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热处理工艺在模具制造过程中的应用

2021版热处理工艺在模具制造过程中的应用
2021版热处理工艺在模具制造过程中的应用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1版热处理工艺在模具制造

过程中的应用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2021版热处理工艺在模具制造过程中的应

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模具,模具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船舶等各个行业,对制造业影响巨大,特别是对生产金属制品行业,工厂需要采用热处理技术,利用模具制造出高质量产品。

模具是一种制造用的模型,模具的制造程序可以分为多种类型的机械制造和热制造两道程序,众多类型程序中都用到了热处理技术,可以说热处理被应用在模具制作的整个过程,对模具进行加热处理可以增强模具的性能。采用同种结构的模具材料和结构及相同的客观条件,运用了热处理就能使模具的材料得到充分利用,且能够增加模具的使用时间。如果应用不正确的热处理方式,不仅不能弥补原有的材料缺陷,还会使缺陷加大,进而导致整个模具的变形,所以,热处理技术对模具的制造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讲述热处

理技术的含义,热处理技术对模具的制造的重要意义及热处理技术在模具的制造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热处理技术的含义

热处理是通过把某些金属在特定环境下进行加热、保持恒温,然后冷却等一系列方法,从而是金属表面或内在结构发生变化,进而达到改变性能的技术。模具热处理大致分为模具制作前的热处理、最后热处理和表面修整处理。前期热处理为后期成品热处理打下基础,为提高模具产品的加工性能做准备;最后热处理是对模具进行回火处理来加大模具的强度、硬度和韧度;对模具的表面修整处理是通过对模具施加某些化学和物理作用改善模具性能,进而达到模具表面更加完好。热处理的手段包括退火、正火和淬火。退火依据不同材料应用不等的时间,慢慢冷却产品,使其接近金属的内部组织,取得良好的性能。正火是加热工件后使其在空中冷却,通过正火达到的内部组织更细腻,因此,正火经常用来改善工料削割性能。淬火是把工件在油、水等某些物质介质力冷却,冷却耗时短,淬火和回火经常结合一起使用。

热处理技术对模具的制造起重要作用

在模具制作前期,对模具进行预热处理严重影响着模具的性能,所以,前期热加工处理是整个热处理过程重要组成之一,对整个热处理工程起基础性作用,如果前期没有做好预备处理,很难做好后期的最终处理。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用模具来进行加工制造的产品越来越多,据相关部门统计调查显示,电器制造业、机电产品行业百分之八十都应用模具技术,模具的研究和制造必须快于制造业的发展,有好的模具产品,才为制造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热处理技术被越来越多人所重视,热处理技术有效控制模具产品精度、强度乃至模具制造成本,如果前期热处理没有做好,模具内部组织不均及热处理不充分将使后期模具的热处理加工使用中变形,进而精度降低,最严重的导致模具报废。热处理是众多机械领证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道工序,它可以有效改善毛坯的组织,利于各种工具冷却或者热加工。

热处理技术在模具的制造中的实际应用

3.1.真空热处理的技术普遍应用在模具制造过程中。早在20世

纪80年代,热处理就已被逐步系统化,主要是模具的真空热处理,模具表面完善和硬化材料,真空处理渗透了新的理念,为好品质的模具生产提供了技术保证。真空热处理最大的特点是在增强产品韧性、强度等方面,应用真空对产品进行处理,有效防止加热时产生氧化现象,同时因为真空加热过程比较慢,产品内部和外部温差不大,这就使得产品变形的几率很小,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精确度。热处理技术也应用与真空的油冷淬火和气冷淬火工艺中,对于经过真空淬火的产品可直接进行回火,进而提高产品的耐腐蚀性能及表面强度。

3.2.模具表面处理技术离不开热处理。在实际使用模具过程中,模具的表面性能方面对其整个的性能和寿命来说也非常重要,例如:抗耐磨性、抗腐蚀性都决定着模具产品使用寿命,模具材料的好坏对这些性能起着一定作用,但并不能完全决定性能的好坏,其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还有对表面的处理技术,因此,表面处理技术不容被忽视。通过对模具表面进行表面涂抹或者综合处理,不断改善表面形态,改变内部结构,增强应力能力,以达到理想的表面性能。表

