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安全风险事件-2010-11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事件-2010-11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事件-2010-11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事件

以下为隧道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事件,暂未考虑纯自然灾害风险,如:洪水、地震、高温、严寒、泥石流、飓风;也未考虑国家政策、市场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带来的风险。

一、洞口段:

(1)坍塌冒顶

(2)山体开裂变形

(4)洞口边仰坡失稳

(5)弃渣对环境影响

(6)洞口边仰坡落石伤人危及施工安全

(7)洞口山体整体滑移、坍塌

二、洞身段:

(一)施工地质风险

(1)岩溶及充填物危害

(2)塌方

(3)流沙、液化

(4)涌突水(泥、石)

(5)岩爆

(6)大变形、围岩失稳

(7)渗漏水

(8)采空区

(9)断层破碎带

(10)瓦斯及其它有害气体地层

(11)高温地热

(12)软弱围岩

(13)黄土

(14)冻土

(15)膨胀性岩土

(16)松散地层

(17)盐渍土

(二)施工引起的风险

(1)施工准备不足

(2)施工量测不准确

(3)爆破引起的风险

(4)开挖不合理

(5)辅助施工措施施作不合理

(6)初期支护不合理

(7)隧道二衬不合理

(8)落石伤人危及施工安全

(三)其它风险

(1)地下径流破坏

(2)对环境的破坏

(2)火灾

(3)通风

(4)照明及用电

(5)机械设备风险

(6)其它如交通及意外事件

针对以上每个风险事件,首先列出时间产生的原因及后果,然后从以下几方面列出处理措施:①围岩加固措施及地下水处理措施;②施工及技术改进措施和注意事项;③辅助施工措施;④风险发生后应急处理措施;⑤同时描述2~3个案例(包括工程介绍、地质情况介绍、处理措施,要列出对应参考文献)。

三、施工对第三方构筑物风险

(1)隧道施工引起的临近桥梁破损

(2)隧道施工引起的临近房屋建筑破损

(3)隧道施工引起的临近路面损坏

(4)隧道施工引起的临近铁路损坏

(5)隧道施工引起的临近管线破损

(6)隧道施工引起的临近隧道破坏

针对以上每个风险事件,首先列出时间产生的原因及后果,然后从以下几方面列出处理措施:①地层加固措施及地下水处理措施;②施工及技术改进措施和注意事项;③辅助施工措施;④第三方构筑物加固措施;⑤风险发生后应急处理措施;⑥同时找出上述第三方构筑物的破坏形式,描述1~2个案例(包括工程介绍、地质情况介绍、处理措施,要列出对应参考文献)。

一.隧道洞口段施工安全风险事件

1.1 坍塌冒顶

1.1.1风险产生的原因

隧道洞口开挖时,导致塌方的原因有多种,概括起来可归结为:一是自然因素,即地质状态、受力状态、地下水变化等;二是人为因素,即不适当的设计,或不适当的施工作业方法等。由于塌方和崩塌的后果的严重性。我们应尽量注意排除会导致塌方的各种因素,尽可能避免可以避免的塌方或崩塌事故的发生。塌方或崩塌的原因主要是不良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隧道设计考虑不周、施工方法或措施不当。

①不良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1)隧道穿过断层及其破碎带,或在薄层岩体的小曲褶、错动发育地段,一经开挖,潜在应力释放快、围岩失稳,小则引起围岩掉块、坍落,大则引起塌方。当通过各种堆积体时,由于结构松散,颗粒间无胶结或胶结差,开挖后引起坍塌。在软弱结构面发育或泥质充填物过多,均易产生较大的坍塌。

2)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岩溶陷落柱、松散性围岩、地层覆盖过薄等地质地段时极易发生塌方和崩塌。地层覆盖过薄地段如在沿河傍山、偏压地段、沟谷凹地浅埋和丘陵浅埋地段。

3)水是造成塌方的重要原因之一。地下水的软化、浸泡、冲蚀、溶解等作用加剧岩体的失稳和坍落。岩层软硬相间或有软弱夹层的岩体,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软弱面的强度大为降低,因而发生滑坍。

4)洞口段施工期间发生暴雨,地下水、地表水丰富,地下水、地表水对边坡和围岩(尤其是浅埋段软弱围岩)容易产生侵蚀、软化作用;

②隧道设计考虑不周

1)隧道选定位置时,地质调查不细,未能作详细的分析,或未能查明可能塌方的因素。没有绕开可以绕避的不良地质地段。

2)缺乏较详细的隧道所处位置的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引起施工指导或施工方案的失误。

③施工方法和措施不当

1)施工方法与地质条件不相适应;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没有及时改变施工

方法。

2)工序间距安排不当。

3)地层暴露过久,引起围岩松动、风化、导致塌方。

4)围岩爆破用药量过多,因震动引起坍塌。

5)对危石检查不重视、不及时,处理危石措施不当,引起岩层坍塌。

1.1.2风险发生的后果

一旦在隧道洞口发生坍塌与冒顶,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并且造成工程停滞,影响施工进度,延误工期,大幅增加施工费用;如果处理不当,还会留下工程质量工程质量后患,给维修养护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1.1.3风险预防处理措施

①围岩加固措施及辅助施工措施

根据隧道洞口段地质条件、施工方法、环境要求采取必要的预加固措施,如地表注浆或超前锚杆、超前小导管、短管棚、长管棚进洞等:

1、大管棚超前的进洞方法

一般洞口段地质条件相对较差,常采用大管棚超前进洞的辅助措施。大管棚施工时,一般先在洞口开挖轮廓外施作管棚导向混凝土墙或导向钢架,长2一3m,并采用锚杆使其和洞口仰坡连成一体,导向结构为管棚施工起到导向和支架作用。然后施工大管棚,大管棚常采用小80~3O0mm的钢管,长度18一40m。大管棚施工完成后,在导向墙或导向钢架内立模,浇注混凝土套拱,将导向墙或导向钢架与管棚尾端浇注成整体结构,形成“假洞”,然后按照选定的工法进行隧道的开挖、支护。

2、接长明洞的进洞方法

洞口地质条件较差,边坡稳定困难时,常采用接长明洞的方法,明洞结构对仰坡起到支挡作用,可保持仰坡的稳定。某公路隧道洞口接长明洞进洞工程实例

3、小导坑反向扩大隧道的进洞方法

洞口采用大断面进洞困难时,可以采用小导坑先行进入隧道施工,在进入长度大于3一5倍隧道洞径后,反向开挖隧道洞口段。小导坑的大小要满足施工通道的基本要求,可以从隧道洞口面直接进行施工,也可以从其边上进行施工。

4、加固地层(反压法)进洞方法

洞口地层较差、地形不适宜进洞时,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进洞:

1)采用注浆加固地层,注浆方法可用地表垂直注浆或从坡面水平注浆,浆液根据地层情况选择水泥浆、水泥一水玻璃双浆液、超细水泥浆或其他浆液,注浆时可以选用单孔注浆、旋喷注浆等。地层加固完成后,进洞施工。

2)地形出现偏压或者覆土较浅时,可采用接长明洞保持洞口稳定,但明洞开挖会引起边坡不稳定,此时可以采用填土反压,稳定坡脚,同时加大洞顶填土厚度,采用明洞暗做的方法进洞。或者采用盖挖法施工明洞,然后进入正洞施工。

②地表水处理措施

1)平整洞顶地表,排除地表积水,整理隧道周围流水沟渠;

2)隧道洞口及明洞设置截水沟与排水沟,洞口边仰坡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地表水下渗;

3)为防止洞外的水流入隧道内,应在洞口外设置反向排水沟或采取截流措施;

4)洞口施工应避开雨季和融雪期。

③地下水处理措施

隧道洞口地下水处理原则一般是以堵截为主,排引为辅:

1)堵截:对整个富水段进行注浆止水,加固松散岩体,使得隧道洞口围岩在原有的基础上整个综合指标得以改善,主要措施有深孔劈裂、挤压注浆;对富水地段沿隧道开挖轮廓线以外进行环形注浆,形成止水帷幕,防止或减少地下水进入开挖工作面,主要措施有浅孔注浆、管棚注浆、小导管注浆、中空锚杆注浆。

2)排引:排水辅助措施有导坑、钻孔等方法,目的是排水降压。

1.1.4 施工及技术改进措施和注意事项

①由于隧道洞口浅埋覆盖层很薄,隧道上方的岩土很难形成自承体系,而且围岩早期压力大,变形快,如果对隧道变形控制不当,围岩会很快松弛,产生张裂破坏,将导致直达地表面的塌陷。所以,洞口段开挖时应强调围岩变形的控制而不应强调围岩变形的释放,必须采用强度较高和刚度较大的初期支护,限制土体变形,以免破坏土体结构。同时二次衬砌和仰拱紧跟,形成封闭结构;

②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于其进出口段的软弱围岩进行地表监控量测,并对地质灾害以及预报预测;

③在进行洞口土石方工程时,不得采用深眼爆破或集中药包爆破;

④严格贯彻“早进晚出”的原则,坚持断面分割、化大为小、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早闭合、衬砌紧跟的施工原则。

1.1.5风险发生后应急处理措施

①采用超前预支护治理。优点是安全可靠,实施过程中不易发生意外事故;缺点为造价高,需专用设备,治理时间长。

1、对洞内塌体及时利用洞渣进行回填,形成反压平台。掌子面坍体采用超前预支护将核心土注浆固结。在塌方段加密布置量测观测点,勤量测。

2、对山体表面塌陷处首先清理松土,然后用碎石土分层回填夯实呈凸状,再用塑料布全断面覆盖,最后再在其上回填不少于80cm厚的种植土。施工时注意对周边裂缝用粘土堵塞。表层喷射砼;对山体塌陷区域,利用小导管进行注浆加固。表面铺10cm厚砂浆。塌陷部位周围边坡施工采用锚喷支护进行加固;对于洞内塌方,采用加强的超前预支护通过,例如:大管棚、超前双排小导管等。

3、对坍塌影响范围内地下水及地表水采取“防、排、堵”的治理方法。

1)防:对冒顶陷穴口附近地面的降水及流水采用设简易排水沟的方式及时进行排出,并对塌的洞体表面覆盖,防止地表水的大量进入,增大洞内的出水量。

2)排:采用挖集水坑、开挖排水沟、增加水泵台数等方法大力加强洞内地下水的排水工作,减少正洞地下水。

3)堵:采用土袋码设土围堰,堵塞流泥。同时采用注浆的方式充填裂隙,形成止水帷幕,减少或堵塞渗水、涌泥通道。

②坍体及洞顶挖除,以明洞处理。其优点是施工速度快,工艺简单,造价低;缺点为挖除过程中容易再次发生坍方。

③坍坑清除并防护。优点是速度快,造价低;缺点为施工过程安全没有保证。

1.1.6 案例

①永漳公路五尖岭隧道进口段坍塌冒顶治理措施[1]

