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系统大作业1

线性系统大作业1
线性系统大作业1

研 究 生 课 程 论 文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线性系统的基本特性

研究生:

线性系统理论的研究对象为线性系统。线性系统是最为简单和最为基本的一类动态系统。线性系统理论是系统控制理论中研究最为充分、发展最为成熟和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分支。线性系统理论中的很多概念和方法,对于研究系统控制理论的其他分支,如非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理论、自适应控制理论、鲁棒控制理论、随机控制理论等,同样也是不可缺少的基础。

线性系统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其模型方程具有线性属性即满足叠加原理。叠加原理是指,若表系统的数学描述为L ,则对任意两个输入变量u 1和u 2以及任意两个非零有限常数c 1和c 2必成立关系式:

11221122()()()L c u c u c L u c L u +=+

对于线性系统,通常还可进一步细分为线性时不变系统(linear time-invariant systems)和线性时变系统(linear time-varying systems)两类。

线性时不变系统也称为线性定常系统或线性常系数系统。其特点是,描述系统动态过程的线性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中,每个系数都是不随时间变化的函数。从实际的观点而言,线性时不变系统也是实际系统的一种理想化模型,实质上是对实际系统经过近似化和工程化处理后所导出的一类理想化系统。但是,由于线性时不变系统在研究上的简便性和基础性,并且为数很多的实际系统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足够精确地用线性时不变系统来代表,因此自然地成为线性系统理论中的主要研究对象。

线性时变系统也称为线性变系数系统。其特点是,表征系统动态过程的线性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中,至少包含一个卷数为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在视实世界中,由于系统外部和内部的原因,参数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严格地说几乎所有系统都属于时变系统的范畴。但是,从研究的角度,只要参数随时间

的变化远慢于系统状态随时间的变化,那么就可将系统按时不变系统来研究,由此而导致的误差完全可以达到忽略不计的程度。

线性时不变系统和线性时变系统在系统描述上的这种区別,既决定了两者在运动状态特性上的实质性差别.也决定了两者在分析和综合方法的复杂程度上的重要差别。事实上,比之线性时不变系统,对线性时变系统的研究要远为复杂得多,也远为不成熟得多。因此本论文将主要介绍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基本特性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1. 叠加性和齐次性

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的元件或系统,称为线性元件或线性系统。线性系统的重要性质是可以应用叠加原理。叠加原理有两重含义,即具有叠加性和齐次性(或均匀性)。现举例说明:设有线性微分方程为

22(t)(t)(t)(t)d c dc c f dt dt

++= 当1(t)(t)f f =时,上述方程的解为1(t)c ;当2(t)(t)f f =时,其解为2(t)c 。如果12(t)(t)(t)f f f =+,容易验证,方程的解必为2(t)(t)(t)t c c c =+,这就是可叠加性。而当1(t)(t)f Af =时,式中A 为常数,则方程的解必为1(t)(t)c Ac =,这就是

齐次性。

线性系统的叠加原理表明,两个外作用同时加于系统所产生的总输出,等于各个外作用单独作用时分别产生的输出之和,且外作用的数值增大若干倍时,其输出亦相应增大同样的倍数。因此,对线性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时,如果有几个外作用词时加于系统,则可以将它们分别处理,依次求出各个外作用单独加入时系统的输出,然后将它们叠加。此外,每个外作用在数值上可只取单位值,从而大大简化了线性系统的研究工作。

本论文使用了一个简单的线性系统,即RLC 电路仿真来验证线性系统的叠加性和齐次性。RLC 电路图连接如图1:

图1 RLC 串联电路

设电感电流为(t)L i ,电容电压为(t)c u ,根据电路,列出KVL 方程:

改写为标准形式:

利用Matlab 进行仿真,求解状态方程。将RLC 电路微分方程写成状态空间表达式代码如下:

function xdot = funcforex14( t,x,flag,R,L,C )

xdot=zeros(2,1);

xdot(1)=-R/L*x(1)-1/L*x(2)+1/L*f(t);

xdot(2)=1/C*x(1);

function in=f(t)

in=(t>0)*2;

end

end

仿真求解状态方程代码如下:

L=1;

C=0.1;

R=1.5;

[t,x]=ode45('funcforex14',[-1,10],[0;1],[],R,L,C);

figure(1);plot(t,x(:,1),'r');hold on;xlabel('time sec');grid; xlabel('t/ms');ylabel('电压/V');title('齐次性');

text(0.55,0.95,'\leftarrow u_0(t)');

[t,x]=ode45('funcforex15',[-1,10],[0;2],[],R,L,C);

figure(1);plot(t,x(:,1),'b');

text(0.61,0.48,'\leftarrow u_1(t)');

[t,x]=ode45('funcforex14',[-1,10],[0;1],[],R,L,C);

figure(2);plot(t,x(:,1),'r');hold on;xlabel('time sec');grid; text(0.55,0.95,'\leftarrow u_1(t)');

[t,x]=ode45('funcforex15',[-1,10],[0;2],[],R,L,C);

figure(2);plot(t,x(:,1),'b');

text(0.61,0.48,'\leftarrow u_2(t)');

[t,x]=ode45('funcforex16',[-1,10],[0;3],[],R,L,C);

figure(2);plot(t,x(:,1),'k');

text(0.58,1.42,'\leftarrow u_0(t)');

xlabel('t/ms');ylabel('电压/V');title('叠加性');

齐次性验证仿真结果如图2:

图2 齐次性的仿真结果

0(t)u 为输入电压4V,电容初始状态为2V 时的系统响应。 1(t)u 为输入电压2V,电容初始状态为1V 时的系统响应,由响应曲线可知0(t)u 的响应为1(t)u 的2倍,齐次性得证。

叠加性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叠加性仿真结果

0(t)u 为输入电压6V,电容初始状态为3V 时的系统响应。1(t)u 为输入电压4V,电容初始状态为2V 时的系统响应,2(t)u 为输入电压1V,电容初始状态为1V 时的系统响应,由响应曲线可知0(t)u 的响应为1(t)u 和1(t)u 之和,叠加性得证。 2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线性系统的一个基本属性是满足叠加原理。基于叠加原理,可以把系统同时在初始状态0x 和输入u 作用下的状态运动(t)x ,分解为由初始状态0x ,和输入u 分别单独作用所产生的运动0u x 和0x x 的叠加.即00(t)(t)(t)u x x x x =+并且,称0(t)u x 为系统的零输入响应,0(t)x x 为系统的零初态响应。线性系统运动的可分解属性为分析系统运动过程的演化规律提供了简便性和直观件。

