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 书法艺术

蔡襄 书法艺术
蔡襄 书法艺术

蔡襄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 2009-08-15 12:20 阅读7 评论0

字号:大大中中小小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其先本光州人,居仙游(今属福建省),迁甫田。官至端明殿学士,知杭州,谥忠惠。工正、行、草、隶书,又能飞白书,尝以散笔作草书,称为“散草”或“飞草”。世人评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

《宋史·列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由爱之。”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浑厚端庄,雄伟遒丽。苏东坡说:“君谟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得鲁公笔法而修于鲁公书,可为楷则。沈括说他善于“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这说明蔡襄这位稍欠改革精神的书法家还不是泥古不化的,他也在追求古趣,力创新意。

蔡襄也是一位著名的茶叶鉴别专家。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监制北苑贡茶,创制了小团茶,闻名于当世。蔡襄著作的《茶录》是《茶经》后又一部重要的茶叶专著,是论述宋代茶文化的名著。译成英文、法文,传播国外。另有《荔枝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果艺栽培学专著。著有《端明集》(亦称《蔡忠惠集》)传世。

最后不得不补充一点,在书法史上有一种说法认为宋四家“苏黄米蔡”中的“蔡”,应该是蔡京,只因其“人品奸恶”,后来人们用蔡襄取代了蔡京。这一点值得商榷。

《门屏帖》尺牍(下为局部)纸本27.8cm X1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襄颛诣门屏,陈谢推官吕君。九月日,襄上谒。

《门屏帖》为蔡襄早期作品。

《海隅帖》1045年作纸本28.8cm X158.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襄再拜。襄海隅陇亩之人,不通当世之务,唯是信书,备官谏列,无所裨补。得请乡邦,以奉二亲,天恩之厚,私门之幸,实公大赐。自闻明公解枢宥之重,出临藩宣,不得通名。下史齐生来郡,伏蒙教勒,拜赐已还,感愧无极。扬州天下之冲,赖公镇之,然使客盈前,一语一默,皆即传著,愿从者慎之!瞻望门阑,卑情无任感激倾依之至。襄上,资政谏议明公阁下。谨空。

《虚堂诗帖》1048年纸本22.6cm X16cm 藏处不详

释文:虚堂永昼来风长,石枕竹簟生清光。文园肺渴厌烦热,更要夫君在侧傍。

《入春帖》1051年纸本30cm X41.1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贫贤帖》纸本高31.3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昔之贫贤寒俊,偶有流落失职者,其为文章,多所怨诽,不得其正。又况久处乐而行患难,乃能克意文翰,而无前所累者,非胸中泰定,有以处之,非数数能也。故人之弟以示余,故书。襄。

尺牍《思咏帖》1051年纸本纵29.7厘米横39.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襄得足下书,极思咏之怀。在杭留两月,今方得出关,历赏剧醉,不可胜计,亦一春之盛事也。知官下与郡侯情意相通,此固可乐。唐侯言:王白今岁为游闰所胜,大可怪也。初夏时景清和,愿君侯自寿为佳。襄顿首。通理当世屯田足下。大饼极珍物,青瓯微粗,临行匆匆致意,不周悉。

《陶生帖》尺牍1051年纸本29.8cm X50.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陶生帖》为草书翰札。潇洒劲逸。结体欹正大小,重轻疏密,随心所至,一气呵成。黄庭坚说:“君谟真行简札甚秀丽,能入永兴(虞世南)之室”是很正确的。

释文:襄:示及新记,当非陶生手,然亦可佳。笔颇精,河南公书非散卓不可为,昔尝惠两管者,大佳物,今尚使之也。耿子纯遂物故,殊可痛怀,人之不可期也如此。仆子直须还,草草奉意疏略。五月十一日,襄顿首。家属并安。楚掾旦夕行。

蔡襄《虹县帖》尺牍1051年纸本行楷书31.3 x 42.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襄启:近曾明仲及陈襄处奉手教两通,伏审动静安康,门中各佳,喜慰喜慰!至虹县,以汴流斗涸,遂寓居。馀四十日,今已作陆计,至宿州,然道途劳顿,不可胜言。尚为说者云:渠水当有涯,计亦不出一二日。或有水,即假轻舟径来;即无水,便就驿道,至都乃有期耳。闽吴大屏皆新除,想当磐留少时。久处京尘,无乃有倦游之意耶?路中诚可防虞,民饥鲜食,流移东方,然在处州县,须假卫送,老幼并平善。秋凉,伏惟爱重,不宣。襄顿首。郎中尊兄足下。谨空。八月廿三日,宿州。

蔡襄自书诗卷局部请点击右键下载[解压密码:https://www.360docs.net/doc/1416733413.html,

《蔡襄自书诗》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纸本,三接纸,纵28.2cm,横221.2cm,行书,73行,884字。

卷尾有宋、元、明、清及近代共134家题跋。鉴藏印记:“贾似道印”、“悅生”、“贾似道图书子子孙孙永保之”、“武岳王图书”、“管延枝引”、“梁清标印”、“焦林”及清嘉庆内府诸印。

北宋皇祐二年(1050年),蔡襄罢福建转运使,召还汴京修起居注,遂从福州一路北行,历时半年多。沿途见闻有感于怀者,皆成诗章,此卷所书五言、七言诗11首即是。书写时间当在诗成之后不久,蔡襄时年约40岁。因属个人诗稿,无意求工,故笔致飘逸流畅,点画婉转精美,充分展示了蔡襄中年清健圆润的书风特色与纯熟的功力。近代朱文均赞云:“此册行楷略备,无不臻美。其婉约处极似虞永兴,而温栗不减柳谏议。盖其能博采约举以自成一家书派者。”

《珊瑚网》、《吴氏书画记》、《平生壮观》、《石渠宝笈三编》、《选学斋书画寓目续记》、

《壬寅销夏录》等著录。刻入《秋碧堂》、《经训堂》、《玉虹鉴真》诸帖。

(撰稿人:华宁)

资料来自故宫博物院网站

附录:从旧藏蔡襄《自书诗卷》谈起

作者:朱家溍

故宫博物院藏宋蔡襄《自书诗卷》,是他的主要传世作品之一。此贴曾由我家珍藏(当时是册),虽已过去了几十年了,收藏过程还历历在目。今追忆往事并谈谈蔡襄的书法。

蔡襄《自书诗卷》,素笺本,乌丝栏,纵28.2、横221.1厘米。内容包括《南剑州芋阳铺见腊月桃花》《书藏处士屋壁》《题龙纪僧居室》《题南剑州延平阁》《自渔梁驿至衢州大雪有怀》《福州宁越门外石桥看西山晚照》《杭州临平精严寺西轩》《崇德夜泊寄福建提刑章屯田思钱唐春月并游》《嘉禾郡偶书》《无锡县吊浮屠日开》《即惠山泉煮茶》等共11首。

卷后有宋至清时人题跋,今依序移录于下:"政和二年六月二十三日子之子伸敬观。" "端明蔡公诗稿云"此一篇极有古人风格"者,欧阳文忠公所题也。二公齐名一时,其文章皆足以垂世传后。端明又以翰墨擅天下,片言寸简落笔人争藏之以为宝玩,况盈轴之多而兼有二公之手泽乎?览之弥日不能释手,因书于其后。政和丙申夏四月癸未延平杨时书。"

