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与“敬天爱人”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与“敬天爱人”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与“敬天爱人”

浅谈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与“敬天爱人”

摘要:敬天爱人的思想就要求企业既要注重客观发展规律,同时要重视爱人,而这恰恰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本文探讨了如何更好在企业实施敬天爱人的思想,主要是包括企业领导力的加强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的加强。

关键词:敬天爱人;企业领导力;企业文化建设;培养措施

“敬天爱人”出自明治维新三杰西乡隆盛的《西乡南洲翁遗训》,“天”就是道理,合乎道理即为“敬天”;而人都是自己的同胞,以仁慈之心关爱众人就是“爱人”。做人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把员工放在首位,这就是稻盛先生对“敬天爱人”的诠释。而要做到”敬天爱人”就要求既要注重客观发展规律同时又要注意员工的的培养,注重规律就需要企业领导人发挥自己的作用,为企业指明正确的方向,这就需要加强自身领导力的培养,培养优秀的企业领导人将为越来越多人士的关注。而“爱人”,就是要尊重员工的个体意识,重视员工的发展,这就要注重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敬天爱人”是指领导力技能培养发挥,遵照客观发展规律,遵照企业的正确方向,尊重员工的个体意识及员工的发展,使得企业文化建设更好。

一、加强企业领导力的培养

1.自身素质的培养—遵守“敬天”能力的培养

(1)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作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要兼具较强的专业技能和一定的管理能力。一方面:领导者有着带头表率的作

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红党发[2006]6号 中共四川红光化工有限公司委员会 关于加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各党(总)支部、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现就加强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与基本内容。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日益频繁,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员工思想空前活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使企业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

对跨国公司和国内各类企业的双重竞争压力,迫切需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做强做大的迫切需要;是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凝聚力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尤其是我公司面临政策性破产、战略重组、产品结构重大调整的新形势,企业文化建设亟需进一步加强和规范。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继承企业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借鉴国内外现代管理和企业文化的优秀成果,制度创新与观念更新相结合,以爱国奉献为追求,以促进发展为宗旨,以诚信经营为基石,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学习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丰富管理内涵,有红光特色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起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反映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通过企业文化的创新和建设,内强企业素质,外塑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凝

商业人物丨稻盛和夫:成功无非八个字

导读 日本著名大企业家稻盛和夫一生培育了两个世界500强企业,他说他所有的成功之道,不过这八个字——敬天爱人,利他之心。 稻盛先生在各种艰难、复杂的决策面前,始终坚持“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个根本的判断基准即出发“原点”,“敬天爱人利他”就是稻盛经营企业和为人的原点。 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 古人说人必须有三畏:畏天、畏地、畏己。这里所说的畏,其实就是敬。 敬畏之心源自于人的信仰,人的心里有敬畏或恐惧的事物,才能既敬重又畏惧,才会规范与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常怀敬畏之心的人显得格外谦逊。 曾国藩在给曾纪泽的家书中写道:“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他认为只有心存敬畏,才能有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才能有战战兢兢的戒惧意念;也才能在变幻莫测、纷繁复杂的社会里,不分心,不浮躁,不被私心杂念所扰,不为个人名利所累,永远谦逊平和,保持内心的执著和清静,恪守心灵的从容和淡定。 敬畏是人生的大智慧,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行为准则。 仁者爱人道德的最高修养 “仁者爱人”,出自《孟子》,“仁”的基本涵义,就是爱人。 莎士比亚也说:“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成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去照亮别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爱心赠人,心有光芒。 孔子的弟子冉伯牛有一次生了麻凤病不能起床,这种病是传染病,人们都不敢接触他。但孔子却非要亲自去探望他,他还握着冉伯牛的手说:“亡之,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明代外科医家陈实功曾说:“再遇贫难者,当量力微赠,方为仁术;不然有药而无伙食者,命亦难保也”。 仁爱是一种人道思想,仁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对天下万物都一视同仁,一切的苦和病,都能感同身受,这就是道德的最高修养,仁爱的极致了。 利他之心菩提心之所起 “利他之心”,简单说就是对自己要求严格,不贪慕金钱名利,但对于别人却是尽自己所能予以最大的帮助。 日本北海道旅客铁路公司曾计划关闭一个几乎得不到使用的火车站,但后来发现有一名学生仍会每天搭这班车去上下课,公司决定保留这个车站直到这个学生高中毕业。这个“只为1人开设的车站”,很好的诠释了利他之心这个词。

