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方法(1)

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方法(1)
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方法(1)

P198,(一)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构中“耕地等级监测”内容自2014年之后已经改变,不再是文中所述内容。

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自2011年开始国家级试点,2013年后扩大了工作试点范围,同时技术路线也在不断调整中。直至2015年,确定了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技术方法,在耕地质量等级渐变耕地上全面开展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主要内容:通过抽样监测渐变耕地,全面掌握年度内耕地等级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内耕地等级变化情况,分析耕地等级和产能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耕地质量分等体系的修改、完善意见。

程序与技术方法如下:

1、建立省域耕地等级渐变类型集

在充分考虑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资源空间分布等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初步提出并建立省域耕地等级渐变类型集,并结合县级质量渐变耕地等级监测工作的具体实践逐步更新完善。

2、确定耕地等级渐变主导因素

依据各期耕地等级数据,全面分析区域内耕地资源本底分布情况,揭示区域耕地质量分布及变化特征,结合农业气象资料、土地利用规划资料、土壤普查资料和农业调查等资料,结合初步建立的耕地等级渐变类型,初步确定区域内耕地等级渐变主导因素。

3、确定耕地等级渐变类型分布范围

结合县级农用地分等更新工作和耕地等级渐变主导因素,确定耕

地等级渐变类型分布范围。耕地等级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可以包含主导因素一致耕地等级不同的农用地分等单元。

4、选取耕地等级渐变监测单元

(1)数量要求。耕地等级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内的各等级上都至少有一个监测单元,优先选择农用地分等中布设的标准样地。

(2)代表性要求。监测单元要分布在该类型分布范围该等级的典型部位上,要远离城市、道路。

5、调查、评价与分析质量变化信息

对各监测单元耕地等级渐变的主导因素进行长期监测,并对其引起的耕地等级渐变做出定量评价。评价监测主导因素变化对耕地等级的影响。结合区域内各耕地等级类型等级的升降和面积的消长,对区域耕地质量平均等级和耕地产能变化做出评价。

6、成果应用

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成果可应用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土地整治、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耕地质量建设、建设项目用地管理等方面。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技术简报

年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技术简报

————————————————————————————————作者:————————————————————————————————日期:

2015年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 技术简报 为落实《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5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5〕17号)、《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5年浙江省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浙土资办〔2015〕47号)的文件要求,加快推进全省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省厅就2015年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中主要技术问题及工作要求进行梳理,请各地认真研究做好相关工作。 一、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评价工作 (一)监测内容的确定。 2015年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评价工作中,各县(市、区)负责监测内容分为分等参数调查监测和等级渐变耕地抽样监测。详见《耕地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技术手册》。 (二)渐变类型区的划分。 渐变类型区具体是指一定数量的分等单元,它是根据耕地质量等级主导因素的变化趋势来确定的,而非现状来确

定。例如:渐变类型A区域内的有机质含量现状均值为1.0~1.5,若A区域内近几年的有机质含量为缓慢降低的趋势,则该类型区为肥力衰退型;若A区域内近几年的有机质含量为缓慢提升的趋势,则该类型区为肥力提升型。 有条件的县(市、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渐变类型区分布范围外的区域进行布点监测。不被任何渐变类型区覆盖的区域统称为“相对稳定型”(即《县(市、区)耕地等别渐变类型推荐》中的“提升有限型”,它不属于渐变类型区范畴),提交成果中如含有此分布范围,统称为“相对稳定型”。 (三)监测单元的选择。 监测单元由固定监测单元(可以简称监测单元)和随机监测单元构成。 固定监测单元:每个渐变类型每个国家利用等级上选择一个分等单元作为固定监测单元,固定监测单元在空间上要有代表性,单元面积要较大,观测起来要方便,在利用上能够作为耕地长期存在。固定监测单元需要对所有分等因素进行监测。 随机监测单元:随机监测单元是为了配合固定监测单元,根据随机监测单元主导因素的变化,采用算数平均法,挂接到固定监测单元上,从而形成某一类型某一利用等的监测结果。随机监测单元只需要监测所在类型区的主导因素。