线性系统的零输入响应0(t)u x 定义为只有初始状态作用即00x ≠而无输入作用即(t)0u ≡时系统的状态响应。

线性系统的零初态响应0(t)x x 定义为只有输入作用即(t)0u ≠而无初始状态作用即00x =时系统的狀态响应。

利用线性系统的叠加性可得,系统的响应输出为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之和。利用Matlab 仿真结果如下。

仿真代码如下:

L=1;

C=0.1;

R=1.5;

[t,x]=ode45('funcforex12',[-1,10],[0;0],[],R,L,C);

figure(1);plot(t,x(:,1),'r');hold on;xlabel('time sec');grid; text(0.57,0.20,'\leftarrow 零状态响应');

xlabel('t/ms');ylabel('电压/V');title('系统响应');

[t,x]=ode45('funcforex13',[-1,10],[0;1],[],R,L,C);

figure(1);plot(t,x(:,1),'k');hold on;xlabel('time sec');

text(0.70,0.07,'\leftarrow 零输入响应)');

[t,x]=ode45('funcforex12',[-1,10],[0;1],[],R,L,C);

figure(1);plot(t,x(:,1));hold on;xlabel('time sec');

text(0.55,0.31,'\leftarrow 系统全响应');

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系统响应输出与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关系

由响应曲线可以看出系统响应是零状态响应和零输入响应之和。

3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非唯一性

对于一个给定的定常系统,可以选取许多种状态变量,相应地有许多种状态空间表达式描述同一系统,也就是说系统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所选取的状态矢量之间,实际上是一种矢量的线性变换(或称坐标变换)。

设给定系统为

;(0)x Ax Bu x x y Cx Du =+==+

我们总可以找到任意一个非奇异矩阵T,将原状态向量x 作线性变換,得到另一状态矢量z,设变换关系为

x Tz =即 1z T x -=

代入上式,得到新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11110

;(0)(0)z T ATz T Bu z T x T x y CTz Du

----=+===+ 很明显,由于T 为任意非奇异阵,故状态空间表达式为非唯一的。通常称T 为变换矩阵。

4系统特征值的不变性及系统的不变量

4.1系统特征值

系统

x Ax Bu

y Cx Du =+=+

系统特征值就是系统矩阵A 的特征值,也即特征方程:

0I A λ-=

的根。方阵A 有n 个特征值;实际物理系统中,A 为实数方阵,故特征值或为实数,或为成对共轭复数;如A 为实数对称方阵,则其特征值都是实数。

4.2系统的不变量与特征值的不变性

同一系统,经非奇异变換后,得

11z T ATz T Bu

y CTz Du --=+=+ 公式(4.1) 其特征方程为

10I T AT λ--= 公式(4.2)

公式(4.1)与公式(4.2)形式虽然不同,但实际是相等的,即系统的非奇异变换,其特征值是不变的。可以证明如下:

11111111()I T AT T T T AT T T T AT

T I A T T I A T

T T I A I A

λλλλλλλ---------=-=-=-=-=-=- 将特征方程写成多项式形式1110...0n n n I A a a a λλλλ---=++++=。由于特征值全由特征多项式的系数1210,,...,n n a a a a --唯一地确定,而特征值经非奇异变换

是不变的,那么这些系数1210,,...,n n a a a a --也是不变的量。所以称特征多项式的

系数为系统的不变量。

5记忆性与因果性

若一个系统当前的输出只与当前的输入有关,则该系统称为无记忆性系统。纯电阻电路就是一个无记忆性的系统。若一个系统当前的输出与过去、当前和将来的输入有关,则该系统称为有记忆性的系统。特殊地,当系统的当前输出只与过去和当前的输入有关,而与将来的输入无关,则该系统为具有因果性的系统。任何一个物理系统都是因果系统,即在建立一个物理系统时,因果性是一个必要的条件。

当系统的输入为一个理想的脉冲信号并且初始状态为0时,令系统的输出

即脉冲响应为,t 为系统的当前时刻,为脉冲信号作用到系统的时刻。

对于因果系统来说,当时,。

记单位脉冲信号为,即

在单位脉冲信号作用下系统的零状态响应称为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用

表示。

考虑一个单输入单输出线性系统的零状态响应。令为图X所示的

脉冲,其宽度为Δ,高度为1/Δ,作用时间是时刻。因此,输入可以近

似看成多个脉冲序列的和,即可近似看成多个之和,即

图5t i时刻的脉冲

图6输入信号的近似

为输入的脉冲响应函数,根据线性系统的齐次性和叠

加性,有如下:

所以当系统的输入为时,可得到的近似输出如下:

当时,该叠加和可用积分表示:

对于一个因果系统来说,当前的输出与将来的输入无关,故当时,

,所以有

。设定系统的初始时刻为,可得:

6时变与时不变系统

一个系统的输出响应与输入信号施加于系统的时间起点有关,称为时变系统。时变系统的特性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火箭就是时变系统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在飞行中它的质量会由于燃料的消耗而随时间减少;另一个常见的例子是机械手,在运动时其各关节绕相应轴的转动惯量是以时间为自变量的一个复杂函数。

时变系统的特点增加了分析和研究的复杂性,对于线性时变系统,其状态空间表达式中A、B、C、D都是随时间变化的,比定常系统复杂得多。对于线

性时变系统,有:。

若一个系统的输出响应只与输入信号有关,而与施加于系统的时间起点无关,则称为时不变系统。时不变系统在任何时刻同样输入下,其输出波形一致。时不变系统有如下的性质:

对于任意的Δ,有:

当系统为线性时不变时,令,有

令初始时刻从开始,则

线性时不变系统仿真说明:

图7 线性时不变系统框图

图8输入信号在0时刻的响应

图9 输入信号在2s的响应

在如图7所示的线性系统中,在初始时刻t=0时对系统施加阶跃信号,得到如图8所示的输出波形,在t=2时也对系统施加阶跃信号,得到如图9所示的输出波形,由以上图可见,当系统输入信号延迟了两个单位时间后,其输出波形一致,只是延迟了两个单位时间,由此可验证时不变系统的特性。

7 能控性与能观性

能控性定义

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状态方程:

若存在一分段连续控制向量u(t),能在有限时间区间[t0,t1]内将系统从任意初始状态x(t0)转移到任意终端状态x(t1),那么就称此状态是能控的。若系统任意t0时刻的所有状态x(t0)都是能控的,就称此系统是状态完全能控的,简称能控。

系统能控性仿真

已知线性系统

式中各系统矩阵为

运用Matlab进行仿真,检验其系统的能控性。

由上面的仿真结果显示:The system is controllable.所以该系统是能控的。

能观性定义

线性系统

对于线性定常系统,在任意给定的输入u(t)下,能够根据输出量y(t)在有限时间区间[t0,t1]内的测量值,唯一地确定系统在t0时刻的初始状态x(t0),就称系统在t0时刻是能观测的。若在任意初始时刻系统都能观测,则称系统是状态完全能观测的,简称能观测的。

