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陕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陕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陕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内容摘要】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华民族家庭结构,社会组成,和文化渊源。陕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陕西方言中的亲属称谓不仅在语音构词方面独具特色,同时体现出了鲜明社会文化特征。

【关键词】陕西方言亲属称谓词特点发展

亲属称谓是指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族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着中华民族家庭结构,社会组成,和文化渊源。同时,考察亲属称谓词的变化能折射出社会生活,时代背景和和人们心理状态等的变迁。

陕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相传“文字初祖”的仓颉就是陕西宝鸡人。陕西方言得天独厚,博大精深。从中可以了解到古老的华夏文化发展轨迹,又可领略到今人溢于方表的真情实感。研究陕西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有助于进一步加深陕西地区文化特点的认识和研究。

一、亲属称谓词的构成。

1.从音节上看,陕西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主要以单音节词为主,如:爸、妈、爷、婆、姨、姑、哥等等。还有少数的双音节词,如:老姑、老舅、老姨等。

2.从声调上看,主要以阳平声调为主,如:爸(bá)、姑(gú)、哥(gé)、姐(jīé)等。

3.亲属称谓词主要是采用附加式构词法。最常见的是前加“老”和“大”。有的加了之后意义发生了改变。如:“老姑”是指父亲或母亲的姑母;“老姨”是指父亲或母亲的姨母;“老爷”是指曾祖父。有的则只是为了增加亲切感。如:对兄妹中排行最小的弟弟或妹妹常亲切地称之为“老妹”或“老弟”。

二、亲属称谓词的发展。

随着普通话的推行,陕西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方言中有些称谓已被其他称谓所代替,有的则已绝迹。

陕西方言中称“爸爸”为“答”或“爹”,现在这一称谓即将绝迹,但在大龄人中还能听到,常常是一个家庭中,三代对“爸”的称呼均不一样。

“妈妈”则称之为“娘”,现在已不常使用,通常称为“妈”。

“伯父”在陕西方言中通常被称之为“白白”,伯母则通常称之为“大大”这一称呼现在仍在普遍使用。

“舅妈”陕西方言中通常称之为“妗子”;外公不叫“姥爷”而称之为“魏公”;这些称呼在城市中已逐渐消逝,但在农村仍在普遍使用。

“屋里人”陕西方言中常把媳妇称之为“屋里人”。过去的农家,男的在田间劳作,女的便在家纺织织布,内外分明,各行其事。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把女的称之为“屋里人”的称谓,就连《红楼梦》里也有这样的称呼。如:《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有,袭人想:“······其实我究竟没有在老爷太太跟前回明就算了你屋里人。”这里的屋里人已与陕西方言中所指的已婚妇女含义大致相近。

三、陕西方言亲属称谓词中所体现出的社会文化特征

1.强调他称,体现尊敬。

亲属称谓词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面称,是用于当面招呼的的亲属称谓词。另一类是背称,不用于当面招呼,常用在书信中或正式场合及向别人介绍时的亲属称谓词。无论是背称还是面称,都体现了对长辈的尊敬。

陕西方言在面称中为了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常强调他称,如:称呼老人一般前加儿孙辈的名字,如“某某他爷爷”或“某某他奶奶”;称呼平辈一般以自己孩子的称呼为标准,如:如果自己孩子的大娘则称之为“他大爷”“他大娘”或“某某他大爷”“某某他大娘”。对晚辈的

他称则非常简单,称所有侄、子、孙辈男性为“他哥”,其配偶为“他嫂子”。女性则称之为“您姐”,配偶为“您姐夫”,而不以弟,弟媳,妹妹,妹夫称之。这种他称也可前加晚辈子女的乳名。对于族亲,称呼同辈人的丈夫和同辈人的妻子一律同嫡亲兄弟姐妹。对于姻亲,当面称呼要用血缘关系的称谓称呼。

在背称中,陕西方言中还有一套区分亲属的称谓词,这就使得面称和背称出现了差异。

首先是对夫系和妻系的俗称。如:称夫之父为“公公”,母为“婆婆”,哥为“大伯子”弟为“小叔子”,弟为“兄弟媳妇”;对妻系亲属背称,如称岳父“丈人”,岳母为“丈母娘”妻子的哥为“大舅子”姐为“大姨子”。

二是“堂”“表”及“外”字在称谓中起到了区别内外的作用。这种情况,同普通话是相同的。对于父亲弟兄的子女,在背称前加上“堂”字;对于姑、姨、舅的子女,前加“表”字加以区分。

2.突出辈分,注重排行。

注重宗法,强调长幼有序,尊卑有等是中国人历代以来的传统。家庭内部的排行自古就有之。周秦时代就已经又有了“伯、仲、叔、季”来排行。在陕西方言中,对辈份是十分注重的。对长辈,称父亲为“爹”“爸”“答”;称母亲为“娘”“妈”;称祖父为“爷”;祖母为“婆”或“奶奶”;称曾祖父为“老爷爷”,曾祖母为“老奶奶”。对晚辈,子之子为“孙子”或“孙女”。其每下一辈,加一“重”字以示区别。最特别的是,由于对辈份的强调,常常会出现四十来岁的中年人管小孩叫“叔”。年纪虽小,辈份尤重啊。同时,在同辈中间还十分强调排行。常常会按老大,老二,老三······的顺序排下来。就有称祖父的兄弟姐妹为“大爷爷、二爷爷······大姑奶奶、二姑奶奶”等。有的家族三代四代之内的同代人,全按这种辈分及排行排下来,显得人丁兴旺,家族统治非常严密。从一个普通的陕西家族中,就可以瞥见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家族中宗法制度的严密。

四、从陕西方言中称谓的的发展趋势瞥见汉语中称谓的发展规律。

1.稳定性

人类的血缘关系是人类最早形成的社会关系,也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因此,反映血缘关系的亲属称谓在所有称谓中产生的最早,使用频率也很高。这类词语中,许多都属于基本词汇的范畴,意义有很大的稳定性,如祖父、祖母、父、母、伯、叔等,在今天的语言中,不仅是陕西方言,各个地区仍都在使用。这些词历尽了千年的演变,内涵仍旧未变。

2.开放性

从陕西方言称谓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亲属称谓词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它不是一个数目确定的封闭系统,而是一个数目不定的开放性系统。

3.变化性

这种变化性主要是民族共同语的影响。陕西方言中对父亲的称谓由“爹”“答”到“爸”再到“爸爸”。现在,在广大农村中孩子,几乎都叫“爸爸”。从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乡一体化以及大众文化的传播,普通话的推广,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很大程度上趋向于民族共同语,这种影响是相当深刻的。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一个地方的方言便可以瞥见那个地方的社会风俗,文化背景,历史渊源。陕西以其深厚而博大的文化向我们诉说着历史的印记。陕西方言中亲属称谓词的研究是陕西文化的一角,更是中华文化的一角,通过这一角更可以看到如何在历史的浪潮中保护好我们的民族文化,这是一个令人深省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焦国荣《陕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9月

