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储备

肝储备
肝储备

第四章常用检查和治疗护理常规

第一节肝功能储备检查

一、概述

肝功能储备系指肝脏耐受手术、创伤以及打击的额外潜能,即除了机体所需的代谢、蛋白质合成或降解、解毒功能以外的创伤修复能力和肝脏再生能力。判断肝储备功能的主要目的是在术前能够了解患者是否可耐受肝切除以及可耐受切除的范围(肿瘤局部切除或解剖性肝切除),进而降低术后肝功能衰竭的机率,保障手术的安全。

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是一种色素,静脉注入后选择性地被肝细胞摄取,再逐步排入胆汁中,不经肾脏排泄,不参与肠肝循环,也不能回流到肝淋巴系统,是反映肝功能储备的理想指标。ICG清除实验是目前最能反映有功能肝细胞量的评估方法,与单纯常规生化检验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当ICG滞留率>10%时,大多说明肝功能受损,此时常规生化检验正常亦不能排除肝功能已经受到损伤。有学者认为,ICG-R15小于14%时,行三段以上的肝脏切除是安全的;而ICG-R15于14%至20%之间,肝脏切除要依据剩余肝脏体积和肝硬化程度小心谨慎制定手术方案。

二、适应症

需做手术的肝脏病患者:肝硬化,肝纤维化,韧性肝炎,职业和药物中毒性肝病等。了解肝脏的损害程度及其储备功能。

三、禁忌症

对ICG有过敏史及有碘过敏的患者。

四、检查前准备

1.病人告知:向患者解释ICG清除试验的重要性、检测的大致过程需配合注意事项,以消除其紧张、不安的情绪,积极配合、确保检测成功。

2.病人准备:测量实时体重、身高,近1周的Hb数值,计算好所用HCG量。

3.物品准备:10ml无菌注射器2个,三通1个,头皮针1个,止血带1根,消毒碘棉签1包,无菌棉签1包,正确连接DDG分析仪系统,打开分析仪的电脑,打开打印机,启动数据管理软件。用灭菌注射用水,将ICG稀释成5mg/ml,并按0.5mg/kg的比例配置ICG溶液。

五、检查过程及配合

嘱患者取平卧最舒适的位置,保持安静状态下测定。正确连接好鼻探头并固定。选择肘正中静脉或较粗血管,建立能确保ICG药液可以通畅注入并且避免渗入皮下组织。仪器显示自检正常并在第一声“叮”的提示音后,由肘静脉注入ICG及10ml等渗盐水或葡萄糖。(边观察病人反应,边徐徐地注入,一般在10秒钟内注完。)

六、护理

(一)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ICG清除试验的重要性、检测的大致过程需配合注意事项,以消除其紧张、不安的情绪,积极配合、确保检测成功。

(二)病人教育

1)要求空腹,禁食6~8h,禁水4h,检查前排空大小便。检测血红蛋白,测当天身高、体重。不能剧烈活动,检查前需静息12~30min。关闭手机及小型无线电机,避免信号干扰。

2)询问患者过敏史,因ICG含有碘成分,对碘过敏者不能做此项检查。必要时做复方泛影葡胺试敏。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材。

3)用清水棉签清洗鼻孔,切忌暴力避免擦伤鼻黏膜。因肝脏患者凝血机制差、出血不止会影响检测。

4)指导患者平卧在诊察床上,取舒适卧位,教会患者在安装鼻探头后保持放松平静呼吸,告诫患者检测中不得翻身活动、说话、屏气、咳嗽、紧鼻、皱眉等,避免造成鼻探头脱落。导致检测失败。

5)严重皮肤瘙痒(牛皮癣)的患者应止痒处理后进行检测。避免活动。

6)清理好呼吸道,避免检测时咳嗽。

7)认真观察患者鼻翼外观,如不适合应用鼻探头应更换指探头。

8)了解患者状况合理安排操作顺序。

9)保持检查室安静,门前挂有警示牌禁止敲门。

七、注意事项

使用时应关闭周围的手机或者小型无线电设备;

ICG 需在2~10℃冷储;

检测结束后,患者应安静平卧床上,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出现嘴唇紫绀、呕吐、呼吸急促、眼结膜充血、眼睑水肿,应立即停止ICG注射试剂,并按过敏性休克处理,迅速进行抢救。

肝脏储备功能护理

---------------------------------------------------------------范文最新推荐------------------------------------------------------ 肝脏储备功能护理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7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511例肝脏疾病的患者,年龄16~75岁。其中,肝癌患者387例(合并肝硬化93例),肝内外胆管结石97例,肝血管瘤27例。ICG排泄试验检测显示:493例顺利测出结果,17例二次检测才有结果,1例未出结果。1.2检测方法1.2.1检测准备正确连接DDG分析系统,打开分析仪和电脑,打开打印机,启动数据管理软件,正确安装鼻探头并予固定,正确输入患者资料(身高、体重、血红蛋白、ICG量、住院号码)。1.2.2检测嘱患者平卧,平静呼吸,身体放松,勿咳嗽,护士消毒留针后,将抽有ICG针筒妥善连接,并抽回血,在机器出现提示音后,快速(10s)推入ICG溶液,推液完毕后将准备好的10ml 生理盐水推入,以确保留置针管道内的ICG完全推入静脉,然后将留置针封管,观察DDG分析仪出现的ICG浓度趋势图,过6~7min后根据提示先后按下Stop键和Print键,取下鼻探头,数据管理软件接受信息,填写患者相关信息后将结果打印出来。2护理要点2.1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ICG排泄试验检测的重要性、检测的大致过程和需配合注意事项,以消除其紧张、不安的情绪。2.2患者准备检测血液血红蛋白;测量当日身高、体重;清理鼻腔,因检测采用的是鼻探头红外线感应装置,如鼻腔内有异物会影响表面的接触,从而导致检测失败;检测当日晨空腹、静卧;手臂预留留置针,因检测时要求推注药液的速度要快,留针部位最好选择较粗的血管,以确保药液通畅和避 1 / 3