环境监测管理规程

内容: 1 起草依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GB/T16292-2010)。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GB/T16293-2010)。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GB/T16294-2010)。 1.4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1.5 药品GMP指南《无菌药品》 2术语和定义 2.1沉降菌:用GB/T16294-2010标准提及的方法收集空气中的活微生物粒子,通过专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 2.2沉降菌菌落数:规定时间内每个平板培养皿收集到空气中沉降菌的数目,以个/皿表示。 2.3洁净室(区):对尘粒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的房间或区域。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对该区域内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其他相关参数诸如:温度、湿度、压力也有必要控制。 2.4局部空气净化:仅使室内工作区域或特定的局部空间的空气中悬浮粒子浓度达到规定的空气洁净度级别的方式。 2.5单向流:沿单一方向呈平行流线并且与气流方向垂直的断面上风速均匀的气流。与水平面垂直的叫垂直单向流,与水平面平行的叫水平单向流。 2.6非单向流:具有多个通路循环特性或气流方向不平行的气流。 2.7悬浮粒子:用于空气洁净度分级的空气悬浮粒子尺寸范围在0.1μm~1000μm的固体和液体粒子。对于悬浮粒子计数测量仪,一个微粒球的面积或体积产生一个响应值,不同的响应值等价于不同的微粒直径。

2.8洁净度: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一粒子的统计数量来区分的洁净程度。 2.9置信上限:从正态分布抽样得到的实际均值按给定的置信度(此处为95%)计算得到的估计上限将大于此实际均值,则称计算得到的这一均值估计上限为置信上限。 2.10空态:洁净区(室)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安装完毕且功能完备的情况下,但是没有生产设备、原材料或人员的状态。 2.11静态 2.11.1静态a:洁净区(室)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已安装完毕且功能完备的情况下,生产工艺设备已安装、洁净区(室)内没有生产人员怕状态。 2.11.2静态b:洁净区(室)在生产操作全部结束,生产操作人员撤离现场并经过20min自净后。 2.12动态:洁净区(室)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设备在指定的方式下进行,并且有指定的人员按照规范操作。 2.13洁净工作台:一种工作台或者与之类似的一个封闭围挡工作区。其特点是自身能够供给经过过滤的空气或气体,按气流形式分为垂直单向流工作台、水平单向流工作台等。 3 监测项目 3.1 洁净室的压差测定 3.1.1 监测仪器:压差计 3.1.2 监测人员:质量管理部监控员 3.1.3 监测要求 (1)洁净度级别要求高的洁净室(区)对相邻的空气洁净度级别低的洁净室(区)一般要求是相对正压。 (2)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等级洁净区之间的正压差大于10Pa; (3)相同等级不同功能的操作间之间应保持适当压差梯度,以防止污染和交

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方法(1)

P198,(一)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构中“耕地等级监测”内容自2014年之后已经改变,不再是文中所述内容。 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自2011年开始国家级试点,2013年后扩大了工作试点范围,同时技术路线也在不断调整中。直至2015年,确定了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技术方法,在耕地质量等级渐变耕地上全面开展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主要内容:通过抽样监测渐变耕地,全面掌握年度内耕地等级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内耕地等级变化情况,分析耕地等级和产能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耕地质量分等体系的修改、完善意见。 程序与技术方法如下: 1、建立省域耕地等级渐变类型集 在充分考虑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水资源空间分布等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初步提出并建立省域耕地等级渐变类型集,并结合县级质量渐变耕地等级监测工作的具体实践逐步更新完善。 2、确定耕地等级渐变主导因素 依据各期耕地等级数据,全面分析区域内耕地资源本底分布情况,揭示区域耕地质量分布及变化特征,结合农业气象资料、土地利用规划资料、土壤普查资料和农业调查等资料,结合初步建立的耕地等级渐变类型,初步确定区域内耕地等级渐变主导因素。 3、确定耕地等级渐变类型分布范围 结合县级农用地分等更新工作和耕地等级渐变主导因素,确定耕

地等级渐变类型分布范围。耕地等级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可以包含主导因素一致耕地等级不同的农用地分等单元。 4、选取耕地等级渐变监测单元 (1)数量要求。耕地等级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内的各等级上都至少有一个监测单元,优先选择农用地分等中布设的标准样地。 (2)代表性要求。监测单元要分布在该类型分布范围该等级的典型部位上,要远离城市、道路。 5、调查、评价与分析质量变化信息 对各监测单元耕地等级渐变的主导因素进行长期监测,并对其引起的耕地等级渐变做出定量评价。评价监测主导因素变化对耕地等级的影响。结合区域内各耕地等级类型等级的升降和面积的消长,对区域耕地质量平均等级和耕地产能变化做出评价。 6、成果应用 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成果可应用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土地整治、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耕地质量建设、建设项目用地管理等方面。

