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空间环境问题分析

城市生态空间环境问题分析

摘要:通过对西安环城公园空间环境的调查,描述了公园及公园周围的环境现状,通过分析找出了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建议通过附近施工污染防治、公园内部环境保护等措施改善环城公园的环境质量。

关键词:西安;环城公园;环境质量

一、公园环境状况分析

环城公园位于西安市市中心,绕古城镇一周,是明代城墙、护城河、环城林带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公园,是陕西省独有的公园景观。本次调查从大气环境、植被、声环境、水文及水资源、景观生态等方面展开,对环城公园的区域环境进行分析。

1.1大气污染

西安位于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属于半湿润季风气候,每逢沙尘暴季節,风沙长驱直入。环城公园比邻主干道,大量的汽车尾气以及护城河污水所释放的污染气体,都对环城公园的大气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环城公园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飘尘和气态污染物:飘尘主要是风带来的沙尘;气态污染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护城河及周围生活与工业污染源,主要有CO、CO2、SO2、NO2等.

1.2植被

环城公园主要的植物有雪松、小叶女贞、黄杨、国槐等。倚城墙的一面兼有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护坡上以酸枣和棟树为主,它们根系发达,可保持水土、牢固堤岸。沿河的一面以低矮的灌木为主,在增强道路景观效果的同时增强市域的开阔性,加强了城墙以及护城河的景观效应。

尽管如此多的优点,但在实地调查中依旧发现些许问题:

①草坪踩踏现象严重;

②游客以及管理人员保护意识薄弱;

③植被季节性太强,导致出现“秃头树”;

1.3声环境

环城公园以城墙为依托,城墙又处于市中心,其四周都为城市干道,交通噪

声和社会噪声不可避免,人们在这里交谈、活动都会受到影响,绿化区中的休闲设施利用率极低,许多座椅无人问津。

经调查发现,这里休闲的当地市民喜好秦腔,经常在此练唱,但这样的声音,对周围游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严重者可造成声污染。

1.4水文及水资源

环城公园的可见水面主要是护城河,经过多年改造,河岸均为硬质铺地,护坡上种植有大面积的酸枣和棟树。但护城河的问题还比较多,如由于铺面过于单一,护坡上植被茂密,人的视域范围狭小,再加上缺乏夜间照明设施,容易在人的心理上造成不安全感。

河水的污染对环城公园造成的污染有:

(1)造成景观的污染。护城河本身是一大景观,与城墙相呼应,但由于水污染严重,“景观”一词曾一度与护城河无缘。

(2)造成空气的污染。曾经护城河散发的气味十分难闻,对周围的空气造成了污染,夏季尤甚。

(3)游艇和码头形同虚设,沿岸的人行道也少有人光顾,与初衷背离。

此次前去,特意留心了护城河,整体感觉护城河已在一步步恢复中,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努力,护城河定可慢慢恢复生机。

二、其他问题

这次的环城公园一行,不但让我们看到了这里的各种环境问题,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很多除环境外的问题,环城公园严重的安全隐患:

(1)环城公园位于护城河与城墙包围处,经调查发现,环城公园与护城河交界处竟未设置任何防护措施。

(2)高压电箱周围没有任何警示标志,且外围保护措施不完善,下部容易有小朋友钻入,安全隐患。

(3)树木防护措施形同虚设。

(4)清扫人员将收集来的垃圾不入垃圾手机桶,而堆放于垃圾收集桶旁。虽无明显味道,但依旧让人心生厌烦。

(5)有一片莫名沙地,不知作何作用,但若吹风,必定扬沙。

(6)尽管公园内各个垃圾桶的距离只有50米,但游客的素质致使仍有许多垃圾随处可见。

三、改造意见

3.1附近施工污染防治措施:

(1)大气环境:对于公园附近的施工工地,采用施工现场洒水降尘、打围施工、运输筑路材料的车辆加盖蓬布、料场及加工场地等远离居民点、使用商品砼,不设混凝土拌合站等措施,降低项目施工对大气产生的影响。

(2)声环境:通过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并加强维修保养,优化施工布局等措施降低噪声影响。

(3)水环境:生产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全部回用,生活污水利用现有的环卫设施进行处理,同时要求施工场地应加强管理,尽量保持场地平整,以避免土石方等进入堆放地旁边的护城河内。

(4)生态环境:严格控制施工作业面积,加强工作人员环保意识的宣传工作。

3.2公园内部环境保护措施

(1)水环境污染:废水主要为公园内员工和游客产生的生活污水。公园内员工和游客产生的生活污水,经拟建的环卫设施进行处理后,排入就近市政管网。

(2)空气污染:废气主要来自周边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可以通过加强汽车尾气的监测和防治工作,限制外部车辆通行数目等措施减少尾气的排放。

(3)噪声:噪声主要来自交通噪声、旅游人群及居民文化活动(吼秦腔、广场舞音乐等)产生的噪声。需要加强园内尤其是公园重点保护区周边的噪声控制。如在园内设置警告牌,进入公园区禁止高声喧哗等来创建一个文明的生态环境。

