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成电超音速技术报告-电磁组

电子科技大学-成电超音速技术报告-电磁组
电子科技大学-成电超音速技术报告-电磁组

第八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技术报告

第八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

智能汽车竞赛

技术报告

学校:电子科技大学

队伍名称:成电超音速

参赛队员:王硕

李洋

马文建

带队教师:程玉华

第八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技术报告关于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第八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关保留、使用技术报告和研究论文的规定,即:所有参赛队伍必须与大赛各分赛区组委会签订参赛承诺协议,参赛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参赛者本人,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和比赛秘书处可以在相关主页及文献资料中收录并公开获奖作品的设计方案、技术报告及参赛模型车的视频、图像资料。

参赛队员签名:

带队教师签名:

日期:

第八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技术报告

摘要

本文以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为背景,介绍了智能赛车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和开发流程。该比赛采用大赛组委会统一指定的A型车模,以Freescale半导体公司生产的32位单片机K60核心控制器,要求赛车在未知道

路上沿着电磁信号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比赛。整个系统涉及车模机械结构调整、传感器电路设计及信号处理、控制算法和策略优化等多个方面。赛车采用谐振电路对赛道进行检测,提取赛道位置,用PD方式对舵机进行控制。同时通过编码器获取当前速度,采用PID控制实现速度闭环。

关键词:Freescale,智能车,电磁信号,PID

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8th National Intelligent Car Contest for College Student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software and hardware structures and the development flow of the vehicle control system.This contest adopting A-type car model prescribed by the contest organization committee,using the32-bit MCU K60 produced by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Company as the core controller,requires the car finish the race in the fastest speed.The whole system includes the aspects of the mechanism structure adjustment,the sensor circuit design and signal process,control algorithm and strategy optimization etc.It captures the road information through resonant circuit,then abstracts the road position.After that, PD feedback control is used on the steering.At the same time,the system obtains the current speed using a speed sensor,so that it can realize the feedback control of the speed by PID method.

Key words:Freescale,Intelligent vehicle,Electromagnetic signals,PID

第八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技术报告

目录

摘要 (Ⅱ)

第一章引言 (1)

1.1大赛介绍 (1)

1.2系统设计框架介绍 (2)

第二章智能车机械结构调整与优化 (3)

2.1智能车参数要求 (3)

2.2智能车整体参数调校 (3)

2.3车模转向结构调整 (3)

2.4编码器安装 (5)

2.5起跑线检测传感器安装 (6)

2.6智能车机械参数调节 (6)

2.7本章小结 (9)

第三章硬件电路设计说明 (9)

3.1单片机最小系统模块 (10)

3.2传感器模块 (10)

3.3舵机模块 (13)

3.4电机模块 (13)

3.5测速模块 (14)

3.6人机交互模块 (14)

第四章智能车控制软件设计说明 (14)

4.1巡线原理 (14)

4.2控制算法 (14)

4.3软件系统设计及实现 (17)

4.4偏差获取 (19)

4.5上位机调试 (20)

第五章系统调试 (21)

第六章车辆主要参数 (21)

第七章总结 (22)

参考文献 (23)

附录A:电路原理图 (23)

附录B:部分程序源代码 (26)

第八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技术报告

第一章引言

1.1大赛介绍

为加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教高司函[2005]201号文,附件1),由教育部高等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以下简称自动化分教指委)主办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该竞赛以智能汽车为研究对象的创意性科技竞赛,是面向全国大学生的一种具有探索性工程实践活动,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科技竞赛之一。该竞赛以“立足培养,重在参与,鼓励探索,追求卓越”为指导思想,旨在促进高等学校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基本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与探索的兴趣和潜能,倡导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该竞赛由竞赛秘书处为各参赛队提供/购置规定范围内的标准硬软件技术

平台,竞赛过程包括理论设计、实际制作、整车调试、现场比赛等环节,要求学生组成团队,协同工作,初步体会一个工程性的研究开发项目从设计到实现的全过程。该竞赛融科学性、趣味性和观赏性为一体,是以迅猛发展、前景广阔的汽车电子为背景,涵盖自动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与汽车等多学科专业的创意性比赛。该竞赛规则透明,评价标准客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证竞赛向健康、普及,持续的方向发展。

该竞赛以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为协办方,得到了教育部相关领导、飞思卡尔公司领导与各高校师生的高度评价,已发展成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近300所高校广泛参与的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2008年起被教育部批准列入国家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资助项目中科技人文竞赛之一(教高函[2007]30号文)。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原则上由全国有自动化专业的高等学校(包括港、澳地区的高校)参赛。竞赛首先在各个分赛区进行报名、预赛,各分赛区的优胜队将参加全国总决赛。

本次比赛分为光电、摄像头和电磁三个赛题组,在车模中使用透镜成像进行道路检测方法属于摄像头赛题组,使用电磁信号巡线属于电磁赛题组,除此之外则属于光电赛题组。本论文主要介绍电磁赛题组的智能车制作。

第八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技术报告1.2系统设计框架介绍

系统是以检测电磁场信号为基础,通过单片机处理信号实现对车体控制,实现车体能够准确沿着预设路径寻迹。系统电路部分需要包括单片机控制单元、电机驱动电路、电磁传感器电路等部分,除此之外系统还需要一些外部设备,例如编码器测速、伺服器控制转向、直流电机驱动车体。综上所述,本智能车系统包含了以下几个模块:

1.电源模块

2.单片机最小系统模块

3.传感器模块

4.电机驱动模块

5.舵机模块

6.测速模块

7.起跑线检测模块

8.人机交互模块

9.陀螺仪模块

系统的整体模块如图1.2.1所示:

图1.2.1系统框架图

第八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技术报告第二章智能车机械结构调整与优化

2.1智能车参数要求

1.车模尺寸要求:车模尺寸宽度不超过250mm,长度没有限制,比赛过程中长度不得发生改变。

2.传感器数量要求:传感器数量不超过16个:磁场传感器在同一位置可以有不同方向传感器,计为一个传感器。

3.伺服电机型号:FUTABA3010,伺服电机数量不超过3个。

4.电机型号:RS-380

5.全部电容容量和不得超过2000微法;电容最高充电电压不得超过25伏。

2.2智能车整体参数调校

智能车的整体参数,包括车体重心、舵机电机放置位置、高度,传感器排布方式等,都对整个智能车系统的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智能车机械系统的调节,有助于小车更快更稳定的运行。

小车的布局以精简、可靠、稳定为前提,通过对小车的布局,尽量保证小车左右平衡,以及寻找一个合适的重心,保证小车既能够可靠地抓牢地面,又能够对前轮舵机,后轮电机有较快的响应。小车整体布局图如图2.2.1所示

图2.2.1整体布局图

2.3车模转向机构调整

车模转向由前轮舵机经过连杆将转动转变为平行四边形双摇杆结构的转动,

第八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技术报告

最后由平行四边形双摇杆机构带动前轮的左右摆动实现转向。经过分析和测试,发现此转向机构结构相对复杂,效率底下。转向机构原理图2.3.1。

图2.3.1转向机构原理图

图2.3.1取车体为参考系,各固定铰相对车体静止。舵机连杆输出推动平行四边形双摇杆机构转动进而带动前轮转动。β角为压力角,γ角为传动角,他们共同决定了舵机效率的高低,α角反映了舵机的转角。其中舵机效率:

cos *sin ηβγ

=由于对称性,故只讨论α在0-90度的情况,在舵机处于中心位置时角为0度,角为90度,α角为90度,此时舵机效率最高。随着α角的减小,传动角减小,而压力角则增大,根据上式可以看出,效率将迅速减小。当角到达0度,即平行四边形双摇杆机构摇杆1与连接杆1在同一直线上时,此时左轮转动杆转角达到最大值;而当连架杆2和右轮转动杆的夹角等于180度时,α角将不能在减小,此时到达舵机的左极限,同理如果α增大也会存在上述两个极限点。由于上述两个极限点并不是同时到达,甚至还会造成一小段时间内左右轮转向不同的问题。

