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中的意象经营

现代诗中的意象经营
现代诗中的意象经营

现代诗中的意象经营

元智大学中语系■李翠瑛助理教授

现代诗在意象的经营上有胜於古人之处。有关於此,郑明娳把意象类型分为二类,一类是感官式意象,细分为五项:视觉意象、听觉意象、触觉意象、嗅觉意象、味觉意象。第二类是心理式意象,分为概念式意象与情绪式意象。1而潘丽珠对诗的「意象」称其为:

然诗人意识欲对客体世界有所投射,必先与外界物象相交、作用,则是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去领受,因此便有所谓「视觉意象」、「听觉意象」、「触觉意象」及其它感官意象;

又因为外界的物象有动态静态之别,所以作者意象的审思,就可区分为「动态意象」和「静态意象」。2

潘丽珠将意象分为「感官意象」之外,又将二者分为「静态意象」与「动态意象」,以动静来区别意象的特质。对於意象的经营,本文则不以上述角度分类,而以创作的角度说明意象在诗中的经营。

一、含蓄性

直述而露骨的述说并不是诗的本质,诗是具有含蓄而不说尽一切的特色,古典诗与现代诗皆然。诗是高密度的语言,在意象的经营上,看重「象」之表露而隐含其「意」,造成意在言外,不道尽一切,让读者保留许多想像空间,透过诗的意象掌握作者之「意」,形成读者在阅读上如同猜谜一般的乐趣,读懂之後,不免会心一笑,而「意象」就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管道,也是读者与作者心灵交流的媒介。例如卞之琳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首诗运用一种黄雀捕蝉,螳螂在後的写法,也是修辞学上的层递法,将意象一个又一个从後面推出,镜头也就逐渐拉远,诗的层次感分明,尤其是第一段,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可是对楼上的人而言,你也是风景的一部分,由此推之,任何一个看风景的人岂不都是风景的一部分,令人想到,我们在创造历史,我们同时也是历史的一部分,於是,诗境在逐渐扩大,而读者可以联想的空间则不仅限於诗的意象本身。第二段的意涵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明月装饰你的窗子,而你装饰别人的梦,似乎说明每一个事物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你会利用事物装饰自己,而自己同时是别人的装饰品,价值的存在就不是只有单向的,而是向前推展的。至於无限推展的部分,则留待读者想像,诗人只是点出其中的一个向面或是一个点,一个线头,其余意义的延申就是读者的事了。

1见郑明娳《现代散文构成论》(台北,大安出版社,1994年)页73。

2见潘丽珠《现代诗学》(台北,五南图书公司,1998年)页61。

又如辛郁<我很想安静的躺下>:

飞的慾望

当然我也曾有过

难就难在我穿了

一双铁铸的鞋

诗人说自己有想飞的欲望,可是飞不起来,也无法飞翔,原因呢诗人用一个意象说明自己「难就难在我穿了/一双铁铸的鞋」,因为铁铸的鞋太过沉重而飞不起来,至於何以会穿上铁铸的鞋,此鞋又代表什麽是诗人的家庭责任社会责任体重经济压力这就无解了。而诗的意象只要能表达出诗人的感受,让读者掌握到诗人的沉重感,其余就留给读者自由想像了。又如隐地<瘦金体>:

肥胖的妇人

在婚姻末期邂逅并且突然爱上一个瘦金体的男人

骨肉相连的风景

想是一首宋诗

萧萧评此诗说:「骨肉何以相连隐地将此诗设计为『婚姻末期』,是突然邂逅,突然爱上,何以突然邂逅,突然爱上留给读者许多想像的空间。」3当我们读到「瘦金体的男人」时,我们会猜,男人是瘦的,与妇人对比,或者是像瘦金体一样挺拔,具富贵气或是像宋徽宗一样具有才气还是……这就是诗的意象取择上不说尽一切,而留予读者自行想像的空间。第二段的骨肉相连的风景,我们可以想像是一瘦一胖站在一起的「风景」,诗人的感觉是「宋诗」,宋诗主议论,到底是两个人在议论或是世人在对此两人议论纷纷,或者说,诗人只是形容两人的感情像宋诗一样地具有特色此是留给读者去自行评断了。

也有的诗在结尾的时候,故意不说明结论,而以一个渐行渐远的场景带过,如初安民<台北,如果落雪>:

像我的被拉长又拉长了的手

抚摸着渐渐渐渐远去的海岸线

此诗前露後隐,含不尽之意於言外,以渐去的海岸线作为整首诗的结尾,而将读者的思绪带到大海,以广阔的意象含不尽之言。

或者利用形式的分行设计,而不直说,以取代直言之弊,如零雨<昭关>:左手推窗,一夜冰雪

右手推窗

一夜冰雪,一夜

冰雪。覆盖昭关

其实诗中所形容的不过是「一夜雪」,但是诗人故意拉长、延展了诗的意象,让诗的意象不单只是一句话带过,而是用左手右手推窗的动作,让雪从推出的窗外呈现出来,最後才说「一夜冰雪,一夜/冰雪。覆盖昭关」。第二个「一夜冰雪」分成两行,避免重复产生的单调,也让「冰雪」成为下一句的主词,而说出「覆盖

3见张默、白灵主编《八十八年诗选》(台北,创世纪杂志社,2000年)页47。

昭关」的意义来。所以,真正的意涵是在最後一句,有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玄秘感。

诗的意象常是含蓄的,不直接说明,而让读者有想像的空间,这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手法,而现代诗也常运用此一手法,让诗避免有太过浅露而一语说尽的缺点。如此不直接说明,可增加文字的密度,让诗中含不尽之意於言外,也让诗的主题具多样性,甚而造成诗意各种歧义之解。

二、跳跃性

所谓意象的「跳跃性」是指诗的意象往往经过严密的选择与裁剪,透过切割画面,或是撷取某一个最能表达作者心意之形象做为最後呈现的意象,而意象与意象之间不必然有绝对的因果或是顺序关系,可以跳跃性地以几个画面表达。而意象与意象之间或是借由联想而将诗意联结,或是以相同的情感基调为联系的主轴,或是由相同的氛围构成。例如沈尹默<三弦>:

中午时候,火一样的太阳,没法去遮拦,让他直晒着长街上。静悄悄少人行路;只有悠悠风来,吹动路旁杨树。

谁家破大门里,半院子绿茸茸细草,都浮着闪闪的金光。旁边有一段低低土墙,挡住了个弹三弦的人,却不能隔断那三弦鼓荡的声浪。

门外坐着一个穿破衣裳的老年人,双手抱着头,他不声不响。

沈尹默的<三弦>一诗,很明显地符合「诗」的意象要求,形式上是散文的,其意象却是诗的。第一段是一个画面,炎热的无人午後,有一点点风吹动杨树,这是背景的画面叙述,第二段跳到一间破大门里,见不到人,却传来阵阵三弦的声音,在风中飘扬,第三段画面跳到门外,一个穿破衣裳的老人抱着头,不知在想些什麽。其中,第一段到第三段都是画面呈现,而且是跳跃式的,作者安排三个画面,在旧时代里,门内弹乐器的人与门外的老人形成对比,而凄凉的气氛随着三弦的声浪一波又一波袭来,但是,老人无奈,无法抵挡趋势潮流,只有用「不声不响」以说明旧时代面对新时代冲击时的心境。虽然,诗中只是三个重要意象的呈现,而其中的缘由与情感则留待读者自行去感受。这是诗在意象上的跳跃性手法。

在现代诗中,意象的跳跃手法更加变化多端,有时,意象也可以经过转折而跳到另一个不相干的意象上,让作者的想像力随着意象的跳跃而有全新的感受。如鸿鸿的<新生活>:

架子上有三只苹果

它们让我看见海洋

我骑车到镇上带回新的面包

和鱼群一同穿过清晨的藻草

昨夜的诗集像熟睡的你

摊开在饱满完足的一页

不须增添任何一行

此首诗在意象上是从苹果跳到海洋的意象,然後又回到镇上的新面包,又跳到海里的鱼儿。这是将镇上的清晨有着新鲜面包与苹果,以及海中鱼儿游泳穿越清晨

的海藻的画面交错出现,其实是一陆一海,都是在描写清晨时充满希望正要开始一天的心境。第二段则与第一段看似完全无关,时间跳回昨夜,诗集摊开在桌上,像熟睡的你满足的表情,只要顺其自然,不需增加一点点人工造作,这是用诗集比喻「你」。表面上看起来与第一段无关,实际上还是扣住了第一段的清晨的意象,表现出你熟睡而满足的样子,是对新的生活的满意与充实,所以,清晨一起床,使人感到精神饱满而心满意足。因此,题为<新生活>,诗意与题意是相扣合的,用的是清晨的意象,一为陆上一为海上,一为今日一为昨夜,在对照之中表达诗人的情意。又如杨泽的<伐木>:

藏身於繁花深处,春天最隐密的一棵树上

她向我歌唱爱情,且宛转地责令我建筑爱的居室

相对於繁花的幽谷与乔木,我撑伞站在城市的人群中

感觉自己像去夏海滨所见

一座荒废已久的建筑鹰架在雨中……

意象的转折从她藏身一棵繁花盛开的树上,向我歌唱爱情,并责令我建筑爱的居室,接下来意象从「繁花的幽谷与乔木」转折到「撑伞站在城市的人群中」从树林到城市,无疑是意象上的对比,然後意象跳到去年夏天:「像去夏海滨所见/一座荒废已久的建筑鹰架在雨中……」以去年夏天废弃在雨中的建筑鹰架说明诗人的心情,这是诗人的感觉,在修辞上是以此意象比喻自己的心情是一座废弃的鹰架。此诗见出,意象是随着诗人的感觉而跳跃。当诗人以繁花绿树以及歌声来说明女子对我爱情的渴求,而相对的我却是去年夏天的鹰架,从对比的意象中,可以见出诗人虽然明白女子的追求,却仍藉由意象说出自己的心中并非愉悦地接受女子的爱情。从前後意象的对比之中,诗人的意思表达明白畅达。而且从前後看似无关的意象中,还是可以找出彼此意义上的关连,然而就意象本身来说却是前後意象跳跃极大,这也是现代诗在意象跳跃上以表现情感的其中一种方式。

如管管的<荷>一诗更看得出来意象的跳跃:

「那里曾经是一湖一湖的泥土」

「你是指这一地一地的荷花」

「现在又是一间一间的沼泽了」

「你是指这一池一池的楼房吗」

「非也,却是一屋一屋的荷花了」

此诗运用的是时间的流动,使得意象随时间的流动而变化,以见出时间的运转中,人事物的急速变化,藉此感叹时光匆匆,人事已非。此诗是每一句一个意象,而此意象都是经过时间之後所产生的变化。於是,从一湖湖的泥土、一地地的荷花、一间间的沼泽、一池池的楼房、一屋屋的荷花,在每一句都是一个意象的急速变化之中,时间的流逝就显得特别重要而明显。同时,因为量词的使用打破既有的习惯,例如用「间」来形容沼泽,用「池」来形容楼房,更见出诗人要表达的是时间的快速到令人无法接受而有如梦境般错乱的现象,这又是诗人在表达上的小技巧。

三、主观性

何谓意象的「主观性」诗人以主观的感情作为其创作的动机与起源,在诗的意象取择上常常是以个人主观的情志内容为主,甚至有时候并不在意读者是否有阅读上的困难,而全然以创作者所想表达的主观意念为主要表现方式。现代诗常是主观的情感表现,而突破现实所可能发展的状况,例如以超现实的手法或是不合情理的想像世界,而可以表现诗人当下的情志者,为现代诗人常用的手法。换言之,诗人以主观情感为依归,以直觉、想像为主要创作构思以经营的意象。

早在现代诗运动时,标举的诗作就是一种可以尽情表达个人创作意识的诗体;与其说现代诗是抒情的,不如说诗的思想更重於诗的情感。特别是纪弦提出现代诗的根本时说:

现代诗的本质是一个「诗想」;传统的本质是一个「诗情」。十九世纪的人们,以诗来抒情,而以散文来思想;但是作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的我们正好相反:我们以诗来思想,而以散文来抒情。现代诗在本质上是一种「构想」的诗,一种「主知」的诗,相对於传统诗天真烂漫的抒情,则显得有一种成熟的大人气。4

虽然,纪弦的说法偏於将诗导入「主知」的诗意表达,而忽略了诗的情感部分,使得诗的创作方向反而陷入较偏狭的创作模式,但是,当纪弦提出以诗思想的观点,影响所及,至今仍然可见。现代诗与古典诗词比较之下,强调的更是诗人个人的主观情感与思想,换言之,不是单纯的模物状情,而是更为强调对於外在事物的主观感受、看法、意见、情感……等,个人对於事物的重新诠释或是新意义与价值的提出。现代诗的主观性表现在对於诗意的安排与创发,与其说诗人呈现一个诗境让读者自由想像发挥,不如说现代诗人已经将个人的情意清楚说明并呈现在诗中,强迫读者必须明了诗人所言究竟何是。如此一来,诗意的创造性当然因个人对事物主观的不同而各显其姿,具缤纷之貌,但是,同时也可能因为个人太过主观的意念而使得读者无法进入诗人的世界,在诗的解读上自然就产生偏差与困难。这一方面是现代诗的特色之一,同时也是现代诗的困境之一。

现代诗的意象经营,有时更重视「意」的掌握。萧萧在谈意象时说:「象」不是「像」,不一定要「形似」、「近似」、「酷似」,但要掌握住「意」的特质。……所有的诗(艺术)都是广义的象徵,因为它必须藉有形的象来表现无形的意,意是主观的认识,象是客观的事物,象可感可觉,才使「意」落实下来。5

所谓「意」的掌握实际上就是诗人内心主观情感的表露。而「象」则是「意」藉之展现的事物。诗的想像世界中,有时个人的「意」更重於「象」的呈现,如陈黎<春夜听冬之旅>:

我们在一撕即破的纸上做梦,

不因其短小、单薄而减轻重量;

我们在擦过又擦过的梦里种树,

并且在每一次难过的时候

4见纪弦<从自由诗的现代化到现代诗的古典化>,收於张汉良、萧萧编选《现代诗导读》(台北,故乡出版社,1979年)页26。

5见萧萧《现代诗学》(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7年)页165-166。

回到它的身边。

诗人说「在一撕即破的纸上做梦」是不可能的,这只是诗人的想像,而第二句的「不因其短小、单薄而减轻重量」形容的是梦也是纸,但是梦也不可能拿来实际称重,因此,此「短小、单薄」与「重」都是诗人对於「梦」的感觉。接着「我们在擦过又擦过的梦里种树,/并且在每一次难过的时候/回到它的身边。」这亦是诗人创造的世界,梦境并非想入即可进入,也不可能难过的时候就回到它的身边,但是就诗人的脑海中,却可以营造出不可能发生的事物,用来说明诗人的想望与感受,而诗人运用的手法只关注自己的直觉,然後,寻求可表现此一直觉的形象来作为诗的材料,而不管其合理与否。又如焦桐<茉莉花遗事>:

外婆的肩上常挑着水桶

发髻盛开茉莉花

从背後也看得到笑容

彷佛又是一个薄雾如梦的清晨

我的童年跟踪花香

花香随她走到菜园

我常常用思念来耕种

画面上破损的菜园

那株外婆手植的茉莉花

被光阴侵蚀了几个洞

当年的花香迷了路

很久很久才走进我中年的梦境

诗人形容外婆的「发髻盛开茉莉花/背後也看得到笑容」,虽然用了略喻,形容发髻的样子,但其实这也是诗人主观直觉所想像的画面。在如梦的早晨,诗人被情境感染而回到了童年时期,但诗人却说「我的童年跟踪花香/花香随她走到菜园」,用抽象的「花香」拟人,才能「跟踪」外婆,但这只是诗人要表达思绪回到童年的觉受,透过意象,将抽象的直觉写出。「我常常用思念来耕种」,思念不可能耕种,但在诗人的直觉中却将不可能转为可能,才出现此一耕种的意象。同时,「那株外婆手植的茉莉花/被光阴侵蚀了几个洞」时光匆匆而逝,对於诗人而言,直觉是「光阴侵蚀」的结果,使得「当年的花香迷了路/很久很久才走进我中年的梦境」,花香迷路是拟人法,但走入我中年的梦境却是诗人的感觉,而不是真正发生的事实。

诗人在虚实的意象变化之间,个人的主观感觉统领着整首诗的走向与气氛,使得形象随之而转变,在感觉的主导下,形象才`扮演着诉说诗人情怀的责任。就如杜十三的<打电话>一诗来说亦然:

黑暗中

遥远的你突然哭泣不再说话

只把话筒贴在胸口

用噗噗的心跳回答我殷切的呼唤

如此

我学会了从你的心跳声中

打听宇宙所有的消息

却逐渐的听到了大水的声音

炮火的声音

地球坠落的声音

诗人与对方打电话,对方却「用噗噗的心跳回答我殷切的呼唤」,而此时在话筒这一边的诗人却感觉到「却逐渐的听到了大水的声音/炮火的声音/地球坠落的声音」,而诗人还用图象将情绪逐步递降的方式展现出来。直际上在话筒的那一端是不可能出现这些景物的,但这是诗人内心的感觉,於是,诗人创造出这些超乎事实的想像的事物,说明诗人内心的情感。又如鸿鸿的<我要用一生的时间才能睡着>:

我要用很久很久、很长很长的时间才能睡着

我要用整整的一生等一杯咖啡冷掉

当地球研磨我脑中的豆子,发出痛苦和香味

这是一种超现实的写法,「我要用整整的一生等一杯咖啡冷掉」是夸饰法,「当地球研磨我脑中的豆子」是超现实的手法,地球是不可能研磨脑中的豆子,两者都运用夸张的形容,超乎可能的想像来述说个人的痛苦及喜乐。这是诗人藉由夸张的想像说明自己内心对於等待的感受。如碧果<秋日的独白>:

悲剧角色的面孔出现,总在独处时

在对街下午的咖啡座里,默然坐成一株枫

以贫血的思绪读着自己

无论是谁,悲剧或是喜剧的角色,都不能在咖啡座里「默然坐成一株枫」,并且「以贫血的思绪读着自己」,「枫」是诗人的感觉与想像,在修辞上是比喻法,在诗人的感觉中却真的成了一株不动如山的枫树,而思绪被拟人化了,所以可以贫血,但贫血这是诗人的感觉,是说思绪无法进行,或是停顿,但在诗中,诗人可以不用怀疑的口气或是明白的述说,而是以肯定的口吻直接说出诗人的判断,而这就是诗以个人主观感受为诗的主要表达内容的创作结果。

「移觉」的书写也是创作者以自己直觉为主要依归的创作方式。黄庆萱的《修辞学》中对於认为对事物的感受加以形容摹写,摹写的对象,就是视觉印象、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受,更分出「综合摹写」的感官综合感受,6而文学意象的创作也始於作者对於外界的感官觉受,此种感受书之於文学创作就是意象的呈现。除此之外,感官可以是多重的觉受,各种感觉间可以互通,因此文学意象的创作自可呈现多样的面貌,就修辞学及现代诗的创作方式上称为「移觉」。所谓「移觉」是运用人的各种感觉(视、听、嗅、味、触)的相通,将某一感觉的主观感受转移到另一感觉上。例如视觉意象而以听觉呈现,听觉意象则是以视觉形象来变化描摹,由此推之,谓之「移觉」。此种感官的互通互用钱锺书又称之为「通感」。7

移觉的使用在现代诗文中日渐重要,创作上也日益呈现缤纷的各式意象。例如周

6见黄庆萱《修辞学》(台北,三民书局,1999年)页51。

7见张春荣《一把文学的梯子》(台北,尔雅出版社,2000年)页229。「通感」一词见钱锺书《七缀集通感》。

梦蝶的<牵牛花——寄慧琼>:「好一团波涛汹涌大合唱的紫色!」又如其<集句六帖——遥寄晓女弟衡阳湖南>:

昨夜的月色

至少有一瓣是甜的——

一只小鸟才偷尝了一眼

便触电似的晕了过去

月色是视觉意象,但是诗人却用「甜」的味觉意象来书写,於是,接着是安排一个情节,一只小鸟偷尝一眼,「尝」是味觉,与前述的动作是一致的意象系统,尝的却是「一眼」,又回到视觉的感官,味觉与视觉在诗人的感受中已经相互混杂,只以直觉感受为主,其它的感官就服从於此一直觉,而任由诗人随手拈来,任意拼凑,构成诗人自行创造的一幅图画。又如刘克襄<小熊皮诺查的中央山脉>:「明晨要像只水鹿穿过针叶林/听听松萝悬垂的肃穆声音」,这也是移觉,因为松萝不可能有声音,但在诗人的觉受中却有声音,而且是肃穆的声音,只有诗人的心中才听得到的主观觉受。又如侯吉谅<细雪>:

我离去时,心事凌乱如多皱的被褥

冰冷的感觉,恰似夜雾飘过碎石小径的

竹林。晨露在叶尖凝聚,滴落

在你脸颊,从微颤的长睫

在深秋的子夜过後许久,将近黎明

诗人对於「冰冷的感觉」,这是触觉,却是用一个视觉画面呈现:「恰似夜雾飘过碎石小径的/竹林。晨露在叶尖凝聚,滴落」,是以清晨的,有夜雾飘过的竹林,以烟雾缭绕的画面形容诗人的「冰冷」,用视觉写触觉,也是移觉的一种方式。

无论是超现实的手法或是移觉的手法,成立的基础就是在於诗人个人主观的直觉,意象就围绕此一中心而呈现,因而,诗人可以凭着个人的直觉,驱遣其脑海中的事物,使其成为表达的意象,而创作出个人化的诗人世界。

四、转折性

意象的转化是透过各种修辞技巧,使意象呈现多种面貌,同时,诗的转化也是诗语言的多重展现。诗在创作方法上为了让文字不露骨,不流於直说的率直的表达方式,於是运用各种修辞技巧,让诗意与诗句多所转折并呈现出多样的面貌。潘丽珠说:「现代诗的主题不能直陈,必须转化,寓於弦外之音。」此弦外之音在诗的创作上就是转化意象,使意象的呈现具转折而不是直陈其象。

诗的意象要造成此一效果,必须借助修辞技巧,所以,现代诗中,意象与修辞的结合转化了纯粹意象的描绘,使得意象具有更多的转折与变化。「拟人法」的运用使意象活泼,如零雨的〈昭关〉:

然後我的头发一根一根叛变

我的容颜遍布逃亡的辙迹

後面,追逐的人还在寻觅

嗅犬的声音渐次逼近

镜子里,我已是祖父了

头发会「一根一根叛变」,这是拟人法。引用伍子胥过「昭关」而一夜之间发全白的典故,所以才说「镜子里,我已是祖父了」。诗中只说头发的叛变,而无发白之说,这是不直说原意而以转化的意象来间接述说。又如管管〈小诗叶故意〉:

故意不关窗

让野樱的女儿花瓣

来吾书桌上写诗

花来书桌上写诗也是拟人法,又如其〈小诗叶满怀〉:

清晨起来

一开窗

就跟山撞了个满怀

山是拟人法,又如〈小诗叶蛙鼓〉:

夜里有蛙鼓敲门

请吾明早去池塘

听荷花说法

荷花说法是拟人法。当诗人运用拟人法时,会让意象较为活泼生动,打破既有的思维方式,让「物」如「人」一般演化自己的生命,创作诗中新鲜的意象。

而物与物的转化,还有其他的表现方式,如陈义芝〈我是谁〉:

把旧的照片种在院子里会长出什麽

日子就以那样的面貌出现

从高楼顶上往下望看到疾飞的鸟

打开衣橱看到用旧的身体

对镜梳头看到一地枯叶

日子不过是做坏的一块蛋糕

又被吃进嘴里

作者运用拟物为物的形象化手法,转化原本物的性质与约定俗成的意义,重新赋予作者所要的意义与价值。第二部分是运用比喻法,将日子比喻为做坏的蛋糕,丢则可惜,不丢又难吃,最後还是必须捏着鼻子吃下去。说明了作者对於日子过得不好却又不得不过的难堪与痛苦。又如陈大为〈在南洋〉:

在南洋一夥课本错过的唐山英雄

以梦为马踢开月色和风

踢开土语老旧的护栏

我忍不住的诗篇如茅草漏夜暴长

以梦为马,本是比喻,也是形象化的写法,而作者趁势将此比喻扶立为主角,进行「踢开月色和风」、「踢开土语老旧的护栏」的动作。其意象是经过修辞的转化,再将转化之後的事物进行下一个动作,不知觉间已经将主词转化掉,既是唐山英雄的梦,也是马,无论是谁,都担任着「踢开」的动作,在语言的密度上比前述单纯的修辞法更高。作者善用拟人拟物形象化的笔法,将事物的意义重新定义。互换事物的特质,在诗人的巧心慧思之下重新排列,并且完好而柔顺地等待诗人的指挥与安排,将其置放在诗人认为最合适的位置,并在诗中以新的面目出现,提供读者新的惊奇,在耳目一新之中,再度思考事物本身的意涵与价值。所以,运用修辞技巧转化意象,让感觉重新定义,这种转移的感觉意象,是运用修辞技巧而来,也是现代诗在掌握修辞之时变化多端的创作特色。

