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技术理论总结

信息安全技术理论总结
信息安全技术理论总结

第一章信息安全基础知识

1.信息安全的内涵与特征

内涵:

定义:(一个国家的)信息化状态和信息技术体系不受外来的威胁与侵害;

(1)信息安全首先应该是一个国家宏观的社会信息化状态是否处于自控之下,是否稳定的问题;其次才是信息

技术的安全问题;

(2)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

特征: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可审查性,可靠性;

面向数据的安全和面向用户的安全这两者的结合,即是现代信息安全体系结构;

信息安全包含的三层含义:

[1] 系统安全(实体安全),即系统运行的安全

[2] 系统中信息的安全,即通过对用户权限的控制、数据加密等确保信息不被非授权者获取和篡改。

[3] 管理安全,即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信息资源和系统运行安全进行有效的管理。

2、网络安全的内涵与特征

内涵:

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性等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所要研究的

领域。

网络安全包含的四层含义:

[1] 运行系统安全

[2] 网络上系统信息的安全

[3] 网络上信息传播的安全

[4] 网络上信息内容的安全

网络安全的主要特征: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

因此,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研究的内容是紧密相关的,其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但是信息安全研究领域包括网络安全

的研究领域。

3、信息安全服务与目标

信息安全服务与目标主要指保护信息系统,使其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从技术角度来说,信息安全服

务与目标主要表现在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可控性、保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等方面。(1)可靠性:是网络信息系统能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特性。

可靠性是所有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目标。网络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测度主要有三种:抗毁性、生存性和有

效性。

可靠性主要表现在硬件可靠性、软件可靠性、人员可靠性、环境可靠性等方面。(2)可用性是网络信息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

可用性是网络信息系统面向用户的安全性能。

可用性一般用系统正常使用时间和整个工作时间之比来度量。

(3)保密性是网络信息不被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保密性是在可靠性和可用性基础之上,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

(4)完整性是网络信息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

完整性是一种面向信息的安全性,它要求保持信息的原样,即信息的正确生成和正确存储和传输。

(5)不可抵赖性也称作不可否认性,在网络信息系统的信息交互过程中,确信参与者的真实同一性。

(6)可控性是对网络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的特性。

总之,网络信息安全与保密的核心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密码技术和安全技术,保护在公用网络信息系统中传

输、交换和存储的消息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可用性、不可抵赖性等。

4、安全威胁与攻击类型

10个主要安全问题(即安全威胁):

》可信的网络信息环境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需求。

》网络系统中安全漏洞日益增多

》恶意代码危害性高

》网络攻击技术日趋复杂

》网络安全建设缺乏规范操作

》网络系统有着种类繁多的安全认证方式

》从硬件到软件都不同程度地受制于人。

》网络系统中软硬件产品的单一性

》安全和易用性特别难以平衡

》网络安全管理问题依然是一个难题

网络攻击类型:

(1)口令入侵

(2)放置特洛伊木马程序

(3)WWW的欺骗技术

(4)电子邮件攻击

(5)通过一个节点来攻击其他节点

(6)网络监听

(7)利用黑客软件攻击

(8)安全漏洞攻击

(9)端口扫描攻击

5、网络信息安全策略

》安全策略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为保证提供一定级别的安全保护所必须遵守的规则。

》实现网络安全,不但要靠先进的技术,而且也得靠严格的管理、法律约束和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一下内容:

威严的法律;先进的技术;严格的管理;

信息安全策略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它是信息安全系统的灵魂与核心,任何可靠的信息安全系统都是构架在各种

安全技术的集成的基础上的,而网络安信息全策略的提出,正是为了实现这种技术的集成。可以说网络信息安全策

略是我们为了保护网络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措施的总和。

当前制定的网络信息安全策略主要包含5个方面的策略:

》物理安全策略

》访问控制策略:是网络安全防范和包含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访问。

(用户的入网访问控制可分为三个步骤:用户名的识别与验证;用户口令的识别与验证;用户帐号的缺省限制检查;

网络的权限控制是针对网络非法操作所提出的一种安全保护措施)

》防火墙控制:它是控制进出两个方向通信的门槛。在网络边界上通过建立起来的相应网络通信监控系统来隔离内

部和外部网络,以阻挡外部网络的侵入。

》信息加密策略:

信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内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保护网上传输的数据。

常用的方法有链路加密、端到端加密和节点加密三种:

》链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络结点之间的链路信息安全;

》端到端加密的目的是对源端用户到目的端用户的数据提供保护;

》节点加密的目的是对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提供保护。

》网络安全管理策略: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策略包括:

》确定安全管理的等级和安全管理的范围;

》制定有关网络使用规程和人员出入机房管理制度;

》制定网络系统的维护制度和应急措施等。

6、ISO/OSI安全体系结构(主要涉及:安全服务、安全机制和安全管理等三部分)

安全服务:

ISO安全体系结构确定了五大类安全服务:

1 认证服务;

2 访问控制;

3 数据保密性;

4 数据完整性;

5 不可否认(抗抵赖)性

1、认证服务:对等实体认证;数据源认证;

2、数据保密性服务:连接保密性;无连接保密性;选择字段保密性;业务流保密性;

3、数据完整性服务:带恢复的连接完整性;不带恢复的连接完整性;选择字段连接完整性;无连接完整性;选

择字段无连接完整性;

4、不可否认服务:数据源的抗抵赖;传递过程的抗抵赖;

安全机制:

为了支持ISO体系结构定义的安全服务,ISO安全体系结构定义了八大类安全机制,即:

1 加密机制:对称(单钥)加密体制;非对称(公钥)加密体制;

2 数据签名机制:两个过程->对数据单元签名过程;验证签名的数据单元过程;

3 访问控制机制:实现好的访问控制规则可以建立在下列几个方式之上=》访问控制信息库;鉴别信息;权力;安全标记;访问时间;访问路由;访问持续期;

4 数据完整性机制:两个方面=》单个的数据单元或字段的完整性;数据单元串或字段串的完整性;

5 鉴别交换机制:涉及到=》鉴别交换技术;对等实体鉴别;确保安全;应用环境;

6 业务填充机制:该机制可用于提供对各种等级的保护,以防止业务分析。

7 路由控制机制:涉及=》路由选择;路由连接;安全策略;

8 公证机制:保证由第三方公证人提供,公证人能够得到通信实体的信任,而且可以掌握按照某种可证实方式提供

所需保证的必要的信息。

以上这些安全机制可以设置在适当的层次上,以便提供某些安全服务。

安全管理:

OSI安全体系结构的第三个主要部分就是安全管理。它的主要内容是实施一系列的安全政策,对系统和网络上的

操作进行管理。它包括三部分内容:

系统安全管理:涉及整体OSI安全环境的管理;

安全服务管理:涉及特定安全服务的管理;

安全机制管理:涉及特定的安全机制的管理;

OSI安全管理涉及到OSI管理系统本身的安全,包括OSI管理协议的安全和OSI管理信息交换的安全等。

7、网络安全体系、组成及网络安全体系模型

网络安全防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安全策略、多种技术、管理方法和人们安全素质的综合。

定义:所谓网络安全防范体系,就是关于网络安全防范系统的最高层概念抽象,它由各种网络安全防范单元组

成,各组成单元按照一定的规则关系,能够有机集成起来,共同实现网络安全目标.