"君谟妙画如此,诗词称之,宜乎每为欧公所誉,二公所谓陪奉得着也。张正民题。"

"君谟字画名世。每自书所作诗,不惟意在挥染,亦使后人得之便可传宝,向来过目不啻十许卷也。蒋璨。"

"东坡先生曾以蔡公书为本朝第一。此公自书所为诗也,才三纸余而真行草法皆备。欧阳文忠尝题其一篇云极有古人风格。可为三绝矣,真予家之宝也。"

"余旧得君谟所书诗十数幅,一卷于秦忠献公家。今复得此三纸。纸虽一同而界行不接,故难续于其后。因书以记。嘉定壬午岁除先五日,窠林老人向水、苦冰甫。"

"蔡君谟书深得魏晋之意,深稳端润,非近时怒张筋脉屈折生柴之态。且其诗极有古人风致,诚为二绝。吴郡张天雨题。"

"端明蔡学士,书翰文藻与欧公并驱联璧,称誉当世。欧公亲题是作谓有古人风格。龟山先生道学先贤,亦推奖之,信不诬也。去公今五百有余岁,处楮在人间者无几矣。以恒宗友当宝惜之。林泉老生陈留张枢拜观。"

"华亭陈彦高平生以好古自喜,年已八十,家无余赀,而所藏蔡端明手书自为诗用诗及宋诸儒先题识凡一卷犹存。它日命其子以相示,展玩再四,固念先哲身殁名传者有其实也。握笔知愧矣!愿为同志言之。后学奉化陈朴敬书。"

"楚纪善管公竹间示余所藏宋学士君谟诗累幅。学士自书其作凡十有一首。字画清劲,诚一代绝笔,如华星秋月,辉映大虚。当时欧阳公、龟山先生俱有品题,阅之诚希世之宝也。夫自皇祐至今流传数百载,非好古博雅之君子孰能知所宝乎。今观学士所书,殆不止此,惜其有缺简耳。竹间公宝而藏之,可谓好古博雅之君子矣。洪武九年正月庚寅匡山*翁。"

"昔者孔子读诗,至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曰:诗之好仁如此。盖高山景行,人自不能不仰之行之耳。蔡公君谟文翰有名一代,此其自书所为诗,辞气类陶彭泽、韦苏州。书法得晋人笔意,当时欧阳文忠已称其极有古人风格,龟山杨文靖公亦赞其左方。夫以蔡公之才贤自足为二公所景仰,况二公文章道德尤为古今所崇望,观此卷者安得不起高山景行之恩。卷末题尤多名士。余同僚竹间管候得之珍重特甚,非好仁之君子恶能然。壬午冬十二月甲子会稽胡粹中拜观敬书。"

"乾隆五十五年岁在庚*七月朔日,观于吴中经训堂。丹徒王文治。"

卷后最末有先父题跋。

此卷所钤鉴藏宝玺有"嘉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宝笈三编""嘉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

宜子孙"等。所钤收传印记则有"贾似道图书子子孙孙永宝之""贾似道印""似道""长""悦生""武岳王图书""管延枝印""梁印清标""蕉林""棠村审定"等。

曾经著录此帖的有《珊瑚网》《吴氏书画记》《平生壮观》《石渠宝笈三编》《选学斋书画寓目续记》《介祉堂藏书画器物目录》。清朝时还曾刻入《秋碧堂法帖》《经训堂法帖》《玉虹鉴真法帖》。

据前人题跋和收藏印记以及著录,可以明确蔡襄《自书诗卷》的收藏者,宋人有向水、贾似道,元人有陈彦高,明人有管竹间,清人有梁蕉林、毕秋帆,最后入内府。辛亥革命后,宫中书画器物等除溥仪以赏溥杰为名携出的部分和作为向银行借款的抵押品以及赏赐遗老、赠送民国要人的以外,由太监和内务府人员窃出的也不在少数。蔡襄此帖想当然也是被太监们窃出的。当年地安门大街桥南路西有一家"品古斋",是北城惟一的古玩铺(其余还有一两家只是所谓"挂货屋子")。太监们出神武门,距离最近的销赃处所那当然就是"品古斋"了。此外,北城的王公将相第宅很多,落魄的纨绔子弟以及管家们也都把"品古斋"当作销售场所。因此在"品古斋"常能发现出乎意料的精品,以至于琉璃厂和东四牌楼一带的古玩铺也时常到这里来找俏货。

蔡襄此帖就是当年"品古斋"郑掌柜送到我家的,先父看过后以5000银元成交。《选学斋书画寓目续记》的作者崇巽庵先生与我家是世交,他第一次看到此帖实际就是在我家。当时先父叮嘱他不要外传,所以他在书中称此帖"近复流落燕市,未卜伊谁唱得宝之歌"。先父在此帖跋语中有"壬申春偶因橐钥不谨竟致失去,穷索累日乃得于海王村肆中……"之说,是指1932年此帖被我家一仆人吴荣窃去后又复得之事。吴荣窃得此帖,便拿到一个与我家没有交往的古玩铺"赏奇斋"求售。掌柜的一看便知道是从我家窃得的东西,遂表示只肯以600元买下,否则就报告公安局,吴荣只好答应。"赏奇斋"掌柜把上述情况告诉了"德宝斋"掌柜刘廉泉和"文禄堂"掌柜王晋青,并请他们通知我家。刘王二位与先父商议,认为最佳办法是不要追究吴荣,而尽快出钱从"常奇斋"把此帖赎回来。先父一一照办。此事如无"常奇斋"与刘王两位帮忙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所以除偿还"赏奇斋"600元垫款外,我家又赠掌柜的1000元作为酬劳。此帖拿回后先父就决定影印出版。当时他是故宫博物院负责鉴定书画碑帖的专门委员,于是就委托故宫印刷所影印,命我把此帖送到东连房(印刷所的工作室),由经理兼技师杨心德用12寸的玻璃底版按原大拍照,张德恒(现在台北故宫)冲洗。这是此帖第一次影印发行。那时距今已整六十年了。

先父逝世后,抗战期间我离家到重庆工作。家中因办理祖母丧事亟需用钱,傅沅叔世丈代将此帖作价35000元,由"惠古斋"柳春农经手让与张伯驹。此帖在我家收藏了二十余载;在张家十数载,随展子虔《游春图》、陆机《平复帖》等名迹一起捐献给国家。自此以后,蔡襄此帖便入藏故宫博物院。以上便是《石渠宝笈三编》著录此帖以后的收传情况。

蔡襄《茶录》(宋蝉翅拓本)1052年上海图书馆藏宋蝉翅拓本[1][2][3][4][5][6][7][8][9][10][11][12]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本[1][2][3][4][5][6][7][8][9][10][11]

清嘉庆年间初刻本[1][2][3][4][5][6]

蔡襄《扈从帖》(又称公谨帖)纸本23.3X21.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

释文:襄拜:今日扈从迳归,风寒侵人,偃卧至晡。蒙惠新萌,珍感珍感!带胯数日前见数条,殊不佳。候有好者,即驰去也。襄上公谨太尉阁下。

《蒙惠帖》尺牍(下为局部)1052年纸本22.7cm X16.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蒙惠水林檎花,多感。天气暄和,体履佳安。襄上,公谨太尉左右。