有时,诗人对於意象的重新定义,把原本对於某些事物意象的既定看法转化成诗人新的角度新的意义。如零雨〈你感到幸福吗〉:

远远地,有一口箱子

朝我滚来,我要

在它到来之前滚开

(你感到幸福吗)

在闪开那一刹那

躲了箱子

也避开幸福

再给我一口箱子吧

箱子本身大都是四方形的,诗人用「滚」字有些笨重,也有些担心箱子是否会压到自己,於是诗人害怕而担忧,让自己在箱子来到之前先行避开,而避开箱子所带来的弊端之时,却也躲掉了幸福,可见,诗人认为幸福是两面的,可能要付出某些流血或是受伤的代价,才可能获得,但是人性常常在失去之後才觉得後悔,又希望一切重新来过,所以说「再给我一口箱子吧」做为结尾。

「箱子」的意象在一般的约定俗成之中,习惯视之为可装东西的、四方的、可藏

物的物品,却少有人拿来暗喻幸福,两者之间,差距太大,但是作者将箱子写成一系列的诗,在意象上重新给予箱子新的价值与意义,这种意象是纯属个人化的,也是个人创意的展现,这是诗人在塑造意象时巧思的新意象。或如陈义芝〈灯下削笔〉:要怎样才能摘下面具

削掉虚假的脸皮

什麽时候才敢掏心

向谁表露自己的清明

削笔的动作连结了脸皮被削掉的动作,两者之间有动作上的相关相似性,所以,诗人从削笔联想到脸皮,而触发了摘下面具如同削掉虚假的脸皮相同性质的动作,以掏心表露自己的清明。这是运用联想法,将相似性质的东西放在一起,创造新的意象。

意象的联结法也是现代诗人常用的方法。这是从比喻法发展而来,将某一物联想到另一物,而以此物作为主要歌咏的对象。如苏绍连〈沙丘〉:

植物在此没有语言,没有形式,没有意象

风吹起

文字到处翻滚

飞扬

等风停歇,我像一枝笔在文字的上面走出

一行诗

诗人将文字与沙联想在一起,创造出一系列的意象。文字像是沙一样,在沙漠中,植物是不言不语的,可是沙(文字)却是可以言语的,当一阵风过後,沙起飞扬,如同文字的飞扬,等风停歇,沙就停下来,而如沙的文字却也写出了「一行诗」。这是利用沙与风的关系,让沙与文字作为相互联结的对象,而混淆彼此的动作,以此代彼,写沙也就等於写文字。又如林怡翠〈在南华的楼前读书〉:

束起一把思绪

作为写诗的狼毫

每一个字都是仓皇的影子

这是将思绪与狼毫联想在一起。狼毫可以取代思绪,思绪就可以像狼毫一样地「束起」并且写诗,只是结果「每一个字都是仓皇的影子」,因为思绪仓皇,所以字也仓皇。又如蓝瑄〈小诗二首闷〉:

葫芦里爬了千年

老钻不出的

一条虫

作者将闷的感受以「虫」做为借喻的对象,因而,形容烦闷的感觉像是一条爬不出葫芦的小虫。颜艾琳的〈拼图〉写的是地震:

那一夜,在客厅玩拼图

时间越来越晚,版图还那麽大,

我想,等中秋节时

姊姊回家,再一起完成。

最後一段则回应第一段的拼图说:

然後我梦见,

自己和爸爸变成两片拼图

躺在扭曲变形的图框外

没有人将我们,

放回「家」的缺块中。

颜艾琳这首诗在写地震的情景,将大地与拼图联想在一起,当地震震毁了多少家庭,就如同拼图找不到「家」的那一块,这是作者的灵心慧意,将拼图与地震毁坏地面的景象连想在一起。

当比喻法运用为诗的主体时,作者的题目是一个比喻的主体,而喻体则是整首诗,诗的内容随着喻体而自由发挥,此为比喻法所发展出来的诗的「意象经营法」之一,如蓝瑄〈小诗二首心有灵犀〉:

默契是一具变形虫

活在你的眸中

贴着我的心思

蠕动

题目是「心有灵犀」,内容却是在写「变形虫」,因为作者把题目视之为比喻的主体,而变形虫则是此一比喻的喻体,於是整首诗都针对喻体发挥,表面上是在写喻体,实际上却是指向题目(主体)。这种写法让诗的意象看似与题目无关,实则与题目相关,有点像是指桑骂槐,转移焦点的意象经营法。又如陈黎〈拟泰雅族民歌五首〉之三〈世界〉:

世界很重,

世界不稳,

世界是上上下下的跷跷板。

深思熟虑的人们怀抱忧愁

聚坐在世界的一边——

(世界好重)

争名夺利的人们披戴盔甲

拥挤向世界的另一边——

(啊,世界倾斜了!)

世界很重,

世界不稳,

我是无动於衷的天平。

题目是「世界」,诗人将世界比喻为「跷跷板」,然後整首诗因为跷跷板而营造意象,跷跷板是需要平衡的,一旦一方太重,另一方就会倾斜,所以,用此一特质营造出一个很重而不稳的世界,因为世界的两端就如同跷跷板的两端,一端是怀抱忧愁的人们,一方是争名夺利的人们,两方在平衡点上抗争。这是以世界为主体,以跷跷板为喻体所展开的诗的意象经营。

现代诗使用此种写法的还有杨牧的〈孤独〉、冯至〈蛇〉等诗,这也是诗的意象转化写法的方式之一。

透过修辞技巧的转化,意象不再是白描而已,反而利用了修辞,将意象转折成另一种面貌,使意象具有变化而多样的呈现。

五、多样性

意象的「多样性」是指现代诗擅於运用各式的语言,古今中外,俚俗高雅之语,皆可入诗,因为诗的语言不拘而呈现多样性,所以,其所描绘的意象也随之有多样的变化。

现代诗的意象取择是很多面化的,题材的取用顺着创作者的喜爱及诗情而出现,而且不乏以现代的事物、现代化的语词入诗,例如夏宇的〈秋天的哀愁〉:完全不爱了的那人坐在对面看我

像空的宝特瓶不易回收消灭困难

诗人就是以随身所见的宝特瓶为诗的材料,而不论及雅俗古今的问题。而题材的取择也打破禁忌,其意象随之,如死亡的题材在现代诗中出现,朱湘〈葬我〉:葬我在荷花池内,

耳边有水蚓托声,

在绿荷叶的灯上

萤火虫时暗时明——

葬我在马缨花下,

永作着芬芳的梦——

葬我在泰山之巅,

风声呜咽过孤松——

不然,就烧我成灰,

投入泛滥的春江,

与落花一同漂去

无人知道的地方。

死亡的题材一向是禁忌的,而在现代诗中却不成为禁忌,只要诗人诗兴一发,也可以是很好的作品。朱湘的〈葬我〉一诗,是诗人想像自己死後希望葬的四个地点,一个是在荷花池畔,以水蚓声,绿叶,萤火虫为伴,第二个是马缨花下,第三个是泰山之巅,若无法达到以上的要求,最起码也把自己烧成灰,投入春江,与落花一同漂去无人的地方。这是作者的希望。而陈黎〈伞〉描写死亡说:

最远的一次,几乎到达死亡

烈日下穿着麻衣

捧着祖母的遗像

一把黑色的伞

黑色的伞的意象在作者的诗中是与死亡联结在一起,「烈日下穿着麻衣/捧着祖母的遗像/一把

黑色的伞」,麻衣、遗像、黑伞成为诗中的意象,不但把死亡的题材直接发挥,也把一些平日忌讳的东西入诗,这是现代诗中不拘语言的现象。

或者,现代诗以俚俗之语入诗,如林彧〈名片〉:

他们有些已经鼾声雷动

有些仍在酒肆,有些

在黯澹街灯下踢着空罐头

此诗的古今用语杂於一诗。「酒肆」是古代的用语,现代指的是酒店,「鼾声」为俗语,不常入诗,但现代诗人似乎并不在意,只要随诗兴之所至,即为诗句。又如陈黎的〈小宇宙〉:

寂寥冬日里的重大

事件:一块耳屎

掉落在书桌上。

比较於鼾声,「一块耳屎」岂不是更加俚俗,更是见出诗人刻意用俗语入诗,让一块耳屎成为冬季里的重大事件。又如初安民〈台北,如果落雪〉:

台北,如果落雪

我将脱光衣服赤裸自己

然後走遍台北每一个角落

来测验雪中自己赤裸底身躯

这首诗的意象更为大胆,诗人要「我将脱光衣服赤裸自己」,以赤裸的躯体为诗中意象,并且还要「走遍台北每一个角落/来测验雪中自己赤裸底身躯」,这个超乎礼教的想法,恐怕只有现代人才能接受,古代的诗人,可能连说都不敢了,更何况入诗而张国治〈一粒米如是说〉:

我是一粒米

当你夹取木筷,在饭中翻搅

请读一读我的身世

当劳动的农人

以含泪的收割

抵不过股票指数上升

诗人描述农人的辛苦耕纭、含泪收割也「抵不过股票指数上升」,股票指数是现代的术语,诗人不避,也将之入诗。

或者,诗人将古今中外的语词入诗,如向明〈外面的风很冷〉:

不管左边是李、杜

李、杜过去是

陈子昂、是

陶、谢,是

屈子

不管右边是佛洛斯特

佛洛斯特过去是

叶慈,是李尔克

是但丁,是

荷马

一心一意踮脚凝神

双手排开,管它

衣衾不整,歪眼塌鼻

把自己塞进书架上的那一排

那一排中的

一本坐定

外面的风实在很冷

诗人运用古今中外的词语入诗,强调彼此的异同,在对比之中显出诗的张力。此诗用到的人名遍布古今中外,如左边是李、杜、陈子昂、陶、谢、屈子;右边是佛洛斯特、叶慈、李尔克、但丁、荷马;但诗人不管,反要「把自己塞进书架上的那一排」中坐定,此一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家的名字同时出现在一首诗中,也是现代诗才可能出现的现象,而诗人要表达的也就是在此古今中外的对比之下,夹缝之间,诗人自我期许,自己也要挤入其中,因为「外面的风实在很冷」,与其在外面的世界与人争斗,不如挤入书架,成为其中之一。

运用古今中外对比的词语入诗,其效果常常因为对比而呈现出来,在对比之中,突显出作者的用意所在,也在此一对比之中,造成诗的张力,而更加突显创作者的经营苦心。

而诗有时也以外语入诗,如焦桐〈台湾雅辈〉:

义大利领带支撑优雅的高姿态,Oh

Yeah,法兰西名牌手提箱

提着这时代最流行的地位与财富——

咖啡屋总是飘来香香甜甜的情调和满足,

冷气房里冷眼看滚烫的时局;

东区downtown小套房租了一个情妇,

……

中午吃西餐、台蔡还是日本料理

Waiter:开一瓶年分比我们更老的白兰地!

焦桐此诗本来就在突显台湾雅辈的生活习惯,尤其是用语上常常使用英语。现代化的词语,在日常生活中常夹杂英语,而诗人就将这种语言现象写入诗中,作为形容台湾雅辈的一个习惯。既然一般人的说话习惯常常中英夹杂,那麽,现代诗中文杂英语的现象也就见怪不怪了。或如渡也的〈手套与爱〉亦然:

桌上静静躺着一个黑体英文字

glove

我用它来抵抗生的寒冷

她放在桌上的那双黑皮手套

遮住了第一个字母

正好让爱完全流露出来

love

没有音标

我们只能用沉默读它

她拿起桌上那双手套

让爱隐藏

静静戴在我寒冷的手上

让爱完全在手套里隐藏

这首诗是运用英文字母的glove与love两个字,刚好是g加上love就是glove具有的文字特质,而手套也正好可以套在手上保暖,所以诗人创造出当手套戴在手上时,爱则是隐藏的,而当爱不说时,展现的是手套,两者之间的巧妙关系构成此诗的大体。这首诗所运用的中文与英语的合流,将两者的关系透过两种文字的趣味性而呈现出意象的深意,此为现代诗在语言上可以尽情发挥,无论中外皆可以巧思入诗的写作特色。

当语言呈现多样化的特色时,现代诗的意象当然也随之多样,以俚俗之语入诗,则意象随之俚俗,以古今中外对比的语词入诗,意象也随之有古今对照之效,而以外来语入诗,则意象的展现便具有中外夹杂的现代感。因此,语言的多样化造成的意象多样,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不言可喻。

意象是诗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一首诗优劣的决判点,古典诗如此,现代诗亦然,因此,诗的意象经营是读者在面临诗的解析诗所不可忽略的部分,本文提出几个现代诗在意象上经营上的技巧与特点,无论是创作或是赏析,都可资以参考。

现代诗中的意象经营

现代诗中的意象经营 元智大学中语系■李翠瑛助理教授 现代诗在意象的经营上有胜於古人之处。有关於此,郑明娳把意象类型分为二类,一类是感官式意象,细分为五项:视觉意象、听觉意象、触觉意象、嗅觉意象、味觉意象。第二类是心理式意象,分为概念式意象与情绪式意象。1而潘丽珠对诗的「意象」称其为: 然诗人意识欲对客体世界有所投射,必先与外界物象相交、作用,则是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去领受,因此便有所谓「视觉意象」、「听觉意象」、「触觉意象」及其它感官意象; 又因为外界的物象有动态静态之别,所以作者意象的审思,就可区分为「动态意象」和「静态意象」。2 潘丽珠将意象分为「感官意象」之外,又将二者分为「静态意象」与「动态意象」,以动静来区别意象的特质。对於意象的经营,本文则不以上述角度分类,而以创作的角度说明意象在诗中的经营。 一、含蓄性 直述而露骨的述说并不是诗的本质,诗是具有含蓄而不说尽一切的特色,古典诗与现代诗皆然。诗是高密度的语言,在意象的经营上,看重「象」之表露而隐含其「意」,造成意在言外,不道尽一切,让读者保留许多想像空间,透过诗的意象掌握作者之「意」,形成读者在阅读上如同猜谜一般的乐趣,读懂之後,不免会心一笑,而「意象」就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管道,也是读者与作者心灵交流的媒介。例如卞之琳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首诗运用一种黄雀捕蝉,螳螂在後的写法,也是修辞学上的层递法,将意象一个又一个从後面推出,镜头也就逐渐拉远,诗的层次感分明,尤其是第一段,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可是对楼上的人而言,你也是风景的一部分,由此推之,任何一个看风景的人岂不都是风景的一部分,令人想到,我们在创造历史,我们同时也是历史的一部分,於是,诗境在逐渐扩大,而读者可以联想的空间则不仅限於诗的意象本身。第二段的意涵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明月装饰你的窗子,而你装饰别人的梦,似乎说明每一个事物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你会利用事物装饰自己,而自己同时是别人的装饰品,价值的存在就不是只有单向的,而是向前推展的。至於无限推展的部分,则留待读者想像,诗人只是点出其中的一个向面或是一个点,一个线头,其余意义的延申就是读者的事了。 1见郑明娳《现代散文构成论》(台北,大安出版社,1994年)页73。 2见潘丽珠《现代诗学》(台北,五南图书公司,1998年)页61。

诗歌意象集锦

诗歌意象集锦 (一)自然万物 1.山川风物类。 “青山意象”:①“青山”在古典诗歌中具有深隐旷达、雄浑沉稳、亘古不改的特色,因而备受文人喜欢:它是诗人们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如“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②“青山”是故乡的象征,故乡山脉轮廓是游子心中最清晰的印痕。如“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谢朓《游东田》)③“青山”是历史与永恒的象征。如“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 “月”意象:①对月思亲思乡,引发离愁别绪。如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痛。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③抒发盛衰无常,物事人非的感慨。如“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④花好月圆,团圆喜庆。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 “冰雪”、“冰心”意象:比喻心志忠贞、品格高尚、心性高洁。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张孝祥《洞庭青草》) “水”意象:①绵绵愁思,离愁别恨。如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②时光流逝。如“滚滚长江东逝水”等。 “关山”意象:①关塞山河。如高适《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②历史存在。如“关山度若飞”“秦时明月汉时关”。 “清风明月白云”意象:①望云思友,见月怀人。如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②随遇而安、自由自在、归隐山林。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灏《黄鹤楼》)③沉醉田园,恬淡洒脱。如“明月清风惊鹊”等。 “斜阳云烟清霜”意象:①沉郁思古幽情。如“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②惆怅凄苦悲凉情绪。如“暮霭沉沉楚天阔”。 2.天地草木类。 “草木”意象:①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②乐景写哀。如“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芳草”意象:离恨愁情。如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用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比喻离别愁绪。 “芭蕉”意象:代指离情别绪。如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梧桐”意象:凄苦悲凉悱恻。如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梅花”意象:①高洁人格的象征。如张泽民:“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②孤芳自赏、孤高自许。如陆游“寂寞开无主”,“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都是用冰清玉洁的梅花凸显不同流俗的品质。 “菊花”意象:品格坚强,气质清高、志向高洁。如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菊花般高洁品格的激赏与追求。 “松柏”意象:孤直坚强。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另外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则有飘零之意。“莲”意象:“莲”与“怜”音同,古诗常用“莲”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3.虫鱼鸟兽类