肝功能检测与评估

肝功能检测与评估 肝脏的生理及生化功能复杂且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检测肝功能的手段众多,但尚无十分有效的特异性试验,且肝脏贮备功能大,即使有明显的肝细胞损害,某些肝功能试验仍可正常或接近正常。因此,对肝功能的评估应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定,以便正确估计肝脏功能代偿能力及其能否耐受手术麻醉。临床对于肝功能的评估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㈠蛋白质代谢功能试验 1.血浆蛋白质的测定血浆总蛋白测定对评价肝功能有重要临床意义,血浆中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其他凝血因子等均由肝脏合成。肝脏还将糖和脂肪转变为氨基酸,为进一步合成蛋白质提供原料。当肝脏发生病变时,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减退,血浆蛋白量和质均可发生改变。临床上常用检测血浆或血清蛋白含量及各种蛋白的比例来判断肝功能损害程度及判断预后。但由于白蛋白的半衰期为20~26天,且肝脏代偿能力强,只有当肝损害达到一定程度,且经过一定病程后,才有可能出现蛋白质量和质的改变。 血浆总蛋白正常值为60~84 g·L-1,白蛋白35~50g·L-1,球蛋白为25~34g·L-1,A/G比值为1.5~2.5:1。急性肝脏损害早期或病变范围较小时,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及A/G比值可在正常范围内。慢性肝病,肝功能损害严重时,白蛋白减少,而球蛋白可因炎症所致的免疫反应合成增多,含量反而增高。总蛋白含量可在正常范围内,但A/G比值下降,甚至倒置。白蛋白含量低于25 g·L-1时,说

明肝功能显著障碍或营养不良。另外,一些肝外疾病也可引起血清蛋白质质和量的改变,如肾病综合征、大面积烧伤、可因蛋白的丢失过多,而引起血清总蛋白或白蛋白减少。某些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甲亢、长期慢性发热等可因蛋白质消耗过多,营养不良时因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等均可引起白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的减少。而血吸虫病、红班狼疮等免疫性疾病可致血清球蛋白含量增高。 2.血浆凝血因子及凝血酶原时间的测定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Ⅸ和Ⅹ因子均在肝内合成,其中Ⅱ、Ⅲ、Ⅳ、Ⅹ因子的合成常需维生素K参与,当肝脏病变肝功能受损时,上述凝血因子合成减少,且其生理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减低,临床上可出现出血倾向。常用检测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来了解肝功能损害程度。凝血酶原时间用Quick一步法正常值为12~14秒,如超出正常对照3秒有临床意义。时间延长可见于阻塞性黄疸及肝细胞病,前者用维生素K 治疗有效,后者维生素K治疗无效。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正常值为200~400mg/dl-1,慢性肝炎,肝硬化病人,肝功能严重受损时,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减少,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 (二)胆色素代谢功能测定 1.血清胆红素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由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组成,正常值<1mg·dl-1(<17nmol·L-1),其中结合胆红素为0.1~0.8mg·dl-1(<3.4nmol·L-1)。总胆红素>3mg·dl-1(>51.3nmol·L-1)时,临床上出现黄疸,提示肝功能障碍。但对肝病性质的鉴别诊断意义不大。如总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增高,常见于溶血性黄疸。总胆

肝储备功能的评估

肝切除术 二、肝储备功能的评估 肝切除术后一个严重的并发症是肝功能衰竭(简称肝衰)。它一旦发生往往导致病人死亡,是肝切除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肝衰的发生常常是由于对不能耐受肝切除的肝脏施行了肝切除或由于切肝量过大、超过了肝脏的代偿能力所致。正常肝脏具有强大的储备功能,可以耐受75%的切肝量。但在我国乃至亚洲,肝切除的主要适应证是肝细胞性肝癌(简称肝癌),而80%左右的肝癌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发生硬化的肝脏还有多少储备功能、还能耐受多大范围的肝切除?这是在施行每例肝癌肝切除术前所要回答的问题。事实上,人们一直在研究精确的肝储备功能检测方法,希望籍此在术前能够确定安全的切肝量。目前临床上,在肝切除前除了作常规的肝功能试验外,越来越多采用新的更加敏感的肝功能指标来评估肝储备功能,以指导肝切除手术适应证和切肝量的掌握。 (一)常规肝功能检查 常规肝功能检查项目包括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白/球蛋白比、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蛋白电泳、凝血酶原时间等。 1.胆红素:肝脏处理胆红素的储备能力较大,因此,一旦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则表明肝功能受损较重。一般认为胆红素>50μmol /L,不宜行任何类型肝切除;胆红素40~50μmol/L,经保肝治疗后降至30μmol/L以下,而其他肝功能指标基本正常,可行肝楔形切除、单肝段切除;胆红素20~30μmol/L,可行双肝段切除。需要指出的是,不可将肝癌伴有黄疽均判为肝功能失代偿而放弃手术治疗,部分病例是由于肿瘤压迫、胆管癌栓等阻塞胆管而引起的黄疽,临床上须注意鉴别,此时胆红素升高以结合型为主,多伴有肝内胆管扩张、碱性磷酸酶(ALP)升高,这类病人需要手术治疗,也往往能耐受手术。 2.白蛋白和球蛋白:血清白蛋白>40g/L常表明肝储备功能良好,肝切除不受限制;白蛋白在正常值的低限(35g/L),则表示肝储备功能有限,肝切除范围应限制在2个肝段以内;白蛋白在31~34g/L之间,经保肝、补充白蛋白治疗后能上升至35g/L以上,可行单肝段或肝楔形切除;白蛋白≤30g/L,则表明肝功能已失代偿,不宜作任何类型肝切除。在考察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低时应结合球蛋白一并考虑,后者是反映肝硬化是否存在及严重程度的指标。血清球蛋白<25g/L,白/球蛋白比值>1.5,一般表示肝脏无硬化,肝切除不受限制;球蛋白>30g/L,白/球蛋白比值<1.5,表示可能有肝硬化存在,肝切除应限制在半肝以下;球蛋白>35g/L,一般表示有明显肝硬化存在,若白/球蛋白比值>1.0,则可行单肝段或肝楔形切除,若白/球蛋白比值<1.0,则应放弃肝切除。 3.ALT 和AST:ALT 和AST 不是反映肝储备功能的指标,但二者升高常表示肝硬化处