对于A 车来说,转向角度越大越好,但是从对平行四边形双摇杆机构的分析来看,随着α角的减小,θ角将增大,当到达极限位置时,θ角也到达极限,也就是右轮的右极限。而对于现有的安装方式角是比较大的,因此这也就限定了理论上的转角。而车模本身的限制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由于各个部件尺寸并不是很合适,造成了转向机构的机械限位,因此在不影响车模强度的情况下,修改和更换掉一些部件,将这些机械限位去掉。

第八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技术报告为了最大限度的增大转向范围,设计了一种简单且效率较高的方案—长连杆方案,如图2.3.2。

图2.3.2长连杆方案原理图

长连杆方案的优点是:

一、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舵机输出杆的长度,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灵敏度,但是

舵机输出杆的长度也不能太长,因为这会对舵机的输出力矩有较高的要求,太长会烧坏舵机。

二、效率较高,舵机的单边(例如取左边)效率,对于长连杆方案来说,左

轮角在增大的同时,右轮角在减小,而且角是在0-45度之间,同时的变动也比较小(45度-135度),因此长连杆的效率变动较小且效率较高。

三、转角大,由于长连杆方案中舵机输出杆的转动在同一个平面内,当其到

达极限位置时,转角比平行四边形方案要大。

四、转向更灵敏,因为放大倍数较平行四边形方案要大。

2.4编码器安装

选用编码器进行速度的测量。根据编码器的形状,我们自制了一个支架,速度传感器用螺钉通过支架固定在后轮支架上,这样固定好之后,就有了较高的稳定性。然后调节编码器齿轮,使其与差速齿轮紧密咬合,增大测速的精确性,但是咬合过紧也增大了摩擦,减小了对电机做功的利用率,影响小车的快速行驶,因此减小摩擦同时增强齿轮间的咬合是我们主要考虑的因素。编码器安装示意图如图2.4.1所示:

第八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技术报告

图2.4.1编码器安装示意图

2.5起跑线检测传感器安装

本小车采用的起跑线检测传感器为全极性霍尔开关。磁铁附近存在的强磁场使霍尔开关输出低电平,单片机通过检测低电平引发系统中断。如图2.5.1所示:

图2.5.1起跑线检测模块安装示意图

2.6智能车机械参数调节

为保证智能小车直线行驶稳定,转向轻便灵活并尽可能的减少轮胎磨损,需要对小车的四轮定位参数进行调整。四轮定位内容主要有: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前轮外倾角,前轮前束,外侧车轮二十度时,内外转向轮转角差,后轮外倾角,后轮前束。其中,前轮定位的参数对小车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四个参数反映了前轮、主销和前轴三者之间在车架上的位置关系。本节将对这四个参数做详细阐述。

2.6.1前轮调整

小车在调试过程中,转向轮定位参数是很重要的因素,它通常不易被察觉,

第八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技术报告但是却有着较大的危害。如果取得不恰当,那么将造成转向不灵活,效率低以及转向轮侧滑等问题,使得小车性能下降,加速轮胎的磨损。

转向轮定位参数包括: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转向轮外倾角及转向轮前束。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转向轮外倾角和转向轮前束。

主销内倾是指主销装在前轴略向内倾斜的角度,它的作用是使前轮自动回正,如图2.6.1。内倾角度越大前轮自动回正的作用就越强烈,但转向时也越费力,轮胎磨损增大;反之,角度越小前轮自动回正的作用就越弱。

主销后倾(Caster)是指主销装在前轴,上端略向后倾斜的角度,如图2.6.1。它使车辆转弯时产生的离心力所形成的力矩方向与车轮偏转方向相反,迫使车轮偏转后自动恢复到原来的中间位置上。由此主销后倾角越大,车速越高,前轮稳定性也愈好。主销内倾和主销后倾都有使汽车转向自动回正,保持直线行驶的功能。不同之处是主销内倾的回正与车速无关,主销后倾的回正与车速有关,因此高速时后倾的回正作用大,低速时内倾的回正作用大。

图2.6.1主销后倾角

车轮外倾角(Camber)是指从前放看前轴时,轮胎的中心平面不是垂直的,而是上面向外倾斜一个角度,如图2.6.2。设置转向轮的外倾角是为了平衡和协调因为车重造成的前轮内倾倾向,使轮胎和路面呈垂直接触的最佳状态。

第八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技术报告

图2.6.2主销内倾角和车轮外倾角

转向轮前束(Toe out)是指同一轴两端车轮轮辋内侧轮廓线的水平直径的端点为等腰梯形的顶点,底边为车轮轴线。等腰梯形两底边长度之差为前束。如图2.6.3所示,当梯形前低边小于后底边时,前束为正(A

图2.6.3前束[4]

2.6.2其他部分调整

其他部分调整主要涉及到小车底盘高度、小车重心位置、后轮距、减震器、齿轮咬合、差速器等。具体调整如下:

1、底盘高度调整:底盘高度可以影响重心。适当降低底盘高度可以使小车重心降低,有利于过弯稳定。实际调整可以通过调整前轮高度、后轮轴高度调节块等方式来调节。

第八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技术报告

2、重心位置:重心位置同样影响小车性能。重心过前,增加转向阻力,引起转向迟滞。另外,如果小车速度很快的情况下,上下坡道的时候会造成前轮首先着地,很可能造成小车意外事故。重心过后,则会使小车前轮抓地不足,造成过弯非常不稳定。实际调整以重心在电池处为准,保持各部分重量均衡。

3、后轮距调整:后轮距可以通过换装后轮宽度调整块来调整。合适的后轮宽度会是小车直线性能和弯道性能更优,利于小车稳定。

4、减震器弹簧强度调整:坡道时候,减震器影响显得尤为突出。小车平面行驶时,无垂直方向速度,遇到坡道时候,小车会瞬间在垂直方向上出现一个速度,此时减震器在耦合小车前部和小车后部时候会出现一个缓冲区,增加坡道稳定性。下坡时候则是垂直方向上的速度瞬间减小为0,减震器的作用亦如上坡。实际调整中,我们通过加装弹簧调节块来调整。

5、齿轮咬合调整:调整齿轮咬合,以不松动,无卡滞,松紧合适为准。另外还要保证齿轮间咬合有足够的接触面积。

6、差速器调整:合适的差速器调整能够提高小车入弯速度,提高弯道性能。差速器调整可以通过右后轮轮轴上面的螺丝。注意调整过松,会严重影响直道加速性能;调整过紧则会使差速器处于无效状态,影响小车在过弯时的速度,并可能会照成甩尾。

2.7本章小结

机械结构是智能小车的基础,其首先决定了小车的性能,特别是转向和加速性能,本章主要通过对转向机构的分析以及对汽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找到了影响小车转向范围和效率的因素并进行了改进,使得小车的转向灵敏度得到提高,同时舵机效率也得到较大提高。

第三章硬件电路设计说明

本智能车硬件系统以稳定为设计的原则,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到最好。单片机采用MK60DN512ZVLQ10,使用一片LM1117-3.3产生的3.3V电压为单片机、液晶和蓝牙供电,另一片LM1117-3.3给陀螺仪、加速度计和霍尔传感器供电,使用一片TPS76850同时为编码器、磁传感器供电,电机驱动使用芯片BTS7970B,舵机由LM2941-ADJ供电。调试过程中,采用液晶、蓝牙等模块辅助,方便小车的调试。本章均有详细介绍。