《蒙惠帖》为行楷作品。取法《兰亭序》而又参以颜鲁公敦厚沉稳的成分,继而宏大了宋

代行书尺牍书法的艺术内涵,使书法艺术发展到一个新时期。

各种字体的书法鉴赏

各种字体的书法鉴赏 书法鉴赏——隶书 隶书相传为秦朝程邈所创。程邈为县狱吏,因得罪秦始皇,被关押于云阳狱中。其时政务多端,文书日繁,小篆不便于速写。程邈身为狱吏,深知小篆难以适应公务,便在狱中创造了隶书。这种隶书特点是扁阔取势,结构简单,笔画平直,有了波磔,与小篆相比,书写方便,易于辨认。秦始皇看后大喜,不但赦免其罪,还提升其为御史。这种字因是徒隶所创,又首先在徒隶中使用,所以称之为隶书。其实,据出土的文字资料来看,早在秦始皇推行小篆之先,就有隶书萌芽。程邈只是做了一番整理工作。但历史一般认为程邈是隶书的创造者。可惜他没有书迹留下来。 隶书始用于秦代,盛行于西汉,鼎盛时期在东汉后期。 在隶书著名书法家中,程邈之后,最负重名的要算东汉末蔡邕。他博学多才,精通经史、音律、天文,善辞赋,工书法,以隶书最为著名。清代陈思说他“得八分之精微,体法百变,穷美尽妙,独步古今”。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蔡邕奉诏写定“六经”文字,书丹上石,刊刻于洛阳太学门外,世称这些刻石为《熹平石经》。石经用当时标准隶体书写,结体平整端庄,浑厚凝重,深受时人喜爱。当其建立之始,乘车来观览、摹写者日余千人,填塞街衢,足见其声誉之高。他的女儿蔡琰也是中国历史上博才多学的第一个有书法作品传世的女书家。其他如萧何、曹喜、师宜官、梁鹄等也是写隶书高手,可惜他们的书迹没有流传下来。 隶书书法,除民间流存下来的帛书、竹简外,汉代刻石,保存也较为集中。不过,西汉刻石,较为罕见,而且不少石刻仍是古隶,如《五风二年》刻石,《菜子侯》刻石,都略带篆书笔意。隶书成熟以后,在东汉碑刻中大放异彩。现存东汉刻石,以桓、灵之际为多,后世所谓“汉碑”,主要就是指这个时期的碑刻。为了便于介绍,把风格比较接近的归类如下: 清秀飘逸者:这类风格的为数最多,这主要因为字体纯熟首先要表现出一种秀丽俊俏。我们可以举《曹全碑》、《张景碑》为例。尤其《曹全碑》更为著名,此碑立于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原石现陈列于西安碑林。 端方工整者:这类风格以严整健稳见长,但从中透露着自然朴茂之质。我们举《衡方碑》、《封龙山颂》为例。《衡方碑》立于建宁元年,在山东汶上县。《封龙山颂》立于廷熹七年,是河北元氏县著名五碑之一。全碑隶书15行,每行26字。

中国书法名词解释大全(1)

中国书法名词解释大全 时间:2010-10-20 17:57:12作者:书法欣赏来源:书法欣赏查看:5515评论:0 内容摘要:书法名词解释书法:中国的传统艺术之一。通常以毛笔为书写工具,讲究执笔,运笔,用墨,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风格,韵味等。笔法,笔势,笔意是书法艺术的三大要素。书法家运用书写的技法,以独特的形式表现内心的感情,创造美的意境。中国的书法艺术,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艺... 书法名词解释 书法: 中国的传统艺术之一。通常以毛笔为书写工具,讲究执笔,运笔,用墨,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风格,韵味等。笔法,笔势,笔意是书法艺术的三大要素。书法家运用书写的技法,以独特的形式表现内心的感情,创造美的意境。中国的书法艺术,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日本称书法 为“书道”。 法书: 指有规则,有法度,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因而可作学习范本的书法作品。通常称 他人书作为“法书”时,则含有尊重之意。 翰墨: 与“笔墨”同义。翰,原指羽毛,借指毛笔,文字。翰墨,即笔和墨,借指文章,书,画等。 真迹: 由名家亲自书写或绘成的书画作品。 甲骨文: 殷商时代刻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最早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王朝都城遗址,故又称“殷墟文“。因使用刀刻,而称”契文“;因刻于龟甲或兽甲之上,而称”龟甲文“;因文字为记载占卜,祭祀之类活动,而称”卜辞“。是可辨识的最古的汉字。 金文: 殷商至汉代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因铜在古代称金,故程“金文”。古代铜器一般分礼器和乐器两类,礼器作祭祀用,以鼎为代表;乐器作演奏用,以钟为 代表。古代以钟,鼎代表所有铜器,故金文又称“钟鼎文”。 石鼓文: 指唐初在今陕西宝鸡三原发现的十块鼓形石头上所刻的文字。石鼓,为鼓形的石头,非石头制作的鼓。据近人考证,石鼓为公元前八世纪秦人所制,文字为秦人 所刻。十块石鼓每块上刻一首四言诗,记载秦国国君狩猎情况,故又称“猎”。石鼓文是已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刻石文字。 籀文: 又称“籀(zhou)书”,“大篆”。是介于甲骨文于小篆之间的一种字体。相传周宣王太使籀作大篆,故取籀为名。石鼓文为籀文的代表作品,故石鼓文又称为“籀 文”。 大篆: 广义指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战国时期通用的六国文字。狭义专指籀文。 小篆: 又称“秦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通用的字体。相传是李斯在大篆基础上加以整理,简化而创制的。小篆的特点是形体偏长,线条园匀齐整。今存的<<泰山刻石>>, <<琅琊台刻石>>,<<秦始皇诏版>>等皆为小篆代表作。 玉箸篆: 篆书的一种,仅指小篆而言,其特点是笔道圆润温厚,形如玉箸。此种篆书始于秦代。后亦有一“玉箸”形容书家用笔圆浑遒劲者。 铁线篆: 小篆的一种。因用笔圆活,细硬如铁,笔道如线而得名。如唐代李阳冰的篆书,书法史上即称之为“铁线篆”。 隶书: 又称“佐书”,左书“,”史书“。隶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书体。其特点是将篆书的圆转变为方折,形体取横势。隶书开始形成于战国晚期,汉魏时成为通用字体。隶书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汉字的表意性及其独特的结构,为书法艺术提供了前提条件。有些人误以为书法字体的发展以篆、隶、楷、行、草为顺序,其实不然。 一、书法艺术的产生 产生于商代中后期的甲骨文,笔画均为单线条,瘦挺有力,时露锋芒。布局多为纵行,行款错落,大小变化,疏密有致。这些最早的汉字遗迹已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章法、结字三要素。尤其是从甲骨文的结字看,已体现出线条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因此甲骨文的出现奠定了我国书法艺术的基础,标志着我国书法艺术的产生。商周时期出现的金文或称“钟鼎文”,整齐且笔画粗壮,起笔、收笔及运转比甲骨文圆润,曲直变化丰富。成熟的金文外形偏长,每字的大小匀称,各部分讲究呼应与配合。《毛公鼎》、《散氏盘》是其代表作。从金文遗迹看,书法的艺术性已逐渐丰富起来。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各诸侯国在不同的艺术追求下,朝着各自的审美趋向发展,形成了书法艺术绚烂多彩的局面。如果说甲骨文、金文的主流始终是沿着刀刻、凿铸道路发展;那么,春秋战国时期,毛笔开始在书法上广泛应用。毛笔表现力丰富,特别是内蕴的笔法技巧,构成了以后中国书法的重要要素──书者的情性、审美趣味、用笔技巧等。从尚存的这一时期的“石鼓”拓片中看,结字比金文有更大的规律性,笔画遒