(4)固体废物:固体废物来自员工及游客的生活垃圾。在调查中我们可发现公园中垃圾箱的相隔间距合理,主要由于游客素质不高引起,因此我们可以加強对游客的教育,必要可采取处罚手段等措施减少垃圾产生。

四、结语

通过这次环境调查,我们发现西安市环城公园建设总体符合当地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划。其对建设区域的生态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以及周边居民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有相对积极的影响,但仍存在相应的问题,若能真正落实环保措施与相应的城市环境改造制度,环城公园所存在的负面影响是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

制的,不会对城市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

李鑫(1992-),女,陕西省渭南市人,民族:汉职称:无,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交通规划与管理。单位:西南林业大学。

生态环境存在的五大问题

我国城市生态建设存在五大问题[复制链接] 电梯直达 1楼 发表于2004-3-16 03:41:58 AM|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 【帮助】提问的智慧 作者:俞孔坚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更是日新月异。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阶段,城 市的数量已由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136个,发展到目前600 多个。城市人口也由1949年的不足10%,发展到目前30%左右。如何在 城市发展进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城市人口、资源、社会经济 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协调统一,促进城市的全面发展,是现代城市发展 所面临的不容回顾的问题。 1 M+ ^: _+ P: A$ w9 ^7 L G 我国城市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1 i+ M" \0 E% d: }( v) d 1 r$ J4 @% ~3 t 1.城市河道整治中的“渠道化”问题。* W3 i# J6 ^. _/ b4 X r3 L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25.4%的城市是临河设置的。80年代初,我国许多城市开始规划城市河岸,但由于规划思想落后,规划的城市河 岸功能单调,且人工痕迹累累,在许多城市,城市河岸往往被渠道化, 甚至把河流变成暗渠。渠道化的河岸大多只注重防洪,重改造轻保护, 破坏乡土植被,不能体现河岸的综合功能。景观设计多采取传统的工程 措施,即拓宽河道、裁弯取直、水泥衬地、石砌护坡、高筑河堤等。这 些措施虽然能够立竿见影,使河道景观看上去“整洁”、“漂亮”,但是却 忽略了许多缓慢的或不易察觉的负面影响。 4 p( Y3 Z) E; n4 ^; N' w 2.城市绿化建设中的“造假化”问题。/ ?3 v% F, r# }/ }. f; n" A" }, L 近几年,为了追求所谓的“异域风情”和施工管理上的简便,北方许多城市的绿化建设中出现了严重的“造假”现象。这种现象由中小城市向 大城市蔓延且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建设的进程。 ; I- Y$ n' o: }6 @ 3. 城市景观建设中的“奢侈化”问题。% E4 r8 A3 X1 ~" z/ ?. |& L 城市景观环境的建设正在被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所左右,很多城市的管理者和建设者了为了片面追求所谓的“政绩”而“大兴土木”,把大 量的财力物力投入到城市形象的塑造上。这种被称作“城市美化运动”或 “城市化妆运动”的城市景观建设行为,是一种没有远见的赶时髦现象, 其结果造成了今天我国城市发展中的“特色危机”。; H' P1 {8 r" r V; J+ X( L! ? 4.城市生态建设中的“急进化”问题。# Q F! w- q5 _9 ~" {# _& |

城市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一、引言 城市化发展是当今世界的趋势,但随之而来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城市生态环境影响因素是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状况的各种因素,研究城市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对于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制度因素 城市制度因素是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城市的规划、用地、建设、管理及治理均受到城市制度的影响。当前我国城市环境的大多数问题源于城市管理和制度方面的不足,例如城市聚集区的供水、供电、排泄、垃圾处理、道路畅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三、自然因素 城市生态环境的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变化、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气候变化会影响城市的降水、温度及湿度等环境条件,地形地貌会影响城市内部的水流和空气流动,水文地质会影响城市建设和生态系统的运作。 四、经济因素

城市的经济水平和发展模式直接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经济的发 展与城市增长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市、不同城市产业结构、不同人口规模的城市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不 同的。 五、人口因素 当代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城市人口增加是重要的特征之一。城 市化会导致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城市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从而 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冲击。城市化时代,随之而来的人类 活动、工业化、城市化等活动,也导致了大量的空气和水污染。 六、科技因素 科技进步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并正在改变着城市环 境的形态。人类利用科技手段提高了城市的环境治理、资源利用 效率等,也同时产生了新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例如工业废水的 处理、生活垃圾的处理、噪声污染等。 七、政策因素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行政法律和政策,是制约和促进城市生态 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政策至关重要,政策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 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同时,政策的实施和执行能力也对城市生 态环境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八、结论