第八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技术报告3.1单片机最小系统模块

以MK60DN512ZVLQ10为核心的单片机最小系统是本智能车的核心。

图3.1.1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原理图

3.2传感器模块

传感器是电磁组小车最重要的模块之一,能够对变化的磁场信号作出灵敏的检测,对道路状况的检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系统根据LC谐振的原理,选取10mH电感和6.8nF电容作为LC谐振电路,产生感应电流,再通过滤波、放大、检波,然后将结果送入单片机AD进行相应的处理,以判断赛道当前信息。如图3.2.1所示。

第八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技术报告

图 3.2.1

传感器的排布,直接影响了对磁场的敏感程度,针对直道和弯道的磁场特点,在传感器的排布上,分别有对其敏感的检测电感,以适应各种情况的赛道要求。

直导线磁场分布交叉导线磁场分布

图3.2.2赛道磁场分布

图3.2.3传感器排布方案

如图3.2.3所示,中间水平放置的电感,用于直赛道及大弯道的检测,中间垂直放置的电感用于十字交叉道的检测,两侧边上竖直放置的电感用于急弯道磁场的检测,整体的排布尽量是磁场最大程度的与磁场耦合,以灵敏的检测到赛道的变化情况。后级放大电路原理图如图3.2.4所示。

第八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技术报告

图3.2.4传感器放大电路

本届竞赛最新加入了一种路况——路障。为了使小车在行进过程中,能准确的检测到路障和坡道,我们采用了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融合使用,具体电路原理图如图3.2.5所示。

图3.2.5陀螺仪和加速度计融合电路

此外,起跑线检测使用了6个全极性霍尔开关。当霍尔开关在磁铁上方时,霍尔开关输出低电平,单片机检测到低电平引发单片机中断。单个霍尔开关的电路原理图如图3.2.6所示。

第八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技术报告

图3.2.6起跑线检测电路

3.3舵机模块

舵机用LM2941-ADJ进行供电,通过调整,使用6V的电压给舵机供电。较高的电压可以提高舵机的响应速度,但过高电压容易导致舵机工作不稳定。舵机电源的稳压电路原理图如图3.3.1所示。

图3.3.1舵机电源稳压电路

3.4电机模块

电机采用芯片BTS7970B,其为高强度电流的半桥电机驱动芯片。我们利用两片BTS7970B构成一个完整的全桥驱动,可以很好实现电机的正转、反转和刹车制动。电路原理图如3.4.1所示。

图3.4.1电机驱动电路

第八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技术报告3.5测速模块

本小车使用广州科创电子的mini型编码器进行小车的测速,并由TPS76850为其提供5V工作电压。处理器通过读取编码器脉冲数来实现小车速度的检测,通过读取编码器旋转方向脚的高低电平来检测电机的正反转。

3.6人机交互模块

为了方便调试,本车有蓝牙模块,有效进行运行参数之间的传送,除此之外,还设置了键盘、oled液晶显示屏,以方便控制参数的修改,便捷的智能车的调试。

第四章智能车软件设计说明

4.1巡线原理

比赛中存在两种磁场:一种是用来作为起跑线的永磁铁产生的固定磁场,用于标识终点;一种是赛道中通过100mA交变电流的导线所产生的电磁场,用于赛道识别。前者可用价格、灵敏度、重量都很合适的全极性霍尔开关作为传感器,后者可选取原理简单、价格便宜、体积小(相对小)、频率响应快、电路实现简单电磁感应线圈作为传感器。交流电信号产生交变磁场,交变磁场在电感线圈中产生与磁场强度相关的电流。

通过竖直放置的电感线圈可判断赛道中的十字交叉道。通过水平放置的电感线圈和两斜角的电感线圈,则可快速判断较急的弯道出弯与入弯。再通过两侧线圈的感应电流,可实现判断弯道曲率大小的设想。

4.2控制算法

智能车的控制包括电机和舵机的控制。具体的控制算法有PID控制、bang-bang算法控制和模糊控制。

4.2.1PID控制

PID控制是工业过程控制中历史最悠久,生命力最强的控制方式。这主要是因为这种控制方式具有直观、实现简单和鲁棒性能好等一系列的优点。PID控制主要有三部分组成,比例、积分、微分。

比例控制是一种最简单的控制方式。其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成比例关

第八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技术报告

系。偏差一旦产生,调节器立即产生控制作用使被控量朝着减小偏差的方向变化,控制作用的强弱取决于KP 。当仅有比例控制时系统输出存在稳态误差(Steady-state error )。

为了消除稳态误差,引入积分控制。积分项对误差取决于时间的积分,随着时间的增加,积分项会增大。这样,即便误差很小,积分项也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加大,它推动控制器的输出增大使稳态误差进一步减小,直到等于零。

为了预测预测误差变化的趋势,引入微分的控制器,这样就能够提前使抑制误差的控制作用等于零,甚至为负值,从而避免了被控量的严重超调。PID 控制框图如图4.2.1所示。

图4.2.1PID 控制框图对应的误差传递函数为:

()1(1)()p d i U s K T E s T =++(公式一)

式中,Kp 为比例增益;Ti 为积分时间常数;Td 为微分时间常数;U(s)为控制量;E(s)为被控量与设定值R(s)的偏差。时域表达式为:

p d 0i 1d ()()()()d d t e t u t K e t e t t T T t ??=++????∫(公式二)

在单片机中,我们仅能对数字信号处理,即数字PID 控制。将上式离散化,得

0()()()[()(1)]k d p j i T T u k K e k e j e k e k T T =??=++??????∑(公式二)

A.位置式PID 算法

直接利用上述离散化公式计算,框图如右图所示。由于积分项(Pi )是将所

第八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技术报告

有采集值偏差相加,在一段时间后会很浪费单片机资源。对其稍加改进,得到增量型PID 算法。

B.增量式PID 算法

根据式二得第k-1个采样周期的控制量为

10(1)(1)()[(1)(2)]k d p j i T T u k K e k e j e k e k T T ?=???=?++???????∑(公式三)

式二减式三得

()[()(1)]*()[()2(1)(2)]p i d u k K e k e k K e k K e k e k e k =??+=??+?△(公式四)由此,第k 个采样时刻实际控制量为()(1)()u k u k u k =?+?,为方便书写,写为

012()()(1)(2)u k q e k q e k q e k ?=+?+?(公式五)其中,0(1)d p i T T q K T T =++,12(1)d p T q K T =?+,2d p T q K T =。

由上可知,利用三个历史数据,递推使用,即可完成PID 控制量。框图如图4.2.2所示:

图4.2.2PID 控制流程图

电子科技大学 汇编 实验报告

计算机专业类课程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郭小明 学号:2011060100010 日期:2013年12月24日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实验一 学生姓名:郭小明学号:2011060100010 一、实验室名称:主楼A2-412 二、实验项目名称:汇编源程序的上机调试操作基础训练 三、实验原理: DEBUG 的基本调试命令;汇编数据传送和算术运算指令 MASM宏汇编开发环境使用调试方法 四、实验目的: 1. 掌握DEBUG 的基本命令及其功能 2. 学习数据传送和算术运算指令的用法 3.熟悉在PC机上编辑、汇编、连接、调试和运行汇编语言程序的过程五、实验内容: 编写程序计算以下表达式: Z=(5X+2Y-7)/2 设X、Y的值放在字节变量VARX、VARY中,结果存放在字节单元VARZ中。 1.编辑源程序,建立一个以后缀为.ASM的文件. 2.汇编源程序,检查程序有否错误,有错时回到编辑状态,修改程序中错误行。无错时继续第3步。 3.连接目标程序,产生可执行程序。

