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总体介绍

粤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总体介绍
粤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总体介绍

粤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总体介绍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朱光明/李文郁

摘自:《蚌埠教育网》

一、教材编写指导思想

1.以国家课程改革有关文件为依据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等文件为依据,充分体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有关要求。

2.教材要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

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高中校际差异和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注意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合理延伸或拓展课程内容;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3.注意内容的科学性、通用性和前瞻性

教材内容力图科学、客观、准确,语言表达要严谨且通俗易懂;选择具有广泛适用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和蕴含着信息技术的基本思想方法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适当选择能反映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内容,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及其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激发学生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4.注意贴近生活,渗透人文精神,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让信息技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顺利开展;要注意展现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技术应用中蕴藏的人文精神,并有意识地设计人文、社会教育主题,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过程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不断内化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伦理道德观念与法律法规意识,逐步养成负责、健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5.注重“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流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表达、交流、协作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并设置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应用的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形成交流与评价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能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6.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

二、教材主要特点

1.贯穿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根据问题进行需求分析,然后规划设计与实现,最后评价并修改完善。

如:电子报刊的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开发、网站的制作、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等蕴含了系统工程开发的思想方法。

2.教学设计理念先进、过程设计合理,充分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过程。

教育部对本套教材的审查意见(部分):

学习过程设计合理,恰当安排“任务”、“交流”、“探究”等多种认知活动,充分贯彻以学习者为主体的精神,有利于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和活动方式建构新知识,习得有关技能。探究部分提供多种活动主题供选择,且允许学生“自拟题目”,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适应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多样化发展需求。

全书比较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适时、合理地穿插了有关社会、道德、伦理问题的交流和讨论,有利于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形成辨证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使用习惯。理解并内化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

评价适度、合理,每章后的“本章学习评价”能发挥“成长记录”的作用。语言表述符合高中学生认知水平。

3.具有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如教科书、教师用书、教学光盘(每个模块至少有1张光盘)、资源网站等。

三、教材具体介绍

1.教材体系结构的构建

以“认知?技术?社会”三位一体的基本理念来构建教材的体系结构。教材突破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学科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生已有经验,并考虑各个模块的内容、目标及其特点,以及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构建教材的体系结构。如:

《信息技术基础》的体系结构:把4个主题内容,按照认知、技术、社会三者的规律及关系重新编排,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按照“信息的获取与评价----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的逻辑线索呈现学习内容。

《算法与程序设计》的体系结构:按照高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算法和程序设计为主线,对3个主题的具体内容重新编排,紧紧围绕用算法和程序设计求解问题的过程,交叉介绍算法、程序设计语言和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教学难点按螺旋式逐步呈现。

《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体系结构:以软件开发的思想方法为主线,围绕需求分析、规划设计、素材采集加工、作品集成、测试、修改、发布和评价这一过程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开发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多媒体技术应用》教材目录: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过程:

第一章认识多媒体技术需求分析

第二章多媒体作品的规划与设计规划设计

第三章多媒体信息的类型及其特征素材的采集加工

第四章图形图像的采集与加工作品的集成

第五章声音、动画、视频的采集与加工测试

第六章多媒体作品的集成发布

第七章多媒体作品的发布和评价评价

第八章虚拟现实与流媒体技术初步

《网络技术应用》的体系结构: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本模块的特点组织教材内容。以“组网、用网、建网站”为主线逐层展开,每章围绕着一定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了解和掌握网络技术知识。

《数据管理技术》的体系结构: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实践到理论的认知规律,并结合数据管理技术的特点,以软件开发应用的思想方法为主线,按照“分析问题----建立数据库----使用数据库----开发应用数据库系统”的线索组织教学内容。

《人工智能初步》的体系结构: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本模块的特点组织教材内容。以符号主义的思想方法为主,渗透行为主义和连接主义思想方法。

教材体系结构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与衔接。本套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与衔接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必修模块内容与初中内容的衔接:高中起点基于《纲要》。

二是各个模块内部内容之间的联系:本套教材各个模块自成体系。

三是必修与各选修模块间的联系与衔接:选修模块是必修模块广度和深度的延伸。

2.教材内容的选择

以“技术?人文?生活”三位一体的基本理念来选择教材的内容。在教学范例的选择上,注意范例的人文性和生活性,以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提高学习效率,并实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如:

《信息技术基础》选择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事例,如爱护野生动物、设计旅行计划、文明班评优活动、我的家乡、书报刊管理、计算机文件管理、校本课程管理、网络使用道德规范等,让学生倍感亲切。

《算法与程序设计》注意选择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实例作为例子,如学科(数、理、化、生等)问题、《红楼梦》的研究、研究性学习成果管理、袁隆平的超级水稻研究、工厂生产管理等。