企业文化建设制度经典

企业文化建设制度 第1章总则 第1条为建立与完善公司文化建设体系,规范公司文化建设工作,对内提高团队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促进公司经营稳固发展,对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公司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把企业文化建设推上公司的战略管理日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部门、员工及非正式组织。 第3条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包括企业价值理念层、企业制度文化层、企业物质和行为文化层管理。 1. 企业价值理念层主要包括愿景目标、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伦理、企业道德等以及规章制度、行为活动所遵循的理念,如人力资源理念、营销理念、生产理念、服务社会理念等。 2. 企业制度文化层主要包括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管理模式、行为规范、习俗礼仪的制定与执行。 3. 企业物质和行为文化层主要包括司容、企业标志、司歌、文化传播网络、组织活动等。 第2章文化建设的职责权限 第4条总经理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最高领导者和第一推动者,承担着企业文化理念建立、确认与推动的督导职责。 第5条各级、各部门负责人为部门的首要责任人,承担着部门文化宣导与建设的职责,监督、督促本部门推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与活动的开展。 第6条公司企业文化工作室的职能包括以下几项。 1. 负责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和规划、统筹、宏观调控,设有专职企业文化工作管理和工作执行人员(包括市场部网络管理人员)。 2. 制定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管理制度和规范。 3. 负责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日常工作的开展。 4. 组织执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宣传和其他相关工作。 5. 对各部门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提供指导、服务。 6. 对各部门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 第7条公司全体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 全体员工应以公司的企业文化理念为指引,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正确的思维与行为习惯,积极参加公司各项文化活动,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积极主动向内刊、网站投稿,宣导公司文化理念,传播公司先进文化,宣扬公司良好的企业形象。 第3章企业文化建设的管理原则 第8条合法合理原则。公司企业文化理念不得违背国家、地方的各项法律法规,应符合社会的伦理道德标准和舆论导向,不得发表违纪违法的言论,不得参与非法组织活动。 第9条可持续发展原则。公司企业文化理念必须符合公司的长远战略目标需求,打造优秀团队,建立和谐组织,促使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推动公司稳定健康发展。 第10条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原则。公司全体员工个人行为、企业行为及组织内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均应与企业文化建设理念相结合,并遵守公司的企业文化理念,确保公司价值观与公司各项实际经营管理活动一致,保障企业朝着既定的目标发展。 第11条建立和完善原则。有效运用企业文化资源,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不断开展企业文化调研工作,定期调查、总结与归纳,完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打造公司的文化氛围,促进公司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学生张瑞华 指导教师高级讲师 专业经济管理 层次高起专 批次 102 学号 W11040210214 学习中心北京农林科学院 工作单位北京顺义 2010年 8 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目录 1.前言 (3) 1. 1 本文研究背景 (3)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4) 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 2.中国企业文化的特征 (5) 2.1“家”的观念 (5) 2.2“面子”问题 (5) 3.中国式企业文化管理的策略建议 (6) 3.1尊重员工的“家” (6) 3.2引导“小家”成“大家” (6) 3.3既要“明”,更要“暗” (6) 3.4努力“安人” (6) 3.5领导者重视以身作则 (7) 4.结论与建议 (7) 4.1建设企业文化推动经营管理 (7) 4.2完善企业文化优化经营管理 (8) 4.3深化企业文化创新经营管理 (9) 后记 (9) 参考文献: (10)

内容提要: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有一些企业倒下去,但也有一些企业反而获得了新生。经营管理学家们考证,原因在于管理水平不同。管理水平高的企业总是能及时规避市场风险、管理困境,走出危机阴霾。并进一步考证出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所不可缺少的核心环节是建立了独特的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社会功能把企业建设成一个具有战斗力的坚强堡垒,极大地增强了企业抗风险、抗打击的能力。随着我国逐步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企业的经营形势、竞争对手、投资策略等都在发生变化。如何借用企业文化开展管理升级成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企业文化软实力经营管理精神力量企业发展 1.前言 什么是企业文化?按照国际广泛认可的一种说法,企业文化是个体在某个特定企业环境中的行为方式。刘叔铭教授从七个方面来阐述企业文化的定义。一是《辞源》对文化的解释是“文治和教化”,“文”是慢慢积累的意思,所以企业文化是无法一蹴而就的。二是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个性:团体的共同信仰、价值观和行为。三是企业文化是象征的、整体的、惟一的、稳定的、难于改变的。四是企业文化既有有形的部分,也有无形的部分,是由有意识学习与无意识学习组成的,不是书面的理想、愿景和使命,而是日常的实务、沟通和信仰。五是简单地说,它是在一个企业里事情如何做好。六是企业文化还可以看做一个循环、哲学表达价值,价值体现于行为上、行为说明哲学。七是企业文化也可以看作一个系统。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由很多不同的认识和表达,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理念和行为方式。 知名企业贵州开磷集团的《企业文化手册》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磷矿资源终会枯竭,只有精神力量生生不息。一个企业,需要一种精神,一种灵魂,一种无声的、无形的力量。而这种精神力量,这种氛围就是这个企业的文化。”这说明企业文化在当今企业建设中不可或缺,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自八十年代中期企业文化理论传入中国,已经改变了无数企业的命运,像海尔、联想等知名企业都是靠企业文化发展壮大。虽然企业发展离不开技术和管理等“看得见”的硬实力,但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整体发展。 1.1 本文研究背景 企业文化的产生既是对旧的管理”理性模式”的批判,也是对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继承和发展。众所周知,旧的管理的致命弱点在于过分迷信组织、制度和机器,忽视了非理性、非组织的东西,特别是忽视了企业的主体——人这个最重要的因素。企业文化的意义在于,它在重视制度、组织等硬件的同时,特别重视人的因素、人的感情因素、文化因素。目前,中国企业在确