组成:网络安全体系由组织体系、技术体系、管理体系组成。

管理体系涉及五个方面的内容:管理目标、管理手段、管理主体、管理依据和管理资源。

管理手段包括安全评估、安全监管、应急响应、安全协调、安全标准和规范、保密检查、认证和访问控制等

管理资源包括安全设备、管理人员、安全经费、时间等。

网络安全体系模型:

PDRR模型是在PDR的基础上提出,是基于防护(Protection)、检测(Detection)、响应(Response)、恢

复(Recovery)的安全模型。

动态的自适应网络模型:

该模型可量化、也可由数学家证明、是基于时间的安全模型,亦称为P2DR(Policy Protection

Detection Response)。

这里的P2DR是Policy(安全策略)、Protection(防护)、Detection(检测)和Response (响应)的缩

写。

P2DR模型描述为:

安全=风险分析+执行策略+系统实施+漏洞监测+实时响应

该模型强调系统安全的动态性,以安全检测、漏洞监测和自适应填充“安全间隙”为循环来提高网络安全,

特别考虑人为管理的因素。

特点:

(1)安全管理的持续性、安全策略的动态性。

(2)可测性(即可控性)。

(3)利用专家系统、统计分析、神经网络方法对现有网络行为实时监控报告和分析风险。

P2DR的安全模型的特点就在于动态性和基于时间的特性。

定义:

攻击时间Pt、检测时间Dt、响应时间Rt、系统的暴露时间Et:Et=Dt+Rt-Pt;

因此,系统的检测时间与响应时间越长,或系统的攻击时间越短,则系统的暴露时间越长,系统就越不安

全。

故从P2DR模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安全的目标实际上就是尽可能地增大保护时间,尽量减少检测

时间和响应时间。

目前,研究者还提出了PPDRR模型,该模型是在P2DR模型的基础上新增加了

Recovery(恢复),

8、五层网络安全模型

(1)网络层的安全性

网络层的安全性问题核心在于网络是否得到控制。即是不是任何一个IP地址来的用户都能够进入网络?

(2)系统的安全性

在系统安全性问题中,主要考虑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病毒对于网络的威胁;二是黑客对于网络的破坏和侵入

(3)用户的安全性

关于用户的安全性问题,所要考虑的问题是:是否只有那些真正被授权的用户才能够使用系统中的资源和数

据?

(4)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其中,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应用程序对数据的合法权限;二是应用程序对用户的合法权限。

(5)数据的安全性

数据的安全性问题是:机密数据是否还处于机密状态?

第2章密钥管理技术

1、密钥的结构和分类

密钥的结构:

为了适应密钥管理系统的要求,目前大都采用了层次化的密钥结构,将不同类型的密钥划分为1级密钥、2

级密钥、…n级密钥,从而组成一个层密钥系统。

系统使用一级密钥通过算法保护二级密钥,使用二级密钥通过算法保护三级密钥,以此类推,所有上层密

钥可称为密钥加密密钥,它们的作用是保护数据加密密钥或作为其他更低层次密钥的加密密钥。

数据加密密钥(即工作密钥)在平时并不存在,在进行数据的加解密时,工作密钥将在上层密钥的保护下

动态地产生,数据加密密钥在使用完毕后,将立即清除,不再以明的形式出现在密码系统中。

层次化的密钥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安全性强:

(2)进一步提高了密钥管理的自动化

密钥的分类:

从具体的功能来看,在一般的密码系统中,密钥可以分为基本密钥、会话密钥(数据加密密钥)、密钥加密

密钥和主密钥。

(1)基本密钥(Base Key):又称为初始密钥(primary key)或用户密钥(user key)。

(2)会话密钥(Session Key):也称为数据加密密钥

(3)密钥加密密钥(Key Encrypting Key):在通信网中,一般在每个节点都分配有一个这类密钥

(4)主密钥(Master Key):对应于层次化密钥结构中的最上面一层,它是对密钥加密密钥进行加密的密

钥,通常主密钥都受到了严格的保护。

2、密钥分配与管理技术

密钥分配:

对于通信双方A和B,密钥分配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②密钥由可信赖的第三方C选取并通过物理方法安全地发送给A和B。

④如果A和B都有一个到可信赖的第三方C的保密信道,那么C就可以为A和B 选取密钥后安全地发送给A和B。

对称密码技术的密钥分配方案:(1)集中式密钥分配方案(2 )分布式密钥分配方案非对称密码技术的密钥分配方案:

非对称密码技术的密钥分配方案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非对称密码技术所用的公钥的分配和利用非对称

密码技术来分配对称密码技术中使用的密钥。

(1)公钥的分配:①公开发布②公用目录③公钥机构④公钥证书公钥证书即数字证书是由授权中心CA(Certificate Authority)颁发的。

(2)利用非对称密码技术进行对称密码技术密钥的分配:

①简单分配②具有保密和认证功能的密钥分配

密钥管理技术:

密钥管理涉及密钥的生成、使用、存储、备份、恢复以及销毁和更新等,涵盖了密钥的整个生存周期。

(1)密钥的生成:密钥的生成一般与生成的算法有关,大部分密钥生成算法采用随机或伪随机过程来产生

随机密钥。

(2)密钥的使用:密钥的使用是指从存储介质上获得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的技术活动。

(3)密钥的存储:密钥的存储分为无介质、记录介质和物理介质等几种。

(4)密钥的备份与恢复:密钥的恢复是指当一个密钥要由于某种原因被破坏了,在还没有被泄露出去以前,

从它的一个备份重新得到密钥的过程。

(5)密钥的销毁

(6)密钥的更新

第3章认证技术

1.认证及认证模型

认证:

认证(Authentication)是指核实真实身份的过程,是防止主动攻击的重要技术之一,是一种用可靠的方法

证实被认证对象(包括人和事)是否名副其实或是否有效的过程,因此也称为鉴别或验证。

认证模型:

2.认证协议

1.单向认证》重点

与密钥分发相结合的单向认证有两类:一类采用对称密码技术,需要一个可信赖的第三方——通常为密钥分发

中心(KDC)或认证服务器(AS),由这个第三方来实现通信双方的身份认证和密钥分发;另一类采用非对称密码

技术,无需第三方的参与。

2.双向认证》重点

在双向认证过程中,通信双方需要互相认证的身份,然后交换会话密钥,双向认证的典型方案是

Needham/Schroder协议

3.口令认证技术(包括静态口令认证技术和动态口令认证技术)为了防止攻击者猜测出口令,选择的安全口令应满足以下要求:

(1)口令长度适中

(2)不回送显示

(3)记录和报告

(4)自动断开连接

(5)口令存储的安全性

目前,口令的存储有以下两种方法:①明文存储;②散列(Hash)函数存储。

静态口令认证:

静态口令认证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是身份识别阶段,确认认证对象是谁;第2阶段是身份验证阶段,获

取身份信息进行验证。静态口令认证虽然具有用户使用简单、方便,线路上传输的数据量最小,后台服务器数据调

用最小,速度最快,实现的成本最低等优势,但在口令强度、口令传输、口令验证、口令存储等许多环节都存在严

重的安全隐患,可以说是最不安全的认证技术。

动态口令认证:

1.口令表认证技术

口令表认证技术是要求用户必须提供一张记录有一系列口令的表,并将表保存在系统中

2.双因子认证技术

一次性口令是变动的口令,其变化来源于产生密码的运算因子的变化。一次性口令的产生因子一般采用双

运算因子:一个是用户的私有密钥;一个是变动的因子。

4.消息认证技术(包括基于MAC和基于Hash函数的消息认证技术)消息认证是一种过程,它使得通信的接收方能够验证所收到的报文(发送者、报文的内容、发送时间、序列

等)在传送过程中是否被假冒、伪造、篡改,是否感染了病毒等,即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采用MAC的消息认证技术:

消息认证码(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MAC)是一种实现消息认证的方法,MAC又消息M和密钥K的一

个函数MAC=Ck(M)产生的,其中,M是变长的消息;K是仅有收发双方共享的密钥;Ck(M)是定长的认证码。

采用Hash函数的消息认证技术:

Hash函数是可接受变长的数据输入,并生成定长的数据输出的函数。 Hash值(消息摘要、散列码)又被称为输入数据的数字指纹。

不同的Hash值可以提供几种消息认证方式(如图5-9所示):

(1)使用对称密码技术对附加Hash值的消息进行加密(如图5-9(a)所示)。认证的原理是:因为只有A和B

共享密钥K,因此消息M必定来自A且未被篡改。

(2)使用对称,密码技术仅对Hash值进行加密(如图5-9(b)所示)。由H值与加密结果合并成为的一个整体

函数实际上就是一个消息认证码(MAC)。

(3)使用公钥密码技术和发送方的私钥仅对Hash值进行加密(如图5-9(c)

所示)。该方法既能提供认证,又

能提供数字签名。因为只有发送方能够生成加密的Hash认证码(事实上,这也是数字签名的本质)。

(4)同时提供保密性和数字签名。

(5)通信各方共享一个公共的秘密值S的Hash值,因为秘密值S本身并不被发送,攻击者无法更改中途截获的消

息,也就无法产生假消息,此方法只提供认证。

(6)通过对包含消息和Hash值的整体进行加密就能对方法(5)增加保密功能,如图5-9(f)所示。当不需要

保密时,方法(2)和(3)在降低计算量上要优于那些需要对整个消息进行加密的方法。

5.实体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系统:

(1)组成:由4部分组成:示证者P(Prover)、验证者V、攻击者和可信赖者

实现身份验证的这类技术称为身份认证技术,也称为识别(Identification)、实体认证(Entity

Authentication)、身份证实(Identity Verification)等。

(2)要求:

1).不具可传递性(Transferability),验证者B不可能重用示证者A 提供给他的信息来伪装示证者A,而

成功地骗取其他人的验证,从而得到信任;

2)攻击者伪装示证者欺骗验证者成功的概率要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特别是要能抗击已知密文攻击,即能

抗击攻击者在截获到示证者的验证者多次通信下的密文,然后伪装示证者欺骗验证者;

3).验证者正确识别合法示证者的概率极大化(尽可能大);

4)计算有效性,为实现身份认证所需的计算量要小;

5).通信有效性,为实现身份认证所需的通信次数和数据量要小;

6)秘密参数能安全存储;

7).交互识别,必须满足某些应用中双方能相互进行身份认证的要求 8)第三方的可信赖性,必要时能够实时参与;

9).提供可证明安全性。

(3)分类:

1)身份证实(Identification Verification)

2)身份识别(Identity Recognition)

(4)实现身份认证的基本途径:

1)所知(Knowledge):

2)所有(Possesses):

3)个人特征(Characteristics):

第4章访问控制技术

1.访问控制技术(包括访问控制的基本概念、访问控制策略、访问控制的基本方案及常用实现方法、访问控制管

理等)

信息安全技术概论期末总结

信息安全技术概论期末总结 百度《信息安全技术概论期末总结》,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这里给大家转摘到百度。 篇一:信息安全学习心得《信息安全》姓名:彭阳学号:班级:——课程论文信息安全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学习《信息安全》,我了解到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工作与生活的各个方面。 尤其是密码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例如银行卡,现在几乎人手一张,那么所对应的密码数量,可想而知,是个多么庞大的数字。 还有在这个网络发达的信息社会中,我们注册的各类账号,其对应的密码数量也是个巨大的数字。 信息技术是新型的科学教育技术,能弥补过去工作方法的不足,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才能在应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中学习并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只有充分把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各类工作中,才能有助于整合资源以及提高工作效能。 信息安全,顾名思义,是指所掌握的信息不被他人窃取的安全属性。

由于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信息的数量以指数级别增加,而科技的进步也催生出很大窃取信息的技术方法,给我们信息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不光说我们的个人隐私我发得到合理的保障,甚至一些商业机密乃至国家机密也都收到了潜在盗窃者的威胁。 因此,如何防范信息的窃取正确的有效的保护自己信息隐私的安全性,如何处理信息被盗所造成的损失,如何亡羊补牢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信息安全概论这门课正是给我们了这样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给了我们应对新时期信息安全问题一条出路。 思想汇报专题现在的上网环境可谓是布满荆棘,例如一项实验,不开杀毒就算不上网也有信息被盗取的可能性。 首先,是最常见的盘盗取,有的时候电脑不上网但是需要用盘或者移动硬盘拷贝一些资料伊莱克斯经理照就是别人破解了相册空间把照片窃取出来的,我们姑且不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对照片上的人做什么评论,单单就这个事情已经让我们毛骨悚然了,不知道以后还有谁敢发一些比较私密的照片到互联网上去。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最近时常出现于报端的网络暴民,这些人通过在互联网上发布通缉令之类的方法,对他人展开人身攻击,我知道的最出名的就是的人肉搜索,也就是根据暴民的一些个人信息,搜到被通缉人的各类私人信息诸如住址、身份证号、电话号码、真实姓名、家属姓名、工作单位等等,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上的虐猫事件直接找到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信息安全技术知识点总结71766

第一章 信息安全保障概述 ??信息安全保障背景 ?什么是信息? 事物运行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技术发展的各个阶段? ??电讯技术的发明 ??计算机技术发展 ??互联网的使用 ?信息技术的消极影响? 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 ?信息安全发展阶段? ??信息保密 ??计算机安全 ??信息安全保障 ?信息安全保障的含义? 运行系统的安全、系统信息的安全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 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不可否认性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保障因素:技术、管理、工程、人员 安全特征: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生命周期:规划组织、开发采购、实施交付、运行维护、废弃 ?????模型? 策略?核心?、防护、监测、响应 ?????信息保障的指导性文件? 核心要素:人员、技术?重点?、操作 ???????中 个技术框架焦点域? ??保护本地计算环境 ??保护区域边界 ??保护网络及基础设施 ??保护支持性基础设施 ??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内容? ??确定安全需要 ??设计实施安全方案 ??进行信息安全评测 ??实施信息安全监控和维护 ??信息安全评测的流程? 见课本???图 ?? 受理申请、静态评测、现场评测、风险分析 ??信息监控的流程? 见课本???图 ?? 受理申请、非现场准备、现场准备、现场监控、综合分析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阶段 信息技术两个方面:生产:信息技术产业;应用:信息技术扩散 信息技术核心: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 第一阶段,电讯技术的发明;第二阶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第三阶段,互联网的使用 ????信息技术的影响 积极: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类生活 消极: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 ??信息安全保障基础 ????信息安全发展阶段 通信保密阶段( ?世纪四十年代):机密性,密码学 计算机安全阶段( ?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机密性、访问控制与认证,公钥密码学( ????? ??●●???, ??),计算机安全标准化(安全评估标准) 信息安全保障阶段: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模型:保护(??????????)、检测(?????????)、响应??????????、恢复(???????),我国 ?????模型:保护、预警(???????)、监测、应急、恢复、反击(??◆???????????), ????? ????标准(有代表性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信息安全的含义 一是运行系统的安全,二是系统信息的安全:口令鉴别、用户存取权限控制、数据存取权限方式控制、审计跟踪、数据加密等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完整性、机密性、可用性、可控制性、不可否认性 ????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 ????信息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源: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人为和环境的威胁 ????信息安全的地位和作用

