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科博士生_现代数学基础_课程建设的思考_周梦

对工科博士生_现代数学基础_课程建设的思考_周梦
对工科博士生_现代数学基础_课程建设的思考_周梦

第18卷第2期2005年6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S ocial Sciences Edition )

V ol.18 N o.2June ,2005

对工科博士生“现代数学基础”课程建设的思考

周 梦,陆启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北京100083)

摘 要:高科技时代对工科博士生的现代数学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从理论上论述了现代数学素养的重要性,并结合多年实践经验论述了工科博士生《现代数学基础》课程建设的理念、目标和原则。关键词:现代数学素养;素质教育;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 64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2204(2005)022*******

 收稿日期:2004-01-06

 基金项目:北航“研究生教育与发展研究专项基金”资助项目(130326)。

 作者简介:周梦(1958-),男,江西吉安人,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抽象代数与符号计算理论.

On the Course “Fundamentals of Modern Mathem atics ”for

E ngineering Doctor Students

ZHOU Meng ,LU Qi 2shao

(Department of M athematics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Beijing 100083,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theoretically dem onstrates the im portance of m odern mathematical training for engineering doctor students ,and discuss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uthors ’practical experiences ,the concepts ,g oals and principles of establishing the course “Fundamentals of m odern mathematics ”for engineering doctor students.K ey w ords :m odern mathematical training ;diathesis education ;course establishment

高科技的发展和应用要求工科博士生具有更高的数学素养。而中国工科博士生的现代数学素养现状与飞速发展的新技术革命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1]

为配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大学的办学目标,笔者进行了多年的工科博士生“现代数学基础”课程建设,并拟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工科博士生的“现代数学基础”课程建设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探讨。

一、“现代数学基础”课程建设

的指导思想

进行“现代数学基础”课程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在建设理工科研究型大学教学体系的总体框架下,按照“重基础、宽口径”的教育理念,确定工科博士生“现代数学基础”教育方案的整体构架,

强调理论与应用并重、研究与实践并重,促进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以培养工科博士生的现代数学创新性思维能力和方法。

首先,要以素质培养为中心,把课程重点放在现代数学素质培养上,而不是放在数学知识的简单灌输上。由于绝大多数博士生的数学基础仅限于经典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的范围,对现代数学前沿的了解、数学思想的掌握、数学工具的运用能力均较弱,致使许多课题无法深入,一些前沿性的高质量课题难于展开。要解决这一问题,重点应放在现代数学素质培养上。人们对于工科博士生来说,不能要求他们生精细研读所有现代数学分支,而是要针对自己的需要从现代数学武器库中找到合适的武器,学会运用这些武器,是最重要的任务。同时还应着重于培养其对现代数学前沿的了解、数学思想的掌握、数学工具的运用能力,而不是片面强调数学知识的精细研读和全面

掌握。

其次,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改革传统的专门化教育方式,大力开展教学创新。虽然研究生教育从未停止过教学创新,但片面强调专门化教育,忽视综合素质培养,所造成的专业面过窄、功利性过重、文化陶冶过弱、知识结构单一的状况,并未得到彻底改变[2],与科技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的频繁变化、专业知识的快速更新和职业寿命越来越短的现代社会仍然不相适应。[3]2002年9月江泽民同志出席北京师范大学百年庆典时指出:“进行教育创新,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高现代化水平。要通过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的讲话精神,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对于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现代数学基础”课程建设

目标与课程定位

“现代数学基础”课程建设的总目标是,采取与理工科研究型大学特点相适应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与创造性研究的积极性,使这一课程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方面给予有力的训练和指导。在这一总目标下,确定了“现代数学基础”课程建设的具体目标:从重视知识的传授向重视能力的培养转变;从“培养知识型人才观”向“培养创新型人才观”转变。通过数学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和了解这些知识的发生、发现过程,从而产生对于数学知识发生和发现、模仿和追求的兴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科学的安排,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些对学生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充分暴露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尽可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鼓励其大胆想象、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真正做到“手、脑、口”并用,充分发挥其内在的潜力,不断提高创造的能力。

课程定位总是与培养学生的要求密不可分的。鉴于工科博士生的具体状况,“现代数学基础”课程定位为:造就具有较宽的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知识,了解现代数学的最新发展状况和思想方法,精炼地掌握一些已经在工科各专业获得广

泛应用的必备的现代数学分支,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少、精、宽、新”,在教学方法上突出“研究型特色”。高校培养的学生既要对数学思想方法有较深了解又有一定的探索激情,还要有在本专业的研究工作中创造性地应用数学方法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此,要利用现代数学的特有魅力训练学生,使之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敏锐的观察力,具有科学的怀疑精神和批判态度。

该课程的学习和训练,要求工科博士生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数学素养:第一,主动探寻并抓住数学问题中的实际背景和在实际问题中直觉地运用数学思维方式的素养;第二,熟练地用准确、严格、简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数学思想的素养,掌握数学语言这种严密高效的语言,保证推理的严密和逻辑的正确;第三,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合理地提出数学猜想的素养;第四,提出猜想后以“数学方式”进行理性思维,从多角度探寻解决问题的素养;第五,善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和过程进行合理的简化和量化,建立数学模型的素养。

三、将研究型教学理念落实到

“课程教学六要素”之中

工科博士生的“现代数学基础”课程教学要将研究型教学理念贯彻其中,强调“四基”(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并重,使学生提高基本素质、夯实基本知识、培养基本能力、提高基本技能;教学方法由传统的“注入式知识教育”,转变为适应高科技发展要求的“研究式素质教育”;授课方式由“连续型细节式授课”,转变为“跳跃型平台式授课”;教学形式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多形式的互动交流”,使教学氛围有浓烈的研究气氛。以往的立体化、全方位“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对工科博士生的数学教育是不适宜的。

在具体做法上,笔者认为要将研究型教学理念落实在课程教学的六要素上,即采用与研究型教学理念相适应的教材形式、授课方式、讨论形式、作业类型、实践训练和考核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基于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模式,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在数学知识

?

