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教案

课程名称:《鸦片战争》教学设计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第一课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后续历史教学有重要影响,同时对于鸦片战争等问题的认识见解关系着学生自身历史素养的培养。因此本课是本单元的重点亦本书的重点,应做重点关注。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鸦片战争的大概经过和相关历史事件都有一定的介绍和学习,在高中阶段历史教学中应以鸦片战争的原因、影响的分析为主,在经过细节上不做过多延伸。

高一年级学生在阅读分析上已有较大提高,以学生自己收集和教师提供的史料为依据,自主总结概括,形成富有逻辑的观点态度。适当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经过的基本史实;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基本内容。

(2)理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各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3)在教师合理的史观引导下,运用史料,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开端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史料,锻炼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能力(3)通过对背景、影响、观点的对比整理,养成辩证的观察思考历史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鸦片的危害,提高“珍爱生命,抵制毒品”的意识(2)通过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外来侵略史实,培育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和斗争精神。

(3)通过了解两次鸦片战争中国遭受的屈辱,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意义,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的条约及其影响;《天津条约》和《北

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难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偶然性和必然性;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五、教学方法

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对于本课内容的认识关系到后续教学,所以以教师讲述为主,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同时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是新课标要求的,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素养。配合史料阅读、质疑答疑、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以“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为导入内容,让学生阅读课件中展示的碑文内容,尤其是“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提问: 1840年为什么能如此厚重载入中国的历史学生回答:鸦片战争。继续设问: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战争,怎样书写了中国的历史

设计意图:学生对鸦片战争及中国近代史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已有大概的了解,高中以对事件的原因分析、观点、态度为主要教学方向。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符合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基调。

环节二:讲述内容

(一)、1840年前后的中西(英)社会

让学生联系上一单元世界史部分的内容,回顾公元1500年以后西方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英国的历史。然后在课件上展示公元1840年前后中英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形成对比的六张图片,让学生自己总结当时中英之间的差异。适当给出提示,在课件在给出表格,让学生补充内容。即:

设计意图:以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相互对比的图片更能直观的感受双方社会的差异。图表清晰直观、易于识记,填充图表的过程是对前面学习内容的回顾归纳归纳。

(二)、鸦片贸易

设问:东西方的这两个国家是如何碰到一起的(只提问不要求学生回答)。继续提问:英国当时正在发生什么事情回答:工业革命。问答:什么是工业生产所必需的工业产品呢答:原料和市场。课件展示英国

殖民扩张的地图,问:从地图上看到出了什么同时看课题下面的内容。再提问:当时的中国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呢自然经济,自给自足。课件上展示二者矛盾,让学生阅读课文内容。

英国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就进行鸦片走私,课件展示英国对华走私鸦片数量统计表。

接下来提问:鸦片走私对中国社会有哪些影响给学生一分钟时间思考交流。课件展示总结内容,即:白银大量外流,银价上涨,财政危机;中国士兵吸食鸦片,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官僚、贵族吸食鸦片,导致清朝政治更加腐败,中国人民的生活更加贫困。

设计意图:本节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的分析,主要把握理解二者矛盾。本节内容是上一节内容的延续和深入,与已学的的世界史内容联系较大。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有利于对本课内容在态度情感上的把握。

(三)、虎门销烟

课件展示林则徐给道光帝奏折中的话,委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在虎门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布置课后作业要求:收集整理关于林则徐及虎门销烟的相关资料,在后面探究学习中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初中历史对本节内容有详细的介绍,本处不做过多讲解。

但本节内容对培养学生价值观、历史观以及爱国主义情怀有重要影响,让学生课后收集资料,在本单元结束时总结交流。

(四)、鸦片战争

首先让学生自己快速浏览本节内容,然后课件展示鸦片战争示意图,教师讲解(只做简述),即:,英舰到广东;占定海,陈兵白河口,道光帝惊慌失措,撤林,谈判;1841感失尊严,不满,再战;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

设计意图:同(三)处,鸦片战争过程在初中历史中有详细介绍,本处不再赘述。教师以地图辅助,将两年的鸦片战争进程提出四个关键节点,以点带面,方便记忆。

(五)、《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1、《南京条约》内容及影响

在课件中展示四则与条约内容有关材料,

即材料一:以上三条酌定银数,自壬寅年起至乙巳年止,四年共交银二千一百万银元。

材料二:“因英国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准将香港一岛给予。”