城市环境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城市环境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摘要: 城市环境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随着全球城市化进 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将从城市化进程对环境的影响、城市环境发展的现状及挑战以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旨在提供有关城市环境发展的深入了解。 一、城市化进程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 标志。然而,城市化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首先,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工业和交通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导致空气、水质和土壤污染。其次,城市土地的开发和城市建设给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了破坏,使许多物种濒临灭绝。此外,高密度的建筑和人口密集使城市热岛效应越来越明显,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化的影响。 二、城市环境发展的现状及挑战 当前,全球大多数城市都面临着环境问题,城市环境发展的现状和挑战严峻。 首先,空气污染已成为城市环境的一个突出问题。大多数城市的空气质量低下, PM2.5等有害颗粒物的排放严重影响居民的健康。其次,城市水资源紧缺和水污染也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此外,垃圾处理和废水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的滞后也限制了城市环境的改善。最后,气候变化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城市需要适应更加极端的天气和自然风险。 三、未来趋势 未来,城市环境发展将朝着更加智能、绿色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首先,技术 的创新将在城市环境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等将被应用于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环境质量。其次,城市绿化和生态保护将成为未来城市环境发展的重要方向。加强城市绿化和

生态系统建设,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和改善空气质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此外,改善环境基础设施,提高垃圾处理和废水处理能力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最后,低碳、循环经济和可再生能源将逐渐取代传统能源,降低城市碳排放,推动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 结论: 城市环境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趋势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议题。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环境问题需要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城市环境的改善。未来,城市环境发展将趋向智能、绿色和可持续,科技创新和生态保护将成为核心要素。同时,城市居民也应提高环境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行动,共同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环境。

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以自然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与工业化发展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虽然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但是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新时期,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需有效落实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工作,以科学合理的手段开展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工作,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1、人类社会生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 地表环境遭到破坏 在社会各项经济活动中,容易对地植被造成破坏,以矿山开采作业为例,在实践作业过程中需要全部铲除地表覆盖的植被,势必会破坏地表环境,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此外,由于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矿山开采作业体系缺乏系统性与完善性,难以高效利用相关资源,导致周围的土地被占用,污染物会渗入土壤,对土地与植被造成影响,对周围居民原本正常有序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 1.2 废水污染问题 无论是工业污水排放还是矿山资源开采,都容易污染地下水与地表水,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众多经济活动都需要水资源的保障,在地表水资源难以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就会大肆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匮乏,最终造成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在废水排放方面,会发生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排放废水,对周围土壤与环境造成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对百姓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尤其是冬季,空

气中的有毒气体与烟尘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1.3 土地荒废问题 在采矿地区存在较大的矿坑,若未能及时做好矿坑回填工作,会在地表出现大量的坑洼,同时会伴随出现地表土下沉的问题,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土地荒废。此外,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容易对周围植被数量造成影响,甚至会出现自然灾害,不仅对民众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还会影响当地经济建设发展。 2、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有效对策 2.1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大力开展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当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大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且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恶化。因此,政府部门与相关单位要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宣传的力度,加强民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要大力开展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改善当前的生态环境。例如,可以设立与矿山生态环境相关的保护基金,公开环保资金流向,统一安排和规划资金使用,保证资金使用的规范性与合理性。此外,需要加大力度扶持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做好准备,激发民众参与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热情与主动性。 2.2 加大土壤恢复治理力度 为实现对土壤的恢复治理效果,先要改造土壤,改良土壤的pH值水平,做好土壤有机营养物质的改良工作。在恢复治理矿区土壤时,要求工作人员在进行矿区开采前取走土壤表层与亚表层,然后覆盖废弃土层,达到保护微生物和改善土壤肥力的目的,以优化土壤结构,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风险分析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风险分析 1. 引言 城市化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突出趋势,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然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了许多严重的影响和风险。本文将分析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深入探讨其中的风险。 2.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 城市化带来的生境破坏 城市化过程中,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建设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许多原本的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或丧失。森林、湿地和草原等生态环境面临着初级和中级生态链破坏的风险,这对于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物种多样性保护产生了负面影响。 2.2 污染与生态环境损害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工业排放、交通排放以及大量的生活废弃物产生,导致空气、水和土壤污染问题的严重恶化。空气污染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危害,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则对于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 3. 城市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风险 3.1 气候变化风险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导致了气候变化的风险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水和热浪频繁发生,对生态系统、农作物产量以及人们的生活产生了直接影响和威胁。 3.2 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 城市化过程中,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如水资源、能源和原材料等。过度的开发和利用导致了资源匮乏和环境退化的风险加大,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3.3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城市化过程中,大规模的城市扩张和土地开发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许多物种的生存环境收到严重威胁,有些已经面临灭绝的危险。失去物种多样性将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城市化风险管理和减轻措施 4.1 加强环境监测和保护 加强城市化过程中环境监测的能力和水平,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和管理,以减少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