肝功能检测仪器生化分析仪

肝功能检测仪器生化分析仪 肝功能检测能够反映肝脏的生理功能,临床探测肝脏有无疾病、肝脏损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断预后和鉴别发生黄疸的病因等方面问题时,都会需要检测肝功能,只不过在实际检测时,不同的需求生化分析仪的检测项目也不相同。下面是海力孚总结的一些检测项目 肝功检查项目: 1、肝细胞损伤检查: 包括血清酶类及血清铁等,以血清酶检测常用,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C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等等。 2、肝脏排泄功能检查: 检测肝脏对某些内源性(胆红素、胆汁酸等)或外源性(染料、药物等)高摄取物排泄清除能力。 3、肝脏贮备功能检查: 血浆的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时间(PT)是通过检测肝脏合成功能以反映其贮备能力的。 4、肝脏间质变化检查: 血清蛋白电泳已基本取代了絮浊反应,γ-球蛋白增高的程度可评价慢性肝病的演变和预后,提示枯否氏细胞功能减退,不能清除血循环中内源性或肠源性抗原物质。 肝功能的检测尤为对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判断极为敏感和重要。当这些病变时,首先影响到肝脏的代谢功能、免疫功能、合成功能等,使得这些及其敏感的指标在肝功能检查中体现出来。同时肝功能检查也有一定局限性,肝功能检查只能作为诊断肝胆系统疾病的一种辅助手段。在对肝功能试验的结果进行评价时,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全面考虑肝功能,避免片面性及主观性。 对于生化分析仪肝功能检查的价格根据不同级别的医院、不同地区、不同的消费水平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情况下,肝功能检查的价格一般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检查肝功能最好的去正规的大型医院比较好,这样可以避免造成误诊。

肝储备

第四章常用检查和治疗护理常规 第一节肝功能储备检查 一、概述 肝功能储备系指肝脏耐受手术、创伤以及打击的额外潜能,即除了机体所需的代谢、蛋白质合成或降解、解毒功能以外的创伤修复能力和肝脏再生能力。判断肝储备功能的主要目的是在术前能够了解患者是否可耐受肝切除以及可耐受切除的范围(肿瘤局部切除或解剖性肝切除),进而降低术后肝功能衰竭的机率,保障手术的安全。 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是一种色素,静脉注入后选择性地被肝细胞摄取,再逐步排入胆汁中,不经肾脏排泄,不参与肠肝循环,也不能回流到肝淋巴系统,是反映肝功能储备的理想指标。ICG清除实验是目前最能反映有功能肝细胞量的评估方法,与单纯常规生化检验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当ICG滞留率>10%时,大多说明肝功能受损,此时常规生化检验正常亦不能排除肝功能已经受到损伤。有学者认为,ICG-R15小于14%时,行三段以上的肝脏切除是安全的;而ICG-R15于14%至20%之间,肝脏切除要依据剩余肝脏体积和肝硬化程度小心谨慎制定手术方案。 二、适应症 需做手术的肝脏病患者:肝硬化,肝纤维化,韧性肝炎,职业和药物中毒性肝病等。了解肝脏的损害程度及其储备功能。 三、禁忌症 对ICG有过敏史及有碘过敏的患者。 四、检查前准备 1.病人告知:向患者解释ICG清除试验的重要性、检测的大致过程需配合注意事项,以消除其紧张、不安的情绪,积极配合、确保检测成功。 2.病人准备:测量实时体重、身高,近1周的Hb数值,计算好所用HCG量。 3.物品准备:10ml无菌注射器2个,三通1个,头皮针1个,止血带1根,消毒碘棉签1包,无菌棉签1包,正确连接DDG分析仪系统,打开分析仪的电脑,打开打印机,启动数据管理软件。用灭菌注射用水,将ICG稀释成5mg/ml,并按0.5mg/kg的比例配置ICG溶液。

肝脏的功能

肝脏的功能 D贮存血液 肝脏只有凝血的功能,而没有贮存血液的功能。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它在人的代谢、胆汁生成、解毒、凝血、免疫、热量产生及水与电解质的调节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内的一个巨大的“化工厂”。 一、代谢功能: ①糖代谢:饮食中的淀粉和糖类消化后变成葡萄糖经肠道吸收,肝脏将它合成肝糖原贮存起来;当机体需要时,肝细胞又能把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供机体利用。 ②蛋白质代谢:肝脏是人体白蛋白唯一的合成器官;γ球蛋以外的球蛋白、酶蛋白及血浆蛋白的生成、维持及调节都要肝脏参与;氨基酸代谢如脱氨基反应、尿素合成及氨的处理均在肝脏内进行。 ③脂肪代谢:脂肪的合成和释放、脂肪酸分解、酮体生成与氧化、胆固醇与磷脂的合成、脂蛋白合成和运输等均在肝脏内进行。 ④维生素代谢:许多维生素如A B C D和K的合成与储存均与肝脏密切相关。 肝脏明显受损时会出现维生素代谢异常。 ⑤激素代谢:肝脏参与激素的灭活,当肝功长期损害时可出现性激素失调。 二、胆汁生成和排泄: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胆汁酸的生成和排泄都由肝脏承担。肝细胞制造、分泌的胆汁,经胆管输送到胆囊,胆囊浓缩后排放入小肠,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三、解毒作用: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有害废物及外来的毒物、毒素、药物的代谢和分解产物,均在肝脏解毒。 四、免疫功能:肝脏是最大的网状内皮细胞吞噬系统,它能通过吞噬、隔离和消除入侵和内生的各种抗原。 五、凝血功能:几乎所有的凝血因子都由肝脏制造,肝脏在人体凝血和抗凝两个系统的动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肝功破坏的严重程度常与凝血障碍的程度相平行,临床上常见有些肝硬化患者因肝功衰竭而致出血甚至死亡。 六、其它:肝脏参与人体血容量的调节、热量的产生和水、电解质的调节。如肝脏损害时对钠、钾、铁、磷、等电解质调节失衡,常见的是水钠在体内潴留,引 起水肿、腹水等。 肝脏的功能和作用 肝为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也是最大的腺体,它不仅分泌胆汁参与消化活动,而且有营养物质代谢、贮存糖原、解毒、吞噬防御等重要机能,在胚胎期还有造血功能。 肝的重量约占体重的1/50~1/40,小儿肝相对比成人的大。据统计,成年男性肝为1230~1500克,女性肝为1100~1300克。