环境监测实验室规章制度流程

环境监测实验室规章制 度流程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化学分析室管理规范 1、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区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实验完毕清洗双手。 2、与分析、检测工作无关的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实验室,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 在未经该室管理人员许可的情况下不得随意使用仪器及附属设备。 3、与分析、检测工作无关的物品禁止带入实验室,严禁在实验室内抽烟、喝水、吃食 物。 4、实验室内保持清洁、整齐、安静,随时注意地面、桌面、仪器的整洁。实验台面须每 天擦拭,除配置好的试剂、移液管外,其他实验物品均放置在指定位置,不可随意摆放。地面至少每周打扫两次,并保证无浮尘、无污渍。 5、实验过程中应将滤纸、试纸等投入废纸篓中,废液倒入废液桶中。 6、实验过程中如发生安全事故,室内人员保持镇静,按有关急救措施处理,熟悉使用消 防器材(如灭火器等)。? 7、在实验结束及节假日期间,各实验室人员须认真检查自己所负责的电源、火源、水 源、气源及门窗等安全状况,确保实验室安全。 天平室管理规范 1、天平室内应保持安静,动作要轻缓。 2、出入天平室随手关门,除放置与天平使用有关的物品外,不得放置其它物品。 3、称量前检查天平是否处于水平位置,如有异常,即时调整至水平位置。 4、称量物不得超过天平的最大载重量(120g),称量精度在0.01g以下的试剂及样品不 可使用分析天平。 6、不得在天平里称量或转移挥发性、腐蚀性的试剂。

7、开、关天平要轻、缓,称量的物品必须放在适当的容器中,不可直接置于天平托盘 内。 8、称量结束后,关闭天平,取下被称量物体,切断电源,清洁台面,罩好天平罩,填写 天平使用记录。 9、天平室管理员须定期维护、检查分析天平,天平框内硅胶干燥剂蓝色消失后及时烘干 更换。 10、在天平周围不可放置太多的样品、试剂,及时将已称量完的样品、试剂放回留样柜或 试剂室内。 原子吸收室管理规范 1、分光光度室内除仪器及电脑外不得有其他无关物品存放。 2、开机前取出挡光板,开机后若不用紫外光区,关闭氘灯,实验全过程保持卫生。 3、比色皿使用完毕后,请立即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4、仪器使用时应打开比色皿盖或使用挡光杆,如连续使用中间应适当使之避光休息。 5、分光光度计务必防止洒进液体,应及时擦干净,干燥剂应定期更换或烘烤。 6、避免强电场、避开腐蚀性气体、避免与较大功率的电器设备共电。 7、样品测试完毕后,放好挡光板,关闭电源,清理桌面,盖好防尘罩,废液桶移出光度 室。 气相色谱室管理规范 1、实验室内保持清洁、整齐、安静,随时注意地面、桌面、仪器的整洁。 2、仪器开机前应确保电路、气路正常、安全,并每月进行检查,且更换气瓶后必须对气瓶进行试漏检查。 3、①气瓶存须放在气瓶柜,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严重腐蚀和损伤时,应提前进行检验。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

10.4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分析 依据GB/T28407-2012、GB/T28405-2012和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项目区整治前现状耕地等级12等地28.69hm2、11等地21.19hm2、10等地62.48 hm2、9等地38.35hm2;8等地67.65 hm2。综合上述描述,经加权平均法计算,项目区的耕地利用等级为9等,通过本项目整理及各工程的实施,预计将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由9等地提升为8等地。 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的指标要求,向斜平顶低山区耕地质量至少提高一个等级,因此本项目耕地质量达到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中的耕地质量要求。 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表 9.5耕地质量等别计算 9.5.1 确定评定因素分级分值 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等标准,建立评定因素增量值与耕地产能增加值之间的关系模型,以整理前因素分值为基准,以因素增加值为依据,分别确定水田和旱地分值。

表9.5.1 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评价因素分级分值表 9.5.2 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计算 依据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内容,计算评定因素的增量值和分值,再根据下式计算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A=A1+ A2+ A3 +A4B=B1+B2C=C1+C2 Y= (A+B+C)/3 式中:A为评价单元土地平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B为评价单元灌溉与排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C为评价单元田间道路工程综合评定系数;Y为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计算得出:水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0.20

旱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0.23 9.5.3 整治后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量值最低标准 根据各等别耕地质量提升的限制因素,根据上表确定出了各等别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加值所要达到的最低标准,可视为土地整治工程规划设计的参考标准。 9.5.3 整治后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加值推荐最低标准

环境监测中心质量监督工作程序

环境监测中心质量监督工作程序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https://www.360docs.net/doc/137580212.html,好好学习社区