8

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6月

和应用方面的好奇心、求知欲、想像力、创新欲望和探索精神。

经过多年的实践,“现代数学基础”课程在体现研究型教学理念上已颇具特色。在授课方式上,强调“深入浅出”,即数学思想深入,表达方式浅出;强调“由宏至细”,即宏观为主,兼论细观;强调“提纲挈领”,即内涵扩大,篇幅缩小;强调“以理明技”,即以理论为纲,以技能为辅。在教学中采用“历史追溯法”,即教师列举出历史上的经典问题,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我们处在当时的情况下,该怎么思考和处理这个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地思考老师列举的问题,“研究型教学”的色彩渐趋浓厚。

“深入浅出”,要学到应有的深度,才能浅出。许多事物和现象表面上各不相连,但是把它们提高到适当的高度来看,这些事物和现象就会有一种统一的理论串连其间。因此,如果没有掌握这种枢纽性的理论,就无法回头用理论来统一一系列繁复多样的实际。因此,“现代数学基础”课程的设计要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引导学生去掌握枢纽性的理论。“占领制高点”,才能居高临下,一目了然。所以深入浅出的要点在于教好那些具有枢纽地位的基础理论。笔者根据现代数学的发展特点,设计了抽象代数、一般拓扑、线性与非线性泛函、微分流形等作为必须掌握的枢纽性的基础数学理论,又设计了偏微分方程现代理论、随机概率、小波分析、优化理论等作为必须掌握的枢纽性的应用数学理论。在课时和内容设计上,突出了“少、精、宽、新”的特点,同时也对各授课教师提出了不同于一般数学教师的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本身有很高的水平,有出色的取材和表述能力,还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对象的特征、相互关系、变化规律等并进行思考、协商和发表意见;指导学生对呈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实践,验证与原来思考的意见是否一致;指导学生进行知识重构,把思考和实践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自测评价,了解学习效果。

教师必须具有转变过去传统教育观念的能力。首先,要把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把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标转变成发展学生的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把课堂中学生被动听讲的课堂气氛转变成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问难、积极探索、勇于发言讨论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其次,要把学生被动听讲的课堂变成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去探索;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看到许多数学问题不只一个正确答案;提供证据,证明数学是生动的、激动人心的,使学生体验到深入理解和严格推理的重要性,使所有学生都建立起能够学好数学的自信。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促使学生学会模式的识别,更需要体验建立数学模型的一些必要的思维过程,使普通应用科学博士生对数学的态度从不了解和淡漠、畏难转变为了解、熟悉数学在今日社会和应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从“关于法则的不变教条”转变为“关于模式的严格而生动的科学”。数学的目的是寻求蕴藏于周围世界和人们头脑中的模式。这个转变要求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两个方面的变革:寻求解法,而不仅是记步骤;探索模式,而不仅是学公式;形成猜想,而不仅是作练习。数学是探索性的、动态的、进展的科目,而不是作为僵死的、绝对的、封闭的一组被记住的定律去学习,总之,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关于模式的科学而不仅是关于数的科学。

此外,教师还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形成学生的数学观念,让学生形成“数学头脑”。其主要特征是,在观察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每一个过程中,带有鲜明的“数学色彩”,做到能用数学的观点去观察、审视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每一件事情,以不断形成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数学素养。同时培养学生解决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的能力。可以给定一种应用数学知识的现实环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寻求已知因素,自己设计解题程序,不一定要有统一的、预定的答案,并在此基础上举行各种形式的答辩活动。

课程教学还要求教师努力改变数学给予学生的单调、枯燥、乏味和难懂印象,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在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是:使数学教学从传统的大量常规练习转变为发展有广阔基础的数学能力的练习,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在能够辨明关系、逻辑推理,并能广阔地运用各种数学方法去解决广泛的、多种多样的非常规问题方面获得发展。要求学生做到:知道在某一特定条件下适于使用哪种数学技能;能够使用数学语言如数学符号、表、图、电子数据表和统计技术去组织、解

?

9

7

?

第18卷第2期 周梦,陆启韶:对工科博士生“现代数学基础”课程建设的思考

释和表示信息;能判断数据的可靠性;会使用计算机软件去完成数学任务;能从模糊的实际课题中形成一些特别的问题;会选择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

评价方法与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与体系不适合创新性的工科博士生“现代数学基础”课程建设目标,主要表现在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两个方面。传统的评价内容以记忆性知识为主,评价形式基本上是“一张考卷定终身”。能否在课程建设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达到课程建设的目标,促进具备21世纪能力素质的人才成长,是衡量课程建设效果的关键。

全新的教学思想、教育目标、教学结构与教学方法必然导致对传统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的变革。同时,工科博士生学习现代数学所具有的特点也要求改革传统的考核评价方法。进行教学评价方法与评价体系改革的原则是:从重视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向重视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转变;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弱化评价对学生造成的压力;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诊断与分析功能;强调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在学习动力。从这一原则出发,笔者采取了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由期末一次性闭卷考核记忆性知识,转变为平时课堂上布置的问题解决与期末开放式能力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在期末开放式能力考核中,根据博士生已具有相当研究能力的特点,给出宽广的题材范围,重点训练与考核工科博士生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针对给定的题材进行资料搜集与调研、数学模型建立、数学语言应用、抽象逻辑推理、数学结论的现实解释等方面的能力。实践表明,这一改革行之有效,受到工科博士生的普遍好评。

五、下一步的改革设想

第一,加强教材建设,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现已出版的工科博士生“现代数学基础”教材是国内第一部同类教材,已为许多院校采用。笔者拟结合多年经验对之进行充实修订再版,加强与工科实际的联系,充实重要的枢纽性数学分支内容,使之更加切合工科博士生的需要。第二,使教学内容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与手段。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充分考虑哪些内容比较适用何种教学设施与手段,综合采取多媒体演示、板书推演、网上答疑等手段,使教学的效果达到最大化。第三,根据工科博士生的不同专业需求进一步细分教学内容和手段,如在进行互动式教学中开展不同形式、不同特点的小组式专题讨论。总之,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把这一课程建设成高质量的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上官木子.创新教育与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J].北京社会科

学,2001,(3):1392145.

[2]顾建民.研究生创新模式的构建及应用[J].学位与研究生教

育,2001,(9):14217.

[3]廖湘阳,王战军.知识经济与研究生教育的互动[J].中国科

技论坛,2002,(6):42248.

?