金属材料热处理及其应用

金属材料热处理及其应用(一)---基本常识 金属材料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它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铁显微组织复杂,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另外,铝、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获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冷却的一种工艺。 在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热处理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早在公元前770~前222年,中国人在生产实践中就已发现,铜铁的性能会因温度和加压变形的影响而变化。白口铸铁的柔化处理就是制造农具的重要工艺。 公元前六世纪,钢铁兵器逐渐被采用,为了提高钢的硬度,淬火工艺遂得到迅速发展。中国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出土的两把剑和一把戟,其显微组织中都有马氏体存在,说明是经过淬火的。随着淬火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淬冷剂对淬火质量的影响。三国蜀人蒲元曾在今陕西斜谷为诸葛亮打制3000把刀,相传是派人到成都取水淬火的。这说明中国在古代就注意到不同水质的冷却能力了,同时也注意了油和尿的冷却能力。中国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中山靖王墓中的宝剑,心部含碳量为0.15~0.4%,而表面含碳量却达0.6%以上,说明已应用了渗碳工艺。但当时作为个人“手艺”的秘密,不肯外传,因而发展很慢。1863年,英国金相学家和地质学家展示了钢铁在显微镜下的六种不同的金相组织,证明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内部会发生组织改变,钢中高温时的相在急冷时转变为一种较硬的相。法国人奥斯蒙德确立的铁的同素异构理论,以及英国人奥斯汀最早制定的铁碳相图,为现代热处理工艺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此同时,人们还研究了在金属热处理的加热过程中对金属的保护方法,以避免加热过程中金属的氧化和脱碳等。1850~1880年,对于应用各种气体(诸如氢气、煤气、一氧化碳等)进行保护加热曾有一系列专利。1889~1890年英国人莱克获得多种金属光亮热处理的专利。 二十世纪以来,金属物理的发展和其它新技术的移植应用,使金属热处理工艺得到更大发展。一个显着的进展是1901~1925年,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转筒炉进行气体渗碳;30年代出现露点电位差计,使炉内气氛的碳势达到可控,以后又研究出用二氧化碳红外仪、氧探头等进一步控制炉内气氛碳势的方法;60年代,热处理技术运用了等离子场的作用,发展了离子渗氮、渗碳工艺;激光、电子束技术的应用,又使金属获得了新的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方法。 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工艺 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有时只有加热和冷却两个过程。这些过程互相衔接,不可间断。 加热是热处理的重要工序之一。金属热处理的加热方法很多,最早是采用木炭和煤作为热源,进而应用液体和气体燃料。电的应用使加热易于控制,且无环境污染。利用这些热源可以直接加热,也可以通过熔融的盐或金属,以至浮动粒子进行间接加热。 金属加热时,工件暴露在空气中,常常发生氧化、脱碳(即钢铁零件表面碳含量降低),这对于热处理后零件的表面性能有很不利的影响。因而金属通常应在可控气氛或保护气氛中、熔融盐中和真空中加热,也可用涂料或包装方法进行保护加热。 加热温度是热处理工艺的重要工艺参数之一,选择和控制加热温度,是保证热处理质量的主要问题。加热温度随被处理的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的目的不同而异,但一般都是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以获得高温组织。另外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当金属工件表面达到要求的加热温度时,还须在此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使内外温度一致,使显微组织转变完全,这段时间称为保温时间。采用高能密度加热和表面热处理时,加热速度极快,一般就没有保温时间,而化学热处理的保温时间往往较长。

热处理工艺规范(最新)

华尔泰经贸有限公司铸钢件产品热处理艺规范 随着铸造件产品种类增多,对外业务增大,方便更好的管理铸造件产品,特制定本规定,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1目的: 为确保铸钢产品的热处理质量,使其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力学性能指标,以满足顾客的使用要求,特制定本热处理工艺规范。 2范围 3术语 经保温一段时间后, 经保温一段时间后, 3.3淬火:指将铸钢产品加热到规定的温度范围,经保温一段时间后, 快速冷却的操作工艺。 3.4回火:指将淬火后的铸钢产品加热到规定的温度范围,经保温一 段时间后出炉,冷却到室温的操作工艺。 3.5调质:淬火+回火 4 职责

4.1热处理操作工艺由公司技术部门负责制订。 4.2热处理操作工艺由生产部门负责实施。 4.3热处理操作者负责教填写热处理记录,并将自动记录曲线转换到 热处理记录上。 4.4检验员负责热处理试样的力学性能检测工作,负责力学性能检测 结论的记录以及其它待检试样的管理。 5 工作程序 5.1 错位炉底板应将其复位后再装, 5.2 对特别 淬铸件应控制入水时间,水池应有足够水量,以保证淬火质量。 5.5作业计划应填写同炉热处理铸件产品的材质、名称、规格、数量、 时间等要素,热处理园盘记录纸可多次使用,但每处理一次都必须与热处理工艺卡上的记录曲线保持一致。 6 不合格品的处置 6.1热处理试样检验不合格,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6.2技术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处置。 7 附表 7.1碳钢及低合金钢铸件正火、退火加热温度表7.2碳钢及低合金钢铸件退火工艺 7.3铸钢件直接调质工艺 7.4铸钢件经预备热处理后的调质工艺 7.5低合金铸钢件正火、回火工艺

热处理工艺规程

浙江 X X 重型锻造有限公司 热处理中心 文件名称:热处理工艺规程 文件编号:HT/GC-01-A 制定:日期:2010.9.10 审核:日期:2010.9.12 批准:日期:2010.9.15 版次:A/0 共12页受控号:生效日期:2010.9.15

热处理工艺规程 1.0热处理工艺规范 1.1退火及其目的 把钢加热到其一适当温度并保温,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方法,称为退火。根据退火的目的和工艺特点,可分为去应力退火,再结晶退火、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和均匀化退火等。 退火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2)细化晶粒,改善钢中碳化物的形态和分布,为最终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 (3)消除内应力,消除由于塑性变形加工、切削加工或焊接造成的内应力以及铸件内残留的内应力,以减小变形和防止开裂。 (4)使碳化物球状化.降低硬度。 (5)改善或消除钢在铸造、锻造和焊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组织缺陷,防止产生白点。 在大多数情况下,退火一般为预备热处理,通常安排在铸造或锻造之后.粗加工之前,目的是为了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细化组织,为最终热处理做组织准备。对于一些要求不很高的工件,退火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消除内应力退火往往在铸造、焊接、压力加工或粗加工之后。 1.2均匀化退火 (1)定义: 均匀化退火也称扩散退火,是把钢加热到远高于Ac3或Acm的温度,经长时间保温,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2)目的: 是使钢的成分均匀化,消除成分偏析。在高温下,钢中原子具有大的活动能量,有利于原子进行充分的扩散,从而消除成分偏析及组织的不均匀性。以减轻钢在热加工时产生脆裂的倾向和消除铸钢件内应力,并提高其力学性能。 (3)范围: 适用于铸钢件及具有成份偏析的锻轧件。 (4)工艺: 加热温度为Ac3+150~200℃,保温时间为10~20h ,随炉缓冷至350 ℃以下出炉。由于退火的加热温度很高,保温时间又长,很容易引起晶粒长大,需在退火后进行细化晶粒的处理,如进行压力加工使晶粒碎化,或通过完全退火、正火使晶较细化。 1.3再结晶退火 (1)目的: A、消除加工硬化,降低硬度。 B、消除冷塑性变形后的内应力。 (2)范围: 主要用于冷变形加工的工件。如工件经冷冲压或拉伸后,为降低硬度,便于继续进行冷变形加工,均需进行再结晶退火,也称工序间退火。对于某些冷变形加工零件,为消除加工硬化及内应力,再结晶退火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 (3)工艺: 再结晶退火温度 Ac1-50~150℃。碳钢的再结晶退火温度一般为600~700℃。由于再结晶温度与钢的化学成分及冷塑性变形量有关,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温度太高,晶粒会明显长大;温度过低,再结晶过程不能完全进行,晶粒大小不均匀。保温后空冷。 1.4去应力退火 (1)定义:

各种热处理工艺介绍

第4章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工艺种类很多,大体上可分为普通热处理(或叫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特殊热处理等。 4.1钢的普通热处理 4.1.1退火 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一般为随炉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叫做退火。 退火的实质是将钢加热到奥氏体化后进行珠光体转变,退火后的组织是接近平衡后的组织。 退火的目的: z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便于机加工和冷变形加工; z均匀钢的化学成分及组织,细化晶粒,改善钢的性能或为淬火作组织准备; z消除内应力和加工硬化,以防变形和开裂。 退火和正火主要用于预备热处理,对于受力不大、性能要求不高的零件,退火和正火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 一、退火方法的分类 常用的退火方法,按加热温度分为: 临界温度(Ac1或Ac3)以上的相变重结晶退火:完全退火、扩散退火、不完全退火、球化退火 临界温度(Ac1或Ac3)以下的退火: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 碳钢各种退火和正火工艺规范示意图: 1、完全退火 工艺:将钢加热到Ac3以上20~30 ℃℃,保温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随炉)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完全A化)。 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钢(w c=0.3~0.6%),一般是中碳钢及低、中碳合金钢铸件、锻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它们的焊接件。低碳钢完全退火后硬度偏 低,不利于切削加工;过共析钢加热至Ac cm以上A状态缓慢冷却退火时,Fe3C Ⅱ

会以网状沿A晶界析出,使钢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显著降低,给最终热处理留下隐患。 目的: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和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 亚共析钢完全退火后的组织为F+P。 实际生产中,为提高生产率,退火冷却至500℃左右即出炉空冷。 2、等温退火 完全退火需要的时间长,尤其是过冷A比较稳定的合金钢。如将A化后的钢较快地冷至稍低于Ar1温度等温,是A转变为P,再空冷至室温,可大大缩短退火时间,这种退火方法叫等温退火。 工艺:将钢加热到高于Ac3(或Ac1)的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后,较快冷却到珠光体区的某一温度,并等温保持,使A?P然后空冷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与完全退火相同,转变较易控制。 适用于A较稳定的钢:高碳钢(w(c)>0.6%)、合金工具钢、高合金钢(合金元素的总量>10%)。等温退火还有利于获得均匀的组织和性能。但不适用于大截面钢件和大批量炉料,因为等温退火不易使工件内部或批量工件都达到等温温度。 3、不完全退火 工艺:将钢加热到Ac1~Ac3(亚共析钢)或Ac1~Ac cm(过共析钢)经保温后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主要用于过共析钢获得球状珠光体组织,以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球化退火是不完全退火的一种 4、球化退火 使钢中碳化物球状化,获得粒状珠光体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温度,保温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以2~4h 工艺:加热至Ac1以上20~30 为宜,冷却方式通常采用炉冷,或在Ar1以下20℃左右进行较长时间等温。 主要用于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如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轴承钢等。过共析钢经轧制、锻造后空冷的组织是片层状的珠光体与网状渗碳体,这种组织硬而脆,不仅难以切削加工,在以后的淬火过程中也容易变形和开裂。球化退火得到球状珠光体,在球状珠光体中,渗碳体呈球状的细小颗粒,弥散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球状珠光体与片状珠光体相比,不但硬度低,便于切削加工,而且在淬火加热时,奥氏体晶粒不易粗大,冷却时变形和开裂倾向小。如果过共析钢有网状渗碳体存在时,必须在球化退火前采用正火工艺消除,才能保证球化退火正常进行。 目的:降低硬度、均匀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为淬火作组织准备。 球化退火工艺方法很多,主要有: a)一次球化退火工艺:将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 ℃℃,保温适当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要求退火前原始组织为细片状珠光体,不允许有渗碳体网存在。

化学热处理工艺及应用

一.化学热处理工艺及应用 除渗碳、渗氮外,渗金属主要有渗Al、Cr、V、Si、B、S等金属和非金属。下面简单介绍。 1.渗铬 适用于各种钢制件的耐磨性、耐蚀性和抗高温氧化能力。 渗后硬度:低碳钢为200~250HV;高碳钢为1250~1300HV。 渗层深度:一般为0.10~0.30mm。 渗层金相组织:低碳钢50%左右铬在铁素体中的固溶体;高碳钢由铬的碳化物(Cr7C3)、(CrFe)7C3组成。 渗铬方法:固、液、气体渗,还有真空渗等。 固体法:将以下配方研成粒度小于50目(约0.297mm)粉末,然后装箱进行。 配方1:50%~55%铬铁粉末+40~50%氧化铝+2~3%氯化铵。 配方2:60%~65%铬铁粉末+30~35%耐火土+3~4%氯化铵。 装炉温度为800~850℃,保温1~1.5h后升温到1000~1050℃.。保温12~15h(视层深要求而定)。然后随炉冷却600~700℃出炉空冷即可。 液体法:采用70%氯化钡+30%氯化钠为基盐。将金属铬或铬铁粉末经盐酸处理后放入基盐中,加热到1000~1050℃保温1.0~1.5h即开始渗,同时应不间断地用惰 性气体或还原气体保盐浴表面不被氧化。 气体法:利用干净铬块+氯化铵+氢气,在950~1100℃通入氯化铜蒸汽进行。渗铬后的处理:在一定载荷下工作并要求一定的强度的零件,渗铬后正火处理可细化晶 粒,提高基体强度和韧性,淬火和回火处理可根据需要调整基体的性能。 2、渗B 渗硼是指将工件放在一定比例的含硼介质中加热。 适用范围:提高各种钢、铸铁和粉末冶金等材料制作的工件耐磨性。 渗后硬度:900~1200H V0.1以上。 金相组织:为致密的单相Fe2B。

