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文学思考题22

秦汉文学思考题22
秦汉文学思考题22

秦汉文学思考题

1、如何理解“秦世不文?”

“秦世不文”指的是:文章没有文采,学术一片荒芜。由现存者而言,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原因:一、是秦王朝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秦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历史功绩是伟大的,然而它在文化思想上采取禁灭《诗》,《书》,取缔百家之说,坑杀儒生扼杀自由等严酷的专制政策,这对学术与文学是一次严重的摧残,造成了秦文学的萧条和荒芜;

二、是秦在位时间短暂;

三、文化底子薄

2、两汉文学的概况如何?

一、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1)王者一统天下理想的实现,汉人形成了苞括宇宙、总揽天人、雄视古今的心胸与气魄,激荡着浪漫主义豪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汉代文学的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都呈现出兴旺的景象,二者相互促进,有力地推动了汉代文学的发展。

2)封建君主专制使汉代士人独立人格心理严重失落。汉代文学在表现士人的进取精神时,把圣主贤臣的结合作为自己的理想,而当这一理想无法实现时,就产生了对机遇和命运的感慨。

二、汉代的文学样式及分期

1)汉代的文学样式包括赋、散文(政论文、史书)、诗歌(乐府、文人诗)。

①两汉散文以历史散文和政论散文最为突出。司马迁的《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新样式,也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纪元,是汉代最辉煌的成就。东汉班固的《汉书》与之齐名。

②两汉诗歌以乐府诗和五言诗成就最为显著。两汉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又一种新诗体。

③汉赋乃两汉一代之文学,是一种新兴的文体。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它兼收并蓄《诗经》、“楚辞”、先秦散文等诸种文体。形成了一种容量宏大且颇具表现力的综合型文学样式。贾谊的《吊屈原赋》是骚体赋,枚乘的《七发》是汉大赋正式形成的标志,司马相如的大赋是汉赋的顶峰。之后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都为汉大赋力作。张衡的《归田赋》还开启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2)分期

汉文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

3、两汉经学对两汉文学有何影响?

一、汉代多数作家都受过经学教育,他们成为沟通文学和经学的重要媒介,汉代文学和经学的互渗互动,主要是通过他们实现的。

二、汉初儒生通过注经来发表自己的政治文化学术观点。

三、经学兴盛,文学沦为经学附庸

四、两汉文学思潮很少超越经学的藩篱,文学思潮很大程度上是经学的延伸和具体化。

4、汉赋产生的原因有那些?

一、赋的渊源

《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另有先秦纵横家铺张恣肆、左右驰骋之文。

二、汉赋的渊源

1)汉赋在结构上常用假设人物对话应答组成文章,楚辞中的《卜居》《渔父》已用此形式。

2)汉赋的用韵与铺陈的表现手法受《诗经》影响;

3)汉赋继承了《诗经》到楚辞的颂美讽谏精神(散体大赋);

4)汉赋抒写文人士子的个人哀怨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骚体赋),这同样是从《诗经小雅》到楚辞中的重要内容;

5)汉赋的铺张扬厉承之于先秦纵横家恣肆驰骋之文。

三、汉赋兴起的社会文化原因:汉诸侯王的奢靡

5、简述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及特点、代表作品。

㈠骚体赋代表作品有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淮南小山《招隐士》、董仲舒《士不遇赋》、司马迁《悲士不遇赋》。

特点:受楚辞特别是屈原影响深,长于抒情,内容多表现作者个人的悲叹和生不逢时之感。

㈡汉大赋代表作品有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特点:1)采用宾主问答的形式。2)注重形式美,大量运用铺叙手法,善用排比,讲究词藻,语言华丽。3)长篇巨制。4)劝百讽一。

㈢抒情小赋代表作品为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特点:重在抒情述怀,篇制短小

6、汉赋有哪些特点?

①散韵结合,专事铺叙。②铺张扬厉,劝百讽一,辞藻靡丽,长篇巨制。③从形式看,在于“铺采摛文”

④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

7、如何评价汉赋?

1.汉赋的创作实践是对文学本体特征探索的可贵尝试,为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作了理论和实践的准备。

①以虚构夸张为主要特征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②以句式多变、词汇丰富、辞采华美、注重对偶、讲究韵律为主要特征的艺术形式美。

③强调赋的内容的丰富性。

④强调辞采的华丽,音韵的和谐动听

2.汉赋开创了文学题材的领域。

3.汉赋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

8、汉代政论散文有何特点?有哪些代表作家和作品?

1.作者多为政论家,发抒政见,提出具体施政主张,言辞激切,感情深厚,感染力强。

2.以强烈历史感和现实感总结前朝(秦)的兴亡教训,引以为鉴。

3.论证充分,逻辑严密,结构严整,辞采富丽,有辞赋化倾向。

代表作家和作品:贾谊《过秦论》、《论积贮疏》、《论治安策》晁错《论贵粟疏》

9、《史记》体例如何?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

1)本纪:本为法则、纲纪之意;记载历代帝王的事迹和世系2)表: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3)书: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包括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史4)世家:叙春秋以来诸侯、宗室、将相功臣等兴亡传代封废史迹5)列传:历代有影响的人物的传记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

10、简论司马迁历史散文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思想内容:一、司马迁在《史记》中表现出浓厚的大一统思想,主张统一,反对分裂

二、司马迁在考察历史发展原因的时候,非常重视人的作用

三、实录精神和批判意识:歌颂正义,暴露黑暗丑恶。

艺术成就:一、恰当地选取和剪裁典型材料,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思想性格,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二、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互见法、细节描写、人物形象的描摹、生动的情节、激烈的戏剧性冲突、对比手法的运用。三、精湛的语言艺术

11、《史记》的“互见法”如何表现?

互见法又称旁见侧出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

《项羽本纪》在项羽的本传中主要突出他狂飚突进、叱咤风云、霸气盖世的英雄性格,充分肯定项羽的亡秦之功,对项羽的残暴轻轻带过,只在赞语中指出其错及失败之由。

12、评述项羽其人,谈谈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是如何塑造项羽形象的?

项羽形象小结:项羽出世:出生贵族、重武轻文;钜鹿之战:英勇无比、残暴嗜杀;鸿门宴:仁爱恻隐、刚愎自用;鸿沟议和:光明磊落、政治幼稚;垓下之围:喑噁叱咤、儿女情长;乌江自刎:豪气万丈、项王遗恨

在项羽的本传中主要突出他狂飚突进、叱咤风云、霸气盖世的英雄性格,对项羽的残暴轻轻带过,只在赞语中指出其错、失败之由。

形象塑造:

一、塑造了悲剧性英雄形象。司马迁对这位悲剧人物中肯的评价和深切的同情。

二、善于用人物的典型事例来刻划历史人物。

三、善于利用人物的典型言语与行动来描写人物。

四、细节描写生动传神。破釜沉舟、瞋目镇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

五、注重渲染气氛

13、举例说明《史记》传记文学的地位和影响。

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不仅是一部史书,同时也是一部艺术成就极高的文学著作

影响:1)《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史记》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发展已经达到高峰。

2)在《史记》一书中大力弘扬人文精神,为后代作家树立起一面光辉的旗帜。

3)《史记》是传记文学的典范,也是古代散文的楷模。

4)《史记》的许多传记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为后代小说创作累积了宝贵的经验。许多故事在古代广为流传,成为后代小说戏剧的取材对象。

14、简述《汉书》成书过程。

一、父班彪续《史记》作汉史《史记后传》,首创《汉书》义例;二、班固承续父志,采《汉书》两汉以前文字,又参酌刘向《东观汉书》等,撰写《汉书》。三、《汉书》未成而班固卒,由其妹班昭与马续相继续成八表和《天文志》。四、班昭、马续补写《汉书》

15、如何评价《汉书》的思想及艺术成就?