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6月

谈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谈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一、课程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1 搞好课程建设必须要提高认识 质量是高等教育办学的生命线,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从教学的最基本建设--课程建设做起。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要充分调动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和建设。教师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工作,其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经验丰富,了解学科课程发展的最新动态,担负课程建设的具体工作,因此,应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重视课程建设。各部门领导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政策要倾斜,经费要保证。对搞得好课程建设的要给予表彰和奖励,使他们自觉地参与教学改革,参与课程建设。 2 搞好课程建设要有明确的质量标准 高等教育质量是个多维的复合概念,其标准是适应性、多样性和发展性的统一。适应性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本质属性,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社会需要检验高等教育质量的尺度。多样性是高等教育质量第二属性,是保持和传递人类已有的文明成果,也是培养公民素质,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开发和应用等。要不断地总结、探索与实践,建立出一套操作性和针对性强的合格课程、重点课程、优秀课程建设的质量标准。经过统筹规划,分期、分批建设,采取自评自建与集中组织审评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少数重点课程、优秀课程与合格课程相结合,深入研究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建设的功能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强化改革意识,转变教学观念,发展性是高等教育质量第三属性,是随着高等教育发展而变化,是适应性质量的衡量标准。既要继承传统,又要突破前规;要从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方面转变认识;要从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课程的特点和学科的横向联系上进行探讨;要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探索;要从传授知识、提高技能和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使高校通过2~3年的教学建设,绝大多数的必修课程达到高水平,并创建具有特色的省内重点课程,使高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3 搞好课程建设,要认真分析课程的现状。 高等学校办学条件有的相对较差,需要建设的项目很多,我们必须根据课程的现状,结合高等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抓主要矛盾。对提高教学质量影响大的关键是课程建设,如对一些开课率高,授课面广的主干课程,给予重点资助;从课程设置中确立一批覆盖面宽、直接影响学生理论基础与基本技能的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作为重点课程进行建设,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抓好专业主干课建设,以重点课程建设带动相邻的系列课程的建设。高校应设立课程建设与奖励专项基金,要把重点课程建设和优秀课程评选作为一项整体工作,坚持评建结合,以建为主。应以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对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具有较大促进作用的主干学科、主干课程为对象,通过“分期分批,立项建设,评建结合”,有计划地开展校级一类课程建设,在合格课程的基础上,争创评选省级优秀课程。 二、建设优秀课程,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学校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学校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摘要】十二五规划,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将进入深化课程建设的攻坚阶段。当前学校的课程建设伴随着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初显端倪在英语、信息技术、体育活动、国家教育等学科,顺应新教育发展纲要精神和新课改的延伸,我校课程在整合课程形态的积累建设上努力探索践行校本课程呈学科课程、综合活动课程、社会团体课程的办学理念。我们必须对教育课程内容的实施模式进行定位和给予一定思想,是我们学校发展着力点应该正视的问题。 【关键词】课程建设;思考;探索;定位;规划 一、思考——弄清想做的是什么 新形势下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的设置,让我们感受到国家对学校模式个性发展、特色发展的期许。我们的学校课程以人为本、个性发展、终身学习的教育目标如何实现?冯恩洪老师说,应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即能容纳有差异的教育、有情感的教育及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由此,我们引发一种思考:学校课程建设的起点是不是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如果我们把人生的旅途比作一条高速公路,在不断地驱动前行中,往往需要在服务区停留,或休息以消除疲劳,或饮食以补充体能;或加油充电提供动力,或修理维护提高安全系数……作为服务区,提供一套完整的服务配套设施,才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这个服务区提供的服务产品必须是人们放松身心,解急的生活必须品,为匆匆而来,匆匆而过的区内人士缓冲机能的加油站。这个服务区提供的“产品”必须是顾客所需所求,因此考虑到南来北往的客户差异需求,只要是顾客认为满意的,认为必须的产品就是服务的最终产品,最佳产品。学校的“产品”不是学生,而是课程。决定课程内容类型、实施教学模式的是学生的需求,我们的学生既是旅行者又是消费者,从学生踏上人生旅途开始,就在奔赴人生的终点。在旅途上,学校提供的养分有优劣之分,会影响到他今后确立怎样的目标和达成目标的能力。学生是有差异的,学生是有情感的,学生是有潜能的。切实抓好学校的课程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课程的优劣评判的最重要的标准是校长身先士卒地统领全体教师构建课程建设的核心力量的均衡。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教育环境的建设、学校文化协调发展的建设让我们吸纳品味感触到应该选择适合学生发展,满足学生需求的课程才是对学生真正人格上的塑造。让学生具备更全面的潜能素质、具备有差异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形成一些终生受益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成为未来事业的成功者和幸福生活的人,我们武大一附小的“成全教育”核心内涵理念由此定下基石。 二、定位——指向清晰才能操作

《现代汉语》(周一民版)简答题汇总

《现代汉语》(周一民版)简答题汇总 绪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引论 1.语言是什么?语言和文字是一回事吗? 2.口语和书面语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3.语言符号具有哪些性质?语言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什么现象? 4.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哪些语系?我国的语言分为哪些语系?汉语属于什么语系? 5.什么是语言学?语言学有哪些门类? 6.汉语是一种什么样的语言?和汉语有同源关系的有哪些语族?汉藏语系的语言有哪些特点? 7.汉语的历史可以分成哪几个时期? 8.汉语对世界语言产生过哪些影响?为什么说汉语是一种具有很强适应性和包容性的语言? 9.有人说“21世纪是汉语的世纪”,谈谈你的看法。 10.传统的汉语言文字学分为哪三门学问?今天的汉语言文字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11.现代汉语有哪两种含义? 12.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解释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定义。 第二节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 1.什么是共同语?什么是方言?共同语和方言二者是什么关系? 2.汉语在历史上出现过哪几种共同语? 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两个来源是什么? 4.简述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怎样形成的。 5.现代汉语有哪些方言,各方言以什么话为代表?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6.兰州话、蚌埠话、杭州话、建瓯话、海口话各属于哪一种方言? 7.举例说明什么是方言岛现象。 第三节现代汉语的特点和规范化 1.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有哪些特点? 2.什么是规范化?什么是现代汉语规范化? 3.现代汉语为什么要实行规范化和标准化? 4.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什么?怎样理解这个标准? 5.现代汉语规范化要消除哪些不必要的顾虑? 6.20世纪50年代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是什么? 7.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是什么? 8.《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的通用语言文字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9.国家在普及提高普通话方面有什么重大的措施? 10.什么是规范汉字?国家推行规范汉字的重点是什么?目前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有哪些表现? 第一章语音 第一节语音概说 1.什么是语音?语音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有什么不同? 2.什么是语音的四要素?他们各是由什么决定的?在普通话中起什么作用? 3.声音的音色是有哪几个方面决定的? 4.画一个发音器官示意图,在上面标出发音器官各个部位的名称。