系统能观性仿真

已知线性系统

式中各矩阵分别为Array

运用Matlab进行仿真,检验其系统的能观性。

运行结果显示:The system is observable.所得此系统是能观的。

能控性与能观性的内在联系

系统的能控性是研究输入u(t)与状态x(t)之间的关系,而能观性是研究输出y(t)与状态x(t)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可知能控性与能观性无论在概念上还是判定方法上,都很相似。所以就给人一启示两者之间有无内在联系呢?最后由卡尔曼得出了两者的联系,即对偶性。

其表现形式如下:系统∑1 (A1,B1,C1)和∑2 (A2,B2,C2)是互为对偶的两个系统,则∑1 的能控性等价于∑2 的能观性,∑1的能观性等价于∑2 的能控性。或者说,若∑1是状态完全能控的(完全能观的),则∑2是完全能观的(完全能控的)。即线性系统

能控,则线性系统

定能观。

线性系统理论大作业小组报告-汽车机器人建模

审定成绩: 重庆邮电大学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计报告 (《线性系统理论》) 设计题目:汽车机器人建模 学院名称:自动化学院 学生姓名: 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班级:自动化1班、2班 指导教师:蔡林沁 填表时间:2017年12月

重庆邮电大学

摘要 汽车被广泛的应用于城市交通中,它的方便、快速、高效给人们带来了很大便利,这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研制出一种结构简单、控制有效、行驶安全的城市用无人智能驾驶车辆,将驾驶员解放出来,是大大降低交通事故的有效方法之一,应用现代控制理论设计出很多控制算法,对汽车进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汽车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建模和仿真,研究了其模型的能控能观性、稳定性,并通过极点配置和状态观测器对其进行控制,达到了一定的性能要求。这些研究为以后研究汽车的自动驾驶和路径导航,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字:建模、能控性、能观性、稳定性、极点配置、状态观测器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概述 (1) 第二节任务分工 (2) 第二章系统建模 (2) 2 系统建模 (2) 2.1运动学模型 (2) 2.2自然坐标系下模型 (4) 2.3具体数学模型 (6) 第三章系统分析 (7) 3.1 能控性 (7) 3.1.1 能控性判据 (7) 3.1.2 能控性的判定 (8) 3.2 能观性 (10) 3.2.1 能观性判据 (10) 3.2.2 能观测性的判定 (12) 3.3 稳定性 (13) 3.3.1 稳定性判据 (13) 3.3.2 稳定性的判定 (14) 第四章极点配置 (15) 4.1 极点配置概念 (15) 4.2 极点配置算法 (15) 4.3 极点的配置 (16) 4.4 极点配置后的阶跃响应 (17) 第五章状态观测器 (18) 5.1概念 (19) 5.2带有观测器的状态反馈 (20) 5.3代码实现 (21) 5.4 极点配置和状态观测器比较 (23)

线性系统理论大作业

目录 题目一 (2) (一)状态反馈加积分器校正的输出反馈系统设计 (2) (1)建立被控对象的状态空间模型,并判断系统性质 (2) (2)状态反馈增益矩阵和积分增益常数的设计 (4) (3)全维观测器设计 (6) (4)如何在闭环调速系统中增加限流环节 (8) (二)二次型最优全状态反馈控制和按负载扰动前馈补偿的复合控制系统设计 (8) (1)线性二次型最优全状态反馈设计 (8) (2)降维观测器设计 (13) 题目二 (15) (1)判断系统是否存在最优控制律 (15) (2)非零给定点的最优控制设计和仿真分析 (16) (3)权矩阵的各权值对动态性能影响分析 (17)

题目一 (一)状态反馈加积分器校正的输出反馈系统设计 (1)建立被控对象的状态空间模型,并判断系统性质 1)画出与题目对应的模拟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原始系统结构图 取状态变量为1x =n ,2x =d I ,3x =d u ,控制输入u=c u 1222212333375375111 T L e la la la s s s C x x T GD GD C x x x x RT T RT K x x u T T ?=-???=--+???=-+?? 将已知参数代人并设输出y=n=1x ,得被控对象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 L x Ax Bu ET y Cx =++= 其中,2 37500039.768011=-3.696-17.85727.05600-588.2351 00 T e la la la s C GD C A RT T RT T ???? ? ???????=- -?????? ??????-??? ? ,

计控第二次大作业-氧化炉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 12 —20 13 学年第 1 学期) 课号: 103Z01A07 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改卷教师: 学号:姓名:得分: 大作业(二) 下图为氧化炉对象,工艺要求氧化炉内的反应温度恒定,一般通过氧化炉的氨气和氧气比恒定来实现,但氨管压力波动会影响氨气流量变化,空气含氧量会随环境发生变化。被控量为氧化炉温度,调节量为氨气管道阀门。 绪论 在硝酸铵生产过程中,氨氧化炉是关键设备。其工艺流程:氨气和空气混合气体进入氧化炉,在铂金触煤的作用下进行氧化反应,生成所需要的一氧化氮,这是一个多种参数相互制约的复杂过程,工艺控制指标的好坏关系到生产能否稳定运行,生产效益以及设备安全问题。 氨氧化法制硝酸是硝酸生产中比较普遍的方法,氨气和空气混合气体经静化后,进入氧化炉,在铂金网的作用下,在绝压0.45 MPa,温度850℃的条件下,将氨氧化成一氧化氮气体,影响氧化反应过程的因素有氨的体积分数,压力,氧化率,反应温度,混合气流量,铂网活性等,氧化率是氧化反应的指标,但目前没有有效的检测手段。在一定条件下,氧化率正比于反应温度,而氨气是氧化反应的主要成分,反应的温度取决于气体中氨的体积分数,而氨的体积分数又无法测量,只有氧化炉温度能间接反应出氧化率。为了获得更高的氧化率,氧化炉温度与氨的体积分数均控制在极值,而炉温超到1100℃会烧毁价值昂贵的铂金网,氨的体积分数超过14%会引起恶性爆炸事故毁坏生产设备,必需加设联锁保护系统,氧化炉温度及氨空比是最关键的控制参数,对仪表精度要求极高。因此氨氧化反应对氧化炉内的氨空流量比和炉温的要求非常严格,所以,氨空比与炉温的实时检测与稳定控制是氧化炉控制的关键。

线性系统大作业1

研 究 生 课 程 论 文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线性系统的基本特性 研究生:

线性系统理论的研究对象为线性系统。线性系统是最为简单和最为基本的一类动态系统。线性系统理论是系统控制理论中研究最为充分、发展最为成熟和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分支。线性系统理论中的很多概念和方法,对于研究系统控制理论的其他分支,如非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理论、自适应控制理论、鲁棒控制理论、随机控制理论等,同样也是不可缺少的基础。 线性系统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其模型方程具有线性属性即满足叠加原理。叠加原理是指,若表系统的数学描述为L ,则对任意两个输入变量u 1和u 2以及任意两个非零有限常数c 1和c 2必成立关系式: 11221122()()()L c u c u c L u c L u +=+ 对于线性系统,通常还可进一步细分为线性时不变系统(linear time-invariant systems)和线性时变系统(linear time-varying systems)两类。 线性时不变系统也称为线性定常系统或线性常系数系统。其特点是,描述系统动态过程的线性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中,每个系数都是不随时间变化的函数。从实际的观点而言,线性时不变系统也是实际系统的一种理想化模型,实质上是对实际系统经过近似化和工程化处理后所导出的一类理想化系统。但是,由于线性时不变系统在研究上的简便性和基础性,并且为数很多的实际系统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足够精确地用线性时不变系统来代表,因此自然地成为线性系统理论中的主要研究对象。 线性时变系统也称为线性变系数系统。其特点是,表征系统动态过程的线性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中,至少包含一个卷数为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在视实世界中,由于系统外部和内部的原因,参数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严格地说几乎所有系统都属于时变系统的范畴。但是,从研究的角度,只要参数随时间

系统辨识大作业论文Use

中南大学 系统辨识大作业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 学生姓名:龚晓辉 学号:134611066 指导老师:韩华教授 完成时间:2014年6月

基于随机逼近算法的系统辨识设计 龚晓辉1, 2 1.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83 2. 轨道交通安全运行控制与通信研究所, 长沙410083 E-mail: csugxh@https://www.360docs.net/doc/131092930.html, 摘要:本文对系统辨识的基本原理和要素进行了详细阐述,介绍和分析了系统辨识中常用的最小二乘算法,极大似然法,神经网络算法和随机逼近算法。随机逼近算法只需利用输入输出的观测来辨识系统参数,在实际中有重要运用。本文对随机逼近算法进行了详细说明。同时,针对一个三阶系统设计了KW随机逼近算法进行了参数辨识,并且和递推最小二乘法进行了对比。实验证明在实际辨识过程中两种算法各有优缺点。 关键词: 系统辨识, 随机逼近法, 递推最小二乘法 1.引言 在我们所学的线性系统理论中,都是在系统模型已知的情况来设计控制率,使系统达到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的要求。然而,在实际系统中,对象的模型往往是未知的。而且,非线性是普遍存在的,线性系统只是对非线性系统的一种近似。因此,了解对象准确的模型,对设计控制器及其重要。在一些实际对象中,如导弹,化学过程,生物规律,药物反应,以及社会经济等,这些对象使用机理分析法比较困难,但是通过使用辨识技术可以建立系统精确的模型,确定最优控制率[1]。如今,系统辨识技术已经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生物学等各个领域获得了广泛运用。 2.系统辨识的基本思想与常用方法 辨识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对象模型。对象的模型有多种表现形式,它包括直觉模型,图表模型,数学模型,解析模型,程序模型和语言模型。这些模型之间可以相互转换。我们在建立系统模型时,需要遵循目的性,实在性,可辨识性,悭吝性的基本原则。目的性指的是建模的目的要明确,实在性指的是模型的物理概念要明确。可辨识性指的是模型结构合理,输入信号持续激励,数据量充足。悭吝性指的是被辨识参数的个数要尽量少。 辨识对象模型要遵循上面的基本原则。它是将对象看成一个黑箱。从含有噪声的输入输出数据中,按照一个准则,运用辨识理论,从一组给定的模型中,确定一个与所测系统等价的模型,是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个分支。系统辨识由数据、模型类和准则三要素组成。数据是由观测实体而得,它不是唯一的,受观测时间、观测目的、观测手段等影响。模型类就是模型结构,它也不是唯一的,受辨识目的、辨识方法等影响。而准则是辨识的优化目标,用来衡量模型接近实际系统的标准。它也不是唯一的,受辨识目的、辨识方法的影响。由于存在多种数据拟合

操作系统第二次作业答案

操作系统第二次作业 一、选择题 1.虚拟存储器的容量是由计算机的地址结构决定的,若CPU有32位地址,则 它的虚拟地址空间为【 A 】。 A.4G B.2G C.64K D.100K 2.在请求分页存储管理方案中,若某用户空间为3个页面,页长1KB,现有页 表如下,则逻辑地址1800】。 A.1052 B.3124 C.1076 D.5896 3.【 A 】用于管理各种不同的真实文件系统,是真实文件系统与服务之间的 接口。 A.VFS B.Ext2 C. vfat D.JFS 4.用磁带作为文件存贮介质时,文件只能组织成【 A 】 A.顺序文件 B.链接文件 C.索引文件 D.目录文件 5.按数据组织分类,【 B 】是以字节为单位直接读写的设备。 A.块设备 B.字符设备C.网络设备 D.虚拟设备6.在现代操作系统中采用缓冲技术的主要目的是【 C 】。 A.改善用户编程环境 B.提高CPU的处理速度 C.提高CPU和设备之间的并行程度 D.实现与设备无关性 7.【 D 】是将大量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以获得极高的运算能力和数 据共享的系统。 A. 实时系统 B.分时系统 C. 网络系统 D.分布系 统式 8.若一个文件的访问控制权限值为0754,请问同组用户对该文件具有【 C 】 权限。 A. 可读 B.可读可写 C. 可读可执行 D.没有权限 9.操作系统的安全问题中【 D 】是绕过安全性控制、获取对程序或系统访问 权的程序方法。 A.木马B.病毒C.蠕虫D.后门

10.虚拟存储器的最大容量是由【B 】决定的。 A.页表长度B.计算机系统的地址结构和外存空间 C.内存空间D.逻辑空间 11.在请求分页存储管理方案中,若某用户空间为3个页面,页长1KB,现有页 表如下,则逻辑地址2100】。 A.1052 B.3124 C.1076 D.5296 12.下面的【 B 】不是文件的物理存储结构。 A. 索引文件 B.记录式文件 C. 顺序文件 D.链接文件 13.从用户的角度看,引入文件系统的主要目的是【C 】。 A. 实现虚拟存储 B.保存文件系统 C. 实现对文件的按名存取 D.保存用户和系统的文档 14.使用SPOOLing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D 】的使用效率。 A.操作系统B.内存C.CPU D.I/O设备 15.在UNIX中,通常把设备作为【 A 】文件来处理。 A.块设备或字符设备 B .普通 C.目录 D.链接 16.集群是【D 】系统的一种,是目前较热门的领域。 A. 实时 B.分时 C. 嵌入式 D.分布式 17.在终端中用ls –l查看某个文件的详细信息时显示drwxr-xr-x,从中可看出其 他用户对该目录具有【 B 】权限。 A. 可读 B.可读可执行 C. 可读可写可执行 D.可执行 18.操作系统的安全问题中【A 】是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的黑客工具。 A.木马B.病毒C.后门 D.间谍软件 19.下列关于内存地址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 程序员使用的地址是物理地址 B.IA32平台上虚拟地址以“段:偏移量”的形式给出 C.线性地址空间是对CPU寻址能力的一种抽象 D.Linux中虚拟地址等价于线性地址 20.OS为每个文件开辟一个存储区【 C 】,里面记录这该文件的有关信息。 A. PCB B. JCB C. FCB D.DCB 21.从用户的角度看,引入文件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C 】。 A. 实现虚拟存储 B.保存文件系统 C. 实现对文件的按名存取 D.保存用户和系统的文档 22.操作系统采用缓冲技术减少对CPU的【 A 】次数,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