液压传动知识点复习总结

液压与气压传动知识点复习总结(很全) 一,基本慨念 1,液压传动装置由动力元件,控制元件,执行元件,辅助元件和工作介质(液压油)组成 2,液压系统的压力取决于负载,而执行元件的速度取决于流量,压力和流量是液压系统的两个重要参数 其功率N=PQ 3, 液体静压力的两个基本特性是:静压力沿作用面内法线方向且垂直于受压面;液体中任一点压力大小与方位无关. 4,流体在金属圆管道中流动时有层流和紊流两种流态,可由临界雷诺数(Re=2000~2200)判别,雷诺数(Re )其公式为Re=VD/υ,(其中D 为水力直径), 圆管的水力直径为圆管的内经。 5,液体粘度随工作压力增加而增大,随温度增加减少;气体的粘度随温度上升而变大, 而受压力影响小;运动粘度与动力粘度的关系式为ρ μν=, 6,流体在等直径管道中流动时有沿程压力损失和局部压力损失,其与流动速度 的平方成正比.22ρλv l d p =?, 2 2 v p ρξ=?. 层流时的损失可通过理论求得λ=64e R ;湍流时沿程损失其λ与Re 及管壁的粗糙度有关;局部阻力系数ξ由试 验确定。 7,忽略粘性和压缩性的流体称理想流体, 在重力场中理想流体定常流动的伯努利方程为γρυ++22 P h=C(常数),即液流任意截面的压力水头,速度水头和位置 水头的总和为定值,但可以相互转化。它是能量守恒定律在流体中的应用;小孔流量公式q=C d A t ρp ?2,其与粘度基本无关;细长孔流量q=?l d μπ1284P 。平板缝隙流量q=p l bh ?μ123 ,其与间隙的 三次方成正比,与压力的一次与方成正比. 8,流体在管道流动时符合连续性原理,即2111V A V A =,其速度与管道过流面积成反比.流体连续性原理是质量守衡定律在流体中的应用.

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前景

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技术 的发展前景 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ComputerCDSoftwareandApplications2011 年第2 期论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前景陆成长2,钟世红 (1.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100;2.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潍坊261001)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的扩展,信息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网络与信息安全也越来越受 到重视.本文将立足现实,浅析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奠词:网络;信息;网络与信息安全;重要性;发展前景 中圈分类号:TP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墙号:1007—9599(2011)02-0016—01 TheImportanceofNetwork&Information SecurityandRelatedTechnologyDevelopmentProspects LuChengzhang~.2, ZhongShihong= (1.ChinaOceanUniversity,Qingdao266100,China;2.WeichaiPowerCo.,Ltd.,Weifang26 1001,China) Abstract:Withtechnologydevelopment,popularityoftheImernet,e-commerceexpansion, substantialincreaseinthelevelof informationtechnology,networkandinf~mafionsecuritygetmoreandmoreattention.Thisa rticlebasedOnreality,discussthe importanceofnetworkandinformationsecurityandre~tedtechnologydevelopmentprospe cts. Keywords:Network;Infolmation;Networkandinformationsecurity;Importance;Develop mentprospects 网络与信息安全,除了特指互联网外,还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传真机等通信网络

液压考试知识点总结概要

《液压传动考试宝典之68招》 【2011级机械班内部资料陈林涛总结 2014年六月】一,考试内容: 针对以上考试,我为大家总结了一下精简和重点知识点,希望大家好好看看,考试顺利!!!二.重要知识点:(有颜色,划线的最重要!!!) 1.液压传动以液体作为传递运动和动力的工作介质,而且传动中必须经过两次 能量转换。它先通过动力装置将机械能转换为液体的压力能,后又将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做功。 2.系统内的工作压力取决于外界负载。 3.活塞的运动速度v 取决于进入液压缸(马达)的流量q。 4.压力p和流量q是流体传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两个参数,它们相当于机械 传动中的力和速度,它们的乘积即为功率 5.液压传动装置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组成能源装置—泵。将原动机输入的机械 能转换为液体的压力能,作为系统供油能源装置。执行装置—缸(或马达)。

将流体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而对负载作功。控制调节装置—各种控制阀,用以控制流体的方向、压力和流量,保证执行元件完成预期的工作任务。辅助装置—油箱、油管、滤油器、压力表、冷却器、分水滤水器、油雾器、消声器、管件、管接头和各种信号转换器等,创造必要条件,保证系统正常工作。 6.液压系统中控制部分的结构组成形式有开环式和闭环式两种。 7.液压传动优点:在同等的体积下,液压装置能比电气装置产生更大的动力。 液压装置工作比较平稳。液压装置能在大范围内实现无级调速。它还可以在运行的过程中进行调速。液压传动易于对液体压力、流量或流动方向进行调节或控制。液压装置易于实现过载保护。 8.缺点:液压传动在工作过程中常有较多的能量损失。液压传动对油温变化比 较敏感,它的运动速度和系统工作稳定性很易受到温度的影响,因此它不宜在很高或很低的温度条件下工作,为了减少泄漏,液压元件在制造精度上的要求较高,因此它的造价较贵,而且对油液的污染比较敏感。液压传动出现故障时不易找出原因。 9.液压系统能否可靠稳定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中所用到的液压油 液。 10.液压液的物理性质:密度,可压缩性,粘性。 11.液压系统使用的液压液应具备如下性能: 密封件有良好的相容性。对热、氧化、水解和剪切都有良好的稳定性。抗泡沫性好,抗乳化性好,腐蚀性小,防锈性好。体积膨 燃,但油本身不燃烧时的温度)和燃点高。对人体无害,成本低。

