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光医师针方要诀98053

胡光医师针方要诀98053
胡光医师针方要诀98053

《针方要诀》参考资料之一

━胡光医师临床治验医案、医话中经常使用的或曾经使用过的传统组穴、董氏奇穴组穴以及治验增补组穴

一.头面部组穴

(一)镇逆组穴:

此组穴为韩汝训教授妙用之攒竹穴和印堂上三分董氏奇

穴之镇静穴组成,三穴合为镇逆穴。

治疗范围:咳逆、喘息气逆、顽固呃逆、一切气机上逆诸症

及忧郁症、强迫症、疑病症、洁癖等。

治验应用:1.神经官能症、梅核气加失音穴或梅核点

2.喘息加重子穴、重仙穴、小间穴、大间穴、浮间穴、外间穴

3.奔豚气加膻中穴或开四关

(二)同步组穴:此组穴分为小同步、中同步、大同步三部分。

1.小同步为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

2.中同步为百会、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

3.大同步为百会穴、四神聪穴、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上星穴(或

神庭穴)、头维穴、率谷穴、印堂穴或加舌下三针。

治验应用:1.神经官能症(加中白穴、下白穴、肾关穴、心门穴)

2.血管性痴呆;早老性痴呆;脑萎缩卒中后遗症;嗜睡症(加三重穴)

3.帕金森病或症(加配灵骨穴、大白穴、三重穴或上三黄、下三皇)

4.精神分裂症(加 1.怪三针、2.丰隆穴、3.少泽放血)

5.癫痫(临症加减)

二.腹部组穴

(一)新老十针:

学习参照金针王乐亭前辈的理论和老十针及老实针的应用,推

广并发挥已扩大其治疗范围。

取穴详解:神阙上下左右 1.5—2寸等分点加右日月穴和开四关。

外老十针为以上穴位加子宫穴

临床应用及治验疾病: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萎缩性胃

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慢性胰腺炎。

1.治胃下垂、肾下垂加百会穴

2.治肾下垂、膀胱下垂、子宫下垂改为外老十针

3.治疗不育症、不孕症:外老十针加妇科穴、还巢穴

4.用于中风后遗症长期针灸调整期和久治不愈面神经坏死期面麻

分为两种刺法: 1.重刺日月,轻刺中州(柴胡疏肝散症;逍遥散症)

2.重刺中州,轻刺日月(补中益气汤症;归脾汤症)

提示:运用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的思想和脾胃论的学术思路

三.腰背部组穴

(一)华佗夹脊:

颈段、胸段、腰段、骶段,按宋冠生老师刺法,分为盘龙刺、

花盆刺,28对穴之详述

治疗范围:

1.脑血管疾患、帕金森病、假球麻痹、真球麻痹:颈段挟脊配

风池、完骨、天柱

2.胸痹(胸痛及冠心病):胸段挟脊加中白、下白肾关、心门

3.脾胃病:脾胃段挟脊加新老十针;足三里;火菊;火连;火散

4.萎缩性胃炎、慢性胰腺炎、胆囊炎、胆结石:脾胃段挟脊加

火主;火硬深透阳陵

5.妇科疾患:腰骶段挟脊加外老十针;妇科穴;还巢穴

6.用于胃下垂消瘦或肥胖病,调节下丘脑腹内侧核,腹外侧核的饱食、

饿食中枢;配风池、完骨、天柱及外老十针用于改善人体素质;调督

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加中、下白穴;肾关穴;心门穴。

四.上肢部组穴

(一)制污穴:

治疗恶血不出、脓口不收、久年恶疮、褥疮久不收口。

治验应用:

1.可配曲池穴、血海穴治疗白塞氏病;荨麻疹;带状疱疹;丹毒;无名肿

毒;前列腺炎;脓肿。

2.治疗牛皮癣加驷马埋线(注:衡水固城县陈忠文医师临床应用治疗)

3.治疗白癜风(注:湖北荆门市胡超伟医师临床应用治疗)

(二)木火穴:

在中指、食指、无名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取三穴

治验应用:

1.治疗脑血管病、偏瘫、偏枯(卒中后遗症),患者令其动。

2.下肢冷,双侧中指取穴。

(注意:※每次限用6分钟,超过8分钟耗气,超过20分钟无效。)(三)眼黄穴:

治疗巩膜黄染、明目、眼底出血、青光眼、眼压高、房水循环障碍、视神经萎缩。

提示:所有眼疾皆可用之,白内障无效;视神经萎缩是病情而定;

中心浆膜性黄斑病变极效。

(注:湖北荆门胡超伟医师用于治疗腓肠肌疼痛和腓肠肌痉挛)

(四)木穴:

治疗手足癣、过敏性鼻炎、鼻流清涕、酒渣鼻、目疾、外感风

邪引起的一切过敏疾病、一切肝郁不舒之症

治验应用:

木穴加尺泽穴、委中穴点刺出血

●病案“一妇人手足干裂不能踏地,其子背负而来”

(五)五虎穴:

主治全身骨痛

治验应用:

1.治疗上肢疼痛用五虎一、二、三

2.治疗下肢疼痛用五虎四、五、六

提示:于赤白肉际背向掌侧下针

(六)妇科穴、还巢穴(送子观音穴):

常单用,可配外老十针;活血加三重穴;补脾加火菊穴、火连穴、公孙穴、太白穴治验应用:

1.不孕、不育

2.妇科病

3.内分泌疾病

(七)双凤、双玲穴:

放血治疗肺癌及一切癌症晚期,一周两次。

取穴详解:

无名指掌侧第二掌指关节青筋处

(八)土水穴:治疗足跟痛配眼子穴

(九)中渚穴、液门穴(三叉三):

直刺入四五指关节节缝,治疗耳鸣、耳聋

治验应用:

1.治耳聋可加风池、完骨、天柱

2.耳鸣、脑鸣加同步;新老十针加三叉三治耳聋

3.配翳风(可治呃逆)、耳门穴、听宫、听会穴

4.可配合上三黄、下三皇;急性加开四关

●“河东区老太太田金玲病案”

(十)小节穴:

详见台北董事奇穴研讨会论文《妙用小节穴》

治验应用:

1.治疗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膨出、突出、脱出;黄韧带肥厚;后纵

韧带钙化;椎管狭窄配腕顺一、二穴。

2.治疗急性腰痛或扭伤配二角名穴

3.治疗下肢痛配心膝穴(蜻蜓点水法)

备用:李旸四针;五虎擒羊

4.治疗气结●“南楼下岗职工病案一例”

5.治疗痛风:小节穴加制污穴、木火穴或加李旸四针(人中穴、后

溪穴、束骨穴、复溜穴)●“上海病案”

精品文库

6.单用小节穴治疗腕踝扭伤

(十一)重子穴、重仙穴、小、大、浮、外间穴:

治验应用:

1.治疗哮喘,急性哮喘加太冲穴,慢性加下三皇(肾不纳气)

2.附睾炎;精索炎;淋病(气血膏劳砂石淋)

3.性病;炎症、化脓加制污穴

4.尿频尿急加秩边穴;尿闭

5. 肩疼痛(膏肓痛)

6. 膝盖痛

(十二)三间穴、液门穴:

治疗头痛、偏头痛(左右手交替取穴)

(十三)其门穴、其正穴、其角穴:治疗痔疮

治验应用:

1.配承山穴、痔疮穴、口舌系带放血

2.治痔疮便血用双针承山

3.治疗肛门裂:舌系带点刺出血加公孙穴、太白穴

(十四)正脊穴:

肩髃穴与曲池穴连线四分法入肱骨后缘贴骨刺

治验应用:

1.适用于一切类型颈椎病,组穴为正脊、灵骨、大白、肾关(或下三皇)

2.治疗淋巴结炎、淋巴结核、肺癌

提示:偏方“蜈蚣鸡蛋羹”

五.下肢部组穴

(一)火包:(传统穴为独阴穴)

治验应用:

治疗心绞痛,点刺出血

●“张强之父病案”

(二)上三黄、下三皇:

上三黄包括明黄、天黄、其黄穴;下三皇包括肾关、地皇、人皇穴

治验应用:

1.上三黄、下三皇交替使用(上三黄加肾关;下三皇加明黄)

2.治疗糖尿病加合并症穴;可治疗崩漏症

3.肝肾同源为调补肝肾之要穴,又作调整穴。

提示:上三黄为“一贯煎”,下三皇为“六味地黄丸”。

(三)外三关:

治疗弥漫性疼痛、不宁腿、癌症

治验应用:

1.肺癌加重子穴、重仙穴、小、大、浮、外间穴;肺癌咳嗽加失音穴

2.肝癌加肝胆四针

3.胃癌加火菊穴、火连穴(公孙穴、太白穴)

4.胰尾癌加新老十针、火菊穴、火连穴、火散穴

(四)失音穴:

治疗声哑、咽喉炎、梅核气、食道型颈椎病、甲亢、甲低、甲状腺肿大

假球麻痹、真球麻痹失语等

治验应用:

A.1.声哑、咽喉炎加双侧重子穴、重仙穴

2.梅核气加双侧梅核点

3.甲亢加中、下白穴、肾关穴、心门穴;甲低加新老十针

单纯性甲状腺肿大加三重穴

B.1.假球麻痹、真球麻痹、进行性脊肌萎缩侧索硬化加失音穴、上瘤穴、

新老十针、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

2.失语(运动性、感觉性、命名性)可加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

六.综合组穴

(一)李旸四针(有称鲍四针或杨四针):

人中穴、后溪穴、束骨穴、复溜穴

治验应用:

1.通督脉:治疗腰痛特别是椎管狭窄、强直性脊柱炎

2.止痛要穴:a.三叉神经痛 b.舌咽神经痛 c.膝痛加五虎擒羊

d.尿闭、尿失禁、遗尿、夜尿多、尿床

注:原因扩大其治疗范围故仍从其原穴名,现因教学授课改称为“李旸四针”。(二)怪三针:

正会穴、次白穴、鼻翼穴

临床应用:

治疗尿床、抽动秽语综合症、多动症、精神不集中、口吃、癔病、考前综

合症、小儿脑瘫、痴呆、、脑发育不良、癫痫、狂躁、怪病。

治验:

1.治疗胃痛、小儿疳积:正会穴、次白(向指侧倾斜45-60°)

2.运动异常病:正会穴、次白穴、小节穴

3.面肌痉挛(眼跳):正会穴、鼻翼穴、眼黄穴

(三)灵骨穴、三重穴:

灵骨穴、大白穴为补阳要穴,三重穴可活血化淤。

治验应用:

这组穴的作用与补阳还五汤疗效相似,用于一切偏瘫。

(四)肝胆四穴:

治疗肝胆病、胁肋痛,为治疗肝癌晚期疼痛之要穴。

治验应用:

1.配肝胆段挟脊

2.配新老十针(重用日月)

3.加外三关

提示:病危可加双凤穴、双玲穴放血

取穴详解:

腕后三寸挠侧赤白肉际处和足第二趾背侧上推至尽头处。

(五)中白穴、下白穴、肾关穴、心门穴:

治验应用:

治疗任何植物神经紊乱、心肾不交症、多类型抽动症、一切类型神志病、

浮肿症(通调水道)。

选配:

1.治疗心律不齐配心门穴、心常穴

2.治疗心胆气虚配胆穴

3.治疗心律紊乱(怔忡)配心膝穴

(六)美容、减肥组穴:

华佗夹脊、新老十针、驷马穴、下三皇

治验应用:

1.减肥:华佗夹脊;新老十针(射线排刺);驷马柳叶刺

2.乳腺增生:驷马加下三皇

3.美容:下三皇

4.驷马:可缩胸、丰胸

(七)曲池穴、血海穴、驷马穴:

治验应用:

1.治疗荨麻疹、药疹、神经性皮炎

2.治疗丹毒加制污穴

3.治疗黄褐斑、老年斑、蝴蝶斑加下三皇

4.治疗瘙痒症曲池穴强调手法频作

5.驷马穴可以治疗乳腺增生、丰乳

6.喘息加柳叶刺

●四总要穴、马丹阳十二穴及十四经传统穴将结合病案阐述,仅40余穴详见标准穴位图谱。

《针方要诀》参考资料之二

胡光医师临床辩证辨病常用穴位处方

第一章头面颈项

一.头面疾病

(一)面瘫(核性、髓内根性、岩骨下、腮腺丛型):

1.周围性:侧下三里,口腮内放血

2.中枢性(同脑血管病):灵骨穴、大白穴、三重穴、肾关穴、同步穴(二)面肌痉挛:

正会穴;次白穴;眼黄穴;下三皇穴;解溪穴;申脉穴;合谷穴

(三)三叉神经痛:

李旸四针(人中、后溪、束骨、复溜);颧髎深刺;面局部

(四)头痛:

1.三间穴、液门穴,两手左右交替(即针左三间穴配右液门穴;针右液

门穴则配左三间穴)

2 .同步、开四关、新老十针

(五)眩晕:

同步;怪三针;耳门穴;听宫穴;听会穴;中白穴、下白穴、肾关穴、心门穴;七星背俞挟脊

二.眼鼻耳疾病

(一)眼肿:

灵骨穴、大白穴、眼黄、申脉、光明、解溪

(二)眼圈黑:

灵骨穴、大白穴、三重穴、眼黄穴、驷马穴

(三)酒渣鼻:

1.曲池穴、血海穴

2.正会穴、右侧鼻翼穴、次白穴

3.有溃烂加制污穴

(四)鼻炎:

木穴;迎香穴;上星穴、神庭穴、印堂穴

提示:(苍耳散;桂枝汤)

(五)耳聋、耳鸣:

同步;中渚穴、液门穴(三叉三);下三皇

三.舌咽疾病

(一)舌咽神经痛:

李旸四针(人中穴、后溪穴、束骨穴、复溜穴);面部局部选穴

(二)声哑:

失音穴加重子穴、重仙穴

(三)咽炎:失音穴;重子穴、重仙穴

四.颈项疾病

(一)颈椎病:(颈型、椎动脉型、交感型、混合型、脊髓型)

1.颈型:正筋穴、正宗穴;背俞挟脊;正脊穴

2.椎动脉型:正会穴、四神聪、鼻翼穴、小节穴、下三皇;眩晕加小、中、大同步

3.交感型:镇逆穴;中、下白穴、肾关穴、心门穴;怪三针;新老十针

4.混合型:Ⅰ.手术;Ⅱ.针灸改善症状

Ⅲ.辩证辨病相结合前组处方穴加减

5.脊髓型:李旸四针(人中穴、后溪穴、束骨穴、复溜穴);背俞挟脊

6.食道型:新老十针;膻中穴;失音穴

提示:治疗效果不彻底

7.综合型:临症辩证加减

第二章四肢躯干

五.四肢疾病

(一)肩周炎:

小节穴,令其动;条山穴;肾关穴;极泉穴透肩髃穴;七星挟脊

(二)前斜角肌综合症:

小节穴,令其动;重子、重仙穴,令其动;七星、背俞挟脊

(三)膝关节痛:

1.小节、心膝、胆穴,令其动

2.五虎擒羊;李旸四针(人中穴、后溪穴、束骨穴、复溜穴)

提示:蜻蜓点水法奇效

(四)足根痛:

眼子穴;小节穴;上三黄;下三皇;土水穴

六.胸背腰病

(一)胸痛:

驷马、支沟、肺心

(二)背痛:

重子穴、重仙穴;背俞挟脊;支沟穴;胸痛穴;肺心穴

(三)脊柱强直:

李旸四针(人中穴、后溪穴、束骨穴、复溜穴);背俞挟脊

(四)腰腿痛:

1.小节穴;腕顺一、二穴(令其动)

2.李旸四针(人中穴、后溪穴、束骨穴、复溜穴);侧十四经;镇痛穴;二角名穴(五)椎管狭窄:

李旸四针(人中穴、后溪穴、束骨穴、复溜穴);背俞挟脊

(六)水平骶椎、扭转、侧弯、压缩骨折、楔形变:

李旸四针(人中穴、后溪穴、束骨穴、复溜穴);背俞挟脊

第三章脏腑疾病

七.心肺疾病

(一)心绞痛:

火包穴(独阴穴);膻中穴;新老十针;内关穴;心常穴;心膝穴

(二)心肾阳虚:心门穴、上三黄、下三皇、木火穴

(三)咳喘:

1.列缺穴;重子穴;重仙穴;小、大、浮、外间穴;人中穴

2.急性加曲池穴、血海穴;慢性加上三黄、下三皇

八.肝胆胰胃疾病

(一)肝炎:

上三黄;下三皇;眼黄穴;背俞挟脊

慢性肝炎:上三黄;下三皇

(二)胆囊炎:

新老十针;胆穴;开四关;胃段挟脊

脾胃症状加公孙穴、太白穴;火主穴、火连穴、火散穴

提示:(张庆年刺日月穴)

(三)胰腺炎:

1.急性期:不要接诊,让病人去医院看急腹症

2.慢性期:新老十针;公孙穴;太白穴;火菊穴、火散穴;肝胆段挟脊(四)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1.胃段挟脊;新老十针;

2.正会穴、次白穴、鼻翼穴;

3.公孙穴、太白穴;火散穴、火连穴、火菊穴;开四关穴

提示:偏方鸡蛋油制法

九.肾、泌尿疾病

(一)肾炎:1.上三黄、下三皇;肝肾挟脊 2.中药

(二)遗尿:怪三针;秩边穴

(三)尿失禁:李旸四针(人中穴、后溪穴、束骨穴、复溜穴)

(四)尿闭:秩边穴(快刺);小、大、浮、外间穴;重子穴、重仙穴(五)老年前列腺炎:秩边穴;重子穴、重仙穴;小、大、浮、外间穴(六)尿床:

1.李旸四针(人中穴、后溪穴、束骨穴、复溜穴)

2.巩固用上三黄、下三皇;中白穴、下白穴、肾关穴、心门穴

3.膀胱麻痹加灸关元穴

十.大小肠病

(一)结肠炎:新老十针

(二)痔疮、疮疡:承山穴;口唇系带点刺放血;其门、其正、其角穴;痔疮穴肛瘘化脓加制污穴;曲池穴;血海穴

提示:“仙方活命饮”