肝脏手术后吃什么好

肝脏手术后吃什么好 肝脏中也有很多疾病在做治疗的时候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肝脏疾病之后的护理也是很重要,也是治疗疾病中很关键的,肝脏本身就是身体器官中很重要的一种,如果我们的肝脏有什么损失的话,那么面对的危害是很大的,而肝脏做了手术治疗吃的食物也是护理疾病一种方法,那么肝脏手术后吃什么好呢? 肝脏手术后在饮食上吃什么食物好,具体应针对病因病情而定食疗方案,是不能一概而论的,但肝脏手术后饮食总的原则可归纳为:营养全面丰富且均衡化、多样化、选择化、可口化、规律且量化,可以说在饮食上保证优质蛋白、多元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的补充,以及时补充机体所需,对肝脏、免疫力及肝脏手术后病情都是极为有益的,下面详细介绍肝脏手术后吃什么食物好。 豆制品: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肝脏手术后患者在饮食上适宜多吃些大豆及豆制品,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铁、磷、维生素B1、B2等多种营养成分,而且有助于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

海产品类:其含有丰富的对肝脏有利的的卵磷脂;含有调免、促进肝细胞修复的优质蛋白及营养成分;含有的丰富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因此肝脏手术后患者在饮食上选择鱼、海鲜、牡蛎、螃蟹等适量并选择性食用,对肝脏手术后病情是有益的。 奶类:适宜饮用脱脂牛奶及酸奶,尤其是酸奶其含有乳酸杆菌对肠道里的腐败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经常饮用酸奶可以使肠道呈现酸性环境,进而减少氨的吸收以及肠道细菌对蛋白质的分解作用,对肝脏的保护及肝昏迷的预防都是很有益的。 真菌类蔬菜:其属于天然菌类食品,日常中如蘑菇、香菇、黑木耳、金针菇、银耳等其含蛋白、多糖类、多种维生素、晒元素、无机盐等多种营养成分,肝脏手术后病人经常适量食用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抵抗力。 菠菜:富含叶绿素及多种有效成分,可维持机体酸碱平衡,可防癌、舒缓压力、调节肝胆功能等功效,还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促进肝脏及机体毒素的及时排除,对肝脏手术后患者的病情是有益的。

术后肝功能障碍

术后肝功能障碍postoperation Hepatic Dysfunction(POHD)一、P OHD 1POHD概念 特点:黄疸、可逆性、自愈性 2POHD ① ②肝炎 缺血性肝炎 药物性肝炎 ③ 二、急性肝功能衰竭 acute hepatic failure,AHF ?AHF概念肝细胞迅速而大量坏死,使肝功能严重受损所引起的综合征,表现为:※黄疸进行性加深 ※神志进行性改变直至昏迷 ※出血倾向 ※肾功能衰竭 ※血清转胺酶升高 ※KPTT延长 ※死亡率高(36~54%)

?AHF病因 –肝炎病毒占80% –缺血缺氧性肝坏死 –药物、毒物、化学物质 –急性脂肪变性综合征 –肝重度幼稚细胞浸润 AHF发病机制主要与肝Kupffer细胞产生大量伤害性细胞因子有关 ?AHF临床表现性格行为改变如:欣快感或沉默少言,衣冠不整或随地大小便,可有扑击样震颤(肝震颤);不能完成智力动作,书写障碍、睡眠时间颠倒、幻觉、恐惧等。 –进行性乏力 –进行性消化道症状 –进行性黄疸加深伴胆酶分离现象 –KPTT延长,胆碱脂酶活性显著下降,血胺升高 –肝臭、肝脏进行性缩小(妊娠病人不缩小) –肝性脑病、昏迷 ?AHF并发症 –脑水肿头痛呕吐烦躁抽搐 –出血倾向及出血 –肝肾综合征 –内毒素血症和继发感染 –心肺功能异常: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呼吸功能不全、脑水肿 –低血糖 –腹水 ?AHF早期诊断 –一般症状和消化道症状进行性加重 –黄疸进行性加深,胆红素≥272~340μmol/L –性格行为改变 –皮肤黏膜出血 –肝臭,肝缩小 –脑电图异常 ?AHF的治疗 –治疗原则:加强支持疗法,维持生命功能,防治并发症,以争取时间促进肝细胞的再生 –支持疗法:休息,足够热量和维生素,输入血液制品,能量合剂,肝细胞再生因子(HGF)等–治疗肝性脑病 –治疗并发症 –外科治疗:血液净化疗法,交换输血和血浆置换,肝移植 肝性脑病 –由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CNS综合征 –临床特点: –意识障碍、昏迷 –三高表现:高血氨、血中芳香族氨基酸升高、假性神经递质增高 –三低表现:低血糖、低血钾、低蛋白血症 –治疗: –谷氨酸钾、谷氨酸钠、精氨酸----------------降氨 –支链氨基酸-----------------------------------------降芳香族氨基酸 –左旋多巴、溴隐停---------------------------------降假性神经递质 –补糖、钾、白蛋白---------------------------------纠正“三低” 思考题麻醉手术后肝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有哪些?简述氟烷性肝损害的特点。 AHF代表的含义是什么?如何进行早期诊断? 肝性脑病的“三高三低”指的是什么?