焊接、热处理工艺卡

焊接热处理工艺卡 精品

工艺曲线图: 注意事项: 1. 在加热范围内任意两点的温差应小于 50℃; 2. 保温厚度以40~60mm 为宜; 3. 升、降温时,300℃以下可不控温; 4. 焊后热处理必须在焊接完毕后24h 内进行。 编制 日期 审批 日期 焊接施工工艺卡 企业名称:安徽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 设计卡编号:APCC-GD-WPS-001 产品名称:P91中大口径管焊接工艺卡 所依据的工艺评定报告编号:APCC-PQR-115 焊接位置:2G 、5G 、6G 自动化程度:手工焊 母 材 坡 口 简 类号 B 级号 Ⅲ 与 类号 B 级号 Ⅲ 钢号 SA335-P91 与 母材厚度范围:√对接接头 角接接头 70mm 焊缝金属厚度范围:δ≤h ≤δ+4mm 管子直径范围:√对接接头 角接接头 φ406 其 他: / 坡口检查 √外观检查VT √着色PT 磁粉MT 装配点焊 √手工焊Ds 氩弧焊Ws 二氧化碳气体焊Rb 焊材要求 √焊丝清洁 √焊条烘焙 焊剂温度 焊前预热: 火焰预热 √电阻预热 预热温度:150~200℃ 层间温度:200~300℃ 焊嘴尺寸: M10×L65×φ6 钨极型号/尺寸: Wce-20,φ2.5 焊接技术: 导电嘴与工件距离: / 清理方法: 机械法清理 无摆动或摆动焊: 略摆动 焊接方向: 由左至右、由下至上 工 艺 参 数 层 道 次 焊接方法 焊材 极 性 焊接参数 焊剂或 气体 保护气体流量L/Min 背面保护气体流 量L/Min 气体后拖 保护时间S 牌号 规 格 (mm ) 电流(A ) A 电压 (V ) 焊速 mm/Min 150~250 200~300 ≤300℃ 温度(℃) 时间 6(h ) 80~100℃/2 ≤90℃/h ≤90℃/h 750~770℃

热处理工艺规范资料

热处理工艺规范 一、淬火、回火工艺规范 1.淬火、回火准备工作:1)检查设备,仪表是否正常;2)正确选择夹具;3)检查零件表面是否有碰伤、裂纹、锈斑等缺陷;4)确认零件要求的淬火部位硬度、变形等的技术要求,核对零件的形状、材料的加工状态是否与图样及工艺文件相符合;5)表面不允许氧化、脱碳的零件,当在空气炉加热时,应采取防氧化脱碳剂装箱保护或采用真空炉加热;6)易开裂的部位如尖角靠边的孔,应采取预防措施,如塞石棉、耐火泥等。 2.常见材料淬火、回火工艺规范 1)加热温度 表1 常用材料的常规淬火、回火规范 注:Cr12Mo1V1 即 D2(美国)、1.2379(德国)、SLD(日立)、SKD11(日本)、K110(奥地利); 9CrWMn 即 O1(美国)、1.2510(德国)、K460(奥地利); 4Cr5MoSiV1 即 H13(美国)、1.2344(德国)、8407/8402(一胜百)、W302(奥地利); 7Cr7Mo3V2Si 即 LD1;

HS-1是高级火焰淬火,多用模具钢; 除45号钢或特别说明均采用回火两次的工艺。 2)淬火保温时间t =8~10 min+kαD k——装炉系数(1~1.5);α——保温系数(见表2);D——零件有效厚度。 表2 淬火保温系数 3)回火保温时间 ①工件有效厚度d<=50mm,保温2小时; ②工件有效厚度d>50mm,按照保温时间t=d/25(小时)计算; ③每次回火后空冷至室温,再进行下次回火。 4)去应力(入炉时效) ①高合金钢550~650℃,热透后,保温时间>3小时; 3.淬火和回火设备 1)淬火设备——真空淬火炉、中温箱式炉、高温箱式炉。 2)回火设备——真空回火炉、中温箱式炉。 3)冷却设备——水槽、油槽、风箱。 4.操作方法 1)零件应均匀摆放于炉内有效加热区,在箱式炉中一般为单层排列加热,工件间适当间隙。 小件可适当堆放,但要酌情增加保温时间。 2)细长零件加热要考虑装炉方法,以减少工件变形,如垂直吊挂,侧立放平支稳等。

