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第7课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第7课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第7课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榕江县第五初级中学:盘应龙

[课标内容]

(1)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知识与能力

中苏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中国出席万隆会议(1)、通过学习新中国成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意义,知道新中国独立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表现和意义

(2)、了解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及其为会议所作的重大贡献,认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意义和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新中国在美、苏两极对歭的国际关系格局下,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学习,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的主要任务是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概括50年代外交工作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制定及发展过程,认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有本质上的不同,感知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成就,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和平共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发展,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以及所作的重大贡献,理解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于维护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感受中国外交对维护国家主权、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所发挥

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中国和国际社会处理国和国之间关系的重大意义。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相关的PPT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

幻灯片1、出示图片:提问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古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吗?

(独立自主和平)

幻灯片2、出示“南京条约签订现场”图片:提问: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吗?

(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

出示材料:幻灯片3

材料一:一幅反映旧中国外交形象的漫画(引导学生观察:一个清朝官员,苍老的脸上布满伤痕,因为痛苦而长大着嘴巴,手里抱着一大堆不平等条约,也许因为不堪重负,也许是被周围的强盗强行摁着,他只得匍匐着身子、撅着屁股,一副任人宰割的模样。而周围那群强盗有的举着鞭子,有的举着刀枪,

似乎在威逼这个可怜的清朝官员在条约上签字画押。不远处还有几个强盗正迫不及待的赶过来。这就是旧中国外交的形象,我们可以用哪些词汇来形容这一形象呢?)

材料二1:组织学生看图和回顾前一学期的相关知识:中国是怎样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遭受外来侵略,腐朽的满清政府无力还击,被动外交,签定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地丧权辱国。)

幻灯片4:周恩来对旧中国外交评论的一段话(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摘自《周恩来传》)。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旧中国的外交 = 屈辱的、跪着的外交。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国民党统治时期,所面临的“弱国无外交”局面仍然十分尴尬。那么新中国的外交呢?其形象有没有根本的转变?如何在外交上确立独立自主的形象?又取了哪些外交成就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板书)

出示幻灯片5:出示课题请大家看书。(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教师导入:建国时,周恩来就被毛泽东任命为新中国的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他果然在外交战线上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华和魅力,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包括那些暂时处于敌对状态下的人们。

一﹑独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1. 美、苏的对华政策

提问:新中国建立初期,美、苏两国分别采取了怎样的对华政策?

(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拒绝承认新中国,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苏联立即承认新中国,给予中国政治、经济援助。)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提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新中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新中国的外交方针

提问:为更好地实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毛泽东主席又提出了什么具体的外交方针?

1.“另起炉灶”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这是什么意思?又有何意义?

4、建国之初的重大外交活动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

提问:这些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可以分解为以下小题目提问、回答。)

A. 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

B. 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苏联)

C. 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教师指出:当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所以对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新中国采取了坚决支持的政策。而美国却是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处

于敌对状态之下,所以要孤立和封锁新中国。为了打破这种封锁,新中国的缔造者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终于打开了局面。

提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来的?

首次提出是什么时候?(1953年首次提出)

什么时候首次写入国际外交文件中?(1954年首次写入国际外交文件中)

提问:周恩来与哪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缅甸、印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组织学生进行“接龙”活动,当堂巩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意义

提问:这些原则具有什么重要意义?(在国际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获得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探究: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会获得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

答:1、它表达了世界人民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共同愿望,是国际正义呼声的反映。

2、“二战”后的史实证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历史发展规律的体现。

三﹑步入国际舞台

1﹑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

同学看书说出会议的时间﹑地点﹑参加国及主要内容。分析大会的重大意义。

(1)、时间:1954

(2)、地点: 瑞士日内瓦

(3)、日内瓦会议参加国:中苏英法美及有关国家

(4)、主要内容: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1954年2月28日,由苏联倡议,苏美英法四国外长在柏林会议上达成协议,定于同年4月举行日内瓦会议,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除苏联、美国、法国、英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会议的全过程外,同这两个问题有关的其他国家也派代表分别参加各有关问题的讨论。)

(5)、意义:日内瓦会议是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重大国际问题的会议,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国际力量,为会议达成协议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次会议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和平,确保了中国南部边境地区的相对稳定,明显改善了中英关系,架起中美沟通的桥梁。日内瓦会议对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中国与印度支那的关系、中国的对外政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中国出席万隆会议

(1)、万隆会议的召开、性质及其主要议题

1954年印度尼西亚万隆亚非29个国家参加

问题1: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反映了亚非人民的什么心愿?