线性系统理论

Linear Systems Theory: A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pproach 线性系统理论: 结构分解法 Ben M. Chen (陈本美) 新加坡国立大学 Zongli Lin(林宗利)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 Yacov Shamash (雅科夫 司马诩)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此书献给我们的家人 前两位作者谨以这中译版献给他们的母校 厦门大学

目录 绪论 1 导论和预览 1.1 背景 1.2 各章预览 1.3 符号和术语 2 数学基础 2.1 导论 2.2 矢量空间和子空间 2.3 矩阵代数和特性 2.3.1 行列式、逆和求导 2.3.2 秩、特征值和约当型 2.3.3 特殊矩阵 2.3.4 奇异值分解 2.4 范数 2.4.1 矢量范数 2.4.2矩阵范数 2.4.3 连续时间信号范数 2.4.4 离散时间信号范数 2.4.5 连续时间系统范数 2.4.6 离散时间系统范数 3 线性系统理论复习 3.1 导论 3.2 动态响应 3.3 系统稳定性 3.4 可控性和可观性 3.5 系统可逆性 3.6 常态秩、有限零点和无限零点3.7 几何子空间 3.8 状态反馈和输出馈入的特性3.9 练习

4 无驱动和/或无检测系统的分解 4.1 导论 4.2 自治系统 4.3 无驱动系统 4.4 无检测系统 4.5 练习 5. 正则系统的分解 5.1 导论 5.2 SISO系统 5.3 严格正则系统 5.4 非严格正则系统 5.5 结构化分解特性的证明 5.6 系统矩阵的Kronecker型和Smith型5.7 离散时间系统 5.8 练习 6 奇异系统的分解 6.1 导论 6.2 SISO奇异系统 6.3 MIMO描述系统 6.4 定理6.3.1的证明和性质 6.5 离散时间奇异系统 6.6 练习 7 双线性变换的结构化映射 7.1 导论 7.2 连续到离散时间系统的映射 7.3 离散时间到连续时间系统的映射7.4 定理7.2.1的证明 7.5 练习 8 系统因子分解 8.1 导论 8.2 严格正则系统 8.3 非严格正则系统 8.4 离散时间系统 8.5 练习 9 通过选择传感器/执行器实现的结构配置9.1 导论 9.2 同时有限和无限零点结构配置 9.2.1 SISO系统 9.2.2 MIMO系统

Matlab大作业

Matlab 大作业 (组内成员:彭超杰、南彦东、江明伟) 一、研究模型 (电车)通过控制油门(保持一定角度)来调节电动机能输出稳定的转速,从而控制车速稳定。 数学依据说明如下: 由图可知存在以下关系:a d a a u w k R i dt di L =++ (w k e d d =) L M M dt dw J -= a m i k M = L a m M i k dt dw J -=

k为反电势常数,m k为电动机电磁力矩常数,这里忽略阻尼力矩。d

二、数学模型 再看整个研究对象,示意图以课本为依据,不同点是这里将数控的进给运动,转换为汽车行驶所需要的扭矩。(这里不说明扭矩的具体产生过程,仅仅说明输出车轮旋转的角速度w ) 对照课本不同,() s θ变为()s N ,1 221z z w w =,1w 为电动机的转速,2w 为轮胎的转速,1z 为电动机的光轴齿轮的齿数,2z 为与轮胎相连光轴的 齿轮齿数。 )(*10110w x w k x ==,1 21z z k = ()c a m m d b a m x K K K k s k k JRs JLs K K K k s G i 1231+++= () c a m m d M K K K k s k k JRs JLs R Ls K s G L 1231)(++++-= 同理,忽略电枢绕组的电感L ,简化系统传递函数方框图如下

()JR K K K k JR s k k s JR K K K k s G c a m m d b a m x i 121++= ()JR K K K k JR s k k s K K K K k s k k Rs R K s G c a m m d c a m m d M L 121121++-=++-=

线性系统理论MATLAB大作业.(DOC)

兰州理工大学2015级线性系统理论大作业 线性系统理论Matlab 实验报告 1、在造纸流程中,投料箱应该把纸浆流变成2cm 的射流,并均匀喷洒在网状传送带上。为此,要精确控制喷射速度和传送速度之间的比例关系。投料箱内的压力是需要控制的主要变量,它决定了纸浆的喷射速度。投料箱内的总压力是纸浆液压和另外灌注的气压之和。由压力控制的投料箱是个耦合系统,因此,我们很难用手工方法保证纸张的质量。 在特定的工作点上,将投料箱线性化,可以得到下面的状态空间模型: u x x ?? ????+??????-+-=0001.0105.0002.002.08.0. []21,x x y = 其中,系统的状态变量x1=液面高度,x2=压力,系统的控制变量u1=纸浆流量u2=气压阀门的开启量。在上述条件下,试设计合适的状态变量反馈控制器,使系统具有实特征根,且有一个根大于5 解:本题目是在已知状态空间描述的情况下要求设计一个状态反馈控制器,从而使得系统具有实数特征根,并要求要有一个根的模值要大于5,而特征根是正数时系统不稳定,这样的设计是无意义的,故而不妨采用状态反馈后的两个期望特征根为-7,-6,这样满足题目中所需的要求。要对系统进行状态反馈的设计首先要判断其是否能控,即求出该系统的能控性判别矩阵,然后判断其秩,从而得出其是否可控。 Matlab 判断该系统可控性和求取状态反馈矩阵K 的程序,如图1所示,同时求得加入状态反馈后的特征根并与原系统的特征根进行了对比。