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山东金阳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金阳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充分挖掘人的潜能,特别是自2005年开始,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新的载体,不断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干部职工的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不断得到提升,集团三个文明建设实现了长足发展。先后获得“全国煤炭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山东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山东省安全生产“双基”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山东省煤矿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山东省安全评估4A级矿井”、“山东省职工培训先进单位”、“山东省花园式单位”、“泰安市百强煤炭企业”等荣誉称号。 一、确立战略思维,导入最新管理理念,增强打造强势企业文化的自觉性。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力量。企业发展,文化制胜。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走不远”的企业。随着市场化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企业文化和企业的价值定位、发展战略、制度安排越来越紧密。企业间的竞争正在由产品竞争逐步转变为“文化力”的竞争,企业管理正在由控制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在新的形势下,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搞好企业文化再造,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导向、凝聚、规范、激励

和辐射作用,已经成为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强有力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兴隆庄煤矿的党政领导深刻地认识到没有文化滋润的企业组织永远长不成参天大树,而这种“滋润”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学习。学习是创新的前提,学习是进步的基础。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载体,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在快速发展时期,在全面分析行业发展现状、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的基础上作出的战略性决策,于1999年在全行业和山东省率先创建学习型企业。通过五年来的创建,我们成功地构筑了独具兴隆特色的“1123”运作模式和“13314”的深化模式;整合出了企业精神、共同愿景、价值观,共同价值取向已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系统思考能力显著增强,有效地消除了“归罪于外”的智障,员工的心智模式不断改善,凝聚了员工的内在动力,使积极打造“命运共同体”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矿井综合形象和总体创新发展实力不断提升,为企业文化建设注入了不竭的源动力,增强了干部职工打造强势企业文化的自觉性。 二、明确总体思路,健全完善机制,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理念为核心,由精神行为层、制度层、物质层等构成的完整系统。我们广泛深入地学习借鉴当代国内外强优企业实施文化管理的成功经验,结合抓“双基”、塑文化的总体要求,运用“学习+激励”机制,整合出了体现员工生命意义、企业鲜明特色的新理念。 以人为本,知行合一。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要融

敬天爱人心得体会

敬天爱人心得体会 篇一:敬天爱人读书心得 敬天爱人读后感 稻盛和夫先生在《敬天爱人》中主要讲述了“道德”与“关爱”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稻盛和夫先生的这种思想包含了很多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从呀呀学语到两鬓染霜,人们从爱爸爸妈妈到爱祖国、爱人民,从助人为乐到舍己为人,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道德”与“关爱”不只是在企业经营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教育方面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培育祖国未来的栋梁,也为了祖国能更加繁荣富强,我们学校全体教职员工都应坚守“道德”和“关爱”,以身作则,在做好学生工作的同时,让学生们懂得“道德”和“关爱”,把祖国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曾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一辈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这说明,在学生工作中,老师们必须爱学生。只有内心深爱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理解,才能做好学生工作,才能使学生成材,才能获得自己人生中的最大快乐。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老师起初都很爱学生,但是由于没有把握好方法,很多老师的爱没有得到理解,最终对部