《多媒体技术应用》选取了与学生学习、生活贴近的主题“快乐的校园”和“社区环境保护”来制作多媒体作品,使学生从进行需求分析到最后评价作品都能紧密结合现实生活来进行。

《网络技术应用》在建设主题网站时,选择“虎门销烟启思录”作为网站建设的范例。“虎门销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能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并配合当前中学进行的禁毒教育,学生在合作学习网站建设技术与方法的同时,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因此学习和教育效果显著。

《数据管理技术》选取“中小学信息技术大赛管理系统”作为课程学习的案例,以“校运会资料管理系统”作为综合活动的内容,使得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据库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

《人工智能初步》把指纹识别作为模式识别的案例,把证明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作为与/或图知识表示的案例,把《动物识别系统》作为专家系统的演示案例,把重排九宫问题作为问题求解的案例,把井字棋问题作为求解博弈问题的案例等,使教学易于进行。

3.教材弹性的设置

教材充分考虑校际差异和学生起点水平与个性差异,教学内容的形式和要求多层次、多样化,供不同学校和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自主选择学习。

例如,在学习“认识信息资源管理”的活动中,教材提供了5个活动项目(并且鼓励学生自拟活动及项目),而且这些活动项目要求的条件不同,学生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从中选择一个或几个合适的项目开展活动。

再如,在建设学生自己的主题网站活动中,教材没有限定制作的主题,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主题,对于网站建设的制作水平没有作统一要求,而是提供一个评价的基

本框架,可随学校情况及学生的能力水平、努力程度而定,使教材具有开放性。

再如,《多媒体技术应用》中考虑了学生的情况及不同地区的教学条件,提供了具有普遍性的、可选择的内容,便于教师和学生选用。如图形图像的采集提供了5种常用的方法,声音的采集提供了4种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教学条件选择其中某种方法让学生进行实践,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对采集方法的掌握情况,选择自己想掌握的方法进行学习。

此外,教材还设有拓展栏目,内容包括知识的拓展和活动的拓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4.教材呈现方式的设计

本教材的呈现方式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以发挥教材对教学和学习活动的引导和组织作用。教材呈现主要方式:知识体系+实践活动。具体方式有:

(1)知识引领,活动跟进。内容如:多媒体作品的制作、网站的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等。

(2)活动引领,知识跟进。内容如:信息资源管理、网络的组建与运行、因特网的接入、管理与应用、人工智能中的知识表示等。

什么情况下用“知识引领,活动跟进”,什么情况下用“活动引领,知识跟进”?选择的原则是根据教材具体内容特点和教学效率进行考虑。如《网络技术应用》中,网站的开发用了第一种方式,网络技术基础和因特网应用用了第二种方式。

(3)综合主题活动方式。如:设计一个旅行计划、世界文化遗产之旅、心算练习程序设计、“跨时空的因特网服务”专项调查、“校运会资料管理系统”的开发、“植物分类专家系统”的建造等。

教材体例:

(1)章首页:呈现学习本章的意义、作用;本章学习目标;本章学习内容。

(2)正文:情景引入,以“知识体系+实践活动”方式呈现学习内容及过程。设置如下一些活动栏目:任务、交流、实践、探究、评价、练习、拓展等。

(3)旁注:表示解释、提示、建议。

(4)总结评价:设有“本章扼要回顾”和“本章学习评价”。

5.评价、练习等方面的设计

教材非常重视评价活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作用。评价方式有: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点评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本章扼要回顾”和“本章学习评价”。教材各

章节配置具有一定巩固和评价功能的练习题。

6.教学资源的开发

(1)教科书:真正面向学生的用书,书中还提供了许多参考网站供学生查找资料。

(2)教师用书:内容包括教科书编写说明、教材分析、教学建议、练习题参考答案或提示、教学参考资料及参考教案等。

(3)教学光盘:光盘中除了本教材编写组制作的成品外,还有许多素材和体现制作过程的半成品,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4)资源网站: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124295970.html,或http//202.116.224.48

四、教材使用建议

1.教材是课程标准的体现,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资源,高质量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2.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善于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从学科课程标准出发----学习理解课标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深入了解学生

从具体教学情境出发----符合本地学生经验

从实际教学资源出发----实施有效可行

教材中的案例可能会受到时效性、地域性的影响,教师使用时可以进行改造,但例子中的思想方法可以举一反三,长期生效。

3.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构建一种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课程生态系统,形成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

五、教学建议

1.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学校和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营造好学习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一方面,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物质条件,大到校园的整体规划,小到图书馆、机房和教室的建设,都要考虑到信息环境的营造;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

其次,要营造好学生课堂学习的小环境,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在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陶冶心情,形成健康人格;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调控,有计划地让每个学生亲历与体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以及方案实施等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鼓励学生在过程中积极思维、大胆想像、勇于创新。

