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国际金融危机的思考

2008国际金融危机的思考
2008国际金融危机的思考

2008国际金融危机的思考

【摘要】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各国经济都造成了或

大或小的经济影响。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而面对这场危机,中国的哪些做法行之有效,又有哪些做法对当前局势不利反弊?这些都需要我们的反思和总结。

【关键词】金融危机成因生产过剩中国政府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一、2008国际金融危机成因

1、根本原因——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

马克思曾经指出:“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后原因,总是人民大众的贫困和他们的受限制的消费,但与此相反,资本主义生产的冲动,却是不顾一切的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才是生产力的限制”。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就是因为要卖东西的人卖不出去,想买东西的人没有钱买导致的。美国存在着巨大的贫富差距,世界银行2010年的最新报告显示,美国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以房屋为代表的价格较高的商品是生活必需品,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但是遗憾的是普通劳动者工资太低,很多人买不起,这就造成了以上提到的“卖不出去”和“想买而没有钱买”的问题,进而导致了实体经济中的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矛盾的尖锐化。

2、主要原因——单一的国际货币体系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世界各国通过美元和美国制定的全球贸易规则和体系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所以美国一打喷嚏,全世界就感冒。而现如今,美国几乎控制了全世界的石油、粮食和货币,三大武器的综合使用,使美国几乎控制了全世界。现在美国通过美元和它制定的全球贸易规则和体系主导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所以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就迅速蔓延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3、导火索———次贷危机

房地产是美国三大经济支柱之一,半个世纪以来,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一直在20%以上,带动60多个相关产业。为了卖出更多的房子,资本家们不仅向信用状况良好的客户提供住房抵押贷款,还向信用状况不好、没有稳定收入来源、还款没有保障的消费者提供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在这样的蛊惑下,原本不想买房的或者买不起房的都开始买房了。银行和金融机构借助“次贷”证券把风险转嫁给了其它投资者,使得房贷变现的链条不断延长,一旦某个环节发生支付危机,整个链条便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后来买了房子贷了“次贷”的人由于利率上升和房价下跌等原因还不起银行的贷款,就把房子钥匙还给银行了事。信用关系遭到破坏,相关的证券、基金、股票、银行、投资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等都难逃

魔掌。

二、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经验总结

中国经济格局不可避免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在世界经济日趋危机的环境中,中国如何求生存和可持续的发展呢?在应付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国有很多积极的经验,但也有惨痛的教训,需要对两方面作理性的总结。

1、及时稳定民心

面对危机,最重要的就是树立战胜危机的信心。此次金融危机从虚拟经济传导至实体经济,而虚拟经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信心经济,人们心理预期的变动导致虚拟市场的剧烈波动,并最终影响到实体经济,导致外贸出口受挫、企业资金链的断裂、裁员压力等等,这些都是摆在国家面前的棘手难题。在此背景下,国家领导人多次出来给社会打气:如2008 年9 月24 日在纽约与美国经济金融界人士举行座谈时,温家宝总理说到“面对危机,关键是要鼓起勇气和信心,这比黄金更重要”;同年9 月27 日,在第二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上,温

家宝总理表示,“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保持国民经济在更长时间内又好又快发展。”这些言论令全国上下同心同德,增强了人们克服难关的勇气。

2、行之有效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中国政府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财政能力最强的国家。过去数十年,国家税收每年以两位数增长。中国的货币政策也较之西方的有效。随着金融体制建设的推进,中国政府在使用货币政策来调节宏观经济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逐渐显现之时起,中国政府及有关部门迅速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从2008年年初的防过热、防通胀,到年中的保发展、控物价,再到年末的调结构、扩内需、促增长、惠民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三次提高出口退税率,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五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显示出高度的灵活性。

3、改革的意识形态化

令人担忧的是,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还再度促使中国改革的意识形态化。因为中国比较有效地应付了金融危机,很多人就简单认为中国的经济模式要比西方的优越。在各种所谓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很多人又混淆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把社会政策的“救济”逻辑滥用到经济领域去。导致经济国家主义大肆横行,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大扩张。其次政府部门为了通过投资推动经济发展,积累更多的财富,近年来政府部门通过国企的过度扩张,通过向平民百姓征收过重的税收来积累财富,从而导致“国进民退”和“国富民弱”。再者,财富促使着政府方面很多不理性的决策,例如建立维稳机制、注定要浪费的公共投资、政府内部的“消费社会”,等等。同时,因为政府掌握了过多的财富,腐败现象变本加厉。

3、结束语

经济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早已将世界各国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现实,已将各国编制进祸福相依的巨大网络。因此,面对这场全球经济危机,唯有各国齐心协力、互帮互助,才能将其损害降低到最小,从而实现世界范围内的持续发展。