材料三:“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

宁波、厦门、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材料四:“(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给学生两分钟时间阅读归纳材料内容,可以同桌间相互交流。

可以让学生回答,在回答后,教师进行归纳,逐条分析(内容可归结为割地、赔款、开五口、协定关税),并和学生一起总结其影响(领土主权、关税主权等被破坏,进一步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影响是重难点,在分析时要逻辑清晰合理,并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本节是本课重点内容,也是需要学生重点理解和掌握的,故以所展示史料内容提取为主,让学生自己归纳内容,在老师提示下明白其影响。从而锻炼文字提取分析的能力。

2、《南京条约》附属条约

在课件中展示材料,即材料一:《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在通商口岸的英国侨民犯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材料二:《虎门条约》规定:中国“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材料三:“但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议定于何地方,用何房屋及基地,系准英人租住”

给学生一分钟时间阅读材料,然后教师逐条讲解,本节内容课文内容较少,学生理解不易,教师带领学生读材料、分析内容,然后总结内容及危害,即(1)、领事裁判权:也称“治外法权”,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2)、片面的最惠国待遇:缔约外国享有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并无对等的权利,。这充分体现了条约的不平等性。(3)、租界:口岸或城市划出的作为外侨“居留或经商”的一定区域。租界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各种侵略和罪恶活动的据点。

设计意图:本节是作为延伸部分出现的,但和后续教学有一定联系,在考试材料题中比较常见,因此要作必要的了解,同样采取分析材料的方法,但所需时间做必要压缩。

(六)、总结归纳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给学生三分钟时间整理交流所讲内容,自己总结归纳,教师给出提示,即: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等方面。教师提问2到3名同学回答,然后进行补充总结。即:中国的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设计意图:在讲述《南京条约》内容时已分条讲了影响,在本目内容结尾部分,让学生自己总结上述内容既有利于训练归纳能力、便于深刻记忆,也是对下文内容的铺垫。

(七)、第二次鸦片战争

1、背景

在上一部分的学生归纳教师总结后,继续进行深入讲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变化,可以用广州的入城、反入城斗争及叶名琛的事例讲解。然后分析西方国家对华态度和新需求,让学生阅读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鸦片战争后的社会变化是近代史研究的重点问题,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但是高中历史教学涉及不深,要思路清晰、逻辑流畅,学生把握难度较大,以教师讲述为主,要注意深入浅出,掌握学生理解情况。

2、过程

教师在课件中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对四个时间节点进行简要讲述,即:1856亚罗号、马神父事件,英法挑战端;1858签《天津条约》,再起冲突,火烧圆明园;1860签《北京条约》。再让学生自己浏览本部分课文内容。

设计思路:同鸦片战争一样,过程细节自己了解学习,课上只进行概括,构建框架,以便于记忆。

(八)、《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一系列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学生自己读课文内容,自行提取概括,依照前面《南京条约》讲解模

式,然后小组交流,随机选代表发言。最后教师在课件上展示内容,并针对个别问题进行讲解,如:公使进京、内河自主权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锻炼学生提取概括能力,是培养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的途径,同时也是新课标下对学习方法的要求。(九)、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社会的反应

本节内容是作为随堂练习、回顾本节课内容出现的。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思考,自己独立完成,形成书面文字。时间允许,课上交流;不允则作为家庭作业,在下节课前讲解,同时也是对下节课的铺垫和背景分析。

环节三:总结、巩固

1、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

2、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环节四:课后作业

整理归纳环节二中第六、第九点内容;

完成本课课后作业及课文后“探究学习总结”的两道思考题;

预习新课;

环节五:课后反思

在上下内容衔接及与学生互动方面多注意多反思。

七、板书设计

鸦片战争

一、背景

1、1840

2、鸦片走私

二、禁烟与鸦片战争

1、虎门销烟(导火线)

2、战争进程

(1)英舰抵广东

(2)占定海,到天津,惊慌,撤林,谈判;

(3)1841感失尊严,不满,再战;