环境监测中心质量监督工作程序 1目的 对监测人员包括在培人员进行经常性的足够的监督,解决过程控制中的弊病,确保监测工作质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监测质量有关的监督工作。 3职责 3.1质量负责人负责监测质量监督工作的总体管理; 3.2质量监督员负责本科室(或主管项目)的监督工作。 4程序 4.1监督的内容 4.1.1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 4.1.2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和工作状态; 4.1.3监测工作环境受控状况; 4.1.4标准、技术规范、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的执行情况; 4.1.5原始记录的原始性和监测报告、原始记录的完整性、正确性; 4.1.6质量监督员认定影响工作质量的其它事项。 4.2重点对以下情况进行监督 4.2.1验证比对试验时; 4.2.2新项目开展、新设备投入使用时; 4.2.3发生用户投诉时; 4.2.4监测数据有异议或数据处于临界状态时; 4.2.5执行纠正措施时; 4.2.6关键岗位的监测; 4.2.7应急监测或仲裁监测时; 4.2.8新工作人员上岗时; 4.2.9样品情况比较特殊时。

4.3质量监督员由环境监测中心发文聘任。 4.4质量监督员由熟悉监测方法和程序,了解监测工作目的以及能正确评定监测 结果的人员担任。 4.5质量监督员在质量负责人的指导下,在所在科室(或主管项目)内实施连续的、不定期的、足够的监督工作。 4.6质量监督员在实施监督过程中,发现有影响监测工作质量的问题时,有权要求暂停监测工作,立即纠正。情况较严重或现场无法立即纠正的,由质量监督员填写《不符合项及纠正措施表》,说明纠正措施和完成时限。监测人员在未实施纠正或落实纠正措施前,不得继续类似的监测工作。 4.7质量监督员在实施质量监督过程中与被监督人员发生争议且无法确认时,应记录相关情况,及时向质量负责人汇报,由质量负责人裁定争议。 4.8质量监督员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对纠正情况进行验证,当证明不合格已消除时,监测人员可以继续监测工作。 4.9质量监督员应将完整的质量监督过程和结果填入《质量监督记录表》中,经室主任审核后将记录交质量负责人。 4.10质量监督员应对发现问题的纠正情况进行跟踪,同时对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加强监督和控制。 4.11必要时,质量负责人可对监督过程中发现较多的共性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内部审核。 4.12质量监督记录由办公室存档。 5引用文件 《内部审核程序》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评价招投标书范本

信宜市年度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年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评价、耕地质量定级工作技术咨询项目 采购文件 项目编号:ZZ 采购人:信宜市国土资源局 招标代理机构:广东志正招标有限公司 年月

招标公告 广东志正招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标代理机构”)受信宜市国土资源局(以下简称“采购人”)的委托,对信宜市年度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年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评价、耕地质量定级工作技术咨询项目供应商的选择进行国内公开比选,欢迎符合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参加投标。 1.采购项目编号:ZZ。 2.采购项目名称:信宜市年度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年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评价、耕地质量定级 工作技术咨询项目。 3.项目内容及要求 备注: (1)招标项目的详细内容及执行标准:详见“招标需求”部分。 (2)投标人应对项目中的所有的内容进行投标,不允许只对其中部分内容进行投标。 4.投标人资格要求 ()供应商应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条件; ()供应商必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具有法人资格的机构,具有从事本项目的经营范围和能力; ()供应商必须具备土地规划乙级以上(含乙级)资质和土地评估资质,并在有效期内; ()本项目接受以联合体方式参与投标。 请投标人代表携带以下资料购买招标文件,原件备查: 、法定代表人证明书或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原件); 、营业执照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税务登记证副本(三证合一的请携带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公章); 、“供应商资格”相关资质资料(复印件加盖公章)。 、符合资格的供应商应当在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期间(工作日上午:-:和下午:-:,法定节假日除外)到广东志正招标有限公司粤西分公司(详细地址:信宜市科学馆小区景泰楼五楼)购买招标文件,招标文件每套售价元(人民币),售后不退。 5.投标截止时间:年月日:

环境监测中心应急监测工作程序

环境监测中心应急监测工作程序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https://www.360docs.net/doc/137580212.html,

