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形象是指城市以其自然的地理环境

城市形象是指城市以其自然的地理环境、经济贸易水平、社会安全状况、建筑物的景观、商业、交通、教育等公共设施的完善程度、法律制度、政府治理模式、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市民的价值观念、生活质量和行为方式等要素作用与社会公众并使社会公众形成对某城市认知的印象总和。

城市形象由三个重要部分组成:城市经济、城市人居环境和城市文化.

它涵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领域,

1、综合性。包含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并构成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是城市外形和内涵在公众头脑中结合成的感觉和记忆。“一滴水能透视太阳的光辉”。城市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反映城市面貌,都能代表城市形象。

2、差异性。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的特征,自然条件、传统文化千差万别,经济实力、发展战略也各不相同,这些差异构成城市形象的基础。差异产生特色,特色强化吸引力。城市形象的最大魅力来自与众不同。

3、主观性。城市具体生动的客观形态,要通过激发人们的思想活动,产生记忆,留下印象,进而便于人们沟通交流,发展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城市形象既是自然特征和客观条件的演化,更要通过人们主观努力刻画塑造,又要通过人们的主观印象去反映和传播。

4、标识性。城市形象的重要功能是为复杂的城市系统提供一种经过升华凝练的印象标志,使人们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特征,把一个城市与其他城市区别开来。这种标志既鲜明、简单,易于识别,又内涵丰富,容易使人产生联想。

5、公益性。城市形象是城市的公共财富,犹如城市上空的灯塔,可使整个城市分享光辉、共同受益。城市形象可刻画城市个性、弘扬城市精神、传播城市文化、陶冶市民情操,使人们对该城市产生深刻的认同感,增强情感联系,从而有利于城市实现经济社会与文化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

按照城市理念、城市行为、城市视觉三个子系统的基本思维来理解和识别城市形象,对不断提高城市发展的活力和魅力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城市理念

指城市独特的价值观、发展目标、城市规划、文化内涵等,是城市的“大脑”和城市形象的核心。城市理念融合文化形象、城市定位、社会经济发展等内容,沟通、凝聚城市居民的思想认识,影响城市行为的价值取向,激发公众积极进取。城市理念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城市性质、发展战略和规划、城市文化、城市精神等。城市性质反映城市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要求,构成城市理念基本内容和出发点;城市发展战略具体表现为不同时期的发展方针和指导思想;城市文化指城市发展历史的延续、文脉的承接以及市民精神状态等。城市理念高度概括和升华而成城市精神。

城市行为

在城市理念识别基础上的行为表现和重要特征,是城市的“所作所为”,是对城市做了什么、正在做什么和将要做什么的基本印象,主要表现为城市内部的组织管理及活动。如围绕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政府政策、文化宣传、体育健身、环境保护等进行的活动,尤其是有利于突出城市形象的广告、宣传、博览、体育赛事等让市民甚至更大范围产生识别的活动。城市内部对群体、个体的组织管理、教育以及改善投资软硬环境、生活环境,对环境所提供的优质服务活动等为对内行为识别;对外宣传、广告活动、招商活动、公益性活动、公关活动等面对城市外部的活动为对外行为识别。

城市视觉

城市的外在表现,是城市形象最直接、最有形的反映,城市的“体形、面孔和气质”,一座城市看起来的不同之处。能够使人产生城市视觉效应的事物很多,包括市徽、市花、市旗、吉祥物、城市别称、公共指示系统、交通标志、富有特色的旅游点、建筑、绿地等。需要把城市理念、城市精神等通过标语、口号、图案、色彩等形式表现出来,使人们对城市产生系统化的良好印象。城市视觉识别的形成往往以城市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城市的理念识别为基础,以城市的行为识别为依托,向公众直接、迅速地传达城市特征信息,形成城市形象识别的底色。城市建筑是经济社会活动的结晶,是影响城市视觉识别的最基本要素。

优化

重视形象设计

城市形象设计是对城市进行三维空间的合理谋划和安排,既包含了物质空间的设计,也覆盖社会生活以及物质文明方面的内容。它是以安排二维空间为主要目标的城市规划的延伸和提升。英国城市形象设计专家

弗·吉伯特指出:城市由街道、交通和公共工程等设施,以及劳动、居住、休憩和集会等活动系统所组成,把这些内容按功能和美学原则组织在一起,就是城市形象设计的本质。把城市形象设计引入规划、建设、管理系统,城市形态、自然环境条件、建筑物、城市结点空间、街道、城市绿化等内容精雕细刻,能够直接改善城市的视觉印象。同时,把城市形象设计延伸至城市产业、企业、产品、企业家发展以及城市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丰富城市形象内涵和社会带动效应。

优化发展战略

城市发展战略需要动态进行调整优化,确保城市发展方向科学明确,城市理念识别特征突出。发展战略是城市性质和职能的主要体现,显示城市在全国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指明城市的个性、

特点和发展方向,对城市未来发展做出全局谋划。自然条件、经济状况、政治文化、人口规模等环境条件的差异,决定了不同城市、不同时期都要科学慎重选择不同的发展战略。城市只有清醒认识自身地位,实事求是提出具有本市特色的使命,形成城市理念,使之无时无处不在,指导、规范城市社会生活,上下同欲,城市的凝聚力才能得到根本的增强。

放大自然优势

不同的城市自然禀赋会有很大的差异。对待自然资源与环境,如果给予重视并加以利用,城市会锦上添花;如果视而不见或开发不当,就会形成遗憾。首先,应当更新观念,充分发掘与众不同的形象突破口,强化视觉识别的冲击力;同时,加大宣传和开放力度,变被动为主动,促进旅游、娱乐、餐饮、服务等行业率先发展,发挥出形象效应。人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核心,不能忽视人的身材、相貌尤其是精神面貌对城市视觉形象的影响和塑造。要善于创新,但必须处理好创新与守旧的辩证关系,特别是对历史遗留下来的古迹和遗产,应当反复强化,形成一系列视觉形象。不能一味追求现代时尚,盲目更丰和模仿,从而舍本逐末,失去个性,分散了城市视觉冲击力。

充实文化内涵

城市文化既大而无形,又可触可感,既独立存在,又与其他因素高度融合,既需要继承本色,更需要推陈出新。城市文化发展的目标是有内涵、有魅力、有吸引力,城市物质组成要素得到升华。城市形象建设根本上是城市文化的建设,比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在城市理念识别中,精神文化占了相当的比重。文化是经过千百年积淀形成的,记载了当地人民的奋斗历史、精神风貌和习俗民情,具有鲜明的个性。城市文化塑造可以凝聚公众注意力,提升市民文明层次,同时使外地公众增加对城市的兴趣和向往。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哈尔滨冰雕节、青岛啤酒节、大连服装节、潍坊风筝节、泰山登山节、孔子文化节等,展示了城市文化风格,丰富发展了文化传统,有效地增强了城市形象的影响和辐射作用。