学校特色课程的定位和建设思考

学校特色课程的定位与建设思考 近年,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西丽小学在创建与深化“亮丽教育”特色的过程中,着重建设“亮丽人生”特色课程。笔者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领导者,基于学校的办学理念,挖掘“亮丽教育”文化内涵,对“亮丽人生”特色课程建设做出定位与路径思考。 一、特色课程定位:鲜明个性、综合价值、普及实施 1. 特色?n程的选定体现鲜明个性 特色课程首要特征是“特”,相对于地方课程和本校其他课程而言的,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体现了本校鲜明的个性,在教育性、科学性和发展性方面具有其独特的品质。学校可以开设的课程众多,选择什么课程作为学校特色课程,需要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和课程体系而定。 “亮丽人生”特色课程建设,是在西丽小学“亮丽教育”特色的“亮丽人生从这起步”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以“亮丽人生”为课程主线,以校本课程和亮丽教育活动为载体,提炼、整合、优化原有的几种校本课程和系列教育活动,建设体系化、特色化、品牌化的主导性课程,实现“培养健康、多彩、创新的亮丽人”的育人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做学习

的主角,努力实现最亮丽的自己,为少年儿童幸福美好的人生奠基。这是学校在探索“亮丽教育”的过程中,因本校特定需要和特有条件而提出的课程建设思考。与本校其他课程相比,“亮丽人生”课程的建设是直接对应实现“培养健康、多彩、创新的亮丽人”的学校育人目标,彰显“亮丽教育”思想的,它的实施将是(也必须要)代表着西丽小学课程开发的最高水平。 2. 特色课程的价值取向体现综合性 特色课程既然是学校的主导性课程,其核心价值取向十分重要,要具有高度的综合性。一是必须符合国家教育方针,符合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二是要体现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三是充分体现学校发展与学生发展的统一。 “亮丽人生”特色课程建设,以国家层面的“办出各自的特色”“教育人如何做人,帮助人健康成长,培养人具备完善的人格,帮助社会走向完善”等教育方针为最高指导思想,植根于“亮丽教育”文化,以“亮丽人生从这起步”办学理念为课程内核,以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系列校本课程的优化组合为载体,以特色课程的实践研究为基础,更突显课程的结构化、内容的个性化和核心价值的综合性,直接支撑着西丽小学“亮丽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 3. 特色课程的实施必须全校普及 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提

现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全)

第一章绪论”习题答案 “绪论”思考和练习一 一、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 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的过程中,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早在唐代,北京已是北方军事要镇。北京是辽、金、元、明、清各代的都城。近千年来,北京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它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本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国语运动”的开展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两个运动互相推动和影响,这就使得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二、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 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一民族语言的共同语,则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共同语形成后,对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它的词语经常传播到各方言中去。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使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一种制约的作用。与此同时,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种种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但是,地域方言间差异的缩小,以至于消失,则须经过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第二章语音”习题答案 “语音”思考和练习一 四、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 “语音”思考和练习二 二、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各包括哪几种?请画成一个总表把声母填上。 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包括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舌面、舌根七种。发音方法,从阻碍的方式看,包括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五种;从声带是否颤动看,包括清音、浊音两种;从气流的强弱看,包括送气音、不送气音两种。声母总表(略)。 三、根据所提供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在下面横杠上填上相应的声母。 1.双唇送气清塞音是p。

“互联网+教育”下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建议--张婷 (1)

“互联网+教育”下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为期两个月的培训接近尾声,感谢学院组织的本次培训,培训的内容很全面,通过本次培训我学到很多,结合本人日常工作情况,浅谈“互联网+教育”下的课程建设思考与建议。 淘宝创造了奇迹,马云成了传奇,马云的成功是他找准了发展方向,抓住了发展机遇,那么在这个信息化,大数据,“互联网+”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各个行业都在找发展的方向与机遇,只有顺应时代发展,找对方向,方可快速前。如果方向错了,那么请停止下来,在这个过程中肯定要摒弃很多固有的方法与观念,要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新方法,那么我们高职类院校在“互联网+”时代该何去何从呢? 慕课的出现是“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1],从2013年慕课走进中国的大学校门,至今基本上每个本科院校,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慕课网平台,没有哪一种教学模式能够以如此快的速度在全国各个院校迅速发展起来。然而慕课做到了,这是因为慕课找对了位置,它的兴起符合“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方向。慕课的到来给我们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带了新的机遇,我们能够在慕课时代下,找到新的发展方向,才能够快速发展起来。可是由于慕课本身具有的开放性、共享性、会造成优质的课程资源扎堆,大量免费公开的网络精品课程的涌现,网络化的普及,学生信息化水平提高的今天,传统的课程建设收到了了很大的冲击。这种情况下,老师们不仅要具有一线的教学经验、熟悉的课程建设流程,而且必须要掌握足够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必要的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软件相关知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学院的课程建设应该怎么进行? 结合本校实际浅谈几点思考:总的实现途径是:创建学院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团队,从通识类课程入手创建慕课平台,班主任导师制在教学上指导学生,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 1 建立学院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团队,大力推进学校的微课建设 微课是慕课发展的内容,目前条件下要跟随慕课,首先要做好微课。“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2],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研究热点。通过分析2015年全国第十五届多媒体课件大赛获奖情况,发现获奖率高的院校的一个共同特点,微课的片头、片尾都是同一种制作风格,可以看出他们的微课作品外围技术是由专门的技术制作团队来制作的。一个优秀的微课作品要做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样的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更高效。由教务处牵头,老师自愿参加,及对多媒体课件感兴趣的学生共同组成学院的多媒体制作团队,以后的参赛类作品技术加工,及老师课程建设中的多媒体制作可以由团队老师协助完成,团队中的老师对学院老师定期进行多媒体技术培训,从而提高全院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学校课程建设的认识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44336428.html, 学校课程建设的认识与思考 作者:孙艳春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第07期 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给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每一位课程建设研究者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 课程是支撑整个教育质量大厦的顶梁柱,是立德树人的基础性工程。课程体现着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的落实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课程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指向育人目标,是学校教育品质的集中体现。 一、学校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学生多元发展的需要 2.考试改革的需要 3.核心素养落地的需要 4.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学校课程建设的关键要素 (一)基本情况分析 这部分内容解决的是为什么。分析国家时代对我们教育的要求,改革发展的需要,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学校学生的基础。要分析出学校的历史与传承,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今后发展面临的调整等等。可以具体分为三个层面: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重点突出学生的需求。学校情况分析是学校价值体系与课程体系形成的前提与基础。 (二)价值体系 这部分内容解决的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里所说的价值体系实际上也就是学校的理念文化。一个学校拥有什么样的理念文化,反应了这所学校的办学价值观;一个学校理念文化的形成,不是校长“拍脑袋”的结果,应该是在基于学校基本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是这个学校多年办学积淀的反映,能够引领学校未来的发展。 1.办学目标