(4)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

三、《南京条约》内容及影响

内容:1、赔款

2、割香港岛

3、开五口

4、关税协商

附《南京条约》附属条约

“三权”治外法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租界

影响:主权完整破坏,卷入世界市场,进程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

背景:英法要扩大在华利益

过程:1、1856英法挑战端;

2、1858签约;

3、再起冲突,火烧圆明园;

4、1860签《北京条约》

五、《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一系列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内容:

《天津条约》

开十口;进长江;公使进京;游历传教;赔款《北京条约》

承认;开天津;赔款;割九龙

影响:丧大片国土,半殖民半封建大大加深

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练习试题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鸦片战争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前的半个多世纪,英国政府公然违背国际道德,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其直接目的是( ) A.扭转对华的贸易逆差 B.腐蚀清政府的官员 C.抢占市场和掠夺原料 D.为发动战争寻找借口 解析:A 鸦片战争前的半个多世纪,英国向中国猖狂走私鸦片是因为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入超地位,急需扭转对华贸易逆差,A 项正确。 2.(2017·辽宁大连期末)据不完全统计,从1689年到1839年,清朝官方正式记载的涉外司法诉讼约有39起,这些案件多数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但外国人自审案件也有11起。这说明当时( ) A.外国已经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 B.统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

C.中国的涉外法律相对西方先进 D.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 解析:B 根据材料,在1689~1839年这段时间的涉外司法诉讼本应全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但有较多由外国人自行审理,这说明当时清政府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B项正确。外国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是通过1843年的《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获得的,A 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中国的涉外法律相对西方先进,也没有体现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C、D两项错误。 3.(2017·山东潍坊期末)1840年12月,琦善照会英方:“其书写禀帖(下级呈上级文书)、谕帖(上级给下级的手令)者,本系历久成规……今既据请存体面,虽系体制攸关,然称谕者,不见增荣;称禀者,不见受辱……即不用禀谕,亦尚可行。”这体现了( ) A.清朝统治者完全放弃天朝上国心态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鸦片战争爆发后仍严格使用“禀谕”格式 D.清政府长期奉行的外交文书范式有了改变 解析:D 鸦片战争对清政府的触动不大,没有产生清朝统治者完全放弃天朝上国心态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内容,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爆发后仍严格使用“禀谕”格式与材料中“即不用禀谕,亦尚可行”不符,故C项错误;从“即不用禀谕,亦尚可行”可知清政府改变了以往的外交文书范式,故D项正确。

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的基础知识 (1)掌握鸦片走私的原因和虎门销烟的概况。 (2)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概况、《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2.理解和运用 (1)通过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学习、探究,学生能够对鸦片战争的性质、原因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2)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能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借鉴别人观点、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情境再现:鸦片战争前后的东西方社会的差异。 (2)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3)师生讨论,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 (2)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以掠夺为目的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宝贵教训。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是每个青年学生的历史重任。 (3)被称为“万园之园劳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 重点与难点 重点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虎门销烟的激动人心的场面。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之举,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正义之举?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英国为何会以此发动鸦片战争?为何中国会失败?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鸦片贸易与当今的毒品走私有何区别? 新课学习 1.鸦片战争的背景 国内: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必修1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18世纪到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随着生产力的飞速提升,英国对于海外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鸦片战争以前,英国已建立了东方殖民体系,拥有广袤的领土,无尽资源和庞大人口的中国,成为英国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目标。鸦片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两次鸦片战争及其严重后果。沙俄侵犯中国大片领土。 2、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必然性、鸦片战争的侵略性、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3、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二、过程与方法 1、历史条件分析法,历史辨证法。 2、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民族英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历史责任感 2、通过史实树立历史责任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御侮

必先自强的道理,确立积极进去的人生态度 基本知识点 (1)熟悉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和后果,了解列强的罪恶行径。 (2)识记《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内容,认识这些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原因,战后丧失的主权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难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叙述与讲解,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知识结构 西方国家的侵略 ①1840年以前,英国等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 ①战前中国与世界差距 ②战前正当贸易中国的出超地位 ②1840年英国政府发动鸦片战争,以武力打开了中国门户 ①《南京条约》签订