环境监测中心应急监测工作程序 1 目的 快速、有序地实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为事故处置提供及时、准确和有效的技术支持。 2 适用范围 来自环保主管部门通知的、社会和群众举报的、除核污染以外由环境监测中心直接实施监测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3 职责 3.1 中心主任负责应急监测工作的组织和协调;批准监测报告; 3.2 总工程师提供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有关特性、控制标准、监测方法、防护措施、处置技术等信息资料,审核监测报告; 3.3 相关监测业务科室负责现场调查,制定监测方案,实施现场采样、测试和实验室分析,编制监测报告; 3.4 行政科负责应急监测的运输、物资供应等后勤保障工作。 4 程序 4.1 接报 正常上班期间由总工室负责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接报,节假日和下班期间由值班人员负责接报;接报人员应作好详细记录,并立即报告中心主任。 4.2 决策 中心主任根据事故情况,决定应对办法和要求,并对应急监测工作进行统一调度。 4.3 应急监测的准备 总工程师、相关监测业务科室和行政科在接到通知后1~2小时内,保证完成以下工作: 4.3.1 总工程师将可能出现的污染物的有关特性、控制标准、监测方法、防护措施、处置技术等信息资料提交给中心主任和相关监测业务科室。 4.3.2 监测业务科室完成现场采样测试的仪器、试剂、器皿、防护器具和记录等准备工作,现场监测人员整装待发,实验室进入开机待测状态。

4.3.3 行政科保证监测车和必要的物资到位。 4.4 应急监测的实施 4.4.1 总工程师和相关监测业务科室有关人员到达现场,立即展开调查踏勘,确 定应急监测方案(包括监测对象、布点方法与范围、监测项目、采样方式、采样频次等内容),对事故的严重性进行初步判断,并将现场情况和应急监测方案反馈给中心主任,由中心主任作出决策。 4.4.2 总工程师应及时提供监测业务科室所需的技术支持,对于不具备监测能力的项目,应迅速安排好样品的委托分析事宜。 4.4.3 按照监测方案,相关监测业务科室立即安排现场采样测试工作,监测人员应注意自身的安全防护,做好现场记录,并尽可能地协助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警戒区域范围及应急防范措施。 4.4.4 行政科应及时安排好人员、样品的接送以及物资供应。 4.4.5 实验室应保证样品随到随检,迅速提交数据;剩余样品应按保存条件的要求保留到污染事故处置妥当之时。 4.4.6 监测期间,有关人员间应保持通讯联络和信息传递和畅通。 4.4.7 应急监测过程中的仪器设备的校准、质控要求、样品的标识和管理等可以简化,非标方法的确认和设备使用登记可以事后补遗,但采样测试记录和实验室分析记录仍应按有关程序执行。 4.4.8 应急监测如与其它工作发生冲突,应优先安排进行应急监测。 4.5 应急监测报告 4.5.1 应急监测报告应及时、迅速,可根据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要求通过电话、传真、局域网报告;向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报出的书面报告须经总工程师审核、中心主任批准。 4.5.2 对事故发生后可能长期滞留在水体、土壤、作物等环境中的污染物,应定期跟踪监测,并向主管部门报告。 4.5.3 应急监测所形成的各种记录、报告应按《记录控制程序》和《档案管理程序》予以保存。 5 引用文件 《记录控制程序》 《档案管理程序》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

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分析 依据GB/T28407-2012、GB/T28405-2012和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项目区整治前现状耕地等级12等地、11等地、10等地 hm2、9等地;8等地 hm2。综合上述描述,经加权平均法计算,项目区的耕地利用等级为9等,通过本项目整理及各工程的实施,预计将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由9等地提升为8等地。 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的指标要求,向斜平顶低山区耕地质量至少提高一个等级,因此本项目耕地质量达到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中的耕地质量要求。 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表

耕地质量等别计算 9.5.1 确定评定因素分级分值 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等标准,建立评定因素增量值与耕地产能增加值之间的关系模型,以整理前因素分值为基准,以因素增加值为依据,分别确定水田和旱地分值。 表9.5.1 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评价因素分级分值表

9.5.2 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计算 依据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内容,计算评定因素的增量值和分值,再根据下式计算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A=A1+ A2+ A3 +A4 B=B1+B2 C=C1+C2 Y= (A+B+C)/3 式中:A为评价单元土地平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B为评价单元灌溉与排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C为评价单元田间道路工程综合评定系数;Y为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计算得出:水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 旱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 9.5.3 整治后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量值最低标准 根据各等别耕地质量提升的限制因素,根据上表确定出了各等别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加值所要达到的最低标准,可视为土地整治工程规划设计的参考标准。 9.5.3 整治后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加值推荐最低标准 整治土地平整工程 (△X) 灌溉与排水工程(△X) 田间道路工程 (△X) 整治 后耕

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评价项目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项目 徐州市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分析报告 (2016年) 徐州市国土资源局 中国矿业大学 二〇一七年三月