热处理工艺的特点

热处理工艺的特点 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他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铁显微组织复杂,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另外,铝、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获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热处理的发展史 在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热处理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早在公元前770至前222年,中国人在生产实践中就已发现,铜铁的性能会因温度和加压变形的影响而变化。白口铸铁的柔化处理就是制造农具的重要工艺。 公元前六世纪,钢铁兵器逐渐被采用,为了提高钢的硬度,淬火工艺遂得到迅速发展。中国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出土的两把剑和一把戟,其显微组织中都有马氏体存在,说明是经过淬火的。 随着淬火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淬冷剂对淬火质量的影响。三国蜀人蒲元曾在今陕西斜谷为诸葛亮打制3000把刀,相传是派人到成都取水淬火的。这说明中国在古代就注意到不同水质的冷却能力了,同时也注意了油和尿的冷却能力。中国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中山靖王墓中的宝剑,心部含碳量为0.15~0.4%,而表面含碳量却达0.6%以上,说明已应用了渗碳工艺。但当时作为个人“手艺”的秘密,不肯外传,因而发展很慢。 1863年,英国金相学家和地质学家展示了钢铁在显微镜下的六种不同的金相组织,证明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内部会发生组织改变,钢中高温时的相在急冷时转变为一种较硬的相。法国人奥斯蒙德确立的铁的同素异构理论,以及英国人奥斯汀最早制定的铁碳相图,为现代热处理工艺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此同时,人们还研究了在金属热处理的加热过程中对金属的保护方法,以避免加热过程中金属的氧化和脱碳等。 1850~1880年,对于应用各种气体(诸如氢气、煤气、一氧化碳等)进行保护加热曾有一系列专利。1889~1890年英国人莱克获得多种金属光亮热处理的专利。 二十世纪以来,金属物理的发展和其他新技术的移植应用,使金属热处理工艺得到更大发展。一个显著的进展是1901~1925年,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转筒炉进行气体渗碳;30年代出现露点电位差计,使炉内气氛的碳势达到可控,以后又研究出用二氧化碳红外仪、氧探头等进一步控制炉内气氛碳势的方法;60年代,热处理技术运用了等离子场的作用,发展了离子渗氮、渗碳工艺;激光、电子束技术的应用,又使金属获得了新的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方法。

2021版热处理工艺在模具制造过程中的应用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1版热处理工艺在模具制造 过程中的应用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2021版热处理工艺在模具制造过程中的应 用 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模具,模具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船舶等各个行业,对制造业影响巨大,特别是对生产金属制品行业,工厂需要采用热处理技术,利用模具制造出高质量产品。 模具是一种制造用的模型,模具的制造程序可以分为多种类型的机械制造和热制造两道程序,众多类型程序中都用到了热处理技术,可以说热处理被应用在模具制作的整个过程,对模具进行加热处理可以增强模具的性能。采用同种结构的模具材料和结构及相同的客观条件,运用了热处理就能使模具的材料得到充分利用,且能够增加模具的使用时间。如果应用不正确的热处理方式,不仅不能弥补原有的材料缺陷,还会使缺陷加大,进而导致整个模具的变形,所以,热处理技术对模具的制造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讲述热处

理技术的含义,热处理技术对模具的制造的重要意义及热处理技术在模具的制造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热处理技术的含义 热处理是通过把某些金属在特定环境下进行加热、保持恒温,然后冷却等一系列方法,从而是金属表面或内在结构发生变化,进而达到改变性能的技术。模具热处理大致分为模具制作前的热处理、最后热处理和表面修整处理。前期热处理为后期成品热处理打下基础,为提高模具产品的加工性能做准备;最后热处理是对模具进行回火处理来加大模具的强度、硬度和韧度;对模具的表面修整处理是通过对模具施加某些化学和物理作用改善模具性能,进而达到模具表面更加完好。热处理的手段包括退火、正火和淬火。退火依据不同材料应用不等的时间,慢慢冷却产品,使其接近金属的内部组织,取得良好的性能。正火是加热工件后使其在空中冷却,通过正火达到的内部组织更细腻,因此,正火经常用来改善工料削割性能。淬火是把工件在油、水等某些物质介质力冷却,冷却耗时短,淬火和回火经常结合一起使用。

轴承钢热处理工艺

轴承钢热处理工艺EE轴承钢gcr15介绍 轴承钢GCr15,经调质和表面高频淬火后,表面硬度可达50~58HRC,并具有较高的耐疲劳性能和较好的耐磨性能。。GCr15(滚铬15,轴承钢),在临沂市场比45号钢还便宜,硬度、耐磨性、热处理工艺性都好。 有些特殊用钢,则用专门的表示方法,如滚动轴承钢,其牌号以G表示,不标含碳量,铬的平均含量用千分之几表示。如GCr15,表示含铬量为1.5%的滚动轴承钢。 GCr15钢是一种合金含量较少、具有良好性能、应用最广泛的高碳铬轴承钢。经过淬火加回火后具有高而均匀的硬度、良好的耐磨性、高的接触疲劳性能。该钢冷加工塑性中等,切削性能一般,焊接性能差,对形成白点敏感性能大,有回火脆性。 化学成分/元素含量(%)C:0.95-1.05 Mn:0.20-0.40 Si:0.15-0.35 S:<;=0.020 P:<;=0.027 Cr:1.30-1.65 其热处理制度为:钢棒退火,钢丝退火或830-840度油淬。热处理工艺参数: 1.普通退火:790-810度加热,炉冷至650度后,空冷—HB170-207 2.等温退火:790-810度加热,710-720度等温,空冷—HB207-229 3.正火:900-920度加热,空冷—HB270-390 4.高温回火:650-700度加热,空冷—HB229-285 5.淬火:860度加热,油淬—HRC62-66 6.低温回火:150-170度回火,空冷—HRC61-66 7.碳氮共渗:820-830度共渗1.5-3小时,油淬,-60度至-70度深冷处理+150度至+160回火,空冷—HRC&asymp;67 GCr15是滚动轴承轴. W(Cr) = 1.5%; 与不锈钢的区别: a.含碳量: 滚动轴承轴0.95%-1.15%;不锈钢0.1%-0.2%; b.含铬量: 滚动轴承轴0.4%-1.65%;不锈钢12.7%以上<;优点所在>;; —提示:含碳量和含铬量是防锈的关键—- 可以对比发现,滚动轴承轴的防锈能力远不及不锈钢. 轴承钢GCR15是否导磁:有磁性。 1CR17都有磁性。