现代汉语论述题(40道)

2、黄伯荣主编《现代汉语》教材里在讲到短语和句子时都强调“句调”或“语调”的作用,即“句调”或“语调”是句子与短语、词区分的标志,为什么? 的确“句调”或“语调”是句子与短语、词区分的标志。 将语调做为句子的基本特征是将现代语言学思想引入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体现。传统语法区别句子的公认标准是主语、谓语两个成分俱全、语义完整。而五十年代出版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第一次从理论上提出要把语调作为判断句子的一个基本标准。之后朱德熙先生从理论进一步论述,说明语调是判断句子的最重要的标准。他认为汉语语法的一大特点是汉语词、短语、句子的结构是基本一致的,汉语的短语和句子之间是一种实现关系,而印欧语中短语和句子之间是一种组合关系。汉语中短语和句子的实现关系的手段是语调,一个短语加上语调就是句子,一个句子去掉语调就是短语。这正是汉语语法的特点所决定的。我有一篇文章《汉语语法学句子观的发展》(《延安大学学报》94年4期)详细讨论了这个问题,可以参阅。 3、请问不能构成“把”字句、“被”字句的动词有哪些? 不能作谓语中心构成“把”字句、“被”字句的动词有: A、不及物动词。 B、表示判断、能愿、状态等非动作动词。 C、某些表示心理活动或感知的动词,如“知道”。 D、某些只能带处所宾语的趋向动词,如:走、到。 4、请问“词类划分标准有哪些?具体如何运用?”。 一般来说,词类划分的标准有三个方面: (1)语法功能:词与词的组合能力 A、词在句子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 比如:名词充当主语、动词充当谓语等。 B、实词与另一实词的组合能力。包括这一类能不能跟另一类组合,用什么方式组合,组合之后发生什么样的关系等。 比如:名词可以受数量词修饰,不能受副词修饰,名词和动词组合,一般名词在前、动词在后,构成主谓关系,而动词在前、名词在后,构成动宾关系。区别词和名词组合,只能区别词在前、名词在后,构成偏正关系。 C、虚词依附实词和短语的能力。 包括虚词与什么实词结合,表示什么语法意义。比如“的”放在偏正短语里表示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着、了、过”放在动词后分别表示“正在进行”、“完成”、“过去”等时态。 (2)形态特征 词的形态就是指的外部形式的变化。包括: A、构形形态:只改变词的语法意义,不改变词的词汇意义,不构成新的词语。汉语中主要是指“重叠”。比如:走走、看看、研究研究、高高、老老实实等。重叠之后词汇意义没有变,产生了新的语法意义。 有人认为结构助词、动态助词也是。 B、构词形态:加上语素,改变词形,构成新的词语。比如:“盖”动词,加“子”构成“盖子”变为名词;“绿”形容词,加“化”构成“绿化”变为动词。 (3)意义标准 意义是指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类别意义。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等,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等。比如“风、马、牛”三个词具体的词汇意义不同,但可以概括出共同意义“事物”。 几种标准的具体应用: (1)词类划分的总原则

抓好园本课程建设打造幼儿园核心竞争力

抓好园本课程建设打造幼儿园核心竞争力 伊通满族自治县幼儿园是一所公立园。占地面积5010平方米,建筑面积3091平方米。2010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园。教师104人,幼儿780名。 课程是幼儿园的核心竞争力。多年来,伊通满族自治县幼儿园认真落实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精神,坚持幼儿教育回归教育的真实本质,关注儿童生命成长,激发儿童内在生命力,科学提出“本真教育、本色童年”办园理念,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实施内涵发展,打造高品质的幼儿园,坚决克服小学化倾向,经过数十年的探索、试验、锤炼和提升,基本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即“以蒙特梭利教育为基础,以探究活动课程为主干,以区域活动为补充,以篮球、礼仪教育为特色”的游戏化课程模式,园所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拥有好习惯、好品格的学生,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创造性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明显增强,为人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县幼儿园办学得到了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伊通满族自治县幼儿园已经步入科学、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一、课程发展史 针对生源逐渐流失问题,伊通满族自治县幼儿园开展教

育思想的大讨论,通过广泛学习和深入研究,最终统一思想。 1.坚定信念,做专业幼教,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和教育规律,不盲目跟风。 2.引领家长,普及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相关知识,宣传县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 3.选择适合幼儿发展的课程。选定《多元智能活动乐园》作为幼小衔接学能教材,注重培养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 (二)课程发展期 为解决教师教的多、幼儿主动学的少,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等一系列问题,伊通满族自治县幼儿园组建考察团外出参观学习。 1.发现思考。发现蒙特梭利教育,进行深入考察。蒙特梭利教育以玛丽亚·蒙台梭利的名字命名,她从医学、心理学教育学角度来解读儿童,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幼儿专注力、秩序感、手眼协调能力、改变学习方式,主动思考、主动探究,每一个知识都是靠自己反复操作习得的。蒙特梭利教育非常经典的一句话是:“听了会忘记、看了会记住、做了才能理解”。蒙特梭利教育的发现,给县幼儿园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2.理解接受。县幼儿园的考察团意识到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符合《3-6岁儿童学习发展与指南》提出的儿童学习的