劲凝重,结构茂密浑厚。“石鼓文”开始向小篆转化。它不仅是以后秦统一文字的基础,而且对后代的书法风格影响极大。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 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车同轨,书同文”,由丞相李斯普及小篆,小篆成为官方文字。文字的统一,为书法艺术的成熟奠定了基础。从李斯的《泰山石刻》看,小篆具有字形扁长、笔画多为孤线、结构复杂的特点,作为官方文字不便速写。于是,结构较为简单、笔画把圆转成方折、便于迅速书写的隶书应运而生。关于隶书的产生,唐代书法家张怀瓘《书断》说:“隶书者,秦下邽人程邈所作也。”程邈因罪入狱,在狱中整理隶书三千字,得到秦始皇赞赏,赦免其罪并封为御史。此为传闻,虽不足为信,但是,秦代隶书出现已成定论,只是秦代隶书还多有篆意。到了汉代,隶书逐渐占据统治地位,成为官方标准字体,并且进入了定型化时期。汉代隶书笔画平直,结构简便,顿挫明显,尤其是碑刻,精妙绝伦。同时,为了字的方整和书写便利,隶书把用作偏旁的独体字规定特殊的形态,例如“刀”做右旁时则写成“刂”,使隶书较篆书易记、易写,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从用笔到结字所形成的风格,显得既庄重严整,又变化多姿。这种字体,上承篆书和古隶,下启楷书,用笔通行草。所以隶书在书法艺术上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中国文字书法的发展史

中国文字书法的发展史 (一)早期的文字 汉字为学术界公认的我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的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发现于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骨,兽骨,人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严格地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而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 金文指古代铜器上铸的或刻的文字(又称铭文),主要代表是西周《毛公鼎铭文》,其结构匀称准确,线条遒劲稳健,布局妥贴,充满了理性色彩,显示出金文已发展到极其成熟的境地。 从书法的角度审察,这些最早的汉字已经具有了书法形式美的众多因素,如线条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以及章法美、风格美等。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前221 年),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字体和字形的嬗变之中。西周晚期金文趋向线条化,战国时代民间草篆向古隶的发展,都大大削弱了文字的象形性。然而书法的艺术性却随着书体的嬗变而愈加丰富起来。 (二)开创先河的秦代书法 秦始皇兼并天下,丞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使之整齐划一,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说文解字序》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面貌。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秦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与雄伟的万里长城和壮观的兵马俑一样,气魄宏大,堪称开创先河,是中华民族无穷智慧的结晶。 (三)隶书大盛的汉代书法 汉代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笔法不但日臻纯熟,而且书体风格多样。在隶书成熟的同时,又出现了破体的隶变,发展而成为章草,行书、真书也已萌芽。书法艺术的不断变化发展,为以后晋代流畅的行草及笔势飞动的狂草开辟了道路。另外,金文、小篆因为实用面越来越小而渐趋衰微,但在两汉玺印、瓦当和嘉量上还使用,并使篆书别开生面。 这一时期主要代表作品有《马王堆帛书》,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它是研究西汉书法的第一手资料,使前人争论不休的西汉有无隶书的问题迎刃而解。《马王堆帛书》用笔沉着、遒健,给人以含蕴、圆厚之感。它的章法也独具特色,既不同于简书,也不同于石刻,纵有行、横无格,长度非常自由。有强烈的跳跃节奏感。总体反映了由篆至隶的隶变阶段的文字特征。 (四)完成书体演变的魏晋书法 从汉字书法的发展上看,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篆隶真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一代。汉隶定型化了迄今为止的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隶书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就孕育着真书(楷书),而行草书几乎是在隶书产生的同时就已经萌芽了。真书、行书、草书的定型是在魏晋二百年间。它们的定型、美化无疑是汉字书法史上的又一巨大变革。这一书法史上了不起的时代,造就了两个承前启后,巍然绰立的大书法革新家—钟繇、王羲之。 (五)民间书家大显身手的南北朝书法 南北朝时书法,也继承东晋的风气,上至帝王,下至士庶都非常喜好。他们继承了前代书法的优良传统,创造了无愧于前人的优秀作品,也为形成唐代书法百花竞妍群星争辉的鼎盛局面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南北朝书法以魏碑最胜。魏碑,是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法的泛称,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书法。唐初几位楷书大家如欧阳询、褚遂良等,都是直接继承智永笔法取法六朝的。智永(南朝-隋唐)是这一时期主要书法家,他是王羲之的七代孙子,其主要作品有:《千字文》。 (六)书学鼎盛的唐代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初唐书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此后有创造性的还有李邕、张旭、颜真卿、柳公权、释怀素。唐太宗李世民和诗人李白也是值得一提的大书家。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2016《书法鉴赏》期末考试答案(1)

.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颜真卿曾拜谁为师
? A、
欧阳询
? B、
王羲之
? C、
褚遂良
? D、
张旭
我的答案:D
2
石鼓文在书法史的地位为上承什么文,下启秦代小篆
? A、
甲骨文 ;..

.
? B、
金文
? C、
大篆
? D、
钟鼎文
我的答案:B
3
《草书蒲团》中用笔多用()
? A、
中锋
? B、
侧锋
? C、
回锋
;..

.
? D、
藏锋
我的答案:B
4
下列选项中不是魏碑书写共同的特征是
? A、
点画浑厚丰润
? B、
笔势飞动,相互呼应
? C、
结字自然气势开张
? D、
方折用笔
我的答案:D
5
柳公权是唐朝哪个时期的书法家
;..

.
? A、
初唐
? B、
中唐
? C、
盛唐
? D、
晚唐
我的答案:D
6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楷书也叫什么
? A、
魏碑
? B、
晋碑
;..

.
? C、
南碑
? D、
北碑
我的答案:A
7
碑刻是()开始盛行的一种石刻类型。
? A、

? B、

? C、

? D、
东汉
;..