(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亚非人民要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心愿)

问题2:这次会议具有什么性质?

性质: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2)、万隆会议中出现的矛盾与分歧

问题1:万隆会议上为什么会出现较大的矛盾与分歧?

|(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及与会国之间因国社会制度不同,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国家利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主张。)

问题2:针对这种情况周恩来在大会上提出了什么方针?对会议起到了什么作用?

(他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3)、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问题3: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上为什么要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及与会国之间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会议产生了严重的矛盾与分歧。为避免会议走向歧途,周恩来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力挽狂澜,促使会议圆满成功。)

(4)、中国出席万隆会议的重大意义

1、亚非会议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了解和友谊。

2、我国与更多地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出现了以亚非新独立国家为对象的第二次建交高潮

四、课堂小结: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险恶的国际环境,我国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万隆会议的成功,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也为新中国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树立了崭新的国际形象。这都是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体现,同时也为我们此后的外交的突破和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五、知识巩固

1、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六、课堂练习

七、板书设计

第7课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一﹑独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1. 新中国外交关系的创建

(1)、建国之初面临的国际形势

(2)、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3)、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4)、建国之初的重大外交活动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首次提出

1954年首次写入国际外交文件中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意义:1、在国际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获得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2、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三﹑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1﹑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

(1)、时间:1954

(2)、地点: 瑞士日内瓦

(3)、日内瓦会议参加国:中苏英法美及有关国家

(4)、主要内容: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5)、意义:日内瓦会议是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重大国际问题的会议,为会议达成协议做出了重大贡献。

2﹑中国出席万隆会议

(1)、万隆会议的召开、主要议题及其性质

(2)、万隆会议中出现的矛盾与分歧

(3)、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4)、中国出席万隆会议的重大意义

1、亚非会议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了解和友谊。

2、我国与更多地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出现了以亚非新独立国家为对象的第二次建交高潮

[K12学习]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新中国外交的起步》习题 冀教版

第7课新中国外交的起步 一、选择题 1、参加《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的苏共中央领导人是()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B点拨:1924~1953年的苏共中央领导人是斯大林,故正确答案应为B项。 2、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 70年代 D.20世纪 80年代 A点拨:做此题,要弄清楚首次提出的时间和倡导的时间,理清其发展脉络。1953年 12月,中国政府在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 6月,周恩来总理应邀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同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3、在l954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促进会议圆满成功的方针是() A、独立自主 B、“求同存异” C.和平共处 D.“一国两制” B点拨:针对万隆会议开始就出现分歧的现状,周恩来及时而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呼吁各国掀开分歧,加强团结与合作,用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 4、一时间中印友好掀起热潮,周总理所到之处响起“印地秦尼巴依巴依”(印中人民是兄弟)和“潘查希拉金德巴”(五项原则万岁)的欢呼声。后来印度首都新德里一条美丽的大街还被命名为“五项原则街”。除了中国和印度,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还有() A、美国 B.瑞士 C、缅甸 D.越南 C点拨:1954年6月,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同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准则。 5、周恩来所说的“求同存异”中的“同”指的是() A、都受过殖民主义的压迫 B、都是社会主义国家 C.都是新兴国家 D.都是黄种人建立的国家 A点拨: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就是亚非国家的相同点。 6、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大国参加的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是在() A. 1953年 12月 B.1954年 6月 C.1955年4月 D.1956年 8月 C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万隆会议召开时间的了解,所提供的几个选项很容易混淆,应该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单选题 1.周恩来是中共外交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指挥者,他的外交活动影响到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进程,下列活动中与此相关的有() ①参与了国共两党谈判,推动合作抗日②提出“求同存异”思想,促成万隆会议成功③出席日内瓦会议,体现大国外交风采④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见证中美建交历史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 2.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新中国() A. 形成全方位的外交格局 B.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 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 3.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的决定发布后,美国宣扬说,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已对远东“构成了尖锐、迫切的威胁”。这表明美国() A. 阻止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B. 进一步构建对中国的包围圈 C. 极力阻止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D. 与中国争夺对亚非的领导权 4.1954年2月,周恩来在政务会议上提出:“我们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前进,每个人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均衡发展”。这一思想() A.成为新中国教育的核心理论B.有利于新中国教育方针形成 C.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D.促使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5.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说:“从……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的“共同基础”是() A. 社会制度 B. 意识形态 C. 联合抗击西方殖民侵略 D. 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 6.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讲道:“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该论述基调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A. “一边倒然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另起炉灶” D.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7.新中国初期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其含义是()