2.瞿明安主编《当代中国文化人类学》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

3.胡士云《汉语亲属称谓研究》商务印书馆2007年3月

4.张晓宏《对焦作方言分区的再认识》焦作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3月5.孙立新《20世纪陕西方言研究综述》唐都学刊2002年第4期

洛阳方言亲属称谓词研究

洛阳方言亲属称谓词研究 准考证号:300208200051 指导教师:陈颖作者:何园园 摘要:称谓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会行为。而亲属称谓词则是指称谓人际亲疏、尊卑、长幼关系的词语。本文主要是对洛阳方言亲属称谓词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洛阳方言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其次,对洛阳方言亲属称谓词的构成及社会文化特征进行了概括的研究;最后,论述了洛阳方言亲属称谓词的发展趋势,使其对洛阳方言亲属称谓词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洛阳;方言;亲属称谓词;研究 一、引言 (一)有关称谓词语 随着方言称谓词研究的不断增多,其名称也各不统一。《辞海》和《汉语大词典》都是以“称呼”解释“称谓”。如:《后汉书·郎顗传》:“改易名号,随事称谓。”唐刘知几《史通·称谓》:“古往今来,名目各异,区分壤隔称谓不同。”一般说来,称谓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大类型。而本文主要介绍亲属称谓。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如:父亲、母亲、爷爷、伯父、姨夫、姑父等)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在现代汉语中,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繁复多样,只有恰当的称谓语才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而不恰当的称谓语则会给交际带来障碍,妨碍交际的正常进行。 亲属称谓词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类词,也是能深刻反映人们思想、心理以及社会文化制度的一类词.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词作为一种基本词汇在民族语言中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是汉民族亲属关系和亲属观念的外化符号,其间富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着中华民族的家庭结构,社会组成和文化渊源。因此,研究洛阳地区的亲属称谓词,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洛阳地区社会文化特点的认识和研究。同时,考察亲属称谓的变化能够折射出社会生活、时代背景和人们的心理状态等的变迁。由于亲属称谓词是随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发展起来的,其中叠置着不同历史时代的成分,所以在语音方面、语义方面都会有所放映,对不同方言的亲属称谓进行比较时,这种语音、语义的差异都有所突显,对于揭示方言语音、语义的发展演变具有重大意义。 (二)洛阳方言简介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由周公营建,建于公元前12世纪,是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洛阳因位于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地处东经111.8’至112.59’,北纬33.35’至35.05’之间,美丽的洛河水悠悠地从城中穿过。东邻郑州,西接三门峡,北跨黄河与焦作接壤,南与平顶山、南阳相连,东西长约179公里,南北宽约168公里。洛阳位处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南北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洛阳方言为典型的中原官话。 洛阳,简称“洛”,地处古洛水北岸而得名,地处九州之中;有五千年文明史四千余年建城史,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世界上第一座统筹规划的城市;自夏朝开始有13个王朝在此定都。河图洛书在此诞生,儒、释、道、玄、理肇始于此,科举制度创建于此,丝绸之路与隋唐大运河在此交汇,五大都城遗址、邙山古墓群和天子驾六震惊世界,“宅兹中国”“中国”一词源自洛阳,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豫、晋、

常用的亲戚之间的称谓一览表

常用的亲戚之间的称谓一览表 亲属称谓是家属和亲戚之间称呼的名称,从中可以反映出其相互关系。了解亲属称谓,准确称呼亲属,是交际活动的需要,也是懂礼节的表现。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这里仅简要介绍汉族亲属称谓的三个特点: ①在称谓上标明了父系和母系; ②在称谓上标明了性别; ③在称谓上标明了父系男方亲属的长幼。 家庭亲友之间在交往中彼此尊重,在称谓上经常使用敬称和谦称。敬称是用敬语称呼对方或对方的亲属,常用字有“令”、“尊”、“贤”、“仁”等;谦称是用谦语称自己或自己的亲属,常用字有“家”、“舍”、“小”、“愚”等。 现将当代常用的亲属称谓分类列表如下。 1.对父系亲属的称谓: 称呼对象称呼自称 父亲的祖父、祖母曾祖父、曾祖母曾孙(曾孙女) 父亲的父亲、母亲祖父(爷爷)祖母(奶奶)孙子(孙女)父亲爸爸(爹)儿子(女儿) 父亲的后妻续母(妈妈)续子(续女) 父亲的哥哥、嫂子伯父、伯母(大妈)侄儿(侄女)父亲的弟弟、弟媳叔父(叔叔)叔母(婶婶)侄儿(侄女)父亲的姐妹、姐夫妹夫姑母(姑姑、姑

妈)姑父内侄(内侄女)伯,叔父的儿子、女儿堂兄或堂弟、堂姐或堂妹堂弟堂兄或堂妹堂姐 姑母的儿子、女儿表兄或表弟表姐或表妹表弟表兄或表妹表姐 2.对母系亲属的称谓 称呼对象称呼自称 母亲的祖父、祖母外曾祖父、外曾祖母外曾孙(外曾孙女母亲的父亲、母亲外祖父(姥爷)外祖母(姥姥)外孙(外孙女) 母亲、母亲的后夫母亲(妈妈、娘)继父(爸爸)儿子女儿继子继女 母亲的兄弟、兄弟媳妇舅舅、舅母(妗子)外甥(外甥女)母亲的姐妹、姐夫、妹夫姨母(姨妈)姨姨甥(姨甥女)舅、姨的儿子、女儿表兄或表弟表姐或表妹表弟表兄或表妹表姐 3.对丈夫亲属的称谓 称呼对象称呼自称 丈夫的祖父、祖母祖翁(祖父、爷爷)祖姑(祖母、奶奶)孙媳