2.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首先,可以学习、借鉴其他科目的成功经验,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验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其次,可以吸收国内外信息技术教学的成功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譬如,“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因此,要正确认识任务驱动中“任务”的特定含义,使用中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避免滥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

3.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

通过问题解决进行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一方面,通过问题解决活动学习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甚至可以间接或直接地参与到社会生产、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活动中去。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尽量将信息技术课安排在计算机房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场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教师不仅要结合实际,为学生安排可以在课堂上完成的任务,也要注意把一些“课外”的实际问题交给学生去处理,如机房的建设与管理、校园网的建设与管理、学习资源的建设等。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要合理安排教学,让学生亲身经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与确立主题,分析需求并规划、设计内容,根据需要与创意获取并加工信息,准确表达意图或主题思想;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的各环节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需要注意的是,用于问题解决的综合性项目不宜过多,且大小要与学习的阶段性进展相适应;组织形式也要灵活多样,要合理安排好个人学习、小组合作、班级交流等活动形式;要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分解项目任务,再落实到个人、小组,达到既使学生体验完整过程又减轻每个学生学习强度的目的;前后项目的设计中,不要出现对问题解决环节和具体方法的简单重复,以免造成学生学习时间的不合理分配乃至浪费。

4.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

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分化很快,再加上起点水平参差不齐,会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学习水平,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灵活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路的迸发,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补课的方法为其奠定必要的基础,消除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也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少数冒尖的学生,给予专门辅导,使其吃饱吃好,早日成才。

5.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从当前看,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周期短,光靠学校的有限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从未来看,信息技术不仅是学习的对象,更是信息时代公民进行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和环境。因此,培养高中学生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既是当前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信息时代公民的需要。

教师应在认识信息技术基本特征、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具有广泛迁移意义的知识和方法,使其在有效迁移发生的基础上适应技术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和归纳不同工具平台的使用方法、不同问题解决过程的共通之处,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通过合理的探索,发展完成对新工具和新任务的适应,从而达到利用有效迁移的发生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给出任务之后,通过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分析任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应用需求与发展变化相联结,主动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譬如,每一类新的工具都是为解决某些特定问题而设计的,而这类工具的新版本或更新换代产品,都是为满足新的需求或提供更有效的方法而设计的。要引导学生在具体工具的使用中认识其优点、发现其不足并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改进建议,养成主动地适应发展变化的习惯。

六、教学设施要求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配备Windows98/2000以上的计算机),具备校园网,能够接入Internet 或安装虚拟Internet系统。

高中信息技术_信息技术全套教案_粤教版必修1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教师:雷萍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与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就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得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得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就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得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 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得习惯与自主学习得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得获取者就是刚刚升入高中得学生,按照人得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得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得认识,可以让她们从大量存在得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她们应该获得得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得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得各种信息,感受信息得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得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与学习得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得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得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得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得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就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您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瞧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得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得信息。 ……师:同学们举得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得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得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得身体内部得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就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得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得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得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得特性,也就有相同得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得信息,找出它们共同得特性。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粤教版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粤教版 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一章节,内容涉及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特点;信息社会及其特点;信息处理的概念及特点;信息技术的概念及组成。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因此,教师只是泛泛而谈,学生肯定不感兴趣,所以,针对此特点,进行分组讨论的方式,利用这种方法使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和发现自己身边有关信息方面的问题,通过教师设置讨论题目,使教学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二、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再者,现在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学生对信息方面的认识并不是一概不知,只不过是没有经过系统的整理。 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信息技术”这两个事

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设计思想 设计思想:将教学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再创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既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又能培养他们用客观、辩证的方法判别事物的能力,同时也更利于教师掌握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调节改进教学策略。 四、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能够掌握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概念、应用和影响明确信息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明确信息技术对自己和社会发展起到的巨大作用。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讨论,学生能够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通过讨论,学生能够理解信息、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讨论过程中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了解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形式,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紧迫感,激发学习欲望;通过学习,努力提高鉴别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和水平,更有效的利用信息;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 感受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教案 粤教版选修4