1、工程简介

永安至漳平国防战备公路全长117.5km,其中漳平境内56.7km,为山岭重丘二级公路,分为A、B、C、D、E、F、G、H等8个合同段。其中D合同段设计有一条隧道——五尖岭隧道,该隧道长1 050m,单洞双车道,按新奥法设计、施工。在隧道进洞口段内侧26m处,由于地质条件差、地下水位高等原因,洞口边仰坡出现开裂、凸出滑移。为此,设计部门又增加了12m明洞,隧道总长1 062m。

2、坍塌发生过程及稳定情况

五尖岭隧道进口洞门里程为K24+150。2002年6月28日下午4时许,当上半断面于K27+180处开挖50cm,正在安装工字钢架时,掌子面开始坍塌,水与泥浆不断涌出,围岩如泥石流般流动至K27+165。当晚11点40分,K27+181坍塌冒顶,坍塌漏斗深5.5m,纵、横向宽8~9m,周围4环裂缝,裂缝宽度达4cm。坍体封堵掌子面后,坍塌停止,暂时趋于稳定。

3、坍塌发生的原因

1) 地质条件差,为残积堆积亚粘土及呈粘土状强风化砂岩,裂隙发育,空隙率大,透水性好,土质较松散,易坍塌流动。

2) 该处刚好处于地质断层(根据地质钻探报告,断层宽度约60m),地下水大量集聚在断层中,围岩长期泡水软化,开挖进尺至该断面,地下水汹涌而出,把土石带动以至坍塌。

4、坍塌冒顶处理方案

1)洞内坍体加固处理及初期支护方案

洞内围岩呈粘土状且水量大,水位高,坍体为软泥,硬化困难。大管棚施工没有工作平台,K27+171一K27+180段下半断面初期支护尚未施工,上半断面初期支护已明显下沉,施工前应做好混凝土堵截墙及施工平台。先在已衬砌仰拱端头垂直向下打入20a工字钢,间距0.7m,打入深度视地质情况决定,但不小于1.5m,并用木板挡坍塌体,防止因施工造成岩体流动。堵截墙高4.0m,顶宽1.5m,底宽3.5m,外侧边坡率1:0.5,与隧道开挖等宽。打人qb89mm引水管,间距1.5m,梅花型布置。喷射混凝土工作平台,厚70cm,下设20a工字钢桩,问距1.0m。上半断面开挖掌子面,并用喷射混凝土封闭,厚度0.2m。工作平台上用大于200mm 的原木支撑初期支护,横向4根,纵向间距0.5m,确保施工安全。

洞内采用大管棚注浆加固坍体,管棚采用由89热轧无缝钢管,壁厚5mm,每节长4—6m,每根总长30m(纵向加固范围为K27+171—201)。采用15cm长丝扣(695壁厚5mm)连接,大管棚环向间距0.40m。管棚四周钻qb8mm注浆孔,间距20cm,钢管前端加工成尖状,尾部设箍,确保强度符合要求。注浆材料采用水泥浆液。为缩短凝结时间,减少浆液的流失,在水泥浆液中掺人3%的水玻璃。水泥浆液水灰比为1:1。注浆压力:初压0.5—1.0MPa,终压2.0—3.0MPa。

大管棚及注浆施工完成后,在管棚支护环的保护下开挖坍体,每开挖50cm,安设一榀20号工字钢架,并分层喷射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纵向每开挖3.5m,施作径向小钢管注浆(取消原锚杆),并喷射混凝土至设

计厚度(35cm),挂钢筋网。小钢管间距0.5m,梅花形布置。小钢管长4.5m,采用外径42ram、壁厚3.5mm的热轧钢管。浆液采用纯水泥浆,水灰比l:1。注浆压力:初压0.5—1.0MPa(纵向加固范围为K27+171—195)。

对于K27+171—180段拱部初期支护已完成并下沉较大地段,应在K27+180—190.5段进行径向小钢管注浆,待钢架、喷砼、工字钢卡Et梁等初期支护完成后,反向施作管棚支护至+166里程(模筑里程),然后拆除原初期支护(喷射砼、钢筋网、钢架等),并按坍塌段方案施作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

上半断面设20a工字钢卡口梁,每榀设工字钢l根,上半断面初期支护拱脚设4,22锁脚锚杆。每榀工字钢每侧4根,每根长3.5m。

线路右侧水量较大,施工时打入15m长689钢管用于超前引水,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围岩受水冲刷流动。

2)衬砌方案

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厚度由29cm改为35cm,钢架由16号工字钢改为20号,间距50era,钢筋网间距、直径不变,锚杆改为径向小钢管注浆,小钢管间距0.5m,梅花形布置。小钢管长4.5m,采用外径42mm、壁厚3.5mm的热轧钢管。注浆浆液采用纯水泥浆,水灰比1:1。注浆压力:初压0.5—1.0MPa,终压2.0—3.0MPa。

二次衬砌按Ⅱ类围岩加强衬砌,其中主筋直径改为622,外层主筋内侧增加20号工字钢骨架,间距0.75m。

两层衬砌间仍按原设计要求铺设防水板。

5、治理方案的修改及治理效果

7月20日,施工单位开始实施大管棚治理施工,随后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1.无专用机械设备,钢管无法顶(打)入;2.钢管向上角度太大,防护效果不理想;

3.速度太慢,无法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治理任务。为此,我办(驻地监理工程师办公室)召集业主技术负责人、施工单位主要技术人员,召开了实施方案修改会议,提出修改后的具体方案:

1)洞内处理。于洞内K27+168处打人4,100钢管桩并设拦板,把坍塌土固定,不因洞顶坍坑回填而使洞内土流动,使坍坑能够填实。

2)洞外地表坍坑处理。1.采用挖掘机分层夯实回填土至地表并用防水布遮盖,以免雨水侵入;2.根据地形条件,在坍坑四周修筑两道地表截水沟;3.为减轻坍方压力,便于排水,将原仰坡挖深7m左右,回填至明洞顶上。

3)洞内坍体双排径向小钢管注浆加固。在坍方体开挖前,施作双排径向小

钢管注浆。小管采用长4.5m、外径42mm、壁厚3.5mm的热轧钢管,浆液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浆液(水玻璃含量为水泥重量的3%),水灰比为1:1。注浆压力:初压0.5~1.0MPa,终压2.0—3.0MPa。小钢管分上下两排,排距为20cm,钢管呈梅花形布置,间距25cm。

4)纵向每开挖3.5m,封闭掌子面,循环施作双排小钢管并注浆。

5)初衬按“二类围岩加强”加固。

6)二衬按原设计图执行。经会议讨论研究,一致同意上述修改方案,并决定于7月25日开始实施。经过20个昼夜施工,至8月15日止,开挖进尺及初衬已顺利通过坍塌体和地质断层,没有再发生坍塌事故,缩短治理工期40天,节省造价200万元。修改后的方案之所以可行并顺利实施,原因有二:①洞顶覆盖厚度不大,经减载后采用双排小钢管支护,足以承受坍体荷载;②坍塌发生后,断层内的地下水基本排干。

②浦南高速公路梗珵隧道洞口段坍塌处理理[2]

1、工程概况

浦南高速公路是连接浙江至福建闽北的公路主干线,全线总长249km。工程沿线地貌属闽北低山丘陵地形区,地貌形态基本类型为低山丘陵地貌、冲洪积沟谷,海拔最高458.0m,最低85.6m。地形起伏相对较大,沿线丘项浑圆、条带状,斜坡坡度较缓。本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大陆性气候特征,兼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年平均气温17.4℃~19.3℃,年平均降雨量1669~1906mm,5~6月为梅雨季节,雨量约占全年雨量的36%~37%,每月降雨量达到350mm左右。该隧道洞口段施工受雨水影响较大。埂埕隧道为分离式隧道,全长490m,通过地段山体最高为202.5m,植被发育,地质较为复杂,围岩全部为V级,且洞口段的洞顶覆盖层为松散的残坡积层及岩石风化层,强度低,土夹石状,结构松散,侧壁稳定性差,易坍塌、掉块和冒项。进口段支护型式为JZ5.1型复合支护,采用F1型超前大管棚施工辅助措施,管棚长20m(YK225+278~298为管棚区),采用热扎无缝钢管,直径108mm,壁厚6mm,环向间距为50cm,注纯水灰比为0.5:1的水泥浆,注浆压力0.7~1.5MPa。

2、现场围岩变形及塌方情况简述

该隧道受现场地形及施工条件所限,由出口向进口掘进,于2007年9月19日早晨完成上导坑贯通。出口方向二衬已施工至YK225+322,仰拱闭合至YK225+3ll,上半断面拱架落脚至YK225+291,上导坑Y勉25+282~Y1Q25+288共6m长范围拱架、

挂网、锚喷等初支完成,但未能及时完成上半断面落脚施工;进口段K225+278-298大管棚在管棚区掘进前已施工完毕。

2007年9月20日清展现场施工人员发现进口端视支与套拱产生分离开裂,紧接着该段进口仰坡及YK225+280~291段发生塌方。经现场检查发现,拱顶大管棚被塌体所切断,长4m左右;套拱拱项除有一条竖向裂缝、拱顶有向下变形外,无其它损坏;洞内部分拱架被压垮,YK225+291~295附近初支有多处裂缝:塌方体土体结构松散,有明显圆弧形滑移面:在YK225+298处原地表有裂缝。

3、事故原因分析

1)由塌方前发现进口端初支与套拱产生分离开裂,塌方后检查发现套拱拱顶除有一条竖向裂缝,拱顶有向下变形外,无其它损坏。说明本次塌方与套拱拱脚支承力不足无关。

2)由于洞顶右侧为一道天然冲沟,洞顶覆盖层为松散的残坡积层,强度低,土夹石状,结构松散(地质声波反射ν

β=1881m/s),侧壁稳定性差,整体性不好,围岩自身处于不稳定状态,无自承能力是本次塌方的最主要原因。

3)初支使用中25的中空锚杆对该类土质围岩的加固效果较差。由于现场采用水钻进行中空锚杆及管棚造孔,钻凿出的泥浆对孔壁形成了泥浆护壁,0.5~1.0MPa的注浆压力无法冲破护壁,导致砂浆无法形成扩散加固土体,围岩自身未形成拱形自承体系,未能体现新奥法施工理念。

4)管棚内水泥浆饱满、密实,刚度提高,但抗变形能力不足,导致直接剪切破坏。这与从发现初支与套拱分离到发生塌方短短不到50min,塌方发生很快的情况相吻合,属于“脆断”。