08年美国金融危机

选美国的原因: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是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这场危机波及到美国的抵押贷款业、投资银行业、保险业、银行业,并导致美国经济的衰退,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在众多的原因中,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是最根本的。分析此次金融危机可以使我们以后的社会经济社会发展走的更稳更好。 美国金融危机背景 金融危机产生的背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范围内出现了明显的国际收支失衡。首先,美国政府的经常项目和外债规模不断扩大;其次,东亚国家和石油输出国的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积累巨额的外汇储备。而美国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长期以来奉行凯恩斯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政府和美国公民早已养成提前消费的习惯。正是这个习惯加剧了全球的资本流动,为危机爆发埋下了隐患。而美国在经历互联网泡沫以后,急需寻找一个新的支柱产业带领国美经济走出低谷,而美国政府这时想到了从古至今都最容易产生泡沫的房地产行业。 08年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 (一)对全球宏观经济的影响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经济开放程度很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的衰退引发全球性经济衰退。经济危机过后,美国、日本、欧盟的经济发展都在减速,但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正在崛起,将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 (二)房地产业受到巨大冲击 由于此次美国经济危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大量的次级贷款用于买房,而经济危机发生后,银行等金融机构收回作为抵押的房子,但是卖不出去,银行等金融机构亏损致破产。受资金等的影响,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房价也纷纷下滑,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宣告了发达国家消费热潮的终结。 (三)失业率上升,就业危机严重 经济危机到来后,许多产业宣告破产,公司倒闭。公司倒闭所带来的一个最大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员工被迫离职。失业率迅速的上升。为了解决失业的问题,为了更好的生活,失业的人们纷纷加入找工作的热潮中去。大量公司倒闭,市场上所提供的岗位依然非常的少,而需要工作的人十分多,就业危机严重。 08年经济危机给中国的启示 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经济发展受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美国的经济危机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必须寻找有效的方法以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问题。 1、积极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从而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增加政府支出来扩大社会总需求。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指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08年经济危机造成了经济发展缓慢,人们对消费缺失信心。消费量大量下降,市场上的商

2008金融危机简介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和影响 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此次危机极为严重,为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可称之为“金融海啸”。那么,此次金融危机是怎样形成的?对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对我们 大学生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何谓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工商企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在金融危机期间,人们往往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会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严重的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大幅度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 层面的动荡。 此次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一般认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又 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 何谓美国的次贷危机?它的影响为什么那么大?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称应当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什么是次级按揭贷款?所谓次级按揭贷款,就是给资信条件较“次”的人的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人的按揭贷款而言的。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或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它负债较重,他们的资信条件较“次”,因此,这类房地产的按揭贷款,就被称之为次级按揭贷款。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人所能获得的比较优惠的利率和还款方式,次级按揭贷款人在利率和还款方式方面,通常要支付更高的利率,遵守更严格的还款方式,以控制金融机构在次级按揭贷款上的还款风险。这种做法是常规的做法。但是,由于美国过去7、8年以来新贷款松、金融创新活跃、房地产和证券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由于美国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缺失,这种常规措施并没有得到普遍实施,这样一来,次级按揭贷款大幅度增加,次级按揭贷款的还款风险就由潜在转变成现实。在这过程中,美国众多的金融机构为了一己之利,纵容次贷的过度扩张及其关联的贷款打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一、金融危机的爆发 2007年2月13日,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随后,次贷危机的影响逐渐蔓延,5月到6月,一些西方对冲基金破产;7月次贷问题导致私人股本运转失灵;8月次贷危机扩散至股市,全球主要股市每个交易日股价下跌2%以上的事件经常发生;8月至9月,出现全球性信贷紧缩,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次贷危机的爆发。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再度激化,金融风暴很快从美国的抵押贷款机构、投资银行蔓延到保险公司、储蓄机构和商业银行。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美国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9月14日,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9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宣布向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9月25日,美国联邦监管机构接管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公司……越来越多的大型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次贷危机演变成为金融危机,而且越来越失控。更为严重的是,这场危机很快扩展到全球,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部分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陷入衰退,主要金融市场急剧恶化,全球股市遭受重创,多国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世界贸易环境恶化,多国就业形势严峻,失业人数不断攀升。时至今日,虽然说全球经济整体呈现复苏态势,但一些国家仍然深受其累。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同时也逆转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直接原因 第一,过度的金融创新。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次级信用住房抵押贷款债务的证券化,而次贷证券化和次贷证券买卖正是为满足金融家们对尽可能多的高额利润的追求。“两房”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购买到的商业银行及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投资银行再利用所谓的金融工程技术,把这样的债券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出售。经过这一系列的工序之后,金融交易的链条加长了,没有人再去关心这些金融产品真正的基础价值,大家关心的是它们更高的投资收益率。于是,美国本土和海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对担保债务权证(CDO)等金融衍生产品疯狂追求,大量金融机构参与其中。美国房地产泡沫的风险随着这些金融衍生产品扩散至全球,最终使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形成全球金融危机。 第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的货币政策长期以来倾向于宽松状态,低利率在刺激美国民众的消费欲望的同时又导致了储蓄下降和股价上涨,股市财富效应的显现又会再度刺激消费,导致楼市不断上涨。持续走高的房价使得贷款公司放贷的欲望以及各类投资者分享房产增值收益的野心随之增加。于是,以股价和房价互相推动的泡沫逐渐扩大,并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以房产和股票为资产的中产阶层。大批中产阶层的消费模式影响着许多美国民众,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整个美国以透支的方式进行消费。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美国民众从金融机构借钱,金融机构再从金融市场借钱,整个美国从全世界借钱。最终,美国进入了一个债务链,上述链条中任何一环的脱节都将导致泡沫破灭、危机爆发。 第三,金融监管的缺失。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也曾对金融体系实行较严格的管理制度,颁布《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而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颁布以后,美国实行金融自由化,形成一种介于分业监管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