《汉书》的基本思想观点,是立足于儒家的正统思想,从维护社会的统治秩序和道德秩序出发,并以之作为立论和评价历史的根据和尺度。

艺术成就:1、《汉书》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以生动细腻的艺术表现手法成功地再现了人物的形象2、在叙事上也以人物行为和人物语言为主,人物描写也具有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也注重细节的描写

16、《史记》与《汉书》有何不同?

1、《史记》最精彩的篇章是楚汉相争和西汉初期的人物传记;《汉书》的精华在于对西汉盛世各类

人物的生动记叙

2、《汉书》的史学见解和史学精神,不如《史记》。

3、《史记》笔法疏荡往复,富于神韵;《汉书》叙事详密谨严,文字整饬赡丽

4、《汉书》把文化学术纳入史的视野,是其一大贡献。《汉书》从学术和文献的角度,不独在《史

记》原有纪传中增加学术事迹,多载学术与经世的文章,更增设纪传,特设《艺文志》,讲论

学术源流。

5、《史记》宏放《汉书》详整

17、简述乐府是怎样由一个官署名称变为诗体名称的。

1、乐府,本义指管理音乐歌舞的政府机构。建安,有古题乐府。诗人利用乐府曲调或乐府旧题

写时事,内容与题目不尽相同,也称“乐府”。2、唐代不用乐府旧题而只是仿照乐府诗的某种特点写作的诗,被称为“新题乐府”或“系乐府”。3、宋元,把入乐的歌词(宋词、元曲)称为“乐府”。“乐府”又用作词、曲的别称。

18、举例说明汉代乐府民歌是如何广泛、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现实的。

1.揭露汉统治者的荒淫奢侈和欺压人民的丑行。例子:《平陵东》《陌上桑》

2.揭露战争和徭役。例子:《十五从军征》《战城南》

3.描写青年男女恋爱婚姻生活,反映妇女在封建社会的遭遇。例子:《焦仲卿妻》、《上邪》、《江南》

《上山采靡芜》、《有所思》

4.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例子:《妇病行》《东门行》《艳歌行》《孤儿行》

5.描写游子生活。例子:《古歌》《悲歌》

6.表现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哀。例子:《薤(x iè)露》《蒿里》

19、简论乐府民歌的艺术特征。

1、继承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

2、标志我国古代叙事诗的基本成熟。①塑造了鲜

明的人物形象。②选取生活中一个典型的片断来表现事件、人物。③注重人物的对话,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3、语言质朴自然,文质兼胜,情韵流荡。4、完成我国诗歌从四言诗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渡。

20、联系具体作品的内容,理解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

《汉乐府·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主要内容:不合理兵役制度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反战情绪

艺术特点:“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这些又归结为表现揭露黑暗社会现实的诗之主题。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手法:白描,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

21、汉代乐府民歌的叙事艺术有那些主要特色?

1、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2、选取生活中一个典型的片断来表现事件、人物。

3、注重人物的对

话,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

22、汉乐府民歌在诗体发展史上的意义如何?

一、继承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二、标志我国古代叙事诗的基本成熟。三、两汉乐府对中国古代诗歌样式的嬗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了由四言诗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渡。

23、简述先秦两汉诗体的发展概况及《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发展中的地位。

发展概况:

1)先秦时代,《诗经》与《楚辞》双峰并峙,是中国诗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座巍然屹立的座标。中国历代的诗人"莫不同祖风骚",其巨大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2)秦代由于时间短促,加上焚书坑儒,思想统治极为严酷,因此主要只有民间尚有歌谣流传。

3)汉代诗歌在先秦诗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也取得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成就。其代表作为汉乐府民歌以及五言诗体的成熟。

《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发展中的地位:

1、是文人诗进入成熟阶段的显著标志。

2、其题材内容与表现手法为后人所师法,亦成为后世论

诗标准之一。3、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古诗十九首》有重要意义。

24、举例说明《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

1)长于抒情又含蓄委婉。

2)注重物我交融,善用比兴。

3)语言浅近自然,而耐人寻味。

《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它反映了东汉末年士人的离别相思之苦与仕途失意的苦闷感伤。它的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善于用平淡而优雅的语言表达深挚的感情。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

1、何谓“建安风骨”?“建安七子”?

“建安风骨”即建安诗人在他们的创作中一方面反映汉末社会的动荡和民生疾苦,一方面表现他们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呈现出慷慨悲凉的时代特征。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文学自觉”的体现?

①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②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③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3、曹操诗歌的特点?贡献?为何鲁迅说他是“改造文章的祖师”?

特点:①继承汉乐府的传统而又有所创新。②风格上以慷慨悲凉为基调,语言本色。③体裁上,四言、五言皆成就不凡。

曹操的对文学发展的贡献:

1、曹操是两汉经术时代的解构者,开拓了一个通脱的、思想解放的时代;

2、曹操是新文学历史时期的开拓者,是个体诗学的开拓者,是五言诗的探索者,是山水诗等诗歌题材的奠基者

3、曹操的诗作,主要是以四言为基础的杂言。显示了中国诗歌之由四言在向五言过渡的痕迹。由此看来,中国诗歌自《诗经》以来四言代表的偶言历程,至此刚刚作结。真正实现了五言诗成熟的诗人,是建安七子以及曹丕、曹植兄弟;

4、曹操的诗歌全部是乐府诗。文人写作乐府诗,并用乐府诗改造文人诗,当从曹操开始。

5、曹操的诗史地位,可以视为汉音的收束者,同时也是“魏响”的第一个阶段。

6、曹操的诗作,多写汉末史事,被称为“汉末实录”

“改造文章的祖师”:1、就五言而言,开建安文人五言诗之风气 2、就四言而言,是《诗经》之后复兴四言的大家。3、在内容与情调、句法、词法均有创新,从而使四言诗在《诗经》之后又大放异彩。

4、曹操《短歌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思想内容:1、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2、渴慕贤才,希望得到帮助,以实现统一天下的雄心。

①正因时光易逝,人生短暂,才有时不我待的焦灼,大业未成的忧虑,求贤若渴的心情和建功立业的决心。②诗人追求不朽的事业,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感,而且是为了使自己有限的生命获得崇高的价值。

艺术特点:1、强烈的抒情性。2、善用比喻和典故,形成蕴藉典雅的语言风格。3、慷慨悲凉,气韵沉雄。

5、曹丕诗歌的风格?地位与影响?文论《典论·论文》的主要观点。

风格:清新流丽、细腻缠绵,诗风柔媚。

地位与影响:①《典论·论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学批评著作。②诗体方面,曹丕《燕歌行》首创七言歌行体,对中国诗歌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典论·论文》的主要观点:①主张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②指出“诗赋欲丽”等不同文体的风格特征。③“文人相轻,自古而然”。④文气论:“文以气为主”。⑤“观古今之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

6、曹植的诗歌风格?文学成就?