陕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陕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内容摘要】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华民族家庭结构,社会组成,和文化渊源。陕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陕西方言中的亲属称谓不仅在语音构词方面独具特色,同时体现出了鲜明社会文化特征。 【关键词】陕西方言亲属称谓词特点发展 亲属称谓是指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族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着中华民族家庭结构,社会组成,和文化渊源。同时,考察亲属称谓词的变化能折射出社会生活,时代背景和和人们心理状态等的变迁。 陕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相传“文字初祖”的仓颉就是陕西宝鸡人。陕西方言得天独厚,博大精深。从中可以了解到古老的华夏文化发展轨迹,又可领略到今人溢于方表的真情实感。研究陕西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有助于进一步加深陕西地区文化特点的认识和研究。 一、亲属称谓词的构成。 1.从音节上看,陕西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主要以单音节词为主,如:爸、妈、爷、婆、姨、姑、哥等等。还有少数的双音节词,如:老姑、老舅、老姨等。 2.从声调上看,主要以阳平声调为主,如:爸(bá)、姑(gú)、哥(gé)、姐(jīé)等。 3.亲属称谓词主要是采用附加式构词法。最常见的是前加“老”和“大”。有的加了之后意义发生了改变。如:“老姑”是指父亲或母亲的姑母;“老姨”是指父亲或母亲的姨母;“老爷”是指曾祖父。有的则只是为了增加亲切感。如:对兄妹中排行最小的弟弟或妹妹常亲切地称之为“老妹”或“老弟”。 二、亲属称谓词的发展。 随着普通话的推行,陕西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方言中有些称谓已被其他称谓所代替,有的则已绝迹。 陕西方言中称“爸爸”为“答”或“爹”,现在这一称谓即将绝迹,但在大龄人中还能听到,常常是一个家庭中,三代对“爸”的称呼均不一样。 “妈妈”则称之为“娘”,现在已不常使用,通常称为“妈”。 “伯父”在陕西方言中通常被称之为“白白”,伯母则通常称之为“大大”这一称呼现在仍在普遍使用。 “舅妈”陕西方言中通常称之为“妗子”;外公不叫“姥爷”而称之为“魏公”;这些称呼在城市中已逐渐消逝,但在农村仍在普遍使用。 “屋里人”陕西方言中常把媳妇称之为“屋里人”。过去的农家,男的在田间劳作,女的便在家纺织织布,内外分明,各行其事。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把女的称之为“屋里人”的称谓,就连《红楼梦》里也有这样的称呼。如:《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有,袭人想:“······其实我究竟没有在老爷太太跟前回明就算了你屋里人。”这里的屋里人已与陕西方言中所指的已婚妇女含义大致相近。 三、陕西方言亲属称谓词中所体现出的社会文化特征 1.强调他称,体现尊敬。 亲属称谓词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面称,是用于当面招呼的的亲属称谓词。另一类是背称,不用于当面招呼,常用在书信中或正式场合及向别人介绍时的亲属称谓词。无论是背称还是面称,都体现了对长辈的尊敬。 陕西方言在面称中为了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常强调他称,如:称呼老人一般前加儿孙辈的名字,如“某某他爷爷”或“某某他奶奶”;称呼平辈一般以自己孩子的称呼为标准,如:如果自己孩子的大娘则称之为“他大爷”“他大娘”或“某某他大爷”“某某他大娘”。对晚辈的

中国亲戚关系称呼大全[1]新选.

中国亲戚关系称呼大全 父 父亲的父亲:爷爷、公公 母亲:奶奶、婆婆 父亲的哥哥:大爷(轻读)、伯伯(bǒbo)、伯伯(bái bai)、伯父嫂子:大娘、大妈、姆姆、伯母 父亲的弟弟:叔叔 弟媳:婶婶、阿姨 父亲的哥弟的子女:堂哥、堂弟、堂姐、堂妹 父亲的姐妹:姑姑、姑妈 姐夫、妹夫:姑父、姑爹、姑丈 父亲的姐妹的子女: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父亲的祖父:太爷、老太、太公、老爷爷 祖母:太奶、老太、太婆、老奶奶 父亲的伯父:大爷、大公 伯母:大奶、大婆 父亲的叔叔:三爷、三公 婶婶:三奶、三婆 父亲的伯父、叔叔的子女:堂大爷、堂伯父、堂伯、堂叔、堂姑 父亲的姑姑:姑奶、姑婆 姑父:姑爷(不轻读)、姑公 父亲的姑姑的子女:表伯、表叔、表姑 父亲的外祖父:太姥爷、太外公、老外公 外祖母:太姥、太外婆、老外婆 父亲的舅舅:舅爷、舅公 妗子:妗奶、舅奶、舅婆 父亲的姨姨:姨奶、姨婆 姨父:姨爷、姨公 父亲的舅舅、姨姨的子女:表大爷、表伯父、表伯、表叔、表姑 母 母亲的父亲:姥爷、外公、外爷 母亲:姥姥、外婆、外奶、婆婆 母亲的哥弟:舅舅 嫂子、弟媳:妗子、舅妈、舅娘 母亲的哥弟的子女: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母亲的姐妹:姨姨、姨妈、阿姨 姐夫、妹夫:姨父、姨爹、姨丈 母亲的姐妹的子女: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母亲的祖父:太姥爷、老太、太外公、老外公、老外爷 祖母:太姥、老太、太外婆、老外婆、老外奶 母亲的伯父:大姥爷、大外公、大外爷 伯母:大姥、大外婆、大外奶

母亲的叔叔:三姥爷、三外公、三外爷 婶婶:三姥、三外婆、三外奶 母亲的伯父、叔叔的子女:堂舅、堂姨、堂姨妈、堂阿姨 母亲的姑姑:姑姥、姑外婆、姑外奶 姑父:姑姥爷、姑外公、姑外爷 母亲的姑姑的子女:表舅、表姨、表姨妈、表阿姨 母亲的外祖父:太姥爷、太外公、老外公、老外爷 外祖母:太姥、老太、太外婆、老外婆、老外奶 母亲的舅舅:舅姥爷、舅外公、舅外爷 妗子:妗姥、舅姥、舅外婆、舅外奶 母亲的姨姨:姨姥、姨外婆、姨外奶 姨父:姨姥爷、姨外公、姨外爷 母亲的舅舅、姨姨的子女:表舅、表姨、表姨妈、表阿姨 其他 什么是舅表、姨表、姑表? 你管表姐的爸爸叫舅舅,她就是你的舅表。 你管表姐的妈妈叫姨姨,她就是你的姨表。 你管表姐的妈妈叫姑姑,她就是你的姑表。 怎么称呼舅表、姨表、姑表的家人? 去舅舅家,碰到妗子的家人,一般是按舅表的叫法叫,他叫姥姥,你也叫姥姥。去姨姨(姑姑)家,碰到她丈夫的家人,也和表哥姐弟妹一样叫法,他们叫爷爷,你也叫爷爷。 怎么称呼伯母、婶婶的家人?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武汉方言大全