电磁场理论知识点总结

电磁场与电磁波总结 第1章 场论初步 一、矢量代数 A ? B =AB cos θ A B ?=AB e AB sin θ A ?( B ? C ) = B ?(C ?A ) = C ?(A ?B ) A ? (B ?C ) = B (A ?C ) – C ?(A ?B ) 二、三种正交坐标系 1. 直角坐标系 矢量线元 x y z =++l e e e d x y z 矢量面元 =++S e e e x y z d dxdy dzdx dxdy 体积元 d V = dx dy dz 单位矢量的关系 ?=e e e x y z ?=e e e y z x ?=e e e z x y 2. 圆柱形坐标系 矢量线元 =++l e e e z d d d d z ρ?ρρ?l 矢量面元 =+e e z dS d dz d d ρρ?ρρ? 体积元 dV = ρ d ρ d ? d z 单位矢量的关系 ?=??=e e e e e =e e e e z z z ρ??ρρ? 3. 球坐标系 矢量线元 d l = e r d r + e θ r d θ + e ? r sin θ d ? 矢量面元 d S = e r r 2sin θ d θ d ? 体积元 dv = r 2sin θ d r d θ d ? 单位矢量的关系 ?=??=e e e e e =e e e e r r r θ? θ??θ cos sin 0sin cos 0 001x r y z z A A A A A A ????????????=-?? ????????????????????? sin cos sin sin cos cos cos cos sin sin sin cos 0x r y z A A A A A A ???? ?????? ? ?=-????????????-?????? θ?θ?θ? θθ?θ?θ?? sin 0cos cos 0sin 0 10r r z A A A A A A ???? ?????? ??=-???????????????? ??θ??θθθθ 三、矢量场的散度和旋度

未来信息安全技术发展四大趋势

未来信息安全技术发展四大趋势 可信化: 这个趋势是指从传统计算机安全理念过渡到以可信计算理念为核心的计算机安全。近年来计算机安全问题愈演愈烈,传统安全理念很非常难有所突破,人们试图利用可信计算的理念来解决计算机安全问题,其主要思想是在硬件平台上引入安全芯片,从而将一点(不多的意思)或几个计算平台变为“可信”的计算平台。目前还有很非常多问题需要研究跟探索,就像如基于TCP的访问控制、基于TCP的安全操作系统、基于TCP的安全中间件、基于TCP的安全应用等。 网络化: 由网络应用、普及引发的技术与应用模式的变革,正在进一步推动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的创新开展,并诱发新技术与应用模式的发现。就像如安全中间件,安全管理与安全监控都是网络化开展的带来的必然的开展方向;网络病毒与垃圾信息防范都是网络化带来的一些安全性问题;网络可生存性;网络信任都是要继续研究的领域…… 标准化: 发达国家地区高度重视标准化的趋势,现在逐步渗透到发展中国家都应重视标准化问题。逐步体现专利标准化、标准专利化的观点。安全技术也要走向国际,也要走向应用。我国政府、产业界、学术界等必将更加高度重视信息安全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的进一步深化与细化,就像如密码算法类标准(加密算法、签名算法、密码算法接口)、安全认证与授权类标准(PKI、PMI、生物认证)、安全评估类标准(安全评估准则、方法、规范)、系统与网络类安全标准(安全体系结构、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路由器、可信计算平台)、安全管理类标准(防信息泄漏、质量保证、机房设计)等。 集成化: 即从单一功能信息安全技术与产品,向多种功能融于某一个产品,或者是几个功能相结合的集成化产品,不再以单一的形式发现,否则产品太多了,也

液压与气压传动概念知识点总结考试重要考点

1.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1).液压是以液体作为工作介质来进行能量传递和转换的;2).液压以液体压力能来传递动力和运动的;3).液压的工作介质是在受控制、受调节的状态下进行的。 2.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动力装置、控制及调节装置、执行元件、辅助装置、工作介质。 3.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部分的作用:1)动力装置:对液压传动系统来说是液压泵,其作用是为液压传动系统提供压力油;对气压传动系统来说是气压发生装置(气源装置),其作用是为气压传动系统提供压缩空气。2)控制及其调节装置:用来控制工作介质的流动方向、压力和流量,以保证执行元件和工作机构按要求工作;3)执行元件:在工作介质的作用下输出力和速度(或转矩和转速),以驱动工作机构作功;4)辅助装置:一些对完成主要工作起辅助作用的元件,对保证系统正常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5)工作介质:利用液体的压力能来传递能量。 4.液压传动的特点:优点:1)与电动机相比,在同等体积下,液压装置能产生更大的动力;2)液压装置容易做到对速度的无极调节,而且调速围大,并且对速度的调节还可以在工作过程中进行;3)液压装置工作平稳,换向冲击小,便于实现频繁换向;4)液压装置易于实现过载保护,能实现自润滑,使用寿命长;5)液压装置易于实现自动化,实现复杂的运动和操作;6)液压元件易于实现系列化、标准化和通用化,便于设计、制造和推广使用;缺点:7)液压传动无法保证严格的传动比;8)液压传动有较多的能量损失(泄露损失、摩擦损失等),传动效率相对低;9)液压传动对油温的变化比较敏感,不宜在较高或较低的温度下工作;10)液压传动在出现故障时不易诊断。 5.在液压传动技术中,液压油液最重要的特性是它的可压缩性和粘性。

信息安全技术理论总结

第一章信息安全基础知识 1.信息安全的内涵与特征 内涵: 定义:(一个国家的)信息化状态和信息技术体系不受外来的威胁与侵害; (1)信息安全首先应该是一个国家宏观的社会信息化状态是否处于自控之下,是否稳定的问题;其次才是信息 技术的安全问题; (2)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 特征: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可审查性,可靠性; 面向数据的安全和面向用户的安全这两者的结合,即是现代信息安全体系结构; 信息安全包含的三层含义: [1] 系统安全(实体安全),即系统运行的安全 [2] 系统中信息的安全,即通过对用户权限的控制、数据加密等确保信息不被非授权者获取和篡改。 [3] 管理安全,即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信息资源和系统运行安全进行有效的管理。 2、网络安全的内涵与特征 内涵: 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性等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所要研究的 领域。 网络安全包含的四层含义: [1] 运行系统安全 [2] 网络上系统信息的安全 [3] 网络上信息传播的安全 [4] 网络上信息内容的安全 网络安全的主要特征: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 因此,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研究的内容是紧密相关的,其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但是信息安全研究领域包括网络安全 的研究领域。 3、信息安全服务与目标 信息安全服务与目标主要指保护信息系统,使其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从技术角度来说,信息安全服 务与目标主要表现在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可控性、保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等方面。(1)可靠性:是网络信息系统能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特性。 可靠性是所有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目标。网络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测度主要有三种:抗毁性、生存性和有