肝脏功能评估

了修正,得出了新的MELDNa评分:MELD-Na=MELD - Na-0.025MELD(140-Na)+140。新的MELD-Na评分可以更好地预测自登记后90天内的死亡率,当血钠在1 25mmol/L~140mmol/L这一区间时,血钠每降低1mmol/L,死亡的风险就会升高5%。 三、CT体积计算 基于肝脏移植的需要,Urata等在1995年总结了96例日本患者的数据,得到了标准肝脏体积的计算公式,成人单位体重的肝脏体积为20.5±1.9ml/kg,单位体表面积的肝脏体积为712.0±51.2ml/m2,同时肝脏重量和体积之间存在1.19ml/g的转换系数。欧美各国学者也已总结出了不同种族人群的肝脏体积(或重量) 与体重(或体表面积)之间的计算公式,但各种族人群的公式不一定通用。 活体肝移植的经验告诉我们,全肝30%~35%的剩余体积对供体是较为安全的。一般意义上认为40%的估计标准肝体积或移植物受体重量比为0.8%的供肝对受体是必需的,小于这一低限则容易发生小肝综合征,但目前已有报道的肝移植术后存活的体积极限为受体体重的0.59%。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T体积计算可以较准确地计算出解剖性肝切除后的剩余肝体积。但肝脏实质病变对肝功能的影响却无法从CT作出准确的判断,CT所能显示的仅仅是肝脏的形态和体积。因而,在活体肝移植供体的术前评估中,肝脏穿刺组织学检查依然是常规术前项目,在合并肝脏实质病变的肝脏肿瘤安全 切除范围的评估中仍需要更多地依赖临床医师的个人经验。 四、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功能显像技术 从前面介绍的几种肝功能评估方法可以看出,除了CT三维成像技术能计算出剩余肝的体积,其余评估均无法预测术后剩余肝脏的功能。另外,在肝脏病变情况下体积并不能代表功能,故目前尚缺乏一种三维的肝脏功能评估系统,应用该系统,可模拟手术切除,并能反映出剩余肝脏的功能,最后用以推算出手术风险 供临床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应用去唾液酸糖蛋白类似物GSA/NGA(galactosyl human serum albumin/neogalactosyl albumin)特异性结合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 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 ASGPR)的特点开展了此方面的工作。 ASGPR特异地存在于哺乳动物肝细胞表面,将糖蛋白从血液中摄取并转运到肝细胞的溶酶体,分解为氨基酸,维持血浆糖蛋白的动态平衡。在肝炎、肝硬化等病理状态下ASGPR水平下降,肝细胞癌细胞内ASGPR水平很低,而肝转移癌没有该受体,梗阻性黄疸患者受体水平有所下降,但没有达到肝硬化时的水平。用放射性核素标记ASGPR的特异性配体,采用SPECT技术可以定量地反映ASGPR的功能状态及其在肝脏的三维分布。 针对ASGPR的特异性显像剂包括99m Tc-NGA、99m Tc-GSA等。99m Tc-NGA由Vera等人合成,因99m Tc与NGA存在一定比例的非特异性结合,且其稳定性不够理想。Kud o等人于1991年率先合成出了99m Tc-GSA,在NGA分子中加入4-6个DTPA分子,通过DTPA螯合99m Tc,使得稳定性增强。 根据99m Tc -GSA的SPECT图像,可以得到评价肝脏功能储备的参数和肝脏功能的三维分布。关于99m Tc -GSA显像肝功能参数的计算,目前主要包括两大类:(1)以不同时间心、肝放射性比值HH15和LHL15两个参数来代表肝功能,这类方法计算简便,且多数学者发现其与血清学肝功能指标存在相关性,并能用于预测肝功能衰竭的风险,但因需要划出肝、心感兴趣区,故其计算过程存在一定的随机性;(2)建立药代动力学模型,通过非线性曲线拟合的方法得到受体浓度(R 0)、受体总数(Rtotal)、最大清除率(GSA-Rmax)等参数,可以定量地评估有功能的肝细胞的数量,并与传统的肝功能检查指标以及Child评分成正相关,部分学者已在临床应用。因模型中所涉及的参数过多,计算过程过于复杂,虽相关的课题组开发了数据处理软件但也存在不稳定性,故只适用于部分患者。 北京协和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合作,在总结现有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较为简单的两室药代动力学模型,并获得了新的评价参数:摄取指数(uptake ind ex,UI),其计算过程稳定可靠。经过对40多例患者的分析发现,UI值与传统的血清学肝功能存在显著相关性。目前的结果提示,UI<0.6时,存在肝功能衰竭的风险。在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同清华大学合作,初步建立了计算机程序,获得了肝脏的三维立体功能影像,并可在此程序的界面上模拟手术切除,计算出各部分肝脏功能的比例,为进一步获取模拟肝脏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风险指数打下基础。 五、其他方法 透明质酸盐(hyaluronate acid, HA)主要反映肝窦内皮细胞的功能,其与肝硬化的程度成正相关,且肝切除术及经皮经肝门脉右支栓塞术后1小时即显著高于术前,门脉右支栓塞术后左肝代偿性增生的能力与术前HA水平成负相关。HA与ICGR15、肝细胞生长因子、前白蛋白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半乳糖清除试验(galactose elimination capacity, GEC),为口服半乳糖(0.5mg/kg)后序贯抽血查血清半乳糖浓度,从而用于评估各种肝病状态下肝脏的储备功能。Redaelli等报道在258例患者中,GEC高于6mg/min/kg则与存活时间显著相关,低于4mg/min/kg时并发症和死亡率显著升高。也有学者将GEC用于活体肝移植受体和供体术后肝功能的评估,但GEC仍无法准确评估肝脏安全切除范围。 小结 总之,在对肝脏占位合并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切除手术前,对肝脏储备功能、术后剩余肝脏功能进行较准确的评估非常重要。我们目前尚在使用的术前全肝功能指标与临床经验的结合,以及通过CT进行剩余肝脏体积的计算都存在着一定的缺憾,有待于改进。基于ASGPR的三维肝脏功能显像技术可能是一个有前途的方式,目前尚未完全成熟。随着人们对于ASGPR配体研究的逐渐深入,新的更加符合肝脏代谢特点的药代动力学模型将会被开发出来,希望以后能为肝脏切 除手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另外,只有在术前术后强化代谢管理,配合手术方式和技巧的改进,才可能发挥各种评估方法的价值。

肝脏手术护理常规

肝脏手术护理常规 肝囊肿概念 肝囊肿就是最常见得肝良性疾病之一,指肝内出现单发或多发得囊性病变,分为寄生虫性与非寄生虫性,前者以肝包虫囊肿多见,后者又分为先天性、炎症性、创伤性与肿瘤性囊肿,其中以先天性囊肿最多见,常伴有多囊肾等其她器官得囊性病变。肝囊肿可并发囊内出血感染、囊肿破裂致急性腹膜炎等极少数发生囊壁恶变。 术前准备 1、禁烟入院后即要求患者禁止吸烟,以减少手术后呼吸道刺激与减少及预防肺部并发症得发生。 2、严密观察患者得体温变化如患者发热 3、嘱患者在床上练习大小便以及掌握正确得咳嗽排痰方法。 4、备血根据肝叶切除得范围大小给予备血 5、放置胃管预防术后肠胀气及呕吐,防止肠麻痹得发生,插入胃管时动作要轻柔,特别对食道静脉曲张者,尤应注意。 6、肠道准备口服抗生素3天,减少肠道细菌得数量及移位;于术前晚进行清洁灌肠,以减少腹胀与血氨得来源,减少术后发生肝昏迷得机会。