5)上导坑YK225+282~YK225+288共6m长范围拱架、挂网、锚喷等初支完成,但未能及时完成上半断面落脚施工,导致初支抵抗变形的能力不足,未能与管棚形成复合支承体系。由图纸可见,YK225+285处洞顶17.65m厚覆盖层所形成土压力全部由管棚承受,导致管棚因承力太大而产生剪切破坏。

4、处理方案

1)立即停止掌子面的所有施工作业,安排专人进行安全巡视及管理。

2)加强隧道的监控量测工作,地表下沉、拱顶下沉及围岩收敛均要求按每2小时测量一次,为处理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

3)在洞外坍塌体上覆盖防水布,洞顶及时采用人工开挖形式设置截水沟,对洞内塌方体喷15cm厚混凝土进行封闭。

4)采取措施保住YK225+291~295初支有裂缝段落,以保证塌方范围不进一步扩大。确定从YK225+291至管棚区末端YK225+298向外延伸5m,即YK225+303段施打径向小导管并注浆。小导管采用垂50x5mm、L=5m的钢花管,梅花形布置,间距1m×lm,纯水泥浆水灰比0.5~0.8:1,注浆压力0.8~1.5MPa,由两侧边墙向拱部依次进行,并在YK225+292、YK225+295两处打设两排超前注浆小导管。

5)仰拱从YK225+31I进一步跟进,以越接近塌方区越好为原则,要求必须到达管棚区末端YK225+298处,以尽快形成初支闭合环,并及时进行仰拱和回填的施工,进一步增强初支的稳定。

6)二次衬砌及时施作至YK225+298,并从YK225+313处开始衬砌混凝土强度等级由C25提高到C30,其中YK225+291~301二衬钢筋由原设计的qb20mm调整为中25mm,并在每两板二衬间设置一道沉降缝,以改善二衬的受力条件。

7)待洞内二衬施作至YK225+296处,再由进口开始处理仰坡的坍塌体,仰坡重新开挖防护,仰坡面的防护按原设计采用锚杆+挂网+喷混凝土,自上而下逐级防护。

8)YK225+291-280段暗洞改为明洞施工,二衬厚度由原75cm调整为80cm,混凝土强度等级由C25调整为C30,钢筋直径由原设计的qb20mm调整为西25mm:

YK225+280往小里程方向仍按原设计施工。

现场施工班组严格按上述处理方案对该段落进行了处理,共历时一个月左右,未出现异常情况,基本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1.2 山体开裂变形

1.2.1风险产生的原因

①不良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1)隧道穿过断层及其破碎带,山体与隧道处于围岩挤压破碎带范围,破碎带软弱、破碎,易充水、软化、解体,结构松散,缝隙大;节理裂隙发育。

2)山体与隧道所处地段地下水丰富;隧道所处区域降水量大,地表水补给量大,雨水通过地表渗入破碎的围岩裂隙缝里,造成山体发生较大的变形。

3)洞口段存在着严重的浅埋偏压特征。

②施工对山体开裂的影响:

1)隧道洞室开挖后空间效应造成的土体变形及土体收缩,导致山体地表开裂;

2)隧道开挖后围岩应力调整的影响,上覆土体自下而上产生松弛,并牵动上部曾遭受浅滑层扰动的土体,导致了裂缝的产生;

3)隧道施工爆破的震动,使挤压破碎带的松散岩体的缝隙和空隙不断震动挤密,引起体积的调整,形成差异变形、地表出现裂缝。

1.2.2 风险发生的后果

隧道洞口段施工引起的山体开裂变形如果不加以治理,任其发展、恶化,将会造成隧道洞口段的坡体滑塌、洞口段山体发生整体滑移、隧道坍塌冒顶、隧道洞内变形等严重的工程事故,从而造成施工人员伤亡,施工停滞,影响施工进度,造成工程费用的增加。同时,如果对山体开裂变形处置不当将会给隧道留下病害隐患,时时威胁运营安全。

1.2.3风险预防处理措施

①围岩加固措施及辅助施工措施

根据隧道洞口段地质条件、施工方法、环境要求采取必要的预加固措施,如地表注浆或超前锚杆、超前小导管、短管棚、长管棚进洞等:

1、大管棚超前的进洞方法

一般洞口段地质条件相对较差,常采用大管棚超前进洞的辅助措施。大管棚施工时,一般先在洞口开挖轮廓外施作管棚导向混凝土墙或导向钢架,长2一3m,并采用锚杆使其和洞口仰坡连成一体,导向结构为管棚施工起到导向和支架作用。然后施工大管棚,大管棚常采用小80~3O0mm的钢管,长度18一40m。大管棚施工完成后,在导向墙或导向钢架内立模,浇注混凝土套拱,将导向墙或导向钢架与管棚尾端浇注成整体结构,形成“假洞”,然后按照选定的工法进行隧道的开挖、支护。

2、接长明洞的进洞方法

洞口地质条件较差,边坡稳定困难时,常采用接长明洞的方法,明洞结构对仰坡起到支挡作用,可保持仰坡的稳定。某公路隧道洞口接长明洞进洞工程实例

3、小导坑反向扩大隧道的进洞方法

洞口采用大断面进洞困难时,可以采用小导坑先行进入隧道施工,在进入长度大于3一5倍隧道洞径后,反向开挖隧道洞口段。小导坑的大小要满足施工通道的基本要求,可以从隧道洞口面直接进行施工,也可以从其边上进行施工。

4、加固地层(反压法)进洞方法

洞口地层较差、地形不适宜进洞时,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进洞:

1)采用注浆加固地层,注浆方法可用地表垂直注浆或从坡面水平注浆,浆液根据地层情况选择水泥浆、水泥一水玻璃双浆液、超细水泥浆或其他浆液,注浆时可以选用单孔注浆、旋喷注浆等。地层加固完成后,进洞施工。

2)地形出现偏压或者覆土较浅时,可采用接长明洞保持洞口稳定,但明洞开挖会引起边坡不稳定,此时可以采用填土反压,稳定坡脚,同时加大洞顶填土厚度,采用明洞暗做的方法进洞。或者采用盖挖法施工明洞,然后进入正洞施工。

②地表水及地下水处理措施

1)平整洞顶地表,排除地表积水,整理隧道周围流水沟渠;

2)隧道洞口及明洞设置截水沟与排水沟,洞口边仰坡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地表水下渗;

3)为防止洞外的水流入隧道内,应在洞口外设置反向排水沟或采取截流措施;

4)洞口施工应避开雨季和融雪期。

5)采用导坑、钻孔等方法引排地下水,目的是排水降压。

1.2.4 施工及技术改进措施和注意事项

①隧道洞口浅埋段,应结合地质构造特征、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岩层破碎程度及岩石矿物成分、雨水的补给条件、地下水发育性等因素综合判定。

②对于隧道洞口段地质构造复杂的软岩开挖,当雨水补给丰富时,应短开挖、强支护并及时跟进衬砌,应坚持信息法施工,做好变形量测,建立地表变形监测网,及时掌握洞室及山体变形规律,以便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③施工方法是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安全的关键,应切实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少扰动、快支护、勤测量”的原则。

1.2.5 风险发生后应急处理措施

①迅速撤出各线掌子面施工人员,暂停一切施工。

②在抢险过程中,要求设计、施工紧密配合、协调,及时处理施工中出现的突发事件。

③安排专人加强对地表裂缝及洞身裂缝的观察,及时反馈裂缝变化信息。

④在裂缝周围挖一条截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裂缝中。

⑤在确认地面裂缝稳定后,为了防止雨水渗流对隧道造成更大的影响,及

时对地表裂缝进行夯填处理。

⑥裂缝收敛期处理:

1)加强初衬,及固结周边围岩;

2)拱角处增设双排锁脚注浆小导管;

3)对已施做的二次衬砌采用注浆小导管加固措施;

⑦裂缝稳定期处理措施:

1)加强隧道开挖预支护措施;

2)加固二次衬砌模筑混凝土;

3)加强隧道施工监控量测。

1.2.6 案例

①朱亭隧道山体开裂及洞内变形整治[3]

1、工程概况

朱亭隧道长889m,为京广线武昌至衡阳段电气化技术改造工程中的新建重点工程之一,位于湖南省株洲县平山塘至朱亭区间。1999年3月底完成施工图设计,同年3月18日开工。

1999年10月底,朱亭隧道出口端中、上台阶掌子面施工至DK1 674+590处时,连降3天暴雨,在11月4日下午5时发现山体开裂,DK1 674+590~+640段拱顶下沉,里程DK1 674+615处下沉量累计(31d)达294mm,至11月8日DK1 674+620处下沉量累计(35d)达349mm。出口端施工被迫停止。

2、工程地质特征

朱亭隧道濒临湘江东岸,紧挨既有线,既有线傍山以半填半挖通过,左侧傍山,路堑边坡高达40m,右侧为湘江一级阶地;朱亭隧道地处剥蚀低山区,相对高差约100m,自然山坡25°~45°,植被发育,DK1674+590~+640段山坡平顺,山顶较平缓,隧道埋深约48 m。

隧道上覆第四系坡残积黏土层,褐黄色到棕黄色,半干硬,厚一般为0. 9m~2. 5m,基岩均为元古界板溪群拉揽组泥质板岩夹粉砂板岩、钙质板岩,中薄层状。表层极严重风化呈棕红色碎石土状,风化层厚簿不均,为4m~10m。区内岩层产状较为稳定;节理裂隙十分发育,节理裂隙中充填黑褐色氧化薄膜及黑褐色铁锰物质,将岩体切割成碎裂状。

朱亭隧道位于区域朱亭背斜的近核部,一走向北东向区域断层的近旁,褶皱和压性、扭性破裂面十分发育,同时还拌有走向北西的张扭性结构面。隧道范围内受6条构造带的影响。经过在施工过程中的调查、勘探,进一步确定

DK1674+590~+740段位于北东向F1挤压破碎带中。

3、变形情况与原因分析

①隧道变形情况

1999年10月底,朱亭隧道出口端中、上台阶掌子面施工至DK1 674+590处时,连降3天暴雨,在11月4日下午5时发现山体开裂,观测到的裂缝长度为70m,对应隧道里程为DK1 674+610~+680,裂缝距既有线左侧水平距离最大值为120m,距隧道中线50m,裂缝最大宽度15cm。洞内初期支护量测反馈信息显示,里程DK1 674+620处收敛量累计(31d)达193mm;里程DK1 674+615处下沉量累计(31d)达294mm。根据施工单位精测队11月4日测量DK1 674+660里程处山体上导线点坐标和6月30日测量值比较,发现该点向既有线方向发生位移150mm、下沉量120mm。此时,二次衬砌已做到DK1 674+655处,已做二次衬砌地段没有出现衬砌变形,但未做二次衬砌地段的洞内量测收敛值递增,超出规定的正常值范围。至11月8日DK1 674+620处拱顶下沉量累计达349mm,但山顶裂缝无明显变化。