感受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数据管理技术(选修四) 2.年级:高中二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广东教育出版社 4.学时数:一课时 非上机时间10 分钟,上机操作时间15 分钟,其他活动(如:阅读、讨论、评价、展示、小结等)大约用20 分钟。 5. 设计组成员资料: 姓名性别通信地址QQ号码电子邮箱 王健男株洲北师大附校495931434 Janssen0313@https://www.360docs.net/doc/124295970.html, 张喜女株洲县第一中学405384475 Zhangxi086@https://www.360docs.net/doc/124295970.html, 易李平女醴陵市第一中学529024569 llyzylp@https://www.360docs.net/doc/124295970.html, 汪博男醴陵市第四中学10266775 Wangbo830309@https://www.360docs.net/doc/124295970.html,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数据管理技术及数据库的概念。 2、知道利用数据管理技术能达到什么样的管理效果。 3、实例分析、实践操作感受并理解数据管理技术。 4、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的兴趣。 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数据管理技术》课的开篇,是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的基础上对数据管理知识的进一步认识、拓展与加深。共有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体验数据管理技术,二是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这节课既要学生了解认识数据库,又要学生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一些概念,并且激发学生对数据管理技术的兴趣,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认识掌握数据、数据库、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概念,体验并认识数据管理技术对人类社会影响,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管理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学生分析: 数据管理技术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在《信息技术基础》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对数据库的一些基础知识都有初步的了解,而且有些同学在上 Internet 网的时候上过类似数据库的网站,或者接触过 Access 数据库,但又比较陌生是因为只见过没有真正去认识,认真的用过、理解过。 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因为数据管理技术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的一门课,因此针对学生对象的分析,运用“任务驱动”,“情感引导”,“分层探究”,“分组协作”的教学模式,来达到教学效果的实现。 2.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激趣导入新课讲授探究、讨论案例分析

最新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教学内容

最新初中信息技术教 案(全套)

课时二十八第二节精彩的多媒体世界(一) 教学Array目标 1.体 验多 媒体 作品 的表 现魅 力, 激发 学生 学习 和创 作多 媒体 作品 的兴 趣。 2.了 解多

媒体作品的构成元素和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工具。 3.通过赏析多媒体作品,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多媒体制作工具。 教学重点赏析多媒体作品。 教学难点了解多媒体作品的构成元素和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工具。 教学方法分析 采用情境启发、自主探究、协商合作的方式组织教学。 教学准备 多媒体作品。多媒体制作工具PowerPoint、Flash、Ahthorware、Visual B asic。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的魅力所在.让我们再次去感悟吧。 投影:多媒体作品再别康桥 教师:大家有没有感觉到两次欣赏有区别?分享 你的收获与感受。 学生热烈讨论并回答问题。 Flash 作品 《再 别康 桥》 第二环节赏析 作品,通过多 媒体作品《剪 纸艺术》强烈 的艺术美感再 次激发学生对 美的追求和学 习的欲望,并 了解熟悉构成 多媒体作品的 基本元素 教师:大家肯定都体验到了多媒体作品非凡的表 现魅力!多媒体作品一般包含文本、图像、声音、 动画和视频等元素,当然要比单纯的文字表达丰富 的多。同学们肯定还意犹未尽吧,接下来我们再来 欣赏《剪纸艺术》,大家要带着以下问题仔细欣 赏,并填写表格。 作品名 称 主要栏 目 包含元 素 交互操 作 总体印 象 注:多媒体作品一般包含文本、图像、声音、动 画和视频等元素。

学生欣赏多媒体作品《剪纸艺术》。学生展示完成的表格,老师协助完成。 作品名 称主要栏 目 包含元 素 交互操 作 总体印 象 剪纸艺 术 概述 溯源 种类 工具 步骤 欣赏文本 图像 声音 动画 通过超 级链接 实现页 面之间 的跳转 图文并 茂声画 俱佳 注:多媒体作品一般包含文本、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元素Power Point 作品《剪纸艺术》

粤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总体介绍

粤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总体介绍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朱光明/李文郁 摘自:《蚌埠教育网》 一、教材编写指导思想 1.以国家课程改革有关文件为依据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等文件为依据,充分体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有关要求。 2.教材要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 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高中校际差异和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注意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合理延伸或拓展课程内容;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3.注意内容的科学性、通用性和前瞻性 教材内容力图科学、客观、准确,语言表达要严谨且通俗易懂;选择具有广泛适用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和蕴含着信息技术的基本思想方法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适当选择能反映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内容,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及其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激发学生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4.注意贴近生活,渗透人文精神,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让信息技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顺利开展;要注意展现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技术应用中蕴藏的人文精神,并有意识地设计人文、社会教育主题,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过程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不断内化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伦理道德观念与法律法规意识,逐步养成负责、健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5.注重“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流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表达、交流、协作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并设置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应用的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形成交流与评价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能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期末复习题1汇总

