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2.2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考纲要求:

1.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

2.水循环的意义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学习目标:

1.通过习题检测学生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的预习情况。

2.通过习题,让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及水循环原理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水循环原理的运用

教学过程:

任务一:1.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图示信息填写水循环环节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

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G________H________

(2)甲乙丙分别表示发生在不同领域的水循

环类型,其中,甲表示的水循环类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我市赣江水参与的水

循环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015?新课标全国1)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 种植土层和砂层

C. 砂层和砾石层

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3 .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 保护生物多样性性

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 调节局地小气候任务三:水循环原理的运用

材料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该地年降水量不足3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 000毫米以上。博斯腾湖是淡水湖,但是南侧不远有一个槽状盐沼池,池壁和底部均分布有厚厚的盐层。下图为盐池附近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结合水循环过程简述盐沼池盐层的形成过程。

当堂检测

(2016?新课标Ⅲ卷)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

(A)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

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A)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

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B)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城市内涝、生态破坏、径流污染等诸多问题,为此正积极推进能“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其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读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A)4.下列不适合推广活水公园雨水收集

系统的地区是

A.塔里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珠江三角洲

(B)5.该系统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不包括

A.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B.减轻城市内涝

C.防止路面结冰,影响通行

D.分解水中污染物,净化水体

(B)6.图中荷花池的核心功能是( )

A.调节局地小气候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提供观赏景观

D.增加下渗量

(C)7.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

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图7所示的西西伯

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地理水循环及地理意义

4.1 水循环及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真题再探 (2019·江苏卷)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 1989—2015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 距市中心( ) A. 10~15 km B. 15~20 km C. 20~25 km D. 25~30 km 2. 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 ) ①地下水位上升②地表气温升高③生物多样性增 加④地表径流增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核心突破 1. 水循环环节及影响因素 2.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 正面影响 ①修建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大坝下游枯水期径流量。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水位的提高,可增加库区的蒸发量。 ②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有利于防治城市内涝。 (2) 负面影响 ①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②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使蒸腾减少,空气中水汽减少,降水较少,局部气候趋于干旱;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快速汇聚,易发生洪涝灾害。 ③城市路面硬化,会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断流;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有泉水出露的地区出现泉水枯竭,导致绿洲地区土地荒漠化等。 3. 水循环的意义——四个关键词 (1) 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 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2.2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考纲要求: 1.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 2.水循环的意义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学习目标: 1.通过习题检测学生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的预习情况。 2.通过习题,让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及水循环原理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水循环原理的运用 教学过程: 任务一:1.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图示信息填写水循环环节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 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G________H________ (2)甲乙丙分别表示发生在不同领域的水循 环类型,其中,甲表示的水循环类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我市赣江水参与的水 循环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015?新课标全国1)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 种植土层和砂层 C. 砂层和砾石层 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3 .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 保护生物多样性性 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 调节局地小气候任务三:水循环原理的运用 材料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该地年降水量不足3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 000毫米以上。博斯腾湖是淡水湖,但是南侧不远有一个槽状盐沼池,池壁和底部均分布有厚厚的盐层。下图为盐池附近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结合水循环过程简述盐沼池盐层的形成过程。

水循环教学文档

水循环和洋流 1.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3)影响降水的因素: 影响因素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的因素 流域面积 (支流数量) 同地表径流流量成正相关 植被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 蒸发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大 人类活动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5)影响下渗的因素: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