浅析城市蓝绿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浅析城市蓝绿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 议 摘要:随着“蓝绿空间”一词的热度持续上升,城市蓝绿空间建设已成为新时期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与亮点。在实施城市蓝绿空间的打造落地的过程中,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在此就这些面临的问题进行一些思考,并以在工作中参与的项目为例,对其应用的解决方法进行浅析,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蓝绿空间、城市蓝绿空间建设、统筹融合、管理与协调。 一、“蓝绿空间”的一般定义 一般“蓝绿空间”通常是指由河湖水系构成的蓝色空间和绿地系统构成的绿色空间。其中,“蓝色空间”则是由江、河、湖、塘、水库、滩地、沼泽等不同形态与形式存在的合水体空间。“绿色空间”是涵盖国土空间中所有人工及自然开放空间,包括农业空间与生态空间中的农田、山体、森林、草地等,以及城镇空间中的公园、绿带、公共开放空间等。 蓝绿空间是绿色空间和蓝色空间在集成与耦合模式下所形成的混合空间,将会产生蓝绿空间耦合效应,旨在通过蓝、绿空间协调配合,达到超越单一水系或绿地空间原有功能的多元叠加效应,最终实现水绿共生、协同发展。 二、城市蓝绿空间建设的重要性 以“城市蓝绿空间建设”为切入点,则是指城市规划中的河道蓝线范围空间和与其相邻近的绿线、绿带空间共同组成的空间的建设。“蓝色空间”指城镇区域内所有自然及人工区域,包括:河、渠、湖、塘、湿地等;“绿色空间”指城镇区域内与蓝色空间相邻的绿地系统所在范围,包括:与“蓝”相邻的田地、林地、草地、生态廊道、大型绿地、带状绿地、街头绿地、公园防护绿带与公共开放空间等。

城市蓝绿空间建设是能让人们在繁忙的灰色都市生活圈内,逐渐重返绿色生 态城市的重要途径,能显著提高城市生活居住环境质量,使整个空间更为生态宜居。而生态是一座城市的基础“硬件”,生态好,才有底气“还水于民、还绿于民”。生态也是一座城市的魅力“软件”,生态好,亦能成为更多企业、人才落 户定居的理由。城市蓝绿空间建设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以长三角绿化生态一体化发展为例:近日,国务院批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 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为 示范区规划、建设和空间治理提供了基本依据。《规划》由自然资源部指导,沪 苏浙两省一市共同组织编制,重点明确了耕地保护、生态环境、城乡布局、历史 人文与特色风貌、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策略、管控底线和区域协同 事项。 根据《规划》,示范区将着力扩大蓝绿空间,实现“优蓝扩绿”。到2035 年,示范区蓝绿空间占比不低于66%,河湖水面率由20.3%提升至20.61%,森林 覆盖率由8.6%提升至1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0平方米提升至15平方米。 三、城市蓝绿空间建设在可持续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普遍的快速化城市建设过程中,蓝、绿空间建设基本都是分别进行,已暴露出城市蓝绿空间可持续化发展存在的不少问题,我认为其中最急需解决的 问题就是“蓝绿分治、水岸分建”所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多以蓝线划定河湖边界,以陆域控制线为界线来裁 切河道绿化与相邻绿带,工程更重视防洪排涝与基础交通航运等需求,更是以水 利工程的安全为首要任务进行建设。因此,蓝线则多以驳岸线、硬质工程边界的 形态进行施工与管理,使得水陆岸线较为生硬,甚至直接将河道进行裁弯取直, 硬化堤岸,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河道及周边绿地原本的生态环境,打破了原生的动 植物生境,使水域、河岸与城市绿带在建设中形成了明显的割裂感。 其次,我们的治理逻辑仍然趋向于分工化与条块化,这样的治理逻辑虽能确 保我们政府各委办局、职能部门在进行管理时权责范围内不出问题,但对城市蓝 绿空间系统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并不能产生更全面的引导与保障作用,各个相关部

当前杭州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

当前杭州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 简介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杭州市生态环境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将对当前杭州市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空气污染 杭州是一个被山峦环抱的城市,自然环境优美,但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空气污 染问题。数据显示,2019年杭州市大气污染物浓度PM2.5平均值为37微克/立方米,比国家标准还高出近20%。 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化、交通运输和建筑施工等人类活动。特别是 在冬季,取暖烟囱排放的废气、燃煤发电站的排放都会对杭州市的空气质量带来不良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采取措施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管控。例如,通过建立 空气治理的管理平台,对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以便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同时,应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推广低碳生活等方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水污染 杭州市的水环境问题同样严重。随着市区扩张和人口增加,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河流和湖泊的水质受到了严重破坏。例如,杭州市内最大的湖泊——西湖,近年来频繁出现蓝藻。这些蓝藻不仅破坏了西湖的生态系统平衡,还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 针对水污染问题,应及时控制和治理城市污染源。同时,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 废水处理系统,以确保废水排放达到国家相关规定标准。此外,要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规划保护区、禁养区等措施,有效保护城市水资源。 生态保护 杭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但近年来这些生态资源 也受到了严重威胁。例如,杭州西湖、钱塘江两岸的湿地等生态保护区域,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开发压力。 为了保护好城市生态,应加强针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制定科学合理 的生态保护区划,打造城市生态保护区,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平衡。