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对信息安全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信息安全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延伸,从最初的信息保密性发展到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进而又发展为“攻(攻击)、防(防范)、测(检测)、控(控制)、管(管理)、评(评估)”等多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施技术。信息安全涉及数学、物理、网络、通信和计算机诸多学科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安全的研究更强调自主性和创新性。本文对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问题作一粗浅分析。 关键词:密码学;信息安全;发展现状 引言 网络发展到今天,对于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安全概念,尽管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重视,但仍还有许多问题还没有解决。这是因为在开放网络环境下,一些安全技术还不完善,许多评判指标还不统一,于是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需要为共同探讨和解决一些敏感而又现实的安全技术问题而努力。 目前,信息安全技术涉及的领域还包括黑客的攻防、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评估、网络犯罪取证等方面的技术。信息安全不仅关系到个人、企事业单位,还关系到国家安全。21世纪的战争,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在信息对抗方面的能力。 信息安全技术从理论到安全产品,主要以现代密码学的研究为核心,包括安全协议、安全体系结构、信息对抗、安全检测和评估等关键技术。以此为基础,还出现了一大批安全产品。下面就目前信息安全技术的现状及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一些介绍。 现今信息安全问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常见的安全威胁有:第一,信息泄露。信息被泄露或透露给某个非授权的实体。第二,破坏信息的完整性。数据被非授权地进行增删、修改或破坏而受到损失。第三,拒绝服务。对信息或其他资源的合法访问无条件地阻止。第四,非法使用(非授权访问)。某一资源被某个非授权的人,或以非授权的方式使用。第五,窃听。用各种可能的合法或非法的的信息资源和敏感信息。第六,业务流分析。通过对系统进行长期监听,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诸如通信频度、通信的信息流向、通信总量的变化等参数进行研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第七,假冒。通过欺骗通信系统(或用户)达到非法用户冒充成为合法用户,或者特权小的用户冒充成为特权大的用户的目的。黑客大多是采用假冒攻击。第八,旁路控制。攻击者利用系统的安全缺陷或安全性上的脆弱之处获得

高中物理电磁学和光学知识点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电磁学知识点公式总结大全 来源:网络作者:佚名点击:1524次 高中物理电磁学知识点公式总结大全 一、静电学 1.库仑定律,描述空间中两点电荷之间的电力 ,, 由库仑定律经过演算可推出电场的高斯定律。 2.点电荷或均匀带电球体在空间中形成之电场 , 导体表面电场方向与表面垂直。电力线的切线方向为电场方向,电力线越密集电场强度越大。 平行板间的电场 3.点电荷或均匀带电球体间之电位能。本式以以无限远为零位面。 4.点电荷或均匀带电球体在空间中形成之电位。 导体内部为等电位。接地之导体电位恒为零。 电位为零之处,电场未必等于零。电场为零之处,电位未必等于零。 均匀电场内,相距d之两点电位差。故平行板间的电位差。 5.电容,为储存电荷的组件,C越大,则固定电位差下可储存的电荷量就越大。电容本身为电中性,两极上各储存了+q与-q的电荷。电容同时储存电能,。 a.球状导体的电容,本电容之另一极在无限远,带有电荷-q。 b.平行板电容。故欲加大电容之值,必须增大极板面积A,减少板间距离d,或改变板间的介电质使k变小。 二、感应电动势与电磁波 1.法拉地定律:感应电动势。注意此处并非计算封闭曲面上之磁通量。 感应电动势造成的感应电流之方向,会使得线圈受到的磁力与外力方向相反。 2.长度的导线以速度v前进切割磁力线时,导线两端两端的感应电动势。若v、B、互相垂直,则 3.法拉地定律提供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方法,也就是发电机的基本原理。以频率f 转动的发电机输出的电动势,最大感应电动势。 变压器,用来改变交流电之电压,通以直流电时输出端无电位差。 ,又理想变压器不会消耗能量,由能量守恒,故 4.十九世纪中马克士威整理电磁学,得到四大公式,分别为 a.电场的高斯定律 b.法拉地定律 c.磁场的高斯定律 d.安培定律 马克士威由法拉地定律中变动磁场会产生电场的概念,修正了安培定律,使得变动的电场会产生磁场。e.马克士威修正后的安培定律为 a.、 b.、 c.和修正后的e.称为马克士威方程式,为电磁学的基本方程式。由马克士威方程式,预测了电磁波的存在,且其传播速度。 。十九世纪末,由赫兹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 劳仑兹力。 右手定则:右手平展,使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一个平面内。把右手放入磁场中,若磁力线垂直进入手心(当磁感线为直线时,相当于手心面向N极),大拇指指向导线运动方向,则四指所指方向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信息安全技术知识点总结71766

第一章信息安全保障概述 1.1信息安全保障背景 1.什么是信息? 事物运行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2.信息技术发展的各个阶段? a.电讯技术的发明 b.计算机技术发展 c.互联网的使用 3.信息技术的消极影响? 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 4.信息安全发展阶段? a.信息保密 b.计算机安全 c.信息安全保障 5.信息安全保障的含义? 运行系统的安全、系统信息的安全6.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

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不可否认性 7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保障因素:技术、管理、工程、人员 安全特征: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生命周期:规划组织、开发采购、实施交付、运行维护、废弃8.P2DR模型? 策略(核心)、防护、监测、响应 9.IATF信息保障的指导性文件? 核心要素:人员、技术(重点)、操作 10.IATF中4个技术框架焦点域? a.保护本地计算环境 b.保护区域边界 c.保护网络及基础设施 d.保护支持性基础设施 11.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内容? a.确定安全需要 b.设计实施安全方案

d.实施信息安全监控和维护 12.信息安全评测的流程? 见课本p19图1.4 受理申请、静态评测、现场评测、风险分析 13.信息监控的流程? 见课本p20图1.5 受理申请、非现场准备、现场准备、现场监控、综合分析 1.1.1信息技术及其发展阶段 信息技术两个方面:生产:信息技术产业;应用:信息技术扩散 信息技术核心: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 第一阶段,电讯技术的发明;第二阶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第三阶段,互联网的使用 1.1.2信息技术的影响 积极: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类生活 消极: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 1.2信息安全保障基础

信息安全的发展

科技文献检索期末论文 论文题目:信息安全技术综述 ——信息安全的发展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 专业:信息安全 班级:信息101 学号:1008060174 姓名:沈小珊 分数: 2013年6月10日

摘要: 随着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对信息安全的关注越来越高。信息安全技术的内涵也越来越广,从主机的安全技术发展到网络体系结构的安全,从单一层次的安全发展到多层次的立体安全。信息安全不仅关系到个人,企事业单位,还关系到国家安全。回顾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历史,必将给予我们启示和思考。 关键字: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发展历史安全危机 引言: 在这学期的课程中,蒋老师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什么是信息安全”、“信息安全都包括那些内容”,并就一些“数字签名”“身份认证”、“主动攻击、被动攻击”等专业术语进行了解释。同时,自开学以来,自己也在备考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等级考试,在备考当中也了解一些关于网络安全的知识,并阅读了一些关于网络安全发展的书籍,对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有了初步了解。 一、信息安全危机的出现 信息安全的概念的出现远远早于计算机的诞生,但计算机的出现,尤其是网络出现以后,信息安全变得更加复杂,更加“隐形”了【1】【19】【20】。现代信息安全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信息介质安全,一般指电子信息的安全【2】。 从1936年英国数学家A . M .Turing发明图灵机,到1942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ABC研制成功,再到1945年现代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第一次提出存储程序计算机的概念,以及后来的第一条跨越大西洋的电话电缆敷设完成。这些都为网络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80年代开始,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然而互联网威胁也随之而来。世界上公认的第一个在个人电脑上广泛流行的病毒于1986年初诞生,被命名为大脑(C-Brain)。编写该病毒的是一对巴基斯坦兄弟,两兄弟经营着一家电脑公司,以出售自己编制的电脑软件为生。由于当地盗版软件猖獗,为了防止软件被