追求协调美观

城市的道路、广场、水景、雕塑、路灯、栏杆、壁画、标志、路牌、门牌、公共汽车站牌,各类户外广告等等都应系统地进行规划、设计,协调彼此间的关系,不能机械重复,杂乱无章。道路在城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要考虑其通达能力,还要从外观、色彩、环境、区位、网络、空间组合等等角度考虑其美学功能,追求道路的横向美、路网美、线形美、交叉口美、绿化美和服务设施美等。街头巷尾是最能显示城市脸面的地方,应作为改善城市视觉识别的重要内容。比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普通

市民对轻松、休闲的公共场所的需求也在提高,建设几条步行街、露天吧、专业街等以缓解生活的紧张,既可体现城市的特色又能创造城市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情调。

改进政府行为

政府形象建立在政府管理、政策实施、办事效率、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由公务员日常业务工作所体现。良好的政府形象既是一种投资环境,又是一种经济资源,影响、推动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改进政府行为重点是改革行政机构,形成高效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运转的行政服务系统;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坚持科学民主决策,鼓励民众参政议政,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加快依法行政,创造公开、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效果。

系统分析

在日益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一场前所未有的城市建设高潮正在全国蓬勃兴起,从强调改善基础设施和追求粗放型的城市化到关注城市形象和创建一流的人居环境,中国城市建设的外延与内涵都在发生着明显而又深刻的变化。今天的城市竞争,再也不仅仅是规模的竞争、经济的竞争,而更表现出城市文化、城市品位和城市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的竞争,实质就是城市形象的竞争。

城市形象,一般而言,是城市(或特定的区域)给人的印象和感受。这似乎比较容易理解。但再作进一步的分析,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因为可构成人们对一个城市印象和感受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建筑物、道路、交通、店面、旅游景点、生活设施等,都是构成这种印象和感受的基本要素。而市民行为、公职作风、文化氛围、风土人情等,又都是形成富余特色的城市形象的最关键的内容。甚至是一种方言、一份小吃、一套服饰,都可能构成相关城市形象的长久印记。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形象确实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所涉及的是与我们目前的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包括市容建设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一个全新的领域。

另外,“形象”本身又是一个美学概念,“感受性”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同时,由于城市形象是以城市或特定的区域为主体的,其感受性事实上并不像企业形象那样有明显的主客之分。城市形象的塑造者往往也是城市形象的感受者。基于这种理解,现就城市形象作出以下几个感受系统的分析,以求为城市形象作一个较为全面、较为准确的理论定位和系统构架。

精神感受系统

这是指城市的精神理念所产生的系统形象效应,她是一个特定城市的精神支柱,也是其立市和不断发展的信念所在。其内容可以是城市精神生活所提炼的理念信条,可以是城市发展哲学的高度概括,也可以是城市历史风云和发展传统所凝聚的民风和市民精神的写照。她如源泉,可以渗透到城市的各行各业;她是氛围,可以弥漫到城市的方方面面。比如,延安的“延安精神”、深圳的“时间就是金钱”、大连的“不求最大,但求最佳”,都可以看作是这类感受的典型。

行为感受系统

城市两个文明建设的主体是市民,或者说是市民的行为,市民的行为是最重要也是最典型的市容市貌,也就是城市形象。“文明”一词就是从拉丁语中的“市民”引伸而来的。行为的形象效应,既有个体的,也有群体的;既有生活的,也有职业的;既有百姓的,也有官员的;举手投足之际,言谈话语之间,都是城市形象的一种反映。现在许多城市所制定的市民手册、文明公约、见义勇为倡议、邻里公约等,其实都是城市形象的感受系统的相关内容,只是都因太具共性,所以往往也就很难体现出特定城市或区域的形象色彩。“大一统”的观念意识,不但可以扼杀人的个性,同样也可以扼杀城市的个性。“一方水土一方人”。其实每一城市,每一区域,特定的行为效应总是会有所不同,有所区别的。否则,上海人所谓的“精”,北京人所谓的“侃”,广东人所谓的“灵”,又如何能大体为社会所普遍接受呢。

视觉感受系统

视觉感受是城市形象最直观的部分,一切视觉景观都可以是城市形象的直接体现,建筑物景观、道路交通景观、自然山水景观、历史人文景观,甚至人看人景观等,都是城市形象的特色基础。就一个城市来说,要求每一种视觉景观都具有个性色彩,显然是不现实的。通常的情况是只要有一个或几个极富个性的视觉景观的存在,即能使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这一城市视觉形象的特有魅力。上海外滩的建筑物群落,一直是上海最为重要的景观标志;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已成为北京乃至整个中国形象的视觉象征;延安的宝塔山,众所周知地代表着一个时代,而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济南交警的岗上风范、苏州的小桥流水、西藏的布达拉宫、惠安女的服装头饰、大连的城市绿化等,同样也都是相关城市视觉景观的典型特色。

风情感受系统

这里的风情,指的就是风土人情。一个城市的风土人情往往就是这个城市特定形象的风韵所在,也往往是其个性色彩最为浓烈的部分。她不仅包括了这个城市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人文风采,而且也包括了名胜特产、人情往来、男女情怀、俚语方言等。许多“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游子

们,几十年念念不忘的往往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家乡小调和地方小吃。“故土难离,乡音不改”,说到底,就是地方风情对人的熏陶和浸淫。“风情感受”的形象效应对主体而言是一种眷恋,对客体则是一种新奇、一种神秘。从这个角度说,“风情”可能是激发人们对特定城市的形象意识的最为敏感的部分。

消费感受系统

一个城市的消费感受,同样是城市形象的专门印记。在城市生活中,消费感受的实质也就是城市所提供的生活和服务感受,所以对城市形象的影响极大。与其他感受相比,消费感受往往是最直接涉及感受者利益的,所以必然反映最强,感受最深。许多初出国门的人士,归来津津乐道的往往就是发达国家的服务规范和服务特色。需要说明的是,城市形象的消费感受系统实质还是相当庞杂的,既有物质消费的部分,也有精神消费的部分。除了人们通常所意识到的商业服务以外,还涉及社会服务、政府服务、公益服务等方面,也包括城市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设施和条件;包括博物馆、体育场馆、音乐厅、大戏院等文化消费设施;包括房地产、人居环境、休闲场所,甚至气候地理、空气质量等,一个以煤为燃料的城市和一个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城市其消费所引发的形象感受当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经济感受系统