图1系统能控性、状态反馈矩阵和特征根的分析程序上述程序的运行结果如图2所示: 图2系统能控性、反馈矩阵和特征根的运行结果

线性系统理论综述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大作业论文线性系统理论综述及其应用

这学期学习的线性系统理论属于系统控制理论的一个最为基本和成熟发展的分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介绍采用系统理论解决工程问题的一般步骤,明确建模、分析、综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并重点介绍线性系统模型的特征和分析方法;介绍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结余状态空间方法的分析和系统结构特征和结构的规范分解以及状态反馈及其性质等。 一.线性系统理论研究内容综述 系统是系统控制理论所要研究的对象,从系统控制理论的角度,通常将系统定义为由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动态系统是运动规律按照确定规律或者确定的统计的规律岁时间演化的一类系统,动态系统的行为由各类变量间的关系来表征,系统的变量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一类是反映外部对系统的影响或者作用的输入变量组,如控制、投入、扰动等;二是表征系统状态行为的内部状态变量组;三是反映系统外部作用或影响的输入变量组如响应,产出。表征系统动态的过程的数学描述具有两类基本形式,一是系统的内部描述,另一组是输入变量对状态变量的组的动态影响。从机制的角度来看,动态系统可被分类为连续系统变量动态系统和离散事件动态系统;从特征的角度,动态系统可分别分类为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参数集成系统和分布参数系统;从作用时间类型角度,动态系统可被称为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 线性系统理论是系统控制理论最为成熟和最为基础的分支。他是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经典控制理论的延申。现代控制理论主要是着重研究现性状态的运动规律和改变这种规律的可能性和方法。线性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是建立在建模的基础上。在建模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把线性系统的理论进一步区分为“分析理论”和“综合理论”。分析理论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是着重于研究对系统性能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的结构特性。系统综合理论是建立在分析的基础上,系统综合目的是使系统的性能达到期望的指标或实现最优化。 线性系统理论的研究对象为线性系统,线性系统为最为简单和最为基本的一类动态系统。线性系统理论是系统控制理论中最为充分、发展最为成熟和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开支。线性系统的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其模型满足线性叠加原理。对于线性系统的研究也可以进一步分为线性是不变系统和线性时不变系统两类。对系统进行建模也是控制理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系统建模的作用多样性和基本型、途径以及系统的建模的准则=====系统建模的简单性和分析的结果的准确性之间做出适当的折中。 线性控制理论在1960年前后开始了从经典控制理论到现代理论的过渡。反应这种过渡的重要标志成果是,卡尔曼把在分析力学中广为采用的状态空间描

matlab四自由度汽车悬架仿真系统

线性系统理论大作业 1/2汽车模型悬架系统建模与分析学院:自动化学院 姓名学号:陈晨(16) 周铉(84) 联系方式: 时间: 2015年6月

目录 一、研究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问题描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2、系统建模.................................................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系统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状态空间方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2、系统稳定性判断.....................................错误!未定义书签。 3、使用不同的采样周期将系统离散化求得其零极点分布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系统一、二正弦响应曲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系统一、二的阶跃响应..........................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系统能控能观性判别.................................错误!未定义书签。 1、根据能控性秩判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极点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状态观测器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1、全维状态观测器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2、降维状态观测器.....................................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研究内容 本文对题目给定的1/2汽车四自由度模型,建立状态空间模型进行系统分析,并通过MATLAB仿真对系统进行稳定性、可控可观测性分析,对得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系统的综合性能。在此基础上,设计全维和降维状态观测器以及状态反馈控制律和对性能的优化设计。

线性系统理论大作业2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线性系统解集的几何结构与系统能观性、能控性和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从两个方面来说明,第一部分讲述系统解集几何结构与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之间的关系,通过Matlab 仿真例子说明这一关系;第二部分分别讲述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与系统能观性、能控性和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并讲述了能观性,能控性以及稳定性的定义和判据,通过以约旦标准型为例来讲述相同特征值和不同特征值情况下的能观性,能控性,最后在Simulink中仿真一定特征值条件下系统的稳定性。从以上两个方面来说明解集的几何结构与系统能观性、能控性和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1. 零输入响应解集与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之间的关系 线性定常系统状态方程x Ax Bu y Cx Du =+?? =+? ,0(0),0x x t =≥的解为 ()00 ()(),0t At A t x t e x e Bu d t τττ-=+≥?。 为了研究线性定常系统状态方程解集的几何结构与线性系统的特征之间的关系,将系统简化,只考虑系统为零输入的状态响应,即x Ax y Cx =?? =? ,0(0),0x x t =≥的解为 0()At x t e x =。 所有的零输入状态响应组成了一个线性空间,且该线性空间中有n 个独立的元素,它们的线性组合决定了所有零输入响应。所以可以通过选择一组线性独立的初始条件得到一组零输入响应集中的基底。 下面先考虑最简单的零输入状态响应集的基底。 若12,,...n λλλ是A 的两两互异的特征值,且12,,...n v v v 是相应的单位特征向量,即,1,2,...i i i Av v i n λ==。选0,1,2,...i x v i n ==,则 0()(...)...... i At At i 2233 i 2233i i i i 2233i i i i i i i t i x t e x e v 11I +At + A t +A t +v 2!3!11 v Av t A v t A v t 2!3!11 v v t v t v t 2!3! e v λλλλ====++++=++++= 所以取01122...n n x v v v ααα=+++时,相应的零输入响应为 121122()...n t t t n n x t e v e v e v λλλααα=+++ 由此可以看出线性定常系统的零输入响应解集的几何结构可以由系统矩阵A 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来表征。即其解集由12,,...n v v v 构成的n 维坐标空间的线性组合。 上述结论的Matlab 仿真程序和结果如下: 系统的状态方程为()10122023x x u y x ?-????=+? ? ?-??????=? ,取初始状态x(0)=α1*V 1+α2 *V 2,其 中V 1、V 2为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 取[α1 α2]=[1 4]。

第二次信号与系统作业答案

下半年信号与系统作业1 一、判断题: 1.拉普拉斯变换满足线性性。 正确 2.拉普拉斯变换是连续时间系统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正确 3.冲击信号的拉氏变换结果是一个常数。 正确 4.单位阶跃响应的拉氏变换称为传递函数。 错误 二、填空题 1.如果一个系统的幅频响应是常数,那么这个系统就称为 全通系统 。 2.单位冲击信号的拉氏变换结果是 ( 1 ) 。 3.单位阶跃信号的拉氏变换结果是 (1 / s) 。 4.系统的频率响应和系统的传递函数之间的关系是把传递函数中的s 因子用j ω 代替后的数学表达式。 5.从数学定义式上可以看出,当双边拉氏变换的因子s=j ω时,双边拉氏变换的就变成了傅立叶变换的定义式,所以双边拉氏变换又称为 广义傅立叶变换 。 6、单边拉普拉斯变换(LT)的定义式是:. 7、双边拉普拉斯变换(LT)的定义式是:. 三、计算题 1. 求出以下传递函数的原函数 1)F (s )=1/s 解:f (t)=u(t) 2)F(s)= 1 1+s 解:f (t)=e -t u(t) 3)F(s)= ) 1(1 2 -s s 解:F(S)= ) 1(1 2-s s = )1)(1(1+-s s s =)1(5.0-s +)1(5.0+s -s 1 F(t)=0.5e -t u(t)+ 0.5e -t u(t)-U(t)