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一、课程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1 搞好课程建设必须要提高认识 质量是高等教育办学的生命线,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从教学的最基本建设-- 课程建设做起。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要充分调动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和建设。教师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工作,其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经验丰富,了解学科课程发展的最新动态,担负课程建设的具体工作,因此,应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重视课程建设。各部门领导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政策要倾斜,经费要保证。对搞得好课程建设的要给予表彰和奖励,使他们自觉地参与教学改革,参与课程建设。 2 搞好课程建设要有明确的质量标准 高等教育质量是个多维的复合概念,其标准是适应性、多样性和发展性的统一。适应性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本质属性,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社会需要检验高等教育质量的尺度。多样性是高等教育质量第二属性,是保持和传递人类已有的文明成果,也是培养公民素质,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开发和应用等。要不断地总结、探索与实践,建立出一套操作性和针对性强的合格课程、重点课程、优秀课程建设的质量标准。经过统筹规划,分期、分批建设,采取自评自建与集中组织审评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少数重点课程、优秀课程与合格课程相结合,深入研究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建设的功能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强化改革意识,转变教学观念,发展性是高等教育质量第三属性,是随着高等教育发展而变化,是适应性质量的衡量标准。既要继承传统,又要突破前规;要从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方面转变认识;要从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课程的特点和学科的横向联系上进行探讨;要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探索;要从传授知识、提高技能和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使高校通过2~3年的教学建设,绝大多数的必修课程达到高水平,并创建具有特色的省内重点课程,使高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3 搞好课程建设,要认真分析课程的现状。 高等学校办学条件有的相对较差,需要建设的项目很多,我们必须根据课程的现状,结合高等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抓主要矛盾。对提高教学质量影响大的关键是课程建设,如对一些开课率高,授课面广的主干课程,给予重点资助;从课程设置中确立一批覆盖面宽、直接影响学生理论基础与基本技能的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作为重点课程进行建设,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抓好专业主干课建设,以重点课程建设带动相邻的系列课程的建设。高校应设立课程建设与奖励专项基金,要把重点课程建设和优秀课程评选作为一项整体工作,坚持评建结合,以建为主。应以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对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具有较大促进作用的主干学科、主干课程为对象,通过“分期分批,立项建设,评建结合”,有计划地开展校级一类课程建设,在合格课程的基础上,争创评选省级优秀课程。 二、建设优秀课程,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1 课程体系改革 要以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专业特点、办学层次、招生规模以及各门课程在整

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建设途径

东方企业文化·文化教育产业 2012年12月 229 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建设途径分析 李赫男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长春,130117) 摘 要:独立学院在课程建设方面往往套用其母体院校的课程体系,缺乏自身特点。现今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也大多侧重于某一具体课程,而针对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整体的课程建设研究却少有问津。独立学院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必须要形成自己的课程特色,在课程建设的理念、课程建设的结构、课程、建设的价值取向、课程建设的软硬件环境等方面都要区别于母体院校。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课程建设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12—0229—02 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1走向大众化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大潮中,独立学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目前全国的独立学院共三百零三所,每年招生达到六十多万人。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如何定位独立学院教育总的指导方针,以及如何寻找到一条科学的课程建设途径,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分为两类,即“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和“学术型本科教育”。目前,国内的非独立学院本科教育基本秉承着学术型的培养目标,所以在课程建设上呈现出陈旧、封闭、落后等特征。而独立学院基于生源与师资上的独特性,如果追随普通本科院校的学术型培养目标,会导致我们的毕业生无法与老牌大学的毕业生相媲美,亦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此情况下,适时建立技术型的培养目标,把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在此目标指引下,以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为途径,完成本科教育对学生的重新塑造作用。以下为笔者对建立应用型人才的科学课程体系的具体途径分析。 1、课程建设的理念:教学大纲要符合科学的发展规律和教育的认知规律 教学大纲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化,是指导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因此,教学大纲必须要符合教学的发展规律和教育的认知规律。而为了完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任务,独立学院的教学大纲在顾及课程先行和后续内容的同时,更要注意体现教与学相磋相长的特征。 1.1课程的内容要体现教与学相磋相长的特征 由于独立学院与母体院校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开设的专业名称大体相同,所以在编写教学大纲时,容易照搬母体院校的教学大纲。按照沿袭的习惯,传统教学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理论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所以在编写教学大纲时,应紧紧围绕独立学院课程建设的特点:即“专业基础课要实;专业主干课要精;能力训练课要强”,打造出一批精品课程。可在母体院校教学大纲中挑选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由优秀教师精讲,进行专业化训练,体现基础课程专业化的特点。专业主干课要由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引领,主要是围绕技能培养挑选课程,进行职业化的训练。能力训练课是传统教学内容中缺失的部分,这部分课程需要由各专业教师结合本专业课程的特征,进行新课开发设置,这一类型的课程要充分发掘学生的能力。通过三课的落实,不仅要体现教的精讲,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相磋相长的互动。 1.2课程的设置要顾及先行和后续课程的相关内容 1 2010年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招标课题“独立学院应用型课程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 一般来说,独立学院三课的设置要遵照专业基础课在前,主干课跟踪,能力课同步的原则。专业基础课应放在大一开设,因为刚刚从高中步入到大学,知识内容、学习方法都需要有一定的过渡,而且还要为主干课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放在大一可符合专业基础课要打扎实的要求。大二大三是大学中学习专业技能的黄金时间,在此期间集中专业技能的训练,符合专业主干课要精的要求。能力训练课可在大一第一学期就开始进行,课程难度循序渐进,课程内容由浅入深,根据本专业课程的特点,设置形成一个能力课的课程体系。总之,独立学院课程的设置应根据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确定开课的先后顺序。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使课程的教学内容既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2、课程建设的结构应努力寻求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的平衡 2.1课程的布局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合理比例 独立学院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科教育与中高等职业教育是不同的。中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操作技能和职业岗位技能为核心的,而本科层次以上的人才除具有操作技能外,还应具有更强的通用性和创新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课程的设计时要注意理论与实践、讲授知识与传授技能的合理比例,避免将独立学院的本科课程设置成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培训课程。 理论课基本上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形式体现,但这两类课程中要带有一定的实践因素,即理论课带有实践因素。例如,在专业主干课、专业基础课中设置实践课环节,实践课的具体比例以不超过总课时的三分之一为最佳。实践课以能力课的形式体现,能力课重操作技能但要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即实践课由理论指导。能力课要理论化,要将操作技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不仅要告诉学生是什么,更要告诉学生为什么。如此,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知识与技能合理分配,就能建立科学的课程布局。 2.2课程的内容应强调开拓学生视野的跨学科课程 跨学科课程这一命题是顺应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而提出的,目前社会对单一性质的人才需求量并不大,但对于高素质全面的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却很大[1]。因此,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时可以寻求不同专业之间的连接点。以法律专业为例,目前企业并不缺少仅懂法律的人,但既懂法律又懂经济的人才却奇缺,如果一个毕业生既拿到了司法考试资格证又拿到了注册会计师证,那么其就可以有非常理想的就业岗位。所以我们可以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在专业主干课中增添经济学的课程。同理,中文与外语专