武汉方言大全 一、称谓常用语 1.老特(=爸爸) 2.老俩(=妈妈) 3.拐子(=哥哥) 4.外外(=外甥) 5.舅辫子(=妻子的弟弟) 6.老亲爷(=岳父大人) 7.老亲娘(=岳母大人) 8.老几(=人,常与“个“连用。如“那个老几”,“有个老几”) 9.麻木(=人力三轮车) 10. 扁担(=挑夫)、二、生活常用语 1.蛮扎实(=厉害) 2.苕吃哈胀(=猛吃很多东西) 3.条子(=身材) 4.胯子(=腿,胯读3声) 5.灵醒(=整洁、好看,也有聪明之意) 6.称透(=整洁,好看之意,“称”读1声,“透”读3声) 7.打赤巴(半裸) 8.打挑瓜(全裸) 9.条举(扫帚)10.浮子(毛巾\抹布等)11.滋(=擦,如橡皮擦叫做“笔滋子”)12.灶妈子(=蟑螂)三、聊天常用语 1.么斯(什么) 2.冇得(=没有。准确地说,冒得的“冒“应写为“冇”) 3.是说唦(=表示赞同) 5.耍拉(=麻利) 6.铆起/铆倒(=一个劲儿地、努力地干某事)7.喔涩(意思同上,“喔“读2声)8.是/不是那个事=(①是/不是那回事;

②像/不像样)9.晕(=慢性子)10.豆里(=里面)武汉人都是活雷锋(用武汉话读,挺好玩的)老张开车克武汉——擂鸟!肇事司机抖个狠——闪鸟!多亏一个武汉伢, 送克医院钌五针——好鸟!老张丢他两活烟,牌子怀鸟他不要,他说——我们乐里都是 武汉嫩,我们乐人讲胃口的很, 我们乐里冒的乐种嫩,擂鸟人那还欣抖狠。我们乐里都是武汉嫩,我们乐里麻木多的很,我们过早都吃热干面,我们抽烟只抽“硬长城“!拐子,借个火~~!|武汉方言RAP——《在武汉》在武汉,走倒江汉路高头,在武汉,那底 有蛮多新疆的小偷,在武汉,烧香您家克归元寺在武汉,有密密麻麻的巷子,在武汉,把三轮车叫麻木,在武汉,我们过早都吃热干面在武汉,有长江和汉水,在武汉,你不晓得了吧?我屋里住汉口,他屋里住倒汉阳,我们上学都在武昌,我来回要过2条江武昌有蛮多大学在全国排名第二,汉口是商业中心和扁担的天下消夜克吉庆街,听几首麻雀的歌,哪里都有烧烤,凉面和冰冻绿豆汤半夜再到宾江公园卡拉O K 不管你想昂到么时候总有的士 回克公共汽车分有空调和冒的空调两种武汉公汽司机 是出了名的亡命那些旅游景点实在是冒的么鬼克头,克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亲属称谓词教学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亲属称谓词教学 摘要:亲属称谓词是主要用于亲属之间表示称谓的词。汉语的亲属称谓词系统相较于其他语言,非常复杂,同时还存在着拟亲属称谓以及亲属称谓词的泛化现象,是外国人学汉语的难点之一。教学时,在重点讲解常用称谓词的基础上,应加强不同语言间称谓词的对比,同时可进行偏误预警。 关键词:亲属称谓词;对外汉语教学;语言对比;偏误预警中图分类号:H1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8006203 亲属称谓词是建立在血缘和婚姻关系之上的亲属之间用于称谓的词。亲属称谓词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与本人关系的名称,在各种语言中具有普遍性。亲属称谓词在民族语言中自成体系,相对稳定,这些称谓词不仅表达了人们之间的亲情关系,从中亦可窥见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1]。 汉语的亲属称谓系统相对于其他语言而言,非常复杂,确定关系的要素包括血亲与姻亲、直系与旁系、长辈与晚辈、年长与年幼、男性与女性、近亲与远亲。这些要素纵横交错,形成了复杂的亲属网络系统,在每一个网络的结点都有一个具体的称谓词,不可谓不细密精确。 亲属关系首先可分为血亲和姻亲,而血亲又有宗亲、外亲之

别,宗亲指与自己同姓的亲属关系,包括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儿女、孙子孙女等;外亲指与自己有血缘关系但不同姓的亲属关系,如外祖父母、母亲的兄弟姐妹、自己的表兄弟姐妹及其子女、自己女儿的子女等。姻亲是指由于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属关系,包括自己的配偶以及配偶的父母和兄弟姐妹、自己兄弟姐妹的配偶、父母的兄弟姐妹的配偶、堂(表)兄弟姐妹的配偶等。由于以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当下大多数家庭普遍是独生子女,导致亲属关系不如从前复杂,加之人们的亲属观念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也在逐渐淡化,当代的称谓词系统有逐渐简化的趋势。汉语三代以内的亲属称谓词如下页图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亲属称谓词之外,汉语还存在一种亲属关系词。两者的区别是,亲属称谓词是用来称呼的,而亲属关系词则是用来表明亲属之间关系的,如“妈妈”是亲属称谓词,而“母子”或“母女”则是亲属关系词;“姐姐”是亲属称谓词,而“姐弟”或“姐妹”则是亲属关系词。在一些有关个人社会关系的表格填写中,往往要用到亲属关系词。其他亲属关系词还有“姑嫂”“姑侄”“婆媳”“兄妹”“父女”“父子”“舅甥”“连襟”“叔侄”“兄弟”“妯娌”“祖孙”“姨甥”“祖孙”“夫妻”“翁婿”“叔嫂”“伯娣”,等等。此外,还存在几个主要用于口语中的亲属关系词:“哥儿们儿”指家里的弟兄们,也用于男性朋友间的互称;“姐儿们儿”指家里的姐妹们,也用于女性朋友间的互称;“娘儿们儿”是长辈妇女与晚辈的合称,“爷儿们儿”是长辈男

临潼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 临潼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学生姓名 刘少坤 专业名称 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 王宝利 2012年 5月 22日 教学单位 中国语言文学系 学生学号 20108401S039 编 号 ZW2012HYS039

总目录 论文正文 (6) 一、临潼方言血亲亲属称谓词调查与整理 (7) (一)以血亲亲属中父系亲属称谓为调查对象 (7) (二)以血亲亲属中母系亲属称谓为调查对象 (11) (三)血亲亲属称谓分析 (14) 二、临潼方言姻亲亲属称谓词调查与整理 (15) (一)以姻亲亲属中妻系亲属称谓为调查对象 (15) (二)以姻亲亲属中夫系亲属称谓为调查对象 (16) (三)姻亲亲属称谓分析 (17) 三、临潼方言亲属称谓词的几个典型性语言特征 (17) (一)语音方面 (18) 1.有同形词异读别称现象 (18) 2.存在连续变调现象 (18) 3.儿化音现象 (18) (二)词汇方面 (19) 1.对古语的保留现象 (19) 2.受外来词汇的影响 (19) 3.基本无重叠别义的现象 (19) 4.同形异指和异形同指现象 (20) (三)词汇的演变发展 (20) 1.从简原则 (20) 2.从亲原则 (20) 3.规范原则 (21) 4.个别称谓语使用频率减小,其趋势是消失 (21) 附录 1.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 (25) 2.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中期检查报告 (27) 3.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表 (28)