液压与气压传动知识点

1、动力粘度的物理意义是单位速度梯度下的切应力。 +ρgh。 2、静压力的基本方程为p=p 3、般齿轮啮合系数ε必须大于1。 4、解决齿轮泵困油现象的方法是在齿轮泵的两侧端盖上铣两条卸荷槽。 5、溢流阀的作用有调节系统的流量,并保持系统的压力基本稳定,用于过载保护,作卸荷阀,远程调压 6、液压传动是利用液体的压力能来做功的。 7、液体在管内流动时有层流和端流两种流态,液体的流态由雷诺数判断。 8、液压系统中的压力损失有局部压力损失和沿程压力损失两种。 9、液压传动系统由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及工作介质五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分别为向系统提供动力源、将液压泵提供的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对液体的流动方向、压力的高低以及流量的大小进行预期的控制、保证液压系统有效地传递力和运动,提高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实现各种不同的控制功能。其中液压泵的作用为将原动机输出的机械能转换为工作液体的压力能。 10、液压传动系统的调速方法有节流调速、容积调速、容积节流调速。 11、齿轮泵的瞬时流量是脉动的,齿轮泵的齿数越少,脉动率越大。 12、液压系统基本控制回路按其功能不同分方向、速度、压力控制回路。 13、油箱分总体式油箱和分离式油箱。油箱的作用是储存油液,散发油液中的热量、逸出混在油液中的气体、沉淀油中的污物。 14、液压泵单位时间内排出液体的体积称为泵的流量,它的大小与泵的排量和转速有关。 15、根据节流阀在油路中的位置,节流调速回路可分为进油节流调速回路,回油节流调速回路,旁路节流调速回路。 16、当柱塞泵的柱塞数为奇数时,流量脉动系数较小。 17、单作用叶片泵通过改变定子和转子之间的偏心距来变量。它能否实现双向变量?能。 18、油液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加。 19、液压控制阀的作用是控制液压系统中执行元件的压力,流量和方向,可分为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小结,(7000字)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小结,(7000字) 本页是精品最新发布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小结,(7000字)》的详细文章,这里给大家。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小结 (7000字)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关系国家安全和主权、社会稳定、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的重要问题。其重要性,正随着全球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重要。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它主要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和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和国防建设和军事领域,计算机网络时常出现的安全问题日益增多。存在的安全隐患,促使人们采取各种方案保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下面介绍了计算机安全技术的解决方案。 1、物理隔离网络 所谓“物理隔离”是指内部网不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公共网。思想汇报专题实现物理隔离的方法有:

(1)一人双机: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给需要的人员配备2台电脑,1台接入互联网,1台只接入内部网。 (2)网络安全隔离卡:在电脑上加装1块网络安全隔离卡,并再配备1块硬盘,随时根据使用者的要求,在内外网之间进行切换。 (3)隔离计算机:例如:国内首创的神郁3000隔离计算机,使用者可以在网络之间实时在线、自由地切换,无需重新启动计算机。 2、防火墙 目前,常见的防火墙主要有三类: (1)分组过滤型防火墙:数据分组过滤或包过滤,包过滤原理和技术可以认为是各种网络防火墙的基础构件。 (2)应用代理型防火墙:应用代理型防火墙是内部网与外部网的隔离点,起着监视和隔绝应用层通信流的作用。 (3)复合型防火墙:复合型防火墙将数据包过滤和代理服务结合在一起使用。 目前出现的新技术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状态监视技术、安全操作系统、自适应代理技术、实时侵入检测系统等。混合使用数据包过滤技术、代理服务技术和其他一些新技术是未来防火墙的趋势。 3、抗攻击网关

信息安全职业类型分析信息安全职业发展规划参考

职业类型: 信息安全咨询师,信息安全测评师,信息安全服务人员,信息安全运维人员,信息安全方案架构师,安全产品开发工程师,安全策略工程师、培训讲师、漏洞挖掘、攻防测试 咨询顾问一般需要以下技能: 熟悉各类安全标准--BS7799,ISO13335,CC,SSE-CMM,IATF,SP800…… 相关的知识领域—IT Governance,ITIL/ITSM,MOF,COBIT,SOA,COSO…… 咨询体系--企业经营管理,流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战略,法律法规 基本技能--沟通表达、文档、项目管理 技术体系--All above(不要因为我说了这句话趋之若鹜哦) 分类: 市场销售类:销售员、营销人员 顾问咨询类:售前工程师、咨询顾问 管理类:内控审计师、信息安全管理 技术实现类:开发工程师、渗透测试 开发管理类:项目经理、技术总监 实施维护类:实施工程师、维护工程师 甲方 乙方:有技术、产品、有解决方案,更关注行业、技术等,保障企业利益 X方:标准制定机构,处于中立地位的机构,监管机构等 四类主体岗位群: 管理、技术、销售、运维 管理类职业群:行业监管标准的执行,合规标准;管理实践;系统方法进行指导 技术类职业群:技术开发类职业群,技术运维类职业群(核心是对业务的需求和理解)开发:语言、工具、思路、需求理解 运维:系统分析、运维思想、操作技能、流程管理 营销类职业群:(通常在乙方,向人提供产品技术),在什么情景下使用什么技术解决什么问题。传播、方案、场景、市场。有技术基础,又有良好的表达能力。 销售类职业群:关系+价值 信息安全管理岗位职业锚 甲方:以服务自己为主 1、安全体系管理员 大型企业,体系化的。有时候配合乙方进行企业安全建设。 职责:安全规划、需要多少钱多少人、制定相关安全制度,提出相应安全要求。参照ISO27000级内控等。(还是比较难的) 督促实施,检查各项信息安全制度、体系文件和策略落实情况。(在企业内部地位还可以) 2、信息安全经理 大型企业,会设安全处,是处长级别。不仅了解企业内部动态,设置规章制度。而且要和监管机构、行业主管部门、上级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安全的要求。对沟通能力,全局观有要求。定期组织各个部门进行风险评估,针对问题制定相关措施。对技术也要有所了解。很多技术活都要去做。(实干型的在企业中承担重要职责的岗位) 3、CSO首席安全官 负责整个机构的安全运行状态,物理安全信息安全等。(在很多企业甚至是合伙人之一)互联网金融、银行等行业都非常重要,外企的信息安全官各个方面都要管。甚至业务安全、反欺诈和隐私保护等等,到犯罪的问题都要管。 涉及到公共安全等问题,已经进入公司的决策层。