4.用DEBUG程序调试可执行程序,记录数据段的内容。 六、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PC机,MASM软件平台。 七、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程序说明: 功能:本程序完成Z=(5X+2Y-7)/2这个等式的计算结果求取。其中X 与Y 是已知量,Z是待求量。 结构:首先定义数据段,两个DB变量VARX与VARY(已经初始化),以及结果存放在VARZ,初始化为?。然后定义堆栈段,然后书写代码段,代码段使用顺序程序设计本程序,重点使用MOV和IMUL以及XOR,IDIV完成程序设计。详细内容见程序注释。 程序清单:

电子科技大学模拟电路考试题及答案

电子科技大学 二零零七至二零零八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模拟电路基础课程考试题A卷(120分钟)考试形式:开卷 课程成绩构成:平时10分,期中30分,实验0分,期末60分 一(20分)、问答题 1.(4分)一般地,基本的BJT共射放大器、共基放大器和共集放大器的带宽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2.(4分)在集成运算放大器中,为什么输出级常用射极跟随器?为什么常用射极跟随器做缓冲级? 3.(4分)电流源的最重要的两个参数是什么?其中哪个参数决定了电流源在集成电路中常用做有源负载?在集成电路中采用有源负载有什么好处? 4.(4分)集成运算放大器为什么常采用差动放大器作为输入级? 5.(4分)在线性运算电路中,集成运算放大器为什么常连接成负反馈的形式?

二(10分)、电路如图1所示。已知电阻R S=0,r be=1kΩ,R1∥R2>>r be。 1.若要使下转折频率为10Hz,求电容C的值。 2.若R S≠0,仍保持下转折频率不变,电容C的值应该增加还是减小? 图1 三(10分)、电路如图2所示。已知差模电压增益为10。A点电压V A=-4V,硅三极管Q1和Q2的集电极电压V C1=V C2=6V,R C=10kΩ。求电阻R E和R G。 图2 四(10分)、电路如图3所示。已知三极管的β=50,r be=1.1kΩ,R1=150kΩ,R2=47k Ω,R3=10kΩ,R4=47kΩ,R5=33kΩ,R6=4.7kΩ,R7=4.7kΩ,R8=100Ω。 1.判断反馈类型; 2.画出A电路和B电路; 3.求反馈系数B; 4.若A电路的电压增益A v=835,计算A vf,R of和R if。

集成电路测试员实习报告

集成电路测试员实习报告 篇一: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生产实习报告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生产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XX.7.28-XX.8.8 实习地点:无锡市公共实训基地 实习要求:掌握如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通过考核。 1.集成电路及测试常识 2.模拟集成电路测试原理、方法及设备详细构成; 3.集成电路主要参数及测试设备框架构成; 4.评估集成电路的具体技术指标; 5.集成电路测试实际操作。 二、实习企业介绍 北京信诺达泰思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XX年11月,注册资本为632万人民币,主要从事集成电路测试系统的研发。在集成电路测试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实力与市场储备,同时承接集成电路测试服务、电路板测试维修业务。公司是集研制、开发、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由研发人员发明了“一种快速获取DSP测试向量的方法及装置”并取得国防专利证书。公司核心研发团队多年来一直从事半导体测试系统的研发工作,参与并完成的项目包括国家六.五

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大规模/超大规模存储器集成电路测试系统研制”;国家“七五”、“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测试程序库的开发与实 用化”;北京市科学院“100M超大规模数字电路测试系统研制”项目等,以上项目均顺利通过验收。公司所研发的产品涵盖数字集成电路测试、模拟集成电路测试、数模混合集成电路测试、存储器测试、继电器测试、电源模块测试等,曾为多家封装测试企业、军工企业及科研院所提供产品及服务,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铁路、船舶、兵器、电子、核工业等领域。还可以针对用户实际需求,量身为客户提供最优的测试解决方案。公司秉承“敬业、奉献、协同、创新”的精神,为客户提供高质高效的测试展品和服务。 三、实习内容 第一周: 7月28日上午我们来到无锡公共实训基地学习集成电路测试的相关知识。下午基地领导带我们参观了公司、介绍了相关产品。 产品描述: ST5000是一款高精度的半导体分立器件测试系统,该系统采用了标准的PXI总线,能够兼容CPCI和PXI设备。它是一款浮动资源的测试工作站,这种特殊的架构方式使得用户可以最有效的利用系统资源,配置出最经济、高效的测试

电子科大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考核成绩:实验地点:仿真指导教师: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内容:1、实验名称、目的、原理及方案2、经过整理的实验数据、曲线3、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以及得出的结论4、对指定问题的回答 实验报告要求:书写清楚、文字简洁、图表工整,并附原始记录,按时交任课老师评阅实验名称: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测试与调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负反馈电路的设计原理,各性能指标的测试原理。 2、加深理解负反馈对电路性能指标的影响。 3、掌握用正弦测试方法对负反馈放大器性能的测量。 二、实验原理 1、负反馈放大器 所谓的反馈放大器就是将放大器的输出信号送入一个称为反馈网络的附加电路后在放大器的输入端产生反馈信号,该反馈信号与放大器原来的输入信号共同控制放大器的输入,这样就构成了反馈放大器。单环的理想反馈模型如下图所示,它是由理想基本放大器和理想反馈网络再加一个求和环节构成。 反馈信号是放大器的输入减弱成为负反馈,反馈信号使放大器的输入增强成为正反馈。四种反馈类型分别为:电压取样电压求和负反馈,电压取样电流求和负反馈,电流取样电压求和负反馈,电流取样电流求和负反馈。 2、实验电路

实验电路如下图所示,可以判断其反馈类型累电压取样电压求和负反馈。 3.电压取样电压求和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引入负反馈会使放大器的增益降低。负反馈虽然牺牲了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但它改善了放大器的其他性能指标,对电压串联负反馈有以下指标的改善。 可以扩展闭环增益的通频带 放大电路中存在耦合电容和旁路电容以及有源器件内部的极间电容,使得放大器存在有效放大信号的上下限频率。负反馈能降低和提高,从而扩张通频带。 电压求和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增大 当 v一定,电压求和负反馈使净输入电压减小,从而使输入电流 s

电子科技大学网络教育专科C语言在线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C ) A.goto语句只能用于退缩出多层循环。 B.switch语句中不能出现continue语句。 C.只能用continue语句中来终止本次循环。 D.在循环语句中break语句不独立出现。 2.一个C程序的执行是从( A ) A.C程序的main函数开始,到main函数结束。 B.本程序的第一个函数开始,到本程序最后一个函数结束。 C.本程序的main函数开始,到本程序文件的最后一个函数结束。 `D.本程序的第一个函数开始,到本程序main函数结束。 3.C语言中,要求运算数必须都是整数的运算符是( C )。 A.* B.- C.% D.+ 4.假定 int i=3,j=4; 执行语句: printf("%d,%d,%d\n",i+++j,i,j); 之后,其输出结果为:( C ) A.7,4,4 B. 8,4,4 C. 7,3,4 D.7,3,5 5.对break语句的正确描述。( A ) A.break语句在while语句中,立即终止执行while语句。 B.break语句不能用于循环语句之外的语句。 C.break语句与continue语句功能相同。 D.b reak语句可以带参数,也可以不带。 6.在C语言中,下面那一个不是正确的概念( A ) A. 所有循环语句都要求至少要执行一次循环体。 B. goto和if语句能构成循环语句。 C.循环过程只能包含,不能交叉。 D.循环体可以是一条语句。 7.以下对二维数组a的正确说明是( C ) A. int a[ 3 ] [ ]; B. float a( 3, 4); C. int a[ 3 ] [ 4 ] D.float a( 3, )( 4 ); 8.对函数的正确描述( C ) A.在C语言中可以嵌套定义函数。 B.自定义函数和调用函数可以不在一个源文件中。 C.函数定义都是平行的,独立的。 D.不能嵌套调用函数。 9.若用数组名作为函数调用的实参,传给形参的是( A ) A.数组的首地址 B.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值 C.数组的全部元素值 D.数组中元素的个数 10.对于 int *p; int a[]; p=a; 的合法运算( C ) A. a++; B. p=a; p++; 相当于 a++; C. ++p; 相当于 a[1]; D.若p中的地址为100则p++; 运算后,则其值为100 11.假设int x[] = {1,3,5,7,9,11}, *ptr; ptr = x; 以下那些是对数组元素的正确引用 ( D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金工实习报告实习心得

篇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金工实习报告电子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金工实习报告 学生学号学生姓名 时间段星期第节组号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金工实习中心 一、普通车削加工1、实习目的 4、实习注意事项 5、综合练习题(见附录) 二、钳工1、实习目的

4、实习注意事项 5、综合练习题(见附录) CAD/CAM技术 1、实训目的 数控加工技术 1、实习目的 4、实习注意事项 5、综合练习题(见附录) 篇二:《杭电金工实习实验报告》 篇三:《金工实习报告答案(电子科技大学)》 金工实习答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金工实习报告实习心得}.