现代社会是经济社会,城市必然是经济的中心,不涉及经济的城市肯定是不存在的。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作用机制下,城市的经济状况、经济类型、经济特征等都无一不是城市形象的最重要的象征和支柱。因此,城市形象的经济感受系统的构架,关键是要确立城市的经济发展战略,确立城市最为适应的经济运行的机制和模式。同时,还应该特别注重城市形象产业、城市形象企业和城市形象产品的开发和市场拓展。特别是城市形象产品的开发,更应尽早、尽快地列入政府决策的内容。现在许多城市虽然没有直接打出“城市形象产品”的牌子,但其实际的作用和功效已基本到位。如“青岛啤酒”、“西安杨森”、“上海桑塔那”等,显然都为各自的城市形象增添了不可磨灭的光彩。

上述系统,对城市形象的基本特征和要素作了一个概括性的描述。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她总体立足于为人们提供一个高效和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而“高效”和“舒适”并不是孪生子,往往有着很大的矛盾。提出“城市形象”的概念并加以系统的分析和认识,不仅有助于对城市化建设的总体把握,也直接有利于城市形象构架过程的方案策划和具体项目的操作与实施。

城市形象是指城市以其自然的地理环境

城市形象是指城市以其自然的地理环境、经济贸易水平、社会安全状况、建筑物的景观、商业、交通、教育等公共设施的完善程度、法律制度、政府治理模式、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市民的价值观念、生活质量和行为方式等要素作用与社会公众并使社会公众形成对某城市认知的印象总和。 城市形象由三个重要部分组成:城市经济、城市人居环境和城市文化. 它涵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领域, 1、综合性。包含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并构成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是城市外形和内涵在公众头脑中结合成的感觉和记忆。“一滴水能透视太阳的光辉”。城市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反映城市面貌,都能代表城市形象。 2、差异性。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的特征,自然条件、传统文化千差万别,经济实力、发展战略也各不相同,这些差异构成城市形象的基础。差异产生特色,特色强化吸引力。城市形象的最大魅力来自与众不同。 3、主观性。城市具体生动的客观形态,要通过激发人们的思想活动,产生记忆,留下印象,进而便于人们沟通交流,发展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城市形象既是自然特征和客观条件的演化,更要通过人们主观努力刻画塑造,又要通过人们的主观印象去反映和传播。 4、标识性。城市形象的重要功能是为复杂的城市系统提供一种经过升华凝练的印象标志,使人们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特征,把一个城市与其他城市区别开来。这种标志既鲜明、简单,易于识别,又内涵丰富,容易使人产生联想。 5、公益性。城市形象是城市的公共财富,犹如城市上空的灯塔,可使整个城市分享光辉、共同受益。城市形象可刻画城市个性、弘扬城市精神、传播城市文化、陶冶市民情操,使人们对该城市产生深刻的认同感,增强情感联系,从而有利于城市实现经济社会与文化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 按照城市理念、城市行为、城市视觉三个子系统的基本思维来理解和识别城市形象,对不断提高城市发展的活力和魅力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城市理念 指城市独特的价值观、发展目标、城市规划、文化内涵等,是城市的“大脑”和城市形象的核心。城市理念融合文化形象、城市定位、社会经济发展等内容,沟通、凝聚城市居民的思想认识,影响城市行为的价值取向,激发公众积极进取。城市理念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城市性质、发展战略和规划、城市文化、城市精神等。城市性质反映城市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要求,构成城市理念基本内容和出发点;城市发展战略具体表现为不同时期的发展方针和指导思想;城市文化指城市发展历史的延续、文脉的承接以及市民精神状态等。城市理念高度概括和升华而成城市精神。 城市行为

城市形象与城市品牌建设

展望篇 第三章城市形象与城市品牌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国际市场竞争、区域竞争已从产品竞争走向品牌竞争,从经济硬实力竞争走向文化软实力竞争。一座城市是否拥有鲜明的个性形象与国内外驰名品牌,已成为该城市综合竞争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象征和标志。无锡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城市,要在新的更高层次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实力,就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着眼于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更高目标,大力加强城市形象与城市品牌建设。 第一节加强城市形象与城市品牌建设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早在20世纪中期,国外的一些学者就提出了“城市形象与城市品牌建设”这一新的城市竞争战略。例如20世纪50年代末,刚刚获得独立的新加坡既无自然资源、又无劳动力素质优势,为解决这一发展困境,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提出首先要彻底改变了新加坡的城市形象,将它由原来四处沼泽的不毛之地改造为花园城市国家。经多年努力,新加坡以全新的城市形象吸引外资,使这个资源匮乏的岛国成为亚洲仅次于日本的富国。 城市形象是指城市内部诸要素,经过长期综合发展给人形成的一种潜在的和直观的反映和评价。城市形象代表着城市的身份和个性,它反映着城市自然地理形态、历史文化的“文脉延伸”、产业结构特点、城市功能和整体视觉的特色。一座城市,当它依据自身的自然地理状况、经济基础、文化内涵文脉发展,就会形成自身的个性与特色。这样的个性与特色才能给人们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在现代社会中,城市形象的优劣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之间人才、资金、市场的竞争,说到底,可以看作是城市形象的竞争。特别是在当今的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城市形象本身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注意力资源”,它不仅本身就是生产力,而且是新城市经济资源的整合器。在崇尚个性化的时代,任何一个城市如果不能塑造自己的独特形象,就不可能引起世人的关注与青睐,城市的发展必然会受到限制。 要提升城市形象的知名度、美誉度,就要大力打造高品位、广影响的城市品牌。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在推广自身城市形象的过程中,根据城市的发展战略定位所传递给社会大众并得到社会认可的核心概念。具体是指地理名称在某一空间区域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所传递信息的总和,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感知、认知与联想,是城市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人及城市所提供的产品、服务等品牌的综合。美国杜克大学富奎商学院evin Lane Keller教授在他所著的《战略品牌管理》一书中是这样说的:像产品和人一样,地理位置或某一空间区域也可以成为品牌。城市品牌化的力量就是让人们了解和知道某一区域并将某种形象和联想与这个城市的存在自然联系在一起,让它的精神融人城市的每一座建筑之中,让竞争与生命和这个城市共存。城市品牌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力,