热处理种类应用

1.热处理工艺的分类 金属热处理工艺大体可分为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三大类。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获得需要的金相组织,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渗入碳、氮、硼和铬等元素。渗入元素后,有时还要进行其它热处理工艺如淬火及回火。化学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渗碳、渗氮、渗金属。 8.5补充手段之二 1.退火:指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常见的退火工艺有: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球化退火、完全退火等。退火的目的:主要是降低金属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切削加工或压力加工,减少残余应力,提高组织和成分的均匀化,或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2.正火:指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或(钢的上临界点温度)以上,30~50℃保持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的工艺。正火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低碳钢的力学性能,改善切削加工性,细化晶粒,消除组织缺陷,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3.淬火:指将钢件加热到Ac3 或Ac1(钢的下临界点温度)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常见的淬火工艺有盐浴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贝氏体等温淬火,表面淬火和局部淬火等。淬火的目的:使钢件获得所需的马氏体组织,提高工件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4.回火:指钢件经淬硬后,再加热到Ac1 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常见的回火工艺有: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和多次回火等。回火的目的:主要是消除钢件在淬火时所产生的应力,使钢件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外,并具有所需要的塑性和韧性等。 5.调质:指将钢材或钢件进行淬火及高温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使用于调质处理的钢称调质钢。它一般是指中碳结构钢和中碳合金结构钢。 6.渗碳:渗碳是指使碳原子渗入到钢表面层的过程。也是使低碳钢的工件具有高碳钢的表面层,再经过淬火和低温回火,使工件的表面层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工件的中心部分仍然保持着低碳钢的韧性和塑性。

T12钢热处理工艺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T12钢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 院(系):冶金材料系 专业年级:材料1201 负责人:陈博 唐磊,杨亚西, 合作者:谭平,潘佳伟,多杰仁青 指导老师:罗珍 2013年12月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 系部冶金材料系专业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 学生姓名陈博,杨亚西,唐磊,谭平,多杰仁青,潘佳伟 课程设计题目T12 设计任务: 1,课程设计的目的:为了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碳素工具钢的性能及其热处理工艺流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热处理课程的知识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使其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学习热处理工艺设计的一般方法,热处理设备选用和装夹具设计等进行热处理设计的基础技能训练。 2.课程设计的任务分组(碳素工具钢T12) ①:锉刀的热处理工艺(唐磊) ②:热处理后的组织金相分析(陈博) ③:淬火(潘佳伟) ④:回火(多杰仁青) ⑤:局部淬火(谭平) ⑥:缺陷分析(杨亚西) 3.课程设计的内容: T12钢热处理工艺设计流程 4参考文献: 【1】詹艳然,吴乐尧,王仲仁.金属体积成形过程中温度场的分析.塑性工程学报,2001,8(4) 【2】叶卫平,张覃轶.热处理实用数据速查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59---60 【3】许天己钢铁热处理实用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34"~136 设计进度安排: 第一周周一~周二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设计理论学习 周三~周五分组进行典型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设计第二周周一~周三撰写设计说明书 周四~周五答辩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日

热处理工艺卡 热处理工艺卡材料牌 号 T12 零件重 量 锉刀400g 工艺路 线 热轧钢板冲压下料——退火——校直——铣或刨侧 面——粗磨——半精磨——剁齿——淬火加回火。 技术条件检验方法 硬度HRC60-62,HB≤207 洛氏硬度计,布氏硬度计 金相组 织 珠光体,马氏体和 渗碳体 金相观察 力学性 能 硬度:退火,≤ 207HB,压痕直径≥ 4.20mm;淬火:≥ 62HRC 布氏法,洛氏法 工 序号工序名称设备 装炉方式 及数量 加热温 度℃ 保温 时min 冷却 介 质 温 度 ℃ 冷却时间 min 1 预热加热炉- 550-65 加热 时间 的5-6 倍 - - - 2 球化退火退火炉- 760-77 0 2-4h 空 气 550 -60 4h 3 淬火保护气 氛炉- 770-78 - 水150 -20 10 4 低温回火回火炉- 160-18 0 0.75- 1h 空 气 150 60 编制人陈博编制日期2013.12.11 审核日期

2017热处理工艺复习题

2017热处理工艺复习题 一、 填空题 1.钢的热处理工艺由 加热 、 保温 、 冷却 三个阶段所组成。 2.热处理工艺基本参数: 加热温度、气氛、冷却方法、热源 。 3.钢完全退火的正常温度范围是 Ac3以上20~30℃ ,它只适应于亚共析 钢。 4.球化退火的主要目的是 ,它主要适用于 钢。 5.钢的正常淬火温度范围,对亚共析钢是 ,对过共析钢 是 。 6.当钢中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时,原奥氏体中碳含量越高,则M S 点越 ,转变 后的残余奥氏体量就越 。 7.改变钢整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有 、 、 、 四种。 8.淬火钢进行回火的目的是 ,回火温度越高,钢 的强度与硬度越 。 9.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包括 、 、 等三个阶段。 10.欲消除过共析钢中大量的网状渗碳体应采用 ,欲消除铸件中枝晶 偏析应采用 。 11.低碳钢为了便于切削,常预先进行 处理;高碳钢为了便于 切削,常预先进行 处理; 12.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按电流频率的不同,可分为 、 、和 三种。而且感应加热电流频率越高,淬硬层越 。 13.钢的淬透性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钢的 表层淬火,只能改变表层的————————————,而化学热处理既能改变表层的————————————,又能 改变表层的————————————。 14.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后,获得一定深度的淬透层的能力,称为钢的淬透性。淬透层通 常以 的深度来表示。 15. 中温回火主要用于处理__ ____零件,回火后得到 组织。