2.根据定义求取单位冲击函数和单位阶跃函数的拉氏变换。 解:L[δ(t)]= ?+∞ ∞ -δ(t) e -st dt=1 L[u(t)]= ?+∞ ∞ -u(t) e -st dt=?+∞ ∞ - e -st dt= s 1 3、已知信号)(t f 是因果信号其拉氏变换为F (s )= 21 s ,试求)0(f =? )0(f =lim 0 →t )(t f =lim ∞ →s S ·F(s)= lim ∞ →s 2s s =0 4、已知信号)(t f 是因果信号其拉氏变换为F (s )=) 100010() 10)(2(2 ++++s s s s s ,试求)(∞f =? 由终值定理 )(∞f =lim 0 →s SF(s)= lim →s s ) 100010() 10)(2(2++++s s s s s =0.02 5、求)()(3 t u t t f =的拉氏变换 答:L[)(t f ]= 46 s (Re(s)>0) 一、判断题 (1)如果x(n)是偶对称序列,则X(z)=X(z -1)。 正确 (2)时不变系统的响应与激励施加的时刻有关。 错误 (3)nx(n)的Z 变换结果是-zX(z)。 错误 (4)单位阶跃序列的Z 变换结果是常数 错误 二、填空题 1.对于理想的低通滤波器,所有高于截止频率的频率分量都将 不能 通过系统,而低于截止频率的频率分量都将 能够 的通过系统。 2.称X(n)与X (z )是一对 ZT 变换对 。 3.离散时间系统是指输入、输出都是 序列 的系统。 4.在没有激励的情况下,系统的响应称为 零输入响应 。 5.离散系统的传递函数定义式是:--------------------。H (z )=Y(z) / X(z) 6.。系统的零状态响应等于激励与---------------------之间的卷积。(其单位冲激响应)

现代控制理论大作业

现代控制理论: 建立在状态空间法基础上的一种控制理论,是自动控制理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控制理论中,对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主要是通过对系统的状态变量的描述来进行的,基本的方法是时间域方法。现代控制理论比经典控制理论所能处理的控制问题要广泛得多,包括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单变量系统和多变量系统。它所采用的方法和算法也更适合于在数字计算机上进行。现代控制理论还为设计和构造具有指定的性能指标的最优控制系统提供了可能性。 发展过程: 现代控制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迅速兴起的空间技术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空间技术的发展迫切要求建立新的控制原理,以解决诸如把宇宙火箭和人造卫星用最少燃料或最短时间准确地发射到预定轨道一类的控制问题。这类控制问题十分复杂,采用经典控制理论难以解决。 1958年,苏联科学家Л.С.庞特里亚金提出了名为极大值原理的综合控制系统的新方法。在这之前,美国学者R.贝尔曼于1954年创立了动态规划,并在1956年应用于控制过程。他们的研究成果解决了空间技术中出现的复杂控制问题,并开拓了控制理论中最优控制理论这一新的领域。1960~1961年,美国学者R.E.卡尔曼和R.S.布什建立了卡尔曼-布什滤波理论,因而有可能有效地考虑控制问题中所存在的随机噪声的影响,把控制理论的研究范围扩大,包括了更为复

杂的控制问题。几乎在同一时期内,贝尔曼、卡尔曼等人把状态空间法系统地引入控制理论中。状态空间法对揭示和认识控制系统的许多重要特性具有关键的作用。其中能控性和能观测性尤为重要,成为控制理论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到60年代初,一套以状态空间法、极大值原理、动态规划、卡尔曼-布什滤波为基础的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新的原理和方法已经确立,这标志着现代控制理论的形成。 学科内容: 按照发展的过程,我们通常把自动控制理论区分为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个部分。 经典控制理论经典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单输入单输出的自动控制系统,特别是线性定常系统。经典控制理论的特点是以输入输出特性为系统的数学模型。 现代控制理论所包含的学科内容十分广泛,主要的方面有:线性系统理论、非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理论、随机控制理论和适应控制理论。 线性系统理论:它是现代控制理论中最为基本和比较成熟的一个分支,着重于研究线性系统中状态的控制和观测问题,其基本的分析和综合方法是状态空间法。按所采用的数学工具,线性系统理论通常分成为三个学派:基于几何概念和方法的几何理论,代表人物是W.M.旺纳姆;基于抽象代数方法的代数理论,代表人物是R.E.卡尔曼;基于复变量方法的频域理论,代表人物是H.H.罗森布罗克。

线性系统理论综述

线性系统理论综述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大作业论文 这学期学习的线性系统理论属于系统控制理论的一个最为基本 和成熟发展的分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介绍采用系统理论解决工程问题的一般步骤,明确建模、分析、综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并重点介绍线性系统模型的特征和分析方法;介绍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结余状态空间方法的分析和系统结构特征和结构的规范分解以及状态反馈及其性质等。 一.线性系统理论研究内容综述 系统是系统控制理论所要研究的对象,从系统控制理论的角度,通常将系统定义为由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组成的具有特 定功能的整体。 动态系统是运动规律按照确定规律或者确定的统计的规律岁时 间演化的一类系统,动态系统的行为由各类变量间的关系来表征,系统的变量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一类是反映外部对系统的影响或者作用的输入变量组,如控制、投入、扰动等;二是表征系统状态行为的内部状态变量组;三是反映系统外部作用或影响的输入变量组如响应,产出。表征系统动态的过程的数学描述具有两类基本形式,一是系统的内部描述,另一组是输入变量对状态变量的组的动态影响。从机制的角度来看,动态系统可被分类为连续系统变量动态系统和离散事件动态系统;从特征的角度,动态系统可分别分类为线性系统和非线性

系统,参数集成系统和分布参数系统;从作用时间类型角度,动态系统可被称为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 线性系统理论是系统控制理论最为成熟和最为基础的分支。他是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经典控制理论的延申。现代控制理论主要是着重研究现性状态的运动规律和改变这种规律的 可能性和方法。线性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是建立在建模的基础上。在建模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把线性系统的理论进一步区分为“分析理论”和“综合理论”。分析理论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是着重于研究对系统性能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的结构特性。系统综合理论是建立在分析的基础上,系统综合目的是使系统的性能达到期望的指标或实现最优化。 线性系统理论的研究对象为线性系统,线性系统为最为简单和最为基本的一类动态系统。线性系统理论是系统控制理论中最为充分、发展最为成熟和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开支。线性系统的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其模型满足线性叠加原理。对于线性系统的研究也可以进一步分为线性是不变系统和线性时不变系统两类。对系统进行建模也是控制理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系统建模的作用多样性和基本型、途径以及系统的建模的准则=====系统建模的简单性和分析的结果的准确性之间做出适当的折中。 线性控制理论在1960年前后开始了从经典控制理论到现代理论的过渡。反应这种过渡的重要标志成果是,卡尔曼把在分析力学中广为采用的状态空间描