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教案

课程名称:《鸦片战争》教学设计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第一课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后续历史教学有重要影响,同时对于鸦片战争等问题的认识见解关系着学生自身历史素养的培养。因此本课是本单元的重点亦本书的重点,应做重点关注。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鸦片战争的大概经过和相关历史事件都有一定的介绍和学习,在高中阶段历史教学中应以鸦片战争的原因、影响的分析为主,在经过细节上不做过多延伸。 高一年级学生在阅读分析上已有较大提高,以学生自己收集和教师提供的史料为依据,自主总结概括,形成富有逻辑的观点态度。适当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经过的基本史实;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基本内容。

(2)理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各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3)在教师合理的史观引导下,运用史料,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开端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史料,锻炼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能力(3)通过对背景、影响、观点的对比整理,养成辩证的观察思考历史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鸦片的危害,提高“珍爱生命,抵制毒品”的意识(2)通过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外来侵略史实,培育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和斗争精神。 (3)通过了解两次鸦片战争中国遭受的屈辱,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意义,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的条约及其影响;《天津条约》和《北

高中历史教学教学案例

高中历史教学教学案例——第一节《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鸦片战争前夕世界形势及清政府的腐朽没落统治;鸦片走私;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时空过程;中国军民的反侵略斗争。 2.能力培养 ①通过鸦片战争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地”看问题的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探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问题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③通过鸦片战争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以及阅读史料获取信息、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等。 3.德育目标 ①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腐败不堪之际,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为开辟海外市场进行全球殖民扩张的必然结果。 ②通过讲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 ③通过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分析,教育学生奋发图强,为国家强大而读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 难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分析。 课前准备 利用电脑制作动态鸦片战争示意图,虎门硝烟电影录像片段、鸦片战争相关历史图片。

学生:组织学生做好预习。如:采用问题式教学法或“导学式”教学法,课前可将预习提纲和课上重点讨论的问题印发给学生,适时布置学生进行预习。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1.本节课是高中学段第一节历史课,教学设计的基点在于贯彻落实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个方面的基本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与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关于鸦片战争的重点和基本的历史知识,开始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理论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近代中国国情和人文精神的思想教育。 2.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应从起始年级抓起。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要紧密结合高一学生的学段和年龄特点,开始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历史思维能力训练,使学生在掌握重点历史知识的同时,使历史思维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3.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以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问题式”和“双主导学”(导学式)教学模式和思路,在教师恰当的主导作用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前预习、课中自学阅读、质疑答疑、分组讨论、检测练习等形式,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在教材的处理上,应突出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等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借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基本能力。 4.在教学媒体手段上,本节教学设计适时播放影视录像片段、鸦片战争演示战争进程示意图、介绍相应历史资料,借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以及适度增加信息量。 【课堂实录】 (多媒体课件画外音导入)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一个半世纪以前的岁月。 在那时,千年的中华帝国,连同它光辉灿烂的文明被 一场外来的血与火打败了,中华民族开始沦落为殖民 地、半殖民地。中英两国远隔万里,为什么会在19世纪的上半叶 发生了一场血与火的较量呢?首先,我们一起来听一个

广西南宁市第四十二中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教案[1]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第1课时) 【课标要求】 1、列举两次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3、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课有利于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近代的革命、经济发展和思想历程。鸦片战争开启了近代中国列强的侵华史,也开启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潮流。鸦片战争带来中国社会的第三次转型,也开始中国近代化进程——本课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更是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此既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抽象思维能力有所提高,但由于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还比较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仍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采取创设情景形象生动的方法,因势利导不断启发,促使学习目标的达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2、通过掌握《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及《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难点:认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习和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问题本质的能力。 (2)分析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联系观点和辩证观点,观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分析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观察问题,科学地整合历史资料和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4)列举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及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培养学生历史线索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讲述历史以《鸦片风云》为主题,采用小说篇章演绎方式讲述历史,辅助以历史视频,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史实;探究历史主要选取:战争爆发原因、战败原因、战争给中国造成的影响等方面,创设相应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感悟历史。 (1)通过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形象生动地学习本课内容,增进学习兴趣。 (2)通过中英双方实力的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研读和阐释史料信息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观看鸦片战争经过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4)通过比较(类比、对比)方法学习本课,提高学生历史比较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虎门销烟、爱国官兵英勇抗战为国捐躯及三元里人民自发抗英斗争等事例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面对侵略英勇不屈反抗斗争精神;