第7课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第7课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榕江县第五初级中学:盘应龙 [课标内容] (1)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知识与能力 中苏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中国出席万隆会议(1)、通过学习新中国成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意义,知道新中国独立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表现和意义 (2)、了解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及其为会议所作的重大贡献,认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意义和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新中国在美、苏两极对歭的国际关系格局下,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学习,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的主要任务是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概括50年代外交工作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制定及发展过程,认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有本质上的不同,感知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成就,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和平共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发展,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以及所作的重大贡献,理解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于维护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感受中国外交对维护国家主权、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所发挥

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中国和国际社会处理国和国之间关系的重大意义。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相关的PPT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 幻灯片1、出示图片:提问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古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吗? (独立自主和平) 幻灯片2、出示“南京条约签订现场”图片:提问: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吗? (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 出示材料:幻灯片3 材料一:一幅反映旧中国外交形象的漫画(引导学生观察:一个清朝官员,苍老的脸上布满伤痕,因为痛苦而长大着嘴巴,手里抱着一大堆不平等条约,也许因为不堪重负,也许是被周围的强盗强行摁着,他只得匍匐着身子、撅着屁股,一副任人宰割的模样。而周围那群强盗有的举着鞭子,有的举着刀枪,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四十五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新中国的外交复习巩固【含答案解 析】四十五 第1题【单选题】 人们回望60年前的一次国际会议,不禁感怀周恩来总理发挥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智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将会议引向“求同存异”精神的胜利。这次会议是( ) A、华盛顿会议 B、巴黎和会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反美外交政策 C、反美抗苏外交政策 D、与第三世界联盟的政策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史实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一五”计划的完成②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③中共“八大”召开④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④①③ D、④②③①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是( ) A、独立自主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对外开放政策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在新中国建立的头一年里,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有( ) A、17个 B、18个 C、48个 D、165个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国书是指国家间往来或共同议定的文本,也指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署名递交给所驻国家元首的文本。根据右图判断,携带此国书的大使应派驻( ) A、美国 B、日本 C、苏联 D、印度 【答案】: 【解析】: 第7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外交政策:总体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每个阶段有所调整。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50年代中期 面临环境:美国的孤立敌视政策 外交目标: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 外交政策:外交三大决策,“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重点是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该阶段成果: 1、基本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2、与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南斯拉夫除外,受苏南关系的影响)与一 些民族主义和北欧的国家建交; 3、赢得了朝鲜战争的胜利,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显示了新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4、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赞誉。 第二阶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 面临环境:世界动荡、分化、改组;中苏出现分歧并扩大;国内全面开始建设社会主义 外交目的:推进世界革命 外交政策:放弃“一边倒”的政策,提出依靠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重点是发展与广大的亚非拉国家的关系 该阶段成果; 1、与包括法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建交 2、由于中国的睦邻友好政策,用大约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了与接壤国家的 陆上边界问题和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 3、中法(1964年建交)建交使该时期的重要成果。 该时期外交特点: 1、夸大了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力量对世界的形势估计过于乐观,并带有强烈的意