高中物理电磁场知识点

高中物理电磁场和电磁波知识点总结 1.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1)变化的磁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 (2)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定电场.随时间不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的电场.随时间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磁场,随时间不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的磁场. (3)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总是相互关系着,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就是电磁场. 2.电磁波 (1)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和磁场总是互相转化,互相激励,交替产生,由发生区域向周围空间传播,形成电磁波. (2)电磁波是横波(3)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介质,频率不变、波速和波长均发生变化,电磁波传播速度v等于波长λ和频率f的乘积,即v=λf,任何频率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等于真空中的光速c=3.00×10 8 m/s. 下面为大家介绍的是20XX年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电磁感应,希望对大家会有所帮助。 1. 电磁感应现象: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即ΔΦ≠0.(2)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条件:无论回路是否闭合,只要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线路中就有感应电动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 (2)电磁感应现象的实质是产生感应电动势,如果回路闭合,则有感应电流,回路不闭合,则只有感应电动势而无感应电流. 2.磁通量(1)定义:磁感应强度B与垂直磁场方向的面积S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定义 式:Φ=BS.如果面积S与B不垂直,应以B乘以在垂直于磁场方向上的投影面积S′,即Φ=BS′,国际单位:Wb 求磁通量时应该是穿过某一面积的磁感线的净条数.任何一个面都有正、反两个面;磁感线从面的正方向穿入时,穿过该面的磁通量为正.反之,磁通量为负.所求磁通量为正、反两面穿入的磁感线的代数和. 3. 楞次定律 (1)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楞次定律适用于一般情况的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而右手定则只适用于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情况,此种情况用右手定则判定比用楞次定律判定简便. (2)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①谁阻碍谁———感应电流的磁通量阻碍产生感应电流的磁通量. ②阻碍什么———阻碍的是穿过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而不是磁通量本身.③如何阻碍———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当原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即“增反减同”.④阻碍的结果———阻碍并不是阻止,结果是增加的还增加,减少的还减少. (3)楞次定律的另一种表述:感应电流总是阻碍产生它的那个原因,表现形式有三种: ①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②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③阻碍原电流的变化(自感). 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表达式 E=nΔΦ/Δt 当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其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公式为E=BLvsinθ.当B、L、v三者两两垂直时,感应电动势E=BLv.(1)两个公式的选用方法E=nΔΦ/Δt 计算的是在Δt时间内的平均电动势,只有当磁通量的变化率是恒定不变时,它算出的才是瞬时电动势.E=BLvsinθ中的v若为瞬时速度,则算出的就是瞬时电动势:若v为平均速度,算出的就是平均电动势.(2)公式的变形 ①当线圈垂直磁场方向放置,线圈的面积S保持不变,只是磁场的磁感强度均匀变化时,感应电动势:E=nSΔB/Δt . ②如果磁感强度不变,而线圈面积均匀变化时,感应电动势E=Nbδs/Δt . 5.自感现象

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1】摘要:信息时代已然到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趋于信息化,人们利用网络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人们对信息安全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信息安全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延伸,从最初的信息保密性发展到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进而又发展为“攻、防、测、控、管、评”等多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施技术。信息安全涉及数学、物理、网络、通信和计算机诸多学科的知识。掌握信息安全,谨防高科技犯罪。本文对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问题作一粗浅分析。 【2】关键词:密码学;信息安全;发展现状 【3】正文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系统设备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中连续可靠正常的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 网络发展到现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账户”“密码”“个人用户”······已成为必备的生活数据。在越来越普及的计算机生活中,我们在应用的同时也要预防黑客攻击,病毒入侵,人肉搜索······ 目前,信息安全技术涉及的领域还包括黑客的攻防、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评估、网络犯罪取证等方面的技术。信息安全关系到个人、企事业单位,国家安全。21世纪的战争,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在信息对抗方面的能力。 信息安全的目标是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不了否认性、可控制性、以及可追究性。而从信息安全技术发展到安全应用,是主要以密码学为主,包括安全协议、安全体系结构、信息对抗、安全检测和评估等关键技术。以此为基础,还出现了一大批安全产品。 常见的安全威胁有: 第一,信息泄露。信息被泄露或透露给某个非授权的实体。 第二,破坏信息的完整性。数据被非授权地进行增删、修改或破坏而受到损失。

液压与气压传动知识点小结

【1】液压传动是以液体作为工作介质,利用液体的压力能来进行能量传递的传动方式。 【2 】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1,动力元件,将输入的机械能转换为油液的压力能。2,执行元件,将油液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3,控制元件,在液压系统中各种阀用来控制和调节 个部分液体的压力,流量和方向,以满足及其的工作要求,完成一定的工作循环。4,辅助 元件,它们有储油用的油箱,过滤油液中杂质的滤油器,油管及管接头,密封件,冷却器和蓄能器等。5,工作介质,即传动油液,通常采用液压油。 【3】液压传动的2 个重要准则:1,液压传动中工作压力取决于外负载。2,活塞的运动速 度只取决于输入流量的大小,而与外负载无关。 【4 】液压传动的优点:1,在相同输出功率的情况下,液压传动装置的重量轻,结构紧凑,惯性小。2,能方便地再很大范围内实现无级调速。3,操纵方便,易于控制。4,液压传动 工作安全性好,易于实现过载保护,系统发生的热量容易散发。5,富裕的刚性。6,负载保压容易。7,很容易实现直线运动。8,液压元件易于实现系列化,标准化和通用化,便于设计,制造,维修和推广使用。液压传动的缺点:1,动力损失较大。2,介质动力油对污染很 敏感。3,介质动力油性质敏感。4,污染环境。5,有系统破裂的危险性。6,液压传动不能保证严格的传动比。7,造价高。8,使用和维修技术要求较高,出现故障时不易找出原因。 【1 】液压冲击:液压系统中的流动油液突然变速活换向时,造成压力在某一瞬间急剧升高, 产生一个油压峰值,并形成压力传播于充满油液管路的现象。 【2】气穴现象:在流动液体中,因某点处得压力降低而产生气泡,使系统系统中原来连续的油液变成不连续的状态,从而使液压装置产生噪声和振动使金属表面受到腐蚀的现象称气穴现象。 【1】液压泵的基本工作条件:1,它必须构成密封容积,并且这个密封容积只在不断地变化中能完成吸油和压油过程2,在密封容积增大的吸油过程中油箱必须与大气相通,这样液压泵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降油液吸入泵内,这是液压泵的吸油条件。在密封容积减小的过程中液压泵的压力取决于油排除时的阻力即液压泵的压力由外负载决定,这是形成压油的条件3,吸,压油腔要互相分开,并且有良好的密封性。 【2 】齿轮泵的结构特点:?泄露。(三条途径:泵体内表面和齿顶径向间隙的泄露;齿面啮合处间隙的泄漏;齿顶端面间隙的泄漏)??液压径向不平衡力。(减小的三种方法:减小压油口直径;增大泵体内表面与齿轮齿顶圆的间隙;开压力平衡槽)???困油现象。在齿轮泵工作时有两对齿轮同时啮合,因此就有一部分油液困在两对齿轮所形成的封闭空腔之内,这个封闭容积先随齿轮转动逐渐减小,以后又逐渐增大。封闭容积的减少会是被困油液受挤压而产生高压,并从缝隙中流出,导致油液发热,轴承等机件也受到附加的不平衡负载作用,封闭容积的增大会造成局部真空,使溶于油液中的气体分离出来,产生气穴,这就是齿轮泵的困油现象。?危害:产生强烈的噪声并引起振动和气蚀,降低容积效率影响工作平稳性,缩短使用寿命。?消除困油现象的方法:在两端的盖板上开一对矩形卸载槽。 【3】柱塞泵与齿轮泵和叶片泵相比的特点:1,工作压力高。2,易于变量。3,流量范围 大。 【1】缸有多种形式,(1 按其结构特点不同可分为活塞式,柱塞式和摆动式。 按作用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单作用和双作用两种。 【2】缸筒内孔不需要精加工,工艺性好,成本低 【3】缸由缸体组件,活塞组件,密封件和连接件等基本部件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