西南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控制工程领域(085210) 全日制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具有知识运用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可从事控制工程领域内工程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 认真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 掌握控制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能够解决实际控制工程中的测控技术问题,具有检测仪器仪表及控制系统的研制能力、调试能力和运行维护管理能力。 3. 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 1.工业生产过程控制技术 2.先进检测技术与智能仪器仪表设计 3.图像检测与识别技术 4.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5.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设计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3年,相应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5年或3年。对于少数学业特别优秀的学生,经全面考核,申请批准后,可适当缩短学习年限,但在校学习期间(取得国家注册学籍后)不得少于2年;因各种原因在规定学制时间内不能完成学业者,可以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期),延期期限不超过2年。 四、培养方式 1. 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2.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强调因材施教,以能力培养和职业导向为本,采取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方式,采用案例分析、现场研究、互动研讨、模拟训练等教学方法,注重培养研究生从实际出发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知识运用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 3.专业实践性课程贯穿整个研究生学习期间,培养学生熟练使用专业工具的技能、

非线性大作业-二阶机械臂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非线性系统控制大作业 二阶机械臂的非线性反馈设计 姓名:XXX 学号:XXX 专业:XXX 2011年6月10日

实验对象:二阶机械臂的非线性反馈设计 一 二阶机械臂的动力学控制模型 图1 模型在垂直平面内的投影 机械臂操作端的位置方程为 ()() 2121121211sin sin cos cos θθθθθθ++=++=l l P l l P y x (1) ()????????=??? ?????21θθθ&&&&J P P y x (2) 上述方程的Jacobian 矩阵()θJ 为 ()()()()()??? ???++++-+--=21221211 21221211cos cos cos sin sin sin θθθθθθθθθθθl l l l l l J 机械臂的动力学方程为 ()() ()τθG θθN θθM =++,&&& (3) 其中,[]T 21ττ=τ为总的驱动力矩矢量,[]T 21θθ=θ为转动角度矢量; ()θM 为转动惯量矩阵,() θθN ,&为Coriolis 离心转矩,()θG 为重力矢量。()θM 、() θθN ,&、()θG 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θJ θJ θM T 32 232232 21 cos 2cos 2cos m a a a a a a a +?? ????+++=θθθ (4) () ()() ()()() θθθJ θJ θθN &&&&&&&&,,T 2122222122m sian a sian a +????? ?+-=θθθθθθ (5) ()()()()g θJ θG T 21521514cos cos cos m a a a +?? ?? ??+++=θθθθθ (6) 其中 []T 2121225121142 2 232122212222211181.90 ,10 ,432.0 ,36.11, 19.15 ,2 1 ,2131 , ,3131=======+===++=g kg m m l l kg m kg m gl m a gl m gl m a l m a l l m a l m l m l m a 定义状态变量 [][] 43 21 T 21 2413221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θθθθ&& (7) 设 ()()()() ()[]2 1 ,,, ,τττθθθθθθθ==--==u G N E M D && (8) 则机械臂模型的状态方程可以写成 ()()()()()∑+=????????????+??????????=????????????--i i u x g x f u u x D x E x D x x x x x x 02111 434321&&&& (9) 系统输出方程为 ()()()()()()?? ? ???++++=??????=??????=??????==21211212112121sin sin cos cos x x l x l x x l x l x h x h P P x x h y x X h X y (10) 二 二阶机械臂模型线性化 1)计算式(4)、(5)、(6)中各参数的值:7717.31=a ,1200.22=a 、 7067.03=a 、3298.804=a 、0714.245=a 。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3319617 【英文译名】: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适用专业】:地理信息系统 【学分数】:3 【总学时数】:48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较深入地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掌握基本的数字图像处理处理技术,了解与各个处理技术相关的应用领域。 该课程为专业选修课。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后,能熟练使用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具有一定的数字图像处理能力,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其它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和提高数字图像处理能力奠定基础。掌握数字图象处理基本概念、掌握数字图象处理基本运算、理解图象的变换域处理、了数字图象处理的应用。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数学分析,概率与统计 四、课程内容(内容体系、结构、基本知识点和重点、难点) 该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对航片数据和卫片数据的处理,学习一些基本的数字处理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的主要获取方法。主要的内容有数字图象处理基本概念、数字图象处理基本运算、图象的变换域处理和数字图象处理的应用。重点是图象的变换域处理和数字图象处理的应用,难点是图象的变换域处理和数字图象处理基本运算。 第一章:数字图象处理基本概念 在本章主要学习数字图象处理的一些基本概念。主要的内容有图象和数字图象、数字化图象、基本的数字图象处理系统、基本术语、数字图象的显示。 重点:数字图象的基本术语和对数字图象的理解 难点:基本的数字图象处理系统

第二章:数字图象处理基本运算 在该章主要是学习数字图象处理的一些运算方法。主要的内容有灰度直方图、点运算、代数运算、几何运算。 重点:数字图象的代数运算和几何运算 难点:灰度直方图 第三章:图象的变换域处理 在本章主要是学习数字图象处理的一些变换域理论和方法。具体的内容有线性系统理论、Fourier变换(Fourier变换的性质、线性系统和Fourier变换、二维Fourier变换、相关和功率谱)、滤波器设计(低通滤波器、带通和带止滤波器、高频增强滤波器、最优线性滤波器设计)、离散图象变换(线性变换、基函数和基图象、正弦变换、矩形波变换、基于特征向量的变换、变换域滤波)、小波变换(连续小波变换、小波级数展开、离散小波变换)重点:线性系统理论和小波变换 难点:Fourier变换和小波变换 第四章:数字图象处理的应用 在本章主要是学习数字图象处理的一些基本应用。主要的内容有图象恢复(经典恢复滤波器、线性代数图象恢复)、图象压缩(无损压缩技术、有损图象编码、变换图象编码、图象压缩标准)、图象分割(图象的阈值分割、基于梯度的分割方法、边缘检测、区域生长)、目标测量(大小测量、形状分析、纹理分析、曲线及曲面拟合)、分类和估计(分类、特征选择、统计分类、神经网络)。 重点:图象压缩和图象分割 难点:图象压缩、分类和估计 五、教学方法建议 理论结合实际,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六、考核方式 该课程为选修课,建议考核方式为考查,考查的方式由任课老师自定。 七、其它说明 无 八、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Kenneth R. Castleman ,清华大学出版社原版影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