蔡襄 书法艺术

蔡襄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 2009-08-15 12:20 阅读7 评论0 字号:大大中中小小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其先本光州人,居仙游(今属福建省),迁甫田。官至端明殿学士,知杭州,谥忠惠。工正、行、草、隶书,又能飞白书,尝以散笔作草书,称为“散草”或“飞草”。世人评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 《宋史·列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由爱之。”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浑厚端庄,雄伟遒丽。苏东坡说:“君谟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得鲁公笔法而修于鲁公书,可为楷则。沈括说他善于“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这说明蔡襄这位稍欠改革精神的书法家还不是泥古不化的,他也在追求古趣,力创新意。 蔡襄也是一位著名的茶叶鉴别专家。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监制北苑贡茶,创制了小团茶,闻名于当世。蔡襄著作的《茶录》是《茶经》后又一部重要的茶叶专著,是论述宋代茶文化的名著。译成英文、法文,传播国外。另有《荔枝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果艺栽培学专著。著有《端明集》(亦称《蔡忠惠集》)传世。 最后不得不补充一点,在书法史上有一种说法认为宋四家“苏黄米蔡”中的“蔡”,应该是蔡京,只因其“人品奸恶”,后来人们用蔡襄取代了蔡京。这一点值得商榷。

《汉字的书法艺术》阅读答案

《汉字的书法艺术》阅读答案 ①汉字书法艺术不但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而且以它特有的才蕴影响了左右芳邻。 ②它首先影响的是中国画。国画骨子里其实也是一种线的艺术。所谓“衣带当风”,非线而何?所谓白描手法,又非线而何?中国传统画不以形取胜,而以意取胜;不以美骄人,而以境争先。内有其意,外有其形;心有其源,画有其境。然而,它的具体操作与表达方式则是线式的。 ③汉字书法又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古建筑必有题字,必有匾额,必有楹联,必有中堂,必有山名、水名、堂名、亭名,没有这些,就仿佛美人头上缺簪,公子额前少玉,就会觉得心不明,眼不亮,意未到,情未尽。 ④汉字书法又是与武术相通相连的。武与字通,自古而然。君不见电影《英雄》与《卧虎藏龙》中都有武家书法的镜头在,虽然不免有些艺术的夸张,但绝非凭空臆断。别的且不言,只说书法与武术两者的境界与追求,就有绝大的相似之处。两者都非常讲究功、法、气、韵、美。 ⑤汉字书法也影响到中国古典小说。中国古典小说以线式结构为主,虽然它的空间感十分自由,甚至自由到了无所不至其极的程度,一时天上,一时地下,一时鬼域,一时神宫,且不但神怪小说如此,即使写实性小说也常常如此,如《红楼梦》的太虚幻境,如《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玉泉山显圣,如《水浒传》中的神女天书,如《三侠五义》中的游仙枕、探阴山,但以时间而论,它的结构形态依然是线式的。它不喜欢甚至拒绝时空颠倒,而坚持依时而作,依时而行,依时而叙,依时而言。小说的结构固然有繁有简,基本形态却万变不离其宗。 ⑥简单成一线的,如《西游记》就属于单一型线式结构。孙悟空就是引线的金针,猴子出世,便是金针出现,此后孙悟空“走”到哪里,那故事便“跟”到哪里,猴子成了斗战胜佛,这故事便随之戛然而止。复杂一点的如《水浒传》,则呈水脉系结构,但本质上也属于线式结构,不过不是一个线端而已,而是百水千河归于一系。更复杂的则是《红楼梦》。《红楼梦》的结构形态是网状的,千头万绪,网络天成。但那线的构思与价值,依然宛在。无线何以有网,网成愈见线功。 ⑦可以这样说,汉字书法是一切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虽然它对其他种种艺术形式的影响大小有差,彰隐有别,多少有异,但那基础性作用则是毋庸置疑的。 17.从全文看,第①段中“芳邻”指什么?(2分) 18.结合第③段,说说本文的语言特点及作用。(3分) 思路点拨:1.此题考查根据文意理解词语的是。一般的方法是,先解释这个词语本来的意义,然后再根据文意推测其在文中的意思即可。这个“芳邻”应该指受汉字书法艺术影响的一些其他的艺术,即文章后面依次介绍的中国画、中国传统建筑、武术和中国古典小说等。2.此题考查分析说明文语言特色。本题比上一题难度提升了一些,需要先认真阅读,综合分析,再根据具体的例子来概括主要特点及其作用。 答案要点:1. 中国画、中国传统建筑、武术和中国古典小说。2.整句与散句相结合,并运用了排比、对偶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既简洁又生动。

关于中国书法的自我鉴赏

关于中国书法的鉴赏 艺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个基础,其实包括创作者和欣赏者二个方面。近几年来,随着书法创作观念的更新,书法创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主要表现为从过去对书法技法的研究,转向了作品创作主体的书法意识的把握,在艺术思想上有了重要飞跃。从而使作品内涵更加丰富,意境更为深远。于是,书法欣赏也就成为了一个高要求的艺术活动,即提出了一个更高要求:如何去把握作品、理解作品,沟通创作者和欣赏者之间的情感。也就是说如何使书法创作水平和书法欣赏水平得到同步提高。 古人言:“书为心画”,一件书法作品的诞生,无疑是作者情感、志趣、意愿的表露,或多或少、或显或隐。而任何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之所以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因为它借助线条的挥舞,反映了作者独特的精神气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俄国哲学家普列汉诺夫说过:“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又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就书法而言,黑白相映的作品是静止的,显示的却是一个个活脱脱的生命形象,然而这一切看来都是静止的,需要欣赏者去感悟、去体味。 不同的人情趣不同,爱好不同,加之审美观的不同,导致了书法欣赏的差异,这种差异不是很小,有时甚至很大。一件粗头乱服、率意天真的行书作品,在有人看来可能是草率杂乱的,而一件呆板僵死的楷书作品,在他看来却是端庄俏丽的,至如已脱离实用的功能、真正作为艺术欣赏的草书作品,一般的欣赏者除了只注意到它凌乱的线条之外,实在看不出它更多的优劣。就书法艺术本身而言,它是高度抽象的造型艺术,一切信息全部蕴含在抽象的线条之中,凭欣赏者去感受。巴尔扎克说过:“艺术作品就是最小的面积,惊人的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就书法欣赏来讲,从事书法创作的人,这种欣赏差异就小得多,因为其本身的创作实践,就已经积累了这方面的知识,他懂得了书法作品的“美”在何处,以及构成书法美的诸多条件和因素,最重要的是作者掌握了书法欣赏的方法。然而就书法欣赏的群体而言, 书法创作者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且是次要的一部分,真正重要的广大的欣赏者,是非从事书法创作的广大群众。他们才是书法欣赏的主体。

书法鉴赏答案(全)

慕课习题 1 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因为对自然的感受,对美的认识程度不同会有不同的鉴赏水平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2 鉴赏书法的人大部分都是书法家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3 中国最早可考的文字是下列哪种文字?() A、金文 B、篆书 C、楷书 D、甲骨文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 品鉴书法正确的方法是站在什么样的角度上 A、哲学 B、历史 C、文学 D、真善美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5 篆书是在哪种历史背景下创造的 A、文景之治 B、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 C、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 D、商鞅变法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1 1 书法的内涵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表现对象 B、表现内容 C、何如表现 D、表现结果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 中国书法是通过汉字书写来表现什么的艺术 A、文学 B、历史 C、情感意向 D、哲学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

用启功先生的瘦金体去写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4 书法对象的艺术性表现不包括 A、书家创作艺术时的审美艺术性 B、汉字的象形性 C、汉字及其点画的丰富性 D、书法作品内容的文化艺术性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5 毛笔的特点是柔软、有弹性,因此在书写书法作品时很难体现出字体的各种形态。()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 法国总统观看了中国书法中的哪个汉字后称中国书法是艺中之艺 A、汉 B、京 C、文学 D、舞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 中国的()被称为笔尖之舞。 A、绘画 B、书法 C、刻章 D、芭蕾舞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3 通过()会使中国书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A、对比 B、临摹 C、欣赏 D、训练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4 因为中国书法与音乐一样寓杂多于统一,讲究对称与呼应、节奏与韵律,因此中国书法也被称为无声之音。()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5 法国画家毕加索认为:真正的艺术在中国。()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 书法作品中只要存在共性就一定是优秀的作品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2 “如果说能够表现个性这就是最高的美术,那么各种美术以写字为最高。”出自()。