1.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是(B ) A.知识、经济、能源 B.信息、能量、物质 C.工业、农业、轻工业 D.物质、材料、通信 2.下列不能称为信息的是( B ) A.报上刊登的广告 B.高一的《信息技术》教科书 C.电视中播放的刘翔打破世界纪录的新闻 D.半期考的各科成绩 3.收听电台广播,其主要的信息载体形式是(C ) A.文字 B.视频 C.声音 D.图像 4.下列关于信息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C ) A.“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说明了信息具有真伪性的特征 B.天气预报、情报等日常生活事件说明了信息具有时效性的特征 C.信息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 D.“盲人摸象”的故事说明了信息具有依附性的特征 5.盲人摸象体现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信息可以交流说明了信息具有(D) A.价值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性 D.共享性 6.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C) A.载体依附性 B.共享性 C.时效性 D必要性 7.交通信号灯能同时被行人接收,说明信息具有(B ) A.依附性 B.共享性 C.价值性 D.时效性 8.将几副相互无关联的图像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的加工后, 形成一副富有创意,有实际用途的图像,这体现了信息是(C) A.可以共享的 B.需依附一定载体的 C.可以增值的 D.具有实效性

例1.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与支柱是(A ) A.计算机技术 B.液压技术 C.通信技术 D.微电子技术 例2.通信技术主要是用于扩展人的(B )功能 A.处理信息 B.传递信息 C.收集信息 D.信息的控制与使用 例3.现在我们常常听人家说到IT行业各种各样的消息。那么这里所提到的“IT”指的是( B )。 A.信息 B.信息技术 C.通信技术 D.感测技术 例4.下列属于现代通信技术应用的是(B ) A.飞鸽传书 B.移动电话 C.烽火狼烟 D.动画制作 例5.下列选项中,体现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是(D)A.印刷术的发明 B.文字的使用 C.造纸术的发明 D.语言的使用 例6.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是(B ) A.语言的使用 B.印刷术的发明 C.文字的使用 D.电报、电话、广播的发明和普及 例7.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深入应用,将引领信息技术朝着( B )

粤教版 七年级下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章文字处理 第一节信息时代的文字处理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字处理方法的历史发展过程; 2.能列举日常生活中应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的若干实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从铅字排版到计算机排版的变化,初步领会模拟人工 工作过程、实现工作过程中需要的功能是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2.通过对不同文字处理软件使用界面及功能菜单的观察和分析, 逐步培养自学新软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文字处理是人们从古到今都存在的进行信息记载和传播 的需要,感受文字处理技术的每一次进步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2.感受现代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给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的 便利,产生学习和应用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的自觉愿望,增强学习和掌握计算机软件操作及其应用方法的信心。 教学重点: 1.体会文字处理是人们从古到今都存在的进行信息记载和传播 的需要,知道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其带来的变化;

2.让学生经历观察与发现的思维过程,探讨应用以往软件使用经 验学习、了解新软件的方法,逐步培养软件学习的迁移能力。 教学难点: 1.领会模拟人工工作过程以及实现其需要的功能是应用计算机 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工作思路; 2.初步从不同文字处理软件的观察、比较中发现它们的一些功能 异同点。 教学过程: 1、文字处理的变迁 古代蔡伦发明造纸术和毕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 举例子:印章、北京奥运的中国印 曾经广泛使用的?铅字排版?印刷。 举例子:铅球、核的防护、铅笔不是铅做的。 现代的?计算机排版?优点:整洁、干净、方便、环保、快速 2、计算机文字处理进入生活 名片、贺卡、信封、个人文集、纪念册、书报杂志 3、选择文字处理软件 简单:记事本、写字板 微软的公司的WORD、金山公司的WPS 教学评价: 本节着重在于对不同文字处理软件的操作、比较。因而,本节的教学评价着重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第三点和过程与方法目标。

高中信息技术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教学设计1 粤教版必修1

第三节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信息技术基础》(广东版)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始终渗透着如何鉴别与评价信息的问题,而信息的纷繁复杂也很容易扰乱人们的注意力。因而,学会准确地鉴别和评价信息,对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本节正是为了满足这种需要而设置的。 2、本节主要内容介绍 根据信息论的知识,信息价值判断可根据信息的特征考虑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趣味性、时效性及实用性等。但从教材结构及学生的认识特点出发,本节将对信息的价值判断归结为“真实”、“有用”,为此教材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的价值判断,即“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从信息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和“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从信息来源进行判断”强调的是要从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中确认权威、可信的信息源,从而鉴别信息的真实性;“从信息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强调的是对于不同的角色,他所需要获取的信息是不同的,只有满足自己需要的信息才是有价值的;“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强调的是不同的信息有不同的时效性,这是信息的真正价值之所在。 【学情分析】: 学生对从外界获得信息具备了简单、直观的判断能力,但是缺乏全面的理论支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信息鉴别的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能识别并抵不良信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案例掌握鉴别和评价信息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并能对信息进行正确、合理的分析与判断,形成信息安全、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很难通过一两节课的学习形成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 【教学手段】: 案例分析、问题驱动、合作探究。