济南市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济南市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摘要:由于过去的城市发展往往忽略了对环境保护的考虑,致使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城市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环境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本文结合近年来济南市的发展情况,着重分析了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把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引入到城市建设当中,提出建设生态型环保城市的观点、对策和设想,以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生态化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阐明了环境保护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区域背景与基本概况 济南市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图1),黄河下游南岸,泰山山脉之北,地处京沪铁路和胶济铁路的交汇点,北接京津,南通沪宁,东连胶莱。南山北水的地理环境形成了济南市城市带状发展的整体格局。东部产业带位于城区东部,西起大辛河,东至市区东部边界,南起济王公路以南一带山体,北至济青高速公路。 产业带南边是山,向北跨过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即是小清河、黄河,整个用地呈东西长约15km左右的带状形态。产业带处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北部地形平坦开阔,有少量孤山分布,南部为低山丘陵。产业带内的地表水主要有小清河支流——大辛河以及位于产业带北界的黄河。 济南市东部产业带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区划①的研究范围的总用地为480km2,其中已建成用地为46km2,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为170km2(按农田的80% 计。 2、现状环境质量 目前,重化工、建材、机械等重工业产生的污染源导致东部产业带的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等问题凸显,制约了东部产业带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济南市环境监测站的最新监测资料,济南东部产业带2002年上半年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大气污染的类型属于煤烟型,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其次是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氮(NO2)。 济南东部产业带内的水污染主要来自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大辛河有机污染十分严重,已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V类标准,作为济南市主要客水的黄河,其氨氮和BOD在各个水期都严重超标。相对来说,产业带范围的地下水水质目前情况良好。产业带的区域环境噪声为国家II 类区标准,昼间平均值低于65分贝。 3、主要环境问题 (1)河流和湖泊有机污染严重,水体富营养化。 小清河有机污染严重,多年来为超V类水体,主要断面COD、溶解氧等指标超标率为100%,已成

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及环境保护的措施

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及环境保护的措施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我国城镇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市化的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以此同时伴随而来的是越来越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如果任其发展,必将对我国城市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并说明了城市生态问题的原因,最后详细阐述了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空气;噪音;宣传 一、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模式的影响之下,城市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膨胀。这也相对了带来了诸多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噪音污染——城市交通带来的噪音污染,城市施工建设机械设备运作带来的噪音污染以及城市工业生产带来的噪音污染等;大气污染——北方城市冬季取暖煤等燃料燃烧带来的大气污染,热电厂,化工厂生产带来的二氧化硫等危害性气体污染,城市车辆的尾气污染等等,导致了严重的雾霾天气;固体废弃物污染——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污染,城市建筑拆迁废物污染等;水污染——市民生活用水污染、工业生产废水污染等等。 总之城市化进程过程中的工业生产、市政建设、交通车辆、居民生活等都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同时也给城市居民的身心发展带来了影响。 二、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公民环保意识不强 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发布的《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6) 》表明,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57.05 分,环保行为得分为55.17 分,环保满意度得分为60.20 分。这表明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水平不高,环保参与度也还很低,环保满意度情况则表现一般。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公众的环保行为受到环保意识和环保满意度两个方面的影响。环保意识越高的公众,环保行为的参与度也越极;环保满意度越高的公众,环保行为的参与度也越高;而其中环保意识对于环保行为的影响表现得更为明显。 (二)城市化的导向失误 城市化本来应当是和工业化齐头并进,相互促进的发展过程,但在我国的特定条件下,政府主导了经济增长,也相应地主导了城市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曾经长期人为抑制城市化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后开始逐步推进城市化,但在具体政策上又摇摆不定。在20 世纪90年代后期之前,有不少人提出小城镇应

城市环境问题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环境问题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 素分析 城市环境问题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各种污染和破坏,对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成为了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城市环境问题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首先,城市环境问题的空间分布是不均衡的。通常情况下,城市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和工业区等密集区域。这些区域通常具有高密度的人口和大量的工业活动,导致了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固体的排放,进而影响到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同时,城市中心地区由于交通拥堵等问题,也会出现空气质量较差的情况。 其次,城市环境问题的空间分布与城市规模和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大城市和发达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更加严重。这是因为大城市通常具有更多的人口和更发