现代诗的意象

现代诗的意象 第一节意象 1、什么是意象 现代诗的所谓意象,就是感觉、情绪、知性的形象表现。 诗歌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大量运用意象(image 或 imagery),也就是用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来表现诗人在感情和理智方面的体会和经验。 人的主观(心灵)跟客观(世界)之间的桥梁是感觉,而意象就是各种感觉的形象表现,是进行诗歌交流的联络通道,也可以说是诗歌语言的灵魂。 诗歌通过意象,来表现事物、动作、感情、思想、心理状态以及任何感觉的或超感觉的经验。 诗歌的对象,有的本来就是实物,如山水、花木、鸟兽、器物,这些描述当然就是具体的;还有一些对象,本来不是实物,如场景、事件、印象、情绪、愿望、概念,等等,诗人也能通过“意象”和“意象群”的表现,给出具象的描写, 使得读者能在心中构成图景。 按照感觉的种类,意象又可以分为:视觉意象(visual image )、听觉意象 (auditory image)、嗅觉意象(olfactory image)、触觉意象(tactile image)、味觉意象(gustatory image)、动觉意象 (kinaesthetic image)、和抽象意象(abstract image, 即作用于理智的意象)、等等。 例如: 有多少/钢琴,/藏在 紫雾/空蒙的/峰峦 清脆的/石板/铺开一排排/洁白的/键盘 杜鹃/轻柔的/指掌 拂动/映红/山涧 黄鹂/双双/拨响 湖畔/翠绿的/丝弦 但这/花萼/沉吟 在清香的/梦中/酣睡 白露/供养/两颗/苦心 孕育/羞怯的/甜美 带着/未成熟的/寒噤 静候/一声/轻雷 这是一首三音步的十四行诗《仙乐》。通篇用的是双交韵。 其中,紫雾空蒙、映红山涧、黄鹂、白露、翠绿的丝弦……是视觉意象;清脆的石板、拨响丝弦、一声轻雷……是听觉意象;杜鹃花(的芬芳)、清香、是嗅觉意象;铺开键盘、轻柔的指掌拂动……是触觉意象;苦、甜,是味觉意象;酣睡 、供养、孕育、寒噤、……是动觉意象;羞怯、成熟……,是抽象意象(即作用于理智的意象)。 又如《爱之禁果》: 含羞的/爱呀!/你喷香的 青果,/请让我/尝尝 ------这青果/是涩的 只能/给你/闻一下 含娇的/爱呀!/你光艳的

现代诗的特点doc资料

现代诗的特点

现代诗的特点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的含义: 1.形式是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古典诗”与“现代诗”的比较:“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古典诗”以“思无邪”的诗观,表达温柔敦厚、哀而不怨,强调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现代诗”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最大的特点其实就是自由,绝对的自由,这是其他体裁不能比的一个优势现代诗的基本特点。现代诗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而成的语句群体。诗是写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的感受,并且是用现代的语言(即是现代汉语,而不是文言)来写的——这是现代诗最基本的特点。 现代诗还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 1、内容上:美丽的想象,平凡中看到不平凡; 2、思想上:要写出动人的情意。就是说,要加入个人的情感和体会; 3、格式上:要分行,可以依句分行,也可以依内容分行。 诗的格式也是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除了要按内容分行来写或按句分行来写之外,特别是在语言的组织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修辞的运用;一是

打破常规组合。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能增强诗的生命力,大胆打破常规组合(即不按语法要求搭配)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不可太过滥。 修辞是诗歌的一种重要技巧。包括拟人、比喻、排比、设问、反复、顶针、对偶、夸张、象征等。可以说每一种表现手法都有其独到之处。比的运用可以更生动,形象地表现诗歌内容。兴的运用可以让读者自开篇就能体会诗歌的意境,使诗歌更富于深情和韵味;而夸张,象征,通感等手法的运用可以给诗歌注入更新鲜的血液,使诗歌更富于想象力和亲和力,而不会让人感觉意思朦胧暧昧,晦涩难懂,使读者真正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而象征手法,则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这是诗歌中最常用的手法。比如冰心的《纸船》象征了对母亲的思念,冯至的《我是一条小河》中“小河”象征了对爱情的追求。平常我们也爱用象征,如用“梅花”来象征坚贞不屈,用“蜡烛”来象征默默奉献。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中用“海”和“山”来象征“理想”与“追求理想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下面这几种物体的常用象征意义你知道吗?太阳、蜜蜂、苍蝇、蚊子、雪花?(光明、无私奉献、肮脏、剥削、纯洁)。 关于现代诗:诗歌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的璀璨的明珠。现代诗就是自由诗,指“五四”以来的诗歌。有抒情诗,有叙事诗,还有说理诗。诗歌主要的特点就是:对生活做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凝集着鲜明强烈的感情,充满丰富的想象,语言形象、凝练,具有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也有人把诗歌的特点概括为:形象性、概括性、抒情性、音乐性。 闲话新诗 一、新诗的发展历程

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

下面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100个意象 擎时 典出《吕氏春秋具备》,比喻办事受牵制,不顺利。 青鸟 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如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高山流水 也作“流水高山”。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牙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 涂鸦 典出《尧山堂外纪》(明蒋一葵撰),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 城府 典出《宋史傅尧俞传》,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用心。 借光 典出《战国策秦策》,向别人询问或请人给自己方便时的套话。 物色 典出《后汉书严光传》,本指形貌,后指按照一定标准去访求人才。 鸿雁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如李清照:“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方寸 典出《三国志蜀志》,指人的心。 提刀 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比喻代人写文章。 下榻 典出《后汉书徐稚传》,原指礼遇贤者,现一般指接待贵客,也借指住宿。 润色 典出《论语宪问》,比喻对文稿细加修饰。

春秋 典出《诗经鲁颂》,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 梨园 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抱柱 相传古代一书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书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班马 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楼兰 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黄山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辞第 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后以喻为国忘家。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人杰 典出《史记高祖本纪》,指才智突出的人物。 钓鳖 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三尺 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汉书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称,也叫“三尺法”。《汉书杜周传》:“三尺安出哉?” 口碑 典出《五灯会元》,比喻众人的口头称颂。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归纳

古典诗歌中常见形象的归纳 一、自然形象与客观物象的象征意义归纳。 一)、植物类: 1、梅花—— 象征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例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2、芳草:比喻离别的愁绪或表现生生不息、希望。 3、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4、梧桐:表示凄苦、寂寞、惆怅。7、松柏:象征孤直、顽强。 5、菊花:象征高洁、隐逸、脱俗。8、桃花:象征美女的容颜。 6、牡丹:象征高贵、富贵。9、杨花:象征飘零、离散。 二)、动物类: 1、杜鹃—— 表哀怨、凄恻、思归或冤魂悲鸣。 例: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2、杜鹃啼叫声像是“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引起人们的“乡愁乡思”。 3、乌鸦: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 4、鸿雁、青鸟: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 5、孤雁(孤鸿):表达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或孤傲、孤高和受尽迫害等情感。 6、蟋蟀(促织):表示惆怅。 7、猿啼:表现凄厉、哀伤。 8、蝉: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比喻高洁的人品。 9、燕子:春天的象征,表示喜庆。 三)、乐器乐曲类: 1、羌笛、胡笳——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2、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 例: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四、送别场所: 1、南浦:水边送别的场所。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代名词。 2、长亭:陆上的送别场所。 3、西楼:或指代闺房,或指代曾经聚会之所,或指代孤独寂寞的居所,或指代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常指伤心地,是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爱人、友人的处所。 凭栏:或者表示怀远,或者表示凭吊,或者表示抑郁愁苦,或者表示慷慨激昂。