4.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结题报告 (29) 5.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及答辩评议表 (30) 6.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过程记录 (32)

中国亲戚关系称呼大全

中国亲戚关系称呼大全父父亲的父亲:爷爷、公公母亲:奶奶、婆婆父亲的哥哥: 大爷(轻读)、伯伯(bo bO、伯伯(bd i bai、伯父嫂子: 大娘、大妈、姆姆、伯母 父亲的弟弟: 叔叔 弟媳: 婶婶、阿姨父亲的哥弟的子女:堂哥、堂弟、堂姐、堂妹父亲的姐妹: 姑姑、姑妈 姐夫、妹夫:姑父、姑爹、姑丈父亲的姐妹的子女:表哥、表弟、表姐、表妹父亲的祖父: 太爷、老太、太公、老爷爷 祖母: 太奶、老太、太婆、老奶奶 父亲的伯父: 大爷、大公 伯母: 大奶、大婆 1/ 6

父亲的叔叔: 三爷、三公 婶婶: 三奶、三婆 父亲的伯父、叔叔的子女:堂大爷、堂伯父、堂伯、堂叔、堂姑父亲的姑姑: 姑奶、姑婆 姑父: 姑爷(不轻读)、姑公 父亲的姑姑的子女: 表伯、表叔、表姑父亲的外祖父: 太姥爷、太外公、老外公外祖母: 太姥、太外婆、老外婆 父亲的舅舅: 舅爷、舅公 妗子: 妗奶、舅奶、舅婆 父亲的姨姨: 姨奶、姨婆 姨父: 姨爷、姨公 2/ 6

父亲的舅舅、姨姨的子女: 表大爷、表伯父、表伯、表叔、表姑母母亲的父亲: 姥爷、外公、外爷 母亲: 姥姥、外婆、外奶、婆婆 母亲的哥弟: 舅舅 嫂子、弟媳:妗子、舅妈、舅娘母亲的哥弟的子女:表哥、表弟、表姐、表妹 母亲的姐妹:姨姨、姨妈、阿姨姐夫、妹夫:姨父、姨爹、姨丈母亲的姐妹的子女:表哥、表弟、表姐、表妹母亲的祖父:太姥爷、老太、太外公、老外公、老外爷祖母:太姥、老太、太外婆、老外婆、老外奶母亲的伯父:大姥爷、大外公、大外爷 伯母: 大姥、大外婆、大外奶母亲的叔叔:三姥爷、三外公、三外爷婶婶: 三姥、三外婆、三外奶母亲的伯父、叔叔的子女:堂舅、堂姨、堂姨妈、堂阿姨 3/ 6

武汉方言常用语 版

一、称谓 1.老头(爸爸) 2.老娘(妈妈) 3.拐子(哥哥) 4.外外(外甥) 5.舅辫子(妻子的弟弟) 6.老亲爷(岳父大人) 7.老亲娘(岳母大人) 8.老几(人,常与“个”连用。如“那个老几”,“有个老几”) 9.麻木(人力三轮车) 10. 扁担(挑夫) 11. 家家(外婆) 12. 爹爹(外公) 13. 娘娘(父亲弟弟的老婆。读一声) 二、生活 1.蛮扎实(厉害、身体结实) 2.苕吃哈胀(猛吃很多东西) 3.条子(身材) 4.胯子(腿。“胯”读三声) 5.灵醒(整洁、好看,也有聪明之意) 6.称透(整洁,好看之意。“称”读一声,“透”读三声) 7.打赤巴(裸露上半身) 8.打挑瓜(全裸。“挑”读3 声) 9.条居(扫帚) 10.袱子(毛巾) 11.滋(擦,如橡皮擦叫作“滋皮”) 12.灶妈子(蟑螂) 13.刮气(长的好看。“刮”读二声) 三、聊天

1.么斯(什么) 2.冇得(没有) 3.是说唦(表示赞同) 4.耍拉(麻利) 5.铆起/铆倒(一个劲儿地、努力地干某事) 6.喔涩(意思同上,“喔”读二声) 7.是/不是那个事(是/不是那回事;像/不像样) 8.晕(慢性子) 9.豆里(里面) 四、吵架常用语 1.你莫跟老子"翻"。(意:你不要惹我。) 2.老子"呼"你两哈的。(意:要打人了,而绝不是叫人。哈读4声) 3.你不识"黑"是吧?(意:你是不知道我的厉害吧?。黑读核2声 4.你要"么样"?(意:你是不是想打一架?) 5.苕头日脑(=很笨) 6.板马日的(武汉人只怕也说不出真正的意思,反正是骂人的话) 7.谍务(=故意地) 8.心里冇得数(=心里没有数。数读"瘦"。常用于①识时务者为俊杰;②跟老子等倒起...) 9.弯管子(=很蹩脚,极不正宗) 10.搞么斯唦(=搞么名堂唦;你想干什么) 11.搞不清白(搞不清楚,或指头脑不清醒) 12.裹筋(=纠缠不清或理不顺。裹=搞或复杂的意思,如"裹不清白"、"这题目满裹人") 13.扳沙(=不停地动) 14.敲死(=(广州话)衰人) 15.翘胯子(=①翘二郎腿②呜呼哀哉) 16.不中神(=不行了) 17.鬼款/瞎款(=胡说、乱讲) 18.翻翘(=不服气,"翘"读1声) 19.德罗(=得意,"德"读3声) 20.掉得大(=出丑、吃亏) 21.掉底子(=丢人)

章丘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章丘方言亲属称谓研究 本文主要通过对普通话和山东章丘方言亲属称谓的比较,得出两个不同的亲属称谓系统的异同之处,并通过对章丘方言亲属称谓系统的分析,找出章丘方言的特色所在。 标签:章丘方言亲属称谓特色 一、章丘方言概况 章丘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北,是新划为济南市的一个区,距济南市中心50公里,被誉为小泉城。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李荣主编)的分区,章丘方言属于北方官话(冀鲁官话)沧惠片、章桓小片。章丘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其亲属称谓有很多区别于普通话的地方。 章丘方言有声母25个,韵母36个,声调4个。 声母:p ph m f v t th n l ts tsh s t? t?h ? ? t? t?h ? ? k kh ? x ? 韵母:? i u y ? a ia ua ? i? u? ? i? u? y? ? i? ei uei ou iou a? ia? u? y? ?? i?? u?? y?? ɑ? iɑ? uɑ? ?? i? u? y? 本文以章丘区政府所在地的明水镇现居人口为主要调查对象,对其日常亲属称谓进行调查研究。 二、章丘方言亲属称谓情况 孙玉卿[1]在《陕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中写道:“亲属称谓就是对与自己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称呼方式,亲属称谓的发生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由出生等血缘关系所致,二是由婚姻关系所致,三是由法律认定所致。”据此,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给亲属关系划分类别,可以把亲属关系分为两大类:血亲和姻亲。 参照胡士云[2]的分类和说法,对章丘方言亲属称谓描述如表1所示。 三、章丘亲属称谓的特点 (一)从词的构成来看 从音节上看,章丘方言亲属称谓词有单音节词、双音节词、三音节词等。 章丘方言中单音节亲属称谓词有很多,如“爸、妈、爹、娘、姑、叔、姨、哥、姐”等,但都需要在称谓词后面加语气词,如:“爸”实际读为[pa21a0],“姐”读为[t?i?55-21e0]。2000年以后出生的一代多用双音节称呼。万里[3]指出,“普