达的经济活动,导致了更多的环境负荷。同时,大城市也 面临更多的城市用地压力和资源利用压力,进一步加剧了 环境问题的发展。 第三,影响城市环境问题空间分布的因素涉及城市规划、产业结构、人口密度等多个方面。城市规划是影响城市环 境问题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之一。良好的城市规划可以合 理疏导人流、优化交通网络和减少污染源。另外,产业结 构也是影响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城市过于 依赖于重工业和高能耗行业,将导致更多的废气、废水和 废固体的排放。相反,发展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可 以有效地减少环境负荷。此外,人口密度也会对城市环境 问题的空间分布产生影响。人口密度高的地区通常会造成 资源过度利用和环境负荷过重。 另外,政府政策的支持和监管也对城市环境问题空间分 布产生重要影响。政府应该加强城市环境管理,推动绿色 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例如,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提高环境污染处罚力度等。政 府还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和支持环保 企业和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公园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公园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公园城市建设是近年来国内外城市建设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随着城市化进 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推行生态城市建设,为市民提供绿色、健康、舒适的住宅环境。然而,如何在公园城市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公园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入手,分析问题的产生原因以及解决途径。 一、公园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1. 土地资源浪费 公园城市建设需要用大量的土地资源来建设公园和绿地,而许多城市在建设过 程中并未充分利用空旷地带和废弃土地等资源,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城市面积的扩张。此外,对于公园和绿地的规划更应该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避免公园建设过剩,造成浪费。 2. 植被繁荣与维护的平衡 公园城市建设中需要大面积的绿化,但这也会导致植被繁荣的问题。植被的繁 荣不仅会带来生态环境的好处,还会造成城市的垃圾增多、蚊虫繁殖和交通堵塞等问题。此外,公园和绿地的维护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足、维护费用的高昂等。 3. 空气质量和水体污染 公园城市建设需要保证城市的空气质量和水体的干净程度,这是保护生态环境 的关键。但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多和城市建设的加速,城市的空气质量与水体的污染逐渐加剧。公园城市建设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采取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同时,通过生态城市规划来规避污染的源头,实现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产生原因

公园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缺少规划 城市规划是公园城市建设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但许多城市缺少全面的规划,未能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长远性和整体性,导致公园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层出不穷。 2. 生态环境建设方式落后 公园城市建设与生态城市建设都是市政的任务,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城市并未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方式的改进,导致公园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3. 意识不足 公园城市建设涉及到城市各个领域,人们的意识水平能否跟上公园城市建设的变化,也是影响公园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 三、解决途径 针对公园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如何采取解决途径呢?以下从规划、技术和政策三个方面进行讲述: 1. 规划 公园城市建设中要注重规划,通过全面的规划,设计出绿色、健康、舒适的城市环境。规划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长远性和整体性,避免资源浪费和死角。 2. 技术 公园城市建设需要采用新型的建设技术和环保科技。通过科技手段,把城市的建设效率提高到最大,同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

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 城市化是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速度的 加快,城市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城市化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包 括空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土地沙化和垃圾处理等方面。 而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保护人类健康。 一、空气污染 城市化带来的空气污染是城市化过程中最普遍的环境问题之一。城市中机动车尾气、工厂废气等臭氧、颗粒物等物质的排放,严 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健康。政府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限 制车辆排放、大力推行清洁能源和环保产业发展、对重污染企业 进行严格监管和罚款。居民应自觉减少使用机动车、购买环保家 电等方式支持环保措施。 二、噪声污染 噪声是由于城市化引起的另一个普遍的环境问题。城市中的高 速公路、工地、广场和商业区的噪音增加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 大的危害。政府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噪音,例如,建设隔音墙、改善道路表面、严格控制建筑噪音、引导商家使用低噪音广告等。 三、水污染