第四章其他疾病

十一.妇科疾病

(一)痛经:

外老十针;下三皇;三阴交穴

提示:经闭痛经用承浆

(二)不孕:

妇科穴;还巢穴;外老十针

提示:(针左妇科穴配右还巢穴;针右还巢穴则配左妇科穴,)(三)子宫内膜异位症:

外老十针;李旸四针;妇科穴、还巢穴

(四)崩漏:

1.正会穴;妇科穴、还巢穴

2.辨证

提示:“举元煎”

(五)附件炎:

外老十针;妇科穴、还巢穴;三阴交穴

(六)更年期:

中白穴、下白穴、肾关穴、心门穴;妇科穴、还巢穴;曲池穴、血海穴;开四关穴(七)赤黄白带腥臭:

曲池穴;血海穴;制污穴;外老十针

(八)乳腺增生、丰胸:

驷马穴;下三皇

十二.疑难病

(一)小脑萎缩共济失调:

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

(二)小脑梗塞、出血:

上星穴;神庭穴;百会穴;四神聪;灵骨穴、大白穴、三重穴

(三)脑瘤(斜视、双视、重影):

太阳穴;四白穴;眼黄穴;光明穴;复溜穴;风池穴;眼睛局部取穴(四)牛皮癣、白癜风:

驷马上中下针刺埋线

(五)带状疱疹、疮疡:

1.曲池;血海;制污

2.止痛:李旸四针(人中、后溪、束骨、复溜)

提示:龙头、龙尾不点刺,龙眼放血。

(六)荨麻疹、药疹、化妆品过敏:

曲池穴、血海穴、驷马穴

(七)手癣、足癣、鹅掌疯:木穴

(八)类风湿、风湿:

1.五虎穴、外三关

2.风湿辨证:有热加曲池穴、血海穴

提示:舔关节咬心脏,舔心脏咬关节

(九)糖尿病:

1.上三黄;下三皇,小臂内侧降糖穴

2.眼疾:光明穴;新老十针;眼黄穴;四白穴;上三黄;下三皇

3.清热:曲池穴、血海穴

合并脑血管疾病辩证用穴:

1.感染:制污穴;曲池穴;血海穴

2.多发神经炎:李旸四针;外三关;复溜穴;灵骨穴;大白穴;小节穴

提示:1.针灸可降糖,但不实用不能依赖

2.针灸对多种合并症有效

(十)小儿多动症、抽动秽语综合症、精神不集中、口吃、脑瘫、考前综合症:选用怪三针或小节穴;上三黄;下三皇;同步

(十一)神经呕吐:

1.新老十针;胃段挟脊

2.怪三针;次白穴(斜刺)

3.公孙穴、太白穴;火菊穴、火散穴、火连穴

(十二)甲亢、甲低、甲肿:

1.失音穴;三重穴

2.热性:曲池穴、血海穴

3.紊乱:中、下白穴;肾关穴;心门穴

4.粘液水肿:新老十针

5.舒肝:木火穴

(十三)白塞氏综合症:

曲池穴、血海穴;妇科穴、还巢穴;制污穴

(十四)癌症:

双凤、双玲穴;外三关;新老十针;肝脾四针;肺病穴;胃胆肺段

提示:(胃癌:胃段挟脊;肝癌:肝段:肝段挟脊;肺癌:肺段挟脊)(十五)减肥:

1.新老十针,围刺

2.华佗夹脊

3.柳叶刺

4.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

5.清热:曲池穴、血海穴;化浊:丰隆穴

紊乱:中白穴、下白穴、肾关穴、心门穴

(十六)癫痫:

同步;丰隆穴;灵骨穴;大白穴;三重穴;长强穴

注:近日两例病案

(十七)神经衰弱、抑郁症:

镇逆穴;中、下白穴、肾关穴、心门穴;新老十针

(十八)癔病:怪三针

(十九)黄褐斑、蝴蝶斑、老年斑、妊娠斑:

曲池穴;血海穴;驷马穴;下三皇

(二十)美容:曲池穴;血海穴;驷马穴;下三皇

一. 浅谈木火穴:在食、中、无名指9++

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3个)所有脑中风、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半身不遂、脑动脉瘤

破裂出血后遗症都可以用。

一周3次左右为佳,时间6——8分钟为佳,超过10分钟基本无效,不会伤气。

对侧冷,双一个;下肢冷痛,双一个。

二、妙用小节穴:大指末节赤白鱼际处——握拳取穴

三、腕顺1,2 小节+腕顺1,2可治各种腰、腿痛,尤其是腰椎间盘脱出、突出、膨出,

坐骨神经痛。针:健侧,10分左右,令其动。

四、怪三针正会(百会)次白鼻翼

治疗:1.顽固性癫痫脑瘫(涉及到运动功能障碍就用小节) 2.多动症

3.抽动秽语综合征(怪三针)厌食症(脾胃功能——斜次白——厌食)

4.尿床(a. 正会(百会)次白鼻翼 b.杨四针(附睾炎精锁炎) c.重子、重仙、小大浮外间(哮喘) d、秩边透水道快速针刺1分钟 +杨四针(前列腺炎尿闭、尿失禁)

5.眼黄(小指中节中点处)——斜眼

五、小节配心膝、胆膝治膝关节痛(健侧针10分钟)鸡眼化脓曲池血海治污20分钟小节、心膝10分钟

六、杨四针:人中、后溪、束骨、复溜扎10分钟,做主穴25分钟

1. 通督脉治椎管狭窄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腰突压迫神经髂前上棘疼

2. 如果杨四针效果差就加上:小节、腕顺1、2(先针,令其动)

3. 尿频、尿急、尿失禁:神经性膀胱:秩边+杨四针泌尿系统(肾关三阴交秩边重子、重仙、小大浮外)

4. 痛症(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半夜发作)

5. 膝关节炎:杨四针+膝关节周围;如有积液:取穴远一点,不要在膝盖周围渣,可取穴:

梁丘、内外膝眼、阳陵泉膝关节疼痛不要脱离杨四针

6.治疗全身冷水过敏

七、单用小节+梅核点(劳宫穴下1寸)+失音穴

八、木穴:食指内侧主治:鹅掌风(交替扎)脚藓鼻流清涕(针刺半小时)心情烦躁(半小时)外阴溃疡:木穴+高锰酸钾外洗+克霉唑口腔溃疡

九、治污穴患者生恶疮不收口,治污穴三针,患者回去后流出许多恶血水向下斜刺白

塞氏荨麻疹丹毒带状疱疹(曲池、血海、治污)无名肿毒可放血血海白虫窝治牛皮藓效果相当好,但手法要做好,手法泻法3分钟

十、中、下白肾关心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肾不交心阴虚、心阳虚更年期五心烦热中下白是补肾的要穴上三黄(大腿内侧三点)补肝下三皇(小腿内侧三点)补肾火包穴(脚第二趾第二节横纹正中扎针放血)心门:心动过速心常:(中指第一节之中线外开

二分)心律不齐心膝:心慌意乱胆膝:心胆气虚神经官能症:中下白肾关心门正会十一、灵骨、大白: 1.中风后遗症用健侧的灵骨、大白,下三重;2.如伴吞咽困难:失音+上瘤(脚掌涌泉穴下3——5寸,根据患者的尺寸) 3.可治脑瘤、一切肿瘤,语言障碍、嘶哑、息肉, 4. +三重:甲状腺肿大、甲亢、甲低,留针25分钟 5.脑瘫:木火、灵骨、大白、三重(健侧) 6.三重+ 檀中:治乳腺增生

7.肝硬化:重子重仙+外三关 8.肝癌:木穴+眼黄

十二、外三关(膝盖外侧高骨与外踝连线,三等份三点):1.弥漫痛:先针灵骨、大白+外三关 2.癌症鼻咽癌加木穴、失音,25——30分钟

十三、上三黄:肝经走向;下三皇:肾经走向治一切肝肾不足、尿崩症、糖尿病,中药离

不开六位地黄丸、一贯煎 1.糖尿病、尿崩症:上三黄+肾关:下三皇+明黄;交替使用 2.肝胆火旺:上三黄+太冲或行间 3.肾阳虚(下肢冷)、肾阴虚:木火(肾阳虚)+下三皇+肾关 4.肝风内动:上三黄+风池、顽骨、天柱、太冲

十四、邱四针:肝门、肠门(尺骨外侧,腕横上3寸再上三寸)、四花下、腑肠(扎正常人的像棉花,扎结肠炎时像有阻力,扎结肠癌时像石头,扎腹泻时像水果)可配老十针用

十五、赞竹:可治呃逆、气喘、打嗝、嗳气

十六、痔疮:承山(双针扎25分钟),用三棱针刺舌下系带肛裂:+ 公孙、太白(一侧)神经性呕吐:+公孙、太白、内关、足三里、怪三针(次白横刺)脾胃病+公孙、太白(一侧)