粤教版 初中信息技术 第二册 第三节《网上收集信息》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第三节《网上收集信息》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在新课程标准下,借参加教育部举办的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活动 【学情分析】 随着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能熟练掌握上网的方法,学生口中网络的词汇也越来越多了。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大部分学生上网看看东西,搜索资料都应该不成问题。但是,还有部分学生可能一点都没接触过网络,不清楚在网上有什么可用的东西。同时,大部分的学生只是会上网,但真正的技巧还是相当缺乏的,保存网上信息也不太了解。因此,如何使全班学生都学有所得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有一些新的东西吸引学生,学生才会认真学习本课内容。 【教材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介绍了常见的浏览器有哪几种、如何启动IE浏览器、浏览网页的操作、如何收藏网址,也讲到资料的搜索包括“分类目录”检索法、“关键字”检索法,也教了如何缩小搜索范围与精确查询,本节的内容还包括如何保存网页、图片、网页中的部分信息及下载文件的方法。本节的内容是第一章《网络基础及其应用》的一节最基本的网络应用课,对学生日常生活有较大的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搜索引擎的使用、搜索技巧的灵活使用、保存网页信息的方法。 难点:使用搜索引擎快速查找信息。 3、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的启动及其操作界面; (2)掌握浏览网页的常规操作方法,利用收藏夹分类保存常用网址的方法; (3)掌握利用搜索引擎快速查找信息的方法; (4)掌握保存网页上各种信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保存资料,同学之间的交流与讨论等学习活动,掌握信息的搜索、存储的方法; (2)通过让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学生正确地评价、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收集并进行筛选信息的意识和习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高中信息技术_信息技术全套教案_粤教版必修1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教师:雷萍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 2.信息的价值性。

高中信息技术 《片头的集成》教学设计 粤教版选修2

《片头的集成》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模块:高中信息技术选修 2、年级:高中二年级 3、所有教材版本:广东教育出版社 4、所属章节:第六章第二节多媒体作品的集成中的中头的集成 5、学时数:45分钟(机房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AuthorWare的流程;认识Authorware几种图标的作用。 能够导入外部声音、动画;欣赏和体验用图标方式集成多媒体作品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经历作品片头的集成过程,理解Authorware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思想、基于图标和流程线的工作原理。 2、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本节课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多媒体技术应用》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常见作品片头的创作,让学生了解AuthorWare面向对象设计思想、基于图标和流程线的工作原理;了解AuthorWare界面、图标、窗口等的特点,掌握几种图标的应用。让学生体验制作简单的Authorware作品的过程与乐趣。 3、学情分析: 通过前期Authorware作品的展示,学生对用Authorware开发作品跃跃欲试,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AuthorWare这个软件有了初步的印象,但该软件相对于学生以前所学的所见即所得的软件而言,无论是界面还是设计思想独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讲解、练习与个别指导的力度,让学生理解Authorware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思想、基于图标和流程线的工作原理。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图标、数字电影图标、声音图标、等待图标的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Authorware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思想、基于图标和流程线的工作原理 5、教学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全套教案,粤教版必修1(完整资料)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篇一:高中信息技术_信息技术全套教案_粤教版必修1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教师:雷萍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 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粤教版

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的第一章节,内容涉及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特点;信息社会及其特点;信息处理的概念及特点;信息技术的概念及组成。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因此,教师只是泛泛而谈,学生肯定不感兴趣,所以,针对此特点,进行分组讨论的方式,利用这种方法使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和发现自己身边有关信息方面的问题,通过教师设置讨论题目,使教学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二、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再者,现在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学生对信息方面的认识并不是一概不知,只不过是没有经过系统的整理。 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信息技术”这两个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设计思想 设计思想:将教学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再创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既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又能培养他们用客观、辩证的方法判别事物的能力,同时也更利于教师掌握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调节改进教学策略。 四、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1)能够掌握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概念、应用和影响(2)明确信息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3)明确信息技术对自己和社会发展起到的巨大作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学生能够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2)通过讨论,学生能够理解信息、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的不可替代作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讨论过程中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了解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形式,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紧迫感,激发

2015七年级第二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粤教版)

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搞好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以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导,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知识要点》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活动,规范信息技术课,加强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等有关文件的精神,依据广东省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需要,全面提升我省中小学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结合我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发展的需求,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教学的先进经验,由广东省教育学会编制,全名为《广东省初级中学课本——信息技术(第一册下)》。 本教材整体上体现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贯穿中小学学生必须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方法和相关能力要求,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学习、研究性学习以及其他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整合。每一课的主题学习的基本框架为: 活动建议: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我的计划: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规划作品制作的步骤; 学习指导:指导学生完成所规定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 操作指南:示范完成活动所必需的、规范的操作步骤; 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步骤; 练习与思考:通过提出问题或设计一些操作性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本册内容在上册的基础上选取了信息技术领域应用比较广泛的知识与技能,进行集中学习。文字信息的处理,除了要求学生了解文字处理的变迁之外,还介绍了计算机处理文字的基本知识,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自我创作文字作品的能力;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向学生介绍了Excel 数据处理软件在数据整理分析中作用,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数据统计分析能力;多媒体素材处理,重点讲解了图片、声音、视频等素材的采集、和加工。每个部分的学习内容并不是独立的,