高中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

高中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曾经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别名叫“福寿膏”,它真的能让人添福增寿吗? ___网准备了《鸦片战争》教案,欢迎查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以生活化事件以及战争视频作引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分组调查、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重点难点】 重点: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鸦片战争 ___社会的影响

(一)导入新课 今天是新学期的开始。我们 ___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 展示:通过展示视频鸦片战争的经过,美丽的罂粟花引入本课,观看后说明: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能否避免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页正文第一自然段内容,指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 茶叶、生丝 呢绒、布匹

(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中国出超,英国入超,英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 教师引导: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想到了什么?(答案提示:鸦片)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3页图片、数据资料;同时出示一则材料,让学生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 (答案提示:财政危机、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 3.教师过渡:面对鸦片的输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道光帝派主力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10鸦片战争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第一课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后续历史教学有重要影响,同时对于鸦片战争等问题的认识见解关系着学生自身历史素养的培养。因此本课是本单元的重点亦本书的重点,应做重点关注。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鸦片战争的大概经过和相关历史事件都有一定的介绍和学习,在高中阶段历史教学中应以鸦片战争的原因、影响的分析为主,在经过细节上不做过多延伸。 高一年级学生在阅读分析上已有较大提高,以学生自己收集和教师提供的史料为依据,自主总结概括,形成富有逻辑的观点态度。适当的培养锻炼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经过的基本史实;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基本内容。 (2)理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各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3)在教师合理的史观引导下,运用史料,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开端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史料,锻炼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能力 (3)通过对背景、影响、观点的对比整理,养成辩证的观察思考历史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鸦片的危害,提高“珍爱生命,抵制毒品”的意识 (2)通过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外来侵略史实,培育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和斗争精神。

(3)通过了解两次鸦片战争中国遭受的屈辱,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意义,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的条约及其影响;《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难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偶然性和必然性;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五、教学方法 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对于本课内容的认识关系到后续教学,所以以教师讲述为主,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同时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是要求的,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素养。配合史料阅读、质疑答疑、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以“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为导入内容,让学生阅读课件中展示的碑文内容,尤其是“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提问: 1840年为什么能如此厚重载入中国的历史?学生回答:鸦片战争。继续设问: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战争,怎样书写了中国的历史? 设计意图:学生对鸦片战争及中国近代史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已有大概的了解,高中以对事件的原因分析、观点、态度为主要教学方向。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符合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基调。 环节二:讲述内容 (一)、1840年前后的中西(英)社会 让学生联系上一单元世界史部分的内容,回顾公元1500年以后西方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英国的历史。然后在课件上展示公元1840年前后中英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形成对比的六张图片,让学生自己总结当时中英之间的差异。适当给出提示,在课件在给出表格,让学生补充内容。即: 设计意图:以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相互对比的图片更能直观的感受双方社会的差异。图表清晰直观、易于识记,填充图表的过程是对前面

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 要点一两次鸦片战争 材料:争取自由贸易的战斗在英国国内已获胜利,而广州仍在实行限制。这个城市仍拒外商于城墙之外,使外商受该城官员的辖制。一出广州城,就是四亿人口的中国国内大市场。曼彻斯特的制造商们互相议论说,只要想到这件事: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英寸,我们的工厂就得忙上数十年!只要能够打开这个壁垒就好了。只要英国能找到一个安全港口,能夺得一个岛屿并将它变成一个受英国保护的弊绝风清的货物集散地,那就好了。驻广州的英国散商1830年12月在呈递下院的请愿书中辩解说,对华贸易是世界上潜力最大的贸易。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英国为了实现对华贸易而引发了什么历史事件?发生这一事件的根本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 历史事件: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加剧,急需打开中国市场。 (一)鸦片战争的背景: 1、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2、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积极对外扩张,掠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原料和商品市场。 ●主要原因:受自然经济的抵制,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二)两次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1)战争进程:1840年,英军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战争结束; (2)战争结果:失败,签订近代历史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的危害: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加重清政府和中国人民的负担;破坏中国的关税自主权;破坏中国的贸易主权等。 ●领事裁判权: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一些半殖民地国家攫取的非法特权之一。即帝国主义国家的侨民在居留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居留国法庭无权审判,只能由该国的领事裁判。又称为“治外法权”,1943年抗日战争期间废除。 ●片面最惠国待遇:指的是缔约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特权或豁免待遇。此种待遇称为“最惠国待遇”。而“片面最惠国待遇”则为中国给予英国优惠待遇,英国不给予中国。其主要特点为“一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导学案