胡光医师针方要诀解答

胡光针法特点及针方要诀 胡光医师针法内容有四: 1、倒马针法; 2、动气针法; 3、牵引针法; 4、不定穴针法;另有左右、上下传针法,类似平衡针法,最为精妙处,为刺血疗法,泻络远针,奏效神速,即显反应,立除沉疴。总之,本针法极少在患侧取穴,但能最大限度、最快速激发人体内在潜能,冲击病灶,使诸多疑难杂病、顽症痼疾奇迹般速愈。 1、倒马针法采用两针或三针并列之方式,加强疗效的一种特殊针法。本讲义奇穴有很多本身既是组穴,需要倒 马应用。如驷马上穴、中穴、下穴倒马针,正筋、正宗倒马针。十四经穴亦可运用倒马针,如内关、间使同时取穴。倒马针法的应用乃是本针法的独创,临床疗效非凡。 2、动气针法在某个特定穴道进针得气后,边捻针边令患者活动患处,病痛便可立即减轻,表示针穴与患处之气 相互通应,达到疏导与平衡作用,……可停止捻针,视情况留针或出针。如果病程短,治疗效果好,即可出针,若病程较久,则宜留针。中间必须捻针数次以行气,同时令病人不断活动患处以引气,如果病在胸腹或在脏腑,或属气郁、神志病变,则可同时配合按摩胸腹,亦可令患者作深呼吸,或用意念引导,使针刺与患处之气相引。所谓动气针未能,即动引其气之义。 3、牵引针法先以健侧远端取穴为治疗针,再于患处远端取相关穴道为牵引针,然后两端同时捻针,交互感应,遥遥相引,这样患处必在两穴之间,再配以动气针法,通而调之,往往立见奇效。 4、和谐对应针法和谐对应针法即是上病下取,左病右取。临床常结合四肢的全息律,与手足对应相配合。多用于治疗四肢疾病。 5、横三针横三针也为倒马针的一种针法,即在同一区段上,不同的经络上,去横列的三个穴位,形成倒马针法。大部分用于治疗四肢疾病。例如,上白穴、次白穴、中白穴。 6、三角针法三角针法也为倒马针的一种针法,即在原本治疗脏腑时的用法是在同一延伸线上取两针,在另一邻近延伸线上取一针,而呈现三角形,用来加强前一经络两针之效果。 7、放血疗法久病难病大病必有瘀,有瘀必放血。放血后,再针相应穴位,令患者得到满意的效果。 《针方要诀》参考资料之一 ——胡光医师临床治验医案、医话中经常使用的或曾经使用过的传统组穴、 董氏奇穴组穴以及治验增补组穴 一.头面部组穴 (一)镇逆组穴:此组穴为韩汝训教授妙用之攒竹穴和印堂上三分董氏奇穴之镇静穴组成,三穴合为镇逆穴。治疗范围:咳逆、喘息气逆、顽固呃逆、一切气机上逆诸症及忧郁症、强迫症、疑病症、洁癖等。 治验应用: 1. 神经官能症、梅核气加失音穴或梅核点 2. 喘息加重子穴、重仙穴、小间穴、大间穴、浮间穴、外间穴 3. 奔豚气加膻中穴或开四关 (二)同步组穴:此组穴分为小同步、中同步、大同步三部分。 1. 小同步为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 2. 中同步为百会、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 3. 大同步为百会、四神聪、风池、完骨、天柱、上星穴(或神庭穴)、头维穴、率谷穴、印堂穴或加舌下三针。 治验应用: 1. 神经官能症(加中白穴、下白穴、肾关穴、心门穴) 2. 血管性痴呆;早老性痴呆;脑萎缩卒中后遗症;嗜睡症(加三重穴) 3. 帕金森病或症(加配灵骨穴、大白穴、三重穴或上三黄、下三皇) 4. 精神分裂症(加1. 怪三针、2. 丰隆穴、3. 少泽放血) 5. 癫痫(临症加减)

内经单选题库(修改版)

内经单选题 A B C 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论,“魄之处”为(C) A心 B肾 C肺 D肝 除哪项外,均是《素问·风论》提出的风邪致病特点(D) A善行 B为百病之长 C数变 D收引 D E F 肺热叶焦是下列哪种病证的主要病机(B) A痹证 B痿证 C厥证 D热证 G 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味薄”之品的性能为(B) A泄 B通 C发泄 D发热 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养护阳气的方法是(A) A暮而收拒 B谨和五味 C恬惔虚 D七损八益 《灵枢·本神》说:“心有所忆谓之”(C) A思 B虑 C意 D志 根据《素问·太阴阳明论》,下列哪项不属“入六府”的表现(C) A身热 B不时卧 C?满闭塞 D喘呼 根据《素问·五脏别论》,脑应属于(C)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府 D传化之府 根据《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中,寒气胜者为:(B) A行痹 B痛痹 C著痹 D热痹 根据《素问?痿论》,肌肉不仁常见于哪个痿证?(B) A脉痿 B肉痿 C筋痿 D骨痿 根据《灵枢?天年》“使道”是指(B) A魄门 B鼻孔或人中沟 C经脉 D脏腑相使之道 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为“万物之能始”的是(C) A左右 B水火

C阴阳 D天地 根据《素问?标本病传论》,下列除哪项外须先治标(D) A中满 B大便不通 C小便不通 D烦心 根据《素问·厥论》,“阳气衰于下,则”(C) A煎厥 B薄厥 C寒厥 D热厥 根据《素问?评热病论》,阴阳交出现“不能食”的机理是:(A) A胃气衰 B邪气胜 C失志 D气厥 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之道路”指:(C) A水火 B天地 C左右 D上下 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薄则(D) A泄 B通 C发热 D发泄 根据《素问?评热病论》,阴阳交出现“狂言”的机理是(C) A精俾 B邪胜 C失志 D气厥 根据《灵枢?百病始生》,“伤下”的病因为(C) A风雨 B暑热 C清湿 D喜怒 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导致“肝气以津”的原因是:(A) A味过于酸 B味过于咸 C味过于苦 D味过于甘 根据《素问?六微旨大论》,气机的表现形式概括为(A) A升降出入 B生长收藏 C权衡规矩 D循环往复 根据《素问?咳论》,咳证的发生除了与肺有关,还与下列那个脏腑关系最密切(D) A肝 B胆 C脾 D胃 根据《素问?平人气象论》,“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为(C) A平人 B风证 C少气 D温病 根据《素问·灵兰秘典论》,“治节出焉”指的是(C) A肾 B脾 C肺 D心 根据《素问·平人气象论》,心的真藏脉是(B) A但弦胃 B但钩胃 C但石胃

针灸秘诀:金针赋针法

金针赋针法 下针十四法|调气与运气法|飞经走气四法|治病八法《金针赋》是一篇专论针法的著作,为明初针灸学家徐凤所写。 《金针赋》共分九节,内容以针刺手法为主,简明扼要,便于记诵,对后世影响很大。 下针十四法 针刺基本手法,窦汉卿《针经指南》中归纳为下针十四法。即动、摇、进、退、搓、盘、弹、捻、循、扪、摄、按、爪、切等法。《金针赋》对此作了总结归纳,把它连贯起来说:“爪而切之,下针之法;摇而退之,出针之法;动而进之,催针之法;循而摄之,行气之法;搓则去病;弹则补虚;肝腹盘旋,扪为穴闭;重沉豆许曰按,轻浮豆许曰提;一十四法,针要所备。 调气与运气法 《金针赋》四将能调节控制针刺感应向一定方向扩散传布的针刺方法称为调气、运气法:“调气之法,下针至地之后,复人之分。欲气上行,将针右捻;欲气下行,将针左捻。……气不至者,以手循摄,以爪切掐,以针摇、动、进、捻、搓、弹。直待气到,以龙虎升腾之法,按之在前。使气在后;按之在后,使气在前;运气走到疼痛之所,以纳气之法,扶针直插,复向下纳,使气不回。”运气下次到疼痛之所上指使针刺感应趋向于病痛部,也就上说使“气到病所”。《针经指南》

曾提到:“捻针,使气下行到病所。”近人多称之为“行气法”。主要应用捻针法或指压法,也可配合使用温灸法捻针法虽可促使针感的产生和扩散,但《金针赋》所述以左捻或右捻来控制针感的上行或下行,则较难掌握。而以手指按前或按后的方法,则是一种较好的使气到病所的方法。如要使气向上,可用左手拇指紧压穴位下方“闭其下气”,则气得以上行;如要使气向下,可紧压穴位上方“闭其上气”,则气得以下行。运气后再将针直插按纳,使气不回流,称为“纳气法”。《针灸大成·经络迎随设为问答》:“有病道远者,必先使气直到病所。”说明针刺时出现“气到病所”现象,可以加强治疗效果。 飞经走气四法 飞经走气包括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四法。简称“龙虎龟凤”,均属“通经接气大段之法”。“若关节阻涩,气不过者”,可起“过关过节催运气”的作用。适用于经络气经接气的催气手法,以促使针感通经过关而达病所。 青龙摆尾 《金针赋》:“青龙摆尾,如扶船舵,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拨动。”针法是:斜向浅刺或先深后浅,针尖刺向病所,然后将针柄缓缓摆动,好像手扶船舵或左或右以正航向一样,以推动经气的远行。本法在《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中称“苍龙摆尾”。 白虎摇头 《金针赋》:“白虎摇头,似手摇铃,退方进圆,兼之左右,摇而