由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28074020提供篇四:《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生产实习报告》自动化学院 学院自动化 专业自动化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期2020-2020第一学期完成日期2020-12-15

工程设计训练及生产实习报告 总述 本次实习一共参观了3家单位,分别是杭州汽车发动机厂,娃哈哈集团,和利时集团。3家单位的解说工作人员都很热情负责,当然这个也是有老师的功劳的。因为没有老师的帮忙联系,我们也没有这样的机会。 一参观娃哈哈 1陈列室的参观过程 陈列室相当于学校的校史馆,里面介绍了哇哈哈的发展历程和风光伟绩,展览自己的100多种的产品,以及部门的设置,同时还有各个部门的精英。解说从一开始哇哈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然后介绍了对社会的贡献等等各个方面向我们娓娓道来,脸上洋溢着自豪的表情,同时还介绍了人力资源的招聘方面,下面是哇哈哈的简介 娃哈哈——中国知名品牌,全球四大饮料制造商之一。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87年,目前为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全球第五大饮料生产企业,仅次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吉百利、柯特这

813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子科技大学2015硕士入学考试真题

电子科技大学 201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及代码汇总 ?111单独考试政治理论?241法语(二外) ?242德语(二外) ?243日语(二外) ?244英语(二外仅日语方向) ?288单独考试英语 ?601数学分析 ?602高等数学 ?613分子生物学 ?615日语水平测试 ?616公共管理综合 ?621英语水平测试 ?622心理学综合 ?623新闻传播理论 ?625宪法学 ?688单独考试高等数学?689西方行政史 ?690中国近现代史 ?691政治学原理 ?692数学物理基础?694生物学综合 ?694生物学综合 ?695口腔综合 ?80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 ?805新闻传播实务 ?806行政管理综合 ?808金融学基础 ?809管理学原理 ?811大学物理 ?812地理信息系统基础 ?813电磁场与电磁波 ?814电力电子技术 ?815电路分析基础 ?818固体物理 ?820计算机专业基础 ?821经济学基础 ?824理论力学 ?825密码学基础与网络安全 ?830数字图像处理 ?831通信与信号系统 ?832微电子器件 ?834物理化学 ?835线性代数 ?836信号与系统和数字电路 ?839自动控制原理 ?840物理光学 ?845英美文学基础知识及运用 ?846英语语言学基础知识及运用 ?847日语专业基础知识及应用 ?852近代物理基础 ?853细胞生物学 ?854国际政治学 ?855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 ?856测控通信原理 ?85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858信号与系统 ?859测控通信基础 ?860软件工程学科基础综合

秋专科 微机原理及应用 电子科技大学在线考试

2017年秋|微机原理及应用|专科 1. 有如下定义VAR1 DB 1,2,3,4,5 VAR2 DB '12345' NUM4 EQU VAR2–VAR1 则 NUM4=()。 (A) 5 (B) 4 (C) 3 (D) 2 分值:2 2. 下列四个寄存器中,不能用来作为间接寻址方式的寄存器是()。 (A) BP (B) BX (C) D I (D) CX 分值:2 3. 相对查询传送来说,无条件传送工作可靠。() (A) 正确 (B) 错误 分值:2 4. 指令“CMP AX,CX”和“SUB AX,CX”的实现功能完全一样,可以互相替换。() (A) 正确 (B) 错误

分值:2 5. BUFFER DB 100 DUP(?) ;表示BUFFER为()的存储空间,其内容为随机数,通常 作为程序的工作单元。 (A) 200个字节 (B) 200个字 (C) 100个字 (D) 100个字节 分值:2 6. 用来定义字节变量的伪指令是()。 (A) WORD (B) DWORD (C) B YTE (D) QWORD 分值:2 7. 乘法运算是双操作数运算,但是,在指令中却只指定一个操作数,另一个操作数是隐 含规定的,隐含操作数为()。 (A) AL/AX (B) BL/BX (C) C L/CX (D) DL/DX 分值:2

8. 指令“LOOP Lable ”与“DEC CX JNZ Lable ”的功能是等价的。() (A) 错误 (B) 正确 分值:2 9. 非循环算术移位指令在执行时,实际上是把操作数看成()符号数来进行移位。 (A) 不确定 (B) 带 (C) 都可以 (D) 无 分值:2 10. 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1 B(Byte)=(bits),1TB=GB。 (A) 8,1000G B (B) 8,1000K (C) 8,1024M (D) 8,1024G 分值:2 11. DEC 指令不能影响标志寄存器的()位。 (A) IF (B) SF

电子科技大学本科论文格式要求定稿版

电子科技大学本科论文 格式要求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电子科技大学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学士学位论文 BACHELOR DISSERTATION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指导单位 年月日

电子科技大学 20 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拟题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人(签名)__________ 题目及副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来源: 1.科研 2.生产 3.教学(含实验) 4.其它(选择其中一种) 主要任务: 预期成果或目标: 预期成果形式:1.硬件 2.硬件+软件 3.软件4.纯论文(选择其中一种) 指导教师签名: _____________起止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学生姓名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指导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备注:1.此任务书应由指导教师填写,签名处须由教师亲笔签名。 2. 此任务书必须在学生毕业设计开始前....... 下达给学生。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2003-2016年考研初试真题+答案

电子科技大学 201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813 电磁场与电磁波 注: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或草稿纸上无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在磁导率为μ的均匀介质中,已知恒定(稳恒)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则介质中的电 流体密度J 可以表示成 ,磁化电流体密度M J 可以表示成 。 2. 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当电荷密度ρ满足 0=??t ρ时,电流密度J 应满足 ,此时电流线的形状应为 。 3. 某线极化波由空气中斜入射到与理想介质(03εε=、0μμ=、0σ=)的分界平面上。 如要使反射波振幅为零,则入射波的极化方式是 、入射角i θ= 。 4. 麦克斯韦通过数学的方法引入 ,从而建立了完整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5. 时变电磁场可以用矢量位A 和标量位?来描述,但是位函数一般是不唯一的,如要得到唯 一确定的位函数,可以规定 。 6. 均匀平面波在某一均匀媒质中传播,其电磁波的电场强度E 与磁场强度H 不同相位,则 这种媒质是 。 7. 若两个同频率、同方向传播、极化方向互相垂直的线极化波的合成波为圆极化波,则它们 的振幅___________、相位差为 ______________;如果两个波的合成波为纯驻波,则它们的传播方向 、且极化方向 。 8. 在理想导体表面上, 矢量总是平行于导体表面, 矢量总是垂 直于导体表面。 9. 均匀平面电磁波由空气中垂直入射到与无损耗介质(02.25εε=、0μμ=、0σ=)的 分界平面上时,反射系数Γ= ,折射(透射)系数 τ= 。 10.自由空间中位于r '处的源(ρ或J )在t 时刻发生变化,此变化将在 时 刻影响到r 处的位函数(?或A )。 11.横截面尺寸为25mm 20mm a b ?=?的矩形波导中填充介质为空气,能传输的电磁波的