②原因分析

1999年11月9日至10日,建设、施工、设计及监理单位四方在工地召开了现场会议,对山体和隧道的稳定状况和整治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形成了现场办公会议纪要。此后我处又召开了地质、隧道专家的专题论证会,并进行了遥感地质、地质钻探、设立变形观测网等几方面的工作,分析此次事故原因如下:事故地段山体和隧道位于挤压破碎带范围内;由于破碎带软弱、破碎,易充水、软化、解体,结构松散,缝隙大,隧道开挖时,对此种岩体扰动较大,形成洞体较大变形;由于隧道施工爆破的震动,使挤压破碎带的松散岩体的缝隙和空隙不断震动挤密,引起体积的调整,形成差异变形、地表出现裂缝;雨水的补给渗入和地下水从隧道中的渗出,加剧了此种变形;完成挤压破碎带范围内的衬砌后,洞内变形已停止,地面变形受到抑制,最终也将逐渐停止。

4、地面整治方案

a.建立完整的观测网络

在山上设置3个地表位移观测桩,间距10m,每天观测4次;既有京广铁路上设置3个位移观测桩点,间距30m,每天观测4次,以保证既有线运营的安全。

b.修建截水天沟

在裂缝以上5m外修建截水天沟,沟身采用10cm厚M15水泥砂浆抹平,使排水畅通。

c.裂缝封闭

对地表裂缝地段表层采用30cm厚粘土隔水层封闭,以防地下水下渗。封闭后,要在封闭层上做观测标志发现封闭层沉降或开裂时应及时处理。

5、洞内整治

由于此次洞内变形很大,DK1 674+620处下沉量累计达349mm;而且山体开裂长度较长,施工地点又紧挨既有京广铁路大动脉,为了施工的安全和结构的稳定以及既有线的运营安全,首先应在洞内对掌子面采取构件支撑,然后采取加固周边围岩及调整施工方法的处理措施。施工采用“短开挖、少扰动、快封闭、强支护、勤量测、早衬砌”的原则。

a.注浆

该段往出口方向的DK1 674+640~+720段已施作二次衬砌,为预防由于DK1 674+590~+640段洞内初期支护变形对该段产生影响,对该段周边采用小导管径向注浆加固措施。注浆小导管采用φ42mm,壁厚3. 5mm、长4m的热轧无缝钢管,注浆浆液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水灰比为1:1,水泥浆与水玻璃比为1:0. 5,水玻璃浓度为35Be′。

b.构件支撑

对已施工初期支护段采用Ⅰ18工字钢架加固,间距0. 5m,加强纵向连接,并用C20混凝土喷至钢架的上缘;对中台阶和上台阶采用三层卡口梁支撑,卡口梁之间采用斜撑和竖撑,卡口梁、斜撑和竖撑均采用φ150mm普通焊接钢管。钢管连接采用10mm钢板。

c.设锁脚小导管

本段每0. 5m在拱脚增设两排锁脚注浆小导管,每排两根。锁脚小导管构造和注浆参数与注浆导管相同。通过对洞内变形地段采取锁脚锚杆、工字钢、扇形支撑进行强支护措施后,洞内初期支护局部出现裂纹,部分地段收敛值出现回弹现象,至12月初收敛趋于正常范围。

d.隧道周边加固

已做初期支护地段的中台阶和上台阶周边径向采用吉迈R27N自进式注浆锚杆加固,锚杆长6m,环向及纵向间距1m,梅花型布置,注浆浆液同小导管注浆。

e.侵限部位处理

由于洞内变形引起隧道初期支护侵入限界,故在洞内变形趋于稳定、洞外山体未发生位移的情况下,进行初期支护侵限部分的凿除处理,每次处理循环进尺为0. 6m~0. 8m。首先拆除工字钢架及扇形支撑,对本段采用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导管采用φ42mm长4m的热轧无缝钢管,注浆浆液采用水泥浆液,水灰比为1: 1,环向间距30cm,搭接长度1. 5m。

在该段施工中拱墙初期支护采用I18工字钢架加强支护,其间距为0. 5m。在该段下台阶的开挖过程中,在下部周边径向采用吉迈R27N自进式注浆锚杆加强支护,锚杆长6m,环向及纵向间距1m,梅花型布置,注浆浆液与小导管注浆相同。

由于该段围岩软弱,在下台阶开挖后,应及时施作临时仰拱,封闭断面、减少变形。

f.相邻段施工

在通过该段后,由于DK1 674+570~+590段的围岩级别为Ⅴ级,对该段的初期支护中的喷混凝土厚度调整为30 cm,并加大其早期强度;径向系统锚杆的环向间距改为0. 8m。拱部二次衬砌改为钢筋混凝土,其余设计参数不作调整,仍然按照原设计图纸施工。

对洞内变形地段加强监控量测,每5m~10m设一个监测断面。主要量测项目如下: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围岩压力及两层支护间压力、钢支撑内力及外力。

施工时应及时整理量测资料,以使施工中的各种参数能根据量测资料进行调整。

按照以上处理办法,隧道施工进展顺利,安全通过该段,山体也无异常变化,隧道于2000年3月18日贯通。

1.3 洞口边仰坡失稳

1.3.1风险产生的原因

①隧道边仰坡破坏模式

对于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的隧道边仰坡的诸多不同,破坏模式也是多种多样。总体言之,在隧道工程中,边坡的破坏模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1、边仰

坡喷层剥落破坏;2、张拉破坏;3、剪切破坏;4、局部塌陷破坏;5、雨水冲刷破坏;6、洞口初期支护失稳破坏。比较常见的是剪切挤压破坏和拉裂破坏。

隧道边仰坡的破坏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平面滑动破坏、楔形破坏、崩溃破坏、局部塌陷破坏和堆塌破坏。

1)平面破坏模式

此类破坏是实际工程中发生最多的破坏,一般是由于边坡岩体结构面的存在以及开挖等施工因素的影响,破坏了原有的平衡,使得岩体沿着软弱结构面产生平面滑动破坏。最常见的破坏形式是张拉破坏和剪切破坏。

如果隧道边坡坡脚较大,则下部岩块重心的合力将在其支撑面以外穿过,产生的旋转力矩会使岩块沿一基面脱离,产生张裂缝,随着裂缝的进一步发展,滑坡后部的岩体常常沿张裂缝脱离,此裂缝在压碎性滑坡上经常具有较大的深度,边坡将形成张拉破坏。这种破坏在高边坡中比较常见。

隧道洞口的剪切破坏也是常见的破坏形式之一。在隧道工程中,经常遇到洞口偏压现象。随着隧道洞口的开挖,原有的平衡被破坏,使得偏压现象更加严重,围岩受到由高到低的剪切作用,边坡围岩形成沿剪切带移动的趋势。这种破坏主要发生在具有悬殊偏应力的偏压地段,而且当围岩中有软弱带时,软弱夹层可能作为剪切滑移带,使边坡发生剪切破坏。

2) 楔形破坏模式

若隧道围岩的完整性较好,基本上由一些完整的岩块组成,但是存在一些有限岩块的不连续面的结构,在隧道的开挖过程中,就有可能正好将支撑上部的关键块挖除,造成上部整体岩块的塌落,导致岩体的楔形破坏。此类破坏主要发生在洞口围岩较好的地段,发生破坏的规模一般不大,对隧道工程影响也不是很大。

3) 崩溃破坏模式

此类破坏的发生是高地应力的影响。由于隧道的开挖,破坏了原有的地应力场,由于关键岩块的去除,如果富含高地应力的岩块应力发生突然释放,则边坡岩体将产生崩溃破坏,就像在岩洞中经常发生的岩爆。此类破坏主要发生在围岩情况比较好的洞口段,特别是在严重偏压的连拱隧道洞口段容易发生,破坏力极大,对工程影响很大,由于一般隧道进出口段的岩体较为松散,所以此类边仰坡破坏在实际工程中较少。

4) 局部塌陷模式

由于隧道的开挖,使得原有平衡被破坏,极有可能隧道的关键块被挖除,使

得上部岩块缺少必要的支撑,再加上若围岩比较松散,粘聚力较小,不能形成平衡拱达到平衡,一般首先发生局部的掉块,发生洞口段的局部塌陷破坏,直至冒顶。此类破坏一般危害性较大,局部掉块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威胁,局部塌陷使山体地表发生较大下沉,裂缝破坏。此类破坏一般发生在填埋、围岩风化较为严重的洞口段。

5) 堆塌破坏模式

这种破坏主要发生在节理发育或软质、破碎、风化的岩质隧道中,或在土质隧道中,特别是在湿陷性土质隧道中比较常见。当隧道洞口附近地表层岩土体软弱破碎,由于隧道开挖的坡度较陡,在坡顶或边坡的外缘会产生拉裂缝,并逐次向山侧发展而堆塌在坡脚,堆塌体多呈半锥体形,堆塌直至稳定的安息脚为止。

②隧道边仰坡稳定影响因素

影响边仰坡稳定性的基本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对于一个具体的隧道边坡,首先要从隧道所处地质的结构状况、力学特性出发,再结合具体的工程因素和自然因素等综合分析,寻求各因素的影响特点和耦合关系。

1)地质结构的影响

对于处于岩质地区的隧道,洞口岩体中结构面的存在是影响岩质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结构面的表面性质有:粗糙起伏程度、含泥质充填物程度,“岩桥”(锁固段)所占的比例、表面硬度等。结构面部位往往是物理力学变动和物理化学作用的强烈反应地带,结构面的存在降低了岩体的整体强度,增大了岩体的变形性能,加强了流变力学特性和其它的时间效应,以及加深了岩体的不均匀性、各向异性和非连续性等性质。而且不同级别的结构面对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不同,不稳定岩体往往是沿着一个适宜的结构面或多个结构面的组合边界的剪切滑移、张拉破裂和错动变形等而造成岩体边坡的失稳。

对于地处土质地区的隧道,黄土怕水,这是目前很多从事黄土研究的专家学者们的共识。黄土边坡的破坏,无不与地表水的冲刷、侵蚀有关,大气降水是影响黄土边坡的最主要因素。而黄土自身的凝聚力对边坡稳定的影响最大,结构密实,强度较高,抗风化能力强的老黄土构成的边坡比新黄土边坡稳定的多。