2014王洪图 黄帝内经 教学讲座(1—80全集)

《黄帝内经讲义--养生大道》(王洪图)80集全集黄帝内经王洪图教学讲座(1—80全集) 张廷模《中药学》教学讲座(1—79全集) 王洪图黄帝内经 目录xCL一品下载 01《黄帝内经》简介xCL一品下载 02《黄帝内经》的成书、流传xCL一品下载 03《黄帝内经》学术体系得结构、形成xCL一品下载04《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的特点、价值xCL一品下载 05 阴阳五行概述xCL一品下载 06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二)xCL一品下载 07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三)xCL一品下载 08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四)xCL一品下载 09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xCL一品下载 10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六)xCL一品下载 1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七)xCL一品下载 12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八)xCL一品下载 13 素问﹒藏气法时论(二)xCL一品下载 14 素问﹒藏气法时论(三)xCL一品下载

15 藏象概述xCL一品下载 16 素问﹒灵兰秘典论(二)xCL一品下载 17 素问﹒灵兰秘典论(三)xCL一品下载 18 素问﹒六节藏象论(二)xCL一品下载 19 素问﹒六节藏象论(三)xCL一品下载 20 素问﹒五藏别论(二)xCL一品下载 21 素问﹒五藏别论(三)xCL一品下载 22 素问﹒经脉别论(二)xCL一品下载 23 素问﹒太阴阳明论(一)xCL一品下载 24 素问﹒太阴阳明论(二)xCL一品下载 25 灵枢﹒本神(一)xCL一品下载 26 灵枢﹒本神(二)xCL一品下载 27 灵枢﹒本神(三)xCL一品下载 28 灵枢﹒营卫生会(二)xCL一品下载 29 灵枢﹒营卫生会(三)xCL一品下载 30 灵枢﹒营卫生会(四)xCL一品下载 31 经络概述xCL一品下载 32 素问﹒骨空论(二)xCL一品下载 33 病因病机概述xCL一品下载 34 素问﹒生气通天论(二)xCL一品下载 35 素问﹒生气通天论(三)xCL一品下载 36 素问﹒生气通天论(四)xCL一品下载

胡光医师针方要诀98053

《针方要诀》参考资料之一 ━胡光医师临床治验医案、医话中经常使用的或曾经使用过的传统组穴、董氏奇穴组穴以及治验增补组穴 一.头面部组穴 (一)镇逆组穴: 此组穴为韩汝训教授妙用之攒竹穴和印堂上三分董氏奇 穴之镇静穴组成,三穴合为镇逆穴。 治疗范围:咳逆、喘息气逆、顽固呃逆、一切气机上逆诸症 及忧郁症、强迫症、疑病症、洁癖等。 治验应用:1.神经官能症、梅核气加失音穴或梅核点 2.喘息加重子穴、重仙穴、小间穴、大间穴、浮间穴、外间穴 3.奔豚气加膻中穴或开四关 (二)同步组穴:此组穴分为小同步、中同步、大同步三部分。 1.小同步为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 2.中同步为百会、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 3.大同步为百会穴、四神聪穴、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上星穴(或 神庭穴)、头维穴、率谷穴、印堂穴或加舌下三针。 治验应用:1.神经官能症(加中白穴、下白穴、肾关穴、心门穴) 2.血管性痴呆;早老性痴呆;脑萎缩卒中后遗症;嗜睡症(加三重穴) 3.帕金森病或症(加配灵骨穴、大白穴、三重穴或上三黄、下三皇) 4.精神分裂症(加 1.怪三针、2.丰隆穴、3.少泽放血) 5.癫痫(临症加减) 二.腹部组穴 (一)新老十针: 学习参照金针王乐亭前辈的理论和老十针及老实针的应用,推 广并发挥已扩大其治疗范围。 取穴详解:神阙上下左右 1.5—2寸等分点加右日月穴和开四关。 外老十针为以上穴位加子宫穴

临床应用及治验疾病: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萎缩性胃 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慢性胰腺炎。 1.治胃下垂、肾下垂加百会穴 2.治肾下垂、膀胱下垂、子宫下垂改为外老十针 3.治疗不育症、不孕症:外老十针加妇科穴、还巢穴 4.用于中风后遗症长期针灸调整期和久治不愈面神经坏死期面麻 分为两种刺法: 1.重刺日月,轻刺中州(柴胡疏肝散症;逍遥散症) 2.重刺中州,轻刺日月(补中益气汤症;归脾汤症) 提示:运用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的思想和脾胃论的学术思路 三.腰背部组穴 (一)华佗夹脊: 颈段、胸段、腰段、骶段,按宋冠生老师刺法,分为盘龙刺、 花盆刺,28对穴之详述 治疗范围: 1.脑血管疾患、帕金森病、假球麻痹、真球麻痹:颈段挟脊配 风池、完骨、天柱 2.胸痹(胸痛及冠心病):胸段挟脊加中白、下白肾关、心门 3.脾胃病:脾胃段挟脊加新老十针;足三里;火菊;火连;火散 4.萎缩性胃炎、慢性胰腺炎、胆囊炎、胆结石:脾胃段挟脊加 火主;火硬深透阳陵 5.妇科疾患:腰骶段挟脊加外老十针;妇科穴;还巢穴 6.用于胃下垂消瘦或肥胖病,调节下丘脑腹内侧核,腹外侧核的饱食、 饿食中枢;配风池、完骨、天柱及外老十针用于改善人体素质;调督 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加中、下白穴;肾关穴;心门穴。 四.上肢部组穴 (一)制污穴: 治疗恶血不出、脓口不收、久年恶疮、褥疮久不收口。

韩国《舍岩道人针灸要诀》与舍岩针法介绍

韩国《舍岩道人针灸要诀》与舍岩针 法介绍 韩国《舍岩道人针灸要诀》与舍岩针法介绍舍岩五行针法,简称舍岩针法是近年来在韩国针灸界广泛流行的针法,是在韩国传统医学历史上,与16世纪医家许浚的医学巨著《东医宝鉴》和19世纪医家李济马所创新的“四象医学”一起成为在李氏朝鲜时期韩国传统医学的三大成就。舍岩针法的主要内容记载于《舍岩道人针灸要诀》,简称《舍岩诀》,其成书年代可推断为17世纪。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在韩国历史上发生了很多事件,韩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也遭受了许多困难,于是这本书和舍岩针法的重要性从来没被认识到,1970年代通过韩国医学家卢正宇的研究,舍岩针法才得到韩国传统医学界的关注。这段时期,舍岩针法反而传到日本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现

存的《舍岩诀》抄本有两三种,但是我们还不知道哪一本是原本,这篇文章以李泰浩译注·杏林书院出版的版本为主要参考书。一、《舍岩道人针灸要诀》的作者与组成关于《舍岩诀》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到现在还没找到详细的史料,我们只能根据该书的书名、内容和其他研究结果而推测。1935年,当时韩国针灸界的元老李在原曾经在日本的医学杂志《医道的日本》上发表过关于《舍岩诀》的文章,其中有“距今四百年前道士舍岩先生组织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补泻法”这一句。同年将《舍岩诀》翻译成现代韩国语而出版的李泰浩以一位老医的传言为根据而记载了舍岩道人就是李朝后期高名的僧侣四溟堂松云大师的首弟子。四溟堂松云是李朝时期高明的僧侣,他曾经参战于在16世纪90年代发生的“壬辰倭乱”,那时他组织了僧兵,与明国的援助大军一起参加战场而立了大功,于是被人民受到了很大的崇敬。据上述的记载,舍岩道人就

黄帝内经 异法方宜论篇

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篇原文加译文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 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译文: 黄帝问道:医生医疗疾病,同病而采取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但结果都能痊愈,这是什麽道理? 岐伯回答说:这是因为地理形式不同,而治法各有所宜的缘故。 例如东方的天地始生之气,气候温和,是出产鱼和盐的地方。由于地处海滨而接近于水,所以该地方的人们多吃鱼类而喜欢咸味,他们安居在这个地方,以鱼盐为美食。但由于多吃鱼类,鱼性属火会使人热积于中,过多的吃盐,因为咸能走血,又会耗伤血液,所以该地的人们,大都皮肤色黑,肌理松疏,该地多发痈疡之类的疾病。对其治疗,大都宜用砭石刺法。因此,砭石的治病方法,也是从东方传来的。 西方地区,是多山旷野,盛产金玉,遍地沙石,这里的自然环境,象秋令之气,有一种收敛引急的现象。该地的人们,依山陵而住,其地多风,水土的性质又属刚强,而他们的生活,不堪考究衣服,穿毛巾,睡草席,但饮食都是鲜美酥酪骨肉之类,因此体肥,外邪不容易侵犯他们的形体,他们发病,大都属于内伤类疾病。对其治疗,宜用药物。所以药物疗法,是从西方传来的。 北方地区,自然气候如同冬天的闭藏气象,地形较高。人们依山陵而居住,经常处在风寒冰冽的环境中。