第10课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86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再认再现的主要史实有:虎门硝烟、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的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②再认再现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理解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③通过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相关条款进行内容、危害等方面的深入比较分析,培养、提高学生比较、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本课的图片、视频资料比较丰富,通过“情境再现”法,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迫使中国打开国门,破坏中国的主权,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列强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落后就有可能挨打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2)通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地”看问题的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难点: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 一、复习巩固: 《固学案》127,《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二、知识体系: ★鸦片战争(第一次)(1840-1842年) 1、爆发背景和原因: (2)原因: ①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为而对外扩张。 ②直接原因:虎门销烟。时间:;人物:。影响:。

鸦片战争 精品教案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了解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以生活化事件以及战争视频作引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分组调查、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重点难点 重点: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是新学期的开始。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 展示:通过展示视频鸦片战争的经过,美丽的罂粟花引入本课,观看后说明: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能否避免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 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页正文第一自然段内容,指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 茶叶、生丝 呢绒、布匹 (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中国出超,英国入超,英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 教师引导: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想到了什么?(答案提示:鸦片)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3页图片、数据资料;同时出示一则材料,让学生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 (答案提示:财政危机、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 3.教师过渡:面对鸦片的输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道光帝派主力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多媒体展示林则徐:“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高中历史必修一:10.《鸦片战争》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一:10.《鸦片战争》知识点归纳 1. 爆发的原因和条件? 鸦片中国的禁烟运动 2.中国为什么要进行禁烟运动? 对个人来说,造成了身体健康受损,家破人亡;对国家来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价上涨,造成清政府的财政危机;中国士兵吸食鸦片,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出现这种“银荒”、“兵弱”的局面。我们可以总结为三点危害:一时中国白银大陆外流,中国逐步丧失了外贸优势,并造成了政府的财政危机;二导致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三对人民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摧残了社会生产力。这严重危及到清朝的封建统治,也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严重危机。 3.如何评价虎门销烟?林则徐进行禁烟,他是民族英雄,但根本目的是什么? 这是中国进行的正义的行为,沉重打击了西方侵略者,维护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根本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4.鸦片战争后侵略者是为了什么而战的呢? 根本原因—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积极殖民扩张,掠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市场和资源 主要原因—受自然经济的抵制,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直接原因—中国实行禁烟运动 经过和结果

5.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在鸦片战争中,曾有许多爱国军民英勇反抗,但为什么最终还是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武器装备落后;道光皇帝战和不定,举止失措;根本原因是制度的落后,旧制度的顽固存在阻碍了社会进步,无法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客观原因是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对中国的影响: ①在政治上中国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成为领土和主权不完整的半独立国家,导致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引起中国政治局势动荡,农民运动爆发; ②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逐渐把中国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③是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梦中惊醒,一部分开明分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新思想萌发了。 ④中国的社会矛盾由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主义之间的矛盾,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转变为反封建反