美国金融危机 始,美联储作出反应,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以增加市场信心,美国股市也得以在高位维持,形势看来似乎不是很坏。然而, 被迫接管“两房”,以表明政府应对危机的决心。但接踵而来的是:总资产高达1.5万亿美元的世界两大顶级投行雷曼兄弟和美林 也难以为继美国政府在选择接管AIG以稳定市场的同时却对其他金融机构“爱莫能助”。 房利美,即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成立于1938年,是最大的“美国政府赞助企业”,从事金融业务,用以扩大资金在二级 并让购房者能够获得资金支持。 货币政策。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

而2008年全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仅为0.1%,创下自195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由于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冲击,国际商品价格一路骤降,而这成为全球性通货膨胀转为通货紧缩的关键原因 一、中美通胀差异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 是一种货币现象,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就会上涨。在封闭经济条件下, 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一定会增加美国的流动性, 但从表一中可以看出, 美国的通胀率并没有随着货币的超发而大幅上升。事实上美国国内的货币供给量并不是特别高,没有出现新兴市场国家的高通胀现象。2009年, 美国M2 全年为8529 亿美元,2010 年为8816 亿美元, 同比增长3.365%,GDP 同比增长2.9%,CPI 同比增 长 1.366%,M2 增长率-GDP 增长率等于0.465%, 说明美国没有出现国内流动性泛滥以及通货膨胀。由此可见美国仍处于一 个低通胀预期中。根据美国劳工部数据,2012 年9 月美国CPI 同比增长 2.0%,环比增长0.6%, 其中, 食品和能源商品价格指数涨幅占总涨幅的2/3 以上。平均时薪增长了0.3%,零售额同比增长了1.1%,GDP 增长率为2%。以上各种数据显示,美国经济正朝着复苏的积极面转向,没有出现通货膨胀压力。在美国低通胀的同时,中国的通胀压力却在不断的上行。2007 年次贷危机之后,中国仅有2009 年的CPI 值较低,2011 年更是高达4.9%。2012 年9 月,中国的M2 为9.4 万亿人民币,与2011 年底的8.5 万亿人民币相比,上涨了10.59%,GDP 同比增长了7.7%,M2 增长率-GDP 增长率等于2.89%,中国通胀压力可见一斑。2012 年前三季度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8%,IMF 预计今年全年中国平均通货膨胀率为 3.25% 左右。同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何中美光景大不相同?为何美国能够在天量货币发行背景下保持M2 的低增速,为何美国民众能够仍能够感受到美元在国内的强劲购买力? 二、美国低通胀解读 (一)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世界很多国家均已出现通货膨胀, 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甚至是恶性通货膨胀。然而, 已开始实施第三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美国, 却没有通货膨胀压力。笔者认为必要从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来寻找根源。美元的今天的国际地位,要追溯到1945 年。二战之后,美国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依托,在怀特计划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以美元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击败英镑、马克、法郎成为世界货币的霸主。布雷顿森林体制崩溃之后,与黄金脱钩的美元非但没有“非国际货币化”,反而来了一次“凤凰涅槃”,变成了真正的国际货币。次贷危机爆发前的2007 年,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为65.4%,在国际贸易结算中 所占比重超过80%,在外汇交易中美元占比超过40%。金融危机之后,美元的国际地位受到挑战。由于欧债危机的影响,欧 元自顾不暇。而日元融资套利交易导致日元承受巨大的贬值压力,难于美元匹敌。根据IMF数据显示,2012 年第二季度在已 知的大约5.8 万亿的外汇储备中,有61.9% 是美元。由此可见,美元仍是世界货币,是当之无愧的国际贸易结算币,是牙买 加国际货币体系下的霸主。为此,世界各国需要手中持有大量的美元。其原因之一是,美元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国际贸易的支付环节离不开,至少现在离不开美元;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均已美元为主,甚至还 有不少国家在制定汇率政策时以美元为锚货币。这样一来,美元在全世界横冲直撞, 超发的美元有相当一部分被全球的美元 持有者吸收掉。例如2008 年美国宣布开印钞机回购美国国债,中国为了防止美元大幅跳水,而选择继续增持美元, 如此一来,滥发美元所引致的通过膨胀风险大大降低,而增发美元所带来的铸币税却只有美国独享。也就是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滥发钞 票的量化宽松政策其实是输出型的,即输出国际流动性,将通货膨胀风险分散到美元债务的债权国。然而,并不是任何国家都 可以像美元一样超发却无通货膨胀,这一切的根源是美元在现今国际货币体系的超然地位。 (二)国际收支的特殊结构 美国国际收支结构表现为经常项目的持续逆差。观察表三美国贸易收支差额可知,美国商品贸易常年呈现持续的逆差。设想 美国是一个封闭的世界,即便美元是国际货币,美元的滥发也只能在国内消化掉,这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而事实并非如此, 在开放的经济体系下,美国人用手中持有的美元在全世界范围内购买商品。美联储在印了一轮钞票之后发现,美国反倒是凭空 多出了无数商品,这是其他任何国家都做不到的,所以唯有美国人可以一边印钞票,一边保持极低的通胀水平。在经常账户赤 字的同时,美国的资本项目保持高额顺差。由于美国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开放的、流动性很强的、资本收益较高的资本市场, 于是资本账户的顺差为美国的经常账户的赤字提供了融资。尽管有投资者主观上不愿意继续为美国的赤字提供融资,但是实际