黄帝内经试题广州中医药大学

《内经》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4分) (一)A型题(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黄帝内经》汇总成编的大约时代是: ( ) A. 春秋战国 B. 战国秦汉 C. 秦汉时期 D. 西汉中后期 E. 东汉前中期 2.最早注释《素问》的医家是: ( ) A. 全元起 B. 杨上善 C. 李柱国 D. 王冰 E. 史崧 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反作,病之逆从”是指哪种病机: ( ) A. 阴盛于外,阳盛于内 B. 阳盛于外,阴盛于内 C. 清气在下,浊气在上 D. 清气在上,浊气在下 E. 寒气在下,热气在上 4.《素问·六节藏象论》藏象的含义是: ( ) A. 脏藏而隐,象现而彰 B. 藏为主,象为副 C. 藏应于象,象应于藏 D. 藏主内,象主外 E. 以上都不是 5.《灵枢·本神》指出:“心,……则伤神。” ( ) A. 愁忧不解 B. 盛怒不止 C. 悲哀动中 D. 喜乐无极 E. 怵惕思虑 6.下述哪一项不是《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言的“五虚证”病候?( ) A. 脉细气少 B. 皮寒 C. 腹胀 D. 泄利前后 E. 食饮不入 7.《素问·生气通天论》重点讨论的是: ( ) A. 人与自然相通应 B. 阴精与阳气的关系 C. 五味与五脏之关系 D. 阳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E. 阴精的重要性 8.《素问·评热病论》“劳风”的病变部位是: ( ) A. 肾 B. 胃 C. 肺 D. 心 E. 脾 9.按《素问·咳论》所述“咳而腹满,不欲食饮”见于: ( )

A. 胃咳 B. 脾咳 C. 肺咳 D. 三焦咳 E. 肝咳 《灵枢·水胀》所述,石瘕属积证范畴,是由于寒气客于所致?( ) 10. A. 肠中 B. 肠外 C. 子门 D. 募原 E. 膀胱 11.据《素问·脉要精微论》的内容,“病进”应见何脉? ( ) A. 洪 B. 数 C. 细 D. 大 E. 弱 12.《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到的“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正确治法是: A. 清热 B. 滋阴 ( ) C. 补阳 D. 温里 E. 补气 13.按《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出现“筋骨懈堕,发鬓白,身体重,行步 不正,而无子”等表现,是因为: ( ) A. 肾脏衰,精少 B. 五脏皆衰,天癸尽 C. 阴气竭,肝气衰 D. 肾气衰,阳气竭 E. 阴气衰,天癸竭 14.下述不属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感邪伏而后发的病证是: A. 飧泄 B. 温病 ( ) C. 咳嗽 D. 痎疟 E. 寒热 15.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药食之“气厚”者,其性能是:( ) A. 发散 B. 发泄 C. 通利 D. 涌泄 E. 以上都不是 16.据《素问·灵兰秘典论》,下述哪一项是肾所出? ( ) A. 水液 B. 治节 C. 变化 D. 伎巧 E. 气化 17.据《灵枢·百病始生》,哪一项是伤脾而病起于阴的病因? ( ) A. 形寒饮冷 B. 醉以入房,汗出当风 C. 用力过度,汗出浴 D. 愁忧思虑 E. 寒温不节,饮食失宜 18.《素问·痿论》认为“痿躄”的主要病机是: ( ) A.宗筋弛纵 B.骨枯髓虚 C.胞络阻绝 D.肺热叶焦 E.肌肉濡渍 (二)B型题(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备选答案可以重复选取) A. 浅深 B. 成败 C. 远近 D. 新故 E. 微甚

八卦脐针治疗图

先天八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风雷相搏,水火济济。 乾为天是南代表一,兑为泽是东南代表二,离为火是东代表三,震为雷东北代表四,巽是风是西南代表五,坎为水是西代表六,艮为山是西北代表七,坤为地是北代表八。 后天八卦:手中无穴,心中有穴,有病必有点,病变点也变,按点来取穴,点消病即减。一般用后天八卦治病比较理想。 上为离为心,下为坎为水,东为震为肝,西为兑为肺,取先天八卦的数,后天八卦的方位。 强直性脊柱炎乾。帕

金森综合症水火济济加巽, 中风山泽通气,甲状腺艮, 鼻炎艮位兑位山泽通气严重加离位关节腔积液艮位和坎位, 重症肌无力坤位大小便失禁坎位加艮位, 牙痛张口取穴八卦取穴找准痛点进针,发热离位属火属土 男同志针坤位女针艮位肿瘤艮位肺癌加兑位 大肠癌加乾位非常重要的加坤位慢性子宫出血的加艮位 感染的先针坎位在针离位重症在离先针坤位去离火 内科呼吸系统疾病针艮位消化系统艮位大肠加乾位 小肠加离位坎位泌尿系统加艮位 免疫系统红斑狼疮震位加坎位糖尿病只针坎位肾水

肥胖病是山泽通气针后放屁一周两次两个疗程以后病人没有饥饿的感觉坤位三个疗程以后一周两次坎位调节内分泌,你分泌失调 肾腰痛针巽位肝胆痛找反应点 子宫肌瘤坎位艮位每月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每天一次经净为止卵巢囊肿排卵期针坎位和艮位 闭经水火济济 尿失禁坎位艮位脱肛水火济济 尿储溜山泽通气面瘫针乾位 上肢皮肤病皮痛兑位眩晕美尼尔综合症离位震位 肌萎缩重症肌无力坎位乾位坤位 腰椎间盘突出痛处进针突出部位在足的两侧固定留针2—3天, 鼻炎山泽通气严重加离位坎位加兑位水火济济肺为肾之母兑位艮位山泽通气

坐骨神经坎位艮位乾位头痛的定位头顶为肝震位 两侧为胆巽位前侧是胃艮位 后侧是心肾离位坎位,女性舒肝解郁可以美容,重郁属于肝 男性高血压针坤位(阴土) 女性高血压针艮位(阳土)压痛点脐壁压痛痛点敏感点坎位 内分泌功能失调颈椎病离位先天为本后天为用 腰腿疾病天地定位 东为震位青龙汤西属兑位白虎汤南属离位麻黄汤北属坎位真武汤先针天后针地在针日月形成南北东西 发热高烧不退针离位有便秘的加乾位高热不退的加坎位。 肿瘤癌症结石慢性功能性出血艮位肝癌针艮位震位 肺癌艮位为山兑位为泽形成山泽互通,治疗重晚期的癌症效果比较神奇

韩国《舍岩道人针灸要诀》与舍岩针法介绍

韩国《舍岩道人针灸要诀》与舍岩针法介绍 舍岩五行针法,简称舍岩针法是近年来在韩国针灸界广泛流行的针法,是在韩国传统医学历史上,与16世纪医家许浚的医学巨着《东医宝鉴》和19世纪医家李济马所创新的“四象医学”一起成为在李氏朝鲜时期韩国传统医学的三大成就。舍岩针法的主要内容记载于《舍岩道人针灸要诀》,简称《舍岩诀》,其成书年代可推断为17世纪。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在韩国历史上发生了很多事件,韩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也遭受了许多困难,于是这本书和舍岩针法的重要性从来没被认识到,1970年代通过韩国医学家卢正宇的研究,舍岩针法才得到韩国传统医学界的关注。这段时期,舍岩针法反而传到日本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存的《舍岩诀》抄本有两三种,但是我们还不知道哪一本是原本,这篇文章以李泰浩译注·杏林书院出版的版本为主要参考书。 一、《舍岩道人针灸要诀》的作者与组成 关于《舍岩诀》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到现在还没找到详细的史料,我们只能根据该书的书名、内容和其他研究结果而推测。1935年,当时韩国针灸界的元老李在原曾经在日本的医学杂志《医道的日本》上发表过关于《舍岩诀》的文章,其中有“距今四百年前道士舍岩先生组织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补泻法”这一句。同年将《舍岩诀》翻译成现代韩国语而出版的李泰浩以一位老医的传言为根据而记载了舍岩道人就是李朝后期高名的僧侣四溟堂松云大师的首弟子。四溟堂松云是李朝时期高明的僧侣,他曾经参战于在16世纪90年代发生的“壬辰倭乱”,那时他组织了僧兵,与明国的援助大军一起参加战场而立了大功,于是被人民受到了很大的崇敬。据上述的记载,舍岩道人就是他的徒弟之一,而且经过13年的面壁修炼而觉悟到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后,行医各地,在针灸上获得了很高的成就,在民间留下了很多的逸闻。所以虽然还是缺乏具体的考证史料,不过现在韩国传统医学界的大部分的人都肯定此记载。卢重辉教授根据李泰浩的记录在《韩国医学大系》〈韩国韩医学篇〉上将舍岩道人的俗名阐明为“黄延学”。 最近金达镐对《舍岩诀》的内容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查明了其成书年代。根据他的研究,在《舍岩诀》的内容中对于生理、病理、辩证分类的方法参考了中国明代的综合性医书《医学正传》,而且一些内容受到了韩国李朝后期的医书许浚着的《东医宝鉴》和许任着的《针灸经验方》的影响。因此,金达镐推测《舍岩诀》的成书年应该是《针灸经验方》出版的1644年以后。这么一来,《舍岩诀》的成书时期更加清楚了,可是对于作者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舍岩道人针灸要诀》分为实际篇和准备篇,两部分。实际篇从第一章中风门到第四十二章痔疾门收载42病证,每病为一个门类,每门下再次分为具体病证,然后简述其症状和疗法。每门的后面收载了舍岩自己的临床经验例。例如第二十五章头痛门分为沐后头痛、头项痛、眉棱骨痛、偏头痛、真头痛(脑膜炎)五小类,还有,经验例的部分记载了四例关于头痛的临床经验。全四十二章的门名如下:中风门、寒门、天地运气门、署门、湿门、燥门、火热门、郁门、痰饮门、咳嗽门、哮喘门、疟疾门、痢疾门、噎膈门、呃逆门、呕吐门、吞酸门、嘈杂和嗳气门、肿胀门、积聚门、虚劳门、霍乱门、泄泻门、眩晕门、头痛门、胃脘痛门、腹痛门、腰痛门、胁痛门、诸气痛门、疝气门、脚气门、痛风门、痿证门、耳聋门、目病门、口病门、喉证门、齿病门、鼻病门、血证门、痔病门。 准备篇收录了舍岩诀的神秘和灵效、补泻的概念和方法、五输穴和正胜格以及寒热补泻的图表、舍岩五行正理神针歌以及乐浪老夫施针歌等的内容。其中舍岩诀的神秘和灵效、补泻的概念和秘诀等的部分是由译注者来新增的内容。舍岩五行正理神针歌列举了102个效果卓着的处方,而乐浪老夫施针