目录 一、年度监测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1) (一)工作目的与任务 (1) (二)工作依据 (1) (三)工作组织 (2) (四)工作进度安排 (2) (五)工作经费安排 (4) 二、年度监测评价情况 (5) (一)技术路线与评价方法 (5) (二)工作程序与步骤 (6) (三)数据库建设 (10) 三、耕地等别渐变情况分析 (14) (一)渐变耕地基本情况 (14) (二)渐变耕地产能变化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经验和建议 (15) (一)工作经验 (15) (二)相关建议 (16)

一、年度监测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工作目的与任务 1.工作目的 通过抽样监测渐变耕地,全面掌握2014年度内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内耕地等别变化情况,分析耕地等别和产能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 2.工作任务 在县域内划定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在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内的每个等别的耕地上选择监测单元,基于监测单元对耕地等别与产能进行监测评价,估算县域内耕地质量渐变耕地的质量等别与产能变化。 (二)工作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 (3)《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 (4)《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报批稿); (5)《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2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与年度变更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43号); (6)《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 (7)《国土资源部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8号); (8)《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6〕7号); (9)《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2016年全省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16〕193号) (10)《关于成立省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12〕300号);

环境监测控制程序

环境监测控制程序 1目的 明确公司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关键特性的监控方法以及对适用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的评价方法,确保能进行适当的监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环境运行与活动的所有监测与测量业务。 3定义 3.1【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 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4 权责 4.1管理者代表:负责体系运行的整体监控,并将监控结果向总经理汇报。 4.2管理部: 4.2.1掌握公司环境体系运行的情况,检查各部门的推进工作; 4.2.2监控水、气、声、渣等关键环境特性的监测与测量实施情况。 5 工作程序 5.1监测内容 5.1.1 运行控制情况。根据本公司的具体情况,可对以下关键特性进行监测: a)水、气、声、废弃物的排放情况; b)水、电、办公用纸、主要材料消耗情况; c)化学危险品使用及保管情况; d)消防设施等应急准备情况、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等运行控制措施的实施情 况; e)培训效果等。 5.1.2目标、指标实现程度。主要包括公司所设定的各项环境目标、指标及相对应 的环境管理方案,即对公司重大环境因素的控制结果和成效。 5.1.3 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包括污染排放指标,公司建设项目,化学危险品管理, 有害废弃物的处理等多方面。

5.2监测的实施 5.2.1公司由行政人事部负责联络并委托政府环保局每年1次定期对公司的(废气、 废水)排放口、厂界噪声实施外部监测,同时行政人事部尚需将环保局出具 的正式外部监测报告予以妥善保存。 5.2.2每次处理废弃物时,行政人事部需要留有记录,注明废物名称、处理数量、处 理日期、经办人、废弃物收集处理机构名称等内容,以此作为监测记录。 5.2.3行政人事部须依据相关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对体系日常运行的情况进行检查,检 查项目包括:水、电、纸、主要材料的使用情况;废弃物的处理情况;化学 品的使用及保管情况;消防设施等应急准备情况;培训效果等。并将检查结 果记录在规定的日报中,每三个月形成《环境检查报表》提交管理者代表。 5.2.4由管理者代表对公司环境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同时还应对管理 方案的可行性等进行检查及评估,并做成《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监控 报告》。 5.2.5公司由环境管理者代表每6个月一次定期评估本公司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 大影响的活动、产品、服务,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并将评估结果形成《法律法规合规性报告》并向总经理汇报。 5.3在监测过程中发现有不符合时,须及时发出整改通知,具体的则根据《纠正预防措施 控制程序》。 5.4监测设备的使用、维护及校正 5.4.1各部门在进行监测和测量时,应按相应的设备使用、维护指导书中的要求来正 确使用/维护监测设备,并做好规定的维护保养及记录工作。 5.4.2公司由行政人事部负责对各监测设备采取与公司质量检测仪器和设备相同的 管理方法,定期进行校正。相关文件和记录 6.1《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7 相关记录 7.1《环境方针和政策》

农业部令 2016年第2号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农业部令 2016年第2号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已经2016年5月3日农业部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8月1日起施行。 部长:韩长赋 2016年6月21日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根据《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耕地质量,是指由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状况和田间基础设施构成的满足农产品持续产出和质量安全的能力。 第三条农业部指导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体系建设。农业部所属相关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组织开展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指导地方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所属相关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地方耕地质量监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具体工作。 第四条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应当具备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条件和能力。 各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耕地质量监测机构的能力