2)地应力的影响

地应力包括自重应力、地质构造应力、地震应力、温度应力以及有关物理化学作用所引起的应力等。而这些应力在长期的地质历史年代里,随环境条件的变

化而变化,存在着一个相当复杂的初始地应力状态。

由于隧道的开挖,工程活动形成的二次应力场的叠加、干扰和调整问题,破坏了边坡岩土体的相对平衡的应力状态,进而进一步加剧了岩体的物理力学状态的复杂性,初始应力状态重新分布,不仅表现在应力释放方面,而且表现在应力几种方面,这对于洞口处的边坡稳定是很不利的。

3)其他因素的影响

1、大气降水及地下水的影响: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隧道的开挖,可能破坏原有的稳定控制界面,将原有的控制界面带间的水流秘鲁系统破坏,形成渗流通道,使得界面上的粘性参数大幅降低,导致边坡的滑移破坏。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一种补给源,地下水相对比较稳定,可以传递静水压力并能在自重应力下移动,服从水力学定律。如果边坡上有粘土层,那么它是导致滑坡又是隔水层,边坡的稳定性将非常差。因此,除边坡的地质构造外,边坡的文水条件将是影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水,不仅对应力,而且对于岩土体的强度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如果隧道洞口的开挖位于地下水位以上,地下水对隧道的稳定性影响较小;反之如果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则必须做好必要的防排水措施,减少地下水的影响。

2、气候和天气变化的影响:气候是各种气象要素的综合表现,气候要素几乎经常对边坡稳定性系统产生影响。如果将岩土体强度的季节变化、大气降雨渗透部分地重量、雪载和风载、大气压力等纳入计算,则对之影响可做定量评价。气候对边坡影响最重要的因素是湿润条件和温度条件,也即是水的影响。

气候除了对边坡稳定性系数直接影响外,还通过其他因素产生间接的影响。譬如,气候决定了风化作用的类型和强度、植被特征、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量和动态,并通过后者影响侵蚀和腐蚀作用的时间和强度。

3、植被的影响:在天然边坡上,植被几乎是产生滑坡的环境中必然存在的要素,在隧道的施工过程中,洞口部位原有植被的破坏,对于洞口边坡的稳定性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植被及其种植方法对边坡稳定性系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每一种因素的影响可以做定量的分析评价:树木的重量以及由它传递的风载;由于植被根系的加固作用使土壤表层强度的提高,或者当植被根系嵌入致密岩石时其强度的降低;边坡湿度、含水状况及温度状况对边坡稳定性的种种影响等。总体来看,草皮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总是有利的,木本植物的影响则是有利有弊。而且植被对边坡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识别及风险应对措施(全面)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识别及风险应对措施 任何工程都有风险,需通过风险识别评价与管理的手段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程度.通过系统化的风险识别评价与管理,可识别及分析风险发生概率及后果、评价风险对策的成本与效益,寻求可行的风险处理措施,达到防止损失或补偿损失的目的 一、1、风险识别:风险隧道明洞边、仰坡易产生滑坍失稳,对洞内或洞口施工安全造成重大威胁. 2、风险应对措施:洞口工程与洞口相邻工程统筹安排、及早完成,施工避开雨季及严寒季节.洞口施工前,应先检查边、仰坡以上的山坡稳定情况,及时清除悬石、处理危石,并应进行不间断监测.结合现场地形,洞口边、仰坡应及早做好坡面防护,确保洞口稳定.洞顶边、仰坡周围的排水系统在雨季前及边、仰坡开挖前完成.洞口土石方工程施工应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分层防护,当地质条件不良时,应采取稳定边坡和仰坡的措施.洞口石方采用浅孔小台阶爆破,边、仰坡开挖应采用预留光爆层法或预裂爆破法. 二、1、风险识别:隧道出口明洞地段,容易产生坍塌冒顶、引起地表沉陷或边坡滑坍,危及施工人员及设备安全 2、风险应对措施:隧道出口明洞段施工前应先进行地表加固,制定详细的加固方案.施工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应建立完善的监控量测系统,及时进行拱顶下沉、周边位移及地表沉降量测,及时掌握围岩变化情况.当发现监测异常时,应及时采取超前小导管支护措施,并对围岩进行注浆加固处理,必要时可采取地表注浆处理措施.根据围岩条件及监控量测资料,合理确定开挖进尺,以确保开挖、支护质量及施工安全.尽早进行仰拱落底施工,及时使支护结构封闭成环,以减少围岩变形,并严格控制落底进尺.隧道Ⅴ级围岩采用短台阶留核心土的开挖方法,Ⅳ级围岩采用短台阶法.隧道开挖后,应及时架立钢架,施做锚杆及喷混凝土支护措施,必要时增设临时仰拱,并遵循“管超前、勤量策、及封闭、强支护”的施工程序. 三、1、风险识别:隧道施工坍塌、变形影响 2、风险应对措施:应按“短开挖、强支护、紧封闭、勤量测、衬砌紧跟、弱爆破”的原则进行.建立完善的监控量测系统,及时进行拱顶下沉、周边位移及既有线量测,及时掌握围岩变化及既有线情况,以便采取应急措施.施工前与产权单位签订安全协议,严格按临近既有线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施工,确保既有线安全. 四、1、风险识别:突然涌水对洞内人员安全造成危害. 2、风险应对措施:开挖应符合下列要求:①采用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手段,提前了解开挖工作面前方地质、地下水情况,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②施工中宜采用注浆堵水结合超前钻孔限量排水.③掘进循环进尺宜为0.5~1.0米. 支护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宜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钢架、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等多种支护手段,构成强支护体系.②根据支护的位移量测结果,评价支护的可靠性和围岩的稳定状态,及时调整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隧道施工时应采取加强防排水的技术措施.防排水系统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①衬砌混凝土应按防水混凝土要求施工,施工缝、变形缝的防水处理必须满足质量要求.②防水层铺设前应对喷射混凝土基面作平整和清除浮碴处理.③防水层铺设应平顺,并密贴喷射混凝土基面,接缝应采用常规法、充气法或真空法检查,确保严密可靠.④必须先进行注浆并达到止水目的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措施与建议.doc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措施与建议- 【摘要】在我国随着隧道施工工程量的不断增多,隧道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对于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现状以及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分别针对隧道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以及建议,为减少我国隧道施工过程中所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并建立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了智力支持。 【关键词】隧道;施工安全;问题;措施、建议 0.引言 施工安全不仅会影响到隧道施工的质量以及隧道施工的效率,而且会对国家的财产安全形成巨大的威胁,并会对隧道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附近生活人们的生命安全形成巨大儿威胁。是否能够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施行相应的隧道安全管理措施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关键。隧道安全管理会受到众多安全因素的影响,安全措施的实行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本文接下来对于隧道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1.隧道施工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施工安全意识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生产安全意识的淡薄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对生产安全生产规律认识不足、对于隧道施工的安全规律认识不足、对于隧道施工新技术的不了解,对于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缺乏科学的规划都是目前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所主要面临的问题。如果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规律认识不足,就无法根据隧道施工安全的实际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避免安全生

产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就不能实现对于隧道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对于隧道施工过程中的要求与技术的理解存在偏差,就不能根据隧道施工所面临的实际的情况,新的要求以及新的标准进行施工,就可能出现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就无法理解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源,也就无法处理隧道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安全问题。 隧道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都是经过科学的论证,来尽量避免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目前几乎所有的隧道施工单位虽然都有相应的安全管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大部门企业在执行力度上存在很大的差距。安全管理没有对相关的责任人进行明确,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后也无法明确事故责任的归属。相关的安全责任制度不明确给管理人员消极的应对安全管理措施埋下了隐患。在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隧道安全管理的人员往往不是企业的员工,安全管理人员往往是以兼职的形式存在于企业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隧道安全管理人员在各项福利待遇方面和企业的正式员工存在很大的差别,这对于安全施工管理人员的施工热情是一个打击,所以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就会难免出现疏漏。 1.3缺乏相应的安全教育 隧道施工的过程中具有施工难度大以及施工程序较为复杂的特点,所以出现安全问题的几率非常大,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于隧道施工人员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但是该问题却没有引起施工企业足够的重视,大多数施工企业重视的是项目的争取以及施工进度的督促,大多数企业却忽视了安全教育这个问题。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对于该问题的理解也存在不到位的情况,缺乏安全管理的意识,将安全管理工作视为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事件-2010-11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事件 以下为隧道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事件,暂未考虑纯自然灾害风险,如:洪水、地震、高温、严寒、泥石流、飓风;也未考虑国家政策、市场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带来的风险。 一、洞口段: (1)坍塌冒顶 (2)山体开裂变形 (4)洞口边仰坡失稳 (5)弃渣对环境影响 (6)洞口边仰坡落石伤人危及施工安全 (7)洞口山体整体滑移、坍塌 二、洞身段: (一)施工地质风险 (1)岩溶及充填物危害 (2)塌方 (3)流沙、液化 (4)涌突水(泥、石) (5)岩爆 (6)大变形、围岩失稳 (7)渗漏水 (8)采空区 (9)断层破碎带 (10)瓦斯及其它有害气体地层 (11)高温地热 (12)软弱围岩 (13)黄土 (14)冻土 (15)膨胀性岩土 (16)松散地层 (17)盐渍土 (二)施工引起的风险 (1)施工准备不足 (2)施工量测不准确 (3)爆破引起的风险 (4)开挖不合理 (5)辅助施工措施施作不合理 (6)初期支护不合理 (7)隧道二衬不合理 (8)落石伤人危及施工安全 (三)其它风险 (1)地下径流破坏 (2)对环境的破坏 (2)火灾

(3)通风 (4)照明及用电 (5)机械设备风险 (6)其它如交通及意外事件 针对以上每个风险事件,首先列出时间产生的原因及后果,然后从以下几方面列出处理措施:①围岩加固措施及地下水处理措施;②施工及技术改进措施和注意事项;③辅助施工措施;④风险发生后应急处理措施;⑤同时描述2~3个案例(包括工程介绍、地质情况介绍、处理措施,要列出对应参考文献)。 三、施工对第三方构筑物风险 (1)隧道施工引起的临近桥梁破损 (2)隧道施工引起的临近房屋建筑破损 (3)隧道施工引起的临近路面损坏 (4)隧道施工引起的临近铁路损坏 (5)隧道施工引起的临近管线破损 (6)隧道施工引起的临近隧道破坏 针对以上每个风险事件,首先列出时间产生的原因及后果,然后从以下几方面列出处理措施:①地层加固措施及地下水处理措施;②施工及技术改进措施和注意事项;③辅助施工措施;④第三方构筑物加固措施;⑤风险发生后应急处理措施;⑥同时找出上述第三方构筑物的破坏形式,描述1~2个案例(包括工程介绍、地质情况介绍、处理措施,要列出对应参考文献)。