洞、地下河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2.水循环的意义 (1)维护全球水量平衡; (2)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3)促使地球各圈层及陆地海洋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迁移; (4)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塑造地表形态。 例1:(2011·银川二中一模)径流系数,就是某一时期的径流量(毫米)与这一时期的降水量(毫米)之比,用百分率表示。它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变成径流补给河流,有多少被蒸发或下渗。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的径流系数,根据表中数据,完成(1)~(2)题。 (1)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得出() A.华北地区和浙江丘陵径流系数差距较大,是 因为华北地区蒸发量小 B.降水量多的地区径流系数就一定大 C.云贵高原的径流系数小于南岭地区,是因为 地形平坦 D.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径流系数山区大于平原 (2)调查发现南岭地区径流系数有增大的趋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南岭地区近些年来,森林植被被破坏,水源涵养功能有减弱趋势,不稳定径流增大 B.降水量增大,河流的侵蚀作用加强 C.径流系数增大,对河流补给变得不够稳定,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D.径流系数增大,对当地的气候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解析】分析试题情境可知径流系数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降水量、蒸发量、下渗量。第(1)题,华北地区径流系数远小于浙江丘陵,说明华北地区蒸发量大,A选项错误。根据径流系数的定义可知B选项错误。云贵高原径流系数小于南岭地区,是因其喀斯特地貌发育,下渗严重,C选项错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山区较平原坡度大,不利于地表水下渗,故径流系数较大,D选项正确。第(2)题,在影响径流系数的三个因素中,降水量、蒸发量相对稳定,只有下渗量受人类活动影响大。森林破坏,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径流系数受短期降水量影响大,故不稳定径流 增大,A选项符合事实。同理,当径流系数增大,意味着下渗减少,对河流的(地下水)补给减少,水位季节变化增大,C选项符合事实。影响径流系数的因素有三个,故无法确定南岭地区径流系数增大的原因是降水量增大,B选项符合题意。根据整体性原理可知D选项正确。D B 石英是一种稳定物质,广泛存在于岩石、沙土中。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短期内不会自生自灭。下图示意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石英含量分布。完成31~32题。 31.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主要源自() A.北美西部荒漠地区B.日本东侧海底火山 C.亚洲内陆荒漠地区D.北美西侧海底火山 32.石英粉尘从源地到达北太平洋主要通过() A.大气环流B.大洋环流 C.水循环D.岩石圈物质循环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的描述 1.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 (1)径流量;(2)流量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 (3)结冰期;(4)凌汛; (5)含沙量;(6)航运价值;

内蒙古赤峰市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13讲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内蒙古赤峰市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13讲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0题;共96分) 1. (4分) (2017高二下·佛山期中)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我国许多城市建设了新区、新城,但有些新城“白天鲜见人,晚上少亮灯”,被称为“鬼城”。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新城人口少的原因() A . 交通拥堵严重 B . 人口迁往农村、小城镇 C . 相应产业不完善 D . 房地产供大于求 (2)新城的建设对水循环产生的影响有() A . 地表径流量增加 B . 下渗量增加 C . 蒸发量增加 D . 地下径流量增加 2. (4分) (2019高二下·北碚期末) 某红壤区坡耕地面临严重的土地退化问题。下图示意该地采用不同农耕措施下的地表径流量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农耕措施①、②、③依次表示() A . 顺坡农作、等高草带、等高土埂 B . 等高土埂、等高草带、顺坡农作 C . 顺坡农作、等高土埂、等高草带 D . 等高土埂、顺坡农作、等高草带 (2)与6月相比,该地7月坡耕地地表径流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7月() A . 农作休耕 B . 农田用水多 C . 蒸发旺盛 D . 降水量较少 (3)该地位于() A . 吉林省 B . 云南省 C . 浙江省

D . 海南省 3. (6分)图为我国某种水果栽培区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水果栽培区的分布反映出的农业生产特点以及①地区栽培条件优于同纬度②地区的最主要原因分别是() A . 周期性;地形平坦 B . 地域性;降水充沛 C . 地域性;热量丰富 D . 周期性;土壤肥沃 4. (4分)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Ⅰ、Ⅱ、Ⅲ、Ⅳ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A . 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 B . 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 C . 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D . 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Ⅱ环节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高中地理全程训练:课练(9)水循环及其意义(含答案)

课练9水循环及其意义 双基达标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某区域河流和湖泊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的河流,主要补给形式是() A.高山冰雪融水B.大气降水 C.地下水D.冰川融水 2.图中所示的湖泊,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A.海上内循环B.陆上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D.大气循环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河流补给形式判读。从图中经纬度和城市可以判断出,该地位于安徽省中部,所以该河流主要补给形式是大气降水,B项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水循环类型判断。图示地区位于安徽省中部,属于我国季风区,该湖泊为巢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循环。 地表水分蒸发与植物体内水分的蒸腾统称为蒸散,潜在蒸散量是实际蒸散量的理论上限。读全国及十大流域全年和四季潜在蒸散量多年平均直方图,完成3~5题。 3.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的潜在蒸散量自南向北递减 B.我国的潜在蒸散量自东向西递减 C.西南诸河潜在蒸散量的季节变化相对较小 D.西北诸河潜在蒸散量的季节变化相对较小 4.各流域潜在蒸散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温B.降水量 C.河流径流量D.植被类型 5.西北诸河的潜在蒸散量远大于实际蒸散量,主要原因是() A.植被覆盖率低B.均为内流河 C.河流结冰期长D.地表水缺乏 答案:3.C 4.A 5.D 解析:第3题,本题考查考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潜在蒸散量自南向