分恨铁不成钢的学生失去信心。老师不仅需要心中有爱,还需要把爱传递给学生,只有温暖了心窝的爱才是有价值的。那么,老师应该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爱呢?我认为可以参考以下两个方面。 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老师在学生前的言行 举止至关重要,只有尊重了学生,遵守了时间,严守了诺言,老师才可能得到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有些老师开学生会议时,为了让学生提前到达,给学生谎报时间,把会议的时间提早十至二十分钟。虽然喜欢迟到的学生按时到达了会议,但是更多守时的学生却只有苦等。这次老师的确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但是以后的学生工作就更加困难了,因为老师的欺骗,守时的学生也会迟到十到二十分钟。鲁迅说过“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老师应该指引学生珍惜时间,老师所做的一切决策都要以学生的利益为前提。 主动观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一样,即使年龄相同的人也存在一定的代沟,所以老师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按自己的步调走。老师也不一定完全正确,那些事事都顺从老师的学生缺乏主见。生活都是自己创造的,所以,我反而更欣赏那些坚持自我的学生。老师的期待不是学生自己的目标,那只是老师花

稻盛和夫

稻 盛 和 夫 经 营 哲 学 组员:徐博,谢蓉,徐涵, 郑佳,张宗愿,孙潺。

一、外界评价 在日本四大“经营之圣”(另三位分别是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中,他是年龄 最小(也是目前唯一在世的)而被尊为“圣”的。 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著名学者季羡林我对稻盛先生一直很敬仰……很多事情是我最近一两年才想清楚的, 但是稻盛先生多年前已经想清楚了。——阿里巴巴CEO马云 稻盛先生是我平素非常尊敬的一位优秀的经营者,他将自己丰富经验 中切身感情的人生观、经营观归纳了下来。——已故日本“经营之神”松 下幸之助 二、个人简介 稻盛和夫 1932年出生在日本鹿儿岛,1955年毕业于鹿儿岛大学工学部。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公司),52岁创办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这两 家公司又都位列世界500强。2010年2月1日,他临危受命出任破产重建 的日航CEO,在2010年年底创造了日航历史上空前的1500亿日元的利润。事业成功之余,稻盛和夫在1984年创立“稻盛财团”,同年创设“京都奖”,以表彰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卓越贡献的人士。此外,也创立了以培养年轻 一代经营人士为宗旨的“盛和塾”。 三、经营哲学 我认为,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是由创办该企业的企业家的经营理念决定的,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企业的经营理念。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下稻盛和夫的经营理念。 全球管理大师、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曾经说过:“京瓷公司的发展规模如此之在,它之所以没有丧失企业家的精神,是因为稻盛和夫先生的经营哲学渗透到了组织内部。” 稻盛的经营哲学,也称京瓷哲学,是他在对工作、对人生进行不断的自问 自答的过程中产生出来的。京瓷哲学是通过实践所获取的人生哲学,其基本思 想是:“作为一个人,何为正确”。这样的思想,在今天的KDDI,也被作为KDDI哲学所传承,并为盛和塾的会员企业所广泛继承。稻盛的经营哲学,既 是经营之原点,同时也是人生之判断基准。稻盛哲学以“何为正确的做人准 则”这一原理原则为基础,囊括了企业经营的要诀、经营者与干部以及企业员 工的行为规范、人生的活法等内容,是一套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思想。 1、哲学关键词 (1)经营之心

企业文化各章习题

企业文化各章习题 注意:红色下划线的选项是答案 如:1、企业()在整个企业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包括企业价值观以及与之相关的企业愿景、企业使命、企业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宗旨、企业作风和管理风格。 A、精神文化 B、行为文化 C、制度文化 D、物质文化 答案为:A、精神文化 第一章企业文化概述 单选题 1、企业()在整个企业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包括企业价值观以及与之相关的企业愿景、企业使命、企业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宗旨、企业作风和管理风格。 A、精神文化 B、行为文化 C、制度文化 D、物质文化 2、民族性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任何一个企业文化都深深打上了本民族文化的烙印,都是以本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如美国推崇的是() A、礼教习俗 B、“严谨、精益求精” C、“创新、个性、冒险” D、“诚实、守信、儒家风范” 3、企业文化的产生预示着一个文化竞争时代的来临。20世纪()年代以来,人