诗歌风格: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文学成就:1、艺术风格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建安诗坛最杰出的代表。

2、曹植兼擅各类文体、诗体,尤其长于五言,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

3、在结构上更讲究,尤其发端往往很精警。

4、曹植对乐府诗的贡献:曹植在诗中更多地注入了个人的感情,从而将乐府诗的以叙事为主,改变为以抒情为主。

7、曹丕《燕歌行》的艺术特点。

1、以景起兴,清丽婉转,低徊哀怨。“一篇之中三致志”

2、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基调舒缓。

3、《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七言古诗。

8、何谓“竹林七贤”?

魏正始年间,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7人常聚在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9、阮籍、嵇康的代表作?文学成就?

阮籍:《咏怀诗》

成就:《咏怀诗》开创了我国五言抒情组诗的体例,自此之后,作者代不乏人。摆脱了对乐府民歌的模仿,把深刻的哲理引入诗中,同时与一系列的艺术形象相结合。《咏怀诗》把人生描述得如此孤独、悲凉。他的诗重在写心,从自己的心理感受揭露封建社会压迫人性的本质,是另一种形式愤世疾俗之情的发泄。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声无哀乐论》

文学成就:1、以散文为突出。2、言在此而意在彼。3、嵇康的诗歌创作以四言成就最高。他在诗中创造了一个诗化了的人生理想境界。还有一种峻切之语。对险恶的世道人心发出一种愤激的批判,锋芒犀利。他的四言诗,继曹操之后为四言顶峰,情调高远,语言流畅,表现了作者很强的语言功力。

10、西晋太康文学的特点、代表作家。

特点:①西晋文人热衷于功名利禄,作品也就丧失了崇高的精神与激荡人心的活力,而与浮华作风相应,自然也崇尚绮丽与繁缛,追求技巧与形式②拟古③繁缛④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代表作家:傅玄、三张(张华、张载、张协)、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

11、何谓“左思风力”?左思咏史诗的贡献。

左思风力:左思的诗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反抗不平之音。气势雄健,笔力劲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人称“左思风力”。

贡献:《咏史》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述怀。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传统。

12、东晋游仙诗的代表?郭璞

13、玄言诗的代表?孙绰、许询

14、何谓玄言诗?所谓玄言诗是指东晋时期以诗歌的形式阐述玄佛哲理的诗歌。

15、举例说明陶渊明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思想内容:描写田园风光,歌咏劳动生活,反映农村凋敝,描写美好理想,曲折地暴露了时政黑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艺术特点:1、平淡而醇美的艺术风格。2、情、景、理的和谐交融。3、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16、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1、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

2、陶渊明蔑视权贵、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品德给后代作家树立了榜样。

3、田园诗成为一个影响深远的诗歌流派。

4、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17、南朝文学的特点。

1、以宫廷为中心的诗人集团创作活跃。

2、文学创作上求新求变的倾向很突出。

3、文学观念上,由“言志”转向“缘情”。

4、不足:“气格卑弱”

18、山水诗的代表谢灵运

19、鲍照的贡献?

1.鲍照是七言歌行的创制者①他的七言诗打破了原来七言诗句句押韵,节奏单一,不够流转变化的缺点,形成具有新创特点的七言歌行。②鲍照的七言歌行,以七言为主而杂以其他各种句式,音节错综变化,隔句用韵,注重气骨,命意奇警,崇尚奔放美,与诗人激荡不平的情感相统一,因而极富于创造性。

2.对边塞诗的开创。继承了前人借边塞题材抒写建功立业抱负的传统,增加了边塞风物和征人边愁的内容,从而确立了边塞诗的题材范畴。

20、何谓永明体?代表诗人?何谓宫体诗?代表诗人?

永明体:永明年间,沈约、谢朓等诗人创造了一种跟古体诗不同的新体诗,讲究声律和对偶,史称“永明体”。代表诗人:谢朓、沈约

宫体诗: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专写男女之情,以及女子的容貌、举止、情态、服饰乃至生活环境、所使用的器物等。

代表诗人:萧衍、萧纲、萧绎父子,徐摛、徐陵父子,庾肩吾、庾信父子及陈后主等。

21、南北朝时期诗文“穷南北之胜”的作家是谁?庾信承

22、南朝民歌、北朝民歌的内容、艺术特点。

南朝民歌内容:情歌为主,男女相思情爱。

艺术特点:①体制小巧,多为五言四句②语言清新自然③大量运用谐音双关语北朝民歌内容:①反映了北方的景色、风俗、少数民族的游牧生活和豪侠尚武的精神②反映战争、怀土思乡、爱情和婚姻

艺术特点:语言质朴刚健,风格粗犷豪放,自然清新,多杂言格式而以五言为主

23、南朝民歌、北朝民歌的代表。南朝:《西洲曲》、《子夜歌》北朝:《木兰诗》、《敕勒歌》

24、南北朝民歌的不同。

1、内容:①南歌几乎清一色是情歌;

②北歌除写男女情爱之外,还写了大漠风光,征战行役,羁旅乡思等内容。

2、风格:①南歌婉约旖妮,缠绵哀怨;

②北歌豪放粗犷,坦率爽朗。

3、手法:①南歌多用谐音双关、象征暗示等,细腻的表达情感;

②北歌多坦露直率。

4、形式:①南歌多为整齐的四言或五言的歌诗;

②北歌则于四、五、七言和杂言的灵活运用。

5、语言:①南歌多绮丽精工;

②北歌多质朴刚健。

25、志人小说、志怪小说的代表。

志人小说: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志怪小说:东晋干宝的《搜神记》

26、《世说新语》的特点。

1、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特别是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使人物形象栩栩如