诗歌意象大全精简篇

古代诗歌意象大全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象)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意)。在漫长的文学发展过程中,许多事物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这些在诗歌中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就是意象。对于今天的中国古典诗歌爱好者来说,从意象入手来阅读和分析古代诗歌,不失为一条捷径。笔者搜集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稍加整理说明,希望对大家阅读和分析中国古典诗歌有所帮助。 1.飞鸟:自由的灵魂 诗人们常以鸟的自由飞翔比喻人生理想的实现。汉末《古诗十九首》“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西北有高楼》),以双飞的鸿鹄,比喻觅得知音的愿望;无名氏的古诗“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步出城东门》),诗人希望化身黄鹄,展翅飞越无法渡过的河水,飞回日夜思念的故乡。 崇尚道家思想、追求精神自由的诗人向往隐迹江湖的生活,愿与悠闲自在的鸥鸟为友,忘却世间的争斗。陶渊明做官时甚至“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辞官回乡后,则以“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等诗句表现自己的耕读之乐。众鸟安居巢中,诗人爱其庐宇,人鸟之间有种幻化为一的感觉。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的飞鸟的诗人看来都是快乐自由的。天遥地阔中一只飞鸟,在诗人看来,可能是孤凄无伴、漂泊无依的,而这种孤独漂泊的感情,无疑正是诗人内心情绪的反应: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咏怀》)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处,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 苏轼以飞鸿踏雪、一去无踪,暗示人生偶然无定的感慨,形象优美生动,哲理高妙玄远,让人发悟,也使人惆怅。 2.青山:身与心的家园 古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的静穆,山的宏远,对中国人有着永远的吸引力。“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青山”意象在诗歌中频繁出现,它是诗人们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 从人与青山的自然关系来看,山脉通常是人类居住环境中最恒定、最醒目的存在之一,故乡山脉的轮廊是游子心中最清晰的印痕。“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谢朓《游东田》);“无穷芳草色,何处故山青”(齐已《送休师归长沙宁觐》),“青山”在诗歌中常带有故乡居所的象征意义。 3.离愁与乡愁:寒衣处处催刀尺 ——中国古曲诗歌中的“捣衣”和“砧声”意象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这是杜甫晚年出川、滞留巫峡时所作组诗《秋兴八首》之一,表达了诗人于霜红枫叶、丛菊盛开的秋天忧心国事、思念故园的心情。此诗结尾,诗人将浓郁乡情化为古典诗歌中极为常见的一组意象:寒衣刀尺,高城暮色,以及穿透暮色、逾越城垣的急促的砧声。 寒衣、刀尺和砧声,反映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中人们以家庭为生产

诗歌中的意象

月亮 月亮给人的美感,是高远、润洁、柔和、清幽、纯净的。月亮不仅本身给人以美感,而且也象征了女子的美貌。月亮是失意文人的寄托。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幅多么幽雅、明净而又充满情趣的画面啊!在这里,一切都显得自在安然、新鲜活泼,洋溢着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隐逸山水间的飘逸情怀。 又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这首诗中,月亮以动态的形式出现,一个“惊”字打破了宁静,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在这夜静春山空中,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清幽与雅致!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 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了。这样一个乡思引动的过程,不但人们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亲自体验过,这就突破了诗人与读者之间因生活经验不同可能产生的感情上的隔膜。诗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李白的诗作中,有大量都是咏月的诗歌,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只到夜郎西”(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帏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等。 三、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寄寓了文人墨客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 1、在不少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也常常是诗人触景伤情的媒介。 如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表现上看,是写诗人在花下与月、影相伴、相舞、相酌成欢的美好情景。实则是诗人用这美好的情景来反衬出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悲苦。而这一切,皆因月起。若无此月,诗人恐怕也不会有此感伤。 又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天地一沙鸥。”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分类 (二)大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梧桐、杜鹃鸟(子规)芭蕉等这类意象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 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三)松、菊、梅、竹(咏物诗的标志) 这类意象多用来表达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四)杨柳、长亭、关山(月)、鹧鸪鸟等 这类意象多用于挥写离别之苦。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五)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等(山水田园诗的标志)古代诗人多借这类意象抒发闲情雅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风(东风、春风、清风与秋风、西风)月(明月、圆月与残月、缺月) 8.古诗意象另外一类分析 动物类:鸦、杜鹃(子规)、猿、蝉。多传达凄楚、哀婉之情。 鸿雁、青鸟、鸳鸯、鹧鸪,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

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鸳鸯,指恩爱的夫妇,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鱼——自由,惬意。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 狗、鸡、马、沙鸥。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乌鸦、沙鸥——飘零,伤感。 行为类: (酒——欢悦,得意与失意,愁苦。)折柳:多传达惜别、思乡之情。 9.古诗意象的具体分类 一、动物类1、蝉-----悲凉: 2、鸿雁: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3、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在古典诗歌中它往往和哀怨相关。 4、鹧鸪: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5、黄莺: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 二、植物类 1、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现代诗歌知识点总结提纲

现代诗歌知识点总结提纲 一.基础知识: 1.字词(字音、字形、近义词语成语) 2.文学常识(重要作家作品、诗歌流派) 二.鉴赏能力: 1.内容梳理:(筛选整合) (1)意象?类别(直接意象和间接意象)?特点?意境?选择?意义?文化意蕴?(2)情感? (3)画面场景? (4)抒情层次? 2.语言风格:(举例分析) (1)多义性(A意象本身,B意境意蕴,C借助手段) (2)跳跃性(A意象随时空跳跃,B意象随意识流跳跃) (3)可感性(A化抽象为具象,B借助修饰语—作定语的形容词和作状语的副词)(4)音乐性(A外在的回环往复的音节美,B内在的诗人情思的律动) 3.表现手法:(判定分析) (1)虚实相生(化虚为实、借虚引实、虚实错置、虚实交错) (2)复沓手法 (3)人称变换(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4)对比 (5)开头结尾照应(问头答尾,问尾答头) (6)白描、细节、反衬、渲染。。。。。。(参考古诗的表现手法) 三.朗读 1.停顿: (1)语法停顿(主谓语之间停顿较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停顿较短) (2)情感律动停顿(《无题》诗歌第一句) 2.重读: (1)语法重读:(主语、谓语、修饰语) (2)情感律动重读:(《无题》诗歌第一句和第二句) 3.语调语速:(依据情感律动) 四.同题材比较阅读 1.题型:古诗与现代诗比较、现代诗与现代诗比较、同一个作家不同时期同题材诗歌比较。2.比较异同点: (1)内容方面:意象(中心意象和集合意象)、情感 (2)形式方面:抒情角度、语言风格、表现手法 另补充强调: 1.象征意象意蕴解读:从具体到抽象,从个体到群体。 2.比喻意象意蕴解读:从喻体特点看本体特点,从知人论世挖喻体隐喻意义。 3.意象交融:意象之间是本体和喻体关系。(《蛇》中的寂寞和蛇,草原和乌丝) 4.意象叠映:意象组合顺序是按照诗人的意识流动顺序。(《预言》) 5.意象对比式组合:两个意象之间或者两组集合意象之间构成对比关系。(《窗》《这儿》)6.意象复沓式组合:意象回环反复出现。(《你的名字》) 7.意象跳跃:意想是按照内在逻辑关系组合(《神女峰》),或者是按照时空快速跳跃(《乡愁》),或者按照相似联想关系组合(《金黄的稻束》)

如何把握现代诗歌中的意象

如何把握现代诗歌中的意象 现代诗歌意向是中考重要考点之一,“意象”是客观事物经诗人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而言之,意象就是客观事物(象)与诗人情感(情)的结合体,诗人余光中在《论意象》中也给意象下了一个定义:“所谓意象,即诗人内在之意诉诸于外在之象,读者再根据这外在之象还原为诗人的内在之意”。例如,《乡愁》中余光中就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表达了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 把握意象主要从意象的类别着手,意象的类别因分类的标准不同而不同。从创作方法的角度可将意象分为以下三类: 一、比喻性意象。比喻是诗歌最基本的表现方法之一,比喻的主要任务是使诗歌作品形象化。在诗歌中,用作比喻的意象,可称之为比喻性意象。例如,像云一样柔软/像风一样轻/比月光更明亮/比夜更宁静/人体在太空里。这是艾青看了俄国舞蹈家乌兰诺娃的芭蕾舞《小夜曲》后写的诗。比喻中的本体是舞蹈家的“人体”,喻体则是“云”“风”等等。 二、象征性意象。象征是指借助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作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写作手法。现代诗歌中的象征意象可以表达某种特定的意蕴。例如:艾青《我爱这土地》以象征的手法,通过鸟儿对土地的歌唱,表达诗人对处