7、预防应用抗生素肝脏疾病患者得免疫力较低,应提前两天使用广谱抗生素;感染性疾病则应早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注意选用对肝损害小得药物。 8、术前至少应用维生素K3天。 术后护理 1、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入高渗葡萄糖、适量胰岛素以及维生素 B、c、K等,待肠蠕动恢复后逐步给予流质、半流质以及普食。术后2周以应补充适量得白蛋白与血浆,以提高机体得抵抗力。广泛肝切除后,可使用要素饮食或静脉营养支持。 2、密切观察病人得生命体征、神志,全身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有无紫绀及黄疸等情况;观察切口渗血、渗液情况,注意尿量、尿糖、尿密度以及各种引流液得情况。 3、体位术后第2天可予以半卧位,但要避免过早活动,尤其就是肝叶切除术后,以免肝断面术后出血。要作一些必要得卧床活动,以避免肺部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吸氧对肝叶切除者量大,术中作肝门阻断、肝动脉结扎或栓塞、肝硬化严重者,术后均应给予氧气吸入以提高血氧浓度,增加肝细胞得供氧量,促进肝细胞得代偿,以利于肝细胞得再生与修复,定时观察病员得动脉血氧饱与度情况,使其维持在95%以上。

肝功能分级标准

肝功能分级标准 目前采用的肝功能分级标准有三种,即:Child-Turcotte分级〔1〕、Child-Pugh分级〔2〕和武汉会议分级〔3〕。见表1、2、3。 表1 Child-Turcotte分级(1964年) 表2 Child-Pugh分级(1972年) A级 5~6分,B级 7~9分,C级 10~15分 表3 武汉会议分级(1983年) 上述三种肝功能分级方法一方面大致反映肝细胞群减少,肝脏微循环和代谢过程损害造成的肝脏储备功能低下,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肝脏病变引起的全身变化,如营养不良、腹水及肝性脑病等。分别具有各自的特色,但也有不足之处。 1954年Child首先提出肝功能分级的概念〔1〕,在此基础上,

Child-Turcotte于1964年提出Child-Turcotte分级,即通常所称的 Child分级。它以血清胆红素、血浆白蛋白、腹水、肝性脑病和营养为 指标,估计肝功能状况,具有经典、简单、实用的优点,是目前国内外 肝功能分级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在应用中,该方法具有以下缺陷:(1) 营养状况及腹水为非量化指标,评价较为困难,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2)将相关指标分别列出,独立对待,以一项指标确定整个肝功能分级不 够全面。白蛋白、腹水及营养状况是并存和相关的,不宜简单重复;(3) 未能针对不同病因予以考虑,胆汁性肝硬变、肝炎后肝硬变及酒精性肝 硬变在上述指标上有不同的反映,采用相同的标准不全面;(4)缺乏凝 血酶原时间这一影响手术预后的重要指标;(5)血浆白蛋白、血清胆红素 不敏感,白蛋白半寿期为2~3周,不能及时反映肝功能变化,同时, 血浆制品的广泛应用易造成临床上的假象,影响了肝功能的准确评价。 1973年,Pugh在Child-Turcotte分级的基础上,以凝血酶原时间 延长代替营养状况,并以综合评分的方式评价肝功能;同时将肝性脑病 的程度也予以分期;对病因予以重视,单列出胆汁性肝硬变血清胆红素, 部分克服了Child-Turcotte分级的缺点。Child-Pugh分级的最大优点 在于采用评分法估计肝功能的状况,使原来独立的指标得以全面考虑, 从而不至于受一个指标过大的影响。其缺点是不够简便。 参照国外肝功能分级标准,结合我国国情,1983年武汉全国首届门 静脉高压症研讨会制定了我国的肝功能分级标准。对Child-Turcotte 分级血清胆红素和血浆白蛋白加以改动。血清胆红素Ⅰ级由< 2.0mg%降 为< 1.2mg%,Ⅲ级将> 3.0mg%降为> 2.0mg%;血浆白蛋白Ⅰ级> 3.5g% 不变,Ⅲ级将< 3.0g%降为< 2.5g%;凝血酶原时间保持不变。腹水、脑 病的分级标准与Child-Turcotte分级相同。此外,考虑我国肝硬变多由 肝炎引起,对肝炎是否活动予以注意,增加了转氨酶一项〔4〕。武汉会 议分级标准试行至今已历14年,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也有值得讨论的 问题:(1)与国际接轨问题,指标标准不同,分级不一致,与采用其它分 级标准的研究缺乏可比性;(2)肝功能Ⅲ级标准中血浆白蛋白< 2.5g% 过低;(3)丙氨酸转氨酶(ALT)(旧称谷丙转氨酶)主要反映肝细胞损害及 坏死的程度,但对于判定肝储备功能则意义不大,即使肝萎缩严重,功能 性肝细胞数下降,而无进一步肝坏死时,转氨酶仍可维持正常。因此, 丙氨酸转氨酶(ALT)(旧称谷丙转氨酶)是否列入肝功能分级标准值得讨 论。此外,该分级标准也有类似Child-Turcotte分级的不足,已于前 述。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肝储备功能的评估