北呈增加趋势,自东向西呈增加趋势,西南诸河潜在蒸散量的季节变化较小,西北诸河潜在蒸散量的季节变化较大,所以C正确。第4题,潜在蒸散量是实际蒸散量的理论上限,故各流域潜在蒸散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所以A正确。第5题,地表水分蒸发与植物体内水分的蒸腾统称为蒸散,潜在蒸散量是实际蒸散量的理论上限,我国西北地区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导致地表缺乏,因此西北诸河在潜在蒸散量远大于实际蒸散量,所以D正确。 (2018·湖北黄冈中学调研)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得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迅速向河道集中,河流径流变化幅度过大易造成洪涝灾害。下图分别为某城市附近水系分布(Ⅰ),该流域内一次局部暴雨后甲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Ⅱ)以及城市的水循环分布(Ⅲ)。读图完成6~8题。 6.关于图(Ⅱ)中四条曲线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表示城市建设前甲水文站的河流流量 B.②表示城市建设后甲水文站的河流流量 C.③表示甲水文站的地下水补给量 D.④表示甲水文站的大气降水补给量 7.结合图(Ⅲ)分析,②曲线流量峰值大于③曲线,主要是因为() A.a增加B.b增加 C.c增加D.d增加 8.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Ⅲ)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A.a增加B.b减少 C.c减少D.d增加 答案:6.B7.D8.A 解析:第6题,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根据图(Ⅱ)河流流量的变化和出现洪峰的时间先后判断,大气降水补给时间最短,因此应该是曲线①,城市建成后,减少了降水下渗量,因此洪峰来得更早,流量更大,因此②表示城市建设后甲水文站的河流流量,③表示城市建设前,故B项正确,A项错误;地下水补给最稳定,无季节变化,因此④表示甲水文站的地下水补给量,故C、D项错误。第7题,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据图(Ⅲ)可知,a表示下渗,b表示地下径流,c表示蒸腾,d表示地表径流;②曲线洪峰时间提前,说明地表径流量增加,故D项正确。第8题,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主要环节。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会增加下渗水量,从上题可知A项正确;地下径流会增加,故B项错误;蒸腾作用会增加,故C项错误;d 会减少,故D项错误。 (2018·湖南醴陵二中检测)虹吸雨水收集系统是在缺水地区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后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读虹吸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回答9~11题。

高中地理水循环说课稿

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一.背景分析 (一)说教材分析 《自然界的水循环》作为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第3章《地球上的水》的开篇内容,涉及内容既是水资源基础知识,激发学生求知欲,又为后面章节的学习作铺垫。 本节课由“相互联系的水体”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部分内容组成。“相互联系的水体”部分内容主要是对水圈的构成、自然界的各种水体之间的关系作了简要的介绍,为学习水循环的学习作基础知识方面的铺垫。“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紧紧围绕“水循环示意图”以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为主介绍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分析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说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具备由盲目阶段向自觉阶段发展过渡的心理特点;他们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将接近于成熟,能运用抽象的适用形式、逻辑的推理方式去思考解决问题,可进行独立探究活动和研究性学习。 高一学生对一些地理表面现象的认知较多,对原理性认知较少。学生已有知识是知道自然界水体存在形态、能够概括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各圈层的特点;已有的技能是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基本掌握了物质三态变化,对物态变化中吸、放热也有一定的了解;学生要掌握的是水循环过程及其意义、河流的补给等内容。 (三)说教师自身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教师只有清晰地认识自己,意识到自身的优缺点,才能更好的扮演好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 根据MBTI心理类型理论,在四个指标,八个偏爱所组成的16种类型中,我是ENFP型,所以我的教学风格是情感型。在解决探究性问题时,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成绩、性别等组成异质小组,采用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交流,营造一种自由、活跃、和谐的环境,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 二.教学目标 (一)说课标 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标准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其中“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为“了解”的水平;“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为“理解”的水平,为本节课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课标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的三态变化,说出水圈的构成。 2)绘制水循环示意图,结合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 3)举例说明水循环在塑造地表形态的影响。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 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知识梳理与真题跟踪练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知识梳理与真题跟踪练 一、知识讲解 1.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 海洋上空的水汽―――――――――――――――→风带(信风带、西风带)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 陆地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5)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二、跟踪训练 目前安徽省正试点“海绵城市”建设:缺水地区,优先利用透水砖、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其他地区,优先利用雨水湿地、蓄水池等措施,构建新型的城市水循环系统。据此完成1~2题。