地域文化在城市品牌形象中的设计表现.doc

地域文化在城市品牌形象中的设计表现 摘要:每个地域有每个地域的文化,且文化的带有强烈的特色韵味,这样别具一格的韵味就会成为一个地域的象征。正因为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使其城市品牌设计中的表现相当的突出,也往往成为城市品牌形象设计的源泉和基础,又或是将地域文化与城市品牌设计深度结合。本文就对域文化在城市品牌形象中的设计标表现进行探究,深入了解地域文化在城市品牌形象设计中的表现。 关键词:地域文化;城市品牌形象;城市品牌;城市形象;设计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7-0161-01 一、地域文化的概念及其存在 1.地域文化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对地域文化有着不同的解释和理解。有的学者认为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的文化;有的学者认为地域文化是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的人民在特定历史阶段创造的具有鲜明特征的考古学文化;更有学者把地域文化分为狭义地域文化和广义地域文化。狭义地域文化则

是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范围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广义地域文化则是指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经过多数学者经过再三讨论和研究,终究将地域文化定义为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别具一格、独具特色,经久不息的传承且仍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文化传统。 2.地域文化的存在。无论经过多长的时间,历史不仅不会被抹去,反而会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总有一些东西的存在成为人们的习惯,无法改掉,也努力想要去保存。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习惯,不同的习俗,这就是一种地域文化。最近热播的《爸爸去哪儿》,明星和他们的孩子去了很多地方,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给观众带来了深刻无法磨灭的印象,这些东西形成了观众对这个地方的认知。比如爸爸和萌娃们去了很多具有很多特色的地方--陕西革命老区子洲,西双版纳等。 在陕西革命老区子洲,陕西的面、欢迎方式、黄土山洞、革命老人以及革命故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西双版纳的泼水节、庙宇和特色食物也是让人大开眼界。所以地域文化存在于方方面面,它存在于食物、习俗、建筑物、欢迎方式以及人们的身上,吸引着外地的人们去了解、去欣赏。

城市设计

一、名词解释 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物质形体和空间环境设计为形式,以城市社会生活场所设计为内容,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的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以城市文化特色展示为特征的规划设计过程。 田园城市是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E.Howard)于1898年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所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以及农民大量涌入大城市的城市病所设计的以宽阔的农田林地环抱美丽的人居环境,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 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 中心地下相交。 树形结构:对于任两个属于同一组合 的集合而言,当且仅当要么一个集合 完全包含另一个,要么二者完全不相 干时,这样的集合的组合就叫树形结 构。 图底关系理论:在城市环境中,把成 为对象的建筑称为“图”,把被模糊 的事物称之为“底”。像这种把建筑 部分涂黑,把虚空间部分留白,形成 的图称为图底关系。 场所是指在一定空间内与人的行为 相关联的地方,是一种包含空间、时 间、活动、交往、社会与文化意义等 多种内容的具体空间,是城市中各种 行为或生活过程实现的物质载体,是 人们生活与生存的特定空间。 城市空间形态是在特定的社会发展 阶段中,人类各种活动(包括经济、 社会、文化活动)与自然要素相互作 用的综合结果另解:城市空间结 构的外在表现,是城市各种功能活动 在地域上的呈现,其显著的表现就是 城市活动所占据的土地图形 城市色彩是指城市或某个城市片断 的基调色彩,主要由建筑群的色彩混 合而成. 城市开放空间指在城市中向公众开 放的开敞性共享空间,即非建筑实体 所占用的公共外部空间及室内化的 城市公共空间 简答题 城市的本质是什么? 答:城市的本质是:人类将物质、能量、信息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并赋予某种精神的聚集节点,是人类社会的延伸,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的某些阶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组织赖以生存的载体 城市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①城市是人创造的,人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活生生的,有机的组成部分②城市是社会的延伸,是科学技术与人类历史文化、人与自然相结合的产物③城市是“类人体”,有其自身的生成——发展——衰亡规律,但这个规律又不同程度地受人类社会发展的制约④城市有自己的“波粒二重性”,即既是物质、科学技术的堆砌物,又是精神、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⑤城市中的物质与精神、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城市本体与自然环境、创造者(人类)与被创造者(城市)等诸多方面,具有多种互补性,是一个互相嵌套的整体 场所必须哪些要素特征? 答:①适合某种社会活动、人的行为发生所需要的空间,是人的行为活动的载体②这种社会活动和人的行为空间具有历史的或长时间的延续性③这种时空的连续性为所在城市(或场所周围)的人所认同④是整个社会环境和城市环境的有效组成部分⑤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和关系维度 绿色城市设计的包括哪些要素?答:①自然环境与城市基础设施②开放空间③建筑空间④交通与 停车⑤人行步道⑥社会活动及 活动场所 城市的基础空间包括的骨架空间与象征空间分别指什么内容? 答:骨架空间以“流动”和“服务” 为特点,具体来说,“流动”可 包括:①步行系统②汽车交通 ③铁路④舟、船⑤空中交通; 象征空间指城市中具有“视觉 焦点”特质的一些景观要素 城市空间设计五个要素指什么? 答:①界面(各种空间界面,包括 建筑立面、轮廓、小品、植物等的 设计)②轴线(空间轴线、地面、 对景设计)③核心(广场、绿地、 空间结点的设计)④网络(与原有 环境的结合,空间结构等)⑤群体 (运用连、封、重复要素、连续景 观等进行设计) 城市空间的特征包括那些方面? 答:①城市空间的物质属性②城市 的社会属性③城市空间的生态属性 ④城市空间的认知与感知属性 城市设计如何体现城市空间特色? 答:①山水意象的培育②自然生态 的保护③注重城市特色空间的展现 ④空间结构层次的把握⑤空间特色 的表现技巧 城市设计的理念是什么?答: ①体现城市性质,注重文化传承② 设计尺度应与城市规模相适宜③突 出城市特色,重塑城市形象④强调 以人为本,满足市民社会生活需要 辨析题 城市结构与城市形态的关系? 答:城市结构与城市形态互为表里, 如果说,城市的结构表现为城市发 展中内在、隐性的动力支撑要素, 那么城市形态则表现为城市发展的 外部、显性的变化的状态和形式 城市设计中如何体现空间就是建筑 的主角? 答:空间指由建筑师创造的建筑内 部空间,建筑是构成城市空间形态 的“实体”。建筑以体量大小、高低、 色彩、质感、外部形态,以及各自 不同的形体语言和各种不同的组合 形式,构成了各个城市不同的城市 空间形态。 8.城市道路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答:①构成城市的基本骨架(与建 筑虚实相生)②人流、物流的交通 功能③与宗教建筑、宫殿官署等构 成古代城市的主要景观轴线④与商 业中心、行政中心、车站码头(交 通中心)、古代遗址、大型广场、古 筑公园等构成现代城市的主要景观 轴线。⑤是人们认知城市的主要途 径。⑥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主要开放 空间 9.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要点包括那 些方面? 答:①把提高环境的吸引力作为创 造高质量开放空间的重要目标②现 代开放空间设计应重视其文化品味 和文化氛围的创造③以人为主体, 组织为人所用、为人所体验的人性 空间④强化形式信息,增强空间的 观赏性和感染力⑤充分利用自然生 态条件,建立完整连续的公共空间 体系⑥珍惜历史遗存,保护与利用 其环境,为现代生活服务⑦做好气 候防护和微气候设计,减轻环境压 力 城市设计中如何强调以人为本,满 足人的需求?并举例说明。 答:人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活生 生的有机组成部分,人既是城市文 明的创造者,又是城市文明的享受 者。因此,在城市设计的过程中要 充分考虑如何以人为本,满足人类 的需求。对此我从宏观、中观、微 观的角度谈谈我的理解: ①从宏观角度看,有机的城市结构 即在设计中考虑不同性质用地之间 的空间布局仍然是设计的出发点, 也是满足人们日常活动需求的体 现。其主要有三个方面: (1)合理 的交通组织。它是居民在城市中生 活便利性的前提。(2)适度的城市规 模。(3)有机的城市更新。 ②中观层面上的城市设计主要着眼 于为城市居民创造舒适的社区环 境,这有赖于以人为本的社区空间 设计与社区活动组织。就设计而言, 主要体现为以下内容: (1)具有强烈归属感的社区空间的 设计; (2)反映居民的生活习 惯; (3)创造融洽的邻里环境。 ③微观层面上的城市设计以创造舒 适幽雅的城市环境空间为主要目 的,主要考虑设计细部之间的统一、 均衡、比例尺度、韵律与秩序等原 则,主要体现在宜人的空间尺度和 尊重人的需求之上。在方案设计时 要充分考虑人体的尺寸和比例、出 行方式和习惯等,创造为居住者所 认可、喜爱的空间。同时,对人本 身之需求包括生理、心理需求的尊 重也是其重要内容。 例如:为公共交通设置专用道,武 汉设置的自行车的专用道,还有就 是大量公园,休闲广场的设置等都 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 试论述城市设计从那些方面可以突 出城市的自身形象特征?并举例说 明 答:城市的自身形象特征:①自然 环境特征:地形地貌、气候、洪水 等;②人文环境特征:建筑物和构 筑物的特征,包括体量、质感、色 彩、风格等;③社会环境特征:历 史传统、风俗习惯、社会风尚等。 在设计中,通过宏观的结构平面、 群体空间造型、天际轮廓线控制, 和其具体的、特殊的、有代表性的 建筑物、道路和其它构筑物,乃至 树木、水体、绿化、小区等,来反 映这些特征。应特别注意某些重要 地段,如城市的出入口、主要街道、 广场、交叉口、制高点、滨湖滨河 等的利用和表现。应充分考虑其空