建设,对从事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 第五条农业部负责制定并发布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的管理,保障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对外提供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须经农业部审核批准。地方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对外提供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须经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第七条农业部和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耕地质量信息发布制度。农业部负责发布全国耕地质量信息,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发布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信息。 第二章调查 第八条耕地质量调查包括耕地质量普查、专项调查和应急调查。 第九条耕地质量普查是以摸清耕地质量状况为目的,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对全国耕地自下而上逐级实施现状调查、采样测试、数据统计、资料汇总、图件编制和成果验收的全面调查。 第十条耕地质量普查由农业部根据农业生产发展需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工作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耕地质量专项调查包括耕地质量等级调查、特定区域耕

2015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

2015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 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5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5〕17号)要求,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对2014年度内由于土地利用现状变化及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进行更新评价,形成了基于2014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成果。 现将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如下: 一、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总体情况 (一)全国耕地质量等别面积结构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总面积为13509.74万公顷(202646.14万亩),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其中,7-13等耕地每个等别的面积均大于1000万公顷,7-13等耕地总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78.43%(见表1)。 采用面积加权法,计算得到全国耕地平均质量等别为9.96等。与平均质量等别相比,高于平均质量等别的1-9等耕地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39.92%,低于平均质量等别的10-15等耕地占60.08%(见表1)。 表1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面积比例 等别 面积 比例% 万公顷万亩

1 48.84 732.60 0.36 2 59.9 3 898.97 0.44 3 115.85 1737.73 0.86 4 172.76 2591.33 1.28 5 366.48 5497.15 2.71 6 886.22 13293.34 6.56 7 1143.89 17158.31 8.47 8 1188.01 17820.18 8.79 9 1410.69 21160.28 10.44 10 1790.55 26858.20 13.25 11 2045.43 30681.51 15.14 12 1891.85 28377.81 14.00 13 1125.50 16882.44 8.33 14 765.63 11484.45 5.67 15 498.12 7471.84 3.69 合计13509.74 202646.14 100.00 注:数据合计数由于单位或小数位取舍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将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其中,优等地面积为397.38万公顷(5960.63万亩),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2.94%;高等地面积为3584.60万公顷(53768.98万亩),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26.53%;中等地面积为7138.52万公顷(107077.81万亩),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52.84%;低等地面积为2389.25万公顷(35838.72万亩),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17.69%(见图1)。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_程锋

第28卷 第2期 2014年2月Vol.28 No.2Feb.,2014 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s 收稿日期:2013-04-27 修稿日期:2013-07-08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土地资源监测调查工程全国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项目。 第一作者:程锋(1975-),女,江苏南通人,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评价与规划。E-mail: caucf@https://www.360docs.net/doc/137580212.html, 通讯作者:郧文聚(1963-),男,河南南阳人,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整理、土地评价与规划。E-mail: yunwenju@https://www.360docs.net/doc/137580212.html,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 程 锋1,2,王洪波1,2,郧文聚1,2 (1.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北京 100035;2. 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5) 摘要:研究目的:系统介绍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工作的背景、主要过程、技术方法、评定结果及成果应用。研 究方法:归纳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全国耕地划分为15个等别,平均质量等别为9.80等,质量 水平总体偏低。研究结论:该项工作第一次全面查清了中国耕地质量等别及其分布状况,为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 理提供了重要支撑。 关键词:土地评价;耕地质量等级;土地调查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58(2014)02-0075-08 Study on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in China CHENG Feng 1,2, WANG Hong-bo 1,2, YUN Wen-ju 1,2 (1.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Center of the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Beijing 100035,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Land Quality,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Beijing 100035, China )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systematically describe the background, main processes, technical methods, assessment result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n quality grade of cultivated land in China. Methods employed are inductive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paper summarizes that the cultivated land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15 quality grades in China. The average quality grade is 9.8, which shows the quality generally is low.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research provides a first-time work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and its distribution in China. It also provides necessary supports for achieving a management mode of quantity and quality-oriented simultaneously. Key words: land assessment;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land investigation 1 背景 耕地是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内外均对查清其面积、评价并划分等级给予高度重视。德DOI:10.13708/https://www.360docs.net/doc/137580212.html,11-2640.2014.02.010

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年监测数据汇总表监测点代码监测

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年度监测数据汇总表 监测点代码:监测年度: 监测单位:(公章)填报人: 审核人:填报日期: 注:1.大田期:填写年月日(××××-××-××)。 2.茎叶产量:通过果实茎叶比系数折算或通过果实与茎叶的考种比换算。 3.施肥情况汇总:填写有机肥与化肥肥料投入的N、P2O5、K2O折纯量,单位:kg/亩。 4.质地:即土壤的砂粘程度,采用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级标准填写。