城市用水量大,排放的污水也要比农村多得多。城市污水处理 厂在处理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政府需要重点解决城市污水处理厂 的问题,技术上的改进和投资方面的增加会大大帮助解决城市面 临的水污染问题。同时,通过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降低生活垃 圾和有害物质的排放,也可以有效减少水污染。 四、土地沙化 城市环境问题中,土地沙化也是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大量的 城市发展的建设活动通常是在没有进行周密的规划的情况下完成,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和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政府应该改善城市地 区的生态环境,引导城市化发展在“绿色”原则下进行,保护土地 资源和生态环境。 五、垃圾处理 城市垃圾数量越来越多,垃圾分类工作不得当等问题已严重影 响了城市的环境。政府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来处理垃圾,例如:鼓 励垃圾分类投放、鼓励垃圾减量、推广生态用品等方式,提高市 民对环保的认识。在垃圾处理中,政府可以建设城市垃圾分类中心、推广垃圾处理技术,使垃圾得到高效的处理和再利用。 总之,城市化在为人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政府和居民都应该认识到城市的环境问题严重性,积极行动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问题分析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问题分析 1. 规划制定不科学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需遵循科学的原则,充分考虑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因素,但在实际中存在很多规划制定不科学的情况。一些规划在考虑城市发展的同时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了环境恶化和生态平衡失衡的问题。 2. 规划执行不到位 在一些城市中,尽管制定了相应的环境保护规划,但在执行过程中却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督促措施,导致规划的执行不到位。很多规划在制定后就被束之高阁,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这使得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效性大大降低。 3. 规划与实际情况不符 在一些城市中,环境保护规划制定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但在实际中往往与城市发展实际情况不符,导致规划的失效。一些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存在着脱离实际、理想化的问题,这使得规划的实际效果大大降低。 二、城市环境保护规划问题的影响 1. 生态环境恶化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执行不到位、制定不科学等问题,导致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2. 生态平衡破坏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脱离实际、理想化等问题,导致了城市生态平衡的破坏,一些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绿地面积不足、植被减少等问题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社会稳定受到威胁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城市的社会稳定。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态平衡的破坏,会导致居民情绪的不稳定,进而影响了城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 强化规划执行监管 一旦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制定完成,就应该加强对规划的执行监管,建立健全的执行机制和监管体系,确保规划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3. 促进规划与实际情况相符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保问题研究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保问题研究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保问题变得愈发重要。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城市出现了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枯竭等情况,这让人们意识到城市规划和生态保护的紧密关联。 一、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保问题现状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保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被填平、河流被改道,大量绿地、湿地被破坏,水体被污染,导致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2.垃圾处理难题。大量垃圾、尾气、污水无法妥善处理,导致垃圾填埋场和垃圾焚烧厂的数量增加,危害环境和健康。 3.水资源短缺。在城市化过程中,水资源的快速消耗和水污染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障碍。 4.能源消耗增加。城市化加快了人们对能源的需求,导致能源消耗量增加,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 二、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保问题的原因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保问题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城市本身,而是人类的不良行为习惯和生产方式。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追求短期利益造成环境损害。许多企业或政府部门出于追求短期利益的目的,对环境规划和生态环保缺乏必要的投入,最终致使环境受到损害。 2.生产和消费方式的不良习惯。许多生产和消费方式能够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此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3.政策法规缺陷。城市规划的政策法规缺陷是导致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政策的执行需要条件,如果没有实质性的措施去落实政策规定,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保问题将难得到解决。 三、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环保问题的解决途径 1.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通过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使人们自觉地行使环保职责。 2.加强政府对城市环境管理的投入。城市环境管理需要足够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投入,而这些投入主要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 3.优化城市规划,合理分配城市资源。城市规划需要更加合理地分配城市资源,建立合理的城市发展模式和城市空间布局。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但由于全球气候异常、土壤和水体严重污染等导致的整个生态系统失衡,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加上起步较晚,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对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控制对策,希望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借鉴。 一、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不完善,生态保护缺乏法制保障。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以及一些专门的资源法,其对生态保护的目的、任务、指导思想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但其只有一些广泛的规定,并没有具体的措施。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 的指导性文件和单性法规。但由于现行的资源法主要是针对自然环境中某一特定的要素制定的,缺乏环境保护综合管理的基本制度和措施。没有一部完善的、统一的生态环保法规。由于无法可依,环保部门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一些生态破坏事件不能得到及时和应有的处罚。 2.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认知不足,环保意识差。 1/ 5

环境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人们在生产的过程中只注重与经济的生长以及提升,却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问题,对于环境保护更是缺乏足够的意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污染问题更为严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城市来说比较落后,为了实现经济的提升,大家开始大兴农业的发展,在农业得到发展以及提升的同时,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部分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肥料,其目的在于加速农作物的生长,但同时却对土壤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另外,人们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乱砍乱伐,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作用,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另外,一些废弃肥料以及废弃材料的流失严重污染了水资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3.执法力度不够。 执法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导致环保部门的监管作用无法发挥,主要是生态环境涉及到水利、农业、土地等多个方面,加上环保部门协调机制和管理模式规定不完善,互相争取“五权”现象严重,分管部门自我感觉处于配角地位,工作积极性 不高,不能正常发挥监督权,最终造成各职能部门配合不默契,使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性被分块划分。二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问题突出,部分地区执法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对群众反映的环 2/ 5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生态与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如不采取综合而有效的控制措施,污染负荷将突破生态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城市生态与环境问题随时会恶性爆发,并可能出现难以逆转的生态与环境灾难,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大障碍,甚至严重影响全球环境并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1我国城市生态环境主要问题 1 .1 城市人口爆炸 人是第一生产力。人口增长一向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研究表明,过去15年中国的国民收入增长主要是通过人口结构城市化实现的。截至2005年底,中国的城市人口比例为42.99%。有理由相信,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接近70%。城市强大的经济活动、丰富的物质文化条件和就业机会,对农村人口有很大的吸引力,人口城市化加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人口膨胀将带来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人类强烈的干扰、改变和破坏。城市生态平衡,人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 1 . 2 交通拥挤 道路可以说是城市这个有机体的血管,负责城市物质的流通。 因而其通达性决定了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行效率,交通问题也由此而生。近些年来,各大城市的出租车及私家机动车数量猛增,而公共交通系统更新较慢,城市路网密度和人均道路面积均处于较低水平,从而导致了越来越严重的交通拥挤问题。这种状况降低了人们的出行和工作效率,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1 .3 工业化污染严重 城市人口、工业集中, 工厂任意排放“三废”, 使江河遭受严重污染,,空气烟雾弥漫, 垃圾堆积如山,造成了城市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同时这些污染进一步导致了土壤污染,从而加剧了城市环境污染,造成城市环境的恶性循环。 城市的工厂以国营和私营形式纷纷登场,很少或完全不顾环境问题的现象确实存在。特别是一些私营小工厂(如纸厂等)只顾自己眼前利益,不顾国家长远利益,根本不关心环境问题。污水到处排放,结果既污染了地表水,也污染了地下水,威胁着城市居民的生命健康。