城市文化与塑造城市形象-最新资料

城市文化与塑造城市形象 随着文化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 城市的文化价值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也日渐凸显, 显示出其巨大的影响力。一定区域最先进的文化设施、最经典的文化成果都聚集在城市,而一个城市的人文环境和文化形象, 也往往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文明水平。因此, 如何展示城市文化魅力、塑造城市文化形象, 就越来越成为每一个城市发展的战略任务。 城市文化的定位 城市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 是一个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所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积淀。城市文化几乎涵盖了整个城市人类的所有生产、生活方式, 它不仅包括教育、科技、文学、艺术等精神理念和精神产品, 而且还包括建筑风貌、街景美化、广场规划和设计、雕塑装饰、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等物质实体。城市文化的结构大致上可区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次。 凯文?林奇指出: 城市文化的物质方面是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媒介,展现着明确的与不明确的符号: 旗帜、草地、十字架、标语、彩窗、橙色屋顶、螺旋梯、柱、门廊、锈了的栏杆, 等等, 这些符号告诉我们其所有权、社会地位、所属的团体、隐性功能、货物与服务、举止, 还有许多其他的有趣或有用的信息。以思想观念形式存在于市民大脑中的城市精神文化, 如城市居民价值观、精 神追求、精神境界、理想信念、伦理道德、传统、风俗习惯等 则是城市居民的行为方式以及指导、影响、支配城市居民行为的规范、准则, 城市居民价值观念以及行为心理的总和。城市的制度文化, 指城市的各种用于约束市民行为规范的管理体制和服务于城市市民的政策和体制。城市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家庭制度、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城市行为文化, 指即一切生活

2019【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1.2《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学案(含答案解析)

精品地理教辅资料 2019.5 第二节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 学习目标 1.理解城市化的含义,理解衡量城市化的指标,掌握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2.了解城市环境问题的表现,理解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3.理解城市环境问题的治理对策。4.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城市的发展规律,从而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一、城市化与城市化进程 1.城市化 (1)概念:指人口向城市聚集和①____________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衡量指标: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 (1)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有差异 a.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发展水平高,与城市经济发展③__________。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④______,发展水平⑤______,与经济发展程度 ⑥____________。 (2)不同国家所处的城市化阶段也不尽相同 a.发达国家城市化阶段相对完整 城市化→⑦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 b.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但是形成了低质量的城市化。 c.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后期阶段。 二、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1.城市环境要素 a.自然要素:大气、土地、生物、园林绿地及水体等。 b.⑩____________:房屋建筑、交通设施、工业设施、文化设施、城市垃圾等。 2.城市环境问题 (1)自然环境问题 a.城市环境⑪________:⑫________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⑬______污染、电磁波污染、⑭______________污染。 b.生态失衡。 (2)社会环境问题 a.城市交通⑮________。 b.居住条件差。 c.⑯________困难。 d.社会秩序混乱。 3.成因:⑰__________、⑱__________以及不合理的社会生活方式是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诱因。 三、城市环境问题的治理对策 1.依据⑲____________,加强城市综合管理。 2.依靠⑳________________,完善城市环境设施。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一、城市化进程的分析 1.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

新教材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讲义:第二章第二节城镇化

第二节城镇化 一、城镇化的意义 1.城镇化的概念城镇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也称“城市化”。 2.城镇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1)城镇人口增加。 (2)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 (3)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3.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最重要指标是城镇人口占 总人口的比例。 4.城镇化的意义 (1)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关系 ①城镇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社会的进步。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②城镇化和区域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2)城镇化的意义 ①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③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④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1.世界城镇化进程