广东省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学期期末试题 粤教版

广东省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学期期末试题粤教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0分) 1、要快速计算和统计“惠州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比赛结果,可以使用()软件。 A、Word B、Windows7 C、PowerPoint D、Excel 2、Excel工作表纵向为列、每列用字母表示,称作列标。横向为行,每行用数字表示,称作行号。每个行列交叉部分称为。( ) A、工作表 B、工作簿 C、单元格 D、域 3、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年 A、1943 B、1944 C、1945 D、1946 4、下列行为中合乎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的行为是() A、私自更改公用计算机的设置 B、在网上截取他人密码 C、恶意传播计算机病毒 D、使用正版软件 5、以下属于输入设备的是() A、CRT显示器 B、扫描仪 C、软盘 D、硬盘 6、在计算机内,多媒体数据最终是以_____形式存在的。 A、二进制代码 B、特殊的压缩码 C、模拟数据 D、图形 7、微处理器也被称为中央处理器,其英文缩写为( )。 A、ALU B、MPC C、CPU D、UPC 8、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名称是( ) 。 A、MARK I B、Z1 C、ENIAC D、EDVAC 9、安装程序常用的文件名是()。 A、setup.hlp B、setup.exe C、readme.txt D、setup.ini

10、Excel中活动单元格是指( )。 A、可以随意移动的单元格 B、随其它单元格的变化而变化的单元格 C、已经改动了的单元格 D、正在操作的单元格 11、下列哪项不是图表的功能() A、直观形象地呈现数据大小 B、帮助反映数据所代表事物间的相互联系 C、帮助反映数据所代表事物间的变化趋势 D、快速检索数据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单击行号即可选定整行单元格 B、Excel不能同时选定几个不连续的单元格 C、若要选定几个相邻的行或列,可选定第一行或第一列,然后按住Shift键再选中最后一行或列 D、可以使用拖动鼠标的方法来选中多列或多行 13、在Excel数据列表的应用中,( )字段进行汇总。 A、只能对一个 B、只能对两个 C、只能对多个 D、可对一个或多个 14、在Excel中,函数SUM(3,5)的值是()。 A、3 B、5 C、15 D、8 15、在Excel中,对于D5单元格,其绝对单元格表示方法为( )。 A、D5 B、D$5 C、$D$5 D、$D5 16、Excel中对指定区域(C1:C5)求和的函数是()。 A、SUM(C1:C2) B、SUM(C1:C5) C、MAX(C1:C5) D、MIN(C1:C5) 17、在Excel中,不连续单元格的选择,只要按住( )的同时选择所要的单元格。 A、Ctrl B、Shift C、Alt D、ESC 18、在Excel中,以下表示单元格宽度不够的是()。 A、(#DIV/O!) B、(#NUM!) C、(#VALUE!) D、(#######)

高中信息技术 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教案 粤教版必修1

《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在信息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高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是新世纪青少年学生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之一。而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从网络上快速高效地获取信息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娱乐必备的技能之一。 本节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使其成为每位学生在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并为学生学会有效组织和处理信息奠定基础,是学生继续学习和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本节强调通过体验和感悟网络信息活动中的操作与应用,培养学生掌握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提供服务。 另外,本节还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与他人合作意识,也为其他章节开展多元化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介绍 本节设置了两方面的内容: 常用网络信息搜索的方法。 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掌握搜索引擎的目录类搜索、全文搜索。搜索引擎的出现和应用,使得在网络中高效地获取信息成为可能,其搜索技巧的娴熟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教学难点: 掌握关键词搜索的技巧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使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感性经验,老师要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加以归纳提升,使学生形成多网络信息搜索的理性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自己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信息搜索水平。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老师要注意营造交流学习的氛围。 三、教学策略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为主要活动方式,在分组过程中强调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由于目前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完成本节的活动任务,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有意识地实行强弱结合的分组方式,帮助每一位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从而得到均衡的发展,这方面的操作技能不再成为今后学习和进步的障碍。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由问题“你知道有关中秋节的传说故事吗?”引出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学习任务,在学生交流探究并实践的基础上,让上机操作能力好的学生进行上机演示,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其操作的过程及想法,带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一起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师生一起用探究学习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全套教案,粤教版必修1

篇一:高中信息技术_信息技术全套教案_粤教版必修1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教师:雷萍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 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3.1 初识网页-粤教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