们认识到,企业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文化。 A、六十 B、七十 C、八十 D、九十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企业文化具有如下特征:①时代性。②民族性。③系统性。④以人为本。 B、有人说企业文化的“思想渊源在中国,理论成型在美国,实践成功在日本。”这是没有道理的。 C、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一系列习俗、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文化起着规范、导向和推动人及社会发展的作用。 D、企业文化的内涵大致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创新;②注意细节;③结果定向; ④团队导向;⑤集体学习能力;⑥进取心。 5、未来的企业文化的内容将更加丰富多彩,它包括()。 ①创新与变革文化;②人本与能本文化;③学习与超越文化;④速度与效率文化;⑤知识管理型文化;⑥个性与冒险文化;⑦礼教与习俗文化;⑧冒险与超越文化。 A、①②③④⑤⑥⑧ B、①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 判断题 6、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企业文化的变革创新直接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错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修订版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在经济危机的背景和深化企业改革过程中,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是摆在经济部门及工厂公司企业家面前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笔者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浅谈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一、以人为本,提高企业职工整体素质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表明,企业文化建设是对企业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集体主义观念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说到底必须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以达到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目的。而企业的凝聚力则来源于对职工的关爱,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是以人为本,一切以人为出发点。企业如何尊重、关心、爱护、培养人才,事事处处体现企业对人才的重用,增强职工对企业的感情,树立起“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忧患意识,以及形成“企业有困难,职工来担负,职工有困难,企业来解决”的良好氛围,从而激发职工为企业发展而努力拼搏的积极性。 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职工集体荣誉感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助于增强企业职工的集体荣誉感,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在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想方设法,通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像供水供电、电讯等窗口服务单位,他们通过职业教育,提高服务质量,以维护企业信誉。众所周知,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进一步激发职工对企业的依靠和热爱,提高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多年来,许多企业在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时,

敬天爱人

读《敬天爱人》有感 这段时间,我阅读了一本好书——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的《敬天爱人》一书,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稻盛和夫在企业经营中的“敬天爱人”思想,“敬天爱人”这四个字犹如一块磁石,吸引着我不断的深入阅读。 这本书是阐释稻盛和夫经营理念的书。“敬天爱人”是京瓷的社训,是稻盛和夫先生一生最为信奉的经营哲学。本书是稻盛先生首次全面阐释这一经营理念,是他50余年经营管理精髓的升华,是他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敬天爱人”出自明治维新三杰西乡隆盛的《西乡南洲翁遗训》,“天”就是道理,合乎道理即为“敬天”;而人都是自己的同胞,以仁慈之心关爱众人就是“爱人”。做人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把员工放在首位,这就是稻盛先生对“敬天爱人”的诠释。稻盛先生相信,所谓经营只能是经营者人格的投影。因此,只要具备做人的正确的判断基准,就一定能在经营实践中有效发挥它的作用。不论在企业经营方面还是在人生中,只要心怀纯粹的愿望并不懈努力,就一定能迎来美好的未来。

“敬天爱人”,是每一个中国人从小熏习的基本伦理,可以说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在中国古典哲学经典里处处可见。《易经》中的“天人合一”、“顺天应人”、“生生不息”、“时行时止”、“通变致久”(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等观念就与此一脉相承。“敬天爱人”,被稻盛和夫具体化为“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其中所展现出来的“爱的次第”与中国古典哲学如出一辙。 在现实工作中我感触颇深,在企业里经营者珍视员工,员工就会拼命工作,员工要为自己的幸福着想,他就自然会努力去为顾客着想,员工努力去工作,企业效益就会提高;作为经营者自己要率先垂范带头实践“敬天爱人”哲学。如果这样做,企业就一定能发展,而且能够长期持续繁荣昌盛。经历了诸多的社会实践工作,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养成了一种经常扪心自问的习惯:“这样行吗?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从这个观点来看,即使对待一件琐事也有很多发挥创意精神的余地。对于细小的事情,想方设法进行改良的人和没有这样做的人,从长远来看将产生惊人的差距。就拿扫地这个事例来讲,每天反复琢磨如何扫得更干净、更快捷的人也许会独自成立承包清扫的公司并担任总经理。与此同时,得过且过、懒得想办法的人一定依然每天继续着扫地工作。所以在

企业文化建设系列文章

企业文化建设系列文章

————————————————————————————————作者:————————————————————————————————日期:

企业文化建设系列文章 企业文化建设系列评论之一 为企业文化建设鼓与呼 当今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产品、技术、人才、资本等的竞争,也是企业文化之间的竞争。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必须的管理方式已经在企业界达成了共识,有人将企业管理划分为三等境界,三等企业靠人治管理,二等企业靠制度管理,一等企业靠文化管理。文化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就我们华俊而言,公司在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华俊文化在华俊精神、经营理念、管理思想、质量观、人才观、思想政治工作两点论、安全质量环保方针以及制度体系、商标形象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完成了从自发建设向开始自觉建设的过程。但是,华俊文化从总体上看还处在从开始自觉建设向完全自觉建设的过渡。可以说,我们的文化管理还刚刚起步。 正是认识到了公司在文化建设方面的现状,公司提出以五年规划的形式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这在全国企业界也是一项很有创见的重大举措。 我们建设华俊文化的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和谐构建大局,着力建设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建设人才文化、安全文化、质量文化、环境文化、创新文化、廉政文化和形象文化,重在增强意识营造氛围,增强企业凝聚力和职工向心力,全面落实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的企业文化建设任务,促进公司在安全、质量、环境、创新、人才激励等基础管理体系的建设,为创建和谐企业、促进和保障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和行为的源动力支持。 企业文化重在建设,贵在共享。广大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也是企业文化的创建者、传播者与共享者。企业文化只有变成职工的信仰和DNA,才能彰显其功能。不为职工接受、不易执行的企业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建设华俊文化要以人为本,以全体员工为本,目的是要使所有的华俊人变成有文化的华俊人。 目前按照规划安排,华俊文化建设宣传阶段已全面展开,本报将从本期开始,从企业文化八个主要子系统入手,展开系列评论,为企业文化的创新建设鼓与呼,以促进广大职工自觉接受华俊文化,努力弘扬华俊文化,用华俊文化指导工作、学习与生活,发挥华俊文化的巨大推动作用,促进华俊的更大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系列评论之二 安全文化建设:以人为本关爱生命 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走向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走向 2019年以来,企业文化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企业文化的存在形态有了广泛的共识。 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存在有两种形态:一种叫自发的存在;一种是自觉的存在。企业文化的形态和现象是有企业就有的,只要企业一经诞生,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就会形成经营思想、管理准则、与客户处理关系时的一些基本原则等等,这些内容就是企业的文化形态。而企业文化的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才产生的。同仁堂340多年发展到现在,不能说同仁堂80年代以后才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形态和现象的存在是客观的。不同的企业文化有自发、自觉之分,有优质、劣质之分,就是没有有无之分。如果你认识不到企业文化有自发存在的一面,它的危害是什么呢?你就不会自觉地去审计你的企业文化,就不会科学地对现有的文化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从而提炼新的文化。有些企业家,当他说本单位没有文化的时候,就说明他的文化是一种粗放的、自在的、自发状态,这是很危险的。所以我们讲,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不管你去不去建设,你的文化都是存在的,而自觉去建设的企业文化,能够引领企业发展和进步,自发存在的企业文化可能导致企业的离心离德,造成组织上的分崩离析。有的单位注意到对不良文化的自觉改造,说明他感觉到了企业文化

存在的必然性。企业文化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你要建设它,它就向优秀方面发展,它的性质和方向是可控的;你不去建设,它就可能造成企业的自发的、放任的和原始粗放的一种企业文化,它会给企业造成负面影响。去年以来,广大企业对这一点认识越来越清晰,并且行动起来,去自觉地建设企业文化,自觉地抵制落后、野蛮和原始的文化。 第二,企业文化和制度改革结合得更加紧密。 企业制度的改革、企业体制的变化必须要有文化的及时跟进,文化跟进以后,它能起两个作用:一个是先进的文化灵魂引导制度变革的方向,保证制度变革性质的科学性。再一方面它能够保证新制度条件下职工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文化对制度一个是引领,一个是保证,所以在当前条件下文化决定了制度。对制度的作用我们必须说两句话:一句话是建立现代企业必须有现代企业制度,否则乡村俱乐部式的管理、粗放的原始型管理,永远达不到国际现代化的标准,很难和国际接轨;再一句话是制度绝不是惟一的,而且也不能把它绝对化,那样会使我们走向极端。我想制度对现代企业的建设确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什么有些制度不科学,而我们却迟迟改革不到位呢?改革了以后为什么我们的制度执行不到位呢?原因在于文化没有到位。制度与文化相结合,文化起着引领作用,文化是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决定一个人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软实力(之三)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软实力(之三)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软实力(之三)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站在战略高度精辟指出,“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优劣在于文化”。可见,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作用。企业有了积极向上的优秀文化,它就会重视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赢得客户、打响品牌,终成“百年老店”;反之,企业缺乏优秀的文化,它就像一个没有个性和创业激情的人,终将在市场竞争中湮没沉沦,失去竞争力,为市场所唾弃。正是由于企业文化在促进企业发展战略实现过程中的灵魂和支柱作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才将其单独立项加以规范。以下就此进行解读和大家共勉。 一、企业文化在促进企业发展战略实现中的重要作用; 美国兰德公司的研究表明,世界500强之所以强,固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关键在于以文化力致胜。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条件下,企业要实现发展战略,做大做强,应当重视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孙主席提出我们在“十二五”期间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如何加强