生。2、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透出机智和幽默。

27、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的代表。

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萧统《昭明文选》

秦汉文学试题库

秦汉文学试题库 一、填空 1、秦相吕不韦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理论著作是《》,又称为《》。此书内容驳杂,所以《汉书》把它列为“”。因出于众人之手,文章风格不完全一致,但其中有些文章精练短小,文风,用事说理颇为生动,仍然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 2、《察今》一文选自《》,此文为了说明“”的主张,后面连用了“”、“”、“”三个寓言。 3、李斯作于秦始皇十年(前237)的《》,又名《》,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一篇名作。此文的主旨是。李斯虽为羁旅之臣,然其抗言陈词,有一种不可遏制的气势,此文成为后世的楷模。 4、秦时民间尚有歌谣流传。见于(晋)杨泉《物理论》,而(汉末)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已经引用的秦代长城歌谣是:,。, 。 5、汉初最重要的思想家和最杰出的文人是。 6、代表汉初政论散文创作最高成就的作家是。 7、贾谊的散文以《过秦论》最著名,此文分上、中、下三篇,中心是指斥、 、在政治上的过失,分析、总结秦王朝的原因与教训。他的《论积贮疏》的主旨是建议汉文帝重视。他的《陈政事疏》,又名《》,是贾谊系统地阐述自己主张的一篇长文,被称为“万言书之祖”。 8、晁错的名作《》上承贾谊的《论积贮疏》而发,进一步提出务农贵粟的主张。 9、《淮南子》是汉代皇室贵族淮南王招集门客编写的一部理论著作,共21篇。此书原称《》,多用、、、来说理,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10、刘向的《》、《》、《》是汉代记事散文的代表。这三本书都是历史故事集。他编写这些历史故事,有着明确的目的,那就是要,。他的政论散文《谏营昌陵疏》是为劝汉成帝营造昌陵而作,主旨是提倡与,反对与。 11、扬雄仿《周易》作《》,仿《论语》作《》。 12、《盐铁论》的作者是。此书在形式上,以“”、“”为一方,以“丞相”、“御史”为另一方,进行辩论,形成了体,这是散文的新发展。 13、西汉有一些以剖白个人思想心迹为主的书信体散文,如邹阳的《》、枚乘的《谏吴王书》、司马迁的《》、杨恽的《报孙会宗书》等,而以的《》为代表。 14、都以吴越争霸为主要线索,又都是出自吴越文士之手的两部历史散文是《》与《》。 15、《论衡》一书的写作宗旨是。 16、堪称汉代文学标志的新文体是。 17、汉赋可分为、和三类。最典型的汉赋是。 18、汉初的赋是从脱胎而来的,所以叫。 19、汉初骚体赋的代表作品是的《》和《》。 20、以客观描写为主的一类汉赋是。 21、以主客问答作为定型结构形式的一类汉赋是。 22、汉代新体赋的主要特征是,。 23、标志着汉代新体赋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是的《》。它的创作意图是。 24、枚乘《七发》依次所写的七件事是音乐、饮食、宫苑、、、、和。 25、写赋的目的不在主观抒情,而在讽谏,始于的《》。 26、汉代新体赋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他的代表作是《》和《》。这两篇作品不写于同时,

先秦文学试题参考答案

先秦文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没有文字的时代,文学是依靠口耳相传的形式进行传播。 2、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 蹈结合在一起的。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独立分化出来,专向文学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3、先秦伴随文字出现的文学,并非纯文学,而是文学 和历史、哲学综合在一起。 4、先秦文学作者经历了巫、史、贵族到士的流变。作者身份的多样性,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显现出异彩纷呈的特性。 5、上古巫史不分,商周之际,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6、夏商文化以原始宗教巫文化最有代表性。自西周开始,礼乐文化成了主流文化。 7、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 8、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盘古开天故事最为著名。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母系社会。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半人半兽形 到人形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9、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国风多 为春秋时期的作品。雅颂多为 4 句,较少杂言。《诗经》的句式以四言 为主。《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是押韵。雅颂多出自贵族之手。 10、周族史诗有《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11、我国散文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 是:《尚书》和《春秋》。 12、《尚书》是商周时代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 《商书》、《周书》四部分。《尚书》文字古奥典雅,唐代韩愈《进学解》中称之为“周诰殷盘、诘曲聱牙。” 13、《左传》的体例是编年史。《左 传》确为先秦“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左传》最擅长写战争。 14、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国语》。 15、《战国策》原名叫国策、国事、事语等等,经刘向整理考订,才定名为战国策。《战国策》的体例是国别史。 16 、孟子是性善论者。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7、先秦诸子中,《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18 、成语“运斤成风”的出自先秦《庄子》。 19 、《庄子》现存 33篇,其中内篇七,外 篇十五,杂篇十一。据考证庄子自著的是内篇部分。 20、荀子主张性恶论者。荀子的一篇《成相》辞 和另一篇《赋》对汉赋的产生有直接影响。成语“锲而不舍” 出自《荀子》。 21、在先秦诸子著作中,《荀子》或《韩非子》属于专题论文。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庄 子》或《孟子》属于对话式论辩文。在诸子著作中,《老子》属于语录体体散文。 22、刘勰评价屈原“其衣披词人,非一代也。” 23、屈原的组诗《九章》具有更多的现实性。而其组歌《九歌》则具有更多的浪漫主义特征。 24、《天问》一共提出 172 个问题;每一问均以 “曰”字领起。 25、离骚最引人注目的两类意象是香草、美人。 26、明代胡应麟《诗薮》称屈原《九歌》中《湘夫 人》因描写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点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而誉为“千古言秋之祖”。屈原《九歌·少司命》中“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 1

先秦文学批评

第一章先秦文学批评 【教学重点】杂文学观念、儒家文学观、道家文学观 尚书·尧典(节录) 《尚书》是中国古代现存最早的一部文献总集,记载了唐尧至周朝的公文,主要是帝王的诏命以及帝王对臣下的训诫。先秦时也称《书》,汉代称《尚书》,意即“上古帝王之书”(《论衡·正说》)。因列于儒家经典,故又称《书经》。自汉代开始,即有今古文之别。汉初由伏生所授二十九篇,用当时通行文字隶书抄写,是为《今文尚书》。而相传汉景帝时发现于孔子故宅壁中、由孔安国献上并以先秦文字书写的《尚书》,较今文多十六篇,为《古文尚书》,西晋永嘉之乱时亡佚。今传《古文尚书》以及孔安国《传》乃东晋梅赜所献,其析伏生二十九篇为三十三篇,另增二十五篇,自南朝梁即得到承认,并为唐朝官方所尊崇。然经宋以后学者考证,所增二十五篇经文及孔传系伪作,其中以清代阎若璩考辩最为详尽。《尧典》为《尚书》第一篇,近人以为由周代史官根据传闻编著,又经春秋战国时人补订而成。伪《古文尚书》则把“慎徽五典”以下文字析出,另加二十八字作为《舜典》。 《尚书》的文字,虽然经过后人的增饰,但是其中“诗言志”一说,当属远古留下的观念,并作为成语而被先秦诸子所引述。比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载赵文子对叔向说:“诗以言志。”《庄子·天下》:“诗以道志。”《荀子·儒效》:“诗言是其志也。”等等。所以《尚书·尧典》中帝舜对夔说的这段话,可视为“诗言志”说的渊源。 所谓“志”,最初只是一个浑沦的概念,是对人的主观意识的整体概括,包含情感和意志。故《国语·鲁语下》又可以说“诗所以合意”。屈原《惜颂》:“发愤以抒情。”《悲回风》:“介眇志之所惑兮,窃赋诗之所明。”此“抒情”与“明志”,实可互训。唐孔颖达解释说:“诗者,人志意之所之适也。虽有所适,犹未发口,蕴藏在心,谓之为志。发见于言,乃名为诗。言作诗者,所以舒心志愤懑,而卒成于歌咏。”(《诗大序正义》)应该说这是比较符合“诗言志”的最初内涵的。至于汉代儒生将“志”解释为一种合乎规范的道德内容,“诗言志”亦成为儒家诗教论的一个命题,致使“情”、“志”分离,而“言志”与“缘情”遂成为两个不同的观念。这是后来的演变,应当与原初的观念区别开来。又按近人闻一多的理解,“志”有“记录”的意思(《歌与诗》),于是“诗言志”也就有了叙事的意义,而《诗三百》中确实也有一些诗作是具有叙事性特点的。但是这并非是古代诗歌创作以及诗论的主流。 由“诗言志”这一基本观念,衍生出了先秦时代的若干诗学主张。 其一,诗具有教育作用。虞舜命夔以诗乐“教胄子”,培养其敦厚的品德。这是