第三章第1节初识网页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学习了网络的基本知识,掌握了信息的搜索、下载等技能,能够根据主题收集相关素材,初步具备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还掌握了基本的文字和图片处理技巧,对于网站制作这一章的学习非常有利。同时学生对于自己学习制作网页有较大的兴趣,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教材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网页、主页和子页等概念及网页所包含的主要元素。教师通过优秀网站介绍,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任务,从而激发学生对网页制作的兴趣,为下一阶段的课程做好准备。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主页和子页的区别以及网页所包含的主要元素。 难点:网站的策划与设计。 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网页、主页和子页的概念; (2)了解网页所包含的主要元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浏览与观察优秀网站,让学生进行比较、评价网页,初步认识网页; (2)根据教师提出的任务要求,体验制作网站的策划与构思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如何评价网页的内容和风格,拓展视野,提高评价网页的能力。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 采用任务驱动、问题驱动、协作学习等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任务驱动:给出“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网页、主页、子页等概念以及网站所包含的主要要素,同时对本章必须完成的网站进行策划统筹。 (2)协作学习:在完成“策划”学习任务单时,以小组为单位,组员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并进行任务分工。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本课通过展示优秀网页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制作网页的兴趣。通过“为什么喜欢该网页”,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掌握网页、主页、子页等概念以及网站的组成元素;通过“如何设计一个漂亮的网页”的引导,让学生对课程要求的网站进行策划与构思。整节课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学生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十分明确。 2.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教学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展示网站导入新课展示https://www.360docs.net/doc/124295970.htm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 部)、 https://www.360docs.net/doc/124295970.html,/(边走边乔)、 https://www.360docs.net/doc/124295970.html,/(刘翔个人官方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124295970.html,/(中国艺术设计联盟) 三个网站。 欣赏优秀网站。 通过展示优秀网站,引 导学生对网站进行点 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学生评论引导学生对https://www.360docs.net/doc/124295970.html,/进行点评,积极 发表看法。发表意见与看法,分 析评价网站特点。 培养学生观察、评价与 表达的能力,同时进一 步加深对网页的认识。引导学生对https://www.360docs.net/doc/124295970.html,/进行点评,积极发 表看法。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粤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粤教版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选修知识点第三章信息加工与表达 第一节信息的加工 1、信息加工需求确定 1) 信息加工:就是人们将获取的原始信息按照信息应用的需要,根据信息 的内容和类型,对信息进行的分类整理、修改以及格式转换和存储等加 工过程。 2) 信息加工需要围绕信息应用的主题,在分析并确定信息的目标受众(信 息的接收者)、信息的内容、类型和表达方式(使用文本、数据、多媒 体等)、信息的交流方式(小组汇报、宣传手册或海报、网络发布等) 等基础上,对已有哪些信息和需要加工哪些信息等方面作一些梳理和分 析,以初步确定加工需求。 3、数据信息的加工 1)常用的软件有Excel、金山表格、CCED和Lotus 1-2-3 2)三个图表: 柱形图:适用于比较不同项目的数量,如:吸烟人数统计图。饼图:适用于比较同一主体内不同成分的多少,如:高一学生对吸烟的态度、苹果成分。 折线图:常用来显示事物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如:历年高一年级双眼平均视力、降水曲线图。 4、图片信息的加工 1)三种图片: ? 实景图:可增强真实感,如:绚丽的极光 ? 图解图:适合描述一个复杂的过程,如:大气中的水循环

? 类比图:可起到深主题的作用,如:吸烟就是燃烧生命 2)图片的加工 ? 图片的数字化处理:如利用描仪、数码相机、数字化仪将图像信息 输入到计算机中 ? 用工具软件在计算机上创作绘制各种图 ? 从屏幕、动画、视频中捕捉图像 ? 对图像文件进行修饰及效果处理 3) 扫描完的图片可保存为JPEG、TIF和BMP等文件格式。 4)图像的简单处理 PhotoShop可对图像大小、亮度、对比度、色彩、可添加各种滤镜效果(模糊、锐化、扭曲、纹理)等进行设置。 5、声音信息的加工 1)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字化的声音信息,自然的声音或用模拟信号表示的声音,都需要经过数字化处理才能在计算机中使用。 2)声音的加工主要有 ? 声音信息的数字化,如:将语音或磁带上的声音录制成音频文件录音:将声源发出的声音(机械振动)通过话筒二轻局换为模拟信号,模拟的声音信号经过声卡的采样、量化、编码,最终形成用0和1表示的数字信号。 软件:录音大师、Goldwave ? 对已有的数字化音频进行编辑,如截取、格式转换(将WAV转化成MP3)。 常用的转换软件:超级解霸、金山影霸 ? 格式有WAV、MIDI、MP3、WMA、RAM。 6、视频信息的加工 1)视频:由一连串连续变化的画面组成的动态场景。 2)常见的视频格式:AVI、RM、RMVB、MPEG等。 3)视频信息的加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