施工安全风险管控制度

施工安全风险管控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项目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规范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与管控工作,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公路水运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交安监发[2017]60号)和《公路水运行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基本规范(施行)的通知(交办安监[2018]135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项目部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项目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应坚持“单位负责,行业监管、动态实施、科学管控”的原则。 第四条职责 (一)项目经理对本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全面负责。 (二)项目总工具体负责组织开展桥梁风险评估工作。 (三)项目部各职能部门按职责负责评估涉及到的工作。 第二章分类分级 第一条项目部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是指项目部安全生产过程中中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可能性。 第二条风险按业务领域分为道路运输风险、水路运输风险、港口营运风险、交通工程建设风险、交通设施养护工程风险和其他风险六个类型。每个类型可按照业务属性分为若干类别。 第三条风险等级按照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后果和概率,由

高到低依次分为重大。较大,一般和较小四个等级。 第四条重大风险是指一定条件下易导致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 较大风险是指一定条件下易导致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 一般风险是指一定条件下易导致较大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 较小风险是指一定条件下易导致一般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 以上同时满足两个以上条件的,按最高等级确定风险等级。 本项目部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为专项风险评估。 专项风险评估:是指在项目办总体风险评估基础上,将风险等级达到Ⅲ级及以上(高度风险)时,将其中高风险的施工作业活动(或施工区段)作为评估对象,根据其作业风险特点以及类似工程事故情况,进行风险辨识、分析、估测;并针对其中的重大风险源进行量化评估,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专项风险评估属于动态评估,专项风险的评估结论应作为编制或完善专项施工方案的依据。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包括选择评估方法、开展风险分析、进行风险估测、确定风险等级、提出措施建议、编制评估报告等方面。评估步骤如下图:

隧道风险管理实施细则

项目部安质[2009]054号 关于印发《向莆铁路FJ-1A标隧道 工程施工阶段风险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项目部所属各单位: 根据铁道部《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有关规定,为进一步规范隧道工程风险管理,现结合中铁十八局三公司向莆铁路FJ-1A标工程建设实际编制并印发《中铁十八局三公司向莆铁路FJ-1A标隧道工程施工阶段风险管理实施细则》,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九年九月五日 主题词:隧道施工阶段风险管理实施细则通知 抄送:项目部领导各部室,存档。(共打印16份)三公司办公室 2009年9月5日印发

铁十八局三公司向莆铁路FJ-1A标 隧道工程施工阶段风险管理实施细则 1、前言 目前,三公司向莆铁路FJ-1A标的建设正处在大干、快上、全面展开的阶段,隧道工程已全面展开,风险管理压力形势严峻。鉴于目前的形势,为更好的保证施工安全,把向莆铁路FJ-1A标建设又好又快地推进。现依据《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关于开展隧道施工风险管理工作的通知》(向莆铁司工程[2009]106号)文件要求,开展向莆铁路FJ-1A标隧道工程施工阶段风险管理工作,特制定《中铁十八局三公司向莆铁路FJ-1A标隧道工程施工阶段风险管理实施细则》。 2、风险管理方针目标 风险管理方针:预报为先、动态管理、严格程序、预防为主。 风险管理目标:实现人员设备、工程主体、环境、工期及投资风险安全可控 3、组织机构和职责 3.1组织机构 集团公司指挥部成立风险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李四牛 副组长:杜公平、宋长毛 组员:陈友兴,袁海梁、杨桂荣、周丛和、陆学军、罗伟波、续新乡、董锟、韦性伟、孙爱国、吕少沅、张正忠、井维柱、刘福超、郑法柱、李海军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十一项措施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十一项措施 一、落实责任登记 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建立项目业主、施工、监理、检测、勘察设计单位,以及专业分包队伍、 劳务分包队伍的质量安全责任登记制度,层层细化落实质量安全责任。项目业主负责人对隧道施工安 全实行包保制度,其中,评估为极度风险(Ⅳ级)的隧道由项目业主主要负责人进行包保,包保领导 对包保项目每月巡查不得少于1次。 二、严格作业条件 (一)保证照明亮度。施工作业地段必须有足够亮度的照明,以能掌握围岩和支护状况,及时发现险情。要求掌子面40m以内作业段落应配备移动式照明灯具,两侧各安设2盏36V、500w卤钨灯;掌子 面后40m至二衬作业区段每隔20m,两侧各安设1盏400W高压钠灯。 (二)配足劳保用品。隧道施工人员应配备防尘口罩等个人劳动保护用品。同时,必须配备专用检测 设备仪器对一氧化氮、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监测监控,按规定周期测定粉尘和有害气体浓度。施 工过程要加强通风管理。 (三)强化设施配备。隧道高压风、水钢管应尽可能靠近掌子面(离掌子面不得大于20m);开挖、支护台架必须备齐扳手、应急照明和应急包;未二衬的Ⅳ、Ⅴ、Ⅵ级围岩段、掌子面20m范围和上下台阶交界的斜坡道,均须设置管径不小于60cm的逃生管道。 (四)加强通信联络。洞口值班室、开挖工作面及其它必要的地方,应设置通信设备,并尽量确保洞 内能够接受到手机信号。 (五)落实隧道门禁系统。做好进出洞人员和车辆登记管理工作,随时准确掌握隧道内作业人员和车辆情况。 三、加强应急管理 (一)建立互动关系。要与附近医院、消防队、临近施工队伍及其他救援组织建立互助关系,做好相 应的安排,确保在应急救援中及时得到外部救援力量和资源的援助。 (二)配备求援器材。必须配备必要的救援物资和设备器材,并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应急救 援物资和设备能随时投入使用。 (三)落实应急培训。隧道内所有施工作业人员必须接受应急救援培训。熟悉应急救援程序;掌握必 要的自救及互救知识;了解预先指定的主要及备用逃生路线、集合地点及各种避难急救场所位置;掌 握警报设备、通信装置、避难器具等的使用方法。 四、严格施工步距 (一)严格按规范施工。隧道应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严格控制软弱围岩的开挖循环进 尺,开挖后要及时进行初喷,严禁在裸岩条件下立拱架。硬岩段复喷作业距掌子面不得超过 40m。 (二)严格支护步距。不得以任何理由重开挖轻支护,严禁支护滞后和安全步距超标。软弱围岩及不 良地质隧道二衬应及时施作,其中,Ⅳ级围岩二衬距掌子面不得大于90m,Ⅴ、Ⅵ级围岩不得大于 70m。仰拱距掌子面不得大于60m。 五、严格方案审批 (一)严格按设计方案开挖。严格按设计方案开挖,除非项目业主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四方会审确 定的。严禁擅自改变开挖方法。加强隧道动态设计和动态施工,设计单位要加强技术服务,项目业主 要牵头组织变更设计,及时出具变更会议纪要和审批文件,围岩变更设计要同步明确施工方案。 (二)严格方案审查审批。对侵限拱架换拱、下台阶落底、洞口开挖、仰供开挖、软弱围岩开挖等危 险性较大的施工方案,要认真进行方案审查审批,严格按照审批的方案进行施工;加强过程监控量 测,监理应严格把关,项目业主应加强监督。

隧道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隧道安全施工措施 基本规定 1.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按规定的佩戴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 2.隧道口应设专人值班,建立隧道进出人员动态管理制度。 3.隧道施工中,应在一侧设置宽度不小于0.7m的安全通道,安全标识明示其位置。 4.隧道内施工应制定防火责任制,配备消防器材。 具体措施如下: 一、洞口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1.洞口开挖及支护前,应先清理洞口上方及侧方可能滑坍的表土、灌木及碎石注意坡面的稳定情况,每次开工前、收工后,对坡面、坡顶周围认真检查。对有裂隙和塌方现象或有危石、危土时立即处理。开挖按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防止因开挖不当造成坍塌,坚决禁止掏底开挖。 2.挖机、风钻等常用施工机械及机具在操作和使用时,应检查和观察其安全性能和安全状态。 3.洞口开挖作业应设置防护栏杆、防护网及人员专用上下通道。 4.洞口段土石方开挖时,洞口土石方施工时,要做好截、排水工作,并随时注意检查,开挖区应保持排水系统通畅,并与原有水系相连通。 5.在岩石破碎土质松软地段,开挖面不能太大,不能暴露太久,及时进行防护处理,防止坍塌伤人。 6.做好施工中机械设备的组织指挥工作,保证道路畅通,防止发生机械碰撞、翻机、翻车及伤人事故。 二、洞身开挖安全措施 1.掘进是隧道安全控制的最重要环节,针对不同地质情况,采取合理的开挖方案,严格控制循环进尺,选择最佳的爆破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2.浅埋段、破碎带地段隧道开挖要采用机械开挖或浅孔控制爆破方法。爆破后加强监测,根据监测和地质情况及时调整爆破参数,保证爆破安全。不良地质隧道先治水、管超前、预注浆、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早成环,稳步前进。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地质条件 王家寨隧道位于织金县牛场镇北东方向约 4.0km,有乡村道路通到距隧道300m处,交通不方便。区内地势起伏大,最低海拔:1207.4m,最高海拔:1516.5m,相对高差为309.1m,隧道通过段高程:1320.36~1482.66m,相对高差162.3m。隧道入口位于孤立山体斜坡上,前半段坡度平缓,地表为耕地和果园,出口位于山体斜坡上,坡度较陡,覆盖层较薄,植被发育多为灌木。属于高原型溶蚀型低中山地貌。王家寨隧道为分离式双洞单线公路隧道,单洞长度1776m(左线895,右线881)。Ⅲ级围岩共940m(左线470,右线470),采用S-Ⅲa初衬型式,全断面开挖;Ⅳ级围岩共400m,其中左洞进口端160m\出口端40m, 右洞进口端160m\出口端40m,分为SX-Ⅳa、SX-Ⅳb、S-Ⅳc三种衬砌型式,根据Ⅳ级围岩的特性及复合式衬砌结构要求,采用正台阶开挖法;Ⅴ级围岩:共396m,其中左洞进口端175m\出口端30m, 右洞进口端171m\出口端20m,分为SX-Va、SX-Vb、SX-Vc三种衬砌型式,洞口段衬砌采用S-Ma型式。王家寨隧道左线起讫里程ZK42+945 ~ZK43+840,最大埋深146m;右线起讫里程为YK42+949~YK43+830,最大埋深146m.隧道位于S型曲线上,左右幅隧道平面线形进口段分别位于半径1800m、1910m的圆曲线上,出口分别位于半径为1410m、1415m的圆曲线上。左右幅隧道均为下坡,左幅隧道纵坡为-2.9%和-2.398%,右幅隧道纵坡分别为-2.9%和-2.426%。开挖时洞室稳定性差,极易坍塌,甚至塌至地表。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条、编制依据 根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60-2009)、《公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1-2009)、《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026.1-1999)、《隧道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以及项目经理部的《隧道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结合本工区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隧道工程安全方针与目标 一、隧道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构建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长效管理机制。 二、安全管理目标: 1、杜绝较大及以上施工安全责任事故。 2、杜绝责任死亡事故。 3、杜绝严重塌方、突水、突泥事故。 4、杜绝火灾、爆炸事故。 5、杜绝爆破物品丢失事故。 6、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第三条、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一、工区成立以经理为组长,安全总监、副经理、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对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安全生产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各架子队相应成立队长为组长的安全生产管理小组,设立专职的安全管理部门并配备足够数量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工区经理是安全生产管理第一责任人,对工区安