世纪初期海派代表画家书法观念研究

世纪初期海派代表画家书法观念研究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20世纪初期“海派”代表画家书法观念研究 徐海东 内容摘要清末民初由赵之谦、任伯年等人开创的“海派”画风对20世纪中国画的发展影响深远。同以往的文人画派相比,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海派”画风艺术风格上有其独特之处。由于受时代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海派”画家比较重视书法在绘画中的作用,重视笔墨线条的金石味,绘画用笔方式上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是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在艺术领域的反映,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关键词赵之谦吴昌硕书法金石入画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叶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发生巨变的时期,政治经济上的变革在文化艺术领域同样在发生。在五口通商重镇的上海,由于“海禁一开,贸易之盛,无过上海一隅,而以研田谋生者,亦皆于而来,侨居卖画。”1这种经济的繁荣吸引了大量前来谋生的职业画家。英国的艺术史家迈克尔·苏利文在其书中写道:“活跃于上海的任伯年画风中,通商口岸特有的喧嚣的气氛与融汇在大众性之中的蓬勃生气文化交融在一起。”2“海派”画家在吸收外来艺术积极因素的同时,作品带有强烈时代气息,给衰弱的清末绘画注入了新的生机。在绘画创作的同时,“海派”画家十分重视书法在绘画领域的运用,社会民众审美取向 1张鸣珂《寒松阁谈艺琐录》转引自徐书城着《中国绘画艺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1年版第273页 2 (英)M.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着《东西方美术的交流》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8年版第230页

的变化影响了其书法风格的形成。其书法倾向于古朴厚重的碑派意趣,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 一“海派”画家以书入画观念和书法的碑学取向在中国艺术领域,由于绘画与书法特殊的亲缘关系,历来不少文人画家都主张以书入画、书画相融。而其中影响较大者,则首推元代赵孟頫,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其绘画名作《秀石疏林图卷》题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正是赵对书法与绘画在用笔、形式美感上的联系的理论总结。王原祁的《麓台题画稿·仿大痴设色》云:“书法与诗文相通,必有书卷气,然后可以言画。”3则是从传统的文人画角度阐释了书法在绘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代陈师曾《文人画之价值》一文指出: 且画法与书法相通,能书者大抵能画,故古今书画兼长者,多画中笔法与书无以异也。……可见文人画不但意趣高尚,而且寓书法于绘画中,使画中更觉不简单。非仅画之范围内用功便可了事,尚须从他种方面研究,始能出色。4 清代以来碑学的兴起壮大影响了画家的书法观念和书法创作,画家纷纷把视野投向具有雄浑古朴之美的金石碑刻。早在海上画派之前的扬州画派中,这种倾向就已十分明显。郑板桥在《署中示舍弟墨》中写道;“字学汉魏,崔、蔡、钟繇;古碑断碣,刻意搜求。”5高凤翰曾自3周积寅着《中国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 1985年版第 548页 4陈师曾徐书城点校《中国绘画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第143 页 5郑燮《郑板桥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版第

书法鉴赏课后题

下列哪种笔法是指笔毫不离开纸面并且书写出由粗到细变化的线条 A、提笔 B、按笔 C、蹲笔 D、挫笔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2 下列哪种笔法是指顿笔后,笔毫不提不按,只做微小的位置移动 A、提笔 B、按笔 C、蹲笔 D、挫笔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 下列选项不属于汉字笔画组成部分的是 A、起笔 B、提笔 C、行笔 D、收笔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4 顿笔用笔时比较轻而蹲笔比较重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5 《颜勤礼碑》是初学楷书书法的人很好的范本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 《麻姑仙坛记》点画用的最多的一种写法是 A、左侧点 B、右侧点 C、短横点 D、短竖点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2 《麻姑仙坛记》是谁的作品 A、柳公权 B、褚遂良 C、张旭 D、颜真卿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 在《麻姑仙坛记》中主要采用篆法入楷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在永字八法中被成为勒的笔画是()。 A、点画 B、竖画 C、横画 D、撇话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5 在《麻姑仙坛记》中横画起笔为方笔,收笔为圆笔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 在《麻姑仙坛记》中折画主要以什么形式为主 A、圆折 B、方折 C、外方内圆 D、先横后竖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2 《麻姑仙坛记》中楷书字体哪个部分比较密集 A、左上 B、右上 C、左下 D、右下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折画的表现形式的是 A、内外皆圆 B、外圆内方 C、外方内圆 D、先横后竖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4 勾画在永字八法里称为趯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5 《麻姑仙坛记》中的勾画主要采用行书入楷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 在唐朝建国初,书法并没有得到重视,而是在中唐后才逐渐得到重视并将书法作为国学之一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2 柳公权最初是得到哪位皇帝的赏识 A、唐宪宗 B、唐穆宗

书画家的名片书画家

书画家的名片书画家 如今很多书画家已经不是一心想艺术了,如何弄钱成了第一要务。你方唱罢我登场,你是名家,我是大师,职务一个比一个大,职位一个比一个高。没有名分不要紧,花钱能够买到。请你千万不要相信书画家的名片,那可真是“明骗”啊。一张名片,50块钱可以印两盒,不要什么证明。只要你出钱,想印什么职务可以印什么职务,不另加费。 我手上有张画家的名片,很特别,比一般人的名片大了许多。一般的名片长89毫米、宽54毫米,那个画家的名片是这的5倍。他为什么弄那么大?我一说你就明白了。他的职务和职位多啊,我数了一下,名片上仅副主席的头衔就有30多个。我很纳闷,他忙得过来吗?那么多的职位职务,他哪里还有时间研究艺术。 我这个人有点好奇心,闲极无聊,调查了一下他的那些个单位,结果你猜怎么着?他任职的那些个单位全是“一个人的车站”,地址要么在北京要么 __的一条胡同、一个里弄,一两间出租屋就是他们的办公地址所在。屋主是主席,领导着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不少副主席,那个画家便是诸多副主席中的一个。 “无耻”的画家名片我这里还有一张。他的名片上赫然写着“本人的作品是北京各大拍卖行指定拍品”。我一了解,原来一年前他求

人把自己的作品在一个拍卖公司自卖自买了一把。他能把如此的污渍事夸大并印到名片上,你说他的名片不是明骗是什么? 不过,话说回来,在拍卖会上自卖自买的画家还算是有良知的,设局欺骗别人买自己的画、营造行情的就更为恶劣。 还是那个持有特别名片的画家,我有一个关系不错的朋友和那个画家认识,那个画家得知我的这位朋友经常参加拍卖会,有一天找到我那个朋友,给他设了一个局:“我的画前无古人,可能会后无来者。你在拍卖行认识不少朋友,你给他们介绍介绍我,你我合作,你出关系我出画,在拍卖会上玩一把。挣了钱二一添作五。”我朋友一听,说:“好事啊!”两人很快达成了协议(口头的):一、画家出作品。二、我的朋友负责运作,运作费用,我朋友先垫出,发了财,亲兄弟,明算账。三、拍卖收益画家和我朋友二一添作五,平分。四、拍卖不成,画退给画家,运作费用我朋友白扔。五、我朋友拿走画家的画,先交点押金,如果拍卖不成,退画时,画家退还押金,不要我朋友分文。画家强调:他经常上当受骗,好多人找他上拍作品,结果画拿走了,上拍没影了。以上拍的名义骗画家画的人太多。 我朋友人直,认为画家言之有理,反正都是朋友,是朋友就不会说话不算数,而且还有协议约定,于是就交了押金10万元人民币。