(秦汉)古代文学 简答题

秦汉——————古代文学——简答题 1、《过秦论》的写作特点: (1)用反复的对比映衬突出其最后的中心论点,造成强大的感情落差,使作品呈现大起大落的气势。A秦朝兴盛期的天下无敌和灭亡时的不堪一击相对比。 B秦始皇子孙万代为天子的愿望和秦朝三主而亡的历史事实相对比。 C陈胜的起义军和六国诸侯进行对比。 (2)文章不仅以道路、以逻辑力量服人,而且以感情、以气势的作用动人。 A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对偶。 B使用了大量的铺比,大量的夸张渲染。 C一系列关联词与语气词的运用,从而使文章给人一种蝉联不绝。周回反复,一唱三叹的无穷韵味。 2、汉大赋的体制特点: 散体大赋(又称新体赋),是汉赋的典型形式。 大赋在形式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多采用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韵文与散文相间,散文的成分较多,铺陈文采,以歌颂为主。 在内容上以写物为主,以“润色鸿业”为目的,兼有讽喻劝谏功能。 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采用铺张扬厉的手法和博富绚丽的辞藻,对京都、宫苑、山川等壮丽事物,以及诸侯、帝王的政治、军事、射猎等生活作穷形极貌的描写,显示了绵密细致,富丽堂皇的风格特征。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则是成熟之作。 主要有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羽猎赋》《长杨赋》、《甘泉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3、枚乘的《七发》值得注意的方面(书158-160): (1)对先秦文学的借鉴 (2)逐步盘升手法的运用 (3)移步换形和铺夸手法的运用。 (4)《七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形成。 ○2标志着以地方诸王为中心的汉赋创作时代的终结和以京都为中心的创作时代的到来。 4、扬雄之赋(书164-165): 其辞赋创作可以44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有《蜀都赋》、《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等作品。《蜀都赋》为后世京都大赋之先声。 后期有《解嘲》、《太玄赋》、《逐贫赋》和《酒赋》等。杨雄在晚年对赋的评判性的观点,认为赋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等。 5、《史记》的叙事艺术(书175-176): (1)对历史人物特征的准确捕捉和精心选材。如李斯自私、李广善射、扁鹊擅医、信陵君好客、王温舒残酷等。在选取人物一生中最有代表性的大事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同时,也不排斥小事。互见法:即把某一人物的部分材料,并不写入他本人的传记里,而写入他人的传记中。如“鸿门宴”一事,在《项羽本纪》中详写,在《高祖本纪》中略写。 (2)善于通过矛盾冲突描写和虚实相生手法刻画人物。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颇蔺相如列传》)等的描写,即是通过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来表现人物性格的。《鸿门宴》作者只实写了项羽、刘邦

D_湖南省湘东七校2019年下期高三联考语文试题(有答案)

湖南省湘东七校2019年下期高三语文联考试题 (2019 年 12 月 7 日)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人们习惯称农历过年的那个一月为“正月”,这是为什么?一种说法认为“正岁之首月”,表示农历新年第一个月的意思。另一种说法认为“正”的本意蕴含着“正统”的意思。在古代,每年以哪一个月当第一个月,有时是随着朝代的更换而变化的。不同王朝更改了月份的次序,便把更改后的第一个月叫作“正月”。在帝王看来,既然他们占据了天下,居了正位,一年十二个月的次序,也得跟着他们“正”过来。还有一种说法是因秦始皇姓嬴名政,他嫌“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犯了忌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正(征)月”,一直沿用至今。 《淮南子·时则训》记载,“孟春之月,招摇(即北斗星柄)指寅”。古代以北斗星斗柄初昏时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季节的标准,称为斗建,亦称月建。这是说一年的第一个月开始的时候斗柄指在寅位上,此月即为建寅之月,即正月。正月名谓的出现甚早。《诗经·小雅》有《正月》的诗篇:“正月繁霜,我心忧伤。”史传夏商周至秦汉各朝,正月的月份次序,各有一定的更改。战国秦汉年间对此尚有所谓“三正论”:认为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是夏商周三代轮流更改正朔。司马迁《史记·历书》还有记载:“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 然而,诚如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言“这并不可信”。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建亥即夏历的十月为岁首。汉沿秦制,汉武帝时改用“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以后约两千年间,除王莽、唐武后等一度改为殷正、周正外,大多沿用夏正。由此可见,历史上大多王朝似乎没想到将正月和改朔“正统”绑在一起。而自汉以降,历史上那么多朝代以夏正为一年的开始,这恐怕也就是正月通常被人们视为岁首的原因。 清黄生《字诂·正》中认为:“世传秦始皇讳政,故民间呼正月之正作征音,此说非也……古者因斗柄所指之方,以其月为岁首,盖准此以为标的,故曰正,犹言斗柄所指之月耳。”由于斗建为确定月份的标准,故斗建也称为正。唐王冰注“正,斗建也”,即为此意。另外,黄生也认为,正月之正本来就有平声的读法,并非由于避秦始皇的讳而改读平声。正月写作“征月”,可知正月之正早在秦始皇之前就读平声。

先秦文学试题(五)

先秦文学试题(五)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诗经》 2、《天问》 3、神话 4、春秋笔法 5、楚辞 二、判断正误,误者改正(每题2分,共10分) 1、《庄子》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专题论文的成熟。 2、《诗经》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3、在《春秋》三传中文学性最强的是《左传》。 4、《孟子》的文风气势磅礴,有浓郁的雄辩色彩 5、《九歌》共有九个章节构成。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散文繁荣的原因。 2、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2、论述《离骚》的文学成就 五、标点古文并回答问题(标点5分,回答5分,共10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1、标点上文。 2、上文出自何处?主要论点为何?采用了何种论证手法?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笙诗6篇不在305之数。 2、《天问》是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的诗歌。共有370句,1500多字,是仅次于《离骚》的长诗。这诗的奇特,在于它针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和远古历史、社会现实等,一口气提出了170多个问题,体现了诗人的见识广博、思想深刻以及勇于怀疑和批判的精神。 3、神话是上古初民以幻想的形式来解释世界的起源、反映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口头文学。神话的艺术特征是幻想与想象,创作基础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则是浪漫主义。神话以其神奇奔放的幻想,启发了后代作家的想象力,为后代文学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和艺术形象。 4、春秋笔法孔子作《春秋》,有所谓“微言大义”之说,即孔子按照自己的观点,对历史进行评断,用恰当的文字暗寓褒贬之意,表现了严格的历史倾向性。 5、“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是《诗经》三百篇以后的一种新诗体。汉成帝时,刘向辑集了屈原、宋玉的楚辞作品以及西汉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等人的仿骚之作,合为一集并定名为