十年轮回: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十年轮回: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十年轮回: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31986213.html,时间:2009-08-25发表评论>> 本书从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起笔,从制度及其演进的角度,在历史、宏观、微观三个层面分别考察了亚洲金融危机及当前的危机,建立了对于金融危机的分析框架。通过对两次危机的比较研究,作者深入探讨了金融危机的形成机制,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当前危机是世界为进入全球化所付的代价 现在该是我们从当年亚洲金融危机和当前金融危机中吸取重要经验教训的时候了。 亚洲危机是关于国内经济的政治经济学思考和全球化的兴起这两种思想之间的冲突。这种思想的冲突是在所难免的,因为世界各国越来越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了。亚洲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治理体系,事实证明在全球资本流动的冲击下是弱不禁风的。 同样,在十多年后,全球性危机突然爆发,因为现今没有一个经济体是“孤岛”。简而言之,它是网络世界中本国的和全球的治理危机。 亚洲危机是亚洲为了进入新阶段而付出的代价,而当前

的这场危机也是世界为进入全球化的新阶段而要付出的代价。 从这个角度来看,2007~2008年显然标志着全球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必须提出三个重要的问题。第一,这是不是全球资本主义盛极而衰的标志?至少有一件事是肯定的,目前这场危机给“美国梦”画上了问号。 因此亚洲人必须找出自己的发展模式,把“GDP热”(疯狂追求快速增长)弃之如敝屣,寻求更加可持续的发展速度,既提供就业机会,又不破坏环境。 第二个历史性的问题是,如果印度和中国每年都以8%以上的速度增长,而G3(美国、欧洲和日本)每年增长率不足2%,那么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之间的相对实力将会显著改变。根据我本人粗略的估算,亚洲在未来十年内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场。 第三,亚洲是否准备好扮演这种角色了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过去,新兴市场一直依赖发达国家的市场和资金。亚洲之所以不得不把它多余的储蓄投资到西方去,正是因为它自己的金融系统还不足以承担对这些储蓄的配置使命。亚洲的监管结构尚待发展。要在国际货币秩序中有所作为,亚洲的政府官员们既缺乏国际意识,在心理上也准备不足。美欧之间在适当应对和营救努力方面的协调也不足。这说明,要开始考虑全球政策之前,我们还须先加强国内危机的管理和

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与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的区别

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与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爆发的原因 08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美国金融危机表面看是由住房按揭贷款衍生品中的问题引起的,深层次原因则是美国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失衡、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 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失衡,金融监管缺位,是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一个国家在金融发展的同时要有相应的金融秩序与之均衡。美国在1933年大危机以后,出台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实行严格的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在随后近60年里,美国金融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在其高速发展的同时,金融市场上的不确定性相应增加。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推行金融自由化,放松了金融监管,并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格局。 此外,金融生态中的问题,也助长了金融危机进一步向纵深发展。金融生态本质上反映了金融内外部各要素之间有机的价值关系,美国金融危机不仅仅是金融监管的问题,次贷危机中所表现出的社会信用恶化、监管缺失、市场混乱、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正是金融生态出现问题的重要表现。从1999年开始,美国放松金融监管使金融生态环境不断出现问题。金融衍生品发生裂变,价值链条愈拉愈长,终于在

房地产按揭贷款环节发生断裂,引发了次贷危机。华尔街在对担保债务权证(CDO)和住房抵押贷款债券(MBS)的追逐中,逐渐形成更高的资产权益比率。各家投行的杠杆率变得越来越大,金融风险不断叠加。 美国金融危机的另一原因还在于美国经济基本面出了问题。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世界原有的供需曲线断裂,出现了价格的上升。美国采取了单边控制总需求的办法,使得原有的供给缺口不断扩大,物价持续上升,就业形势出现逆转,居民收入和购买力下降。 过去60年,美国经济增长和国内消费超出了本国生产力的承受能力。一方面,美国在实体经济虚拟化、虚拟经济泡沫化的过程中,实现不堪重负的增长;另一方面,美国把巨额的历史欠账通过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和资本市场的价值传导机制分摊到全世界。这增加了美国经济的依赖性,动摇了美国经济和美元的地位和对它们的信心。 次贷危机之前美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限制进出口的法案和政策,是导致经济环境走弱的重要因素。在进口方面对发展中国家制造各种贸易壁垒,在出口方面又对技术性产品设限,这些政策直接推动了美国物价的上升,减少了美国的就业机会,抑制了国内的经济创新动力,这也是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诱因。 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2008国际金融危机的思考