书法艺术赏析 (1)

华师《书法艺术赏析》离线作业 1、试论述书法精神性价值的内涵。(50分) 答:纵览当下,书法界一片欢腾,但是我们如果能够理解古典书学的精神,便不会对当下的热闹欢心鼓舞。偶尔和朋友聊天,说道书法是不是必然要消亡。有人说,计算机的普及,书法退出日常书写领域,就是消亡的开始。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是没理由书法在纯艺术的领域得不到发扬广大啊。这些观点的人,都还抱有书法是写字的基本观念。我在这里不想争论书法是不是艺术,这个问题太无聊。我只是从对书法史和书论的阅读中,梳理出一条精神脉络。这条脉络是书法得以延续的核心。我们将可以看到书法从汉末的日常书写中脱离出来,获得了意义的充实,在“师古”(应该叫“师法”更为合适。区别于后人所理解的“师古”。)的浪潮下,开始了古典书学技术层面的总结。而又在“师心”的理论开发中,获得了主体境界的提升。创作主体的主体境界的拓展,是古典书学创作论的重要发见。将书法家从抄写的技术人员——书吏,提升为艺术家,其中必然有对主体心性问题的发掘。也就是说要从一个经验性的人格提升为超越的人格。艺术方从技术,进于道。 写字即写志,书如其人,几乎所有书法理论都注意到了书法与其创作者的紧密联系,姑且不论这种理解的正误,但这足以表明中国传统的书学思想和文化观念。不但书法如此,诗歌、绘画也是用以表现作者主观世界的重要形式,是用以抒情写志的重要方式,而以书法表现得最为突出,因为书法在审美上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统一:书法是用以表现文字的艺术,而阅读一段本身具有意义内涵的文字正是一种时间性的审美;从整体去观阅一幅书法作品,又能够获得空间上的美感。但诗歌和绘画却只能单独地通过时间性和空间性来表现美,这一点德国思想家莱辛在他那本著名的《拉奥孔》中有着极为详尽的描述。所以,书法艺术成为中国文人乃至所有中国人抒情冶性的必需手段,尤其是在古代以毛笔作为唯一书写工具的时代,通过书法来表达生命已经成为一种精神上的重要需求。 2、试论述书法所承载的中国文化内涵。(50分) 答:书法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无数书法家所创造的风格多样、绚丽多彩的书法艺术,汇成中国文化的大潮,影响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文化新人。因此,要研究和鉴赏书法,进行书法创作,就必须从研究中国文化入手,强调临帖习字和读书阅世的关系,充分认识文化修养是书法艺术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中国书法的精神实质。 书法随着汉字的产生而发展,经过先秦两汉的孕育,魏晋南北朝的发端,隋唐五代的成熟,宋元明清的守成和中兴,汇成一股书法文化之流,一泻直下,波澜壮阔。这期间出现了无以胜数的书法名家,各领风骚;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不断成熟并发展,风格多样;书学理论研究日渐深入,各种书学论著先后问世,浩如烟海。书法文化,博大精深,成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核心和魂灵。书法艺术的惊人之处,在于集中地表现了文学的内容和情感的世界,是一种集诗词文赋、笔情墨趣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她把线的运用,表现到一种超妙入神的境界,达到了真正的抽象艺术的高峰。 古代书法实用与欣赏并重,先重实用,后讲欣赏。由于实际书写的需要,大凡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都经过严格的书法训练,写得一手端庄优美的书法。加上传统文化的教育,书法环境的熏陶,社会风气的影响和科举取士及国家的提倡,使书法艺术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古代文人学士,无不精通书法,或尊崇二王,或师法颜、柳,或追随苏、黄,或出入董、赵,风格多样,各显千秋。古代文人,琴、棋、书、画大多兼通,或书画兼擅,或书、画、

北宋书法四大家简介

北宋书法四大家简介 导读:本文北宋书法四大家简介,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你知道北宋书法四大家是哪四位呢?下面是的为大家整理的“北宋书法四大家简介”,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欢迎阅读!内容请关注! 北宋书法四大家简介“宋四家”指的是北宋时期蔡襄、苏轼、黄庭坚和米芾四位书法家(简称“苏黄米蔡”);也有人认为是指苏轼、黄庭坚、蔡京和米芾四位书法家。 蔡襄(公元1012-1067)北宋初书法家。字君谟,福建仙游人,天圣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谥忠惠。与苏东坡、欧阳修等友善。人品刚正,为当时所歌颂;书法绝妙,苏东坡誉为“我朝第一”。他的书法早年得力于初唐的虞世南,晚年能学颜真卿,能传颜体的神韵。沈括《梦溪笔谭》说他:“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欧阳修说他:“蔡君谟之书,八分、散隶、正楷、行狎、大小草众体皆精。”流传的书法作品有《万安桥记》、《扈从帖》、《思咏帖》、《入春帖》等,书法理论有《论书》、《评书》、《自论飞白书》等。又为茶叶鉴别专家,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9),蔡襄担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监制北苑贡茶,曾创制小团茶,闻名当时,所作《茶录》一书,是继唐朝陆羽《茶经》之后的一部论茶好经典。《宋史》卷三百二十有传。

苏轼(公元1037-1101)北宋书画家、诗人、词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与欧阳修领导古诗文运动,与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苏洵、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他的政治道路很坎坷,几遭升贬,官至翰林学士、宰相。他精通书画、诗词、歌赋、文章。他的书法学习二王、颜真卿、徐浩、李北海。他的字,点画肥重(董其昌讥为墨猪),天真烂漫,笔力雄健,结字宽绰,书法为宋四家之首。流传的作品有《黄州寒食诗》、《天际乌云帖》、《祭黄几道文》、《赤壁赋》、《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太白仙诗》等。 黄庭坚(公元1045-1105)北宋书法家、诗人。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江西修水)人,官至吏部员外郎。出身于学深文博的世家,父为诗人,当时名流王安石、欧阳修、梅尧臣都是他的远亲。他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同为“苏门四学士”,后因诗文、书法出众,又与苏东坡志同道合,世称“苏黄”。他的诗开一代流派,后世称为江西诗派;书法学周越、《瘗鹤铭》、怀素、柳公权、杨凝式。流传的作品,行书以《苏东坡黄州寒食诗跋》、《诸上座帖》、《松风阁诗卷》、《诗送四十九侄》为最著名,草书有《廉颇蔺相如列传》。 蔡京(公元1047-1126)书法家。字符长,兴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熙宁三年(1070)登进士及第,曾为宋神宗、哲宗、徽宗三朝五度为相,后因北伐之由,靖康之祸,被劾为“六贼“之首,放逐岭甫,死于潭州(今长沙)东明寺。《宋史》列入奸臣列传。与米芾友善,蔡襄是他的伯父。蔡京书法初学蔡襄、徐浩、欧阳询,后