肝切除术 二、肝储备功能的评估 肝切除术后一个严重的并发症是肝功能衰竭 (简称肝衰)。它一旦发生往往导致病人死 亡,是肝切除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肝衰的发生常常是由于对不能耐受肝切除的肝脏施 行了肝切除或由于切肝量过大、超过了肝脏的代偿能力所致。正常肝脏具有强大的储备功能, 可以耐受75%勺切肝量。但在我国乃至亚洲,肝切除的主要适应证是肝细胞性肝癌 癌),而80%左右的肝癌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发生硬化的肝脏还有多少储备功能、还能 耐受多大范围的肝切除?这是在施行每例肝癌肝切除术前所要回答的问题。事实上,人们一 直在研究精确的肝储备功能检测方法, 希望籍此在术前能够确定安全的切肝量。 目前临床上, 在肝切除前除了作常规的肝功能试验外, 越来越多采用新的更加敏感的肝功能指标来评估肝 储备功能,以指导肝切除手术适应证和切肝量的掌握。 (一) 常规肝功能检查 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蛋白电泳、凝血酶原时间等。 1.胆红素:肝脏处理胆红素的储备能力较大,因此,一旦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 则表明肝功能受损较重。 一般认为胆红素>50卩mol /L ,不宜行任何类型肝切除; 胆红素40 50卩mol/L,经保肝治疗后降至 30卩mol/L 以下,而其他肝功能指标基本正常,可行肝楔形 切除、单肝段切除;胆红素 20?30卩mol/L ,可行双肝段切除。需要指出的是,不可将肝癌 胆管而引起的黄疽,临床上须注意鉴别, 此时胆红素升高以结合型为主, 多伴有肝内胆管扩 张、碱性磷酸酶(ALP)升高,这类病人需要手术治疗,也往往能耐受手术。 2.白蛋白和球蛋白:血清白蛋白 >40g/L 常表明肝储备功能良好,肝切除不受限制;白 蛋白在正常值的低限(35g/L),则表示肝储备功能有限, 肝切除范围应限制在 2个肝段以内; 白蛋白在31?34g/L 之间,经保肝、补充白蛋白治疗后能上升至 35g/L 以上,可行单肝段或 肝楔形切除;白蛋白W 30g/L ,则表明肝功能已失代偿,不宜作任何类型肝切除。在考察血 清白蛋白水平高低时应结合球蛋白一并考虑,后者是反映肝硬化是否存在及严重程度的指 标。血清球蛋白<25g/L ,白/球蛋白比值>1.5,一般表示肝脏无硬化,肝切除不受限制;球 蛋白>30g/L ,白/球蛋白比值<1.5,表示可能有肝硬化存在, 肝切除应限制在半肝以下; 球蛋 白>35g/L , 一般表示有明显肝硬化存在, 若白/球蛋白比值> 1.0,则可行单肝段或肝楔形切 除,若白 /球蛋白比值V 1.0,则应放弃肝切除。 3. ALT 和AST: ALT 和AST 不是反映肝储备功能的指标,但二者升高常表示肝硬化处 (简称肝 常规肝功能检查项目包括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 白/球蛋白比、丙氨酸转氨酶(ALT) 伴有黄疽均判为肝功能失代偿而放弃手术治疗, 部分病例是由于肿瘤压迫、胆管癌栓等阻塞

肝切除术患者肝储备功能的评估

肝切除术患者肝储备功能的评估 肝切除术后一个严重的并发症是肝功能衰竭(简称肝衰)。它一旦发生往往导致病人死亡,是肝切除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肝衰的发生常常是由于对不能耐受肝切除的肝脏施行了肝切除或由于切肝量过大、超过了肝脏的代偿能力所致。正常肝脏具有强大的储备功能,可以耐受75%的切肝量。但在我国乃至亚洲,肝切除的主要适应证是肝细胞性肝癌(简称肝癌),而80%左右的肝癌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发生硬化的肝脏还有多少储备功能、还能耐受多大范围的肝切除?这是在施行每例肝癌肝切除术前所要回答的问题。事实上,人们一直在研究精确的肝储备功能检测方法,希望籍此在术前能够确定安全的切肝量。目前临床上,在肝切除前除了作常规的肝功能试验外,越来越多采用新的更加敏感的肝功能指标来评估肝储备功能,以指导肝切除手术适应证和切肝量的掌握。 (一)常规肝功能检查 常规肝功能检查项目包括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白/球蛋白比、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蛋白电泳、凝血酶原时间等。 1.胆红素:肝脏处理胆红素的储备能力较大,因此,一旦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则表明肝功能受损较重。一般认为胆红素>50μmol /L,不宜行任何类型肝切除;胆红素40~50μmol/L,经保肝治疗后降至30μmol/L以下,而其他肝功能指标基本正常,可行肝楔形切除、单肝段切除;胆红素20~30μmol/L,可行双肝段切除。需要指出的是,不可将肝癌伴有黄疽均判为肝功能失代偿而放弃手术治疗,部分病例是由于肿瘤压迫、胆管癌栓等阻塞胆管而引起的黄疽,临床上须注意鉴别,此时胆红素升高以结合型为主,多伴有肝内胆管扩张、碱性磷酸酶(ALP)升高,这类病人需要手术治疗,也往往能耐受手术。 2.白蛋白和球蛋白:血清白蛋白>40g/L常表明肝储备功能良好,肝切除不受限制;白蛋白在正常值的低限(35g/L),则表示肝储备功能有限,肝切除范围应限制在2个肝段以内;白蛋白在31~34g/L之间,经保肝、补充白蛋白治疗后能上升至35g/L以上,可行单肝段或肝楔形切除;白蛋白≤30g/L,则表明肝功能已失代偿,不宜作任何类型肝切除。在考察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低时应结合球蛋白一并考虑,后者是反映肝硬化是否存在及严重程度的指标。血清球蛋白<25g/L,白/球蛋白比值>1.5,一般表示肝脏无硬化,肝切除不受限制;球蛋白>30g/L,白/球蛋白比值<1.5,表示可能有肝硬化存在,肝切除应限制在半肝以下;球蛋