全生产负有全面责任;安全管理部门是工区安全生产的常设机构,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的日常工作,对工区安全生产负有监督、检查及管理责任;其他领导、部门及人员,按照各自分工负有相应安全责任。 二、管理职责 1.周密准备、精心组织,对隧道工程施工安全负具体责任; 2.严格按照设计及有关规范、规程要求并结合实际,组织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重大安全技术方案,报监理单位审核和公司审批,并严格实施; 3.严格执行铁道部、路局及公司有关隧道施工安全的管理规定和技术要求,严格组织管理、工艺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技术管理和风险评估与管理,全方位、全过程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4.严格按设计要求做好地质超前预报工作,密切联系设计单位,接受监理单位的监督,努力提高预报水平; 5.做好隧道安全管理的过程控制和管理,抓住各项管理重点,把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和围岩监控量测纳入施工工序进行严格管理; 6.负责编制隧道工程各项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四条、风险评估与管理 1.工区成立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包括隧道、地质、物资、设备、试验、测量等专业人员,人数不少于8人,其中隧道、地质专业人员应具有8年以上工作相关经验;进行隧道工程风险的预测、辨识、评估和风险管理的计划的制定;在工程项目实施的各阶段对风险管理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进行风险的监控和跟踪。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制度95643

隧洞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批准: 审核: 编制: XXXXXXXXXXX公司 XXXXXXXXXXXXXX项目部 X年X月X日

1、总则 为规范XXXXXXXXX项目隧洞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满足业主、监理对隧洞施工安全管理要求,减少和避免发生安全事故,保障隧洞内施工安全。根据我项目部隧洞施工特点,特制定本制度。2、职责 1)安全环保办:负责隧洞施工安全管理的监督工作; 2)技术质量办:负责隧洞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和作业指导书的制定,并实施交底及安全技术措施的检查指导工作; 3)工程管理办:科学合理编排隧洞掘进计划,落实隧洞内施工安全标准化工作及文明施工管理工作; 4)土建工区、TBM工区:负责落实隧洞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及现场的施工安全的具体管理、协调、监护工作。 3、隧洞安全检查 一、隧洞安全检查的重点 1、光面爆破控制和监控量测、初期支护(包括二次衬砌)跟进进度和施工质量、地质情况(是否与设计相符); 2、施工用电、火工品管理、应急预案及演练、应急物资装备保障情况; 3、安全员履行职责及特殊工种持证上岗情况等; 4、隧洞内有毒有害气体检测、通风情况检查和排水设施的检查。 二、检查要求 1、安全总监每周检查不少于一次,项目经理每月检查不少于2次,安全员每日对洞内进行巡查; 2、检查人员每次检查均应做好检查记录,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口头或书面整改措施,安全人员跟踪落实。 4、隧洞施工安全管理要求 4.1 基本要求 1、所有进、出洞人员必须实施登记、刷卡或翻牌,洞口值班人员做好记录工作,违反规定的遵照项目部安全奖惩制度进行处罚;外来参观人员进行进洞安全告知后,由项目部专人引导和监护安全。 2、进入施工区域,所有人员遵照项目部规定佩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尘口罩、耳塞),进洞人员穿戴有明亮反光条的工作服或反光马甲; 3、隧洞内照明线路敷设严格遵照《水利水电施工标准化图册》布设为的三相五线制,照明灯使用LED节能灯,6-10m一盏,保证照明充足,并在弯道、洞口处安设一定数量的应急照明灯。 4、隧洞洞施工用电遵照临时用电规范进行,机具设备用电严格遵照”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安

施工安全管理及风险控制方案83920

马鞍山宜源电力设计院贵池项目部 XX工程 施工安全管理及风险控制方案

施工单位(章): 2018年01月 批准:日期:安全审核:日期:技术审核:日期:

编制:日期: 目录 1概述 (1) 1.1编制目的 (1) 1.2编制依据 (1)

1.3工程概况 (1) 2安全目标 (1) 2.1安全目标 (1) 3安全管理机构及职责 (2) 3.1管理机构 (2) 3.2安全职责 (2) 4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4) 4.1作业人员基本条件 (4) 4.2安全管理制度和台帐 (5) 4.3施工安全方案管理 (6) 4.4 施工机械管理 (7) 4.5安全文明施工费管理 (7) 4.6 作业人员行为管理 (7)

4.7 应急管理措施 (8) 5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8) 5.1 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8) 5.2 施工重大风险及预控措施 (8) 6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11) 6.1施工准备阶段 (11) 6.2施工阶段 (11) 7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措施 (14) 7.1 防止大气污染 (14) 7.2防止水土污染 (14) 7.3 防止噪声污染 (14)

1概述 1.1编制目的 为规范和指导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文明施工及安全风险过程管控,明确各岗位职责,落实参建人员安全责任;按照“安全管理制度化、安全设施标准化、现场布置条理化、机料摆放定置化、作业行为规范化、环境影响最小化”的要求,对本工程施工安全工作进行全方位细致的策划,预判重大作业风险,制定风险预控措施,保障作业人员和设备财产安全,实现工程安全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1.2编制依据 1.1.1 贵池供电公司工作委托单; 1.1.2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Q/GDW738-2012); 1.1.3 《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10kV开关站典型设计(2016版)》; 1.1.4 贵池供电公司提供的负荷数据、相关运行参数、资料; 1.1.5 国家其他相关的规程规范。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标准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标 准版)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标准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1隧道施工风险管理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就是明确目标,找出哪些因素可能会对项目产生损失”这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是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前提。整个识别过程包括确定目标、明确最重要参与者、收集 资料、风险形势估计、识别出潜在风险因素、编制风险识别报告。通过风险源识别,得出各种因素组成的集合,还可根据事件之间的支配关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划分所有因素的层次,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 2)风险评估。 隧道施工风险评估由隧道施工风险估计和隧道施工风险评价两部分内容组成。隧道施工风险估计是对隧道施工各个阶段的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可能出现的后果、可能发生的时间和影响范围的大小进行估计,为分析整个工程项目风险或某一类风险提供基础,并进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控制要点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控制要点 一、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控制要点 (一)、隧道工程施工一般安全措施 1、隧道施工应做好施工前期准备,正确选用施工方法,结合地形、地质等实际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合理安排施工。 2、隧道施工各班组,应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制度。交接班内容包括施工情况及有关安全事宜及措施,并记载于交接班记录本上。每班开工前未认真检查工作面安全状况,不得施工。 3、在软岩或不良地质的隧道中,施工前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施工安全措施,并遵守弱爆破、短开挖、强支护、早衬砌、先护顶等小循环的施工原则。 4、施工中应加强对围岩及支护的检查和监测,如发现险情,必须在危险地段设置明显标志或派专人看守,并迅速报告施工现场负责人,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情况危险时,应将工作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区,同时立即向上级报告。 5、进入隧道工地必须按规定配带好安全防护用品,遵章守纪,听从指挥。 6、进洞前应做好边仰坡防护和排水设施。 (二)、临时及辅助设施安全要求 1、临时设施平面布置应满足消防安全要求,布置科学,间距合理,交通便利,施工、生活区域明显分开,在容易发生火灾的地方设置适用足够的灭火器材。 2、临时道路在险峻处应设立防护石墩和安全标志。 3、临时供电设施及线路应满足用电规范要求,主线、支线走向流畅,电线接头、闸刀应安装牢固,禁止使用裸线和裸体开关,动力机械应设立安全防护,电动工具应加强检查。彻底杜绝非电工私拉私接电线、电器现象。 4、压力容器的安装和使用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三)、消防安全措施 1、施工现场防火设备布置满足消防安全要求。 2、对易燃易爆物品的运输、贮存和使用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非专职人员不得接触此类物品,防止发生人为事故。 3、生活区及工地机电设施,设置接地避雷击装置,每年雷雨季节来临前进行接地检查。 4、定期进行防火教育,杜绝职工使用电炉,乱扔烟头等不良习惯。 5、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更换消防器材,消除火灾隐患。 6、隧道中不得存放汽油、柴油及其他易燃品。 (四)、洞口工程 1、洞口路基及边坡、仰坡断面应自上而下开挖,一次将土方工程做完,开

桥梁与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十堰至天水国家高速公路甘肃段徽县(大石碑)至天水公路十天高速ST13合同段 桥梁和隧道工程 施工安全风险 评估报告 河北燕峰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十天高速ST13标项目经理部

概述 此次公路桥梁与隧道安全施工的风险评估根据十天高速项目办和驻地办的要求,由十天高速13标项目部组织,并负责收集、整理、提供资料,由13标项目部参加评估人员参与,共同完成了本项目的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通过评估小组成员的认真讨论、听取项目部评估领导意见,先对项目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风险源进行识别,然后对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小与风险损失大小进行了分析,确定了风险等级,根据风险等级大小制定了相应风险施工控制措施,最后得出项目公路桥梁与隧道安全施工的风险评估总结,并依据《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进行编辑,特制定了本项目公路桥梁与隧道安全施工的风险评估报告。

目录 1编制依据 (4) 2工程概况 (4) 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 (4) 3.1地质资料 (4) 3.2气象资料 (5) 4项目安全风险评估过程与方法 (5) 4.1风险源的识别 (6) 4.2风险发生概率与损失的评估 (12) 4.3风险等级的确定 (15) 4.4风险的应对措施 (17) 4.4.1高度风险源应对措施 (17) 4.4.2一般风险源的控制措施 (31) 5项目公路桥梁与隧道安全风险评估总结 (28)