必修一鸦片战争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课题名称:第10课鸦片战争 课程模块及章节:高一历史必修1 备课时间:学科:历史备课组:高一历史组 主备教师:陈翠玉备课组长:陈翠玉组员:符友章王仁华 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标的理解与把握 《课程标准》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基于本册教材“政治文明历程”的主题,本课的着眼点注重西方侵略对我国政体外部的冲击,以及认识战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三)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能够认识到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的伟大意义,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b.理解战争爆发及中方战败的根本原因。 c.《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a.运用场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辅助,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感受历史。 b.运用层层剥笋法,由浅入深,步步推进。 c.表演法,讲解法,师生互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战争造成中国损失的调查讨论,引导学生痛则思恨、激发爱国情感,强化学生的国家主权和国土资源意识。b. b.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及原因 难点: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深刻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 a.运用场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辅助,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感受历史。 b.运用层层剥笋法,由浅入深,步步推进。 c.表演法,讲解法,师生互动。 资源:多媒体课件,音响,激光笔,扩音器,历史地图册,历史同步练习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为主的活动学生为主的活动设计意图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是中国被侵略的开端。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设计一 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鸦片走私;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 2.能力(1)理解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历史。(2)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转换,学生积极发言,突出新课程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培养学生动脑与研究历史能力。如本课设计三个探究问题,在每个问题下再设计小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4)通过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探究分析培养学生用历史主义、联系的方法分析历史现象能力和通过现象抓本质能力。(5)通过阅读关于林则徐史料,分析道光帝接受禁烟要求原因,培养学生辩析史料,获取有效信息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情景创设——问题提出——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把“以任务为中心”的活动作裁体,在研读与阐释史料,问题探究,历史比较过程中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林则徐以及其他爱国将士义无反顾地反抗侵略英雄壮举,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与历史责任感。认识到今天幸福与安定是国人民不断抗争结果,从而珍惜今天幸福生活。 2.通过鸦片战争背景及清政府难以抵御外国侵略史实,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 3.通过火烧圆明园,认识到侵略者对中国文化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形成“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与影响 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跟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必然联系,其中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思想领域、清朝政局、社会经济结构等方面开始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二、难点 难点一:禁烟运动与鸦片战争关系 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打开中国市场才是鸦片战争根本原因,这涉及到英国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 【篇一:高一历史:第12课鸦片战争教案(岳麓版必修 一)】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2课鸦片战争 (一)课标分析 课标: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华史实。课标要求掌握的是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包括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是必修一四单元第一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学好本课对于后面几课的学习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教材在前言中指出了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第一目虎门销烟主要讲述战争的导火线,而对战前的中国与世界一句话带过,第二目中主要讲解过程和影响。第三目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给中国带来的变化。从整体史观的角度而言,战前的中国与世界的情况和两次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两部分的相关内容需要补充说明。 《鸦片战争》是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门槛。初中的教材第一主要讲述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和世界的概况,其中主要与政治和外交比较为主;第二,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其危害;第三,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措施;第四,英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及经过。第五,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南京条约》。与高中教材相比较,初中的教材更注重鸦片战争的爆发的整个过程,高中简略了战前中国和世界的比较,对于鸦片战争的经过做了淡化处理,重点在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三)学生分析 《鸦片战争》一课,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学生对鸦片战争概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但教材内容讲述过于简单,对其背景和影响等的表述不够全面。高中的学生已基本具备了理性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但要是学习中照搬课本,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高中生多对课本中的隐性的知识内容感兴趣,对事物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历史资料等材料创设历史情景,进而了解历史,感受历史,能够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必修1 第10课鸦片战争 琼山中学历史组吴小英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并从中概括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让学生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危害及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正确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 学生认识中国近代历史,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奴役中国人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抗争史。 3. 通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地、理性地、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利用问题探究的方法,用七个问贯穿全课,督促学生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 加强对学生史料研读方法的培养,利用课本资源,促进学生提取有效知识去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鸦片战争背景原因及中国战败原因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引导学生从世界发展潮流的立场和角

度来认识问题,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2.从爱国将领和民众浴血抗敌,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和权益壮烈牺牲的历史事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认识到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的悲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后果。 难点:中国战败的原因;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三、教学方法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同时与史料研读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以什么时间为标志的? 就是爆发于1840年中英之间的鸦片战争。我们今天就走近这场如此具有标志性的战争。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思考,对这场战争抽丝剥茧。 一、鸦片战争 思考一:分析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状况,推测鸦片战争的结果。(提示: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概括。)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必修1 第10 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18 世纪到19 世纪前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随着生产力的飞速提升,英国对于海外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鸦片战争以前,英国已建立了东方殖民体系,拥有广袤的领土,无尽资源和庞大人口的中国,成为英国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目标。鸦片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两次鸦片战争及其严重后果。沙俄侵犯中国大片领土。 2 、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必然性、鸦片战争的侵略性、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3 、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二、过程与方法 1 、历史条件分析法,历史辨证法。 2 、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民族英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历史责任感 2 、通过史实树立历史责任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确立积极进去的人生态度