古代文学先秦--秦汉部分试题库

《古代文学》先秦—秦汉文学题库一.选择题: 1.“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在()。 A.西周时期 B.西周和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代 2.风、雅、颂的得名本质上是由于()。 A.诗歌的内容 B.产生的地区 C.音乐 D.产生的时代 3.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诗经》是()。 A.《鲁诗》 B.《齐诗》 C.《韩诗》 D.《毛诗》 4.赋、比、兴是《诗经》的()。 A.音乐的分类 B.内容的分类 C.艺术表现手法 D.讽刺手法 5.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是()。 A.《春秋》 B.《左传》 C.《国语》 D.《尚书》 6.我们见到的《春秋》是一部鲁国的()。 A.编年体史书 B.分国记事的史书 C.纪传体史书 D.汇集历史资料的史书 7.《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这篇文章出自()。 A.《老子》 B.《论语》 C.《孟子》 D.《庄子》 8.屈原的《九歌》和《九章》分别有()。 A.11篇和1篇 B.9篇和9篇 C.1篇和9篇 D.11篇和9篇 9.《鵩鸟府》和《吊屈原赋》的作者是()。 A.枚乘 B.司马相如 C.司马迁 D.贾谊 10.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 A.《孔雀东南飞》 B.《离骚》 C.《木兰诗》 D.《天问》 11.汉代传习的"四家诗"中,属于"古文诗"的( )。 A.《鲁诗》 B.《毛诗》 C.《齐诗》 D.《韩诗》 12.先秦历史散文中文学性最强的两部书是()。 A.《左传》和《战国策》 B.《左传》和《国语》 C.《春秋》和《左传》 D.《尚书》和《国语》 13.《子虚赋》和《上林赋》的作者是()。 A.扬雄 B.司马迁 C.司马相如 D.贾谊 14.《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

2011-2012 影视文学考试试卷(答案)

2011-2012 影视文学考试试卷 填空 1. _______年底,国家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____》。 答案:2000年底通用语言文字法 2. 2010年,台湾领导人_______在21世纪世界华文文学高峰会议开幕式上致辞,强调文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_______《典论.论文》:“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答案:马英九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 3. 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就是传说中黄帝的陵墓,是可以追溯到中华民族源头的象征。相传黄帝时中原有“万国”,夏朝时还有三千国,周初分封八百诸侯,而“五方之民,言语不通”。1据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古代共同语可追溯到这一时期,即“______”,与后世古代共同语统称为“_______”。 答案:夏言雅言 4. 秦统治的时间并不长久,直到汉王朝的建立,终于形成了强大而稳定的大一统局面。“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汉文化,取代了“____________”。 答案:汉族汉字汉语华夏文化 5. 戏曲道白,过去有“_________________”之说,戏曲中的“____ ____ ____ ____”四个功法中,____功被认为最难掌握。 答案:千斤白,四两唱唱、念、做、打念 6.对普通话的规范包括:一、__________: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二、__________: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三、_________: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蓝本。 答案:语音规范词汇规范语法规范 7. ___________批准《汉语拼音方案》,并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 答案:全国人大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

先秦文学 试题与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 1、神话:上古先民用幻想以不自觉地艺术方式对自然社会生活的解释,用想象表达先民征服自然的强烈心愿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属于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是原始文学的重要形式,后世文艺的土壤。 2、神话的历史化:把神话看成历史传说。即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把神话当作事实看待,构成一些虚幻的始祖及发展谱系。在世界其他民族文化史中或多或少均有体现。 三、填空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保存在《淮南子》。 四、简答 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体现了先民的反抗精神。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①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 ②神话思维具有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特征。 ③神话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 ④神话思维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五、论述

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这是一则典型的卵生神话,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卵中诞生出来的)、始祖神话(《淮南子?览冥训》女娲补天,显示出她作为宇宙大神的重要地位,女娲不仅有开辟之功,也是人类的创造者)、洪水神话(《山海经?海内经》鲧禹父子治水,集中反映了先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表现出的智慧)、战争神话(《史记?五帝本记载》黄帝经过阪泉之战而大胜炎帝,导致了炎黄两大部族的融合,华夏民族由此正式形成)、发明创造神话(后羿是神话传说中弓箭的发明者,也是一个神射手)。 第二章《诗经》 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 1、风雅颂:根据音乐、地域不同的分类;风指音乐曲调,国风指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15国风多民歌;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幾的乐调。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为朝会宴享之作;小雅多个人抒情;颂,宗庙祭祀之乐,多舞曲,较舒缓,分鲁商周。 2、赋比兴:赋比兴是诗歌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方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兴就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3、四家诗:《诗经》到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诗、齐诗、韩诗和古文毛诗,后世称其为“四家诗”。其中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毛诗出自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 三、填空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305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周南、邵南、邶风、卫风、秦风等十五“国风”,共160篇。 5、《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前者有31篇,后者有74篇,共105篇。

(完整版)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业习题集(1)资料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业习题集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而言,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方面的是(儒家思想)。 2.主要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方面的是(道家思想)。 3.中国文学批评史体系的两大支柱(教化说)和(意境说)。 4.《词话丛编》的编者是(唐圭璋)。 5.最早运用评点的批评方法的批评家是南宋末年的(刘辰翁)。 三、填空题: 1.1927年,_陈中凡_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标志着现代形态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正式形成。 2.1996 年10月17日至21日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等单位在陕西师范大学首次召开“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学术研讨会。 四、简答题 3.简述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表现形态。 (1)散见于子书中的文学批评;(2)笔记体的诗话和词话;(3)文人间来往的书信和各种文集的序跋;(4)评点;(5)散见于诗、词、小说、戏曲、经传训诂、艺人谚语的文学批评;(6)专门性的论著;(7)诗选和批注;(8)诗纪事及词纪事 五、论述题 1.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民族特色主要有哪些? 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与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以及中国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有关。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历史悠久,独具体系,有其深刻性与正确性,但变革缓慢,也有保守落后的一面。2.由于受到古代社会农业性和宗法性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往往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有确定性,又有多义性。4.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发展为义意境说和教化说为两大支柱的文学理论体系,不同于西方偏重于再现(摹仿),发展为以典型说为核心的文学理论体系。5.由于汉语独特的结构和声律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从中总结出一套结构形式和使用技巧。“古雅”的审美范畴和“复古”的文学思潮也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特色。 6.由于中国古代文学家和批评家往往一身二任,故其理论批评文字也往往也具有浓烈的文学性。 第一章先秦文学批评 一、单项选择题 1.先秦诸子中最重视文艺的是(儒家)。 2.称“诗言志”说为儒家诗论“开山的纲领”的人是(朱自清)。

古代文学先秦--秦汉部分试题库

选择题: .“百家争鸣”地局面出现在(). .西周时期.西周和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秦代 .风、雅、颂地得名本质上是由于(). .诗歌地内容.产生地地区 .音乐.产生地时代 .我们今天所见到地《诗经》是(). .《鲁诗》.《齐诗》 .《韩诗》.《毛诗》 .赋、比、兴是《诗经》地(). .音乐地分类.内容地分类 .艺术表现手法.讽刺手法 .我国最早地历史散文集是(). .《春秋》.《左传》 .《国语》.《尚书》 .我们见到地《春秋》是一部鲁国地(). .编年体史书.分国记事地史书 .纪传体史书.汇集历史资料地史书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这篇文章出自(). .《老子》.《论语》 .《孟子》.《庄子》 .屈原地《九歌》和《九章》分别有(). 篇和篇篇和篇 篇和篇篇和篇 .《鵩鸟府》和《吊屈原赋》地作者是(). .枚乘.司马相如 .司马迁.贾谊 .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地一首叙事诗是(). .《孔雀东南飞》.《离骚》 .《木兰诗》.《天问》 .汉代传习地"四家诗"中,属于"古文诗"地( ). .《鲁诗》.《毛诗》 .《齐诗》.《韩诗》 .先秦历史散文中文学性最强地两部书是(). .《左传》和《战国策》.《左传》和《国语》 .《春秋》和《左传》.《尚书》和《国语》 .《子虚赋》和《上林赋》地作者是(). .扬雄.司马迁 .司马相如.贾谊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 .《乐府诗集》.《玉台新咏》 .《文选》.《古诗源》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四句诗出自《古诗十九首》地().文档来自于