肝功能分级

肝功能分级 1、现行的肝功能分级标准及比较 目前采用的肝功能分级标准有三种,即:Child-Turcotte分级(1)、Child-Pugh分级(2)和武汉会议分级(3)。见表1、2、3。 表1 Child-Turcotte分级(1964年) 项目A B C 血清胆红素(mg%)<2.0 2.0~3.0 >3.0 血浆白蛋白(g%) >3.5 3.0~3.5 <3.0 腹水无易控制难控制 脑病无轻度重度 营养好良好差 表2 Child-Pugh分级(1972年) 项目 1分 2分 3分 血清胆红素(mg%)<2.0 2.0~3.0 >3.0 胆汁性肝硬变<4.0 4.0~10.0 >10.0 血浆白蛋白(g%)>3.5 2.8~3.5 <2.8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s) 1~4 4~6 >6 腹水无轻重 脑病无 1~2度 3~4度 表3 武汉会议分级(1983年) 项目ⅠⅡⅢ 血清胆红素(mg%)<1.2 1.2~2.0 >2.0 血浆白蛋白(g%)>3.5 2.6~3.4 <2.5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s)1~3 4~6 >6 谷丙转氨酶(金/赖)(u)<100/40 100~200/40~80 >200 腹水无、少易控制多、难控制 脑病无无有 上述三种肝功能分级方法一方面大致反映肝细胞群减少,肝脏微循环和代谢过程损害造成的肝脏储备功能低下,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肝脏病变引起的全身变化,如营养不良、腹水及肝性脑病等。分别具有各自的特色,但也有不足之处。 1954年Child首先提出肝功能分级的概念,再次基础上,Child-Turcotte于1964年提出Child-Turcotte分级,即通常所称的Child分级。它以血清胆红素、血浆白蛋白、腹水、肝性脑病和营养为指标,估计肝功能状况,具有经典、简单、实用的优点,是目前国内外肝功能分级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在应用中,该方法具有以下缺陷:(1)营养状况级腹水为非量化指标,评价较为困难,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2)将相关指标分别列出,独立对待,以一项指标确定整个肝功能分级不够全面。白蛋白、腹水及营养状况是并存和相关的,不易简单重复;(3)未能针对不同病因予以考虑,胆汁性肝硬变、肝炎后肝硬变及酒精性肝硬变在上述指标上有不同的反映,采用相同的标准不全面;(4)缺乏凝血酶原时间这一影响手术预后的重要指标;(5)血浆白蛋白、血清胆红素不敏感,白蛋白半寿期为2~3周,不能及时反映肝功能变化,同时,血浆制品的广泛应用易造成临床上的假象,影响了肝功能的准确评

肝切除术前肝脏储备功能评估的专家共识(2011版)

肝切除术前肝脏储备功能评估的专家共识(2011版) 董家鸿郑树森陈孝平窦科峰樊嘉别平耿小平吕文平 Consensus on evaluation of hepatic functional reserve before Hepatectomy(2011 edition)Ding Jia-hong*,Zheng Shu-sun,Chen Xiao-ping, Dou Ke-feng, Fan Jia, Bie Ping,Geng Xiao-ping, LV Wen-ping.*Hospital&Institute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Chines PLA General Hospital,Beijing,100853,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Ding Jia-hong, E-mail: dongjh301 @https://www.360docs.net/doc/1315269133.html, 【Key words】Hepatic functional reserve;Hepatectomy;Evaluation;Consensus 【关键词】肝脏储备功能; 肝切除术; 评估; 共识 肝脏外科已走进了精准外科时代?精准肝脏外科在追求彻底清除目标病灶的同时,确保剩余肝脏解剖结构完整和功能性体积最大化,并最大限度控制手术出血和全身性创伤侵袭,最终使手术患者获得最佳康复效果[1-2]? 肝切除是肝脏外科疾患的重要治疗手段?由于肝脏外科疾患尤其是肝细胞癌多合并肝实质损害,肝脏储备功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肝切除术后肝脏功能不全成为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术前精确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对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把握安全的肝切除范围,从而降低患者术后肝脏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1 肝脏储备功能的概念及解剖生理基础[3] (1) 肝脏储备功能的概念:系指肝脏应对生理负荷增加时可动员的额外代偿潜能?肝脏在受到损害的病理状态下,肝脏储备功能除了需应对机体代DOI:10.3760/cma.j.issn.1673 9752.2011.01.006 (2)肝脏储备功能的解剖生理基础:肝脏储备功能主要取决于功能性肝细胞群的数量及其组织结构的完整性? 2 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目的 通过评估肝脏储备功能,了解患者对不同类型或范围的肝切除手术的耐受性,为设计和实施安全手术提供依据,以预防患者手术后发生肝脏功能衰竭? 3 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主要方法 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方法繁多,主要方法可分为5类:(1)肝脏血清生化学试验?(2)综合评分系统?(3)肝脏功能定量试验?(4)肝实质及脉管病变的影像学评估?(5)肝脏体积测量? 3.1 肝脏血清生化学试验 通过检测血清中肝脏合成和分泌的物质含量或酶的活性,提示肝脏损害和病变? (1)转氨酶: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transaminase,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transaminase,AST)?ALT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AST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中?ALT和AST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其水平升高提示肝实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但是与肝脏储备功能并无直接的关联? (2)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和γ 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transpeptidase,GGT):ALP是一组水解酶,主要存在于肝脏的毛细胆管?骨?肾和胎盘中;GGT主要存在于肝?胰?脾?肾?心?脑等细胞膜上?当存在胆汁淤滞或肝实质损害时,ALP和GGT水平增高?从毛细胆管到胆总管开口任何层面的胆道梗阻和胆汁淤滞均可导致ALP和GGT升高? (3)胆红素:胆红素是血红蛋白代谢的主要降解产物,其血浆浓度反映了肝细胞通过肝脏网状内皮系统对胆红素进行摄取?结合和排泄的过程?肝实质严重损害和胆汁淤滞均可导致血浆总胆红素水平升高,这是与肝切除手术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4)白蛋白:只在肝脏合成,其循环半衰期为20d,检测白蛋白可了解肝脏稳态合成功能,是Child评分的指标之一? (5)凝血酶原时间: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的重要场所?凝血酶原时间反映了包括凝血因子Ⅱ?Ⅴ?Ⅶ?Ⅹ和纤维蛋白原在内的外源性凝血过程? 上述生化指标有的与肝脏功能无关,有的只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肝脏功能,对手术后肝脏功能衰竭并无预测价值?原因为[4]:(1)其中大部分指标并非特异地反映肝脏功能的损害情况,这些指标在血清中的含量或酶活性取决于其产生?分布与清除的总和效应?许多肝外因素也可引起这些指标的异常,如营养不良和肾病等导致白蛋白降低,胆道梗阻?脓血症?长期胃肠外营养?溶血等导致胆红素升高,肌病或者剧烈运动等导致ALT 或AST升高,维生素K缺乏?脂肪泻?抗生素应用等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2)部分指标在1%~4%的正常人群中存在异常?(3)即使少量的肝细胞受损也可导致一些肝细胞结构酶指标的明显异常,并不能反映整体肝脏功能状况;而反映肝脏代谢和蛋白合成功能的指标,只有当肝脏功能严重受损而失代偿时才会出现异常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