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基本情况记载表 监测点代码:建点年度(时间): 监测单位(公章): 注: 1.地形部位:监测田块所处的能影响土壤理化特性的最末一级的地貌单元。如坡积裙、洪积锥、洪积扇等。 2.障碍因素:指限制产量的主要障碍因素。包括干旱缺水、潜育(水稻土)、渍涝(旱地)、盐碱、瘠薄、风沙、侵蚀、土壤障碍层等。没有明显障碍因素时填“无”。 3.潜水埋深:指冬季地下水位的埋深。只有草甸土、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盐化(碱化)土填写地下水位。 4.耕地地力水平:指在本省范围内,在当前管理水平下,由土壤本身特性、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水平等要素综合构成的耕地生产能力,填“高”、“中”或“低”。

5.产量水平:注明主要作物名称,并把常年产量用括号标在每种作物的后面。 6.灌溉能力:填写满足、基本满足、无。 7.排水能力:填写强、中、弱。 8.土壤代码:按国家标准《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GB/T 17296)要求填写。 9.土壤名称:按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分类系统命名填写。 10.代表面积:指该监测点土壤的生产力水平和特性在本省耕地中的代表面积。

附件3 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土壤剖面性状记载表监测点代码: 取样时间:检测时间: 监测单位(公章):检测单位: 注: 1.发生层次划分:水稻土发生层次分为耕作层(Aa)、犁底层(Ap)、渗育层(P)、潴育层(W)、脱潜层(Gw)、潜育层(G)、漂洗层(E)、腐泥层(M)等,旱地发生层次分为旱耕层(A11)、亚耕层(A12)、心土层(C1)、底土层(C2)等。 2.颜色:指土壤在自然状态的颜色,如土壤由2个或2个以上色调组合而成,在描述时先确定主要颜色和次要颜色,主要颜色放在后,次要颜色放在前。 3.结构:取一大块土,用手轻捏碎,观察其碎块形状及大小。一般有三种类型:横轴与纵轴大致相等,分为块状、团块核状及粒状等结构;横轴大于纵轴者,分为片壮和板状结构;横轴小于纵轴者,分为柱状和棱柱状结构。 4.紧实度:土壤在自然状态下的坚实程度,分为松散、疏松、稍坚实、极紧4级。 5.新生体:指土壤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它不但反映土壤形成过程的特点,而且对土壤的生产性能有很大影响,在观察时对其种类、形状及数量要详细记载。常见的新生体有

环境监测站实习报告

环境监测站实习报告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密切的,由于人类活动引起了环境质量的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即产生了环境污染。为了有效的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就需要了解环境质量及其变化监测、测定、监控污染物的浓度和变化趋势而这一过程就称为环境监测。 通过一学期的环境监测学习,我们已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环境监测原理及技术方法,为进一步了解环境监测站工作的组成、步骤及环境监测必须遵守的技术规范;结合城阳区环境功能区划分与监测点位布设的实际情况熟悉环境监测中水、大气、噪声等项目的布点、取样的原则与技术方法;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掌握各常规监测项目的技术要求与方法老师精心为我们组织、安排了这次实习。并最终在指导老师的合理安排下顺利完成了实习任务。 实习内容 (一)、校园内大气、噪声实地布点监测与环境质量分析 1、校园内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测定试验 10月30日晴。上午我们集中复习了有关大气中tsp测定的理论知识及测定原理和技术方法。 时间:10月30日下午 地点:校西篮球场

监测时间:一个半小时 tsp是指粒径在0.01~100um之间的能悬浮在空气中的颗粒物是连续采样实验室必测项目之一。用大流量采样器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已称量的滤膜阻留100um以下的悬浮颗粒物称量根据采样前后滤膜两次称量之差除以采样体积就可以得到大气中tsp 浓度。在布设采样点时要注意采样点不应设在主要障碍物的避风处也不应靠近主要污染物的下风向一般障碍物顶点至采样点位连线与地面的夹角应小于30开始测定大气中tsp浓度先在规定条件下迅速称量滤膜记录数据然后用镊子将滤膜“毛”面向上放在擦拭干净的网托上放好滤膜夹拧紧螺丝盖好采样器盖将采样器带至化学楼前开机采样调节采样流量和采样时间结束后用镊子小心地取下滤膜称重。最后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大气中tsp的含量。 2、校园内噪声监测的实验 10月31日晴。上午我们先集中复习了有关有关噪声监测的理论知识及监测原理和技术方法。 时间:10月31日上午9:00——10:00 地点:校东足球场 监测时间:一个小时 1)、实地监测:使用az8921噪声分析仪对选定地点的噪声进行实地监测。我们共监测五组数据各组监测的时间间隔是五分钟调到“slow”和计权挡每5s记一次数每人测100次记数同时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