张重祥开题报告

华北电力大学 硕士研究生 选题报告及论文工作计划 研究生姓名张重祥学号1092203025 院(系、所)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学科、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 指导教师马永红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入学日期2009年9月 2010年10月8日

论文工作计划

附件 OFDM-RoF系统的分析与仿真设计 一、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在当今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移动性、无线化、数字化和宽带化是当今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超高速、超大容量成为信息传送追求的主要目标。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将是通信产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不仅能够提供高质量、大带宽的服务质量,而且还能实现无处不在的实时多媒体业务服务。但是,无线通信有限的频谱资源和有限的传输距离使它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OFDM技术与RoF技术融合在一起构成OFDM-RoF系统,来满足人们的需求。OFDM技术以其抗干扰能力强、频谱利用率高、在光纤中传输时具有抗色度色散和偏振模色散、传输容量大等特点即将成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的物理层核心技术。光纤无线电(RoF)充分结合光纤和高频无线电波传输的特点,能实现大容量、低成本的射频信号有线传输和超宽带无线接入,也被认为是4G网络的组网技术之一。 光通信与无线通信的融合是未来通信的发展方向。OFDM-RoF系统结合OFDM技术与光通信的特点,构建出高速率、高容量、低成本的光传输网络,并且具有较强的信道容量的可扩展性,可以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很好的升级与过渡,不但实现了无线网络成本的降低,而且还能够提供高速率、高容量、高质量的通信服务。因此,研究OFDM-RoF光传输系统,无疑对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以及宽带接入系统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致力于研究OFDM-RoF系统的搭建以及对该系统进行分析,这也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RoF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RoF系统首先在美国应用于军事用途。到1990年,RoF系统在无线通信中得到发展应用。此后RoF在应用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例如在2000年,RoF系统应用于悉尼奥运会;而在日本,RoF已经应用在了现有的蜂窝系统中。 随着RoF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人们对RoF的研究致力于提供有线与无线双重服务,能够实现无线射频信号与有线基带信号在同一光纤上进行传输,且能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近年来,随着技术和器件水平的发展以及对高速和可靠传输的要求,OFDM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其具有高速数据传输能力、高效的频谱利用率和抗多径干扰等能力,成

集成电路设计实习报告-孙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实习报告 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微电子科学与工程1101班 姓名:孙召洋 学号:1106080113

一、实验要求: 1. 熟悉Cadence的工作环境。 2. 能够熟练使用Cadence工具设计反相器,与非门等基本电路。 3. 熟记Cadence中的快捷操作。比如说“W”是连线的快捷键。 4. 能够看懂其他人所画的原理图以及仿真结果,并进行分析等。 二、实验步骤: 1、使用用户名和密码登陆入服务器,右击桌面,在弹出菜单中单击open Terminal;在弹出的终端中键入Unix命令icfb&然后按回车启动Cadence。Cadence启动完成后,关闭提示信息。设计项目的建立 2、点击Tools-Library Manager启动设计库管理软件。点击File-New-Library 新建设计库文件。在弹出的菜单项中输入你的设计库的名称,比如My Design,点击OK。选择关联的工艺库文件,点击OK。在弹出的菜单中的Technology Library下拉菜单中选择需要的工艺库,然后单击OK。 3、设计的项目库文件建立完成,然后我们在这个项目库的基础上建立其子项目。点击选择My Design,然后点击File-New-Cell View。输入子项目的名称及子项目的类型,这设计版图之前我们假定先设计原理图:所以我们选择Composer-Schematic,然后点击OK。 4、进入原理图编辑平台,原理图设计,输入器件:点击Instance按键或快捷键I插入器件。查找所需要的器件类型-点击Browse-tsmc35mm-pch5点击Close。更改器件参数,主要是宽和长。点击Hide,在编辑作业面上点击插入刚才设定的器件。如果想改参数器件,点击选择该器件,然后按Q,可以修改参数器件使用同样的方法输入Nmos,工艺库中叫nch5. 点击Wire(narrow)手动连线。完成连线后,输入电源标志和地标志:在analogLib库中选择VDD和GND,输入电源线标示符。接输入输出标示脚:按快捷键P,输入引脚名称in, Direction选择input,点击Hide,并且和输入线连接起来。同理设置输出引脚Out。 5、版图初步建立新的Cell,点击File-New-Cell View 还是建立名称为inv的版图编辑文件,Tool选择Virtuoso版图编辑软件,点击OK,关闭信息提示框。进入版图编辑环境根据之前仿真所得宽长比和反相器inv或与非门NAND的原理图画出反相器inv或与非门NAND的IC版图; 6、完成后使用版图验证系统进行DRC(设计规则检查)。 三、实验设计规则: 1、Linux常用的文件和目录命令: cd //用于切换子目录 pwd//用于显示当前工作子目录 ls//用于列出当前子目录下的所有内容清单 rm//用于删除文件 touch//用于建立文件或是更新文件的修改日期 mkdir//用于建立一个或者几个子目录

电子科技大学 历年电磁场与电磁波考试大纲

2009年电磁场与电磁波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813电磁场与电磁波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考试时间180分钟考试总分150分 参考书目《电磁场与电磁波》(第四版) 谢处方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 一、总体要求 二、内容及比例 第1章矢量分析 1.1 矢量代数 1.1.1 标量和矢量,1.1.2 矢量的加法和减法,1.1.3 矢量的乘法 1.2 三种常用的正交坐标系 1.2.1 直角坐标系,1.2.2 圆柱坐标系,1.2.3 球坐标系 1.3 标量场的梯度 1.3.1 标量场的等值面,1.3.2 方向导数,1.3.3 梯度 1.4 矢量场的通量与散度 1.4.1 矢量场的矢量线,1.4.2 通量,1.4.3 散度,1.4.4 散度定理 1.5 矢量场的环流与旋度 1.5.1 环流,1.5.2 旋度,1.5.3 斯托克斯定理 1.6 无旋场与无散场 1.6.1 无旋场,1.6.2 无散场 1.7 拉普拉斯运算与格林定理 1.7.1拉普拉斯运算,1.7.2 格林定理 1.8 亥姆霍兹定理 第2章电磁场的基本规律 2.1 电荷守恒定律 2.1.1 电荷及电荷密度,2.1.2 电流及电流密度,2.1.3 电荷守恒定律与电流连续性方程 2.2 真空中静电场的基本规律 2.2.1 库仑定律电场强度,2.2.2 静电场的散度与旋度 2.3 真空中恒定磁场的基本规律 2.3.1安培力定律磁感应强度,2.3.2 恒定磁场的散度与旋度 2.4 媒质的电磁特性 2.4.1电介质的极化电位移矢量,2.4.2磁介质的磁化磁场强度,2.4.3 媒质的传导特性 2.5 电磁感应定律和位移电流 2.5.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5.2 位移电流 2.6 麦克斯韦方程组 2.6.1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2.6.2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微分形式,2.6.3 媒质的本构关系 2.7 电磁场的边界条件 2.7.1 边界条件的一般形式,2.7.2 两种特殊情况下的边界条件 第3章静态电磁场及其边值问题的解 3.1 静电场分析 3.1.1 静电场的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3.1.2 电位函数、3.1.4 静电场的能量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原理实验实验报告2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 最佳接收机(匹配滤波器) 实验报告 班级 学生 学号 教师任通菊