(1)18 世纪中叶之前:世界城镇化水平极低。 (2)18 世纪中叶至20 世纪初:世界城镇化开始加快发展。 (3)20 世纪以来: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迅速上升。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特点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城镇环境质量下降城镇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 2.城镇社会问题突出许多城镇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失业率高、贫困等社会问题。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公共服务等方 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在城市管理中: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类空间信息的储存、分析和处理功能,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可为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搭建信息平台,提供便利。 2.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大的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 1.推动城镇化的动力——推力和拉力 从人口迁移来看,推动城镇化的动力来源于推力和拉力。推力是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 村的因素,拉力是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镇的因素。如下图所示:

城市形象定义、作用、做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进人黄金发展期,旅游直线升温。一座城市的旅游业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也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城市旅游的发展依赖于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提升。青岛市是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核心城市,旅游资源丰富,设施齐全。本文以青岛为研究对象,在揭示青岛城市旅游与形象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探讨青岛的城市形象提升策略,这对青岛旅游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城市形象定义 城市形象是公众对城市的主观印象,通过大众传媒、个人经历、人际传播、记忆以及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 城市形象是能够刺激人们思想感情活动的城市形态和特征,是城市内部与外部公众对城市内在实力、外显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具体感知、总体看法和综合评价。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塑造与保持和谐的城市形象是全国各地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形象的构建和传播不仅对城市的经济、文化产生影响,还关系到城市整合各种资源的能力,对城市整体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薛敏芝,2002) 城市形象是构成城市的所有因素的综合外显,是公众对由这些因素所形成的城市现状与发展趁势的印象与评价。概念强调:城市形象既指构成城市的所有因素的综合外显,又指公众对城市的看法与评价,以及这种看法与评价如何影响城市的发展;公众对城市的现状作出评价的同时,也对其发展趋势作出评价。 城市形象是城市内外部公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在大脑中形成的对城市各要素的综合感知与评价。作为人与环境之间双向互动的产物,城市形象与城市的产生、发展可谓如影相随但城市形象的理论研究,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在环境认知研究者们的关注下发展起来。人类城市的形态万千,要素多元,人们感知城市的途径和结果不一,使得人们对城市形象的内涵和理解众说纷纭,见仁见智。而基于不同的概念原点所展开的相关理论研究,也因此色彩纷呈,摇曳多姿。本论文基于城市形象发生的角度,梳理了城市形象的内涵、功能、相关理论观点及其研究动向。 城市形象是指城市以其自然的地理环境、四季气候、建筑物的景观、商业贸易水平等公共享有物的历史文化传统、政府建设模式以及市民的生活习俗、行为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 中心地理论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学习目标 思维导图 1.明确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掌握其分布特征。 3.了解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并理解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状况在城市功能分区形成中的重要 性。 4.了解中心地的概念,掌握其数量与城镇规模的关 系,并理解中心地理论。 第1课时 城市区位分析 中心地理论 知识点一 城市区位分析[学生用书P 27] 一、城市概述 1.概念: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2.特点⎩⎪⎨⎪ ⎧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 [温馨提示]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城市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起 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城市区位分析 1.区位的含义: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 含义 特点 理想区位 自然地理区位 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 对城市的影响相对稳定 临近河流、湖泊、海洋的地方,水源条件较好的山

理事物的空间关系 前平原,荒漠地区的绿洲;干流与支流汇合处,大河入海处,优良的海港 和河港附近 经济地理区位 指城市与周围经济事物 (如铁路、公路、港口、 城市、工矿企业、商品农 业基地等)的空间关系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通 运输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空 间格局的变化而改变 邻近矿产资源地形成工矿 城市;邻近港口或边境形 成口岸城市;邻近铁路, 尤其是交会处形成铁路枢 纽城市 1.《管子·乘马》中有言:“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这说明了古代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条件是怎样的? 提示: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适宜。 2.上海市能够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核心城市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提示: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地理位置优越,有非常便捷的海陆交通运输;工业基础雄厚,周围有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经济腹地广阔;劳动力充足,且素质较高;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等。 3.城镇空间布局特点 材料一世界上第一批城市诞生在大河冲积平原,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的汇合处或大河入海处,如重庆市位于嘉陵江和长江汇合处,武汉位于汉江和长江的汇合处。世界上大多数城市位于平原地区,而巴西的许多城市却位于巴西高原上,亚马孙平原城市稀少。在我国新疆,城市大多分布在绿洲地区。 (1)结合材料探究: ①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自然地理因素主要有哪些? ②世界第一批城市为什么诞生在大河冲积平原? ③巴西城市为何大多位于巴西高原上?山区城市分布有何特点? 提示:①地形、河流、气候、水源等。 ②这些地区有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农业发达;有便利的水运。 ③在热带地区,平原低地过于湿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山区城市一般沿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材料二矿业城市多分布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如我国的大庆。交通城市分布在主要交通线上,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邻近港口或边境,利于形成口岸城市。 (2)结合材料探究: ①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经济地理因素主要有哪些?

解读城市形象

解读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是城市重要的无形资产,体现着城市的价值。提升城市形象,首先要基于城市形象定位,制定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战略;进行城市形象设计,加强市容环境建设。同时通过城市的品牌产品、通过城市的企业形象来经营城市的品牌形象;还要提升市民素养,抓好城市的“窗口”建设,提升城市的行为形象和服务形象。 标签:城市形象;市容环境;城市品牌;市民素质 城市形象是指人们从不同层面对城市的印象和体验,城市形象包括物化的硬件系统,也包括非物化的软件系统。城市形象也分层次,外层为城市形体形象,包括城市的景观艺术形象和环境形象;内层为城市的行为形象和精神形象,主要指城市企业形象、服务形象和市民精神、城市精神。那么提升城市形象我们需要从各个层面来做加法和减法题。 1 基于城市形象定位,制定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战略 城市形象定位是一种城市公关战略,它体现了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形象定势。比如,深圳是中国开放城市——经济政策的试验区;南京是文明古都——长江沿岸重要的中心城市;上海的形象定位是:中国著名城市——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城市发展要着重于城市个性,追求差异化优势,差异就是城市的特色、区别、个性和品位,就是城市的吸引力和能量,是经济效益。一座城市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这一风格又可以称为城市的“个性”,城市“个性”源于历史特色、传统特色、地域特色和现代的城市功能、现代社会需求及在城市群结构中的地位(张鸿雁,1995)。 因此,政府在塑造城市形象、进行城市规划时要充分体现城市的风格和个性,突出特色,发掘和继承城市文脉,把握城市内在品质的个性所在。 2 进行城市形象设计,加强市容环境建设 城市形象设计,即CI也叫CIS,是City Identity System的缩写,包括城市形象理念系统、行为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CI战略通过全方位的标准化、制度化、形象化和策略化,来形成一种无形的巨大的精神因素,即城市精神共同体、城市价值观和城市文化,有助于提高城市竞争力。 由于城市形象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在城市形象的塑造中,首先应该根据城市的性质、区位、发展历史、自然条件、体制等有形和无形资源,对城市形象进行设计,这是塑造城市品牌形象的基础(江曼琦,2002)。其中,城市的市容环境是在城市长期发展过程中,由城市中各类建筑物的形象与布局、各种基础设施、文化景观、自然景观以及社会秩序与市民精神风貌所组成的一种城市可视范围内的整体形象。一个好的市容环境可以为城市经济发展拓展资本空间,因此,在城市