16.45钢正火后渗碳体呈状,调质处理后渗碳体 呈状。 17.形变热处理是将塑性变形的强化与热处理时 的强化结合,使成型工艺与获得最终性能统一起来的一种综合工艺。 二、单选题 1.电阻炉空载功率小,说明炉子热损失: A)小;B)大;C)厉害;D)可忽略不计。 2.检测氮碳共渗零件的硬度时应选用:A)洛式硬度计;B)维氏硬度计;C)布氏硬度计; D)肖氏硬度计。 3.可控气氛炉渗碳时排出的废气:A)必须燃烧后排放;B)不燃烧直接排放;C)通入水中排 放; D)通入碱水中排放。 4.在生产中,用来消除过共析钢中的网状渗碳体最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是:A)完全退火; B)正火;C)不完全退火;D)回火。 5.气体渗氮的主要缺点是:A)周期太长;B)劳动强度大;C)硬度低;D)渗层浅。 6.镗床主轴通常采用38CrMoA1钢进行:A)氮碳共渗;B)渗碳;C)渗氮;D)渗硫。 7.确定碳钢淬火加热温度的基本依据是:A)Fe-Fe C相图;B)“C”曲线;C)“CCT”曲线; 3 D)淬透性曲线图。 8.为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38CrMoAl钢制造的氮化件预先热处理应采用:A)退火;B) 正火;C)调质;D)渗碳。 9.高速钢淬火冷却时,常常在580~600℃停留10~15分钟,然后在空气中冷却,这种操作 方法叫做:A)双介质淬火;B)等温淬火;C)分级淬火;D)亚温淬火。 10.某零件调质处理以后其硬度偏低,补救的措施是:A)重新淬火后,选用低一点的温度回火; B)再一次回火,回火温度降低一点;C)重新淬火后,选用高一点的温度回火;D)再一次回火,回火温度提高一点。 11.钢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淬硬层深度,主要取决于:A)钢的含碳量;B)冷却介质的冷却能 力;C)感应电流频率;D)感应电流电压。 12.为增加T12钢的强韧性,希望控制淬火马氏体的含碳量,减少孪晶马氏体的相对量及获得

热处理工艺之四把火

热处理工艺之四把火 热处理是机械零件和工模具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大体来说,它可以保证和提高工件的各种性能,如耐磨、耐腐蚀等。还可以改善毛坯的组织和应力状态,以利于进行各种冷、热加工。 一、热处理工艺的分类 热处理是将金属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质内加热、保温、冷却,通过改变材料表面或内部的晶相组织结构,来改变其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 热处理工艺大体分为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三大类。根据加热介质、加热温度和冷却方法的不同,每一大类又可区分为若干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整体热处理分为正火,退火,淬火,回火,调质,稳定化处理,固溶处理,水韧处理,失效处理。其中正火、退火、淬火、回火称为热处理中的“四把火”。表面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火焰淬火和感应加热热处理。化学热处理主要分为渗碳,渗氮,碳氮共渗等。 以下主要介绍整体热处理“四把火”及常见的调质热处理工艺的目的及应用范围。 二、整体热处理中“四把火“及调质热处理工艺的目的及应用范围 (1)正火 1)正火定义:正火又称为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Ac3(Ac是指加热时自由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终了温度,一般是从727℃到912℃之间)或Acm(Acm 是实际加热中过共析钢完全奥氏体化的临界温度线 )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2)正火的目的:①去除材料的内应力;②增加材料的硬度。 3)正火的主要应用范围有:①用于低碳钢;②用于中碳钢;③用于工具钢、轴承钢、渗碳钢等;④用于铸钢件;⑤用于大型锻件;⑥用于球墨铸铁。 (2)退火 1)退火定义: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通常是缓慢冷却,有时是控制冷却)。 2)退火的目的:①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②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③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④均匀材料组织和成分,改善材料性能或为以后热处理做组织准备。 3)退火的主要应用范围:①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钢的铸件、锻轧件、焊件,以消除组织缺陷,使组织变细和变均匀,以提高钢件的塑性和韧性;②不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中碳和高碳钢及低合金结构钢的锻轧件,使晶粒变细,同时也降低硬度,消除内应力,改善被切削性;③球化退火只应用于钢的中退火方法,其中中碳钢和高碳钢硬度低、被切削性好、冷形变能力大;④去应力退火主要适用于毛坯件及经过切削加工的零件,目的是为了消除毛坯和零件中的残余应力,稳定工件尺寸及形状,减少零件在切削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形变和裂纹倾向。(3)淬火