亲人亲戚关系称呼表

亲人亲戚关系称呼表 2009-04-14 15:28 亲戚是指和自己有血亲和姻亲的人。中国古代唐朝学者孔颖达对亲戚的注解为:亲指族内,戚言族外。 直系血亲 父系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母系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旁系血亲 父系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大妈:大爷的妻子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婶:叔叔的妻子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母系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舅妈:舅舅的妻子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姨夫:姨的丈夫 姻亲 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 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 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 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 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 祖父的哥哥伯祖父(伯公) 祖父的嫂嫂伯祖母(姆婆) 祖父的弟弟叔祖父(叔公) 祖父的弟妇叔祖母(婶婆) 祖父的姐夫、妹夫姑祖父(姑公) 祖父的姐姐、妹妹姑祖母(姑婆) 祖母的哥哥、弟弟舅祖父(舅公) 祖母的嫂嫂、弟妇舅祖母(妗婆) 祖母的姐夫、妹夫姨祖父(姨公) 祖母的姐姐、妹妹姨祖母(姨婆)

中国家族家庭亲属关系及称谓大全

中国家族家庭亲属关系及称谓汇编 (湘西北谭氏二十一世谭晓平编撰) {传统家庭亲属关系地域方言称呼均不在本文章和例表内汇编} 导语:在原始社会中血缘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是社会组织的基础,对社会生产及人们的生活起着决定性作用。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血缘关系的地位和作用有下降趋势,不断让位于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由于传统和文化的差异,血缘关系在不同国家的地位、作用也不一致。在中国,传统上一向重视血缘关系,中国的血缘关系主要是家庭,在社会上仍然发挥着重要功能。在我国广大农村,家族、宗族关系仍遵循传统观念十分浓厚。 中国家族家庭亲属关系及称谓汇编 目录 【一】、中国古代传统的直系血缘关系为五代: 【二】、历史记载:古代血缘关系与选官制度 【三】、古代传统父母血统血缘延续顺序: 【四】、父系血统:《血缘直系关系称谓》序列表: 【五】、父系血统:《分支血缘直系关系称谓》序列表: 【六】、母系血统:《分支血缘直系关系称谓》序列表:

【七】、父母血统同辈:《分支血脉血缘直系关系称谓》序列表: 【八】、父母血统血缘:《直系子女子孙关系称谓》序列表: 【九】、父母血统血缘:《同辈直系关系称谓》序列表: 【十】、血缘关系是中国行政立法的重要依据 【十一】、中国近代《婚姻法》维系的直系血缘关系为三代: 【十二】、中国古今亲属称谓和对夫妻及岳父的杂谈论述: 中国家族家庭亲属关系及称谓汇编 (湘西北谭氏二十一世谭晓平编撰) 【一】、中国古代传统的直系血缘关系为五代: 中国传统延续:《凡是血脉血缘关系在五代之内的都是直系亲戚,即同出一个高祖的人都是直系亲戚。从高祖到自己是五代,家族谱谍记载就称为五服内直系亲戚。》上五代即称谓: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儿子”自身为五代(上五世即从本位起自称“儿子”上及父、祖、曾祖、高祖)。下五代即称谓:父亲、儿子、孙子、重孙、曾孙为五代(下五世指从本位起自称“父亲”下及儿子、孙子、重孙、曾孙) 。同姓氏旁系血亲;是指同源于祖先血脉的分支血亲,传统称为同祖、同宗、同族的血脉传承,称呼为同祖先同血缘同血脉的远亲。【二】、历史记载:古代血缘关系与选官制度

亲戚关系称呼表

亲戚关系称呼表(总8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 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 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 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 直系血亲 父系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母系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有时孙子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称呼。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旁系血亲 父系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大妈:大爷的妻子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婶:叔叔的妻子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母系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舅妈:舅舅的妻子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姨夫:姨的丈夫 姻亲

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 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 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 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 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 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 血统直系 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 生父父亲爸爸、爹爹爹、阿爹儿、女 生母母亲妈妈、娘妈妈、姆嬷儿、女 后父继父晚爹阿伯、阿爹儿、女 后母继母晚娘嗯娘、姆妈儿、女 父之父父之母祖父祖母公公婆婆爷爷、阿爷娘娘、阿娘孙、孙女 父之祖父父之祖母曾祖父曾祖母太公太婆太爷爷、太公、太太太娘娘、太婆、阿太曾孙、曾孙女 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哥、弟姐、妹长者称哥、姐、小者一般直呼其名弟、哥妹、姐 夫丈夫老倌某人(女儿名)爹、唉、老太公,也有直称其名者妻 妻夫人老人(读如宁)某人(女儿名)娘、唉、老太婆、也有直称其名者夫夫之父公阿公旧时随子女称爷爷、娘娘,现随夫称爸、爹、妈、姆妈媳妇 夫之母婆阿婆 血统旁系 关系称谓俗称当面称呼自称 父之兄父之弟伯父叔父叔伯大伯、大爹、伯伯、二爹、三爹、小叔、小爹、叔叔侄、侄女 伯父之妻叔父之妻伯母叔母大妈婶娘大姆妈、大嬷、婶娘、婶婶、现呼二妈、三妈等侄、侄女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组合特点初探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组合特点初探 摘要:现代汉语亲属称谓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词汇系统,其称谓语语素的组合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本文从语素的构成、组合方式和组合顺序等几方面全面分析亲属称谓语素的构成特点,并进行成因考察,以期以一个较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亲属称谓系统。 关键词: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组合 一、引论 所谓“亲属”,《中国大百科全书》说是“因婚姻、血缘和收养而产生的、彼此间具有法律上权利与义务的社会关系”[1],“称谓”就是称呼方式,杨应芹、诸伟奇在其《古今称谓辞典》的“自序”中指出,“称谓,就是人们可以用来相互称呼的有关名称。”[2](P1)孙维张先生指出,“称谓就是称呼,就是人们在交际中怎样称呼别人和自己。”[3](P114)由此可见,“亲属称谓”就是指对与自己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称呼方式及其用语。 “一人犯罪,九族连诛”是封建社会最残酷的刑罚,而所谓的“九族”据《尔雅·释亲》可知是以本人为中心上推四世下延四世,即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本人及其兄弟姐妹、子、孙子、曾孙、玄孙。就此一端,可见中国亲属关系的复杂,由此也带来了称谓系统的复杂。 亲属称谓语在世界民族中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类分型,另一种是