识形态色彩(而不是以国家利益为外交政策的依据) 2、该时期的外交树敌过多,具有四面出击的特点,但是总体来说,中国外交还 是不断前进的。 第三阶段:60年代末——70年代末 面临环境:中苏严重对峙,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外交目标:缓解苏联的威胁,改善所处的国际环境 外交政策:“一条线”“一大片”的联美反苏政策。一条线,即按照大致的纬度画一条线连接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的战略线。一大片即并团结该战略线以外的国家,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 该阶段成果: 1、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 2.70年代中国同70多个国家建交基本完成了与西方国家的建交过程形成第三次建交高潮,至1979年底已与120个国家建交,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第四阶段:80年代——90年代 面临环境:国家局势缓和,中国开始启动改革开放; 外交目标: 为国内的经济建设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外交政策: 1、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同时又赋予了新的内涵; 2、科学判断战争与和平的形势(提出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 3、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政策; 3、确立了对外开放为长期的基本国策; 4、以“一国两制”来促进国家统一; 第五阶段:21世纪以来 面临环境:国际多极化、民主化趋势加强 外交目标:中国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积极谋求建立新型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提出“和谐世界”的理念。 综述 外交政策必须服从国家总的形势和国家利益的需要,服从于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故国家利益的需要是其唯一的依据,而不是以意识形态和政治色彩的为依据。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学案(含答案)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案(含答案) 第第27课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习目标核心素养导航课程标准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重点难点 1.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新中国发展战略核导弹的意义;如何深入浅出.准确地讲述所学科学知识。 一.两弹一星1原因120世纪中期,高新科学技术成果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 2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一国的国际地位。 3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判断正误研制“两弹一星”的根本目的,是打破美苏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 提示打破美苏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是客观目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平的环境。 2成就11964年6月,中国发射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 2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中国跨入核国家行列。

31966年10月,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两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4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5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61975年11月,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问题思考思考美联社曾在报道中说,“嫦娥二号”发射成功是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的最新里程碑。你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是什么提示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二.“东方魔稻”1发展概况1理论突破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经典遗传理论禁区。 2实践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培育出“超级杂交稻”。 2意义1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还正在世界各地推广。 2西方媒体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问题思考思考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中国农民为什么会这么说提示1邓小平领导制定改革开放的方针,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大农民的经济权益得到了保障。

第26课.新中国外交

新中国外交 2015.9.16 课标要求: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知识梳理及识记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背景 1.国际: 2.国内: (二)外交方针: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基本原则:三大政策:(具体见课本119页“阅读与思考”) (三)成就: 1、建国第一年: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 原因与目的: 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 首次提出: (3)内容: (4)意义: ①国内: ②国际:特点:作用; 3、日内瓦会议:时间:特点: 作用: (★“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周恩来) 4、亚非会议:时间:提出的方针及作用: 意义: (★“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二、70年代的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突破: (一)国际背景: (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为何称恢复? 1、原因与条件: a.美国; b.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c.中国

2、标志:时间、提案国 3、意义:是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最显著标志,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标明美国长 期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友好的历史潮流;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布什) (三)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 1.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因与条件: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要求:美国: a.美国二十多年“遏制和孤立”中国外交的政策难以继续下去。B.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霸权地位相对衰落。C.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 中国: a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c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2)、概况: a.准备:1971.7基辛格秘密访华 b.1972年尼克松访华: 成果: 意义: c.1978.12 ; d.1979.1 2.中日邦交正常化: a.直接原因: b.时间:成果: 3.中美、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1)对中国:(见课本中间一段) (2)缓和了世界紧张局势,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三、80年代以来的中国外交: (一)国内外形势: 1. 国际形势:(1)政治上 (2)经济上 2.国内情况: (二)外交目标: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良的国际环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三)外交活动与成就 1.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1)政策、原则: (2)成就 1)同发展中国家。 2)在多边经济经济领域: 3)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经济组织的外交活动 ①1991年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3)意义 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不结盟。 (2)成就: 1)改善发展同大国的关系: 2)积极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3) 开展“反恐”外交,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第七单元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课程标准:1.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新中国建立到20世纪50年代末) 1.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1)内容: ①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②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2)成就:新中国成立一周年,中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在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实践: ①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②1955年,中国在亚非国际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4)意义: 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②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