对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几点思考

对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几点思考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纲要》的进一步贯彻落实,课程园本化已受到大家的广泛重视。然而笔者发现,目前课程园本的实践中仍存在诸多不足,甚至出现违背课程实质等问题。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实质是以更多的尊重和满足幼儿园及其儿童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为前提的课程创新。因此,在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在充分了解幼儿园和现代幼儿发展特点与需要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发展。 1课程模式相对稳定是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前提。任何一种课程理论,只要达到相对完整的体系,它就一定会有一种相应的价值体系和观念认识。如今,广大研究者们介绍或提出了各种课程理论与课程模式,如分科课程、综合课程、单元课程等,这些极大地丰富了幼儿教育理论,增添了幼儿园科研与教研的生机和活力。但在幼儿园的具体实践中,同时也出现了课程模式在短时间内被简单而盲目地更换的现象。为此。有专家指出:“世上并不存在完美无缺的教育理论,我们不能因为追求理想或完美的课程而左右摇摆、朝三暮四。”纵观我们的课程实践。走过了分科、单元、主题、综合等模式的历程,似乎每一次的变换都在追求一种进步和时尚。殊不知,课程模式的轻易变换,往往扰乱了课程的系统性、稳定性。我们只有做到课程模式相对稳定或以某一种课程模式为中心,教师才有可能熟知与理解所实践的课程内涵,积累一定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幼儿园层面的课程,实现幼儿园课程的本园化。 2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是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基础。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灵魂是针对本园实际进行的课程创新。也是课程园本化的核心任务。因此,在课程园本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开发利用园内外一切可以调动的课程资源,为课程园本化提供重要的独特而个性化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条件。实际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分析幼儿园原有的和现有的课程资源,避免“舍近求远”和“猴子掰玉米”的现象。同时,我们要特别关注:(1)课程资源的动态与发展,从而不断丰富和整合课程资源,为课程园本化创造良性的课程资源条件; (2)把存在于孩子身边的课程资源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完善和补充:(3)在关注优质资源的同时。善于把曾经的教育错误也变成有效的课程资源,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关键。课程园本化的过程是师幼在具

自考现代汉语2017年-课后思考题答案

自考现代汉语复习 ———课后思考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课后思考题 1.现代汉语有几大方言区?你所在的地方属于哪个方言区?这个方言区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有那些 明显的特点。 答:十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北方言、闽南方言、晋语 方言、平话方言。 北方方言区 2.说明文言与白话、口语与书面语、方言与共同语之间的关系。 答:(1)文言与白话的关系: 文言和白话都指书面语,两者是相对而言的。文言指五四以前通用的,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它最 初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是当它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一种书面语言的传统以后,就不再跟着口语一起变化,久而久之,就逐渐和口语脱节,最后变成了一种不仅读出来听不懂,而且不经过专门学习连看也看不懂的书面语言。文言在语法和词汇方面与口语有较大差别。 白话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书面形式的源头。它的产生是由于文言与口语完全分家,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在人民群众中间就逐渐产生了与口语直接联系的这种新的书面语言。白话始终是和口语密切联系的,语法和词汇方面与口语比较一致。白话和文言虽然也相互影响,但基本上是分道扬镳,各有各的应用范围。但长期以来,白话文著作一直被看作是“俗”文学,在书面语言在始终是文言文占统治地位,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才取得正式书面的资格。 (2)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 ①口语和书面语是两种不同的语体。书面语表诸文字的记述,口语通过口头发音而传播。两者的载体 是不同的,前者是文字,后者是语音。两者的主要不同,还在于语体。口语是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其特征在于简短,疏放,有较多省略因而常用短句。这种风格的形成,是由于口语常呈现为当面交谈,有特定的语境存托,又有身手势态和语音变化的帮助。从而具有较多的辅助性信息作为支持。书面语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但具有与口语不同的语体风格。书面语趋于周密,严谨,结构完整,因而长句较多。这种风格的形成,往往是由于书面语缺少不同语境下当面会话所具备的种种辅助信息,不得不要求语句自身得以规范化,标准化,进而成为文学语言,即标准语的基础。 ②口语一发即逝,不可能流传久远。为了克服它所受到的时间和空间的一定限制,人们创造出文字来 记录语言。从而在诉诸听觉的口语之外,又产生了诉诸视觉的书面语。就这个意义说,口语先于书面语,后者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 ③书面语与口语相互影响。书面语的成分不断进入口语,从而使口语向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口语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更为密切。口语的成分也不断被吸收进书面语不断丰富书面语,促使它不断更新,完善,使之富于活力,更能适应交际的新需求。一旦书面语严重与口语不相适应,社会就会提出改革陈旧的书面语的要求。五四前后所掀起的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运动,就是因为文言这种书面语同口语脱节太严重,已不利于社会变革下产生的新的交际需要。 (3)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 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地方分值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一个民族语言的共同语, 则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共同语形成后,对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它的词语经常传播并渗透到各方言中去。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使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一种制约的作用。与此同时,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种种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