1.“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A.①增加 B.②减少 C.③减少 D.④增加 2.“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①减少城市用水量②促进雨水资源利用③增强城市排水能力④缓解城市内涝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全球陆地、海洋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多年平均值的数量关 系。读图回答3~5题。 3.表示海洋降水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箭头①的含义是 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 D.植物蒸腾 5.参与箭头①环节的水量为[来源:学.科.网] A.甲、乙的差额 B.甲、丙的差额 C.乙、丙的差额 D.乙、丁的差额 下图为某河流径流量和当地气温的年内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6~7题。

第九讲-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第九讲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考点一水循环 知识点1 水循环 1.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 2.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①蒸发环节:; ②地下径流:; ③凝结降水:; ④地表径流:; ⑤下渗环节:; 知识点2 水循环的意义 ①维持_________________。 ②缓解不同纬度_______________的矛盾。 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④不断塑造着_________。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城市道路绿化带景观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1.四幅图中的城市道路绿化带,最能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是( ) A.图a B.图b C.图c D.图d 2.“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有( ) ①调节地表径流②调节水汽输送 ③增加大气降水④增加地表下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图为“某河流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①径流、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河网调蓄 B.①蒸发蒸腾、②地表调蓄、③河网调蓄、④径流 C.①河网调蓄、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径流 D.①蒸发蒸腾、②河网调蓄、③地表调蓄、④径流 4.近年来图中河流含沙量变小,最可能原因是( ) A.修建水库 B.植被覆盖率下降 C.降水强度增大 D.上游河道采砂 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5.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 )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6.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 A.取水——保护水源地 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C.用水——节约、综合利用 D.排水——防止当地污染 考点二水体补给关系 知识点1 河流补给类型 知识点2 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

14水循环的环节及其影响因素

水循环的环节及影响因素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1?2题。 1 ?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B. 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植物蒸腾 C .该设计只适合缺水地区 D .该设计只有经济效益,没有环境效益 2. 下列情形与有利于促进蒸 发无关的是 ( ) A .空气湿度大 B .风速大 C .光照强 D .气温高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 收集到的 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 据此,完成3?4题。 3. 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下渗 B .径流 C .蒸发 D .水汽输送 4. 该类房屋的雨水 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 ( ) A .补充城市地下水 B .减缓城市内涝 C .缓解城市缺水 D .提升居住环境质量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5?6题。 5. 图中I 、n 、 川、w 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 ) 11 【 【 [ . i 1 \ 降水强度 卜遍 ilk ① ② ③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渗透系统或污水排放系统 集水槽 岳水池 蓄水池 坡度

A .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 B .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 C .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D .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6. 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n环节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

F 图为“某河流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7?8题。 7. 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 .①径流、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河网调蓄 B .①蒸发蒸腾、②河网调蓄、③地表调蓄、④径流 C .①河网调蓄、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径流 D .①蒸发蒸腾、②地表调蓄、③河网调蓄、④径流 &近年来图中河流含沙量变小,最可能原因是 ( ) A .修建水库 B .植被覆盖率下降 C .降水强度增大 D .上游河道采砂 F 图是某流域等流时线图 (等流时线是流域内的降雨汇流到河口所 用时间相等的点的连线 回答9?10题。 卜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f 3地段植被覆盖最好 10.下列有关该流域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类对c 环节影响最大 城市绿地的建设 ④道路两旁铺设透水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我国旨在为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 9 . 图 示 流 域 内, 匡3海洋 川、等 流时线(町 C >流域范国 |c b r L —卫 海洋A )及两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 f 4地段流速最快 C .地势起伏越大,等流时线数值越小 f i 地段水能资源最丰富 d 的大小与a 无关 C .该河流参与的水循环是 a '、 b '、 c '、 d ' 人类对b 环节影响较小 读“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图” ,完成11?12题。 1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A .蒸发、 降水、 污水 降水、 污水 C .降水、 污水 D .降水、 污水 12.为了完善自然界水循环,下列措施可取的是 ①加强人工降雨力度 ②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 母亲水窖爱心信用卡”在全国推行。由于历 降水 2 冠层戡流 土堀调幕 地下调善 坡咼流 壤屮流 Ci ③加强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教学案 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水平1:能够在水循环示意图中辨认水 循环的环节和类型。 水平2:能够运用示意图,解释水循环 的时空变化过程。 水平3:能够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 与地球水体之间的联系,理解水循环的 地理意义。 水平4:能够运用示意图,分析人类活 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 对策。 人地协调观:人类开发利用 水资源应遵循水循环的规 律。 综合思维:分析水循环与水 体转换的联系,分析河流的 补给来源。 地理实践力:观察当地某水 体(河流、湖泊、海洋),设 计科学的水循环实验,并对 实验结果进行评价。 一、水循环 1.定义:在自然界中,水通过蒸发、植物□01蒸腾、水汽输送、凝结□ 02降水、下渗和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在各□ 03水体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变化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2.类型及过程 3.水循环内外因:内因是□ 11水在自然界中的三态变化;外因是太阳辐射和□12重力作用提供了□ 13能量和动力。