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 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突破 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原因: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恢复: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中美关系的改善 (1)原因: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难以继续;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面临苏联的威胁;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要求。 (2)过程: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中美上海公报》;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3.中日关系改善 (1)原因:美国改善对华关系的推动。 (2)过程: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 4.主要影响 中美关系的缓和以及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许多西方国家纷纷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 三、新时期的外交(改革开放以来) 1.国际交流与合作 (1)原则:“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 (2)成就: ①不断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 ②在多边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就,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90年代以来,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 ④2002年,和东盟签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3)意义: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外交政策:80年代以来,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外交成就: ①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②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2001年,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维护了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 ③2001年,中国加入《制止恐怖主义爆炸的国际公约》等,积极开展“反恐”外交,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6、7单元测试题(答案解析)

八下第五、六、七单元测评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近年内,我国海军多次出色完成亚丁湾护航任务。这充分说明( )。 A.中国海军活动范围扩大 B.中国政府重视外交活动 C.中国海军武装力量强大 D.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2.歼10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款国产三代战机,歼10A战机已经达到世界空军第三代战斗机的标准。我国仿制成功的歼5型歼击机是第一架国产的飞机,它诞生于(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3.观察下图(我国战略核导弹部队),你一定会想到“倚天神剑显国威”这句话。图中的“神剑”所担任的主要任务是( )。 A.打击走私 B.核反击 C.打击恐怖分子 D.打击分裂 4.下图是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场景,从那一时刻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里的“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是指( )。 A.中美开始了长期对立 B.标志着两极格局解体 C.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形成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5. 1971年11月,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中国人来了(中文翻译)。这里的“中国人来了”是指(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毛泽东首次率团访问苏联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周恩来率团参加万隆会议 6.照片,能记载历史的瞬间;照片,能记录成长的足迹……下面两幅照片,成功记录了共和国成长史上一个重大事件。这一事件是( )。