2008国际金融危机的思考 【摘要】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各国经济都造成了或 大或小的经济影响。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而面对这场危机,中国的哪些做法行之有效,又有哪些做法对当前局势不利反弊?这些都需要我们的反思和总结。 【关键词】金融危机成因生产过剩中国政府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一、2008国际金融危机成因 1、根本原因——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 马克思曾经指出:“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后原因,总是人民大众的贫困和他们的受限制的消费,但与此相反,资本主义生产的冲动,却是不顾一切的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才是生产力的限制”。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就是因为要卖东西的人卖不出去,想买东西的人没有钱买导致的。美国存在着巨大的贫富差距,世界银行2010年的最新报告显示,美国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以房屋为代表的价格较高的商品是生活必需品,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但是遗憾的是普通劳动者工资太低,很多人买不起,这就造成了以上提到的“卖不出去”和“想买而没有钱买”的问题,进而导致了实体经济中的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矛盾的尖锐化。 2、主要原因——单一的国际货币体系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世界各国通过美元和美国制定的全球贸易规则和体系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所以美国一打喷嚏,全世界就感冒。而现如今,美国几乎控制了全世界的石油、粮食和货币,三大武器的综合使用,使美国几乎控制了全世界。现在美国通过美元和它制定的全球贸易规则和体系主导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所以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就迅速蔓延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3、导火索———次贷危机 房地产是美国三大经济支柱之一,半个世纪以来,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一直在20%以上,带动60多个相关产业。为了卖出更多的房子,资本家们不仅向信用状况良好的客户提供住房抵押贷款,还向信用状况不好、没有稳定收入来源、还款没有保障的消费者提供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在这样的蛊惑下,原本不想买房的或者买不起房的都开始买房了。银行和金融机构借助“次贷”证券把风险转嫁给了其它投资者,使得房贷变现的链条不断延长,一旦某个环节发生支付危机,整个链条便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后来买了房子贷了“次贷”的人由于利率上升和房价下跌等原因还不起银行的贷款,就把房子钥匙还给银行了事。信用关系遭到破坏,相关的证券、基金、股票、银行、投资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等都难逃 魔掌。 二、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经验总结 中国经济格局不可避免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在世界经济日趋危机的环境中,中国如何求生存和可持续的发展呢?在应付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国有很多积极的经验,但也有惨痛的教训,需要对两方面作理性的总结。 1、及时稳定民心 面对危机,最重要的就是树立战胜危机的信心。此次金融危机从虚拟经济传导至实体经济,而虚拟经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信心经济,人们心理预期的变动导致虚拟市场的剧烈波动,并最终影响到实体经济,导致外贸出口受挫、企业资金链的断裂、裁员压力等等,这些都是摆在国家面前的棘手难题。在此背景下,国家领导人多次出来给社会打气:如2008 年9 月24 日在纽约与美国经济金融界人士举行座谈时,温家宝总理说到“面对危机,关键是要鼓起勇气和信心,这比黄金更重要”;同年9 月27 日,在第二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上,温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分析 2008年由美国开始的世界金融危机是上个世纪30年代经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一、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 2007年,次贷危机开始在美国浮出水面。2007年3月中旬到4月初,由于次贷违约大幅上升,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濒临破产,而后申请破产保护,次贷风险开始凸显。2007年7月到8月,目的和标准普尔宣布降低一千多种次贷相关债券的评级,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只基金申请破产,法国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2只与次贷有关基金的申购和赎回,全球金融出现大幅振荡。2007年末至2008年3月,由于大型金融机构纷纷公布资产损失,并寻求外部融资,美国贝尔斯登濒临破产,最终被摩根大通银行收购,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暗淡,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由于美国国际经融中心地位和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随后形成“蝴蝶效应”于2008 年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造成全球股市剧烈的震荡和下跌,并传导到实体经济领域,引发了持续至今的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 2008年9月,美国金融危机爆发。首先出现问题的是美国的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两大联邦住房抵押贷款机构房利美、房地美陷入财务困境,并被美国政府接管,他们几乎占了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50%。接着是美国的投资银行。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同日,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至此,美国第三大到第五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雷曼兄弟公司、贝尔斯登公司相继申请破产保护或被收购。仅存第一的高盛和第二的摩根史坦利公司也从投资银行转变为投资持股银行,而美国最大保险集团美国国际集团被爆陷入财务困境。受这些事件影响,金融市场信心受到重创:全球股市暴跌、信贷市场紧缩加剧,次贷危机演化为全面金融危机。 二、金融危机的原因 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大量次级房贷违约,基准利率上升和房地产价格下降引爆了危机。历史上看,从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停止与黄金挂钩那一刻起,美国就开始为今天的危机埋下伏笔。这导致了美国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以及全球流动性膨胀,这并不是美国金融业的一时疏忽大意,而是其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美元本位制的积累的结果。同时,美国技能监管体制存在重大缺陷。美国政府对所谓金融创新的自由放任,对金融市场缺乏监管甚至让金融交易走火入魔,是酿成金融危机恶果的根本原因。客观上看,是美国政府在为金融季候高投资杠杆(高投机)推波助澜。次贷危机刚开始出现的时候,美国政府失当的救市策略也是导致危机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救“二房”而不救雷曼,标普全qui经济学家大卫·威斯认为:“美联储认为长期来看破产所付出的代价可能更小,因此不愿对该交易提供与贝尔斯登收购案类似的财务支持。美联储也不希望每当投行出现危机,市场就指望其提供拯救措施。道德风险、政治压力看起来是美国政府放弃雷曼的重要原因。” 金融危机还有更深更广的根源:第一,美国大肆输出美元,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反映的是经济体中的货币量过多,超过了经济均衡时的货币需求水平。过剩的美元要在全世界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不断推高全球的资产价格。第二,美国低储蓄高消费的经济模式不合理、近年来,美国储蓄率持续下降,长期的低储蓄高消费经济模式(“债务型”经济运行模式)