1编制依据 《十天高速公路ST13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以及招投标文件。 国家和交通部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导则、规程、办法等,主要有: (1)《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2)《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JTGD81-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3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4)《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 2工程概况 ST13合同段起讫桩号为YK618+781~K625+100,全长6.319公里。挖方32525.4m3,填方197106.7m3;大桥1089m/3座,中桥223.85m/3座,涵洞38.5m/2座;中长隧道829m/1座,长大隧道3113m/2座,依次为金沙寺隧道2007米、何坪隧道829米、石峡隧道1106米。合同造价共计4.66亿。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 3.1地质资料 桥梁:桥址区地层岩性较为简单,主要为:第四系(Q)坡积及崩坡积碎石土、冲洪积碎石土等。坡积碎石土主要分布于峡河两侧的坡岸及坡顶,主要为基岩全风化后坡积形成,含少量砾石,一般干燥,较松散~稍密,厚度不均匀。崩坡积碎石主要分布于峡河河道两侧坡岸坡脚,为两侧基岩受风化、卸荷作用形成,主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及防范研究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及防范研究 摘要:在施工过程中,对安全风险的把控管理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因建筑施工现场发生意外的机率非常高,若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都会使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受到非常严重的威胁。为此,若想施工过程中工人的安全得到保障,其安全风险管理便是不可替代的工作。如何将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落实到位,便是当前最为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防范研究 在当下,我国建筑行业以获得了较为出色的成绩,为国家的建设与城市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但是,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与其相关的安全问题也逐渐增加,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建筑安全正处于危险时期,每年都会频繁发生重大或特大安全事故,这给我国建筑企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并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危害。因此,如何解决建筑施工时的安全问题便成为了当下最为重要的任务。 1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截止目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在这之中,最为严重的便是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下面本段将对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重点介绍。第一项,高空作业安全。作为当今一种最为常见的施工过程,高空作业已成为当下施工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然而,因施工的地理位置与施工方法的难度非常大,且对于施工人员的心理也是一种极为强大的负担,因此,这项工作出现事故的机率要远远大于其他环节。这就代表着高空作业人员不仅仅要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心理素质,还要保证自身的工作素质非常专业,并对自身的安全有着较为强烈的意识。但就目前而言,高空作业的工作人员对于自身的安全并不够重视,且施工的技术也并不达标。这导致了高空作业的危险性非常高;第二项,地理条件安全。在建设建筑工程的过程之中,地基是最先进行建设的环节,且也是整个建筑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之一。因此,若想要建起高楼大厦,九必须将地基打牢打实。然而,随着地基的不断深入,其地质也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其周边环境与土层会因施工的影响出现某些问题,严重者还会出现坍塌事故,这也是施工过程之中所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隐患之一。此问题也是施工方格外重视的问题;第三项,环境条件安全。因施工场地处于露天状态,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且常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干扰与现场条件的影响,如下暴雨天时无法施工、因地下土质导致施工无法正常继续或因天气过热导致员工中暑等。这会为施工人员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使施工无法正常运转;第四项,机械设备安全。因建筑施工时的项目过于繁琐,导致其使用的机械设备种类的规模非常的庞大。而大多数机械设备的出处并不统一,且型号不

浅谈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

浅谈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 发表时间:2018-01-07T10:32:32.4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作者:刘少武孟刚 [导读] 摘要:隧道与其他工程相比具有隐蔽性、复杂性、突变性、施工空间受限、地层条件和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等突出特点,从而加大了施工技术的难度并带来了诸多风险。 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福建 361021 摘要:隧道与其他工程相比具有隐蔽性、复杂性、突变性、施工空间受限、地层条件和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等突出特点,从而加大了施工技术的难度并带来了诸多风险。近年来,隧道工程事故的频发很大程度上都同建设施工单位风险管控水平的高低与是否采取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有关,为我国的风险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本文通过对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风险特征的辨识、评估、监控以及防范管理措施等进行阐述,为优化施工管理并降低事故率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风险管理;防范措施 引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交通事业发展迅猛,在众多交通工程中隧道特别是高危险隧道出现的几率越来越大。隧道施工向来是交通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公路隧道施工的风险管理依然处在一个初步发展的时期。如何控制隧道施工风险,科学组织施工以减少损失、保证工程质量是所有参建单位一直思考和忧虑的问题。因此,充分了解并制定隧道风险管理措施势在必行。 一、隧道施工风险特征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是一项技术标准要求较高的工作,其建设意义不仅利于优化空间交通结构,更加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该工作在进行过程中风险存在复杂多变性,所以应首先分析其实际风险种类,进而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1、隧道工程施工前取决于段落内的水文状况和地理环境。一般隧道在开展时需要明确施工区域内的水文地质状况,予以分析,由于受到这两种条件的制约,致使风险变大。 2、隧道施工前风险隐蔽现象明显。施工前期、中期一些风险未明显表露或者未被及时发现,直接导致风险增大。 3、隧道施工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和随机性。施工时,人的不安全行为或自然因素会间接或直接引发新的风险,比如山体滑坡、操作失误等。 4、施工风险与现场条件密切相关。施工时,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技术管理的手段、地质水文及环境状况等均属于施工条件,良好的管理,关系着隧道整体工程的安全与质量,因此,要有效防范风险的发生,合理把控现场条件显得尤为重要。 5、隧道施工风险存在一定的突变性。施工时,因未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操作不规范或地形围岩等级变化大等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二、隧道施工风险管理程序 隧道施工风险管理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步骤和程序: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指的是对目标进行明确,找出对项目有可能产生损失的因素,这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是风险评估和采取硬脆措施的前提。风险识别的整个过程包括:确定目标、明确重要参与者、收集资料、风险形势估计、识别潜在危险因素、风险识别报告编制。通过对风险源的识别,确定由各类因素所构成的几何结构,同时根据事物之间的支配关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所有因素层次予以划分,最终形成一个有序合理的递阶层次结构。 2、风险评估 隧道施工风险评估由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两部分组成。隧道施工风险估计是对隧道施工各个阶段的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可能出现的后果、可能发生的时间和影响范围的大小进行估计,为分析整个工程项目风险或某一类风险提供基础,并进一步为制定风险管理计划、风险评价、确定风险应对措施和实施风险监控提供依据。隧道施工风险评价是对隧道风险因素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并估算出各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可能导致的损失大小,从而找到该项目的关键风险,确定项目的整体风险水平,为如何处置这些风险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具体要求如下: ①由专门的公司对隧道的风险评估全面负责,公司工程部门负责制定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工作管理办法,督导施工单位开展施工阶段风险评估工作;②施工单位根据制定的《风险评估管理办法》要求进行风险评估。根绝设计阶段的评估结果,在超前地质预报和围岩量测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风险源、风险等级,对工程措施、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施工举措;③监理单位督促施工单位制订并实施风险防范措施。 3、风险应对 它是在隧道施工风险发生时实施风险管理计划中预定的措施。风险应对措施一般包括两类:一类是在风险发生前,针对风险因素采取控制措施,以消除或减轻风险。具体措施包括:风险规避、缓解、分散等。另一类是在风险发生后,通过财务安排来减轻风险对项目目标实现程度的影响。具体措施包括风险自留、转移和保险等。 4、风险监控 从过程角度来看,风险监控在整个隧道施工风险管理流程的最末端,但这并不意味着项目风险控制的领域仅此而已,风险控制应该向面向风险管理全过程。同时,风险监控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的基本任务是以风险管理过程规定的衡量标准作为依据,全面跟踪评价风险处理活动的执行情况。 三、隧道施工风险应对措施 根据隧道设计文件的“施工安全设计”、施工阶段超前地质预报和风险评估意见,应细化工程措施,必要时进行专题研究予以分析论证。尤其是对穿越段层破碎带、岩溶等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的隧道,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和相应的安全保证措施。针对不同地质环境隧道开挖所存在的风险,应对措施如下: 1、塌方、冒顶风险 在进行隧道挖掘工作时,由于地质影响很容易造成隧道塌方冒顶等事故,原因一般包括:①自然因素:地质条件差、地下水位变化无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措施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879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Object Of The Problem And The Scope Of Influence, Analyzing The Problem, Proposing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Cost Planning And Feasibility Analysis, Implementation, Follow-Up And Interactive Correction, Summary, Etc.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措施通用范本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措施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对工作想法的进一步提升,对工作的正常进行起指导性作用,产生流程包括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执行,后期跟进和交互修正,总结等。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1、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构建“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长效管理机制。 2、本项目隧道工程的所有单位必须遵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在隧道施工中各负其职。 3、本项目隧道工程的目标是:杜绝死亡事故,杜绝塌方事故,杜绝爆炸事故及爆破物无丢失事故。 4、建立健全各项措施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控制措施,应急预案及防坍塌措施。

铁路隧道工程风险管理办法(全面)

新蒲新区高新快线道路工程 编制: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 中建四局遵义市新蒲新区道路工程项目经理部二分部编制日期:二0一一年三月

隧道风险管理办法 一、总则 1.1、为有效防范和规避隧道建设风险,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规范隧道风险管理,保证隧道施工安全,根据《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结合中建四局安全生产管理手册,制定本办法. 1.2、本办法所称风险管理是指参建各方通过风险计划、风险评估、风险控制,落实“抓源头、抓过程、抓细节”的管理要求,减少风险的影响,以较低、合理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行为. 1.3、项目部以设计阶段隧道风险评估为基础,结合地质勘探新成果、超前地质预报成果、施工揭示地质情况和监控量测结果,对隧道风险工点进行动态调整. 1.4、本办法适用于中建四局遵义市道路工程项目部二分部管辖的隧道风险管理. 二、隧道工程安全方针与目标 2.1、隧道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构建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长效管理机制. 2.2、安全管理目标: 2.2.1、杜绝较大及以上施工安全责任事故. 2.2.2、杜绝责任死亡事故,责任重伤率小于0.12人/每亿元产值 2.2.3、杜绝严重塌方、突水、突泥事故; 2.2.4、杜绝火灾、爆炸事故; 2.2.5、杜绝爆破物品丢失事故. 三、管理机构与职责

3.1项目部成立隧道风险管理领导小组、技术方案组、现场工作组,按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进行隧道风险管理. 3.1.1、领导小组 组长:项目经理任刚 副组长:项目部主管生产、安全副经理王建龙、梅刚;项目部总工程师唐勇;设计院总负责人卜卫国、毛志友;隧道工区工区长曹国强. 组员:工程副部长张庆余;安全部陈小霞、郑勇;隧道工区副工区长姚凯、成员范俊杰、毛济成、岳志宇、王维、龙志豪;各个隧道施工队队长以及外聘专家等. 3.1.2、技术方案组 组长:项目部总工程师唐勇 组员:项目部工程部长赵永亮;隧道工区长曹国强;副工区长姚凯;施工员毛济成、岳志宇以及各隧道施工队技术负责人. 3.1.3、现场工作组 组长:隧道工区长曹国强 组员:隧道副工区长姚凯;成员范俊杰、岳志宇、王维、龙志豪、毛济成. 3.2、工作职责 3.2.1领导小组职责: (1)组织制定隧道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工作实施办法; (2)组织相关单位分别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开展风险评估工作; (3)审批技术方案组提报的 I级风险隧道施工技术方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