1.判断正误。 (1)水循环的初始环节是降水。(×) (2)海上内循环的环节主要是降水和蒸发。(√) 2.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是( ) A.河流蒸发B.土壤水蒸发 C.海洋水蒸发D.植物蒸腾 答案 C 解析地球上海面最为开阔,可供蒸发水量丰富,其蒸发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3.盛夏季节我国城市暴雨往往导致城市内涝,地表积水严重。城市建设影响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提示城市地面硬化后,阻止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地表水的下渗;人为改造后的地表,也影响着地表径流等。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01动态平衡。 1.不断更新陆地水资源,维持全球水量□ 2.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水循环参与太阳辐射能的□02重新分配过程;地表径流源源 03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质和各种营养盐类。 不断地向□ 3.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过程中的流水以其持续不断的冲刷、侵蚀、□04搬运、堆积和溶蚀作用,不断塑造着全球□05地貌形态。 1.判断正误。 (1)水循环是地球上最基本的和最活跃的自然现象。(√) (2)水循环是自然过程,人类不能影响水循环过程。(×) 2.下列地貌形成中,水循环极少参与的是( ) A.冲积扇B.冰斗C.石窝D.峰丛 答案 C 解析冲积扇形成有山地流水参与,冰斗地貌有冰川参与,峰丛地貌是在水的化学溶蚀下形成的。只有石窝是干旱地区大气及携带沙粒对地表侵蚀、磨蚀形成。 4.水循环与人类活动 (1)水资源具有□06可再生和可持续利用的特点。 07跨流域调水等方式对水循环的部分环节施加影响。 (2)人类通过人工增雨、修建水库、□ 3.我国在一些大江大河上建设了众多水利工程,如北京密云水库等。简述修建水库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提示北京市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及水库水量冬春季少、夏秋

锅炉水循环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避免故障的发生

特种设备安全作业 1002104219 赵春锋 题目:讨论锅炉水循环,水循环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避免故障的发生。 讨论:锅炉水循环有自然循环和强制循环两种,依靠水以及水蒸气混合物的密度差维持循的循环称作自然循环,依靠回路中水泵的摇头维持的循环叫做强制循环,其中,自然循环是锅炉水循环最常见的循环方式。 一,下面主要讨论自然循环的影响因素: (1)锅炉工作压力,压力虽然不作为自然循环的直接动力,但是影响自然循环的根本因素,压力不同导致水和蒸汽的密度差不同,压力大,密度差小,压力小,密度差大。所以低压锅炉普遍采用自然循环。 (2)循环回路高度,运动压头与贿赂的高度成正比,回路高度高,压头大,如果回路短矮,或者与水平面夹角小,甚至水平布置,运动压头就越小,甚至为零。 (3)上升管受热强弱,一般来讲,上升管受热越强,其中产生的水蒸气就越多,从而压头就越大,对于同用一个下降管的许多上升管来说,受热强的上升管其产生水蒸气多,流量也大,反之亦然,同一上升管中,手热量增加,其水量也随之增加,这叫做自然循环的“ 自补偿能力”。 (4)下降管的含汽情况,倘若下降管中只有水,没有水蒸气,则下降管中的水与上升管中的水蒸气形成一定的压头,若是下降管中含有一定的水蒸气,则减少了混合物的密度差,此时会影响自然循环,对循环不力。由此,下降管中的水蒸气越多,对自然循环影响越大,反之或者不含亦然。 (5)循环回路的阻力特征,运动压头用以客服回路阻力,如果回路阻力系数大,并且管径过小而管子过长,循环中的流苏会越小,反之亦然。 二,防止水循环故障的措施: 1,设计方面: ①,保证回路的一定高度 ②,将水循环系统合理分组,减小吸热不均匀。 ③,保证下降管和汽水引出管有适当的流速截面积。 ④,下降管、上升管在上锅筒的接管位置要适当。 ⑤,下降管形状尽量简单,以竖直向下为最佳,不应有水平管段以及锐角弯头,入口截面应该尽量平滑。 ⑥,为防止汽水分层,上升管和水平面的夹角不应该小雨15度。 ⑦,在下集箱上,下降管的位置应该能较均匀的向个上升管供水。上升管,下降管以及排污管的排污口一年相互错开,以减少排污对水循环的影响。 2,运行方面: ①,注意保持炉膛内的燃烧和火焰分布均匀,以减少上升管之间的吸热不均。 ②,放置在水冷壁上积灰或者结渣。 ③,防止炉强开裂、保温层脱落造成炉膛热量的散失以及水冷壁管的吸热不均。 ④,防止下降管的保温层或者绝热层脱落,避免下降管受热产汽或者散热降温。 ⑥,防止上升管以及下降管结垢,造成流阻增大以及上身管吸热减少。 ⑤,防止对流管束的挡火墙或者隔烟强损坏造成烟气短路,从而较少吸热和影像水循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题型62练第14练水循环的环节及影响因素