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我们得到的启示

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我们得到的启示 郑惠茹谢颖茵 摘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正是亚洲许多国家的经济腾飞之时,先后出现了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等“亚洲四小龙”,后出现了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亚洲四小虎”。他们都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借助产业转移的机遇,引进外资和技术,大力推行出口导向型,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种所谓的“东亚模式”帮助了大多数亚洲国家实现工业化起步,吸引了世界关注。然而,这种模式虽然外表看起来激动人心,振兴了本国的民族工业,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东南亚奇迹”,然而却隐藏着非常大的弊端,比如过分依赖外资,汇率制缺乏弹性、严重结构性问题等,这些都为97年的经济危机埋下伏笔,以至于等到危机真正发生后,让这些亚洲国家一招打回原形,十年的经济增长成果化为泡沫。下面我们将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产生背景、原因、过程以及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深入揭开这场危机背后的面纱,以及说明中国应该从此次危机中获得的启示。 关键词:东南亚金融危机、亚洲四小虎、固定汇率制、投机家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产生 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导火线是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金融投机家掀起的大量抛售泰铢风潮,导致泰铢贬值,引起周边国家连锁反应式的货币贬值狂潮。实际上,早在那些国际投机家们选中泰国之前,泰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早已显露弊端。首先,泰国不应该实行“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尤其盯住美元,一边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制度汇率,另一边为了解决经常项目逆差,开放资本项目,利用高利率吸引外资流入,这样的做法无疑导致国家外债高筑,市场稳定岌岌可危。1997年的泰国,经济疲软,出口下降,汇率偏高,维持与美元一样固定汇率的泰铢已经严重高估,这让那些聪明的国际投机家从中看到有机可乘。他们采取的方法很简单,利用远期套汇交易借入大量泰铢,然后抛售泰铢换取美元,这样一来泰铢就会贬值,最后再购入打压完的泰铢来完成远期合同。其次,虽然泰国政府不甘示弱,坚守阵地,耗资大量美元来吸纳泰铢,但最后还是无力回天。《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在说到“亚洲货币绞杀战”的时候是这样形容泰国的:“泰国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死拼阵地战,战略意图完全暴露,战术缺乏灵活性和突然性,最终的失败是必然的。”泰国政府的不当干预手段反被那些国际投资家们利用,他们不断地散布谣言,说泰国政府束手无策,把泰国政府最后一丝力气都给消耗殆尽,最终泰国政府不得不于1997年7月2日当天宣布放弃盯住汇率制度,实行浮动汇率制。至此,泰国在这场货币绞杀战中成为第一个牺牲者,并且,泰国的经济危机就像瘟疫一样,迅速蔓延到亚洲各国:7月11日,菲律宾的比索开放与美元的比价,比索贬值;同一天,马来西亚也缴械投降,被迫放弃固定汇率改为浮动汇率;8月4日,印尼放弃抵抗,宣布汇率自由浮动;10月16日,中国台湾放弃与国际投机家的厮杀,台币实行自由浮动;11月,韩国经济危机爆发;98年初,国际投机家们卷土重来,再度重创印尼。最后,香港特区与投机家们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香港金融保卫战”,以香港胜利告终,至此东南亚金融危机才算是告一段落。这场“瘟疫”横扫了东南亚和日韩港台,所到之处,遍地哀鸿,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社会危机,事实上没有几个发展中国家能经受得住。国际投机家们的疯狂攻击,掠夺东南亚各国十多年来积累的财富,更有很多人把矛头直指索罗斯,马来西亚总统马哈蒂尔指责索罗斯就是“魔鬼”,应该把这样的“魔鬼”绳之于法! 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 133农村合作金融(1)班邵舒琪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工商企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在金融危机期间,人们往往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会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严重的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大幅度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一、背景 2007年4月4日,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7年8月6日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服务提供商美国住宅抵押贷款投资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8年9月7日美国财政部不得不宣布接管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2007年7月16日华尔街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关闭了手下的两家对冲基金,爆出了公司成立83年以来的首次亏损。2008年3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促使摩根大通银行收购了贝尔斯登。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8年9月15日晚些时候,美国银行发表声明,它愿意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2008年9月16日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短期紧急贷款。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出面接管了AIG。2008年9月21日,在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接二连三地倒下后,美联储宣布:把现在只剩下最后两家投资银行,即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两家投资银行,全部改为商业银行。这样可以靠吸收存款来渡过难关了。至此,历史在2008年9月21日这一天为曾经风光无限的华尔街上的投资银行画上了一个惊人的句号,“华尔街投资银行”作为一个历史名词消失了。2008年10月3日布什政府签署了总额高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市方案。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国包括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等实体经济受到很大的冲击,实体产业危在旦夕。美国金融海啸也涉及全球,影响到了全世界。 二、概括 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被称为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又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2008年金融崩溃、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名称。2008年的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又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称应当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而所谓次级按揭贷款,就是给资信条件较“次”的人的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人的按揭贷款而言的。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或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