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和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7.某同学在自主学习时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的恰当主题应当是( )。 A.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B.国防现代化的起步 C.统一大业的完成 D.两岸交流的密切 8.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你认为“梅开三度”不包括( )。 A.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9.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其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在此之前,上海2001年曾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该会议的主题是( )。 A.One World,One Dream B.激情盛会和谐亚洲 C.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D.发展与和平 10.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列四项成就中属于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是( )。 11.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粮食短缺,而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全国各地的市场上却粮食供应充足。下列人物为保障我国充足的粮食供应而作出了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A.邓稼先 B.袁隆平 C.侯德榜 D.詹天佑 12.国家七部委曾联合掀起一场整治网络低俗之风的专项整治活动。这表明信息技术( )。 A.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 B.增强了人们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 C.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 D.给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带来一定危害 13.某校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品对联韵味,析国策战略”的主题活动。“科技繁荣千秋旺,教育发展百业兴”,这副对联最适合的横批是( )。 A.依法治国 B.“科教兴国” C.改革开放 D.“一国两制” 14. 2010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属于( )。 A.幼儿教育 B.基础教育 C.职业教育 D.高等教育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第7课 新中国外交的起步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7课新中国外交的起步 班级:姓名:编号: 备课日期:使用日期:主备人:审核签字: 【课标要求】: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知识与能力:知道并能够背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的时间、主要内容,意义。周恩来出 席万隆会议的时间、地点、议题、提出的方针、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预习讨论解决上述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完本课学习体验弱国无外交,抗美援朝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中国的外交取得重大成就。 【学习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的时间、主要内容,意义。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 时间、地点、议题、提出的方针、意义 【学习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意义。 【教具及学习方法】课件、学案、笔记。小组问题讨论与解决,结合预习提纲完成学习。【教材分析】第7课学习的是新中国的外交,从新中国成立那天起,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新中国展开的外交起步,有两件重要的大事件分别为: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参加万隆会议。这两个重要问题也同时是教材的重难点,这两件事对于新中国的外交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尤其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今天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所以教材地位不论在本单元重要就是在全书也很重要。 【学生分析】: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与形象的重要表现。学生学习外交能够看到现象比如周恩来总理的外交活动,参加的一些会议。但是学生不好理解体验弱国无外交,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所以还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备学法】问题讨论与解决,小组合作学习。结构化预习指导。 【中考试题分析】:外交史是近三年重点考的内容,因为它在现代史上影响巨大,展现了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但是河北在本课考题较少,与其它相关事件结合着考察。河北省重点考察外交是在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举例说明:6.(2013·安徽)为促进“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圆满成功,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方针是(A) A.求同存异 B.睦邻友好 C.战略结盟 D.平等互惠 16.(2013·兰州)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B)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上海APEC会议 8.(2013·河池)在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上,周恩来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次会议是(C) A.雅尔塔会议 B.联合国大会 C.万隆会议 D.APEC会议 11.(2013·荆门)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解决国家间争议的方针,从而“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周总理提出的方针是 (C) A.平等互惠 B.互不干涉内政 C.求同存异 D.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15. (2013·襄阳)1953年底,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D) A.搁置争议 B.求同存异 C.一国两制 D.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36.(2013·孝感)中国有句俗话:“远亲不如近邻”。联系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活动,最能体

2016年秋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习题

【成才之路】2016年秋高中历史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习题岳麓版必修1 1.(2016·天津卷·9)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后,中共中央于1947年2月1日发表声明:“对于1946年1月10日以后,由国民党政府单独成立的一切对外借款,一切丧权辱国条约及一切其他上述的协定谅解……本党在现在和将来均不承认,并决不担负任何义务。”这一声明导学号 14610737( ) A.说明中共“另起炉灶”方针开始实行 B.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 C.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 D.认为国民党政府是在出卖国家利益 【答案】 D 【解析】根据“1947年2月1日”这一时间信息可知,当时还处于国共内战时期即解放战争时期,A、B、C都发生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再根据“一切丧权辱国条约”可见中国共产党认为国民党政府是在出卖国家利益,故选D项。 2.(2015·肇庆)戴高乐认为:“不应该单单从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制度的对抗这个角度处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下列新中国外交方针政策可支持这一论断的是 ) 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 D 【解析】“不应该单单从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制度的对抗这个角度来处理”说明不能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唯一原则和标准,据此可以判定应该符合D。A、B、C三项都是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故排除。 3.(2015·潍坊)周恩来说:“……团结就是在共同点上把矛盾的各方统一起来。善于团结的人,就是善于在共同点上统一矛盾的人。”下列外交政策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求同存异B.独立自主 C.和平共处D.不结盟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理解,据材料信息“在共同点上统一矛盾”逐一分析各项可知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符合题意,故选A项。 4.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让企图离间中苏关系的杜鲁门大失所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第五、六、七单元(50选择题)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六、七单元14-21课选择题班别姓名(A B C D)分数 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下面的表格内,否则不能得分) A.核反击 B.海上巡逻 C.空中侦察 D.两栖作战 2.最能体现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兵种是() A.潜艇部队 B.海军陆战队 C.空军 D.导弹部队 3.1956年国庆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指着飞过去的飞机,高兴地对外宾说:“我们自己制造在飞机飞过去了。”这种飞机是() A.歼5型运输机 B.歼5型强击机C.歼5型歼击机 D.歼5型轰炸机 4.我国拥有核武器的意义在于() ①加强了弱小国家的军事防御力量②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③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④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近年内,我国海军多次出色完成亚丁湾护航任务。这充分说明( )。 A.中国海军活动范围扩大 B.中国政府重视外交活动 C.中国海军武装力量强大 D.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6.观察右图(我国战略核导弹部队),你一定会想到“倚天神剑显国威”这句话。图中的“神剑”所担任的主要任务是( )。 A.打击走私B.核反击 C.打击恐怖分子D.打击分裂 7.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 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 8.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以五大国身份之一参加日内瓦会议 9.右图是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场景,从那一时刻 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里的“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是指( )。 A.中美开始了长期对立 B.标志着两极格局解体 C.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形成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0.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 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中日建交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docx