水循环的环节及影响因素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1~2题。 1.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B.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植物蒸腾 C.该设计只适合缺水地区 D.该设计只有经济效益,没有环境效益 2.下列情形与有利于促进蒸发无关的是( ) A.空气湿度大B.风速大 C.光照强D.气温高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下渗 B.径流 C.蒸发 D.水汽输送 4.该类房屋的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 ) A.补充城市地下水 B.减缓城市内涝

C.缓解城市缺水 D.提升居住环境质量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Ⅰ、Ⅱ、Ⅲ、Ⅳ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 A.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 B.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 C.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D.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6.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Ⅱ环节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某河流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①径流、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河网调蓄 B.①蒸发蒸腾、②河网调蓄、③地表调蓄、④径流

C.①河网调蓄、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径流 D.①蒸发蒸腾、②地表调蓄、③河网调蓄、④径流 8.近年来图中河流含沙量变小,最可能原因是( ) A.修建水库 B.植被覆盖率下降 C.降水强度增大 D.上游河道采砂 下图是某流域等流时线图(等流时线是流域内的降雨汇流到河口所用时间相等的点的连线)及两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图示流域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3地段植被覆盖最好 B.f4地段流速最快 C.地势起伏越大,等流时线数值越小 D.f1地段水能资源最丰富 10.下列有关该流域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对c环节影响最大 B.d的大小与a无关 C.该河流参与的水循环是a′、b′、c′、d′ D.人类对b环节影响较小 读“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教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四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 核心素养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水平1:能够在水循环示意图中辨认水 循环的环节和类型。 水平2:能够运用示意图,解释水循环 的时空变化过程。 水平3:能够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 与地球水体之间的联系,理解水循环的 地理意义。 水平4:能够运用示意图,分析人类活 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 对策。 人地协调观:人类开发利用 水资源应遵循水循环的规 律。 综合思维:分析水循环与水 体转换的联系,分析河流的 补给来源。 地理实践力:观察当地某水 体(河流、湖泊、海洋),设 计科学的水循环实验,并对 实验结果进行评价。 一、水循环 1.定义:在自然界中,水通过蒸发、植物□01蒸腾、水汽输送、凝结□ 02降水、下渗和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在各□ 03水体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变化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2.类型及过程 3.水循环内外因:内因是□ 11水在自然界中的三态变化;外因是太阳辐射和□12重力作用提供了□ 13能量和动力。

1.判断正误。 (1)水循环的初始环节是降水。(×) (2)海上内循环的环节主要是降水和蒸发。(√) 2.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是( ) A.河流蒸发B.土壤水蒸发 C.海洋水蒸发D.植物蒸腾 答案 C 解析地球上海面最为开阔,可供蒸发水量丰富,其蒸发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3.盛夏季节我国城市暴雨往往导致城市内涝,地表积水严重。城市建设影响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提示城市地面硬化后,阻止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地表水的下渗;人为改造后的地表,也影响着地表径流等。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01动态平衡。 1.不断更新陆地水资源,维持全球水量□ 2.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水循环参与太阳辐射能的□02重新分配过程;地表径流源源 03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质和各种营养盐类。 不断地向□ 3.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过程中的流水以其持续不断的冲刷、侵蚀、□04搬运、堆积和溶蚀作用,不断塑造着全球□05地貌形态。 1.判断正误。 (1)水循环是地球上最基本的和最活跃的自然现象。(√) (2)水循环是自然过程,人类不能影响水循环过程。(×) 2.下列地貌形成中,水循环极少参与的是( )