胡光医师针方要诀

胡光针法特点及针方要诀 胡光医师针法容有四: 1、倒马针法; 2、动气针法; 3、牵引针法; 4、不定穴针法;另有左右、上下传针法,类似平衡针法,最为精妙处,为刺血疗法,泻络远针,奏效神速,即显反应,立除沉疴。总之,本针法极少在患侧取穴,但能最大限度、最快速激发人体在潜能,冲击病灶,使诸多疑难杂病、顽症痼疾奇迹般速愈。 1、倒马针法采用两针或三针并列之方式,加强疗效的一种特殊针法。本讲义奇穴有很多本身既是组穴,需要倒马应用。如驷马上穴、中穴、下穴倒马针,正筋、正宗倒马针。十四经穴亦可运用倒马针,如关、间使同时取穴。倒马针法的应用乃是本针法的独创,临床疗效非凡。 2、动气针法在某个特定穴道进针得气后,边捻针边令患者活动患处,病痛便可立即减轻,表示针穴与患处之气相互通应,达到疏导与平衡作用,……可停止捻针,视情况留针或出针。如果病程短,治疗效果好,即可出针,若病程较久,则宜留针。中间必须捻针数次以行气,同时令病人不断活动患处以引气,如果病在胸腹或在脏腑,或属气郁、神志病变,则可同时配合按摩胸腹,亦可令患者作深呼吸,或用意念引导,使针刺与患处之气相引。所谓动气针未能,即动引其气之义。 3、牵引针法先以健侧远端取穴为治疗针,再于患处远端取相关穴道为牵引针,然后两端同时捻针,交互感应,遥遥相引,这样患处必在两穴之间,再配以动气针法,通而调之,往往立见奇效。 4、和谐对应针法和谐对应针法即是上病下取,左病右取。临床常结合四肢的全息律,与手足对应相配合。多用于治疗四肢疾病。 5、横三针横三针也为倒马针的一种针法,即在同一区段上,不同的经络上,去横列的三个穴位,形成倒马针法。大部分用于治疗四肢疾病。例如,上白穴、次白穴、中白穴。 6、三角针法三角针法也为倒马针的一种针法,即在原本治疗脏腑时的用法是在同一延伸线上取两针,在另一邻近延伸线上取一针,而呈现三角形,用来加强前一经络两针之效果。 7、放血疗法久病难病大病必有瘀,有瘀必放血。放血后,再针相应穴位,令患者得到满意的效果。 《针方要诀》参考资料之一 ━胡光医师临床治验医案、医话中经常使用的或曾经使用过的传统组穴、董氏奇穴组穴以及治验增补组穴 一.头面部组穴 (一)镇逆组穴:此组穴为汝训教授妙用之攒竹穴和印堂上三分董氏奇穴之镇静穴组成,三穴合为镇逆穴。 治疗围:咳逆、喘息气逆、顽固呃逆、一切气机上逆诸症及忧郁症、强迫症、疑病症、洁癖等。 治验应用: 1.神经官能症、梅核气加失音穴或梅核点 2.喘息加重子穴、重仙穴、小间穴、大间穴、浮间穴、外间穴 3.奔豚气加膻中穴或开四关 (二)同步组穴:此组穴分为小同步、中同步、步三部分。 1.小同步为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 2.中同步为百会、风池穴、完骨穴、天柱穴 3.步为百会、四神聪、风池、完骨、天柱、上星穴(或神庭穴)、头维穴、率谷穴、印堂穴或加舌下三针。 治验应用: 1.神经官能症(加中白穴、下白穴、肾关穴、心门穴) 2.血管性痴呆;早老性痴呆;脑萎缩卒中后遗症;嗜睡症(加三重穴) 3.帕金森病或症(加配灵骨穴、大白穴、三重穴或上三黄、下三皇) 4.精神分裂症(加1.怪三针、2.丰隆穴、3.少泽放血) 5.癫痫(临症加减)

智慧树知到《解密黄帝内经》2019章节测试答案

对应章节第一章 1.【单选题】下列哪两部书构成了《黄帝内经》 A. 脉学和素问 B. 灵枢和脉学 C. 素问和灵枢 D. 针经和难经 E. 道藏经和脉经 正确答案:素问和灵枢 2.【单选题】《灵枢经》之名最早出自于 A. 晋朝皇甫谧 B. 唐朝王冰 C. 东汉张仲景 D. 西汉刘向 E. 南朝全元起 正确答案:唐朝王冰 3.【多选题】下列哪些西汉文化特征对《黄帝内经》理论建构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A. 黄老之学 B. “天论”观点 C. ”重土“思想 D. ”重阳“思想 E. 气化理论 正确答案:“天论”观点###”重土“思想###”重阳“思想

4.【单选题】《素问》之名,最早见于何书 A. 伤寒杂病论 B. 针炙甲乙经 C. 神农本草经 D. 脉经 E. 史记 正确答案:伤寒杂病论 5.【单选题】《黄帝内经》认为,学习经典的方法可概括为 A. 诵 B. 解 C. 别 D. 明 E. 彰 正确答案:诵 对应章节第二章 1.【单选题】《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认为“治病必求于本”,此处“本”指 A. 阴阳 B. 五行 C. 精气 D. 五脏 E. 病机 正确答案:阴阳

2.【多选题】《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的走向是 A. 出上窍 B. 走五脏 C. 发腠理 D. 归六腑 E. 实四肢 正确答案:出上窍发腠理实四肢 3.【单选题】据《素问· 生气通天论》,煎厥的主要病机是 A. 阴虚阳亢 B. 气血上冲 C. 风中经络 D. 痰迷心窍 E. 热闭心包 正确答案:阴虚阳亢 4.【单选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髓生肝”的含义是 A. 髓生血 B. 肝内多髓 C. 肾生肝 D. 髓养肝 E. 髓赖肝养 正确答案:髓养肝 5.【单选题】在五行相克理论中,“土”的“所胜”之“子”是

健康促进实施方案

名山区中医医院 健康促进医院(试点)项目实施方案一、背景 医院健康促进是有利于提高医护质量与病人生命质量、改善医患关系、促进人文医学发展的国际行动。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是现代医疗和综合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法》和《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规定的医护人员的职责和义务,也是《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促进全民健康素养和健康素质提高的重要策略。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对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普及健康教育,施行国民健康行动计划、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的要求,根据市雅健教制定《2014年21号文件健康促进医院试点项目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我院实施方案。 二、项目目标 通过健康促进医院创建试点工作,探索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健康促进医院创建模式,建立并完善我院健康促进医院创建标准,巩固落实《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

定》要求,改善就医环境和诊疗服务,提高医院职工、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素养水平。 三、职责与任务 (一)制定有益于医患健康的规章制度 结合院内现有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制定有益于维持良好医患关系,为患者、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自身提供健康教育服务的政策,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保证患者就医环境和医护人员执业环境的安全、卫生。 2、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权利、文化与价值观得到尊重。 3、保证医护人员能接受定期体检和疾病防治服务,有继续医学教育、社会保障和合理休息的权利。 4、支持并鼓励医护人员开展院内和社会健康教育工作。 5、严格执行院内无烟医院规章制度,建立首诊询问吸烟史、宣传吸烟危害及劝阻吸烟制度。 (二)建设安全、适宜、和谐的诊疗环境 1、物质环境:建设适宜的诊疗和就医环境(如建筑、设备、设施、卫生、照明、通风、采暖、绿化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标准和要求;提供满足医护人员休息、健身、娱乐需要的设施、设备等;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安全的食品和饮水;使用有益于环境保护的用品,院内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分类收集,医疗垃圾实行集中和无害化处理。