我国城市环境问题原因及现状分析

我国城市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现状分析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环境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限制城市发展的瓶颈,保护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针对我国城市的环境现状,对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实证分析了我国的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城市垃圾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加强城市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提高城市环境管理水平、加快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外部性,科斯定理 城市环境是以人为中心的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自然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人满足自身需要的发展。随着人类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它们所带来的城市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噪音污染等直接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怎样解决环境问题,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许多研究人员都对城市环境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崔斌、佟仁城(2004)通过对北京城市环境管理模式及北京市面临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环境管理转变的原因,提出了新的适应北京环境的环境管理模式。渠涛、杨永春(2005)以重庆为例,运用市场价值法、疾病成本法、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等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计算了重庆2002年城市环境污染的经济损失。张远、李芬等(2005)在海岸带城市的环境—经济系统的基础上,建立适用于海岸带城市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天津市为例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其协调度和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计算。支蓉蓉(2006)对当前城市环境污染难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响应的对策措施。林涛、陈卫(2006)中国城市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50个城市为对象,分析了城市环境质量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体系中各状态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得出了结论。刘炳江、张轶玲(2006)针对我国国情提出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协调城市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矛盾的对策。王芳(2006)从环境社会学的视角分析社会行动者的环境行为,通过对政府、企业、和公共等各类相关行动者之间环境行为博弈过程的分析,

当前杭州生态环境问题及调查

当前杭州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 城市是人类聚居地,是人类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活动的中心。城市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繁荣与进步起了巨大作用。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应该是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更应是一个注重生态环境质量的城市。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战略任务,建设生态型城市是推进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和基础抓手。同时,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生态文明建设将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协调共存,人与自然共同发展,将是未来中国的重大命题。因此,我们对杭州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调查。 通过问卷形式向广大市民收取有效问卷,进行全面分析。在100份有效问卷中,认为目前杭州面临的生态压力有: 1、水环境压力 太湖蓝藻事件成为2007年全国关注的环境问题,再次向世人敲响了水环境污染问题的警钟。钱塘江自2004年出现蓝藻暴发后,钱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成为上下游城市环境保护的共同重点。根据浙江省发布的海洋环境公报,杭州湾生态系统连续四年处于“不健康”状态。此外,杭嘉湖平原、萧绍平原河网水质不佳,部分地区已处于“江南水乡无水喝”的窘境,日益突显的饮用水源危机等都是杭湖嘉绍地区不容忽视的水环境问题。 2、酸雨压力: 据《2011年度杭州市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11年全年,杭州全市大部分地区处重酸雨区,且酸雨污染仍处于严重水平。据介绍,杭州已经连续十年以上处严重酸雨状态。 根据公报,2011年全年,除富阳属中度酸雨区外,杭州市区、桐庐、临安、淳安等均属于重酸雨区。2011年杭州市pH值平均值为4.60,酸雨率为82.6%。降水pH值范围为3.71—6.33,而最低值出现在中心城区。 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陆树立表示,数据显示,杭州已连续十年以上成为重酸雨区。 杭州市环保局大气污染防治处负责人应巍解释说,酸雨是pH值小于5.6的雨水。“杭州常年是重酸雨区,主要影响来源不是本地的,而是受大气对流影响较大。杭州全年主导风向是东北风,北方的空气对流就带来了二氧化硫。” 应巍说,杭州酸雨最严重的地方在临安,但临安却是少有工业的地方。“我们猜测是由于临安有一个天目山山系,北方的二氧化硫通过大气环流过来以后湿沉降。” 而对杭州市自身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情况,应巍说,十一五期间已下降17%以上,2011年又比上一年度下降3.44% 3、空气质量压力: 2013年1月5日至13日期间,杭州市环境空气连续出现超标,5日起全市各国控点位AQI指数多数超过100,7日至13日期间超过150,达到中度以上污染水平。PM2.5为本次污染的首要污染物,5日至13日期间,全市PM2.5\日均浓度变化范围在0.095~0.162μg/m3之间,超过日二级标准(良)0.27~1.16倍。 4、污染排放压力 5、噪音污染压力 市区声环境质量总体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交通和建筑施工噪声依然是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 杭州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5.9分贝,为轻度污染。桐庐县、建德市处于轻度污染水平;临安市、富阳市处于较好水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