1997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

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摘要】1997年,一场汇率危机从泰国刮起,并迅速席卷亚洲,演变成一场亚洲金融危机,从而使得亚洲经济放缓,部分国家甚至濒临破产的境地。虽然这次危机对中国的冲击不大,但是间接影响不容低估。本文通过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分析,说明了亚洲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并指出面对危机中国应汲取教训,致力于建立和完善金融体系。 【关键词】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启示 1997年7月2日,是世界金融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这一天,泰国政府终于被迫宣布取消联系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泰铢兑美元汇率当天即下跌20%。历史上将这视为上世纪末那场亚洲金融危机开始的标志。 随后,这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到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相继发生货币贬值、股市暴跌的连锁反应。这不但给地区经济带来了重大的冲击和损失,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直到今天,每每回眸那段日子,人们仍心有余悸。特别是在当前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之时,回顾上世纪末那一场亚洲金融危机的经过和教训,显得别有一番意义。 1997年的那场金融危机在爆发之后呈现出愈来愈严重、愈来愈深入的发展态势。1997年10月下旬,国际炒家袭击港币。中国香港政府为保护联系汇率制而提高港元利率。接着,香港和内地深、沪股

市大跌,并引起全球股市一阵跌风。 1997年11月,亚洲金融危机蔓延至东北亚,韩国放弃保护韩元措施,韩元大幅贬值,韩国政府不得不向IMF求援以缓解债务危机,与此同时,日本也处于严重的金融动荡之中。 1998年1月,印尼盾几天内贬值50%。一些国家不能偿付大量到期短债,导致东亚多数国家和地区股市汇市暴跌至近年最低点。 为缓解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支持受到危机冲击的亚洲国家尽快走出困境,中国向世界作出了一个承诺:保持人民币币值。人民币不贬值,这对保持世界经济稳定有很大的帮助。大家公认的一点就是,如果当时人民币汇率发生较大变化的话,世界经济,特别是亚洲经济必将遭到更加严重的打击。 “东亚国家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从金融危机重创中反弹,主要归功于一些主要国家如中国和韩国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杜大伟曾经这么说。危机往往不全是坏事,某种程度上它孕育着改革。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不久,我国就宣布实行宏观政策重大转向,其中包括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每年拉动GDP增长1.5到2个百分点,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1997年11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性。随后,财政部于1998年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注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补充资本金,并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银

新加坡应对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2011年第9期 新加坡作为亚洲新兴的工业化强国,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即使在全球金融风暴袭击的大背景下,其经济发展仍保持骄人的业绩,成为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小的国家之一。在化解金融危机过程中,新加坡政府把“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这就告诉我们:市场经济排斥的不是有效的调控,而是无能的政府。因此,我们要学习借鉴新加坡政府从容应对危机的心态和积极引导市场、有效调控经济的一些好做法,以提高我们化解市场经济风险的能力,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要正确地引导发展方向2008年以来,由于受金融海啸的冲击,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出现了严重衰 退,新加坡政府首先从稳定金融入手,不但采取了一系列“镇痛”的措施,而且还制定了有利于为复苏后的经济确立优势的政策。虽然我国和新加坡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但是在发展经济理念、应对危机的策略、市场运行机制上还是有可学之处的。一是要善于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来思考问题,准确把握世界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新加坡是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正是这一“先天不足”,才迫使其从一开始就和国际经济保持了紧密的融合度,赢得发展的先机。和新加坡相比,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属发展中国家。因此,我们要努力扩大对外开放,优化配置全球资源,着力培育市场核心竞争优势,提高我国综合经济实力。二是要注重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特别是要在提高制造业的装备水平、延长产业链上下功夫。三是要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要着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同时,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把有优势、有特色的产业向城镇聚集,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四是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据我国的实际,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市场潜力比较大的将是服务业。因此,一方面我们要把原来政府管的“事业”推向社会,尽快完善社会服务功能,努力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把原来的家务劳动社会化,尽快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同时,我们 还要放开服务领域,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如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 二、要有效地纠正市场失灵金融危机袭来后,新加坡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社会的调控“杠杆”来实现自己的行政目标。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新加坡政府就会采取有效措施,刺激经济增长;当社会出现通货膨胀苗头的时候,新加坡政府就会采取稳定汇率的办法来稳定物价;当经济复苏后,为了调动雇员的积极性,新加坡政府就会以“花红”的形式使其国民共享社会所得。总结其中经验,一是要加强市场咨询管理,防止信号失真。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市场失灵往往与咨询管理体系不健全有关。我们要随着信息化的推进,扩大网络覆盖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国内外市场 新加坡应对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银燕 54