黄帝内经原文162篇完美排版

黄帝内经 上卷.素问篇 (3) 第一卷 (3)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3)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3)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3)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4) 第二卷 (4)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4) 阴阳离合篇第六 (5) 阴阳别论篇第七 (5) 第三卷 (6)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6)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6) 五藏生成篇第十 (7) 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7) 第四卷 (7)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7)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7)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8)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8)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8) 第五卷 (9)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9)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9) 第六卷 (10) 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10)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11)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12) 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12)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12)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13) 第八卷 (13)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13)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13)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14)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14)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15)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15) 第九卷 (15) 热论篇第三十一 (15) 刺热篇第三十二 (15)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16)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16) 第十卷 (16) 疟论篇第三十五 (16) 刺疟篇第三十六 (17)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18) 咳论篇第三十八 (18) 第十一卷 (18)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18) 腹中论篇第四十 (18)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19) 第十二卷 (19) 风论篇第四十二 (19) 痹论篇第四十三 (20) 痿论篇第四十四 (20) 厥论篇第四十五 (20) 第十三卷 (21) 病能篇第四十六 (21)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21)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21) 脉解篇第四十九 (22) 第十四卷 (22) 刺要论篇第五十 (22)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22)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23)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23) 针解篇第五十四 (23)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24) 第十五卷 (24)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24)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24)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24)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25) 第十六卷 (26) 骨空论篇第六十 (26)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26) 第十七卷 (27)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27) 第十八卷 (27)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27)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28)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29) 第十九卷 (29)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29)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29)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31) 第二十卷 (31)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31)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32) 第二十一卷 (34)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上之上 (34) 六元正紀大論篇第七十一上之下 (35) 六元正紀大論篇第七十一下之上 (36) 六元正紀大論篇第七十一下之下 (38) 第二十二卷 (39)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39) 第二十三卷 (42) 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42)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42)

2020《黄帝内经》读书心得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著作,直至今天,其影响依然深远。下面是整理的《黄帝内经》读书心得,欢迎阅读参考。 进入中医药大学两年多了,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基础,之後还读过与专业相关的玉龙赋、标幽赋等,但就是不曾正式拜读过黄帝内经,却又总能在讲学中获知一言半语,且这些引用对所对应的病症总是描述得恰到好处,这就挠的我心痒痒的。不禁想:黄帝内经会是怎样的奇书呢? 怀着这样的心理,我翻开了黄帝内经素问。简单看过注家对黄帝内经的介绍,就开始进入正篇。 素问不愧是经典言论,一开始就道出了"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的问题,并提出了养生的原则和方法: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又常,不妄作劳……可谓是一针见血,但这不是它最厉害的,最难得的就是找到了生命与自然的联系,并用非常通俗却又变化无穷的阴阳反映其规律。古人以阴阳论道,可敬可叹。 我认为,黄帝内经的伟大不在于理论,而在于提出理论前长期的观察探究。比如,"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的阐述就是对人体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的概括,还有四季虚邪与脏器的对应,等等,无不体现了黄帝内经非常扎实的观察验证基础。这种发现问题,观察矛盾,寻找规律的探究精神正是每个医者所需要继承的。 很多外行人认为黄帝内经太老了,已经跟不上新时代要求了。但黄帝内经的思想偏偏是超前的,其中提出的养生之道还被到处引用,被奉为圭臬。而且黄帝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治疗思想不知又比西方预防观念早提出了多少年,而且至今仍具有宝贵的借鉴价值。之所以我们常称其为经典,正是其中的很多话都是不刊之论。 黄帝内经之所以是中医学,甚至是所有医学的必读书,并不是说它囊括了所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而且它也做不到,真正值得借鉴的就是其中对人体五脏六腑、经络等做出了基础论述,正所谓名不正啧言不顺,要论治,就要辨证,要辨证,就要审症求因。有因才有果,正是黄帝内经给出了因,才会有中华医学这个果。在五脏生成篇、五脏别论篇等篇里,黄帝内经记述了五脏六腑的基本特点;在三部九候篇、玉机真脏论篇等篇中,黄帝内经论述了切脉的部位与方法,脉象随季节的变化规律等等;更让我惊喜的是,在黄帝内经的宝命全形篇、八正神明篇等篇中找到了当初学习刺法灸法学时的原: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侯已备,後乃存针……这些熟悉的字句让我对黄帝内经更加亲切了。另外,黄帝内经中在脏腑气血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为中心的邪正盛衰理论,合并经络,阐述热病、咳、痹、痿、厥等疾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以减轻百姓遭受病厄之苦。 要说黄帝内经的特点,我第一个想到的词就是"变化",举个例子,在咳论篇中的一个问题:肺之令人咳何也?而回答是: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从中,我认识到即使是一个症,也是无穷变化的,更何况治疗方法呢?黄帝内经的思想很博大,能包容,在异法方宜论篇中说到,一病而治各不同,地势使然也。东方之砭石,西方之毒药,北方之灸焫,南方之九针,之导引按蹻,雑合以治,各得其所宜也。 而黄帝内经之灵枢,别名针经,大多是针灸经脉腧穴的理论,在经络腧穴学的程的学习

毛进军-经方越用越灵的“六个要诀”

毛进军:经方越用越灵的“六个要诀”2014 年6 月1 日中医爱好者 729人阅读 1条评论 尊敬的各位同道老师,大家好。 我是一名临床医生,在辨方证和活用经方方面有一些体会,想跟大家在一起讨论一下。我今天要讨论的题目是“辨方证、活用经方的思考和体会”。 关于辨方证,我最为推崇经方大师胡希恕胡老的学说。当代的经方医家,像冯世纶教授、黄煌教授等,他们学术思想的精髓也是方证相应,并各有其独到的见解。冯教授秉承胡老的学术思想,将辨方证、方证相应的理念应用的炉火纯青。黄煌教授是用体质来辩,就是比如说柴胡体质、黄芪体质、白术体质呀,他这个体质学说到最终还是一种方证相应。冯教授、黄教授在经方方证相应这方面造诣都是很深的,屡起沉疴大症。辨方证而论治,它是在八纲辨证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伤寒论》有辨六经的方法,而具体辨别出不同的方证,才是最根本的辨证方法。这种辩证方法我认为是由博返约、大道至简的辨治方法,越是大道越是至简,越是能为人类做出贡献,越是最好的辨证方法。为什么现在一说起胡希恕教授,国内、国外都称他是经方大师呢?他没疗效能称经方大师吗?所以说辨方证是一个十分严谨的,有科学性、规范性,可重复性很强的中医学术,关键是这个方法的可重复性强。我在临床上使用经方的比例比较大,效果也比较好,这几年总结了几句话,也就是活用经方的要诀:“明辨六经,顾及兼证,重视两本,方证对应,据机合方,药参神农”。

明辨六经。也就是辨方证的方法,辨六经,析八纲,再辨方证,辨方证首先要明辨六经的病位和病性,临床辨证时,遇见一个病,不论它多么错综复杂,首先要明辨六经阴阳属性,即辨证首明阴阳,中医治病就是临证首明阴阳,你辨明了六经阴阳,就是明医。我们首先要通过辨六经—析八纲—再辨方证原则,辨清属于六经中哪一经的病证,或哪几经合病、并病。确定病位,然后区分病性,也就是阴阳盛衰所表现出的寒、热、虚、实,这就是明辨六经。 顾及兼证。辨六经,辨方证,还要注意顾及病证所挟杂的兼症,因为这个病证是非常复杂多变的,不是按照咱们书上给的条文来得病的,张仲景教给我们的只是一个大法,一个原则,具体如何辨治,还要我们依据这些方法和原则来操作和实施,一个病除主证外,兼证也多见,我在临床上认为在病变过程中,水、湿、痰、饮、瘀血、气郁、积滞、痞证也非常多见,这些兼证既是发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所以说我在用六经辨主证的同时也顾及到这些兼证,治疗主证的同时,顾及到兼症,通盘考虑,全面调治。 重视两本。重视两本也非常重要,因为这个两本一是先天之本元阳,真阳,二是后天之本胃气,也叫中气,这都是生命之本。经方辨治,要重视正气,学习《伤寒论》,用经方治病,必须重视正气,这个正气主要就是真阳和胃气。实际上,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全书的主旨就是以扶正为主的,扶正而祛邪,你看《伤寒论》太阳病的条文,大部分都是误治,或误下、误吐、误汗、误用火攻等等,不少病证都是误治造成的,误治就伤了正气,伤了元阳和胃气,就要产生变证或坏病。所以我们治病的重点是要应用经方来扶助人体的正气。什么叫扶正祛邪,就是扶助你的正气来帮助驱除病邪,就是如胡教授所说的,用人体的自然良能来抗病,咱们帮助人体的自然良能来驱除病邪,或汗、或下、或温、或补、或吐、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