基本知识点 (1)熟悉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和后果,了解列强的罪恶行径。 (2)识记《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内容,认识这些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本课重点和难点重点: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原因,战后丧失的主权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难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方法]叙述与讲解,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知识结构 西方国家的侵略 ①1840 年以前,英国等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 ①战前中国与世界差距 ②战前正当贸易中国的出超地位 ②1840 年英国政府发动鸦片战争,以武力打开了中 国门户 ①《南京条约》签订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江西省万载县第二中学高一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教案这一课教材内容,是把两次鸦片战争集中叙写,主要贯穿三条线索:外国列强的野蛮侵略,爱国军民的浴血奋战,腐败政府的丧权辱国。本课侧重点应淡化战争过程,重在理论分析和历史启迪,尤其应补充较多的历史史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科素养。 二、教学目标分析: 1、史实记忆:准确记忆(背诵、写出、说出)三大条约的名称、时间及内容。 2、识图读图:认识(辨认、识别)林则徐、圆明园遗址及《南京条约签订》场景图。 3、分析理解:通过对比战前中英双方实力之比较,明白并说明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探讨鸦片战争的危害并比较战争前后的变化,分析“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影响。 4、情感体验:通过本课历史学习,体验愤怒之余的沉思,崇敬之后的追慕。诸如清政府腐败、列强的野蛮,莫不让人愤慨;林则徐为代表的爱国军民的浴血抗战,莫不让人敬仰。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有关两次鸦片战争,初中时学生已经学过。但经课前了解,学生只知道诸如林则徐、虎门销烟、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等简略的史实。至于,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及历史必然性、中国战败的深层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等,学生并不明了。这样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有一个大致的轮廓。 四、教学方法分析: 1、情景教学:影视资料、生动语言、图片文献,引领学生试图走进历史感同身受。 2、讨论法:课堂讨论,生生合作,师生交流,开放性学习,让学生“动”起来。 3、比较法:鸦片战争前的中英比较,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对照,两次鸦片战争比较等,自觉形成历史比较的学习方法。 4、多媒体的使用 五、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为什么说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分析、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 难点:为什么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教案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十课鸦片战争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中国近代史,及时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抗争史。 2、使学生结合世界发展进程,了解和掌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 3、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以及虎门销烟的因果,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第一次第二次战争的过程。 4、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以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重点掌握条约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以及两次鸦片战争的深远影响。 5、通过对两次鸦片战争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的眼观”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等特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辅助,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历史。 2、运用层层分析法。利用学生好奇心理等心理特征,层层设疑,留下悬念,吸引学生,恰当点拨步步推进,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资本主义列强在近代中国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是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失去独立和主权,使近代中国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面对强敌,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抗争。中国近代历史上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他们悲壮的事迹永远激励中国民族前进。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难点】 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及原因。 教学过程 【单元开篇】 我们前面学习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近代欧美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哪位同学能告诉我,明清时期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最大特色是很么?与此同时欧美政治制度的演变又有何特点? (明清居住专制,欧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高中历史必修1第12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必修I?第四单元第12课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巨大,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照旧版教材在知识结构和体系编排上有重大变化。本课第一目“虎门销烟”,讲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及原因。第二目“《南京条约》以及战后中国”,略讲经过,主要谈结果。第三目“第二次鸦片战争”概述了战争起因、经过和结果及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中国战败原因、《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起因、经过、结果、影响。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图片资源和材料资料,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和分析引文、材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重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后果,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国家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呢?) 【难点】如何认识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的影响。(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预习要求】阅读课文与学案,思考相关问题 【教学用具】PPT课件、自编学案 【参考书目】 1、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国致公出版社,2012年 2、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3、茅海建,《天朝的崩溃》,电子版 4、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三联出版社,2003年 【教学过程】 幻灯片展示:两个反差与三种心态 教师简要回顾前三单元,指出两个反差,结合时事热点,简述三种心态,由此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开始学习第四单元,中国近代的政治发展历程。在我们了解中国近代的政治发展历程时,与前面所学的三个单元相比,总会感受到两个巨大的反差。与中国古代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