2008年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各国的应对策略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各国的应对策略 2008年9月15日以美国雷曼兄弟倒闭、美林证券贱卖、摩根斯坦利并购为标志的的“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发生了,并迅速席卷全球,波及范围广、冲击力度强、连锁反应快都是前所未见,是世界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危机,给世界各国经济法阵和民众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1形成原因 1.1 次贷危机是导火索 美联储为了应对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遏止美国经济的衰退,连续多年下调联邦基金利率。货币的扩张和低利率形成了低成本的借贷环境,认为未来的房价只涨不跌,促使美国民众涌入房地产领域。但是这些房地产的销售对象主要是美国中下收入阶层。在美国制造业转移的情况下,中下阶层的收入难以提高,在金融资产泡沫推动下的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升,最终把他们逼到破产的地步,引发了世界性债务危机。金融经济逐渐演变成投机经济,金融泡沫越来越大,风险越来越高。以房地产市场和信贷为基础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犹如空中楼阁,因次贷危机的发生而轰然倒塌。因此,这次金融危机的本质是“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而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只是放大了“次贷”金融危机,将美国“次贷”金融危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风暴。 1.2 美国过度消费和亚洲过度消费是实质 美国的过度消费和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过度储蓄是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长期以来美国国内储蓄一直处于低位,对外经济表现为长期贸易逆差,平均每年逆差占GDP总额达到6%的水平,且这些逆差主要靠印刷美元“埋单”。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和石油生产国居民则是储蓄过度,长期贸易顺差,积累起大量的美元储备。这些美国经济体外的美元储备需要寻找对应的金融资产来投资,这就为华尔街金融衍生品创造、美国本土资产价格的泡沫化提供了基础。 1990年代后期,充裕的全球资金涌入美国,金融业在美国的发展越来越旺盛,金融产业演变成一个大产业,可以吸纳大量的就业,产生大量的产值,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美国金融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竟达到GDP的40%。然而,由于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周期已经进入IT周期波段的末尾,缺乏投资机会,而且美国已经将大量的制造业转移到国外,通过制造业信息化而提升劳动生产率的机会也失去,近期又不可能有大量的科技创新项目吸纳融资。在这种情况下,华尔街金融资产的供应没有坚实的实体经济发展作为支撑。全球经济实际上处于一种动态无效的状态:充裕的储蓄资金找不到与之匹配的投资项目。 1.3 国际货币体系缺失是前提 从全球区域分布来看,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过度消费,美国之外的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石油输出国家和某些欧洲国家过度储蓄,这种区域消费和储蓄的不对称必须依赖一个因素才能实现,即美元充当国际货币,成为硬通货的代表,储蓄过度的国家和居民将美元作为财富长期积累。因此,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和上述国家的长期顺差可以通过美元的流动来平衡,美国长期用印刷货币来平衡全球实体经济中的非均衡,迟早要出问题。因

浅析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浅析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内容提要:2007年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发展成了确实的国际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市场再次出现大幅震荡并且迅速在第一时间波及到我国,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机构造成的损失虽然有限,但是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会产生影响,有可能加剧资产价格膨胀及金融市场大幅波动。本文注重寻找危机的原因,分析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从而得到启示。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次贷房地产泡沫资产证券化 2008年我们经历了不寻常的一年,由美国华尔街始源的次贷危机不断的扩散,不仅重创了美国脆弱的经济,引起美国股市崩盘,还引发全球性金融风暴,使国际经济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给其它国家经济带来极大危害,全球经济至今依然未能得到平稳的发展。这场始于美国的经济危机似乎出乎意料,但也合乎情理。为何这场金融风暴会起源于美国?又为何仅仅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会迅速传导至全球引发世界国际金融危机?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和启示又是什么?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 2007 年4 月, 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正式爆发,由此之后的一年里,危机愈演愈烈不断传导到世界各地,最终引发世界性的金融动荡。此次危机普遍认为罪魁祸首次贷首当其冲,表面上看是由于次贷证券化及衍生品泡沫的破裂造成的,但是还有更多深层次的原因隐藏于背后。 (一)次贷危机的发生引发了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 次贷,全称为“次级抵押贷款”,之所以称之为次贷是根据借款人的信用条件相对较低,申请不到优惠贷款,只能到次级市场上寻求贷款。次贷由于其要求的信用条件较低,因此风险也比优级贷款要大,因此贷款利率通常也相对较高,比优惠级抵押贷款高2%~3%。对于银行来说通常情况次贷并没有特别大的风险,而且在房地产市场兴隆时利润率也比较可观。但是美国次级按揭客户的偿付保障不是建立在客户本身自有的还款能力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房价不断上涨的假设之上。在房市火爆的时候,银行可以借此获得高额利息收入而不必担心风险,即使贷款人违约无法按期偿还贷款,银行也可以通过收回抵押的房屋将其拍卖来获得应收的本金和利息;但如果房市低迷,利率上升,客户们的负担将逐步加重,当这种负担到了极限时,必然有一部分次级贷款人无法按期还款,随着利率的上升,通常也会造成大宗物品价格的下跌,房产也不例外,此时银行要想继续通过拍卖抵押房产方式收回次贷会变的逐渐艰难,而其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无人接手房产,银行坏账将会激增。此时,次贷危机就产生了。 据统计,此次次贷危机造成美国的坏账仅为4 600 亿美元,但是由于美国把坏账证券化,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现在扩展到全球,波及到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和银行,估计最终损失要达到1.2 万亿美元,其损失和危害正在逐步显露。 (二)美国科技股泡沫破灭之后,为了刺激经济,摆脱低迷的经济连续采取了降低利率的措施美国在2006年5月之前的几年中,为了刺激实体经济的发展不断地降低利率和税率,从2001年初到2003年6月,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使得利率从6.5%降至1%,为过去46年的最低水平,在宽松货币政策、积极减税政策的刺激下,美国的住房消费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