公开课课堂活动辅助资料 ----师生同材(史料)异构原创题交流(教师版) 师生共同选定出题的史料为本文第 3 页倒数第 2 段文字 天朝体系 VS条约体系,清廷如何败下阵来,又是怎样自我反思的? 作者介绍 雷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出版专著《取静集》、《时空游走:历史与现实的对 话》、《萨特》、《被延误的现代化》、《历史的进退》、《历史的裂缝》、《从甲午到辛亥:晚 清最后 20 年》、《孤寂百年》等。 从鸦片战争开始到 1911 年清王朝灭亡总共 70 年时间,而从“华夷秩序”向“现代国际体系”的转轨就 走了整整 60 年。而且,每一步都非常被动,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与天朝体系 1618 至 1648 年,在欧洲进行了残酷的30 年战争,交战双方从1643 年起开始和谈,到1648年 10 月签订和约,史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从而形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际关系 体系。根据这一条约,独立的诸侯邦国对内享有至高无上的国内统治权,对外享有完全独立 的自主权。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条约的形式确定了维护领土完整、国家独立和主权平等的国际法 原则。根据这一条约,在欧洲开始确立常驻外交代表机构的制度,各国普遍建立了外交使节,进 行外事活动。 该条约第一次提出了主权国家概念,确定了以平等、主权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尊重民族国家主权的框架下,基于国家主权的世界秩序开始形成,首先是在欧洲确立了国与国之间的新 秩序,此后随着欧洲在全球性扩张的同时也把主权国家的概念带到全世界,逐步形成了以后几百 年的国际基本秩序。在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它依然是解决各国间矛盾、冲突的基本方法,因此 它的诞生标志着现代国际关系体系的正式形成。 中国传统“天下”观的核心是“华夏中心论”,即天下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其他都是边缘,而且由“边缘”渐成“野蛮”。这种居高临下、俯视其他文明、文化的华夏中心论在处理、对待与它国的 关系中,制度化为以中国为宗主、它国为藩属的“宗藩体制”,或曰“朝贡体制”,以此规范“华夷 秩序”。在这种“华夷秩序”中,中国的“皇帝”是承受天命的“天子”,“天子”

简述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几个阶段

新中国外交政策发展历程和背景 一、50年代历程 1方针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为此,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 2、背景:国际方面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经济封锁、外交故里、军事包围和威胁.国内方面⑴新中国成立,是中国能够执行独立自主外交的前提⑵政权急待巩固,经济急待恢复,创造和平的建设环境 二、60年代历程 1方针:“两个拳头出击” 2、背景:60年代国际形势变化的特点是大分化、大动荡、大改组。从苏共二十大开始,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美国也也继续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实行了这样的外交政策。 三、70年代历程 1、方针:“一条线、一大片”、三个世界的提出 2、背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苏联凭借其迅速膨胀起来的军事实力到处伸手,而美国由于侵越战争拖累,力量相对削弱。苏美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美国为集中力量对付苏联的挑战,谋求从越南脱身,寻求同中国接近。 四、80年代至今