企业文化建设和干部队伍思想建设、营造和谐的企业精神氛围,使软实力建设与生产经营并驾齐驱、同步发展。它决定着我们所有广汇人能否具备一种强大的精神素质和核心价 值观、能否带领全体员工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冲击。我想信“人心齐泰山移”。有这样一个伟大的事业把我们凝聚在一起,即使个别观点不一致,甚至出现一些偏差,都是正常的,但在企业精神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道路上,我们的指导思想绝不能出现偏差,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不能有偏差。(一)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企业提供精神支柱。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有一点精神,要有理想和追求。因为有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他才能活出精彩,活得有价值,活得有点味道。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保持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同样需要具备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有了这种现代企业精神,才能将企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心紧紧连在一起,让他们尽最大努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有了这种现代企业精神,才能让企业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困难情况下不致被击倒;才能让企业抓住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这种现代企业精神集中体现为企业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提供精神支柱。 (二)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具有的不可交易和不可模仿的独特的优势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发展壮大20年来,逐步形成了具有华能特色的企业文化基础。公司党组在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为了把华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提出了全面实施企业文化战略性举措。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吸收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的优秀成果,努力培育具有华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服从和服务于总体发展战略的原则。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公司的战略部署和工作实践来进行,从战略目标、发展方针、管理模式、队伍状况等实际情况出发,为促进华能的持续、协调、快速发展服务。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始终坚持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把开发人才资源、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激活员工潜能、激励和凝聚员工为共同目标奋斗作为中心任务。 第三、坚持循序渐进、创新发展的原则。从华能长远发展的高度统筹规划企业文化建设,按步骤、分阶段、有重点地不断推进,注重质量,务求实效;坚持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在发展实践中不断赋予企业文化新的内涵。 第四、坚持与规范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把精神文化建设与制度行为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软”、“硬”管理相互支撑、相互渗透、优势互补。 第五、坚持统一整合、协调一致的原则。统一规范整合企业文化,在核心理念方面要保持统一性;正确处理集团公司与所属企业的关系,把共性与个性有机融合起来。 二、总体目标和重点工作 总体目标:紧紧围绕把华能做强、做大,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健康发展,深化员工对以“三色公司”为主要特征的理念体系的认同、信奉和实践,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全方位塑造华能形象,进一步提升品牌效应,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精神动力。 建设具有华能特色的企业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在近三年内,要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第一、以建设“三色公司”为使命,构筑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建设“三色公司”是华能的使命与愿景,是与华能实现战略目标相适应、相吻合而构成的文化形态,目前已经形成的基本表述是:

推进集团公司文化建设增强集团公司凝聚力

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生产实践中逐渐培育与塑造而形成的日趋稳定独特的企业价值行为和企业健康向上、和谐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是通过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建设,达成企业员工必须做什么,允许做什么,希望做什么,禁止做什么等等文化规范的共识,从而产生企业合力与理想业绩。企业文化建设是市场经济运行,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题课。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经济发展的一种源动力,从国内外一些企业文化搞得好的企业来看,企业文化力,首先是凝聚力,第二是激励力,第三是约束力,第四是导向力,第五是纽带力,第六是辐射力。可见,企业文化不仅是一种经济文化,而是一种决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力。 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形成凝聚力、吸引力、发展力和市场竞争力。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同企业的价值观、发展战略、竞争策略、管理风格是息息相关的。企业文化的确定取决于企业价值观,而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塑造则主要取决于管理。也就是说,管理是形成企业文化的主要手段。由于企业文化具有灵魂、凝聚、约束、向导、激励等几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也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一种以做大做强企业为基本内容

的企业发展观点和经营理念。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凝聚力,对于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大集团整合重组后,如何构建以“广州建筑”品牌、“和谐活力市政”品牌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使品牌尽快深入人心,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使员工的思想和命运与企业兴衰联系起来,使员工增强归属感和向心力,聚合员工的能力和才智,达到员工与企业共存和“上下同欲者胜”的境界,更具必要性和紧迫性。市政集团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和行为规范建设的基础上,更融合了“广州建筑”品牌文化,进一步补充、丰富集团企业文化内涵,同时也弘扬了优秀文化传统和企业精神,为推进集团三年发展规划提供文化动力。 一、不断深化对企业文化建设实质和规律性的认识,着力克服和解决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从国有企业固有的重要地位和本应发挥的作用看,与世界许多一流企业相比较,目前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也不平衡。我司和其他企业一样还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待继续深化。没有把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放在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思考和把握,紧迫感和主动性不强;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提高员工整体