汉字书法艺术

汉字书法艺术 成绩评定:期末考试试卷成绩折扣为80分,平时成绩20分。 考试题型:a 、填空b 、简答c 、论述 二、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 1、中国四大国粹 中国的汉字书法艺术与京剧、武术、针灸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中国四大国粹。 2、中国文化的精神和基本内容 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儒道互补、刚柔相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基本内容。(第二部分) 1、中国的文武二圣 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军关羽,与孔夫子并称为中国的“文武二圣”。 2、书法《兰亭集序》的诞生过程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兰亭的溪边修褉。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诗。作完了诗,大家把诗收集起来,合成一本《兰亭集》,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这时王羲之已醉了,他趁着酒意,拿起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起笔来。这篇序文,就是后来名震千古的被宋代书法家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的《兰亭集序》。 3、简答“一字千金”典故 李世民曾亲自撰文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述了玄奘和尚西天取经的盛事。皇帝的文章当然应该流传千古,可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按照当时的办法只能是刻在石头上。可是又有谁的字能与天子的文章相匹配呢?只能是书圣。只有书圣的字才能与圣上的文章相得益彰。可是书圣王羲之作古已经250多年了,怎么办呢?由于取经是一件佛教盛世,于是长安诸寺院便委托弘福寺的怀仁和尚来办这件事。怀仁和尚从内府借得王羲之书迹,从中逐字寻找,然后描摹下来,以求丝毫不差。据说怀仁在集字过程中,有几个字怎么也找不到。不得已,他奏请朝廷昭示天下,谁能献出碑文中急需的一个字,赏一千金。这就是成语“一字千金”的典故。 4、魏晋时期的“二爨”碑是指 南朝《爨龙颜碑》与东晋《爨宝子碑》,为历代书家所重,世称“二爨碑”。 5、简答“退笔成冢”典故 南北朝书家僧智永,是晋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每天雄鸡报晓即起床,磨上一大盘墨,然后临摹王羲之的字帖,从未间断,智永还在屋内备了数支大筐子,练字时,笔头写秃了,就取下丢进筐子里。日子久了,破笔头竟积了十大筐。后来,智永便在永欣寺窗前的空地挖了一个深坑,把所有破笔头

书画

中国书画 1、中国绘画发展历史主要阶段 最早成熟的画科当属人物画,山水、花鸟次之。魏晋至隋唐,人物画成就辉煌,名家辈出,流派纷呈,是中国古代人物画历史上的第一大高峰。南北朝后期,山水画彩渐趋于完成,至隋唐已独立。 2、唐宋元时期人物画的主要风格类型和代表画家 唐代:张萱和周昉的“绮罗人物画”描绘贵族妇女生活。 两宋:人物画在前人的基础上开创了新格局,如风俗画、白描和减笔画,代表画家李公麟、武宗元。 元代:张渥的白描人物,王绎的肖像。 3、唐宋元时期花鸟画的主要表现方法和代表画家 唐代:花鸟基本上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衬托。 五代两宋:分成两大派系:一是工笔重彩,以黄荃父子为代表;另一是水墨写意,以徐熙为先导。 元代:宫廷花鸟画从画工画系转向文人系,墨花墨禽兴起,代表画家陈琳、王渊、张中。4、五代至两宋山水画风格类型 1水墨山水画的发展开始于唐代中后期的王维、张璪。五代北宋前期荆关、董巨、李范开创了全景式构图水墨山水画先河2宋神宗时,李成派传人郭熙创造三远构图法,标志山水画成熟3北宋末宫廷山水主要流行王洗、赵令穰的平远山水和湖山小景,复古的青绿山水画也得到长足的进步4米芾文人山水画开创了文人画写意旨趣,他以疏放的态度变化董源的江南画派,其子米友仁画史上称为“米点山水”“米点皴”5以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南宋四大家”为代表的南宋宫廷山水画派又称“院体”,山水画局部构图水墨淋漓的皴,画法上以水墨苍劲的大斧劈皴为特点 5、元代文人画的主要艺术特征和代表画家 文人画经过宋代酝酿成熟后,到元代逐渐成为画坛的主流,是中国绘画史上文人美术的鼎盛时期,画风上以书入画,追求用笔用墨的书法化、写意化,真正实现了书画一律的意境要求,画法由“墨戏”转为传统功力。代表画家:江南有钱选、赵孟頫(俯的异体字),北方有李衍、高克恭,中后期江南有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称为“元四家”。 6、明代宫廷院体画的艺术特点 由于统治阶级的重视,重新设立宫廷画院,画风追溯两宋院体花鸟画,主要继承黄荃父子工笔重彩画风,山水画大都取材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也有一些宗法郭熙,画风多用水墨稍带写意。 7、吴门四家及艺术特征 吴门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绘画主要是以继承宋元各家及元四家水墨浅降。沈周:工诗文、书法,擅长绘画,人物山水花鸟皆精,细腻。早期多小幅,后期拓为大幅,笔墨粗硬。 文征明:擅长人物、山水、花卉。 唐寅:山水、人物、花鸟、楼阁无所不能。 仇英:擅长人物、山水、花鸟、楼阁界画,尤长临摹,山水画法以工笔重彩为主。 8、董其昌为首“松江画派”艺术特征 松江画派又名华亭派(山水画家):代表人物赵左(苏松派)、沈士充(云间派)

书法的起源与发展

书法的起源与发展 书法的起源与发展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书法的起源与发展的基本情况,加深学生对祖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认识。 2能力目标:初步了解中国书法的起源和中国书法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各种书体演变的大致情况和各历史时期主要书家及代表作品。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体验和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中国书法的起源和中国书法发展的基本脉络,各种书体演变的大致情况和各历史时期主要书家及代表作品。教学难点:各历史时期书体演变及风格、特征的认识和把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互致问候,目视学生课前准备。 二.导入新课: 多媒体放出书法作品。师:同学们都知道,书法是我们中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至今仍放射着无穷的艺术魅力,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有关书法艺术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 三.进行新课: (一)引导学生分析早期文字符号的特点。 1.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本第24页第二段落“书法意识起源于涂抹和刻划,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书画同源。仰韶文化陶器只就有刻划的图形和符号,学者认为这就是简单的文字。而且这种符号是用刀刻出来的。刀痕非常清晰。这表明五千年前居住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经以刀代笔,创造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了。” 2.播放多媒体幻灯:远古时期的文字符号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早期文字符号的特点。设问1:这些文字符号的字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象形。 3.通过播放多媒体幻灯,举例说明汉字的起源: 关于汉字的起源,有庖牺氏八卦造字、神农结绳造字和仓颉象形造字等说法,但谁也不能断言。基本可以肯定的是,文字在出世并投入使用之后,有一个成熟过程,在这段道路上,是靠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这两条腿前进的。早在六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先民们就已经在日常使用的陶器上用笔来描画或者作记号。倘若"书画同源"之说有道理,那么文字史或者书法史起码不晚于此。 书法意识起源于涂抹和刻划,就是古人所说的书画同源。仰韶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