于困难之中的祖国刻骨铭心,致死不渝的热爱之情。 三、描述性意象。写诗不能事事比喻,处处象征,所以在比喻性意象与象征性意象之外,诗人用的最多的还是描述性意象。如《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诗人用了一系列意象:“云烟、星子、细雨、鹅黄、新绿”,这些意象的特点是:软、轻、新鲜、美丽、纯净、清新自然,表达了诗人对人间四月天的无比喜爱之情。

高中诗歌常见意象总结

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 一、送别类意象? 1.?杨柳“柳”与“留”谐音,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长亭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3.?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唐代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4.?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以酒抒写别离之情。如王维的《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思乡类意象? 1.?月亮思乡的代名词。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鸿雁常借雁抒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元代《西厢记》结尾“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3.?莼羹鲈脍思乡之情. 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4.?双鲤鲤鱼代指书信,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5 捣衣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 三、愁苦类意象 1.?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芭蕉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3.?流水。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4.?猿猴借猿啼表达悲伤的感情。赵嘏《忆山阳》: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杜鹃鸟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于是腑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6. 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7. 鹧鸪离愁别绪,鸣声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四、抒怀类意象 1.?菊花。素雅淡泊,坚强清高。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宋人郑思肖《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2.?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3.?松柏松柏的耐寒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三国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人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 4.?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象征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的禀性。“遭霜雪而不凋,

常见诗歌诗歌意象分类

一、常见诗歌诗歌意象分类 意象是诗歌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情感的“物象”,是赋有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现对其分类问题做个小结: ( 一)送别类意象:(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河伯》“与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一、)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现代诗歌意象解读(定稿)

象由言生境随心动 ——现代诗歌意象新特质解读 鄞州高级中学张蕾 “缘事而发,缘情而作”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创作原则,在这原则指导下的中国古典诗歌在内容和情感上呈现出两大特点:内容上,关注现实生活、具体事件;情感上,抒发普遍的人伦道德关怀。因此具备了广泛的认同基础,形成了现实性、可感性的两大特点,使读者在很大程度上能把诗歌还原为生活本来的面目,还原为具备普泛生活情感体验的大自然的原真表象,于是造就了悠远的山水意境和无数的通用意象,例如:月亮、孤舟、白云、梅、菊、雁……这些意象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唤起读者的记忆经验,在最大程度上达成真切的感知和认识的统一。例如杜甫的《登高》前两联,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间四句,王维的《使至塞上》的第三联,意象的并置和连缀复原了一幅幅契合民族审美体验的风景或生活场面,借此表达出后世读者熟悉的古典诗人的国恨家仇、个人哀乐、山水闲情。 相对于古典诗歌,现代诗歌走过的百年历程实在是倏忽之间的事情。面对中国古典诗歌“立象近意”的悠远传统,生活在同一片天宇下的现代诗人不得不转而寻求旧意象的新拓展和新意象的另挖掘。希望突破中国古典诗歌几千年来几乎穷尽一切能见到的自然现象的意象结构和被无数文人一再使用所形成的具备高度认同感的经典意象的审美体验。借以传达全新的充溢时代精神的诗歌精神、意象情趣和个体情感。同时,受了西方象征主义表现手法影响,现代诗歌找到了中国传统诗歌借物咏怀和西方象征诗歌极力寻找思想感情客观对应物的相通点,成就了现代诗歌“兼容并包”、独具个性的意象体系。这样,中国现代诗歌的意象就具备了如下特质: 一是现代诗歌意象的承传性、情调化,二是现代诗歌意象的人情味、人格化,三是现代诗歌意象的时代性、现代化,四是现代诗歌意象的故事性、戏剧化。 一、现代诗歌意象的承传性、情调化 新诗运动追求诗体的大解放,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对诗歌内容意义表现的重视程度。因而,新诗日益显露出“一种极沉痼的通病,那就是弱于或竟完全缺乏幻想力,因此他们诗中很少浓丽繁密而且具体的意象”(闻一多《<冬夜>评论》)。但是也有一部分诗人坚持着自己的诗歌主张,在作品中显示了对古典诗歌意象的特别关怀,如:闻一多、戴望舒、徐志摩、沈尹默、周作人等。 如李叔同的《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歌词文辞秀丽、意境深远而富有情韵,“长亭、古道、芳草、柳笛、夕阳……”与古典诗词一脉相承的意象,营造出悠远而古典的情韵,体现了对传统意象的传承与拓展。 又如戴望舒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仇怨的姑娘。 “丁香结”是愁思的传统意象。李商隐《代赠》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浣溪沙》词云:“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雨巷》继承了“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古典意境,创造出“丁香一样结着仇怨的姑娘”的意象,更能唤起人们希望和幻灭的情绪,更多得带上了作者主观想象的成分。用戴望舒自己的话说:“诗是由真实经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 教学设计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及其特有的内涵。 2、学会从把握意象入手来把握诗词的内容,领会诗词的主旨。 3、养成注意积累的好习惯,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学法指导】 一、了解“意象”这一概念,学会赏析诗歌中的意象; 二、掌握“意象”这把钥匙,打开诗歌世界的大门,能够自主阅读、感悟、探索。 【高考试题】 09年浙江省1B高考——“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 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如“雁”“柳”“菊”“竹”“莲”等,它们在诗中往往具有象征意味。(1)从5个意象中选取了3个,指出其常见的象征意味。(3分) 意象:象征意味: 意象:象征意味: 意象:象征意味: (2)从5个意象中选取1个,结合具体作品,简析这个意象的特点及作用。(7分)(100字左右) 【意象概念】 古典诗词的意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带有主观情感的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 【积累意象】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送别诗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茂盛貌);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雪大貌)”。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5、芳草、春草。在古诗中常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怀念。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鸿雁(孤鸿、断鸿)。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长久寄居他乡)伤感之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 1

最有意境的十首现代诗欣赏

最有意境的十首现代诗欣赏 现代诗,我爱它们的美丽婉转,爱它们的意味深长。它们有时如飘在天空的云,有时像下在地上的雨, 有时让我感觉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有时让我觉得与一个人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1.《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首诗创作于1928年11月,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也是新月诗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康桥,即为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几年前,徐志摩曾游学于此,这是诗人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是诗情激荡的岁月, 他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这首诗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描摹了如画的风景,展现了如

水的柔情。 2.《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现代诗的格式

现代诗的格式 现代诗的格式 现代诗宜表现热烈奔放、复杂多变的思想感情。但是现代诗的形式须服从于情感抒发的需要,语言的抑扬顿挫和形象的塑造能够再现诗的自然音律。它最善于表达内心焦虑不安、喷涌激荡的情感。 一种写现代诗的格式: 1]人物XXX地点 2]物品XXX动作 3]在XXX 4]存在XXX 初看起来会比较模糊,甚至不知道我在讲什么,没有关系,让我来慢慢解释:1] 人物地点是阐述一个状态,例如

“我站在27楼楼顶的边缘” 2]物品XXX动作:阐述一个与相关的情形,例如“漫天的雪花在我脚下坠落”3]在XXX:变幻场景,例如“在那个有风的日子里” 4]存在XXX:简单的说就是陈述一个没有联系的状态,例如“我的眼泪化作了片片的雪花” 那么将上面的四句连起来,看看像不像一首现代诗: 我站在27楼楼顶的边缘 漫天的雪花在我脚下坠落 在那个有风的日子里 我的眼泪化作了片片的雪花 很简单吧,让我们将技巧进行到底,我再做一首: 你静静走在我的心里 没有告诉我你的到来 在荒芜的心灵中 我一直在等待这她的到来 好了,去写现代诗吧!让写作的高潮来临吧!

读左后卫的诗歌“三尺宣” https://www.360docs.net/doc/128432888.html, 2003-2-21 白云飘飘 诗歌创作自古以来离不开“写作手法”,尤其是现代诗歌.写作手法包括“意象”、“意境”、“表述”、“结构”、“修饰”等等,这方面古诗词也好,新诗也罢,除了格律部分有所区别,其它无一不是这样. 浏览左后卫的诗歌,感觉他善长以古典手法写现代诗歌,他诗歌写作技巧娴熟,很容易把古典气味的诗句贯穿到现代诗歌中去,《三尺宣》就是代表作之一.现在我们把这首诗歌分解一下,就象他习惯分解别人的诗歌加强读者印象一般: 诗歌第一小节用的是“意象叠加”,作者将”笔墨”和”花蕊”这两个不同意象重叠交加后,创造出另一个不同于未叠加之前的意境,增加了诗歌的表达力,引出了本诗的开篇三尺宣: 水与墨研出的黑,浓与淡勾出的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