2019(秋)地理 必修 第一册 中图版(新教材)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第四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1.通过水循环实验、水资源调查等方式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地理实践力】 2.通过内流区和外流区水循环的对比,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区域认知】 3.能够运用水循环原理,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综合思维】 4.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水的习惯。【人地协调观】 知识清单一水循环 1.概念 在自然界中,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在各水体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的交换地理位置和物理形态的运动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及过程 循环类型字母主要环节 海陆间水循环 A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⑥地下径流 海上内循环 B ①蒸发、⑦降水 陆地内循环 C ⑧植物蒸腾、⑨蒸发、③降水河流为典型的地表径流 3.成因

内因:水在常温和常压条件下的三态变化。 外因:太阳辐射和重力为水循环提供了能量和动力。 知识清单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不断更新陆地水资源,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 2.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3.塑造地表形态。 形成冰川地貌、流水地貌、海岸地貌、喀斯特地貌等 4.赋予了水资源可再生和可永续利用的特点。 [易误辨析] 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水资源处于不断循环更新状态,从这一角度讲,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但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体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造成水量型缺水或水质型缺水,因此,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虽然海陆间水循环的范围很广,但是参与循环的水量却远远少于海上内循环的水量。因为地球上3/4的面积都是海洋,海上内循环的水量占全球水循环总量的90%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水循环.docx

高三二轮复习:水循环 考纲: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考纲解读: 一、 水循环的类型、环节、意义 二、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利用 三、 河流径流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四、 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教学过程 一、水循环的类型、环节、意义 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三种水循环都包括的水循环的环节有哪些? 2、陆地上,内流区和外流区的水循环类型有什么不同? 能力摄升?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下渗和地下径流的因素 水汽施 sWXXWWXX" ?\\\\\\\\\\\ fl k 藝腾[[蒸发俺水Q 地表径流 址下径流 水循环示意图 .XXXXXX \XXXXX 2 %xx \\\\\\\\\\\? wxxxxxxxxx xxwwxxxw 潞水

(2014全国卷1)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拾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 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牛产性绿水。 1?下列河流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2?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 A.水田改旱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 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正向利用: 负面影响: 能力提升 分析城市化对水循环各个环节的影响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据此回答问题。 3.图示事物主要作用() A.树木、草坪大量吸收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B?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净化水质 C?河流、湖泊可以调蓄多雨和少雨期降水量 D?城市小区、拦水坝可增加下渗水量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水循环的影响因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水循环的影响因素 一、典例引领 泾惠渠灌区是一个从泾河自流引水的大型灌区(引水主要用于农作物灌溉),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是我国典型的梁井结合多水源灌区。读泾惠渠灌区水循环系统示意图,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泾惠渠灌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只参与陆地内循环②只参与海陆间循环 ③可促进灌区水分和热量平衡④使灌区地表总体趋于平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泾惠渠灌区引河流水灌溉 A.不能改变大气降水的天然分配B.加大了灌区地下水水位变化幅度 C.增加了灌区原有的水循环强度D.改变了灌区水循环的类型3.有人建议泾惠渠灌区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从而达到节省灌区用水的目的。这种做法将使灌区 A.作物蒸腾水量减少B.大气降水量增加 C.地下水水量增加D.地表径流量增加 【答案】1.C 2.C 3.A

【解析】1.灌区地下水与河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泾河为外流河,据此可判断灌区内的水还参与海陆间循环;灌区的水循环可以促进灌区水分和热量平衡;灌区水循环过程中流水不断侵蚀、搬运和堆积,使地表总体趋于平坦。 2.泾惠渠灌区通过引水工程使河流水进入灌区,改变了大气降水的天然分配;灌区引河水灌溉,补给地下水,使干旱时地下水水位不至于下降太多,减小了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幅度;水量增加加大了灌区原有的水循环强度;泾惠渠灌区的地理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灌区水循环类型依旧包括海陆间循环与陆地内循环。 3.高耗水作物的减少使灌区作物蒸腾水量减少;灌区大气降水量主要与大气环流有关;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会使灌区引水量减少,下渗水量减少,地下水水量减少;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会使灌区用水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减少。 二、考点讲解 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