描述型。类分型的亲属称谓语,不标明父系或母系、直系或旁系及排列的顺序,只标明尊卑辈分。描述型的亲属称谓语,父系或母系、直系或旁系、辈分及同一辈分的长幼的排列都非常明确。[4](P37)中国汉语的亲属称谓是描述型的。比如英语中的aunt相当于汉语中的姑母、婶母、姨母、舅母、伯母等。因此,一个说英语的人学习汉语时,常常不知道该怎么用汉语去表示某种亲属关系,而中国人学习英语时,也时常想知道对方所说的uncle或aunt和说话人到底是什么关系。 《尔雅·释亲》将亲属称谓分为四类:宗族、母党、妻党和婚姻。宗族即父系亲属;母党即母系亲属;妻党即妻族;婚姻即由婚姻关系形成的亲戚。现代汉语的亲属称谓几乎沿袭了古代的亲属称谓体系,分为三类:父系称谓、母系称谓和姻系称谓。父系称谓是表示自己与父家血亲及其配偶之间关系的称谓,包括祖父、父亲、伯父、叔父、姑母、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儿子、女儿、孙子、孙女等。母系称谓是表示自己与母家血亲及其配偶之间关系的称谓,包括外祖父、舅父、姨母、表兄弟、表姐妹等。姻系称谓是表示婚姻关系的称谓,它纵横交错,远比前两者复杂,包括公公、婆婆、媳妇、大姑子、大伯子、弟媳、小叔子、小姑子、嫂嫂;岳父、岳母、女婿、内兄弟、姨姐妹、姐夫、妹夫;亲家公、亲家母等。[5](P62) 汉语亲属称谓系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称谓系统之一,对汉语亲属称谓词语的研究有悠久的历史。《尔雅》中的《释亲》是我国最早研究亲属称谓的专著,后代陆续有关于称谓的汇辑。清代梁章钜的三十

简论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

简论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 作者:闫承祥,张晶晶 来源:《丝绸之路》 2015年第16期 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本文的研究得到了西北师范大学“本科生学术能力提升计划”2013 年“甘肃方言亲属称谓词调查研究”项目的资助。本文的写作得到了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 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雒鹏、黄海英老师的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闫承祥张晶晶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天祝方言属于兰银官话河西片。由于地理位置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天祝方言亲 属称谓词呈现出混合的特点。在天祝亲属称谓中还体现出“舅权至上”的特点。 [关键词]天祝;汉语方言;亲属称谓 天祝藏族自治县方言(以下简称天祝)是汉语方言的一种,是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的人们 在交流中使用的主要语言。由于天祝独特的人文语言环境,受语言接触影响的程度较深,因此语 言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天祝方言主要包括汉语方言和藏语方言。在汉族聚居区,人们交流往 往用汉语(即天祝话);在藏族人口多的地方交流仍用藏语;在交流、贸易过程中,已有不少 人掌握双语,能用双语交流,一些上了年纪的藏族老人在交流中仍用藏语进行交流。在此过程 中汉语和藏语相互融合,形成特有的方言词汇,亲属称谓词也不例外。本文将从天祝方言亲属 称谓的实际出发,根据田野调查的内容,以汉族方言为重点,附带藏族方言,主要探讨天祝方 言亲属称谓词的特点。 一、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的特点 在天祝方言中,亲属的称谓有两种,即藏语系统的亲属称谓和汉语系统的亲属称谓。而藏 族的汉语亲属系统的称谓是藏语的亲属称谓与汉语的亲属称谓之间的一个中介,虽然名称上不同,在结构上基本一致。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汉藏通婚的家庭中使用的亲属称谓难以分出是 属于哪个系统的称谓,是一种混合且混乱的称谓,但能清楚地把亲属关系表达出来。藏语中的 亲属称谓是分血统的,有父系血统和母系血统。 (一)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的总体特点 汉语亲属关系反映着中华民族的家庭结构及文化渊源,天祝亲属称谓词也是这个大家庭中 的一员。总体而言,其特点体现为:一方面,汉、藏语亲属称谓融为一体,混合使用。如:在 一汉族家庭有孩子称父亲为“阿爸”,称母亲为“妈妈”。在这两个称谓中,前一称谓是藏语 中称父亲的称谓,而后一句则是汉语中对母亲的称谓;在一些汉藏通婚家庭中,亲属称谓呈现 出汉藏亲属称谓共用的特点。另一方面总体上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男女有别,但也有特殊情况:其一,长幼称谓不对称。在亲属称谓中,称呼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及其配偶时,都会 把比自己大的称之为“排行+哥/姐”,而称比自己小的则直呼其名。其二,父母方关系不对称。在当下,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家中孩子一般都和母亲一方的亲属关系亲近,而和父亲 一方的关系相对疏远。 (二)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的具体分析