稻盛和夫敬天爱人读后感

稻盛和夫《敬天爱人》读后感 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今天我就《敬天爱人》这本书谈谈我的感想。《敬天爱人》是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的稻盛和夫先生所写,这本书主要从哲学的角度从京瓷公司经营和思维方式两方面阐释了敬天和爱人的思想。“敬天爱人”的思想取自他最尊敬的一位日本先达——西乡隆盛的座佑铭。“敬天”,就是按事物的本性做事,这里的“天”是指客观规律,也就是事物的本性。稻盛和夫坚持将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爱人”,就是“利他”。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要敬天和爱人。 一、敬天:做人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按原理原则做事 稻盛和夫在《敬天爱人》一书中告诉我们:“把作为人,何谓正确”作为判断和行动的基准,把作为人应该做的事情用正确的方法贯彻到底。一方面这要求我们要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正确的事即为本职工作,要做好本职工作,职责分内之类之事,同时,在做工作时候要讲究用正确的方法,不要盲动,凡事三思而行。稻盛和夫在书中也告诉我们:在经营活动中作出的必须基于世间通行的道理,即原理原则,意思就是要依据原理原则做事,与日常道理原则相违背的的行为是行不通的。作为基层干部,这个道理同样适用。普世的正邪善恶道德规范与我们休戚相关,道德底线必须遵守。党章国法则是基层干部的天,必须要敬重,要敬畏规则,讲规矩。否则无论如何努力,通往的必定不是成功的彼岸,反而是无尽的深渊。

二、爱人:利他心即为对方尽力的那颗心 利他心指的是不只思考自己的利益,就算自我牺牲,也要为对方尽力的那颗心,是作为人最美丽的心。稻盛老先生教导我们要满怀温暖的关爱之心。我认为一名基层干部要切实领悟这句话的真谛。基层干部面对的群体是广大群众,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尊重,尊重是基础。作为乡镇基层,面对的广大农民群众,他们可能素质不高,但他们仍然的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这一切都要求我们要尊重他们。或许有些群众有时候有不当行为。但是我们仍然要尊重他们,但是也要把握一个度,尊重过度就是谄媚,完全没有必要,大家都是平等的。其次是要了解群众,为群众谋福。稻盛先生经常对员工将要做客户的仆人,要把自己定位为心甘情愿为客户服务的仆人。而基层干部工作和企业经营是共通的,客户是企业上帝,群众是干部是上帝,因此我们要心甘情愿为群众服务。工作中了解群众需求,结合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为群众谋福。最后是要动机至善,了无私心。稻盛先生在书中讲道:无论是工作还是事业,只要动机纯粹就一定顺利。舍弃私心,为社会为世人的行为,任谁也不能妨碍,反而会得到上天相助。意思是在工作中要讲大义,无私心。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各种问题矛盾千奇百怪。在工作中遇到矛盾讲大义,无私心便会无往不利,毕竟道理是讲得通的。携带光明正大,无愧于天地之势,会得到稻盛先生所讲的天相助。 陶行知先生说过:“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相信”只要我们遵循“敬天爱人”的理念,便会得到想要的成功。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进展趋势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 所谓企业文化,是以企业持续发展为目的,以人为中心,以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共识为核心,以群体行为为基础的现代企业管理学说。先进的、高效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无形而有效的最现代的管理方式,是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上迅速做大做强的助跑器,成为我国的企业之魂和腾飞的基石。 二、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已经融入了世界经济,融入了国际市场,标志着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活动范围和竞争对象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竞争将更趋白热化。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也应顺应这个趋势,推动企业的振兴、发展和腾飞。 一是管理方式理念化。企业理念决定企业的发展,决定企业的方向。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这种管理方式与以往管理方式不同的就是能够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本企业的特点,提出自己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而后再把每一个理念迅速变成企业全体员工的共识,化为职工的行动,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中去。未来的企业管理趋势将是理念管理。海尔在兼并一个企业时,不

是派财会人员去,而是派海尔文化中心的人去,使企业的员工先接受海尔的理念,在海尔理念上先形成共识,变成海尔人,这个企业就被激活。海尔的这种理念管理方式,是我国加入WTO后企业管理发展的一个方向。 二是管理手段信息化。所谓企业管理手段信息化,就是在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并对其进行收集和加工,为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实现辅助决策。通过对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的整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人才争夺本土化。我国加入WTO后,国外企业纷纷进入中国。现在国际著名的500家大企业有300多家已进来,他们在华设立各种办事机构、直至把总部迁到我国。他们利用高薪吸引和提供优良的工作条件的方法,从我国各个领域,当然也包括国内各个企业挖人才,推行雇员本土化,这将使我国专业人才严重流失。面对国外企业人才本地化战略,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如何拿出一个人才“归我所有,为我所用”、“不归我有,也为我用”的具体对策和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四是学习型组织普遍化。所谓学习型的组织是指通过培养整个企业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横向网络式的、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