最佳接收机(匹配滤波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运用MATLAB软件工具,仿真随机数字信号在经过高斯白噪声污染后最佳的恢复的方法。 2、熟悉匹配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3、研究相关解调的原理与过程。 4、理解高斯白噪声对系统的影响。 5、了解如何衡量接收机的性能及匹配滤波器参数设置方法。 二、实验原理 对于二进制数字信号,根据它们的时域表达式及波形可以直接得到相应的解调方法。在加性白高斯噪声的干扰下,这些解调方法是否是最佳的,这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数字传输系统的传输对象是二进制信息。分析数字信号的接收过程可知,在接收端对波形的检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背景噪声下正确的判断所携带的信息是哪一种。因此,最有利于作出正确判断的接收一定是最佳接收。 从最佳接收的意义上来说,一个数字通信系统的接收设备可以看作一个判决装置,该装置由一个线性滤波器和一个判决电路构成,如图1所示。线性滤波器对接收信号进行相应的处理,输出某个物理量提供给判决电路,以便判决电路对接收信号中所包含的发送信息作出尽可能正确的判决,或者说作出错误尽可能小的判决。 图1 简化的接收设备 假设有这样一种滤波器,当不为零的信号通过它时,滤波器的输出能在某瞬间形成信号的峰值,而同时噪声受到抑制,也就是能在某瞬间得到最大的峰值信号功率与平均噪声功率之比。在相应的时刻去判决这种滤波器的输出,一定能得到最小的差错率。 匹配滤波器是一种在最大化信号的同时使噪声的影响最小的线性滤波器设计技术。注意:该滤波器并不保持输入信号波形,其目的在于使输入信号波形失 t输出信号值相对于均方根(输出)噪声值达到真并滤除噪声,使得在采样时刻 最大。

电子科技大学模拟电路考试题及答案

………密………封………线………以………内………答………题………无………效…… 电子科技大学 二零零七至二零零八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模拟电路基础课程考试题A 卷(120 分钟)考试形式:开卷课程成绩构成:平时10 分,期中30 分,实验0 分,期末60 分 一(20分)、问答题 1.(4分)一般地,基本的BJT共射放大器、共基放大器和共集放大器的带宽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2.(4分)在集成运算放大器中,为什么输出级常用射极跟随器?为什么常用射极跟随器做缓冲级? 3.(4分)电流源的最重要的两个参数是什么?其中哪个参数决定了电流源在集成电路中常用做有源负载?在集成电路中采用有源负载有什么好处? 4.(4分)集成运算放大器为什么常采用差动放大器作为输入级? 5.(4分)在线性运算电路中,集成运算放大器为什么常连接成负反馈的形式?

………密………封………线………以………内………答………题………无………效…… 二(10分)、电路如图1所示。已知电阻R S=0,r be=1kΩ,R1∥R2>>r be。 1.若要使下转折频率为10Hz,求电容C的值。 2.若R S≠0,仍保持下转折频率不变,电容C的值应该增加还是减小? 图1 三(10分)、电路如图2所示。已知差模电压增益为10。A点电压V A=-4V,硅三极管Q1和Q2的集电极电压V C1=V C2=6V,R C=10 kΩ。求电阻R E和R G。 图2

………密………封………线………以………内………答………题………无………效…… 四(10分)、电路如图3所示。已知三极管的β=50,r be=1.1kΩ,R1=150kΩ,R2=47kΩ,R3=10kΩ,R4=47kΩ,R5=33kΩ,R6=4.7kΩ,R7=4.7kΩ,R8=100Ω。 1.判断反馈类型; 2.画出A电路和B电路; 3.求反馈系数B; 4.若A电路的电压增益A v=835,计算A vf,R of和R if。 图3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 毕 业 实 习 报 姓名:杜宗飞 学号:2011090118 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班级: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01班指导教师:赵建明 实习时间:XXXX-X-X—XXXX-X-X 20XX年1月9日

目录 目录 (2) 前言 (3)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3) 1.1实习目的 (3) 1.2实习任务要求 (4)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简介 (4) 2.1实习单位简介 (4) 2.2实习岗位简介(概况) (5) 三、实习内容(过程) (5) 3.1举行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岗位上岗培训。 (5) 3.2适应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岗位工作。 (5) 3.3学习岗位所需的知识。 (6) 四、实习心得体会 (6) 4.1人生角色的转变 (6) 4.2虚心请教,不断学习。 (7) 4.3摆着心态,快乐工作 (7) 五、实习总结 (8) 5.1打好基础是关键 (8) 5.2实习中积累经验 (8) 5.3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 (8) 5.4专业实践阅历远不够丰富。 (8) 本文共计5000字,是一篇各专业通用的毕业实习报告范文,属于作者原创,绝非简单复制粘贴。欢迎同学们下载,助你毕业一臂之力。

前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在校生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阶段。毕业实习能够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认识到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工作中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在实习期间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纳,进而生存发展。 刚进入实习单位的时候我有些担心,在大学学习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知识与实习岗位所需的知识有些脱节,但在经历了几天的适应过程之后,我慢慢调整观念,正确认识了实习单位和个人的岗位以及发展方向。我相信只要我们立足于现实,改变和调整看问题的角度,锐意进取,在成才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有朝一日,那些成才的机遇就会纷至沓来,促使我们成为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公认的人才。我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因此,我作为一名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的学生,有幸参加了为期近三个月的毕业实习。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经过了大学四年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的理论进修,使我们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的基础知识有了根本掌握。我们即将离开大学校园,作为大学毕业生,心中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做好自己专业发展、如何更好的去完成以后工作中每一个任务。本次实习的目的及任务要求: 1.1实习目的 ①为了将自己所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知识运用在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反过来检验书本上理论的正确性,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的专业实习,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并且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撰写模板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 2018 - 2019 - 2 ) 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老师: 实验学时:1.5h 实验地点:基础实验大楼425 实验时间:2019.4.9 14:30—16:00 报告目录 一、实验课程名称:电路实验I 1.实验名称:BJT放大器设计与测试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BJT管的基本放大特性。 2. 掌握BJT共射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3. 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试方法。 4. 掌握放大电路放大倍数(增益)的测试方法。 5. 掌握放大电路输入、输出电阻的测试方法。 6. 掌握放大电路幅频特性曲线的测试方法。 三、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GDS1152A型数字示波器一台。 EE1641B1型函数发生器一台。

通用面包板一个。 1kΩ电阻;10mH电感;0.047μF电容若干。 四、实验原理:

3、测试方法 (1)静态工作点调整与测试 对直流电压的测量一般用数字万用表。测量静态工作点时测出晶体管各管脚对地的电压。 (2)放大倍数的测试 用晶体管毫伏表或者示波器直接测量输出、输入电压,由 Av=vo/vi 即可得到。(3)放大器输入电阻的测试

在放大器输入端口串入一个取样电阻R,用两次电压法测量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i。 (4)放大器输出电阻的测试 在放大器输出端口选择一个合适的负载电阻RL,用两次电压法分别测量空载与接上负载时的输出电压,计算输出电阻Ro。 (5)放大器频率特性的测试 用点频法测试法测量放大器的频率特性,并求出带宽。 五、实验内容: (1)静态工作点的测试 (2)电压增益测试 (3)输入电阻测试 (4)输出电阻测试 (5)幅频特性测试 六、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1、静态工作点调整与测试 令VCC=+12V,用万用表测量VE、VB、VC,计算VBE、IEQ、VCE,数据记入表格中。 2、放大倍数的测试 用函数发生器输出一个正弦波信号作为放大器的输入信号,设置信号频率 f =1kHz,(有效值)Ui=5mV,测量U0 ,计算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增益)Av。数据填入表中,定量描绘输出波形图。

