有领兵打仗、参与国政之权,但均建藩于北京,命令“亲王无故出京师六十里,罪与百官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统治阶级内部等级森严 B.庄园经济威胁政府的财政 C.封土授爵违背历史潮流 D.顺应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

5.(2017吉林大学附中七模,27)就下图所提供的信息,某校学生提出的相关研讨主题比较恰当的是( ) A.湖广地区农田垦殖与经济重心南移 B.农作物结构变化与土地利用率提升 C.高产作物与明清之际人口持续增长 D.地理大发现与农耕文明遭遇的冲击 6.(2017河南南阳一中四模,27)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比宋代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 ) A.农产品的商品化加速 B.手工业领域发生新的变化 C.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D.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7.(2017福建厦门双十中学高三高考考前热身,27)乌镇南北各与钱塘江和太湖相通,又与京杭大运河相贯连。明成化、弘治年间,“宛然府城气象”,清乾隆朝乌镇“升平既久,户口日繁”,成为江南市镇中人口最多的大市镇之一。乌镇发展的主要条件是( ) A.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C.政府赋税来源充足 D.传统纺织业发展迅速 8.(2017黑龙江哈尔滨三中四模,27)王阳明在给友人的书信中说:“近世所谓道德,功名而已;所谓功名,富贵而已。”他有感于“世衰俗降”,发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慨叹,遂提出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论题。据此可知其心学理论( ) A.核心是强调认识与实践相统一 B.根植于小农经济主导的社会现实 C.主旨是培养君子道德端其志向 D.从哲学高度论证儒家伦理合理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