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摘要:伴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机械加工发展越加趋于重要地位。而在重视环境和人文一体的我国,必须在保证生态情况下,减少耗能污染,引进先进的热处理新技术是必要的。 关键词: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应用发展 先进的热处理技术是我国制造金属业的重点整改项目之一。在社会提倡节约能源,低能易耗,保护环境的政策下,开发和应用新的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是势在必行的。我国以前的制造业中,对热处理的能耗极高,并且用电量大,据研究统计,制造业用电量占机械总用电的30%。可想而知,庞大的用电量致使废气排放量大,对环境造成大幅的污染危害。而引进应用先进的热处理技术,缩短加热处理时间,降低周期,无疑是大大降低了用电能耗,不仅节约电能源、煤能源、石油能源,还减少了环境污染,促进的生态环境,大大提高了制造业和社会环境的统一、和谐和交融。此外,先进的热处理技术应用还可以给企业节约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减少人工浪费和返工手续,提高经济效益和保证产品的质量,从而保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耐用性。 1.热处理的薄层渗入技术 热处理薄层渗入技术打破了人们原有传统的固有思想---认为各化学元素渗透更深、加热时间更长会对金属制件材料的韧性和耐磨性更好。而经过一系列的实践研究表明并非如此,反而在对金属制件材料进行热处理时,减少金属制件材料表面涂层的厚度,即薄层厚度,反而能得到金属制件材料更好的韧性和综合性能。在热处理中还能缩短对金属制件材料的加热时间,减少用电量,降低排放污染,节约大量的能源消耗。根据实践证明:金属制件材料表面的渗碳层相较减小百分之三十,用电能源就会节约到百分之三十,对煤炭和甲醇资源而言,更能达到百分之五十的节约。而对金属材料的综合性能没有任何影响。我国自行车行业中对钢球的使用已经应用了热处理薄层渗入技术,并经实践证明有了显著的成效。既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生产力,还减少了废气排放和环境污染,促进了生态环保的发展。 2.热处理的超硬涂层技术 热处理超硬涂层技术是指在机械制造业中利用高新技术装置设备,摒除传统的人工盯进控制,实行电脑自动化运行监控技术,对超硬金属制件材料工具零件运用热处理的离子轰击法,使其在刀具、模具表面上沉积硬化后,再用2umTIN 的专业技术方法进行溅射处理,成品极快,产品质量过硬,产品的使用寿命也有显著提高。通过实践证明,新技术的应用不仅使产品质量提高,还节约时间成本,做到高效环保生产。 3.热处理的振动时效处理技术

热处理工艺有哪些【详解】

热处理工艺有哪些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 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他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铁显微组织复杂,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另外,铝、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获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在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热处理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早在公元前770至前222年,中国人在生产实践中就已发现,铜铁的性能会因温度和加压变形的影响而变化。白口铸铁的柔化处理就是制造农具的重要工艺。 1.退火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Ac3+30~50度或Ac1+30~50度或Ac1以下的温度(可以查阅有关资料)后,一般随炉温缓慢冷却。 2.正火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30~50度,保温后以稍大于

退火的冷却速度冷却。 3.淬火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相变温度Ac3或Ac1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水、硝盐、油、或空气中快速冷却。目的:淬火一般是为了得到高硬度的马氏体组织,有时对某些高合金钢(如不锈钢、耐磨钢)淬火时,则是为了得到单一均匀的奥氏体组织,以提高耐磨性和耐蚀性。 4.回火操作方法:将淬火后的钢件重新加热到Ac1以下某一温度,经保温后,于空气或油、热水、水中冷却。 5.调质操作方法:淬火后高温回火称调质,即将钢件加热到比淬火时高10~20度的温度,保温后进行淬火,然后在400~720度的温度下进行回火。 6.时效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80~200度,保温5~20小时或更长时间,然后随炉取出在空气中冷却。目的:1.稳定钢件淬火后的组织,减小存放或使用期间的变形;2.减轻淬火以及磨削加工后的内应力,稳定形状和尺寸。 7.冷处理操作方法:将淬火后的钢件,在低温介质(如干冰、液氮)中冷却到-60~-80度或更低,温度均匀一致后取出均温到室温。 8.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操作方法:用氧-乙炔混合气体燃烧的火焰,喷射到钢件表面上,快速加热,当达到淬火温度后立即喷水冷却。 9.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操作方法:将钢件放入感应器中,使钢件表层产生感应电流,在极短的时间内加热到淬火温度,然后喷水冷却。 10.渗碳操作方法:将钢件放入渗碳介质中,加热至900~950度并保温,使钢件便面获得一定浓度和深度的渗碳层。 11.氮化操作方法:利用在5..~600度时氨气分解出来的活性氮原子,使钢件表面被氮饱和,形成氮化层。

Cr12MoV热处理工艺

Cr12MoV冷作模热处理工艺及注意事项 热处理工艺图如下图: 说明: 一、淬火 在实际热处理中, 第一次预热温度:650℃,升温时间30分钟,保温时间2小时第二次预热温度:850℃,升温时间20分钟,保温时间2 小时第三次升温温度:1030℃,升温时间20分钟,保温时间1.5小时冷却: 冷却方式:油冷。冷却至油温。 然后及时进行第一次回火

二、回火 根据所要求的硬度,来确定回火温度。 50-55HRC 回火温度530℃ 55-60HRC 回火温度520℃ >60HRC 回火温度<180℃ 回火后空冷(加风扇)至室温即可。 说明: 回火一次后,出炉冷却,然后继续回火。重复回火三次,达到要求硬度即可。如不能达到要求的硬度可经讨论后适量微调回火温度及回火次数。保温时间一般为每次回火保温6个小时,可视工件大小来做具体调整。 以上热处理过程均在真空热处理炉内进行。 三、注意事项: 1、具体预热温度,保温时间要根据工件的大小、厚度、形状复杂程度等稍作调整,不宜有过大的跨度。 2、装炉前清洁工件各个部位。

3、工件上的一些容易变形的型面、内孔应尽量加固、填充或用其它合适的方法做优化。如凹模两侧面在热处理后容易产生变形,应焊接固定板固定,一些螺孔拧入螺丝等。 4、工件的摆放要科学合理,工件之间应避开相互大面积的接触,小工件用铁丝相互固定在一起。大工件如不可避免接触,应用特制工具隔离开叠加放置。 5、注意炉筐重量的平衡性,如两侧的重量不一致,务必重量更大的一侧朝向炉口,防止出炉时因模具重量过大导致的支架不能抬起炉筐,而无法出炉的情况。

6、在合理的一炉最大重量内,应尽量装入多的待加工工件,合理摆放,充分利用空间,节省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