电子科技大学在线考试2019年春计算机应用基础专科

2019年春|计算机应用基础|专科 1. 函数Round(1 2.452,1)计算的结果是() (A) 12 (B) 12.4 (C) 12.5 (D) 12 分值:2 完全正确得分:2 2. 下列关于表格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对于不需要的表格可以选中整个表格用“删除表格”命令删除 (B) 可以根据需要绘制指定行列数的表格 (C) Word文档中用空格分隔的文字可以转换成表格 (D) Word文档中只能插入固定行数的表格 分值:2 答题错误得分:0 3. 为了方便用户记忆和使用,采取域名来命名IP地址,下列域名代码表示教育机构的是() (A) GOV (B) ORG (C) EDU (D) COM 分值:2 答题错误得分:0

4. 以下编码技术属于有损压缩的是() (A) 行程编码 (B) 变换编码 (C) 算术编码 (D) 霍夫曼编码 分值:2 完全正确得分:2 5. 下列各类存储器中,断电后其息会丢失的是() (A) ROM (B) RAM (C) 光盘 (D) 硬盘 分值:2 答题错误得分:0 6. 在公式中需要计算一个单元格区域A1,B1,C1,D1,则下列表示该区域方式正确的是() (A) A1,D1 (B) A1:D1 (C) A1!D1 (D) A1+D1 分值:2 答题错误得分:0 7. 能同时显示多幻灯片缩略图的视图是()

(A) 普通视图 (B) 幻灯片浏览视图 (C) 备注页视图 (D) 幻灯片放映视图 分值:2 完全正确得分:2 8. 已知字符‘A’的ASCII码是1000001,则字符‘C’的ASCII值是() (A) 100 (B) 67 (C) 70 (D) 无法计算 分值:2 完全正确得分:2 9. 计算机的特点不包括() (A) 具有网络处理能力 (B) 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C) 运算精度高 (D) 运算速度快 分值:2 完全正确得分:2 10. Word中文字格式可以利用“字体”对话框设置,以下格式不能在“字体”对话框中设置的是()

电子科技大学生产实习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 生产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实习时间2014年6月24-25日实习地点城隍庙电子元件市场成都维信电子科大新技术有限公司带队老师姓名

一、实验目的 1、参观并了解城隍庙电子元件市场中各电子元件相关信息 2、参观并了解维信公司的生产线结构,以及了解其产品设计原理及用途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 1、2014年6月24日:成都城隍庙电子元件市场 2、2014年6月25日:成都维信电子科大新技术有限公司 三、实习内容 1、成都城隍庙电子元件市场 城隍庙电子、电器市场是西部最大的电子、电器批发集市。市场紧临成都市府河的滨河路,东起解放路北二段,西至人民北路一段,距成都火车北站和市中心的天府广场约一公里,市内各公共汽车站点分布于市场四周,交通极为方便。城隍庙市场占地甚广,由10个交易区组成。而每个交易区由不同办公室管理,其中位于成华街,能容纳100多间商铺及代理的金粤电器城便是一例。各管理办公室除负责一般管理服务外,亦有提供营运、法律、工商登记及税务等谘询服务。而且,市场内之代理及店铺,多集中经营区域性的批发业务,而较少倚重零售,与大发电器市场性质有所不同。 产品方面,市场内除了经营如大发电器市场的家电商铺外,亦有经营各类电子零部件的批发商及代理。 (1)电阻 电阻是一个限流元件,将电阻接在电路中后,电阻器的阻值是固定的一般是两个引脚,它可限制通过它所连支路的电流大小。阻值不能改变的称为固定电阻器。阻值可变的称为电位器或可变电阻器。理想的电阻器是线性的,即通过电阻器的瞬时电流与外加瞬时电压成正比。用于分压的可变电阻器。在裸露的电阻体上,紧压着一至两个可移金属触点。触点位置确定电阻体任一端与触点间的阻值。 四环电阻的识别方法 颜色第一环数字第二环数字倍乘数误差 黑0 0 10^0 ——— 棕 1 1 10^1 ——— 红 2 2 10^2 ——— 橙 3 3 10^3 ——— 黄 4 4 10^4 ——— 绿 5 5 10^5 ——— 蓝 6 6 10^6 ——— 紫7 7 10^7 ———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哈尔滨理工大学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学院:应用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电科12 - 1班 学号:32 姓名:周龙 指导教师:刘倩 2015年5月20日

实验一、反相器版图设计 1.实验目的 1)、熟悉mos晶体管版图结构及绘制步骤; 2)、熟悉反相器版图结构及版图仿真; 2. 实验内容 1)绘制PMOS布局图; 2)绘制NMOS布局图; 3)绘制反相器布局图并仿真; 3. 实验步骤 1、绘制PMOS布局图: (1) 绘制N Well图层;(2) 绘制Active图层; (3) 绘制P Select图层; (4) 绘制Poly图层; (5) 绘制Active Contact图层;(6) 绘制Metal1图层; (7) 设计规则检查;(8) 检查错误; (9) 修改错误; (10)截面观察; 2、绘制NMOS布局图: (1) 新增NMOS组件;(2) 编辑NMOS组件;(3) 设计导览; 3、绘制反相器布局图: (1) 取代设定;(2) 编辑组件;(3) 坐标设定;(4) 复制组件;(5) 引用nmos组件;(6) 引用pmos组件;(7) 设计规则检查;(8) 新增PMOS基板节点组件;(9) 编辑PMOS基板节点组件;(10) 新增NMOS基板接触点; (11) 编辑NMOS基板节点组件;(12) 引用Basecontactp组件;(13) 引用Basecontactn 组件;(14) 连接闸极Poly;(15) 连接汲极;(16) 绘制电源线;(17) 标出Vdd 与GND节点;(18) 连接电源与接触点;(19) 加入输入端口;(20) 加入输出端口;(21) 更改组件名称;(22) 将布局图转化成T-Spice文件;(23) T-Spice 模拟; 4. 实验结果 nmos版图

集成电路综合设计实习报告

集成电路设计 综合实验报告 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班级:微电子1001 姓名:*** 学号:10060801**

1、培养从版图提取电路的能力 2、学习版图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3、复习和巩固基本的数字单元电路设计 4、学习并掌握集成电路设计流程 二、实验内容 1. 反向提取给定电路模块(如下图1所示),要求画出电路原理图,分析出 其所完成的逻辑功能,并进行仿真验证;再画出该电路的版图,完成DRC 验证。 2. 设计一个CMOS结构的二选一选择器。 (1)根据二选一选择器功能,分析其逻辑关系。 (2)根据其逻辑关系,构建CMOS结构的电路图。 (3)利用EDA工具画出其相应版图。 (4)利用几何设计规则文件进行在线DRC验证并修改版图。

通过反复对比版图可以提取出如下电路原理图 再分析可得到门级电路图 进行仿真,波形如下

功能分析 通过如上分析可知,该电路的功能是一个带使能端的D锁存器:A端为CLK输入端,低电平有效,B端为D信号端,C端为使能端,高电平有效,Y端为输出端。 再设计优化版图如下 MUX21设计 1.电路原理图如下

2.版图设计

3.仿真波形 四、心得体会 经过前几次的实习,我已经能很熟练的使用终端命令了,对于cadence的使用也更加熟练,大量快捷键的使用帮了我很大忙。这一次的反向提取还是很麻烦的,摸索了很长时间后,我们给栅加编号,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然后分析两侧的源漏端,最后分析铜线连接,不断对比得到最后的电路原理图。版图的设计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我们是对比原来的版图画的,但是在版图的绘制过程之中还是要细心,注意工艺的最小线宽或者最小的距离的要求。由于刚开始没注意,我们又反复调整了很多次 通过这一次的实验,让我基本掌握了Cadence软件的使用,原理图的绘制及仿真;版图绘制的基本步骤,在绘制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工艺要求,以及DRC验证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