城市规划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含义目的范围内容 1)规划理论: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阶段或一个分支,是城市规划深化具体化。 2)建筑论:是对空间、秩序的创造,基本是一个建筑问题,是大规模的建筑设计或者是建筑学的扩展。 3)全过程论:贯穿于城市建设全过程,是解决经济、社会和物质形式问题的手段。 4)形式环境论:从三维角度对城市形体环境的设计对公共环境的设计。 5)管理论:是政府职能的一部分,是运用法律手段对城市的综合控制。 城市设计:是以城镇发展和建设中的空间组织的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城市设计的目的:为了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改进人的生活质量。给人带来可能的,最大的便利于舒适,给人以美的享受。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的比较 A:目的 城规:对城市发展进行宏观控制。 城设:促进城市环境变化,提高环境质量 建设:为修建活动服务 B:工作对象 城规:以二维为主、社会、经济和形体环境相结合具有计划性 城设:以二维形体环境为研究对象及整体形象的把握。具有设计性 建设:建筑物内外部空间。外部环境 C:成果 城规:战略性的政策、法规、规划方案以文字为主,实现动态控制。 城设:战术性的政策、计划、方案、导则,实际动态,控制+引导。 建设:修建设计文件以图纸为主,指导具体施工。 D:实施时间 城规:体现为发展过程 城设:体现为建设过程,时间跨度较大 建设:在确定时间内 E:委托人 城规:政府机构 城设:政府机构,开发企业,多种委托人 建设:开发企业,业主,建造主 F:参与者 城规:规划师,政府官员,社会和经济学家 城设:城市规划师,政府官员,开发商,建筑师 建设:建筑师,使用者 城市设计与其他要素的相关性 (1)政治要素 (2)文化要素 (3)法律、法规、要素 (4)自然生态要素 城市设计的层次 a:整体城市设计(1)确定城市空间形态结构(2)建构城市景观体系(3)布置城市公共活动空间(4)设计城市竖向轮廓b:重点片区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的工作特点:(1)城市设计的综合性(2)城市设计的持续性(3)城市设计的地域性(4)城市设计的控制性 C:城市重点地段设计1街道空间2城市广场3城市滨水空间4重要节点地块 第二章特征和思考 一、城市设计的特征: 1、以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核心 突出以人为核心,为人提供良好舒适的空间和场所。 人的各类活动的需求 人对美观的需求 人对环境气氛的气氛需求 人对空间的需求 2、为应用性的多学科综合领域城市规划建筑学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环境心理学城市管理学 3、有时间空间概念 4、有鲜明的地方感 5、政策性较强制定政策建设管理 二、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

旅游地理学资料整理

旅游地理学的名词解释: 1.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 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2.旅游者:任何一个离开其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旅行,在访问地停留24小时以上的人。 3.旅游行为: 4.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 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5.旅游流:又称旅游客流。指旅游者借助交通工具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移动形成的客流。 由旅游者、旅游节点(旅游地和客源地)和运输方式三要素构成。 6.特尔非法:用书面形式广泛征询专家意见以预测某项专题或某个项目未来发展的方法, 又称专家调查法。 7.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 的的人工创造物。旅游资源可以是有具体形态的物质实体,也可以是不具有具体物质形态的文化因素。 8.旅游地:一定地理空间商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它条 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 9.旅游地生命周期:关于旅游生命周期理论有众多的描述,其中最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是 加拿大地理学家巴特勒在80年代提出的。他把旅游地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退阶段或复苏阶段。 10.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 合。即旅游目的地向游客提供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总和。 11.旅游商品:供给者为满足旅游者需求以出卖交换为目的而提供的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 有形和无形服务(无形商品)的总和。如旅游景观,旅游服务,旅游线路,旅游故居,旅游设施,旅游交通等都称作旅游产品是不对的,不科学的。应称其为旅游商品。12.城市游憩商业区(RBD):就是为季节性涌入城市的游客的需要,城市内集中布置饭店、 娱乐业、新奇物和礼品商店的街区。 13.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有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 闲娱乐产业。 14.城市旅游形象:指城市旅游者在游览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硬件)的观赏 和市民素质、民俗民风、服务态度等(软件)的体验所产生的城市总体印象。城市旅游形象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反映的是整个城市作为旅游产品的特色和综合质量等级。15.旅游环境容量:又称旅游生态容量(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tourism)。指对一个旅 游点或旅游区环境不产生永久性破坏的前提下,其环境空间所能接纳的旅游者数量。16.旅游区划:按照旅游的某一些方面的统一性(相似性)与差异性来探讨旅游或旅游的某 些方面的特征及开发利用和发展旅游业等重大问题进行自上而下的区域划分或自下而上的区域合并。 17.旅游区:一般所指的旅游区,是综合性的旅游区,即指含有若干共性特征的旅游景点与 旅游接待设施组成的地域综合体,它不仅包括旅游资源,也含有为旅游者是想旅游目的而不可缺少的各种基础设施。 18.旅游规划: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部署过程。旅游 规划经相关政府审批后,是该区各类部门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法律依据。旅游规划要求从系统全局和整体出发,着眼于旅游规划对象的综合整体优化,正确处理旅游系统的复杂结构,从发展和立体的视角来考虑和处理问题。因此,旅游规划必然要站在高屋建瓴的角度统筹全局,为旅游实现提供指导性的方针。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城市形象宣传片英译研究--以武汉市形象宣传片《大城崛起》为例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城市形象宣传片英译研究--以武汉市形象宣 传片《大城崛起》为例 黄书君 【摘要】Chinese city promotional videos are presented on Western mainstream media successively in recent years .Higher quality translation of city promotional videos will contribute to building positive city images and spreading the city spirits .Based on Wuhan city promotional video The Rise of a Great City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make a tentative study on its translation withi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eco‐transla‐ tology ,appreciating and analyzing its translation from three 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 ,which includes the dimension of language ,the dimension of culture and the dimension of communication .It is helpful to ex‐plore the new perspective of the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urban image ,and further demonstrate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eco‐translatology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形象宣传片陆续在西方主流媒体播出。提高城市形象宣传片的翻译质量,对建立城市形象、传播城市内涵起着重要作用。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对武汉市城市形象宣传片《大城崛起》进行翻译批评和赏析,有助于开拓城市形象宣传片英译研究的新视角,同时也进一步论证生态翻译学理论的适用范围。 【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39)003