00535现代汉语

00535现代汉语

第二章语音 第三章文字 第四章词汇, 第五章语法 第六章语用 第一章绪论 【单选】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 的语言之一。 【判断、术语解释】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的语言, 包括共同语(普通话)和不同的 即华北官话、西北 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2)吴方言,也叫江浙话,以上海适为代表。 (3)湘方言,又称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 (4)赣方言,又称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 (5)客家方言,也叫客家话,以广东省梅县话为 代表。 (6)闽北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 (7)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 (8)粤方言,也叫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 (9)晋语,以太原话为代表。 (10)平话,内部分歧较大,可以分为两片,柳州以南 为桂南平话,以南宁亭子平话为代表;鹿寨以北为桂北 平话,至今尚无公认代表。 【单选,简答】现代汉语白话文的形成。 古代的书面语即文言最初必定是在口语的基础上 形成的,但汉魏以来,因写文章的人往往沿袭和模仿先秦的语言,所以书面语就不再跟口语一起变化了,另外一种同口语直接相联系的书面语——“白话”就起来同“文言”分庭抗礼了。白话最早可见于公元5世纪左右南朝产生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唐、五代的说唱文学变文产生后,口语的痕迹就更加明显。到了12、13世纪,出现了用白话写的各种文学体裁的作品,如诸宫调、南戏、金元杂剧、元散曲等。元末明初以来,开始大量出现用白话写作的长篇小说如<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等。到了晚清,现代汉语共同的书面语话文已经成熟。 【单选、多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它以北室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适为基础方言,以 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eng ”“ing ”当中的“ng ”不是复辅音,是一个辅音,只是以两个字母来表示。 (2)音节中元音占优势,复元音构成的音节多。 (3)音节有声调。 【单选、简答】词汇方面的主要特点。双音节词占优势。 (2) 广泛采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的主要手段。 (2)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 一一对应的关系。 的困难,有利于相互间的信息交流。 (2)可以加快国家的建设和现代文明的发展。 (3) 能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和对外同语。作为标准语,普通话高于方言,对方言起示范作用,规定方言的发展方向;方言则从属于普通话,向普通话集中靠拢。方言可以在一定地域、一定范围和一定场合中使用,但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普通话的通行区域和使用人口则覆盖各个方言区,使用场合也几乎不受限制。因此,普通 话是具有全民通用性和权威性的特殊方言,在国际上,普通话就代表现代汉语。尽管方言向普通话集中是当前和今后汉语发展的主流,但这并不意味着方言很快会消亡。从普通话对方言的渗透看,新老更替的对象只是某些语言特征而非整个语言系统。可以这么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普通话和方言会共存的。从普通话对方言的覆盖看,很多场合的双语并用,又有维持方言的语言系统不被逐渐更替的一面。方言不仅是某个地域的交际工具,而且是该地域的文化标志,方言中蕴涵的历史、风俗等还需要有人研究和挖掘。只要地域文化还有存在的价值, 方言就不会题。 第二章语音 【单选、术语解释】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是由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具有 物理、生理、社会三方面的性质,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多选】语音的物理属性主要表现为音高、音强、音长、音色,须是人类发出的能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但这种声音与意义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必然的,而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 (2)语音具有民族特征和地域特 组合成音节的方式,音素在音节结 指的是声音的高低, 频率。音高在语音中的作用是构成声调和 语调。 指的是声音 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汉语中的轻声和语流中的轻、重 音以音强作为主要特征来区别意义。 指的是声音 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音长在轻声、重音、声调中有一 定作用。音长不能区别意义,但 能够体现语气和情感的差异。 【单选、术语解释】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 特色,它决定于物体振动所产生的音波波纹的不同曲折式样。音色是一种声音区别于另一种声 是语音结构 能够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段。一般来说,一个汉字就代表一个 音节。普通话中的儿化音节则是用两个汉字来代表一个音节,如“花儿”“圈儿”等里面的“儿”,只表示发音上的儿化韵尾,而不记录音节,“花儿”“圈儿”等两 是从音色角 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例如,sou (搜)这个音节从音色角度分析,它包含s 、o 和u 三个不同的音素。 【分析,简答】分析音素时需要注意的几种特殊 情况。 (1)含有y 、w 的音节。分析含有y 、w 的音节-包含的 音素时,要按其实际音节来分析。如yao (腰),其实际音节应是iao 。 (2)含有韵母IU 、UI 、un 的音节。分析含有这三个韵 母的音节的音素时,也要根据其实际音节来分析。如 guI( 规)这个音节实际上包含g 、u 、e 、I 四个音素。 (3)省略U 上两点的音节。《汉语拼音方案》规定,U 行的韵母跟声母j 、q 、×相拼的时候,U 上两点省略,分析这样的音节含有的音素时也要按其 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又叫母音,如a 、o 等。 气 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又叫子音,如b 、m 、f 、d 、z 、 sh 等。 【单选】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共有32个音素。其中,有10个元音音素,即a 、o 、e 、6、I 、u 、U 、-i 【l 】、-i 【l 】和er;有22个辅音音素,即b 、p 。m 、f 、d 、t 、n 、J 、g 、k 、h 、j 、 q 、×、zh 、ch 、sh 、r 、z 、c 、s 和ng ,其中,m 、n 、l 、r 、ng5 个是浊辅音,其余(2)紧张均衡与否。 (3)气流强弱。 (4) 是一个语音 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 和隔音符号。 【判断】普通话共有22个声母,其中21个为辅音声 某些部位形成的阻碍才能发音。这些形成阻碍的部位在语音学上就称为“发音部位”,克服阻

地方课程背景下开发园本课程的思考

地方课程背景下开发园本课程的思考 摘要: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也成为幼儿园展现办园特色,提升教师素质和办园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地方课程背景下园本课程开发需要注意的问题:课程原理认识,课程开发方向和内容的选择,课程开发的主体,课程开发与日常工作的整合。 关键词:地方课程背景园本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园本课程开发就是伴随着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不断深入而不断借鉴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课程开发模式,同时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也成为幼儿园展现办园特色,提升教师素质和办园质量的有效途径。那么在地方课程背景下必须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园本课程的关系,有的放矢地开发园本课程,让园本课程正真发挥其价值与效应,达到促进孩子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一、正确地认识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在开发园本课程时由于对课程的涵义、课程要

素、课程编制基本原理等认识不到位,认为园本课程就是搞一些特色教育活动,编写一些教材即可,在组织与实施上缺乏理论指导,缺乏制度与监管,使园本课程开发流于形式,甚至部分课程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走入误区。课程开发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作,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这个词早在五六十年前就已被我过幼教界普遍使用,有着多种解释和理解,教育部“九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中国幼儿园课程政策研究》课题组经反复讨论认定:“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组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其中活动是课程的主要载体。其次要了解课程体系组成的要素:课程理念、课程大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组织与实施、课程评价以及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些产品和成果,如:教材、教辅资料等。最后要掌握课程各要素在开发和制定中的原则与方法。因此在园本课程开发之前,对管理层和教师都应该进行有关课程的相关理论学习与培训,提高认识,掌握方法,才能使开发工作有质量的开展。 二、以园为本地确定开发园本课程的方向 在地方课程为主的情况下,园本课程作为一种辅助的课程或者是特色课程,在开发方向和内容上必须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例如幼儿园的发展还处于规范办学阶段,时间、空间、人力物力等方面还不具备独立开发的条件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