影响循环水水质的原因和处理

影响循环水水质的原因和处理 、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一、物料泄漏对水质的影响及处理 (3) 二、环境变化对水质的影响及处理 (4) 三、结论 (5) 参考文献 (5)

影响循环水水质的原因和处理 摘要:冷却水重复利用是节水减排的必然趋势,循环水的水质直接影响装置水冷却器及管路的安全运行,水质超标,对换热器形成腐蚀,造成泄漏,泄漏进一步使水质恶化,恶化的水质再对冷换设备加重腐蚀,形成恶心循环,严重时可影响装置生产。 关键词:循环水、物料泄漏、水垢、剥离 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循环水投用污水回用水,冷却水重复使用是节水减排的必然趋势。一方面, 水冷却器制造质量问题发生而使水冷却器发生泄漏的现象在实际生产中也会碰到,其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换热管与花板接头处焊接不实或涨管不严,从而引起泄漏;有些沉积物的存在还将处进碳钢表面腐蚀电池的形成,造成高传染区的腐蚀穿孔事故。另一方面循环水冷却塔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塔池直接与外部世界接触,由外面的世界带来的污染物更多。因在塔池周围的粉尘、泥沙、杂草、树叶等杂物,在有风的日子里极易进入冷却塔水池。这些有机和无机杂质,可以跟水通过管道、热交换器,在其表面沉积下来形成污垢。如果热交换器漏油量大、这些漏油和其它污物会附着在换热器和管壁上。由于温度高,通过复杂的效果,也可以形成较硬的污垢。所以,结垢、腐蚀相互促进,形成了复杂的协同效应,影响甚至破坏了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主要分析了影响循环水水质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保证循环水水质的措施。 一、物料泄漏对水质的影响及处理 因为水冷却器制造质量问题发生而使水冷却器发生泄漏的现象在实际生产中也会碰到,其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换热管与花板接头处焊接不实或涨管不严,从而引起泄漏;有些沉积物的存在还将处进碳钢表面腐蚀电池的形成,造成高传染区的腐蚀穿孔事故。同时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质恶化,浊度升高,COD升高。泄漏发生后,由于循环水水质恶化,打破原来在循环水系统所建立起来的抑制腐蚀、污垢沉积和微生物繁殖的平衡,使水冷却器换热效率下降,腐蚀进一步加剧,因此直接影响到各装置的正常生产。循环水系统发生泄漏,可以使水中黏泥量增加,这种黏泥因黏性强而及易在换热器内形成污垢。如果发生物料泄漏后,一些换热管内因黏泥沉积使空间减小,严重时甚至将换热管完全堵塞,这对水冷却器的效果产生极大影响。由于泄漏时许多酸性物料会进入到循环水中,引起循环水PH值降低,因此还加快了水冷却器的腐蚀速度。如果发生泄漏,水冷却器的换热管的金属表面一般都被油膜或黏

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学案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考情分析】高考中多以水循环示意图、区域图、热点材料为载体,突出查水循环的原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高考预测】1.以大型工程建设如南水北调,三峡大坝,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及城市化建设为切入点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2.以区域图、水资源分布及利用图表为背景,考查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结合有关水资源的重要工程、重要政策,以案例的形式考查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 水圈的组成 1.图解水圈的组成 2.特点: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________但不规则的圈层。 知识点一:水循环的类型及环节 【双基落实】 1. 概念: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各个环节 ________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画出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在右中画出水循环环节箭头方向,标注各环节 及水循环的三种类型) 【真题选粹】 (2008山东卷)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略图,图中景观图片为黄土塬(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黄土塬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他地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 A .降水 B .下渗 C .蒸发 D .地表径流

思路点拨 沼泽广布的原因从水循环的角度考虑主要是地表水来水量大,排水不畅、下渗少,蒸发量小, 其影响因素与地形、气温、冻土、凌汛等有关。知识点二: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 【真题选粹】 (2014课标卷II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图7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8分) 【深度探究】 (分组讨论,利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以下四个问题的形成原因) 1.分析死海面积缩小的原因 2.分析修水库对河流径流及库区的影响 3.分析土地盐碱化的形成原因 4.分析城市内涝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