城市文化形成的原因

城市文化形成的原因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城市文化,就因她的独特性,使万千城市各自独领风骚。店铺在此整理了城市文化形成的原因的资料,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城市文化形成的原因介绍 马琳诺斯基在他的《文化论》里曾经把文化划分为物质设备、精神文化、语言、社会组织四个大的方面,当然这是为了研究的需要,实际上文化是一个密切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单从任何一个角度去看都不足以真正理解文化的本质和内涵。 引申一下,为了研究城市文化的方便,根据城市的独特物质性,按照城市文化所包含的子系统,中国传统的城市文化可以分为六个主要的方面:一是意识文化,主要包括宗教、哲学、思想、法律、科学、教育、等人类精神和意识的东西。二是商业文化,即存在于城市各种经济活动的文化,如城市中独有的酒馆茶楼、名老字号、店铺装饰、广告招幌以及商业道德、行业行规等。三是社会文化,居住在城市里的不同民族、种族、族群、家族以及不同阶级阶层的家庭伦理、社会道德、法律关系、尊卑贵贱的等级关系都属于社会文化。四是制度文化,主要指城市的行政管理制度,制度有地域之别,亦有时代之分。五是形态文化,即生态地理文化,主要指城市的外在形态,如城墙、街巷布局、民居群落、建筑形式、建设园林、名胜古迹等,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这是区别不同城市文化特点的重要标志,形成城市突出而鲜明的可意象性。六是市井文化,即存在与城市的街巷、阁里、市肆中的各种民俗文化及其在器物上的表现,如城市所独有的城隍、祀典、风俗以及流行于市井的口头文学、戏曲等非物质文化形态。当然以上六个方面在实际的考察中可能会有重复的地方,这也恰恰说明了城市文化的整体性和复杂性。 宏观来看,可以把城市文化抽象概括为城市集体生活经验的累积。 长期以来,我们的城市文化学者对城市的精神文化的东西研究的比较多。国内不少城市史的研究学者对城市的社会制度、价值取向、

城市风貌特色构成体系及要素研究

城市风貌特色构成体系及要素研究 摘要:城市风貌特色是城市在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由各种自然地理环境、社会与经济因素及居民的生活方式积淀而形成的城市既成环境的文化特征。本文主要研究城市风貌构成体系及要素,对风貌特色规划进行有效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城市风貌特色;地域性; 随着全球化的演进与发展,城市风貌正在逐渐趋同。现阶段,在建筑与规划领域,国内正在大规模的进行城市风貌规划设计,那么如何体现城市的个性,在城市规划中,风貌特色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 1城市风貌特色概念界定 城市风貌特色主要是指一座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由历史积淀、自然条件、空间形态、文化活动和社区生活等共同构成的、在人的感知层面上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形态表征。一个有风貌特色的城市,具有在认知上的清晰度,能增进来访者对该城市认知的理解力,产生对该城市的期待感、好奇感、兴奋感、认同感和迷恋感,因而使该城市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2城市风貌特色构成及要素研究 城市风貌特色的研究体系构成为宏观视角的整体空间构架、中观视角的特色景观组织、建筑风貌及公共空间,微观视角的特色风貌街区。 2.1宏观——城市总体空间格局 城市总体空间格局可以看作是城市物质空间构成的集中体现,是城市发展到特定阶段,反映城市特定社会文化背景,表现城市风貌特色的构成物质空间形态间的总体反应。 1.空间格局的典型模式 (1)中心集结型 中心集结格局是城市建设发展中最早存在的布局形式,深刻反应了社会的向心取向和人类基本的心理需求。它通常将市民共同举行活动的公共场所(包括市政厅、教堂、供人流集散的广场等)置于中心,并通过体量或尺度上的处理使其成为城市的视觉与心理中心。 (2)条带延伸型 条带延伸型格局通常会沿着主要道路走向,串接布置建筑、绿化、道路广场

文化地理背景下的城市形象建构

文化地理背景下的城市形象建构 城市是人类社会一种特殊的空间形态,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在城市中,人们与自然、人们与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文化交流是城市形象建构的重要因素。文化地理背景下的城市形象建构,既涉及到城市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也涉及到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文化地理背景下的城市形象建构。 一、自然环境 城市的自然环境对于城市形象建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位于海滨的城 市常常给人一种开放、多元、自由的感觉,让人们联想到无垠的海洋和浩渺的未来。而山水相依的城市则给人一种静谧、秀丽的感觉,使人们联想到山青水秀、人文荟萃的风光。自然环境所带来的美丽风景和生态环境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历史文化 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城市形象建构的重要依托。历史建筑、文物古迹等历史遗存 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象征。比如,位于中国的北京,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积淀,紫禁城、天坛、长城等古迹都成为了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体现了北京作为中国古都的地位和文化魅力。城市的节庆活动、当地特色美食、民俗习惯等也是城市形象建构的一部分,能够展示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三、社会背景 城市的社会背景也会影响城市形象的建构。不同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程度、 社会风貌会给城市带来不同的形象。比如,发达国家的城市常常被视为先进、国际化、高科技的代表,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则更多地被认为是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地方。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也会影响城市形象的建构,如法国巴黎被称为浪漫之都,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巴黎人的浪漫生活方式和艺术氛围。

四、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是城市形象建构的重要环节。城市作为文化的传播中心和交流枢纽, 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城市中相互融合、交流,形成了多元文化的城市形象。比如,纽约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吸引了来自全球各个角落的人们,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互动造就了纽约独特的多元文化氛围,使其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包容性的城市。 总结而言,文化地理背景下的城市形象建构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自 然环境、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以及文化交流都对城市形象产生着重要影响。一个城市的形象往往是复杂而多元的,需要在不同层面上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分析。只有真正了解城市的地理、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城市形象的建构过程,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形象塑造做出贡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