简论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

简论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 [摘要]天祝方言属于兰银官话河西片。由于地理位置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呈现出混合的特点。在天祝亲属称谓中还体现出“舅权至上”的特点。 [关键词]天祝;汉语方言;亲属称谓 天祝藏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天祝)方言是汉语方言的一种,是生活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的人们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的主要语言。由于天祝独特的人文语言环境,受语言接触影响的程度较深,因此语言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天祝方言主要包括汉语方言和藏语方言。在汉族聚居区,人们交流往往用汉语(即天祝话);在藏族人口多的地方交流仍用藏语;在交流、贸易过程中,已有不少人掌握双语,能用双语交流,一些上了年纪的藏族老人在交流中仍用藏语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汉语和藏语相互融合,形成特有的方言词汇,亲属称谓词也不例外。本文从天祝方言亲属称谓的实际出发,根据田野调查的内容,以汉族方言为重点,附带藏族方言,主要探讨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的特点。 一、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的特点 在天祝方言中,亲属的称谓有两种,即藏语系统的亲属称谓和汉语系统的亲属称谓。而藏族的汉语亲属系统的称谓是藏语的亲属称谓与汉语的亲属称谓之间的一个中介,虽然名称上不同,在结构上基本一致。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汉藏通婚的家庭中使用的亲属称谓难以分出是属于哪个系统的称谓,是一种混合且混乱的称谓,但能清楚地把亲属关系表达出来。藏语中的亲属称谓是分血统的,有父系血统和母系血统。 (一)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的总体特点 汉语亲属关系反映着中华民族的家庭结构及文化渊源,天祝亲属称谓词也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总体而言,其特点体现为:一方面,汉、藏语亲属称谓融为一体,混合使用。如:在一汉族家庭有孩子称父亲为“阿爸”,称母亲为“妈妈”。在这两个称谓中,前一称谓是藏语中称父亲的称谓,而后一句则是汉语中对母亲的称谓;在一些汉藏通婚家庭中,亲属称谓呈现出汉藏亲属称谓共用的特点。另一方面,总体上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男女有别,但也有特殊情况:其一,长幼称谓不对称。在亲属称谓中,称呼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及其配偶时,都会把比自己大的称之为“排行+哥/姐”,而称比自己小的则直呼其名。其二,与父母关系不对称。在当下,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家中孩子一般都和母亲一方的亲属关系亲近,而和父亲一方的关系相对疏远。 (二)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的具体分析 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继承汉语方言亲属称谓词,是其一脉。亲属称谓分为血亲、姻亲两大类。血亲下又分两类:宗亲(直系和旁系)和外亲。下面对天祝方言中一些亲属称谓词作一比较: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天祝方言亲属称谓中,一部分词汇与普通话完全一致,有些是独立出来的,藏语称谓词则单独存在。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这些词汇也在演变过程中积淀,最终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亲属称谓。以下将从表中所反映出的内容逐一分析,从中找出天祝方言亲属称谓与普通话中的亲属称谓之间的联系及区别。

耒阳方言的亲属称谓研究

耒阳方言的亲属称谓研究 摘要:亲属称谓作为人类学的研究传统,始于摩尔根。近年来,中国亲属称谓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具体、深入地研究某一个区域方言的文章还不是很多,而专门研究耒阳方言亲属称谓的文章目前还未见。本文主要从成因、系统、特点三个方面来描述、分析耒阳方言的亲属称谓。关键词:耒阳方言亲属称谓系统特征一、耒阳方言亲属称谓的成因按《中国语言地图集》分区,耒阳方言应属于赣方言耒资片。据颜森、鲍厚星(1986),鲍厚星、陈晖(2005)分区,耒阳方言也属赣语耒资片。耒阳境内方言大体上分为城关话、东乡话、西乡话、南乡话、北乡话,它们内部稍有差别,但基本能听懂。本文主要以北乡话为例。耒阳周边分布有湘语、赣语、西南官话、土话、客家话,在这样复杂的语言环境下形成了耒阳自己独有的语言特色,尤其是亲属称谓。耒阳方言亲属称谓的形成大致可以从地理位置和历史移民两个方面去考察。(一)地理位置耒阳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衡阳盆地南端,五岭山脉北面,耒水中游。东北邻安仁县,西滨舂陵水,与常宁市隔河相望,北靠衡南县,南及东南与郴州市、永兴县交界,西南与桂阳县接壤。本县境内多丘陵山地。这些地理障碍造成了现代社会以前交通的不便,人们之间交流受到了限制,因而古汉语亲属称谓在耒阳

保留得比较多。由于耒阳靠近江西和广东,因而耒阳方言受到毗邻地区方言(赣语和客家话)的影响,发生了质的变化。汉代扬雄《方言》屡次将“南楚江湘”相提并论。“南楚江湘”的地域大致相当于今湖南全省。古代的湖南人应该是使用同一种方言――湘语的。但到了现代,湖南境内的方言却有好几种,这是历代以来受到邻省方言影响的结果,其中又以江西方言的影响最大。今天湘东的耒阳方言就具有明显的赣语特征,包括亲属称谓。(二)历史移民方言是语言逐渐分化的结果,而语言的分化往往是从移民开始的,方言的形成和移民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方言里的亲属称谓也受到移民因素的影响。秦汉以前,广大的江南地带,主要还是古越族的居住地,他们所使用的古越语跟古汉语的前身相差很远,不能交流。秦汉以后的两千余年,北方的汉人曾几次大规模地南下,带来了不同时期的北方古汉语,分散到南方不同的地域,逐渐形成了南方相互歧异的六大方言。而且在同一种方言内部,有的也有很大的差异。在南方六大方言中,最早形成的是吴语和湘语。耒阳处于湖南较偏远地带,比较闭塞,所以,耒阳亲属称谓保留了不少古汉语的痕迹。“客家”是历代从北方南下的移民,据今人罗香林的考证,客家南徙分五期,其中前两期是直接从北方迁徙到南方的,后三期都是前二期已经在南方落户的客家再次向别地转移。耒阳就是这“别地”中的一地。所以,耒阳亲属称谓与现在

长沙方言的亲属称谓

长沙方言的亲属称谓 本文考察长沙方言的亲属称谓系统,分析其用法并与普通话进行比较,揭示其特殊性和地方特色,概述长沙方言亲属称谓的一些特点。 标签:长沙方言亲属称谓老派新派面称背称 本文从多个角度考察长沙方言的亲属称谓。所说的长沙方言指长沙市区方言。文中对亲属称谓的描述区分两个方面:其一,面称与背称。面称指听话人和被称呼人是同一个人,而背称是听话人和被称呼人非同一个人。其二,老派和新派。老派长沙方言为一部分老年长沙人所使用,新派长沙方言为目前绝大多数长沙青少年所使用。 一、长沙方言的亲属称谓系统 (一)父系 1.曾祖父 面称:老爹爹lau tia? ·tia;姥姥lau ·lau。背称:同面称。 长沙方言里,祖辈以上的称呼,都是在其称谓前加“老”字。如曾祖父称为“老爹爹”,再上一辈为“老老爹爹”,依此类推。同样,曾祖母以及辈分再长的也都是依次在称谓前加“老”字(如“老老娭毑”等),下文不再作具体说明。有关“姥姥”的称谓,详见“曾祖母”的分析说明部分。 2.曾祖母 面称:姥姥lau ·lau;老娭毑lau ?ai? ·tsie。背称:同面称。 长沙方言里,对于曾祖母的两种称谓在各种情况下都可互换。在长沙,四世同堂的现象已经很少,因此曾祖一辈不再分性别,统称“姥姥”,必要时才分性别,但这并非主流。 3.祖父 面称:爹爹tia? ·tia(老派和大部分新派);爷爷ie ·ie(少量新派)。背称:同面称。 普通话称呼祖父为“爷爷”,长沙话则多称为“爹爹”。普通话“爷爷”也可作社交称谓,称呼与自己的爷爷年纪相仿的男子;长沙方言中的“爹爹”也是这样。部分新派因自幼受普通话影响较大,也有称祖父为“爷爷”的,该部分新派群体人数呈上升趋势。类似地,也有称祖母为“奶奶”的,下面一一列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