1、方针:无敌国外交政策调整: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实行不结盟政策,全面对外开放 2 背景:中国外交方面从幼稚开始走向比较成熟。 外交定义: 国家以和平手段对外行使主权的活动。通常指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和外交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 外交的活动形式: 外交的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访问、谈判、交涉、缔结条约、发出外交文件、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 外交过程: 在外交过程中,不是取悦别人,而是怎么样从他身上得到利益,同样外交不是政治游戏的筹码,,外交的实质是合作学习对立三个不同的属性。- 3、主要成就:①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就与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解决中印之间的国家准则,也成为解决国家之间的基本准则,反映了我国外交的政策的成熟③日内瓦会议凸显了我国作为世界五大国的地位④万隆会议提出的“求同存异” 主张,不仅是的万隆会议成功召开,而且成为“万隆精神”的核心内容。中国联合国恢复合法地位5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并建立外交关系③ 中日建立外交外交关系6形成了建国以来的建交高潮。7 至今成就,

八下第7课 新中国外交的起步 导学案

第7课新中国外交的起步导学案 历史冀教版唐山中学八年级 1课时 【课前回顾】为巩固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习目标】 1、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及其具体内容和起到的作用;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及“求同存异”方针。 2、认识中国共产党人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为新中国确立起独立自主形象,既需要正确的外交政策,也需要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真正代表人民利益、国家利益 3、鉴别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之别; 教学环节:导-学-展-练 一、导: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导入 二、学:【自主学习】: 流程一:基础知识 1、新中国始终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__________举行会议。_________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并在会议上提出了著名的“______________”方针。 流程二:能力提升 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阅读课文46—47页,理解“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的含义,了解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形势。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材料二:新中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在建国的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请概括说明材料一提出的新中国外交原则是什么? 2.你认为,两个材料之间存在着何种联系?

复习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复习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作者:合肥46中周泽龙来源: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8日点击数: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各个历史时期外交工作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2、引导同学结合教材,了解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发挥重要作用等。 3、培养同学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及根据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布置同学熟悉教材,初步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2、老师引导同学收集和整理材料,学会处理材料、解决问题。 3、帮助同学通过多种方式(试题)应用所学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新中国成立后,结束了近代以来屈辱外交的历史。中国逐渐走上世界舞台,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际上展示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充分感受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2、培养同学自主探究和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难点: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的外交原则;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中国在多极化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积极开展外交活动,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

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大会圆满成功。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伴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大大提高,我国在多极化世界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香港和澳门回归、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8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等,充分展示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大国形象。 【学情分析】 同学们在以前学习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复习课就是引导大家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提高大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符合同学们的认知水平,也能适应学业考试的要求。 【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分析讨论;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材料。【教学过程】 展示两则材料,让同学们体会旧中国的外交状况。 材料一:《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影响。 材料二:北洋军阀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的表现。 问: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后归纳:由于列强的侵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中国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充分证明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新中国成立后,为打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为国内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条件,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整理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老师帮助整理如下: 20世纪50年代(建国初期):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初步展示自己的形象。 20世纪70年代: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27课新中国的突出科技成就》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列举掌握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两弹一星、杂交水稻、大型计算机、“神州号飞船” 2、通过对新中国科技成就的掌握,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视频和图片资料,再现情景,感受历史;引导学生运用材料分析问题,问题探究和合作学 习,归纳总结、整合知识。 2、主要教学方法有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情境渲染法(课前和课后的歌曲选择)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学习增强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信心,激发起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 2、通过科学家的事迹使学生树立热爱祖国、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 板书设计:第27课 (课前播放歌曲“飞得更高”) 导入新课: 教师:20世纪中后期,世界上发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这是一次以计算机、原子能、航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虽然面临极端困难的环境,但是新中国依然紧追世界潮流,相继在国防、农业、计算机、航天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科技成就,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27课新中国科技成就的突出代表》(板书) 授课过程:(一)两弹一星 教师:首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看看建国后我们首先取得了怎样的科技成就? 【视频:钱学森及两弹一星】 学生:回答 星(板书) 请大家在教材第一子目下快速找到相关科技的成功时间 学生:回答 教师:也就是说集中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