网络搜索 .《涉江采芙蓉》.《青青陵上柏》 .《迢迢牵牛星》.《青青河畔草》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首诗题为(). .《垓下歌》.《大风歌》 .《秋风辞》.《瓠子歌》 .《报任安书》地作者是(). .司马迁.司马相如 .司马谈.东方朔 .《汉书·苏武传》地作者是(). .司马迁.司马相如 .司马谈.班固 .汉代传习地"四家诗"中,不属于"今文诗"地( ) .《鲁诗》.《毛诗》 .《齐诗》.《韩诗》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一志兮."这几句诗出自屈原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招魂》.《离骚》 .《九歌·国殇》.《九章·橘颂》 .《两都赋》地作者是汉代著名辞赋家(). .张衡.扬雄 .枚乘.班固 .《五噫诗》地作者是(). .梁鸿.班固 .秦嘉.张衡 .《古诗十九首》地创作时代是(). .建安时期.东汉末年 .汉武帝时期.西汉末年 .被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地是(). .《后汉书》.《汉书》 .《史记》.《战国策》 ."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这句评论秦代文学地话出自().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中国小说地历史变迁》.梁启超《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 .先秦历史著作中被认为是战国时期地史料汇编地是(). .《春秋》.《左传》 .《国语》.《战国策》 .战国诸子中最有文学成就和浪漫主义精神地文学家是(). .荀卿.韩非 .庄周.孟轲 .先秦时代,儒家学派两位代表人物地大师是(). .孔丘和荀卿.孔丘和左丘明 .孔丘和庄子.孔丘和孟轲 .下列诸子书中属于语录体地是().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3古代中国的文化练含解析

专题03 古代中国的文化 1.练高考 1.(2018年江苏卷历史21)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材料二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儒、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 ——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答案】(1)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2)略。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的“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可以得出,从文化区域的角度看,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是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融合是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三次融合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先秦文学试题库参考答案

先秦文学试题答案 一、填空: 1、没有文字的时代,文学是依靠口耳相传的形式进行传播。 2、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独立分化出来,专向文学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3、先秦伴随文字出现的文学,并非纯文学,而是文学和历史、哲学综合在一起。 4、先秦文学作者经历了巫、史、贵族到士的流变。作者身份的多样性,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显现出异彩纷呈的特性。 5、上古巫史不分,商周之际,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6、夏商文化以原始宗教巫文化最有代表性。自西周开始,礼乐文化成了主流文化。 7、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 8、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盘古开天故事最为著名。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母系社会。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半人半兽形到人形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9、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雅颂多为 4 句,较少杂言。《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是押韵。雅颂多出自贵族之手。 10、周族史诗有《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11、我国散文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是:《尚书》和《春秋》。 12、《尚书》是商周时代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

《商书》、《周书》四部分。《尚书》文字古奥典雅,唐代韩愈《进学解》中称之为“周诰殷盘、诘曲聱牙。” 13、《左传》的体例是编年史。《左传》确为先秦“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左传》最擅长写战争。 14、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国语》。 15、《战国策》原名叫国策、国事、事语等等,经刘向整理考订,才定名为战国策。《战国策》的体例是国别史。 16 、孟子是性善论者。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7、先秦诸子中,《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18 、成语“运斤成风”的出自先秦《庄子》。 19 、《庄子》现存 33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据考证庄子自著的是内篇部分。 20、荀子主张性恶论者。荀子的一篇《成相》辞和另一篇《赋》对汉赋的产生 有直接影响。成语“锲而不舍”出自《荀子》。 21、在先秦诸子著作中,《荀子》或《韩非子》属于专题论文。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庄子》或《孟子》属于对话式论辩文。在诸子著作中,《老子》属于语录体体散文。 22、刘勰评价屈原“其衣披词人,非一代也。” 23、屈原的组诗《九章》具有更多的现实性。而其组歌《九歌》则具有更多的浪漫主义特征。 24、《天问》一共提出 172 个问题;每一问均以“曰”字领起。 25、离骚最引人注目的两类意象是香草、美人。 26、明代胡应麟《诗薮》称屈原《九歌》中《湘夫人》因描写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点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而誉为“千古言秋之祖”。屈原《九歌·少司命》中“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被明代王世贞赞为“千古情语之祖”。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模拟试题1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练习试题1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____________》;世界上最早的字数最多的字典是《____________》;至今为止世界上页数最多的丛书是《____________》。 2、中国最著名的石窟有____________、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和____________等。 3、孔子提出的“仁”的内涵是____________。 4、秦始皇统一天下,为建立统一文化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度同制、行同伦和地同域。 5、《诗经》中的“__________”和以__________为代表的楚辞,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个典范。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商代对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集中反映在( )。 A.铜器 B.迁都 C. 使用文字 D.建筑 2、《诗经·小雅·北山》中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的是( ) 。 A.家国同构 B. 封国制度 C. 家族制度 D.宗法制度 3、最能体现辩证整体性的是()。 A.数学 B. 中国古代医学 C.农学 D.地理学 4、中国古代的数学家()曾求出精确到七位有效数字的圆周率:3.~3.之间。A.刘伟 B.祖冲之 C. 刘徽 D. 秦九韶 5、()对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思想作了概括的经典性的表述。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A.《易传》 B. 《诗经》 C. 《论语》 D. 《史记》 6、下列哪项不属于制度文化层的?( ) A. 家族制度 B. 婚姻制度 C. 官吏制度 D.服饰文化 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 ( )的提法。 A.黄帝 B. 董仲舒 C.鲁班 D.伏羲 8、()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磁铁极性的国家。 A.美国 B.中国 C.日本 D.阿拉伯 9、早在公元前1000年的()时期,中华先民便有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观念。 A.西周 B.先秦 C.两汉 D.魏晋 10、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可见,一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不能脱离()的指导。 A.“诗” B.“学” C.“礼” D. “经”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0分)

(完整word版)秦汉文学试题库.docx

第二编秦汉文学试题库 一、填空 1、秦相吕不韦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理论著作是《》,又称为《》。此书内容驳杂,所以《汉书》把它列为“”。因出于众人之手,文章风格不完全一致,但其中有些文章精练短小,文风,用事说理颇为生动,仍然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 2、《察今》一文选自《》,此文为了说明“”的主张,后面连用了“”、“”、“”三个寓言。 3、李斯作于秦始皇十年(前237 )的《》,又名《》,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一篇名作。此文的主旨是。李斯虽为羁旅之臣,然其抗言陈词,有一种不可遏制的气势,此文成为后世的楷模。 4、秦时民间尚有歌谣流传。见于(晋)杨泉《物理论》,而(汉末)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已经引用的秦代长城歌谣是:,。, 。 5、汉初最重要的思想家和最杰出的文人是。 6、代表汉初政论散文创作最高成就的作家是。 7、贾谊的散文以《过秦论》最著名,此文分上、中、下三篇,中心是指 斥、 、在政治上的过失,分析、总结秦王朝的原因与教训。他的《论积 贮疏》的主旨是建议汉文帝重视。他的《陈政事疏》,又名《》,是贾谊系统地阐述自己主张的一篇长文,被称为“万言书之祖”。 8、晁错的名作《》上承贾谊的《论积贮疏》而发, 进一步提出务农贵粟的主张。 9、《淮南子》是汉代皇室贵族淮南王招集门客编写的一部理论著作,共21 篇。此书原称《 用、、、 》,多来说理,具有 很强的文学色彩。 10 、刘向的《》、《》、

《》是汉代记事散文的代表。这三本书都是历史故事 集。他编写这些历史故事,有着明确的目的,那就是要,。他的政论散文《谏营昌陵疏》是为劝汉成帝营 造昌陵而作,主旨是提倡与,反对与。 11、扬雄仿《周易》作《》,仿《论语》作《》。 12 、《盐铁论》的作者是。此书在形式上,以“”、“”为一方,以“丞相”、“御史”为另一方,进行辩论,形成了体,这是散文的新发展。 13 、西汉有一些以剖白个人思想心迹为主的书信体散文,如邹阳的《》、枚乘的《谏吴王书》、司马迁的《》、杨恽的《报孙会宗书》等,而以的《》为代表。 14、都以吴越争霸为主要线索,又都是出自吴越文士之手的两部历史散文是 《》与《》。 15、《论衡》一书的写作宗旨是。 16、堪称汉代文学标志的新文体是。 17、汉赋可分为、和三类。最典型的汉赋是。 18、汉初的赋是从脱胎而来的,所以叫。 19 、汉初骚体赋的代表作品是的《》和《》。 20、以客观描写为主的一类汉赋是。 21、以主客问答作为定型结构形式的一类汉赋是。 22、汉代新体赋的主要特征是,。 23、标志着汉代新体赋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是的《》。它的创作意图是。 24 、枚乘《七发》依次所写的七件事是音乐、饮食、宫苑、、、、和。 25、写赋的目的不在主观抒情,而在讽谏,始于的

先秦文学试题

822商洛职业技术学院(东区)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05、06级大专《古代文学》试卷 一、填空题(10分) 1.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 2.《论语》一书属于————体散文。 3. “揠苗助长”的寓言出自————;“守株待兔”的寓言出自---------。(书名)4.“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诗经·秦风·蒹葭》) 5.“昔我往矣,------------------。今我来思,---------------------。”(《诗经·小雅·采薇》) 6.---------------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最初源头。 7.《诗经》农事诗中最优秀和风诗中最长的一篇是-------------。 8.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 9.“春秋三传”是指-------------、-------------、------------------。 10.“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一文中的主题句。 二、选择题(5分) 1.被鲁迅称为“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的是() A.《孟子》B《韩非子》C《庄子》D《荀子》 2. 表现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诗是() A《相鼠》B《静女》C《无衣》D《生民》 3.宋玉的代表作是() A《九歌》B《天问》C《九辩》D《国殇》 4.《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两类意象是() A美人B飞禽C香草D龙蟠 5先秦历史散文中对后代辞赋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是() A《尚书》B《左传》C《国语》D《战国策》 三.词语解释:(5分) 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卫风·氓》)爽: 2.穹窒熏鼠,塞向墐户。(《诗经·豳风·七月》)向: 3.近臣尽规,亲戚补察。(《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亲戚: 4.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孟子·梁惠王上》)爱: 5.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论语·先进》)章甫: 四.判断正误(5分) 1.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有名姓可考的伟大诗人。 2、《诗经》当中的“兴”就是比喻,所以后世又把它叫做“比兴”。 3、《庄子》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专题论文的成熟。 4、《尚书》是我国叙事散文的最早源头. 5、《九歌》共有九个章节构成。 五.文学史名词解释(15分) 1.赋比兴 2.神话 3春秋笔法 4.楚辞

秦汉文学思考题22

秦汉文学思考题 1、如何理解“秦世不文?” “秦世不文”指的是:文章没有文采,学术一片荒芜。由现存者而言,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原因:一、是秦王朝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秦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历史功绩是伟大的,然而它在文化思想上采取禁灭《诗》,《书》,取缔百家之说,坑杀儒生扼杀自由等严酷的专制政策,这对学术与文学是一次严重的摧残,造成了秦文学的萧条和荒芜; 二、是秦在位时间短暂; 三、文化底子薄 2、两汉文学的概况如何? 一、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1)王者一统天下理想的实现,汉人形成了苞括宇宙、总揽天人、雄视古今的心胸与气魄,激荡着浪漫主义豪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汉代文学的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都呈现出兴旺的景象,二者相互促进,有力地推动了汉代文学的发展。 2)封建君主专制使汉代士人独立人格心理严重失落。汉代文学在表现士人的进取精神时,把圣主贤臣的结合作为自己的理想,而当这一理想无法实现时,就产生了对机遇和命运的感慨。 二、汉代的文学样式及分期 1)汉代的文学样式包括赋、散文(政论文、史书)、诗歌(乐府、文人诗)。 ①两汉散文以历史散文和政论散文最为突出。司马迁的《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新样式,也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纪元,是汉代最辉煌的成就。东汉班固的《汉书》与之齐名。 ②两汉诗歌以乐府诗和五言诗成就最为显著。两汉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又一种新诗体。 ③汉赋乃两汉一代之文学,是一种新兴的文体。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它兼收并蓄《诗经》、“楚辞”、先秦散文等诸种文体。形成了一种容量宏大且颇具表现力的综合型文学样式。贾谊的《吊屈原赋》是骚体赋,枚乘的《七发》是汉大赋正式形成的标志,司马相如的大赋是汉赋的顶峰。之后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都为汉大赋力作。张衡的《归田赋》还开启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2)分期 汉文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 3、两汉经学对两汉文学有何影响? 一、汉代多数作家都受过经学教育,他们成为沟通文学和经学的重要媒介,汉代文学和经学的互渗互动,主要是通过他们实现的。 二、汉初儒生通过注经来发表自己的政治文化学术观点。 三、经学兴盛,文学沦为经学附庸 四、两汉文学思潮很少超越经学的藩篱,文学思潮很大程度上是经学的延伸和具体化。 4、汉赋产生的原因有那些? 一、赋的渊源 《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另有先秦纵横家铺张恣肆、左右驰骋之文。 二、汉赋的渊源 1)汉赋在结构上常用假设人物对话应答组成文章,楚辞中的《卜居》《渔父》已用此形式。 2)汉赋的用韵与铺陈的表现手法受《诗经》影响; 3)汉赋继承了《诗经》到楚辞的颂美讽谏精神(散体大赋); 4)汉赋抒写文人士子的个人哀怨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骚体赋),这同样是从《诗经小雅》到楚辞中的重要内容; 5)汉赋的铺张扬厉承之于先秦纵横家恣肆驰骋之文。 三、汉赋兴起的社会文化原因:汉诸侯王的奢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